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1172~1244年)

  身世与早年。

  高中状元。

  历官为起居舍人。

  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江西提点刑狱。

  累给事中兼太子詹事 。

  知泉州。

  得祠,宝谟阁直学士知池州,直焕章经略广西,直敷文帅湖南。

  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罢守赣州,奉祠八载。

  居家。

  显谟阁学士知太平州,予祠。

  礼部尚书兼侍读。

  陈边乱十事,出使安南。

  经筵劝诵有法。

  辞官居家。

  卒于家。

  子女。

  评价。

  邹应龙(清·乾隆《泰宁县志》作“邹应隆”,误),字景初(闽西及省外很多地方的《氏族谱》大都作“邹应龙,字仲恭,号景初”,误),号南谷,谥文靖,南宋·福建泰宁城关水南人(今金湖旅游学校附近)人。嘉定二年十二月(1209年,或作嘉定三年,1210年)至嘉定五年(1212年)知泉州。

  《宋史·卷419·列传178·邹应龙》、明·嘉靖《邵武府志·卷13·邹应龙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邹应龙据旧《志》亦有传。婿、守户部尚书赵与筹为撰《故少保大资政枢密参政公圹志》,1992年邹应龙墓葬再次被盗,该《圹志》出土。

身世与早年

  《宋史·邹应龙》:邹应龙,字景初。”

  道光《晋江县志·邹应龙》:邹应龙,字景初,泰宁人。”

  《公圹志》:

  “公讳应龙,字景初,姓氏,邵武泰宁人。

  曾祖光逵,赠太子少保;曾祖妣,咸安郡夫人江氏。祖,赠太子少傅;祖妣高平郡夫人江氏。□□(按:疑为“父徽”),赠开府仪同三司;妣昌国夫人 叶氏

  自上世以‘不争’为家法。开府公邹徽尤为好善,不事产,尝书《鲁论》:‘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并谦卦置坐右。

  是生公。公幼庄重如成人,□□□□□□(按:疑为“往来里巷,未尝”)左右视,虽步履亦有常处。读书夜达旦。年十八,习《春秋》,贫无书,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皆手抄。”

  邹应龙生于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六月二十三,父邹徽,字从甫

  邹应龙是泰宁氏始祖开泰公·邹勇夫的第11代孙。唐时,邹勇夫以军功拜威武军节度使,镇守归化,后随任落籍泰宁,成为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

  进入北宋后,朝廷偃武修文,姓子嗣也顺应潮流,求学受业。几十年中,出了不少以道德文章名重一时的人物。但自邹徽的曾祖邹括以进士入仕以后,连续三代人未获得功名,只能以耕读为业,家境慢慢衰败下来。

  邹徽幼年丧父,依靠母亲江氏寡居教子,日夜操劳,把邹徽兄弟三人拉扯成人,而江氏自己却因劳累过度而双目失明。邹徽虽潜心研究儒学,诗赋文章也写得不错,却依然只是个聚徒授业的教书先生。加上他生性宽厚,乐善好施,不擅经营家业,家庭状况难有起色。

  邹应龙是独生儿子,父辈重振门楣的希望自然也就寄托在他的身上。从他懂事开始,就被迫接受严格的正统文化灌输。

  邹应龙六七岁时,随大人游历城西丹霞岩,见父亲诵读丞相李纲题留在岩壁上的诗词,便 “从旁习其辞,遂成记忆”

  邹应龙十几岁时,为躲避市尘喧嚣,自己背米攀登千级石阶,到泰宁县城北郊长兴村(距城区11.7公里)山上半山腰的一个岩穴读书,后人将这条阶梯命名为“斗米阶”,岩壁上镌刻“状元岩”三个摩崖大字,今存。

  邹应龙小小年纪便一路通过乡社书院的学童考、州县童生考、学院秀才考。其学业长进,得益于闽北朱子理学”的高度发展。闽北理学自北宋·元丰年间将乐杨时“载道南归”后,历经游酢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几代贤哲的努力探索、积累,到邹应龙生长的年代,业已汇集成一个“广大精微”的学术体系。闽北也成为当时全国学术文化的研究中心,各地慕名来访来游、讲学著述的学者名流如同云从星拱,周边各县一时学庠林立。

高中状元

  道光《晋江县志·邹应龙》:“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进士。”

  《宋史·邹应龙》:“庆元二年进士。”

  公圹志》:“二十四荐于乡。明年,试礼部第一(状元),里人懽甚,公处之晏如也。”

