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塽(上卷)
(字实宏,号晦堂,清初·南安人。)

  郑氏世次。
  东宁监国郑克臧
(“臧”下加“土”字)
    ——身世之疑。
    ——康熙十三年陈永华辅郑克臧(“臧”下加“土”字)居守台湾。
    ——康熙十八年立为东宁监国。
  康熙十九年郑氏集团内部分裂
    ——二月郑经返台后郑氏集团内部分裂为两派。
    ——五月陈永华辞解勇卫军。
    ——十月郑经委政郑克臧(“臧”下加“土”字)。
  康熙廿年“东宁事变”
    ——正月廿八日郑经病逝。
    ——正月卅日郑克臧(“臧”下加“土”字)被弑。
    ——二月一日郑克塽袭为延平王。
    ——附:监国祠。
    ——冯锡范、刘国轩把政。
    ——四月监国夫人陈氏自缢身亡。
    ——四月上郑成功、郑经等谥号。
    ——五月郑明、郑智捐资募兵终未成。
    ——六月廿九日董太后卒。
  康熙廿年七月康熙决计规取台湾。
  康熙廿年十月郑克塽的施政与备战

    ——修葺战船。
    ——命刘国轩总督诸军守澎湖。
    ——以柯鼎开为赞画中书舍人。
    ——以张日曜为天兴州。
    ——命何祐督诸军守鸡笼、淡水。
    ——税乡社民居间架。
  康熙廿年十月傅为霖、沈瑞事件。
  施琅抵闽视事

    ——康熙廿年十月初六日施琅抵闽就任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一日施琅密上《专征疏》。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施琅操演待时。
    ——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施琅疏辩“南风、北风”说。
    ——康熙廿一年九月施琅咨檄各路清师会齐平海卫。
  康熙廿一年郑克塽备战
    ——内部整顿(二月遣陈福及叶明往淡水取金未果。二月以甘孟煜知天兴州。二月以吏官洪磊兼理户官事务。计征民舍饷银。抽乡兵操演。八月剿北路土番。十二月饥荒。)
    ——刘国轩出守澎湖。
    ——设防鸡笼山。
  清、郑和议不成
    ——康熙廿一年十二月姚启圣遣黄朝用招抚。
    ——康熙廿二年正月议不成。
  康熙廿二年施琅复台战前
    ——正月郑克塽以冯锡范为左提督备兵鹿耳门。
    ——四月鳄鱼登澎湖岛异象。
    ——五月刘国轩率师至澎湖。
    ——五月施琅密疏乘机进剿台湾。
    ——五月明郑议战守策。
    ——五月施琅再密上台湾可取疏。
    ——五月廿三日康熙趣施琅进兵。

  郑克塽(1670-1707年),幼名,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清初·南安人;郑成功之孙,郑经郑锦)次子。康熙九年庚戍(1670年)六月廿八日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小腆纪年》、《台湾外纪》、《圣武记》、《沈文肃奏议》”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1•郑成功克塽》选录)。

  郑克塽事迹,清初·江日升《台湾外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有详细记述。据江日升自叙,称编纂此书,仍据其父对“始末靡不周之,口传耳授,不敢一字影捏”

  其事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有记,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郑克塽“采《明史》及王受福采访稿”亦有载。

氏世次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氏世次》:

  氏世次

  郑芝龙:字飞皇,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在日本国娶翁氏,生;继娶颜氏,生子四:

  郑成功芝龙长子,名,字大木,南安学生员。隆武赐姓,名成功。妻董氏容先长女。生子十:。年三十九,卒于台湾。

  郑经成功长子,字元之。妻唐氏显悦女孙,无出;陈氏,生子六:

  郑克臧(下“土”字)

  郑克塽次子。投诚,封正黄旗汉军公。妻冯氏,正白旗汉军伯锡范之女。

  附记:氏起事于天启元年(1621年),至康熙癸亥(康熙廿二年,1683年)归诚,共六十三年。”

东宁监国郑克臧(“臧”下加“土”字)

  身世之疑

  郑克臧(“”下加“土”字;1664—1681年),乳名,字号不详,郑经长子,为郑经昭娘(原为郑经四弟的奶母)所生;一说郑经嬖妾生女,易某姓屠户子为子,但郑经自称目睹其降生,并不相信。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

  克塽次子。

  唐氏无出,妾昭娘生子克臧(下“土”)。或言昭娘伪娠,乞养屠者子,不之信也。”

  康熙十三年陈永华郑克臧(“”下加“土”字)居守台湾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月耿精忠将叛清之前,约郑经为援。

  康熙十三年(永历廿八年,1674年),郑经先遣刘国轩何祐冯锡范督军从台湾渡海而西入思明州(今厦门)。三月,耿精忠反,请郑经济师。五月,郑经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辅长子郑克臧(“”下加“土”字)居守台湾,渡海而西,复据厦门(思明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

  郑克臧(下加“土”字)既长,娶陈永华小女儿为妻,诸事悉受陈永华教导。

  康熙十八年立为东宁监国

  郑经转战闽、广7年之久。清·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因战况不利,敛兵退守思明(厦门);四月,郑经陈永华之请,立郑克臧(“臧”下“土”字)为东宁监国,并遣礼官郑斌赍谕抵台湾。

  康熙十八年(1679年)四月,陈永华表示“元子年登十六,聪明特达,宜循‘君行则守’之典,请元子克臧监国”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夏四月,明·参军御史陈永华请世孙克臧(“臧”下加“土”字)监国,许之。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郑经率师西来,留陈永华总制守东宁。至是,以世孙克臧(“臧”下加“土”字)长,请循‘君行则守’之例,立为监国;许之,铸印曰‘监国世孙之章’。

  克臧(“臧”下加“土”字)永华之婿也,时年十六。”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载:郑锦克臧(“臧”下加“土”字),自出师时为居守,永华请于,号‘监国’。年未冠,明察能治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及长,娶陈永华女,于是命永华克臧(“臧”下加“土”字)监国。”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先是,康熙十三年,渡厦,令陈永华辅长子克臧(“”下“土”字)监国。”

康熙十九年氏集团内部分裂

  二月郑经返台后氏集团内部分裂为两派

  郑克臧(“”下加“土”字)的祖母董氏,始终认为郑成功是给郑经和奶母生子一事气死的,迁怒郑克臧(“”下加“土”字),极力主张立嫡孙郑克塽郑经次子,正室所生)为世子。

  而自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郑经返台后,氏集团内部权力之争也空前激烈。东宁国分为2派:

  一是“留守派”,以郑克臧(“”下加“土”字)、陈永华等为首。

  另一是“西征派”,即西征败归台湾人员,以冯锡范刘国轩等为首,要分享留守派的地盘。接替病故总制使陈永华冯锡范,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图谋“自立乾坤”

   五月陈永华辞解勇卫军

  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五月,冯锡范极妒忌陈永华掌握大权,又为事方正,因之设计使陈永华辞解勇卫军,以其军归刘国轩,大权尽归冯锡范,致郑克臧(“”下加“土”字)失助。到陈永华发觉上当,为时已晚,悔恨不已,七月抑郁卒,与夫人合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县柳营乡果毅后)。(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康熙十九年郑经返回东宁国后政军举措》)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载:“顾[郑克臧(“”下“土”字)]乳媪子,锡范等意不属,先构罢永华兵,永华郁郁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克臧(“”下加“土”字)裁决国事,虽诸父昆弟不少假,而群小多惮其严,诸弟亦不利其立也。冯锡范克塽妻父也;构于其间,罢永华兵柄。永华死,克臧(“”下加“土”字)失助。”

  十月郑经委政郑克臧(“臧”下加“土”字)

  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清军集师压境,二月郑经弃海澄,二月廿六日又弃思明,退保东宁(台湾)。

  郑经见监国郑克臧(“”下加“土”字)处分国事妥当,愈加放心;十月,委政郑克臧(“臧”下加“土”字)。自此,郑经沉湎酒色,不问政事,军国事务皆交克臧(“”下加“土”字)裁決,唯偶取公文批阅而已;并给予精兵三千,由沈诚毛兴统之为护军。

  郑克臧(“”下加“土”字)刚毅勇断,有乃祖(郑成功)风。时郑经诸弟,即克臧(“”下加“土”字)的叔叔们,在台恃势欺压横行,强占民田,克臧(“”下加“土”字)守正不阿,必执不可,宗族益惮之。而上至国太(董友郑成功元配夫人、郑经之母),下及镇将兵民,皆予支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董友郑成功郑经》)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十月)郑经委政其子监国克臧(“臧”下加“土”字)

  素不亲政,在东宁则委参军陈永华,西征则委赞画陈绳武、侍卫冯锡范。至是,乃委于监国克臧(“臧”下加“土”字)。凡文武启章裁决呈上,契合世子意。

  其赋性刚决,颇有‘赐姓’(指“郑成功”)遗风,诸公子及锡范皆深忌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克臧(下“土”)刚断明决,有乃祖(指“郑成功”)风。”

康熙廿年“东宁事变”

  “东宁事变”郑经卒后,诸将密谋缢杀监国克臧(“”下“土”字),奉郑经次子郑克塽嗣袭为延平王

  正月廿八日郑经病逝

  郑经纵情享乐,身体虚弱,又痔疮暴胀大肠紧闭(或说中风),医治无效,于康熙廿年辛酉(南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正月廿八日寅时病逝于东宁北园别馆,终年仅39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康熙廿年正月廿八日郑经卒于台湾》)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癸亥,卒。”[此郑经卒年纪年有误。“癸亥”是康熙廿二年(1683年);应为“辛酉”,康熙廿年(1681年)]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春正月壬午,招讨大将军、延平(王)世子郑经殂……”

  民国《南安县志·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克塽(康熙)二十年正月,卒,年三十九。”

  郑经生病时,郑克臧(“”下加“土”字)日夜侍侧,衣不解带,督视汤药。郑经病危时,授郑克臧(“”下加“土”字)剑印,指郑克臧(“”下“土”字)托孤于刘国轩

  正月卅日郑克臧(“”下加“土”字)被弑

  郑经猝死,王位继承顺理成章应由长子、监国郑克臧(“”下加“土”字)即位,但时已接替故“总制使”陈永华冯锡范起而反对,联合郑经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图谋“自立乾坤”冯锡范硬说郑克臧(“”下加“土”字)非长子而是螟蛉子,应由年仅8岁的郑克塽即位,而克塽冯锡范之女婿。

  冯锡范郑聪郑明太夫人造谣,说尽郑克臧(“臧”下加“土”)的不是。董太夫人欲见刘国轩冯锡范,而刘国轩以有病未赴约。

  康熙廿年(1681年)正月卅日,太夫人下令召见郑克臧(“臧”下加“土”)。郑克臧(“臧”下加“土”)不疑有他,在入门时将隨从护卫毛兴沈诚挡在门外。就在克臧(“臧”下加“土”)进入太夫人府內、尚未见到时,即被冯锡范随协蔡添一刀剌入腹中,再由郑聪郑明郑智郑柔4位叔叔以木棒打死,时年18岁,距其父郑经之死只差2天。得知郑克臧(“臧”下加“土”)被弒,为时已晚。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春正月)明·侍卫将军冯锡范与诸公子共废监国克臧(“臧”下加“土”),缢杀之。

  初,世藩(指世子郑经未有子,嬖妾生女,密取他人子代之,即克臧(“臧”下加“土”)也。其事甚秘,世藩不知;甚爱之,立为监国。

  世藩临终,授以剑印,命中提督刘国轩辅之。

  锡范克臧(“臧”下加“土”)非世藩之子,且欲立其婿克塽,乃与国轩及诸公子请于董太妃,收还剑印。寻缢杀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六官会议,择日嗣位。锡范密向诸公子言曰:‘自古承继大统,嫡庶尚且有分;何况螟蛉?’郑聪等曰:‘公此言,真国之辅佐!’

