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上卷)

  说明。
  沿革。
  宋、元析4乡16里。

  明初屡设为1坊4乡15里。
  明·正统至清设18里
[上六里(辖乡)。中六里(辖乡)。下六里(辖乡)]
  现代(一)
     ——1.凤城镇(沿革。行政区划。史迹。古宫庙。)
     ——2.湖头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小泉州”。古宫庙。历史名人。祠宅。民俗文化活动。)
     ——3.蓬莱镇(得名传说。沿革。行政区划。史迹。历史名人。古宫庙。)
     ——4.官桥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民居祠堂。古宫庙。)
     ——5.剑斗镇(沿革。行政区划。史迹。古宫庙。)
     ——6.城厢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历史名人。古宫庙。)
     ——7.魁斗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陶瓷业。古宫庙)
     ——8.金谷镇(沿革。行政区划。史迹。古宫庙。古街圩。历史名人。)
     ——9.龙门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历史名人。)
     ——10.西坪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宫庙。古建。历史名人。“铁观音”茶发源地。)

  (下续“安溪县·下卷·现代二”)

说明

  泉州乡镇,古称里、都、铺,因时代变迁、社会变故诸因素,屡有变动。

  本版主要根据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合编《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中之“地名变迁与姓氏分布”一章编制。

  编中之区划变动,仅截取明清时期、民国卅八年(1949年)前夕和当前三大段情况,简述其中变化。至于自然村落及片、村地名,则以1989年情况为准。姓氏分布,以1989年行政村为单位,以世居其地、聚族而居为原则,按传统风俗,以男性血缘为脉络的宗族姓氏为标准进行采录;杂姓混居的地方,则取其当地大姓,兼收地方罕见小姓,其余从略。

  1989年7月后的区划变动(如鲤城区分为鲤城、丰泽、洛江三区,新设泉港区)和乡改镇、新设街道办事处、新析村、居等,根据《泉州市地图册》(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8)尽量予以体现。

沿革

  安溪未置县前,周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冶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南安县。

  唐·咸通五年(864年),划南安县西界两乡置场,以当地有“蓝溪”,称“小溪场”,设场监,仍属南安县。此为安溪有行政建制之始。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李璟灭闽,命留从效为漳、泉留后;继而改泉州为清源军,命留从效为节度使。留从效詹敦仁监小溪场事。南唐·保大十三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詹敦仁留从效申请建县获准,以境内“溪水清澈”,命名“清溪县”,属清源军;詹敦仁为首任县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宋·乾德二年(964年)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属泉州。

  宋·宣和三年(1121年),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县”“安溪县”,属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泉州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属泉州,大德二年(1298年)属泉宁府,不久又属泉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属泉州分省,后复属泉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福建行省泉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属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县仍属泉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先后属福建省属南路道、厦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安溪县直隶福建省。

  民国廿二年(1933年)11月“闽变”,属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兴泉省。民国廿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仍隶福建省;同年7月,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廿四年(1935年)10月,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31日安溪县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隶属福建省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泉州行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署、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安溪县隶属泉州市。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宋、元析4乡16里

  宋代置县之初,安溪县析为4乡,统16里,18都。元仍宋制。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1地舆类·乡里》:“置县之初,增以南安近地,析为四乡,统十六里,十有八都。”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安溪县》》[始刊于明·弘治庚戌(1490年)]“宋分四乡,统十六里。”

  归善乡:

  长泰里(1都)——今长泰片、镇贞片、参内乡

  永安里(2都)——今后垵片、同美片

  光德里(3都、4都)——今仙苑片、雅兴片

  依仁里(5都)——今龙门乡、莲仁片、官桥片

  积德乡:

  新溪里(6都)——今虞宗、五里、赤岭、上苑片

  新康里(7都)——今虎邱镇(不含洋山片)、大坪乡

  崇信里(8都)——今西坪镇、芦田乡、龙涓乡举溪片、祥华乡多卿片、珍山片

  龙涓里(9都)——今龙涓乡、芦田乡云山、鸿都片、半林场

  金田乡:

  龙兴里(10都)——今尚卿乡、元口片、龙泉片、新林、新春、洋山片

  还集里(11都、12都)——今长坑乡、蓝田乡、祥华乡祥华片、福新片

  感德里(13都)——今感德镇(不含岐阳、石门)、桃舟乡、丰田乡、福安、白桃片、福前场

  常乐里(14都)——今剑斗镇、白濑乡、岐阳、石门

  修仁乡:

  感化里(15都)——今湖头镇湖头 前进片 湖上乡

  来苏里(16都)——今湖头镇都贤、登贤、美溪片、金谷五社片

  清源里(17都)——今魁斗蓬庭、溪山片、奇观

  崇善里(18都)——今蓬莱、鸿山、蓬格片、金谷东溪、芸美片

明初屡设为1坊4乡15里

  明初因元制,以城厢为1坊,乡里仍旧为4乡,统17里、42图,不设“都”;后屡省为1坊15里,统图17。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1地舆类·建置》:“国朝因之,属泉州府,统四乡,编户一十七里。”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1地舆类·乡里》:

  “在坊……

  国朝始以在县治为坊,乡及里仍旧,而无都。凡统图四十有二,后省为一坊十五里,统图一十七。

  归善乡:

  长泰里,一图,在县东一十里,旧为第一都。

  永安里,一图,在县治南隔渡,旧为第二都。

  光德里,一图,在县西五里,旧为第三、四都。

  依仁里,一图,在县西南二十里,旧为第五都。

  积德乡:

  新溪里,一图,在县西北二十里,旧为第六都。

  新康里,一图,在县西北五十里,旧为第八都。

  崇信里,一图,在县西北八十里,旧为第八都。

  龙涓里,一图,在县西北一百里,旧为第九都。

  金田乡:

  龙兴里,一图,在县西北五十里,旧为第十都。

  还集里,一图,在县西北七十里,旧为第十一、十二都。

  还集里,二图,在县西北七十五里,嘉靖元年分析。

  感德里,一图,在县西八十里,旧为十三都。

  常乐里,一图,在县东北八十里,旧为第十四都。

  修仁乡:

  感化里,一图,在县北五十里,旧为第十五都。

  来苏里,一图,在县东北五十里,旧为第十六都。

  崇善里,一图,在县东北四十里。

  旧有清源里,为第十七都,而崇善里为第十八都。国朝正统间,始以清源并归本里。
已上四乡一十七里。”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6·地理·乡都·泉州府·安溪县》:“国朝以在县为坊,乡及里仍旧,凡统图四十有一,后屡省为一坊十五里。”并记其在坊及归善、积德、金田、修仁四乡15里,曰:

  “在坊。

  归善乡:长泰里,在县东□□里;永安里,在县南□□里;光德里,在县西□□里;依仁里,在县西南□□里。

  积德乡:新溪里,距县□□里;新康里,距县□□里;崇信里,距县□□里;龙涓里,距县□□里。(上四里俱县西北

  金田乡:龙兴里,距县□□里;还集里,距县□□里’(上二里俱县西北);感德里,在县北□□里;常乐里,在县东北□□里。

  修仁乡:感化里,在县北□□里;来苏里,距县□□里;崇善里,距县□□里(旧有清源里,正统(1436—1449年)间并入)。(上二里俱县东北)”

明·正统至清设18里

  明·正统(1436—1449)间,清源里并入崇善里。明·嘉靖卅一至四十五年间(1552~1566),还集里分为两里,即还一里、还二里。明·万历十一年(1583),龙兴里分为两里,即兴一里、兴二里,连同在坊里,全县计18里,统18图(图统于里,一里一图,图各10甲,甲下为乡),分为“上六里”、“中六里”、“下六里”,领424乡。

  清仍之。

  上六里(辖乡)

  在坊里——东街、西街、北街、南街、东关外、西关外、南关外、北关外(上地为城厢),尾寮、深内、上场、虞都、大岭后(上为附郭5乡)。

  永安里——北石、同美、内园、澳江、格口、潮坑、土楼、安下、埔□、□港、芹内、龙湖、南山、厚垵、东皋、寨内、东湖、郭溪、翁格内、教场尾、产坑内、樟林前、宫厝后。

  光德里——仙宛、黄榜、孔安、九垵、马头、薛坂、兴口、乌秋、车荇、许厝外。

  长泰里——员潭、虎尾、镇抚、洋阿、坑头、渊兜、宫岭、参内、后山、钟洋、岩前、罗渡、曾坑、坂洋、田隙、罗洋、南山头、参内岭边。

  依仁里——山前、曾郁、官桥、白石、石竹、仁宅、光孝、科坂、塘尾、岭顶、榜头、下寨、山坪、寮头、坑内、田头、山尾、崎头、宫兜、福海、山头、溪东、枧坑、石碑、金汤、油坑、龙门、案山、下埔、下围、贵湖、溪西、溪内、山地、龟窑、茂林、白叶、莲兜尾、塔尾内、石空口、菅林头、石盘头、菅林山、芼岭脚。

   新溪里——石壁、山仔、烘兜、畬林、山兜、岭头、虞宗、尾寮、墩前、连厝、赤岭、炉宅、岩前、土塘、善益、上坂、岩头、山边、芹石、宫厝、盐坛、田头、白沙亭、五里埔、石视头。

   中六里(辖乡)

  新康里——大坪、前洋、路下、北溪、罗岩、沙溪、双坑、半岭、淖源、山后、湖坵、芹后、梧音、宫坂、厚林、地兴、土楼格、上林东、下林东、仙境寨、上埔洋、上过满州、下过满州。

  崇善里——魁斗、东洋、黄山、谷口、汤内、上壬、下芸、上芸、杞坑、豪内、官岭、龙坑、东溪、乌涂、上洋、苏坑、林边、张标、蓬州、鲁藤、崎县、翁后、中保、蓬格、西山、竹塔、横坑、畬内、崎兜、周堂、半仑、洋头、蓬亭、溪尾、井边、路尾、黄柱、大墘、顶刘、溪头、溪南、岭尾、郭山、吴厝垅、牛角山、曾口坂、蔡土楼、洋山坂。

  兴一里——上地、汤泉、龙居、新春、磜柄、白汀、少卿、洋山、吴邦、上卿、尤俊、洋地、陈坂洋、福竹林溪边坂。

  兴二里——科名、青洋、后山、佐坑、上渊、下渊、□内、龟脰、新墘、美堂、内井、丽山、岭埔、洋内、水磨、小溪、源口。

  来苏里——中埔、渊兜、田头、山门、苦后、郭坂、大演、产贤、庵头、溪坂、上仕、下坑、云岭埔、猴山庙、坝头桥。

  感化里——溪尾、虎岫、福山、湖市、横山、后溪、后坪、半岭、飞鸦、黄肚、夏国、盘口桥。

  下六里(辖乡)

  还一里——华地、上地、东坑、坪岭、乌涂、黄柏、岭头、溪益、湖坂、荇富、九磜、进德、蓝田、墘头、乌殊、半岭、楼垵、山内寨、上乌涂。

  还二里——还集、南斗、横洋、南洋、福春、长坑、刘厝、睹洋、密洋、柯厝、蔡厝、玉湖、扶地、山格、水口、珍田、上磜、卿源、前坪、锺地、玉湖尾、小西溪、大西溪、青洋坂、长埔坪。

  龙涓里——黄肚、玳瑅、举魁、横坑、湄上、燕尾、磜兜、福昌、仙景、西庚、山厚、庄奏、良垵、炉伴、殊塔、芹山、南坑、道地、厚林、仙草池。

  崇信里——西坪、柏尺、赤水、峣洋、贺厝、赊内、北山、留山、高山、蒋殊、湖坑、后格、湖洋、三洋、胪传、招坑、员潭、洙洋、产地、培田、东溪、长塔、内灶、多卿、旧寨、后洋、白荇、盛坑、丰田、珍山、畬山庵、赤途仑、石盘头、洋古磜、举魁上保。

  感德里——白石、睹洋、双垵、仙殊、增坑、董地、石斗、美厝、畬尾、龟湖、笏石、福都、炉村蕉坑、茂林、后田、石狮、下坑、徐州、场前、左槐、黄佑、龙通、播兜、石迈、康随、葛竹 下村、大荣、潘田、高平、下格、厚屏山、睹洋尾、洋婆山、后西坂、芥菜坑、大格洋、桃州隘、龙蛟厅、龟洞地、达德坂、青殊格。

  常乐里——御屏、小磜、举口、举溪、半山、石壁、长基、下镇、东山、深山、剑斗、小横、石门、流山、内洋、双溪、洋头、由义、山尾崎。

现代(一)

  安溪县现辖13镇、11乡。

  一、凤城镇

  凤城镇是安溪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城”,因城北凤冠山形似凤凰展翼而得名,这里“三峰玉峙,一水环回”,素有“龙凤名区”之称。(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凤山·安溪凤山》)

  凤城镇地处安溪县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距泉州58公里、厦门86公里、漳州90公里;东与参内乡、城厢镇相连,西南与城厢镇接壤,北与魁斗镇毗邻。

  沿革

  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始,凤城镇一直是安溪县治所在地。

  宋、元为归善乡永安里,明、清为归善乡在坊里。民国廿九年(1940年)属坊德镇,民国卅五年(1946年)置城苑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年2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美法、先声、上山属城厢人民公社,吾都属仙苑人民公社。1965年4月成立城关镇,1969年并入城厢人民公社。1980年8月恢复建制镇。1981年11月改为凤城镇至今。1995年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行政区划

  1980年8月,凤城镇恢复建制镇时,辖祥云、上西、下西、小东、东北6个居委会和美法、上山、吾都、先声4个大队及同美农场。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凤城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下西街居委会——〖谢、陈、周、刘等杂姓〗

  南街居委会——〖王、陈、吴、周等杂姓〗

  祥云街居委会——〖刘、林、钟、李、黄等杂姓〗

  上西街居委会——〖王、蔡、李等杂姓〗

  东北街居委会——〖吴等杂姓〗

  小东街居委会——〖吴、黄、龚、谢等杂姓等杂姓〗

  先声(按:后为先声居委会)——东门外、尾寮、东岳新村、东门内、大东街、前后李——〖吴、李、林〗

  吾都——祖厝、溪边、宫仔尾——〖陈〗

  美法(按:后析为北石、华新居委会、美法村委会)——龟山、北石、寮尾、水吼尾、墙围、顶厝、枫脚、寨仔尾——〖陈、李〗

  上山——小岭、冷水坑、茶畲寨、岩顶、茶畲垵、贡尾、上场、圳古脚、大岭场、山畲——〖李、吴、王〗”

  凤城镇现辖社区24个:下西、祥都、祥云、凤山、东岳、朝阳、先声、凤明、东北、小东、上西、南街、龙湖、北石、华新、朝凤、湖滨、城东、文昌、登科、华凤、兴安、蓝湖、清水湾;行政村3个:美法村、吾都村、上山村;1个农场:同美农场。城区杂姓混居,郊区主要姓氏有。镇政府驻下西街。

  史迹

  北郊有凤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景区内有千年古刹东岳寺,还有城隍庙、长官纪念馆、詹敦仁纪念馆、孔子龛遗址、革命英雄纪念碑、凤山大弥佛、茶叶大观园等,并建有涵虚阁、三得亭、映月亭等诸多亭榭、景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东岳寺·安溪东岳寺、城隍庙·安溪城隍庙》、《泉州人名录·廖俨詹敦仁》)

  河滨北路防洪堤外,有建于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雁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塔·雁塔》)

  吾都村过溪山,有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水门(今西门至南门外沿溪古船运码头)、城内部分地方和对岸法石村有南宋时汉化的阿拉伯人氏、氏的侨居遗址,迄今“顶蒲园”、“下蒲园”、“蒲园堂”等地名仍沿旧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开宗》)

  古宫庙

  凤城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宋】

  城隍庙,现有旧庙、新庙各1座。①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安溪置县(时称清溪县),始建于县治东(今大东街),称“清溪城隍庙”,是为“旧庙”,是福建省最早兴建的城隍庙之一。奉祀显祐伯主等,神诞日五月廿八。1997年重修。②1953年,城隍伯主正身因故迁入东岳寺奉祀。1990年1月,按旧庙形制,择凤山之麓东岳寺东侧重建安溪城隍庙,称“凤冠山城隍庙”,是为“新庙”,1992年1月竣工。(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城隍庙·安溪城隍庙》)

