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观

(天公观、白云庙、中兴观、龙兴观、
开元观、隆兴观、天庆观、元妙观。)

  沿革
    ——西晋:白云庙。
    ——唐、五代:中兴观、龙兴观、开元观、隆兴观。
    ——宋:天庆观。
    ——元:玄妙观。
    ——明
    ——清:元妙观(雍正十年至嘉庆十二年5次重修元妙观。道光五年和道光十六年重建)

  附:紫极宫(沿革。晋朝桧。)
  戏台、戏棚。
  道教活动中心。
  近、现代。
  规制
(概说。端门。三清殿。灵霄殿。文昌府。楹联。七星井。)
  玄妙观道教节日及活动。
  传衍台湾。

  玄妙观,位于鲤城区东街观东巷新府口(古属郡城中华铺),历史上曾称白云庙、中兴观、龙兴观、开元观、隆兴观、天庆观、玄妙观、元妙观,2007年恢复旧称玄妙观。因主殿供奉玉皇上帝(泉人尊称“天公”),俗称“天公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太康三年282年),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1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1座道教宫观。明、清两代泉州管理道教的“道纪司”都设在玄妙观内。1961年6月列为泉州市(县级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仲昭《八闽通志》、·乾隆《泉州府志》·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有载。

沿革

  西晋:白云庙

  道教是由古代的巫术和战国、秦、汉的神仙方术发展而来的。早在秦、汉时期,泉州就有隐者和方士巫术的活动。西晋时道教在泉州就已流传,太康三年282年)在今泉州地云山之南坡筑有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玄妙观》:玄妙观,在府治西南。晋·太康中为白云庙

  清·乾隆《泉州府志》记:元妙观,在府治南。晋武帝·太康280—289)中为白云庙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元妙观,在县前。晋·太康中为白云庙

  唐、五代:中兴观、龙兴观、开元观、隆兴观

  ·神龙元年(705年),就白云庙建为中兴观。景云二年(711年),随着郡城从丰州迁到泉州,中兴观改称龙兴观;开元(713—741年)中,改为开元观。时开元观近邻已有老君祠,而以老君祠隆兴观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玄妙观》:唐改为老君祠,开元中建龙兴观于祠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开元观》:开元观,在紫极宫之右。唐·神龙初创建,名“龙兴”。开元中改今名。”

  清·乾隆《泉州府志》:唐中宗·神龙元年建观,初名中兴。开元间改龙兴观开元,而以观(指老君祠”)隆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神龙元年建为观,初名‘中兴观’;未几,改为‘龙兴观’。开元中,改为‘开元观’,而以老君祠为‘隆兴观’。”

  吴崇岳,惠安人,通元先生龙兴观道士,七十余岁解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宗教·泉州道教··著名道士·吴崇岳》)

  宋:天庆观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开元观改称天庆观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玄妙观》:·大中祥符二年改天庆

  清·乾隆《泉州府志》:“宋·大中祥符间改天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大中祥符间改天庆

  宋代的著名道士,如陈以文文中,南宋·同安人·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仙·宋·陈以文》:陈以文,清修道学,居天庆观三十余年。守倪文节倪思雅敬之。庆元1195—1200年间赐号守素冲虚大师(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倪思》、《泉州宗教·泉州道教··著名道士·陈以文》)

  元:玄妙观

  ·元贞元年(1295年)《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改名玄妙观,同时,将老君祠(隆兴观)并入。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玄妙观》:·元贞元年改今名。

  清·乾隆《泉州府志》:元成宗·元贞元年改玄妙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元贞元年改今名,并老君祠入焉。”

  明

  ·洪武(1368—1398年)、永乐()1403—1424年)、景泰(1450—1456年)、成化(1465—1487年)间屡有增建。张瑞图为观前玄坛祠书匾“玄都咫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玄妙观》:国朝·洪武、永乐、景泰、成化间相继增建。……存。”