  ……

  初疑国轩有诈,迨接金荣启国太之语,意遂无忌。复嘱曰:‘归覆尔主,当秘之,勿露于陈氏人前(陈氏绳武),并禁止各镇营诸路兵士离汛。’

  金荣回,以言覆国轩即按定诸镇营兵将。但国太受锡范之惑,信以为然,令仪宾柯鼎……
此康熙二十年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及卒,遂共缢杀克臧(“”下加“土”字)。”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31成功克塽

  诸弟扬言曰:‘克臧(“”下“土”字)非吾骨肉,一旦得志,吾属无遗类矣!’白董氏,收监国印。

   监国至丧次,弟群起挞之。克臧(“”下“土”字)曰:‘我平日不避嫌怨,为氏疆土耳。今日生死惟命,何挞为!’董氏命幽诸别室,诸弟竟杀之。”

  民国《南安县志·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克塽

  陈永华柯平叶亨诸老皆物故,氏内乱。”

  “迨永华俱殁,冯锡范弄权,使人弑克臧(“”下“土”字)。”

  刘国轩本非奸邪之徒,但冯锡范之父冯澄世刘国轩有提拔之恩,刘国轩曾拜冯澄世为义父,这层密切关系使刘国轩失去正义,也遗忘托孤使命,促使冯锡范后来的弒君。

  二月一日郑克塽袭为延平王

  二月一日,冯锡范等人奉年仅12岁的郑克塽即位。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子克塽嗣,年十二,不克统领其众。”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二月,明·董太妃命世孙克塽嗣延平王位,仍称‘招讨大将军世子’。

  克塽世藩子也,时年十二。诸文武官上启劝进,太妃乃下教令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冯锡范矣。

  郑克塽颁国忧令,谕于诸军。

  其略曰:

  ‘气运邅回,我父藩规恢未就,薪胆自励,不幸于正月十三日遘疾,至二十八日登遐于寝殿。惟兹世庶悲号,既扳髯而莫逮;遥念将军暴露,倍摧胆以震惊。

  文到之日,诸大小将领及诸兵士挂孝三日,释服办汛。

  呜呼!先德是念,知臣心之爱无穷;小子告哀,惟匪躬之报是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冯锡范郑聪恳国太,明‘……’时年甫十二,颁谕台湾地方。又命为辅政公(,懦而贪,名为‘辅政’,大小事皆决于锡范国轩二人。)”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奉次子克塽嗣为延平王。”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圣祖·康熙二十年正月,卒;子克塽复□袭。国轩以精锐镇澎湖。”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和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载:(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死,子克塽袭。”

  民国《南安县志·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克塽冯锡范立其婿克塽袭职,年八岁(?应为12岁),诸镇将不服。台地灾异叠见。”

  附:监国祠

  台湾人痛惜克臧(“”下“土”字)之死,建有“监国祠”在郑成功祠内,附祀克臧(“”下“土”字)夫妇。

  监国祠有陈谟所题一联:
  “惟君克振祖风,乃使骨肉情中,生许多媒孽;
  
有妇能完夫志,求之须眉队里,恐无此从容。”

  冯锡范刘国轩把政

  郑克塽立为延平王时,年仅12岁。冯锡范自以拥立有功,表封为忠诚伯,仍管侍卫,兼参赞军机;刘国轩为武平侯;弒君之郑聪为辅政公,然资才庸懦,事少决断,惟冯锡范是听;郑明郑智为左、右武骧将军。又将克臧(“”下“土”字)螟蛉难嗣大位”的文书通告四方,民心、军心尽丧。实际权力落入冯锡范刘国轩2人手中。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郑克塽以其叔郑聪为辅政公。成功次子。克塽初立,以太妃命封为辅政公;授以令谕,略曰:‘属当家造之披离,遗我末嗣以艰大;未知臧否,罔克负荷!幸蒙太祖之慈训,爰命叔父以匡扶。为贤为亲,木水笃本源之谊;维诚维翰,厦栋获磐础之安。繄予小子,宠承我祖我父之洪庥;抑亦太叔,克敦为子为弟之大义。’然庸懦,事少决断,惟侍卫冯锡范是从。

  郑克塽晋中提督、武平伯刘国轩武平侯、冯锡范忠诚伯。克塽以翊戴功,晋国轩武平侯、锡范忠诚伯兼(参)赞机务。

  郑克塽命戎旗四镇董腾守澎湖。自弃厦门东归,澎湖不设守备。至是,以国丧,恐北兵乘衅来攻,乃议拨兵防守;以系国戚,命守之。

  郑克塽以其叔郑明郑智为左右(武)骧将军。成功第三子;,第五子也。时有为国谋者,以大权归臣下、公子募兵为羽翼,以闻,乃授是职。”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以拥立功,表封国轩武平侯,仍管中提督事,得专征伐;冯锡范忠诚伯,仍管侍卫,兼参赞军机。其余文武各加一级,照衔办事。

  令国太侄、戎旗四镇董腾统船一十五只,前往澎湖设险镇守,不时巡哨,防备姚启圣乘衅东征。”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载:克塽幼弱,事皆决于锡范。”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克塽,妾和娘所生,立年十有二矣,诸务决于锡范刘国轩等皆为所制。”

  四月监国夫人陈氏自缢身亡

  清·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四月,怀有身孕的监国郑克臧(“”下“土”字)夫人也自缢身亡,如此一家在“东宁事变”中死了3位半。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夏四月,承天府灾。

  监国夫人陈氏自经。

  初,克臧(“臧”下加“土”字)被收禁,顾谓陈氏曰:‘耳目非是,恐不相保!’陈氏曰:‘夫在与在、夫亡与亡,必不相负!’

  克臧(“臧”下加“土”字)见杀,董太妃陈氏永华为国之望,礼待抚慰,询其所为。陈氏泣曰:‘昔为箕帚妇,今为罪人妻。愿出别室,待亡夫卒哭,即相从地下耳!’许之。

  陈氏旦夕临哭,日啜苦茶数勺;既卒哭,沐浴自经于柩前。”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克臧(“臧”下“土”字)妻方娠,其兄慰之曰:‘盍存孤以延夫后?’答曰:‘吾所处者变也。纵生男,孰能容之?有死而已!’绝粒七日不死,乃自经。”

  四月上郑成功郑经等谥号

  清·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四月,郑克塽上乃祖郑成功谥号“武”、乃父郑经谥号“文”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夏四月……郑克塽上招讨大将军、延平王、晋潮王、国姓成功謚,曰‘’;嗣位世子謚曰‘文’。

  初,永历成功延平王,寻晋潮王成功让不敢当,终身祗称大将军。至是,克塽拜表,请謚为‘武王’,并世子謚为‘文王’。

  其略曰

  ‘窃惟国有荩臣,世笃棐忱;朝行謚典,用阐幽光:所以昭公道而励臣节者也。粤自甲申(指“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板荡以来,虏氛肆播。不共之仇,惟臣家罹祸最惨;匡复之业,亦惟臣门匪躬不懈。

  伏念臣祖成功赐姓封延平王,晋潮王,誓师奋武,讋震三吴;暨臣父,奉朔讨罪,恢复七郡。天运未回,事多废沮;而义问昭于六宇,心血亦竭于毕生:此祖宗神明所共鉴其精诚也。

  臣祖、臣父,咸以劳瘁致殒,年皆不踰四十;生荷朝廷王爵之颁、属籍之赐,犹欿然以国耻未雪,夙夜靡遑,不敢坐享荣贵、虚席名号!兹既殂丧,即欲更捐肤发筋骨图报国恩,亦痛心于无从矣。

  缅稽古典,勋臣勤死,厥有赠謚。今君门万里,弗获请命;惟是诸臣以臣祖父勋在社稷,例有易名,佥举謚法,以表忠贞。敢借一字之华衮,用慰九泉之忠魂。伏乞俯循公论,锡以誉命;庶稽勋有光于史册,而志士亦乐效于疆场矣!’

