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

(字信通,又云字详卿,谥忠懿,尊闽国太祖)

 

 身世。
 南下福建。
 南安兵变。
 兵进泉州。
 北上福州:福建管内观察副使。
 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
 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琅邪郡王。

   ——累封至琅邪王。
   ——讖语。

 后梁:累封闽王。
 后唐:扶天匡国翊佐功臣,太傅。
 政绩
   ——安土。
   ——建福州城。
   ——辟甘棠港。
   ——兴佛。
   ——兴文教。
   ——以俸泉为直进。
   ——于兢《琅邪郡王•王审知德政碑铭(并序)》。

 卒:谥忠懿,尊昭武王、昭武孝皇帝、太祖。
 钱昱《忠懿王庙碑》。
 其他。
 后裔。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唐末·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省)人。?王潮王审邽之弟,五代·闽王。

  1982年,对福州北郊莲花峰南麓的王审知陵墓进行清理,出土阴文篆刻的闽王王审知《墓志铭》。(下称《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该《墓志铭》题:

  “大唐故扶天匡国翊佐功臣、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三司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兼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食邑一万五千户、食实封一千户闽王墓志并序

  门吏福建管内盐铁发运副使、太中大夫、守右谏议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翁承赞撰。”

  后款:

  “同光四年岁次丙戌(926年二月戊子朔十八日乙巳置。(按:后唐•同光四年四月改元天成)

  将仕郎前守河南府文学王倓书并篆盖

  节度衙前虞侯林欢镌字。”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闽书》、参《五代史》”有载。

身世

  王审知5代祖王哗为固始令,因家固始;父王恁,世为农。王审知兄弟3人,居第3;大兄王潮,为固始县史;二兄王审邽。(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潮王审邽》)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夫二仪析理,英贤所以应乾坤;五岳参天,申甫所以钟灵异。降乎昭代,复验奇材。

  闽王讳审知,字信通,姓氏。

  其先琅琊人也,缑山远裔,淮水长源。自秦、汉以穹崇,历晋、宋而忠烈。辉华阀阅,奂赫祖宗。

  曾祖讳友则,汉丞相安国君陵三十四代孙,赠尚书左仆射;曾祖妣段氏,赵国太夫人,追封卫国太夫人。仆射(指“王友则”)贞元(785—805年)中守定城宰,善政及物,去任之日,遗爱遮道,因家于光州,故世为固始县人。

  祖讳,累赠司空,倜傥奇表,信义宏材;祖妣刘氏,燕国崇懿太夫人,追封昭德太夫人。

  显考讳,累赠太师;皇妣陇西董氏,赠晋国内明太夫人,追封庄惠太夫人,恭懿贤淑,光于闺阃。

  太师(指“王恁”)嗣子三人(指“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皆卓异不群,时号‘家三龙’;王其季也,娶乐安任氏,累封魏国尚贤夫人。琴瑟谐和,肊家雍睦,不幸先王薨谢。其执箕帚、奉蒸尝,虽古之母仪,无以加也。

   王禀性殊异,非礼不言。少事孟仲,如晨夕之敬,于乡党恂恂然。之书,无不该览。韬钤之术,尤所精至。与昆仲游处,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诫勖焉。先太师特钟爱,抚于膝下。

  有善相者闻‘三龙’之称,诣先太师之门,曰:‘富贵皆当一体也。季龙当位极人臣,非乡里可拘其贵盛。然而龙摅虎变,真王者之行藏;燕颔虬须,乃将军之气貌。’”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世为农民。”?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父,世为农。兄,为县史。”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审知,字信通。”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审知,字信通。”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太祖名审知?,字信通(原按:钱昱《忠懿王庙碑》又云字详卿。)季弟也。身长七尺六寸,紫色,方口隆凖,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所居处常恒有紫气幂其上。一日使日者视己兄弟,曰:‘一人胜一人。’审知方待侧,沾汗而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太守·王潮》:王潮,字信臣,光州固始人。五代祖为固始令,民爱其仁,留之,因家焉。世以资显。兄弟三人,长即,次审知审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审知,字信通。”

南下福建

  唐·广明(880—881年)中,黄巢农民起义军进攻京师,寿州人王绪自称将军,乘机率众攻陷固始县。王绪氏兄弟置军中,时为县佐,署为军正。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乃以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迟留不行,秦宗权发兵攻即率众数万南奔,自南康转闽中,入临汀,陷漳浦。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乾符末,天下方扰,民人奔竞。‘三龙’以孝思远略,决为端居,晏如也。尝谓昆季曰:‘曾参不一宿于外,况起兵之世乎?’虽海内骚然,不萌他适。

  秦宗权据有淮西,以利啖四境,而固陵不从。宗权势不可遏,席卷固陵,‘三龙’于是奉版舆而南下。属(指“黄巢”)陷长安,益坚其志,盖忧人之忧。

  光启三年(?)抵于临汀,为百姓壶浆塞路,遂帅全师以赴人愿。”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唐·广明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时为县佐,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为军校。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乃以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率众南奔,所至剽掠,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

南安兵变

  军次南安。因性猜忌,与前锋将等发动病变,杀之,众即奉为帅。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与豪首数辈共杀,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为帅。”?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性猜忌,部将有材能者,多因事杀之,颇自惧。?

  军次南安,说其前锋将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所胁尔,岂其本心哉!今雄猜,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前锋将大悟,与相持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至,跃出擒之,囚之军中。后自杀。?

  已见废,前锋将曰:‘生我者也。’乃推为主。”

兵进泉州

  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王潮略地至泉境,而军行整肃,耆老相率遮道请留。王潮即引兵克泉州。光启二年(886年),福建观察使陈岩王潮为泉州刺史。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时孟龙侍中(指“王潮”)以闽之军民无帅,请统雄镇。王谓孟龙曰:‘春秋所以伐罪吊民,今阖府之来,其可违乎!宜徇徇而抚之。’于是鼓行以济其境。”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

  “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为泉州刺史。”?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是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略地至其境,而军行整肃,其耆老相率遮道留之,即引兵围彦若,逾年克之。

  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泉州刺史。”

北上福州:福建管内观察副使

  景福元年(892年),福建观察使卒,其婿范晖自称留后。审知将兵克福州。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使。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孟龙(指“王潮”)自温陵太守拜节制,仲龙(指“王审邽”)代牧是州。凡部伍劳逸,王皆躬视,士未食不亲匕筯,士未饮不近杯水。耕织无妨,歌谣满路。所以建元昆,亟登旄钺,诏命王副焉。”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

  “大顺(890—891年)中,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

  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景福元年卒,其婿范晖自称留后。审知,久不克,士卒伤死甚众,审知请班师,不许。又请自临军,且益兵,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审知乃亲督士卒攻破之,见杀。

  唐即以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使

  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

  “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

  初,为观察使,以审知为副使,有过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

  定四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

  “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出入常乘白马,军中望之披靡,号‘白马三郎’。”

  “初,唐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审知为副使,有过失犹加箠挞,审知无怨色。”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乾宁(894—898年)时,为福建观察副使,有僧涅盘者于众中骇而指之曰:‘金轮王第三子降人间,专生杀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

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

  及王潮寝疾,命王审知知军府事。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王潮卒,王审知自称福建留后。光化元年(898年)三月,唐正式任王审知充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乾宁四年(897年)卒,审知代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寝疾,舍其子,命审知知军府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及寝疾,舍其子命审知权节度事,让于审邽,不许;诏审知检校刑部尚书节度观察使留后。”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已而病,命审知权知军府事。及殁,让其仲弟泉州刺史审邽审邽审知有功,不受。审知乃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

