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钧(?~935年)
【后改名王鏻,又作王璘,五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
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

  王审知次子。
  泉州刺史。
  政变:威武军留后
  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瑯琊王
  进封闽王。
  诛王延禀
  自立为大闽国国主:更名鏻。

    ——谋僭号。
    ——绝向后唐的朝贡。
    ——即皇帝位。

  横征暴敛,多信妖巫。
  吴人攻建州。
  诬杀王仁达。
  立陈金凤为皇后。
  为长子继鹏所弑。

  王延钧,后改名王鏻,或作王璘,五代·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审知次子。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延钧》、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有记,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等有传。

王审知次子

  王延钧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立为闽王后改名王鏻(或作王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延钧》:延钧审知次子。”

?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而延钧立,更名审知次子也。”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延钧审知次子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王延钧审邽(?应为“审知”)次子也。既立,更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王延钧审邽(?应为“审知”)次子也。”?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惠宗(《通鉴》作,今从《五代史》及《闽书》。),初名延钧太祖王审知次子也。”

泉州刺史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薨,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威武留侯。天成元年(或称同光四年,926年)一月,即出弟王延钧为泉州刺史;三月,后唐拜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使;十月,延翰建国(闽国)称王,而犹禀后唐正朔。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延翰子逸审知长子也。

  同光四年(926年),唐拜延翰节度使。是岁,庄宗遇弑,中国多故,延翰乃取司马迁《史记》‘闽越王无诸传’示其将吏曰:‘闽,自古王国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军府将吏上书劝进。十月,延翰建国称王,而犹禀唐正朔。

  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

  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本姓氏,自审知时与延翰不叶。延翰立,以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邽·次子延钧王审邽应为王审知之误)王审知次子延钧,后唐·天成元年以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傅,权泉州刺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延翰时为泉州刺史。”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嗣王世家》:

  “嗣王名延翰,字子逸太祖王审知长子也。(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太祖既薨,延翰自称威武留侯……

  延翰为人长大,美晳如玉,而好读书,通经史。同光四年(926年)春二月,唐庄宗延翰权知军府事奏,三月辛酉[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作辛亥],授延翰威武军节度使。已而庄宗遇弑,明宗改元天成,夏五月甲戍,加同平章事。

  冬十月,延翰乃取司马迁《史记》闽越王·无诸传示众吏,曰:‘闽自古王国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军府将吏上书劝进。己丑,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拟天子制,群下称之曰‘殿下’。赦境内,追崇考忠懿王王审知昭武王,改延平镇曰永平,而犹秉唐正朔。

  王自是骄淫奢侈,跨城西西湖筑室十余里,号曰水晶宫。每携后庭游宴,从子城复道以出。又残暴蔑弃兄弟,袭位裁逾月(天成元年,926年,一月),即出弟延钧为泉州刺史。而建州刺史延禀者,故太祖王审知养子,素与王不协。”

政变:威武军留后

  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素与王延翰不协的王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会同泉州刺史王延钧进兵福州,杀王延翰延禀自以养子,推王延钧立为威武军留后。(后王延钧称帝闽国,即更名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二人延禀延钧因谋作乱。(同光四年,即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延禀延钧皆以兵入,执延翰杀之。而延钧立,更名审知次子也。”

  “初,延禀之谋杀延翰也,延禀之兵先至,已执延而杀之,明日兵始至,延禀自以养子,推而立之。

   延禀还建州,饯于郊,延禀临诀谓曰:‘善继先志,毋烦老兄复来!’衔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初,延禀既杀延翰而立延钧,将还建州,延钧饯于郊。延禀谓之曰:‘善继先志,毋烦老兄复来。’延钧衔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初,延禀之谋袭福州也,延禀先执延翰而杀之,明日兵始至,延禀自以养子,推而立之。延禀还建州,饯于郊,临诀,谓曰:‘善继先志,无烦老兄复来。’衔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后与延禀执杀延翰自立,更名。”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嗣王世家》:

  “时王王延翰多取民间女充后庭,采择不已,延钧上书极谏有隙,而延禀以采择事复书不逊,王益大怒。

  (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延禀遂与延钧合兵袭福州。延禀顺流先至,福州指挥使陈陶帅众拒之,兵败,自杀。