  明初,纪道士及其徒董伯华(晋江乌屿人)等曾在玄妙观修炼。·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明初,有纪道士寓其中,后白日飞升,董伯华其徒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宗教·泉州道教··著名道士·纪道士董伯华》)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黄克晦《观中纪事》诗:‘仙宫拂曙响云璈,白发萧飕首重搔。却老自应依道侣,持杯无奈忆儿曹。玄元殿上春偏早,太乙祠前日已高。拼是乾坤长浪迹,依然紫气向人豪。’”(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克晦》)

  清:元妙观

  ·康熙七年1668年),为避清圣祖·玄烨讳,“玄”“元”易名元妙观,一直沿用至2007年恢复“玄妙观”原名。

  雍正十年至嘉庆十二年5次重修元妙观

  雍正十年至嘉庆十二年(1732—1807年),5次重修元妙观。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

  “国朝·雍正壬子年(雍正十年,1732年),候选同知施晖、通判曾炳远、生员庄朝用同修。

  乾隆十八年1753年),守高霔大修,縻白金三千二百有奇;四十四年1779年),提帅甘国宝、郡守王右弼、邑令王隽又大修;五十六年1791年),邑人公修三清殿及东廊。

  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修各处及神像。

  皆有碑记在观。

  道光五年和道光十六年重建

  道光五年(1825年)修建第二进三清殿;道光十六年(1836年)修建第一进山门、第三进玉皇上帝正殿、第四进关圣夫子厅堂暨东西两廊,并新塑神像。全部工程至道光廿二年(1842年)竣工。

  (一)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元妙观》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绅士杨滨海等,请太守,令胡效曾捐倡重修前三清殿及后关夫子庙,并买盖小屋十二间,其中殿尚缺需云。(按:道光五年时的泉州太守为刘炳◇前”应为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泉州太守名录》)

  (二)·修造元妙观神像碑记

  泉州玄妙观管委会编《泉州道教碑文诗词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3)收录《·修造元妙观神像碑记》。该碑记为郑以宽序、郑以铨书,道光十六年(1836)撰刻,现藏泉州市博物馆。郑以宽郑以铨,泉州城里人,皆为道光间举人;郑以铨曾任河南项城县令。

  碑文曰:

  “泉郡元妙观,在府治南中华铺,建自晋·太康280—289年中,崇奉天神暨各星宿神像,历久损坏。

  里中绅耆于道光乙酉岁(道光五年,1825年,修建第二进三清殿。越丙申岁(道光十六年,1836年,复兴建第一进山门、第三进玉皇上帝正殿、第四进关圣夫子厅堂暨东西两廊,美轮美奂,金碧辉煌。

  但全观更新,而诸神像岂宜仍旧污损。兹董事监生郑步汉,集诸同人共议塑新。敬就合观及康王、玄坛两宫像列单,择名匠四人,每尊新塑工料用费酌定价银若干,祈四方善信领塑。而城厢内外诸行铺,各竭诚分领,或自塑,或鸠合塑,备极雕镂金身,各著华饰,神光倍有威灵矣。

  是举也,工匠则德化许楼司、蔡巷陈九定司、南街鲍怡司、同邑杨栽司各领手造也。

  既蕆事,合逐一声明,勒石垂久。是为记。

  郑以宽敬序,郑以铨敬书。

  (三)《清·重建泉州元妙观记

  泉州玄妙观管委会编《泉州道教碑文诗词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3)收录《清·重建泉州元妙观记,碑文由苏廷玉撰于道光廿五年(1845年)。此碑现存泉州文物部门。(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廷玉》)

  碑文曰:

  “吾泉有元妙观,祠昊天上帝,创自晋·太康280—289年中,奠于府治南之中华里。初名白云庙,唐·神龙705—707年初改名中兴观,元·元贞间1295—1297年始易今名。

  其右为紫极宫,国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少保提军公、兴泉观察公、郡守公重修。今宫地并入于观,规制宏敞,诚郡中形胜地也。但历岁既久,寝以陂(右“皮”旁改“多”)剥。

  道光癸巳(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正殿中梁邃折,山门左旋□倾颓,神光暴露,观者恻焉。维时适逢旸亢,邑侯公祷雨于斯,甘霖旋沛,岁乃大稔,即延郡绅士规画工资所出,首倡捐廉,命董其役。富美大巡太傅捐升中梁,协以众募之货,先建正殿,重修山门及东西两庑,嗣复葺关圣殿、元坛宫,购东偏地,建康王宫。