  光化元年(898年)春三月己丑,唐以审知充威武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原按:《新唐书》云:诏审知节度观察留侯。)

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琅邪郡王

  累封至琅邪王

  光化元年(898年)十月,授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当年兼三司发运使。光化三年(900年)二月,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封琅琊郡开国侯;天复(901—903年)初,加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进封开国公。天祐元年(904年)四月,加特进检校司徒、太保,进封琅琊郡王。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后六年,侍中(指“王潮”)捐馆舍[按:指景福元年(892年)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至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卒,前后6年],天子降玺书,授王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充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当年兼三司发运使。自是显七德,敦五常,政和人和,示其略也。先长幼之序,次征讨之条。宽猛酌中,德刑俱举。孜孜惕惕,夙夜罔怠。戒以视听,杜诸谄谀。坚执纪纲,动无凝滞,抚俗廼不严而理,教民且不令而行。”

  “国家以闽越得人,可以均皇泽,可以律守臣,是以叠降渥恩,加尚书左仆射,寻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天复(901—903年)初,恩降私第门戟,加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进封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弥岁,加特进司徒、太保,进封本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光化元年,拜威武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审知既为观察留后,厚事朱全忠。光化元年全忠审知为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在凤翔赐审知朱诏,自三品皆得承制除授。天祐初进封瑯琊郡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光化元年(898年)冬十月癸卯,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本军节度使。

  (光化)三年(900年)春二月壬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原按:《唐书》云:审知厚事朱全忠全忠荐为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天复(901—903年)时,唐帝在凤翔,赐审知朱诏,自三品皆得承制除授。

  (天复)二年(902年),唐赐审知武库戟十二枝列于私门,非恒例也。”

  “天祐元年(904年)夏四月,唐谴右拾遗翁承赞审知检校太保,封琅琊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

  讖语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始未入闽,闽人曰:‘潮水来岩头,怀彼去矢口。’‘出岩’,谓陈岩也;‘矢口’,也。”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先是,萧梁有王霸者,氏远祖也,居福州怡山为道士,常云吾子孙当王于此方,乃为讖痤坛下。光启(885—888年)中,烂柯道士徐元景断地,获其辞曰:‘树枯不用伐,坛坏不须结;不满一千年,自有系孙列。’又曰:‘后来是三王,潮水荡祸殃。岩逢二乍间,未免有销亡。子孙依吾道,代代封闽疆。’解者以‘潮水荡祸殃’谓除祸患,开基业也;‘岩逢二乍间’谓陈岩,未几二亡也;‘代代封闽疆’谓审知,两世也。(原按:《闽书》云:光启丁未岁(光启三年,887年),衢州烂柯山道士徐景立取土仙坛东北隅,得瓷瓶七口,各可容七升水,中悉有炭,上总盖一青甎,讖文云云。)

  又,闽人谣云:‘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矢口’,‘知’字也。死而立,死而审知继之,其言遂验。(原按:《黄滔集》又云:晋·郭璞记曰:南台江沙合,即有宰辅相公之登台席也,江沙契焉。)

后梁:累封闽王

  天祐四年(907年)唐亡,后梁开国,建元开平元年(907年),加王审知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二年(908年),兼中书令,进封琅琊王。梁太祖朱温为牵制杨行密,开平三年(909年)加王审知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开平四年(910年)敕封闽王。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开平(907—911年)初,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

  二年(908年),兼中书令,进封琅琊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二百户。

  三年(909年)夏,麻书远降,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食邑七千户,实封五百户。仍建东、西二私第戟,赐号忠勤守志兴国功臣。

  翌岁(910年),敕封闽王。天子御正殿,亲降简册,自东上合门,宣车辂冠剑,太常鼓吹,诏名卿乘轺,直抵南闽。至止之日,自江馆陈仪,注复展卤簿、旌旗、珂佩。文武导从,笼络井邑,箫鼓相望二十里,抵登庸馆展礼。王弁貂冠,被礼服、剑履,受册命,乘辂车,坐公衙,以彰旷代之贵盛。虽尚父郭子仪、浑令公之恩泽,无以加也。

  其后,明庭以三代封崇隆盛,特敕建私庙,下太常定礼仪,降祭服,置神主,命星使赐于府西立庙焉。”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

  “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原按:《王审知德政碑》云:付公以戎旅,仍具表奏,寻加刑部尚书、威武军留后,俄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本军节度使,又改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转特进、检校司徒,又转检校太保、琅邪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

  是时,杨行密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今山东蓬莱)、莱(今掖县)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唐亡,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汴梁,今河南开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梁?开平三年,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朝贡于梁。”

  定四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

  “唐亡,梁•开平三年加中书令,进封瑯琊王,寻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唐亡,梁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升为福州大都督府。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天祐四年,907年)夏四月,梁王·即皇帝位,国号梁,改元开平(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己卯,梁加王兼侍中。冬十一月,梁封福州闽县玷琦里古庙为昭福祠,从王请也。是岁,以九仙山万岁寺请为梁主祝厘,表额曰‘寿山’。

  开平二年(908年)春正月,梁诏改福州福唐县曰永昌。

  开平三年(909年)夏四月庚子,梁加王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进封闽王。(原按:《五代会要》作开平四年[910年]。)

  秋八月,淮南谴使张知远来聘,举止倨慢,王斩之,上其书于梁,始与淮南绝。王虽遽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恒常蹑麻履,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岁自海道登、莱入贡于汴,没溺者十四五。(原按:《通鉴》注云:自福州洋过温州洋,取台州洋过天门山,入明州象山洋,过涔江,掠洌港,直东北度大洋,抵登、莱岸,风涛至险,故没溺者众。)

  开平四年(910年)◇◇月,命员外郎崔◇◇聘于南海。是时大浚侯官县西湖,广至四十里,灌溉民田无筭。

  乾化元年(911年)春正月丙戍,日有食之。夏五月,梁大赦,改元。冬十月,置闽清县于梅溪场,隶福州。(原按:《五代会要》云:闽清移就梅溪场置。宋白《续通典》曰:唐·贞元元年(785年),割侯官县十乡为梅溪场,梁·乾化元年(911年)改为闽清县。)是岁,谴使致祭于南平王,改长乐县曰安昌(原按:同光[923—926年]初复旧),以剑州为延平镇。

  乾化二年(912年)夏四月,月掩心大星。壬申,慧出于张。六月,梁主疾革,郢王·友珪反。戊寅,梁主遇弑殂。友珪改元,曰凤历。

  乾化三年(913年)春二月,梁·友珪伏诛。均王即位于东都,复称乾化三年,谴使者来宣诏。

  乾化四年(914年)◇◇月,天雨豆于境内。

  贞明元年(915年)冬十一月乙丑,梁改元贞明。是岁,王奏封龙骧侯宏润王(原按:故闽越王·第三子也,祷雨辄应,唐·咸通[860—874年]时封龙骧侯。)。置铅场于汀州宁化县(原按:《十国纪年》云:宁化县出铅,置铅场。)

  贞明二年(916年)冬,王与吴越为昏,吴越牙内先锋指挥使钱传珦来逆妇。是岁,铸铅钱与铜钱并行。

  贞明三年(917年)冬十一月丙子朔,日南至。是岁,王为子牙内都指挥使延钧娶越王之女。

  贞明四年(918年)夏六月,吴将刘信攻虔州,谭全播来乞师,王出兵屯鄠都以救之。秋八月,闻楚败,引还。

  贞明五年(919年)◇◇月,王梦梵僧数百辈,奕奕有光,所至处有双桧,并池而秀,一僧前跽曰:‘王能饭吾于此乎?’及旦,访得其地而筑室焉。命池曰‘浴圣’,桧曰‘息圣’。(原按:王氏雅重佛法,增闽僧寺凡二百六十七。后属吴越,首尾二十七年,复建寺二百二十一。)

