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黄—二卷)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知贡举。除四门博士。避乱回闽: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寓居泉州招贤院。晚年及身后。诗作。辞赋。文集。金石志铭。)、黄厥[五代·泉州黄田境人(今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后边村)。闽王妃。皇太后,太皇太后。]、黄讷裕(字信夫,号梗南,唐、五代·惠安县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
  黄景昉
[字太稚、太穉,号东崖,明·晋江东石檗谷村人。早年。初宦(进士及第。编修。直日讲。)。掌翰林院(进少詹事。以詹事兼掌翰林院。)。与蒋德璟、吴甡并相。南明时召入直,未几告归。卒于家。著述。长于诗。胞昆五人科甲名宦。]、黄景明(字可文,明·晋江东石檗谷村人。)
  黄岩孙
黄巗孙,字景傅,号苍磐南宋·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人。仙溪尉。尤溪令。通守福州。评价。、黄伯善(字达兼,号菊山)、黄正升(字淑彦)、黄慎(字恭寿)
  黄淳中(字嗣真,号还庭。明末·泉州文山铺人)、黄润中(字嗣雨,号静谷。黄凤翔第六子。为宦。居家杜门著书。)、黄灏中(字嗣昭,号虚谷,晚号肯庵)、黄懋中(字有及,号受我,晚号谷溪子,明·南安丰州人。封川县令。历琼州通判、苏州通判。乞休。)黄存中(字魁草,号中旧)黄居中(字明立、坤吾,号海鹤。为宦,侨寓金陵。“千顷斋”藏书楼。卒。黄监丞居中诗三首。)
  黄徽孕
(又作徽胤,字吉臣,号天庵,明末清初·泉州郡城文山铺人。明·崇祯十年联捷进士:绩溪令、桐乡令、刑部主事。入清:监察御史、迁太仆寺卿、兵部左侍郎。卒于家。)、黄熙孕[又作熙胤,字维敬,号恭庭,明末清初·泉州郡城文山铺人。崇祯进士:南海令。户部主事,礼部员外,仪制司郎中。入清仗中枢节招抚福建(入清起用,擢御史。仗节招抚福建:兵部侍郎。招降郑芝龙。)尚玺,银台冏卿,刑部侍郎。年老归,卒。]、黄桢孕(字维宁,号笃祐)、黄帙孕(字维缃,号祚乃,别号璧渊)、黄景孕(字景止,号念燕,明·泉州郡城文山铺人)、黄矩孕(字维方,号祖如,明末清初·泉州文山铺人)
  黄昱
(字惟日)、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黄润(字以诚,号东石。明·晋江东石檗谷人。父黄希颜。武进令。累至山西左参政。评价。)
  黄河清[字应期,号莲峰,明·南安丰州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正德中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正德十二年春丁父艰归(筑永利圳。建“黄氏十房七世宗祠”。游赏名山)。嘉靖初起南京右通政,卒于官(英年早逝。死因成谜。)。评价。]黄淑清[号晓江渔者,明·南安丰州人。妙龄入泮。隐后田村耕读终生(弃诸生业。中年遨游名山。邦君、贤大夫礼之不应。)]、黄潨清(字应萃,号东水)
  黄学行 (字上文,或作上甫,南宋·惠安人) 黄学元(字汝一,又字铨熙,明·惠安县螺阳镇东风村沈厝人)

黄滔(840~911年)

  字文江,唐末·莆田(时属泉州)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生于开成五年(840年),是晚唐一位能诗、能文、能赋的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但“二纪飘零,三朝困辱”。 

  黄滔举乾宁二年(895年)进士,历四门博士、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是泉州招贤院名誉“院长”,曾寓居泉州。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5·闽6·列传·黄滔有传。

  莆田人

  《十国春秋·黄滔黄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原按:一云侯官人。)。”

  黄滔出身贫寒。他曾在《长安书事》诗中写道:“若有水田过十亩,早应归去获江村。”

  黄滔自幼聪慧好学,志向远大。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莆田灵岩寺东峰书堂(今广化寺旁)苦读十年,博览群书,熟悉儒家经典和诗词。他多次参加乡试,却屡试不第。

  唐·咸通十三年(872年),黄滔33岁时才登第,即离莆北上京都长安应进士试,由于无人引荐,“落第在初场”,且又屡试不售。

  在长安,黄滔多次离京外游,目睹中原战乱,烽烟千里,田园荒废,民不聊生,写下“大国乒戈日,故乡饥饿年”的诗句。

  黄滔过着缺衣少食的客旅生活,极为凄苦,有诗:“故国经荒未有家”,“十年飘泊在京华”,“易生惟白发,难立是浮名”,“莱肠终日掇,霜鬓度年秋”,“还愁把部酒,双泪污杯中”。

  知贡举

  乾宁二年(895年),黄滔56岁,才考中进士

  《十国春秋·黄滔》:“唐·乾宁二年,崔凝知贡举,得及第进士张贻宪等二十五人,昭宗复试于武德殿,黜落者甚众,而被留。”

  除四门博士

  《十国春秋·黄滔》:“光化中,除四门博士。”

  其时唐末,藩镇割据,群雄相争,战乱迭起,政局动荡,朝廷无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年),黄滔才被授予“四门博士”的闲职。他怀才不遇,在长安赋诗曰:“谏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避乱回闽: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一年后,宦官刘季述作乱,黄滔离开京城,避乱回闽,投奔威武军(福建)节度使王潮王审知兄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潮王审知》)

  唐·天复元年(901年)起,黄滔应主持闽政的王审知征聘并得到重用,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历时八年。他长期辅佐王审知治理闽地,使这一方土地成为唐季乱世间较为安定的区域。

  《十国春秋·黄滔》:

  “天复元年,受太祖王审知(上表推荐),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旋使钱塘(与吴越政权修好邻邦关系),与罗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罗隐》)相得甚欢。”

  【不久,朱温篡唐,改国号为梁。】

  “梁时,强藩多僭位称帝,太祖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者,滔规正有力焉。黄滔极力规劝王审知归顺梁朝,“宁做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

  寓居泉州招贤院

  黄滔曾寓居泉州招贤院(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是招贤院的关键人物,为中原文士入泉引线,起着“舟楫”的作用。同时,他与这些文人的唱和诗篇以及他的文集,都是研究入泉文士的重要资料。

  ·陈鸣鹤《东越文苑·黄滔传》:当时避乱入闽的中州名士“诗人韩偓罗隐崔道融赵观文辈,皆与交,称文章为闽初祖云。”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黄滔》:“中州名士避地来闽,若韩偓李询数十辈,悉主于。”

  ·王士禛《五代诗话·黄滔规正有力焉,中州名士避地於闽者,若李绚韩偓王滌崔道融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傅懿辈,皆主於。与韩偓吴融辈并游。”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各条目》)

  晚年及身后

  在闽国任职八年后,黄滔离开福州回莆田定居。

  在莆田,黄滔继续与居留泉州的韩偓等中原名士频繁往来。韩偓等到莆田,黄滔陪同优游莆田,吟诗作赋。

  五代·后梁·开平五年(911年),黄滔卒,享年72岁。 

  明·成化初,兴化知府岳正特黄滔“文章初祖”坊。

  黄滔祠位于莆田荔城区英龙街东里巷,明代建,1986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滔墓在莆田城厢区荔城办事处梅峰街西门莆二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诗作

  《十国春秋·黄滔》:文赡蔚典则,诗清淳丰润,有贞元(785—805年)、长庆(821—824年)风。”《全唐诗》收录黄滔的诗作3(卷704705、706200首。

  黄滔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军阀混战的罪恶和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如:“世乱怜官替,家贫值岁荒”;“豪门腐梁肉,穷巷思糠秕。”《书事》“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此外,如感叹生活:“若有水田过十亩,早应归去荻江村。”“匹马忍辞藩屏去,小才宁副庙堂求?”

