泉州倭患

  概述
  初期

    ——元·至元二年(1336年)
    ——元·至正七年(1347年)
    ——元 ·至正(1341—1368年)间
    ——明·洪武三年(1370年)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洪武五年(1372年)
    ——明·洪武七年(1374年)
    ——明·洪武八年(1375年)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洪武廿年(1387年)
    ——明·洪武廿三年(1390年)
    ——明·洪武廿七年(1394年)
    ——明·永乐廿二年(1424年)
    ——明·景泰三年(1452年)
    ——明·成化间(1465—1487年)
    ——明·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年)

  嘉靖年间泉州成为“倭患”重灾区
    ——明·嘉靖二年(1523年)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明·嘉靖廿年(1541年)
    ——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
    ——明·嘉靖廿五年丙午(1546年)(惠安崇武之役。晋江石井之役。)
    ——明·嘉靖廿六年(1547年)
    ——明·嘉靖廿七年戊申(1548年)
    ——明·嘉靖廿八年(1549年)
    ——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
    ——明·嘉靖卅年(1551年)
    ——明·嘉靖卅一年(1552年)
    ——明·嘉靖卅二年(1553年)
    ——明·嘉靖卅四年(1555年)
    ——明·嘉靖卅五年(1556年)
    ——明·嘉靖卅六年(1557年)。
    ——明·嘉靖卅七年戊午(1558年)(四月倭寇犯安平。四月倭寇犯惠安县城。四月倭寇遂分兵两路寇惠安鸭山和南安县城。五月倭寇犯泉州郡城与晋江永宁。五月倭寇犯惠安崇武城。十一月倭寇侵掠泉属诸县。)
    ——明·嘉靖卅八年(1559年)(三月倭寇复攻崇武城。三月倭复寇泉州。三月倭寇犯安平不得。复犯泉州郡城。“倭寇”转攻同安县城。复至安平城下。在泉州地区焚拒者一年。)
    ——明·嘉靖卅九年庚申(1560年)(正月倭犯南安英山等处。四月倭犯郡城。四月“倭寇”偷袭惠安崇武城。四月“倭寇”突袭金门。四月“倭寇”流窜永春。六月倭陷永春县城。七月倭犯南安、安溪县城。十一月倭攻泉州郡城。)
    ——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倭掠同安。正月倭历劫晋江屿头、沙塘、陈坑、石菌等处。四月倭犯晋江岭后、南安卢内等处。七月“倭寇”出掠应试诸生。八、九月“倭、乱”交作两犯安溪县城。十月平内、外乱并济民困。)
    ——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二月首陷永宁卫城。二月犯安溪长泰里。三月再陷永宁卫城。三月倭犯永春。五月庄用宾庄用晦募乡兵抗倭。官兵于南安、晋江大破倭寇。平海卫抗倭。赵恒《平寇记略》。)
    ——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歼寇连连。南安集星村婆媳合葬墓《墓志铭》的记载。)

  余波
    ——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明·隆庆元年(1567年)
    ——明·隆庆二年(1568年)
    ——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年)
    ——明·万历十四年
    ——明·万历廿九年(1601年)
    ——明·万历卅年(1602年)
    ——明·万历卅八年(1610年)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概述

  元·至元二年(1336年)十二月,日本国发生政变,就吉野、京都分裂成南朝和北朝,内战频发。一些将官、武士、贾客、浪人,在封建诸侯和寺院的资助组织下,相继聚集日本西南部的岛屿上,驾舟劫掠海上船只客商,还频频入犯中国沿海,拉开了中国遭受倭寇残踏的历史一幕,史称“倭患”

  入明,“倭患”越演越烈,遍及长江口以南浙、闽、粤沿海各地,史称“倭寇”。实际上,明代所谓“倭寇”,不单指日本海盗,还包括众多依附日本海盗和趁机而动的沿海大大小小武装集团。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收录的明·赵恒《平寇记略》曰:“今以中国之大,困于不及一县之倭,何也?则有吾民乡道之者矣,则又有转货赀以通其有无者,戈兵之下,则有胁之而从者,加之饥疫相仍,而无以赈之,则皆乐从之矣。甚者,则为之侦吾虚而谋以应之,总而皆谓之‘倭’。倭众至三十余万,横行四、五年。困于倭者十二三,困于从倭者十六七。”(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恒》)

  一般认为,泉州的“倭患”,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嘉靖(1522—1566年)年间最为严重,终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

  “泉郡倭变始于洪武三年,至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破倭于仙游,俞大猷破倭于潮州,其余党是年复经张奇峰剿破,倭始绝迹。”

  “先是,倭寇入泉,皆漳人为之向导。后悉本州人借倭名纠党肆扰。是时晋江贼谢爱夫黄元爵等寇永春,苏光祚康大福等寇仙游,施恩备等寇南安,高老李五等寇晋江,江一峰等寇双溪口,江清老等寇英林、潘径,曾老等寇安溪,劫掠无宁日,掠人及发墓中尸勒赎。时郡绅致仕佥事庄用宾与弟生员用晦,痛父坟被劫,募死士百余人,直抵双溪口贼巢,与南安兵合,连破十余寨,负父骸以归。用晦殿后,与贼格斗,死之。(从《府志》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用宾庄用晦》)

  其后,“倭寇”虽有余波,终不成“患”

初期

  元·至元二年(1336年)

  惠安县衙被倭寇烧毁。

  元·至正七年(1347年)

  惠安县衙再次被倭寇烧毁。

  元 ·至正(1341—1368年)间

  一股倭寇在金门登陆,于马坪附近各乡村大肆焚掠。因台风沉船,被当地群众全部歼灭。

  明·洪武三年(1370年)

  夏六月,倭寇乘数十艘船,从晋江县蚶江(今属石狮市)登陆,在沿海一带烧杀掠夺,并骚扰惠安沿海,开明代泉州“倭患”之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明·洪武三年六月,倭寇泉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明廷以倭患实行海禁政策,对“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明·洪武五年(1372年)

  朝廷命沿海造舟船防倭。

  明·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明·洪武八年(1375年)

  四月,明廷命靖宁侯叶升巡行福、兴、泉、漳等卫,督造防倭海船。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十月,明太祖“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冬,颁《皇明世法》,重申禁止“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之令,规定对下海通商的惩治办法,使长期依靠海外通商的泉州沿海商民受到严重打击。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

  正月,明廷命信国公汤和巡视福建、浙江沿海,为防倭寇禁民下海捕鱼。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徙其民于泉州南关。澎湖遂沦为倭寇巢穴。

  明·洪武廿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民户抽三丁之一充戍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

  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

  至洪武卅一年(1398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所司寨城》)

  在惠安县崇武半岛东南突击部建崇武城,周长2567米,城基宽4.5米,连女墙高7米,开四门,设有窝铺、城堞、箭窗,建有跑马道、烽火台、了望台、炮台,城内外有军房、公署、兵马司、演武厅、铁局、馆驿等等,形成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明·永乐至清·道光间先后5次大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所司寨城·崇武千户所城》)

  明·洪武廿三年(1390年)

  明廷令滨海卫所每百户及巡检司皆置船2艘,巡防海上盗贼。

  明·洪武廿七年(1394年)

  泉州卫指挥佥事童鼎奉命督造永宁卫城,城周875丈、基广1.5丈、高2.1丈,窝铺32个、门5个。为东海海防重镇。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所司寨城·永宁卫城》)

  明廷重申“禁海互市”

  明·永乐廿二年(1424年)