  贞明六年(920年)冬十一月,诛僧浩源及其党。先是,王承制加从子泉州刺史延彬(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延彬》)领平庐节度使,延彬治泉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浩源以为王者之符,由是延彬骄纵,与浩源通谋,谴使浮海贡于梁,求为泉州节度使;事觉,浩源等获罪,黜延彬归私第。

  龙德元年(921年)夏五月丙戍朔,梁改元。六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龙德二年(922年)◇◇月,铸大铁钱,以‘开元通宝’为文,仍以五百文为贯。(原注:陶岳《货泉录》曰:王审知铸大铁钱,阔寸余,甚粗重,亦以“开元通宝”为文,以五百文为贯,俗谓之铑反力[“反力”合一字],与铜钱并行。“反力”[“反力”合一字]音“贺”。)

后唐:扶天匡国翊佐功臣,太傅

  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晋王·李存勗即位,国号大唐(后唐),改元同光;十月,后梁亡。王审知奉贡后唐,制加功臣,进爵邑。同光三年(925年)春,加王审知扶天匡国翊佐功臣,旋加守太傅,升福州为大都督府。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同光三年(925年)春,加扶天匡国翊佐功臣,食邑一万五千户,实封一千户。而劲直之道,甲天下之藩服,旋加守太傅。正处庙堂,三表坚辞,主恩俞允。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别署官员,以宠其忠孝谦明者矣。

  且文武宏谋,释道玄理,应机剖判,动合古人。

  以文即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之义。岁声鹿鸣,广设庠序,至于礼闱考艺,无不言文物之盛、俎豆之风。

  以武即举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整八阵之名,说六韬之要,示廉直之道,辟宽恕之閞。使将将无欺,杀杀为止。蜀相之且耕且战,恒在言前;晋师之入守出攻,不差料内。

  释教乃早悟苦空,广开檀施,见三十三天之要路,弘八万四千之法门。集海内缁黄,启祗园斋忏,佛庙遍廓,雁塔干霄,钟梵之音,远近相接,人天之果,修设无时。

  氏乃扣谷神之真寂,晓玄牝之机微。葺王霸上升之居,奏冲虚仙观之额。显于远祖,迨彼系孙。仙鹤翔空,灵龟护井,踞怡山之一岗,类真源之三桧。

  体国而惟忠惟孝,律身而克俭克勤。玄甲轻车,受圯桥之秘略;红旌皂纛,法金匮之神书。至于宴犒军戎,迎待使命,丝簧喧耳,罗绮盈庭,听视之间,湛如止水。仍岁庆诞之月,国恩飞诏,颁锡骏马雕鞍,异罗宫锦,拜赐受宣,莫不西望恭恭,手舞足蹈。

  公暇之际,必极劝农桑,恳恤老目耋。数千里略无旷土,三十年卖剑买牛。但闻让畔之谣,莫有出征之役。江南雄镇,欢好会盟。外域诸番,琛赆不绝。其廪庾之丰盈,帑藏之殷实,虽鲁肃之囷,铜山之冶,比之霸赡,彼乃虚言。

  而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民仰之如夏日之阴,冬日之阳。其代天理物,可以盖天下也;守志化俗,可以仁天下也。岂钟鼎盘盂之铭镂,日月星晨之照临,而能穷斯玄功正道者哉?”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梁亡,或劝其自建国,审知曰:‘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龙德三年(923年)夏四月己巳,晋王·存勗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同光。冬十月,梁亡。

  是岁,王于城西南张炉冶十三所,备铜铁三万斤,铸释迦、弥勒诸像,唐主赐额曰‘金身报恩之寺’。

  王又泥金银万余两,作金银字四藏经各五千四十八卷,旃檀为轴,玉饰末,宝髹朱架,纳龙脑其中以灭蠹蟫。(原注:翁承赞为碑铭。)

  仍改永昌县曰福唐,避唐朝讳也。

  同光二年(924年)春二月,王谴使入贡于唐。夏四月,汉主引兵入寇,屯汀、漳境上;击之,败归。五月丙午,唐加王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冬十月,进万寿节并贺皇太后到京金银、象牙、犀珠、香药、金装宝带、锦文织成菩萨幡等物于唐。”

政绩

  安土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邻境附庸之请,纳款求盟;属城叛义之徒,出师致讨。显分情伪,立辨安危。投者示疆场之区分,略不留意;逆者遣腹心而征戍,曾不缓期。

  西北洞穴之甿,昔聚陆梁之党,齐民废业,封豕为妖,恃险凭凌,据岩挔拒。王廼先与指挥,喻之向背,以怀土者计于耕织,伐叛者须用干戈。曾无顺理之夫,果中平奸之术。三令五申,授之以玄女之法;一鼓再鼓,指之以太公之谋。号令才施,旗鼓齐震。有攀木缘崖之士,舍悬车束马之劳。弯弧而兔伏麏惊,举刃而冰消瓦解。

  以此庙略,除定边陲。化战垒为田畴,谕编甿于礼义。而政出仁,劳于足,示久安之基址,廓永逸之筹谋。”

  “而又战舰千艘,每严刁斗,奇兵四出,克静烟尘。”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审知为人俭约,常蹑麻屦,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审知虽起盗贼,而居身俭约,好礼下士,常蹑麻履,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建福州城

  天复二年(902年),王审知筑福州外罗城40里。天祐二年(905年),又筑南北夹城,(南北月城),命唐•国子四门博士黄滔为碑文以记其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滔》)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创筑重城,绕廓四十余里,露屋云横,敌楼高峙,保军民之乐业,镇闽越之江山。”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天复二年,902年)是岁,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

  (天祐二年,905年)是岁,筑南北夹城,谓之南北月城,合大城而为三,周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大城之门八,曰福安门、清平门、清远门、安善门、通远门、通津门、济川门、善化门。南月城之门二,曰登庸门(原按:以登庸名门者,应郭璞合沙之讖。门有桥曰合沙桥。)、道清门。北月城之门二,曰道泰门、岩胜门(原按:旧有氏,居迩于壕,家鬻米,取赢极薄。会天旱,刺史梦神告之曰:“必得如者使祷。” 刺史致,遂得雨,因以名门。)。复塑北方毘沙门大王以镇之。命唐•国子四门博士黄滔为碑文,以记其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原按中收录有黄滔王审知建福州城碑》碑文,略曰:

  “公之筑城也,恢守地养民之本,隆暂劳永逸之策。其名举一而生三,法阳数也。曰大城焉,南月城焉,北月城焉。周围三十六里四千八百丈,基凿于地十有五尺,杵土胎石而上,上高二十尺,厚十有七尺,甃以砖,凡一千五百万片。上架以屋,其屋曰廊。

  其大城之廓也,一千八百有十间。自廓凸而出之为敌楼,楼之层者二十有三。又角立之楼六,其二者层复层焉,皆栏杆钩联,参差焕赫。而廓之若干步一铺,又各以鼓而司更焉,凡三十有六,谓之更铺。其四面之门八,其南曰福安门,福安之东曰清平门,西曰清远门,西北曰安善门,安善之东曰通远门,其东曰通津门,通津之北曰济川门,其西曰善化门,皆铁扇铜扃,开阳合阴。门之上乃揭以楼三间,两挟两吸,修廊双面。远碧门之左右又引而出之为之亭,两门一厦。又匪楼之门九,曰暗门焉。又水门三,其二树木需(“木需”合一字)筛波,卸帆入舟,鸣弦柳浦,回环一郊,堤诸万户,注之以堰二,渡之以桥九,镜莹虹横,交舫走蹄,斯大城之制也。