  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邹应龙赴邵武州试,中第一名解元。庆元二年(1196年)邹应龙再赴京师临安(今杭州)丙辰科省试,得中贡士。

  殿试时,宋宁宗以《谅阴不亲策》为题。《谅阴不亲策》取材于《论语·宪问》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说的是商朝武丁之治”的故事。商朝二十二世国王小乙驾崩,儿子武丁(即高宗即位,为小乙守孝三年,不发一言,政令委托冢宰全权处置;三年后解除丧服,勤勉政事,终于开创了“殷道复兴”的新局面。

  这段史实晦涩冷僻,鲜为人知,不少新科贡士虽学识满腹,也不知出自何典,无从着笔,只好望文生意,胡扯一通,交卷了事。而邹应龙饱读经书,熟悉历史,知意在阐述“以孝治天下”的道理,文章由此生发开去,写得丝丝入扣,洋洋洒洒,入选一甲三魁之内,送交宁宗御览。

  宁宗莫子纯邹应龙两人的卷子大加赞赏。莫子纯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文章无可挑剔,但因他是以现任官员的资格参加“锁厅试”的,身份低于邹应龙的正科举人。最后, 宁宗钦点邹应龙为状元。

历官为起居舍人

  《宋史·邹应龙》:“历官为起居舍人。”

  公圹志》:

  “天子方□□□□公签书镇南军(以秘书郎[ 秘书省的馆职,具体担负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等馆院的图籍管理工作] 出知南安军[今江西省大余县])

  (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召为正字(秘书省负责订正典籍讹误的馆职),迁校书郎(秘书省负责校对典籍的馆职)兼实录院检讨官(负责撰修先帝编年大事记的属官,一般均由他官兼任)

  嘉泰元年(1201年),丁外艰(父丧),跣行扩护厧(按:音dian,坟墓)而归。

  (嘉泰四年,1204年)服除,以校书郎召迁著作佐郎兼资善堂(宋皇室子孙读书处)小学教授,升□ (按:疑为“著”)作郎(修纂日历的馆职)

  开□□(按:疑为“禧元”)(开禧元年,1205年),兼资善堂直讲(资善堂直学士侍讲。资善堂是宋代皇帝子孙读书的地方,直学士侍讲是负责讲读的官员,一般由通经明义、行为端正的儒臣担任。)、兼尚书左郎,迁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隶属中书省,通常与门下省的起居郎合称“左、右史”。他们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御正殿、大朝会或外出时分别侍立于门庑左右,以记录皇帝言行、朝廷命令、群臣进对、官员任命、赏罚劝惩、临幸引见及祭祀宴享等要事。职位虽不很高,但有机会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升迁,在当时是一个让朝臣们羡慕的职务。】

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江西提点刑狱

  《宋史·邹应龙》:“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江西提点刑狱。”

  公圹志》:(开禧)二年(1206年),兼玉牒所检讨官。韩侂胄开边,(因反对起兵伐金)力乞去,直龙图阁知赣州。明年(开禧三年,1207年),除江西提刑兼郡事。”

  【按:

  龙图阁:宋代设龙图、宝文等12阁,每阁设学士(称老龙正,三品)、直学士(称大龙,从三品)、待制(称小龙从,四品)等官员,以下诸阁同。

  玉牒所检讨官:负责撰修皇族谱牒的官员。

  江西:江南西路的简称。

  提刑:提 点刑狱公事的简称,主管司法、刑狱、监察,又称“宪司”。】

  这时在位的皇帝是南宋的第4代君王宋宁宗·赵扩赵扩的父亲是宋光宗·赵惇赵惇当皇帝的时候,常因体弱多病不能临朝理政,后又因立太子事与太上皇宋孝宗闹了一场矛盾,连太上皇死的时候,光宗都称病不出。国丧没有人主持,引起朝官骚动。

  枢密使赵汝愚利用宜州观察使韩侂胄与皇室的亲戚关系,把高宗的遗孀宪圣太皇太后吴氏请出垂帘主丧,逼光宗颁出禅位手诏,传位赵扩韩侂胄也因拥立新皇有功被提升为枢密都承旨,累迁少师,封平原郡王,地位在宰相之上。

  韩侂胄刚愎自用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便大兴“庆元党禁”,将赵汝愚朱熹彭龟年等一批持不同政见的大臣贬逐出京,一时上下侧目,议论纷纷。后来,连韩侂胄也意识到树敌太多,把自己推到了一个极其孤立的地位,开始慢慢放松党禁,笼络士人。

