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李—中卷)

  李光缙(字宗谦,号衷一。厌薄举子业。参修郡《志》。卒年七十五。著述。评价。遗迹。)、李光绶(字宗英,号心符,明·晋江人)
  李聪(字敏德,号木斋,古李先生、李古先生。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述。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述。评价。)
  李凤、李凤鸣(字罔甫,号阆瀛,明·安溪县人)
  李逢期
(字维征,晋峰先生。《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述。道光《晋江县志》记述。李叔元《易经随笔初稿序》。评价。 、李逢祥(字仕熙,号集山,明·晋江人)
  李哲
(字克明)、李云阶(字太堂,或作大堂,明·德化人)、李芳(字孟收,号翠台)、李伯元(字端统,明·晋江县青阳乡人[今晋江市青阳梅岭街道]
  李叔元
字端和、赞宇,号鹿巢,明·晋江人。初宦刑部主事。转礼部仪曹郎中。山东按察司督学副使。累官至湖广左布政,挂冠归。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旋归。其他。评价。李叔元《紫峰年谱·序》。
  李熙
字穆之,号序斋,明·晋江人。兵科给事中。南丰丞。宁国令,南刑部主事,高凉州太守。广西备兵副使,云南参政,卒。评价。
  
李沂(字从圣,号“宝鼎先生”。北宋·南安人。初为闾里塾师。两试不第。归著《帝王纪年通录》。真宗朝荐辟得官,历校书郎、国子监丞、大理寺丞。著述。)
  李珙(字延璧)、李雍(字钦让,号雁山、李缉(字继明,号春江) 、李墀(字献忠,号筠溪,明·晋江人、李汝嘉(字士美,号菊泉,明·晋江人。身世与早年。户部主事。金华知府、衢州知府。浙江参政,致仕。孙继芳、继华。)、李绍(明·晋江人)、李应翔(字翀甫,号忝所,明·安溪县感化里人)、李廷槟(字晋澄,明·晋江人)、李周(瓮仔周,清·惠安县崇武镇峰前村人)、李为观(字孺宾,清·晋江凤池人[今池店镇])、李鼐(字梅子,清·德化人。清·乾隆《德化县志》本传。李鼐缨溪宫诗。李鼐《麈松诗话·叙》。)、李缵(字存孝,明•晋江人、李拯(明·晋江人)、李则(字康成,号益壮翁 。南宋•漳州龙溪人。教授生徒。累德化令。《临漳台》诗。)、李恂(字顾言。南宋•漳州溪人。曾知晋江县。)、李尚文(籍贯不详。清·康熙初水师将,后调防泉州城,为福建陆路提标将裨。)、李纶[字世美,宋·济州(治所钜野)任城县人(今山东济宁), 南宋初居南安三都石坑乡。]、李欕[李木严(“木严”合一字),字自新,号振盘,明·南安县芙蓉里人(今属诗山镇)。万历十七年进士。]

李光缙

  李光缙(1549—1623年),字宗谦,号衷一,明·晋江(泉州市区,古晋江县治设在郡城)人。父仁举,户部主事。

  郡、县志均有传。·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0·省元李衷一先生光缙》综述京山维桢撰《墓志》、新《郡志》、《道南原委》为作传。

  厌薄举子业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光缙》:

  “李光缙,字宗谦,户部主事仁举之子。

  师事苏浚(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浚》)深器之,谓:‘异日必成大儒。’

  万历乙酉(万历十三年,1585年)乡荐福建乡试第一解元。日研经史,潜心大业,取《四书》、《易传》玩索讨论而手笔之。座师黄懋忠之子开府闽中,足未尝至其门。”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0·省元李衷一先生光缙

  “李光缙,字宗谦,号衷一,晋江人。

  父仁举光缙四岁而见背。

  稍长,受业外傅,寓目辄诵,举笔成章。为诸生,厌薄举子业,闳览博物,为古文辞。师事苏紫溪先生,每嘉叹异日必为闽大儒。

  万历十三年乡荐第一,偕计后不问家人生产,不溷有司,日研经史及朝章民隐以备经济,尤喜叙述节烈忠义事,其文章悉呕心而出,不轻下一语。又痛士之为制艺者,窜入二氏,摈弃紫阳朱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为文彀文则以示之。家居及北上时,就正者盈函席,归益潜心大业,著书授徒以终,学者称衷一先生。”

  参修郡《志》

  万历间,泉州知府阳思谦主持重修《泉州府志》,征原礼部尚书黄凤翔、省元李光缙、晋江林学曾等编修,万历四十年(1612年)成书,计24卷,为今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林学曾》、《泉南著述·郡邑志乘·泉州府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光缙》:“征修郡志,同事欲立其父传,固辞曰:‘著书,止附自序;淳父载笔,景仁留待后时。先人诚令德,无以小子故,使人猜有阿私。’众服其卓识。”

  卒年七十五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光缙》:“卒年七十有五。学者称为衷一先生,郡人请祀于学宫。”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0·省元李衷一先生光缙“平生行实详所作《独照醒言》中。卒年七十五。卒之前十日为《铭》授其子曰:‘文之不用,道之不行,不处不去,总以成仁。’”

  著述

  李公缙著述甚多,《明史·艺文志·卷4》载有其《景璧集》19卷(泉州市图书馆藏有明·崇祯刻本影印本);此外尚有《四书要旨》(或作《四书臆说》、《四书指南》)、《四书千百年眼》、《易经潜解》、《中庸臆说》、《南华肤解》、《读史偶见》、《文抄评》、《诗注解》、《李衷一先生清源洞文集》6卷(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历刻本)、《史记萃宝评林》3卷(福建师大图书馆藏有万历刊本)、《独照醒言》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光缙》:“著作甚多,尤喜序述忠义节烈事。其文悉呕心而出,不轻下一语……所著《景壁集》、《四书要旨》诸书数十卷。”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0·省元李衷一先生光缙“所著有《易经潜解》、《四书要旨》、《中庸臆说》及《景璧集》二十余卷。”

  李光缙在泉州一带商业活动的背景下,摒弃传统的农桑为本,商为末的观念,并同当时安平商人有密切的交往,看到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各种不同门类的文章中反映,因而他的文章,特别是《景璧集》,成为研究明代商人与商业资本的重要史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景璧集》)

  《泉州府志·明列传·李公缙李公缙文章“其理洁净精微,其词平正通达”

  尤际端评其文章曰:“洞悉源委,深切若明,正襟危坐而发议论,何减名宦奏疏。”

  评价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0·省元李衷一先生光缙学派》“按:衷一先生师事苏紫溪苏浚,又与黄文简黄凤翔文简何镜山何乔远诸公交好,同时诱掖后进,其持论一以紫阳朱熹为宗。时良知之说朋兴,先生于文庄蔡清紫峰陈琛紫溪屡述渊源,以阐明师旨于不坠,亦一时师表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浚黄凤翔何乔远朱熹蔡清陈琛》)

  遗迹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知府姜志礼、知县李侍问发动重修清净寺,李光缙为撰《重修清净寺募缘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清净寺竣工,李光缙撰《重修清净寺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清净寺》)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李光缙撰《三义庙记》;天启元年(1621年),撰《重修关帝庙记》。原刻碑立于通淮关帝庙。现碑已不存,两文存于《泉州府志·坛庙寺观》。(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通淮关岳庙》)

  李光缙的解元第,位于百源清池北面、铜佛古寺东侧今公交停车场一带。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宅·明宅》“解元李光缙宅:在府学前。”原来宅内有瑞莲堂、山池园林。廿世纪70年代建九一路时,解元宅的遗迹全部被埋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解元李光缙墓》:“解元李光缙墓,在仙景山。”

李光绶

  李光绶,字宗英,号心符,明·晋江人;李光缙从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缙》)。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乡荐,后六上公车不遇,就铨补长垣县教谕,历官国子学正、礼部司务、户部员外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副郎李心符先生光绶史文简撰《墓志》”为作传:

  李光绶,字宗英,别号心符

  少受《易》于父奉直公从兄光缙幼孤,抚而教之如己出,自胜衣舞象,以至成人,二子无日不相朝夕。光缙资性敏,而光绶则倍苦笃,循循施诲,各竭其方。

  业成,诸执经问业,如吕天池吕图南天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吕图南纳言、李莪明郡伯咸出其门。

  壬午(万历十年,1582年)补弟子员,乙酉(万历十三年,1585年)乡荐,越辛丑(万历廿九年,1601年),前后凡六上公车皆不遇。二亲年益高,乃就铨补长垣邑谕三载,以御史疏荐,擢国子学正,遂晋礼部司务,历户部员外郎,卒于官。

  光绶性廓落,与人交倾洞肺腑,然不能奔走周容。自筮仕以至曹郎,清节介操,囊无一丝之积焉。”

李聪

  李聪,字敏德,号木斋乡人尊称古李先生李古先生明·晋江青阳青华村山斗人;理学名家,陈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的启蒙老师。

  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聪》:

  “李聪,字敏德,号木斋,与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友善。

  弘治庚戌(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授翰林检讨,雍府长史。

  为举子时,经术行义,已为同时所推,陈琛尝禀学焉。

  及辅藩王,以刚正举其职。每启王以讲学法祖,进贤远奸,不纳,遂乞归养。

  正德元年,以违限落职,寻起用,竟不赴。

  家居杜门,动遵矩度,乡人重之,称曰李古先生。著有《易经外义发凡剔要》,《鉴断》若干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68·长史李木斋先生》:

 李聪,字敏德,别号木斋,晋江人。

  器宇岩岩,意远语核;虽燕处,不闻俚语惰容焉。平生耻言人过,有蹈诸道者,辄首肯之,又从而扬之。读《易》之外,诗、书、大小戴、传、纲目、性理诸书甚习。微醺景静,琅然楚(《楚辞》)、骚(《离骚》)数章,时步其体,跌宕凄切。闻言官抗疏不屈,辄中宵起舞,凌寒赋诗。

  所著有《易经》‘外义’、‘发凡’、‘剔要’、‘鉴断’若干篇。友人蔡虚斋蔡清手标之曰:‘大眼目也。’虚斋尝以‘精敏之识、信谨之行、艰苦正大之志’推之。

  领乡荐,寻肄国子业。文庄为大司成,曰:‘可秀才世。’《史正纲》初落稿,遂手授之。

  登弘治三年进士,赐礼部宴主司。杨守址特名而贺曰:‘场屋中,如公是有数文章。’

  赐归省,授翰林检讨,备雍王府书堂。寻出府,拜长史。丁外艰,毕,改吉府。前后启王以讲学‘法祖’、‘进贤’、‘远佞’。

  既以母老乞归,章凡七上。

  正德初,刘瑾搜寻家居违限率罢之,亦在罢中;寻有诏起用,竟不起,乡人称曰‘古李先生’。

  孙逢祥,曾孙,玄孙伯元叔元;从孙逢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叔元李逢期》)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长史李木斋先生家世学派》: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源》)曰:‘成化之盛有节概文章,曰木斋 先生,精华炜炜,摩荡云霄,比郡诸生多归之,如山之岱焉。盖先生熟复六经性理诸书,又为虚斋先生蔡清所奖许,其渊源之正可想矣。’

  再按:

  先生家学递传,皆能善承不坠。

  叔元先生尝言曰:‘闽理学浚发自蔡文庄蔡清,而紫峰 先生翼之。 叔元窃闻于家严曰,吾祖木斋,于文庄友也,紫峰陈琛师也。木斋以史官在告,紫峰秉学焉,时年二十矣;文庄以铨曹在告,紫峰秉学焉,时年二十五矣。前辈不立讲学门户,而渊源师友,非偶然也。紫峰文庄诗,则讽以‘孤舟野渡’,赠木斋诗,则期以‘黄花秋色’,而两先生出处,大节若合符然,前辈师弟子相与气味何如也。小子谨识之。’

  再按:

  叔元先生谓:‘青阳祭于社者五先生,木斋维徵二公及夏西仲夏秦西仲蔡于省庄方塘庄用宾方塘,余不乏通显,瞠乎后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夏秦庄用宾》)

  又按:

  氏先世,自元季由府城东改筑青阳,至公数世矣。公以《易》为泉南推重,而为其高弟,迨后侄孙逢期又以《易》授之紫溪苏浚紫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浚,至元孙叔元昆仲踵起,而 叔元鹿巢氏论著诸先正,尤多所发明,至孙侪并彬彬文学以科名显,其所从来者远矣,吾郡共称典型旧献,不亦宜乎。”

李凤

  李凤,大同人。明·洪武(1368—1398年)中知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李凤据旧《志》载:李凤,大同人。洪武中知泉州。居官公清,百凡兴革,民所信服。征输期会,不事督责而办。疏通河渠以便民,尤重祀典。循良之声,为明代贤守冠。祀名宦。”

李凤鸣

  李凤鸣,字罔甫,号阆瀛明·安溪县人。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余煌榜进士,历任松陵县令、户部郎中。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李凤鸣,任户部郎中。”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李凤鸣》:

  “李凤鸣,字罔甫,号阆瀛

  幼慧颖不群,习举子业,或作二百余字,或淋漓千余言,总不肯中度。总角就试,出必冠军。谐谑善谈,雅有乐、卫之胜。

  成进士,镌《未瓿言》、《燕游》二集行世。

  初令松陵,会巨铛逮邑绅,声焰莫敢近。凤鸣独怀百金,诣与诀。未期,驿客有觖望,修隙于台而左之。由是徘徊南北冷署,无所发抒,时以诗歌见志。

  寻转户部主政,管仓漕,清察马料。因星变言事,与省中忤,下狱,获白而出。

  凤鸣书法得三昧,丝桐亦入其微,至奕旨尤独步。淹究天文地理,辨字校书,毫厘必析,诚博物君子也。”

李逢期

  李逢期,字维征,学者称晋峰先生,明·晋江人;李聪从孙。

  《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教授李维征先生逢期万历《志》、《闽书》、《鹿巢集》为作传,曰:

  “李逢期,字维征,晋江人;侄孙。

  其学以不欺为标领,以孝弟为粟帛,整齐严肃为终日步趋。门人苏浚尝持乾坤二卦质之,逢期曰:‘乾之学,约之诚;坤之学,约之敬。诚无不敬,敬即思诚。乾道坤道,一而已。’

  繇贡士,授龙水训导,擢九江德化教谕、宁波府教授。以礼让风士,士胥化之。转镇海卫学,宁波人奔送百余里,数日不绝。

  终吉藩纪善。

  祀四明名宦。

  所著有《四书、易经随笔》。”

  道光《晋江县志》记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逢期》:

  “李逢期,字维征

  嘉靖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岁贡。学以不欺为标领,以孝弟为粟帛,以整齐严肃为步趋。尝曰:‘乾之学,约之一诚;坤之学,约之一敬。诚无不敬,敬则思诚。乾道坤道,一而已。’

  授泷水司训,升宁波教授。士有与民构者,阴谕之曰:‘奈何以小诟蒙大耻,令刀笔吏持短长?’士皆化焉。

  迁吉藩纪善。致政归,年七十三卒。

  所著有《四书、易经随笔》。祀宁波名宦。”

  李叔元《易经随笔初稿序》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教授李维征先生逢期》收录“其从孙叔元撰《易经随笔初稿序》”云:

  “晋峰先生之于《易》学深矣,门弟子得其传者莫若君禹 苏浚君禹。凡君禹所著书,浅为儿说,约为微言,精为生生篇,大抵推明师说也。

  先生游宦在外,叔元始生;迨归田,而总角矣。每见先生焚香兀坐,手一编,虽寒暑不辍。

  丙戍冬乃进叔元而谈《易》,自伏羲画卦之源,方圆图之,次序位置,阴阳之消长进退,人事之吉凶趋避,一一口授之,而‘亏盈益谦、变盈流谦’数语,尤为猛省,曰:‘凡易所垂戒者,不在衰而在盛,小子识之尔。’最后呼问曰:‘序卦、杂卦,孰有味乎?’叔元臆对曰:‘杂卦乃天地自然之理,序卦断章取义,其理似未圆全也。’先生喜形于色,曰:‘稚子可教矣。’

  先生之书名为随笔,其初卷帙颇瀚,晚乃删旧稿更定。先生卒,君禹携以入粤;将梓之,属君禹卒,而此书失传矣。

  岁壬子,督学公索遗书,乃遍搜蠧簏及诸弟子所记者,伯兄手辑之,而叔元稍加诠定。凡丙戍冬所口授者,书中或载或不载,即君禹行状所称‘持乾坤二卦质先生’数语,而今皆不载也,则此书已不尽先生矣,况足以尽《易》乎?

