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代进士名录(唐、五代) 【本版主要依据陈笃彬、苏黎明《泉州古代科举》(齐鲁书社,2004.9),以及其他历史资料编制。其中乡籍是当时地域。人物情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各人名条。】 唐朝 唐朝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甲科》:“隋建进士科,唐因之。” 程式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唐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均载(文同): “唐初,进士试未属礼部,以考功员外郎主之。 及则天朝,策问于殿前,始于省试外别有殿试。” 唐代泉州进士人数县域分布 唐代,泉州共有进士12名,其中晋江县5名,南安县7名。(不含存疑进士) 按:唐代泉州进士人数历来说法不一,乾隆《泉州府志》说12人,《福建通志》说12人,《闽书》说8人,《八闽通志》说7人,现代《泉州教育志》说15人。其原因一是史料出处不同,二是对科第人物的归属地理解不同。 名录 贞元八年壬申(792年)贾稜榜,1人: 【南安】欧阳詹。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贞元八年壬申贾稜榜:欧阳詹,第二人。传见‘名臣’。” 按:欧阳詹,字行周,泉州城南潘湖人(今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或作南安诗山人。贞元八年(792年),第5次参加科考,所谓“五试于礼部”,登“龙虎榜”第2名,是泉州登进士的第一人,尊为“闽学鼻祖”。贞元九年(793年)至贞元十四年(798年)在京师候选,“四试于吏部”。贞元十五年(799年)终授“国子监四门助教”。贞元十六年(800年)客死长安。(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贞元十八年壬午(802年)徐晦榜,1人: 【晋江】许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贞元十八年壬午徐晦榜:许稷,传见‘文苑’。” 按:许稷,字君苗、载德,号“翼丰”,清源军莆田县人,后徙居晋江东石;贞元十八年(802年)登进士。元和(806—820年)间历官比部尚书郎(员外郎),终衡州刺史。乞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稷》) 元和十三年(818年)独孤璋榜,1人: 【晋江】潘存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元和十三年戊戌独孤暲榜:潘存实,历南省为户部侍郎,《闽书》、《通志》作‘漳浦人’。” 按:潘存实,字镇之,晋江人;《闽书》于“晋江”、“漳浦”两邑互载,《八闽通志》载为“漳浦人”。登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是晚唐诗人之一,见《文苑英华·第186卷》。(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潘存实》) 开成三年戊午(838年)裴思谦榜,3人: 【晋江】李稠、陈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 “开成三年戊午裴思谦榜: 李稠,传见‘名臣’。 陈嘏,传见‘文苑’。” 按: ①李稠,唐·晋江人。 开成三年(838年)明经进士,(按:《登科记考》载,是榜福建进士4人,其中泉州只有陈嘏和欧阳秬,无李稠。《八闽通志》载是榜福建进士6人,有李稠。《八闽通志》、《闽书》所录开成三年进士中,泉州有李稠、陈嘏、欧阳秬3人。) 历监察御史。会昌五年(845年)以忤时相李德裕,贬汀州司户。后累历晋太常博士、户部员外郎、大理寺丞,擢刑部右侍郎,转户部左侍郎,终工部尚书兼鄜坊、灵武、易定三镇节度使。以老辞归,乾符四年(875年)卒于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稠》) ②陈嘏:字锡之,惠安县黄田铺报劬山下人(今黄塘乡);时惠安未置县,其地属晋江县,故志亦称“晋江人”。开成三年(838年)进士,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官刑部郎中,将大用之,以疾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嘏》) 【南安】欧阳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开成三年戊午裴思谦榜……欧阳秬,詹从子。传见‘儒林’。” 按:欧阳秬,字降之,欧阳詹侄。