  这时,刚好有人出使金国回来,报告说金国受到北邻蒙古侵扰,国力大不如前。韩侂胄认为这是个建功立业、确保自身地位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一面任命心腹苏师旦为安远军节度使,领阁门事,负责聚财募卒,市战马造兵舰,充实军力。一面上表宁宗,褫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并追封岳飞为鄂王,还将嘉泰五年改元为开禧元年,藉以激励将士,紧锣密鼓地为北伐做准备。

  对于开边伐金,朝臣中与意见相左的大有人在,只是大家都惧怕的势焰,不敢当面反对。

  开禧二年(1206年)暮春,朝廷即将出兵伐金,邹应龙终于挺身而出,与韩侂胄展开一场面对面的辩论。邹应龙宁宗驾前,分析宋、金两国形势,认为金国通过人称“小世宗章宗两朝励精图治,当前内政修明、国库充盈,纵有蒙古攻扰,亦不能对它构成根本威胁。而南宋偏安已久,文恬武嬉,边备废驰,贸然北伐,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坚决反对轻启边衅。

  但这时的朝廷,早已为党所把持,不但没有接受邹应龙的意见,反而将他调出京师,外放江南西路(今江西省)的赣州担任知府。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正式颁诏伐金。出师这天,朝廷重臣统统被赶到校场为苏师旦 送行。只有邹应龙不肯随俗,躲在家里称病不出。四天之后即悄然离京,赴赣州上任去了。

  赣州原名虔州,是宋朝的南方重镇,人烟密集,工商荟萃,经济非常发达,但近年却连遭灾歉,府库空虚,百姓生计也异常艰难。邹应龙下车伊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街头巷尾那些被人抛弃的幼婴,惨不忍睹。邹应龙入府衙视事,首先严令申禁抛弃幼婴。接着率领工匠丈量基址,修建慈幼院,并向所属各县催讨历年拖欠的税赋,用以抚养这些失怙婴儿,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一年后,开禧三年(1207年),邹应龙被提升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主管一省司法、刑罚、监察工作。

累给事中兼太子詹事

  邹应龙被贬逐江西的这一年多时间,江淮战场血战正酣。初,宋·山东、京东路招抚使郭倪的部将毕再遇等收复泗州、新息、褒信等城,初战获小胜。接下来因用人不当,加上措置失误,连连失利。先是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变,将关外之阶、成、和、凤四州献与金人,乞封蜀王,引金兵入凤州。接着,东路军进攻寿州、宿州失利,部将田俊迈被俘,淮北诸军团被迫后撤。而后,西路皇甫斌攻唐州、蔡州,又遭败迹,金兵分几路渡淮南下,围困东路重镇楚州。

  首鼠两端的韩侂胄见势不妙,又变计求和,后因金人要求惩办首谋之臣而未果。

  邹应龙担任起居舍人时,与起居郎史弥远同僚友好,在很多问题上也观点相似。邹应龙被贬之后,史弥远继续上书,反对用兵,未被采纳。后来,史弥远被提升为礼部侍郎。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南宋求和遭拒绝后,史弥远皇后的支持下,联络一班人密谋杀害韩侂胄,以排除和谈障碍。他们利用韩侂胄上朝的机会,派殿前司公事夏震率百余禁兵到路口拦截韩侂胄的车驾,假传圣旨,罢免的平章军国事职务,将其拥入玉津园杀死。然后奏明皇帝,割下韩侂胄的脑袋,差人送到金国,并附加宋皇称金帝为伯父,增岁币银30万两、绢30万匹、输犒军钱300万贯等屈辱条件,与金廷签订了“嘉定和议”,双方罢兵言和。

  《宋史·邹应龙》:“寻迁中书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复兼太子左庶子、试户部尚书。使金还,为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

  《公圹志》:

  “(开禧三年十一月)侂胄(伐金)败,邹应龙奉诏回京)除中书舍人兼太子□□(按:疑为“ 谕德 ”)

  嘉定元年(1208年),兼□(按:疑为“左”)庶子。

  六月金章宗·完颜璟41岁寿庆),假户部尚书使金国(任“生辰使”赴金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参加庆典,敦促金帝按和议条款归还被侵占的大散关、濠州等地)

  八月,除(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

  使还,言虏主望之不似人君(羸弱多病,不能视事),知金必亡。

  【嘉定元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故,卫绍王·完颜永济嗣位。】

  (嘉定)二年(1209年),兼权吏部侍郎,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兼□□□ (按:疑为“左庶子”),缴驳无所避。”