  冬,倭寇千余人自惠安崇武大岞登岸,焚掠民居。崇武千户张荣率部迎战,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贼下舟遁去。

  明·景泰三年(1452年)

  邢部禁止福建(泉州)通琉球。

  明·成化间(1465—1487年)

  陈勉以刑部郎中出知泉州,捕海寇。

  明·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年)

  倭寇陷永宁,永宁卫镇抚尤天爵力战死。(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尤天爵》)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弘治壬戌,倭陷永凝(永宁)前叠,围不克。至是年,陷,大肆焚掠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7·补遗·明·宦绩·尤天爵》:

  “弘治(1488—1505年)间倭乱海滨尤甚,素窥卫城(永宁卫)。”

  “壬戌贼大至,(永宁卫镇抚尤天爵悉力捍御,自造扭攻车、火炮、火鸡等器,挺身破围,倭惊溃。数日寇愈猖,复合重围,城陷,肆焚戮,举卫逃难。激昂骂贼,巷战力竭殉节,家与俱亡。”

嘉靖年间泉州成为“倭患”重灾区

  1477—1583年(明·成化十三年—万历十一年),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封建主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一方面,一些封建主为主持战争的开支或弥补财力不足;另方面,一些破产农民为了求生,纷纷到海外掠夺财富。中国成为他们首要的掠夺目标。这些倭寇,有时还与中国的海盗勾结为患。明世宗实录·卷384》载:“漳、泉海贼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船千余艘……”

  因此,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便成为我国遭受倭患最严重的时期,而福建东南沿海泉州地区,则为倭祸的重灾区。

  明·嘉靖二年(1523年)

  五月,明廷罢福建(泉州)市舶司,实行海禁。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海寇冲突围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十一年,海寇冲突围头。”

  明·嘉靖廿年(1541年)

  据《同安县志》载,大股倭寇袭扰莲河、霞浯、东园一带沿海乡村,因无官兵抵抗,直至鸿渐山麓,将避难躲藏于鸿渐山一个大山洞的千余名民众,用浓烟熏死。

  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

  三月,倭船数十艘到晋江围头、白沙等处停泊。初作贸易,后“逆肆剽掠,劫夺居民”,无所不为。

  同月,海贼犯惠安小兜海门、大岞、五峰、溪底、赤湖、凤阳诸村,抢掠渔船、商船,崇武千户朱肜率兵击贼,大胜,系贼俘献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肜》)

  同年,海寇攻安平,舟入水陆溪,被兵民捕逐之。

  明·嘉靖廿五年丙午(1546年)

  惠安崇武之役

  二月,海贼犯小兜海门。明•李恺《崇武所侯爱民御寇碑记》:“嘉靖丙午春二月癸卯,海贼犯小兜海门,掠鱼商船,崇武千户率兵入海捕获之,献俘于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恺朱肜》、《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抗倭》)

  七月,倭寇攻惠安崇武城不下,转扰大岞、三峰、溪底、赤湖凤洋诸村,千户朱彤组织军民击退。

  明•李恺《崇武所侯爱民御寇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恺》)

  “夏七月戊申,海巨贼李大用大寇我大岞、三峰、溪底、赤湖、凤洋诸村,追捕之,是暮贼退。忿不大肆。庚戌复合舟宗(“舟宗”合一字)大举,势甚锐。

  先与诸村约曰:‘村父老子弟惧贼而逃,溃乱东西,见我兵不顾而合,尔命危矣。今须依我兵为命。’是日,步走沙中,执枪偕卒赴敌,力援诸村。村少长来归,恋侯如父母然。贼窥氏兵,捐器械登舟以去。

  是年,寇不为祸。”

  晋江石井之役

  晋江市石井镇靖海门东南侧有石碑《平寇碑记》,石井郭前村人郑普撰文。碑文记载明·嘉靖廿四年至廿六年间(1545—1547年),主要详述嘉靖丙午(嘉靖廿五年,1546年)泉州郡守程秀民率兵民抗击海寇、歼平倭寇的事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港·石井港·平寇碑记》、《泉州人名录·郑普程秀民》)

  碑文记载:海上巨寇阮其宝四师老林剪毛等,纠集一批亡命之徒,为患于闽、浙、交、广之间的沿海一带有二十多年之久。嘉靖初年,海寇掠夺同安小澄岛,抓走200余人,致小澄岛成一片废墟。接着又洗劫东石,围攻深沪,进犯惠安崇武沿海,渔家船民遭灾惨重。程秀民出任泉州郡守后,即率官员到沿海各地巡视防务,督造数十艘战船,招募数千名水兵,分派文武要员守住海防路口。其年五月间,阮其宝又率众进犯石井一带,程秀民披甲上马,率南安县丞马一洪及指挥孙廷槐,带领水兵出击,一举破其三舟,擒贼30余众,使阮其宝逃遁草屿。程秀民得石井船民郑汝畅张本应等通报,立即登上石井墩台,对乡亲说:“草屿与周围环海非寇潜伏之区,吾等舟发列纵,缓急相应,使其前后左右无可乘之隙,自必歼之。”程秀民亲自上船督军,围攻草屿,全歼海寇。

  如今,石井鳌石山顶巅尚有墩台遗迹,墩台边3块粗石板合盖起来的小宫,供奉着平寇海战阵亡将士的灵位。

  明·嘉靖廿六年(1547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二十六年,厉禁不许通番贸易。”

  六月,明廷命副都御史朱纨为浙江巡抚,兼提督福建福、兴、漳、泉、建宁五府海防军务,严禁一切海外贸易。

  有佛郎机(今葡萄牙)海盗船载货泊浯屿,漳泉商人前往贸易。福建海道副使柯乔发兵攻夷船,而贩者不止。泉州府杀通佛郎机商人80名,并下令驱逐佛人。

  是年,倭寇巨舶数十艘,驻泊漳、泉地区,袭掠过往船舶。

  明·嘉靖廿七年戊申(1548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海寇阮其宝四师老林翦毛等掠惠安、同安至晋江,知府程秀民遣南安丞马一洪、指挥孙廷槐讨平。是寇十八种为患闽浙交广间二十余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程秀民》)

  嘉靖某年四月,掠同安小嶝,死与被执者二百余人,小嶝遂墟。掠东石、围头、深沪,而惠安属地则一岁三四至。

  【四月,在浙江的葡萄牙殖民者被击败后逃到福建,倭寇一度猖獗,在闽浙一带活动,汇集于浯屿,骚扰泉、漳沿海。 其中一股从晋江长坑头登陆,由龟湖到安海,转而寇鸭山、鹏山、凤山、清源山、石笋桥、永宁城。永宁卫指挥使杜钦爵奋勇先登城,率领军民日夜固守,倭不得入而退。

  四月廿二日,倭寇侵陷晋江永宁卫城,其势甚猛,将逃藏在水关沟内的数万居民杀戮殆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安平震惊。次日,倾盆大雨才把满街血污冲洗干净。如今,每年农历四月廿三日如不下雨,永宁镇居民就要挑水冲洗街道,成为“陷城洗街”纪念日的独有民俗。】

  是年五月,其宝寇围头,统二十余舟,知府公命县丞、指挥发四澳兵船攻之。
五月二十一日,与贼战小嶝南岸,自巳至申,破其三舟,获贼三千余人,贼退保草屿。是屿万石耸出,忽夜闻风浪有声,争解维避之,舟悉冲没,贼党奔遁。其宝独擕八十余人屯屿上觊援,然而烟火已绝,势将自毙,公命丞攻围之。六月朔日,舟四集,贼夜辑残板谋遁,合击之,杀其宝,获其妻妾并贼徒。番子浮尸蔽海,先后奔遁者,尽索得二百余人,歼灭之。