  詹敦仁纪念馆,原为“清溪县开先令公祠”。五代·后周·显德(954—959年)间,当詹敦仁辞去清溪(后改称“安溪”)县令时,民众感其功德,于县署“厅事之东”为立生祠,称公祠”。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詹敦仁卒,翌年民众于县厅外东界重建祠祀之,改新庙,额“清溪县开先令公祠”“文革”期间,祠改建为银行,原貌无存。1999年,在凤冠山麓东南坡大石垵按原貌重建,易名“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2004年落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安溪开先令公祠》)(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泉州专祠·安溪开先令公祠》)

  东岳寺,亦称“东岳行宫”、“东岳庙”,位于安溪县治北郊凤山之麓,唐末至宋初始建,奉祀东岳大帝青帝)等。1988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东岳寺·安溪东岳寺》)

  安溪文庙,位于大同路东侧。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始建,尊祀孔子。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迁今址。1994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安溪县学》)

  凤池庵,位于县城西关凤麓之右常沿渡头(今安溪城西大桥西侧祥云路,隶凤城镇祥云居委会)。宋代始建,南宋早期已存在,绍兴廿三年~廿六年(1153~1156年)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时,多次来过安溪,曾留宿凤池庵,并题诗留壁。奉祀观音大士玄天上帝,神诞日二月十九、三月初三。廿世纪60年代,凤池庵在公路拓宽改造时被拆除。1994年,在旧址边约60米处依山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泉州儒道释寺庙·凤池庵》)

  【始建于明代】

  钱江境,位于小东居委会,明·正统八年(1443年)始建,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

  凤美境,位于先声居委会,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七月十六。

  关帝庙,位于下西居委会,明·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关圣帝君等。2001年重修。

  凌云堂,位于下西居委会,明·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金天君府大人。2001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凤麓境,位于先声居委会,明末清初始建,奉祀法主圣君,神诞日七月廿三日。1989年重修。

  清浪馆,位于吾都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朱府大人邢府大人李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初六、八月廿三日、七月初一。1981年重修。

  观音妈宮,位于小东居委会,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

  董公殿,位于吾都村,始建于清。奉祀董公真人,神诞日十一月廿七日。1978年重修。

  附凤殿,位于先声居委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建,奉祀广泽尊王,神诞日二月廿二日。

  昭灵殿,位于吾都村,清末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2002年重修。

  磨內巷,位于先声居委会,清末民初始建,奉祀大德禅师等,神诞日六月初六等。

  二、湖头镇

  湖头镇,位于安溪县境东北部,处内外安溪的交界地,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镇政府驻湖头(湖二村),距安溪县城34公里。东与金谷镇毗邻,南与蓬莱镇、尚卿乡相连,西与长坑乡、湖上乡接壤,北与白濑乡、永春县达埔镇交界。

  沿革

  五代前称“阆湖”,北宋初称“湖山”,南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间始称“湖头”

  宋代,湖头镇域属修仁乡;并以蓝溪为界,溪东称“来苏里”,溪西称“感化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蓝溪》)

  明、清时期,分属感化里、来苏里。

  民国时期,先后为来感区、第二区、第一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来感区清溪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清溪区、第四区、湖头区。1958年10月,成立湖头公社。1961年8月,改设湖头区,下辖9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湖头公社。

  1980年8月,析湖头公社所辖的湖头街下东、仁福、船巷、庙巷、宗城、四角井6个居民委员会,和湖一、湖二、湖三、湖四4个邻近大队,建立湖头镇;1984年4月,改湖头公社为湖头乡;1985年5月增设大埔村。时湖头镇、湖头乡并存。

  1987年6月,撤销湖头乡,大埔、后溪、登贤等25个村归属湖头镇。(另有珍地、雪山、湖上、横坪、盛富、上路、黄武、格头、沙堤、飞新、飞亚、长林等12个行政村划出设立湖上乡。)

  行政区划

  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湖头公社时,辖原湖头、登贤、霞山、前进、湖珍、盛富、飞新7个小公社的34个大队和下镇大队。驻湖头。

  1980年8月建立湖头镇时,辖湖头街下东、仁福、船巷、庙巷、宗城、四角井6个居民委员会,和湖一、湖二、湖三、湖四4个邻近大队(后改村)。

  1987年6月撤销湖头乡时,湖头镇除原辖的6个居民委员会和4个村外,增加原属湖头乡的大埔、后溪、登贤等25个村。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湖头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庙巷居委会——〖李〗

  下东居委会——〖李〗

  宗城居委会——〖李〗

  船巷居委会——〖李〗

  仁福居委会——〖李〗

  四角井居委会——〖李〗

  湖一——小寨、郭山、宗城、船巷——〖李〗

  湖二——文房、新衙、东头——〖李〗

  湖三——后路、后坪、磜兜坑、埔尾寨、寨兜、旧衙——〖李〗

  湖四——上西、新桥、顶五房、下西、南清、石皮、磨石坑、走马石——〖李〗

  上田——坝头桥、上仕、土楼口、李仔园——〖李〗

  美坂——上坂、山后、岭兜、尾寨、坑洋底、上湖、深田——〖许、詹〗

  美溪——新路、下溪、高山、傅厝、恒足、溪坂——〖李、高、王〗

  半山——福坪、高山、林边、白沙、中仑仔、下新厝、寨仔、祖厝林、格头——〖李、林、苏〗

  溪美——五房、溪州、金沟、新园、石久、田中央、魏厝、洋岭、后对、石皮仔——〖苏〗

  郭埔——外埔、大墘、欧坑、郭坂、横塘、许湖——〖许、林〗

  许前——许前——〖许〗

  东埔——东埔山——〖李〗

  竹山——庵头、侯山、石牌、巷口、岭脚、后坪、石皮坑——〖林、郑〗

  下坑——下坑、石圭兜、高坪、水竹仔、——〖黄〗

  大埔——贡脚、石仔室、锦林——〖苏〗

  山都——山兜祖厝、寨边、上田、西山、飞龙、发石祥、上埔、岭头、坑头——〖裴、林〗

  半岭——半岭、温厝坑、交仔尾、崇峰、石桥、大坪尾——〖苏、李〗

  埔美——骑沟、寨尾、寨边、五家、松树脚、坪上、漫水——〖陈〗

  横山——中股、顶科、三选——〖苏〗

  前溪——前溪、七斗、后龙美、洋埔园——〖陈、黄〗

  桥头——桥头、大墘、洋头、树皮坑——〖李、颜〗

  云林——云岭埔——〖林、李〗

  福寿——前寨、亭墘、交仔尾、林兜、沟内、吴玩垄、宫口、坪兜、水坛口——〖李〗

   前山——田中央、草埔头、泉山、狮仔——〖李、陈〗

  汤头——中点、三乡、西洋、下点——〖苏、李、杨〗

  高山——内寮、苦竹墘、田头、山尾埔、坪兜、高宅、莲坑尾——〖陈、林、钱、詹〗

   后溪——龙元、三落仔、其苏、刘下、霞路、上汤、后埔、溪路溪、溪墘、可清——〖陈〗

  登贤——当墘圩、白灰楼、中湖、深中洋、三落理、墘尾——〖许、李〗

   产墘——产墘、炉内、东墘寮——〖董〗”

  1992年后,湖头镇所辖6个居委会和29个行政村同前,还辖镇办半山林场、大寨后茶场、湖头茶场。镇政府驻湖二村。

  至2020年6月,湖头镇辖5个社区:宗城、下东、四角井、新都、江滨;29个行政村:湖一、湖二、湖三、湖四、大埔村、半岭、溪美、福寿、前山、汤头、横山、前溪村、后溪、埔美、山都、高山、云林、郭埔、许前、东埔、产贤村、桥头、竹山、上田村、美溪村、半山、下坑、登贤、美坂;1个村级单位:湖头茶场生活区。主要姓氏有许、苏。镇政府驻镇区湖美路。

  形胜

  湖头镇域四面崇山环抱,晋江支流蓝溪从湖头中部流过。中间地势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小于150米,属沙谷盆地,地形颇似大湖,故古有“阆湖”、“湖山”之称。据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路经岭头,从山上俯瞰其址,见其状如大湖,称之“湖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湖头镇境内溪流属小清溪河系。清溪自白濑北方入湖头,由北向东南,入金谷镇汇流为晋江西溪,总长度5公里。境内还有芦内溪、福寿溪等。

  湖头镇素有“十景”之标:

  “阆山雪意”:湖头西边有五阆山,山势磅礴。每当寒冬腊月时令,五阆山主峰皑皑白雪,如披絮帽,与绿水青山相映照。

  “白濑溪声”:白濑位于湖头北边约十余华里路的清溪中,其处两岸夹峙,有数以万计的大溪石围墙,偏左边有1条米余宽的弯曲流道,溪水从十余尺高顺道倾泻而下,有节奏的溪水冲击之声,如雷震耳。

  “七佛春云”:亦称“泰山浮云”。泰山,位于湖头西南端,半山处有“泰山岩”寺,供有“过去七佛”。每当日丽风和、晴空无云之时,泰山半山腰处即有朵朵浮云游动,尤其在仲春季节,山花烂漫,与浮云交织辉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泰山岩·安溪泰山岩》)

  “三台夕照”:三台山,位于湖头东北方,3峰耸起,形如笔架,与五阆山相对,夕阳西下时,由阆山凹处射出的余辉,直照三台山。

  “霞浦渔灯”“霞浦”“下浦”的泉音,又称“下渡埔”,位于湖头街尾清溪下游处,是湖头下渡头。其处溪流平稳,为鱼虾渊薮之地。晚间鱼舟游弋溪中,灯光点点,人影幢幢,闪烁穿梭,灯水相映。

  “成云观瀑”:湖头北端,清溪之滨,傍山有“成云洞”,悬崖石壁,高数丈,山水由此倾泻而下。

  “东甲晓霞”:湖头东边山脉起伏,主峰矗起,形如笔尖,称“东甲尖”。凌晨,紫澜浮动,霞光辉映,似山川镶金边。当旭日冉冉从笔峰升起时,更如为尖峰嵌上1颗明珠,光彩夺目。

  “月峰樵径”:月峰在湖头北向山上,峰峦重叠,林荫茂盛,古松参天,林间深处有“月峰岩”寺。丛林中,山径逶迤,每当夕阳而下,樵夫成群结队,负薪下山,樵歌阵阵,悠悠扬扬,回荡林中。

  “西湖夜月”:湖头街店尾“舍仁官”后溪边,水缓流平,净明似镜,古称“小西湖”。月夜流水潺潺,碧波月影,景色清绝。

  “碧翠钟声”:湖头西北方向有“碧翠峰”,山势险峻,雄伟壮观,有寺曰“碧翠岩”。明、清时寺中有洪钟(今佚),钟声可传五里八乡。传说,早时,李铁拐大仙路宿寺中,赠与一铜钟、一铁拐,嘱僧曰:“我行三日,乃敲此钟,自有好处。”大仙行至距湖头20里的“御史岭”,即闻钟声,回首曰:“寺僧性急,钟声仅能至此耳。”(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碧翠岩》)

  “小泉州”

  湖头历来是安溪的交通杻纽和商贸重地,素有“小泉州”之誉。

  明·正统(1436—1449年)间,李森捐银凿通清溪渊港巨石,船只可从湖头直达泉州出海。该水路九曲十八弯,全程约90公里,顺水利舟约要20小时,逆水回舟约60小时。

  湖头还有通往永春、大田、德化、华安、漳平等4条古道,是内外安溪、山区和沿海的商品集散地。

  安溪县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九龙江船运的货物可经涵口到达福田乡的“徐州圩”,经感德里白桃的“白石圩”、“双垵圩”、“多卿圩”、“珊屏圩”、“福春圩”、“长坑圩”等圩场的小商小贩运到湖头销售,泉州一带的商品经湖头向上述圩场贩运到漳州、汀州一带,湖头又成为泉州、厦门、漳州、闽南、闽中、闽西主要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清·乾隆《安溪县志》载:湖头“上达漳、汀,下连兴、泉,商旅所至,舟车所通,诚为辐辏。民之环住其间者,绣错不绝,烟火相接,一带市肆,倍于邑内,土风文物,非别里所得而班也,故《泉志》称‘小泉州’云。”

  湖头街:自明·正统(1436—1449年)间,李森凿通清溪航道后,湖头自此繁荣,时就有“三里长街”之说。明·嘉靖《安溪县志》载:“湖头市,在感化里,百货所骤,号‘小泉州’。”然当时街面较窄,建筑简陋。民国十九年(1930年)遭火灾,沿街民宅及店铺被烧毁;同年,地方民军陈国辉率部进驻湖头,组织重建,拓宽街道,街道可通汽车;为纪念孙中山,取名中山街。解放后,店铺与住宅有所翻新。2000年,对湖头进行总体规划,逐步改造扩建旧镇区(包括中山街)。

  古宫庙

  湖头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五代】

  猴山庙,亦称“鳌山庙”、“侯山庙”、“开山庙”、“真武庙”,位于竹山村猴山(亦称“鳌山”、“侯山”),唐朝始建。祀真武上帝,配祀章公英武尊王和竹山村“开山地主”林八郎,故亦称“氏祖祠”。2002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猴山庙》、《泉州人名录·林八郎》)

  大成庵,位于橫山村,唐朝始建。奉祀观音佛祖等。1998年重修。

  慈济堂,位于后溪村,五代·后晋·天福(936—943年)间始建。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1985年重修。

  【始建于宋代】

  成道院,位于湖四村,北宋·淳化四年(990—994年)始建。奉祀月佛观音玉皇大帝等,神诞日九月十九。1999年重修。

  云集堂,位于埔美村,北宋始建。奉祀显应祖师等,神诞日九月十九日等。

  泰山岩,全称“显应普济大祖师岩泰山寺”,位于感化里西南隅前山村南部的大尖山(又名翠屏山,清代改称泰山,今属湖头镇前溪村)。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草创,道人黄惠胜(永春桃源人)居此。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黄惠胜于大尖山坐化,始伐木架屋,依山建寺,为神供奉,因黄惠胜来自永春泰山,取名泰山寺。绍兴卅二年(1162年),朝廷敕封黄惠胜“显应”、“普济”封号,民间因称显应祖师。后屡重兴。明·正统(1436—1449年)间,巡宰李森耗巨资扩建,形成规模。时泰山岩与蓬莱清水岩、长坑泰湖岩(太湖岩)并称安溪“三岩之奇”。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李光地返乡时重建,因时改大尖山为泰山,定名“泰山岩”。后屡修葺。2004年重建。神诞日五月十六。(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泰山岩·安溪泰山岩、永春泰山岩,清水岩,泰湖岩》、《泉州人名录·李森李光地》)

  名显堂,位于东埔村,宋代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

  明教堂,位于橫山村,宋代始建。奉祀赵大天君田都元帅伽蓝尊王,神诞日正月十二、三月十六。1989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清溪宫,位于湖一村东南隅1公里处福山狮峰山畔。始建不详,有载宣德(1426—1435年)间由李森捐资重建。祀保生大帝李森神主。神诞日三月十五。1985年、2005年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清溪宫》、《泉州人名录·李森》、《泉州宗教·道教·宋·吴夲》)

  大使公宮,正称“清川宫”,位于船巷居委会,约始建于明•景泰至弘治(1450—1505年)间,奉祀郑和王景弘。近年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大使公宮》、《泉州儒道释寺庙·郑和王景弘》)

  洞玄宮,位于半岭村,嘉靖(1522—1566年)间始建。奉祀五谷帝仙,神诞日八月十五日。

  关帝庙,旧称“忠义庙”,位于湖头和声大桥西畔宗城居委会,背依街,前临溪。天启元年(1621年),湖头进士李懋桧始建。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周仓。1989、1996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关帝庙·湖头关帝庙》、《泉州人名录·李懋桧》)

  灵应堂,位于前山村,万历十二年(1584年)始建。奉祀观音菩萨等,神诞日二月十九。2004年重修。

  龙凤宫,位于下坑村,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南海观音吴公真仙等。民国六年(1917年)重修。

  法石宮,位于中山街,崇祯(1628—1644年)间始建。奉祀法石公文武圣侯田都元帅等,神诞日四月十一。1941年重修。

  碧翠岩,又名“白翠岩”、“柏翠岩”,位于湖二村碧翠山南侧。始建于明,供奉北极大帝 (俗称上帝公)、观音菩萨如来佛祖魁星等。1998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碧翠岩》)

  魁镇庙,位于湖四村,始建于明。奉祀恩主元帅、田都元帅,神诞日正月十五。1990年重修。

  三官宮,位于湖三村,始建于明。奉祀三官大帝。1994年重修。

  都美宮,位于湖三村,始建于明。奉祀蔣三宋江武列圣侯等,神诞日正月初四。2001年重修。

  魁坂庙,位于美溪村,始建于明。奉祀北极真武大帝,神诞日三月初三。2003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福东庙,位于郭埔村,明末清初始建。奉祀文王周公等,神诞日十月初二。1993年重修。