  感叹怀才不遇:“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唐设高科表用文,吾曹谁作谏垣臣?”《赠别翁承赞》:“已分十旬无急诏,天涯相送只沾衣。”

  黄滔的诗佳作秀句颇多。如:“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一声初触梦,半白已侵头”;“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等。

  唐末不少诗人“尚辞轻质”,文风纤弱、内容贫乏。黄滔反其道而行之,鲜明地提出:“诗本于国风王泽,将以刺上化下,苟不如是,曷诗人乎?”所以,其诗都具有生活气息。

  洪迈称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之风概。”所谓“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

  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则言:“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

  现代有人评黄滔的作品“贯穿了我国古代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

  辞赋

  《十国春秋·黄滔》:“《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

  (原按:善律赋,如《明皇回驾经马嵬赋》云:“日惨风悲,到玉颜之死处;花愁雾泣,认朱脸之啼痕。褒云万叠,断肠新出于啼猿;秦树千层,比翼不如于飞鸟。”风调不在徐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夤》)之下。)

  文集

  《十国春秋·黄滔》:“有《集》十五卷,《泉山秀句集》三十卷。”

  《泉山秀句集》是黄滔辑录唐高祖·李渊·武德(618—626年)至唐哀帝·天祐(905—907年)近300年间闽人所作诗歌而成,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黄滔集》、《泉山秀句集》都已散失。

  今存《御史集》10卷、附录1卷,收入《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洪迈《黄御史集·序》评价黄滔的文章“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

  金石志铭

  《十国春秋·黄滔》:“时金石志铭及国中大著作,多为属草。”黄滔的金石志铭是福建的重要文化遗产,内容多涉及唐末、五代初福建佛教的活动、海外交通、社会风俗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福建文化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一月,王审邽重建泉州开元寺,佛殿、钟楼、经楼落成,黄滔作《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勒石以纪其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邽》、《泉州寺庙·开元寺》)

  唐·天复元年(901年),唐昭庄遭挟持,王审知在福州建定光多宝塔祈佑昭庄回京,命黄滔撰《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

  天复二年(902年),王审知修筑福州城,竣工之后,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命黄滔撰写《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详记修城之事,全文二千多字,极尽铺叙之能事;句式工整,四六并用,间以杂言;文采飞扬,气韵生动,堪称碑记珍品。佳句如“清风四来,海天扩开,烟霞蓊蔚于城隅,鸾鹤盘旋于林表”

  此外,又如《丈六金身》、《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和《莆山灵岩寺碑铭》等。

  天复三年(903年),吴越王之母去世,王审知派使者致祭,由黄滔代写祭文。其后,南海王·刘隐去世,又由黄滔代闽王撰写《祭南海南平王文》。

黄厥

  黄厥,民间习称太后,昵称“臭头皇后”,五代·泉州黄田境人(今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后边村)。

  闽王妃

  黄厥,锦田氏4世祖姑,是黄忠之孙,黄滔族女,黄毅裕之女,黄讷裕侄女。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被闽王·王审知选入宫,立为王妃,生王延钧王审知次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锦田氏家庙》、《泉州古墓·黄忠墓》、《泉州人名录·黄滔黄讷裕王审知》)。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4·闽5·列传·太后氏》:

  “太后氏,泉州人,故威武节度推官之族女。父讷裕(应为黄毅裕讷裕黄厥的三叔,官工部侍郎。

   太祖王审知聘为侧室,惠宗王延钧其所出也。唐明宗封鲁国夫人,惠宗贡白金五千铤以谢。”

  清·嘉庆《惠安县志·卷1·列女》中记曰:氏者黄厥,工部侍郎讷裕侄女也。生时肤肉粗粝,轵唇苔发不啻也。然照影水中,则自见凤冠翠帔,内自喜焉。忽尔病甚,适瘘,而肌壳肤脱,光彩勃生,望之若九天神女降凡。”

  清·道光《惠安县续志》载称:毅裕公产女,美德夐人。”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黄厥“德色琼人。”

  黄厥初为闽王妃,后封为“太后”、“太皇太后”,未曾为“后”;既长,又“光彩勃生”。民间昵称黄厥“臭头皇后”不确,可能初生时“苔发不啻”,后即以讹传讹有关。

  皇太后,太皇太后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钧杀兄王延翰自立,七月后唐封王延钧为闽王,封黄厥为鲁国夫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后谥号“惠皇帝”,庙号“太宗”,或作“惠宗”),改名王鏻,国号“大闽”,改年号龙启元年,尊黄厥为皇太后。闽·龙启二年(934年),即王延钧称帝的次年十一月,王延钧曾驾幸其生母黄厥家乡黄田境,拜谒氏家庙、氏祖墓,游赏灵秀山等处。

  闽·永和元年(935年),王延钧被其子王继鹏(后改名王昶)所杀。次年,王继鹏即位,改名王昶,改元通文元年(936年),尊黄厥为太皇太后。

  黄厥卒葬黄田灵秀山(后改名“美女峰”)。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4·闽5·列传·太后氏》:

  (闽)龙启初(龙启元年,933年),尊为皇太后。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1·闽2·惠宗本纪》:“(龙启元年,933年)冬十一月,尊鲁国太夫人黄氏为皇太后。”】

  (龙启)二年(934年),(原按:十一月癸丑),惠宗氏家庙,田铺缇锦,木被彩缯,因名里曰‘锦里’,驿曰‘锦田’,居曰‘锦第’,溪曰‘锦溪’,墓院曰‘锦溪院’。
(原按:是役也,惠宗命镌书于灵秀山,曰:‘凡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平稳之地则不跌。’)

  又太后族子克家言地滨海,遇秋日辄如城郭之状,惠宗因命沿海屋瓦悉得粘土,其加厚太后家如此。

  【闽国·龙启二年(934年)十一月,惠宗·王延钧驾幸其生母黄厥家乡黄田境,谒氏家庙及祖墓,北宋·黄宗旦曾作《灵秀山记》予以追记,《锦田大宗族谱》、清·嘉庆《惠安县志·文集·宋·黄宗旦﹤灵秀山记﹥》全文收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锦田氏家庙》、《泉州人名录·黄宗旦》)】

  薛文杰之死,太后与有力焉。

  通文元年(936年),尊为太皇太后。

  (原按:卒,葬灵秀山,名之曰美女峰。)”

黄讷裕

  黄讷裕(851~?年),字信夫,号梗南,唐、五代·惠安县镇安铺黄田(今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后边村)人,唐·大中五年(851年)生。

   ·乾隆《泉州府志·补编》载:黄讷裕,字信夫,惠安锦田人,唐·乾符元年进士。弱冠博通经史,为文绮丽,应制科,叠叠千言。初授江州录事,著声其明亮不回,有古大臣风,中外翕然望之。累官至工部侍、银青大夫。卒,谥匡立。”

  《志》载黄讷裕唐·乾符元年(874年)举进士(存疑,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进士名录·唐·附:唐代存疑进士》),初授江州录事。

  唐末见事不可为,遂辞官引退,隐居家乡。

  黄讷裕是五代·闽王·王审知侧室黄厥的三叔父,或说是父亲。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4·闽5·列传·太后氏》:“太后氏,泉州人,故威武节度推官之族女;父讷裕,官工部侍郎。太祖王审知聘为侧室,惠宗王延钧其所出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审知黄厥王延钧》)

  王审知锐意开拓闽疆,黄讷裕和同为惠安人的张澜(字清溪)以地方名士身份力助。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底王审知卒,长子王延翰继位。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的次子王延钧在闽称帝,国号闽,建元龙启,追尊其母黄厥为太后。黄讷裕黄厥之叔,王延钧念其在辅助王审知治闽时的政绩人品,赠封其为工部尚书加检校少保,进而加封为楚国公,殁后谥号匡直。其妻何氏累封硕德助国夫人。夫妇合葬于张坂镇后边村美女峰(灵秀山)福胜院。

  黄讷裕能诗善文,著有《诗文集》。其诗格调高雅,词藻奇丽;应制文章,娓娓数千言,史称明朗高亮。其著作现已不存,仅《螺阳文献》及《锦田大宗族谱》载其《起行》、《闽越王台》及《草堂》等五言律诗数首。

黄景昉

  黄景昉(1596一1662年),字太稚,又作太穉,号东崖,明·晋江东石檗谷村人。万历廿四年(1596年)生。

  黄景昉入仕后徒居晋江县城(也是泉州府城),府第在宽仁铺(今泉州市区涂门街)。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宅·大学士黄景昉宅》“大学士黄景昉宅,在宽仁铺。灵慈宫沟有‘欧安馆?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黄景昉宅》)

  景昉 生当明季,勤谨任事,不结朋党,自编修以至台辅,与 崇祯 一朝相终始。他虽秉性忠贞,或值径筵委婉进言,拾遗补缺;或累疏力争,拯救正士,终无补于明王朝的覆灭;晚年且长期过着凄凉的遗民生涯。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钦定四库全书 《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有传。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同治补刊本)据“《通志》,参《明史稿》、《东崖年谱》”为作传。

  早年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黄景昉,字 太稚,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黄景昉 ,字东崖,晋江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黄景昉,字太稚,号东崖,晋江人。好古能文,出于天赋。七岁作 ‘顾鸿雁麋鹿’时艺,即博瞻陆离。”

  初宦

  进士及第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黄景昉中举人,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进士,授庶吉士。因不满权阉魏忠贤肆横,乃假归。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天启五年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

  “天启乙丑进士,选庶常。

  时逆珰肆横,御史吴裕中以言事忤珰意,杖阙下比殁,景昉割俸赙之,乃假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

  “万历乙卯举人,天启乙丑进士,选庶吉士。

  时珰焰方炽,御史吴裕中以言事忤珰,被杖;及殁,楚人吴裕中的湖南同乡)无敢临其丧,景昉割俸赙之,乃假归。”