  未几,林翦毛复合党寇莲河,方扬舟登岸,贼樯忽坏,心恶之,乃自焚舟去。是月十八日,寇晋江石湖,又寇蚶江。公复命丞宵赴,集诸社有力者百余人,自随往,遂手杀贼获十四人,焚其二舸,贼乃远遁。

  先是,嘉靖二十六年厉禁不许通番贸易。寻复通倭,倭以巨航至者,漳、泉人往往诈负其直,遂生嫌隙,而倭患以萌。”

  近年,南安石井发现一方记载明代抗倭的大型石碑《泉州府录立海防记》(《南安碑刻》,2003年12月)。碑文系郑普等人邀总督张经撰写。碑文详述嘉靖廿七年戊申(1548年)泉州知府程秀民率部属在南安四澳(石井、营前、膡浔、莲河)设防御倭寇始末。因字迹模糊,不太清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普》、《泉州史迹·泉州府录立海防记》)

  明·嘉靖廿八年(1549年)

  海贼李大用复大举犯惠安崇武城,千户朱肜率军民迎战,贼退。

  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

  倭寇从仙游海岸登陆入犯永春,并首次突掠安溪县境。

  福建颁布“沿海通倭之禁”,烧毁了大批的商船和民船,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苦,有的民众被迫做了海盗。

  《明海防志》载:“福建漳、泉等处,多山少田,平日仰给,全赖广潮之米,海禁严急,惠、潮商船不通,米价即贵矣,民何以存活乎。”

  明·嘉靖卅年(1551年)

  因倭寇侵扰,客兵万余戍泉州。

  明·嘉靖卅一年(1552年)

  浙江人王直吞并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以至远近“亡命之徒日益附之,倭船遍海为患。”王直、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等海盗集团,与倭寇勾结,大肆侵掠浙江、福建沿海,活动十分猖獗。
七月,明廷以都御史王抒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及福建兴、漳、泉海道。

  十一月,倭寇船停泊浯屿,分兵抢掠同安、南安和惠安等县。

  明·嘉靖卅二年(1553年)

  三月,时任浙江宁(宁波)台(台州)参将晋江人俞大猷在浙江舟山大破倭寇,捣毁敌巢。(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倭寇败逃至福建沿海,十月袭掠泉州和晋江深沪、南安石井。

  明·嘉靖卅四年(1555年)

  俞大猷随闽浙总督张经在江苏等地大破倭寇。

  《明史·本纪18·世宗2》载:嘉靖卅四年十一月“庚申,倭犯兴化、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庚申,倭犯泉州。”

  清·嘉庆《惠安县志·祥异》记载:(嘉靖)三十四年郡始有倭寇。”

  明·嘉靖卅五年(1556年)

  倭寇自福清海口进攻泉州,陷崇武,泉州卫指挥使童乾震引兵迎战,不幸战死。后又入掠永春、安溪。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三十五年,倭自福清海口入寇,泉州指挥童乾震引兵迎战,死之。”

  明· 嘉靖卅六年(1557年)

  《泉州府志·纪兵》载,嘉靖卅六年十一月,倭泊浯屿,分掠同安、惠安、南安等县。

  明•庄应祯《重建捍寨记》:“先是,(崇武)城之未破也,贼舟出没于张坑、小岞之港,所在患之。侯(崇武千户所千户朱紫贵乘兵舸一鼓而获三十余俘,以献海道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大岞捍寨》)

  清·嘉庆《惠安县志·祥异》载,冬,“倭寇邑海滨诸乡。”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倭泊泉州浯屿,分掠同安、惠安、南安诸县。(从《府志》增)”

  嘉靖卅七年戊午(1558年)

  明·嘉靖卅七年戊午(1558年),倭寇攻掠浙江诸地,转入福建,自福宁至漳、泉千余里,沿途劫掠烧杀,蔓延至广东潮州一带。

  四月倭寇犯安平

  四月,4000余名“倭寇”从晋江蚶江(今属石狮市)登岸。又由龟湖突至安平市(今安海镇)。时安海为防倭,筑城而未就,惨遭涂炭。

  郑天应李显扬《鳌城古迹琐谈》录《临濮堂氏族谱》(《永宁乡土资料汇编》):“嘉靖戊午,倭寇入闽,初犯蚶江,人不安生,望烟火惊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四月,倭四百余人从郡境长坑头(今属石狮市)登岸,由龟湖突至安平市,杀掠数日乃去。”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安海镇》:“嘉靖三十七年,以倭乱,湫石拓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安海城》收录明·嘉靖林希元《筑安平城记》载:(筑城)功未就而寇至。生民之糜烂,庐舍之灰烬者,不堪举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希元》)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倭从郡境长坑头登岸,由龟湖突至安平市。官兵追击,大败之。”

  四月倭寇犯惠安县城

  四月,又4000余名“倭寇”攻陷福清后,转犯惠安县城,攻城不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是月(指四月),倭又四千余攻陷福清,遂至惠安,知县林咸率乡官李恺等拒守,城赖以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恺》)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是月(指四月)(倭寇)至惠安,知县林咸率乡官李恺等拒守,城赖以全。”

  明•庄应祯《重建捍寨记》:“戊午(嘉靖卅七年,1558年),守獭窟澳贼由莆阳攻惠安,侯(崇武千户所千户朱紫贵领兵入援,登城督战,斩贼首掷于城下,贼解围而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庄应祯》、《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大岞捍寨》)

  四月倭寇遂分兵两路寇惠安鸭山和南安县城

  进犯惠安县城的倭寇见攻城不下,遂兵分两队,一由海道寇鸭山(惠安东园附近),一由凤山、清源山寇南安(县治在今丰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山川•凤山、清源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倭分为二队:

  一由海道寇鸭山(惠安东园附近)率兵拒战死之。

  一由凤山、清源山寇南安(县治在今丰州)。时南安无城,居民迁避,贼无所掠,乃遁。”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

  “倭遂为二队:

  一由海道寇鸭山,战败,死之。

  一由凤山、清源山寇南安。时南安无城,居民迁避,贼无所掠,乃遁。”

  五月倭寇犯泉州郡城与晋江永宁

  五月初三日,倭寇转犯泉州郡城,进至石笋桥,巡按樊献科率属固守20余日,倭不得;复攻永宁,又不得,乃去。在此后3~4年中,倭寇虽在晋江、英林、双溪口、石菌一带四处劫掠,终不敢冒然犯境永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五月初三日,至郡城石笋桥,巡按樊献科率属固守二十余日。

  贼复攻永宁,不得入乃去。”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

  “五月至郡城外石笋桥,巡按樊献科率属固守二十余日。

  贼复攻永宁城,不克,□□。”

  五月倭寇犯惠安崇武城

  五月,倭寇还从海道攻惠安崇武城,千户钱储身先士卒,奋力死守,战斗七昼夜,敌多折伤,退去。

  《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守御崇武千户所》:“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来犯,官军御之,贼不能陷。”

  十一月倭寇侵掠泉属诸县

  十一月,“倭寇”泊泉州之浯屿,侵掠泉属安溪(县署被毁)、同安、惠安、南安诸县。

  明·嘉靖卅八年(1559年)