《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均载为“晋江人”(晋江潘湖欧厝),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唐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均以“南安人”收录。开成三年(838年)进士。泽潞节度使刘从谏表为幕府参军。会昌四年(844年)坐刘稹案徙死崖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秬、欧阳詹》) 会昌六年丙寅(846年)李景谦榜,1人: 【南安】傅荀(一甲第二名,榜眼)。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会昌六年丙寅李景谦榜:傅荀,第二人;《闽书》作‘南安人’。”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唐进士》:“武宗·会昌六年丙寅□□□榜:傅荀,会试第二名。”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武宗·会昌六年丙寅李景谦榜(《县志》缺此,从《府志》抄来。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作“狄思慎”):傅笋,第二名。隐居延福寺。” 按:傅荀,字诚之,乡籍史料所载不一,如上,还如《八闽通志》载为“晋江人”,《闽书》载为“南安人”。会昌六年(846年)及第榜眼进士,历翰林院编修、修撰、礼部主事、知内黄县、潮州录事参军、遵化府同知。咸通(860—873年)间领镇海州事。乾符(874—879年)间自河东宣慰使拜昭义军节度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荀》) 大中十一年(857年)丁丑科1人: 【南安】盛均。 按:盛均:字之才,号平庵,南安县桃林场迎福里人(今永春县桃城镇桃溪村),《福建通志》载为“南安人”。后释桃林场置永春县,《八闽通志》、《闽书》、《永春州志》均作“永春人”。大中十一年(857年)第进士,是永春第1位进士。宦历不详,只知官终昭州(现广西平乐)刺史,后人习称“盛昭州”。晚年归隐家乡,筑别业于永春乌石山下今桃城镇桃溪社区盛畔角落。卒于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盛均》) 光启三年(887年)丁未科2人: 【晋江】陈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光启三年丁未□□□榜:陈峤,终殿中侍御史。” 按: 陈峤:《福建通志》载为文德元年(888年)薛贻矩榜;《泉州府志》据《闽书》所载陈峤“光启中为侍御史”,确定其登进士为光启三年(887年)丁未科。 《八闽通志》载陈峤为“莆田人”,理由是唐·黄滔《莆阳黄御史集》的记载。《闽书》、《泉州府志》、《同安县志》载为“同安人”;时同安尚未置县,称“大同场”,其地属南安县。 【南安】卢邹。 文德元年戊申(888年)薛贻矩榜,1人: 【南安】谢翛。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唐·谢翛》:“谢翛,字升之,同安人。词藻过人,第文德元年进士。其所居山名‘文圃’。”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文德元年戊申薛贻矩榜(该榜原稿名阙):谢翛,《府志》云‘同安人’,《八闽通志》作‘晋江人’。” 按:谢翛,字升之,同安人(时同安尚未置县,其地域称“大同场”,属南安。《福建通志》作“南安人”,《泉州府志》、《同安县志》作“同安人”。文德元年(888年)进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翛》) 大顺元年庚戌(890年)杨赞禹榜,1人: 【南安】王虬。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唐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均载(文同):“昭宗·大顺元年庚戌杨赞禹榜(民国志作“杨替安榜”):王虬,字希龙。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大顺元年庚戌杨赞禹榜:王虬,《闽书》作‘南安人’。传见□□。” 按:王虬,《泉州府志》作“晋江人”,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何乔远《闽书》作“南安人”。 附:唐代存疑进士(5人)
