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第一卷)

  【郑成功(1624—1662年),乳名福松,又名,字明俨,号大木,明末清初南安石井人。南明·隆武帝赐国姓。】

  【主要参考资料:

  明末·张煌言《北征录》。

  明末·陈燕翼《思文大纪》。

  明末清初·黄宗羲(字太冲,别号梨洲,浙江余姚人)《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明季稗史·正编·卷21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附录:黄梨洲《赐姓始末》”收录。

  明末清初·杨英郑成功的户官)《先王实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陈碧笙校注本)。

  明末清初·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明末清初·孙贻《靖海志》(《台湾文献丛刊035》)

  清初·邵廷寀《东南纪事》。

  清初·计六奇《明季南略》。

  清初·夏琳(字元斌,南安人)《闽海纪要》。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附录:夏元斌《闽海纪要》”收录。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据江日升自叙,称编纂此书,仍据其父对“始末靡不周之,口传耳授,不敢一字影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清世祖实录·卷143》,《满文兵科史书》,《海纪辑要》,《明清史料》。《明清档案》,《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光明日报出版,1989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史料选编》,顾城《南明史》,沈云《台湾郑氏始末》,许浩基郑延平年谱》等有记。
清代的泉州府、县志均不为郑成功立传,但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中述郑克塽身世时及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为作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小腆纪年》、《台湾外纪》、《蓴乡赘笔》、旧通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1•成功》选录)。

  民国《南安县志·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采《明史》,参《南疆逸史》”为作传。

  按:不同史料,或以明历纪年,或以清历纪年,或以公元纪年,故时间记述出现不甚一致。】

  家世
  出生于日本长崎

     ——明·天启四年出生于日本长崎。
     ——幼居长崎。

  归国
     ——郑芝龙威震八闽。
     ——明·崇祯三年十月接七岁的福松归晋江安平,取名森。
     ——延师授学。
     ——明·崇祯十一年15岁入南安学为诸生。
     ——崇祯十五年赴福省乡试。

  明·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
     ——清·顺治元年清朝定鼎京师。
     ——清·顺治元年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为南明·弘光帝。
     ——南明·弘光元年入南京国子监太学。

  清·顺治二年朱聿键立于福州
     ——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为南明·隆武帝。
     ——八月南明·隆武帝赐姓更名。
     ——十月母田川氏自日本归安平。
     ——明军既出关,迁延不前。

  清·顺治三年弃文就武
     ——正月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
     ——三月陛见。
     ——四~五月隆武帝寄郑成功以厚望。
     ——六月回安平探母。
     ——八月返回抗清前线。
     ——寻封“忠孝伯”。
     ——八月兵溃仙霞关。
     ——九月随扈延平。
     ——闽地纷战。

  清·顺治三年郑芝龙降清
     ——八月郑芝龙退保安平镇。
     ——九月博洛招降。
     ——成功极力哭谏。
     ——郑成功密带所部遁金门。
     ——十一月郑成功拒随父北上。
     ——十一月卅日田川氏死于清兵进劫安平之役。

  举义抗清
     ——清·顺治三年十二月焚青衣举义抗清。
     ——清·顺治三年(十一月南明·绍武、永历两帝并立。十二月郑成功结水寨金门。十二月收兵南澳。)
     ——顺治四年博洛持挟郑芝龙单骑归京师。
     ——顺治四年移屯鼓浪屿(春,自南澳移屯厦门鼓浪屿。四月合郑彩等众略海澄、漳平、龙岩等县。四月招兵永宁。募兵南澳。五月于中左所设演武场。)
     ——会将吏盟。

  清·顺治四年七月攻海澄不克。
  清·顺治四年八月围泉州不克。
  加强安平根据地建设

     ——建立文官幕僚班子。
     ——强军(部将来源。练兵。储备军需。南明·隆武四年十月颁大统历。)

  清·顺治五年同安战役
     ——四月十八日郑成功入据同安。
     ——五月围南安县、泉州城。
     ——八月廿六日清军克同安。

  清·顺治五年郑成功尊奉南明·永历正朔
     ——九月遣使赴肇庆朝永历帝。
     ——十月敕封“威远侯”。
     ——十月夺云霄。
     ——第一次向日本乞师请援,不报。
     ——与粤将李成栋的关系(李成栋原为清将。降南明。请永历帝驻跸肇庆。请诏郑成功连兵。闽将与李成栋系统的隔阂。)
  清·顺治六年郑成功再战闽南
     ——三月屯分水关,分师旁掠。
     ——六月陷漳浦。
     ——七月南明晋郑成功为“延平公”。
     ——十月下云霄镇。
     ——十月围攻诏安。

  郑成功(1624—1662年),乳名福松,又名,字明俨,号大木,明末清初南安石井人。南明·隆武帝赐国姓

  郑成功军事堡垒(南安市)”,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家世

  郑成功是石井氏12世,郑芝龙的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明《氏族谱》(石井郑氏)十二世,飞黄郑芝龙第一子,讳,字明俨。”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朱成功者,郑芝龙之子也。”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成功,初名,字大木,福建南安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郑成功,本名,字大木,南安人,芝龙子也(芝龙入清,自有传)。”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成功,原名,字大木芝龙长子。”

  郑芝龙兄弟4人:长芝龙,次芝虎,三鸿逵(原名芝彪),四芝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郑鸿逵》)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

  “夏闰六月,明立唐王·聿键,称帝于福州。

  初,唐王统兵勤王,以擅离南阳锢禁狱。及弘光(于南京),赦出,而南都破。靖虏伯·郑鸿逵遇于嘉兴,语合,遂奉以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谋立之。闰六月十五日即位,升福州为天兴府,布政司为大内,改元隆武。明·晋南安伯·郑芝龙平虏侯,寻封平国公;镇海将军郑鸿逵定虏侯,寻封定国公郑芝豹澄济伯

  芝龙飞黄,南安石井人。兄弟四,长芝龙,次芝虎,三鸿逵,四芝豹。初为海盗,崇祯戊辰(崇祯元年,1628年)归诚,以平海寇功累迁至南澳总兵。甲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之变,弘光即位南京,封南安伯。至是以翊立功晋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芝豹澄济伯。”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

  “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著,累擢总兵。

  芝龙有弟三:芝虎鸿逵芝豹

  芝虎刘香搏战死。

  鸿逵初以武举从军,用芝龙功举甲科进三秩,授都指挥使。累擢掌印千户。崇祯十四年(1641年)成武进士。明制,勋著,授锦衣迁,亦至总兵。福王立南京,皆封伯,命鸿逵守瓜洲。顺治二年(1645年),师下江南,鸿逵兵败,奉唐王·聿键入福建,与芝龙共拥立之,皆进侯,封芝豹伯。未几,又进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

  郑成功田川(称田川翁氏翁夫人),日本人。(参见下文“出生于日本长崎”以及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田川》)

  郑成功元配夫人董友,民间称为董酉娘,系郑经之母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董友郑经》)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氏世次》:

  氏世次

  郑芝龙:字飞皇,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人。在日本国娶翁氏,生;继娶颜氏,生子四:

  郑成功芝龙长子,名,字大木,南安学生员。隆武赐姓,名成功。妻董氏容先长女。生子十:。年三十九,卒于台湾。

  郑经成功长子,字元之。妻唐氏显悦女孙,无出;陈氏,生子六:

  郑克臧(下“土”字)

  郑克塽次子。投诚,封正黄旗汉军公。妻冯氏,正白旗汉军伯锡范之女。

  附记:氏起事于天启元年(1621年),至康熙癸亥(康熙廿二年,1683年)归诚,共六十三年。”

出生于日本长崎

  明·天启四年出生于日本长崎

  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为其母舅黄程押送货物到日本长崎,留日经商,娶日本肥前平户河內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平户侯之家臣田川翌皇翁昱皇)之养女田川氏为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田川氏》)

  成婚翌年,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六月十二日夜,天现异相。七月十四日(一作十五日夜子时),郑成功诞。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

  “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六月十二日,颜思齐杨天生郑一官等唐商27人置酒聚会,祷告天地,密谋举事,至三鼓席散。

  甫出门,见天昏地黑,雨箭风刀,飞沙走石,鼓浪兴波,令人震怖。

  天明,哄说海涛中有物,长数十丈,大数十围,两眼光烁似灯,喷水如雨,出没翻腾鼓舞,扬威莫当。通国集观,咸称异焉。阅三昼夜方息。空中恍有金鼓声,香气达通衢。
一官翁氏正在肚疼昏迷间,梦同众人岸上观大鱼跳跃,对怀直冲,惊倒。醒来即分娩一男。

  一官闻之,不胜喜跃,方扶在‘毡踏绵’上坐,忽闻四处呐叫救火!’一官忙启户视之,见众人齐来门首,作踌躇状。问曰:‘列位!火在那里起?’

  众曰:‘都见是你家失火,故群来救。至此又无,岂不怪异?’

  一官曰:‘我家那有火起?或是拙荆临盆,灯火射出。’

  众人方知翁氏生子,俱向一官作贺曰:‘令郎后日必大贵!我们眼见光亮达天,非恍惚也。’一官谢不敢,众散去。

  翁氏忙问一官曰:‘外面何故这般喧哗?’一官将众人之言说了一遍。

  翁氏曰:‘此亦奇异,我方才疼绞之时,略定睡去,如日在岸上,看那大鱼一般摇摆腾翻,冲我怀中,惊倒醒来遂产。’

  一官曰:‘想此儿必有好处,当秘之,善为抚养。

   正秋七月十四(一作十五日)夜子时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母为倭女。初名。”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成功原名,字大木,天启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诞时万火齐明,丰仪秀整。”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先是,克塽高祖绍祖生子芝龙,小名一官,字飞黄。落魄无业,尝亡命日本,娶倭妇,生子,字大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芝龙尝娶日本妇,是生。”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初,芝龙娶日本妇翁氏,有娠弥月,梦至海岸,见巨鲸冲怀而寤,遂产。居民见其所居火光烛天,趋视知生男,皆致贺。”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初,芝龙娶日妇翁氏,孕,临蓐(“临蓐”:临产)海上。居民见一人金冠红袍,骑鲸直入国中,震骇,千百聚观。翁氏昼眠,亦梦至港岸,鲸跃起,扑其身,惊寤而生。状貌魁伟,颖异绝伦。”

  或说,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七月十五日辰时(对应今上午7—9点),田川氏出遊千里滨(平户市街西南,约离平户1里半之1个海峽),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內1块平坦巨石以诞(后称为“诞儿石”),名福松,是为郑成功

  郑成功诞生之所,早已视为东瀛胜迹。诗僧苏曼殊,东遊过平户千里滨郑成功诞生地时,有诗云:“行人遥指公石,沙白松青青照边。极月神州余子画,袈裘和泪伏碑前。”

  幼居长崎

  福松成功)6岁(1629年)已就学书塾,因其聪慧活泼,才思敏捷,甚得师友顾爱。比邻有剑道大家花房氏福松每趋庭瞻仰花房氏之授艺,花房独伟視之,以其穎异过人,而教之学剑,且尝于花房宅畔手植椎树1株,至今犹存,且已盘根错节,成为参天巨木。日本人推为“松浦心月”佳胜之一。

  郑成功在日本平户的这段经历,无疑在成长过程中直接从周围的环境和从郑芝龙及其留在日本的亲友与手下当中吸取了大量对欧洲人的第一手知识与经验。可以说他是比较了解荷兰人的,这应当是他日后敢于果决地排除部下的异议出兵台湾的重要决心来源。

归国

  郑芝龙威震八闽

  明·天启四年(1624年),郑芝龙颜思齐屯台湾,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卒;十二月,众推郑一官郑芝龙)为盟主,继统其业,海上武装实力已成为不可低估的一股力量。天启七年(1627年),福建巡抚沈犹龙请于朝,抚之,授郑芝龙浯铜游击,复叛。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朝廷派员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崇祯三年(1630年)季春,郑芝龙在晋江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崇祯三年(1630年),以平粤盗、征生黎、焚荷兰、收刘香功,迁福建都督。(详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

  “初,芝龙之为盗也,所得不赀。崇祯中,受巡抚沈犹龙招抚。”

  “时南安有荀憨,惠安有刘香老,皆称富强。先亡,恃强不就抚。朝命芝龙讨之,战于五虎门外之定海所。芝龙力不敌。弟芝虎勇甚,望见乘大舰指挥兵士,芝虎直前跃舰而上。手格芝虎,兵器堕之,遂徒手而搏,相持入海,俱死。芝龙既并其众,威震全闽。”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芝龙复去(指离开日本),聚众□,与颜思齐等辟台湾地。明·崇祯元年(1628年),降于督师熊文灿。以征生黎、逐荷兰功,稍迁都督。”

  明·崇祯三年十月接七岁的福松归晋江安平,取名

  郑芝龙既威震八闽,颇思念滞留日本之妻儿。是时日本方领锁国令,禁止人口出境,郑芝龙屡派员迎归田川氏母子未果。郑芝龙始则威胁,既而败之,明·崇祯三年(1630年)十月,得迎福松(7岁)归晋江安平(安海)。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郑森七岁取回。”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3

  “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夏五月,芝龙因忆火光梦中之异,修书遣芝燕驾船往日本,迎接翁氏并其子回来。日本国王因颜思齐集船谋夺不成,从此加意防范唐人。

  翁氏芝龙倏尔别去,虽屡翘首云山,其奈盈盈带水何;惟日抚其子。喜子颇可人,又举止异众。一日报唐船到,父女正在计念间,突闻呼叫之声。翁翊皇出接,两未谋面;询其由来,方知为芝龙差,欲接其女与甥回也。

  芝燕曰:‘奈与国王再三说无此例,岂不徒费其劳?’

