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4划)

  尤宗(字士主,号思礼,原名沈诚,唐·河南固始人。)尤烈(字子伟,号思所明·晋江人、尤永贤(元·永春达埔蓬莱人)尤麒(字国桢,号见洲)、尤复(字纯卿,号见斋,明·晋江人)、尤台(字公辅,南宋·安溪人)、尤和(字介卿,号佩韦,明·晋江人)、尤天爵(明·晋江永宁人)
  韦际明(字圣俞,号彭野)
韦尚贤[字思肖、思省,号鹭沙,明·南安县瀛溪人(今“大盈溪”,属官桥镇)。正德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知广信府,调毗陵守。知九江郡。罢归家居,卒。]
  日施那炜
  孔希岛
(明·山东人。来从安海黄世雄学琴。正德、嘉靖间往来泉中四十余年。卒于安溪,葬南安九日山西峰。)、孔惟德、孔惠(字廷顺)
  方蒙仲(字澄孙号乌山。姓名与籍贯。邵武军教授,国子监库官。泉州通判摄郡兼舶。终秘书丞。评价。著述。)方慎言(字应之。初宦。知泉州。终朝请大夫知广州。)、方克(或作方尧,字惟力,号西川)、方阜鸣(字子默)方仲宇(北宋·兴化军莆田人。官终南安知县。)、方翀(字羽公,清·晋江人。)
  尹宏
(字克宽)尹嵩(号艮斋)
  书成(清·满洲镶黄旗人。知泉州。分巡台湾道。)乌古孙良桢(字干卿,号约斋。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述。《元史·乌古孙良桢》本传。)、支大纶(字华平,号心易)、毛一夔[字曰舞,明末清初·德化县化水口毛厝村人(原名紫霄村)]

尤宗

  尤宗,字士主,号思礼,原名沈诚,唐·河南固始人,咸通十三年(872年)冬生。

  光启元年(885年),沈诚及其父母,随三军队自固始南下福建,初始几年随父母滞留在尤溪上游。(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王潮王审邽王审知》)

  景福元年(892年),王潮为攻打福州,在河南乡亲中招收心腹扩建家军,沈诚即被召至王审知麾下,参与攻克福州之疫。

  乾宁四年冬(898年1月),王潮去世,王审知主政,沈诚因才华出众,进入王审知幕僚。

  乾宁五年(898年),沈诚掌管海路营。

  天复元年( 901年),王审知在九仙山建造白塔寺以报答父兄教诲之恩。

  天复二年( 902年)三月,沈诚娶王郡主,宾作家,成为王审知亲信,竭力辅助王审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沈”“审”谐音,为避违“去水为尤”,始著姓,称尤宗,仍号思礼,为氏得姓始祖。

  天祐元年(904年),王审知辟甘棠港,尤宗与有力焉。

  天祐四年(907年)唐亡,后梁开国。 梁·开平四年(910年),敕封王审知为闽王。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晋王·李存勗即位,改元同光。十月,晋军彻底击垮梁军,李存勖改国号为大唐,为唐庄宗,史称后唐。唐庄宗褒扬尤宗思礼)辅助王审知治理八闽、归顺大唐有功,加封尤宗为驸马都尉。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卒,不久尤宗亦告老,去泉州掌四门学,并在泉州盖驸马府居焉,享受世卿待遇得到泉州南安南厅永久封地。其南安封地至今仍名“卿田”

  尤宗卒后,归葬南安封地,所在山岭得名“驸马岭”,墓犹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尤宗墓》)

尤烈

  尤烈,字子伟, 号思所,明·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会魁、参议大夫、赠中议大夫、资治尹、祀名宦尤烈墓:在东门外东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少参尤思所先生综述万历《志》、雍正《志》、《温陵艺文》为作《传》,曰:

  “尤烈,字子伟,号思所(明)晋江人。

  嘉靖二十九年(庚戍,1550年)进士,初授祁门令,治尚纯约,耿介自持。

  擢南京都察院经历,晋户曹员外(户部员外郎),寻郎礼曹(礼部郎中),出为江西佥事。连遭丧,服除,仍补江西。居顷之,自投传归。

  起云南参议,竟辞不出。

  居官廉,归益贫甚,然性甘淡薄,不问田宅,飘飘鹤翥,栖迟岩岫间,最后寄傲东禅(东禅寺),藋墙蒿床,粝餐裂缕,人为不堪。初亦有病其矫者,久知其廉立始終不渝。当道守令高其风,多枉驺过之。

  初令祁门,时有遗爱,民为立祠,后不当祠者去辄遭毁,惟公祠久尚存云。

  所著有《三时私识》。”

尤永贤

  尤永贤,元·永春达埔蓬莱人。

   尤永贤蒲寿庚旧部,“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归世祖,授虎符、振威将军,管军万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寿庚》)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尤永贤被元廷“授占城(今越南)、马八儿国(今印度南部)宣抚使……奉旨招谕,盖南毗也。航海逾年,始至马八儿国。宣上威德,国人风从而靡,治舟以归。”

  至元十九年(1282年)返抵占城,适逢其内乱,尤永贤及副使亚兰30多人“皆被执”遇害。

   (引文见《闽泉州吴兴分派卿田氏族谱》,参《元史》)

尤麒

  尤麒,字国桢,别号见洲,明·晋江人。官至户部四川司主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乡进士知武城县升南京户部主事累赠户部郎中尤麒墓:在南安三十二都,土名柑榄霞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主事尤见洲先生据《清源文献》、《闽书》为作传,曰:

  “尤麒 ,字国桢,别号见洲,晋江人。

  少有大志,笃学力行,初受业易愧虚易时中愧虚先生之门。

  领乡荐,就选山东武城县尹。治当孔道,流移转徙,几不可为。至,问民疾苦,条罢不经之费,与民休息;抑豪强,治巨猾,一时善良赖以保全。折狱多平反,每事惟存大体,不务苛细,与今所称能吏善逢迎上官意者,不侔矣。

  以治行优异,行取北上,图书数。选授户部四川司主事,赴官卒。”

尤复

  尤复,字纯卿,号见斋明·晋江人。蔡清(谥文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清》)弟子,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举人,官石埭知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县令尤见斋先生据《温陵先正姓氏爵里》为作传,曰:尤复,字纯卿,号见斋,晋江人。正德庚午举人。受业蔡文庄官石埭知县,有惠政。”

尤台

  尤台,字公辅,南宋·安溪人。8岁能属文,庆元二年丙辰(1196年)应童子科,举;后终不第。

  ·嘉靖《安溪县志·卷6人物类·文学·尤台尤台,字公辅。八岁能属文,腹稿立就。庆元二年应童子科举,中书试以《公则悦赋》,刻成,词藻绝出。拟奏赐官,格于吏议,仅免三举。不第而终。”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宋·选举》:“是年(庆元二年,1196年)童子科:尤台。”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宋·选举·尤台》:尤台,字公辅。八岁能属文,腹稿立就。应童子科举,中书试以《公则说赋》,数刻而成,词藻绝出,拟奏赐官,格于吏议,仅免三举,不第终。”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宋·尤台》:尤台,字公辅,安溪人。八岁能属文,腹稿立就。庆元丙辰应童子举,中书试以《公则说赋》,数刻而成,词藻绝出(乾隆《泉州府志·文苑》作“词藻杰出”)。竟不仕而终。”

尤和

  尤和,字介卿,号佩韦,明·晋江人;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年)举人,历无锡县教谕、兰溪县知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7·补遗·明·宦绩·尤和“采《氏家传》”为作传曰:

  “尤和,字介卿,号佩韦。正德己卯举人,束修自治,为人严鲠清介。

  初为无锡县教谕,督率士子,以品行端方为先,学者宗之。

  后任兰溪县知县,持法守正,不阿权贵,曲直是非,以理断。清节上闻,钦取祭院,未两月卒,负榇归。”

尤天爵

  尤天爵,明·晋江永宁人,祖籍福清。袭职永宁卫镇抚,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年)抗倭力战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7·补遗·明·宦绩·尤天爵“采《氏家传》”为作传曰 :

  “尤天爵,其先福清人。父美发,有军功,调永宁卫,封镇抚侯。以袭金,应试,官奇其文,曰:‘今之题常山也。’长袭职永宁卫镇抚。

  弘治(1488—1505年) 间倭乱海滨尤甚,素窥卫城。与诸万户协力防守,简伍修械,储饷战守,外檄五所烽墩传护,寇至严守,退则截杀。倭相戒云:‘叮咛叮咛,莫犯永宁。’而衔恨已极。

  壬戌,贼大至,悉力捍御,自造扭攻车、火炮、火鸡等器,挺身破围,倭惊溃。数日寇愈猖,复合重围,城陷,肆焚戮,举卫逃难。激昂骂贼,巷战力竭殉节,家与俱亡。惟先夜令一子承口缒城免难,曰:‘竭力死守者忠,全存祀口口。吾愿为忠臣,口愿尔为孝子,勿俾吾有遗憾。’子哭拜受命,果脱虎口,而延先祀焉。”

韦际明

  韦际明,字圣俞,号彭野,明末清初·晋江人。天启间任钦州判;后升粤省布政司理问,弃 归。明亡后,唐王时,起中书科中书舍人,转户部主事,以病告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同治补刊本):

  “韦际明,字圣俞,号彭野,晋江人。

  天启辛酉(天启元年,1621年)副榜,授钦州判。期年,政成誉起,上官有大政,必批议,皆报可。性刚侃,不能趋承,御史台竟以积逋盐饷数千指为余,疏劾追解;际明不忍以宿负残民,抗章辨豁,益违御史意。挂冠,橐如洗,怡然自得。继之者为有本,服其不染无愠,与道府协力代补宿逋之半。御史亦心悔,事得白。

  升粤省布政司理问,竟弃归。

  方际明交盘候覆时,适兴化梅臣莅廉道,久慕其名,延之幕中。求诗文者辐辏,皆出际明手。会转秦中,林有本令东莞,延至署,代撰应酬骈语、紧密笺牍,与夫重情之狱,不假书吏,咸经其手。暇则博览群书,著述日富。

  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后,杜门不出。唐王时,起中书科中书舍人,转户部主事。以病告归。

  所选有《唐诗》二卷、《淮南子》二卷、《东西汉书》二卷、《世说新语》一卷、《南华经》一卷、《儒道释考》三卷、《八大家》六卷、《东莱博议 》一卷、《诗韵字考》一卷、《宋李刘骈语》一卷、《方孩未集》一卷、《征 献录》一卷、《官制考》一卷、《明文十六名家》四卷,俱注释丹铅,节批总评 。