  编修

  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思宗·朱由检即位,授编修,纂修《熹宗实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戊辰授编修,纂修《熹宗实录》。”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戊辰授编修,纂修《熹宗实录》。”

  直日讲

  黄景昉历官庶子、直日讲。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

  “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

  崇祯十一年帝御经筵,问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选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乃不得预清华选。’又言:‘刑部尚书郑三俊四朝元老,至清无俦,不当久系狱。’退,复上章论之,三俊旋获释,等亦俱改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

  “转中允,充日讲官。

  召对,因奏近日考选未协公道,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不获清华选;刑部尚书郑三俊四朝老臣,一生清德,以诖误系狱,乞从宽宥。”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

“ 历官庶子,直日讲。

  崇祯十一年(1638年),帝御经筵,问‘用人之道’。景昉言:‘近日考选不公,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乃不与清华选!’又言:‘刑部尚书郑三俊四朝元老,至清无俦,不当久系狱。’退,复上章论之,讲官多助为言,三俊旋获释,等亦俱改官。”

  掌翰林院

  进少詹事

  寻进少詹事。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

  “景昉寻进少詹事。

  尝召对,言:近撤还监视中官高起潜,关外关闻警报,疑此中有隐情。臣家海滨,见沿海将吏每遇调发,即报海警,冀得复留。触类而推,其情自见。帝颔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

  “景昉寻进少詹事。

  尝召对,言:‘近撤还监视中官高起潜,关外关闻警报,疑此中有隐情。’帝谕之密奏。景昉言:‘臣家海滨,见将吏每遇调发,即报海警,冀得复留。触类而推,其情自见。’帝颔之。”

  以詹事兼掌翰林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

  “十四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

  时庶常停选已久,景昉具疏请复,又请召还修撰刘同升、编修赵士春,皆不报。”

  与蒋德璟吴甡并相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黄景昉蒋德璟吴甡并相。(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德璟》)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与崇祯帝意见不合,连疏引归,九月出都,计在阁十阅月。

  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先陷于李自成,又陷于清军,明亡。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

  “十五年六月召对称旨,与蒋德璟吴甡并相。

  明年,并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文渊阁。

  南京操江故设文武二员,帝欲裁去文臣,专任诚意伯刘孔昭。副都御史惠世扬迟久不至,帝命削其籍。景昉俱揭争,帝不悦,遂连疏引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后与蒋德璟同日入相。寻乞假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

  “十五年六月,召对称旨,由詹事,与蒋德璟吴甡并相。明年,并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尝因召对,力言黄道周清修博学,并其永戍穷苦状。帝意动,未几遂有赐还(还故官)之命。

  操江故有文武二大臣,帝欲裁去文臣,专任诚意伯刘孔昭惠世扬拜副都御史,久不至,帝命削其籍。景昉俱揭争,帝不悦,遂连疏引归。

  计在阁十阅月,以癸未九月出都。

  甲申,都城陷。 ”

  南明时召入直,未几告归

  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师下江南,郑鸿逵兵败,奉唐王·朱聿键入福州,与郑芝龙张肯堂吴春枝黄道周等共拥立之,建号隆武。唐王黄景昉入直,未几告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鸿逵郑芝龙》)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唐王时召入直,未几复告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唐王时召入直,未几复告归。”

  卒于家

  唐王败后,家居十数年,以著述为事。清·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家。

  《明史·卷251·列传139·黄景昉》:“国变后,家居十数年始卒。”

  《福建通志》载:“墓在磁灶山。”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黄景明黄景昉墓:在一都铁灶山。 ”

  著述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景昉》:“所著有《瓯安馆诗文集》。”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文苑·明文苑3·黄景昉》:唐王败后,家居十余年,以著述为事,文尚古奥,诗亦洪壮。有□□□□□□□、《馆阁旧事》、《读史唯疑》(16卷)、《宦梦录》(4卷)、《经史要论》、《经史汇对》、《双声叠韵谱》、《古今明堂记》(6卷)等书。”

  另有《制词》10卷、《东崖诗稿》4卷 、《湘隐堂文集》40卷、《湘隐堂诗集》30卷、《六朝诗话》2卷、《唐诗话》10卷、《宋诗话》8卷、《鹿鸠咏》、《燕楚游咏》、《国史唯疑》12卷、《馆寮十志》、《读诸家诗评》、《御览备边略》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国史唯疑》)

  景昉著作共约17种154卷左右。其故居原存书稿较多,然大多毁于“文革”。今存只有《古今明堂记》、《宦游录》、《国史唯疑》等几种。

  长于诗

  景昉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他的近体诗取法于“中晚唐”,为清初·朱彝尊所激赏,称其诗“务去陈言,专尚新警”;清末·陈田也说他的诗“轻俊鲜妍,于闽人成派别开生面”,所以都选录他的作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静志居诗话》黄东崖相公务去陈言,专尚新警,其近体尤雕缋,如《侍楚王宴》云:‘隆准衣冠高帝后,伙颐宫阙大江滨。’《登太和绝顶》云:‘天野星躔包两戒,国朝岳渎视三公。’《南台燕集》云:‘仙家阆苑琉璃浦,禹贡扬州篠荡田。’《赠友》云:‘少从鲁国称男子,家近茅山得异人。’《寿樊叟》云:‘公余稚子烧松液,酒半材官舞樜竿。’《集北郭草堂》云:‘谁邀玉佩神仙客?自唱清歌菩萨蛮。’《答友》云:‘枚叔赋游梁上苑,伏生书重汉西京。’《寄友》云: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此三星粲者何。’要不作沿袭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梅村集诗注》 黄东崖相国和予寄周芮公先生诗,中一联曰:‘征书郑重眠餐损,法曲凄凉涕泪横。’知已之言,读之感叹。”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高言集》东崖先生诗如山水然,连冈迭嶂,逶迤平远,中间亦有奇峰仄涧,深岩复壁,使游者窈窕而忘归;又如园墅然,前堂后榭,靓深宏敞,复有邃庭曲廊,层轩精舍,使过者纡回而迷复。盖其取境也不一轨,选材也引一家。以川岳之精灵,写浩荡之胸臆。小儒戋戋,何足拟之?曾读其戊子六月五日纪事诗,后之,尚论音,并可以原先生之心事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高言集》东崖先生相业名德着闻海内,予束发即诵其文章,迄今三十年未尝一日忘高山之思。今获读长公知白诗,绮合霞蒸,飞琼戛玉,才情格律,俱极其妙,乃益信风雅之有箕裘,而盛德之必昌后也。不禁掩卷嘉叹者久之。”

  胞昆五人科甲名宦

  《台湾游洋龙溪黄景昉家谱·世系》载,黄景昉兄弟5人:黄景明黄景昉黄景昭黄景晔黄景曦

  时人称黄景昉兄弟为“胞昆五人科甲名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檗谷氏大宗祠》)

  黄景明,字可文,祟祯六年(1633年)举人,祟祯七年(1634年)联第进士,官终浙江三衢副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景明》)

  黄景昭,以兄荫官任知县。

  黄景晔,任温州别驾。

  黄景曦,任游击将军。

黄景明

  黄景明,字可文,明·晋江东石檗谷村人黄景昉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景昉》)。祟祯六年癸酉(1633年)举人,祟祯七年甲戌(1634年)联第进士,历长乐令、礼部仪制司郎、督学粤西、浙江三衢副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景明》:黄景明,字可文。祟祯甲戌联第进士,授长乐令,平反被诬窝盗数十家。擢礼部仪制司郎,督学粤西。迁浙江三衢副使,雪巨寃,阻开采之役,民赖以安。归,卒年八十二。”

黄岩孙

   黄岩孙(1218—?),繁写作黄巗孙,字景傅,号苍磐,南宋·惠安县张坂镇后边村人;嘉定十一年(1218)生。

  仙溪尉

  黄岩孙生于仕宦之家。曾祖,进士及第,任柳州知府;祖□,国子监出身,授商州通判;父,太学生,赠奉政大夫。

  黄岩孙禀性异质,幼承家学,博学善文,又受业于朱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精通理学。宝祐四年(1256年)举文天祥榜进士,封迪功郎,授仙溪(今仙游县)县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县令黄景傅先生巗孙》:黄巗孙,字景传,惠安人。宝佑四年进士,授仙溪尉。兴学校,修邑志,治梁桥水利,一以义理之学为政。作思贤堂以祀前尉段全凌景阳二公,并作堂记。”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黄岩孙》:黄岩孙,字景傅,惠安人。宝佑四年进士。”

  黄岩孙所作《仙溪县尉厅思贤堂记》有云:“事俗而不自为俗者,学充于事也;官庳而不自为庳者,人大其官也。”