  翊皇曰:‘国王见书欢喜,抑有怒色?’

  曰:‘国王见书甚喜。’

  翊皇曰:‘见书若喜,再作商量。’

  曰:‘自然还要恳求国王,难道就回么?’唤从人将所带物件行李悉迁上翊皇家,住下。

  芝龙自遣芝燕去后,偶闲谈间,见南风大盛,屈指芝燕到日本矣。旁有日本旧唐者到芝龙面前言曰:‘到,谅到矣,恐国王未必允从。’

  芝龙曰:‘汝何所见?’

  旧唐者曰:‘日本从来未有妇人入我中国,国王焉肯特破此例。必用一计服他,然后可。’

  芝龙猛省:‘尔言有理。可觅画师画我形图,驾统无数艨艟,旌旗飞扬,军威雄壮。令芝鹗带好汉六十名,新盔亮甲,器械坚利,乘此南风尾过去。声言若不依允,即欲兴师前来。’

  领命行,八昼夜到日本。芝鹗入港,将旗帜器械摆列整齐,金鼓喧天。一时日本骇然,恐是侵犯之船,炮台预放,以观动静。迨至落椗,其疑方释。

  芝鹗上山,将画图送入。国王收阅,集诸文武会议曰:‘郑芝龙连发两书,遣人前来,未知作何发付?’

  辅国将军(日本之权全在辅国)启曰:‘迩闻郑芝龙兵船甚盛。今连发两书前来,欲依他,从无此例;若不依他,恐一旦加兵,亦是费事。以臣管见,不如将儿子送还他,其妇女说从无此例,则一举可以两得矣。’

  国王大喜曰:‘此议甚当。’立传翁翊皇面谕。

  领命回家,与及女儿说知。

  九月北风起,国王回郑芝龙书,送其子交芝燕芝鹗载归。

  翁氏临别之际,悲喜交集(喜者,喜其父子相会;悲者,悲未得见夫君,今反失其子),牵衣恸泣。芝燕芝鹗共慰之,劝曰:‘归去商量,自当设法再来迎接。’随解缆。

  顺风十月到安海。芝龙望见其子仪容雄伟,声音洪亮,屈指已七岁矣。追忆生时奇兆,甚喜。”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三遣人賫金帛,请于倭;时生七年矣,风仪整肃,颇异常。”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芝龙为海盗,既受抚,崇祯三年修书迎翁氏,未至。命画工作芝龙统率艟艨威武状,复遣使往;日本留翁氏而归,年七岁矣。”

  延师授学

  明朝末年武将跋扈的情况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但武官重视子嗣文化教育的风气并没有改变。郑森回国后,为改名“延师授学”,师承曾其五就读。郑森性聪慧,读书穎悟,8岁通晓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然郑森以异国初归,诸叔兄弟辈数窘焉;独其叔郑鸿逵甚器重之(郑鸿逵后改名郑芝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jnet.com《泉州人名录·郑鸿逵》)

  郑森11岁读书私塾,12岁即通读《春秋》、《左传》。

  郑森少年时代曾赋《登高》?诗云:“只有天在上,而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3

  “延师肄业,取名,字大木,读书颖敏。但每夜必翘首东向,咨嗟太息,而望其母(日本在东)。

  之诸季父兄弟辈数窘之;独叔父郑鸿逵甚器重焉(圣仪,别号羽公,庚戌进士),每摩其顶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有相士见之曰:‘郎君英物,骨格非常!’对芝龙称贺。

  芝龙谢曰:‘余武夫也,此儿倘能博一科目,为门第增光,则幸甚矣。’

  相者曰:‘实济世雄才,非止科甲中人。’

  性喜《春秋》,兼爱‘孙吴’(指“兵法”)。制艺之外,则舞剑驰射;楚楚章句,特馀事耳。事其继母颜氏最孝。于十一岁时,书斋课文,偶以小学‘洒扫应对’为题,后幅束股有‘之征诛,一洒扫也;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先生惊其用意新奇。”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郑森倜傥有大志。”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

  “延师肄业,每夜必翘首东向望其母。有相士见之,曰:‘郎君英物,非止科甲中人!’喜《春秋》、兵法,舞剑驰射。

  年十一学制艺,题为‘洒扫应对进退。’后幅云:‘之征诛,一洒扫也。之揖让,一应对进退也。’师大惊。”

  明·崇祯十一年15岁入南安学为诸生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郑森15岁,入南安县学(在今丰州)为诸生(弟子员)。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3》:“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五月,郑森进南安学弟子员。”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郑成功年十五补南安弟子员,试高等,食饩。”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郑成功年十五补弟子员,食饩。”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郑森入南安学为诸生。”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十五补县学生员。”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髫龄(“髫龄”:指幼年)补弟子员。有术士见之,惊曰:‘君骨相中封侯格,非一科第者。’”

  《石井本(氏)宗族谱》亦载,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成功“年十五,补弟子员(入泉州府南安县学为廪生),旋食饩(试列高等,受奖学金待遇)。金陵术士见之,惊曰:‘此奇男子,骨相非凡,命世雄才,非科甲中人也。’”

  郑森少年时读书的朋友有惠安县生员张若、晋江县人杨于两

  清·嘉庆《惠安县志·卷26·文苑·张若传》载:郑成功为诸生时,每自南安来惠(惠安),主濠濮斋,论文赋诗,风雨联床,不稍间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若》)

  杨于两成功妻家董飏先的表侄。刘献廷《广阳杂记·卷2》记,曾听杨于两亲口说过于两与赐姓郑成功幼同笔研”。

  崇祯十五年赴福省乡试

  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八月,时郑森19岁,赴福省乡试。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赴省试。有金陵术士相之,惊曰:‘君非科甲中人也,殆王侯相矣。’时方锐志场屋,不以为然。”

  明末清初·李世熊宫詹传略》《寒支二集·卷4》)载,当时郑芝龙已加官都督,“富拟王者,远交朝贵,近慑抚按,灸手可热。”郑森也完全是一副贵公子的派头,“自泉(泉州)入福(福州),邮传馆舍皆有司备设。及入棘闱(考场),监临交遣小吏诣号舍致寒温,预选同舍生代为起草。珍果佳肴,络绎传送。竟日饮啖而已。漏下便已出闱,传呼归馆舍,共赫奕如此。”福建提学副使郭之奇宫詹,“宫詹”即“太子詹事”)看得不顺眼,不让他中举。次年(1643年)二月岁考,尽管文章写得颇通畅,仍被郭之奇评定为二等,不得食饩为廪生。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4》:“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八月,郑森赴福省乡试。”

明·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

  清·顺治元年清朝定鼎京师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适逢神州震荡,天下大乱。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军破北京,自缢煤山。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中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又六年甲申(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犯阙,庄烈帝明毅宗·朱由检殉国;我世祖章皇帝清世祖·福临扫除□□,定鼎京师。”

  清·攝政王多尔袞入北京之后,反客为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未至1年,席捲明朝半壁山河。

  ·顺治元年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为南明·弘光

  清·顺治元年(1644年),郑彩据厦门。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国朝·顺治元年(1644年)郑联郑彩据厦门。”

  是年马士英史可法等明朝遗臣,拥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翌年改元弘光,史称南明,以史可法晋师江北。八月,原任总兵的郑芝龙郑鸿逵,分别加封南安伯靖魯伯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弘光帝立,郑芝龙封南安伯。”

  南明·弘光元年入南京国子监太学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郑森21岁,以邑庠生加例入南京国子监太学,师从钱谦益钱谦益为命字大木。【按:“大木”典出《孟子》“为巨室则必使师求大木”,寓 “大木寄危厦”之意。】

  明·《氏族谱》载:郑森邑庠生,加例入(南京)国子监太学,应袭锦衣卫副。娶氏。”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弘光时入南京太学,闻钱谦益名,执贽为弟子,谦益字之曰‘大木’。丰彩掩映,奕奕耀人。”

  郑芝龙喜出望外,想利用手中权势 ,为儿子买个状元来当,以便将来官运亨通。郑森知道后又气又羞说:“为国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

  在南京,郑森执弟子礼于华亭徐享远与虞山鸿儒钱谦益钱谦益见他才华横溢,极为赏识 ,视为旷世人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

  郑森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丽典雅 ,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

  曾写《游桃源洞》五言古诗2首,谦益评曰:“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给事瞿式耜也评批:“桃源上首,曲折写来,如入画图,一结尤清绝。次首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可为吾师得人庆。”

  又如裘毓鏖《清代轶闻》载:“明季郑成功氏,汉族中一奇男子也。近有人见其手书诗一律,诗字皆佳绝,良稀世之宝也。其诗曰:‘破屋荒畦趁水湾,行人渐少鸟声闲。偶迷沙路曾来处,始踏苔岩常望山。椎户秋深知露冷,僧扉昼静任云关。霜林犹爱新红好,更入风泉乱壑间。’ 嗟乎,英雄所留剩之遗迹,一鳞一爪无不可珍。 况其发自性灵,而形诸声律,见于文字者乎 !”