  又上世子(指“郑经”)唐氏謚曰‘文妃’。

  唐氏为明·兵部侍郎显悦孙女,贞节有礼,不苟言笑;惑于嬖妾,久不见答,抑郁而卒。及病革,乃追悔前非,遗命合葬。至是,謚‘文妃’——克塽嫡母也。”

  五月郑明郑智捐资募兵终未成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细作探‘郑经已死,诸子谋杀克……’

  五月,郑明郑智二人欲捐资募兵,请于锡范不允。复谋之国轩曰:‘公子有志,为国捐资募兵,此诚盛举!有何不可?当代为转请。’谢之。

  克塽曰:‘屡闻姚启圣欲兴兵东征,正臣下效命之日;何况至亲骨肉。招募,宜允其请。’

  从之,遂以为左武骧将车、为右武骧将军。但一旅未成,骚扰难堪,又启止之。”

  六月廿九日董太后

  国太以长孙郑克臧(“”下“土”字)是因召见而死于非命,间接促成杀孙,怨叹郁卒不已。康熙廿年(1681年)六月十六日,重病缠身的太后临终前也只好承认现实,任命刘国轩武平侯,授予“独断军国大事”大权;同时授予冯锡范主持政务,封为忠诚伯。六月廿九日,董太后卒。陈永华之侄陈绳武也遭到冯锡范的排挤,同年六月革去職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董友》)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六月,明·潮武王(指“郑成功”)董氏卒。

  妃为成功夫人、母,泉州乡绅董用先姪女,方正端雅。凡理家政、处妾媵,俱以贤德见称。辛卯马得功入岛,妃独怀其姑木主以行;成功嘉其识大义,尤加敬礼。居常无事,深戒子孙以抚恤民瘼为念。至七郡之失、厦门之弃,每云‘若辈不才,不如勿往;今徒苦生灵,使百姓流离至此,须加轸恤!’凡难民得免丁役者,皆董妃之赐也。

  秋八月,东宁中军营火。

  时灾异数见。九月,涂墼庭火。”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康熙廿年,附称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六月,国太以监国死非其罪,且非己意,辄积郁于怀,遂染疾。于二十九日卒,克塽率文武挂孝,兵民莫不叹惜。

  (国太董氏,原与成功不合。因辛卯岁马得功陡然率骑兵从高崎渡厦,守将芝莞闻报,收拾辎重,弃岛下船,且不顾董氏董氏闻报,独怀门神主出奔,金珠宝玩一无所取。以此,成功嘉其大有见识,遂敬重之,并预兵旅事。迨至孀居,每深戒子孙:当抚恤百姓,厚待将士。至于丁巳,败七府,弃诸岛,叹曰:‘若辈不才,徒苦生灵耳!’凡台湾有被掳与孤贫丁役,咸受其惠。)

  有恶董腾者,以前喇哈达差员送告示至台湾时,曾馈礼物,不却之去,反留在澎,而为转送;又著亲随一营王一豹款待,将有一月。其中虽无交通情弊,然摇动人心,其实可恶。令右武卫林升往澎湖代董腾镇守,著回台。一豹惧有祸,发火药,自焚其船而死。”

康熙廿年七月康熙决计规取台湾

  至康熙廿年(1681年),台湾经济上、军事上已远非昔日可比。

  经济上,台湾已连续3年发生自然水旱灾害,粮食歉收,米价飞涨。多年战争的消耗,也使台湾府库空虚,财政拮据。为筹集粮饷,扩充军队,抵御清军的进攻,氏集团加强了对台湾各族人民的压榨和勒索,岛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时有发生。

  军事上,军在大陆沿海地区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最后仅剩千余人逃回台湾。此时台湾、澎湖两地的郑军尚有5 万余人,大小战船200 艘左右,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不断有郑军官兵驾船投奔大陆,向清政府投诚。

  六月,福建总督启圣接报郑经已死,台湾内部不稳,遂与福建巡抚吴兴祚合疏,保题施琅领兵平台。

  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康熙帝上奏,称郑经死后,“子克塽幼,诸将军权不相能,果于杀戮,兵民离心,若以大师征之必克,机不可失。”康熙帝当即表示:“尔言是,朕计决矣。”《涵芬楼古今文钞·卷61·陈万策襄壮公家传》

  七月廿八日,清廷再次任命施琅“仍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清圣祖实录·卷96》),谋划进取台湾。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康熙二十年辛酉,附称永历二十五年)六月……启圣屡接台湾侦报,知郑经已死,群子争立,奸党弄权,母亦卒,是天之将亡氏。但平海之将,未得其人;私计当此任者,非施琅不可。遂与吴兴祚合疏,保题施琅

  圣祖允之,即召施琅陛见,密授平海机宜,出为福建全省水师提督;调昭武将军杨捷仍为松江提督,改万正色为福建陆路提督。遂陛辞出京。”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郑克塽李光地施琅平台。”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载:“诏用施琅为水师提督,与(福建总督)启圣规取台湾。”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施琅》)

康熙廿年十月郑克塽的施政与备战

  清·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十月,闻清兵将犯台,郑克塽即开始作迎战准备。

  修葺战船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修葺战船。

  时闻北兵将内侵,议修战船,命水师镇林亮董其役。”

  刘国轩总督诸军守澎湖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命武平侯·刘国轩总督诸军守澎湖。

  先是,以右武卫林陞董腾守澎湖。至是,命刘国轩为总督,率诸镇往戍,授以令谕,略曰:‘惟武平侯声塞宇宙,义炳月日。电掣风驱,胆落望之帜;虞(原文为“虎”)张机骇,气夺撼岳之军。草木已知其名,楼船亦壮其烈。兹特命尔总督诸镇营兵,驾我大小战船,前往扼守澎湖,遏截虏船。鱼龙队里,独高杀气之英腾;霹雳声中,倏见敌舟之虀粉。岂不休哉!’”

  柯鼎开为赞画中书舍人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以天兴州知州柯鼎开为赞画中书舍人。

  鼎开,刑官柯平之子、大将军仪宾也,秀美能文,尤工诗赋。为知州时,爱惜士类,民亦戴之。至是,以为赞画中书。

  谕曰:

  ‘两性质朗润,气度温蔼。由其式榖能似,谢家固自有其凤毛;以故公姻夙连,柴氏亦分荣夫蟠李。莅方州而歌其襦裤,瞻气宇足资乎栋梁!

  兹陞尔某官,尔其朝夕照美,纠缪绳愆。以无怠左右辅直,塈茨丹艧;而必(周)休戚攸关,崇本未艾。’”

  以张日曜为天兴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又以万年州知州张日曜为天兴州。

  日曜,忠匡伯·张进之子。由长泰县擢至天兴州;谕曰:‘立政惟在养民,譬筑室先厚其址;良材足以治剧,如迁莺乍出于乔。尔从忠孝起家,着神明而茂宰。谣兴买椟,慈惠已播于万年;兆合梦刀,明陟正及乎三载。兹转授尔为天兴知州,治众有如治寡,适应轻车熟路之材;保赤即为保民,无待攀辕卧辙之苦!尔尚益懋前修,悉布中悃。劝相惟求安静,将岁计而有余;禔福必及氓萌,行扬历而大受。敬哉无忽!’”

  何祐督诸军守鸡笼、淡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命右武卫将军何祐督诸军守鸡笼、淡水。

  淡水与福州相对,天色晴明,山势可以望见。恐北兵从此潜渡,乃命何祐督诸军防御,以(左)先锋李茂副之。”

  税乡社民居间架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税乡社民居间架。

  东宁府治居民,原有税间架之科,惟乡村茅舍无税。至是,工官杨贤建议征之,百姓患焉,自毁其居,十去其三。然事终不行。”

康熙廿年十月傅为霖沈瑞事件

  傅为霖,字世扬。初事氏,康熙元年(1662年)追随郑泰之子郑缵绪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郑经反攻大陆时,傅为霖又归顺郑经郑经授其宾客司(行人),负责与清朝谈和事务。

  康熙廿年(1681年)郑经卒后,傅为霖接受清·闽浙总督姚启圣的策反,纠联蔡恺朱友高寿等11镇将领共同谋叛。十月事泄,冯锡范刘国轩尽杀傅为霖党羽其皆眷属,事及续顺公沈瑞两人大开杀戒,迫害异己势力,使氏集团内部矛盾更加激化,人心涣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泰郑缵绪傅为霖》)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冬十月,郑克塽杀宾客司傅为霖

  为霖,先同郑缵绪入泉州投诚,授为湘江通判,革职归。甲寅之变,以为宾客司,甚见亲幸。及卒,为霖即以密书通总督姚启圣云:‘东宁废长立少,主幼国疑,权门树党,人心失望,可乘时进取之机也。’约为内应。事发,克塽乃收为霖磔之,其(子)弟党羽皆斩。

  明·侍卫冯锡范怀安侯·沈瑞

  在国朝袭父职续顺公,镇潮州,为进忠所迫,出屯饶平;郑经何祐攻之,不得已,降,封为怀安侯,迁之东宁。至是,人利其财,诬其与傅为霖谋;冯锡范遂收之,令自经。其祖母及母皆自缢。郑氏,礼官郑斌女,欲全之;郑氏守义,亦自经以殉。”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康熙二十年辛酉,附称永历二十五年)七月,宾客司傅为霖原与施明良共谋,欲生擒郑经而献诸岛。因见国轩提防周密,虑事难成,遂先出首以掩己罪。迨奔台,独藉永华一人;后解权,死,克……

  有族侄,善贸易,往来接济,甚熟沿边,港口周知。禀交借生理为名,密泊其船于辽罗外洋。觅渔船入漳州,见启圣大悦,立传陈荣入见。叩首具陈‘为霖与叔典辉仰慕德化,欲倾心投诚。’

  启圣曰:‘尔叔与为霖悉系文官,欲谋举国来降、岂不是难?尔既有船在外,本部院令人装货一札并银万两、札付数百张,尔可载到台湾,密嘱为霖:当结有兵符总镇,同谋共举,方能济事。大者公侯、次者提镇,文职布、按随补。尔应打扮生意,往来传递,运载接应。功成之日,本部院决不尔负。’叩首而出。

  次日,即领回谕并札付、货物、银两到辽罗。仍归台湾,与叔典辉备述,并交所带札付、银两。为霖大喜。随密结副将蔡恺受银札等事。又招总镇高寿,亦受银札,佥名画押。
寿为霖曰:‘谋人之国,大非细事。必得同心者四、五人,方可成事。今再当遣过厦门,通知总督,令其大整舟师前来。台湾闻知,必令国轩提兵出守澎湖,然后我们方可举事接应。此实万全之策。’

  曰:‘此计甚妙!奈无同心可谋,将奈何?’

  寿曰:‘建威后镇朱友,与吾交颇厚。俟吾往说之,再作商量。’

  曰:‘若得‘火烧猪’共事,何惧不成?但当善觑方便,不可造次。倘有漏泄,身家难保!?

  寿曰:‘公且安心!自有斟酌。’

  是晚,寿朱友家。与友谈吐间,忽长叹曰:‘昔日先王以礼待士,今日以亲用士!’

  曰:‘亲者如果才能,甘心拜服;悉系庸碌之流,徒作威福,以祸生灵,心实不甘。’

  寿曰:‘公之念及生灵,真有良将风度!但不知生灵何日得脱苦海耳!’

  曰:‘吾和盘打算,无一能拯救生灵于苦海者。’

  寿曰:‘此惟刘武平一人已耳。’

  曰:‘武平若方正,亦不至于此。吾思误氏者,武平也。’此言实讥日前国轩假病,以致克……

  寿曰:‘依公所言,生灵终于沈沦;公亦当策画拯救之!岂可袖手旁观?’

  寿‘策画拯救’之语,其中有因,遂顺应之曰:‘极欲拯救,惜乎无遇与时耳!’

  寿曰:‘公特无真心救民耳!若有真心,何患无遇与时?’

