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惠安县(惠安县,泉港区)

  【泉州乡镇,古称里、都、铺,因时代变迁、社会变故诸因素,屡有变动。

  本版主要根据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合编《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中之“地名变迁与姓氏分布”一章编制。

  编中之区划变动,仅截取明清时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前夕和当前三大段情况,简述其中变化。至于自然村落及片、村地名,则以1989年情况为准。姓氏分布,以1989年行政村为单位,以世居其地、聚族而居为原则,按传统风俗,以男性血缘为脉络的宗族姓氏为标准进行采录;杂姓混居的地方,则取其当地大姓,兼收地方罕见小姓,其余从略。

  1989年7月后的区划变动(如鲤城区分为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新设泉港区)和乡改镇、新设街道办事处、新析村、居等,站长根据《泉州市地图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8)尽量予以体现。

  置县前
  宋代

     ——太平兴国六年析晋江县东乡16里置惠安县。
     ——置县时设3乡辖16里66铺。
     ——庆历八年改为18里。

  元代
     ——元因之。
     ——元贞元年改4乡18里35都。

  明代
     ——明仍旧。
     ——随宜合并。
     ——疆域。

  清代
     ——仍属泉州。
     ——康熙二年改里为铺。
     ——疆域。

  民国。
  现代。

  惠安县
     ——螺城镇(清属惠安县城厢弦歌、琼林、乐善、良津、登庸、庆泉、鳌震七铺)
     ——螺阳镇(清属惠安县城厢下莲、朝天,东路琼田、崧林,北路王孙、龙盘、东平诸铺)
     ——崇武镇(清属惠安县东路崇武、溪底二铺)
     ——洛阳镇(清属惠安县东路前康、陈庄、通津、庸庄、玉沙、埔林、上田、谷口诸铺)
     ——涂寨镇(清属惠安县东路崧林、普光、仙溪、蔡宅诸铺)
     ——东岭镇(原东岭乡清属惠安县东路坑黄、梅庄、吉庄铺。现部分析置东桥镇)
     ——桥镇(从原东岭乡析置)
     ——净峰镇(清属惠安县东路山前、东周铺)
     ——小岞镇(清属惠安县东路东周铺)
     ——山霞镇(清属惠安县东路青山、场下、凤洋铺)
     ——张坂镇(清属惠安县东路獭窟,县南路镇安、松石、埕洋诸铺)
     ——东园镇(原东园乡[地域包括现东园镇和白崎回族乡]清属惠安县南路苍云、百崎、西湖、前木庶(“木庶”合一字)、安云诸铺。现一部分析置白崎回族乡)
     ——白崎回族乡(从原东园乡析置)
     ——黄塘镇(原黄塘乡[地域包括现黄塘镇、紫山镇]清属惠安县西路黄田、前郭、田庄三铺。现一部分析置紫山镇)
     ——紫山镇(从原黄塘乡析置)
     ——辋川镇(清属惠安县北路王孙、良盘、霞庄、洞峰、石江、锦溪、承天诸铺)

  泉港区
     ——山腰镇(由原山腰乡的一部分和山腰盐场组建。原山腰乡清属惠安县北路安埕、福山、鳌塘、古楼诸铺。原山腰盐场清属惠安县北路安埕铺,为县盐课司直辖。)
     ——前黄镇(由原山腰乡的一部分分置)
     ——南埔镇(清属惠安县北路添奇、梅峰、良兴、仙塘、竹溪、东林诸铺)
     ——界山镇(由原南埔乡的一部分分置)
     ——后龙镇(为原后龙乡的一部分。原后龙乡清属惠安县北路蔡林、后林铺)
     ——蜂尾镇(由原后龙乡的一部分分置)
     ——涂岭镇(清属惠安县北路驿坂、承天、樟市铺)

 

 

古惠安县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置县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45卷·泉州府部汇考1·泉州府建置沿革考·《府志》·惠安县》:“本唐·晋江县地。宋·太平兴国析置惠安县,属泉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惠安县区域建县前,属晋江县辖地。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16个里置惠安县,名取“以惠安民”之义。首任知县崔知节。相传初置县时,陈震卜地在螺山之南建县治,迁五代时灵安王张悃之坟于县东南的青山,县城区因此称为螺城。

  置县时,设崇武、崇善、城山3乡,下辖太康、守节、礼兴、民安、平康、归化、祥符、尊贤、崇德、民苏等16里,共66铺。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改为18里,仍以3个乡管辖。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地理·乡都·泉州府·惠安县》:“宋分三乡,曰崇武,曰崇善,曰城山,凡统一十八里。又有安民里,统于崇武乡,后并。”

  从置县起历经元、明、清,均隶属泉州管辖。

  元:四乡十八里卅六都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45卷·泉州府部汇考1·泉州府建置沿革考·《府志》·惠安县》:“元……仍旧(属泉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元·元贞元年(1295年),全县改为4乡,东为文质乡,南为行满乡,北为忠恕乡,西为信义乡,仍辖18个里(其中文质乡4个里、行满乡5个里、忠恕乡4个里、信义乡5个里),下辖34都;合城区在坊共35都。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惠安县》:“元改里,为三十四都。”

  明:随宜合并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45卷·泉州府部汇考1·泉州府建置沿革考·《府志》·惠安县》:“……明仍旧(属泉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明初沿元制,仍分在坊及4乡,为41都。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惠安县》:“国朝以附县为坊,而都仍其旧,复分统于四乡,初为四十一都。”

  后屡随宜合并。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惠安县》曾记其在坊及文质、行满、忠恕、信义4乡31都共34图曰:

  “在坊,统图二;宋太康里。

  文质乡:

  二都,距县五里,旧一都并入。俱宋守节里,统于崇武乡。

  五都,距县二十里;宋崇德里。

  上二都各统图一,俱县东。

  二十八都,距县三十里。

  二十九都,距县二十里。俱宋同信里。

  三十都,距县三十里。宋尊贤里。

  三十一都,距县三十三里。

  上四都各统图一,俱县南。

  三十二都,统图一,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俱宋延寿里,统于崇善乡。

  三十三都,统图一,距县二十五里。

  三十四,都统图二,距县一十二里。

  上二都俱县南;宋民苏里,统于城山乡。

  行满乡:

  二十都,统图一,在县西二十五里;与十九都俱宋长兴里,统于崇武乡。

  二十一都,距县二十八里。

  二十二都,距县三十八里。俱宋平康里。

  二十三都,距县四十里。宋归化里。

  二十四都,距县四十三里。宋祥符里。

  二十五都,距县四十五里。宋温陵里。

  二十六都,距县四十七里。

  上六都各统图一,俱县西南。

  二十七都,统图二,在县南四十里。

  俱宋安仁里,统于崇善乡。

  忠恕乡:

  六都,统图一,在县东南三十里。旧三、四都并入。

  七都,距县三十五里。

  八都,距县四十里。

  上二都各统图二,俱宋德音里。

  九都,统图一,距县四十五里。

  上四都俱县东南。

  十都,统图二,在县东四十八里。

  十一都,在县东北四十二里。

  俱宋光德里。

  十二、三都,在县东四十里;上二都各统图一;宋待贤里,统于城山乡。

  信义乡:

  十四、五、六、七都,统图一,在县西北四十二里。宋民安里。

  十八都,距县三十五里;宋礼兴里。

  十九都,距县二十五里;与二十都俱宋长兴里,统于崇武乡。

  上二都各统图一,俱县西。”