  龙镇宮,位于溪美村,清初始建。奉祀赵大天君,神诞日正月初十。1984年重修。

  云斗宮,位于溪美村,清初始建。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二月初二。1982年重修。

  七寨庙,位于埔美村,康熙三年(1664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等,神诞日五月十三等。1995年重修。

  崇峰岩,位于半岭村,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山西夫子,神诞日二月十九、五月十三。

  兴福庙,位于前山村,乾隆十一年(1746年)始建。奉祀四位王府、山西夫子等。1972年重修。

  新庵,位于下东村,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始建。奉祀南海观音

  灵显宮,位于半山村,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广泽尊王等,神诞日二月廿二。1990年重修。

  历史名人

  据不完全统计,仅从明·永乐元年(1403年)至清·光绪卅四年(1908年)的500余年中,湖头籍入科举者有99人。从明·万历八年(1580年)至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湖头街就有22人中进士,仅清初李光地家族就“四世十进士七翰林”。不少湖头人晋京为官,不胜屡举。

  湖头的历史名人,仅举对后世影响巨大的2人为例:

  李森(1398—1463年),字俊茂,号朴庵,明·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先世豪富,李森继承祖业,复经营盐铁,收益更丰:有田数万亩,粟数万钟;山百区,出木数千万章;僮千指。李森轻财重义,乐善好施,賙穷恤匮,又热心地方公益,凡佐修郡学、县学,以及修建邑之亭廨桥梁寺庙,无不尽力。正统十四年(1449年),沙县邓茂七农民军袭击泉州暨安溪等属县,李森“旌义”奉檄,统乡勇子弟数千剿殄,上功,授清漳九龙岭巡检。景泰三年(1452年)调安溪源口巡检。永春、德化前后缺令,监司署李森摄,多惠绩。已,摄安溪令,邑政具举,百废一新。天顺(1457—1464年)中朝廷诏旌“义民”,旌表“尚义”。天顺七年卒。葬湖四村上西埔。(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森》、《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沙县邓茂七农民军袭击泉州暨属县》)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谥文贞,清·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湖二村)人;是清初理学名臣、闽学派领袖。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初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并命为太子允礽之师。康熙廿年(1681年)七月,占据台湾的郑经卒,子克塽嗣位,朝中大臣都主招抚,李光地力主任用内大臣施琅用武力收复台湾,卒成是举。后历翰林院掌院学士仍兼礼部侍郎、通政使、兵部右侍郎、提督顺天学政、兵部左侍郎兼副都御史巡抚直隶、吏部尚书,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卒于京寓。(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

  湖头镇现存李光地的遗迹有:

  ①旧衙,位于湖头街左侧街后(现属湖三村),是李光地在湖头的故居之一。建于清初,进深5进,两边护厝,是典型的泉州传统宫殿式建筑,据说是宁海将军拉哈达建赠李光地的。(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李光地故居·旧衙》)

  ②新衙,又名“昌佑堂”、“相府”,位于湖头街中部右侧(现属湖二村),与“旧衙”相距不足百米,是李光地在湖头的府第。始建于清·康熙卅七年(1698年)。1986年修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李光地故居·新衙》)

  ③贤良祠,位于湖头街西部湖四村、现安溪第三中学(俊民中学)校园内。原名“榕村书屋”,是清·康熙廿四年(1685年) 李光地命长子李钟伦建造的,因其地榕树数亩成荫,故名。“榕村书屋”李光地读书处,李光地曾在此“讲授性理之学,诵读圣贤之书”李光地因此别号“榕村”,所著名《榕村全集》。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表彰李光地“冰霜之节操、辅政之忠勤、学问之博洽”,易名“贤良祠”。1995年修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李光地故居·贤良祠》、《泉州人名录·李钟伦》)

  ④成云洞,又称李光地读书处”,位于美溪村龙贵山麓、李光地故居近旁。成云洞是绝岩下天然形成一处石门,五代•释宏道曾在此闭关静修3年。清·康熙廿四年(1685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李光地自京归里,购山筑舍以作治学之所,并以“成云”名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74岁高龄的李光地疏乞致休,给假返乡。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李光地无意复出,便大举修筑“成云洞”为书轩,纳凉读书,会友论道,准备颐养林泉。历经数百年,李光地所建书堂早无踪迹,2013年按原建筑风格进行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李光地故居·成云洞》、《泉州宗教·佛教·五代·其他名僧·宏道》)

  祠宅

  湖头氏家庙,亦称氏大宗祠堂”,位于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路边(属湖二村)。明初湖头氏6世李森始建,1988年海外族亲李尚大李陆大昆仲献资修复。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氏家庙》)

  在湖头老城区,李光地的家族所建的明、清古民居随处可见,除贤良祠、新衙、旧衙外,还如:

  问房大厝,位于“旧衙”前,系李光地二伯父李日暻于明末始建,亦称李日暻故居,是湖头镇最大的1座古民居;因族亲内外事务由李日暻管理,又称“问房”,后雅称“文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日暻》)

  宗城土楼,位于湖二村,是李光地三弟李光坡的住所。是1座造型独特的方形土楼。土楼由屋主为其12个儿子各建一套带独立楼梯的楼房衔接而成,后人誉称为“土楼中的古代套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坡》)

  以及世家祖厝、二衙、三衙、四衙等。

  这些李光地的家族所建的明、清古民居,有60多座,形成以李光地文化为主题的“相地府衙群”,是全省独特罕见的明、清建筑群。这一系列明、清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来布局,建筑内部,上落、下落、天井、厢房、厅堂、护厝、悬山式曲线燕尾脊、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等一应俱全,呈现出明、清时期民间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古建筑文化和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特色。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李光地古居·相地府衙群》)

  湖头大成祖宇,系安溪现长坑衡阳氏大宗祠,位于湖头镇横山村大成原基址是长坑衡阳苏结第3子苏子文九郎)珍田20世孙、明末太学生苏济时买地10余亩建屋2座居住。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苏济时之孙苏咸英将此地基献给衡阳氏建为大宗祠。2004年全面整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湖头大成祖宇、家燕祖宇》)

  民俗文化活动

  古时春节期间,湖头街文化活动较为丰富,有高甲戏、南音、讲古、猜灯迷、攻炮城等;街头供奉的各寺庙也举行进香仪式,一般是街尾的舍人公、店头的田都元帅、七寨的关帝、寨兜上帝、三官宫的三官大帝、猴山庙的王公。香客信徒跟辇桥后面,踩街巡境,迎香队伍锣鼓喧天,并配有许多独特的节目,如“王公锣,七寨枪,三官爷寿面敬”,有的还搭台唱戏。

  早期,湖头有“九角戏”,即除梨园戏“生、旦、丑、净、末、贴、外”7个角色外,再加上2个武生角色。据说,清末民初,清溪宫下坑头有“新春兴”戏班,班主李昭鸳,共有4子,从南洋回乡,组成“新春兴”班搬演“九角戏”,首次演出即轰动闾里。其戏艺擅演干戈武打,并穿插高难度杂技表演,所到之处,深受称赞,闻名于闽南地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文艺·高甲戏·清代:臻于成熟·安溪“新春兴”九角戏班》)

  三、蓬莱镇

  蓬莱镇,位于安溪县域东部,距安溪县城16公里,东与魁斗镇相连,西与尚卿乡相邻,西南同虎邱镇交界,南与官桥镇、城厢镇毗邻,北与湖头镇、金谷镇接壤。

  得名传说

  传说,蓬莱因山得名。

  古代安溪交通不便,由县城往西北行,必经仙苑再越1处山格,而后到达1片较为平坦的地带,俗称“坪内”。宋、元时代,坪内建有1座土楼,名“彭城楼”。因“彭”“坪”古韵谐同,“坪内”亦称“彭内”,山格便称“彭格”。彭格背负张岩山,宋代于山上建“清水岩寺”,香火鼎盛。“张岩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堪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相媲美。又因“彭内”“蓬莱”古音相近,便把“彭内”雅称“蓬莱”。有人并在“张岩山”上书“蓬莱”2字,“张岩山”之名也渐为“蓬莱山”所取代,地名也美称为“蓬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清水岩·安溪蓬莱清水岩》)

  沿革

  宋代,蓬莱分属修仁乡崇善里和金田乡龙兴里。

  明代,龙兴里析为兴一里和兴二里,蓬莱镇境的联盟、美滨、彭格、福山等18个村仍隶属崇善里,而镇境西北部的龙居、温泉等7个村属兴一里,镇境东北部的新林、新坂等5个村则属兴二里。

  清沿明制。

  民国时期,先属兴善区,又改为第二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设立蓬莱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境内设11个保。其中,彭格保隶属城苑镇;上智保、龙居保、温泉保隶属尚卿乡;登山保、鸿福保、岭南保、彭西保、蓬中保、美滨保、新林保隶属蓬莱示范乡。民国卅七年(1948年)复改蓬莱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为清溪区、第三区、蓬莱区。1958年10月成立蓬莱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蓬莱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蓬莱人民公社。

  1984年8月改为镇建制。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蓬莱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联盟——仙宫、汙尾、十字路、新锦、新丰、下圳仔、张厝、石牌、大墘、三落、视头、塔垄、招厝、案山、矿内、槟林前、岭后坑、招财垵、虾垄、丘炉、铅坑、大蕉坑、溪舟尾、丘岭脚——〖刘、柯、林〗

  龙溪——磜柄、福斗、五狮、外溪边坂、内溪边坂、石门垵——〖胡、魏〗

  鹤厅——白厅、溪益路、新厝王、加垄、尾岭格——〖刘、王〗

  上西——传边垵、岩脚、九峰岩、大丘仑、大田垵、温厝、鸟笼垵、岭兜、邦山、墓山、大份洋、翁厝洋、苏厝后、白银坑、大份边——〖胡〗

  中芹——中保、芹山——〖陈〗

  吾邦——吾邦、五邦、天马兜、土楼、内园、石任——〖吴〗

  龙居——龙居圩、凤斗、凤山、顶寨、横路、圳兜、深内、乌石、顶土楼、大路边、大垵、大楼、苦坑、陈坑、大谋、郑厝、下土楼、中厝——〖林、胡、魏、姚、郑〗

  温泉——汤边、五狮、顶山尾、墓庵、石神、石磜头、山寮、苦汤、洋中、庵山脚、书房仔、三树兜、陈头、大园、石神——〖唐〗

  福山——格后、种菜、村后、西格、尾庵、嘉乐崎、下坪垵、中行、碗头、弯内、曾口坂、上智——〖林、吴〗

  寮海——三落、寮坑、海丘、溪东——〖胡、王、郑〗

  蓬星——大份、福黎溪、大寿、湖中、中山、尾墘、延寿院、大圳——〖傅、刘、吴〗
植洋——洋山、大石脚、城凤寮、石兜墘、厝程、墩后、横坪——〖傅、胡、姚〗

  竹林——竹塔、院宅林——〖陈、李〗

  上东——大云、杉垵、深格、风吹格、半岭、尾垄、酒瓮格、洋头垵、洋头墘、金田垵、前洋、后垄、洋头、正泰垵、星学、湖丘、鸡朝垵——〖胡〗

  蓬溪——祖厝边、岩山、古坑、大窑尾、溪仔、下树林、协德、崎同垵、乌林、溪头——〖柯〗

  彭格——田墘尾、土楼、大路、虎空、西山、湖仔坑——〖陈、林〗

  岭美——祖厝边、闪洋格、内洋、鸭夏、温坑、溪洲、荣美、郁子、虎坑——〖张〗

  岭南——埔顶、溪南、埔脚、溪洲尾、溪壁山、岭边、过溪、彭岭头、桥坑——〖苏、张、杨〗

  登山——林口、大坂、火城、庵仔后、前墘、后垄仔、秧借坂、庵兜、下寮、牛头——〖傅〗

  洪福——中伯墘、函内、林尾、蔡洋、寨顶、叉路、店仔中、濠仔墘、茉莉、竹垵、后墘、格头、北墘、大山、割树垄、西墘——〖李〗

  美滨——魁美、路尾、洋中、水边、大路、王屑、过溪、彭亭、打石埔——〖刘、陈、李、杨等杂姓〗

  上智——土楼仑、岭头、田中——〖胡〗

  蓬新——寨脚、岩大坪、荇厝、崎头林、内田、崎凤——〖林〗

  新林——格仔、龙象、新楼、庙后、溪沙、增头、垄内、杭口、割内、田美洋、新岭脚、林埔格——〖王、黄〗

  新美——新墘、美塘、玉井——〖马、林〗

  新坂——下坂、顶坂、内坂、内官会、官会、科港、大港头、坂顶——〖李、陈〗

  联中——山母脚、塔心、下洋、大墘内、龙船岛、岭富垄、虎空、同美、矸埕尾、大墘、寮内房、红头、破厝尾、土笼墓、大路顶——〖林、刘〗

  岭东——蔡厝、周堂、新胜、崎兜、庵内洋——〖蔡、杨、刘〗

  鹤前——大墘墓、塔仔、瓦窑垄、桐生脚、茂林、小路、苧园、头干庭、后脊——〖刘、陈〗

  磜内——福坛坪、函婆墘、深内、大坪头、洋垱、尾寮、尾洋、墓庵、小尖——〖林、李、陈〗”

  蓬莱镇现辖社区1个:蓬莱居委会;行政村30个:鹤厅、龙溪、吾都、龙居、温泉、上西、上智、上东、福山、登山、洪福、蓬星、植洋、岭美、岭南、岭东、彭格、中芹、竹林、蓬溪、联中、美滨、鹤前、联盟、蓬新、新林、新美、新坂、寮海、磜内。主要姓氏有。镇政府驻地在联盟村。

  史迹

  远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蓬莱繁衍生息。美滨村的上塘山、路尾后沟山、油园宫后山和联中村大墘杨厝山尾等地分布着新石器时代及周时代遗址,遗物主要有石斧、红砂陶、灰砂陶、印纹硬陶等。

  蓬莱开发甚早,现存不少年代不同、特色各异、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如联盟五十三祖宇、联中大墘氏大宗、联盟氏宗祠、蓬溪氏宗祠、鸿福氏大宗、温泉氏大宗等。而最富闽南古建筑、古民居之特色的,数位于蓬莱镇温泉村汤边角落(即龙潭溪边)的韩德楼。(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韩德楼》)

  新坂村柏叶林有李光地墓。李光地是安溪湖头人,清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理学名臣,因爱蓬莱山水,身后择葬于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泉州古墓·李光地墓》)

  历史名人

  大寨山位于蓬莱西部山区的龙居村境内,因元·至正年间,李大曾在山顶广筑一寨,名为大寨,并于至正十四年(1354年)在此据险称帝,进行多年的反元斗争,故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大》)

  唐及五代期间,蓬莱就有等诸多姓氏到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墨客。自宋迄清,蓬莱文风鼎盛,人才蔚起。联中氏、温泉氏均显赫一方,名扬全县。据不完全统计,在科举时代,蓬莱籍进入科第荐辟以上者共27人,其中进士6人:连之瑞连三益唐梦斧刘安生唐文黼唐桂生;举人19人,荐辟2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连三益唐桂生》)

  古宫庙

  蓬莱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清水岩,又作“清水寺”,位于鹤前村蓬莱山上(原称“张岩山”),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十月,原称“张岩”。是年,清溪(今安溪县)大旱,崇善里(今蓬莱镇)人刘光锐率众迎请永春僧普足莅乡作法祈雨,法驾驻于“张岩”石宫,比至雨随沾足。民众敦留驻锡,普足也有意留此弘法。山主刘公锐遂赠山林田地悉数充作寺业,乡人集资,于“张岩”之侧构庵数橼以居之,改“张岩”为清水岩;后普足之徒又3度经营扩展。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十月十二日,普足功德圆满,坐化于“清水岩”,葬于岩后,并以山中沉香木雕镂普足真身供奉于清水岩殿中,四时祭祀,佛号清水真人,世称清水祖师。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至嘉定三年(1210年),“清水祖师”4次获朝廷敕封,累至“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从此“清水岩”成为释、道混杂的寺宇。神诞日正月初六。1978年起,对岩寺进行比较全面彻底的整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清水岩·安溪蓬莱清水岩》、《泉州宗教·佛教·宋·清水祖师》)

  洋中亭,位于联中村,北宋·元祐(1086—1094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1984年重修。