  是夜,延禀帅壮士百余人趣西门,梯城而入,执守门者,发库取兵仗。及寝门,王惊匿别室。辛卯旦,延禀执之,暴其罪恶,且称王与妃崔氏共弑先王(《五国故事》云:或言忠懿暴终,博陵之鸩故也。),告谕吏民,斩于紫宸门外。”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延禀之寇福州也,既弑嗣王王延翰,而延钧是日始至(史(《新五代史》)“闽世家”云:明日兵始至,今从《通鉴》。),延禀开门纳之,自以养子,推延钧为威武留后。

  天成二年(927年)春正月戊辰,延禀还建州,延钧饯于郊,延禀临诀谓延钧曰:‘善继先志,勿烦老兄再下!’延钧衔之,逊谢甚恭而色变。”

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瑯琊王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五月,后唐拜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威武军节度使、琅琊郡王。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38·唐书·明宗纪4》:(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五月癸丑,以福建留后、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王延钧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充福建节度使、琅琊郡王。”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唐即拜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后唐•天成二年,拜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天成二年,唐即拜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后唐即拜节度使,累加简较(?应为“检校”)太师中书令。”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天成二年,927年)夏五月癸丑,唐明宗延钧为本道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瑯琊王。册文曰:

  ‘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起复云麾将军、检校太傅、使持节舒州诸军事、守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柱国、瑯琊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王延钧,拱北华星,图南巨翼,五马之声光首出,八龙之价誉相高。既绾珪符,俄从金革。在原无惠,咸推晋后之贤;当璧有徵,大叶楚人之望。而又心倾皎日,义恶浮云,建溪之誓带如河,闽岭之砺山齐岳。父风宛在,臣节弥坚。是命高建牙璋,洞开玉帐,锡以油幢瑞节,广其绿水红莲。宠冠阿衡,贵同缇骑。尊以师而表敬,实其户而增封。并示贞荣,仍加懿号,勉膺殊渥,永保令终。

  可依前授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检校太师、守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威武军节度、福建管内观察处置兼三司发运等使,封瑯琊王。’

  冬十一月,贡犀牛、香药、海味等于唐。”

进封闽王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七月,王延钧王鏻)进封闽王。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封闽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天成)三年,封闽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天成)三年,封闽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封闽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天成三年(928年)秋七月戊辰,唐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为闽王。

  冬十二月,度民二万为僧,由是闽地多僧。王弓量田土第为三等,膏腴上等以给僧道(因有寺田之名。),其次以给土著,又其次以给流寓。科取之法,大率效唐两税而加重焉。是时,巨蟒见侯官乌石山,长六七丈,色如黄金,王命运土塞之,镇以佛殿。

  天成四年(929年)冬十月戊戍,进谢恩银器六千五百两、金器一百两、锦绮罗三千匹于唐,并犀牙、玳瑁、真珠、龙脑、笏扇、白氎、红氎、香药等。

  十二月,奉国节度使、知建州王延禀(《册府元龟》又云:王延钧表兄延禀为建州节度使,累官中书令。)执称疾退居里第,请命于唐,以建州授其子继雄。庚子,唐诏继雄为建州刺史。

  长兴元年(930年)春二月,唐改元长兴。夏六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冬十月,王遣使贺唐郊礼毕,白金七千两及蕉牙、香药、金器百两。是时,以太祖王审知元从为拱宸、控鹤二都。(按《五国故事》:威武军,忠懿王之亲兵也,以军额而名之。今又为拱宸、控鹤都,岂即威武军而改邪?)”

王延禀

  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王延钧为防建州刺史王延禀在外自立,准将其召回福州。四月,王延禀叛,进击福州。王延钧击败之,擒延禀;五月斩延禀于市。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长兴二年(931年)延禀率兵击,攻其西门,使其子继雄转海攻其南门,王仁达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枭其首西门,其兵见之皆溃去。

  延禀见执。诮之曰:‘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延廪不能对,遂杀之。

  延禀继升守建州,闻败,奔于钱塘。”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长兴二年,延禀时为奉国节度使,闻延钧有疾,率其子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延钧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拒之。仁达伪降,继雄喜,登舟慰抚,仁达斩之。

  延禀众溃,追擒之。延钧见之曰:果烦老兄复来!延禀惭不能对,遂杀之。

  乃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慰抚吏民,唐即拜延政为建州刺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

  “长兴二年,延禀为奉国节度使,闻有疾,遂率兵攻其西门,使其子继雄将水军袭南门,遣楼船指挥使王仁达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喜登舟,伏发,刺杀继雄,枭首西门。

  延禀众溃见执。曰:‘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遂杀之。

  延禀继升守建州,闻败,奔钱塘。乃遣其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慰抚吏民,后唐即拜延政为建州刺史。”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长兴二年(931年)夏四月,王延禀闻王有疾,以次子继昇知建州留后,帅建州刺史继雄将水军袭福州。