  因僭题曰‘随笔初稿’云。”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教授李维征先生逢期学派》:

  “按:维征木斋先生李聪之从孙,其学以不欺为本,以整齐严肃为行,出其门者亦皆英杰名儒,一门穷经学古,绰有先正风流。其派别如紫溪苏浚文节李廷机诸公,以淡泊刻励相切劘,文庄蔡清而后,二公所以主持风教者。不少考论先辈典型之懿者,于今尤诵法不衰云。”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聪苏浚李叔元、李廷机蔡清》)

李逢祥

  李逢祥,字仕熙,号集山,明·晋江人;李聪孙。(李聪称“古李先生”或“李古先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聪》)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处士李集山先生逢祥李衷一撰墓志”为作传: 

  李逢祥,字仕熙,别号集山古先生 之孙。

  终身力学不倦,青衿教授里中,户外屦满,衷一兄弟其高弟也。李光缙衷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缙》)

  终日整衣冠危坐,无媟亵容,谆谆诲人不倦,明讲解,正句读,往往从洒扫应对间教人以精义妙道及随行隅坐之节出告反面之仪终不令童子速成。

  晚年就北城隈栖安一室,安贫乐道,不涅不缁,等世态于浮云,优游以老。及门之士相与尊曰‘集山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处士李集山先生逢祥学派》:“按:集山古先生文孙,亦一时师席模楷,衷一昆仲受其业焉。”

李哲

  李哲,字克明,明·鄞人。弘治五年(1492年)以刑部郎知泉州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闽书》为作传,曰:李哲,字克明,鄞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弘治(1488—1505年)间以刑部郎知泉州府。好士爱民出于诚心,而材足充之。修郡县学以作诸生,葺端明祠以表先贤。他诸桥梁、陂塘之政,次第修举。”

李云阶

  李云阶,字太堂(或作“大堂”),明·德化人,李繁之子。 从王都昌李廷机(谥文节,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廷机》)学,万历廿四年丙申(1596年)应明经,廿五年丁酉(1597年)登顺天榜举人,历华容令、吉安同知、数摄府篆。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恩贡》:李云阶,万历间。”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举人》:李云阶,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顺天榜。吉安同知。”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郡守李大堂先生云阶据新《郡志》、《邑志》为作传,曰:

  “李云阶 ,字大堂,德化人。

  初负箧从王都易(清·乾隆《德化县志》作“王都昌”)学,继师李文节

  万历二十五年举北闱,授华容令。建忠宣大夏祠,恤黎淳之后,各置祀田若干顷。剖决冤狱,裁抑势豪,无所回扰。

  历四荐,已署部职,竟被多□量迁吉安同知。郭青螺邹南臯两公皆器重之。数摄府篆,复代榷湖关,却例金五千余,为穷民偿逋赋。两台交荐,以忤当事致仕。

  归家居,课读立社论文,指示不倦,有书数种藏于家。” 

  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明·李云阶》:

  “李云阶,字太堂之子也。生晚,爱之,戒勿苦读。密置灯幕中,终夜不辍。又不欲令离膝下,竞密负笈从王都昌学,继师李文节,成名士。万历丙申应明经,丁酉登顺天榜。

  始宰华容,至则捐俸建刘忠宣祠,恤后,各为置祀田若干顷。出冤狱,按巨憝,侃侃不挠。

  历四荐,主爵已署部,竟以多口量转吉安同知,邹兰皋郭青螺极器重之。署府摄邑篆者凡九,皆大著声绩,尽却例金,又出宦俸为民偿逋。及代湖关使者,复却例金五千余。台司交荐,以忤时不乐仕。

  归,课子立社会文,评论不倦,有书十种行于世。

  子乔揖,英山知县;次子乔霖,上林苑丞;六子乔钟,最知名,庚子(万历廿八年, 1600年 )岁贡。”

李芳

  李芳,字孟收,号翠台,明·晋江青阳人;李聪曾孙。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文学李翠台先生史文简史继偕)撰《墓志》为作传,曰: 

  “李芳,字孟收,号翠台,晋江青阳人;木斋先生李聪曾孙。

  少从世父晋峰 逢期为潜心躬行之学,其治经史,有摘要手抄字结,撰必端音叶律,比旁及诗(《诗经》)、骚(《离骚》)

  补弟子员,所师事则蔡东洛蔡润宗,所长事则留明山留志淑王堣斋庄方塘庄用宾林象川张月洲诸公,皆一时巨人长者,无不器重之。

  偃蹇青衿二十余载,志逾壮,自标署逾髙,为诗若文,结语务益峻。诸子次弟受经,举所手录付之,诲敕如所受世父时。曰:‘伯而其绍明先人《易》学,仲可继予《尚书》。’谓:‘春秋圣人经世大业,叔而颖可学也。’于是三子各占一经。

  为人笃于根本大节,而周旋造次,必以度眎直履庄,自舞勺时,习于父所则然,长乃坚定之,老而弥笃;事父母如父母,送终追远,尤毖其心力。切友于之谊,于危难弥笃。营构必先家庙,产业先祭田,首高祖父以及父各若干亩。诸坟完葺一新,凡三十年而一息弗忘,雅负人伦。

  鉴左司徒郭惟贤未遇时,窭特甚芳器,赏其文,命伯子与友虀糜共之,卒为世名卿。

  与人交,倾洞肺腑;人有过,辄面折不为隐,然事已辄忘。

  他如倡新文公祠,疏决渠淤,里人颂之。

  尝自题画像云:‘律身如口,出口如肝;三经教子,遗后以安。’

  子伯元叔元。晚以叔元主政刑部,封如其官。”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聪史继偕李逢期蔡润宗留志淑庄用宾郭惟贤李伯元李叔元》)

李伯元

  李伯元,字端统,明·晋江县青阳乡人(今晋江市青阳梅岭街道);李聪元孙,李芳子。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乡试举人,历官房州、真州、景州知府,殁后里人将其奉祀于青阳山乡贤祠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知州李端统先生伯元据雍正间《志》为作传,曰:   

  “李伯元,字端统,晋江人;元孙。

  万历戊子举人,历官房、真、景三州,皆以循良著绩。而在房,抑采榷中,官不得扰民;在景,飞蝗为灾,督捕必尽,尤其卓卓可纪者。居乡允洽众望,殁祀乡社。

  著有《青阳志》(上、下两卷,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完稿,未刊行,存手抄本)。”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聪李芳》、《泉南著述·郡邑志乘·青阳志》)

李叔元

  李叔元,字端和赞宇,号鹿巢,明·晋江人;李聪玄孙,李芳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聪李芳》)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叔元》、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有传。

  初宦刑部主事

  李叔元登万历廿年壬辰(159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李叔元,字端和,号鹿巢,晋江人,木斋?先生玄孙。万历壬辰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洗冤辨诬,不轻动拷讯。”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叔元》:李叔元,字赞宇,晋江人。万历壬辰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李叔元,字端和玄孙。万历壬辰进士,授刑部主事,雪崇信伯冤狱,平反独多。”