  弘治(1488—1505年)间,辖1坊28都,统31图。明·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惠安县》:“今辖一坊二十八都,统图凡三十有一。”

  嘉靖(1522—1566年)间,因倭寇劫掠和兵、疫连年,户口减耗,设在坊及29都,下辖80图,每图10甲。

  清

  仍属泉州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45卷·泉州府部汇考1·泉州府建置沿革考·《府志》·惠安县》:“皇清因之(属泉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康熙二年改里为铺

  清初“迁界”,濒海居民移入内地,东南地区的图、甲十减六七。

  康熙二年(1663年)改里为铺,惠安全县设68铺(其中县治内8铺)。

  疆域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045卷·泉州府部汇考1·泉州府疆域考·惠安县》:

  “在府治东北五十里。

  东至宁崎大海四十五里,西至晋江县洛阳桥北三十里,南至北镇大海四十五里,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六十里,东南至大岝海头五十里,西北至晋江县界四十五里,西南至晋江县界三十里,东北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四十三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五里。”

  民国

  民国初废“府”“道”,惠安县隶属厦门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各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惠安县直隶福建省政府。

  民国廿二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省,惠安县隶属“兴泉省”;同年“闽变”失败后,惠安县仍直属福建省政府,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

  民国廿三年(1935年),改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在同安,1938年移永春,1943年移泉州)。

  现代

  1949年8月23日惠安县解放,9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9月,改属晋江区专员公署。1955年隶属晋江专区,1971年改称晋江地区。

  1985年“地改市”,晋江地区改称泉州市(地级市),惠安县隶之。

  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

惠安县

  螺城镇

  惠安县人民政府驻地。

  清属惠安县城厢弦歌、琼林、乐善、良津、登庸、庆泉、鳌震七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城区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螺城镇。杂姓混居,其中较大姓有陈、王、张、庄、黄。

  螺城镇现辖10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西郊有科山、北郊有平山寺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科山》)

  北关街居委会——〖陈、王、何、张、潘、黄、卢等杂姓〗

  东关街居委会——〖王、陈、庄、蔡、林等杂姓〗

  东南街居委会——〖陈、王、张、黄、林、庄、许、赵、骆等杂姓〗

  西北街居委会——〖陈、庄、林、李、张、刘、杨、欧、连等杂姓〗

  中新街居委会——〖陈、王、张、黄、郑、杨、欧等杂姓〗

  霞张(原螺阳乡霞张村析为螺城镇霞张、霞园居委会)——上园、下张、下园、下社溪、顶山富、下山富——〖庄、卜、胡、贺、汪等杂姓〗

  新霞居委会(原螺阳乡新霞村)——吴厝围、下廖、山兜、新亭尾、新店头、九垵、企塘——〖庄、杨、成、薛、贺、卢等杂姓〗

  前型(从原螺阳乡析出)——前型——〖陈、林、张、杨、连、黄、王、苏〗

  霞东(从原螺阳乡析出)——林柄、东井、后塘、东莲——〖庄、杨、蔡、吴、何、陈〗

  南洲(从原螺阳乡析出)——南头、泗洲——〖陈〗

  溪南(从原辋川乡析出)——溪南、南位——〖柯、林、陈〗

  王孙(从原辋川乡析出)——王孙——〖黄、郑、孙、王、林、任〗

  梅山——

  螺阳镇

  清属惠安县城厢下莲、朝天,东路琼田、崧林,北路王孙、龙盘、东平诸铺。民国时期分属螺城镇、辋川乡、涂寨乡。主要姓氏为林、陈。

  螺阳镇位于惠安县中部、惠安县城南郊,现辖25个村委会。漳福古驿道纵贯南北。有明·康朗家庙、唐·王潮墓、锦东灵山寺、五音崧洋山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康朗王潮》、《泉州寺庙·灵山寺》)

  锦水——水◇(上“水”下“见”)、许单、上塘、涂堀、长箱尾、楼仔顶、锦水——〖陈、林、黄、王、谢、张〗

  锦东——东山、后崎坑、前崎坑——〖林、曾、汪、陈、郭〗

  梧宅——梧宅、店仔头——〖林、庄、谢、王〗

  锦里——田边、后坊——〖汪、庄、李、曾〗

  锦峰(今称锦丰)——前康、宫宅——〖康、林、田、郑〗

  后田——顶后田、下后田、樟坑、院东、后田——〖林、吴、谢、陈、刘、庄〗

  五音——坑柄、东间、东山、洋塘、桥透、五音——〖康、陈、李、贺、曾、黄、杨、孙、柯、王〗

  上坂——上坂、垵柄、港边、东乡——〖蔡、洪、辜、王、黄、郭、曾、庄、柯〗

  蔡厝——蔡厝、山下、塔埔——〖蔡、林、吴、邓、刘〗

  盘龙——盘龙、涂楼——〖潘、萧、吴、汪〗

  下埔——下埔、廖厝前、溪仔墘——〖林、叶、许、庄〗

  联群——竿林、后申厝、溪前、陈坑底、庄林柄、竹脚、联群——〖苏、黄、曾、庄、林、张〗

  东风——前吴、沈厝、上村、岭下、前宅、前窑、山前、厝斗、蔡村、后厝——〖许、黄、郑、吴、陈、李、康、蔡、王、林、出〗

  洋坑——洋坑——〖王、陈〗

  霞光——竿林、洪厝、甲场头、墓前、竿塘、后窑、东园、后埔、后亭——〖王、陈、洪、张、谷、谢、许、郑、吴、李、卢〗

  侨群——豆温林、赤涂、塘边、前村仔、侨群、井上——〖辛、许、林、陈〗

  溪西——溪西、竹坑塘、诗口、溪东、下星——〖许、谢、庄、詹、郑、陈、杨、黄、郭、曾〗

  金山——埔上、梧塘、古湖、墩后、金山边、金山——〖卢、黄、许、庄、谢、林、陈〗

  尾透——刘厝、奎坑——〖陈、张、曾、刘〗

  钱塘——顶乡、下乡、塘墘、苏坑——〖庄、王、林、徐、苏〗

  松光——后苏、青晚田、草柄、宫兜、涂潭、尾厝——〖杜、曾、陈、林、叶、仇、黄、骆、何〗

  松星——厝仔、巷内、泗洲铺、林口、康山尾、大林、后康、上店、松星——〖庄、王、曾、孙、温、陈、严〗

  工农——溪边、杜厝、陈林柄、谢坝头、古塘——〖曾、温、陈、林、刘、黄、余、苏、何、庄〗

  蒋吴——后苏仔、店仔、后埕、山头、进仕、路下、蒋厝、吴厝、溪西——〖蒋、陆、胡、曾、方、李、张、杜、王、黄、陈〗

  村下——村下、庵兜、后底、高厝、梁厝、赤厝——〖高、梁、徐、王、杨、庄、陈〗

  崇武镇

  清属惠安县东路崇武、溪底二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崇武镇。主要姓氏有张、陈、王、李、蒋、刘。

  崇武镇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现辖12个村委会。有崇武古城、灵安宫、龙泉寺、聚圣庙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邑、卫、所”城·崇武所城》)