  癸卯,延禀击西门,继雄攻东门,王遣从子、楼船指挥使仁达拒于南台江,仁达伏甲舟中,伪降,继雄登舟抚慰,仁达乘机斩其首,枭于西门。延禀方纵火攻城,见之恸哭,仁达出兵击之,众溃,左右以斛舁延禀走。甲辰,追擒之。

  王见延禀曰:‘果烦老兄再下!’延禀惭不能对。

  王囚之别室,遣使者如建州招抚其党,其党杀使者,奉继昇及弟继伦奔吴越。

  五月,斩延禀于市,复其姓名曰周彦琛,命弟都教练使延政如建州抚慰吏民。”

自立为大闽国国主:更名

  谋僭号

  长兴二年(931年)六月,王延钧宝皇宫,以道士陈守元为宫主。十二月,陈守元假宝皇之命示意王延钧可为天子。长兴三年(932年)六月,陈守元再次确认,巫者徐彦等亦附会,王延钧始谋称帝。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好鬼神道家之说,道士陈守元以左道见信,建宝皇宫以居之。

  守元曰:‘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

  既而复位,遣守元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宝皇语曰:‘六十年后,当为大罗仙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延钧好神仙之术,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林兴盛韬共诱之,作宝皇宫;极土木之盛。守元延钧曰: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延钧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

  既而复位,遣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曰:当为大罗仙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

  好鬼神道家之说道士陈守元巫者徐彦林兴盛韬等以左道见信建宝皇宫,极土木之盛以居守元守元:‘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

  既而复位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也?’守元传宝皇语曰:‘当为大罗仙人。’”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长兴二年,931年)六月,作宝皇宫,以道士陈守元为宫主。

  先是,福州有王霸坛、炼丹井。坛边皂荚木久枯,一旦忽生枝叶,井中复有白龟浮出,会掘地得石铭,有‘王霸裔孙’之文。王以谓应己,遂于坛侧建宫,极土木之盛,而巫者徐彦朴盛韬守元皆用左道以进。

  秋七月,唐封故闽越王·无诸为富义王,从王请也。

  冬十二月,陈守元称宝皇之命,语王曰:‘王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丙子,王命长子威武节度副使继鹏权军府事,逊位受箓,道名元锡

  长兴三年(932年)春三月甲辰,王复位。

  夏六月,王酷信神仙之术,谴陈守元宝皇:‘六十年天子后将安归?’守元宝皇语:‘六十年后为大罗仙主。’徐彦等亦附会曰:‘北庙崇顺王常见宝皇,其言与守元同。’王益自负,始谋称帝……(《闽海丛谈》云:闽王·日祈太乙神册,逾年,双鹤徘徊而下,遂谋僭号。)”

  绝向后唐的朝贡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六月,王延钧趁上书报告吴越国王薨之机,向后唐乞封尚书令,不报,遂断绝向后唐的朝贡。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延钧》:“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上言吴越国王钱鏐薨,乞封为吴越王(?),不报。”

  北宋·欧阳《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长兴三年(932年)上书言:‘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皆为尚书令,今皆已薨,请授臣尚书令。’唐不报,遂绝朝贡。”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长兴三年,上书请授尚书令,不报,遂绝朝贡。”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上书后唐请得为尚书令,不报,遂绝朝贡。”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长兴三年(932年)六月]上表于唐,言:‘楚王·、吴越王·皆为尚书令,今已薨,请授臣为尚书令。’唐不报,遂绝朝贡。”

  即皇帝位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即皇帝位,更名,国号闽,改元龙启,立五庙,置百官;然犹称藩于后唐。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延钧》:“未几,自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然犹称藩于朝廷。”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乃即皇帝位,受册于宝皇,以黄龙见真封宅,改元为龙启,国号闽。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长兴)四年(933年),有言其封宅龙见者,延钧更命其宅曰‘龙跃官’。遂诣宝皇宫受册,备仪卫入府,即皇帝位,更名,国号闽,改元龙启;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邽·次子延钧王审邽应为王审知之误)“后杀延翰而自立,僭号改元。”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长兴)四年,有言其封宅龙见者,更命其宅曰‘龙跃’,遂诣诣宝皇宫受册,备仪卫入府,即皇帝位,国号闽,改元龙启;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未几窃号,改元龙启(933年),国号闽,追谥审知为‘太祖’。”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春正月,黄龙见真封宅,王更命其宅曰‘龙跃宫’。又造东华宫,穷工极丽,宫中供匠作者万人。遂诣宝皇宫受册,备仪卫,入府,即皇帝位,国号大闽,大赦(《五国故事》云:赦书有日行五十里之说,闻者哂之。),改元龙启,更名。(时金陵人馈绫于闽,易其名曰花绢,意避其讳,亦戏之也。)追尊父祖,立五庙,封高盖山为西岳(后吴越得闽地,封支提山为东岳。)。以僚属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子节度副使继鹏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亲吏吴勗为枢密使。