  起身曰:‘谨奉教。’

  寿曰:‘奇遇与时,岂易轻道?’

  曰:‘尔我挚交,何得作此矫言?’

  寿曰:‘当誓而后言!’

  寿指天誓毕,寿方将交通姚启圣始末情由,一一详陈。大悦,约明早到为霖家计议。寿别去。

  次日,寿将昨夜结朱友之事,与为霖典辉细述,俱各大喜。忽守者报至,等迎入。延之密室,各吐衷曲。随出单,令佥名画押。大设筵宴,尽欢而散。

  为霖见事有八九,即与典辉商议:‘乘十月小阳春有南风,可通知总督率师前来。’

  典辉然之。又令过厦门通知。

  自从是日画押回家,细思:‘事成,吾与高寿乃清朝平海之第一功臣也!’日间不敢时常往来,恐人生疑。每定更后,欲到高寿家,至中途,似有人推跌在地,茫然不得前;回去则安:如此者三四夜。自思,此必天未灭氏之故,遂出首‘为霖高寿蔡恺陈荣等私受总督银札,买散人心。不日舟师到澎,为霖等即为内应’。

  克塽大怒,即遣冯锡范带兵士,擒为霖等勘问。郑聪曰:‘为霖相貌,不出吾之所料也。’

  时,怀安侯沈瑞自到台湾,闭门静坐,因人口浩繁,所有粮米,养赡不足;其太夫人金氏屡出黄金兑换,或出元宝烧錾。左右每每密告锡范家充裕,欲祸之无由,承勘问为霖案,令称谋成欲扶归清,有预谋焉。冯锡范录为供,启曰:‘怀安侯阴与为霖有谋,诸下六官鞫问,果否有无通谋之事?’

  信之,即令陈庆沈瑞暨其胞弟锡范会勘。至,见供,曰:‘从到台湾,南北音语不通,惟有兢业自守;并未曾私交一人,预谋一事。至于结亲,特出于先藩主婚,非之所敢过求也。(郑斌女,是主婚,故云。)今日为霖攀扯,真觉平空陷害。但之生死总出藩恩,夫复何言?’

  锡范陈庆出,暂看守。复与六官议。六官以‘果于外事无预’,且为霖之供,不过云‘事成之日,欲扶为首’,岂可以‘莫须有’之事,而置于死地乎?

  曰:‘凡事不可参破,参破将来必为祟;此人将来久必为祸,宜除之以绝后患!’

  众默然,议遂定。

  郑斌曰:‘妻乃之女,乞藩主恩赦女回家!’许之。

  驰回,令婢妪到府中,请夫人回家。夫人不知其故,即上轿。至家,甫入门,见父母咸立堂上。即问曰:‘今日何事,接儿回家?’

  始末细述,因念骨肉,启藩主宥汝,故差人接汝回家。

  夫人曰:‘爹言差矣!儿虽父母所生;但今日之身,乃门之身,非父母所得爱惜者也。况当此存亡之际,夫、叔被戮,姑妯在堂,儿若偷生,岂不被人耻笑?生为家妇,死为家鬼,理所宜然。爹莫爱儿以贻笑!’即转身欲出。父母兄弟以及婢妪号哭挽留,不啻三四。夫人决意不从,毅然随轿而回。

  锡范克塽,出为霖高寿寸磔,斩蔡恺陈典辉等示众。尽收其家属发配,独为霖蔡氏与子妇黄氏系泉州东石黄堂壮之侄女,不辱自缢。又差陈庆持白练二,勒兄弟死。

  闻命,解汗巾一条带荷包,嘱曰:‘此物乃吾夫人所绣。带此汗巾,烦尔持回与吾夫人作别记,生死异路,永从此辞!并再为我代禀岳父,不必繁礼,只用布袍、桐官足矣。’

  曰:‘亦烦老兄,代吾致意姻家并吾丈人,一如吾兄之言,殡殓只此足矣。’(陈大烈婿,未娶。)语毕,二人各上凳欲投缳。而在左、在右,慌下凳。
:‘何为?’

  曰:‘人以五伦为重。今虽就义,亦不可以弟而先兄。况吾兄身居侯爵,又兼兄长,岂反居右而灭伦?’

  曰:‘当此之际,焉用仪文?既如此说,背礼了!’方上凳,兄弟二人相向而缢。军民闻之,无不流涕。

  夫人抵家,见之祖母金氏、姑太夫人满氏业已就缢死,跪哭曰:‘老太太与太太先行,媳妇随后即来!’

  忽陈庆奉令抄瑞家,并持汗巾、荷包至,述遗嘱;并传藩令:‘欲将所有家属,尽收发配。’

  夫人接荷包,称谢。时之妹、大姊、三姑娘、于氏李氏崔氏咸曰:‘毋被辱,愿相从于地下!’各奔入,自缢而死。

  夫人令搬尽其家之所有而去。乞收尸骇,克塽允其请。夫人与父市棺,收殓老太太与姑太太并及姑姐等柩于中堂,另收诸氏柩于别室,虚一柩于旁以自待。

  夫妻同其妇女眷属咸劝曰:‘夫人孝义备至,可谓无愧!毋自戚以损其身!’夫人怒目曰:‘毋乱人意!儿己许之久矣,岂可辜负地下?况儿已无意于人世,乞割爱,勿以儿为念!’遂绝粒,奉列位饭三日,从容谢别父母与兄、妹、弟、侄诸亲眷属而自缢。官民无不感叹。夫妻痛哭收殓,与等棺安顿一所。[后至癸亥年(康熙廿二年,1683年)平台湾,姚启圣以其事题请:诰封郑氏一品夫人。都统张梦吉差防御张国柱搬诸柩入京,择地安葬。]”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载:“行人傅为霖谋合诸将从中起事泄,锡范执而杀之,并及续顺公·沈瑞。”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孙克塽

  “方在厦门,姚启圣赂其嬖人施亥,令擒以自效。及克塽立,行人传为霖密约十三镇同日发难;事泄,并及沈瑞,屠其家。

  妻,郑斌女,克塽释之。郑氏守义,缢死,国人悲之。”

  康熙《台湾府志·卷八·人物志·流寓》载:

  续顺公·沈瑞者,襁褓袭封;,其仲也。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逆倡乱,伪藩郑经和之。明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寇广,以公(指沈瑞,下同)与其眷属抵台,遇之甚厚,以郑斌之女妻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渡海西征·破饶平执沈瑞》)

  辛酉年(康熙廿年,1681年)(清)总督启圣傅为霖作反间,事觉被戮。时已死,子克塽幼,未能国。当事者(指冯锡范以公与为霖谋,囚其眷属;告公曰:‘我家蒙国厚恩,奈何受制于氏?宜蚤为计!’公曰:‘吾志决矣!”’命结缳毕,公不能及,扶之升;即升,拜于地,候公气绝下之。而,亦自投缳死。

  公有太夫人三,闻公已殁,是日皆自尽。公同母妹年十六,闻之抚胸大恸曰:‘吾兄弟一家俱亡,留此块肉无益也!’亦自缢而死。”

  清·全祖望《鲒亭集·卷15·姚启圣亦载:

  “初,郑经有嬖人施亥者,公(指姚启圣,下同)密招之,令擒以自归。诺公而事泄。

  死,其嗣子克塽少,公又结其行人傅为霖,将用我故臣续顺公·沈瑞以覆氏。

  续顺公者,其先明将沈志祥,自辽左即归于我(清),时已有恭顺怀顺智顺三王皆降将,故以续顺为名。其后出镇闽,寻移粤。逆之反,并其军迁之铙平。氏攻铙而获之,遂以入台。

  至是,公密约之,纠合十一镇,刻日将发。事泄,等死。”

施琅抵闽视事

  康熙廿年十月初六日施琅抵闽就任福建水师提督

  清·康熙廿年辛酉(南明·永历廿五年,1681年)十月初六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抵闽视事。十三日急召迩日从台湾归来的同安高浦人陈昴,详询澎、台情节。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康熙二十年辛酉,附称永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施琅抵闽视事。即咨会姚启圣修造战舰,但未知澎湖情形如何。

  忽传闻有同安高浦人陈昴,其母在厦,迩日从台来。十三日,急召入密室,询问澎、台情节。

  详陈‘郑经已死,长次争立;权臣执政,悍将恃威。自闻大老爷奉旨出京,兵士莫不胆战心寒。’

  曰:‘彼胡得知之速也?’

  曰:‘八月十五日御筵宠召之日,都门侦者星驰胶州,快哨飞报。业于九月初一日刘国轩已知矣。’

  琅曰:‘狡贼伎俩,可谓精细。如今作何防范?’

  曰:‘将所有熕船、战舰一概修整。镇将有眷口者,皆移于安平居住,令其统兵来澎御敌。其无眷口者,拨守不紧要地方。且年情欠收,米贵如珠。灾异频见,讹言肆起。大兵一临,澎湖可取。若得澎湖,则台湾自危矣。’又画澎地形势呈上。

  曰:‘彼将可湾泊之处设立炮台,我师岂不艰于停泊收?’

  曰:‘刘国轩必紧守娘妈宫、东西峙、内外堑诸屿;至于八罩、花屿、猫屿等虽有哨船,亦是无几之兵。大兵一至,彼必自走,则任我们寄椗收舟宗(“舟宗”合一字)。’

  曰:‘宜用何风信?’