  粤南月城也,东贮九仙、西盛乌石之二山,嘉树蓄云,茂草藏兽。城上之廓一千有三间,敌楼四十有九,楼之层者三,其门二,曰登庸门、道清门。其上之楼,其下之扉,左右之引亭,建暗门八、水门二,其堰一,其桥五,及廊之更铺二十,悉与大城类。其外之东西复距而出之,谓之横城。其东也,城上之廓四十二间五厦,其门一。斯南月城之制也。

  伊北月城也,城上之廓六百四十二间,敌楼二十有六。楼之层者十,其门二,曰道泰门、严胜门。其上之楼,其下之扉,左右之引亭,建暗门四、水门二,其桥一,及廊之更铺十有四,复与南月城类。

  又觜而出之谓之横城,城上之廓五间一厦,其门一,斯北月城之制也。

  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平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朝夕盈缩之波,底泽鳞介,岸泊鲽(左“鱼”改“舟”字旁)艛,北截越王之故山,派西湖之为隍,若鳌之负,如瓯之置,轩轩然,翼翼然,天设之府,神开之地也。”

  辟甘棠港

  为兴海上贸易,天祐元年(904年)王审知辟甘棠港。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古有岛外岩崖,蹴成惊浪,往来舟楫,动致败亡。王遥祝阴灵,立有玄感,一夕风雷暴作,霆电呈功,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号甘棠港。至今来往蕃商,略无疑恐。”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一夕,雷击海上黄崎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甘棠港’……招来海中蛮夷商贾。”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 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遂成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招徕海中蛮夷商贾。”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天祐元年,904年)海上黄崎波涛为阻,审知祷于海神,一夕风雨雷震,击开为港,闽人以为德政所致。唐帝赐号曰‘甘棠港’,封其神曰‘灵显侯’。(原按:一作显应侯。《三山志》云:《五代史》谓闽人号甘棠港,误。)

  兴佛

  由于长年征战、杀戮甚多,为荐冥福,王审知大作佛事。天祐元年(904年),在福州建报恩定光多宝塔。天祐二年(905年)四月,藏佛经548卷于寿山。天祐三年(906年)七月铸丈六金身的金铜佛像一、丈有三尺的菩萨像二,十二月迎于开元寺寿山塔院;是时西天国声明三藏来宾,筑还珠门。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设20万人斋于开元寺殿为“无遮”大会。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是岁(天祐元年,904年),建报恩定光多宝塔于福州,荐考司空妣秦国太夫人;伯兄,司空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潮》)

  “天祐二年(905年)夏四月,王藏佛经于寿山,凡五百四十一函,总五千四十八卷。”

  “天祐三年(906年)秋七月乙丑,铸金铜佛像一,高丈有六尺。丁亥,铸菩萨像二,高丈有三尺。冬十二月丙申,迎像于开元寺寿山塔院。”

  “是时(天祐三年,906年),西天国声明三藏来宾,筑还珠门。”

  “天祐四年(907年)春正月乙未,设二十万人斋于开元寺殿,号曰‘无遮’。”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原按收录有黄滔《丈六金身碑》全文,曰:

  氏之称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而古今之世,以诸佛菩萨,其或铸成塑成刻成,以或壁绘幅绘于像,不可胜纪,况多应现感通之自其非之乎?

  我公粤天祐三年(906年)丙寅秋七月乙丑,铸金铜像一丈有六尺之高;后二十有三日丁亥,继之铸菩萨二,丈有三尺高。铜为内肌,金为外肤,取法西天,铸成东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初我公登坛之三年己未秋,一夕雨歇天清,风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俄梦天之西际,火霍(“火霍”合一字)以照物,彩云罅裂,大佛中座,岳岳以觏止,熙熙而启言,曰:‘断予一臂,卫子一方。’

  既觉而思,现乎形,昭像也;断一臂,誓诚也;卫一方,保众也。始嘉其异,姑默其事。后创其意,乃命自宾席之逮将校,将校之逮步乘,步乘之逮众庶,其有植信根之深者,映惠烛之明者,许一以金,投吾俸中,将椟于市,俟以铜易,而后鸠工鸿炉,卜境择日,铸斯佛于九仙山定光多宝塔之右古仙徐登上升之地。

  其日圆空境然,江山四爽,橐火龠(“火龠”合一字)之上,腾为烟云,盘旋氤氲,五色成文。又有群鸟,或若鸿鹄,或若鹭鹊,交翔而间鸣,自寅而及午,斯佛也,一写而成。
翌日,我公礼阅之,乃与梦中一类,其形仪长短大小无少差。其一臂,工以之别铸,而会我公神之而露其梦。于是迎入府之别厅,磨莹雕饰,克尽其妙,朝夕瞻拜,时不之怠。
冬十有二月丙申,会僧干禾,以幡以幢,以钟以磬,引归于开元寺寿山之塔院,独殿以居之,翼二菩萨于左右,三十二相足,八十种好具。螺累累以成髻,珠隐隐以炫额,檀信及门而膝地,童耋遍城而掌膠。……

  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是日也,彩云缬天,甘露粒松,香花之气扑地,经梵之声入空。座客有右省常侍陇西,翰林承旨、制诰、兵部侍郎,中书舍人瑯琊,右补阙博陵徵君道融,大司农瑯琊,吏部郎中谯国夏侯,司勋员外郎,刑部员外郎弘农承休,宏文馆直学士弘农赞图,宏文馆直学士瑯琊,集贤殿校理吴郡传懿,曾以文学之奥比,侍从之声齐

  甲乙升第,岩廊韫望,东浮荆襄,南游吴楚,谓安莫安于闽越,诚莫诚于我公。依刘表,起襄汉,其地也交辙及馆。值斯佛之成,斯会之设,俱得放心猿于菩提树上,歇欲马于清凉山中。我公乃顾幕下者某,俾刻贞石以碑之。

  某以甲科,忝第盛府,蒙召刊勒之职,不敢牢让,谨推于阙旨。……

  今我公为邦则忠孝于君亲,牧人则父母于生民。造塔四:其一曰寿山,以昭皇帝辛酉岁西巡发誓,愿以祝熊羆乞车驾之复宫阙;其二曰报恩多宝定光,追荐于先世;其三其四,大中、神光,为军旅也,为人民也。缮经五藏,其二进于上,其三附于寿山、定光。

  大王意同乎塔,月三其斋,或千僧,或千佛。疏乎诚,首则君亲,次则军旅也人民,而己后焉。况斯佛已之而不已,故其地出明珠,海出珊瑚,几于莲花妙品之繁,车渠马瑙幡幢璎珞周乎多宝之涌也。

  夫其元贶之如彼,灵感之若此,则断一臂卫一方,斯昭昭矣,岂与彼而论哉!某是辄奋笔而无愧也。

  其词曰:(略)

  兴文教

  王审知重视文教,命管内军州搜遗书缮写以上,还招徕和安置了大批北方苦遭离乱之苦南下的名士,如韩偓、唐相王溥之子王淡杨涉从弟杨沂、唐进士徐寅(又作徐夤)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韩偓徐夤》)。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审知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淡 ,唐相之子;杨沂,唐相从弟; 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一时知名士如王涤(又作“王淡”)杨沂徐寅辈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一时知名士如唐相王溥杨涉从弟、唐进士徐寅辈,皆依审知仕宦。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审知俭约,好礼下士。王淡,唐相之子;杨沂,唐相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官。又建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是时(天祐元年,904年),命管内军州搜遗书缮写以上。”