  前按——前按——〖陈、黄〗

  霞西——山柄、厝西、港边、霞西——〖曾、梁〗

  靖江——靖江——〖张、陈、李、钱、陆、史、江等杂姓〗

  莲西——莲西——〖陈、张、汪、龚、阮等杂姓〗

  海门——海门——〖张、王、陈、汪、刘、孙、柯、连、侯、丁〗

  潮乐——潮洛——〖张、陈、王、经、哈、赵、罗、丁、邓、甘、辛等杂姓〗

  西华——西华——〖张、陈、詹、蒋、孙、丁、庄、冯、骆等杂姓〗

  龙西——西埔、官住——〖刘、谢、陈、辛、吕、纪〗

  溪底——溪底——〖王、刘、杨〗

  五峰——峰前、峰后、峰上、峰东、下店、五峰——〖蒋、张、杨、陈、王、蔡、李〗

  大岞——大岞————〖张、蒋、苏、杨〗

  港墘——港墘、田北、西堡——〖张、李、陈、黄〗

  洛阳镇

  洛阳镇位于位于惠安县西南部、洛阳江东岸、泉州中心城区东面,东邻螺阳镇、东园镇,西临洛阳江,西北毗邻洛江区河市镇和双阳街道,北接黄塘镇,南连百崎回族乡。西晋末年大批汉人士族南渡入闽避乱,部分辗转来此,沿江选定洛阳江万安渡口周围安居。唐初和唐末,中原士族两次大量南迁,洛阳镇是主要聚集地之一,因思念家乡,而以“洛阳”命名此地,洛阳江得名也由此而来。

   宋代隶属惠安县崇武乡。清属惠安县东路前康、陈庄、通津、庸庄、玉沙、埔林、上田、谷口诸铺。1928年设洛阳区公所。民国廿九年(1940年)于今域置洛东、洛安二乡。民国卅五年(1946年)裁撤区公所,改为洛阳镇。2010年6月,惠安县洛阳镇与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以及惠南工业园区一起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

   现辖25个村委会。有洛阳桥、观音禅寺、陈金城故居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桥梁·洛阳桥》、《泉州儒道释寺庙·观音禅寺》、《泉州人名录·陈金城》)

   主要姓氏有杨、陈、王。

  万安——〖王、张、吴、陈、公等杂姓〗

  洛安——〖王、张、吴、陈、公等杂姓〗

  洛阳——〖王、张、吴、陈、公等杂姓〗

  白沙(现析为白沙一、白沙二)——白沙、东前、前塘——〖郑、刘、杨〗

  象铺——象铺、坑头、吉贝——〖杨〗

  西方——西方——〖汪〗

  后亭——后亭、埭厝、后宅、陈厝前、东头、洋茂——〖曾、陈、杨、郑〗

  后埔——东莲、后埔、石任、下埭——〖杨、陈、蔡、张、谢、曾、林〗

  前园——前园、山仔、村口、吕内、许庄——〖林、曾、汪、吕、庄〗

  屿头——屿头、埭仔——〖杨、林、许〗

  西吟头——西吟头、井吟、庵边——〖陈、汪、蔡〗

  增垵——增垵——〖曾、黄、陈〗

  堂头——塘头、后宅——〖谢、刘〗

  杏田——杏田、口坑、下树、过溪——〖王〗

  梅岭——岭头、宫仔下、过坑、土厝仔、山顶、前桥、大坪、饶厝、后山仔——〖陈、王、刘、蔡、施、饶〗

  陈埭头——陈埭头、埔兜埕、店仔、后柯、新厝——〖陈、姜〗

  下曾——下曾、后房、上埔崎——〖庄、陈〗

  云庄——庄兜——〖林〗

  霞星(下星)——下尾、桥透——〖庄、汪、李、吴〗

  陈坝——后轩、三舍、大宅、海埔、芸内、后仁、陈坝——〖何〗

  群山——水磨后、坪尾、洋井、割岭、坑尾内、石船——〖饶、陈、谢、林、周、杨〗

  上田——上田——〖王〗

  西塘——西塘、山兜——〖陈〗

  上曾——上曾——〖王〗

  涂寨镇

  清属惠安县东路崧林、普光、仙溪、蔡宅诸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今域设涂信、崧光、民钟三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合并为涂寨乡。主要姓氏有曾、黄、王。

  涂寨镇位于惠安县东部,北接辋川镇,南靠张坂、山霞镇,东西分别与东桥、东岭和螺阳镇相邻。现辖26个村委会。有文笔山、灵瑞山、葛山宫、九峰寺、岩古寺、黄宗旦墓、安固石亭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宗旦》)、《泉州史迹·安固石亭》

  陈芹——中保、后保、前保、山后——〖王、胡、林、陈、彭〗

  灵山——后坑型、湖厝、山横柄、后店——〖胡、林、郑、王〗

  温厝——温厝、下店、前湖、芦厝——〖温、卢、陈、林〗

  上村——上村——〖王〗

  曾厝——曾厝、涂窟、染厝——〖曾〗

  新亭——新亭、黄崎、乌石墓、宫后、仑上、下曾——〖蓝、黄、张、庄、王、曾、周〗

  古山——古山、路墘、北坑——〖卢、胡〗

  庄内——庄内、亭仔——〖庄、邱、陈、刘、张〗

  互助——后林、上梁、下梁、陈厝、蔗兜——〖陈、张、汪、杨、庄〗

  山尾——山尾、院前、后亭、坝内、新岭、弄内——〖杜、刘、康、邱、陈、李〗

  涂寨——涂寨街、西湖、顶郭、下郭、宣妙、新塘后——〖郑、郭、林、王、涂、曾、康〗

  廖厝——廖厝、印石——〖廖、陈、吴、柯〗

  下谢——下谢、上谢——〖庄、谢〗

  塔上——塔上——〖曾〗

  东庄——东庄——〖王〗

  大厅——大厅、赤厝、小厅、前富——〖曾、杨、王、陈〗

  和弄——和弄——〖黄〗

  南埠——南埔、山腰、后郭、前草——〖陈、王、杨〗

  瑞东——前坑、塔后、祠堂、土楼、下乡、赤埕——〖卢、李〗

  东坂——东山、下坂——〖欧、杨〗

  杜坝——杜坝、后柑——〖黄〗

  岩峰——西型、新后门、塘边、村兜、顶东山、下东山、西新——〖黄、余〗

  文峰——顶厝、东园、大宅、西埕、下厝、东埔、林前、黄庄、文峰——〖黄、陈、杨〗

  胡厝——胡厝、后窟、前埔、顶张、下张、康下——〖胡、张、蔡〗

  曲江——东宅、山上、坝内、后海埭、前村、后窟、下前、曲江、后张——〖张〗

  金相——金相、柯厝、郑厝——〖柯、王、林〗

  东岭镇

  原东岭乡清属惠安县东路坑黄、梅庄、吉庄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东岭乡。主要姓氏有张、刘、吴、王。现部分析置东桥镇。