  黄岩孙协助知州游义肃重建孔庙大成殿,易木柱为石柱,又重修了仪门。

  黄岩孙所修“邑志”即《仙溪志》,宝祐五年丁已(1257年)书成,记载仙游县风土人情等内容,保存仙游一邑史实,是福建省现存的3种宋代方志(梁克家《三山志》、黄岩孙《仙溪志》、赵与沐《临汀志》)之一,对研究我国宋代县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仙溪志》)

  宝祐五年 (1257年)孟夏之际,刘克庄为其所纂《仙溪志》作《序》,说黄岩孙将去担任潮州州学教授,并有赠行诗。

  尤溪令

  咸淳(1265~1274年)间,黄岩孙调任尤溪县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县令黄景傅先生巗孙》:

  “咸淳间令尤溪。

  重新南溪书院,建四斋及讲堂以栖学者,复作夫子‘燕居堂’。

  录朱子所作《太极通书》、《西铭三书解》及与门人问答书疏散见文集语类中者,及后儒之说有发明者,申以己意,荟萃成篇,伦类通贯,名曰《辑解》(《性理辑解》),刊于书院。”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黄岩孙》:“咸淳间令尤溪,新南溪书院,建四斋及讲堂以栖学者,复作夫子‘燕居堂’。疏朱熹所解《太极通书》、《西铭三篇》及所与门人问答之语,及诸儒之说,有发挥者间申以巳意,荟萃成编,伦类通贯,名曰《辑解》,刊于书院。”

  通守福州

  未几,黄岩孙任福州通判。后迁宗正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县令黄景傅先生巗孙》:“未几,通守福州,又校刊《西山读书记》,皆行于世。”西山真德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真德秀》)。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黄岩孙》:“后守福州。”

  除校刊《西山读书记》外,还有《性理集注》等书及诗文集100多卷。

  评价

  黄岩孙的道德文章,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明·何乔远《宋·进士黄岩孙故居》黄岩孙作出高度的评价。诗云:“灵秀山前日欲西,□杯怀古未分携。钱□蜀有诸国,宋苇秦皇是此溪。莫道沧江千里远,速将峦岳一峰齐。诸贤惟有岩孙在,笑杀群峰压吕稽。”(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乔远》)

黄伯善

  黄伯善,字达兼,号菊山,明·晋江安平金墩人。领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乡荐,初选昌化(今属浙江省)教谕,嘉靖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分校贵阳,官至衢州府同知。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6·同知黄菊山先生伯善》:

  “黄伯善,字未详,号菊山,晋江人。

  以诗赋古文词名,与庄一俊王道思王慎中二公相善,公独称其诗与骈语为长。

  庭训根本礼教,不及◇(“尸”外“立”內)积。尝言曰:‘吾行不能矫俗,但自信无一横钱。’又曰:‘吾未敢即谓君子,然不敢为小人。’此足窥行已大端矣。

  所著有《菊山文集》十卷、《菊山诗集》二十卷、《读书汇记》八卷、《连枝集》十卷、《词赋杂体》四卷,藏于家。

  子宪清,孙汝良。”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6·安海氏家世学派》:

  “按:

  氏之先,自正德间通判公为阳春令,其仁泽流徽数世矣。毅庵黄汝良尊人菊山黄伯善又以诗古文辞名,与一俊遵岩王慎中相善,公独称其诗与骈语为长。平昔庭训,皆根本礼教,故毅庵立朝清节,屏斥中涓,书牍出处本末,毅然有执,犹足窥其家学大端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赠光禄大夫、同知、祀乡贤黄伯善墓:在七都曾埭槟桃山。”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一俊王慎中汝良》)

黄正升

  字淑彦,明· 南安市丰州人,丰州燕山黄氏五房十世祖,郑成功的姐夫。

   《丰州燕山黄氏族谱》载:“公讳正升,字淑彦。按察使曾孙,侍郎养蒙之孙。崇祯末年(1664年)李自成猖乱,弘光登极。公与岳父郑芝龙议恢复,仕至五军都督,封同安侯,加封太子少保,赐蟒玉。保障闽南,驻扎金山,统舟师,入援南都(南京)。所从多族房弟侄,誓死效忠。后与五仆俱被执,殉节。殁之时日莫稽,仅招魂,葬其衣冠。”

  黄正升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期的抗清行为,对郑成功后来被赐“国姓”,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及光复台湾关系十分密切。

黄慎(1687~1770年)

  字恭寿,别号瘿瓢山人,清·福建宁化人,侨居江苏扬州。以画名世,善草书,又工诗,时称“三绝”,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有《蛟湖诗抄》四卷行世。

  黄慎曾应巡台御史杨玉波(名开鼎,字峙堂,号玉波,扬州人)之邀赴台湾,因故未果。返宁化前,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顺道游南安等地。《蛟湖诗抄》有五律《过南安买舟止宿梅花山》(见“泉州山川·梅花山”)

黄淳中

  黄淳中嗣真,号还庭,明末·泉州文山铺黄凤翔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历南京前府都事、中府经历、南户部员外、南刑部郎中、柳州知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淳中》:

  “黄淳中,字嗣真凤翔子。

  为诸生,犍户唧唔,无贵胄绍绮态。应明经辟,入成均当,得官弃去。

  以父荫授南京前府都事,迁中府经历、南户部员外。栉垢抓蠹,不避繁琐。

  擢南刑部郎中,据律推情,多所平反。

  出守柳州,为政廉平。因土俗设教禁,范以礼法。

  【际大战后疮痍未起,与民休息,庭可张罗。两造至片言,立剖爰书手定,吏无敢舞文高下。

  劝课多士,亲题甲乙诸经,指书为文,词悉有法度可观。

  旱,则率僚属斋沐步祷,甘澍应焉。

  柳人谓当远继河东,而以不善阿容,为同官中蜚语。】

  (调都门)去之日,民攀辕遮道。卒年六十九。”

黄润中

  黄润中,字嗣雨,号静谷,明末·泉州文山铺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3·提学黄静谷先生润中》综述《田亭草》、《家谱》、《志传录》等有关资料为作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润中》亦有传。

  黄凤翔第六子

  黄润中黄凤翔第六子。(黄凤翔谥文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3·提学黄静谷先生润中》:黄润中,字嗣雨,号静谷文简公第六子也。少颖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润中》:黄润中,字嗣雨 。”

  为宦

  黄润中于天启甲子(1624年)中举人,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转礼部祠祭司员外郎。 时润中简撰修实录,教习驸马,会有旨追赠皇五子孺孝“悼灵王通元显应真君”,一时朝议然,润中力争,谓从来但有王号而无道号,疏覆,寝不行。旋即督学中州(河南)。擢广东惠潮兵备道。时巡抚程潜遁,其麾下部将练克等劫勒乡绅,将陷城,润中力制之,乃止。又有大帅某踞城中,日以诛求为令,躬诣,八拜礼之,书一匾悬其门曰:“急宜剿贼,勿扰我民。”潮民以宁,户户祝之,称为佛。不久即以病告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3·提学黄静谷先生润中》:“崇祯十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转礼部员外郎。旋出督学中州,矢公矢慎,所甄拔皆单寒奇士。是时烽火相闻,絃诵之声寂然,润中多方诱掖,士气日振。未几有广东惠潮之命,欣然就道。旋归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润中》:“崇祯丁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多平反。转礼部祠祭员外郎,简撰修《实录》,教习驸马。督学河南,擢惠潮兵备道。时有大帅某日事诛求。润中以礼恳其剿贼,勿扰我民。大帅感动,出师剿寇,潮民以宁。以病归。”

  归里途中,黄润中为流贼所擒,搜括筐箧,仅获端砚数方。贼讶曰:“尔貌宇非常,何囊涩至此?”润中指天曰:“吾官惠潮,祗酌一口水耳。”贼泥首曰:“早知是观察,何敢尔耶!请护以归。”润中挥之使去。

  居家杜门著书

  黄润中归里后,著书自娱,兼嗜禅学,尝论“儒、释合一,人不悟耳”。七十一岁卒,有子帙孕图巩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3·提学黄静谷先生润中》:“杜门著书,晚节嗜学。卒时年七十有一。所注解《易义》、《杜律》、《禹贡解》诸编藏于家。”

  所著除注解《易义》、《杜律》、《禹贡解》外,尚有《诗义》、注解《禹贡》、《金刚经》、《火火篇》 。

黄灏中

  黄灏中嗣昭,号虚谷,晚号肯庵,明末清初·泉州文山铺,明·尚书黄凤翔第七子。(参见泉州历史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颢中》:

  黄颢中,字嗣昭凤翔第七子。(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举人)

  顺治己丑(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浦江令。兵燹之余,民窜地荒,颢中发仓廪、集流亡,冰蘖自甘,殚心抚字。复兴学校,育英才。

  (顺治八年辛卯[1651]分校浙闱,得八士,皆素负物望者。)上官方拟推荐,竟积劳成疾,卒于官。”