  (天祐二年,905年)唐·学士韩偓挈族来奔。”

  以俸泉为直进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是时,王以俸泉为直进,三司之运如故。(原按:兵兴以来,天下以三司之泉皆名直进,独王以俸泉为直进,阙廷大称其美。)

  于兢《琅邪郡王•王审知德政碑铭(并序)》

  唐·天祐三年丙寅(906年),以梁王·朱全忠奏,赐王审知建祠福州,勒碑记功。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天佑(904—907年)中,特敕建德政碑,立于府门西偏。”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唐以梁王·全忠奏,赐王建祠福州,勒功于石。”该书原按还收录唐·侍郎于兢所撰除“题”、“款”外的碑文(个别字有讹)。

  碑现存。文曰:

  “大唐威武军节度使、福建管内观察处置三司发运等使、特进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都督福州诸军事兼福州刺吏、上柱国、琅邪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壹百户王审知德政碑铭并序

  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上柱国臣于兢奉敕撰 

  粤自范金合土之制,云师火纪之名,别九州,咨四岳,莫不简求良辅,宏济兆人,彰克勤克俭之能,垂可久可大之业,嗣太叔宽猛之政,循仲尼富庶之言。既茂勋劳,宜标篆刻。

  公名审知,姓氏,瑯琊人也。其胙土命氏,疏源演派,代济其美,史不绝书。后以太祖就禄光州,因家于是郡焉。曾祖,赠光禄卿;王父蕴玉,赠秘书少监;父,赠光州刺史,继赠太尉。公即太尉季子也。

  初,公兄志尚谦恭,誉蔼乡曲,善于和众,士多归之。福建节度使陈岩既向其名,又以所属泉州求牧,乃遣礼而请之;及到任,颇著嘉声。后在军病甚,不能视事,军士等惧无统御,皆愿有依从,泉牧遂以郡委于仲弟审珪,而与公偕赴。至则积恶者屏去,为善者获安,因诏授节度使,累加检校右仆射。于是刬其讹弊,整其章条,三军无哗,万姓有奉。

   乾宁三年(806年),仆射王潮遘疾,且付公以戎旅,仍具表奏,寻加刑部尚书、威武军留后,俄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仆射、本军节度使。

  公器局端雅,识理融明,禀嵩峤之真精,得圯桥之妙略。及膺帝命,宠陟斋坛,细柳连营,旌旗动色。蒲庐莅政,草树逢春。一年而足食足兵,再岁而知礼知义。方隅之内,仰止攸同。

  曩以运属艰虞,人罹昏垫,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公既统藩垣,励精为理,强者抑而弱者抚,老者安而少者怀,使之以时,齐之以礼,故得汙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版图既倍,井赋孔殷,处以由庚,取之合彻。

  夫述职之道,底贡为先。九江爰序于阙苞,五伯是徵于缩酒,虽甸服之近,江、汉之中,或遇阻艰,亦绝输赋。惟公益坚尊奖,慎守规程。松柏后凋,风雨如晦,地征旁午,天库充盈,共仰勤劬,咸知匡戴。

  常以学校之设,是为教化之原。乃令诱掖童蒙,兴行敬让,幼已佩于师训,长皆置于国庠。俊造相望,廉秀特盛。

  闽川以南,地虽设险,人尚争雄,或因饥馑洊臻,或以刻剥为苦,萑苻易聚,巢穴难探。公感之以恩,绥之以德,且曰‘吏实为虐,尔复何辜’,示以宽仁,俾之柔服。遂使数十年之氛祲,遽致廓清;一千里之封疆,旅观诏泰。张纲以单车入垒,虞翮用绛缕擒奸,以古况今,彼犹怀愧。

  爰自天宝(742—756年)艰难之后,经费实繁,聚敛之臣名额滋广,即山鸠利,任土庀财,峻设堤防,颇闻賙赡。洎缠烽燧,仍患崎岖,三司之职务空存,四海之轮蹄鲜至。公按其程课,令以权衡,尽叶旧规,尤彰宏业。

  而又奉大雄之教(指“佛教”),崇上善之因,象法重兴,道师如在,虹梁雕拱,重新忄刃利之宫;钿轴牙签,更演毗尼之藏。而又盛兴宝塔,多舍净财,日丽飞甍,霞攒彩槛,顽艳迥向,远迩归依,用俾群缘,皆同妙果。

  佛齐(三佛齐,今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诸国,虽同临照,靡袭冠裳,舟车罕通,琛赆罔献,□者亦逾沧海,来集鸿胪。此仍公示以中孚,致其内附,虽云异俗,亦慕华风。宛土龙媒,宁独称于往史?条支雀卵,谅可继于前闻。

  自燎炽西秦、烟飞东观,鲁壁之遗编莫捄,周陵之坠简宁存。亟命访寻,精于缮写,远贡刘歆之阁,不假陈农之求。次第签题,森罗卷轴。

  夬四邻共守,盖当偃武之期;七德方修,必假御冲之备。是以恢张制度,固护基扃,程功而莫匪子来,作事而适当农隙。立崇墉之百雉,表巨屏于一方。岩邑汤池,曾何足数;折筋萦带,固不可凭。未若暂劳,致兹永逸。

  兵戈洊起,帑庾多虚,凡列土疆,悉重征税,商旅以之而壅滞,工贾以之而殚贫。公则尽去繁苛,纵其交易,关讥廛市,匪绝往来,衡麓舟鲛,皆除守御,故得填郊溢郭,击毂摩肩,竟敦廉让之风,骤睹乐康之俗。

  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以随波,篙楫崩腾而激水;涂经巨浸,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公乃具馨香黍稷,荐祀神祗。有感必通,其应如响。祭罢一夕,震雷暴雨,若有冥助,达旦则移其艰险,别注平流。虽画鷁争驰,而长黥弭浪,远近闻而异之,优诏奖饰。乃以公之德化所及,赐名其水为甘棠港,神曰显灵侯。与夫召神人以鞭石、驱力士以凿山,不同年而语矣。

  於戏!辨真金于大冶,认劲草于疾风,不有良臣,谁康泽国?寻就加平章事,检校右仆射如故。腰悬相印,手握兵符,益壮军声,弥新殊渥;又改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然而物议舆词,功厚赏薄,以为爵禄未称畴庸,于是异姓分封,仍加井邑,转检校太保、琅琊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公之仲兄审珪自守泉郡,一纪于兹,黠马皆调,疲人尽泰。

  公性惟雍睦,气禀中和,韵契埙篪,政侔鲁、卫,可谓高明辉映、超绝一时者也。公以天下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梁王勋格穹昊,德服华夷,奉大国之欢盟,为列藩之表率。

   今节度都押衙程赟及军州将吏、百姓、耆老等久怀化育,愿纪功庸,列状上闻,请议刊勒。元帅梁王以公如河誓著,匪石情坚,累贡表章,显陈保证;朝廷冀宏诱劝,特示褒扬,将建龟趺,合徵鸿藻。

  谬居清列,曾乏雄文,顷岁常咏皇华,往宣宸旨,已于视听,亲饫徽猷。今之执简濡毫,得以研精覃思,备陈懿绩,实无媿词。

  乃作斯铭曰:

  ‘日月丽天,舟楫济川;内外克乂,股肱惟贤。
  淮水长清,缑岭方宁;庆随祚远,材为时生。
  伯氏雄特,泉人仰德;求瘼斯勤,颁条有则。
  冠军被疾,付以师律;政教翕张,士庶宁谧。
  懿披闽越,师实英杰;地列封,心驰阙。
  圣泽汪洋,元戎启行;有典有则,为龙为光。
  高悬镜,理道自静;比屋怀仁,连营禀令。
  航海梯山,贡奉循环;务其输委,毋惮险艰。
  征之术,公田什一;约以有程,守而勿失。
  轻徭薄赋,讴歌载路;高掩,遐追
  乡校皆逝,童蒙来求;雅道霏霏,儒风优优。
  惟虺吹毒,久依山谷;罔恣陆梁,竟忻柔服。
  法宝梵宇,胜因所主;崇搆斯精,福庆攸聚。
  佛齐诸国,绥之以德,架浪自东,骤山拱北。
  坠简遗编,缮写精研;麟台矗尔,武观森然。
  畚锸其勤,雉堞连云;永制尔敌,用壮我军。
  关讥不税,水陆无滞;遐迩怀来,商旅相继。
  黄崎之劳,神改惊涛;役灵祗力,保千万艘。
  龙,埙箎雍雍;维邦维翰,以侯以公。
  元帅梁王,武步龙骧;挺彼七德,削平四方。
  公能事大,推心斯在;风雨无渝,岁寒不改。
  殊勋茂绩,尽瘁宜力;国之丹青,邦之柱石。
  位冠台鼎,任隆兵柄;重心徽章,宠分异姓。
  优诏铭功,万古英风;贞珉是勒,垂之无穷。’

  天祐三年丙寅岁闰十二月一日准敕建立。

  将仕郎、前守京兆雩府县、直弘文馆王倜书。”

卒:谥忠懿,尊昭武王昭武孝皇帝、太祖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年六十四,谥忠懿。同光四年(926年)三月葬福州城北凤池山,长兴三年壬辰(932年)九月改葬北郊莲花峰南麓。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追封忠懿王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且万灵拥卫,千圣护持,恒于寝膳之间,不失燮调之道。忽一日,告脉理不和,声气如缀,勉扶精爽,弘达死生。以邦国之重难,付兹后事;指生平之勋德,何异傥来!中台(坼)而玄鉴如欺,大昴沉而众星寝耀。

  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薨于威武军之使宅,享年六十有四。

  呜呼!社稷丧元勋之德,生灵失慈父之恩,连营比屋以皆号,牧竖樵童而出涕。且人伦大限,圣贤无改易之门;天道玄机,乌兔有薄蚀之运。今英王启手足于富贵之际,传印绶于将相之材。身没名存,齐诸覆焘。”

  “即以同光四年三月四日卜茔于闽县灵岫乡怀贤里仙宗山凤池之原,魏国顺正尚贤夫人茔域之东,礼也。合祔魂魄,并列园茔,左龙右虎之岗,坤盘艮峙之垅,长平峭拔,万岁千秋。承赞才谢经纶,叠尘樽俎,捧至哀之见托,熟勋德于生前,虑陵谷之变迁,敢编联于贞石。”

  忠懿王先在怀贤里安葬,山岗不利,长兴三年岁次壬辰九月十九日戊戌迁奉归宁碁里吉地。”

  “天成元年十二月廿五日敕封‘忠懿王’。”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同光元年(923年?)审知卒,子延翰嗣,为弟延钧所杀。”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审知同光三年(925年)卒,年六十四,谥曰‘忠懿’。子延翰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唐?王审知》:“后唐?同光三年卒,谥曰‘忠懿’。子延翰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后唐•同光三年卒,年六十四,谥‘忠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同光三年卒,年六十四,谥‘忠懿’。”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同光三年(925年)夏五月,王寝疾,命子威武节度副使延翰权知军府。冬十二月辛未,王薨。钱昱《忠懿王庙碑》云:王薨于十二月十二日。任臣按:《通鉴目录》,十一月庚寅朔,则十二月当为庚申朔,辛未日正十二日也。又《福州志》云:闽王·审知以五月五日卒,是日罢节事,相沿至今,郡人犹用初四日为节。此《志》之误耳。)

  在位二十九年,年六十有四。(王以乾宁四年丁巳嗣威武节度使,至同光三年乙酉薨,实二十九年。《九国志》、《旧五代史》皆以为元年卒者,非也。《运历图》云同光三年卒,其说为允。)

  谥忠懿,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明年尊曰昭武王。

  长兴三年(932年),改葬莲花山。有后唐所赐神道碑,张文蔚撰文。

  (明·宣德五年(1430年),种屯军三十人盗发闽王冢,冢门坚甚,而窍上隅。入之,圹广如屋,前祀王绘像,几列五供,悉用金玉珍宝器,后寝红棺二,王、夫人也。

  诸偷以分物不均,讼于怀安尉,尉得其金跳脱、玉带,亦罢。已而讼于台司,副使李素鲁、佥事邹穆捕治之。尉遂自首,上跳脱及带。而诸生王琨者自言王后,当领所盗物,且出其家谱,圹中物皆备载焉。

  于是按谱征物,奉王绘像悬堂中,则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髯,俨然可畏;四围朽尽,独中心如故。内一水椀,其底寸许如橄榄,莹如金色,召回回辨之,曰:“此玻瓈椀。”

  乃归像及圹中物十之一,而委库吏郑浩为王治冢。言:“圹中悬棺,推之可动。”盖已被发。圹前石人、石兽制极工巧云。)

  龙启(933—934年)初,追谥昭武孝皇帝(《册府元龟》作武皇帝庙号太祖,陵曰‘宜陵’。”

钱昱《忠懿王庙碑》

  《十国春秋·太祖世家》:(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吴越国王以太祖旧第为忠懿王庙,摶太祖像及孟咸等二十六人像,以侑享焉。”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收录钱昱《忠懿王庙碑》全文:

  “若夫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者,众所闻矣,其成功及于国,道济于民,生居土茅、殁飨庙食者,求诸前史,罕有其伦。是以黄石立祠,皆因遗迹;沔阳致祭,实表旧功。故圣人之制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苟无所称,实曰污祭。惟忠懿王非污祭欤。

   公名审知,字详卿,姓氏,本瑯琊人,秦将三十四代孙。

  高祖,唐·贞元(785—805年)中为光州定城宰,有善政以及民,因迁家于是郡,遂世为固始人矣。曾祖,赠光禄卿;王父蕴玉,赠秘书少监;父,累赠至太尉、光州刺史。

  十围巨木,始从厚地以盘根;九曲洪河,本自仙源而析派。若匪降神之气,岂生命世之才?公即太尉(指王恁季子也,形质魁秀,机辨明敏。负英雄之气者,必相交友;学韬钤之略者,咸询智谋。悬知五典之书,暗合万人之敌,远近服其义勇,邻里推其孝弟。常有善相者诣公之门,视其昆弟三人,曰:‘富寿皆一体也,而季当位极人臣。’自是公窃负之。寻遇陟岵兴悲,在原轸念,恭事孟仲,严若父焉。

  乾符(874—870年)末,鲸纲全疏,凫毛屡落。摩牙吮血,中原正苦于伤残;脱耒裂裳,四海尽疲于征战。公蓄慷慨之气,负纵横之才,每或抚髀,暗惊弯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安民济物,岂劳虚生乎!’于是以俟时待价之◇,报拯溺救焚之志。豪杰相许,寝食不忘。虽大鹏未飞,已具垂天之势;而神马一跃,终同追电之踪。