  现东岭镇位于湄洲湾南岸的惠东地区中部,东接净峰、小岞镇,南连崇武、山霞镇,西邻涂寨镇,北与东桥镇连成一片。辖18个村委会。

  石井——中石井、顶井石、下石井:东山头、石井——〖王、陈、曾〗

  潘厝——潘厝、仑富——〖辛、潘、陈、苏、李、杨〗

  彭城——五甲、东塘、港雅、后尾、彭城——〖刘、薛〗

  湖边——湖边、后仑——〖柳、王、许、杨、周〗

  西埔——西埔、西埔街——〖刘、辜、王〗

  三村——三村、北埔、东埔、后内坑、下村、东炉——〖曾、秦、吴、郑、王〗

  小丘——小丘、西垵——〖刘〗

  湖埭头——湖埭头、印石——〖辛、吴、胡〗

  许山头——东堡、西堡、北典、梁坑、东山——〖许、余〗

  前林——前林、龙村 新埭头——〖林、杨、余、龚〗

  东埭——东埭、西张——〖许、柳、张、余〗

  前厝——前厝、西埔头、后坑仔——〖张〗

  涂厝——涂厝、新东庄、旧东庄、洋西、邹厝——〖张、陈、庄、涂〗

  埔尾——顶埔尾、下埕、下埔尾、下坑——〖张、刘、涂〗

  赤石——赤石、西梁、下湖宅、顶湖宅、赤石——〖张、梁、林、邓〗

  荷山——东房、新埔——〖刘、邱〗

  大邱(从原荷山、东岭析出)——大邱、小梁坑

  东岭——东岭街、深水坑、顶坑头、土砍脚、坝尾——〖张、杨、刘、曾〗

  东桥镇

  从原东岭乡析置。位于惠安县东北部。辖18个村委会。

  西湖——西湖、东店、西畔、东畔——〖张〗

  官岭(竿岭)——竿岭、坂后、下湖、五家、后垵、后坑、官岭——〖张〗

  西坑——西坑、西楼、西埕沟、南坑、铁塘——〖吴〗

  荇山——荇厝、西埔内、粗坑、山南、埭尾、凤过沟、垵内、荇山——〖王〗

  厝斗——松柏头、湖墘、埔脚——〖张〗

  大吴——大吴、后港——〖吴〗

  南湖——南湖、北湖、赤任尾、山头、前坑——〖王〗

  东桥——东沟桥、西埭仔、东埭仔、上林、后窟、西园——〖王、张、黄、吴〗

  散湖——三斗、店头湖、店头、湖仔内、东百湖、北湖、姓林湖、新湖、白泉湖、油坛、散湖、后生湖——〖苏、庄、林〗

  东湖——东湖、西埔、西林、厝斗、潭口——〖张、柯、吴、曾〗

  后建——后曾、后张、后张湖——〖曾、张〗

  梅庄——前庄、后许——〖庄、林〗

  埔殊——埔殊、下桥、顶桥、东蔡、后溪、桥头——〖王、蔡、杨、任〗

  香山——小坑黄、香山尾、坑尾、香山——〖张〗

  坑尾——顶坑尾、浯水边、下坑尾、东坂——〖许、陈、张、吴、林〗

  屿头山——屿头——〖陈〗

  燎原——洋下、洋下湖、上湖、上湖新村、莲塘——〖林、张、陈、胡〗

  荇海——路竹下、竿坑、吟兜、内墓、坑底——〖王〗

  净峰镇

  清属惠安县东路山前、东周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置净峰乡。主要姓氏有张、李、陈。

  净峰镇北濒湄洲湾,东临台湾海峡,南靠大港湾。现辖21个村委会。有灵山寺、潮显宫、明朝卫城遗址、张岳家庙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灵山寺》、《泉州人名录·张岳》、《泉州祠堂·净峰张岳家庙》)

  松村——松村、斗尾、苔圃——〖周、李、颜、杨〗

  城前——珍头、水头、交口、东莲、莲城——〖周、曾、吴、王、林、康〗

  墩北——塘头、塘头街、上坑街、上厅、坑园、东宫庙、东周半岛——〖康、黄、徐、叶〗

  墩中——郑厝、张厝、张厝街、南头、西蔡、东透、嘉墩——〖张、康、陈、盛、萧〗

  墩南——后珩、后康、后楼——〖王、李、黄〗

  洋边——洋边、后杭、西埔、申北、下东头——〖陈、康、黄、李〗

  山前——山前、圳古、庵边、下庵边、山前湖、西坑湖、七里湖——〖陈、邱、王、周、杨〗

  赤涂尾(赤土尾)——赤涂尾、赤石陈、坑尾陈——〖陈、吴、邱〗

  东洋——东洋——〖杨、黄〗

  湖街——口湖、中湖街、西邱街、下湖街、后厝、前申湖——〖吴、陈、艾、邱、邓〗

  净北——南山、净北、后园、西坑、前山——〖李、王、杨〗

  净南——西邱、山透、山后、前申——〖邱、艾、郑〗

  莲峰——熊厝、沙塔、沙头、东内——〖陈、杨、庄、邹〗

  杜厝——杜厝、涧边——〖杨、谢、洪、周〗

  五群——后张、杨厝、山后、山边、村边——〖张、杨、蔡〗

  前炉——炉内、东坑、新东坑、潘厝、前吴——〖张、吴〗

  南尾(现析为厝头、坑黄)——南尾、厝头、上宅、坑黄——〖张〗

  狮头——狮头、西塘、塘头、旗杆脚——〖张〗

  小岞镇

  清属惠安县东路东周铺。民国时期属净峰乡。主要姓氏有李、康、庄。

  小岞镇位于惠安县东部沿海,东、南、北三面临海,西与净峰镇七里湖狭长地带接壤,是半岛地形。现辖9个村委会。有明·洪武年间东山卫城、南宋·宰相李文会府宅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文会》)

  前群——后顶街、西林、顶许——〖李、康〗

  前峰——前内、大沪、下街——〖林、李、康〗

  前海——下浪沟、城仔内、路墘——〖康、李〗

  后内——后内、井仔、后街、东头——〖李〗

  南寨西村——南寨西村——〖庄、洪、邱〗

  东山——东山、后澳仔、顶厝、城顶、下厝、前楼——〖黄、郑〗

  螺山——西头、西湖、下井——〖陈、李〗

  新桥——新桥——〖陈〗

  南寨东村——南寨东村——〖庄、洪、邱〗

  山霞镇

  清属惠安县东路青山、场下、凤洋铺。民国时期属青山乡山霞保。主要姓氏为陈、李。

  山霞镇位于惠安县东南沿海,东与崇武古城接壤,南望泉州湾,北眺湄洲湾。现辖16个村委会。

  垵固——垵固、下垵固——〖曾〗

  鹰园——下前园、上前园、坑边、前园——〖吴〗

  前张——张厝、西山、墓庵、西坑、东头——〖张〗

  新塘——新塘——〖陈〗

  宣美——山尾、水边、场下——〖陈〗

  山霞——山柄、新街、山霞——〖陈〗

  下坑(原霞青、霞阳、霞溪合并)——下坑、东仑——〖李〗

  青山——下坂、钱卢下、厝西——〖李、辛〗

  田边——田边、埔上——〖黄〗

  田墘——田墘、丘内、埭头——〖陈〗

  山腰——山腰、下塘、东山、东格、前亭、后垵、下后垵——〖杨、庄〗

  后洋——后洋、赤湖——〖庄〗

  大淡——顶大淡、下大淡——〖庄〗

  东坑——东坑、港边——〖李、梁〗

  埭透——埭透、山前、墓庵、埭边——〖陈〗

  东莲——东莲、后厝、道柽、南面、李厝、东山、前坑——〖杨、辛、苏、李〗

  张坂镇

  张坂镇位于东南海隅,东北与涂寨镇接壤,南临泉州湾,东与山霞镇交界,西北与螺阳镇、西与东园镇相连。现辖31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