  【按:

  中书舍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的官员。但遇到事有失当或所用非其人时,有奏请皇帝重新考虑的权利,所以权位比较高。

  太子庶子:宋朝立太子时设有东宫官。东宫官包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詹事,太子左右庶子,太子中允,左右谕德,赞善大夫,太子家令,率更衣,太子洗马,侍读,侍讲,太子中舍人,舍人等。一般均由他官兼任,无职司,无定员。因宜而设,太子登基后即废。

  假户部尚书:暂时担任户部尚书。

  太子詹事:太子属官之长,主要职责是承担皇储及其他皇子、皇孙的教学。

  侍郎:副长官。

  给事中:属门下省,职责是言事,并有权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大臣有违误的奏章。】

  这年旱蝗灾害严重,民饥而乱起。五月,诏群臣上封事,应龙力陈必须从振朝纲做起,廉洁吏治,益易赋宽民,抚集流亡,因此开罪于当时擅权当政的史弥远,而被降为宝文阁待制。

知泉州

  时,南宋的朝政大权渐渐落到史弥远手中。韩侂胄一死,史弥远晋升礼部尚书,不久又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弥远上台,一反韩侂胄所为,恢复秦桧的王爵和谥号,排斥主张抗金的官员,此后权势日盛。

  史弥远邹应龙本是交情颇深的“同馆故旧”,在反对韩侂胄轻启边衅的论争中,两人又观点一致,且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史弥远一掌权就想以旧情笼络邹应龙邹应龙却多次向史弥远进言忠告,但史弥远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去。

  嘉定二年(1209年),史弥远又一次拒纳忠言。邹应龙不顾私人交情,毅然行使给事中的 “封驳”特权,将史弥远授意并经御笔批示过的诏令驳回,迫使朝廷收回成命。史弥远大为光火。事后不久,史弥远借故将邹应龙放逐出朝,以宝文阁待制出守泉州,本意是想教训教训他。

  公圹志》:(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侍制宝文阁、知泉州。南外宗子多横,巨商庄文宝者尤稔恶,公悉绳之以法,虽造谤憾,公不顾也。”

  道光《晋江县志·邹应龙》:

  “嘉定三年(1210年)守泉州。修举废坠,兴学古文。

  郡城故卑薄,(嘉定四年,1211年)应龙以贾胡簿录之资,请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

  又即明伦、议道堂间建六经阁。

  德济门外,笋江下流,旧以舟渡,始造石桥,长一百五十余丈,翼以扶栏。居民行旅便之,以拟万安桥焉。(即顺济桥,俗称新桥,为郡城跨江往南的重要通道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顺济桥》

  嘉定四年(1211年),邹应龙应士民之请,拨官帑四十万缗,並指令漕、舶二司捐助,命通判朱在朱熹之子)在晋江安海镇西主持建石井书院,规制仿州县学宫,为晋江县最早创建而至今犹存遗址的书院。(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石井书院》)

得祠,宝谟阁直学士知池州,

直焕章经略广西,直敷文帅湖南

  公圹志》:

  “(嘉定)五年(1212年),以祖母江氏丧乞词。十月,待制龙图阁知建□(按:疑为“宁”,建宁,今福建建瓯市),□(按:疑为“公”)不赴,未几,得祠(以敷文阁直学士提举万庆府真原万寿宫)

  (嘉定)八年(1215年),除宝谟阁直学士、知池州(宋时隶属江南东路,辖区相当今安徽贵池、东至、青阳三县)。岁饥,截兵饷以救民,由是与总司忤。

  (嘉定)九年(1216年),进直焕章(焕章阁直学士),经略广西(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静江[今广西桂林市]知府)

  【广南西路是南宋的一个偏远省份,辖区包括今广西、贵州、海南三省及广东西南和云南东部一带。地域辽阔,但人烟稀少,且多系壮、黎、侗、土家等少数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山林,刀耕火种,终年劳苦难得一饱。历任地方官又常把他们当作化外蛮番,肆意盘剥欺凌。他们无以为生,只得铤而走险,群聚为盗,掠县侵州,官府屡剿不靖。】

  (嘉定)十年(1217年),琼黎弗靖(黎州[今属海南省]发生“黎患”),公平之;继又邕蛮□(按:疑为“作”)(广西南宁、邕宁一带又爆发更大规模的壮民暴动),公□□□□□广,胁从者皆纵使归田,所活不可计。属僚将论功,公曰:‘帅臣(广西经略和马步军总管)殄一妖贼,何功?’更以盗发所部自劾。诏勿问。