  曰:‘澎坐东北,当用西南风可去。’

  言语诚恪颇有经济,遂用为督理坐驾外委把总。(星华,平澎、台功,历任粤东碣石镇总兵,后转粤副都统。又举伙长曾福识认澎湖各港礁线翁尾。)

  十五日,报‘傅为霖等机谋不密,全家籍没;累及续顺公沈瑞等’。启圣叹曰:‘岂天之未欲滨民安于衽席,而使是谋之不成也?’”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一日施琅密上《专征疏》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二月,施琅积极筹划渡海东征台湾,但事事需驰会督、抚,有所不便,值翰林学士李光地请假送母回闽,两人密商,遂于三月初一日遣人到京投进《专征疏》,密请专征。留中未报。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二月,施琅以渡海东征,出于乘机,便可进取。苟事事欲驰会督、抚,恐失其时。忽报翰林学士李光地请假送母回闽,驰至兴化黄石,恭请圣安。光地密议机宜,逾时而别。

  遂密请专征,疏曰:

  ‘为密陈航剿海务机宜,以收万全事。

  窃照臣驽骀庸才,谬荷我皇上特恩起用,以臣深知水性、贼情,专畀进剿海逆之实。
臣思滇、黔弄兵,悉皆底定;惟有台湾四十余年残孽逋诛未歼,致廑圣怀。臣敢不殚心筹画,灭此朝食?受事以来,练兵整船,靡敢刻懈,业巳就绪。然用兵之法,不得不熟审详慎。即古者行兵,多用奇计,声东击西,兵不厌诈,非可直道而行。

  去冬具疏展限,请以今年三、四月乘北风进兵。盖为逆奸细颇多,使贼知我舟师必用北风而进;然后出其不意而攻之。臣在在密用间谍,乱其党羽,自相猜忌。自去年逆艘纠集澎湖,欲抗我师,据险以逸待劳。设我舟师到彼,必由澎湖西屿头,然后转帆向东北而进。正值春夏之交,东北风为多;我船尽是顶风顶流,断难逆进。贼已先站立于外堑、内堑接应娘妈宫,俱是居我上风,上流御敌,其势甚难冲击,故不可不虑及此也。所以前议北风之候,犹恐未能万全。且水道行兵,专赖风信潮水;非比陆路任意驱驰,可以定计进止。

  臣日夜焦心熟筹,莫如就夏至南风成信,连旬盛发,从铜山开驾,顺风坐浪,船得连?齐行,兵无晕眩之患,深有得于天时、地利、人和之全备。使贼纵有狡谋,斯时反居下风下流,进不得战、退不得守。澎湖既得,便知贼势虚实,直取台湾,便可克奏肤功。倘逆孽退守台湾,死据要口;我师暂屯澎湖,扼其吭、拊其背,逼近巢穴,使其不战自溃,内谋有应。不然,俟至十月,乘小阳春时候,大举进剿,立见荡平。此乃料敌制胜,所当详细一一披陈者也。

  然臣窃有请者:

  督臣姚启圣调兵制器,奖励士卒,精敏整暇,咄嗟立办;捐造船只,无所不备。矢志灭贼,国尔忘身!坚图报称,非臣所能力企。惟是生长北方,虽有经纬全才;汪洋巨浪之中,总非所长。矧抚臣吴兴祚升任,新抚臣初到视事,恐未悉闽疆情形?臣之鳃鳃谓督臣宜驻厦门,居中节制,别有调遣。臣得专统前进,行间将士知有督臣后攒,粮运策应;则粮无匮乏之患,兵有争先之勇,壮志胜于数万甲兵。今若与臣偕行,征粮何以催趱?封疆何有仰赖?安内攘外,非督臣断难弹压!臣故密疏入告。使督臣闻知,必以臣阻其满腔忠荩。仰冀皇上密行温谕督臣,免其躬亲偕行。

  今臣同督臣操练水陆精锐官兵充足三万,分配战舰,尽可破贼。但臣仅掌有水师提督印信,未奉有征剿台湾之敕谕,伏望迅赐颁发,以副转睫师期,俾得申严号令,用以节制调度。所有督臣题定功罪赏格,赐臣循例而行;则大小将士咸皆凛遵。

  至于师中参酌,见有同安总兵官吴英,智勇兼优,竭力自许,可以为臣之副,尤望恩嘉奖。又有兴化总兵官臣林承、金门总兵官臣陈龙、平阳总兵官臣朱天贵、海坛总兵官臣林贤、留闽候补总兵官臣陈昌、江东副将臣詹六奇、随征左都督臣李日埕等,俱堪冲风波浪,勇敢克敌;共勷捣巢,藉我皇上天威丕著,丑类游魂,何难殄歼?

  航海灭贼,关系臣之一身承当责任,何等綦重!以故凡贼之形势、风之顺逆、事之区画,亟当十分详审,以图万全。况出汪洋大海之外,匪敢轻举妄动,苟且从事,致负眷顾之隆。

  臣当会商将军,合词具题;而将军海务情形,非所谙晓,又恐奸细窥探泄漏,是以自将战略师期,密疏上闻,仰听睿鉴。'

  三月初一日到京投进,留中。”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施琅操演待时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永历卅六年,1682年)五月,施琅见征台船只齐备,欲乘南风进取澎湖,姚启圣坚持须候北风方可出师。施琅只得按兵,在铜山操演待时。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五月……施琅见船只齐备,遂咨请喇哈达姚启圣至铜山,欲乘南风当令,进取澎湖。

  启圣曰:‘南风轻软,候北风,方可出师!’

  曰:‘南风虽软,在铜山放洋,居于上风上流,我舟师可得成’,兵士又无晕眩之苦,势如摧枯朽。’

  启圣曰:‘刘国轩久年积寇,诡计甚多。我师欲据上流上风,安知彼不以上风上流而来迎战乎?’互相争执。

  喇哈达劝曰:‘平海事关重大。奉旨「督、提同心」,岂可各执己见?当请展限,以候进取!’

  不得已,听启圣主稿展限。曰:‘如此相制,海寇何日得平?边民何日得安?’无奈,仍操演待时。”

  康熙二十一年七月十三日施琅疏辩“南风、北风”说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七月十一日,施琅接邸报,见将军喇哈达疏内有“提督称南风不如北风”之句,担心引起朝廷误解,遂上《欲靖海逆根株事理疏》辩明。疏文中除自明心迹外,还详述了整个征台所将采取的战略意图。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七月十一日,施琅接邸报,读将军喇哈达疏,内有‘提督称南风不如北风’之句,骇然曰:‘此说何因?急当密告!’

  十三日遂上疏曰:

  ‘为欲靖海逆根株,全在严旨决计进剿,以收实效事。

  窃惟我皇上御极以来,宇宙廓清,无思不服;惟逆抗拒横行,深费皇上宵旰南顾之忧。臣兹复荷圣恩起用,重臣以水师提督之任,责臣平台逆之患。兼面奉天语,温谕谆谆「剿灭台湾,以免生灵涂炭」;何等严切!

  故衔命以来,兼程疾趋,即于去岁十月初六日抵厦门视事。点验船兵,全无头绪,焉敢妄举进剿?时欲具疏入告,恐伤寅恭和衷。故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顿。至今年四月终,方称船坚兵练,事事全备,移请宁海将军臣喇哈达、侍郎臣吴芳春,到厦门看阅。此时将士摩拳擦掌,人心思奋;将军二臣,交口称赞不已。

  臣即于五月初三日会同督臣姚启圣,统率舟师开驾至铜山。以俟夏至南风当令,联舟宗(“舟宗”合一字)进发。第督臣以五月初一日准部咨进剿海贼关系重大之旨,随转意不前;而三军侧听,一尽解体。臣自初七日起与督臣决计进取,力争十余天。至十六日,将军二臣抵铜山,到臣营所,臣面恳将军转劝督臣,乘南风进剿,无不摧枯拉朽之势。奈督臣终执旨意,以「督、提同心合意」为辞。臣不便违抗,姑听督臣主疏展期;实非臣之本意。此二将军臣亲到铜山所目击而共悉臣衷也。

  本月初七日,承准兵部札付内开:「宁海将军喇哈达等疏称:总督、提督称南风不如北风」;臣深为骇异!

  窃思臣当日在铜山,与将军二臣并无言及「南风不如北风」之语。日与督臣争执「南风进剿」,不惟三军皆悉其情,即通省士庶亦皆俱晓。且督臣日遣各总兵、海道,劝臣权依督臣之议。今将军二臣具疏,竟不分晰明白,一笔混入,陷臣推执不前。若非皇上宽置不究,则臣先后疏章自相矛盾,欺诳君父,罪当万死矣!

  夫南风之信,风轻浪平,将土无晕眩之患;且居上风、上流,势如破竹,岂不一鼓而收全胜?臣见督臣坚意,难以挽回,故聊遣赶缯快哨三十二只,令随征总兵臣董义、投诚总兵臣曾成、提标署左营游击事臣阮钦为并各镇千把等官,领驾前往澎湖,了探贼息。

  据其回称:「等奉令领驾,遵于六月初四日午刻,从古雷洲开船。至初五日未时,到澎湖猫屿。时,船未便径进花屿前澳泊。至初六日黎明,率各船由虎井过西屿头,了见刘国轩贼艘尽?俱泊娘妈宫。贼见我船,大船概起头帆,小船尽起大帆。贼遂出赶缯三一作二十馀只驾出西屿头,又有八罩贼船十馀只由南面而来。我船恐众寡不敌,本日未时,传炮收回各船归?。初七日,到大担。初八日,到厦门港归汛……」等情。据此,则此行遣发巡哨船只,来去无阻,现有明据矣。若决乘南风进取,岂不可见成效乎?

  业将了探情由,遂已咨报将军二臣并督臣知照在案。乃坐堂笔帖式谭木哈图具题「大兵水面度日,逆贼探望空隙」之疏,殊非真知灼见为证,臣全不解其故。然臣生长海滨,总角从戎,风波险阻,素所履历;且荷简命前任水师提督,阅历至今,岂有海面形势、风信水性犹不畅熟胸中,而笔帖式乃更识于臣乎?

  盖贼中情形,臣有屡得旧时部曲密寄通报。有称;「台湾人心惶惑无定,兼以刘国轩恃威妄杀,稍有嫌隙,全家屠戮,人人思危,芒刺在背。间有慕义内应,奈隔绝海洋,难以朝呼夕应,岂敢公然谋举?」此便是可破、可剿之机。

  又此六月二十八日,巡守海口兵丁递送澎湖长发贼柳长胜林斗二人赴臣军前投诚。
询据林斗等供称:「原坐杉板头船过来投诚。澎湖新旧熕船、鸟船、赶缯船、双帆艍各船,共有一百二十只;刘国轩林升江胜等共计贼众六千余,内有家眷旧贼约二千余名,其余俱系无眷口新附之众。私相偶语提督不嗜杀人,只等大军到,便瓦解归顺。有伪萧一镇下将领谋议:候出娘妈宫操船,乘势驾船过来投诚,被其知觉,登时杀其头目九人。因探闻我兵船自铜撤师回汛,彼故调贼二千余名回台耕种,以作粮食。今止留贼四千名在澎湖,配船防守」等语。

  据此,则贼中虚实又得其详矣。

  且臣更以贼中之情形言之:昔之伪镇营蚁附胁从,皆受郑成功郑经父子结恩旧人,笼络相依;今刘国轩舛戾操权,动辄杀戮,以威制人,谁肯甘为鱼肉?是我舟师未到澎湖,权犹在刘国轩一人之主持。我舟师若抵澎湖,势难遏各汛伪卒之变乱;则踞守澎湖逆贼纵有万余,内多思叛。驱万心之众,以抗我精练勇往之师,何足比数?虽刘国轩轻命死敌于人猜忌之际,靡有不溃。则可破、可剿之机,又无过乎是。

  今我皇上若以俟有可破、可剿之时,温旨下颁,则汪洋巨浪之中,谁肯效命七尺之驱,而殚力三窟之险?势必藉旨意为居奇,迁延岁月,虚縻浩费。所谓「筑室道旁,三年不成」,是贼终无可剿、可破之日矣。

  矧夫按兵不动,若以抚谕;刘国轩沐猴鸱张,操纵自若,志得意满,断无输诚向化之念。虽其中伪镇营贼众有心归正,奈迩来各港严密,一船不许出港,纵有谋叛隐情,亦难通报。故非联络进发,疾行扑击,安有自甘献俘?坐待贼亡,竟在何时?