  然而,顾城《南明史》郑成功是否就读过南京国子监和与钱谦益的关系持怀疑态度。他说:

  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就读以及同钱谦益之间的关系尚有待研究。

  民国九年(1920年)修《氏宗谱》记郑芝龙有五个儿子,长子下注:‘出,太学生,应袭锦衣卫副千户。’郑森条下没有记载这件事;《氏家谱》所记相同,均见《郑成功族谱三种》。

  明代对有功官员常给以‘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的奖励,但其子弟并不一定入监为太学生。崇祯、弘光时为聚敛钱财曾经强迫富户给子弟纳银入监,使国子监的名声很坏。郑成功是否真到过南京国子监就读,尚有疑问。

  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延平二王遗集》相传为郑成功郑经父子的作品,集中所载郑成功诗有三首涉及钱谦益:《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谦益之子名孙爱)世兄游剑门》、《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洞》,并有钱谦益门生瞿式耜评语。但是,在钱谦益瞿式耜著作中尚未得到证明。”

  郑森目睹明廷昏庸腐败,官员花天酒地,谋取私利, 极为痛心。他撰写了1对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爱无如读书。”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郑森由南京回福建。

  清将克西安移师东下,四月破扬州,史可法战死。五月廿四日,清兵入南京,始下薙髮令。福王为清兵所执遇害,弘光政权覆灭。

清·顺治二年朱聿键立于福州

  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为南明·隆武帝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师下江南,鸿逵兵败,自京口退至杭州,奉唐王·聿键入福建。

  闰六月,鸿逵芝龙,以及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黃道周等,共拥立朱聿键,建号“隆武”。封郑芝龙平虏侯、鸿逵定西侯、芝豹澄济伯。未几,又进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芝龙及劝进唐藩唐王御极(“御极:即位),改元隆武,晋封平国公。”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称号福州,乃封芝龙侯爵,加太师。”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师下江南,鸿逵兵败,奉唐王·聿键入福建,与芝龙共拥立之,皆进侯,封芝豹伯。未几,又进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南都(南京)亡,郑鸿逵唐王于浙江,拥立于福州,建号隆武。”

  八月南明·隆武帝赐姓更名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隆武帝召见,赐国姓,改名成功,寻封忠孝伯。此后郑森自称和被称为朱成功”、“赐姓”、“赐姓成功”、“国姓成功”、“国姓爷”、“郑成功都是由此而来。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隆武帝立,郑森年才二十一,入朝。上奇之,赐今姓名,俾统禁旅,以驸马礼行事。”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

  “明主召芝龙成功,赐姓

  隆武召见,奇其状貌,封‘忠孝伯’,抚其背曰:‘惜朕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 无相忘也。’因赐姓,改名成功。自是中外咸称‘国姓’云。”

  明末清初·彭孫貽《靖海志》载,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十四日,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引郑森陛见。隆武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森引用岳飞的话即口答曰:“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帝见郑森气宇非凡,言语明朗,奇之,抚其背曰:“惜无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改名成功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卷2》载:

  郑鸿逵引其子肇基陛见,隆武赐姓朱。芝龙闻知,次日亦引其子入见。隆武奇其状,问之,对答如流。隆武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遂赐姓,兼赐名‘成功’,欲令其父顾名思义也。

  封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宗人府宗正。

  自此中外咸称国姓。”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芝龙见,唐王奇之,抚其背曰:‘惜无一女配卿!’赐姓,改名成功;故称‘国姓’。”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芝龙郑森唐王唐王宠异之,赐姓,为更名。”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唐王即位福州,芝龙以拥立功进爵平虏侯,引入见。唐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其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更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曰‘国姓’。”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芝龙进见,奇之,赐姓名‘朱成功’,授招讨大将军,比照驸马体统,协理宗人府事。尝抚其背曰:‘惜朕无女可配卿。儿当尽忠吾家,毋相忘也。’”

  十月母田川氏自日本归安平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之母翁氏田川氏)自日本归安平(今晋江市安海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田川氏》)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芝龙娶日本长崎王族女,凡为日本赘婿者,例不得归,惟芝龙挈其妻还东石。第宅纵横数里,遂为八闽富人。(福建巡抚)犹龙母生日,进珊瑚树高丈许,饰以珠龙金盎,观者艳之。芝龙从者掣生犀黄金为甲,每出则百人如一人焉。”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是岁,成功之母翁氏归自倭。”

  ·江日升《台湾外纪》记:“十月,日本国王平户侯芝龙威权,认翁氏为女,妆奁甚盛,遣使送到安平,即成功生母也。”

  田川氏回国之后,郑成功写五言绝句给留居日本的胞弟左卫门原件现珍藏于日本):“礼乐衣冠第,文章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

  近代·潘受《海外庐诗集》有台湾杂诗七绝1首,题为氏墨迹》。自注云:“赤嵌楼悬郑成功手书中堂一幅,有章草意,略近晚明风格。末句为‘东海酿流霞’。”

  明军既出关,迁延不前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明以郑鸿逵为大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元帅,出江西。二将既出关,疏言饷缺,逗留不前。”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郑成功唐王芝龙兄弟拥重兵。芝龙族人亦封伯,筑坛拜鸿逵为将,分道出师,迁延不即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郑鸿逵》)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时芝龙握重权,而以拥立非己意,与朝臣相抵牾(“抵牾”:抵触,矛盾)。帝讽之出关,不听,浸以跋扈。成功性慷慨,怀忠义,心薄其父所为。”

清·顺治三年弃文就武

  正月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南明·隆武帝先命郑成功为御前营内都督,寻又命佩招讨大将军印,镇守仙霞关。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

  “春正月,主以忠孝伯·成功为御前营内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寻封命佩招讨大将军印,镇仙霞关。

  时军国大事皆取决于芝龙,明主积不宁平,常独居愁叹。成功进见,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无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恩,义无反顾,誓当以死报陛下。’明主嘉叹,故有是命。”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4》载: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郑鸿逵部将黄克辉从浙江省江山撤退回闽,隆武帝大怒,下诏将郑鸿逵由太师降为少师。郑成功奉命“领兵出大定关”

  按:托名黄宗羲撰的郑成功传》(《梨洲遗著汇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版《黄宗羲全集·第2册》不收此文)说郑成功“意气状貌,犹书生也”还说郑成功在整个隆武时期“虽遇主列爵,实未尝一日典兵柄”。这是不确的。至迟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起,郑成功就已弃文就武,亲履戎行,参与许多军事指挥活动。

  三月陛见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下诏亲征,驻跸延平。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4》载,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郑彩到达杉关之后按兵不动,无论监军、给事中张家玉怎样催促,一概置之不理。清兵攻江西建昌,郑彩拉起队伍就跑,3日夜退到浦城。张家玉极为愤慨,上疏劾奏;隆武帝下诏削去郑彩的永胜伯、征虏大将军职务,同时“敕国姓成功招致郑彩逃兵,毋得令其惊扰地方百姓”

  明末·陈燕翼《思文大纪·卷5》还载,同月,“催国姓成功、辅臣傅冠速出分水关,以复江省。”

  三月,郑成功陛见隆武帝,欲请假回安平探母,不准。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5》载:

  忠孝伯·赐姓成功叩陛,辞回安平。

  隆武曰:‘卿当此有事之际,何忍舍朕而去!’

  成功顿首曰:‘非成功敢轻离陛下。奈臣七岁别母,去秋接到,并未一面。忽尔病危,为人子者心何安?以其报陛下之日长,故敢暂为请假。稍愈,臣即兼程而至。’”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其时,芝龙已密奉本朝招抚,唐王亦稍知之。成功入侍,见王不乐,启曰:‘殿下得无以臣父有异志,臣当以死捍殿下也!’”

  四~五月隆武帝郑成功以厚望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6》载,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隆武帝在给军师蔡鼎的敕谕中说:“朕原速期幸虔(江西赣州府),以迎兵未至,故调国姓成功、辅臣,护驾前往。今于华玉兵已至;又虔中迎疏叠来,则国姓、辅臣正可用力湖东,不必调到湖西。东西并举,朕亲节制于虔,江省之复可必。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6》还载,同月,敕谕御营内阁:

  “国姓成功巡关回来,迎驾暂至邵武,相机出关。”

  “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一十三名隶陈国祚标下,听国姓成功节制。”

  “国姓成功请给新到官兵月饷。上令于邵武近处另给,该部行文去。”

  “谕国姓成功曰:兵、饷、器三事,今日又有手敕,确托卿父子。兹览卿奏,言言硕画,朕读之感动,其总理中兴恢御兵、饷、器甲,统惟卿父子是赖。银关防准造,即以此为文,造完颁赐,以便行事。”

  “敕行在兵部:‘国姓速令郭焘守住永定,调陈秀周麟洪正黄山速速往救赣州,杀退清兵,保安赣州。有功重叙,有失重罚。’”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7》又载,五月,“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铣器火药,即令二部给发。”

  六月回安平探母

  六月初,清军大举攻入浙东,并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按:由浙、赣入闽有3个必经关隘,即仙霞关、杉关、分水关,一般称为“三关”。其中仙霞关最险。)

  明末清初·陈燕翼《思文大纪·卷8》载,六月间,隆武帝为照顾郑成功母子团聚,同意他回乡的请求,但“命国姓成功亲到漳、泉,精募兵将,立助恢复,期限二十日即来复命。”“给国姓成功五月兵饷。”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5》:隆武成功驰驿省母,准假一月。成功谢恩,出归安平。”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寻以母病,辞回安平。”

  八月返回抗清前线

  郑成功探望母亲后,虽未必招募到多少兵将,但他本人确实于八月返回了抗清前线。

  明末清初·王忠孝《惠安王忠孝全集·卷2·自状》载:郑成功隆武之命,“八月抵福京(福州),晤诸公,商榷时艰。望后(十五日以后)登舟溯流而上。距行在(指延平)仅二程,清骑已乘虚而入。赐姓公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遇余于舟次,语余曰:‘上已先四日行,剑南皆北骑,公将安之?’因拉余旋福京,订举事。”(转引自陈碧笙《一六四六年郑成功海上起兵经过》,载《历史研究》1978年第8期)

  寻封“忠孝伯”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局势危急。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因此封郑成功忠孝伯,拜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都尉,挂招讨大将军印;郑芝龙的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拜永胜伯郑彩、定国公郑鸿逵为将,训令带兵出杉关,援救江西建昌义师,与湖南为声援。然明军终逡巡不前。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封忠孝伯。”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寻封忠孝伯。”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遂进封忠孝伯。”

  八月兵溃仙霞关

  郑芝龙兄弟不但拥兵不进,郑芝龙还不给郑成功军粮,致士兵逃散;又秘密下令仙霞关守将武毅伯·施福(即施天福)放弃天险,自动撤退。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忠孝伯·郑成功兵溃仙霞关。清军乘胜入闽。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

  “秋八月,郑芝龙密撤仙霞关,大清兵入关。

  芝龙以拥立非其本意,日与文臣忤;又度清朝神武,必不能偏安一隅,有叛意。密遣人以通内院洪承畴黄熙允黄熙孕。至是,闻鲁监国杭州失守,乃称饷缺,檄守将施天福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承畴黄熙孕》)

  明·忠孝伯·成功兵溃于仙霞关。

  芝龙闻清兵将至,密遣亲吏到师纳款。帅诘之曰:‘吾兵未临境而前途献降书, 得无诈乎?’疑系细作,命推出斩之。吏疾声呼冤。有闽人在军中,察其词哀,知其无诈,为告于帅。帅曰:‘归语尔主,吾于秋仲提师由仙霞入关,可备壶浆(“壶浆”: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以迎。’

? 于是芝龙遣心腹蔡辅至关,将授意于成功。辅入见,语未发,成功厉声先谓曰:‘敌师已迫而粮不继,空釜司饔(“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饔”:熟食。“空釜司饔”,字面义为空锅煮食,喻一无所有、无能为力),吾将奈之何耶?速请太师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之一掷也!’

  辅噤不敢发语。回见芝龙,备述前事,且曰:向若道及纳款,此头已断矣!

  芝龙曰:‘痴儿不识天命,固执乃尔!吾不给饷,彼岂能枵腹战哉?’