  转礼部仪曹郎中

  署仪制司篆,转礼部仪曹郎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转礼部仪曹。

  建储国本,持议先册立后冠婚,疏凡二十上,得谕旨。

  又存心校正潢牒婚封典礼,撰有《南宫备考》,简饬明要;又撰《鼎湖识》,周详大丧服制。

  时值分遣中使采榷关防,持不铸,触上意;后铸给,封识牢密。力奏不许沿途私折,传喻诸珰俱遵守,地方赖以肃然。

  又两疏乞罢矿税,忤旨罚俸。”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叔元》:

  “署仪制司篆。上《册立冠婚国本疏》,俱奉谕旨。

  授仪曹郎。时议给鼓铸采榷内珰关防,叔元力争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转礼部郎中。疏陈建储国本,校正潢牒婚丧典礼。”

  山东按察司督学副使

  万历卅二年甲辰(1604年)春,起山东按察司督学副使。万历卅四年丙午(1606年)冬,父病,致仕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甲辰春,在籍起山东按察司督学副使,培植学校,每以身心性命、忠孝廉让之学为劝诫,雅意作养人才,一时人士争自濯磨文体还淳,所取士称得人焉。

  丙午冬,闻父病,即乞致仕。在途闻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出督山东学政。”

  累官至湖广左布政,挂冠归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春,起补浙江分守温处道参议,历浙江温处道粮漕参政,擢江西按察司,后迁湖广左布政。忤直指,挂冠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丙辰春,起补浙江分守温处道参议,历参政,升江西臬使,端风俗,黜奥援,彰瘅明允。

  迁湖广左布政。

  时滇、蜀、黔三省羽檄旁午转输,骚动楚中几变。叔元驰疏,十三日至京,得旨豁免,派夫事乃定。

  会直指兴大狱,罗织无辜,叔元曰:‘纳沟耻若已推从井智穷救人。’遂毅然力争,挂冠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叔元》:

  “历任湖广左布政。

  值蜀、黔、滇三省羽檄旁午转输,骚动楚人,以派夫扰累,将激变。叔元驰疏,十二日至京,得旨免,□众始戢。

  有直指兴大狱,罗织无辜,叔元力为辩雪,遂乞致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

  “迁浙江温处道粮漕参政,擢江西按察司。所至政绩丕著,人称神明。

  升湖广左布政。值滇、蜀、黔三饷转运络绎,人心骚动,亟商抚院疏豁之。时推阿直指,罗织无辜三十人,叔元毅然力争,挂冠归。”

  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旋归

  崇祯元年(1628年),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管太仆少卿事。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奉旨礼部议谥,与公论不合,赐闲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崇祯初,起为光禄寺卿、管太仆少卿事。

  己巳赴补,奉旨礼部议谥。礼部咨访,叔元惟表章正学、疏举实才,为公论砥柱,旋以方正不合,赐闲住归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崇祯初,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旋归。”

  其他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卒年七十四,后赠刑部侍郎。

  所著有《四书春秋传稿》、《鸡肋删》、《三余存》、《萍踪》、《萍根》诸集。

  正培,孙,曾孙一鸣,皆乡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叔元》:

  “卒年七十四,赠刑部侍郎。

  所著《四书说》、《春秋传稿》诸书。

  正培正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外宅·明宅·郎中李叔元宅》:

  “郎中李叔元宅,在清阳;中有双桂堂。

  叔元《双桂堂诗》:‘亭亭双桂好,地迥自闻香。旧叠石为沼,新栽竹倚墙。花风文水面,水日倒花粧。此有下帷客,园窥却未忙。’”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

  “叔元历任四朝,授职无瘝旷,宦槖萧然,自登第后便以世道为己任。在浙、在楚,积俸余买学田,优待儒生;归田后,屏迹郡邑,动履遵先正。生平简略,一切浮文不问。时俗羔雁,惟念族党亲朋,置义粟百石,赒恤贫乏;又为里闾捍患兴利,清沟塘,疏灌注,乡民戴德。

  幼时从兄伯元习《尚书》,又改习《春秋》,后遂为海内麟经指南。亦尝从叔祖维征先生说《易》。平昔论学,扶树正论,以紫阳朱熹为宗,为明季乡邦楷式,所撰述皆有渊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伯元朱熹》)

  李叔元紫峰年谱·序》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侍郎李鹿巢先生叔元收录李叔元紫峰年谱·序》

  “其序《紫峰年谱》,略曰:

  叔元自稍知章句,家君授以氏《浅说》陈琛紫峰,著有《四书浅说》)诸书,且命之曰:‘紫峰先生之学,得于吾祖木斋李聪蔡虚斋先生蔡清,而仰溯乎紫阳,是闽学正派也。’小子臆而问曰:‘夫学,天下万世之学也,奈何系以闽哉。’家君笑而不答。(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蔡清》、《泉南著述·四书浅说》)

  稍长,从学士大夫游,见当世所称理学者,大率尸祝姚江(指姚江学派,尊王守仁心学)土苴,紫阳若对垒然。

  夫六籍之训要,使人思而得之,思之愈深,则其得之也愈固,故有所不闻而闻之矣;所不闻而闻之矣;又有终日与言而不笔于书者矣。

  今不揣学力之浅深,不分根器之钝利,而概哆之以知天、知性之学,就使妙契画前,神游帝先,总为玩弄光景而无益乎身心性情之实,矧愈讲而愈失其真哉。

  《浅说》、《通典》诸书,具在繇其浅者而深思之,繇其通者而潜思之,乃知学士大夫果无以加于紫阳,而周礼之果在鲁也,即系学以闽,奚不可哉。”

李熙

  李熙,字穆之,号序斋,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据《闽书》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有传。

  兵科给事中

  李熙登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庶吉士,丁外艰;服除,授兵科给事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

  “李熙,字穆之,号序斋,晋江人。隆庆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丁外艰。服除,授兵科给事中。

  上疏乞录世庙时言事诸臣;请蔡虚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蔡清》)从祀庙;纠中官冯保巨奸当斥逐,旁及戎政、互市、振恤、阜财,诸疏皆有建白。

  世庙升遐,新郑相高拱新郑人,史称“新郑相”)欲令台省掊击诸阉,尽逐先朝旧时左右同列。有受新郑指者以语不可。已,新郑竟去相,几陷不测,同列始服。新郑去则江陵居正张居正代之,侦与新郑忤,讽为排不附己者,复不应。

  久之,疏论司马、沐黔国都护不法事。司马,张居正私人也,为所挤。”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

  “李熙,字穆之,晋江人。隆庆戊辰进士,由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

  疏乞录用言事,得罪诸臣以开言路;复言理学蔡清宜从祀庙;纠中官洪保巨奸,当斥逐,旁及戎政、互市、赈恤、阜财,诸疏皆中机宜,朝绅属目。

  会疏论司马、沐黔国都护不法事。司马者,权相私人也,力挤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

  “李熙,字穆之。隆庆戊辰进士,迁翰林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疏乞录用言事得罪诸臣,请以蔡清从祀事文庙,劾中贵冯保巨奸当斥逐,动中机宜。

  高拱张居正相继柄政,嘱排不附己者,皆不应。会疏论权相私人司马及沐黔国都护不法事,被挤。”

  南丰丞

  谪南丰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

  “谪南丰丞,怡然就道。

  既至,直指檄修《江右通志》。

  栖白鹿洞,召诸青衿与谈论名理,一时士子彬彬向风焉。”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谪南丰丞,怡然就道。既至,栖白鹿洞讲学,一时士子彬彬向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谪南丰丞。”

  宁国令,南刑部主事,高凉州太守

  移宁国令,擢南刑部主事,出守高凉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量移宁国令,擢南刑部主事,出守高州。”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

  “迁宁国令。邑有疑狱累年不决,雪其冤状,释之出。

  守高凉。猺獞杂处,寇贼充斥,有司讨之不能克。示以恩信,散其胁从,境内肃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

  “量移宁国令。雪白疑狱十余人。

  迁南刑部主事,老幼攀辕,立祠尸祝之。

  出守高凉。辑服猺獞寇贼,四境肃然。”