  王绪者凭黄巢寇之戈矛,盗霍邱之土字,遽言得志,遂启无厌,但思于弱吐强吞,岂顾其幸灾乐祸,因乃大掠部属,旁◇◇◇。复收士民,以广队伍。于是公之昆季咸与焉。

  秦宗权窃弄五兵,遍侵四境,内乏婴城之计,外无善邻之助,遂率众以作窜,欲避地而偷安。玉石俱焚,孰能分别?豺狼当道,无匪纵横。幸豫章懦怯之中,偶番禺残害之后,几经藩翰,靡或支吾。自潮阳抵漳浦,百姓畏其涂炭,五马避其锋刃。岂知兵忌不戢,人慎无恒,狃蒲骚者终至败亡,妨草窃者焉能长久?动蓄自疑之志,转乖同义之心。适当军众不宾,遂为部下所害。

  公素敦诚信,累涉艰危,既负出群之才,仍谙武事之术。且兵不可以无主,将不可以失人,众遂推公而立之。公居下惟谦,事长必顺,虽舆情之有属,在公论以不忘,乃曰:‘予早事二兄,常若严训,岂有弟为大将、兄居其下者乎!’遂委长兄以帅其众,仍获清源(清源郡,即泉州)为所理之地。

  公由是恶道途之多梗,愤贡赋之不通,实欲致理一方,剋平群盗,外惟征缮,中则经营,运筹之胜负预知,揽辔之澄清可待。

  大顺(890—891年)冬,◇◇◇◇廉察遽亡,兵马使范晖夺符印以自尊,奉题缄而不逊,恣行诛戮,罔事绥怀。人既类于倒悬,时合当于逆取。公比缘观衅以因得徵词,遂举勤王之师,以伸弔民之义。躬事戈甲,身临矢石,一年而围◇◇◇◇,◇年,而坚壁遂陷。范晖扁舟欲遁,疏网难逃,遂为海人枭首以献。

  公既歼元恶,乃布优恩,凡曰胁从,悉命宥过,用仁信以御下,行慈意以恤民。会未浃旬,已闻致理,百姓爱之如父母,三军畏之如神明。又能成功不居,让德无愧,遂迎长兄迁理是郡,复请仲兄迭居旧邦。

  武肃王表率诸侯,荡平大憝,吴越尽归于赐履,江淮咸奉于专征。以其能务忠勤,远求荐擢,遂奏授本道廉察及泉州符印借命焉。寻朝廷以寰海挺灾,久劳我武,东南靖乱,获庇吾民,俾提旄钺之权,◇◇襦袴之惠,遂升本州为威武军,授潮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仍以公为节度副使,奖勋绩也。

  洎元昆(指王潮殂谢,众庶归依,公乃躬受遗言,式俟朝命。明年春,帝恩远降,人欲是从,初授公检校刑部尚书、威武军节度兵马副大使,将委什连之任,攸居贰职之劳。一之日,训习骁雄,二之日,苏息疲瘵,用心数月,善政闻天。

  于是进端揆之宝,正元戎之位。斋坛高筑,军巾莫(“巾莫”合一字)大开,分州司屏翰之权,握从◇鼓鼙之任。未几显居使相,特锡户封,方隆推毂之寄,尤借秉钧之力。当多难未弭,联同指臂之相须;及具瞻有归,实赖股肱之别用。式资补衮,俾重褰帏。

  天复元年(901年),载正乾纲,重光帝座,言念七闽之地,◇符八柱之功,特颁渥恩,用越伦等,赐武库戟十二枝列于私门,非恒例也。

  自是日钟百禄,岁逢九迁。公致君愈勤,述职无怠。万里输贡,川陆不系其赊;一心尊戴,风雨不改其志。昭皇屡嘉忠节,别锡异数,欲酬懋德,岂限豫章。天祐元年(905年)夏四月,封琅琊郡王,食实封一百户。

  寻属龙蛇起陆,戎马生郊,人心不厌于有唐,天命已归于新室。公知微不爽,居暗罔欺。梁祖之即位也,才倾作解之恩,继举畴敷之典,三公互拜,万户连封。吕尚帝师之尊,官荣既极;子仪中令之贵,考限惟同。寻复进封闽王,加福州大都督长史。

  庄宗之建王业也,神京克复,寓县咸宁,欲敦柔远之心,先下念功之昭。遂增井赋,仍改功臣,式覃北阙之恩,用系南门之寄。

  公方推拱极,既效安边,惟治民素属于忧勤,而得疾遘从于锦笃。百龄无效,五福先全。以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十二日薨于正寝,享年六十有四。朝廷素钦尽节,俄览遗文,既增慭老之悲,岂悭锡终之典。册赠尚书令,谥曰忠懿,礼也。

  公生当离乱之运,出值艰难之秋,割据一方,蓄养百姓,得深沟高垒之固,有披坚执锐之众。赡水陆之产,通南北之商。铸铜于蜀山,积粟于洛口者,不足言其富也;连临淄之袂,投淝河之箠者,不足言其庶也。至若外涵大度,内用小心,慎刑既及于精详,举事悉从于简略。犯则不教,令比秋霜之严;恩本无私,惠如冬日之暖。民惟道化,吏以法绳。此可以称善为政矣。

  言必皆中,行罔自欺,非正词不入于聪,非公事不宜于口,居常无声色之乐,平生以礼义自守。念十家之产者,躬行节俭;怀五子之歌者,心诫荒唐。每当烁石之威,未常操扇;才属鸡鸣之后,早见严装。以德报恩,远逾万里;至诚感物,动契百神。此可以称善立身矣。

  兴崇儒道,好尚文艺,建学校以训诲,设厨馔以供给。于是兵革之后,庠序皆亡,独振古风,郁更旧俗。岂须齐鲁之变,自成洙泗之乡。此得以称善教化矣。

  怀尊贤之志,宏爱客之道,四方名士,万里咸来,至有蓬瀛谪仙,鸳鸯旧侣,或因官而忘返者,或假途而惜去者,尽赴筑金之礼,皆归簪瑁之行。其余草泽蒐罗,鱼车待遇者,固不可胜纪。此得以称善招纳矣。

   尊天事地,奉道飨神,无非克诚,足以监德。然而素钦释典,大廓法门,众善皆臻,何德不报。无漏上智,苾蒭散步于诸方;有作良因,伽蓝偏满于乐国。炼皂卩(“皂卩”合一字)山之坚固,铸六丈金身;鎔丽水之光辉,写五千秘藏。事非为己,愿乃庇民。此得以称善求福矣。

  功惟理乱,志在尽忠。安不忘危,常为持险之戒;小当事大,罔违与国之道。以至覆盂数郡,高枕三边,虽致霸之俦,未能继踵;在自尊之患,固不同风。此得以称善守位矣。

   且天惟祐德,民本怀仁,公飨富贵者三十年,传册封者四五世,遗爱铭于人口,忠节出于国史,臣子之盛不亦大乎!