  其自著有《骈语》十六卷、《燕诗集》三卷、《粤吟》二卷、《洞遊记》一卷、《经书讲义》十二卷、《四书宾岱日笺》八卷、《易解》四卷、《镜世编》六卷、《宝善编》二卷。

  又选古文,自檀弓、、诸子、秦、汉、六朝、唐、宋、及明共三卷、《左传》一卷、《史记》一卷。”

韦尚贤

韦尚贤,字思肖,或作思省,号鹭沙,明·南安县瀛溪人(“瀛溪”即今“大盈溪”,属官桥镇)。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韦尚贤,字思肖(《次崖集》作“思省”),号鹭沙,瀛溪人。”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旧志,采林次崖《文集》”为作传。

  正德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乡试,韦尚贤中式举人。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年),举进士。授户部主事,督漕江南。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

  “正德丙子举人,辛巳进士。

  授户部主事,督漕江南。黾勉(“黾勉”:勉力,努力)趋事,粮运先简书二月至京,从前未有也。大司徒梁俭庵器其材,荐于朝,获锡币褒封。”

  知广信府,调毗陵守

  夏言为相,欲在家乡广信府城兴建府第,闻韦尚贤才,嘱吏部迁韦尚贤为广信府守,冀托以兴建府第之意。但韦尚贤到任,殚心职业,不以夏言所托为意,虽考绩时以才能为部使者推荐,终被夏言嫌弃,嘱吏部改调。吏部主官知韦尚贤贤,为调毗陵郡守(“毗陵”:今江苏常州市。)。

  【按:夏言(1482~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治所位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贵溪县(今江西鹰潭贵溪市)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历兵科给事中、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礼部左侍郎仍掌管翰林院事、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内阁首辅,称“贵溪相”。】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

  “贵溪相夏言欲建第府城,闻其才,嘱吏部迁尚贤广信府守,冀得托以行意。

  及至郡,殚心职业,理词讼,平赋役,六事毕修。部使者至郡,不三日辄去,曰“郡有良守矣。”以才能登荐剡(“荐剡”:推荐人的文书)托以治第,悉置之;啖以美官,亦不应。衔之。

  郡中四姓得罪于。每监司至,辄希旨逮捕,必致之死。尚贤恻然白免之。怒甚,嘱吏部改调,冢宰汪鋐、少宰瞿韬知其贤,为调毗陵郡,民扶老携幼走送。”

  知九江郡

  韦尚贤既调毗陵守,因毗陵是大郡,夏言益怒,乃改九江守(今江西九江市)。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

  “毗陵,大郡也。益怒,乃改九江。
地当冲要,民力疲敝,爱护休养,一如广信。
章圣太后梓宫南拊,百凡旁午。守令皆惶慑投檄去,尚贤独身任之,事赖以济。”

  罢归家居,卒

  韦尚贤终被夏言排挤,罢归。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韦尚贤》:

  “江右十三郡民辐辏九江。尚贤以广信民久劳,时相兴作,独白免之。抚按交章论荐云:‘继守信者已致上卿,而独淹滞不动。’绩上三日,迁擢有期,卒为权相所挤,遽报罢。慨然登途,略无愠色。

  家居,徜徉山水,课儿辈耕读,戒子姓毋侵凌乡里。郡邑长以公事至瀛溪,必造访。政令不便民者,辄正告之,毫不及私。

  年六十四卒,乡人皆流涕。

  ,万历壬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

日施那炜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大食国》载:“有番商日施那炜,大食人也,侨居泉州,轻财乐施,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汝适》)

孔希岛

  孔希岛,明·山东人。

  明·万历间立的《孔希岛之墓碑记》有略记。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仙·明·孔希岛》有传。民国《南安县志·卷39·人物志14·明仙释》“《闽书》纂”为作传。

   来从安海黄世雄学琴

  孔希岛是明代山东琴师,身世不明,来从安海黄世雄学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仙·明·孔希岛》:孔希岛,不知何许人。”

   民国《南安县志·卷39·人物志14·明仙释·孔希岛》:孔希岛,不知何许人。”

  《安平志·卷7·人物志·隐逸清修·明·黄世雄(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出版)云:黄世雄,好简静,诚信无为,平易率物。习师襄(春秋战国时著名琴师)之业,得天下之中音而极精。于是陕西则有尚义,山东则有孔希岛,皆不远千里而来学之。”

  正德、嘉靖间往来泉中四十余年

  孔希岛就此不归,于正德(1506—1521年)、嘉靖(1522—1566年)间往来泉中40余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仙·明·孔希岛》:

  “善鼓琴,遨游海上,问其家不答,问其年不知也。夏裘冬葛,与之钱不受,受则以与人。时辄慷慨,取琴鼓数行,遇富贵客即避去,强之终不肯鼓。

  正、嘉间往来泉中四十余年,身不加老,有知者曰,与头陀各百三十岁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39·人物志14·明仙释·孔希岛》:

  “善鼓琴。遨游海上,问其家,不答;问其年,不知也。夏裘冬葛。遗之钱,不受;受则以与人。时辄慷慨取琴,鼓数行;遇富贵客即避去,强之,终不肯鼓。

  正、嘉中,往来泉中四十余年,身不加老。有知者,与头陀各百三十岁也。”

  卒于安溪,葬南安九日山西峰

  后,孔希岛卒于安溪,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詹仰庇为营葬南安九日山西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泉州山川·九日山·西峰·孔希岛墓》)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仙·明·孔希岛》:“后卒安溪,詹仰庇为葬于南安九日山下。”