  广西备兵副使,云南参政,卒

  擢广西备兵副使。引疾致仕,归途中升云南参政,舟次惠州卒,年五十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擢广西备兵副使。所至询民疾苦,剖断疑狱,筹画戎务,风化肃然。遂引疾致仕。道升云南参政,舟次惠州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晋广西臬宪,致仕,舟次惠州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晋广西副使。会三镇酋长携贰,殚精竭虑,至废寝食。三镇底定,遂引病致仕。时已擢云南参政,舟次惠州,卒。年五十三。”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参政李序斋先生》:

  “孝友道义,有古人风,一落清华,栖迟海服,为政以恩信,莅人精勤任事,每言士大夫立身,行已为要,至于穷通得丧,盖有命焉。

  所著有《私警录》、《八戒》及诗文藏于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熙》:“著有《私警录》、《八戒》及诗文藏于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李熙》:“所著《私警录》及诗文藏于家。”

李沂

  李沂,字从圣,号宝鼎先生,北宋·南安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李沂,字从圣,南安人。”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南安人。”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宋·李沂》:李沂,字从圣,南安人。”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李沂,字从圣。”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有传。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按《福建通志》”为作传。

  初为闾里塾师

  李沂初为塾师,以《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六经”和西汉·扬雄《太玄经》(《扬子太玄经》)讲授乡里。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以‘六经’、《太玄》讲授闾里。”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以‘六经’、《太元》教授闾里。”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宋·李沂》:“以‘六经’、《太元》讲授闾里。”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以‘六经’、《太元》讲授闾里,号宝鼎先生。”

  两试不第

  太宗真宗朝赴京两试不第。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太宗时赴京师,与孙何丁谓齐名。前后两试皆不第。”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太宗真宗朝屡试不第。”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与孙何丁谓齐名。真宗时,试礼部,以细故坐斥。”

  归著《帝王纪年通录》

  李沂自京师归,杜门著书,撰《帝王纪年通录》。此书记载起自伏義甲寅,迄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己卯(979年),就历代帝王的政治兴衰分别作传。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归,著《帝王纪年通录》。”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归,闭户著书,起自伏羲甲寅,迄太平兴国己卯,其间分别运统,附以治乱兴衰,曰《帝王纪年通录》。”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宋·李沂》:“著《帝王通录》。”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归,杜门著书,起自伏羲甲寅,迄太平兴国己卯,其间分别正闰,傅以政治兴衰,名曰《帝王纪年通略》。”

  真宗朝荐辟得官,历校书郎、国子监丞、大理寺丞

  真宗(998—1022年在位)朝,荐辟得官,受试校书郎。

  仁宗·庆历(1041—1048年)中,任史馆修撰的泉州人苏绅荐其著书《帝王纪年通录》,诏官为缮写上进,改国子监丞,迁大理寺丞,致仕,未久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绅》)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文苑·宋·李沂》:

  “后以唐子孙授校书郎。

  庆历中,同郡苏绅荐其著书,诏官为缮写上进,改国子监丞,致仕,迁大理寺丞。”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人物·宋·李沂》:苏绅称其得前史广记法。诏官缮写,上进,官国子监丞,致仕。迁大理寺丞。”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进呈,授国子监丞,致仕,迁大理丞,卒。”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

  “晚以唐帝系受试校书郎。

  苏绅荐其得前史广记法,诏官缮写上进。改国子监丞,迁大理寺丞。致仕,未几卒。”

  “崇祀邑乡贤。”

  著述

  李沂所著《帝王纪年通录》存秘府。又著有《文集》10卷、《太元义诀》、《五运图》。

  清《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67卷·文学名家列传55·李沂》:“书存秘府。又有《文集》十卷、《太元义诀》、《五运图》。”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宋儒林·李沂》:“书藏秘阁。又有《文集》十卷、《太元义诀》、《五运图》。”

李珙

  李珙,字延璧,明·南安人;知萧山县、怀集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宦迹·国朝·李珙》:

  “李珙,字延璧,南安人。

  由胄监除知萧山县(乾隆《泉州府志·仕迹》作“由监生知萧山县”)。县俗生女多不举,立法禁之,其俗稍革。莅官廉慎公勤,邑民安之。景泰元年(1450年),以父丧去任,民遮道悲泣。

  服阕,改怀集县,后乞休致。

  年八十四卒。”

李雍

  李雍,字钦让雁山,明·晋江人。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进士,历官吏部验封主事、文选郎、南宁太守、广东参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雁山先生闽书》为作传:

  “李雍,字钦让,号雁山,晋江人。

  举弘治六年进士,未谒选请告归养,林龙峰 曾往受学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同》)

  亲终出仕,廷议以笃孝清苦,特荐吏部,授验封主事,时人谓之赤脚吏部。转文选郎,门无私谒。

  正德初逆珰煽祸,时时欲树置其私人,介然抑之,为附者所忌,出为南宁太守,时在吏部已九年矣,临行蹇驴敝笥而已。

  至南宁,因俗为政,不立赫赫名。值岁艰,请于朝,减民租十之四。

  诛,清声畅蔚,擢广东参政。会枹鼓起,巡抚都御史林廷选手书致之。躬履戎行,不遑启居,遘疾,卒电白官舍。

  南宁人祠名宦,载之郡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李雍》:

  “李雍,字钦让

  弘治癸丑进士,荐授吏部验封主事,转文选郎,门无私谒。

  正德(1506—1521年)初,逆煽祸,树置私人,介然抑之,为附者所忌,出为南宁太守。时在吏部已九年,临行蹇驴敝笥而已。

  诛,擢广东参政。会袍鼓起,巡按都御史林延选手书致之。躬履戎行,不遑启居适。疾卒电白官舍。

  从侄汝嘉。”

  李缉,字继明,号春江,明·江西余干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泉州同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同知·李缉《闽书》、参《小山类稿》为作传

  李缉,字继明,号春江,余干人。

  弘治辛酉(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自濮州知州任泉州同知。

  仁恕果决,以伸释枉滞与民省事为先。详练世故,人不能欺。民抱牍赴大司,辄号云:‘必下吾二府,非二府不如还民牍也。’

  属邑同安多豪猾,健斗喜讼,前后令莫制。会令缺,檄缉往署。豪动色相戒,竟任无犯。

  兴化守、贰皆缺,檄视篆,三阅月,士民交颂。尚书林见素为《不素食诗》以美之。

  尝叹戎伍勾补之弊,曰:‘古者罪人不孥,今法非古也。独子畸户,至令数千里远征,有司苟逭罪责耳矣,如吾民何?况今天下兵弛民困,养兵之费,既竭民膏血赡之,复驱雕瘁之民,充无益之数。吾势与位不能及远,泉吾赤子也,敢慢视哉?’佐郡及一年,四方戎卫之符至。辨真伪,量远近,审夫家众寡苏瘁之数,以权其当行与否。苟可不行,悉留不遣。民赖以全室家者甚众。

  升鲁府长史。泉人请张岳为四言诗一章纪其政绩,盘石立万安桥侧。(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泉州桥梁·洛阳桥》)

李尚文

  李尚文,籍贯未详。清·康熙(1662—1722年)初任水师将调防泉州城。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十五日靖南·耿精忠叛清,传檄福建各府、县招降;十九日檄至泉州,提督王进功所属皆降,并纵兵焚劫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李尚文所部无犯

  及五月,耿精忠失同安,王进引千人入守泉州。王进至泉,与城守赖玉勾结,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勒王进功家口入省,耿精忠遣兵接应。耿精忠兵将至,而王进功之子王锡璠与其属杨青等议诱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执之,率兵攻王进。相持竟日,王进恐海船至,更深整队出泉州城而去。

  李尚文在随王进功投降耿精忠时,约饬所部兵对民众秋毫无犯,泉民德之,为涕泣向王锡璠请命。六月初三日,王锡璠等杀赖玉,绞杀戴国用,释李尚文,迎世藩入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武秩·国朝·水师将调防泉州·李尚文陈宏夫《三秋纪事》为作传