  迨兹陵谷变迁,箕裘废坠,寂寞阙以时之荐,凄凉同乏祀之悲。士农工商,慕旧政以如在;潢汗蘋藻,望遗庙以不存。

  丙午岁(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我师恤邻,阖境向化,遇今大元帅吴越国王位锺压纽,运偶负图,当保大定功之初,行兴灭继绝之义。既克宁于民庶,恩咸悦于鬼神。每念闽川所归,本由氏而盛,虽子孙异代,已同熏烬之香;而春秋二时,宜陈笾豆之礼。遂命以公旧第为忠懿王庙,仍参常祀之数,霸主爰修于废祭,藩侯遂立于丛祠。

  行马戟枝,尚存故物;豚肩尊酒,蚤荐惟馨。塑山庭月角之容,立偕老于飞之像。庭庑未同于工绩,槐檀旋改于光阴。旧径难寻,已绝罗含之兰菊;重门长闭,但多仲蔚之蓬蒿。既乖与发之仪,殊缺致诚之所。

  大宋·开宝七年(974年)秋九月,大元帅吴越国王以时和岁丰,家给人足,俾答福谦之祐,遂申咸秩之典,凡曰祠庙毁废,兢出钱帛修完,乃命衙直将躬授人工,旁扌麥(“扌麥”合一字)材植,补遗基而皆备,易旧物以成新。曾出逾时,已云告毕。

  奢俭得以中度,规制得以合礼。朱轩粉壁,随晚霁以生光;修竹乔松,向寒霜而叶色。挺笔则阴兵欲动,闻郢工则神马欠嘶。步从悉周,精灵如在。

   矧以故乡将吏,开幕宾僚,当其草昧干戈,屡经劳苦,洎自拊立台构,尽飨崇高。乃塑都押衙建州刺史孟威等二十六人,以配享焉。

  斯庙也,前瞰清流,右连净刹,一路自无于尘杂,四邻皆属于幽奇。晓雾才开,先露列窗之岫;疏钟虽近,不惊绕树之禽。公昔也常游宴于斯,今也复祠祭于此,始易宅而为庙,矧将废而能兴。苟非阴德不衰,令名未朽,又岂能身殁之后,有如此之盛乎?

  叨居是藩,获毕斯事,仰嘉猷之未远,听遗爱以长新。爰属短裁,庶存实录。燕然叙事,虽有谢于孟坚岘首感人,亦未多于叔子

  乃为铭曰:

  极天曰岳,惟岳有神,蓄是英气,生为异人。
  干霄利剑,瑞世祥麟,爰当季运,实庇蒸民。
  唐德将衰,群雄欲出,阴雾垂地,秋气蔽日。
  豺豕猖獗,蕉蒲纵逸,苟非伟才,焉济王室。
  
秦宗权为臣盗,王绪亦朋奸,欲乱中夏,首屠光山。
  谁为英杰,同罹险艰?终则窜迹,能无厚颜?
  爰率部民,同徂万里,为众恶,公得众美。
  囚戮凶人,遂奉君子,立功著名,自此而始。
  漳浦既宁,清源
(泉州)复平,遂以政事,授于难兄(指王潮
  孝实至性,谦惟直诚,静可揖让,乱则经营。
  愤彼闽川,拊兹裨将,苛虐渐笃,政刑俱丧。
  锐旅大驱,凯歌连唱,克定一方,式谐众望。
  始参贰职,已播殊勋,屏翰之美,朝廷备闻。
  迨居重镇,继事明君,尽忠竭节,松茂兰熏。
  偃仰大藩,荫庥五郡,虽曰功庸,亦由时运,
  二柄齐举,七德秉训,令子令孙,当年振奋。
  真王重望,上相清规,陵谷虽变,馨香不衰。
  俯缘甲第,遂立严祠,年祀屡易,笾豆或亏。
  霸主推恩,良时有待,旧庙克新,遗踪不改。
  奂尔金碧,俨然神彩,灵贶芳名,千秋如在。”

其他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谨为铭曰:‘天地凝精,岳渎降灵。粤有雄杰,镇于闽城。文同周公召公,武定韩信彭越。功存带砺,政显忠贞。于嗟逝水,忽然东倾。崇勋冠古,遗德垂名。仙宗卜宅,合祔园茔。庆钟奕世,代袭殊荣。因□礼葬,赗马悲鸣。百身莫赎,万古伤情。’”

  《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审知》: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王审知》:

  审知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淡?,唐相之子;杨沂,唐相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宦。

   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

  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审知俭约,好礼下士。王淡,唐相之子;杨沂,唐相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官。又建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招徕海中蛮夷商贾。”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0·闽1·太祖世家》:

  “太祖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常衣袴败,乃取酒库酢袋而补之。

  一日,有使南方回者,以玻璃瓶为献,太祖视玩久之,自掷于地,谓左右曰:‘好奇尚异,乃奢侈之本。今沮之,俾后代无为渐也!’

  酷好礼下士,唐公卿子弟多依以仕宦。

  又拓四门学以教闽中秀士(原按:《闽书》云:氏义学,在留晖门外。),招来海中蛮裔商贾,资用以饶。

  时四方窃据,有劝其称帝者,太祖曰:‘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也。’

  或云惠宗王鏻,原名王延钧僭号,以御服被于太祖之庙,太祖寓梦于惠宗责之,不肯服,其灵爽有如此。”

  “论曰:太祖昆弟,英姿杰出,号称‘三龙’。据有闽疆,宾贤礼士,衣冠怀之,抑亦可谓开国之雄欤。乃卒之臣服中原,息兵养民,大指与吴越略同,岂非度量有过人者远哉!”

后裔

  《闽王•王审知墓志铭》:

  “嗣其世十有二人:

  长曰延翰,节度副使、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刺史、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禀遗令充节度观察三司发运留后。力侍汤药,寝食俱忘,草土之中,绝浆在疚。而三军百姓墙进衙门,奉王遗令,请主军府事,拒而号恸,泣血毁伤,不得已而从之。授受之日,中外怗然。真马援之须眉,守泰初之礼乐,器重镇俗,性直临戎,宽厚居心,条贯由己。娶博陵崔氏,封博陵郡夫人;明洁珪璋,礼恭苹藻,实轩冕之清门,配公王之伟望。

  次曰延禀,检校太保、建州刺史。恭守六条,肃清千里,邻封纳好,外户长闲,凶讣忽临,殒绝移日。娶清河张氏,封清河县君;正律闺门,柔奉箕帚。翌日,亲奔星月,忍别灵筵。

  次曰延钧,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琅琊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居丧枕(块),执礼号天,竟以军府事殷,元昆对泣,推挽抚众,翊助竭心,友悌之情,古今无比。娶彭城刘氏,封清远县主;霸图令族,谢女芳华,以礼居丧,内助从政。

  次曰延丰,罗城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娶广平宋氏

  次曰延美,节度行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韶州刺史。并追号过等,旦暮难居,哀哀在躬,不自支致。娶陇西李氏(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延美》)

  次曰延保,右散骑常侍、洪州长史。

  次曰延武,右散骑常侍、光州长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延武》)

  次曰延望,右散骑常侍、梧州司马。

  次曰延羲,右散骑常侍、饶州司马。

  次曰延喜,右散骑常侍,易州司马。

  次曰延政,右散骑常侍、绛州司马。

  次曰延资,右散骑常侍、虔州司马。

   或年逾弱冠,或庆及成人,皆号慕苍黄,感动飞走,虽家三虎,氏八龙,岂可同年而语哉!

  女七人:

  长封琅琊郡君,适节度判官、检校司空、柳州刺史李敏

  次适水部员外郎张思齐

  次封琅琊郡君,适检校太傅、睦州刺史钱传珦

  次适观察判官、尚书工部员外郎、封州刺史、赐绯鱼袋余廷隐

   三人未出适。

  令孙三人:

  长曰继昌,将仕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柱国,赐紫金鱼袋。

  次曰继真,将仕郎、检校尚书、佥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次曰继宝,守大理评事,赐绯鱼袋。

  皆诗礼承颜,轩裳禀庆。五侯九伯,当自此而翱翔;万石千钟,定由兹而兴建。况尊灵在殡,号恸满堂,藩垣之奠酹无时,中外之牲牢结辙。至于桑门开士,霞帔道人,列校牙璋,内戚外属,展祭而阗郛溢郭,发言而抆涕伤怀。峨丰碑于柳营,行人堕泪;掩贞魂于蒿里,黄鸟兴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王潮·附审知“子延翰延钧延羲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