  朝真庙,位于鹤前村,始建于宋。奉祀里主正顺王等,神诞日三月初三。1983年重修。

  龙兴堂,位于温泉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神诞日正月初九。1987年重修。

  【始建于元代】

  辅国楼,位于龙居村,始建于元代。奉祀关羽周仓关平

  【始建于明代】

  龙渡宮,位于温泉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奉祀朱府大人诗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十七。1993年重修。

  忠义庙,位于联中村,洪武(1368—1398年)间始建。奉祀顺平圣侯赵云),神诞日正月十六。2004年重修。

  金獅殿,位于温泉村,始建于明初。奉祀郭府大人等,神诞日十月十七。1999年重修。

  九峰岩,位于上智村,坐落于三笏山第三秀峰山麓之阴;永乐十二年(1414年)始建。奉祀三代祖师等,神诞日冬至前2日。2000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九峰岩》)

  龙显堂,位于龙居村,成化元年(1465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清水祖师等,神诞日二月十七。1986年重修。

  居福楼,位于龙居村,弘治三年(1490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神诞日正月十四。1994年重修。

  凤卿美宮,位于鸿福村,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奉祀章三相公,神诞日三月十三。

  金狮殿,位于龙溪村,正德十二年(1517年)始建。奉祀五谷帝仙保生大帝楊府真人,神诞日二月十五、三月十二、八月十二。1994年重修。

  大美宮,位于吾邦村,崇祯(1628—1644年)间始建。奉祀大德禅师。1983年重修。

  江长庙,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明。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1980年重修。

  昭显宮,位于蓬溪村,始建于明。奉祀张巡许远薛公真仙薛监真人。1999年重修。

  天凤宮,位于龙居村,始建于明。奉祀观音佛祖。1989年重修。

  龙溪宮,位于岭南村,始建于明。奉祀章三相公翼泽尊王,神诞日三月十五。1980年重修。

  龙会堂,位于上智村,始建于明。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五。1980年重修。

  蓬观亭,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明末。奉祀南海观音伽蓝大王,神诞日二月十九。1974年重修。

  灵应岩,位于寮海村,始建于明末。奉祀清水祖师三代祖师等。1982年重修。

  宝光堂,位于联中村,始建于明末。奉祀观音佛祖关圣大帝等,神诞日二月十九、六月廿四。1982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灵宝殿,位于蓬星村,始建于清初。奉祀董公真仙。1974年重修。

  延美宮,位于蓬星村,始建于清初。奉祀护界将军。1974年重修。

  福镇庵,位于竹林村,始建于清初。奉祀清水祖师三代祖师等。1982年重修。

  龙仙堂,位于磜內村,始建于清初。奉祀五谷帝仙三代祖师。1975年重修。

  镇安宮,位于竹林村,始建于清中期。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初五。1988年重修。

  明月殿,位于竹林村,始建于清中期。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三。1982年重修。

  大鵬宮,位于新坂村,咸丰三年(1853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神诞日二月十九。

  中亭庙,位于联中村大墘洋中亭。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三。先后分炉至安溪林边美源殿、溪南仙宫、招厝馆等地,以及新加坡蓬莱寺中亭庙、吉隆坡中亭庙等,当地有“第一清水岩、第二中亭庙”之说。1998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中亭庙》)

  威灵宮,位于新坂村,咸丰(1851—1861年)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十五。

  水美宫,位于上东村水口,始建于清。明·洪熙元年(1425年),乡人移长坑云集寨尪公宫”“尪公麻三相公)神像至兴一里上地乡(今蓬莱镇上东村)水尾岩壁“狮喉”处供奉。清代,就此岩穴处建1间普通小宫观崇奉,称“水尾宫”,神龛设在天然岩壁洞穴中,神诞日八月初一。“文革”破坏。1982年重建,雅称“水美宫”,1998年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水美宫·蓬莱水美宫》)

  石山宮,位于中芹村,始建于清。奉祀境主尊王,神诞日八月十五日。2000年重修。

  舟山庙,位于岭美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三。1982年重修。

  高仓庙,位于新林村,始建于清。奉祀里主相公,神诞日十一月初九。1988年重修。

  化龙宮,位于新林村,始建于清。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二。

  龙山庙,位于联盟村,始建于清。奉祀广泽尊王,神诞日二月廿三。

  洲月庙,位于蓬溪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三。1983年重修。

  坵城庙,位于蓬溪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清水祖师,神诞日十月初三。1985年重修。

  田都庙,位于蓬新村,始建于清。奉祀田都元帅哪吒元帅。

  凤安宮,位于蓬新村,始建于清。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正月初四。1979年重修。

  祈雨堂,位于蓬新村,始建于清。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1979年重修。

  联珠堂,位于蓬新村,始建于清。奉祀关圣大帝文昌大帝

  周美宮,位于岭南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二。1980年重修。

  显声堂,位于鹤厅村,始建于清。奉祀许公真人,神诞日八月十八。1977年重修。

  贤声堂,位于鹤厅村,始建于清。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三。1996年重修。

  龙水堂,位于鹤厅村,始建于清。奉祀清水祖师、观音佛祖,神诞日正月初六。1970年重修。

  水火馆,位于鹤前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1978年重修。

  春山庙,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城隍伯主,神诞日十月初一、二月初三、十月十一。1981年重修。

  龙江宮,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神诞日五月十七。1982年重修。

  滨榕馆,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二。1980年重修。

  瑞安馆,位于美滨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普庵古佛,神诞日十月初二。1981年重修。

  安乐宮,位于联盟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八。2001年重修。

  福龙宮,位于联盟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十三。1997年重修。

  四、官桥镇

  官桥镇,位于安溪县东南部,距安溪县城13公里,东离泉州70公里,南抵厦门68公里,西达漳州100公里。

  沿革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安溪建县,把现官桥、龙门两镇所辖地建新依乡新依里。

  宋始称“官桥”。相传,北宋·杨文广为征服闽南十八洞之一的安溪铁峰山蝙蝠洞时,安营扎寨于江仔头。因往来需经过三角坑溪,为行军方便,于蓝溪干流的三角坑溪修筑1座简易木桥,此地遂称“官桥”,沿用至今。

  宋代,今官桥镇域分属归善乡依仁里、积德乡新溪里、修仁乡崇善里和金田乡龙兴里。

  明、清时期,安溪划分为18里,官桥镇域分属新溪里、依仁里和兴一里。

  清后期起,官桥与龙门分开,官桥又名为新溪乡新溪里,今所辖地分属安溪县依仁、新溪2里。

  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置官桥镇。民国廿一年(1932年)新溪、依仁两里属依新区。民国廿五年(1936年)改为第一区官溪镇。民国廿九年(1940年)又改为第一区所辖的官赤镇。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安溪县划为19个乡镇155个保,官桥镇境内属官溪镇。民国卅五年(1946年)期间,先后属第四区、第三区。

  1949年解放后,初期官溪镇属龙城区,不久改为第二区;1952年7月又改为第五区(官桥区,驻地官桥),辖官桥小镇及莲美等12乡。

  1955年9月,第五区更名为官桥区,辖14乡。

  1958年2月撤销官桥区,划为官桥乡及春坛乡。

  1958年公社化期间,9月15日官桥乡、春坛乡,龙门乡合并,成立官桥人民公社(驻官桥),为全县第1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延改为官桥区(驻官桥),下辖13个小公社;今属官桥境内的有官桥、碧山、吾都、善坛、石岩、赤岭、上苑7个小公社。

  1965年4月撤区,7个小公社撤销,合并为官桥公社。

  1984年8月改为镇建制。1992 年12 月沿改官桥为官桥镇,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的积德乡新溪里,辖25乡:石壁、山仔、烘兜、畲林、山兜、岭头、虞宗、尾寮、墩前、连厝、赤岭、炉宅、岩前、土塘、善益、上坂、岩头、山珍、芹石、宫厝、盐坛、田头、白沙亭、五里埔、石视头。
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实行保甲制,时官溪镇设12个保、187个甲:

  官郁保(曾郁、官桥),辖12甲。

  仁峰保(仁宅、内园、石坝、白石、铁峰、田地),辖16甲。

  莲美保(莲美),辖19甲。

  山荆保(三珍、宫厝、尾寮),辖8甲。

  善益保(善益),辖18甲。

  上苑保(上苑、土塘、深格),辖18甲。

  赤岭保(路宅、石船、大路、龟山后),辖11甲。

  驷岭保(岩前、新楼、大路、芹石),辖21甲。

  善坛保(善坛),辖10甲。

  五里保(五里埔、岭头),辖14甲。

  虞都保(虞宗、仙都),辖18甲。

  碧山(石壁、仙景、丰都、芽口、社林、白沙亭),辖18甲。

  另有新春保隶属尚卿乡。

  1949年解放后,官桥镇隶属安溪县第五区(驻官桥)期间,下设13 乡:宫桥(镇)、莲美、仁峰、碧山、虞都、五岭、赤岭、驷岭、石岩、善坛、上苑、善益、山荆。

  1958年官桥镇延改为官桥公社(驻官桥)期间,下辖31个大队:官桥、莲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吾宗、岭头、五里埔、赤岭、福山、新春、善坛、石岩、上苑、善益、山珍、寮山、榜寨、美卿、美顶、胜利、共和、龙门、龙美、湖山、溪内、仙地、桂瑶、龙山、和平。

  1961年官桥镇延改为官桥区(驻官桥)时,下设13 个公社:官桥公社(官桥、官郁、仁宅、莲美、仁峰),碧山公社(碧一、碧二),善坛公社(善坛、内村),石岩公社(石岩、新春),赤岭公社(赤岭、驷岭),上苑公社(上苑、山珍、马狮、善益、新林、新厅),榜头公社(后坂、榜头、大生、光孝、和平、中社),寮山公社(美内、寮山、榜寨、美卿、美顶),龙门公社(洋坑、龙门、龙美、翠坑、龙山、金狮),湖山公社(观山、湖山、炙坑、溪内、溪坂),仙地公社(仙地),桂瑶公社(桂瑶、桂林)。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官桥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官桥——官桥街、半天飞、铁峰岩、铁尖寨、三角坑、金厝垄、顶厝、官桥美——〖林、许、陈、苏、钟等杂姓〗

  仁峰——白石、吾埕、内寮、龙泉、三落、曾墘、陈厝、程厝、仓内、白石湖、旧厝、田致、平仑、拜石、林内、竹仔叶、大赊、石坝、内园、长仑、国郡、石空——〖林、黄、许、陈、王、程、卓、范、沈〗

  莲兜美——户厝墘、后山、顶后山、三场、陈坑、义路、深顶、塘下——〖林〗

  官郁——岭后、曾郁尾、草埔山、乌冬格、许塘埔、顶厝——〖陈、许、颜、庄、王、黄、倪〗

  仁宅——林埔、江仔头、长房、洋江——〖林、许、陈〗

  莲美——庵内、塘后、下坂、东深、社中、资源、埔顶、乌坝、曾厝、新湖——〖林、王〗

  仙都——东头畲、深垄、后坂、外份、石路、路尾前、枣脚、桥仔湾、庄顶、庵尾洋、巷口——〖林、陈、颜〗

  吾宗——私祖、周厝、坂尾、下坪、溪墘、协和、埔尾——〖陈、周〗

  岭头——后寮、后畲、垵尾、大岸、土楼埔、半岭、下楼、洋中——〖苏〗

  内村——内村、内角、过溪——〖萧、林〗

  恒美——祖厝边、涂山坪、恒美、五里埔——〖王、凌、陈〗

  碧一——寨脚、山门、仙景、垵头、排尾、船连头、尾寮、白沙亭、崎坑、东台——〖郭、黄、陈〗

  碧二——旺孙坪、官湖、丰都、衙口、城林、高院、格口——〖陈、林、郭、吴、黄〗

   燎原——宫厝、枋厝、美寮——〖龚、纪、林、杨〗

  草坂——东山边、草坂、田当、莲花园——〖王〗

  洪塘——瓦寮、后林、过坑、奎母山、洪塘内——〖王〗

  赤岭——大路街、乌目坑、地兴洋、牛栏、朱山后、横山、祖厝洋、潮岭、海丘、上洋、新厝、内洋、路宅——〖林〗

  新春——祖厝、尾山、魁都、草仔尾、大山、美林、田当、大丘美、和厝后、后店、郭美、虾脚、金厝山、大份——〖林、王〗

  驷岭——大路街、崎坑、驷马山、英济庙、高连、墩前、深沟、芹石、溪州、后畲、路宅头、新楼、草埔——〖林、许、钟、张〗

  善坛——大墓、大格、石碣、招垵、猪母穴、崩珩头、西山、坑心、祖厝、大厝、山头、雨亭、后交垵——〖钟〗

  山珍——田方宅、岩头角、后厝、洋中、祖厝口、埔尾、后溪、顶厝、土楼内——〖黄〗

  善益——祖厝、西园、裕丰、洋边、东格、棋杆脚、加乐山、乌石、坝北、草坂、内院、四房、五房、凤尾厝、回龙——〖廖〗

  新厅——坑园、岭后、双塘——〖廖〗

  石岩——西公寮、忠仑、中墘、岩空、岩前埔、半林——〖林〗

  石林——后林尾、石船、田头、粗石、官湖——〖林、王〗

  益林——花湖、厝桶垵、寮顶、下埔、顶心垄、林仔脚、下畲、乌石头、土楼、仙仔垄、深坑、下寮、林脚、石壁——〖廖〗

  马狮——西南庙、四村、二房、新田、西山——〖廖〗

  上苑——大社、下溪、后沟、崎圳、岩头、吾州、三落、四村、尾墘、山边路、土塘、草仑头、园竹坪、堤沟、深格——〖廖、林、梁〗”

  1992年12月沿改官桥为官桥镇时,下设1个居委会:官桥居委会;28个村委会:官桥、官郁、仁宅、莲美、莲兜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岭头、吾宗、赤岭、驷岭、恒美、燎原、洪塘、草坂、善坛、内村、新春、石岩、石林、上苑、山珍、马狮、善益、益林、新厅。

  1999年,又从驷岭析出芹石村。

  至2005年底后,官桥镇下辖1个社区:官桥街居委会;29个自然村:官桥、官郁、仁宅、莲兜美、莲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岭头、吾宗、燎原、草坂、恒美、洪塘、善坛(畲族村)、内村、新春、石岩、石林、驷岭、赤岭、芹石、上苑、山珍、马狮、善益、新厅、益林;以及茶果场、益林林场、岚风格林场。主要姓氏有

  形胜

  官桥镇大多属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四周犀山、弥勒山、驷马山、铁峰山环抱,蓝溪干流穿腹地而过。
犀山,位于镇境西南益林村境内,海拔1047.5米,远眺可及金门、厦门。犀峰下是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犀山》)

  驷马山,亦名“驷岭”,俗讹称“赤岭”,位于镇境西北赤岭村。(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驷马山》)

  铁峰山,在镇区东部。山顶石起数丈,如铁砧,俗名“铁砧山”。(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铁峰山》)

  在吾宗村西北漈口山麓,有巨石阴刻“万历四年(1576年)洪水至此”,下刻一横线。据此推测,当年洪水可能淹没官桥、龙门一带的平原地区。此石为研究安溪古代水文提供重要例证。

  古民居祠堂

  磐宗楼,是土楼,位于赤岭村(古称“驷岭”)后畲。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为抗击匪患始建,土木结构,圆形,高10多米,内外两层。嘉靖(1522—1566年)末年倭寇猖獗,百姓避难其中,与敌相持2月,成功退敌,始名楼“磐宗楼”。现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磐宗楼》)

  仰圣楼,是土楼,位于犀山蝙蝠洞往北里许,是清·乾隆(1736—1795年)间建。占地约3亩,石墙厚3.5米,高 7.5米 ,分上下两落。门口有“枝枝朝北”古松。

  溪洲土楼,又称“溪洲护宗堡”,位于赤岭村附近的驷岭溪洲。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土楼呈四方形,长宽各约50米,3进,土石结构。城墙高达3丈有余,厚达4米,3楼才设有窗台。土楼门板厚8寸。历经几次洪水烈焰,均安然无恙。

  “双鲤堂”,位于恒美村,以门前池中双石似鲤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乾隆(1736—1795年)间遗物,现代台胞捐资重修。

  驷岭氏大宗,亦称“赤岭氏大宗祠”,位于驷岭村。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1986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赤岭氏大宗祠》)

  古宫庙

  官桥镇小宫庙甚多,始建于古代而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代】

  集福堂,位于莲兜美村,始建于唐。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十五日。1972年重修。

  东岩寺,位于莲美村,唐末始建,奉祀董公真人玄天上帝等。已废。

  【始建于宋代】

  慈恩院,位于碧二村,北宋·建隆四年(963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1999年重修。