  “李尚文,籍贯未详。康熙初任水师将调防泉州城。

  十三年,逆变,欵使至泉。提督王进功翦辫纳印,纵兵焚劫坊市。于是提标兵劫缙绅,诸防兵劫编氓,士女朴被号窜,独尚文约饬所部兵,秋毫无犯。

  未几,提标诱杀城守赖玉、守备戴国用。泉民德尚文最深,为涕泣请命,得不死。”

  此事清·阮旻锡海上见闻录有较详细记载:

  “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七年。

  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反,陷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岳州诸郡县,伪称大周元年……乃命二王平南王尚可喜靖南耿精忠仍留镇……三王交通逆命,反谋决矣。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海上称永历二十八年。

  三月十五日,王传谕各官入府议事。总督范承谟、巡抚刘秉政至,伏甲士执之;知府王之仪、同知喻三畏走出,被杀。拘承谟于狱;以秉政为统制使、乡官萧震为布政使,自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移檄各府县,俱望风而降。

  十九日,檄至泉州,提督王进功纵兵焚劫,传檄所属皆降。兴化镇马惟兴、守备郭惟藩乘机劫掠,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李尚文所部无犯……

  四月,潮州总兵刘进忠王进功至,留之,而征其兵;调张学尧镇泉州、化尚兰守同安。

  ……世藩侍卫冯锡范刘国轩率舟师至厦门……世藩兵至同安,尚兰迎降;质张学尧家眷,学尧亦降。

  五月,世藩至思明州,以赵得胜为左提督、张学尧为左先锋、化尚兰为仁武镇。

  王闻同安之失,遣王进引千人入守泉州,而提标五营兵将不肯应调。王进至,与城守赖玉相结纳,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勒王进功家口入省,王遣兵接应。兵将至,而进功之子锡璠与其属杨青等议诱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执之,率兵攻王进走登涂门楼,意气自若。提标兵无统帅,相持竟日。恐海船至,更深整队出城而去。

  六月初三日。锡璠等杀赖玉,分其尸,绞杀戴国用,释李尚文,迎世藩入城。”

李墀

  李墀,字献忠,号筠溪,明·晋江人。蔡清(字虚斋)门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终佥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佥事李筠溪先生据《王遵岩先生(王慎中)集》载:

  “李墀,字献忠,晋江人。正德三年进士,官终佥事。

  慎中祭之文,曰:

  ‘肆公之学,钩深探颐;微言,羲文奥画;宿师积疑,涣然冰释。虚斋先正,教人以《易》,公早及门,遂参所得;师承原本,文有法式;师所著书,公广其刻;传于西人,施及遐侧。

  肆公之政,善断能听;始评棘寺,谳审衡镜;色词有稽,征以法令;陟为蜀臬,风裁独正;绳奸摘隐,不事钩巨;秉宪持体,与御史诤;坐此失官,既去乃咏:如公之蕴,不究其施。人莫不愤。

  公善自怡,葆光颐和;林泉娱熙,老而益康;介此纯禧,从以孙子;实教书诗,桑榆之景;宴乐且宜,寿岂令终,靡有憾遗。’”

  (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王慎中》)

李汝嘉

  李汝嘉,字士美,号菊泉,明·晋江人。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闽书》”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汝嘉》有传。

  身世与早年

  李汝嘉松岩,乡邦领袖;叔,合浦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

  李汝嘉,字士美,号菊泉

  父松岩,二岁而孤,祖母陈氏苦节鞠育,缙绅大夫若修撰罗一峰罗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罗伦》)先生为之立传赋诗。松岩后读史,知大义,遂为乡邦领袖。

   汝嘉比长就学,乃从叔父合浦令日记经传数百言,为文下笔立就。”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汝嘉》:李汝嘉,字士美,晋江人。”

  户部主事

  李汝嘉登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

  “举天顺甲申进士,授户部主事。

  有贵幸侵民田者,朝命覆之,得实,夺以归民。

  榷湖湘商舟,清两广财赋,搜剔奸蠧,无敢私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45·人物3·泉州府··李汝嘉》:

  “天顺甲申进士,授户部主事。

  时有贵幸侵民田者,上命核之,得实,夺以归民。

  复榷湖湘商舟,清两广财赋,搜剔奸蠧,无敢私干。”

  金华知府、衢州知府

  升金华知府,道闻母丧,未赴任,归守制。服阕改衢州知府。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

  “寻升金华知府,道闻母丧,归。

  服阕,改衢州。修建郡、邑二学,均徭役,赈贫乏,葺武备,雪冤滞,建桥梁,衢人颂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45·人物3·泉州府··李汝嘉》:

  “升金华知府,道闻母丧,归。

  服除,补衢州。莅政宽平,修建郡、邑学,均徭役,赈贫乏,葺武备,雪冤滞,建桥梁,衢人颂之。”

  浙江参政,致仕

  后升浙江参政,致仕。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

  “后升浙江参政,致仕。”

  “所著有《四书日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李汝嘉》:“后升浙江参政。致仕。”

  孙继芳继华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参政李菊泉先生汝嘉》:

  “孙继芳,以乡荐授六安州学正,擢乳源令,以平贼功升刑部主事,历官贵州佥事,备兵思石。以参议致仕,寿八十余。继芳醇深有度,简静自守。

  (继芳继华,以乡荐知始兴县,有政绩,始兴载之‘名宦’。”

李绍

  李绍,明·晋江人。正统(1436—1449年)间为合浦县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县令先生》:李绍,晋江人。按:在正统间岁贡后,为合浦县令;邃于《易》。”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县令先生学派》:

  “按:

  泉自明初永乐(1403—1424年)间 陈 氏 道会 以《易》学名而立说,则自 张 氏 廷芳 著《易经十翼图》蕴义为始;志乘载先生在正统间以岁贡为合浦令,邃于《易》,余事实未详。

  今考其门徒,传氏亦深于《易》,其侄汝嘉承其家学者,至雁山先生李雍尤以师道自立,龙峰林同其门人也。彼时虚斋蔡清倡明《易》学,尚未显著,而诸先生递相讲明如此,可知泉之经术渊源有渐矣。”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道会张廷芳李汝嘉李雍林同蔡清》)

李应翔

  李应翔,字翀甫,号忝所,明·安溪县感化里人。入南安庠,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乡荐以南安中式(时53岁 ),后四上春官不售,以老授莆田教谕,卒官舍。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天启元年辛酉范方榜……李应翔,感化人,以南安中式,经魁、教谕。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李应翔》:李应翔,字翀甫,号忝所。少英特,博学多通,工楷法,善诙噱。入南安庠,试辄出人,食廪久。掇秋隽时,主者得其卷大喜。闱中定元,临揭获范方,屈应翔第二,年五十有三矣。四上春官,以老授莆田谕。浩浩落落,所膺迍促,不称其怀抱,卒官舍,吊者伤焉。 ”

李廷槟

  李廷槟,字晋澄,明·晋江人。万历卅八年庚戌(1610年)进士,官终贵州副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李廷槟李廷槟,字晋澄。万历庚戌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公正执法,恤刑江北,多所平反。转保定知府,百废俱举。迁贵州副使,为忌者所中。归里,造利涉桥。年七十七卒。”

李周

  李周,因身材矮小,人称“瓮仔,清·惠安县崇武镇峰前村人,约生活于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年)。

  李周世代以打石为生。其双亲早殁,家境贫寒,十几岁即到福州石店为徒,习石雕工艺。他年纪虽小,却资质聪颖,尤喜绘画,在为师傅烧水煮饭时,常用木炭在地板、厨房壁上习画。因所画的图画形象逼真,引起师傅的注意,就让他绘制图样。

  在此之前,崇武五峰石匠雕的石狮都是正面蹲坐,威武凶猛。一次,其师傅在雕1只石狮时,不慎把狮子的舌头敲断一角,又苦于无法补救,痛惜之下,即撂掉工具往酒店饮酒散心。李周审视一番,拿起工具,果断地把狮头改雕成斜项昂首,形态慈善可爱。自此,突破以往雕石狮形态单一的局限。后来,福州重修万寿桥,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在石雕工艺上,李周还运用绘画技术创造针黑白的方法,即今所称的影雕。此后,五峰石雕屡有创新,形成南派的独特风格。历代的五峰石雕工匠都尊李周为宗师。