  在督臣灭贼之念实切!惜乎生长北方,水性海务非其所长;登舟之际,混心呕吐,身体惟艰。所以前疏恳留督臣居中调度,盖为此也。中有一、二视此畏途,未免低回,以致督臣疑惑不决。

  臣虽庸愚,料敌颇效。前于康熙二(一作三)年间,海逆猖獗,皇上特差兵部中党到闽,问臣机宜,当即决意攻厦门。时督臣李率泰亦以臣过于担当,然两岛竟为臣克平。旋于康熙六年(1667年)十一月,为「边患宜靖,逆贼难容」等事具题,未奉谕旨,乃使逆孽于甲寅年(康熙十三年,1674年)有燎原之变。今郑经虽死,留此余党负踞绝岛。臣丁年六十二,血气未衰,尚堪报称。今不使臣乘机扑灭,再加数年,将老无能为。后更恐无担当之臣,敢肩渡海灭贼之任!是以臣鳃鳃必灭此朝食。

  惟是台湾残孽未歼,故设许多镇营官兵,糜费钱粮,贻累生民。所设水师镇营,原为航海捣巢之用。今就中挑选精兵二万有奇、大小战船三百号,尽堪破贼,可以无用陆师。倘相牵制,卒难成功。若陆师之中,间有勇敢效忠、熟练海务能将,容臣调选一、二以为臂指,共勷大举之需。

  伏思臣累受国恩,奉召晋京,即宠擢内大臣之列,豢养十余载。今复谬荷起用,寸功未效,又叨更晋官衔,特赐御膳金榻!亘古未有受君恩如是也!即赴汤蹈火,臣志所不辞。

  倘荷皇上信臣愚忠,独任臣以讨贼,令督、抚二臣催趱粮饷接应;俾臣整顿官兵,时常在海操演。勿限时日,风利可行,臣即督发进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何难一鼓而平?事若不效,治臣之罪。

  臣朴质武夫,一片图报微忱,惟知钦遵天语煌煌,责臣必破台湾,克奏肤功。臣以君命为重,故当克尽臣节,不禁烦琐,激切沥陈;断无浮言饰辞,冒昧于君父之前。

  伏乞皇上睿鉴,俯将臣疏留中,大赐乾断决策,严旨速命!事必见效,民生幸甚!封疆幸甚!缘系密陈「欲靖海逆根株事理」,字多逾格,贴黄难尽。伏乞宽恩,全览施行!

  为此具本,谨密陈请旨。’”

  康熙廿一年九月施琅咨檄各路清师会齐平海卫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九月初一日,施琅统五营官兵船只寄泊泉州海口臭涂(今惠安县东园镇秀涂),又咨檄各路清军会齐平海卫(属今莆田市秀屿区),准备进剿台湾。

  至十一月,施琅因北风太硬,未敢进剿,又令各镇协营暂归汛,自统船回厦门。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施琅统五营官兵船只,就厦门开驾,至泉州海口臭涂,寄泊操演。又咨檄海坛、金门、铜山、兴化各总兵、协镇、营将以及联络赶缯等船,至平海卫会齐进剿。

  十月二十日,施琅在平海卫接旨,有‘进剿海逆,关系紧要,著该督、提等同心协力,催趱粮饷,勿致迟误!前姚启圣具题「功罪定例」,交与施琅遵行。’

  二十八日,又接旨:‘若有可行机会,提督施琅等应遵前旨,统伊所派船兵,毋失机会而行可也。’

  连接旨意,进剿权咸归己,遂咨请启圣剿抚事宜,以便主决。启圣覆以‘贼之果否诚心投诚,难以逆料,未便遽行。遣官往抚,俟有机会……’之文。

  笑曰:‘遣抚既不敢逆料悬揣,岂可虚縻钱粮?则当决计进剿。但平海一澳土地荒芜,所有井泉俱被冲坏;惟剩一井,又淤浅盐涩,兵士云集,取水惟艰。思昔日耿恭拜井,尚得甘泉。今我奉天子命平海,以救生灵,当效恭祷告。’

  遂虔诚祷祝毕,令军士将井淘净,而泉水突涌。尝之,其味清甘。日夜挑汲不竭,三军是赖。遂勒石,名其井曰‘师泉’,赞曰:‘海岛已无泉,三军几断烟!贞诚虔拜祷,汲引任回旋。

  十一月,因北风太硬,未敢进剿。令各镇协营暂归汛,自统船回厦。”

康熙廿一年郑克塽备战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郑克塽明知清·福建水师提督将大举进取台湾,即积极备战,采取一些内部整顿措施,防守重点则放在澎湖和鸡笼山两个清军即将进攻的方面。

  内部整顿

  二月遣陈福叶明往淡水取金未果

  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二月,郑克塽遣监纪陈福及宣毅镇叶明往淡水取金,遭土番坚拒,只得作罢。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春二月,明·郑克塽陈福及宣毅镇叶明往淡水取金。

  淡水通事李沧愿取金自效,克塽乃遣监纪陈福等同往。

  至产金之处,土番执锐扼要以待,曰:‘吾侪累世恃此为活,若汉人来取,不特害生,且为受劳;不回,必决一死!’译者以告,乃引回。”

  二月以甘孟煜知天兴州

  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二月,郑克塽以仪宾甘孟煜知天兴州。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春二月……郑克塽以仪宾甘孟煜知天兴州。

  孟煜,崇明伯·甘辉子,善属文,性明敏。为州时,民有欠粮者,数限不能完,皆贷(原文为“代”)其债;民奋然曰:‘后期当如数全完。’已而,果然;孟煜察其色凄怆,诘之,民泣曰:‘鬻女所得也!’孟煜怜之,出俸金赎还。其仁恕类如此。”

  二月以吏官洪磊兼理户官事务

  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二月,郑克塽以吏官洪磊兼理户官事务。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春二月……又以吏官洪磊兼理户官事务。

   忠振伯·洪旭子,事为吏官,亲信亚于冯锡范。至是,命兼理户官事务。

  谕曰:

  ‘抡才以适用为宜,寇平仲(北宋·寇准平仲不循例簿;筦计非清修不可,房元龄(唐·房玄龄玄龄兼领度支。惟其至明出于至清,故知驭贵即能驭富。

  念尔清操兼有长材,是用授尔为吏官、兼协理户官事务。尔其合内外而酌盈虚,兼有无以准轻重。但能不畜聚敛之臣以阜吾民,则用人、理财合而为一;更念既富方榖之义以植国本,则养贤、致民道亦在中矣。

   敬哉。’”

  计征民舍饷银

  工官杨贤陈所有村落民舍按周围每丈宽阔计征银五分,克塽允启,令清查征比。百姓患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工官杨贤条陈‘生财裕饷:凡所有村落民舍,计周围丈量,以滴水外,每间每丈宽阔征银五分’。克塽允启,令李景张日曜清查征比。百姓患之,毁其居室甚众。”

  抽乡兵操演

  时诸镇兵或分澎湖,或出镇鸡笼山,台湾空虚,郑克塽同意锡范意见,令抽乡兵,监督操演,裹粮露宿分辖防守要口,百姓嗟怨。后闻施琅进剿延期,又同意陈绳武“毋失农时”意见,撤乡兵,各回家安业。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锡范以诸镇或分澎湖,或出镇鸡笼山,台湾空虚,恐一时有变;随启克塽:抽乡兵,令诸监督操演,分辖防守要口,悉裹粮露宿,百姓嗟怨。

  后闻施琅进剿展于来春三四月,信稍缓;陈绳武启‘毋失农时,请暂撤乡兵以苏民困’。允之。各回家安业。”

  八月剿北路土番

  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五月,北路土番不堪役使,相率倡乱;八月,克塽命宣毅镇叶明等进剿。后从吏官洪磊意见,抚剿并用,平之。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八月,北路土番反,命宣毅镇叶明讨平之。

  鸡笼城之守,凡军需、粮饷悉着土番沿途接递(原文为“迎”),男子老幼均任役使。督运弁目酷施鞭挞,土番不堪,乃相率倡乱,新港、竹堑诸社皆应。于是,克塽叶明等会剿,土番逃入山,寻请降,许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五月……鸡笼山因有重兵镇守,故起沿途土番搬送粮食。土番素不能挑,悉是背负头顶。军需繁杂,不论老幼男妇,咸出供役,以致失时。况土番计口耕种,家无余蓄,而枵腹趋公,情已不堪;又遭督运鞭挞,遂相率杀各社通事,抢夺粮饷。竹堑、新港等社皆应之。

  闻报,询锡范举其左协理陈锋督率将士,与宣毅前镇叶明、右武卫左协廖进等督兵征剿。但土番性情轻佻,男妇成群,所用镖枪竹弓而已;各社各党,无专主约束之人,故不敢大敌,只于夜间如蛇行偷营冲突。一闻进剿,各挈家遁入深山。

  吏官洪磊启陈,其略曰:‘土番之变,情出无奈。苟专用威,则深山藏匿,难捣其巢穴。当柔以惠,则怀德远来,善抚而驾驭之。况当邦家有事之秋,岂宜震动?伏翼遣员招抚!……’云云。

  克塽允从,遣各社通事往招,并令叶明等进兵谷口,抚剿并用。

  通事虽奉令入山说之,奈土番各树党羽,俱不信其说,每突出谷口剽掠。于各隘口树栅,日则带铳手巡哨攻打,设备困之。土番伏则无粮可食,出则咸被截杀,计穷乞降。转启克塽允之。再令通事入山,领其众仍回原社耕种,然后班师。”

  十二月饥荒

  清·康熙廿一年(1682年)十二月,承天府岁飢,民不堪命;又发生火灾,沿烧一千六百余家。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十二月,承天府灾。

  是时岁飢,米价腾贵,民不堪命。承天府火,沿烧一千六百余家。”