  卒年五十八,周身之具几不能备。

黄懋中

  黄懋中,字有及,号受我,晚号谷溪子,明·南安丰州人;黄天锡孙,黄河清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黄天锡黄河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郡佐黄谷溪先生懋中“《南安邑志》、《文征私志·序》”为作传 。

  封川县令

  黄懋中,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选贡,授广东封川县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郡佐黄谷溪先生懋中》:

  “黄懋中,字有及,南安人,河清之侄。

  万历丁丑选贡,入成均积资。出令粤之封川。

  革除旧规。(邑当两粤孔道,供亿频繁,黄懋中出俸赀以佐役费,凡旧印象一概革除。)

  迁学庙,复学塘,鱼租岁给师生。”

  历琼州通判、苏州通判

  封川令秩满,擢琼州通判。念亲老,请归养,直指王梧岗力止之;未久父讣至,归乡守制。服阕,补苏州通判,掌织造盐局事;又署吴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郡佐黄谷溪先生懋中》:

  “秩满,擢判琼,念亲老,不欲渡海,移檄归养,未几父讣至。

  服阕,补苏州判,掌织造盐局,一切常例毫不苟取。署吴县,释久系冤狱。 ”

  乞休

  任苏州判3年,坚意乞休居家。93岁卒。所著有《南安文征私志》。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1·郡佐黄谷溪先生懋中》:

  “三载报政,坚意乞休,两台登之荐剡,不为少挽。

  归家,键户著书,有司至厚者,弗干以私;自号谷溪子

  初年与苏紫溪苏浚紫溪李文节李廷机文节温晦吾柯立台刘国徽为文字交,气意相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浚李廷机》)

  年九十三卒。封川士民祀之‘名宦’焉。

  李文节先生序其《文征私志》曰:‘有及与余为文字交有年,辛亥(万历卅九年,1611年)余自内阁赐归,君时过余山庄,相与谈往事,尝欲借《国朝实录》观之。予谓:君且负良史才,何不取郡邑志雌黄之,以宪今启后,《实录》不必观可也。越数时君书来,谓有所修《南安文征私志》,盖邑志久废,姑修之以备野史,以其副投余观之,属余为《序》云。”

黄存中

  字魁草,号中旧,明·泉州惠安田边人。

  建文(1399—1402年)中以人材选,初授中书舍人,转礼部右侍郎,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魁籍无考。按《龠山堂别记》载,建文四年(1402年)死于靖难。

黄居中(1562—1644年)

  黄居中,字明立,又字坤吾,号海鹤,人称海鹤先生,明·晋江县安海镇朝天境人,著名藏书家,黄虞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虞稷》)之父。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7·监丞黄明立先生居中》收录雍正九年《郡志稿》本传内容。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黄居中》有传。

  为宦,侨寓金陵

  黄居中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举人,授上海教谕,迁南国子监丞,侨寓金陵(今江苏南京)。后迁黄平知州,不赴。

  《闽中理学渊源考·监丞黄明立先生居中》:黄居中,字明立,晋江人。万历乙酉举人。博通典籍,得未见书必手自校录。授上海教谕,迁南国子监丞,侨寓金陵。”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黄居中》:黄居中,字明立。十岁能文。万历乙酉乡荐,授上海教谕,迁南京国子监丞,遂家金陵。后迁黄平知州。”“性耿介不苟。”

  “千顷斋”藏书楼

  《闽中理学渊源考·监丞黄明立先生居中》:“藏书万卷,年八十余著书不辍,人称海鹤先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黄居中》:“博通经籍,工书法,为诗秀骨玲珑,老气无敌。”“藏书至六万余卷。著有《千顷斋集》、《文庙礼乐》(《文庙礼乐志》10卷)等志,积数十卷,学者称海鹤先生。”

  除《千顷斋集》、《文庙礼乐志》外,所著述还有《文征》、《论世录》等,总计积数十卷。

  黄居中酷爱藏书,晚年在南京寓所特建“千顷斋”藏书楼,用来珍藏典籍,毕生所收书籍积至6万余卷。著《千顷斋藏书目录》6卷(已佚)。

  钱谦益氏千顷斋藏书记》说,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他到南京氏千顷斋访书。黄居中之子黄虞稷对他说:虞稷之先人,少好读书,老而弥笃,自为举子以迄学宫,修脯所人,衣食所余,未尝不以市书也;寝食坐卧,晏居行役,未尝一息废书也。丧乱之后,闭关读《易》,笺注数改,丹铅杂然,易箦之前,手未尝释卷帙也。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余小子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数千卷。惟夫子之于书有同好也,得一言以记之,庶几劫灰之后,吾父子之名与此书犹在人间也。”

  崇祯三年至十四年(1630—1641年),黄宗羲曾数度寓居南京黄居中家,将其千顷斋之藏书翻阅殆遍(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特别是在千顷斋阅读了利玛窦汤若望庞迪我(D.de Pantoja)等耶稣会士与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等著译的多部西学著作。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占领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明朝亡,接着清兵入北京,黄居中悲愤而卒于南京家中,年83岁。

  《闽中理学渊源考·监丞黄明立先生居中》:“子虞稷,有才名,国朝·康熙己未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博学宏词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黄居中》:“子虞龙虞稷。”

  监丞居中诗三首

  《有渚轩宴,集用韵答潘景升。轩以顾渚茶,得名。余与景升不善酒,而有茶癖,故云》:“独醒惭逋酒债频,随君啜茗坐花茵。酒楼邀月人怀楚,茗渚抽烟鸟报春。话到丁年惊逝水,歌翻《子夜》动梁尘。犹怜掷果当年客,日日江皋赋雒神。”

  《壬戌(天启二年,1622年)春日阅邸报有感二首》:

  之一:“征兵索赋罢何时,西蜀东韩事可危。戈戟舌端谋国少,军麾纸上出关迟。天威未取鲸鲵僇,庙算犹同燕雀嬉。战守茫茫纷聚讼,狐臣纬恤泪空垂。”

  之二:“征发传呼獬豸威,台臣拥传有光辉。书生讲武皆投笔,游客从戎尽着绯。使括登坛名半假,效韩驱市计全非。逍遥河上如风影,愁绝成都未解围。”

黄徽孕

  黄徽孕,又作,字吉臣,号天庵,明末清初·泉州郡城文山铺人;黄凤翔孙,黄熙孕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熙孕》)。

  明·崇祯十年联捷进士:绩溪令、桐乡令、刑部主事

  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黄徽孕联捷进士。历绩溪(今安徽省内)令、桐乡(今浙江省内)令、刑部主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徽孕》:黄徽孕,字言臣,晋江人。明·崇祯中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徽孕》:黄徽孕,字吉臣凤翔孙。崇祯丁丑联捷进士,授绩溪令。调桐乡,冰蘖自守,厘剔蠹弊。迁刑部主事。”

  入清监察御史迁太仆寺卿兵部左侍郎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明亡,清兵入关。清·多尔衮打着“义师为尔复君父仇”的旗号,并向清军《约法三章》,即“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进军北京。清军攻占北京后,多尔衮又发表“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的文告,博得明朝官绅好感。

  此时在北京的黄徽孕黄熙孕兄弟,逃避了甲申之变(1644年)后也官复原职,由清廷重新起用。顺治元年甲申(1644年),黄徽孕擢监察御史,出按山西顺天,追歼李自成起义军。《泉州府志》也载他“开国之初,实嘉赖焉,按顺天综理烦刷,苏息雕敝”。秩满,迁太仆寺卿。

  父瀚中病逝,黄徽孕回泉州守制三年。服除,补原官。后晋兵部左侍郎。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黄徽孕典试武闱。后深念中枢为天下兵马,居中调度稽核兵饷,条陈过于切直,忌者论其抗疏。顺治帝是其奏,斥论者之诬。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徽孕》:

  “顺治初擢御史,出按江右。时闯寇余孽流毒郡邑,徽孕以二百余骑,歼其渠魁,所得辎重悉酬将士。

  擢太仆卿,历官左司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徽孕》:“顺治初,擢御史,出按山西顺天,综理烦剧,苏息凋敝。升兵部左侍郎,居中调度,稽核兵饷。”

  卒于家

  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病乞休,后卒于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徽孕》:“乞休,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徽孕》:“以疾乞休,卒于家。”

  黄徽孕的府邸与与后来任湖广按察使丁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丁炜》)的府邸东西并列,在泉州城内花巷,称太仆埕。太仆埕坐南朝北,占地约三亩,为三进三开间砖木石结构,一进的大门刻有“太仆”二字的石匾额。后来门衰祚薄,民国期间凋零破损,任其坍塌。解放后,府第先后被征用,大埕已在现鲤城区政府的大门内,建筑物荡然无存。

黄熙孕

  黄熙孕,又作熙胤,字维敬,号恭庭,明末清初·泉州郡城文山铺人;万历间礼部尚书黄凤翔孙、黄徽孕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徽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雍正通志、道光通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2•黄熙胤》选录)