  (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直敷文(敷文阁直学士)、帅湖南(荆湖南路[今湖南省] 安抚使兼 知潭州)

  (嘉定)十五年(1222年),丁内艰(母丧,归泰宁)。邑□(按:疑为“有”)水□(按:疑为“灾”) ,公发粟户施。”

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宋史·邹应龙》: “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权工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刑部尚书。”

  公圹志》: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赵扩病逝)今皇帝理宗·赵昀即位(起用儒臣,下诏调理学大儒真德秀曹彦约邹应龙等人入朝),首召公,邹应龙不愿与史弥远同朝)辞不至。

  宝庆元年(1225年)正旦(正月初一),除工部尚书。邹应龙犹豫再三,直至) 九月入见。

  论逆金利害 邹应龙分析了宋金对峙的态势以及蒙古崛起后所形成的新格局,认为就南宋而言,目前还不具备统一中原的条件,为今之计,当先整饬纲纪,以扭转颓风;劝励耕织,以充国用;爱养民力,以任役征;积蓄粮秣,以备军需,待国力充盈,兵备强盛之时,以之为战,则可长驱万里;以之为和,则可请盟不暇,进退裕如。),上嘉其忠。越三日,迁刑部 (刑部尚书)

  (宝庆)二年(1226年) ,知贡举(负责科举取士)。”

罢守赣州,奉祠八载

  原来宁宗在位之时,已立皇侄赵竑为皇子。赵竑憎恶史弥远专权,准备即位后就将决配,不料事机泄露,宁宗一死,史弥远先下手为强,勾结后,伪造宁宗遗诏,另立赵昀理宗,改封赵竑为济王,让他出居湖州(又名“霅川”)。不久又以“霅川之变”为借口,逼赵竑自缢。史弥远因册立理宗之功,被加封为太师,晋魏国公,益发骄横恣肆。

  事后,了解真相的朝臣纷纷向朝廷陈述原委,辩白济王·赵竑之冤。真德秀魏了翁等更是公开与理宗辩论。礼部侍郎真德秀责备理宗说:“陛下之处济王,不如之处。”公然对史弥远策划的“霅川之变”提出非议。

  史弥远下不了台,便吩咐故僚属吏群起围攻,交相参劾。这伙人无中生有,乱安罪名,甚至不惜对真德秀魏了翁两人进行人身攻击,说:真德秀乃真小人,魏了翁是伪君子。” 要罢黜两人。

  这回新皇登基,史弥远以为邹应龙该接受教训了,又一次对他许以高官,将他调回京都。但邹应龙又一次面折廷争,抗疏死谏,要挽留二人。这回史弥远邹应龙彻底失望了,对左右亲信说:“吾与景初同馆最故,每欲与吾深谈,辄引隙,何耶?”一怒之下,将 邹应龙真德秀魏了翁三人一起驱逐出朝。还发誓说:只要我史弥远一天不死,就绝不让邹应龙回京任职!

  《宋史·邹应龙》:“乞祠,以敷文阁学士提举安庆府真原万寿宫。”

  公圹志》:(因进谏惧不果)五乞去,不得,公遂□□□□(按:疑为“卧病不出”)。居数月,以敷文阁学士再守赣(知赣州)。言路不合时相意,论罢,自是奉祠(以敷文阁学士提举安庆府真原万寿宫)凡八载。”

居家

  公圹志》:

  “绍定二年 (1229年)秋,汀□(按:疑为“寇”)作,公避地东阳。寇平还里,以坟墓负衅乞致仕,不许。

  既而州□□□□忠武军相仇杀,公出牛酒劳抚之,邦民以安。”

  邹应龙回泰宁老家闲居期间,闽西汀州府爆发以晏梦彪(一作晏彪,俗称晏头陀为首的暴动。其于潭瓦际(今宁化县南平寨)起事时,只有百余盐贩参加,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先后攻陷建宁、宁化、清流、将乐等县城。

  绍定二年(1229年)春,晏梦彪率军兵临泰宁城下,邹应龙挈家眷辗转至东阳山(今属福建连城)一带避难。在那里,邹应龙组织当地民众据地自卫,并投书闽帅告急。

  在未见官军赶到的 情況下,邹应龙一方面上表朝廷,请调重兵平乱,另方面请淮西帅曾式中领精兵3500余人,取道漳、泉二州入闽,会同福建兵马钤辖陈韡组织的忠勇军夹击军。 邹应龙担心客兵扰民,特地自己出资买酒宰牛犒军。