  民国《南安县志·卷39·人物志14·明仙释·孔希岛》:“后卒安溪,司寇仰庇为葬于九日山下。”

  《泉州府志》:孔希岛墓在‘如此江山'四字之下。”孔希岛墓今在无等岩下,如非志误,则是后迁。墓已成平地,唯在“泉南佛国”前平地上,有明·万历间立的孔希岛之墓碑记》

  墓碑云:“琴者孔希岛之墓??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岁次丙戌仲夏吉旦立。”

  墓碑阴刻:孔希岛,不知何许人,善鼓琴,遨游湖海上。问其家,不答;其年,曰不知也。性狷介,冬葛夏裘。人与之钱不受,受辄与人。时慷慨取琴鼓数行。遇豪贵人辄避去。鼓之鼓,弗鼓也。往来泉中四十年而貌不加老。£而逝。与游者会葬于九日山,附隐君秦系以不朽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秦系》)

孔惟德

  孔惟德,明·汝阳人。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刑部郎中知泉州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 《闽书》为作传,曰:

  “孔惟德,汝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四十年由刑部郎中知泉州府。

  每见宾客,立吏两旁,辄呼曰:‘邑子母请太守毋徇也。’

  邑人蔡居阳,旧为汝阳学官,惟德朔望偕府佐往谒,执弟子礼如初,会不久不去。”

孔惠

  孔惠,字廷顺明·奉新人。天顺(1457—1464年)间任泉州府同知,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离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同知·孔惠《愿学稿》载:孔惠,字廷顺,奉新人。天顺间任泉州府同知。律己以廉,存心以公,莅政以勤,抚民以恕,莫敢以私干者。尤具肆应之才,使节络绎,庶务丛集,区画整然,有条不紊。成化丙戌循例入觐,舟车道里之费毫不取民。临行,送者千数百人。”

方蒙仲

  蒙仲(1214—1261年),字澄孙,以字行,号乌山,南宋·福州侯官(治今福建福州)人,居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一般作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通判·方蒙仲》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方蒙仲》据《闽书》为作传。

  姓名与籍贯

  蒙仲,福州侯官(治今福建福州)人,居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故史书一般作莆田人。但它的姓名和字则记载不一,有作方蒙仲,字澄孙者,有作方澄孙,名蒙仲,以字行”者,甚至有的方蒙仲方澄孙作为两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方蒙仲《闽书》载:方蒙仲,字澄孙,莆田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方蒙仲》:方蒙仲,字澄孙,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方澄孙,名蒙仲,以字行。”

  《泉州府志·文职官》误将方蒙仲方澄孙作为两人:一说是莆田人,淳熙间任;一说是莆田人,淳祐间任,摄郡兼舶。民国《福建通志·名宦传》亦见方澄孙之名,但其误同《泉州府志》。

  邵武军教授,国子监库官

  蒙仲淳佑七年(1247年)进士及第,授邵武军教授,入为国子监库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淳佑七年,廷对万言,大约‘欲聚君子,明公论,以续国脉,强精神’。又‘请立涪陵后,锢秦桧子孙、窜史嵩之以谢天下’。擢甲科。

  为邵武军教授。宾礼耆宿,作成俊乂,置贡士庄。秩满,监激赏所酒库。以忧去。

  入为国子监库官,校艺南宫。坐商论去取,不能下气。”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方蒙仲》:淳佑七年进士。”

  泉州通判摄郡兼舶

  出通判泉州,摄郡守篆,兼司舶。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出通判泉州。”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方蒙仲》:“由国子监出为泉州通判,摄郡守篆,兼司舶。剔除蠹弊,黥籍舞文之吏不得逞。” 

  终秘书丞

  后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景定元年(1260年)擢知邵武军(明·嘉靖《邵武府志·卷4》),终秘书丞,景定二年(1261年)卒于任所,年四十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辟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适元兵渡江,治法征谋悉见咨访。

  元兵退,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著《女教》一书以崇风化;请立樵川书院,祠李忠定李纲以广教学。郡最闻,增一秩。

  寻以秘书丞召,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方蒙仲》:“终秘书丞。”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

  “澄孙高才能文,有气节,一时诸贤如方大琮王迈刘克庄皆与为友。

  初以文字为贾似道所知,及似道相,澄孙独求补外,终其身。”

  刘克庄《送方蒙仲赴辟江图分韵得既字》“昔忝玉麟招,主君解衣衣。于时事会来,中原方鼎沸。封侯命大谬,更仆谈未既。俯仰四十年,岁月堪累欷。多垒诸公辱,万灶大农费。玁狁至于泾,颛臾近于费。譬如寝积薪,徒幸火然未。边人厌虏暴,别都尚王气。管钥居守尊,衮钺宗臣贵。呼吸草檄书,搜拣拔茅汇。粲粲玄英孙,鲁叟之所畏。枚邹愿游梁,陈阮亦客魏。非惟揖将军,抑可欢大尉。杀羊必及斟,啖鹅肯移毅。拙谋鄙画江,长策在耕渭。驾驭雄狡服,拊摩军民慰。要当扫旄头,宁论烂羊胃。病翁越世久,嚼蜡淡无味。胆薄怯观井,忧深遑恤纬。临分执玉手,苦言君勿讳。”