  三月倭寇复攻崇武城

  春三月,“倭寇”又攻惠安崇武城。千户钱储督北门,百户王钱督南门。相持10余日,敌不克,退去。

  三月倭复寇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春三月,倭复寇泉州,至石笋桥燔民居。城中固守,乃从乌石南去。

  初五日又至石笋桥,初七日焚营边屋。”

  三月倭寇犯安平不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三月)十一日(倭寇)南往安平,时安平城已完守,贼不得入。”

  复犯泉州郡城

  “倭寇”既犯安平不得,复至泉州郡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倭寇)复至郡城南新桥。佥事万民英从桥置门御贼,一时乡兵被贼驱回,与乡民男女奔赴城者,坠死千有余人。贼竟排桥门至车桥,大焚民居,直至城下,官军以鸟铳拒退。”

  “倭寇”转攻同安县城

  “倭寇”转攻同安县城。

  同安知县谭维鼎发动全民抗倭,编立保伍,更番校阅,选拔义总以率领民兵,士民固守。

  复至安平城下

  “倭寇”复至安平城下,四处劫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复至安平城下,遂散劫海都。

  时郡城分垛而守,目不交睫者,凡四阅月乃息。”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安海镇》:(嘉靖)三十八年,倭寇两攻安平……不能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安海城》收录明·嘉靖林希元《筑安平城记》载:“已而(安海城成),寇复至。吾人提兵凭城以守,遂尸贼于城下者凡数百。贼大创,由是来往泉地者无敢近城,民恃为金汤之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林希元》)

  在泉州地区焚拒者一年

  诸酋移南澳,建屋而居,在泉州地区焚拒者1年。

  夏秋之交,曾三引贼攻惠安崇武城6昼夜,未遂退去。

  八月廿八,倭寇进犯泉州城东,横行桥南琯头路段。乡人仓卒退避茅丛,惨遭悍倭掠夺诛残。周遭琯头、古篮、见边、古楼、桥南、杏宅、庄任、乌屿、浔美、西福(时含城东、南埔、法花美)等十村(十班)民众群起赴难,兵民痛歼敌顽,倭寇几无生还。经此一役,贼寇闻名丧胆,城东无复倭患。是日罹难民众上百,可辨认者择地成敛,余葬琯头古大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十班公妈庙》)

  城东之役,不能不提一个领头人物,即乡兵头领、庄任庄良珍

  在琯头举警呼救后,庄良珍先组织周边几个村庄的乡兵赴援,又急报官兵及南少林武僧。庄良珍率十班乡兵、乡民和尚未被杀害的避难者奋力自卫反击,后又与来援的官兵、武僧一道全力歼寇。

  在万安西边山之南,曾发现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明·隐君浔江?公暨配慈懿张氏合葬墓志铭》,文载:庄良珍(1523—1621年),字汝贵,号浔江,入闽氏19传祖,官宦之后,52岁卒于正寝。庄良珍“弃经生习武事,当嘉靖末,兵火为祟,公率乡兵以作捍御。”

  明·嘉靖卅九年庚申(1560年)

  正月倭犯南安英山等处

  正月,倭犯南安英山、诗山等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三十九年庚申正月,倭寇南安英山等处。”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倭寇入南安英山、诗山等处。”

  四月倭犯郡城

  三月,倭寇一股由晋江浔美登岸,四月至车桥焚屋杀人,直至城下,官兵拒之;又一股由法石登岸焚劫,至泉州南门城下焚屋而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三十九年庚申……

  三月,(倭)又一支在浔美登岸焚劫;四月,至车桥焚屋杀人,直至城下,官军以石拒退。

  又一支从法石登岸焚劫,亦至南门城下,焚屋而去。

  是年,郡荒,米一斗值一钱四分,知府熊汝达发散仓米,又出帑银广籴以济民,缉获奸民庄世磐林崇美等将为贼内应者,除之,城得无事。”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

  “四月攻郡城,以石拒之。

  倭散据乡村,农不能耕。是年斗米至银一钱四分,知县夏汝砺发仓捐帑,广籴以济。”

  四月“倭寇”偷袭惠安崇武城

  四月初二日,“倭寇”大举偷袭惠安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粮尽,千户郭怀仁朱紫贵失守。千户钱储与百户王铁为掩护民众撤退,战殁。城陷42日,倭寇大掠,燔军民居所,钱储父子兄弟满门10余人死难,军民死伤枕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钱储》)

  清·嘉庆《惠安县志·祥异》:“倭攻崇武城,千户郭怀仁朱紫贵失守,遂陷城,据四十余日,燔军民居,大掠而去。”清·嘉庆《惠安县志·卷7·城池》“焚毁杀掠殆尽”

  明•庄应祯《重建捍寨记》:“庚申夏,署篆者失备,倭乘雨夜,夤缘攀堞,城为之一陷。”“比陷崇武之日,侯(崇武千户所千户朱紫贵躬冒死战,右臂创甚,而气弗衰也。”
五月十一日,闽宪万育吾万民英)亲自统率军队反击,复崇武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万民英》)

  明•庄应祯《重建捍寨记》:朱紫贵赴兵备道请兵克复;置毒井中,贼多中药以毙;用间谍得其机密,贼谋夜袭惠安,数次俱被驰报,不果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大岞捍寨》)

  时休致的监察御史、惠安人曾承芳为撰立“兵宪万育吾公克复崇武城记”。碑原立于崇武古城通衢亭中,后残碑移嵌崇武古城中亭街观音宫(亦称莲西观音堂)左墙。

  残碑为花岗岩石质,上部高80厘米,宽100厘米,厚20厘米,下部100厘米×100厘米,题额篆书阴刻“闽宪万育吾公克复崇武城记”。除碑额外,碑文尽已漫漶,无法辨识。

  《崇武所城志》收录有该碑文曰:

  “崇武距惠安县东南四十里,初筑小兠巡检司,洪武二十年,始城其地为崇武。东门之外,复建捍寨,置戍兵舆城联络,屹然为海上巨镇,盖江夏德兴之遗烈云。

  城控大海,海外诸夷杂国,错落岛屿间,惟日本最横黠,常候风潮以犯内地。高皇帝时,命将率沿海诸军讨之,破之琉球,献于京师,诏斥其贡,而江夏边城之功,适成于此时,遂贻闽海之安者,垂二百载。

  说者谓兴、泉二郡,实系闽中安危。惠安摄兴、泉问,孤城屹立,贼断惠安,则兴、泉之要害塞;然,不得崇武,则惠安未易窥也。故保一隅以安全郡,实安边至计,未可轻以戍堡视之,其果然与!