  张坂镇是泉州到崇武的交通必经之道。泉州到崇武的古释道,就从洛阳、马山、东园,经该镇的刺园兜、埔塘、后边、村下、田中、苏坑,自西往东横穿而过,然后经东下坑、赤湖抵达崇武古城。而獭窟岛的浮山城,与本县的祟武、莲城、小岞、峰尾及石狮祥芝隔海相望,互为犄角,为我国古代的海防重地和对台贸易港口之一。

  内吟山海拔250.7米,为全镇最高峰。

  张坂镇历史悠久。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就有一支原始部落在惠安的土地上聚居、生息、繁衍。唐·垂拱二年(686年),泉州郡城黄守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守恭》)分次子黄纪于黄田,即今之张坂镇后边村前近0.5公里之地,成为惠安氏的祖籍地。清·洪崑《獭江新考》曾这样记载獭窟岛(又名浮山):“唐、宋、元间,居民稠密,人皆事于通洋,遂为舟车输运津头,称富盛焉。”

  张坂地区在唐代中后期,已成为闽南地区开发时间比较早,人口较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各村谱史记载表明,张坂镇的大部分村庄始建于宋、元期间,而后边、浮山等地的村落寺庙,则建于唐代中叶。由于该地区形胜,唐代中后期,浙江杭州灵隐寺僧慧远不远万里,渡海到獭窟岛建造浮山寺。南宋·白沙寺僧道询率众建造从獭窟岛西北至前头山南麓之跨海石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道询》、《泉州桥梁·獭窟桥》)。

  张坂镇汉属冶县,东汉属会稽,三国·吴为东安属地,晋为晋安属地,宋、齐为晋平属地,梁、陈为南安属地,隋为泉州(今福州)属地,唐为武荣州属地,开元以后及五代、宋初属晋江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拆晋江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后,属惠安县镇安铺。

  清属惠安县东路獭窟,县南路镇安、松石、埕洋诸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属东园镇及群獭、后港二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东园镇、青山乡、后港乡。

  解放初属惠安县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为第六区,1958年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张坂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0年改乡为镇。

  松山——庄内、大坪、洋厝、松山——〖孙〗

  塘园——塘园——〖孙、黄、庄、洪〗

  群力——塘边、塘南、店仔、杏坑、山仔边、群力——〖曾、骆、郑〗

  霞美——霞美、伍厝、树林、张厝——〖黄〗

  玉园——埔塘街、刺园兜、南山——〖孙、陈〗

  玉塘——埔塘——〖孙〗

  玉田——埔塘、杨宅——〖孙、蔡〗

  苍霞——苍霞——〖黄〗

  后边——后边、西埔街——〖黄〗

  门头——门头、坑园、田中——〖苏、曾、黄、蔡〗

  上仑——上仑、东张——〖苏〗

  后蔡——后蔡——〖苏〗

  莲新——东溪、莲石、新塘内——〖苏〗

  苏坑——苏坑、后宅——〖苏〗

  玉霞——下洋、墩头——〖骆、郑〗

  山高富(现已撤并)——山高富、六家、下烧灰、下厝——〖骆〗

  玉前——山前、井下——〖洪、谢〗

  崇山——山兜、山头、龟山头——〖黄、曾〗

  玉埕(现析为玉埕、玉山)——埕边、井头——〖骆、谢〗

  张坂——张坂、西院、西洋、埔边——〖骆、李、蒋〗

  下宫——下宫、赤石、东垵、新槐、东头、下街——〖骆、李〗

  上塘——上塘、下埔、前埔、前福、新街——〖黄、仇〗

  山内——东楼、下山内、淡埔、东西厝、山内——〖苏〗

  后曾——后曾、北蔗、大峡——〖曾、苏、黄、蔡〗

  后见——后见、淑坑——〖陈〗

  前见——前见——〖张〗

  前头——前头——〖徐〗

  浮山——西斗、西峰、茂林、荷石、东峰——〖曾、林、李、庄、张〗

  仑前——仑前——〖曾、林、江、郭〗

  黄岭——黄岭、西雪、前雪——〖曾、李、苏、詹、洪、骆〗

  群贤——社内、莲内、竹仔坑、下坑、上坑、七里湾——〖庄、许、林〗

  东园镇

  原东园乡(地域包括现东园镇和白崎回族乡)清属惠安县南路苍云、百崎、西湖、前木庶(“木庶”合一字)、安云诸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东园镇、白奇乡、后港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分属东园镇、后港乡。主要姓氏为郭、黄。1990年8月,原东园乡一部分析置白崎回族乡。

  现东园镇位于惠安县南部,东与张坂镇相邻,南与晋江石湖及丰泽区东海隔海相望,西北与洛阳镇毗邻,北与螺阳镇接壤。现辖17个村委会。

  锦厝——璔瑁、大西张、厝仔、尾房、埔仔、路庵——〖黄、杨、庄、林、李、陈、王、连、蔡〗

  溪庄——牛坑、后堡、马山、双溪口、后曾、莲坑山、洗马头——〖陈、黄、王〗

  长新——长新、辜厝、坑内、崎仔、坑外——〖黄、杨、辜、郭、陈、曾、蔡、林〗

  玉坂——长坂、新沙、新芽、尾厝、新厝头、过坑、大路边、过溪——〖王、蔡〗

  上林——上港、后申港、林口——〖陈、庄、胡、吕〗

  龙苍——埭村、古埭头、前院——〖杨、洪、庄、金、陈、胡〗

  仑山——上仑、后山、康宁、仑山——〖谢、陈、杨〗

  东园——东园街、下新厝、新街——〖王、黄、陈、庄、郭、孙等杂姓〗

  灵溪——内厝、坝边、洋埔——〖黄、江、陈〗

  凤浦——浦内、浦庄、鸭山、坑园、后官、西堡、东堡、东厝——〖郑、黄、许、林、杨、陈〗

  锦峰——割上、海墘尾、蟳头、西埔——〖黄、陈、朱〗

  群青——后蔡、后西溪、南埔——〖陈、黄、林〗

  阳光——洪山后、山前、杏坑、山紫阳、前坂——〖江、陈、王、杨、薛、郭〗

  后港——后港、大蔗、垵头——〖詹、陈等杂姓〗

  下垵——下垵、郊垵——〖江、杨、蔡、陈、郭〗

  琅山——小蔗、高山岩、大潭、东湖——〖郭、郑、林、朱〗

  秀涂——秀涂、门兜、顶宫、下宫——〖骆、庄、郭、张〗

  白崎回族乡

  1990年8月,从原东园乡析出一部分置白崎回族乡。

  白崎回族乡位于惠安县南端、泉州湾北岸,与后渚港隔海相望。辖5个村委会。有回族伊斯兰教墓群等遗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古墓·百崎回族伊斯兰教墓群》)

  下埭——下埭、克圃——〖郭、陈、杨〗

  里春——里春、田吟、后塘、斗门头——〖郭〗

  后海——后海、加坑——〖郭、郑〗

  白奇——白奇、后垵——〖郭、李、尤〗

  莲埭——埭上、大山、贺厝、山兜——〖郭〗

  黄塘镇

  原黄塘乡[地域包括现黄塘镇、紫山镇]建制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清属惠安县西路黄田、前郭、田庄三铺。民国期间先为碧峰乡,后改为民安乡。主要姓氏为陈、郑。原黄塘乡一部分现析置紫山镇。