蔡沼:《闽书》、《福建通志》均载登贞元七年(791年)尹枢榜,显然有误。 (一)《闽书》曰:“詹下第,沼登第。”但未载详细期年,于是《闽书》、《福建通志》两书都姑且把其附于欧阳詹前一榜,但显然蔡沼不可能早于欧阳詹一年举进士。 (二)《闽书》明确载其为“贞元中明经及第”,《泉州府志》、《晋江县志》也均载为举明经科而非进士科,《府志》还称他以明经举荐辟。 (三)《欧阳詹文集》中有《送蔡沼孝廉及第后归闽觐省序》,文中曰:“蔡候沼,字虚中,予之邑人,又懿亲也。虚中以学,予谬以文, 共受遣乎长吏,皆求试于宗伯。虚中登太常第,归宁故园,予有暴腮之困,犹留京师。”这里的“以学”指以儒家经学应明经试,“以文”指以文学辞赋应进士试,蔡沼登太常第是指明经及第。欧阳詹称蔡为“孝廉”,这名称在唐代中期以后实际上已为明经之代名词,故蔡沼“孝廉及第”实则明经及第,非进士及第。 【晋江】王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唐》:“乾符五年戊戌□□□榜:王玟,明经及第,终温州平阳令。” 《福建通志》也载其登乾符五年(878年)孙渥榜,又称他“明经及第,终温州平阳令”。 “明经”和“进士”是古代科举制的两种主要形式。“明经”一般在“乡试”进行,中式者称“举明经”,即可授官,其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废除。“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也称“会试”、“殿试及第”。史料中,包括《闽书》、《八闽通志》均载王玟“明经及第”,即“乡试”中式,没记载过其中过“进士”,因此,这位“进士”的可靠性颇为值得怀疑。 【晋江】黄讷裕。 黄讷裕,惠安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讷裕》) 清·乾隆《泉州府志·补编》载:“黄讷裕,字信夫,惠安锦田人,唐·乾符元年进士。弱冠博通经史,为文绮丽,应制科,叠叠千言。初授江州录事,著声其明亮不回,有古大臣风,中外翕然望之。累官至工部侍,银青大夫。卒,谥匡立。”按这一记载,黄当是唐代一位颇有成就的人物,不仅中了进士,且又应制科中式,后来官阶也颇高。 但是,关于这位进士,除府志这段记载外,无论《八闽通志》、《福建通志》或《闽书》的选举志中都没有任何记载,因此,他作为进士的可信度同样不高。即使他确实中了进士,更大的可能也是从闽地以外应举,登第后移居泉州,因为查唐代福建进士名录,看不到他的名字。 【南安】欧阳澥。 欧阳澥,南安人,欧阳詹之孙。(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澥》)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欧阳澥,长庆元年(821年),官学士。”语焉不详。 《福建通志》、《八闽通志》、《闽书》、《泉州府志》以及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唐进士》均无载。 倒是《唐诗纪事》载: “闽川欧阳澥者,四门詹之孙也。 娶妇新婚才经旬,便毅然辞家赴举,在长安多年不还家,曾作诗云:‘黄菊离家十四年’。又云:‘离家已是梦松年’。又云:‘落日望乡处,何人知客情?’自怜滞留帝京十八年,未遇知己也。 亦为燕诗,以献主司郑愚侍郎。其文词虽为朝贵称羡,尚未第焉。诗曰:‘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 也看不出欧阳澥有中进士的证据,倒是看到他在长安18年尚未能登榜。 【南安】吕占。 吕占,字竞茂,南安人。或说其登大顺元年(890年)杨赞禹榜。 《泉州府志》、《闽书》、《八闽通志》、《福建通志》均未载。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唐进士》:“吕占,字竞茂。官兵部常侍。唐季世未详科分。《府志》无。” 五代 五代泉州进士人数和县域分布 五代,泉州共有进士7名,其中晋江县6名、南安县1名。 名录 后梁·开平二年戊辰(908年)崔邈榜,2人: 【晋江】谢湛、郑希闵。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崔邈榜:谢谌。”《闽书》、《八闽通志》亦有载。 按:郑希闵:郑褒之祖。《闽书》载为惠安人,但时惠安尚未置县,该地属晋江。《福建通志》作莆田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褒》)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己巳榜,1人: 【晋江】杨在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开平三年己巳□□□榜:杨在尧。” 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按隆庆、万历二旧《志》(指《泉州府志》)俱作天祐六年。考《唐书》,天祐四年(907年)梁即改元,安得有六年唐仍取士之理?” 故清·乾隆《泉州府志》载为梁·开平三年(909年),而《福建通志》则载为唐·天祐二年(905年),称是仙游人。