  嘉靖岁戊午(嘉靖卅七年,1558年),倭大寇吾闽,陷福清,长驱至惠安城下,兴、泉振动。廷议以兴、泉重镇,宜改福宁,专置一道,择文武臣忠勇有才略者莅之。维时,育吾?公以才御史擢佥闽宪,持节镇兴、泉,至则肃纪度,饬戎政,相度形,便曰:‘惠安,兴、泉咽喉也,宜急备之。’己未冬,贼扰枫亭,犯惠安北鄙。公率精骑挫其锐气,惠人安堵。

  又明年(嘉靖卅九年,1560年)夏四月朔,贼结巨艘从海道乘夜袭崇武,戍人不戒,贼入其郛蹂焉,千户钱储、百户王铁死之。公曰:‘崇武,惠之藩篱也,贼入藩篱,且窥庭户,不一芟夷揃艾之,何以固吾围?’遂选锋厉甲,亲操矢石,当士卒前行,召千户紫贵计曰:‘贼狂黠甚,宜以计歼之。可间入贼营,毒其汲炊,且引兵驻山前,以张犄角。’贼饵晨炊者辄死,公揣贼穷,麾兵进剿,诸军鼓噪从之,贼且困且惧,夜弃城入海上以去,时五月十一日也。公檄舟师伏海岛要害,夹击之,贼死者不可胜计,而崇武城复。

  公既休甲兵,劳将士,抚疮痍,悯死恤孤,复出帑金二百余,令复旧寨,筑旧城之圮者,命紫贵毕其役。于是崇墉屹屹,捍我海东,而内地晏然无事。

  呜呼,公可谓知大计矣!自倭夷作难,垂十余年,吴浙为墟,甲胄武夫,环视颉颃,谁敢向贼巢恫发一矢者?而公以诗书俎豆之业,身履戎行,扫腥夷于指顾,岂不铄然称奇功或!于是崇之将校、吏士,来请记于承芳,以图公德于不朽。

  承芳与公昔同台僚时(按:曾承芳曾与万民英前后任过河南道监察御史),闻公慷慨谈东南边事,皆可谓知大体。今措置一方,功课又已验白,果竟其志,迹效未可一二数也,故乐为之书。立石于城通衢,使海邦之人,永有述焉。

  公,易州人,讳民英,嘉靖庚戌进士。涿易间,古多名将相,公具文武材。他日属天下大事者,果然必公也。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江西道监察御史,惠安曾承芳撰。”

  四月“倭寇”突袭金门

  四月初二,“倭寇”突袭金门,百姓万余人避入官澳巡检司城里。城破,倭寇纵火屠城,城内积尸数尺,城外暴尸一二里,妇女集体投海者不计其数。

  四月“倭寇”流窜永春

  四月初十,“倭寇”500余人从仙游流窜永春湖洋,十三日劫掠太平,官兵不能抵挡。五月初一日,复从仙游流窜永春县城,知县万以忠弃城遁,倭寇入城抢掠后又转掠上场、达埔、蓬壶。义士吕伯三吕尚四组织民兵与抗,斩杀倭寇50余人,义士尤濂许时佐追寇至徐山,负伤阵亡,倭寇向南安溃退。

  清·乾隆《永春县志》载:嘉靖卅九年,“倭寇至永春,知县万以忠弃城遁。贼肆焚掠,义民尤濂许时佐与御,大有所获,乘胜穷追。”

  新编《永春县志》记述更为详细:“明·嘉靖卅九年四月初十日,倭寇500余从仙游流窜至永春湖洋,十三日劫掠太平,入城抢掠后又转掠上场、达埔、蓬壶。义士吕伯三吕尚四组织民众与抗,斩杀倭寇50余人;义士尤濂许时佐追寇至徐山,负伤阵亡,倭寇向南安溃退。”

  六月倭陷永春县城

  六月十三日,“倭寇”数千人,从南安诗山窜入永春塔口隘。典史候爵统兵力拒,兵少不支,十五日永春县城陷,“倭寇”据城抢掠30余日。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卅九年)四月(?),贼由南安诗山入塔口隘,典史侯爵统饥民兵力拒。十五日又攻隘,典史兵少不支,贼遂入县分屯,肆掠三十余日乃去。”

   新编《永春县志》载:(嘉靖卅九年)六月十三日,倭寇数千人从诗山窜入塔口隘。典史侯爵统兵力拒,兵少不支。十五日县城陷,倭寇据城抢掠30余日。是年,开始筑县城。”

  不久,“倭寇”又多次袭掠晋江、浔美、车桥、法石、屿头、沙塘、陈坑、吴店等地,陷崇武。

  邑人傅新养募兵破寇于诗山,并应约合攻侵扰永春的“倭寇”,不幸中伏被害。及贼去,南安、永春和德化知县共旌之为“名门义士”

  七月倭犯南安、安溪县城

  七月,“倭寇”数千人自仙游经永春围攻南安县城,时县城新筑,贼不能入,转掠芦内、霞苏等处。

  廿一日,又转而突袭安溪,陷毁县治,并扰害依新各乡,驻扎四十余日,县学、县府馆、兴泉道、吏舍以及其它公署民房被毁殆尽。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2·疆圉险要志·弭患》:(嘉靖)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倭贼数千,自永春突至县治,驻扎四十余日,官民庐舍,焚毁殆尽。”

  十一月倭攻泉州郡城

  十一月,“倭寇”攻泉州城。

  李贽适回乡守制,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守备,与全城父老兵民奋力抵御。(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贽》)

  明·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

  倭掠同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四十年辛酉,倭自漳州掠同安。”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年,倭自漳掠同安。”

  正月倭历劫晋江屿头、沙塘、陈坑、石菌等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四十年辛酉……正月,(倭)历劫晋江屿头、沙塘、陈坑、石菌等处。

  分巡佥事万民英募永春蓬壶吕尚四等,兵至石菌与贼战,败死者五百余人。千户王道成委罪于吕尚四吕尚四遂萌逆念而回。

  倭寻至吴店市新桥南头烧房杀人,又至临漳城外烧房掳人。”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年……(倭)历劫晋江屿头等处。”

  “倭寇”复焚掠青阳、陈埭等处。《陈江雁沟里氏族谱·宗聚说》载:“倭据其地(晋江陈埭),举族室庐荡然俱毁,无有存者,老少壮长,旅寓城中,生无宁居,殁无宁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陈埭丁氏回族的汉化·陈埭氏回族汉化的过程·明末倭乱加速汉化进程》)

  四月倭犯晋江岭后、南安卢内等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四十年辛酉……四月,(倭)又来晋江岭后、南安卢内等处,遍焚民屋。

  参将领兵未战而退,仍至笋江桥,参将黎鹏举未战走还,分巡佥事万民英断桥梁一间拒守。”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年……南安新筑城(南安县城在今丰州),倭哨散至城下,随方御之。倭仍掠芦内、涧埕、霞苏、八尺等处,遍焚民居。”[按:南安县城于嘉靖卅八年(1559年)由南安知县夏汝砺垒石始筑。]

  七月“倭寇”出掠应试诸生

  七月,“倭寇”出仙游大路截掳应试诸生,给票勒赎(绑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四十年辛酉……七月,出仙游大路截掳应试诸生,给票勒赎,不计其数。”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

  “(嘉靖)四十年……七月,(倭寇)出仙游大路,截劫应试生儒,给票勒赎,不计其数。

  数年来田亩遍为莽区,民无储谷,斗米直钱一百二十文,逃生入城,饥以待毙。瘟疫盛行,尸相枕藉。”

  八、九月“倭、乱”交作两犯安溪县城

  八月廿五日,“倭党”三四百人自南安下呷村出哨安溪县治,俘获男女400余人而去。

  九月初,广东饶平农民武装300余人伪装官兵驻防安溪县城;初五日“倭党”复来犯,大战县前十字街,杀“真倭”十余人,倭等败走。时安溪县治及城内社稷、山川、邑厉3坛毁于兵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农民起义·明·嘉靖四十年》)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2·疆圉险要志·弭患》:

  “(嘉靖)四十年八月二十五日,贼首马三岱(籍贯不详)谢爱夫(晋江人)江一峰(晋江人)等引倭首冯哥四老等三四百人,夤夜自南安下呷村出哨县治,俘获男女四百余人。

  九月初间,又有广饶贼(广东饶平农民武装)三百余人,伪给捕贼虎牌于兵巡道,来驻(安溪)县治作贼。至初五日,马三岱复来出哨,闻饶贼剽掠有赀,欲并而有之,大战县前十字街,三岱等败走,时饶贼亦杀真倭十余。”