  赐姓屡请,皆不报。关兵无粮,遂逃散。成功不得已引还。至延平,登城周视,叹息而回。”

  九月随扈延平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隆武帝不得已下诏亲征。师次延平(今南平),芝龙不欲北上,使军人遮道拥驾不前,只好就地驻扎,郑成功随扈。后清军突至,隆武帝出奔,死于将乐。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

  “九月,明主下诏亲征,师次延平。大清兵猝至,明主出奔,殂(“殂”:死亡)于将乐。

  初,明主决意亲征,于(福州)南台祭江,忽风雨骤至,旗帜尽拔,不能成礼。成功跪榻前泣奏曰:‘臣父已有异志,陛下当自为计。’因伏地呜咽。明主掩袂挥泪,命之起。遂向延平,将幸赣。清兵猝至,迫城。明主仓皇出奔将乐;追及之,遂遇害。”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清·顺治)三年(1646年)秋,大师入闽,唐王败。”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

  “招抚大学士洪承畴芝龙同县,通书问,叙乡里,芝龙挟貳心。

  (顺治)三年(1646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唐王坐是败。”

  台湾版郑成功全传》氏三世大事年表》载,八月廿七日,在福建延平,成功与帝相持痛哭”,次日,“帝至汀州,即为北骑所执,遂及于难。成功道中闻变,伏地大恸,晕厥久之。”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

  唐王议亲征,出汀入赣,与湖南为声援;芝龙不欲,使军人遮道拥驾不前,不得巳驻延平。

  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通洋裕国事宜,王叹曰:‘骍角也!’封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

  尝入侍,见王有忧容,顿首曰:‘陛下郁郁,得毋以臣父有异心乎?臣受厚恩,义无返顾,以死捍陛下矣!’”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及隆武幸延平,成功扈从。”

  闽地纷战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5

  “当芝龙暗撤两关守兵,永胜伯·郑彩遁踞厦门,迨闻隆武亡,随率舟师会阁部熊汝霖迎原监国鲁王于舟山。王封建威侯、弟定远伯,进取福宁诸县,并陷兴化府。王进为建国公,为定远侯,季弟镇南伯。

  建宁乡绅密通接驾,踞城起义。

   原吏部主事林垐(字子野,号耻菴,福清人,癸未进士)潜匿山中,散家资募兵,夺据福清县。贝勒遣副将满进忠领兵征讨。率众迎敌,战败奔入城。追兵紧,门不及闭,回身复战。中箭数十死,立不仆。进忠见而奇之,拜乃仆。

  平和县人曾庆等,与诏安人合议起兵,立德化王·朱慈烨据将军寨,陷大田、顺昌、将乐三县。

  郑联陷漳浦县,知县洪有祯不屈死。

  贝勒督舟师出攻海坛,郑彩率众迎敌。战北,遂奉鲁王退居厦门,徐而复上舟山。阁部熊汝霖死,疑为害。”

清·顺治三年郑芝龙降清

  八月郑芝龙退保安平镇

  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清军入闽,郑芝龙谎报海盗进犯其家乡晋江安平,径自率部返回安平镇。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贝勒王入闽,郑芝龙退保安平镇。”

  九月博洛招降

  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率清兵入福州。明末·陈燕翼《思文大纪·卷8“九月十九日,清兵至福州,从北门而入。”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北兵入福州,芝龙退屯安海,楼船尚五六百艘,必欲降附,诸众多不从。”

  九月间,博洛迅速南下泉州,先遣洪承畴(南安人)、黄熙(晋江人)致信招郑芝龙降,未通;又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承畴黄熙郭必昌》)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

  “王兵至泉州。芝龙偏保安平,军容甚盛,以洪承畴黄熙允之信未通,未敢迎师。

  王以书招之,略曰:‘吾所以重将军者,正以将军能立唐藩也。人臣事君,苟有可为,必竭其力;力不胜天,必投明主而事,乘时建不世之功,此豪杰事也。若将军不辅立,吾何用将军哉?且两广未平,现在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

  芝龙得书大喜。”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

  成功极力哭谏

  郑芝龙既得贝勒书,决意降清。当芝龙成功议降清事时,郑成功对父亲的所作所为颇不以为然,极力哭谏。芝龙终不听。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成功痛哭而谏,芝龙不从。”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成功力谏不听,遂降。”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2载:

  “其子成功劝曰:‘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曰:‘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势。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且不能拒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狗乎?’

  成功曰:‘吾父所见者大概,未曾细料机宜,天时地利,有不同耳。清朝兵马虽盛,亦不能长驱而进。我朝委系无人,文臣弄权,一旦冰裂瓦解,酿成煤山之惨。故得其天时,排闼直入,剪除凶丑,以承大统。迨至南都,非长江失恃,细察其故,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又多庸碌之臣,遂使天下英雄饮恨,天堑难凭也。吾父若藉其崎岖,扼其险要,则地利尚存,人心可收也。’

  曰:‘识时务为俊杰。今招我重我,就之必礼我。苟与争锋,一旦失利,摇尾乞怜,那时追悔莫及。竖子渺视,慎毋多谈。’

  成功不从,牵其衣跪哭曰:‘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困杀。吾父当三思而行。’

  成功语繁,厌听,拂袖而起。”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

  “未几,芝龙纳款于清。

  成功谏曰:‘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险设伏,收人心以固其本、兴贩各港以足其饷,选将练兵,号召不难矣。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不威,脱渊则困。愿吾父思之!’

  芝龙拂袖起。”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福州破,芝龙约降;成功芝豹恸哭谏,不听。”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郑成功密带所部遁金门

  郑芝龙终不听郑成功哭谏。议事出,郑成功遇叔郑鸿逵,告以始末,郑鸿逵壮之,郑成功遂密带所部遁金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鸿逵》)

  南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郑成功隆武帝、后凶信,设位令军民挂孝望北祭。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5》:

  成功出,适遇鸿逵于途,告以始末。壮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

  “赐姓成功潜师浯洲,闻隆武帝、后凶信,设位令军民挂孝望北祭。”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芝龙欲以成功博洛鸿逵阴纵之入海。”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

  成功出,遇鸿逵,告以故。鸿逵壮之,入谏,芝龙不听。

  成功率所部遁金门。其部曰‘南郎’、‘北郎’。‘南郎’者,闽、广人,多芝龙旧部曲;‘北郎’乃江浙人及北方剧盗、旗下逃兵。”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乃走金门。”

  十一月郑成功拒随父北上

  十一月,郑芝龙将往福州谒见贝勒博洛,差往金门寻郑成功同行。郑成功弗从,又上书苦谏。芝龙不听,终于十一月十五日,带500名士卒北上福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

  “忠孝伯·成功遁入海……

  十一月,郑芝龙往福州见贝勒王,成功又泣谏,知不可挽,乃遁入海。

  芝龙至福州,见贝勒王,王置酒相待甚欢。”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芝龙降,强成功不从。”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5载,十一月,郑芝龙将往福州面贝勒,“又差往金门,寻成功同行,不从,上书,上书有‘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倘有不测之祸,儿祇有缟素而已。’芝龙见之,嗤其狂悖;即唤季子同行。”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

  芝龙复召之同行;复书曰:‘从来父教子忠,未闻以贰。今大人不听儿言,投身虎口,惟大人努力自爱,勿以成功为念!’芝龙叹曰:‘此子不来,清君臣其旰食乎!

  成功旋闻唐王凶问,设位令军民缟素。从浯洲(金门)入安平镇(安海),誓众曰:‘本藩乃明朝臣子、中兴将佐,披肝无地,冀诸英杰共伸大义。’出家帑犒师,用‘招讨大将军’印,称隆武二年;自安平镇人海澄,至镇海卫以观其变。”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芝龙将纳款,阴召之归,答曰:‘父教子忠,不闻以贰。’”

  十一月卅日田川氏死于清兵进劫安平之役

  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十一月十五日郑芝龙既降,十一月卅日,清军背信弃义,固山韩岱率兵进劫安平,大肆抢劫淫掠,安平镇十室九空。郑芝龙郑芝豹郑芝鹏弃城泊外海。郑成功在浯屿闻讯急挥师救援。清军即弃城退回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

  芝龙既降,其家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
北兵至安海,大肆淫掠。
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成功大恨,用倭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明末清初·彭孙贻《靖海志·卷1》芝龙既降,其家人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贝勒至安平,乱兵大肆淫掠,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顺治四年,附明·桂王时在肇庆称号永历元年)二月,韩代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

  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剑割肚而死。

  成功闻报,擗踊号哭,缟素飞师前来。而韩代见船只塞海,亦不敢守,弃之回泉。殓其母,收整城池,与芝豹芝鹏等守之。”

  【按:江日升所记时间有误,应为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十一月。】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清•固山统满汉骑兵突至安平,芝豹与弟芝鹏惧兵威,不敢战,敛其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泊外海。成功闻报,飞师而来。固山见船只塞海,亦不敢守,弃之回泉州。成功收整城池,率众固守。”

  是役,成功田川氏翁氏)自杀,年仅45岁。明末清初·郑克塽氏附葬祖父墓志》云:曾祖母生于壬寅年八月十八日未时,卒于丙戌年十一月三十日巳时,享年四十有五。”(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克塽田川氏》)

举义抗清

  清·顺治三年十二月焚青衣举义抗清

  郑成功愤父降敌、痛母慘死,国破家亡,决意抗清。

  明末清初·彭孫貽《靖海志·卷1》云:成功大愤,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敛,发丧后遂起兵。”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携衣巾焚于奎星阁前,为文祭孔子,欷歔再拜而去。”

  郑成功至南安县文庙(时南安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焚所著衣巾(儒衣青巾)以明志;遗址尚存。【郑成功焚青衣处”:1961年6月列为泉州市(县级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其他县学》】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成功母死于兵,遂谋为反,携所著衣巾焚于南安文庙,仰天欷歔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再拜而去。”

  《梨洲遗著汇刊》所收托名黄宗羲作《郑成功传》亦载此事,但文字略有出入,如誓词为:“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47·艺文志3·表疏策启跋考等·祭文》:“焚青衣告圣庙文(明·郑成功):‘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惟先师鉴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旋归里,携青衣儒巾焚于奎星阁前,为文祭孔子,欷歔再拜而去。”

  郑成功郑芝龙被满酋诱执,迫成功降。郑成功不肯屈节污身,赋诗云:“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自注云:“太师郑芝龙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

  清·顺治三年

  十一月南明·绍武、永历两帝并立

  清·顺治三年丙戌(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唐王·朱聿鐭永明王·朱由榔桂王之子)不顾抗击清兵,忙于争夺帝位。

  十一月初二日,大学士苏观生何吾驺等拥朱聿鐭监国于广州;初五日又匆忙称帝,改翌年为绍武元年(未及用)。

  十一月十二日,朱由榔由南宁迁广东肇庆,在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下,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翌年为永历元年。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明主永明王·由榔称帝于肇庆。王为神宗之孙,桂王之子,初封衡阳,以寇乱徙梧州。会桂王薨,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之。以肇庆府署为行宫,改元永历。”

  正当绍武政权在与永历朝廷激战正酣时,清兵在降将李成栋的带领下攻破惠州、潮州,直向广州进发。十二月十五日,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朱聿鐭及首辅苏观生等人皆殉国,广东沦陷。十二月廿六日永历帝离开肇庆逃入广西。

  十二月郑成功结水寨金门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广西瞿式耜桂王于肇庆府,改元永历。苏观生等遁至粤,迎立唐王之弟聿钅粤,改元绍武,遣辅明侯·林察御桂王。及绍武败,遁,航海至安平。成功始知桂王立,曰:‘吾有君矣!’乃修表称贺,遣江于灿至行在。”

  十二月,郑成功率领陈辉张进陈霸洪旭等愿从者90余人,乘两舰入海,在金门结水寨。郑鸿逵郑彩亦各率所部入海抗清。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

  “与所善陈辉洪旭甘辉等九十余人在金门结水寨。

  上书其父曰:‘吾家本起草莽,骫法(“骫法”:枉法)聚众,朝廷不加诛,更起爵命,阖门封拜。以儿之不肖,赐国姓,掌玉牒,畀(“畀”:给)剑印,亲若肺腑,虽糜躯粉骨,岂足上报?今既不能匡君于难,致宗社坠地,何忍背恩求生,反颜他事乎?大人不顾大义,不念宗嗣,投身虎口,事未可知。赵武伍员之事,古人每图其大者。惟大人努力自爱,勿以成功为念。’

  芝龙得书,叹曰:‘此子不来,清君臣其旰食(“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泛指勤于政事)乎?’”