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辛未榜,1人: 【晋江】李仁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乾化十年辛未□□□榜:李仁济。” 按:李仁济:《八闽通志》、《福建通志》载为梁·乾化元年(911年)辛未榜。清·乾隆《泉州府志》等载为乾化十年辛未榜,纪年有误,因为乾化五年(915年)即改元为贞明元年,没有乾化十年;但辛未榜是正确的,即乾化元年。 后梁·贞明四年陈逖榜,(918年)1人: 【晋江】陈逖(一甲第1名,状元)。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贞明年间□□□榜:陈逖。” 《八闽通志》、《福建通志》、乾隆《泉州府志》均载陈逖于贞明(915—921年)间登进士第,但具体时间不详。 清·徐松《登科记考·第25卷》记载:“贞明四年进士十二人:陈逖。《玉芝堂谈荟》载贞明某年状元陈逖,未知其年,附此俟考。”《登科记考》所引《玉芝堂谈荟》成书时离五代不远,应该可信。 按: 陈逖,字田远,号易斋。晋江渎头人。后梁·贞明四年(918年)进士状元,历编撰、礼部员外郎、郎中、翰林承旨,以功授校检司空。因受赵岩排挤,贬为雷州推官。龙德二年(922年)归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逖》)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丁亥科,1人: 【晋江】黄仁颖(第1名,状元)。 《八闽通志》、《福建通志》、乾隆《泉州府志》均载黄仁颖于同光(923—926年)间登进士第,主要依据是《太平广记·卷470·草木2·异木》抄录宋·徐铉《稽神录·第5卷·登第皂荚》所载:“泉州文宣王庙……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梁·贞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学究一经科)。仁颖耻之,复应进士举。至同光中,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中□□□榜:黄仁颖。” 清·徐松《登科记考·第25卷》曰:“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天成二年,进士二十三人:黄仁颖,状元,见《玉芝堂谈荟》……按仁颖于梁·贞明中学究及第,至是年复登进士第。”现代《泉州市教育志》用此说。 按: 黄仁颖,字福佑、幼卫、仁达,号“潘湖翁”;祖籍三山莆阳(今莆田涵江黄巷),迁居晋江潘湖,为潘湖人。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进士状元,初授编撰、校书郎。时李嗣源在河南洛阳称帝,为明宗,闻黄仁颖名,特召入洛阳凤阁辅助,赐护銮学士,旋为端明殿学士,又先后历迪功郎、四门学正,遭宰相安重排挤,贬为内阁中书舍人。长兴四年(933年)明宗病殁,十二月闵帝•李从厚即位;翌年四月,李从厚义子李从珂发动兵变,夺取帝位,为未帝。黄仁颖迁主客郎中,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学士,负责通读和协助处理奏章。清泰三年(936年),未帝李从珂废,石敬瑭立,为后晋·高祖,建号天福元年,黄仁颖依旧官。天福二年(937年)十二月,黄仁颖见朝政无所建言,辞官归晋江潘湖欧厝里隐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仁颖》)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戊子科郭竣榜,1人: 【南安】陈保极。 《闽大记》载,陈保极,字天锡,永春人,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第进士。 按: 陈保极,原籍南安县桃林场人,登第时永春尚未置县,称“南安人”;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始析桃林场置永春县,何乔远《闽书》、陈元恺《永春建县记》称“永春人”;后又迁闽县(今福州),《三山志》、《福建通志》、《闽县志》作“闽县人”。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进士。及第后仕南唐•后主•李煜。秦王•李从荣闻其名,辟为从事。从荣素急暴,后怒陈保极不告出游宰相门,以马箠鞭之,寻出为定州推官。李从荣败,执政知其屈,擢居三署,历礼部、仓部员外郎。陈保极虽有文名,但无时才,且性傲而吝,终得罪而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保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