  帝初不欲尽兼尊称闽国皇,翰林学士周维岳进曰:‘陛下欲称国皇,臣亦止称翰林学生。’乃止。

  又即位时,帝既披衮冕,恍惚不能自知,久而方苏,许饭僧三百万、缮经二百万,寻少安。(《五国故事》云:后于诸寺赛所许愿文疏中明其事。)

  是月,唐册礼使裴杰程侃适至海门,遂以为如京使,固求北还,不许。

  帝以国小地僻,常谨事四邻,由是境内差安。

  夏四月,封继鹏为福王,充宝皇宫使。”

横征暴敛,多信妖巫

  王延钧立国后,任用酷吏薛文杰为国计使,又多信妖巫徐彦盛韬,横征暴敛,逼反建州土豪吴光,残杀宗室、勋臣,闽人皆怨。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而闽地狭,国用不足,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多察民间阴事,致富人以罪,而籍没其赀以佐用,闽人皆怨。

  又荐妖巫徐彦,曰:‘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使视鬼于宫中。

  文杰与内枢密使吴英有隙,病在告,文杰曰:‘上以公居近密,而屡以疾告,将罢公。’曰:‘奈何?’文杰因教曰:‘即上遣人问公疾,当言头痛而已,无他苦也。’以为然。

  明日,讽使巫视疾,巫言:‘入北庙,见为崇顺王所讯,曰:汝何敢谋反?以金槌击其首。’以语文杰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问其疾如何。’遣人问之,曰:‘头痛。’以为然,即以下狱,命文杰劾之,自诬伏,见杀。

  尝主闽兵,得其军士心,军士闻死,皆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闽地狭,国用不足,命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性巧佞,以聚敛求媚,亲任之。文杰阴求富民之罪,籍其财。被榜捶者,胸背分受,仍以铜斗火熨之。

  建州土豪吴光入朝,文杰利其财,将治之。怨怒,帅其众且万人叛奔吴。

  文杰又说抑挫诸宗室。其从子继图不胜忿,谋反坐诛,连坐者千余人。

  文杰又言于曰:‘陛下左右多奸臣,非质诸鬼神不能知也。盛韬善视鬼,宜使察之。’文杰恶枢密使吴勖有疾,文杰省之曰:‘主上以公久疾,欲罢公近密。仆言,公但小苦头痛,将愈矣。主上或遣使来问,慎勿以他疾对也。’明日,使言于曰:‘适见北庙崇顺王讯吴勖谋反,以铜钉钉其脑。’以告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遣使问之。’果以头痛对,即收下狱,遣文杰治之。自诬服,并其妻子杀之。由是国人益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

  “闽地狭小,国用不足,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多察民间阴事,致富人罪而籍没其赀以佐用,榜箠之外,至用铜斗火熨。

  又说抑挫宗室,犯者辄杀之,闽人及宗室子皆重足而立。从子继图不胜愤恚,谋反坐诛,连坐千余人。

  文杰又言于曰:‘陛下左右多奸臣,非质诸鬼神不能知也。’荐妖巫徐彦视鬼于宫中。

  文杰与内枢密使吴英有隙,病在告,文杰省之曰:‘主上以公久疾,欲罢公,近密适闻。仆言公但小苦头痛,行将愈矣。上或遣使来问,慎勿以他疾对也。’明日使巫视疾,巫言于曰:‘适见北庙崇顺王讯吴英曰:‘汝何故谋反?’以金鎚击其首。

  以语文杰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问其疾何如。’果以头痛对,即收下狱,命文杰劾治,自诬服,并其妻子杀之。

  尝典闽兵,得军士心,闻死,皆怒。”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龙启元年,933年)五月,福州地震,帝避位修道,命福王·继鹏权总万几。

  初,昭武帝府舍皆庳陋,至是大作宫殿,所费不赀。秋七月戊子,帝复位,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以聚敛求媚。