  【按:《梨洲遗著汇刊》所收托名黄宗羲作《郑成功传》,在所善陈辉旭2人间有张进施琅施显陈霸,其中施琅显然有误。施琅当时投降了清军,随佟养甲李成栋入粤,不可能同郑成功“盟歃”抗清。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十二月收兵南澳

  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十二月,郑成功又于南澳集结数千人,谋匡复。(“南澳”:今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

  “丙戌(顺治三年,1646年)十二月朔,成功会文武群臣移于南澳,勤王于烈屿(今金门县烈屿乡,又称“小金门”),设高皇帝神位,定盟恢复。

  丁亥(顺治四年,1647年)仍称隆武三年,移于南澳。勤王者远近至,军声颇震。”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

  “明·招讨大将军、忠孝伯·国姓成功起兵。

  初,芝龙既归诚,以书谕成功速降。赐姓泣曰:‘父教子忠,不闻以贰。’遂逸去。
芝龙北上,乃与所厚数十人举义,收兵南澳,时年二十四。文移称‘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郑成功与所善陈辉洪旭等九十余人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自称‘忠孝伯大将军罪臣国姓’——‘国姓’、‘忠孝伯’皆唐王所命,故遂据以为其号云。”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

  “于是募兵南澳。时闽地尽失,惟金、厦两岛为建国公·郑彩郑联所据。闻永历帝立于粤,遥奉其正朔。

  成功建牙,旧将稍集,在闽诸大臣曾樱张肯堂朱永祐陈轼林垐皆往依之。”

  顺治四年博洛郑芝龙单骑归京师

  清·顺治四年(1647年),博洛郑芝龙久等郑成功来归未果,博洛师还,于某日夜半夹持挟郑芝龙单骑归京师。(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芝龙单骑北去。”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戌·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忽夜半扶之北去,从者皆不得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我贝勒王以芝龙送京师。”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顺治)四年(永历元年,隆武三年,1647年)博洛师还,以芝龙归京师,隶汉军正黄旗,授三等精奇尼哈番。”

  顺治四年移屯鼓浪屿

  春,自南澳移屯厦门鼓浪屿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春,郑成功自南澳移屯厦门鼓浪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

  “明招讨大将军成功屯兵于鼓浪屿。

  时厦门先为建国公郑彩及弟定远侯郑联所据。成功自南澳回,旧将稍集,乃移屯鼓浪屿。”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丁亥顺治二年(“顺治二年”有误,“丁亥”是顺治四年,1647年)春,移泊鼓浪屿。”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顺治四年丁亥(附明·桂王时在肇庆称号永历元年)正月,路振飞万年英误闻何吾驺、黄士俊苏观生顾元镜等同隆武逃遁于粤东,辞成功欲泛海往就之。

  曰:‘先帝当日在汀州业已受难,故众散。何能脱身至粤?恐是好事者假此为名,未可深信。但公既有所闻而欲去,余安可阻以失为臣子一片孤忠热血?’遂令备资斧、船一只送之。

  时同行有北直进士朱昌时、原金山卫指挥使常寿宁等。后舟次粤之虎门,遇辅明侯·林察,方云‘是隆武之弟,何吾驺等共立为绍武。被两广总督佟养甲同总兵李成栋由惠州昼伏夜行,于去年十二月朔日破城,绍武被擒。非隆武也。’振飞等不敢前,复随林察回厦门依成功。”

  四月合郑彩等众略海澄、漳平、龙岩等县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郑成功郑彩杨耿等众,入海澄,破九都,攻漳平、龙岩等县。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成功复合郑彩杨耿等众,入海澄,破九都,攻漳平、龙岩等县。孟全胜发都司王玉等进剿,大破之,仍遁厦。

  德化县未剃发千人,号义师,扶郧西王·朱常湷张存仁蔡应科堵截,遣罗成良剿平之。

  张存仁遣都司倪鸿出舟山,招黄斌卿不从。查兴化人,遂拘其眷口,交抚院佟国鼎守。令人出舟山,再招之。

  又接定海总兵张杰报:松江提督吴胜兆交通鲁王作叛情形,星驰与提督田雄提防。

  宜春王·朱义术从江西逃入汀州,用李芳泰计,结连新建王等众数万,据归化、清源、延平诸邑。守汀总兵于永绶调兵分途堵截,阵斩议术。”

  四月招兵永宁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郑成功遣部将林顺于晋江永宁(今石狮市永宁镇)一带招兵。

  四月廿三日,清将固山韩岱闻报,突袭永宁,城陷,南明将士和乡民死难者达2400余人;尚有逃生于水关沟者。恰逢廿三、廿四日接连两天暴雨,将永宁城内血迹洗净,又水涨入水关沟,淹死者无数,“自是城郭空虚”,史称“陷城洗街”

  自此,每年农历四月廿三和廿四2天,永宁民众定为“陷城”、“洗街”纪念日,成为传统,各家各户必备草纸、香烛,祭奠阵亡的将士和遭难的乡亲;倘若那两天没下雨,也要提水将街道冲洗干净。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寨城·泉州卫城·永宁卫城·抗倭与战事》)

  募兵南澳

  郑成功又募兵南澳。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记:“时赐姓谋举义,而兵将战舰百无一备,往南澳召募……有众三百人,于厦门之鼓浪屿训练,委黄恺于安平镇措饷。”

  五月于中左所设演武场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于厦门中左所设演武场。”

  会将吏盟

  郑成功起兵后,会从者仅三数百人,饷械两缺,部旅单弱。时金门乃叔父、定国公·鸿逵所据,厦门为建国公·郑彩同弟定远侯·郑联所据;其上海坛、南日、南北二加、舟山等离岛,悉系鲁王遣闽安侯周瑞、平彝侯周鹤芝、定西侯张名振阮美等分守;其下诸岛如铜山系朱寿所据,南澳系忠勇侯陈霸所据。
郑成功惟安平块土,莫能展其所为。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5》:

  “赐姓成功潜师浯洲,闻隆武帝后凶信,设位令军民挂孝望北祭。

   继又突报其郑芝龙被贝勒挟而北上,从浯洲回安平,会阁部路振飞曾樱万年英等,择日起兵誓师,有‘本藩乃明朝之臣子,缟素应然。实中兴之将佐,披肝无地!冀诸英杰,共伸大义’之句。用‘招讨大将军印’,称‘罪臣国姓成功勤王’,出家帑犒师。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镇,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护卫镇,林习山为楼船镇,柯宸枢杨朝为参军,兼统领围随征;杜辉为总协理。

  振飞字太平,北直人。乙丑进士。原为闽抚。依成功。后从永历死于粤东之陈村。

  年英静斋,湖广黄州府人,原台州通判。隆武诏至台州,浙右张国维方辅鲁王监国,各官迟疑,而诏不开。挺身曰:‘此吾君也,岂有不开之理。’遂开读。隆武闻其事,擢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迨隆武亡,依成功为参军。

  宸枢,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隆武曾授以参军。督军出关,屡有奇谋。

  杜辉字功参,泉之同安马銮人。后投诚,授粤东水师总兵。甲寅之变,又从吴三桂为湖广水师左将军。谋再投诚不密,被三桂应奇所觉,夜驰兵至,围擒绞死。)

   但时金门乃叔父定国公·鸿逵所据,厦门为建国公·郑彩同弟定远侯·郑联所据;其上海坛、南日、南北二茭、舟山等岛,悉系鲁王万安侯·周瑞平彝侯·周鹤芝定西侯·张名振阮美等分守;其下诸岛如铜山系南昌伯·朱寿所踞,南澳系忠勇侯·陈霸所踞;惟安平块土,莫能展其所为,徒训练士卒,整饬船只,飘游于鼓浪屿,或入海澄,或出镇海卫,以观其变。”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四年(1647年)衡王称号肇庆,成功遥奉明朔,召旧将,集鼓浪屿。”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郑成功会将吏盟,仍用唐王隆武号,自称‘招讨大将军’。以洪政陈辉杨才张进余宽郭泰分将所部兵,移军鼓浪屿。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而鲁王·以海自中左所(今厦门)改次长垣,进建国公,屯厦门。鲁王封为侯,据浯屿,相与为犄角。”

  郑芝龙降清之后,他从平户的历代华人势力所继承过来的海上武装力量并没有完全消失掉。郑成功起兵之后,“识者知大可与有为,平国(平国公郑芝龙旧将咸归心焉”明末清初·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这股力量很快又重新集结壮大起来。沿海农民、渔民、水手和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纷纷投奔郑成功。不多时,郑成功便组成1支兵卒10万余、战船500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

清·顺治四年七月攻海澄不克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厦门郑联郑彩军攻海澄,不克。八月退兵。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

  “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镇,林习山为楼船镇,进攻海澄。

  清援兵至,洪政中流矢死,乃引还。”

  明末清初·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亦记:

  “八月(应为七月),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泰余宽为左右镇,林习山为楼船镇柯震枢杨朝为参军,杜辉为总协理)进兵攻海澄,扎祖山头。

  数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与监军杨期潢俱死之,遂退兵。”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厦门郑联郑彩军攻海澄。”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顺治)四年,郑成功略海坛,不克;退回鹭岛,顿兵古浪屿。伪官黄恺等索饷安平镇,科敛苛急,民无聊生,成功收杀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顺治四年七月,成功合兵攻海澄,(清)师赴援,洪政战死。”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以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亲丁镇,郭新余宽为左、右镇,林习山楼船镇,会建国兄弟师,与招讨将军杨耿等入海澄,不克。”

清·顺治四年八月围泉州不克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南明·定国公·鸿逵建言聚兵攻取泉州,以暂作安身。

  八月廿二日,郑成功遂率部会鸿逵师于泉州桃花山,击败清·提督赵国佐,进围泉州。(“桃花山”:位今丰泽区城东街道。)

  九月初三日,军攻克溜石。(“溜石”:今晋江市池店镇溜石村,位泉州市刺桐大桥南桥头收费站两侧,与泉州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

  九月廿一日,清·漳州副将王进援至,泉州围解。

  九月廿八日,师收兵乘船入海,分别退回安平和金门。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顺治四年)七月令定国公·郑鸿逵军围泉州,战于桃花山,不克。”(按:此战时间,夏琳《闽海纪要》记为“八月”)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

  “秋八月,明·大将军成功定国公·鸿逵攻泉州。

  鸿逵芝龙归诚,尚拥甲兵,至是与成功合攻泉州。提督赵国祚率师与战于桃花山,败绩,走入保城。师进至城下。九月三日攻城,军声大振。

  漳州守将王进率兵来援,解围。”

   明末清初·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

  “会定国公郑鸿逵进攻泉州,列营桃花山。清·提督赵国祚率数百骑冲营,郑军张进杨才迎战;定国林顺等夹攻,大破之。

  别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斩参将解应龙,军声大振。

  泉绅郭必昌之子欲内应,国祚杀之,灭其家;并系故相黄景昉等。国祚酷虐,泉民不敢喘息。(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郭必昌黄景昉》)

   九月,漳州副将王进率兵来援,围解。”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清·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鸿逵成功远去,虞有鞭长莫及,书说成功曰:‘凡事当先固本,而后求末。今汝安平弹丸之地,无长江险要可恃。倘韩代率大队复来,一旦反救不及,将奈何?宜速回师,助汝一旅,合攻泉州,暂作安身。然后蓄兵养锐,窥其衅隙,举兵旁掠。’

  成功令其族叔看守海澄石尾港(时成功年二十四岁)。

  八月,从九都回。二十二日,会鸿逵师于泉之桃花山。乡绅沈佺期林乔升郭符甲诸葛斌等相率起兵应之。

  佺期云又,别字复斋,泉之南安人。癸未进士,屡迁都察院御史。后以医行世,依成功,卒于台湾。(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沈佺期》)

  乔升,丙子举人,屡迁光禄寺卿,泉之晋江人。

  符甲,癸未进士,晋江人,南京主事;战死,七日不变色,乡人异而葬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郭符甲》)

  ,字士伦,监纪推官,泉之晋江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诸葛斌》)

  泉州提督赵国祚,每轻视成功,率骁骑五百、步兵一千五百人,分为两队,一出涂门、一出东门,直冲营垒。成功洪政陈新二将统众御之。自辰至午,冲突相拒。鸿逵料不能胜,遣林顺夹攻;亦令余宽出奇兵截杀,兵遂溃。追至城下,鸣金收军。

  成功每合鸿逵众攻城,咸为溜石寨参将解应龙所援。成功请于鸿逵曰:‘解应龙在溜石寨作犄角势,此城难攻。叔父可督兵攻城,应龙必来援。侄遣水师一镇桑一筠杜辉暗袭其寨。另著郭新余宽暗伏其寨中途,俟彼回救,齐起夹攻,擒之必矣。’

  鸿逵曰:‘可。’随掌号进兵。

  应龙果来援。至中途,忽流星马飞报‘贼攻寨甚紧’。即回师,伏起战死。而溜石寨亦为杜辉所破,军声大振。

  国祚加意防御,日夜巡督。

  城内已故乡绅郭必昌之子欲为内应,谋泄。国祚差兵往擒,惟有空室,众骇异。有爱姬春姊,利黄氏珠珥,投国祚乞拣所藏皮箱一,愿首告。国祚许之,遂指后园井中旁石是门。令人下扳开,果一大穴,全家在焉,共一十三口,收而杀之。春姊拾皮箱,亦为众所杀;并累及原阁部黄景昉

  又西门守将杨义诸葛斌通为援,适国祚守东门,不知。是夜率众临城,与副将蔡参等全军俱没。

  于是夜禁益严,不敢喘息。督炮环攻,又令洪政陈新余宽郭泰等领众架云梯齐上。国祚百计御之,不得下。

   漳州城守王进(浑号老虎,河南人。甲寅之变,从耿精忠为都府,被勒死)闻泉被围,继报溜石寨失、解应龙战死。顿足曰:‘城危矣,吾当往救。’

  漳州总兵杨佐阻之曰:‘各有汛地,且未奉总督令,胜败干系是谁担之?’