  刘克《水龙吟(方蒙仲王景长和余丙辰、丁已二词,走笔答之)》

  “先生避谤山栖,戒门不纳高轩客。谁欤来者,吟诗张碧,诙谐侯白。礼数由他,谢郎著帽,王郎穿屐。且问花随柳,举杯邀月,那须预、人家国(用桓温语)。

  香案旁边供职。鸟飞空、何曾留迹。翁铁汉,两贤安在,百夫之特。但愿王师,早俘颉利,早禽长狄。便太平无事,卖薪沽酒,骑牛腰笛。”

  方蒙仲亦与方岳友善。方岳,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

  方岳《送荔子方蒙仲“风枝露叶走筠笼,玉润冰寒擘绉红。自往胸中评史记,久闻格调略相同。”

  方岳《韵方蒙仲高人亭》“苔寒两不借,对面宁尔劳。欲语二三子,卑之毋甚高。”

  著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秘书方蒙仲先生澄孙》:“所著有《通鉴表微》、《洞斋集》。”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29·名宦1·方蒙仲》:“所著有《通鉴表微》、《洞斋集》。”

  此外还有《絅锦小板》、《女教》、《义荘集》、《记过集》、《乌山集》、《和后村刘克庄)梅花百咏》(今存85首)等。除最后一种外,几全佚。今仅《全宋诗·卷3351》据《永乐大典》、《诗渊》等辑得其诗百余首,编为1卷;佚文今存不过10余篇而已。

  刘克庄《跋方蒙仲诗》方蒙仲诗趣味清深,态度高雅;谓有未然,虽浮名虚誉,一世所宗,不肯随和。” 

方慎言

  方慎言,字应之,北宋·福建莆田城关方巷人;天圣九年(1031年)知泉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朝请方应之先生慎言》据《莆阳文献》、《通志》、《闽书》为作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方慎言据旧《志》为作传。

  初宦

  方慎言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举庚子科进士,先后知信澧(今属江西)、兰溪(今属浙江)二县。大中祥符(1008—1016年)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员外郎。天圣元年(1023年)仁宗即位后改侍御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方慎言方慎言,字应之,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朝请方应之先生慎言

  “方慎言,字应之仁载孙,再从侄。

  咸平三年进士,知信丰、兰溪二县。

  祥符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员外郎。仁宗即位,改侍御史。属丁谓得罪遣,慎言籍其家,得士大夫干请书,悉焚之,人称长者。”

  ·胡炳文《纯正蒙求·慎言焚书》:“宋·方慎言为侍御史,丁谓贬,遣慎言籍其家,得士大夫书多干请关通者,悉焚之,不以闻。世称其长者。”

  知泉州

  天圣九年(1031年)知泉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朝请方应之先生慎言“后请便郡,知泉州。岁饥,大发官廪贷民,奏免其丁税,父老感泣,生子多以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方慎言“天圣元年1023年)知泉州。会岁饥,大发官廪赈贷,尤恤鳏寡孤独。生子有以‘’为名者。”(此记时间有误,应为天圣九年,1031年,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太守名录·北宋·方慎言》)

  ·胡炳文《纯正蒙求·泉州名“宋·方慎言知泉州,岁饥,发廪以贷,恤其鳏寡、孤独,至生子,多以‘’名者。”

  终朝请大夫知广州

  历两浙转运使,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入为谏议大夫,最后以朝请大夫知广州,卒。著有《开府文集》15卷、《开府诗集》5卷,已佚部分诗作仅存《莆风清籁集》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朝请方应之先生慎言

  “历两浙转运使。钱塘江决数十里,慎言庀工授财,叠石立柱以杀潮势,赐玺书褒美。

  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潭人像祀之。

  入为谏议大夫。会择重臣镇南越,遂以朝请大夫知广州。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方克(方尧)

  方克,或作方尧,字惟力,号西川,明·桐城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以监察御史知泉州府,升苑马寺少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节《闽书》、参《林次崖文集》为作传,曰:

  “方克,字惟力,号西川,桐城人。嘉靖丙戌进士,二十七年知泉州府。

  廉以持身,仁以爱民,公以存心,勤以集事。兴学校,辟田畴,清户口,理赋役,除盗贼,平狱讼。不拘文法,不立威名,不投时好。拳拳以德教导民、待僚属。劝善让美,卑己尊人。虚明光大,常集众人之长。

  政成誉起,升苑马寺少卿,致仕。”

方阜鸣

  方阜鸣,字子默,南宋·莆田人。嘉定(1208—1224年)初任泉州佥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方阜鸣据旧《志》

  “方阜鸣,字子默,莆田人。嘉定初任泉州佥判。

  时真德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为守,阜鸣尝谓:‘’灭门刺史,破家县令,此衰世事,古人惟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而已。’德秀击节叹赏。

  在官清俭,秋毫不苟取。每以其任晚用小为恨。”

方仲宇

  方仲宇,北宋·兴化军莆田人;方峤次子。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官终著作佐郎、南安知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9·县令先生仲宇》:

  “方仲宇之子。治平四年进士。

  少颖悟,日诵数千言。年十二从胡安定学。诸生尝千余人较艺,屡居上列。

  官终知南安县。”

  按:

  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北宋·淮南东路泰州如皋县(今江苏省如皋市)宁海乡胡家庄人,后迁居如城严家湾。因祖籍陕西路子长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