  崇祯进士:南海令

  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举人,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授南海令。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黄熙孕,字维敬,晋江人。明·崇祯中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

  黄熙孕,字维敬凤翔孙。

  崇祯辛未联捷进士。顺治(?应为衍文)初授南海令。竖椿门以防海患,饬战具以剿海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

  黄熙胤,字维敬,一字恭庭,晋江人。

  明•崇祯庚午、辛未联捷进士,授南海县令。

  竖椿门以防海患,饬备战具,剿荡海寇刘香老

  居民往来,常苦水寇劫质,协同邑绅辟除大通、滘口石路十里,闾阎永赖。”

  户部主事,礼部员外,仪制司郎中

  擢户部主事,转礼部员外,迁礼部仪制司郎中,奉使江西。丁祖忧,服除补原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擢户部主事,转礼部员外,迁郎中,奉使江西。丁祖忧,起补原官。”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行取,擢户部主事,历礼部仪制司郎中。”

  入清仗中枢节招抚福建

  入清起用擢御史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明亡,清军入关进京。黄熙孕黄徽孕兄弟避过甲申之变后,顺治(1644—1661年)初由清廷重新起用,擢御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徽孕》)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顺治初擢御史。”

  仗节招抚福建:兵部侍郎

  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时,黄熙孕升为兵部侍郎,受命仗中枢节从贝勒招抚福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洪承畴》)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历兵部侍郎,持节从贝勒招抚福建。熙孕启贝勒广布德意,市肆不惊。”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仗中枢节,建牙吴越,推诚怀来。”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清入关,八闽未服,熙胤奉命招抚,仗中枢节以行,建牙吴越中,推诚怀来。清军人闽,会无遗镞染刃。”

  招降郑芝龙

  黄熙孕与子黄志美共同招降郑芝龙,是影响明、清易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志美郑芝龙》)

  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载,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间,海商资本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隆武朝太师、平国公郑芝龙“密遣人通内院洪承畴、御史黄熙胤,探视清朝态度。清·平南大将军博洛许诺“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

  《台湾外志·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又载,芝龙遂召熙胤志美相议,决计降清,复书由密遣老苍头送出浙江,与承畴熙胤

  尚玺,银台冏卿,刑部侍郎

  招抚事竣,由尚玺历通政司太仆寺卿(银台冏卿),晋刑部侍郎。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转刑部侍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事竣,纳印节,由尚玺历银台冏卿,晋刑部侍郎。”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事竣,纳印节,由尚玺历通政使,晋刑部侍郎。”

  年老归,卒

  清·顺治十年癸已(1653年),黄熙孕以年老乞归,弟徽孕亦后1年归。年七十八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国朝·黄熙孕》:“年七十八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黄熙孕》:“以年老乞归,年七十八卒。”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2•黄熙胤》:“癸巳以年老乞归。弟徽胤亦后一年归,时比之二。年七十八卒。子志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侍郎黄熙孕墓:在东门外田尾乡。”

黄桢孕

  字维宁,号笃祐,明末·泉州文山铺人。黄凤翔孙、黄正中子,出继黄淳中为长孙。(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淳中》)

  以祖荫授正定府通判。地处车马之冲,治赋理剧,处之裕如。摄南宫、获鹿二邑篆,循明听断,大著贤声。

  秩满,擢和曲州牧。州简僻易治,而土酋杂居,宽则生玩,急则招寡。桢孕恩威并用,一禀于法。有托遗金为寿者,正色却之,酋入,敛乎畏服。抚军蔡侗凡深器之。

  丁外艰归,服除赴补,阅两月卒于京,年五十二。

黄帙孕

  字维缃,号祚乃,别号璧渊,明末清初·泉州文山铺人。黄凤翔孙、黄润中子。(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润中》)

  顺治辛卯(1651年)举人,授崇仁令。政务宽大,与民休息,均徭益赎,革浮羡,禁私派。兑收漕南三粮,脚耗杂费尽数发给,力除淋尖踢斛之弊,征粮不事鞭扑,逋欠者多。

  丁外艰,上官檄令候代督逋,则曰:“民力竭矣,奈何使枯木复斤,苛政复虎也!”尽斥家赀,代民输赋额,归而环堵萧然。

  补肃宁,治一如崇仁,甫四十日卒于官,年五十一,属民哀哭,助其归榇。

黄景孕

  黄景孕,字景止,号念燕,明·泉州郡城文山铺人,明·尚书黄凤翔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举人,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员外、云南司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黄景孕》:

  “黄景孕,字景止

  崇祯辛未进士,授户部主事。

  (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出榷九江关。(时国事日繁,诸费无艺,景孕用宽大综法为理,商旅过往,慰谕如家人,咸感激无匿输者。)

  是时湖北蠢动,佐抚军画机务、调兵食,咸中窾(兵民交赖)

  复亲提兵往援黄梅,(为关使所未有)抚按交章论荐。

  【迎母就养,朝夕承欢,子姓亲朋至者,推禄入共之无吝色。暇与兵备王遂,东沂大江揖匡庐,望虎溪夜月,追白太傅听琵琶曲旧迹。】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转本部员外,升云南司郎中。(事务繁剧,抖擞精神,所上大司农皆报可。)

  会言官弹劾丁巳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散粮侵欺事(事在十六年前,景孕尚为诸生也,廷审抗辨无恐怖色,三易大司寇不能入其罪,然犹在园扉中五载,始得白归。),波及罢职。”

  至家益竭力事母,病和药,殁视殓,憾终天。斥买水榭于郭外,题名园课子其中,年五十卒。

黄矩孕

  黄矩孕,字维方,号祖如,明末清初·泉州文山铺人。黄凤翔孙,侍郎黄熙孕弟。年二十九卒。

  幼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与兄黄熙孕日相砥砺,凤翔器之。治壁经年,十六辄集氏诸家集解,昕夕考究。复从学于庄奇显,愈得其条贯。

  庄奇显丧居,赏诸训诂间录其所得,明白豁解,以录学者,曰《尚书指南》。矩孕取其原本,融会贯通,参以旧解,断以已意,月日钻研,呕血数升,编曰《尚书便览》。庄奇显序之曰:“辑,著尊师也;曰参校,不敢专美也。今《指南》无传,而《便览》盛行,人仅知为氏之书,而不知矩孕心血交瘁”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4·人物志·儒林·清修·明·黄矩孕》:黄矩孕,治壁经,从学于 庄奇显,得其条贯,编辑《尚书便览》,心血交瘁。年二十九卒。”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熙孕庄奇显》)

黄昱

  字惟日。清初·泉州文山铺人。黄凤翔曾孙,黄灏中子。(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黄灏中》)

  以招抚功授参将职,旋补宣镇游击,迁蔚州副将,皆有劳绩。屡改长沙花马池靖远副将,从征噶尔旦,师旋告归。年九十二卒。

黄庭坚

  字魯直,号山谷。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知太和县,授国史编修诸职。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合称门四学士。首创江西诗派。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

  曾题九日山《八石蓮花铭》(见《泉州山川·九日山》)

黄润

  黄润,字以诚,号东石,明·晋江东石檗谷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参政黄以诚先生“泉《郡志》、《张净峰张岳集》”为作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岳》)。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润》、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38·人物志·名臣2·明·黄润》有传。

  黄希颜

  黄润,宋·兴化军城、太常院卿、侍中、同知枢密院使、谥文正黄中庸12世孙,宋·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一世孙。

  父黄希颜,对理学有研究,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希颜“其事实未详”,“氏《清源文献》曾登其姓名”,并录其所著《理气说》1篇。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参政黄以诚先生》:黄润,字以诚,晋江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润》:黄润,字以诚,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38·人物志·名臣2·明·黄润》:黄润,字以诚,居东石。”

  武进令

  黄润举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年)进士,嘉靖二年(1523年)授武进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参政黄以诚先生》:

  “正德十六年进士,授武进令。

  值江南大饥,流移数万,赈活有方。邑赋重,前巡抚周忱奏折布以轻之,疋布抵粮一石;吴廷举议征价疋银五钱。曰:‘折布固将轻之,若定五钱,是重之也。’乃改征三钱。”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润》:

  “正德辛巳进士,授武进知县。

  武进赋重。先是,巡抚周忱奏折布以轻之,疋布抵粮一石;吴廷举议征其价疋银五钱。争之曰:‘三吴每石粮价岁三四钱耳,折布固将轻之,若裁定五钱,是重之也。’乃改征疋三钱。”

  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114·职官志》:黄润,字以诚,福建人。嘉靖间令武进。廉介绝俗;巨璫涉境。辄称疾弗出;驭吏尤严,积蠧为之一洗。(《武进县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38·人物志·名臣2·明·黄润》:“正德辛巳进士,授武进令。清介绝俗,听讼平允,驭吏尤严。巨珰涉境,称疾弗出。”