  英济庙,位于草坂村,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始建,奉祀里主尊王

  【始建于元代】

  紫帽岩,位于内村村,始建于元。奉祀三代浮佛,神诞日十二月初四。1960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青云宫,位于新春村,明·嘉靖(1522—1566年)间始建,奉祀神农教主玄天上帝。2002年重修。

  龙瑞宫,位于吾宗村,始建于明。奉祀张公圣君,神诞日七月廿三。1992年重修。

  福惠堂,位于芹石村,始建于明。奉祀保生大帝。1987年重修。

  固美楼,位于碧一村,始建于明。奉祀董公真人,神诞日十一月廿七日。

  【始建于清代】

  龙安岩,位于岭头村,明末清初始建。奉祀玄天上帝。1982年重建。

  林兜宫,位于仙都村,始建于清初。奉祀迦毗罗王。廿世纪60年代重建。

  宝峰堂,位于新春村,始建于清初,奉祀池府大人林府大人清水祖师。1994年重修。

  仙凤楼,位于益林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等,神诞日五月十三日。1984年重修。

  东山宫,位于草坂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始建。奉祀池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十八日。

  启明堂,位于赤岭村,清·同治(1862—1874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1987年重修。

  万安院,位于赤岭村,始建于清。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1999年重修。

  郁美庵,位于官郁村,始建于清。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五。1998年重修。

  湖山庙,位于莲兜美村,始建于清。奉祀文烈尊王姑婆夫人。民国卅年(1941年)重修。

  仁福堂,位于仁宅村,始建于清。奉祀林府大人三代浮佛等,神诞日八月初十、十二月初四。1981年重建。

  进美殿,位于内村村,清末始建。奉祀清水祖师三代祖师,神诞日十二月初四。1975年重建。

  半林宫,位于赤岭村,清末始建。奉祀九天玄女等,神诞日四月十五日。1998年重修。

  进山府,位于山珍村,清末民初始建。奉祀府大人等,神诞日正月十三。1983年重修。

  五、剑斗镇

  剑斗镇,位于安溪县东北部,地处晋江西溪上游,距安溪县城58公里。境内群山环抱,峰峦起伏,其间夹有河谷小盆地。该镇东与永春县坑仔口镇相连,南与湖上乡、长坑乡毗邻,西与感德镇接壤,北与永春县横口乡、一都镇交界。

  沿革

  宋·为金田乡常乐里。

  明、清·为常乐里。

  民国卅五年(1946年)置乐德乡。

  1965年,置剑斗公社。

  1984年,撤公社,改剑斗镇。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剑斗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剑斗——洋头、黄坑炉、井口、溪仔坂、大埔、小庵、双溪、洋寮、陈坑、大畲、大溪洋、水堀仔——〖吴、翁、张、王、林〗

  红星——后寮、磜头、杉林尾、火烧乳、石古林、都溪、磜内坪——〖王〗

  月星——祖厝、格丘、洋仔、面前、东后、破田林——〖王〗

  双洋——洋山、大坑炉、洋山头——〖苏〗

  东阳——东山、山尾崎、苦竹垵、上山仔、铜头坂——〖林、许、陈、苏、王〗

  后井——后井、蔡坑、石古庵、胡丘、后山、后洋——〖吴〗

  圳下——圳下、汤内坂、黄厝坪、青庭尾——〖吴、翁、卓、王等杂姓〗

  仙荣——中段、顶洋、消宅洋、溪西、尾格、小横、农坑——〖黄〗

  前炉——许塘、斗仔墘、青田、小磜、前炉、柯德长、产洋、视坑、狮仔——〖王〗

  大坪(按:现已撤并)——柿树仔、白石岭、土坑、国光尾、由义——〖王〗

  福斗——曲斗、格后岭、下尾、水尾、前溪尾、庵后林、西坑、大丘格、半岭炉、三公、石竹后、白石桥——〖王〗

  云溪——内堀、外堀——〖郑〗

  湖碧——石碧、潮兜、上过仑、半山、扶地坂、欧树——〖郑、许、蓝〗

  举口——举口、吴田坂、丘内、田螺旋、河溪、坪坑——〖郑、廖、魏、谢〗

  御屏——大洋、吾池内、后洋、道美、东山垄、高宅——〖郑、林、王〗”

  剑斗镇现辖剑斗、红星、月星、福斗、双洋、东阳、后井、圳下、仙荣、御屏、潮碧、云溪、举口、前炉14个行政村和尚山坑场等2个(村级)管理区。主要姓氏有

  史迹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剑斗就有人类生息。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境内有等诸多姓氏至此繁衍开拓,其中不乏名士达流。

  在交通闭塞年代,剑斗为安溪、永春两县边区木竹集散地,大量木材、毛竹从这里运往泉州、晋江一带,故称“近口”,有邻近水口之意,后人谐音为“建口”。乡贤以《滕王阁序》“龙光射斗牛”之句,雅化为“剑斗”

  古宫庙

  剑斗镇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九凤岩,位于湖碧村,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神诞日七月初七。已废。

  仙龙宮,位于后井村,始建于宋。奉祀圣者菩萨等,神诞日四月十一。1989年重修。

  龙塘庙,位于东阳村,始建于宋。奉祀忠翊尊王等,神诞日正月初四。1986年重修。

  东山岩,位于东阳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十五。1987年重修。

  仙龙宮,剑斗村,始建于宋。奉祀圣者菩薩,神诞日四月十一。1989年重修。

  海潮庵,剑斗村,始建于宋。奉祀观音圣母协天大帝釋迦牟尼,神诞日二月十九。1997年重修。

  福海堂,福斗村,始建于宋。奉祀保生大帝等。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重修。

  贡显堂,小磜林场,始建于宋。奉祀观音佛祖神农教主等,神诞日二月十九日。1998年重修。

  【始建于元代】

  瑞筍,位于御屏村,至正廿二年(1362年)始建。奉祀纪府尊王,神诞日正月十四。1982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蛇形宮,位于湖碧村,天启六年(1626年)始建。奉祀镇国大王,神诞日八月十五。1968年重修。

  箎篁宮,位于剑斗村,始建于明。奉祀陸秀夫谢叠山2尊王,神诞日正月初三。1976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仁主公宮,位于湖碧村,嘉庆(1796—1820年)间始建。奉祀仁主公,神诞日正月初九。1985年重修。

  福斗宮,位于举口村,道光廿一年(1841年)始建。奉祀忠翊尊王判官敕使,神诞日正月初九。1982年重修。

  碧云殿,位于湖碧村,咸丰(1851—1861年)间始建。奉祀黄公祖师张公圣君,神诞日二月十三。1991年重修。

  石碧宮,位于湖碧村,咸丰(1851—1861年)间始建。奉祀纪府尊王纪府夫人,神诞日正月十三。1991年重修。

  后坂宮,位于举口村,光绪(1875—1908年)间始建。奉祀公禄大夫判官敕使,神诞日二月初二。1984年重修。

  都美宮,位于举口村,光绪(1875—1908年)间始建。奉祀三官尊王。1984年重修。

  御水寺,始建于清。奉祀观音如来釋迦纪府尊王等,神诞日正月十四。1978年重修。

  六、城厢镇

  城厢镇,位于安溪县东部,地处晋江西溪上游。因紧邻安溪县城,故称“城厢”。镇境东南与参内乡和南安市仑苍镇、翔云镇接壤,西南和官桥镇毗邻,北与魁斗镇相连,西北与蓬莱镇交界。

  沿革

  宋代,城厢分属归善乡长泰、永安、光德3里。

  明、清时,分属长泰、永安、光德里。

  民国初,属安溪县城区、第一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今域分属坊德镇。民国卅五年(1946年),改属城苑镇、泰安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一区、第二区、城关区。1958年11月成立城厢人民公社。1984年4月成立城厢乡。

  1991年11月改为城厢镇。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城厢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砖文——大厝内、后割、后垵街、尾宫园、格口、大寨、新宅、门楼、庵后、亭顶、砖埕、石门——〖谢〗

  雅兴——新坝、溪东、乌秋、石仔寨、湾内、草北、兴口、澳江、墓墩尾、丁林边——〖许、吴〗

  码头——洋内、石亭宫、外厝、大份、码头、坪兜.壁边、下苏——〖许〗

  古山——中堀、楼仔、大墘尾、垵仔、来付、下厝、内堀、五斗、草北、牛屎垄、山仔寨、尾厝、西山、仙人格、西顶——〖谢〗

  上营——车岩、上地——〖王、柯〗

  光德——宫兜园、民头、义路、下上楼、良仔山、岭边、内园、四房——〖许〗

  仙苑——仙苑街、后厝、五甲街、埔顶、大坪、埔尾——〖梁、陈〗

  中标——琳边、福岗、中标、江西后、土楼、草埔头、大埔尾、墓格后、大份、东英头——〖黄、许、温〗

  勤内——土楼、芹坑口、岩头、宝墘、半山、古墘、坑仔边、中湖、安前、出水、湖仔、半坪、上塔、猪寮、烧厝——〖陈〗

  玉田——玉田、内乡、宫内、顶墩——〖李、陈〗

  墩坂——坂顶、后辽、龙头、后溪、奇山边、尾畲、崎沟、新村、二房——〖吴、陈、周〗

  过溪——赵厝、站池、九架、谢厝——〖谢、赵〗

  团结——九垵、后坑、大墘、半山、蕉坑、半月、观音、水泥——〖陈、许、谢〗

  霞宝——顶园、后垄;下寮、大墘、石路、赛仔山、中厝——〖黄、陈〗

  同美——格树尾、巷头街、后书房、旧衙、园内、上墘、大岭脚、山腰、祖厝、苏厝、寨仔头、新衙、洋当、朴树、花枞、王厝、走尾墘、大仑岭、龙湖——〖陈〗

  经兜——渊兜口、罗渡岭、粉堵、草埔后、九埕尾、大盛尾、坝北、小门、美尾墘、内渊、外渊——〖孙〗

  南英——南山头、曾坑、上埔、水井、陈寮、尾埕、打鼓岭、吕墘、山林、英外、大石祭(“石祭”合一字)尾、格仔、皇金——〖龚、黄、倪、孙〗

  路英——纣田、尾园头、英格内、后格、下尾坑、路边、石祭(“石祭”合一字)兜、大崎、坑尾、埔尾、石碎——〖黄、谢、张〗

  经岭——西姑内、后陈、笼内、花厝、黄厝、水沟洋、上叶、中叶、院口、尾埔、格仔尾、红岭、叶顶——〖谢〗

  南坪——垵坪、垵园、大埔、大丘边、小坪、南山、九斗、鸡母寿、院后——〖谢〗

  土楼——土楼、顶厝、寮内、圳头、尾山、水贡叉、坝头、茶古丘、宗教、大份、草埔仔、崎头、横路、草坂、堪兜、宗教院——〖谢〗

  员宅——埔任、顶大坑、寨内、内新宅——〖谢、殷〗

  石古——石古、四亭、沟边——〖谢、吴〗”

  2006年后,辖1个社区:茶都社区居委会(原称“龙湖居委会);24个行政村:砖文、雅兴、码头、上营、光德、仙苑、中标、团结、霞宝、同美、勤内、古山、南坪、过溪、员宅、石古、土楼、路英、墩坂、玉田、经兜、经岭、南英、涝港;1个场:冬青果场。主要姓氏有。镇政府驻后安。

  形胜

  在安溪县城西侧2.5公里处的同美村有阆山。“阆岩夕照”“清溪八景”之一。“清溪八景”“东皋渔舍”、“芦濑行舟”、“薛坂晓霞”也位于城厢。(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阆山》)

  境内还有黄龙、金龟2名山。

  史迹

  早在4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城厢镇域内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土楼村顶园山南坡5个唐朝贵族墓。

  五代·闽王王审知建左都营于砖文村柳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员宅村埔土寻(“土寻”合一字)廖俨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廖俨》)

  厚安氏家庙右侧有一处地名后詹埔,并称后詹井,相传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居住于厚安时所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路英村南山下有一处地名产坑,是唐末名士周朴隐居之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朴》)

  员宅村是安溪置县后第1位进士张读的故乡。(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读》)

  仙苑村至今保存有“仙苑”碑,据传为南宋·朱熹所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昆仲故居在砖文村柳亭。(参见下文“现代·尚卿乡·人文·历史名人”、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余克济》)

  历史名人

  张读(1066—1145年),字圣行,宋理学名臣。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出生于晋江张林,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土寻(“土寻”合一字)乡(今城厢员宅村)。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是安溪建县后的首名进士。历福州教授、颍州府法曹参军,除编修《国朝会要》。后以父老求为泉州通判,又除王府直讲。靖康元年(1126年)仍以奉养老父为由请郡,知兴化军(今莆田市)。晚年又徙居晋江。卒赠尚书,泉州为建清孝坊,入祀乡贤祠。(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读》)

    谢仙举(1374—1448年),字师乔,号纯庵,明·永安里厚安(今城厢镇后垵)人。建文元年(1399年)举人兼贡士,历任德庆州学正、陕西郑王府少傅伴读,道德文章为朝野称重;正统十一年(1446年),郑王授金赐杖,致仕归田,立示训20条。

  谢逢春(1433—1495年),字景阳,明·永安里厚安(今城厢镇后垵)人。天顺二年(1458年)岁贡,任湖广兴国州同知加一级,纪录七次。在任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晚年退休后,多倡义举,课督儿孙,并始建后垵氏大宗祠堂。其长子谢弘特敕“忠义”,入祀安溪县忠义祠。

  谢应鹏(1560—1638年),字腾台,明·永安里厚安(今城厢镇后垵)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任直隶高邮州通判,勤力河务,仁厚恤民,民称“菩萨”。士民颂曰:“河工烦兴,夫役靡停,谢佛莅任,简政省刑。庶保无恙,河固邮宁。”

  谢东台(1569—1653年),明·厚安大寨人。享有“五代三公三妈全”福誉,时人誉为百万”。晋江进士秦钟震曾撰联曰:“堂上呼孙,且喜吾孙作祖;阶前拜祖,方知我祖亦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秦钟震》)

  谢春(1627—1678年),字梅占,清·厚安人。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任山东德州左卫管河千总,康熙六年(1667年)升云南陆凉卫守备,兼理军民。

  梁国宝(1661—1732年),字鼎文,号屺亭,清·光德里仙苑乡(今城厢镇仙苑村)人。康熙卅九年(1700年)进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任广东潮州府镇平知县。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获封文林郎。(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国宝》)

  谢元吉(1668—1759年),清·长泰里(今城厢镇)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武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谢元吉在城隍庙边捐建义学;乾隆十五年(1750年),捐田租谷49栳(每栳20或25公斤谷子);乾隆廿二年(1757年)冬,费银500多两,并捐新租谷234栳,扩建义学。

  陈宗达,清·永安里同美乡人(今城厢镇同美村)。师事唐桂生。乾隆十九年(1754年)举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唐桂生》)

  陈元锡,清·永安里同美乡人(今城厢镇同美村)。乾隆廿六年(1761年)举进士,选任仪征县知县,后擢刑部主事。

  凌翰,字青翰,号溪阳,清·安溪县光德里犁园乡人(今城厢镇光德村内园)。嘉庆廿三年(1818年)乡试中式举人。丁母忧,终身不复入科场。历任漳州府学正堂、厦门玉屏书院山长、代理福州鳌峰书院山长。其文师,字学欧阳,名重于时;外圆内方,处世待人,颇得规矩人伦之正,时人赞称为圣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凌翰》)

  陈浚芝(1865—1898年),字瑞阶,号纫石,清·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镇经岭村)人。其先世渡台,定居新竹县。光绪(1875—1908年)间,陈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后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著有《竹梅吟草》;光绪廿一年(1895年)秋清廷割让台湾后,陈浚芝携眷内渡,归安溪,掌教考亭、崇文2书院;光绪廿四年(1898年),登进士第,无意仕途,归隐经岭。

  古宫庙

  城厢镇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

  显应庙,原称“王公宫”,位于砖文村,唐·大顺(890—891年)间始建,垒石头建祠祀开发小溪场的都将陈潼。南宋·庆元(1195—1200年)间赐封陈潼感应尊王;嘉定十六年(1223年)又敕赐今额“显应庙”。代有修建。奉祀感应尊王保生大帝等,神诞日正月十四。1987年重建;时曾出土“郡主墓道”碑刻,推断为唐中后期遗物,或厚安一带曾埋葬过皇亲国戚。(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儒道释寺庙·显应庙·砖文显应庙》)