  经始于丙申(道光十六年,1836年八月,阅壬寅(道光廿二年,1842年季冬始蕆其事,计縻洋银壹万两有奇。落成之日,远近生民靡不馨香致敬。盖太傅降神鼓舞之力为多焉。门屏轩敞,金碧辉煌,与夫宝像之庄严,诸神之藻绘,均视昔有加,庶足以壮观瞻而酬高厚。明明在上,其将福我泉人于无穷乎?

  尝考昊天上帝之名,历代不同。汉初曰上帝、曰太一,元始间曰皇天上帝,魏初元间曰皇皇天帝,梁曰天皇大帝,惟西晋、后齐、后周、隋、唐、宋、明乃曰昊天上帝。名虽不同,其实皆天之总名也。方今天子郊祀上帝,典礼崇隆,岂亿万黎庶竟敢僭越以自取戾?第以戴天之宇,承天之庥,而芹献心诚,葵倾念切,不得不借明水清香表其几微之意耳,又何必以戾妄为疑哉!

  是役也,余以远宦,不获共襄其事。归里后,里中人士以记请,自维浅陋不文,姑序缘起,俾勒贞珉云。

  道光二十五年岁在乙巳1845年冬十月谷旦,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四川总督管巡抚事、郡人苏廷玉谨记。

附:紫极宫

  沿革

  紫极宫,旧在行春门外(今泉州市第一医院一带),唐•天宝二年743年)赐名“紫极”907—960年)末留从效改建于开元观(今玄妙观)之右,即迎恩馆之西庑,在晋•白云庙范围内。(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留从效》)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紫极宫》:紫极宫,在(府城西南)玄妙观之右。旧在行春门外,唐·天宝二年赐名紫极。五代末·留从效改建于迎恩馆之西庑,即今所也。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紫极宫》载:“紫极宫,在元妙观之右。旧在行春门外,唐·天宝二年赐名‘紫极’。五代末·留从效改建于迎恩馆之西庑,即今所也。

  唐代,有蔡如金,又名南玉,字叔宝,居南安,大历(766779年)中在世晚年归隐紫极宫精思院,又后炼丹清源山紫泽洞,号虚应先生,或作灵应先生,俗称尊师成著名道士累封至冲应善利灵济昭博真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宗教·泉州道教··著名道士·蔡如金》)

  ·永乐(1403—1424年)、天顺(1457—1464年)、成化(1465—1487年)间,多次重修玄妙观右侧的“紫极宫”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紫极宫》:国朝·永乐、天顺、成化间俱尝修建。……存。”

  ·黄仲昭《八闽通志·77·寺观·泉州府·晋江县·开元观》:开元观……国朝·景泰三年产入紫极宫,天顺年间重建。……存。”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紫极宫》载:·永乐、天顺、成化间俱尝修建。”

  康熙廿年(1681年)重修,后并入“元妙观”·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紫极宫》载:国朝·康熙二十年间,提督杨捷兴、泉道张仲举、知府蒋毓英重修……今地并入元妙观。

  晋朝桧

  原紫极宫域有晋时植古桧1株,传说明代纪道人曾坐在桧树上炼丹。至清·道光(1821—1850年)时,已无所谓紫极宫晋朝桧,全部纳入元妙观范围。

  ·黄仲昭《八闽通志·86·拾遗·泉州府·唐》:

  “紫极宫寿星殿前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丈余,枝如虬龙,香叶荫郁如幄。旧志云:晋时植,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

  许弥安《晋桧行》:紫极宫中晋朝桧,故老语我今千年。根盘厚地龙蛇走,干薄霄汉星斗悬。玄冬飞雪断人迹,贞姿不改平时妍。虬枝香叶翠如幄,一子不落含苍烟。胡为大厦构梁栋?如此大材能弃捐。伊昔晋朝纷乱日,衣冠南渡依江壖。风流王谢更幻化,肝胆铁石兹挺然(乾隆《福建通志·寺观》作“还依然”’”