  十月平内、外乱并济民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万历《府志》载:

  是年十月,参将黎鹏举招抚兴化贼首潘若海,分巡佥事万民英优以冠带,安置城中,欲资杀贼。若海不悛,部党横行,不时掳掠,动伤市民。鹏举乃白分巡,计擒斩首双门前,民始帖席。

  数年田亩遍为草莽,斗米直钱百二十文,民逃生入城,无食待毙,瘟疫盛行,死者枕藉。知县邓洪震措置收埋,分巡于开元寺设法施粥,民饿极,有食粥立毙者。是时,晋江人佥宪分巡岭东,谕潮民及铉钟等处贾人,从海道运谷来泉,平籴以济,前后谷艘至者千余,七邑之人,多赖全活,立碑颂德。

  邑人参议一新记略曰:

  ‘泉介山海为郡,高确而下卤,所可耕牧壤土,十仅四三。往岁稔时,厚产家粗给足。其微薄无赀产者,犹仰于粤东粟米,而后赡粤东为泉之外府,自昔然也。

   嘉靖辛酉(嘉靖四十年),倭、贼交乱,向之耕牧壤土,变为荒翳。越岁壬戌,倭贼益横,粟米之由粤东至者益梗,斗米直百二十钱,饥饿民聚城闉,传染疾疫,死相枕藉。幸存者,息奄奄如线。监司郡县大夫先后赈贷,藏积皆尽。

  会侍御我渡?君将按粤郡,父老遮君,言乞通粤粟济时急,君诺之。忽粤艘连樯,运米钜百万至,以佥宪惺吾?君牒白郡中,且如君令平粟直毋敢溢。众便贸易达七县,皆活之,所全活若干万人。

  父老杨仕澄等相与言,君之心,先得君所同,不俟吾民遮告,辄与恤。且是时倭贼横甚,粤艘人摧其锋走之双溪,乱是用熄。君实生吾民,实能赞吾监司郡县大夫之子惠。其相与状上监司郡县,明君之德,曰:是宜碑于郡中。’”

  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

  二月首陷永宁卫城

  二月初八日,倭犯永宁卫城,指挥佥事王国瑞骄兵自恃,溺于酒色,疏予防范,城陷,据城大掠数日而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四十一年壬戌二月,倭寇永宁卫城,指挥王国瑞失守,城陷,据城大掠数日而去。时卫中军民遁脱奔郡城者,分巡万民英悉遣还卫。”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倭寇永宁卫,城指挥王国瑞失守,城陷,贼大掠数日去。时卫中军民遁奔郡城者,分巡万民英悉遣还卫。”

   郑天应李显扬《鳌城古迹琐谈》、《永宁乡土资料汇编》《临濮堂氏族谱》载:“壬戌二月初八日,攻陷永宁卫,而举族少遗,呼号梃刃之下,宛转刀剑之间。生者赎命,死者赎尸,尸骸盈野,房屋煨烬……苟能幸脱于剧贼之手者,朝夕相继沦没。”

  二月犯安溪长泰里

  二月,倭寇及漳平农民武装三四百人,攻占安溪长泰里,不久,被指挥欧阳深招抚。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2·疆圉险要志·弭患》:(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倭贼与漳贼三四百人,驻长泰里劫掠。不久,指挥欧阳深招抚之。”

  春,倭党曾老等攻掠安溪参洋,民众不能春播。

  三月再陷永宁卫城

  三月,“倭寇”再次攻陷永宁卫城,军民为其杀伤殆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三月,倭复来攻城,再陷,军民为其杀伤几尽,至今永宁卫城每逢四月廿四日,有陷城风暴焉。”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一年……三月,倭复来攻(永宁卫),城再陷,军民杀伤几尽。 ”

  为避倭乱,永宁居民纷纷外迁。其中,迁入石狮街的有诸姓。

  三月八日,港边人佘见海,任千夫长,率兵复城,不克阵亡。

  倭寇来犯之时,又有梅林人黄澄黄克缵之父)“集里中少年,划港以守。及见贼势猖獗,乃阴令长年三老舣舟以俟。及败,乡人被驱入海,赖以全活者五十余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克缵》)

  倭寇陷城后,四处劫掠妇女。永宁人民奋起反抗,南澳总兵欧阳寨之妻郑氏“统婢出救,与其姑及夫弟俱陷贼”郑氏“持刀黥面,骂贼不已,贼怒,焚之火中”氏子妻吴氏“年二十寡,倭乱,城将陷,督家丁拒之,躬为炊。”

  三月倭犯永春

  三月,倭寇勾结晋江谢爱夫等率众数千人从南安入寇永春留安、榜头,并围攻永春县城。训导吕狱率兵民坚壁拒守,相持20余日,后得太平李子元、湖洋黄光甫率兵民救援,倭寇始遁入南安。

  《永春州志》载:“倭寇数千攻永春。本学训导吕岳、署典史罗用弼率民颜鉅卿,坚壁据守二十余日。出精兵,焚其火药,贼多死者,乃遁去。先,贼围城时,间出兵攻掠,留湾(太平)李子元、十九都(湖洋)黄光甫等拒之,各有斩获。贼殊死战,民陈通林德顺沈佛居黄元复吴世可刘必祉死焉。”

  对此,新编《永春县志》有两处记载。

  其一曰:“嘉靖四十年三月,倭寇勾结晋江谢爱夫率众数千,由诗山(属南安)窜入塔口隘,进犯留安、榜头,围攻县城。训导吕岳率民兵坚壁据守,用自己的薪俸犒赏士兵,日夜加强防备,并派人密约各寨群众,准备内外夹攻。倭寇探知城内粮缺,于是造二人车四辆、云梯多架,准备攻城,相持20余日。湖洋黄光甫、太平李子元等援兵至,吕岳带领精兵出击,焚毁车辆,车中火药爆炸,倭寇伤亡甚多,残部逃退南安。”

  又载:“另一部倭寇从南安九都进入永春,要与攻城的倭寇会合。太平李中和据昆仑寨,在要隘地方设伏。倭寇至,率族众猛击,遂获全胜。俘虏众多,关押在昆仑寨中,为防生变,斩其寇首,释放胁从。”

  五月庄用宾庄用晦募乡兵抗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晋江青阳乡绅庄用宾及弟庄用晦募乡兵抗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用宾庄用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先是,倭寇入泉,皆漳人为向导,后悉本州人借倭名纠党肆掠。

  是时,晋江贼谢爱夫等哨永春,苏光祚等哨仙游,施思备等屯南安,高老等屯晋江,江一峰等屯双溪口,清江老等屯英林、潘迳,劫掠无宁日,掳人挟赎,既而民贫无赎,遍发大家坟墓,劫死勒赎,惨不可言。

  郡人、致仕佥事庄用宾与弟生员用晦,痛父坟被劫,募死士百余人,直抵双溪口贼巢,与南安兵合,连破十余寨,负父骸以归,用晦殿后,与贼格斗死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记述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犯闽中,连岁猖獗,攻入兴化府,戕杀民人无数,沿海卫所相继告陷。而泉之剧贼黄元爵等,因机交煽,自郡之内外所在,皇皇势且不保。用宾为当事画策,浚城濠,部署城中守卒使各为营伍,民心遂定,城赖以安。