  灵著庙,位于员宅村埔土寻(“土寻”合一字)。唐·大顺(890—891年)间,廖俨以福建都团练散兵马使来到小溪场,民奉为“长官”,始建灵著庙奉祀由民及神的打虎英雄周朴,是安溪置县前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奉祀文武圣侯翊济相公等,神诞日四月廿二。1985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灵著庙》、《泉州人名录·廖俨》)

  阆苑岩,位于同美村阆山海拨400米处的卧狮形岩上,是安溪名岩之一。始建于唐,其时相当简陋,乃“巨石相拱成殿”,原主奉阆苑祖师(菩提达摩圆觉禅)。寺名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后岩寺迭新,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1999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儒道释寺庙·阆苑岩》)

  【始建于五代】

  觉苑寺,位于光德村薛坂,始建于五代·后唐(923—936年)。奉祀法主聖君伽蓝尊王(亦作“伽亻南尊王”)等,神诞日七月廿三。1998年重修。

  宗教院,位于土楼村南山之麓。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始建,初名“龙霞寺”,奉祀釋迦牟尼,是安溪置县前已经兴建的少数佛寺之一,又是县境内最早传播宗教经典文化的发祥圣地。宋代改称现名“宗教院”,增奉清水祖师诸神。2002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宗教院》)

  玉成馆,位于古山村,始建于五代·后周(951—960年)末期。奉祀伽蓝尊王池府大人观音佛祖,神诞日八月十四、六月十八、二月十九日。1995年重修。

  【始建于宋代】

  午峰岩,又名“头陀岩”,位于古山村(南坪村五峰山腹),始建于北宋初。五峰山古称黄檗山,又名“南山”、“午山”,午峰岩位于安溪县城的正南,方位在“离”(干支属“午”),故名。唐末,诗人周朴曾隐居南山下,后死于黄巢之乱。宋初,乡人为其在南山(午山)始建午峰岩塑像奉祀,尊为伽亻南公”、“伽亻南尊王(亦作“伽蓝尊王”)。神诞日十一月十四。民国廿年重修,近年又重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朴》、泉州儒道释寺庙·午峰岩》)

  狮仔宮,位于光德村,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始建。奉祀法主圣君保生大帝祖师真人,神诞日正月十一、九月十五。1981年重修。

  广惠宮,位于墩坂村,始建于北宋末期。奉祀顺正大王南朝大帝等,神诞日正月十四、二月初一。1980年重修。

  坂顶宮,又称“会元洞”,位于墩坂村,始建于南宋初期。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1980年重修。

  灵庆堂,位于砖文村,始建于南宋。奉祀清水祖师法主圣君等,神诞日正月初六、七月廿三日等。2004年重修。

  汾洐庙,位于砖文村,始建于宋。奉祀法主圣君武德舍人等,神诞日七月廿三。1984年重修。

  灵应宫,位于同美村,始建于宋。奉祀通天大使朝天圣侯等,神诞日八月十一、三月十五等。

  月眉殿,位于同美村,始建于宋。奉祀法主圣君等,神诞日七月廿三。廿世纪70年代重修。

  美山廟,位于同美村,始建于宋。奉祀协天大帝,神诞日五月十三。1996年重修。

  湖仙宮,位于霞宝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七。1996年重修。

  宝龙宮,位于霞宝村,始建于宋。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九月初七。1996年重修。

  【始建于元代】

  济美堂,位于土楼村,始建于宋末元初。奉祀保生大帝等,神诞日三月十五。1995年重修。

  威灵庙,位于光德村,始建于元初。奉祀卞府舍人,神诞日九月十五。

  【始建于明代】

  福美宮,又称“福尔宫”、“福尾宫”,位于砖文村五美山麓(古永安里厚垵乡),天顺(1457—1464年)间始建。奉祀玄武大帝真武大帝)。1996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福美宫》)

  文兴堂,位于砖文村,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顺正大王春天大王太宝舍人,神诞日八月十五、九月初五、十月初二。1982年重修。

  本源堂,位于砖文村,天启七年(1627年)始建。奉祀府大人。1981年重修。

  浚头馆,位于土楼村,崇祯八年(1635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正月十九、正月廿。1997年重修。

  玉田馆,位于玉田村,崇祯(1628—1644年)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十六。1982年重修。

  昭灵宮,位于码头村,始建于明。奉祀九天玄女。1980年重修。

  龙聚宮,位于勤內村,始建于明。奉祀法主圣君,神诞日七月廿三。1997年重修。

  磐石阁,位于雅兴村,始建于明。奉祀吕翁真仙文昌帝君等,神诞日八月十四。1982年重修。

  进法殿,位于经岭村,始建于明。奉祀杨府真人等,神诞日九月初一。1981年重修。

  进龙宮,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明。奉祀法主圣君大使圣侯,神诞日七月廿三、八月十一。1983年重修。

  龙辉庙,位于上营村,始建于明末。奉祀关圣大帝观音佛祖等,神诞日正月初五。廿世纪80年代重修。

  新华堂,位于上营村,始建于明末。奉祀清水祖师三代祖师等。

  龙宝殿,位于上营村,始建于明末。奉祀府大人等。1997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源和堂,位于砖文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八。2001年重修。

  兴源馆,位于墩坂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奉祀松府王公玉女真仙。1992年重修。

  洪恩岩,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清初。奉祀清水祖师法主圣侯大使圣侯伽蓝大王,神诞日正月初六。2003年重修。

  良师馆,位于砖文村,始建于清初。奉祀府大人等,神诞日正月十七。1981年重修。

  大宅馆,位于砖文村,始建于清初。奉祀府大人,杨府真仙,神诞日八月廿四。1999年重修。

  福安馆,位于南坪村,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十八、八月十七。

  石碧宮,位于中标村,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法主圣君。1982年重修。

  昭灵宮,位于经兜村,乾隆十二年(1747年)始建。奉祀南朝大帝九天玄女,神诞日正月十五、九月初九。1986年重修。

  昭应堂,位于经兜村,乾隆廿七年(1762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境主公,神诞日正月初六、八月十七日。1989年重修。

  南兴堂,位于南坪村,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建,奉祀杨府真仙等,神诞日正月十七日等。

  仙苑殿,位于仙苑村,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正月初二。1984年重修。

  崎头馆,位于土楼村,嘉庆三年(1798年)始建。奉祀池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十八。1992年重修。

  金玉馆,位于勤內村,道光廿四年(1844年)始建。奉祀孙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十三。1997年重修。

  威明館,位于涝港村,咸丰(1851—1861年)间始建。奉祀洪都大帝等。2003年重修。

  前山馆,位于土楼村,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奉祀池府大人伽蓝尊王旗族大神,神诞日六月十七、正月二十四、八月十六日。1983年重修。

  瑞龙馆,位于勤內村,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建。奉祀王府公,神诞日十月十四。1984年重修。

  磐山境,位于勤內村,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建。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十二月初四。1981年重修。

  狮渊堂,位于经兜村,光绪十九年(1893年)始建。奉祀顺正大王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十二。1982年重修。

  迴龙社,位于土楼村,光绪(1875—1908年)间始建。奉祀杏春真仙,神诞日八月初一。1985年重修。

  安美宮,位于砖文村,始建于清。奉祀尊王。1975年重修。

  永安殿,位于土楼村,始建于清。奉祀杨府真仙董公真人,神诞日十月十七。1967年重修。

  龙虎殿,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吕翁仙祖,神诞日八月初十。1988年重修。

  象仙殿,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吕翁仙祖,神诞日八月十三。1989年重修。

  阆树庵,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观音佛祖,神诞日二月十九。1999年重修。

  福美堂,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金府大人池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十六、正月十九。1980年重修。

  三府堂,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廿八。2002年重修。

  萧府堂,位于同美村,始建于清。奉祀萧府大人,神诞日十一月十一。1990年重修。

  格区宫,位于霞保村,始建于清。奉祀境主公,神诞日十月初十。1993年重修。

  清源堂,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清。奉祀玄天上帝

  洋江庙,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清。奉祀蔡府大人苏妈夫人,神诞日六月十六、十二月初一。1979年重修。

  镇江殿,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二月十三。1977年重修。

  清百宮,位于光德村,始建于清。奉祀伽蓝尊王。1983年重修。

  美源殿,位于中标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奉祀府大人。1981年重修。

  七、魁斗镇

  魁斗镇,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隅10公里处,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平缓,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山峰莲花山主峰775米。晋江上游西溪干流绕镇区而过。东邻参内乡,西连蓬莱镇、金谷镇,南接凤城镇、城厢镇,北与南安市诗山镇、蓬华镇交界。因地势如“魁星踢斗”得名。

  沿革

  今魁斗镇地域,宋分属归善乡长泰里、修仁乡清源里;明清分属长泰里、崇善里。

  民国初年分属县城区、兴善区、第一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溪东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年10月分属城苑镇、溪东乡、泰安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龙城区、清溪区、第一区、第三区、第二区、城关区。1958年11月属城关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魁斗公社。1984年4月改为魁斗乡。1992年8月改为魁斗镇。

  行政区划

  1965年4月设立魁斗公社时,驻魁斗,辖原溪山、蓬庭2个小公社的7个大队,和镇西(镇安、镇山并入)、魁斗、奇观、凤山4个大队。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魁斗镇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魁斗——魁斗、龚厝、内坂、和美畲、大畲、草北、圳古、大山岩、内墘、碗厂、大份、张厝、五里榕、东洋、四丘、仙人跳、码头、格头——〖陈、龚、刘、林、张〗

  镇西——岭顶、半岭、虎榜、湖顶、石碣、旧窑、碗窑、湖畲、四角、大垵、外湖、山边、通林、圳脚、湖仑、流磜岭——〖黄〗

  鲁藤——鲁藤——〖蔡〗

  贞洋——格顶、三厝格、顶洋、东边墘、一,蔡厝、岭兜、湖丘尾——〖易〗

  钟山——水路尾、大训、大训头、半墘、深瓮、土楼尾、杉林、大墘头、南簿、格丘仔——〖易〗

  溪山(按:1989年6月改名“佛仔格村”)——鼓顶、吴厝垄、后寮、佛仔格、枫树仔、城林——〖易、郭、吕、吴、萧〗

  尾溪——尾溪、顶份头、林头、朱光景、猫厘、竹垵、田中洋、保和——〖易、李、张〗

  凤山——大岭仑、顶洋、新山、外洋、后庵——〖林、陈、萧〗

  奇观——乌长仑、尾墘、后洋、社坛垄、真人殿、高头坪、大墘头、霞垄、官湖、小路、山尾、龟山、石洞垵、上坝、新墘、寮内、深田坂、潮后、畲顶——〖陈、林〗

  蓬庭——坑头、埔顶、狮墘、尾堀、光坑、荒田、尖石——〖王〗

  溪东——洋中、半仑、小犁、龙斗、三光寮、顶犁——〖廖、王、吴、李〗

  大岭——陈家山、牛角丘、糖苏、橄榄垵、山腰、山头、大卫、脚头仑、尾墘、抱脚、杉林、瓦头、店仔、倪厝、外厝、荒田墘、大卫桥、湖顶——〖陈、倪、张、李〗

  翁后林场——翁后、湖内、磜内、草埔尾、清湖、寨岭——〖杨、王〗

  黎山果场——大黎——〖王〗”

  1992年8月改为魁斗镇时,辖12个行政村:魁斗、尾溪、凤山、溪东、镇西、贞洋、钟山、佛仔格、奇观、鲁藤、蓬庭、大岭;2个镇办场:翁后林场、黎山茶果场。延续至今。主要姓氏为。魁斗镇政府驻魁斗村。

  形胜

  蓬庭村水湖山上有清风洞风景区,距安溪县城仅6公里,主要景点有清风洞、大岩山、岱屏岩等。在清风洞对岸大岭有名闻遐迩的“五音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清风洞、岱屏岩》)

  陶瓷业

  境内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已探明开采的高岭土质量高、土质白、储藏量大,主要分布在魁斗、镇西、奇观、凤山等村。

  早在明、清朝代,镇西就有陶瓷生产,旧窑、碗窑、山仔、窑头仑等处都有瓷窑生产,其范围有1600多平方米,以匣烧与叠烧为主,直至清·康熙(1662—1722年)中后期,镇西有200多人从事瓷业生产,到乾隆(1736—1795年)时期,镇西黄素黄朝阳等在泉州开办瓷业商行,名闻泉郡。其生产的产品有大双龙、大洋高、瓷盘,销往沿海各省及台、澎、金、马,有的还远销及东南亚各地。

  古宫庙

  魁斗镇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狮头宫,位于魁斗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玄天上帝,神诞日正月初九。1993年重修。

  武安王宫,位于魁斗村,始建于宋。奉祀武安尊王(张纯),神诞日正月十四。

  岱屏岩,位于蓬庭村,宋末始建。奉祀清水祖师

  【始建于明代】

  石狮岩,位于大岭村,明·正统八年(1443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1981年重修。

  奋灵宫,位于大岭村,明·崇祯(1628—1644年)间始建。奉祀玄天上帝清水祖师。2004年重修。

  孟灵宫,位于奇观村,始建于明。奉祀清水祖师法主圣君,神诞日正月初六、七月十六。1994年重修。

  钟显堂,位于贞洋村,始建于明。奉祀张公圣君清水真人等,神诞日正月十三。1981年重修。

  吉山庙,位于魁斗村,始建于明。奉祀府大人等,神诞日五月十七等。1996年重修。

  魁文馆,位于魁斗村,始建于明。奉祀张府大人江府大人倪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廿七、十月初十、十一月初一。1980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钟丽宫,位于贞洋村,明末清初始建。奉祀章三相公,神诞日正月十五日。1990年重修。

  福山庙,位于魁斗村,清初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初六等。

  河清馆,位于大岭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萧府大人池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十五。1989年重修。

  济美堂,位于大岭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正顺尊王。1985年重修。

  梅岭堂,位于镇西村,清·嘉庆(1796—1820年)间始建。奉祀金府元帅,神诞日十月初十。1984年重修。

  蓬源殿,位于镇西村,清·嘉庆(1796—1820年)间始建。奉祀旗主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2000年重修。

  湖仙宫,位于翁后村,始建于清。奉祀清水祖师。1996年重修。

  归思堂,位于蓬庭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等。1980年重修。

  仙峦殿,位于蓬庭村,始建于清。奉祀董公真仙,神诞日十一月廿七。1980年重修。

  昭灵宫,位于蓬庭村,始建于清。奉祀大使圣侯等。1980年重修。

  五音馆,位于大岭村,始建于清。奉祀石府将军、五音神石,神诞日八月十五。1997年重修。

  旗山庙,位于魁斗村,始建于清。奉祀池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廿。1993年重修。

  魁山庙,位于魁斗村,始建于清。奉祀关圣大帝,神诞日五月十三。廿世纪90年代重修。

  福美堂,位于大岭村,清末民国初始建,奉祀伽蓝尊王,神诞日八月十五。1980年重修。

  八、金谷镇

  金谷镇,位于安溪县东北部,地处晋江西溪中游,距安溪县城17公里;东接魁斗镇,西南邻蓬莱镇(邻近清水岩),西有长坑乡,西北连湖头镇,东北与南安蓬华镇交接,北与永春县达埔镇接壤。金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低丘河谷地带,最高为大吕山,海拔1074米。

  沿革

  “金谷”之名所由来,传有两说:①从五代·后晋·天福(936—942年)间始,金谷村(古崇善里谷口)即是广泽尊王迎香之处,俗称“佛口”。有一名人墨客至此,仰望境内有一山形酷似“金”字,山前又是一片谷地、田园,脱口赞曰:“真乃金谷园也!”后人遂取“金谷园”之意而雅称“金谷”,沿称至今。②“金谷”指“三金村”,即金谷村、金山村、金东村。

  宋代,金谷镇地域分属安溪修仁乡来苏里和崇善里。

  明、清时,分属崇善里和来苏里。

  民国初年,分属兴善区、来感区、第二区、第一区;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为溪东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三区、蓬莱区。1958年属蓬莱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蓬莱区。1965年4月撤区,置金谷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为金谷乡。

  1991年11月改为金谷镇至今。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金谷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金谷——大洋、上岭、西山林、龙坑尾、定明院、尾垄——〖陈、郑、赵、李、蔡、倪、卢、傅、苏、刘、林〗