  曰:‘公言差矣。贼今从中截杀,制台之檄安能飞过?倘徒坐视,一旦城破,贼势愈炽,吾城其能保乎?此谓唇亡则齿寒也。公善守城池!吾当往救。’

  遂将骑兵五百、步卒千人,分为三队。‘第一队令总领旗赵英,同左哨千总杨得功,会同安营游击廉郎,声言攻取安平。安平是彼巢穴,势必回救。此效攻魏救韩,以分其势。吾自领一队,相机而动。其余一队,着右哨千总李玉同、游击祁光秋作援兵。’先遣人称‘本镇统领大师,合潮州援兵数万,即日抵泉郡破贼解围,并直捣其穴’之句。

  成功闻报,见鸿逵曰:‘王进接连潮师救援,不日即到。泉郡坚而未易破,倘以一旅扼五陵而攻安平,则首尾受敌。’

  鸿逵曰:‘如此奈何?当且暂退。’

  成功曰:‘安可退师?可令杨才张进先去莿园守据。林习山杜辉整备舡只泊浔尾,以防不测。叔父可督林顺洪政等急攻其城,侄领郭泰余宽据营五陵,作两边救援。’

  曰:‘可。’

  王进至大盈(今南安市水头镇大盈村),侦知各处联营把守,大路不得进,一时计绌。继探有小路从南安县出发,令遣人夫备草束接应。诈称欲取安平,着杨德功董之。自带马步,乘夜由冷水井过何坑,出南安,突至泉州城下。与洪政战,败。国祚于城上遥观,知救兵到。以此亦四面呐喊,虚作相助势。鸿逵心虚,急遁金门。而成功亦退安平,泉州围解。

  入城,进见国祚,请救迟罪。谢曰:‘非公来速,此城危矣!’恐守成功乘势取漳,即辞回师。

  成功因报鸿逵从浔尾遁,亦就不援。即将杨才等兵抽回把守五陵要口,自归安平。后侦知王进仅以一千五百人解围,甚追悔。随唤洪政余宽二将,领兵从小路埋伏青石宫;又令杨才郭新二将,领兵埋伏莿园;另令张进带兵接应。五将去后,不日回说王进已过二日矣。”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

  “(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郑成功军)败我提督赵国佐于桃花山,围泉州。

  九月,我副将王进援至,围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国朝·顺治四年八月,郑鸿逵攻泉州,列营于桃花山。

  九月,漳州王进来援,围解;溜石炮城被破,参将解应龙死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

  (顺治四年)八月,郑鸿逵攻泉州,列营于桃花山。泉绅郭必昌之子为内应,提督赵国祚杀之,灭其家;并系明大学士黄景昉等。

  九月,漳州王进来援,围解。

  伪水兵官破溜石炮城,参将解应龙死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成功又与鸿逵合兵围泉州,师赴援,围解。”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与鸿逵合攻泉州,败清·提督赵国佐于桃花山。”

  这一战役,在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初六日清·福建提督赵国祚(时驻泉州)揭帖中也说到:“至六月间,建宁失守,汀、漳梗阻,延、邵悬绝,福、兴警报鲜闻。而泉州又有投诚郑芝龙胞弟郑鸿逵伪称定国公、郑芝豹伪称澄济伯,其子郑成功伪称姓,兼氏亲戚各称贼首文武等衔,俱不思天命久归真主,妄冀恢复。……”八月,郑鸿逵等乘船而至,“联络山寇”进攻泉州。九月初三日攻克溜石,防守参将解应龙等官兵溃亡。廿一日,赵国祚密调漳州副将王进抵泉,内外夹击,军失利,廿八日收兵乘船入海。(《清代农民战争史资料选编·第一册·下》。同件又见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泉州战役失败后,鸿逵入揭阳。”

加强安平根据地建设

  清·顺治四年(隆武三年,1647年)八、九月间的泉州战役,郑成功还是以定国公·郑鸿逵的助手身分参战的。战败退回安平后,郑成功不断积聚力量,加强安平根据地建设。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清·顺治四年,南明·隆武三年)成功因攻泉不克,回安平。”

  建立文官幕僚班子

  郑成功广泛召募人才,在他的感召下,原卢若腾叶翼云陈鼎等相继而来。郑成功礼敬有加,每遇重大事情都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渐形成了1个政治上参与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有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俱至,谒成功待以上宾,每事必谘之。”

  强军

  在安平,郑成功凭借他在隆武朝廷内的地位和郑芝龙的旧关系,招集兵将,建立极为严格的军事组织和纪律,还注重练兵,堆积粮饷,扩大军事实力。大致可以说,郑成功从顺治三年(1646年)底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到顺治五年(1648年)才成为1位真正的统帅,而不是虚有其名的盟主,成为1支对清朝颇具威胁的力量。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又得海澄人甘辉,身材五短,猛勇绝群;漳浦人蓝登,武艺精熟;南安人施郎,机略畅晓;与其弟显贵邱缙林壮猷金裕等朝夕操演部伍阵法。并令堆积粮饷于安平。

  牧州,庚辰进士,金门人。

  敬甫,庚辰进士,厦门人。

  尚图,丁卯乡荐,同安人。

  后执法太严,见怒成功,被收欲杀,计逸内地;为海澄公·黄梧所知,遂荐于总督李率泰保题副将,将‘’换作‘’字,事绩详见后。)”

  部将来源

  郑成功的部将主要来自4个方面:

  ①跟随他起兵的少数将领,如洪旭等人。

  ②福建沿海应募而来的有志之士,如海澄人甘辉、漳浦人蓝登等。

  ③跟随郑芝龙降清,拨归佟养甲李成栋部下进攻两广,1648年李成栋反正后由粤返闽的将领,如施琅(时名施郎)、洪习山黄廷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④清方派驻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故国之思的将领自拔来归。

  郑成功对不同出身的将领,大体能做到一视同仁,惟才是举。特别在军事组织上作了精心改编,防止将领拥兵自雄、飞扬跋扈。这是他总结弘光隆武以来朝廷姑息养奸教训而采取的坚决措施。

  练兵

  郑成功冷静地估计到己方所长是海战,郑成功严格训练海上水师是人所共知的。厦门鼓浪屿上的日光岩就因他当年雄立山顶检阅舟师而传颂至今。厦门集美、晋江东石等地,也都留下他操练水师的遗址。

  但是,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他知道要恢复失地,必须凭借陆战,所以他组建了许多以陆战为主要任务的营、镇,“朝夕操练部伍阵法”,训练步兵和骑兵。由于东南沿海缺少马匹,郑成功在组建骑兵时受到很大限制,这是他后来同清兵作战中往往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储备军需

  郑成功兵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和小片滨海地区,靠当地的物力、财力支持不了日益扩充的军队(最多时达几十万人)。维持一支这样庞大的舟师和陆战部队,还要养活官兵家属,需要巨额的银钱、粮食、木材、铜铁和火药等物资。要同据有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清廷抗衡,他不能不尽量扩充军队。

  大致说,郑成功的军需供应来自3个方面:

  ①继承郑芝龙开创的海外贸易垄断地位,充分利用海上优势,把内地的出口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海外,取得巨额利润,这大概是他解决军费的主要办法。由于东南各省已被清军占领,这种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以秘密走私方式进行,现存清方档案中的片段材料可以证明其规模相当大,却无法窥知其总额和每年利润的确数。

  ②在攻占地区征收粮饷。田赋额和因用兵而征发的劳役是相当重的,这固然解决了郑军的一部分燃眉之急,也极易失去民心。郑成功攻占的福建、广东沿海地方往往很快沦陷,这不仅是个兵力对比问题,税役的畸重(有时根本不能算赋税,而是赤裸裸的掠夺)使他难以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③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在承平之时就缺少粮食,要从附近省分运销供应,填补不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地区转贩而来。郑成功通过海上贸易赚到的利润大抵是白银和其他物资,解决不了军民每天必需的粮食供应,因此他几次出兵潮州,目的主要是搜括粮食。

  南明·隆武四年十月颁大统历

  郑成功颁南明·隆武四年戊子(清·顺治五年,1648年)大统历,用文渊阁印印之,以示明正统。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顺治四年,1647年)十月,从大学士路振飞曾樱议,颁隆武四年戊子大统历,用文渊阁印印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成功颁明年隆武四年大统历。”

清·顺治五年同安战役

  四月十八日郑成功入据同安

  清•顺治五年戊子(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军进兵同安。四月初十日,郑成功率众败清兵于店头山。四月十八日清朝知县弃城逃,郑成功入据同安,出令安民,委叶翼云为同安知县、陈鼎为教谕,号召诸生起义勤王,劝谕百姓缴纳粮饷。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福建巡按霍达《为查参泉属失城事揭帖》(《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报告: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初十日,郑成功率领部将洪习山甘辉等进攻同安县。清军副将廉彪、游击折光秋引兵出城迎敌,战于店头山,被击败退入城中。十八日,军直抵同安城下,清朝知县张效龄廉彪折光秋弃城逃。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戊子(顺治五年,1648年)闰三月,同安、安溪以下皆下,以吏部主事叶翼云署同安事。”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戊子··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

  “明主在桂林。

  春闰三月,成功取同安,以叶翼云知县事。

  成功引兵攻同安。守将廉郎、知县张效龄御之,战于店头山,败绩。廉郎等弃城遁。成功入据之,以叶翼云知县事。

  (翼云,厦门人,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由吴江知县擢吏部主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顺治五年(附称永历二年)戊子夏五月,成功林习山甘辉等犯同安。守将游击祁光秋、协防游击廉郎合领骑步会九都乡勇出御。甘辉挺身出战,守备王廷坐马失脚,被斩,兵溃。

  成功挥军至城下,光秋(即廉郎)急抽兵入城。与知县张效龄议曰:‘贼兵势大,恐孤城难守。不如与公今夜乘其无备,开门遁去,然后请师恢复。公意如何?’

  曰:‘食君之禄,守君之土,分所当然。今贼虽众,吾当与公婴城死守。漳、泉二处,必发兵来救。岂可弃城,以自取罪?’

  曰:‘公所言者守经,弟所言者行权。贼兵势大,水陆云至,兵伤已过半。即有一二健勇,亦伤弓之鸟,是兵卒不足恃也。地方平坦,城垣低矮,一旦四面环攻,炮器火药甚少,是城郭不足恃也。纵能御之,而援兵迟至,仓廒无积,是粮又不足恃也。有此数难,当达权暂退,再作商量。弟岂不知食君之禄、守君之土耶?’