  绍定四年(1231年)二月,晏梦彪兵败投降被杀。

  暴动被讨平,邹应龙回到泰宁老家,但他的三个儿子六郎七郎八郎却在兵荒马乱中被冲散,流落到四堡鳌峰山(今属福建连城)结茅而居,父子四人此后再也没有见面。

  晏梦彪暴动期间,福建兵马钤辖陈韡曾遣派统领刘纯率一彪忠武(勇)军屯驻泰宁梅口虎头寨,防备江西罗源、筋竹方面的乱军入境。这支队伍本来就是为平息暴动而临时招募当地土民所组建而成的,素质低下,纪律松驰。晏梦彪暴动被镇压后,忠勇军士卒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滋事生端,还不时与地方缙绅据乡自卫的团丁乡勇发生冲突,相互仇杀。邹应龙见州兵为害地方,就备下酒肉,亲自进军营犒赏官兵,以天子重臣的特殊身份和威望出面调和矛盾,抚平兵乱。

显谟阁学士知太平州,予祠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卒,理宗亲自执政。

  《宋史·邹应龙》:“以徽猷阁学士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论罢,以敷文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  

  《公圹志》:“端平元年(1234年),除显谟阁学士,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言者误以寇事诬公(指擅自调动淮西前线的军队入闽),遂予祠(以敷文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公居闲久,几与世绝。”

礼部尚书兼侍读

  《宋史·邹应龙》:“拜礼部尚书兼侍读。”

  公圹志》:

  “上理宗数问出□□□□□□□(按:疑为“处,逾年,除礼部尚”)书,五辞始入觐。明大雷雨,公辞锡赉,上疏极陈洊震恐惧修省及主器之义。寻请去,不允。兼修玉牒兼侍读。”

  端平二年(1235年),朝廷拜邹应龙为礼部尚书,掌管国家礼仪典章、祭祀、学校以及科举等事。

  宋承唐制,每隔三年,朝廷就要在九月上旬的辛日举行一次“郊禋”祀典。礼典甚为隆重,早在年初,朝廷就得诏告天下,并派人修筑路面,演习车骑仪仗,做好一切准备。

  祀典日的前三天,宰相率领文武朝官恭请理宗离宫出宿大庆殿沐浴斋戒。第二天起驾景灵宫行奏告礼,然后再到太庙致斋,奉请宋太祖太宗高宗三位先帝神主出殿。第三天的凌晨,皇帝在数千名铁甲卫士的簇拥下,登上用金玉装饰而成的彩车,前有仪仗执红旗、擂鼓鸣锣导引,驱大象二头开道,后有金、象、木、革四部辂车以及卤簿法驾,文武百官从行。万头簇簇,一路警跸,沿御街南行,出嘉会门到离城三里外的端成殿行宫斋宿。

  郊祀日,正当理宗准备登坛致祭的时候,忽然一阵狂风吹过,霎时暴雨倾盆,将理宗的麾盖打得东倒西歪。一行人在执事官的引导下,冒雨拾阶登坛,坛上事先陈列好的彝鼎祭器被狂风吹得满地狼籍,点燃的香烛也已熄灭。待侍从重新摆好祭品,点燃香烟明烛,理宗的祭服早已淋得透湿,皇帝身后的文武百官更是象群落汤鸡,一个个蔫头蔫脑,狼狈不堪。一行人匆匆行礼膜拜,勉强诵读祝文,草草了事。

  九月本是天高气爽的季节,却偏偏在这吉庆的日子里下了阵透雨,把一场本来是十分严肃的祭祖大典弄得洋相百出。郊礼刚一结束,邹应龙就上表引咎自责,说自己身为执掌祠庙礼典的礼部尚书,守礼不谨,引起上天雷霆震怒,疏陈洊震恐惧,请求辞职,以修身反省,平息天怒。

  群臣纷纷进言,都说朝政失当,理应调整政令,而不该追究个人的过错。理宗批准邹应龙 的辞呈,留他主持修撰皇室族谱并兼任翰林侍讲,给皇帝讲解书史经义,充当顾问。

陈边乱十事,出使安南

  公圹志》:“边乱方作,公陈十事,甚□□□□□□□ (按:疑为“切直,上嘉纳实行” )。”