  胡瑗7考不中。天顺十年(1032年)返回泰州城,创办安定书院。景祐元年(1034年)应范仲淹聘,履苏州郡学首任教席。景佑三年(1036年),经范仲淹引荐,胡瑗宋仁宗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事成后破例提拔为校书郎官。康定元年(1040年),随镇守延州(今延安)的范仲淹到陕西,荐为丹州(今宜川县)军事推官。庆历元年(1041年)调密州(今山东诸城)观察推官,翌年改任保宁(今浙江金华)节度推官。不久应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滕宗京之邀,任湖州州学主讲教授,“四方之士云集受业”,并创立“湖学”。皇祐二年(1050年)诏胡瑗阮逸进京主持更定雅乐,以3年时间完成。皇祐四年(1052年) 胡瑗擢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晋光禄寺丞。嘉祐元年(1056年)征为太子中舍暨天章阁侍讲,兼在太学协助博士的考教训导与执掌学规。嘉祐三年(1058年)领太常博士衔赴杭州长子胡志康任所疗养。次年病卒,谥文昭,葬浙江乌程(湖州原菰城附近)。

  胡瑗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胡瑗开宋代理学先声,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讲求“明体达用”范仲淹尊为衣钵,苏湖领袖”在湖州州学时,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教育理念。

方翀

  方翀,字羽公,清·晋江人。以优贡荐举博学鸿词,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举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国朝·方翀》:

  方翀,字羽公

  以优贡荐举博学鸿词,乾隆甲子举人。

  家酷贫,清介自守。屡膺肺病,病中手不停披,口不绝吟。经史诸子,靡所不窥。长于诗歌古文词,书法尤苍古秀逸。教授生徒多知名士。

  与修《县志》,未竣事而殁。临殁,犹题句于几曰:‘无聊药帐曾评字,省事余钞且闭缄。’

  计作诗万余首,所著《四书考》、《谈经拾瀋》、《说梦行秘集》、《不已言集》百余本藏于家。

  卒年六十九。”

尹宏

  尹宏,字克宽,历城人。正统三年(1438年)知泉州,正统五年(1440年)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尹宏据旧《志》、参《闽书》 载:尹宏,字克宽,历城人。正统(1436—1449年)间知泉州。廉正公勤,留心抚字,旱祷辄雨,岁以屡丰。卒于官,民为肖像立祠祀之。仍葬其衣冠于城东,勒碑纪德,岁时致祭冢下。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古迹·南外宗正司》:“明·正统三年(1438年),知府尹宏以故址之半为织染局。”

  正统五年(1440年),尹宏为解旱涝之苦,曾深入农村访问,请教农民解决缺水之法。当年三月十五日,晋江县农民杨用王京生等823人画图贴说,赴府陈告,要求就“本府南安县金鸡桥上筑坝立陡门,分安溪、永春之溪流,引长基洋埔,开透匏瓠坑至官塘,接本县卅三都斗林宫前,潮水通洋屿、清濛等浦。于桥下另开一沟至普陀巷,开透溜石南一湾,水自金鸡直至本县十九都廿都山麓六十余里,水源长流灌溉,田得有收,民无饥窘,税粮易办。”尹宏接受民请,实地踏勘,证实可行,然未及奏闻,尹宏病逝任所,遂寝其事。

尹嵩

   尹嵩,号艮斋明·东莞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余杭令升泉州府同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同知·尹嵩顾新山文集》载:

  尹嵩,号艮斋,东莞举人。

  嘉靖十四年由余杭令升泉州府同知。貌古而苍,礼恭而悫,言约而訒,士民鲜见其疾言遽色。其为政直而不阿,清而不激,勤而不怨。冰蘖自持,三载如一。

  委署漳州郡守,数月政成,民用安乐,上官特疏荐之。”

书成

  书成,清·满洲镶黄旗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知府·书成》、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书成》有传,文同。

  知泉州

  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监生知泉州府。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知府·书成》:书成,镶黄旗人。由监生乾隆十二年知泉州府;安静宜民。”

  分巡台湾道

  乾隆十三年(1748年)擢福建分巡台湾道,乾隆十四年(1749年)以丁忧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府知府·书成》:

  “未几升台湾道。

  值泉州岁歉,米价腾贵。台湾民相约禁港,谷船不通。曰:‘何忍任泉民独饥?’亟下令,凡载米谷至泉州,各船悉放行无阻。于是粮艘络绎,市价以平。

  及丁父艰,由泉回籍,奠送者数千人。”

  《续修台湾县志·卷2·政志·宪纪·分巡台湾道》:书成,满洲镶黄旗人,监生。乾隆十三年任。十四年以忧去。”

乌古孙良桢

  乌古孙良桢,字干卿,号约斋,元·临潢人;生卒年皆不详。至治(1321—1323年)中任泉州推官。至正十八年(1358年)累官至右丞兼大司农。

  《元史·卷187·列传74·乌古孙良桢》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元·推官·乌古孙良桢》据《闽书》有载

  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元·推官·乌古孙良桢《闽书》载:

  “乌古孙良桢,字干卿

  至治中任泉州推官,多所平反。

  前为漳州推官时,尝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著为令。

  及移泉州,益以能称。

  历福建廉访,终中书右丞。

  其自左曹登政府,多建白。罢福建、山东食盐,濒海被灾园田税,民皆德之。”

  《元史·乌古孙良桢》本传

  《元史·卷187·列传74·乌古孙良桢》:

  “乌古孙良桢,字干卿,世次见父传。

  资器绝人,好读书。

  至治二年(1322年),荫补江阴州判官,寻丁内艰,服除,调婺州武义县尹,有惠政。

  改漳州路推官,狱有疑者,悉平反之。上言:‘律,徒者不杖,今杖而又徒,非恤刑意,宜加徒减杖。’遂定为令。

  移泉州,益以能称。

  转延平判官。

  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劾辽阳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卖国不忠,援汉高帝丁公故事,以明人臣大义。并劾御史中丞胡居佑奸邪,皆罢之,中外震慑。

  升都事,犹以言不尽行,解去。

  复起为监察御史。

  良桢以帝方览万几,不可不求贤自辅,于是连疏:‘天历数年间纪纲大坏,元气伤夷。天佑圣明,入膺大统,而西宫秉政,奸臣弄权,畜憾十有余年。天威一怒,阴晦开明,以正大名,以章大孝,此诚兢兢业业祈天永命之秋,其术在乎敬身修德而已。今经筵多领以职事臣,数日一进讲,不渝数刻已罢,而暬御小臣,恒侍左右,何益于盛德哉。臣愿招延儒臣若许衡者数人,置于禁密,常以唐、虞、三代之道,启沃宸衷,日新其德,实万世无疆之福也。’

  又以国俗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父母死无忧制,遂言:‘纲常皆出于天而不可变,议法之吏,乃言国人不拘此例,诸国人各从本俗。是汉、南人当守纲常,国人、诸国人不必守纲常也。名曰优之,实则陷之,外若尊之,内实侮之。推其本心,所以待国人者,不若汉、南人之厚也。请下礼官有司及右科进士在朝者会议,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从礼制,以成列圣未遑之典,明万世不易之道。’

  又言:‘隐士刘因,道学经术可比文正公,从祀孔子庙庭。’

  皆不报。

  御史台作新风宪,复疏其所当行者,以举贤才为纲,而以厚风俗、均赋役、重审理、汰冗官、选守令、出奉使、均公田为目,指擿剀切,虽触忌讳,亦不顾也。

  宦者失嬖妾,杀其妻,糜其肉饲犬,上疏乞正重刑,并论宦寺结廷臣挠政为害,可汰黜之。险佞侧目。

  至正四年(1344年),召为刑部员外郎,转御史台都事。

  五年(1345年),改中书左司都事,出为江东道肃政廉访司副使。上官一日,辞归。

  六年(1346年),授平江路总管,不拜。

  八年(1348年),复召为右司员外郎。

  九年(1349年),升郎中,寻迁广东道肃政廉访使,未行,还为郎中,迁福建道肃政廉访使,中道召还,参议中书省事,兼经筵官。

  十一年(1351年),拜治书侍御史,升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

  十三年(1353年),升左丞,兼大司农卿,仍同知经筵事。时中书参用非人,事多异同,不得一一如志。

  会军饷不给,请与右丞悟良哈台主屯田,岁入二十万石。

  东宫久未建,恳恳为言,车驾幸上都,始册皇太子。立詹事院,驿召为副詹事,每直端本堂,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当时盗贼蜂起,帝闻,恶之,下诏分讨,必尽诛而后已。良桢言:‘平贼在收人心,以回天意,多杀非道也。’乃赦以安之。

  十四年(1354年),迁淮南行省左丞。

  初,泰州贼张士诚既降复叛,杀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进据高邮、六合,太师脱脱奉诏总诸王军南征,而良桢洎参议龚伯璲、刑部主事庐山等从之。

  既平六合,垂克高邮,会诏罢脱脱兵柄,遂有上变告伯璲等劝脱脱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良桢,簿对无所验。即日还中书左丞,命分省彰德,主调军食。居半岁,还中书。

  十六年(1356年),进阶荣禄大夫,赐玉带一。

  十七年(1357年),除大司农。

  明年,升右丞,兼大司农,辞,不允。论罢陷贼延坐之令。有恶少年诬知宜兴州张复通贼之罪,中书将籍其孥,吏抱案请署。良桢曰:‘手可断,案不可署。’同列变色,卒不署。

  良桢自左曹登政府,多所建白。罢福建、山东食盐,浙东、西长生牛租,濒海被灾围田税,民皆德之。

  尝论《至正格》轻重不伦,吏得并缘为奸,举明律者数人,参酌古今,重定律书,书成而罢。

  家居辄训诸子曰:‘吾无过人者,惟待人以诚,人亦以诚遇我,汝宜志之。’

  晚岁病瘠,数谒告,病益侵,遂卒。

  自号约斋。有诗文奏议凡若干卷,藏于家。”

支大

  支大纶华平,号心易明·嘉善(今属浙江)人,诗文家。生卒年均不详,约万历十七年(1589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年甲戌(1574年)进士,由南昌府教授调泉州推官,事涉洪朝选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朝选》)。

  生平事迹见明·邹迪光《始青阁稿·卷11·支华平集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推官·支大纶《闽书》载:

  “支大纶,嘉善人。万历甲戌进士,任泉州推官。

  同安人、刑部侍郎洪朝选者,平生铮铮为气节,当张居正辽王反时,朝选被命往勘,稍保全之。

  朝选已家居久矣,居正衔未已,坐朝选淫色盗赇,嘱闽抚使饮章诬抵之。时来抚闽者为庞尚鹏,即以属大纶

  大纶尚鹏书曰:

  ‘蒙发某不道欵目,命职廉之。当职诹故老,质闬闾,无影响,而怨家姓氏,皆乌有子虚。过承重委,展转思维,弥日亘夜,请借箸前筹。

  彼献计者类云:分宜严嵩之贵也,竟以反坐,迄无后词,奚有于贰卿。夫分宜柄国乱政,中外侧目,仆御充多,资产狼籍,故喑死无词。

  今家不过中人,门可罗雀,性不近声色,左右图史,口谈性命,固世之矫矫著声者也。比淫于色,附盗以赇,爰书则然。乃倚政府,结台司,诪张变幻,炉锤所炼,摧方为窳,抵金为砾,坐反脣以大逆,目筦笑为谤讪,人命至重,鬼神难欺。

  昔武安侯田蚡以酒过杀灌夫,词连魏其,俄而武安病,呼服谢罪以死。车吕希时宰旨,诬其帅胡舜陟,死不数日,胡白昼报,杀之。罗汝楫秦桧,诬武穆岳飞,未几遄死,其子亦击死于祠。王士骊蔡京旨,杀一无辜妇,士骊陡死,而皆伏诛。载在汗竹,读之凛凛矣。

  即迩来路楷赵文华阿党分宜严嵩,以白莲教杀沈链,以失律杀张经,以谤讪杀李默,时迁事改,身伏杀人之法,而分宜严嵩亦以叛诛,此耳目睹记,安可诬也?彼蚩蚩者又妄谓分宜事败乃尔。

  今兹且有无涯之望,不次之荣,奚呫呫于陈迹为?夫王如之隙于王敦也,欲杀之无名,以意阴授王稜;即酒中舞剑击如反命。其希荣匄遇,谓交手可得。乃阳惊曰:“,吾懿戚也,而杀之。”因杀以谢。奸雄欺人,背面矛盾,彼二心者出死力为奸雄资,徒召祸败名耳。

  故守贞蹈义,志遂命立,即有不偶,天日可明。若前数子者,当其得志,含秽资噱,奄奄苟全,论定祸丛,百丑群凑,唁妻孥而拙词,对僮役而赧汗矣。彼其之子,面承风旨,力为从臾,盖其心不附仁义,目不知古今,逐金帛而魂迷,竞朱紫而神炫,且不识祸福,又安问名义?此宣尼所为叹鄙夫也。

  浮云易散,驹隙易驰。膏粱文绣,终餍蝼蚁,肌骨毛爪,卒归粪壤。独三寸简册,皎皎耳目,千古不磨,奈何污之?

  又闻诸司忿职倔强,议且移牒外郡,以竟斯狱,则又舛矣。祖宗设推官非若近日之巡承委黹也。念黎庶非法用文,故设法司以平刑天下,设臬司以平刑一省,设推官以平刑一郡。今之推官,溺其职矣。台司既视推官为私役而奔走之,推官亦以身为台司私人快其喜怒,罔敢牴牾,然非设官意也。身对大廷,啣皇命,持平一郡,辟之宥之,三尺是绳,即主上有令,义且以死争之,岂台司所能他委,外郡所敢擅行哉。

  天下方广,万世方远,天命民彝,终当显露。事系纪纲,不敢依违附和,以伤雅化。唯卒全之,勿致纷纷。’

  初大纶为郡,肮脏倔强,若远于人情然。大纶死,人得大纶书,乃知方正君子也。

  其时继尚鹏抚闽者为劳堪,不用察访,直上疏论朝选,逮系按察司狱。朝选不胜辱,自缢死二三日矣,尚不出其尸,曰:“尝宦蜀中,有回生药。”尸出,腐不可敛。于是闽人人恶,益思尚鹏,不知大纶实持之也。

  然大纶以不能俯仰,竟亦浮沉于下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8·史部4·编年类存目·世穆两朝编年史》:“明·支大纶撰。大纶,字华平,嘉善人,万历甲戌进士,由南昌府教授擢泉州府推官,谪江西布政司理问,终于奉新县知县。”

  诗文均有时名。著有《子余集》五十二卷、《支华平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79·集部32·别集类存目6》收录《支子馀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48·史部4·编年类存目》收录《世、穆两朝编年史》六卷(《明史·艺文志》作《永昭二陵编年信史》)。

毛一夔

  毛一夔(约1635年~?),字曰舞,明末清初·德化县化水口毛厝村人(原名紫霄村),明·崇祯(1628~1644)中生;是清代德化耆绅,民间著名诗人、画家。

  父毛学鲁(1613~1642年),讳天锐,字元颖,读经史,通文墨,能诗文,而立之年早逝。父亲去世时,毛一夔与其弟一驹年皆幼小,由母叶氏(漳州龙海石码人,县学秀才叶联芳长女)抚育成人,学业每冠同窗。
及长,通经史,工吟咏,但其品性超逸淳朴,无意科场,隐处林泉僻村,每风晨月夕朗咏高吟,骚坛独擅,所著有《半吟集》、《一草亭篇》、《梅花百咏》;纂述尤富,有《名文观止》、《艺苑汇观》、《诗学朝宗》等各若干卷,皆佚。

  毛一夔耽山水,凡德化山川名胜几乎都有他的足迹,并留下诗篇。流传至今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1993年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有咏《石牛山》、《飞仙山》、《岱仙瀑布》、《驾云亭》、《凤翥山》、《西华室》、《心慈岭》、《谢公桥》、《缨溪》等20余首。

  子毛恩盛,字湛若,县学秀才,游庠食廪。每岁科试联冠邑军者三。工诗善酒,著有《醉月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