  《武进、阳湖合志》:黄润,字以诚,福建人;进士。嘉靖二年令武进。清介绝俗,以儒饬政,听讼明决。岁灾,白当道减税额,饥者计口廪给。巨珰涉境,辄称疾不出。驭吏尤严,积蠹一清。行取擢京职。”

  累至山西左参政

  擢南刑部主事,部务毕,即闭户读书,稽古今经济事迹,编为《经济备考》。改兵部武选主事,迁车驾郎中。嘉靖十五年(1536年)出为松江知府,丁外艰。服阕,补东昌守。升河南副使,备兵信阳。迁山西左参政,分守潞安。告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参政黄以诚先生》:

  “擢南刑部主事,改兵部武选。奏立选法。

  迁车驾郎中。

  出守松江,丁外艰去。松人举前两贤守以配,作‘三清堂’祀之。

  服阕,补东昌守。

  升河南副使,备兵信阳。时章华台等处剧盗盘踞流劫,讨平之。

  擢山西左参政。念母老,乞终养,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润》:

  “升兵部武选主事。奏立编选法。

  擢守松江府。修葺庙学,给学田二百余亩;定赋役册,至今便之。

  寻迁河南宪副,饬兵信阳。时章华台、青衣岭、三点山诸剧盗盘据流劫,讨平之。

  迁山西左参政。以母老乞终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38·人物志·名臣2·明·黄润》:

  “迁南京刑部主事,改兵部武选。奏立选簿,仿世家各立编年选法。

  升车驾郎中。适真人奉遣齐云山,多索符传,如制给与,不扰驿递。

  出守松江府。修葺庙学,给学田二百余亩;岁饥乎粜,定赋役册,剂量均停。丁父忧。

  服阕,改东昌守。

  迁河南宪副,备兵信阳。讨平章华台、青衣岭、三点山诸劫贼。

  迁山西左参政,以母老,乞终养。”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参政黄以诚先生》:

  “先是,在吏部,冢宰欲以科道官,使李默喻意,固辞。曰:‘有吏部郎登门送官,而人不受者耶?’曰:‘有吏部郎登门送人官者耶?’因大笑而去。

  同年张孚敬用事,时不一见,及三去国,三送之。欲处以文选,坚谢如前。

  张净峰 尝称:‘当于古人中求之。

  曾与书曰:‘僻居无朋友之助,几成惰弃,想令眉宇,每切梦寐。官曹清暇,日月新功,必有可以见教者,便中千万不惜。大抵吾辈年纪渐老大,精力亦无多,切在于要紧处用工,如读书,专治一经,打成片叚,尽有受用。向在南宫读《易》,已有次第,后来能不间断否?此如日用饮食,顷刻不可放下。今人苦苦要去学诗、学字、学文章声口,真所谓浪费精神,可叹也。’

  家东石,时有‘东崖西郭’之号。西郭者,同时同邑清节御史陈蕙也。

  著有《东石漫稿》十卷、《经济备考》四十卷。”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润》:“著有《东石漫稿》十余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38·人物志·名臣2·明·黄润》:“所著《经济备考》外,有《东石漫稿》十余卷。”

黄河清

  黄河清(1468一1525年),字应期,号莲峰,明·南安丰州人;成化四年(1468年)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闽书》、《清源文献》”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府县志,采《闽书》”为作传,内容基本同。
弘治十五年进士
黄河清10岁能文,以奇童称。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18岁乡试中举,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康海榜进士,时25岁。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黄河清,字应期,南安人。弘治十五年举进士。”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黄河清,字应期,号莲峰。弘治壬戌进士。”
明·弘治九年丙辰(1496年),南安邑令黄济为己酉科(弘治二年,1489年)傅智,壬子科(弘治五年,1492年)傅俊武宁,乙卯科(弘治八年,1495年)黄玑黄河清等乡试举人立“大启文明坊”,址在丰州古南安县治前。

  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

  黄河清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五品)。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

   “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慨然以进退人才自任,凡所举错,甚称冢宰杨文襄一清意。

  首荐刘大夏(后官至兵部尚书)韩文(后官至户部尚书)林瀚(后官至工部尚书)熊绣(后官至右都御史)王宗彝朱钦艾璞陈寿王质万镗程文程温艾洪徐昂葛嵩张良弼吕翀潘镗刘演萧乾元黄昭道张玮邢珣樊禹朱廷声等二十五人。

  又荐恬退(“恬退”:淡泊谦让)之士四人,曰潘甫卢格张诩祝萃,以风天下。

  又若董玘万镗杨果闻渊姚继嵓夏良胜章拯唐龙周广顾珀,皆其所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顾珀》)

  士论翕然(“翕然”:一致)归之,称典选得人者,‘前有天台,后有清源。’‘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市)’者黄孔昭,‘清源(泉州古称清源郡)’则河清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

  “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历郎中。慨然以进退人才自任,凡所举错,甚称冢宰杨一清意。

  首荐刘大夏韩文林瀚熊绣王宗彝朱钦艾璞陈寿王质程文程温艾洪徐昂、葛嵩张良弼吕翀潘镗刘演萧乾元黄昭道张玮邢珣樊禹朱廷声等二十五人。

  又荐恬退之士四人,曰潘府卢格张诩祝萃,以风天下。

  又若董玘万镗杨果闻渊姚继岩夏良胜章拯唐龙周广顾珀,皆其所举。

  士论翕然归之,称典选得人者:‘前有天台,后有清源。’‘天台’者黄孔昭,‘清源’则河清也。”

   黄河清在吏部任职时,与刑部的方豪、礼部的郑善夫交情深厚,时称“三杰”

  正德中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

  正德(1506—1521年)中,黄河清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正德七年(1512年),黄河清曾为广州湛若水《沙堤氏族谱》作序。是年湛若水任出使安南国册封安南王正使。

  【按:“四夷馆”始设于永乐五年(1407年)。《大明会典》“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

  “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

  一日群立于朝,有一巨珰来,群揖中惟不识河清。或以姓名示之,珰骇曰:‘是彼,是彼。’明日,持双币诣谒河清,瞰其亡往返焉。”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

  “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

  一日,群立于朝,有一巨珰来,群揖中惟不识河清,或以姓名示之,珰骇曰:‘是彼,是彼。’明日,持双币诣谒河清,瞰其亡返焉。”

  正德十二年春丁父艰归

  正德十二年(1518年)春,黄河清回乡丁父忧。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丁父忧,归。”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丁父艰归。”

  筑永利圳

  正德十三年(1518年)四月,黄河清向泉州知府葛恒请准,在南安十九都(今梅山、洪濑一带)丰田里倡修“永利圳”(又称“永利陂”),发动乡民捐资,投工3500多人,历时3年完工,渠长1万丈,灌田数千亩。(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永利圳》)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为乡民筑‘永利圳’,民立祠祀之。”

  建“氏十房七世宗祠”

  丁父忧期间,黄河清还兴建氏十房七世宗祠”。(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丰州燕山氏家庙·附:小宗祖祠建筑群·氏十房七世宗祠》)

  游赏名山

  回乡当年六月十四日,黄河清郭车堂(“车堂”合一字)、方彦3人联袂登临“九日山”,联吟诗3首,镌于“秦君亭”西侧摩崖之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车堂(“车堂”合一字)、方彦》、《泉州山川·九日山》]

  回乡3年后,黄河清登临清源山南台岩,赋《南台岩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南台岩》)

  “绝崖高挂小岑楼,鸟自低飞云自留。曙发海天鸡独哄,山分闽越景全收。
  江清树老今还古,石峭寒生暑亦秋。悟入寻真真已悟,移文休到此山头。”

  洪濑西林村原有“本山岩寺”黄河清为撰联:“本心修是佛,官正即为神。”即改名“本官岩寺”。楹联今尚存。

  嘉靖初起南京右通政,卒于官

  英年早逝

  嘉靖(1522—1566年)初年,黄河清起南京右通政使,封通奉大夫。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官,年48岁。墓在南安市康美镇康美村杏村自然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

  “嘉靖初年,迁南京通政,卒于官。所著有《莲峰稿》(即《莲峰集》,13卷)。”
“弟淑清潨清。”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淑清黄潨清》)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

  “嘉靖初年,迁南京通政,卒于官。”

  “所著有《莲峰稿》行世。

  崇祀邑乡贤。”

  在古南安县城(今丰州)南门内,为通政使黄河清“银台坊”“银台坊”已圮,石构件现存泉州开元寺内。

  死因成谜

  黄河清英年突然死亡,死因至今仍然成谜。

  现代据族人考究,黄河清之死或许与嘉靖帝上位有关,原因是议“大礼仪”,受庭杖,被太监加害,最终殁于南京。

  黄河清死亡时的背景是: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薨,没有留下子嗣,而他又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儿子,同样没有亲兄弟,皇位只好传给旁支。经太后与群臣议决,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朱见深之子、明孝宗之弟,在当时的皇族里,朱厚熜算是血缘最近的一脉了。