  南宋自偏安以来,宋、金两国时战时和,相持100来年。此时北方蒙古国悄然强盛起来。蒙古本是个聚居在额乐古纳河和鄂嫩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部落酋长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奴隶制的国家。经过几十年征战,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先后征服了花刺子模等西亚和东欧的十几个国家,理宗· 绍定元年(1228年)先灭西夏,后又向南对金用兵。此时的金国,本是夹在宋、蒙之间的缓冲国家,南宋竟与蒙古联兵伐金。端平元年(1234年) 十一月 ,金国灭亡,蒙古开始觊觎南宋。第二年,便迫不及待地分兵三路,大举南侵。一个多月时间,连破枣阳、沔州、均州、房州、襄阳、潼川、成都、眉州等宋朝50余城。

  理宗诏侍从、两省、台谏诸官各陈方略。邹应龙提出选用贤能、培养国力、修明政治、薄徭減赋、整饬军实、措置边事、精兵防北、和睦南夷等10条对策,理宗认为“甚切直而嘉纳行之”

  同时,理宗邹应龙出任钦差,携带印绶敕令,安抚南部藩属国安南(今越南),代表朝廷加封大越·陈朝·太宗·陈日照为安南国王。时邹应龙已65岁高龄。

  陈日照本是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升卿,因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到安南,成为安南李朝太尉陈承的义子,会试中荣登榜首,被召为驸马,掌握了国政。后陈日照羽翼渐丰,伺机篡夺王位,建立陈朝。

  陈日照即位之初,宿将功臣多有不服,邹应龙出使颁诏,册封他为国王,意味着南宋王朝对安南新政权的认可,对陈日照王位的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陈日照十分高兴,对邹应龙的接待规格很高。

  此后,安南年年派使臣携带贡品到临安开展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往,宋王朝对这些贡品也进行按物估价,给予回赐,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邹应龙出使回国,消除了南宋王朝对南面邻国的后顾之忧,使朝廷得以抽调部分南线边防军士充实江北前线。与此同时,新任京湖、江淮督视军马的魏了翁又统率大军在真州、江陵两地打了几场胜仗,挫败了蒙古的入侵锋芒,一度火急火燎的紧张局势稍稍缓和。

经筵劝诵有法

  公圹志》:“经筵劝诵有法,一字不苟。上每倾听,同列自谓不及。”

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宋史·邹应龙》:“嘉熙元年(1237年,二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道光《晋江县志·邹应龙》:“历官佥书枢密院事。”

  公圹志》:“嘉熙元年,御笔除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荐士数十。居政府四月,□□□□□□(按:疑为“裁抑近小,举贤”)且大用。”

  按:

  端明殿大学士:宋承五代制,设诸殿学士,作为皇帝的出入侍从,以备顾问和应对,地位很高。

  枢密院: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的政令,出纳机密命令的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别称“宥司”,通常与中书省合称为“二府”,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主官称“枢密使”,由宰相兼任。签书枢密院事是副枢密使。

  参知政事: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与宰相轮班值印。后一度废参知政事,建炎三年(1129年)以门下、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

辞官居家

  《宋史·邹应龙》:“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依旧职提举洞霄宫。”

  公圹志》:

  “公蚤夜念天下事,常恐恐若不胜任。屡乞归,不获。适谏官有言(再次翻出邹应龙请调淮西精兵平定晏梦彪暴动时“擅自调兵,图谋不轨”),即日就道。上再遣中使(侍从宦官)力喻止,公卒不返。

  (嘉熙元年,1237年)六月除资政□(按:疑为“殿”)学士,□□(按: 疑为“制置”)沿海□□□□□ (按,疑为“使,不受命,时”)年六十六矣。

  【按:资政殿学士:宋代授予罢政辅臣的一种官职,用以表示尊崇。制置使:为一路或数路的地方统兵大员,位在招讨使下。】

  公性乐山林。去家百步,得一丘,曰‘南谷’,有古涧垒之胜。日遨其间,晨往而夕忘归。上特书‘南谷’以赐。”

  邹应龙回到泰宁,把水南旧居修茸扩建一番,作为安度余年之所。他一生钟爱莲花,爱莲花“翠盖娇姿香馥郁”,尤其“爱彼青青不著泥”,常以莲花清高洁净的品格自励,所以,他又特意请人在门前挖了一口大池塘,种了满满一池的莲花,并自题所居为“莲池书院”