  刘国轩出守澎湖

  自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回台,澎湖未曾设御。迨郑经死,郑克塽继立,仅派员轮流防守而已。
康熙廿年(1681年)十月,在籍没傅为霖家时,搜出与姚启圣来往密书,有“澎湖无备”、“一鼓可得”、“若得澎湖,台湾即虚”等句;又探报施琅出为水师提督,专征澎湖。冯锡范恐镇守不及,则台湾危矣;启郑克塽,令刘国轩出汛澎湖,相地设险。

  七月,刘国轩调拨诸将守澎湖,而已回东宁。

  十一月,刘国轩赴澎湖视师。

  十二月,国轩侦知施琅因侯风,攻台计划暂缓,乃自澎湖归报郑克塽

  康熙廿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正月,刘国轩以澎湖重地,恐乘新春,宵小不测有变,遂辞克塽。初三日,领载粮饷并大队,扬帆出守澎湖。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

  秋七月,明·武平侯·刘国轩调拨诸将守澎湖,而已回东宁。
时闻总督姚启圣调兵回汛,乃拨诸将守澎湖,暂回东宁。

  冬十一月,明中提督刘国轩赴澎湖。时闻水师提督施琅题请专征,相机进取,报可;国轩乃往澎湖视师。

  十二月……国轩乃自澎湖归。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但澎湖自郑经庚申年(康熙十九年,1680年)回台,未曾设御。迨死,继立,虽董腾林升不过轮流防守而已。因籍没为霖之家,搜出与启圣来往密书,有陈其‘澎湖无备,可速督兵前来,一鼓可得。若得澎湖,台湾即虚,便当起兵相应’之句。又探报施琅出为水师提督,专征澎湖。锡范恐镇守不及,则台湾危矣;启克塽,令国轩出汛澎湖,相地设险。一时军需战舰未备,以水师镇林亮督修,改洋艘为战船。徐而擢林亮为右虎卫,更名曰‘'。”

  刘国轩到澎湖,驻札妈祖宫。坐快哨巡视三十六屿,相地设险:

  于风柜尾筑炮台一座,四角山筑炮台一座,鸡笼屿筑炮台一座,东峙、西峙、内外堑炮台各二座,牛心湾炮台一座,虎井、桶盘屿各设炮台一座。

  妈祖宫置城一座,外加女墙、壕沟,安设大炮。星罗棋布,提防周密。

  其八罩、水按澳等有礁石沙线,四面受风无水者,俱不守御。

  又启荐援剿左镇陈谅为右先锋镇,提调各屿与陆路诸师。以右武卫林升为水师总提调,左虎卫江胜副之。宣毅右镇邱辉、援剿后镇陈启明二人为先锋。

  克塽锡范悉如国轩请,遂拜为正总督,督水陆诸军,自副将以下许其先斩后奏;又以征北将军曾瑞、定北将军王顺二人为副,共守澎湖应敌。”

  “十二月,刘国轩侦知喇哈达吴芳春姚启圣吴兴祚会师于定海。以北风大硬,难以连变,各回福省。遂将水陆事务托交陈谅林升二人料理,自归台湾报郑克塽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正月,刘国轩以澎湖重地,恐乘新春,宵小不测有变,遂辞克塽。初三日,领载粮饷并大队,扬帆出守澎湖。”

  设防鸡笼山

  鸡笼,今台湾基隆市古称。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明·永历卅六年)》:“春二月……鸡笼山大疫。时值疫气盛行,汛守兵死者过半。”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又以海坛总兵林贤前欲率舟师从鸡笼山登岸,进攻台湾;今施琅既出为水师提督,水务谙熟,诡计甚多;此处应急为设备,切勿疏防以贻后悔,启请克塽锡范商议。

  举左武卫何佑为北路总督,以智武镇李茂为副,往守鸡笼山。总镇如蔡文郑仁黄良骥沈诚诸宿将,不服所统;闻之,愤甚。旋又启,擢为右先锋镇以压之。众屈于威,不得已从之行。

  至鸡笼山,与诸将踏勘地势;不外旧址,会议仍兴工筑城。

  蔡文叹曰:‘以现成金汤永固之城,无故毁为平地,如儿戏然!今又重劳兵民再筑。谋国者,固如是乎?’

  立驱土番同诸兵士负土搬石,照旧址筑城。仍于可泊船只登岸处,筑炮台防御。于旁山上结一大营,周围开壕,筑短墙以作犄角势。但士卒疲劳,不服水土;兼手足沾潢水,个个发痒,抓破即肿,縻烂难堪,兵士怨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二月……十五日丑时,台湾忽满天昏暗,有白气三条,从西北直贯东南。十八日丑刻,又如前昏暗,白气从东南起,贯入西北。出汛鸡笼山诸军士,大发疾病。”

  “七月……十五夜四更,台湾彗星再见于申卯方,至二十夜方灭。八月初一日申刻,复现于西方,光芒指北。至初五日酉刻,芒又转指东方。初十夜二更,大小星数百坠下鸡笼山。不日,守将总兵郑仁沈诚、副将黄明等病殁。其弁兵士,死者过半。”

清、和议不成 

  康熙廿一年十二月姚启圣黄朝用招抚

  清·康熙廿一年壬戌(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十二月,福建总督启圣见水师提督施琅久久未能渡海,即遣黄朝用至澎湖见刘国轩转送台湾招抚,但冯锡范陈绳武总恃波涛之险,议未定。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6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附称永历三十六年)十二月,启圣未敢渡海,查与刘国轩有旧好者革职副将黄朝用,即差往台湾招抚,许其‘不削发,只称臣纳贡,照高丽、朝鲜事例’。至澎湖见国轩转送过台,其冯锡范陈绳武总恃波涛,议未定。

  侦知撤兵各归原汛,二十六日亦回台湾。”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二十二年,国轩投书启圣,复请称臣入贡视琉球。”

  康熙廿二年正月议不成

  清·康熙廿二年癸亥(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正月,黄朝用见明郑集团无意接受招抚,辞回,郑克塽林良瑞(改名林珩)同行至福州见姚启圣等。然姚启圣主抚,施琅主剿,两议未合,遂格。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7》: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附称永历三十七年)正月,黄朝用国轩锡范等犹豫,无意投诚,连日辞回。

  刘国轩克塽:‘和议大事,当遣能员入省报命!’洪磊举天兴知州林良瑞,材堪为使。总兵,改名林珩,同黄学黄朝用往福州见启圣国轩密探船只虚实。
二十五日舟次辽罗,令快哨入厦报施琅,欲进见;却之。

  二月初一日,黄朝用等船泊惠安县獭窟澳,驰报启圣黄朝用林珩等驰驿。

  初八日,到福州见启圣喇哈达金鋐礼待。会疏题报外,另知会施琅:‘遵剿抚之旨,以抚为善策。’覆以‘奉旨专征,抚不敢主。如果有真诚向化,当必遵制削发。’启圣等亦未能决,惟暂留林珩于贡院。

  十三日,刘国轩克塽,仍到澎湖调度防御。

  启圣欲抚而欲剿,两议未合。启圣遂送黄学林珩二人回台。”

康熙廿二年施琅复台战前

  正月郑克塽冯锡范为左提督备兵鹿耳门

  清·康熙廿二年癸亥(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正月,郑克塽冯锡范为左提督,备兵鹿耳门。

  明末清初·夏琳元斌《闽海纪要·癸亥,康熙二十年(明·永历卅七年)》:

  “春正月,郑克塽忠诚伯·冯锡范为左提督。

  时值岁飢,民多饿死。复闻北兵将来攻,乃以锡范为左提督,备兵鹿耳门。”

  四月鳄鱼登澎湖岛异象

  澎湖素无鳄鱼。清·康熙廿二年(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四月十六日,突有鳄鱼从海登岸,百姓惊异,送下水;越三日,又乘夜登山,最后死于民间厨下。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癸亥,康熙二十二年(明·永历卅七年)》:“夏四月,鳄鱼登澎湖岛,死于民家。澎湖素无鳄鱼,忽一日从海登岸,长丈余,四足,身有鳞甲火炎。百姓惊异,以冥钞、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又乘夜登山,死于民间厨下。安抚司杨秉模具启以闻。”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7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附称永历三十七年)四月十六日,澎湖狂风暴雨,涛涌翻天。次日,波息浪恬,一鱼长二丈余,四足,身上鳞甲金色,边有火焰夺目,从海登陆。兵民见而异之。国轩率诸镇暨澎湖安抚司陈谟等,各烧献冥宝纸钱,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乘夜登山,死于百姓林英之厨下。天明,报国轩令瘗之。

  成功踞金厦,震动滨海。有问黄蘖寺隐元禅师曰:‘成功是何星宿投胎?’曰:‘东海长鲸也。’再问:‘何时得灭?’曰:‘归东即逝。’辛丑成功攻台,红毛望见一人峨冠博带,骑鲸鱼从鹿耳门游漾而入。后诸船果从是港进。

  癸卯年四月间未病时,有副将杨明成功寇带骑鲸鱼,由鲲身之东出于外海。觉而大异,与人述之,不数日而成功卒。正符隐元‘归东即逝’之言。[按:文中“癸卯年”为康熙二年(1663年),应为“壬寅年”之误,因郑成功卒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五月初八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成功之死》]

  隐元住黄蘖寺,德行精修。曾遣其首座报师过日本国。至港口,舟覆而死。越岁,元往。将至港口,梦首座领众来迎。次日,风浪大作,群鱼千万。船众咸恐栗,共请于曰:‘毋虑!’令侍者出纸笔书‘免朝’二字于水仙门外焚之。顷而风息鱼散。居日本,国中人奉如活佛。)”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清·黄檗系东渡·黄檗系僧人东渡日本》)

  五月刘国轩率师至澎湖

  清·康熙廿二年(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五月,刘国轩率师至澎湖。

  明末清初夏琳(字元斌)《闽海纪要·癸亥,康熙二十二年(明·永历卅七年)》:

  “五月,明·中提督刘国轩率师至澎湖。国轩以铳船十九号、战船十六号、兵六千人分拨诸将防守;身自往来督视。

  大星陨。东宁于五月十一日雨;夜有大星四坠下,各有小星随之。

  下淡水山顶喷泥。下淡水地气甚热,居者多病。有一山绝顶喷泥,浮于溪中,夜见光炎如火。老番私语云:‘欲易代者固如是也!’自‘红夷’(荷兰殖民者)窃据及国姓(指国姓成功开刱以至于今,皆一一为人道之。后果验。

  大雨。东宁旱荒已三年,至五月二十八日,突降大雨。六月初六日方晴,溪谷皆崩。”