  现黄塘镇位于泉州市区北郊、惠安县城西郊、洛阳江上游。辖18个村委会。有施琅墓等遗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古墓·施琅墓》)

  下墓——下墓、坑边、◇(上“水”下“见”)头尾、溪东、大坝内——〖郑、陈、庄、许、张〗

  松溪——松溪、董埔、尖山、布袋内、东湖、石脚、夏厝、石盘、崎莲头、东张、官墓、窑内、吴厝、过溪——〖庄、陈、黄、王、夏、翁、封、蔡、余、郑〗

  后郭——后郭、前张——〖黄、傅、陈〗

  苏塘——苏塘、古井、埔尾——〖郑、王、曾〗

  下坂——下坂、山门坑、运使桥、顶新厝、田洋——〖郑、张、洪、陈、廖、周、施〗

  前郭——前郭、许厝、下寮、顶寮、洋坑——〖郭、陈、许〗

  虎窟——尾厝、大垄、顶厝、宫边、大垄口、大路头、伍厝、墘尾’——〖陈、伍〗

  后店——大后店、虎空山、公山、后深、后郭、下赤涂、后寮、营墓、文雅坑——〖汪、陈、黄〗

  黄塘——黄塘街、溪头——〖郑、陈、赵、杨、周、金〗

  尾园——下楼、下园、南坑山、浮坑、尾园、竹坑——〖朱、陈、李、吴、王〗

  省吟——新厝、湖墘、院内、许厝、岭透、小后店、中厝、后间、高厝仔、高厝头、桥仔头、杏尾、曾厝、东莲、钱厝、埭边、大乡、小乡、御屯岭、省吟——〖汪、陈、赵、林、曾、黄、钱、董、萧、王〗

  后狮——后狮、大坑、小狮、后林过、祠堂、桥尾、大潭、下庵兜、过宅——〖赵、胡、萧、陈、王〗

  接待——接待、峰帽、许田、诗口、庵兜、大坑内——〖谢、郭、董、林、陈、曾、施〗

  谢厝——谢厝、田墘、后埕、后间、周厝桥、东圳、大坑口、王厝、马厝、萍高、社厝——〖谢、陈、王、马、林〗

  碧岭——白玉店、秧岭一——〖陈、杨〗

  亭林——亭林、内坑、染厝、苏坑、康厝——〖林、康〗

  埔兜——草埔园、见口、埔兜、棋盘——〖陈、姜、王〗

  坝岭——坝仔下、岭兜、庄坑头——〖何、陈〗

  紫山镇

  从原黄塘乡析出一部分置紫山镇。

  紫山镇位于惠安县西部,东临县城。辖15个村委会。有笔架山、邱二娘起义遗址、一片瓦寺、仙公寺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二娘》、《泉州寺庙·一片瓦寺》)

  蓝田——大路、墓殊、加冬坑、塘头、尾厝、吾其仁、桥内、其坂、蕉坑、西店、洋内、昔上、涂楼、后坑、大竹、北坑、下面前、大社坪、上溪、西坑、塔山圳、东墘下、东墘、铁坑、白花宫、后垄、北墘、亭前、黄清、蓝田——〖苏、吴、黄、佘、谢、许、林、王、蔡、张〗

  龙石——龙石、内山、厝斗、宫边、澳埔、圳口、白岩、安溪、外库、校尉坑、汤厝、塔窟、谢坝、何内、后埔——〖陈、谢、汤、黄、郑、王、胡、许〗

  尾山——尾山、墓亭、尾行、竹仔林、后坑仔、后厝、水磨、铁林、烟顶、丘后、粟家窑、后苏——〖陈、郑、杨、王、林〗

  官溪—一洋内、鼎模、半山、湖内、圳口、后沈、尾岭、下蔡、亭兜、樟坑、洋林、留安、蔡坑口、蔡坑内、官溪——〖陈、林、方、杨、蔡、柯、魏〗

  半岭——新厝、石头前、树林、路下、东山、庵下、双溪、芙蓉、后坂、前坂、半岭——〖许、林、陈、萧、余、周〗

  光山——刺潭、下铺、皂斗林、顶铺、袁厝、陈厝、二房、马仁庄、莲坑、圳口、光山——〖王、陈、袁、孙、曾〗

  油园——油园、翁后、沙白、岩上、前吴、垵柄、董厝——〖陈、曾、廖、董、黄、贺、郭、赵〗

  南安——南安、土楼、胡厝、郑厝、彭厝、大山脚、饭亭、好新厝——〖郑、张、彭、胡、林、李、黄、成〗

  石马——石马、新码——〖陈、郑、王、庄、金〗

  坝下——坝下、后吴、古井、乙面坑、夏侯坑、狮型、埔尾、桥仔头、小石佛、小仕尾、大石佛、牛山后——〖周、林、黄、庄、张、李、赵〗

  后垵——大村、美仁、后宅、后吴、许厝、上头崎、塔山脚、塔仔内、青林口、归湖内、后垵——〖胡、郑、陈、杨、李、庄、曾〗

  林口——林口——〖郑、陈、林、朱〗

  赤涂——顶赤涂、园埔、格口、张厝、顶许厝、许新厝、破坪、仕尾、温厝——〖陈、许、郑、张〗

  紫山——下村、顶村、中村、坑内、邓厝——〖孙、邓〗

  辋川镇

  清属惠安县北路王孙、良盘、霞庄、洞峰、石江、锦溪、承天诸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辋溪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辋川乡。主要姓氏有陈、何、程。

  辋川镇位于惠安县北部、湄洲湾南畔林辋溪入海口。东与东桥镇相连,西与紫山、螺城镇接壤,南与涂寨镇毗邻,北与泉港区交界。辖25个村委会。有宋代青龙桥、明代辋川桥、玉鳞桥等遗址和以莲花山为主峰的滨海三山盛景。

  下江——赖厝、下江——〖江、郑〗

  小山——小山、过宅——〖张〗

  坪埔(已撤并)——坪埔、三叉口、山步、铁屎巷——〖何〗

  庄上——庄上、井透、陈庄、坑北——〖何〗

  试剑——试剑、司口、坑黄、上林边——〖何〗

  更新——后坑、溪上、新街、官桥、大埔内、塔头、五家、山仔尾、后新厝、后山兜、下篮边、涵内、菜堂——〖陈、吴、王、洪、周、余〗

  玉围——围内、坊脚、京山、下舍埔、居仁、华山、前垵、下吴、斗门——〖陈、林、李、王、周〗

  后许——后许、半埭岸、新厝、上店、下庄——〖王、郑、何、陈、吴〗

  吹楼——小坂、塘头、甘露、吹厝、楼下、巷内、塔埔——〖赵、杨、陈、张、徐、潘〗

  五柳——下社尾、沟墘、好树、桃园、东埔、南乡、许仁、柯溪、西山、西许——〖柳、许、温、卢、郑、陈、任〗

  溪南(已撤并)——溪南、南位——〖柯、林、陈〗

  坑南——头坑、上堡、南库、上柑、坑仔——〖庄、陈、林、张、刘〗

  前洋——前洋、后潘、前炉、下柑——〖杨、郑、潘、林、何、蔡〗

  峰南——西亭、园畔、东园、草厝、西楼——〖何〗

  王孙(已撤并)——王孙——〖黄、郑、孙、王、林、任〗

  大潘——大潘——〖潘、郑、王、刘、、朱曾〗

  峰崎——埔崎、山尾、墓前、后宅、仕尾——〖何、曾〗

  南星——南星、东庄、吴坑、前山、西许山、西许——〖柯、林、任、何〗

  后坑——烧厝、后坑、东福、内透、上库——〖吴、方、陈〗

  社坑——社坑、下坑南、前张、顶坑南——〖陈、甘、张、方、林、任〗

  辋川——中街、西街、桂林、标美、东尾头、下路街、城门顶、鱼仔街、上路街——〖陈、林、潘、李、黄、洪、任〗

  许厝——赵炉、下湖、许厝、北石、埭岸头、乌门——〖程、郑、翁、潘、王、庄、胡、李〗

  梧山——梧山、承天、西林、官后、下墩——〖周、郑、潘、杨、吴、陈、胡〗

  许埭——下埭、顶埭、土墩尾、湖仔山——〖程、周、张、林、陈〗

  京山(新析出)——

  居仁(新析出)——

  后任(新析出)——

泉港区

  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泉港区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现辖7个镇。