  建州土豪吴光入朝,文杰利其财,将求罪治之,怨怒,帅众万人奔吴。

  九月,帝从子继图谋反,伏诛。是月,杀枢密使吴勗

  冬十一月,尊鲁国太夫人黄氏为皇太后。

  十二月,以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 、建、汀、漳五州。),升永贞镇为永贞县,感德场为宁德县,归化场为德化县,大同场为同安县,桃林场为桃林县,又改侯官县曰闽(闽县),旧长乐县曰侯官。”

吴人攻建州

  龙启二年(934年),先前叛入吴的建州土豪吴光请兵于吴,吴•信州刺史蒋延徽引兵会攻建州,王延钧遣兵救之;兵士在途不肯进,请得薛文杰飨食之,王延钧赦之不及;军乃踊跃,败延徽兵。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是岁(龙启二年,934年),吴人攻建州,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士在道不肯进,曰:‘得文杰乃进。’惜之不与,其子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数术,自占云:‘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疾驰二日而至,军士踊跃,磔文杰于市,闽人争以瓦石投之,脔食立尽。明日,使者至,赦之,已不及。

  初,文杰造槛车,以谓古制疏阔,乃更其制,令上下通,中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首被其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吴光请兵于吴。吴•信州刺史蒋延徽引兵会攻建州。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士在道不肯进,曰:“不得文杰不能讨贼。”惜之不与。太后及福王·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术,自占云,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疾驰二日而至。士卒脔食之。明日,使人赦之,已不及。

  初,文杰造槛车,谓古制疏阔,乃更其制,形如木柜,攒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首被其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

  先是建州有吴光文杰利其财将治之率其众且万人叛入吴

  至是请兵于吴吴信州刺史延徽引兵攻建州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在道不肯进:‘不得文杰不能讨贼。’惜不与太后及福王·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术数自占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故疾驰二日而至军士磔文杰于市闽人投以瓦石脔食立尽明日使赦之已不及

  文杰造槛车谓古制疏阔,乃更其制形如木柜攒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而首被其毒云。”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是岁(龙启元年,933年)吴光请兵于吴,吴·信州刺史蒋延徽不俟朝命,引兵会攻建州,帝遣使求救于吴越。

  龙启二年(934年)正月上元节,御大酺殿,召弘文馆直学士王倜等观灯,赐宴。

  是月,吴·蒋延徽败我兵于浦城,遂围建州。帝谴上军使张彦柔、从弟骠骑大将军延宗将兵万人救之。延宗军及中途,士卒不进,请薛文杰飨食之。帝亟谴使赦之,不及。延徽攻建州垂克,徐知诰延徽与临川王濛善,恐奉以图兴复,召之归。延徽引兵以北,我兵追击,败之。已而谴使来求成。

  冬十一月,幸泉州,如皇太后母家。诏沿海居民屋瓦悉得粘土。

  是岁,有野麂入东门,帝曰:‘朕土地虽小,不可属东麂也。’时闽语以两浙为东麂,故及之云。(后福州卒归吴越,人谓有先兆。)”

诬杀王仁达

  闽•龙启三年(934年),改元永和。忌从子亲从、都指挥使王仁达,诬以罪族诛。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龙启三年(934年),改元永和。

 王仁达延禀有功,而典亲兵,心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邪?’

  仁达曰:‘二世愚,故高指鹿为马,非赵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

  惭,赐与金帛慰安之。退而谓人曰:‘仁达智略,在吾世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龙启三年,改元永和。

  王仁达有擒延禀之功,性慷慨,言事无所避,心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耶?仁达曰:秦二世愚,故指鹿为马,非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

  惭,赐以金帛退谓人曰:仁达智略,在吾世可用,不可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

  龙启三年改元永和

  王仁达有擒延禀,而典亲兵心忌之尝问仁达:‘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耶?’仁达:‘秦二世愚指鹿为马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惭,赐以金帛退谓人曰:‘仁达略,在吾世犹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卒诬以罪而杀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族诛从子亲从、都指挥使仁达。”

陈金凤为皇后

  王延钧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嬖王审知侍婢陈金凤。永和元年(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正月,立陈金凤为皇后,而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十月,因王延钧得风疾,陈金凤又与幸臣归守明、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国人恶之。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金凤,姓陈氏嬖之,遂立以为后。

  初,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倖,号归郎后得风疾,陈氏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金凤,姓陈氏,陋而淫,嬖之,遂立为后,而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

  初,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后得风疾,陈氏归郎私通。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