  效龄闻言,如梦方醒曰:‘非公剖晰,几乎误矣。’约二更,即率骑兵各饱食,同效龄开西门遁。

  百姓知文武弃城去,天曙,迎成功入城。出令安民,不许骚扰,民赖以安。

  叶翼云为同安知县,劝谕追征,以助军需;陈鼎为教谕,传告诸生,起义勤王。

  忽报辅明侯·林察自广东逃回,因与苏观生等共立绍武,曾御永历于三水,后共镇虎门。广东破,不敢归永历,仍回闽见成功,详陈瞿式耜等拥立桂王始末。成功加额曰:‘吾有君矣!’遂设香案望南而拜,尊其朔号。即修表,遣原隆武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二人从海道入广称贺,并条陈时势。即以邱缙林壮猷金作裕三将守同安,自领大队舟师至铜山,候永历旨,以便会合恢复。”

  【按:据上引霍达《为查参泉属失城事揭帖》,记某些时间、人名、官职有误,如四月进攻同安县误作五月;副将廉彪误作廉郎,职务误作游击;折光秋误作祁光秋。】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五年三月,郑成功入据同安。”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顺治)五年三月,郑成功据同安。”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顺治)五年,成功陷同安。”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永历二年夏,成功入同安,守将遁,命邱缙林壮猷金作裕守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戊子(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进攻同安,守将廉彪、知县张效龄弃城遁,以叶翼云知县事。”

  五月围南安县、泉州城

  五月,军围南安县(县治在今丰州),不克而返;当月起复围泉州。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五月围南安县,不克而返。”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郑成功复攻泉州。”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顺治)五年,成功陷同安,进犯泉州。”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永历二年夏)进围南安。”

  民国《南安县志·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引兵再取泉州。”

  八月廿六日清军克同安

  七月,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派军进攻同安,军守将邱缙林壮猷金作裕与知县叶翼云、教谕陈鼎协力坚守。

  八月廿六日,同安城破(据福建巡按霍达顺治六年三月《为查参泉属失城事揭帖》。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作“八月十六日”),部在城内巷战力拼,双方死伤甚众。阵亡,被俘不屈被杀。清兵屠城,“血满沟渠”,史称民众被杀5万多人。时郑成功在铜山,接到同安告急文书,亲统大队舟师来援,因北风正厉,船行受阻,5天后才到达金门,同安失守的消息传来,郑成功为死难者痛哭遥祭。

  九月初,清·总督陈锦率师回救泉州,军在围攻泉州70日后乃退,郑成功怅然回师铜山。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八月,同安破,叶翼云及镇将邱进金裕皆死之。”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戊子··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

  “秋八月,总督陈锦率师破同安。明·知县叶翼云、教谕陈鼎、守将邱晋林壮猷皆死之。屠其城。

  泉州之围,自冬徂春,郡邑戒严,所在蜂起。七月十三日,总督陈锦援师至。八月,遂克同安。邱晋林壮猷战殁,翼云陈鼎死之,屠戮无遗,凡五万余人。先是,有‘同安血流沟’之谶,至是灵验。是岁大饥,斗米千钱。

  明主封平国公部将洪旭为‘忠振伯’、张进为‘忠匡伯’、林习山忠定伯’、陈辉忠靖伯’,寻封陈霸为‘忠勇侯’、施天福忠毅伯’。”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提督赵国祚知同安陷,飞报总督转题。奉旨遣佟鼐李率泰陈锦三大人督师恢复各处地方。(顺治五年,附称永历二年)七月初三日檄到。

  邱缙等闻报,即与叶翼云陈鼎议战守策。

  翼云曰:‘今新君登极,我藩主志存勤王。以一城托我等,自当竭力御守。二将军可督兵守大盈岭,以扼泉师。将军守苎溪岭,以扼漳师。翼云等督民兵守城。一面通知本爵(即芝豹)出奇兵于五陵,从中截杀,以分其势。一面飞请藩主回军救援。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金裕等应曰:‘公筹画得宜;谨听尊命。’即出兵守要口。

  佟鼐督师至,邱缙林壮猷列阵以待。被领旗黄有信率骁骑冲突,三大人同提督挥军齐进。邱缙中五箭,林壮猷独力难支,遂遁入城。金裕败绩,空守苎溪岭无益,亦敛军回,与翼云陈鼎分门死守。

  三大人于八月十六日晓夜攻击,雉堞平地,城遂破。邱缙林壮猷金作裕各巷战力竭死。

  翼云当城未陷时,谓陈鼎三将曰:‘余今虽未死于君事,却得死于明土,亦吾辈之幸也。’迨至被擒解见,从容自若,与陈鼎俱不屈被杀。

  三大人以城内坚拒,伤士卒甚多,发令尽屠戮,血满沟渠,应‘同安血流沟’之谶。

  【附记:

   有泉州同安金门人世胄,浑称‘鱛仙’。善术数,语事多中,举动似狂。于丙戌游三山,途次兴化,闻仙游油潭里有王志章者,能刺阴阳事。人称‘活阎罗’,往见之。志章业已先知,置片纸于砚底,属童子候之曰:‘若世胄到,令自取视。’

  次日世胄到,童子语知。世胄读至‘鱛鱼死半途。同安血流沟。嘉禾断人种(嘉禾者,乃厦门之别号),安海成平浦’之句,悚然。奔见成功,以志章言上陈。怪其妄,不纳。

  辞归,途次小盈岭暴病而亡。闻之,亦为之讶。

  至同安戮屠、血流沟渠,颇信之。后踞厦门,凡有俘者,悉断其掌放归,以‘嘉禾断人种’,欲以压‘种’字谶也(泉腔“掌”读作“种”)。

  癸卯(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总督李率泰破金、厦,提督马得功战死,请弃诸岛,移民于内地;筑限界守之,犯者无赦。而嘉禾果断人种。安平地在界外,亦遂成平浦焉。其谶悉验。】

  八月,成功在铜山,整顿船只,训练士卒,候广西永历信到。

   忽接告急请援文,即整大队舟师回救。奈北风盛发,难以驾驶,五日方抵金门。侦报同安已破,诸将战死,不屈被杀,全城屠戮。痛哭遥祭,情动三军,遂移师镇海、铜山。

   漳浦守将王起俸谋降,事泄,弃家从旧镇入铜山;成功受降,加俸总练使,同柯宸枢联络铜山等处,募兵措饷;诏安县五都人林日灼鼓众拒之。甘辉往征,日灼旋灭。”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七月,我总督陈锦李率泰佟国器复同安,成功回岛。”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同治补刊本)“七月,大兵至,复之,杀伪守官邱缙林壮猷等。”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总督陈锦师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31成功(永历二年)七月,清•总督陈锦与将军陈泰复同安,邱缙三人巷战死,成功遥祭痛哭,移驻镇海铜山。”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七月,清·总督陈锦等复同安,邱绪林壮猷金裕与战,死之。成功时与鸿逵入潮州,救援不及,遂致覆军。”

清·顺治五年郑成功尊奉南明·永历正朔

  九月遣使赴肇庆朝永历帝

  清·顺治五年戊子(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八月,原先奉唐王·朱聿钅粤入广州建立绍武政权的逋臣林察般海从广东逃回,报告了广西、湖广等地拥立永历帝桂王·朱由榔)的消息。郑成功举手加额说:“吾有君矣!”排设香案望南而拜。(·江日升《台湾外纪·卷6

  九月从同安、泉州退兵后,郑成功立遣隆武朝光祿寺卿陈士京、中书舍人江于灿黄志高携带表文乘船由海道前往广东肇庆,向永历朝廷报告自己在福建沿海抗清的情况,表示愿意在永历朝廷领导下东西配合,共谋复兴。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知永历帝驻跸广西之肇庆,遣光禄寺卿陈士京入朝。”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丁亥··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郑成功比闻永历即位,遣人间道上表,尊奉正朔。”

  是年福建濒海地区闹大灾荒,一斗米价格近千钱,约为平年的十倍。郑成功从同安、泉州退兵后,停兵购粮,和郑彩组织大批船只前往广东高州(今广东茂名)明·思恩侯·陈邦傅辖地购买粮食,在军事上没有什么作为。

  十月敕封“威远侯”

  清·顺治五年戊子(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十月,永历帝遣使封郑成功为“威远侯”(徐鼒《小腆纪年》,中华书局排印本),郑成功从此遥奉永历正朔。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顺治五年,附称永历二年)十月,江于灿黄志高同太监刘玉永历诏到,晋封成功威远侯。拜受毕,厚待刘玉。”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江于灿同太监刘玉赍永历诏,晋封成功威远侯’。”

  十月夺云霄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十月,郑成功受敕封威远侯后,遂兴师夺取云霄。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顺治五年,附称永历二年)十月……遂兴师从云霄白塔登岸。守云霄将张国柱迎战,被施显贵所杀。遂率众攻城。中军守备姚国泰拒守。城陷,国泰巷战,重伤被擒。惜其忠勇,令医治,用为监督。”

  第一次向日本乞师请援,不报

  在日本,以庆长五年(1600年,明·万历廿八年)的关原之战为转折点,霸业由丰臣氏而转入德川氏手中,元和元年(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大阪夏季战役招致丰臣氏的灭亡,从而巩固地建立了德川幕府对全国的统治。次年,家康死去,经过秀忠至其孙家光执政时,彻底施行锁国令,幕藩体制的基础日益巩固。

   郑成功第1次向日本乞师请援,是在清·顺治五年(日本·庆安元年,1648年)。时天皇是后光明天皇,江户幕府的将军是德川家光

  林恕《华夷变态》中收有郑成功求援信的译文(日文)。信中说:“……余生于日本,思慕日本之心尤深。今处艰难之际,恳请日本以叔侄、兄弟之情待余,施予恩惠。”

  幕府虽进行过讨论,但未复信,看来是未予受理。

  与粤将李成栋的关系

   李成栋原为清将

  李成栋原为清将,曾奉总督佟养甲令提师进击桂林永历南明政权。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李成栋奉总督佟养甲令,提师攻桂林。后合‘平南’、‘定南’、‘靖南’三藩劲旅,直趋武冈。刘承胤令其弟承祖永历从间道奔靖州。大学士吴炳被执,不屈死。三藩围武冈,折矢招承胤举城降。部议以其放永历西去,杀之。永历自靖州奔柳州,得何腾蛟郝永忠卢鼎兵俱至防御,始安。佟养甲督兵攻全州,何腾蛟焦琏郝永忠卢鼎合滇师赵印选胡一清分道夹攻,养甲遁。

  永历仍还桂林,诸帅不和,兵哗争构衅。成栋侦知,乘虚潜师至北门。式耜守城,腾蛟召诸将合击,方退师。”

  降南明

  李成栋负平粤功,不服受制于总督佟养甲,遂剪辫反,尊南明·永历朔。永历帝封为惠国公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负平粤有功,而耻受制于总督。偶演戏,其妻张氏见而笑焉。张氏陈子壮之妾,成栋抄其家,见张氏美丽遂娶之。相从年余,未见欢颜;今日之喜,必有由也。诘之,氏曰:‘为见台上威仪,触目相感。’令人取冠服自穿,氏起取镜照之。跃起曰:‘真威仪可观也!’遂萌反念。

  密属标兵哗索粮饷,齐集教场,然后请养甲出城抚辑。不知是计,同行。甫坐下,众兵鼓噪,同时剪辫,即飞书通粤西。巡抚耿献忠亦剪辫,江西提督金声桓同副将王得仁巡抚,剪辫反,应之,共尊永历朔。声桓得仁咸是左良玉部将,李成栋高杰标下,且交好,故片纸至即从。