  当年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次年改元嘉靖元年(1522年),号世宗,自此关于父母名分的争论一直未停,群臣分裂成两大派别。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积压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反对派100余人被逮入锦衣卫狱,拷讯后分别处以充军、夺俸、削籍等,还有180余人被廷杖,其中17人死于杖下。

  黄河清或许亦卷入此案。从黄河清之弟黄淑清归隐一事可见端倪。时黄淑清已是秀才,嘉靖(1522—1566年)初陪黄河清赴南京上任。嘉靖四年(1525年)黄河清殁,黄淑清扶灵归乡,深感官场险恶,从此不再思进取,隐丰州后田村终生,极可能与此事有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黄淑清》)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通政黄莲峰先生河清》:

  “河清好读书,遍交当世士,与蔡虚斋蔡清号虚斋)王阳明湛甘泉湛若水,学者称甘泉先生董中峰何大复郑少谷诸公相善,而于三衢棠陵方豪尤契,称其‘嗜学如炙,悦士如姝,其气充充(“充充”:喜悦貌),其心休休(“休休”:宽容好善),动履必则古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

  先,道基序公《文集》曰:‘莲峰先生妙龄举进士,陟华要,志概不群,尤善著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道基》)

  小泉?公尝赏其初稿而序之,莆省吾?公携刻于粤以传焉,愚尝受而读之。仰思国家更造文章著作,至于弘治(1488—1505年)滋益精醇,犹之淑气浑噩品汇涵濡乎其间,莫之遗也。

  先生于其时以少年遭际,内承家学,外友天下豪俊,同时若蔡虚斋王阳明诸公咸以经术著作有闻于世,先生与之往复议论,道契志孚,故其所得益深,与诸老并称为一时之盛。三衢公固以文名家者,而推崇先生,谓所为文动以先秦为则,斯非漫语云。”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河清》:河清好读书,遍交当世士,与蔡虚斋王阳明湛甘泉董中峰何大复郑小谷诸公相善,而于三衢棠陵方豪尤契。称其‘嗜学如炙,悦土如姝。其气充充,其心休休,动必称古人、则先王。’”

黄淑清

  黄淑清,号晓江渔者,明·南安丰州人;黄河清弟,黄潨清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河清黄潨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淑清黄淑清河清弟也,自号晓江渔者。”

   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黄淑清,自号晓江渔者,丰乐铺人,通政河清季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淑清》、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有传。

  妙龄入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淑清“为诸生。”

  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有逸才,性倜傥猾(“猾介”:应为“狷介”之误),妙龄入泮。”

  嘉靖(1522—1566年)初年,黄河清起南京右通政使,黄淑清陪之赴任,与王阳明等名家学习交流。约嘉靖二年(1523年),黄河清殁于官,黄淑清扶灵归乡。

  隐后田村耕读终生

  弃诸生业

  某年应举时,见棘闱披检状,认为士人不为信任而受辱,遂弃诸生业,归隐丰州后田村,从此不再思进取,耕读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淑清“弃之去,入山耕读。”

  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应举时,见棘闱披检状,曰:‘士不为人信而人疑,待士如此,何以士为?’遂弃诸生入山,非吊丧问病不出。”

  中年遨游名山

  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

  “中岁遨游名山,所在题咏,多超脱。前人称其诗在阆仙(“阆仙”:一般指阆苑仙境)长吉李贺长吉,唐代诗人)间。

  尝游少华山,题陈希夷睡影,曰:‘五季干戈一枕间,担头天子起华山。陈桥崖海须臾事,公在梦中开笑颜。’后其从弟濂清为太平司理,宾僚山集,分韵赋诗。濂清书此以进,举坐搁笔。”

  邦君、贤大夫礼之不应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先生淑清

  “邦君、贤大夫礼之,不应也。

  颜容端与善,以艰(“艰”:指“丁艰”,服丧)归。与之书曰:‘俗以仕宦丁艰曰放假,盖谓历官日多,不能肆纵,只一居丧当为暇日,利田便舍,肥肉大酒,言出莫违,意逐群应,入耳验目,大都如此。昔吕东莱吕祖谦,字伯恭,郡望东莱,学者称“东莱先生”)在艰讲授,陆象山陆九渊,字子静,讲学象山书院,学者称“象山先生”)已议其非,何今古相远不啻云泥,执事学有主脑定,是踏定一步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31·人物志7·明文苑·黄淑清》:

   “上官显礼之,不应也。其言曰:‘丈夫生不能进而尧舜其君民,即当退而尧舜其身心。若以田巾野服,奔走官府,尘容俗状,能不汗颜?’”

   “诸名公多物色之。

  王遵岩王慎中遵岩造访,仅一面,为作《晓江渔者记》,拟之‘缁林鼓枻,泽畔行吟’。(参见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慎中》)

  邑令颜容端与之善,既以艰归,淑清贻书曰:‘今俗以仕宦丁艰为放假,盖谓历官日多不能纵肆,只一居丧为暇。昔吕东莱在艰讲授,陆象山已议其非,何古今人不相及耶?执事学有源委,定是踏进一步也。’其直谅不苟有如此者。

  著有《晓江集》传于世。其诗多载《清源文献》。”

黄潨清

  黄潨清,字应萃,别号东水,明·南安丰州人;黄河清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河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8·黄应萃先生潨清苏紫溪苏浚)先生集》为作传,曰

  “黄潨清,字应萃,别号东水

  两应乡试不偶,益励志弗衰。

  事嫡母温凊奉养,至老弥笃。庄事诸伯兄,日以经学相质。无何,嫡母殁,率先诸姪治窀穸,既襄事,庐墓侧者三年,过者莫不曰:‘此孝子读书处也。’

  潨清念生母葛氏于父卒后早出,不获供甘旨,辄陟屺而号,既而叹曰:‘古人有捐二千石,间关徒跣,必觏所生而后即安,我独非人哉!’遂匐匍之道,寝食俱废,后访得之某里,遂为母子如初,人比之雍州云。

  潨清尝谓:‘古之学者,由源而派;后之学者,逐派忘源。古之文如大冶肖形,后之文如掌中花耳。’因证小序,穷之业,而一禀之考亭朱熹。为《韵说》十余卷。已复考异同,旁及唐、宋诸乘,为《历代史评》百余卷。时而昼有得、夜有书,辄起而识之,为《观书目录》十余卷。其为文多准东、西二京,诸所应举陈言,辄嚼蜡眎之耳。

  手持一卷,抚二子而歌,令二子和之。复于于啸曰:‘若视吾所获,与千亩孰多?’

  二子有乐登贤书,有及为诸贡籍首,潨清犹布衣蓬户,日囊故时书读之琅然。性故方,不妄色笑,与人语齗齗侃侃,然非公正不发愤。至其雅度汪涵,饮人以和,遇不可意,貌不加遽,词不加激,门闬诸后进执经问难,各片言立剖去,令是,邦者争严重之。

  曰:‘忆余初侍先生,乍而望之,机发于踵;久而即之,冲乎若不盈也。殆所称博学笃行君子耶。’”

黄学行

  黄学行,字上文,或作上甫,南宋·惠安人。嘉定戊辰嘉定元年戊辰(1208年)进士,历全州教授、知循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黄学行》:

  “黄学行,字上文(乾隆《泉州府志·仕迹》作“字上甫”),惠安人。登嘉定戊辰第。

  教授全州。尝疏历代褒封先圣,故实冠服、奠享仪注,上之,有旨颁胄监。

  后知循州。时赣寇据松梓山,招捕使合兵破之,奔逸岭外,学行激隅总追擒其酋,以劳迁秩。

  有《史说》、《坦齐类集稿》。”

黄学元

  黄学元,字汝一,又字铨熙,明·惠安县螺阳镇东风村沈厝人,沈厝氏9世,黄森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森》)

  幼秉家学渊源,孜孜于《尚书》、《礼记》。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第81名,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余煌榜进士,授广东灵山知县,《灵山县志》称其“苞蒖不入,有珠还合浦之誉”

  擢南京礼部主事、客清史司员外郎中。在参加举人选拔时,他曾负责广东省籍的录取工作,择人谨慎,向朝廷推荐录取了4位初选落榜之人:一是郭之奇,后官至提督学院;一是黄奇遇,后官至礼部尚书;另两位是许国佐梁应龙,后皆为名臣。到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提督学院郭之奇还在惠安县邑内南岭桥龙津铺建坊报答黄学元,坊上题词“勋垂玉垒,望著兰台”

  终四川顺庆知府,革除陈规陋习,以循良称。惜上任仅3个月病殁任上。黄学元为官廉洁,身后竟囊空如洗,四川巡抚、按察使倡议有关人员对其家属从优给予物质帮助,还特地上奏朝廷赐桧板棺材,其子遇龙得以扶柩归。

  里人奉晋“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