  当倭贼突犯时,远近村民争入城逃生,势甚急,城门昼闭,避寇者不得入,几相拥入水中。用宾力请当事,愿身守南门;乃操管钥坐城门外,命开门内之,而身自当贼,所活人以数万计。

  时贼野掠无所得,奸民导之,发冢取赎。用宾与其弟用晦募乡兵,后先杀贼多。贼大恨,乃剜用宾父塜,刦尸去。用宾闻之,拊膺号恸,与用晦径走贼垒,战于南安双溪。贼大溃,连破十三垒,负父骸归。贼追之,用晦殿,与其仆斗死。会佥事万民英、指挥欧阳深以官兵继至,翼而前,又大破贼,前后斩倭首百有十颗,生擒一十四人,夺回被掳生口二百七十余人。

  时嘉靖壬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初二也。

  倭寇既溃,黄元爵势穷,遂就抚,泉郡悉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收录明·苏浚《忠孝殊恩论》

  “明·苏浚《忠孝殊恩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浚》)

  ‘吾乡之有倭患,三十余年所矣。

  当倭初发难,时值承平久,百余年不习兵,楼船校尉之族,揭竿持梃,如婴子搏沙然。大将军戏下,漫不甲乙,吏兹土者,闻钲鼓声,惴惴无人色。则为婴城自守计,至严镝钥不纳一编户。

   时海滨诸妇女环城下,不亿哭声震原野。乡大夫用宾?公闻之,慨然曰:‘此曹独非土之毛哉?居食其力,急而弃之。鸟兽犹不忍,而况婴儿!则白之令君,令启筦钥,吾为司户,有一不逞,吾以家殉矣。’令君信之,所全活者数万人。

  公又谓:‘郡材官脆弱百不当一,则募乡人敢死士,真行间练以什伍,俟贼入犯,辄歼之。’

  贼恚甚,遂发公先大夫冢而甘心焉。

  公益发愤,誓不与贼俱生,遂偕弟文学用晦公,帅敢死士直驰贼垒,斩级有差,夺父尸返。贼复尾其后,公负亲骸骨以归,而用晦公为殿,卒以身殉之。

  时中丞公昌言于朝,有‘在国忠臣,在家孝子’之语。司马下台使者核其事,公独恚曰:亲骸之谓何又因以为功,其孰能说之。乃力辞于郡大夫。郡大夫重伤公志,事遂寝。

  又三十年,公之木拱矣。公之子太学生凤章君,谓先大人谊不求名,顾为人子,而令若亲忠孝大节湮没不彰,即百死其何赎,遂具疏以请。天子下其事宗伯令观风使者采实,以闻诸掌故及三老五更,成谓公受知晚也。比核实疏上,天子嘉之,赠公太仆寺少卿,用晦公世袭百户。时方修朝宗故事入都门,睹兹盛典,则叹圣天子厉世之意,何其殷哉!

  方公在先帝时,秩不过佥宪,宦不逾十载,乃其躬为人齮龁,龙渊未试,投杼旋疑,樵夫田叟,熟非帝恩者。顾其肮脏之气,郁而未宣,挥霍之才,沉而未奋,偶遭家难,谊不顾身,公不求名,而名已随之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收录明·李光缙《忠孝殊恩论》曰:

  李光缙《忠孝殊恩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缙》)

  ‘世庙季,郡中倭寇攻城掠地,焚庐发冢,贼势猖獗甚,海滨诸妇女逃窜郡城,城闭不得入,贼猝至,直薄城下,老少哭声震野,时方塘?先生亟白令启筦籥纳之,全活者数万家。

  公于是自募敢死士,实行间杀贼。贼大怒,发公先大夫墓中藏以去。公偕弟用晦,帅麾下驰入贼垒夺父尸归,用晦死之。

  闽中丞公列其事于朝。又三十年,公之子凤章复具疏请,今上诏赠太仆少卿,用晦世袭卫百户。

  李光缙曰:‘公亢直不阿,枘凿于时,久已谢事家居矣,邑屋封疆,危急存亡,非其所帅寄也。假公当是时袖手于孤城之婴,观望于贼拥之临,或兵破士北,城池失守,生灵亡幸,夫谁得以纵寇敌罪公者?而公不难以其身尝贼,以亲尸殉之,其弟殿而死之,而又出父骸于万死一生之危,卒使贼酋授首,四郊安盂,可谓难矣。’’”

  官兵于南安、晋江大破倭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是年,分巡万民英檄指挥欧阳深,率兵攻东田贼施思备等,破走之。又同参将黎鹏举、千户王道成,进攻青阳等处,高老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深》)

  五月,参将黎鹏举、指挥某、千户王道成百希周等,率兵由水进,欧阳深由陆进,至尾岭,连破七寨,擒杀韦老等二百余徒。又追剿水田、下浯等处,斩获百余级,遣人宣谕谢爱夫黄元爵等,一时俱听顺,各散从贼四千余人。贼酋苏光祚康大福等,拥众万余,同爱夫等听抚,亦来归顺。江一峰等遁,众尚万余。

  六月,遣人抚谕其党,夜解散万余人,黎明进击,擒江一峰李五官等一百一十八名,斩于教场。”

  平海卫抗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是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新倭自海口登岸,攻围兴化城数月。十一月二十八日,城陷。据城三月,官民被杀无数,至四十二年正月始去。

  屯平海卫都督戚继光,与广东总兵俞大猷,把截海口,毋令船得脱去,指挥欧阳深奉遣应援,与倭贼战于平海之东萧,死之。总兵领兵直抵平海卫,破贼巢,歼灭无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欧阳深》)

  赵恒《平寇记略》

  平海卫之役欧阳深战殁后,赵恒为撰立《平寇记》碑,叙其功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收录明·赵恒《平寇记略》曰:

  赵恒《平寇记略》:

   今以中国之大,困于不及一县之倭,何也?则有吾民乡道之者矣,则又有转货赀以通其有无者,戈兵之下,则有胁之而从者,加之饥疫相仍,而无以赈之,则皆乐从之矣。甚者,则为之侦吾虚而谋以应之,总而皆谓之倭,倭众至三十余万,横行四五年。困于倭者,十二三;困于从倭者,十六七。

  至壬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春,永凝(永宁)陷而郡城急矣,公时纳级家居,不忍桑梓之难,受数百之兵,持不数月之粮,以抗十余万方张之贼徒,以平日信义,为众所归,又从征漳南,新立奇功,先声所加,弃戈铤而来款者,日数万,公赈而遣之,皆为农民。择可为兵者,勉以大义,慰劳出于至诚,众咸踊跃,争欲杀贼自效,旬月之间,士气百倍,数战数胜,功出诸将之右。至湖尾、氵丙洲二役,则公皆以盛夏独率偏师,夜衔枚檮巢,出贼意外,而元凶授首,贼众先后破灭,解散尽矣,诸众非所与也。凯旋之日,百万生灵,莫不惧呼相庆,且喜且悲。

  公雅性爱人,视财如弃,平居人以急投无不应者。及其为将,县官所给,丝毫不以入于家,不足则以家赀继之。号令严明,兵所次舍,与民杂居而不敢犯。临敌风生,突至阵前,奋勇大呼,部下乘之,贼皆披靡。尝以匹骑从数十士,深入贼垒,大呼其酋江一峰而切数之,曰:‘我欧阳将军也。’贼错愕下拜,不敢加害,其为所畏如此。