  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有婢金凤,姓陈氏嬖之,遂立为后,作九龙帐以居之。

  初,嬖吏归守明以色见幸,号归郎后得风疾,金凤归郎通;百工院使李可殷者,又因归郎以进,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永和元年(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春正月丙申朔,大赦,改元。立淑妃陈氏为皇后。

  帝两娶氏,皆美而无宠。后本昭武帝侍婢金凤,帝嬖之,以其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

  二月,设倾筐会于甘露堂。(时甘露堂前茶树二,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春时嫔嫱戏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夏六月,以宫人李春燕赐福王继鹏

  (闽·永和元年,935年)冬十月,帝素得风疾,后(指陈金凤与幸臣归守明、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国人恶之,莫敢言。”

  王延钧陈金凤建一座长颠倒是非宫,终日相伴嬉戏,朝政交由长子王继鹏(后改名王昶闽康宗)处理。

  王延钧还在福州西湖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遂成御花园。王延钧“浮彩舫数百于西湖,每船载宫女二三十人,衣短衣,鼓楫争先,而自乘大龙以观。”

  陈金凤曾作《乐游曲》,使宫女同声歌之。词曰:“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复红。波澹澹,水溶溶,如隔荷花路不通。西湖南湖斗彩,青蒲紫蓼蒲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为长子继鹏所弑

  王延钧次子王继韬王继鹏相恶,怒其所为,欲谋杀之。王继鹏与皇城使李仿合谋,永和元年(935年)十月杀王延钧王继韬陈金凤归守明李可殷等。王继鹏即位,更名王昶,葬王延钧于今福州市莲花山,谥惠皇帝,庙号太宗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卷134·僣伪列传1·王延钧》:“清泰元年(934年,?),遇弑。子嗣。”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8·闽世家第8》:

  春燕有色,其子继鹏蒸之,已病,继鹏陈氏以求春燕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仿图之。

  是岁(永和元年,935年)十月,飨军于大酺殿,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仿以为病已甚,乃令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

  明日晨朝,无恙,问仿可殷何罪,仿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而入。闻鼓噪声,走匿九龙帐中,卫士刺之不殂,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继韬后、归郎皆为仿所杀。
立十年见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27•封爵•福州府•五代•王延钧》:

  李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已病,继鹏陈氏以求春燕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

  先是,继鹏匡胜无礼,而皇城使李仿亦恨可殷谮己。

  疾甚,仿使人杀可殷陈金凤诉之。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仿惧而出,俄引步兵鼓噪入宫。匿帐下,乱兵刺杀之。仿继鹏遂杀后及守恩匡胜守明继韬
继鹏即位,更名。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7•封爵•福州府•王审知王延钧

  李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病,继鹏金凤以求春燕怏怏与之。次子继韬怒,谋杀继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倣图之。

  永和元年十月,飨军大酺殿,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病已甚,乃令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

  明晨,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鼓譟而入,匿九龙帐中,乱兵刺杀之,未殂,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遂杀继韬金凤归郎

  在位十年见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五代·刺史·王延钧》:(闽国)永和元年(后唐·清泰二年,935年),为子继鹏所弑,谥‘’,庙号‘太宗’。”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

  “可殷常谮皇城使李倣于帝,而后族人匡胜复无礼于福王·继鹏继鹏又与弟继韬旧相恶,因与密图数人。

  己卯,帝疾甚,继鹏有喜色。以帝必不起,使壮士持白梃杀可殷于家。

  庚辰,帝疾少间,后诉之,帝力疾视朝,诘可殷死状,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鼓噪入宫。帝闻变,匿九龙帐中,乱兵刺之,不殊,宛转未绝。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后、继韬归守明陈守恩匡胜皆为所杀。

  帝立凡十年。

  [氏《五代旧史》本传云在位十二年,氏《九国志》云在位十一年,《闽王列传》、《纪年通谱》皆云在位十年,盖惠宗(后唐)天成元年(926年)自立,是岁丙戍,至(闽)永和元年乙未(935年),正当十年,而《五代旧史》、《九国志》俱误也。

  惠宗改元永和实在唐(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是岁冬见杀,而《五代旧史》、《九国志》、《运历图》皆无永和之号,又《运历图》书惠宗见杀在(后晋)天福元年丙申(936年),亦误也。]

  谥曰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史作谥惠皇帝,庙号太宗。今从《通鉴》。)

  惠宗未殂之先,有赤虹入其室,饮以金盆水,吸之立尽;又芝生于殿门。占者以谓不祥,未几遇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