  朝廷又来丹书相召,邹应龙不应召,理宗知道无法挽回,便亲自写了“南谷”两个大字,派人送到他的家中,以示优崇。

卒于家

  淳祐四年(1244年)四月二十三日,邹应龙在回乡闲居七年后卒。

  《宋史·邹应龙》:“淳祐四年(1244年)卒,赠少保。”

  公圹志》:

  “屡告老□□□□□□□□□(按:疑为“请,淳祐四年四月二十”)有三日,薨于里第,享年七十三。

  薨之日,方与客论神、性、道三说,拱揖未终,奄然而逝。盖平日静定澄彻之功,至是始验。

  上特加大学士□光禄大□□□□□□(按:疑为“赠”“夫、太子少保,封”)开国公,食邑三千九百户,食实封贰佰户。

  【按:光禄大夫:文职阶官称号,唐宋时为从二品。开国公:皇帝赐与大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公是第一等。食邑:封建王朝赏赐给大臣的封地,让他收赋税而食。】

  讣闻,上为辍朝,赠少保赙如式,恩泽依故条。

  (淳祐)五年(1245年)十一月庚申葬‘南谷’,从诏命也。”

  邹应龙灵柩先停放于祖庙南禅寺,淳祐五年(1245年)十一月的庚申日,邹应龙子嗣奉皇帝诏令,将其归葬于距旧居百步之遥的南谷山岗,碑文为“宋状元封开国公崇祀乡贤讳应龙谥文靖公之墓”

  邹应龙卒后,民间尊为广佑圣王,建有许多公庙供奉。

子女

  公圹志》:

  “公两娶叶氏,□□□(按:疑为“封樵郡”)夫人,□□(按:疑为“先公”) 殁。

  子五人:

  长,登进士第,事父孝,四调官皆不肯违膝下,终朝奉郎,主管南外睦宗院。

  次,蚤(按:同“卑”)领漕荐(按:漕荐,宋代各路转运司召集本路现任官员之亲属举行的考试叫漕试。漕试的方法与州、府试相同,考试合格叫领漕荐。领漕荐后,就取得了参加中书省试的资格。),自兄殁,十年不仕,以便养,擢□□迁□□□□□□□□□□□,差通判南剑州。

  余早世。

  女四人:长适通直郎、知长乐县事朱大年,次适与筹,次适汉阳军司法叶澜孙,次尚幼,与叶涛孙议姻,未□(按:疑为“行”)

  孙二人:皆承务郎。□□□□(按:疑为“宗强先公”)六月卒,宗俭未仕。

  曾孙一人,未名。”

评价

  《公圹志》:

  “公气度恢闳,寡言笑。其学专,以不动心为主。平居闭门谢客,危坐竟日,无惰容。

  自少以文章魁天下,已隐然□公□之□□□□用公,而议兵不合。苏师旦 为节度使,众皆贺,公独不往。越四日,遂去国。

  更化复召,累迁给事中。皇子有赠师傅者,公言子不可以为父师。中官必资硕德。

  去国十七年于外,落落不少屈。

  今上龙飞,公及德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 》)彦约,俱被召,公最后起,而公已去,了翁亦求去,公抗疏力争之,大忤时相意,又去国。

  相□□□□(按:疑为“常谓所亲”)曰:‘吾与邹景初同馆最故,每欲与深语,辄引郤(按:“郤”通“隙”),何耶?’

  初,寇起汀,久不戢,蔓及邵武,公保钟山,告急台阃,兵不至,力控于朝,始调淮西兵平□之。言者□谓公□□,公不自辩。

  逮皇上亲政,复召用,公遂登枢府,参大政,方倚以为相,而不乐者复缪引前事沮公,公慨然曰:‘吾固多此一出!’即决去。上□□ (按:疑为“固留”) 不可,于是□□□矣!                  

  公风神峻迈,眉目如刻画。半言片简,皆超然有尘外趣,而简静深厚,不求人知。有所荐引,不以告人。论事每削稿,所至兴利除害,多可□□□(按:疑为“述,未尝”)有非者。

  □(按:疑为“遇”)人,真实笃至,表里洞然。有一善,喜若已出。常诵《秦誓》‘断断兮,无他技’及《孟子》‘好善优于天下’一章不去口;人有过,惟恐伤之,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按:疑为“物、故无”)弃物。’

  其趣尚大略如此。

  呜呼!古所谓仁信大人者,非公之谓欤?”

  所著《务学须知》二卷,不传。 有咏莲诗十一首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