  噫!虽古名将,何以加诸?功成之后,天子知其名,诏陛今官,公益感奋。

  莆城之陷,公扼其冲,力战而亡。一时部下争先赴敌,而天下之人服其烈。自是倭亦不敢复窥郡城矣。

  天子嘉公之烈,立祠推恩之典,一如旧章,惜公不可复作矣。

  百世之后,山川如故,将有陟清源之巅,望雉堞之雄壮,西指笋江,嵂□(上“山”下“兀”)先数峰,将坛在焉,公尝于此誓师而受降者也。

  凌沧海之怒涛,绝姑山之顶,则潘迳、英林、石菌、氵丙洲诸渚皆在目中,公尝夏以偏师,用寡击众,而生擒江玺李五官之处也。则相与慷慨,兴怀感极,悲歌公之忠魂,虽与山川相为久可也。

  乡耆老不忘公者,请记其碑,以永其思。”

  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

  歼寇连连

  一月,谭纶任福建巡抚,加强海防。

  春,总兵戚继光率军援闽,军队到崇武所时,倭骤登陆。戚继光下令出击,倭退。

  四月,福建总兵俞大猷?、福建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歼灭盘据平海卫倭寇2000多人及闽东、闽北散股倭寇。闽海稍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十月,倭寇千余人由闽清窜入德化下涌,攻寨半月不进,回经德化县城往攻仙游。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0·武卫志·盗贼(附)》:(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倭寇千余入德化(民国《志》称由闽清入德化),至下涌攻寨,半月余弗克,倭乃扶伤出郭坂。时方筑寨,基高四五尺,乡民集其上,负竹筏屋门以御矢石,竟日不避,倭亦重伤归营,民乃下拾战具。次早,倭见之,辄去,过邑西门,往攻仙游五十余日,总兵戚继光援至,倭遂溃。”

  十一月,倭寇又侵扰惠安。

  十一月至十二月,倭寇两万余人围攻仙游,被戚继光击溃,部分南逃。

  南安集星村婆媳合葬墓《墓志铭》的记载

  2013年4月,南安市康美镇集星村“树银桥”边挖到一座明代婆媳合葬墓,出土1方《处士鼎山门配孺□节?傅氏暨妇淑愍?李氏墓志铭》。铭文中,记载有嘉靖四十二年倭寇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墓志铭》今存宗族祠堂。

  《墓志铭》额曰:

  “明·处士鼎山苏门配孺□节?傅氏暨妇淑愍?李氏墓志铭

  奉直大夫直隶河间景州知州外甥李伯元撰文

  文林郎直隶河间府宁津县知县外甥李仲元篆额

  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提学副使外甥李叔元书丹”

  铭文中载:

  “夫自岛夷发难,至嘉靖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极矣,人苦离居归,筑土堡自卫,霞舒堡筑于石板西,窄不能容众。以故公父怀亭载祖神主入郡城,唯继母匿就近堡,岁云暮矣……

  会除夕将半,有流寇道过堡前,索食攻之急,众度必陷,潜逃获全者十之三。众季护母不忍离,母竟遇害,时吾外祖父母咸与焉,痛哉心恫!泚笔者以此公与诸季及吾二三男尽被俘去,公室用卿娣弟偶避他堡免。

  其后诸季相继逃归,独公不闻存亡耗。公之被俘,年甫三十一耳,年二十六。痛姑惨夫掳,不能自胜,泣抚三岁之男、六岁之女,每顾土堡,潜然流涕,询访无息……”

  后来李氏20岁因难产而死,傅氏不久后也去世,族人感念李氏贤惠和傅氏辛劳,为合葬。

余波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之后,俞大猷督师惠安崇武,固关御敌,凭险护民,“寇莫敢犯”。泉州大规模“倭患”没再发生,但还屡有小股“倭寇”窜扰,余波不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正月,倭寇自仙游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掠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3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至,遂逃窜。二月五日,倭寇在戚继光军猛攻下,败退同安王仓坪,家军紧追而至,在同安民兵配合下,斩倭首数百级,倭坠崖而死者不可胜数。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安海镇》(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复自仙游来攻……不能陷。”

  明·隆庆吴德宪《增建安海城东北二敌楼记》载(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安海城》收录):“嘉靖甲子春,寇贼大至,直抵城下,以木梯攀缘,窥瞰城堞,几危者数矣。城中居民与村聚逃负者不下数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嘉靖)四十三年正月,倭贼入泉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掠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三日弗克,总兵兵续至,贼闻引去。追剿直至漳州,贼复奔潮州,为广东总兵俞大猷截杀无余。”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嘉靖)四十三年,贼寇涧埕、湖尾等处,杀掠而去。”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春,倭寇100余人乘船突袭晋江永宁、惠安崇武,被戚继光遣兵截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四十五年,有倭航百余徒,突至永凝(永宁)总兵截杀之。

  晋江下浯抚贼谢爱夫至家占地筑堡,奸谋叵测,知府万庆设策擒获,置诸狱杀之。自是以后,郡人稍安。”

  明·隆庆元年(1567年)

  驻泉州新军分驻崇武。戚继光亲到崇武所视察军情,部署军事;于城内制高点莲花山置中军台,了望东、西、北三面海域往来舟楫,以察敌情;又设墩台,置烟堠,夜遇寇至则举火,昼逢敌侵则举旗。戚继光挥毫题书“锁镇海邦”镌在北城门额。同时,都指挥欧阳枢率崇武所官兵击败入侵倭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枢》)

  新编《永春县志》载:明·隆庆元年,“倭寇自仙游窜犯永春湖洋,被黄光甫击败。为祸永春达8年之久的倭患至此平息。”

  明·隆庆二年(1568年)

  永宁卫镇抚王世实随都督俞大猷往广东剿倭,在龙眼沙海战役中,身先士卒,壮烈牺牲,谥“忠勇”,立“昭忠祠”于永宁祀之,墓葬于永宁北门外北山。

  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年)

  四月,倭寇200余人扰惠安崇武、同安。总兵戚继光、分巡检事蔡惠谴指挥张奇峰等督兵在分别在惠安崇武、同安全歼余寇。影响所及,泉属各县倭患俱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隆庆三年四月,倭二百余人入同安,为指挥张奇峰斩俘无遗,倭始绝迹。”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隆庆三年四月,倭二百余人入同安界,把总王介、参将王如龙战败。分巡佥事蔡惠遣指挥张奇峰督兵袭破之,斩俘无遗。”

  明·万历十四年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3·纪兵》:“万历十四年,倭将大举入寇,虑琉球人泄其谋,使毋入贡。时同安人陈甲商于琉球,归,上其事于巡抚赵彦起,复有金革之变(“金革之变”:借指战争)。”

  明·万历廿九年(1601年)

  浯屿钦依把总沈有容(驻晋江县蚶江石湖)率战船渡海击倭,在东碇附近海域击败倭船,继而收复铜山(今东山)、南澳等地。倭贼退踞东番(今台湾)和彭山洋(今澎湖列岛)为巢,四出剽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沈有容》)

  明·万历卅年(1602年)

  十二月,浯屿钦依把总沈有容率战舰21艘从晋江石湖(今属石狮)出发,渡海到台湾西南海岸,追击逃台倭寇,全歼盘踞该地倭寇。

  明·万历卅八年(1610年)

  倭寇纠集100余艘船,突入石狮内洋,陈有纲率军击退之。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

  倭寇入侵永宁湾,当地居民奋起抗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