  李周没有子嗣。他的技艺通过带徒传授而广泛流传。福州于山法雨堂的蟠龙石柱、西湖开化寺的石狮、万寿桥的18只拳头石狮等,都是他的遗作。

李为观

  李为观,字孺宾,清·晋江凤池人(今池店镇)。康熙五年丙午(1666)举人,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蔡启僔榜进士(与李光地同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 ·人物志·宦绩 6 · 国朝 · 李为观 》

  “李为观,字孺宾

  康熙甲戌 (?应为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进士,授武陵令,爱民如子。供亿大兵,指画多中其要。上官推事卒以军需支吾不济,降调,士民争馈薪米。

  至家,倡筑六里陂,利益桑梓。

  为观长于诗文,尤工书法,得其片纸,珍如拱壁云。”

李鼐

  李鼐,字梅子,清·德化人,监生。

  清·乾隆《德化县志》本传

  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4·人物志(下)·文学·国朝》:

  “李鼐,字梅子

  幼负别肠,肆力于古,博极群书。补弟子员,屡次夺茅,恩选入监。肄业三载,学益进。不就职,归。

  每探奇选胜,辄拈韵挥毫,玄意渺旨,大有晋人风致。著《麈松编》、《燕吴游草》、《匡庐近草》集、诗话若干卷行世。才华品概,时论推之。”

  李鼐缨溪宫诗

  缨溪宫,位于德化县浔中镇浔中村诗敦缨溪东滨,李鼐有诗。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寺宇(附)·缨溪宫》:

  “缨溪宫,在县东瑶市社溪上。有老松二十八,盘郁苍古,泉石幽佳 ……

  监生李鼐诗:

  ‘枫枝桕叶换山容,落尽寒崖晚后钟。最是开人颜色处,都归二十八株松。’

  ‘石门不卷夜明帘,水阁松阴尽覆檐。却讶日来非此地,稚川一幅景初拈。’”

  李鼐《麈松诗话·叙》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5·艺文志上·序(国朝)》收录“《麈松诗话·叙》(李鼐)”曰 :

  “余小筑濯缨溪上(德化县浐溪之支流),逍遥沧浪歌中,环岸老松数二十八,支离伛偻,具汉代衣冠,须眉,都非近今俗调。共高与峰争,偃随涧曲,瘦比石坚,幽画潭影,龙蛇竞拏,烟霞固宅,闸耨尘玢,无从着脚焉。

  余谓孤山人妻梅耶,雪骨冰姿,未免一宁之辱。若媒芙蓉,而姬香草,又恐淹入铅华队中,不无丈夫气短。余顾呼之以叟,亲之为朋,似香山洛阳老老各别,觉与子猷绿玉君同争一日知见也。

  以故髯挽春鬟,涤我毫素,花飞晓露,飏以茶烟。秋涛在空,乃咽落梅,皓魄当头,斯写绿绮。以至午照筛金,坐隐消其寂,峰岚曳翠,支颐澄其神。此盖匪朝伊夕矣。

  由是讽咏之余,错综筒册,首三百篇,旁及稗官野史,百家诸集,触绪陶情,断章取义,增删分合,以规圆矩方,而诗以话显,话以诗传。箨可书,掌股可画,积日累帙,遂成卷轴。虽曰掇抬糟粕,为蛉云自怡,然意会所发,未始不较丰歉之玉谷,如《楞严》二十五,圆通随其趣向,各入悟门。又如月印万川,不因见少,不因境多,见地既超,渣滓可化。知击竹破篾,担夫舞剑,觌面当机,芥针自合。就中一字一句,有历劫赞扬所不能尽者,勿作囫仑(即“囫囵”)吞果,依样葫芦,何容此篇尚踏陈迹?

  夫曰节、曰性,为能存天地之气,而争日月之光也;曰才,与题咏则毓河岳之精英,列商周之彝鼎者也;曰旷逸,与雅者泥轩冕而浣胃尘;曰评,与讥者举正变、论中晚以寓美刺也。纪与证云者,乃窃源崑嵛,而考谬亥豕;赠与知与称云者,乃慰江云梁月之思怀,倾盖倒屐之风耳。若色若情,则是兰蕙生芳,鸳鸯谱牒;若感若悼,则问天哭世,无恨牢骚,薤上枣下,曼声清引矣。

  至若仙释鬼神,亦函三为一之旨,屈仲昼夜之机乎?癖者,品其异也;狂者,裁其归也;命者,定其天也;音者,审其暖谷响山也;句者,图其江枫塘草也。至由梦而悟,则黄梁熟后,幻同芭蕉,形色俱泯,得无碍智矣。

  斯固一脔半斑,自贻大嚼广猎之讥,倘推之芥纳椰藏,芑为过量耶?为分其区娄,亦等苍官之目,供艾纳于几席,投轻钗于砚右。将折枝竖义,时使谡谡落帘并垂声韵于三万六千场,时有大白下物,不滞枕中卧昕矣。”

李缵

  李缵存孝晋江人。嘉靖廿五年丙午(1546年)乡试会魁,嘉靖廿九年庚戌(1550年唐汝楫进士。历户部主事、礼部精膳司主事,嘉靖卅三年(1554年)升礼部祠祭司郎中,迁精膳司郎中,以忤权相严嵩,出为景王府长史;王薨,召为鸿胪少卿,寻罢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1·选举志举人贡生恩叙武进士武举人武选)》: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解元洪世迁榜:……李缵,庚戌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李缵,会魁。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43·祠祭司·郎中》:李缵 存孝,福建晋江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三十三年繇精膳司主事升任,升精膳司郎中。

  清·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36•选举4•明进士》: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晋江县李缵(历礼部郎,以忤权相,出为景府长史,陈善闭邪多所防,终鸿胪少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5·少卿李存孝先生》:

  “李缵,字存孝,晋江人。

  受经何怍庵何炯怍庵之门。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艰,服除,补礼部,迁祠祭司郎中。

  迂直不善弥缝,为严嵩所挤出,为景府长史。景王初之国,从官中贵人势张,甚所至鱼肉小民,请王以法绳之,横者乃戢。

  未几王薨,召为鸿胪少卿,礼仪肃严,清节益振,寻罢归。

  (新郡志、何镜山[何乔远镜山]撰墓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鸿胪少卿李缵墓,在四都磁灶高魁山。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炯何乔远

李拯

  李拯,明·晋江人。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进士,历上虞令、户部主事(或作“工部主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李拯》:

  “李拯,崇祯戊辰进士。

  授上虞令。所案讼牒,明是非而止,罕及刑楚,民服其明恕。出五年清俸以治学校,不借民工,不资赎锾,而经营可垂永久。

  升户部主事。”

  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卷153·名宦8·绍兴府·明·李拯》:

  “李拯(旧《浙江通志》),晋江人。

  崇祯间令上虞。所按讼牒明是非而止,罕及刑楚;绅士或馈以修脯,辞勿纳,布袍蔬食,宴如也;夜则篝灯读书,喜与士谕文,所奖拔皆誉髦;出清俸以修学校,不借民工,不资赎锾。

  升工部主事。”

李则

  李则,字康成,自号益壮翁,南宋•漳州龙溪人(今漳州龙海市)。绍兴廿一年(1151年)任德化知县。

  清·李清馥《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县令李康成先生》有传。

  教授生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县令李康成先生》:

  “李则,字康成,龙溪人。

  少孤,力学,试太学不得志,浩然东归,教授生徒至百余人,如杨汝南李恂诸公皆师事之,累荐乡书前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恂》)

  “公学兼得之二家,其教人必以仁义为本。自号益壮翁。”

  累德化令

  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年),李则举特奏名进士,授桂岭主簿,摄富川令;绍兴廿一年(1151年)任德化知县,转通直郎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县令李康成先生》:

  “绍兴十二年,以特科授桂岭簿,摄富川令,调德化令,所至皆有惠政。转通直郎致仕。”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1·选举·科第·漳州府·宋》:“绍兴……十二年壬戌陈诚之榜……特奏名……李则,龙溪人,德化令。”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文职·宋·知县事》:李则,绍兴二十一年任。”

  《临漳台》诗

  李则有文集。

  漳州芝山原名登高山,上有临漳台,李则《临漳台》诗:“亭枕临漳一水阴,半空云雾锁寒林。山从天宝来峦远,基辟开元历代深。”

李恂

  李恂,字顾言,南宋•漳州龙溪人。学于李则,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初任县尉,以捕盗功改知晋江县,后以朝请大夫知邵武军,以宫观致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则》)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68·人物·漳州府·良吏·宋·李恂》:

  “李恂,字顾言,龙溪人。

  性敏好学。三请(试)乡举,初以捕盗赏,改秩,知晋江县,官至朝请大夫,知邵武军,除宫观致仕。

  初,登第,与史浩同甲,至是当轴,累召不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县令李顾言先生》:

  “李恂,字顾言,龙溪人。

  性敏好学。举进士,任县尉。以捕盗赏,改知晋江县,后知邵武军,以宫观致仕。

  初,登第,与史浩同甲;及当轴,累召不起,时论高之。

  子必直必正,皆荫补官;必直任兴化军。”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32·宋》:李恂,字顾言,龙溪人。绍兴间进士,知邵武军,除宫观致仕。初,登第,与史浩同甲;当轴,累召不起,士论高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28·职官志·文秩·宋·知县事》:李恂,龙溪人,从《闽书》增入……绍兴间任。”

李尚文

  李尚文,籍贯不详。清·康熙(1662—1722年)初任水师将,后调防泉州城,为福建陆路提标将裨。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州叛乱,传檄各地;十九日,驻守泉州的清·福建陆路提督王进功示降,纵兵焚劫坊市,唯李尚文约饬所部秋毫无犯。

  四月,耿精忠王进引千人入守泉州,与城守赖玉相结纳,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擅作威福,又勒王进功家口入省。耿精忠复派兵接应,将至泉州。

  六月初一日,王进功之子王锡璠等诱执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率兵攻王进,相持竟日,王进恐海船至,更深时整队溃围,出城而去;初三日,王锡璠等杀赖玉戴国用于市;初四日,绞杀戴国用。泉民德尚文最深,争为涕泣请免,得不死,释之。迎郑经军入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泉州人名录·郑经》)

  明·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载:

   “甲寅(1674年),康熙十三年,海上称永历二十八年。

  三月十五日,靖南王·耿精忠传谕各官入府议事。总督范承谟、巡抚刘秉政至,伏甲士执之;知府王之仪、同知喻三畏走出,被杀。拘承谟于狱;以秉政为统制使、乡官萧震为布政使,自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移檄各府县,俱望风而降。

  十九日,檄至泉州,提督王进功纵兵焚劫,传檄所属皆降。兴化镇马惟兴、守备郭惟藩乘机劫掠,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李尚文所部无犯……

  四月……王进功至,留之,而征其兵。调张学尧镇泉州、化尚兰守同安……世藩(指“郑经”)兵至同安,尚兰迎降;质张学尧家眷,学尧亦降。

  五月……王闻同安之失,遣王进引千人入守泉州,而提标五营兵将不肯应调。王进至,与城守赖玉相结纳,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勒王进功家口入省,王遣兵接应。

  兵将至,而进功之子锡璠与其属杨青等议诱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执之,率兵攻王进走登涂门楼,意气自若。提标兵无统帅,相持竟日。恐海船至,更深整队出城而去。
六月初三日。锡璠等杀赖玉,分其尸,绞杀戴国用,释李尚文,迎世藩入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福建陆路提标将裨·李尚文陈宏夫《三秋纪事》”为作传:

  李尚文,籍贯未详。

  康熙(1662—1722年)初任水师将,调防泉州城。

  (康熙)十三年,逆变靖南王·耿精忠叛乱),款使至泉,提督王进功剪辫纳印,纵兵焚劫坊市。于是提标兵劫缙绅,诸防兵劫编氓,士女袱被号窜;独尚文约饬所部兵,秋毫无犯。

  未几,提标诱杀城守赖玉、守备戴国用;泉民德尚文最深,为涕泣请命,得不死。”

  清·佚名《闽海纪略》:

  “甲寅、永历廿八年(即康熙十三年)……

  三月,清·王据福州,执总督范承谟幽之,杀知府王之仪、建宁同知喻三畏,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驰檄八闽,下之。”

  “清·福建提督王进功掠泉州,降。”

  “十五日三山(“福州”)变,十九日檄至泉州,进功恐为其下所图,乃令剪辫,纵诸将焚劫郡中,烧南街、西街谯楼,搜掠彻夜,绅庶无遗。时兴化镇马惟兴劫兴化,提标前营守备郭维藩守惠安,闭县淫掠,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营李尚文所部无犯。”

  “六月,平北将军王进功藩锡诱执泉州城守赖玉,率众,王进逐之,以泉州来归。

  王进至泉郡,率仅千人,擅作威福,与城守赖玉相结纳,用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密受王意,勒进功家眷入省,提标站队伏甲,日夜相防;王复遣兵接应。将至矣。

  藩锡杨青等议曰:‘吾父被留在省,接兵又至;吾属无噍类矣;盍不先发制人。’六月初一日,诱赖玉戴国用李尚文等入军门,执之;炮响为号,部署夹攻。

  王进意气自若,走登涂门楼,势同困鼠,悉力以斗;提标兵无统帅,相持竟日。至晚,遥见船帆,恐海舶夹攻,夜阑,溃围出,赴省,束军整甲而还;惠安守将击赴之。

  初三日,杀赖玉于市;百姓脔其尸殆尽。初四日,绞杀戴国用……泉民德李尚文,争为请免,释之。迎世子藩入泉。”

李纶

  李纶,字世美李邴第四子;宋·济州(治所钜野)任城县人(今山东济宁),南宋初居南安三都石坑乡。淳熙(1174—1189年)初提举广东常平仓。(按:李纶兄弟4,依次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邴》)

  宋·祝穆《方舆胜览·卷35·南恩州》:

  “名宦:皇朝李纶之子,寓居泉南,所至有清操。

  提举广东常平日,适伯氏出守恩平,酌别江滨,相励以清白,慷慨临江矢天曰:‘傥负君民,有如此水。?遂投杯于江,杯停不没。”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宋宦绩·李纶《旧志,参〈广东通志〉》”为作传:

  “李纶,字世美第四子。

  以父任。历官所至,有清操。

  淳熙初提举广东常平仓。适其兄出守恩平,酌于江滨,弟兄相励以‘清白传家?之语。慷慨言曰:‘倘负吾民,有如此水!?遂投杯于江。时江流汹汹,杯停不没者久之,观者无不惊叹。民歌之曰:‘石门之水清且清,晋吏一歃千古荣。争如公投杯盟,江流汹涌杯停停。?至今刻石,与吴隐之《酌贪泉诗》并存。”

李欕

  李欕,或作李木严(“木严”合一字),字自新,号振盘,明·南安县芙蓉里人(今属诗山镇)。

  李欕屡试不利,后入安溪庠,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乡试举人,十七年己丑(1589年)联捷进士。授广东潮州揭阳知县;莅职2年后弃官归田,抵家未2日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万历)十六年戊子潘洙榜:李木严(“木严”合一字),南安人。”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李欕》:

  李欕,字自新,号振盘,芙蓉里人。

  性颖悟,读书不甚强记,而下笔洋洋数百言立就。逐队童军,屡试不利,后入安溪庠。
万历戊子乡试,房师杨起元以理学文章自命,得卷,击节叹赏,拟荐魁元。因别房争执,抑置十三。

  己丑联捷第进士。

  授潮州揭阳知县。县土膏腴而滨海,奸民出没为盗。至,捕其魁,绳以法,廉干著声。期年疾作,慨然假归,当道挽留,勉强视事两年,弃官归田。

  抵家未两日卒。揭阳士民追思其德,祀之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