  东洋——船肚仑、龟后、后岸、东溪仑、山交埕、坝口——〖陈〗

  汤内——中窟、汤埔、枷楠、观音亭、东溪——〖周、李、邹、卢、傅〗

  完小(按:现已撤并)——完小、坂尾、后交山、坂仔、秋尾墘——〖陈〗

  金东——龟山尾、高雁、亭后、小洋、溪东、土桥、乌林尖、翰墨、大林兜、石碣——〖陈、温、吴〗

  金山——谢厝、大丘尾、龙坑尾.官坝、蔡厝、郭厝垵、大埔、下寮、蔗脚、洋山仔、湖丘——〖谢、郑、曾〗

  景卿——景卿、花林、行道、咬人尾、深格后——〖温〗

  河美——溪埔、尖山兜、溪坂头、溪北、圣公墓、榆柏洋、安都、窗头、坛林岩——〖蔡、林〗

  深洋——深洋、顶埔面、小坑尾、大坪——〖陈〗

  美洋(按:现析为美洋、洋中、龙坑)——晒谷坪、美洋、龙坑、尾墘、官岭、湖上、土楼、新厝、狮子——〖陈〗

  大演——大演、霞锦、行坑、人头马——〖杨、江、洪、沈〗

  芸美——石湖口、山寮、则墘、方金后、根坂、大垵、寮内、半山、虎形——〖李、陈、郭、吴、曾、温〗

  华芸——立训、上厝、溪埔、上宅、井后——〖陈〗

  尚芸——部中贤、东坂、桂后、格丘、五里格——〖陈、李〗

  溪榜——石碑、顶科、南坑、苏坑、下埔面、后墘仔、牛乞垄、石狮头、山荒、吴不院、棕后——〖陈〗

  元口(按:现析为元口、丽山)——元口、大埔、小溪、丽山、岭埔、许垵——〖郑、刘、杨〗

  三元——紫帽兜、尾墘、山边、木豪(“木豪”合一字)林——〖刘、郑、傅〗

  山岭——山门、岭头、大份、东垵、深垵、院前、大坪——〖沈、张、洪〗

  五社(按:现析为中都、田头)——中都、松柏林、田头——〖黄、陈、沈、苏〗

  渊兜——渊兜、湖丘寮——〖沈〗

  河山——格头、路下——〖郑〗

  洋内——洋内、水尾、东山、新楼、树墘、大坪——〖傅、叶〗”

  1991年改镇时,辖25个行政村:金谷、金东、金山、汤内、芸美、华芸、尚芸、景卿、河美、河山、东洋、深洋、丽山、洋中、美洋、溪榜、元口、三元、洋内、渊兜、大演、山岭、田头、中都、龙坑。主要姓氏有。镇政府驻大洋。

   史迹

  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就在金谷的望云山一带生活着,留下了创业的足迹。在望云山及洋内村琼林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采集到石斧、石锛等大批遗物,成为研究闽越人类发展史及印证安溪文化发展史上溯到4000年前的实物依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原始社会遗存·上卷·新石器文化遗存·望云山遗址》)

  金谷镇还有古遗址、古墓葬、古窑址、明朝官圳等。如洋内村东山,有明代叶公荫昆仲的同茔龟形墓。(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叶公荫昆仲墓》)

  古宫庙

  金谷镇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五代】

  定明院,位于金谷村(古崇善里谷口)西北隅石峰山麓,唐·光化三年(900年)始建。奉祀如来佛释迦牟尼)、观音佛祖三代祖师,2000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定明院》)
契真院,位于洋内村(古属龙兴里)大坪角落大尖山南麓,唐·天佑四年(907年)始建。奉祀如来三世尊佛清水祖师观音佛祖玄天上帝等。(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契真院》)

  威镇庙,位于河美、尚芸交界處,五代末始建。奉祀广泽尊王,神诞日二月廿二。2000年重建。神郭忠福,五代·后唐·清溪县崇善里濠内人(今安溪县金谷镇河美村),后偕母东行,安家南安诗山十二都凤山下(后称“郭山”)为人打工、放牛为生。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郭忠福16岁,牧牛凤山,坐古藤上而逝,里人异之,感其孝德,奉为神,建庙奉祀。至母卒,将母并葬父墓旁。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勅封郭忠福“威镇广泽侯”,庆元(1195年~1200年)间追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乡人建“威镇庙”、“凤山寺”祀之;其父父郭亮、母林素娘因荫封为“太王、太妃”,扩制重建墓陵,敕为“太王太妃陵”。2000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威镇庙、凤山寺》、《泉州古墓·太王陵》)

  【始建于宋代】

  官道岩,原名“高道岩”,位于镇域东北部景卿村(古称“景坑”)官道山,五代末宋初始建。奉祀观音菩萨广泽尊王、魁星公、韦陀菩萨、土地公、仙童、玉女等。2020年重修。

  檀林岩,古称“惠林岩”,又名“月峰岩”,位于河美村与河山村交界处,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始建。奉祀如来佛祖观音菩萨。1995年后多次扩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檀林岩》)

  石竹庙,位于金谷镇与永春县达埔镇交界处的岱山上,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始建。庙后坐拥舟山岩,左辅有铁峰山(铁砧山)、铁屎寨,庙右引靠大吕山,庙前对着三脚峰,登上中峰可见永春、安溪、南安3县所辖的村庄。奉祀武德英侯(又称“章三相公”、“章府元帅”),神诞日三月十六。现代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石竹庙》)

  蕊珠宮,位于金谷村溪墘(古称“清溪佛口”),始建于宋。奉祀保生大帝吴夲)、山西夫子关羽)、大使公、鄞仙姑等。2001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蕊珠宮》)

  圣峰岩,位于山岭村东甲山下山门自然村,始建于宋。主祀清水祖师山门祖师),配祀观音菩萨伽亻南大王骑南大帝,以及1尊和尚佛。2005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圣峰岩》)

  【始建于明代】

  顺天宮,正统三年(1438年)始建。奉祀同府元帥、感应尊王,神诞日六月初七。1987年重修。

  狮仔殿,位于三元村,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伏羲帝仙。1994年重修。

  华表宮,位于深洋村,始建于明。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2001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善济宮,嘉庆六年(1801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1987年重修。

  铁莲庙,位于溪榜村,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

  古街圩

  金谷村金谷街,古称“佛口街”。早时,金谷溪墘曾有1个泊船码头,是古代泉州至湖头水运的主要停靠点。因此金谷街俗称“船巷”,周边设有客栈等店铺,路口有卖煎豆干及熟面条等小本生意。

  美洋村东溪街,位于东溪畔,又名“晒谷坪”。该地与永春县相邻,德化、大田、永春的杉木及林产品,通过该地流入外安溪,是古代安溪林产品的一个重要集散地。

  元口村元口街,位于清溪溪畔,全长50米。该处有源口渡码头,货物交易从水运而来,又从水运而去。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后曾在此设源口巡检司,明·嘉靖廿八年(1549年)移白叶堡。街市形成于明代。(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司寨城·巡检司城·源口渡镇巡检司》)

  三元村三元圩。该处地势较为平坦,现代源口大桥未架设前,是贩卖茶青和茶叶的主要集市地点。

  历史名人

  陈铮,又名瑞金,字铁卿,近代金谷溪榜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缅甸仰光。后随父回国,就读于“两广师范”,学成到该乡龙坑角落任塾师。民国十一年(1922年),弃教从戎,卖业产买枪炮,投靠民军陈岳杨汉烈麾下,任第三旅少将旅长;后自兼县长,办学校,修公路,发行“建昌汇票”。民国十八年(1929年),离开军旅,寓居厦门,开设“铁峰茶庄”。民国廿一年(1932年),陈国辉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铲除后,陈铮东山再起,回乡任安南永三县边区联防总队长,收集民枪,拥众自卫,并大力开垦茶园,设店经营粮食。在家乡营造“晚香别墅”。有女莫耶,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沙岛。自幼聪明,10岁即景吟诗:“春日景色新,行到山中亭,亭中真清朗,风吹野花馨。”乡人誉为才女。民国廿六年(1937年)10月投奔延安,后入鲁迅艺术院第一期戏剧系学习,创作《延安颂》。

  吴宗海,讳春夏,别名泽如,近代金谷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19岁出洋谋生,六渡缅甸,一旅印尼,从事店员、财会、教员之职。宣统二年(1910年),在勃生埠接受革命思想,投身革命事业,成为缅甸中国同盟会会员,秘密发展会员,是勃生埠最早参加和组织同盟会的先辈和骨干。

  九、龙门镇

  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的东岭峰北麓,距县城23公里;东邻南安市翔云乡,南毗同安汀溪镇,西与虎邱镇、大坪乡交界,北连官桥镇。

  沿革

  “龙门”因山得名。龙门镇境南端龙门村圩尾有“东岭峰”(古属依仁里龙门山),海拔908米,位于安溪与同安交界处,是安溪通往同安、厦门的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明·嘉靖《安溪县志》载:“龙门山,在依仁里,山势若崖,两石夹峙如门,古‘龙门驿’以此得名。”龙门氏旧谱载:“谓龙门云者,为水口有两巨石夹峙,状如龙门。”其他当地族谱亦有如下记述:“层岩叠嶂,山势险要,崖岩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经两岩夹峙之间,隙缝处如门。”历史上曾在此设“东岭隘”。南宋·绍兴廿六年(1156年),安溪县令李著始建“龙门驿”,后废。其地圩场,也称“龙门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驿站·龙门驿》)

  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从宋至元、明、清龙门仍属依仁里。

  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廿一年(1932年),依仁里属依新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6月,改为第一区龙榜镇,8月改属龙门、官榜两个乡镇;民国卅四年(1945年),恢复龙榜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榜镇属龙城区,不久改属第二区。1952年7月改属第六区,同年9月改属官桥区。1958年2月撤区改设龙门乡,1958年9月并入官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6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6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复为龙门乡。

  1991年改为龙门镇至今。

  行政区划

  民国卅四年(1945年)恢复龙榜镇时,下辖仙地、溪内、湖山、金狮、榜头、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龙山、龙门、桂瑶12个保。

  1958年9月龙门乡并入官桥人民公社后,1961年8月,龙门乡地域划为龙门、湖山、仙地、桂瑶、榜头、寮山6个小公社,隶属官桥区。1965年撤区,6个小公社并为龙门公社。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龙门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山头——山头、下尾溪、茂林、枧坑、鲤鱼山、官田园、牛尾、坪山——〖陈、周〗

  龙门——祖厝边、加纳坂、龙门圩、三落、庵内、乌石坑、车头、畲格寮、大溪边、桥头、石牌下、下埔、西山、松柏林、田垱、石路头、溪埔、南山、虎空、车沟、岭尾、观音岛、牛坪——〖林、白、蒋、邱、谢〗

  龙山——路宅、埔顶、银珠垄、埔边、后岭、峰腰、破寨、案山、港口、阔格、岩岭——〖林、曾〗

  寮山——寮头尾、山后、新田、山坪山、上山、坝头林、赤岭山、田头、尾头桥、梧桐内、尾垵——〖白、周〗

  翠坑——东后格、翁公格、武仑、翠坑、新村、白叶、外社、横山、内社、白叶林——〖林、邱、叶、白〗

  洋坑——龟仔山、跌死虎、风猪母、铜锣山、洋坑寨、大埔尾、红埔、新墘、下界、油坑田、大份、乌甜脚、坪仔、水办——〖陈〗

  湖山——桂湖、溪西、朴兜、茂前、土楼、笔岭脚——〖沈、萧、施〗

  灸坑——前厝、科林、土托、中份、后厝——〖沈〗

  龙美——大墓格、茗山、英溪、顶厝、大山脚、格头溪、坑交心、三叠石、东山格、古里格、楼仔内、酒运、溪湖店、目场——〖林、卓〗

  金狮——上汤、后垄、庵林、石盘头、苦炙、虎岭格——〖白、陈〗

  桂瑶——隘仔街、芼岭头、虎纣尾、西坑内、崎头、墩洋、过溪、福山墘、田头林、行尾、石茂兜、东行、岷岭——〖叶、林〗

  桂林——土楼、西寨、圳仔头、祖厝、洋当、石狮、六部、林脚、深垵、万格坑、后塘尾——〖林〗

  观山——观兰山、福地厝、溪州尾、后井、土楼角、新寨、大坑、山仔寨——〖白、林、沈、周、陈〗

  溪坂——溪坂、乌珩、仑仔尾、跳头、塔仔、外林、水办、炙畲、岭脚、堀头——〖蔡〗

  溪内——外厝、啼鸡厝、林后、祖厝、狗官垄、中垄、芼岭坑、笋闩、枫树垄、畲格畲、大片、吊枧、竹畲头、下树埕、大片尾、顶岭坑、割藤坪、大坑头、湿芼、岭坪——〖蔡〗

  仙西——石尖、碣头、土楼后、后堀、根竹、尖山、西坑——〖许〗

  榜头——榜头、福海、崎头、宫兜——〖白〗

  仙东——困牛、湖岭、北山、大墘、山兜、吾埕、下村——〖许〗

  仙凤——池塘厝、岭头、格头、寮顶、杉尾垵——〖许〗

  仙地——官林、马顶——〖许〗

  溪瑶——桥仔头、大崎、茂林、顶瑶、内瑶、尖后、烧酒湾、青林、仙洞、和尚畲、大楼、东坂、道者岭、东坂洋、潮顶、樟田、下潮头——〖蔡〗

  和平——官林头、张坑、崎山脚、庄尾崎、格丘、深垄、刺林尾、后间、其水、石牌、步云、丘厝、水口、田当、墘顶、龟山、土楼、犁山、彭林墘、赤秋庵、石峰口——〖白、陈、施〗

  白芸——白芸、顶寮、加垄、坑墘、深垄、坪墘、大埔、厝尾、湖仔垄、中厝——〖白〗

  光孝——湖格、松脚、红崎山脚、五房、樟兜、上巷、顶庵、双圳、寨后——〖林、吴、施、张、朱、李等杂姓〗

  后坂——凤美厝、溪东、庄前、过溪、宝斗、埔边、庄借、六斗、下寮、顶寮、中寮、赤岭头、大埔、山寮、邦山、龟豆——〖施〗

  山美——黄厝、虎头山、庵后、洋尾后、顶新厝、下市、对边厝——〖施〗

  大生——寨顶、维新后、大份、厝烧仔、顶坑、福海坂——〖白〗

  美内——美内、顶库、凤内——〖翁〗

  榜寨——西墘、殿后、山后、坑仔内、科榜、库边、石墩、前墘、牛角湾、后堀、下寨、鬼空、桂埔、后坑仔、石皮后——〖翁、白、王、施、庄〗

  美卿——石路、三垵、陈厝田、尾墘、宫脚、湖仔、坑头、崎坑、双架尖、险寨、坝头、牛朝坪、石皮后、石溪兜、崎仔边——〖白〗

  美顶——社坛仑、石竹、大奢、土楼、坂尾、大奋——〖翁、周〗”

  龙门镇现辖1个社区:龙门滨江新城;31个行政村:山头、美顶、美内、美卿、榜寨、寮山、龙门、龙山、龙美、翠坑、桂瑶、桂林、观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内、溪瑶、仙地、仙东、仙西、仙凤、金狮、洋坑、和平、白芸、榜头、大生、山美、后坂、光孝。主要姓氏有

  形胜

  龙山村,距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茗山西北麓,海拔138米。东部有“南山”、“案山”、“翔云山”、“笔架山”“茗山”至美卿“双架山”(亦称“笔架山”)呈南北走向,如1条巨龙横卧,形象逼真,故名“龙山”。

  龙山村龙塘山下有“龙船港”,两壁夹立,悬瀑数十尺,潭深百余尺。

  山头村在镇政府驻地北1.5公里处,龙门溪下游右畔山丘地。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姓1世祖逸溪因出游打猎至清溪县依仁里鹧鸪峰下山头林,喜其山脉清秀,地形似1座小山,山上竹林茂密,遂筑“笋山堂”,因名“笋山”。又云,早时该地毛竹成林,竹简满山坡,称“简山”;206国道经村中经过,路边有1座小山外型似鲤鱼状,人称“鲤鱼山”。后该地植树造林,改称“山头”

  下茂山,在山头村梧桐山南麓,原为镇政府驻地。该地有两个山墩,形似火炉,称“上炉山”、“下炉山”,后谐音统称“下茂山”

  龙美村在安溪东南部与南安、同安交界处。全村处在铙钹蒂(1065m)、云顶山(1175m)西北延伸半山坡,村民聚居地多在海拔800m以下,是龙门地区的天然避暑胜地。目场与外赊埔之间,有一天然胜景:高低起伏的山峰似5匹马首,俯视中间的小凹地(现有小水库),称“五马争槽”。其余景点,有溪湖店“观音当前”、东山格下骑畲脚溪“林浦观瀑”、目场“将军南望(石)”、“双木成林”、“猛虎下山”、“七仙戏僧”,茗山“寿龟争上”、英溪“碧玉俯拾”等。