  山腰街道

  由原山腰乡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析置前黄镇)和山腰盐场组建。现辖4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庄、陈、钟。有铁石岸冶铁遗址、普安古墓群、石桥尾古民居、龙德堂、山腰祠堂、望海楼、郑氏祠堂、曾炉寺、离相寺、天妃宫等胜迹。

  原山腰乡清属惠安县北路安埕、福山、鳌塘、古楼诸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山腰乡。

  原山腰盐场清属惠安县北路安埕铺,为县盐课司直辖。民国时期设山腰盆场公署。

  锦祥居委会(新析出)——

  锦塔(现改为锦塔居委会)——前埕、陈庄——〖庄、陈〗

  荷池(现改为荷池居委会)——瓦厝——〖郑〗

  龙山(现改为龙山居委会)——前郭、刘厝头——〖郭〗

  新宅——新宅、土庄、西蔡、山前——〖唐、庄、蔡〗

  陈庄——陈庄、前埕、海沙——〖庄、陈〗

  锦山——锦山——〖庄〗

  锦川——灰窑脚、二田、三田、四田、前土埭、官路边、屈尺厝、十四份、顶埭、后港——〖庄〗

  锦联——石桥、大路窟、四房角——〖庄〗

  埭港——洪厝、后楼、三落、门前山、石桥、度口街、面前山——〖庄〗

  菜堂——下头、埕尾——〖庄〗

  海滨——埕边、崇福——〖陈、刘、高、郑、谢、林、周、任〗

  普安——普安、顶普安、金山、后亭、下莲、山尾、店仔——〖张、唐〗

  鸢峰——鸢峰——〖钟〗

  钟厝——钟厝——〖钟〗

  叶厝——叶厝——〖叶〗

  前黄镇

  2000年由原山腰乡的一部分析置。现辖13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连。有蚁山商周文化遗址、黄素石楼、仙公山青狮洞、昆山寺、连氏家庙、前黄祖庙、侍卫府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居·前黄黄素石楼》)

  古县——古县、龙田、白鸽林、西坝、亭头、社仔、东庄、下龙尾、涂仁、溪古、许厝、方厝、林厝、刘山——〖连、黄、李、方、许、林、邱〗

  前烧——前烧、光洋、峰张、顶后郭、下后郭——〖谢、许、陆〗

  凤南——西吴、棣中、蔡头桥——〖连〗

  凤北——红库、港墘、外坑、后宅——〖连、李〗

  凤阳——后厝——〖连〗

  凤山——大厅、北洋、后洋、中洋、后山、坑边、流上、下墩、坝头——〖连〗

  凤林——田墩、顶坂、刘山、割林、湖边——〖连〗

  凤安——安兜、社塘、前埔——〖连〗

  坑内——顶坑内、下坑内、朝林——〖连、陈〗

  香芹——张芹、前炉、许厝斗、大林——〖蔡、曾、许、林〗

  后张——后张、北坑——〖张〗

  前黄——前黄、西园、涂楼——〖黄、王、赵〗

  三朱——溪墘、后樟林、前樟林、后山、都巡、后宅、顶宝、下宝、完内、桥头、后林、田厝、厝头、芹坑——〖朱、蔡、许〗

  南埔镇

  现南埔镇为原南埔乡的一部分,另一部分2000年析置界山镇。现辖17个村委会。有沙格宫、灵慈宫、清德庵、怀思寺、兴福寺、天湖寺、重光寺、青龙洞、庄应祯墓、仙境石塔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灵慈宫》、《泉州人名录·庄应祯》)

  宋·理宗年间,莆田洋埕一氏村民当广东增城县尉,晚年退居于太白峰东南麓前端的一片海滩地,故称南浦,后谐音为南埔。

  原南埔乡(含今南埔镇、界山镇)地处湄洲湾南岸,东北与莆田市的灵川、东庄镇隔海相望,西北与仙游县的枫亭镇接壤,南面与西面与山腰、后龙、涂岭镇毗邻。宋置惠安县时,南埔地区即隶属于城山乡,元隶于忠恕乡。清属惠安县北路添奇、梅峰、良兴、仙塘、竹溪、东林诸铺。1934年南埔属土岭区,分属梅东、天马二乡。解放后成立第九区,辖18个乡,1958年属超先公社为南埔管区,1961年始为南埔公社,公社社址设在柳厝街。1984年10月成立南埔乡人民政府。1993年6月撤乡,属惠安县肖厝镇,设南埔办事处。1996年4月,撤销肖厝镇及4个办事处。1996年7月肖厝管委会挂牌成立后,从惠安县分设出来,属肖厝管委会管辖。主要姓氏为陈、林。2000年惠安县析置泉港区(县级)时,同时从南埔镇析置界山镇。

  沙格——沙格、山面、许店——〖王、陈、林〗

  萧厝——萧厝、葫芦下、厝后处、下路口、杉行、益成、大埔、柯厝、大成、大井尾——〖萧〗

  先锋——十八社宫、前亭、港墘、林头、前厝、前埔山、后坑、后坑店、丁龙、西龙、枫厝、刘厝、田厝——〖林、刘、张、蔡、陈〗

  柯厝——柯厝、北辋、涵顶、寨仔、尾厝后——〖柯、麦〗

  邱厝——邱厝、港口、面头前、后邱——〖邱〗

  仑头——仑头、张坝——〖陈、郑〗

  施厝——施厝、蔡宅、施厝街——〖施、麦〗

  外厝——外厝、二房、三房、尾房、五房、一房——〖林〗

  西枫——西枫——〖郑〗

  天竺——五房、后郑、埭上、埭头、过溪、倒桥、油园、埔尾、企石、石仔、林柄——〖王、陈、黄〗

  柳厝——柳厝街、柳厝、岭口、枫林坑——〖柳、王、连〗

  南埔——草潭、前沁、界路、南埔街、山仔尾、田厝、山沟、虎空口、预溪——〖林、詹、陈〗

  仙境——山仔、下头尾、新厝、蔡坑尾、蔡坑头、后坑——〖吴〗

  凤翔——田头、院前、南埔头、麦厝、文坂——〖陈、刘〗

  塘头——塘头、石牛、厝斗、京尾、寮仔——〖蔡、林、詹〗

  天湖——白井、埔尾、后张尾、打厝、清厝、城脚尾、坂尾、对面山——〖陈、林、詹、谢〗

  惠屿——惠屿——〖萧〗

  界山镇

  2000年由原南埔乡的一部分析置。地处湄洲湾南岸,是泉州最北面的乡镇。现辖13个村委会。主要姓氏有陈、林。

  有唐代槐山古窑址、清莲庵、九峰寺、北峡寺、惠龙洞惠元堂、清·乾隆间烽火台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清莲庵、九峰禅寺》)