  永历命兵部侍郎万翔、兵部职方司揭重熙监局铸印,成栋惠国公养甲襄平伯声桓豫国公得仁建武侯献忠两广总督。

  请永历帝驻跸肇庆

  李成栋又请驾驻跸肇庆,欲假以号令各地明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成栋遣原翰林院检讨蔡之俊賫表前往桂林,请驾幸粤。永历下廷臣会议,未定。瞿式耜疏言有云:‘驾若东幸,军中将帅谓朝廷乐新复之土;而成栋亦有邀驾之嫌。号令既远,人心涣散,臣恐不能制也。’遂不果行。

  之俊还报成栋具疏再请曰:‘天下乃太祖之天下。今日光复旧业,何为乐新土?陛下若欲中兴,须亲统六师,行间指挥,俾诸将士奋勇僇力;四方咸知有君,自当响应。岂可偏安粤西,优游度日,令天下豪杰寒心乎?此臣鳃鳃至计,非冀邀驾之功。’遂令原给事蒙正发,再往南靖请驾。

  永历方至肇庆,李成栋率文武跪接如礼。

  永历成栋背曰:‘朕今日中兴,全赖卿力,决不吝分茅列土之封。’

  叩首曰:‘军旅之事,毋烦陛下深忧,臣自当竭力前进。第运筹帷幄,策应粮饷,岂可乏人?必须元老方可,请召瞿式耜。’

  永历允奏,随加成栋李元胤为锦衣卫指挥使,提督禁旅。”

  请诏郑成功连兵

  李成栋复上疏,请速发诏通郑成功,连兵恢复。诏至厦门,郑成功即令郑芝莞先行统舟师从虎头门进,郑成功随即亦整师欲从虎门入援,至靖海,闻明军已败,乃止。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复上疏,速当发诏通成功,连兵恢复。召式耜使者三四去,而式耜固辞;且连上五疏乞休,不允。

  成栋无奈,陛辞回粤,出师。

  诏至厦门,成功拜接,遂大整军伍,令芝莞统舟师从虎头门进。

  粤东原大学士陈子壮、兵科给事中陈邦彦同起兵,船千艘,合攻广东。因故指挥杨可观杨景烨为内应,谋泄被杀,悬首城上。邦彦战死。子壮遁据高明,遣家人陈荣賫书赴成功处请救。

   又原兵部侍郎张家玉,会故南海指挥安弘猷、训导张治亦起兵袭东莞县,杀典史张元鼎,知县郑鋈自缢。李成栋闻报,率兵至,击斩安弘猷家玉走龙门纠众,遣闽将杨可梁亦賫家书至。

  成功即整师欲从虎门入援。至靖海,闻二家俱遭难,乃止。

  子壮集全,号秋涛,万历已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探花,东莞人。守高明六个月,城破,被执不屈,引颈受刑。同时受难刑部主事朱实莲,字子洁,天启辛卯(?天启无“辛卯”年,只有“丁卯”年,即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邑庠生黄英元旻元

  家玉贤子,东莞人,崇祯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佟养甲遣巡道张元琳至其家劝剃发,冠带出见,不允。元琳去,遂与师林洊谋起兵破东莞。韩如琰自惠州来会师。成栋至,弘猷战死,张治张恂尹斌咸自缢。祖母陈氏黎氏赴水死。妻彭氏大骂被刃。又率龙门众拔博罗,粮尽众溃。复走十五岭,集三万余人攻增城。成栋往援,挥骑冲突。阵乱,死战,项中三矢,伤一目,赴水死。割其首,颜色不变。其师林洊被执在狱,临刑吟诗曰:‘愿续当年侍郎,遗言谢世报高皇。独怜一片忠精骨,不死沙场死法场!’

  张恂士和,壬子乡荐。

  张治台玉,潮之程乡人。

  安弘猷,字叔壮,灵壁人。】”

  闽将与李成栋系统的隔阂

  李成栋反清投明以后,整个广东都在南明统治之下。按理说,驻于福建铜山一带的郑成功既由虚戴隆武年号改尊永历朝廷,地理位置又非常接近,似乎可以在统一部署下联兵北讨。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当时永历朝廷正处于“中兴”时期,留下的记载比较多,却极少提到郑成功。原因在于李成栋系统的将领同随成栋入粤的福建将领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

  成栋反正以前,对郑芝龙的旧部施福施郎施琅)、洪习山黄廷等人既利用他们冲锋陷阵,又在给清廷的奏疏里把他们贬得一钱不值。李成栋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反正以后,意气发舒,把广东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于八月奏请永历帝核准把施福等福建兵将遣送回籍,还在遣回福建途中遭到部将领暗算,企图加以火并收编。迫使以施福为首的福建将领回闽后投向郑成功阵营。他们给郑成功带回的讯息就不言而喻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施琅

清·顺治六年郑成功再战闽南

  清·顺治六年己丑(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再战闽南。

  三月屯分水关,分师旁掠

  三月,郑成功自统兵马下诏安,师屯分水关,分师旁掠。[按:“分水关”:位福建漳州、广东潮州2个州府交界处,距福建诏安县城约20里。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漳潮巡检司迁署至此。]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己丑··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

  郑成功由云霄抵诏安,移屯分水关,令黄廷柯宸枢等守盘陀岭。

  四月,漳镇王邦俊、副将王之刚败中冲镇柯宸枢于盘陀岭,宸枢战死。漳镇王邦俊与副将王之刚合兵攻盘陀岭。黄廷不战而走。柯宸枢分兵拒战,众寡不敌,与其弟中军宸梅俱战死。成功哀悼,厚恤其家,建祠祀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顺治六年己丑(附称永历三年)春三月,成功黄廷洪政守浦之罗山岭,柯宸枢守盘陀岭,自统兵马下诏安,师屯分水关。修书遣杨乾生入潮州,通总兵郝尚久

  成栋健将、郝永忠族侄。前因总兵车任重杀惠潮道李光垣、知府凌犀渠、海阳县桂岳等,横苛肆虐,百姓怨望,成栋侦知,密令尚久声言援漳,假道潮州,屯兵城南。时值元旦,尚久轻裘缓带,从者仅数人,入城拜贺。任重接见,尚久礼益恭,尊为前辈;并陈闽省求救之切,祈为策应,夫役已备,刻即起行。任重许之。尚久任重不为备,辞出。嘱亲信于寓所之转湾抹角,虔礼款散其左右。藏甲兵于内,整部伍于营,约听炮响,立即抢门。任重果不疑,出城回拜,中计被擒。并其众,报成栋会总督修养甲,题为潮州总兵。反,驰封尚久新泰伯迟疑观望。迨乾生賫书至,尚久拒之。成功大怒,率众欲攻潮州。

  施天福引土著黄海如来见,成功:‘潮州有备,急则难取。不如旁掠诸邑,以缓其心;然后反击,一鼓可得。’从之,分师旁掠。

  有海澄人陈斌其掌有人之贰,人浑号为“大巴掌”。曾从永历于粤东。师败回海澄,与杨广不睦,广率众围之。负其三岁子于背,外掩以甲,腰插铁斧,手执大力,突出杀,至城门,门闭不得出。一手持斧砍门,一手执刀御众。众逼之,怒,刀起人伤,人无敢近,碎门逸去。其勇如此)率众来降,成功为后劲镇,合击许龙

  张礼踞达濠、霞美二寨,粮甚足。杨广朱尧唐玉,愿为乡导。于是撤师攻闻大队至,弃二寨走青林,遣人乞降。允之,授为援剿右镇。

  又令黄山为帅,督诸军从靖海破惠来县,以汪汇为知县、正兵镇卢爵守之。黄山复破黄山寨。

  成功回揭阳,会鸿逵。闻沈死张礼,心甚怜焉;以其无罪遭杀,载其妻子归安平府中,养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下……诏安,屯分水关。”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进次诏安。”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下……诏安,屯分水关。”

  六月陷漳浦

  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郑成功募兵铜山;郑鸿逵复泉州。三月成功柯宸枢黄廷施琅等攻漳浦。四月,清廷调马得功充泉州总兵官。六月,军陷漳浦。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南明·永历)三年六月,漳浦守将纳款。”

  明末清·夏琳《闽海纪要·己丑··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

  “明主在肇庆。

  春正月(?)成功陷漳浦。

  自同安败后,成功往铜山募兵,命柯宸枢黄廷等攻漳浦,守将王起凤降。”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六年三月,郑成功攻漳浦。”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六年,成功遣其将施琅等陷漳浦。”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己丑(顺治六年,1649年)募兵铜山。三月克漳浦。”

  七月南明晋郑成功为“延平公”

  清·顺治六年己丑(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南明封郑成功延平公,自此以“永历”纪年。

  明末清初·黄宗羲《赐姓始末》:“己丑,士京还自行在,封成功为‘延平王’,始称永历。”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丑·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秋七月,明主遣使晋招讨大将军、忠孝伯、国姓成功为‘漳国公(?)。”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衡王(南明·永历帝遣使封成功为‘延平公’。”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

  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明·桂王称帝,号肇庆,至是已三年。成功遣所署光禄卿陈士京桂王,始改用永历号。

  桂王永历帝使封成功延平公’。

  鲁王次舟山,鲁王贰,杀鲁王大学士熊汝霖及其将郑遵谦。”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永历遣使封‘延平公’。”

  十月下云霄镇

  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十月,军下云霄镇。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6

  (顺治六年,附称永历三年,八月)漳浦守将王起俸谋降,事泄,弃家从旧镇入铜山;成功受降,加俸总练使,同柯宸枢联络铜山等处,募兵措饷。诏安县五都人林日灼鼓众拒之。甘辉往征,日灼旋灭。

  (十月,郑成功遂兴师从云霄白塔登岸。守云霄将张国柱迎战,被施显贵所杀。遂率众攻城。中军守备姚国泰拒守;城陷,国泰巷战,重伤被擒。惜其忠勇,令医治,用为监督。”

  ·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顺治六年,永历三年,1649年,军)下云霄。”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载:“下云霄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漳浦守将王起俸谋降事泄,奔成功,用为总练使。同柯宸枢联络铜山等处,募兵措饷。从云霄白塔登岸,守将张国柱迎战死,遂率众攻云霄城。守备姚国泰拒守,城陷,巷战,被擒,成功惜其忠勇,令医治,用为监督。”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顺治六年,1649年)下云霄。”

  根据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杨英《先王实录》、清·福建总督陈锦顺治七年正月“为塘报海寇突陷云霄,官兵旋已恢复事”揭帖(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等记载,云霄战役的经过是:

  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九月,清·云霄营副将张国柱御下刻薄寡恩,部下千总王起俸带领几名亲信乘船来铜山向郑成功投降,表示愿意充当攻取云霄的向导。

  十月,郑成功领军直入云霄港,初十日从白塔登岸,分兵3路:左先锋施郎、援剿左镇黄廷、前冲镇阮引、正兵营卢爵由左而进;右先锋杨才、援剿右镇黄山、后冲镇周瑞、左冲镇林义、右冲镇洪习山由右而进;郑成功自己带领戎旗中军康明、中冲镇柯宸枢、亲丁镇张进由中路推进。

  清·云霄守将张国柱命中军旗鼓姚国泰守城,自己领兵出城五里迎战。初十日午时两军相遇,张国柱被郑军左先锋施郎部下副将施显砍伤,落水而死,兵员溃散,军乘势攻克云霄,俘姚国泰

  十月围攻诏安

  十月云霄之战以后,郑成功发兵扼守盘陀岭,自己领军围攻与广东接境的诏安县。清·漳州总兵王邦俊军西下,进攻盘陀岭。廿八日晨,大雾弥漫,清军大举突击;郑军抵敌不住,中冲镇柯宸枢阵亡。郑成功被迫放弃围攻诏安的计划。

  这次战役双方都损兵折将,控制区也没有什么变化。但军得到了王起俸姚国泰两员擅长骑射的将领。成功任命王起俸为铁骑镇(不久改为正兵镇)。郑亦邹郑成功传》载,王起俸“教以学射,教以骑马”,制定骑兵作战纪律“割马耳者同首功,杀马如屠,自起凤起俸始。”

  军开始组建陆战的骑兵,对后来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