  史迹

  在庵墓山和勤橱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桂瑶村有多处宋、元时代古窑址,溪坂村有元代青瓷窑址。

  龙门溪畔光孝村的村南临溪处磐石上,古时曾建有1座寨堡,名“光孝寨”,传说寨中曾住过99个和尚,附近的金山院曾住过99个尼姑。明末,朱万一兄弟曾在此率村民据寨固守,抗击倭寇的进犯。

  龙门村龙门街原无市肆,日用所需仰赖外方。清·奉政大夫林元瑞(又名林大讴重熙公)始鼎建圩场,逐渐形成“安平街”墟市,繁荣于清末民初。

   至于古建,龙门村有氏祖厝、龙会堂;榜头村的崎头和福海,有建于清初和清末的土楼——“下土楼”“孚福楼”;龙美村溪湖店的土楼,曾是安、南、同茶马古道上的主要驿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宅·孚福楼》)

  古宫庙

  龙门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五代】

  福海院,位于榜头村的福海凤山之麓,唐·光化三年(898年)始建。主祀观音佛祖,据说是南海普济寺分炉而来;神诞日二月十九日等。1987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福海院》)

  灵护庙,或称“尪公庙”,位于溪内村(或说溪坂村)乌荇山麓,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奉祀里主尊王,俗称尪公,神诞日十月初一。1980年重修。关于“尪公”,有3说:①是隋朝河南灾民“因洪公”、“因洪婆”“因洪”急音讹“尪”。②是隋朝的押迁官张纯。相传,张纯原为隋末唐初县令。中原大乱,张纯不忍子民流离失所,毅然为押迁官,带领一批移民,来到蛮荒之地的福建,定居于安溪依仁里(今龙门、官桥一代)垦殖,安家落户。张纯卒后,百姓为报其恩,建“灵护庙”塑像奉祀。明·成化二年(1466年)敕封为“灵应福民迦毗罗王”。③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时死于睢阳之战的张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灵护庙》、《泉州王爷神·张巡》)

  【始建于宋代】

  青林岩,古名“龙安岩”,位于溪瑤村(古属依仁里)贵湖乌岩山,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始建。清豁禅师(?~976年),俗名张玄应,号性空禅师,五代末宋初·福州永泰人。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清豁禅师募资兴建泉州开元寺上方院,居之。后,清豁禅师应清源军节度使兼泉南等地观察使留从效之邀,出任漳州保福寺主持。北宋·建隆三年(962年),清豁禅师辞众归山,至安溪县依仁里贵湖山(今属溪瑶村),择龙安岩结庵休居。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圆寂。淳熙(1174—1189年)中,拓为殿堂,名“青林岩”,尊清豁为开山祖师奉祀。岩寺年久失修,已面目全非,仅存数处遗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宋·清豁》、《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青林岩》、《泉州人名录·留从效》)

  千福院,位于美卿村,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奉祀如来釋迦观音大士。已废。

  金沙岩,位于美内村(古属依仁里)双髻山腰,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奉祀董公真仙等,神诞日十一月廿六。(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金沙岩》)

  董公宫,位于仙东村,始建于宋。奉祀董公真人等。

  华封堂,位于山美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2003年重修。

  光孝寺,位于光孝村,始建于宋。奉祀董公真人氏檀越公等,神诞日十一月廿七。1993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祈雨堂,位于仙西村,始建于明初。奉祀釋迦牟尼等,神诞日正月初七。1998年重修。

  龙宝殿,位于仙西村,始建于明初。奉祀五谷帝仙范侯仙師,神诞日八月廿三。2003年重修。

  龙门庵,位于龙门村,天顺(1475—1464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1995年重修。

  九玄宮,位于寮山村,成化十六年(1480年)始建。奉祀九天玄女等。2004年重修。

  灵应宮,位于寮山村,始建于明。奉祀九天玄女等,神诞日四月十五日等。1982年重修。

  广惠堂,位于金狮村,始建于明。奉祀三代祖师等。1992年重修。

  华汤府,位于榜头村,始建于明。奉祀田都元帅,神诞日正月十五。1980年重修。

  华灵府,位于和平村,始建于明末。奉祀施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三。1985年重修。

  进宝殿,位于榜寨村,始建于明末。奉祀董公真人等,神诞日十一月二十七。1981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圆盤殿,位于和平村,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奉祀伏羲仙帝,神诞日九月十四。1975年重修。

  厚安楼,位于美顶村,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奉祀协天大帝。1981年重修。

  西珩社壇,位于榜寨村,乾隆廿八年(1763年)始建。奉祀福德正神,神诞日二月初二、八月十五。2003年重修。

  元寿堂,位于龙美村,始建于乾隆(1736—1795年)间。奉祀五谷仙帝等,神诞日二月廿六。1998年重修。

  晋封宮,位于大生村,始建于乾隆(1736—1795年)间。奉祀府大人等,神诞日十月初四。1985年重修。

  灵封庙,位于龙门村,嘉庆十九年(1814年)始建。奉祀朱府大人池府大人李府大人,神诞日五月初五、九月十六、十一月初一。1982年重修。

  龙进庙,位于寮山村,光绪六年(1880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一月初一。1974年重修。

   顺福殿,位于溪坂村,光绪十九年(1893年)始建。奉祀董公真人,神诞日八月初七。2004年重修。

  福金堂,位于美顶村,光绪廿二年(1896年)始建。奉祀福德正神。2002年重修。

  圣济庙,位于美卿村,始建于同治(1862—1874年)间。奉祀朱王荣王池王,神诞日十月十四。1981年重修。

  延福堂,位于大生村,始建于清代。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十一月廿八。1987年重修。

  香济庙,位于榜寨村,始建于清末。奉祀李、江、池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廿四。1993年重修。

  历史名人

  林志中,清·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任粤东阳江镇总兵。

  林建猷,字孝丕,号鸿轩,清·安溪县依仁里桂窑乡(今龙门乡桂瑶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生;林志中子。初任水师提标左营额外外委把总,擢外委把总,后递升把总、千总等职。又以军功升任铜山守备,迁古营游击,代理督标水师营参将。不久,实授闽安协副将,代理过海坛、金门、福宁各镇总兵。咸丰三年(1852年)实授福宁镇总兵官。咸丰六年(1855年)五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林建猷星夜赴任,途中积劳染病,是年十月病逝任上。桂瑶村至今存有林建猷的墓葬和遗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建猷》)

  林耀照(1864—1909),字淑清,岁贡生,官章超英。清·宣统(1909—1911年)间中式岁贡第2名,“钦命头品顶戴闽浙总督部堂兼巡抚海关船政大臣二品衔”

  十、西坪镇

  西坪镇,地处安溪县中南部、戴云山南麓,距安溪县城33公里。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西南连接龙涓乡,北与蓝田、尚卿两乡交界。

  沿革

  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改为今名。

  五代置县之初,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

  元袭宋制。

  明、清为崇信里。

  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廿一年(1932年)10月,崇信里改为新崇龙区,民国廿五年(1936年)7月为第四区,民国卅年(1941年)1月更名为第三区,民国卅一年(1942年)4月为崇新区。民国卅四年(1945年)3月,属崇新区(西坪镇和宝溪乡部分),同年10月撤区调整为西洋镇和宝溪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坪先为崇新区(辖西洋镇、宝溪乡)。1950年4月,分为第七区(驻西坪村)和第八区(驻珠洋村)。1955年9月,易名为西坪区(辖13个乡)和珠洋区(辖14个乡)。1956年5月,撤销珠洋区并为西坪区。1958年2月,设西坪乡、宝山乡。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辖区面积扩大,包括现西坪、虎邱、大坪、芦田、尚卿等地。1961年8月,再次调整为西坪区,下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西坪人民公社,虎邱、尚卿从西坪析出另设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坪乡。

  1992年8月改制为西坪镇至今。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西坪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留山——贤堂格、后溪、上洞、火烧蜂、长坑、堀下、赤土岭、中行、后厝、美园、庵仔尾、赤石、路下——〖潘、林〗

  西原——圩顶、安美、内赊、寨顶、外赊、南割、墩东、云内、石狮、大片尾、赊内、岭脚——〖林、詹〗

  西坪——后坪、割边、溪东、双溪口、沙堀、土楼、潮内、格丘、巨港——〖林〗

  阳星——庵边、前溪、林厝——〖吴、林〗

  内山——门口垄、大古头、后井——〖詹〗

  宝潭——中社、大圳头、西头——〖颜〗

  尧阳——荣春、山顶、南山头、三落、龟坑、岭头格、成林尾、亭后、大楼、彭溪——〖王〗

  南岩——锡美、土楼、大山、赤墘、后半山、辽内、格丘圳、庵前崎、寨顶、大丘厦——〖王〗

  上尧——乌石头、欧村、牛坪、祖厝、同记、湖内、后垄、大仑埔、洋柄、林当口、围内、初石空、祖厝窟、大岭边——〖王〗

  尧山——圳后、寮内、半岭、尾厝、社边——〖王〗

  后格——祖坪、高婆坑、九昆仑、蔡坑、金竹坑、赤土仑、村后、楼仔、长坑格、尾楼、东洋、大垵、后格甲、后格乙、石庙、畲山庵——〖林、余、詹、黄、吴、郭、魏〗

  百福——百尺、尾仑、后垄、新田——〖林、陈〗

  湖岭——湖坑、半岭、门口垄、山坑、留垵、细坑——〖余、陈、郑等杂姓〗

  松岩——松林头、顶坪、合兴、坪埔、内厝、七埕、水町脚、祖厝后、中厝——〖魏〗

  赤石——赤石——〖王、林〗

  赤水——赤水寨、加垄、乌石墘、大墓角、六斗、三垵、许竹畲、坷田、马踏石、下堀——〖詹、杨、郑〗

  珠洋——双垵、下深、后交墘、原头坂——〖王〗

  柏溪——石头溪、园林、仙都、西坑、格顶——〖林〗

  宝山——高山洋、石坂、田九龙、洋尾、六斗尾、石草池、分流格、埔尾岭、高山——〖萧〗

  龙地——福寿、北山、苗半、墓湖、四埕、中厝、溪头——〖林〗

  柏叶——石光坑、柏叶、前寮、后尾坑——〖林、罗〗

  寮内(按:后撤并)——顶兴、西洋格、西腰、加走林、狗腿丘——〖林、罗〗

  龙坪——割草坪、山地、山占仔、月山、鸡母石、下村仔——〖林、黄〗

  大垄格——大垄格、坑仔头——〖王〗

  内社——内社、尾僻——〖王〗

  盖竹——盖竹、五房、三科林、格兜、跑马坪、大山——〖王〗

  平原——上社、下社、培田、内社、仑头湖、水口洋、马泉、仙境头、产地——〖王、郭〗”

  西坪镇现辖1个社区:西华居委会;26个行政村:西坪、西原(西源)、南岩、留山、柏叶、后格、柏溪、阳星、湖岭、百福、龙地、龙坪、尧阳、尧山、上尧、松岩、赤水、平原、赤石、宝山、内山、内社、宝潭、大垅格、珠洋、盖竹。人口较多的姓氏有陈、潘等。镇政府驻西源。

  形胜

  境内大宝山海拔1163米,以山如元宝而得名,是避暑休闲、登山观日的胜地。

  珠洋村有2块奇石,一称“虎嘴石”,一称“狮嘴石”。两石的奇特之处是狮、虎两石裂缝大小可变。两石张合约以60年为周期,因两石奇异罕见,特入载《安溪县志·祥异篇》。

  古宫庙

  西坪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福寿堂,位于珠洋村,宋·淳祐四年(1244年)始建。奉祀釋迦牟尼等,神诞日十月廿五。1999年重修。

  赤水庵,位于赤水村,始建于宋。奉祀观音佛祖清水祖师,神诞日二月十七。已废。

  忠和寨,位于赤水村,始建于宋。奉祀协天上帝等,神诞日正月十二。

  上洋宫,位于赤水村,始建于宋。奉祀侯主相公(押官)。2000年重修。

  宝福堂,位于柏溪村,始建于宋。奉祀玄天上帝清水祖师法主圣君,神诞日正月初七。2004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凤翼祠,位于宝山村,洪武(1368—1398年)间始建。奉祀皇君夫子福德正神,神诞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1989年重修。

  水美宫,位于宝山村,永乐(1403—1424年)间始建。奉祀感应尊王等,神诞日十月廿四。1998年重修。

  金凤宫,位于宝山村,永乐(1403—1424年)间始建。奉祀把戏相公,神诞日十月廿四。1998年重修。

  岭头宫,位于盖竹村,宣德(1426—1435年)间始建。奉祀太尉相公,神诞日二月初二。1986年重修。

  太湖庙,位于盖竹村,宣德(1426—1435年)间始建。奉祀三真人,神诞日夏至日。1999年重修。

  金峰殿,位于盖竹村,宣德(1426—1435年)间始建。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正月初四。1999年重修。

  宝莲殿,位于宝山村,嘉靖(1522—1566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五等。1992年重修。

  代天府,又称“五府王爷庙”、“石鼓府”,位于松岩村松林头上。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始建。奉祀代天巡狩的五府王爷等。1978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代天府》)

  金斗寨,位于宝潭村,始建于明。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周仓,神诞日正月十三、五月十三。1992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护界将军庙,位于松岩村,顺治五年(1648年)始建。奉祀护界将军,神诞日三月初一。已废。

  三安寨,位于西源村,雍正四年(1726年)始建。奉祀协天上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神诞日正月十三。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

  万寿堂,位于松岩村,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二。1978年重修。

  福兴庙,位于西源村,嘉庆元年(1796年)始建。奉祀感应尊王侯惠夫人,神诞日十二月初五、八月十五。1982年重修。

  吉兴殿,位于柏溪村,始建于清。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六。1976年重修。

  关帝庙,位于西源村,始建于清。奉祀关帝,神诞日五月十三。

  古建

  聚斯楼,俗称“赤石土楼”,位于赤石村长坑角落,是安溪县境内最早建造的土楼,也是福建省目前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最为完好的土楼。氏开基始祖林公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费时3年建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聚斯楼》)

  泰山楼,即奉政大夫王三言故居,俗称“梅记土楼”,位于南岩村。王三言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时10年,于光绪卅年(1904年)落成。泰山楼是享誉海内外的“梅记茶行”发祥地,是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泰山楼》)

  映宝楼,俗称“培田土楼”,位于平原村培田角落。茶商王省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研究安溪古代茶史的珍贵实物。(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映宝楼》)

  月寨,位于南岩村,坐落在地势高高的山尖之上。氏茶商始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前后。月寨也是安溪茶名种“本山”发源地,本山母树就在其间。(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月寨》、《泉州茶品·本山》)

  日寨,亦称“日昇居”,位于尧阳村,乡人称为“最早沐浴阳光的地方”。尧阳茶商王择臣建于清代鸦片战争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日寨》)

  此外,柏叶村有氏祖宇、西原村有奇苑楼、活水厝等。

  历史名人

  自宋至清的科举中,有进士4人(王严龙潘思光潘思穆王成勋),举人数十人。

  潘东旸,字达晓,明·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以例初授卫经历,万历(1573—1620年)间擢山东布政司德州通判(正六品)、摄东阿县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潘东旸》)

  王严龙,清·康熙四十五年丙戍(1706年)武进士,任江淮中军守备。

  潘思光(1706—1766年),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梓亭,清·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历知汜水、杞县、郏县,乾隆廿八年(1763年)辞官回乡。卒葬留山村路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潘思光》、《泉州古墓·潘思光墓》)

  潘思穆,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

  王成勋,清·道光(1821—1850年)间进士,曾任湖广荆州通判。

  “铁观音”茶发源地

  早在清代,“西坪墟”(集市)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西坪也是“铁观音”茶的发源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茶品·铁观音》)

  约清·雍正三年(1725年),松林头(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在观音崙打石坑的石隙间(代天府附近誉为“龙虾出海”的石崖之上)寻找到1株绿叶红芽的老茶树,是魏荫发现的第1棵铁观音的姐妹株——“铁观音”古株。因此茶乃观音托梦所得,在铁鼎中培育,故名“铁观音”。今古株前有魏荫纪念亭。

  尧山村是“铁观音”的另一发源地。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尧阳南岩(南岩村)仕人王士让与诸友会于南轩(书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棵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茶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泡饮之后香馥味醇。乾隆六年(1728年),王士让奉召赴京,晋谒礼部侍郎方苞,以此茶馈赠。方苞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尧阳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今南轩尚存,东有茗圣坊,下有南阳石和移植百年的“铁观音”茶树,岩石旁为王士让读书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士让》、《泉州茶品·铁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