  界山——顶寨、东丘、仓厝、下寨、塔埔、交界塘、石鼻、南山、柯寨——〖柯、李、赵、吴、陈〗

  鸠林——南庄、港西——〖陈、邱、徐、施、林〗

  鹅头——鹅头、沟口、窑郑——〖潘〗

  玉山——羊角山、铁钉埕——〖林、杨、陈〗

  大前——大路、前潘、新厝、后坑底、长潭仔——〖陈〗

  槐山——槐窑、上仓、格头——〖林、李〗

  岭头——四房、黄宅、下凉、下埭、窑厝、大门头、长房、下窑、三房、垄边、前涂、桥仔头、浮洋、洋面、海头——〖林、郑〗

  玉湖——东亭、新东张、大店、青枫林——〖陈〗

  东张——东张、青枫林——〖陈〗

  狮东——东吴、海尾、蒋厝——〖吴、蒋〗

  河阳——潘厝、窑后——〖潘〗

  东凉——楼仔下、后埭、赤崎仔、厝凉、车潘、新宅、下凉尾——〖陈、张〗

  下朱——下朱、下朱尾——〖沈、林、陈、辜〗

  后龙镇

  现后龙镇为原后龙乡的一部分,另一部分1999年8月析置蜂尾镇。现辖12个村委会。有白石宫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白石宫》)

  原后龙乡清属惠安县北路蔡林、后林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圭峰乡。主要姓氏有刘,陈、郭。

  上西——象狮、后张——〖陈、张〗

  峰前——峰前、半厝、后灶、顶前、下前、郑厝——〖王、郭、郑〗

  许厝——许厝、前厝、顶伍厝、顶庄、下庄、埭北——〖许〗

  涂坑——涂坑、顶厝仔、窟内、邦企——〖刘〗

  后田——后田、铁坑、新厝——〖刘〗

  后墘——后墘、竹头、梅林、林里——〖刘〗

  割山——割山、新街——〖陈〗

  东山——东山、蔡岭、白石垵、东宅尾——〖刘〗

  田里——田里、打厝、上坑、田仔下——〖陈、刘、林〗

  坑仔底——坑仔底、彭厝、胡石、北头窟、虎石、企塘、岭脚、杨厝后、窑里、西张、柳山头——〖陈、黄、郑〗

  后龙——后龙、坑头、礁头、新街、后龙港——〖陈、林、黄、王〗

  柳亭(原郭厝析为后龙镇柳亭村、蜂尾镇郭厝村)——北头、后柳、后陈、后吴、后亭——〖原郭厝主要姓氏为郭、张、许、洪、程、林〗

  蜂尾镇

  原后龙乡的一部分于1999年8月析置蜂尾镇。现辖8个村委会。有郭氏家庙、圭峰塔、东岳庙、义烈庙等胜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史迹·圭峰塔》)

  奎壁——奎壁头、后引、西宅、庄厝——〖林、庄、陈、郭〗

  诚平——后山、大街、打银、下楼、诚外——〖刘、林、黄、房、卢〗

  峥嵘——峥嵘——〖郑〗

  郭厝(原郭厝析为蜂尾镇郭厝村、后龙镇柳亭村)——东安仔、后埭仔、下坑、五里街、杨厝、丁宫、上后曾、大安埔、地中、埭岸边、下乡、郭厝——〖原郭厝主要姓氏为郭、张、许、洪、程、林〗

  诚峰——峰尾、顶厝仔、窟内、帮企、铁坑、新厝、蔡岭、白石垵、东宅尾、竹头、梅林、林里、田仔下——〖刘、林、黄、王〗

  联岩——仙仔、坑西、下后曾、坑东、西亭、东坑、港头、西华——〖林、朱、张、郑〗

  前亭——前亭、龙厝——〖陈、林、张、房〗

  上楼——上楼——〖林〗

  涂岭镇

  涂岭镇地处泉港区西南部,古称桃岭。清属惠安县北路驿坂、承天、樟市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分属涂平乡、添大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两乡合并为涂岭乡。现辖21个村委会。主要姓氏为陈、黄。

  是闽林始祖发祥地,有闽林始祖陵、蚁山商周遗址、出氏家庙、北门寺、燕山寺、云门寺、山头寺、虎岩寺、妈祖庙、五坑钟大人庙、乌石宫、石笏等胜迹。

  涂岭——涂岭街、新街、顶打珠、下打珠、后坪、林角、泗州新村、西吴、刘厝、长箱、洋尾、埔上、亭铺、西吴墩、寨内——〖王、陈、吴、蔡、朱、林、黄、周〗

  秀溪——湖内、吟兜、棋盘、园头、桥头——〖王、陈、吴、蔡、廖〗

  世上——世上、大埔——〖陈〗

  寨后——新厝、下寨、芹坑、店仔、石峡里、大厝、草垄、后窟、田墘、内厝——〖吴、王、郑〗

  黄田——内埔、大垄、庵前廊、大墘、庵前、洋尾、下厅、涂楼、溪坪、厝斗、蔡田、大垵、下洋——〖陈、赖、廖〗

  前瓯——前瓯、和溜、梧洋、新村、西尾池、新店头、新厝、顶中尼坑、乌面宫、下中尼坑——〖陈、出、张、孙、吴、周、黄〗

  小坝——洪厝坑、横溪、甘蔗园、后头、上新、东州、南型、新村——〖出、陈〗

  涂型——温厝、后厝坑、白竹田、马路、半岭、羊毛、顶山——〖出、陈〗

  驿坂——驿坂、糖灶、后吴新村、虎窟、后田角、酒店、洪厝——〖曾、陈〗

  樟脚——樟脚、岭头、竹湖、小山、黎岭、西坑、陆厝、面前、馆仔、樟脚、涂楼、大宅——〖蔡、陈、陆、萧、许、出〗

  松园——赤土埔、松园、洋尾、东湖、新桥、洋林、垄尾、顶虎岩、下虎岩、梧坑、西安、白岩——〖张、曾、李〗

  清美——清美、前涂、尾厝——〖潘、黄〗

  白潼——白水、白水岭、后望、潼关——〖刘〗

  溪头——溪头、路尾、南田、庄仔埕——〖王、潘〗

  下炉——水鸡窟、水窟、下炉、黄山郑、梧厝、埔尾——〖黄、刘、王〗

  路打(现改称芦朴)——路打、下敦、西垄、上埕、后埔、叶厝埔——〖黄、宋、蔡〗

  溪西——顶溪西、涵仔、石山新村、巷仔口新村、下溪西、溪西——〖任、陈、叶〗

  五社——模柄、园内、八担、岭下、上黄——〖廖、陈〗

  路口——路口、花园、五里松、竹洋、西坑、后山、新村、路西庄、湖仔内、后山仔、岭后——〖陈〗

  汶阳——南头、后宫、盘石、北头、顶山、祖厝、中厝、新厝——〖吴〗

  久丘(现改称丘后)——丘后、墩园、溪头、下林、铺头、小三乡——〖黄、林、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