  五月施琅密疏乘机进剿台湾

  清·康熙廿二年(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五月,施琅密疏请乘机进剿台湾。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7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附称永历三十七年)五月,施琅以平海甘泉之涌,台湾可收之兆,是天之将亡氏,宜乘机进剿,不可违时。遂密题疏曰:

  ‘为海逆形势将灭,不可少宽,自解贼危事。

  窃惟臣奉命专征,调集舟师,俟机进发,总期必灭此贼而后已。兹正月十六日,准督臣姚启圣送到会题疏稿「为选将挑船,安顿上风等事」,内开:「选其善识水性,勇往敢战,挑赶绘船六十只,占踞上风湾泊。出其不意,直鼓奋击,俾其惊疑莫定;则洋贩无资、糗粮不给,一、二年间剿抚皆宜……」等因到臣。臣闻之,不解其意。

  督臣凡所有会同章疏,未尝移稿议定,先已列名入告,然后知会,故臣不得不沥陈缘由。

  照台湾逆孽情形,臣筹度之甚悉。自去年出海,至十一月杪,各官兵船只方得齐集平海卫澳;取给粮饷,仅领至十二月止。惟官兵渡海应得俸饷,必须预备随带。臣在平海,舟师时驾,出洋操演。若风可进,即直取澎湖;若风未便,则仍获收回。故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出洋,忽转东南风,乃止。二十七日开驾至青水墘,风轻又转东南顺风,再收平海。虽未及直抵,使官兵屡涉汪洋之中,冲风颠浪,愈练惯熟,贼闻知亦自惊惶不暇。盖大舟宗(“舟宗”合一字)之船,必藉风势顺利,自可直捣贼境,始克成功。若风势未顺,零星不齐,何能协力扑剿?

  兹于正月初七日据臣署左营中军守备黄复谦报称:「初二夜有原伪将刘秉忠等,在澎湖挈眷八十二名口,驾双帆船一只,前来厦门投诚」……等情。

  据此,随于正月十二日准同安镇臣吴英咨送刘秉忠等到,臣询问,据供:「去年五月间,刘国轩知我师往铜山,东南风进发,甚是惊慌莫措。后侦知撤回归汛,刘国轩乃放心自回台湾料理要口,将大小战艘百号、贼众七千余名,交镇将林升陈谅等,现在澎湖扼守。贼中人人思危,多有离叛之心。」口供在案。

  臣于本月随将刘秉忠洪贵二名,转送督、抚二臣查讯去后;今督臣疏称;「贼欲改炮船为洋贩,聚众耕种;请挑赶缯船六十只南北湾泊,一、二年间自然困疲,剿抚皆宜。」臣不解督臣如此主持不定,似非善策。

  臣今日水师齐集,在海操演,以制贼众,譬若人焉:有扼其吭,气将垂绝;一为稍松,即其气舒而复起。矧以六十船之南北湾泊,北风,平海可湾;南风,则将军澳、林景屿岂可湾泊之处乎?臣之操演,所以俟机俟风进发。

  又屡奉温旨:「进剿海逆,关系重大。」臣所统官兵二万有奇,大小战船二百余号,责任甚重。大舟宗(“舟宗”合一字)舟师,渡海宜慎,不得不筹出万全,岂敢轻举妄动?又水师在海操演,皆出本分,行坐均各给粮,船兵又无额外添设之费。总以贼一日未灭,则臣一日未敢偷安。且此贼伎俩,臣熟筹深算。力任剿灭,矢志不移,宁敢有片语虚饰于君父之前?

  而督臣止欲仗赶缯船六十只可为困毙贼势,诚恐一、二年后复张声势,其费力尤甚。
臣素知海逆始终虚实:初时犹然疥癣,皆因彼时当道泛忽姑息,不亟攻治,养成廱疽溃坏,负抗四十余载,荼毒数省,致烦圣虑,屡动大兵征讨,縻饷不计。今若再一宽纵,又蹈前辙!故臣惟俟风信之便顺,必无不破之理;断不复遣此贼,以廑宸衷。

  缘系密题海逆形势事理,贴黄难尽,伏乞皇上全览乾断,敕部议覆施行!

  为此具奏,谨密题请旨!’”

  五月明议战守策

  清·康熙廿二年癸亥(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五月,刘国轩安设澎湖各岛停当,集诸将商议战守之策,但遇粮饷不足问题,只好上报郑克塽,下六官会议。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7》: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附称永历三十七年)五月……刘国轩安设澎湖各岛停当,集诸将商议战守之策。林升江胜邱辉吴潜等皆愿竭力死守,第患粮饷不足耳。遂公同启克塽下六官会议。

  锡范曰:‘有土便有财……再匀派百姓车税、毛丁等类。’

  国轩闻之,即飞启云:‘当今百凡皆出民间,五谷不登,米价腾贵,百姓困苦极矣。若再为搜括,恐人心摇动,则外侮立至。须出内帑或捐助,庶可万全!’

  启上,克塽锡范曰:‘兵原以卫民,民自应养兵。今内帑空虚,百僚萧条,不取之民,将何所出?’

  郑聪亦以之言为是。克塽不能主决,拱手唯唯而已。

  上淡水通事李沧献策,取金裕国,安抚司林云为之转启。

  克塽锡范取金情由,曰:‘从上淡水坐番邦小船蚊甲(蚊甲,番小船名)向东而行,行至方浪、石湾,转北而南,溯溪直进,此水路也,可取金沙。陆路当从卑南觅社而入,内有强梁土番拦阻,须整师列队,护而前行方可。’

  允其议,启令监纪陈福,宣毅前镇叶明统所部,护卫入番取金。明等至卑南觅社,见土番刺身箍肚,硬弓操枪,扼险以守,不得前进。即驱其土魁绕别路,到力踞社,连杀数番,亦不肯指其出金之处,无奈引还。

  郑聪等牙爪颜临李郡李静等横为肆虐,道路侧目。

  礼官都吏林敷地见百姓不堪,上启,有曰:‘颜临力能回天,道路侧目!李郡奸能惑主,睚眦必报!李静财足通神,犯之必死!……’等语。克塽批与锡范审报。虽诸公子关情,而惩儆颇各敛迹,百姓稍安。

  五月十一、十二两夜,台湾有大星四、五个从西北坠下,又有无数小星随之。二十八日大雨倾盆,至六月初六日方晴。山川崩裂,溪涧冲陷,田园悉为沙压。万年州濑口地方突有水牛一只,冒雨奔下海,漾过三鲲身登陆,由安平镇过海,又从柴桥头再跳下海,向大港出而死。”

  五月施琅再密上台湾可取疏

  清·康熙廿二年(南明·永历卅七年,1683年)五月,施琅见主抚者众,再密陈台湾可取疏。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7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附称永历三十七年)五月……姚启圣施琅各执剿抚。万正色陈‘三不可行’,佐启圣当抚,同启圣合疏有云:‘一曰,十年生聚,十年教养;况于数十年之积寇乎?二曰,汪洋万顷之隔,波涛不测之险。三曰,彼船只坚牢,水务精熟……’之语。

  见主抚者众,遂密陈可取疏,曰:

  ‘为海逆有日蹙之势、航船有可破之机,密陈情形,仰祈睿鉴事。

  窃惟臣奉命征讨台湾,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初六日抵任以来,一面整顿船兵,相机捣巢;并遣心腹三、四人,渐次密往台湾、澎湖贼中,通达臣之旧部在彼现为镇营管兵,令其就中谋叛取事。自去年亦有通信数次,俟大兵临境之时,方敢内乱倒戈迎降。

  至今年正月初三日,有伪副将刘秉忠等坐双帆艍船一只,带眷八十三口,在澎湖前来投诚。

  正月二十二日,伪总理李瑞等夺民船一只,带兵二十一名,亦自澎湖前来投诚。

  三月十一日,有伪兵许福等十四名驾小船一只,自台湾猴树港前来投诚;带有臣前所差之人,要紧潜通,内有叛乱相应消息。并称:「彼处米贵,每担价银五、六两;七社土番倡反。形势甚蹙,人人思危。」此乃天心厌乱明矣。

  臣前差之人,尚在台湾谋结党类,以待内应。其许福等,臣只移明督、抚前来投诚之辞,不敢直言,恐泄事机。将人现收军中养活。

  又三月十六日有伪民许六吴阿三等夺渔船一只,在澎湖带眷一十九口,前来投诚。

  四月初三日,有海贼郑才等一十八名,于四月初一日从淡水港夺破柴船一只,前来投诚。

  是此贼中今日之形势,灭在旦夕。虽刘国轩复差伪官黄学林珩再来言抚,致书一封,求见于臣;臣却之不见,令其自赴督臣辕门主议。以么么海贼,非可视为敌国;我以彼为输诚,彼直以我为和议,徒亵国体。藉此妄称祗安贼心。臣惟祗遵奉命,捣剿灭逆为念;议抚之事,臣不敢预。

  及今臣在水陆官兵中挑选二万有奇,操练有日,可称精熟,足以破贼;攻澎湖宜水兵,破台湾则当用陆兵也。但粮最宜预备给足,以鼓士气。乘夏至南风当令,当即进发捣剿。盖北风刚硬,骤发骤息靡常,难以逆料;南风柔和,波浪颇恬,故用南风破贼,甚为稳当。
臣大?舟师航海,责任綦重,自当相机度势,期出万全,以仰慰皇上宵旰之怀。臣每自思:维膺军旅之任者,必虚张贼之声势,乃表见己之大功;臣愚性戆直,荷皇上面谕谆谆,从不敢一字妆饰,自干欺诳。

  缘系密陈海逆可破之机,其中所有来禀,关系机密,只略陈其概。贴黄难尽,伏乞皇上睿鉴全览,留中勿发;恐剿抚之议不相入,或有漏泄以害成也。

  为此具本,谨密题达!’”

  五月廿三日康熙施琅进兵

  康熙廿二年(1683年)五月,康熙施琅进兵台湾。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郑克塽“二十二年……上趣进兵。”

  清·蒋良骐《东华录·卷8·康熙二十二年癸亥》

  “五月甲子(廿三日)

  先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奏:‘海贼刘国轩遣伪官黄学齎书至,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不薙发登岸;应否如所请,请旨定夺。’

  上曰:‘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如果悔罪薙发归诚,该督、抚等遴选贤能官前往招抚。或贼闻知大兵进剿,计图缓兵,亦未可料。共审察确实,倘机有可乘,可令提督即遵前旨进兵。’

  至是,姚启圣奏:‘遣福州副将黄朝用往谕刘国轩等,仍如前言。’

  上乃趣施琅速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