  ·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紫极宫》载:

  “宫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尺余,老干攫拏,叶荫郁如幄。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

  宋·许弥安《晋桧行》:‘紫极宫中晋朝桧,故老语我今千年。根盘厚地龙蛇走,干薄霄汉星斗悬。元冬飞雪断人迹,贞姿不改平时妍。虬枝香叶翠如幄,一子不落含苍烟。胡为广厦构粱栋,如此大材乃弃揖。伊昔晋朝纷乱日,衣冠南渡依江堧。风流王谢各幻化,肝胆铁石还依然。’”

  “今亦无所谓紫极宫、晋朝桧者,惟观口右旁一宫名元坛宫耳。

戏台、戏棚

  元妙观桧树旁原建有固定的精雕细凿木石构筑的正音戏台每逢神明寿辰或节庆,依例通宵达旦献演京戏、傀儡戏或梨园戏。

  同时,每年除夕守岁之夜也通宵达旦演戏,常有欠债的穷人前来避债,度过年关;债主若追债至戏场,易犯众怒,即使知道,也只能作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债主不向看戏人讨债的风俗。因此,元妙观戏台俗称“避债台”元妙观的年兜演戏俗称“避债戏”,名彰遐迩

  关于戏台的规制和用品、管理诸项,泉州玄妙观管委会编《泉州道教碑文诗词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3)收录咸丰六年《清·元妙观建戏棚碑文(碑刻已佚)有记载。其文曰:

  “郡城诸纸料铺公号、金庆顺

  于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年秋元妙观重新告成,诸纸料铺虔诚醵金敬塑北斗九星君全身宝座,仍塑北斗星君副像、天上圣母宝像,为值年正东轮请供奉。每逢重九,各号鸠资在观中庆祝圣诞,已历有年矣。

  因思建业存公,以垂永远。适观中缺用正音戏台,爰集议,仿诸米铺建设傀儡棚成规,就我同人捐金共建正音戏台一座,又梨园小棚一座,器具齐全。所有台租向取收存在于正东处,以充为每年正月初九日庆祝玉皇上帝圣诞、暨六月初七日金阙宏开、仍三月二十三日恭祝南门祖庙天上圣母圣诞、及九月初九日观中庆祝北斗星君圣诞四数费用。

  其棚付与三清殿住持蔡布哥收管。该布哥遇戏搭棚,无戏搬收,细心照顾,不得听任风雨损坏。如有演戏,前一日到正东处报明,以便向收棚租。倘不依规或私收棚租,一经查出,将棚吊起,别交妥人收管。

  兹将会订章程并建置器具物件及各号捐金条目开列于左:

  一、绅首董事会订:凡演唱正音戏一班,订台租一千文,内拨出四百文给布哥领去分发搭撤掌管工资;其余六百文交正东存公费用。不得违越。

  一、内小棚一座,遇有演唱梨园、线戏向租此棚者,公订租钱依例支取。

  一、戏台原为本观缺需而设,只供观中演戏;其余观外,公订不得许租许借,以致搬移易于损坏,但恐失落难秘。违者公罚。

  一、存正音戏台器具:台下长连大椅三块、长连大棚枋计三拾三块、栏杆捌片、交椅肆块、棚上合块两块、棚上椅寮贰块、楼梯壹张、加冠屏并蔑屏壹片、天棚大禀“竹”字头)三块、棚上火头灯两个、戏房内四仙桌壹块、扇叶匾贰个、藤条贰支、禁牌壹个;小梨园戏棚壹座、棚椅肆块、长连棚杭七块,并箕椅俱全。

  (各商号捐款各建棚费用略)

  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六月日诸纸料公号、金庆顺同泐启

道教活动中心

  玄妙观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丹宝齐全、名道辈出,历来是泉州道教活动中心。

  唐~明,历代都有著名道士寓其中,或修隐,或委业;如唐吴崇岳,宋林虚极苏绍成陈以文,明道士(董伯华之徒)。

  每逢国家或道教节日、神诞,玄妙观都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仪式,设坛打醮。

  过去,泉州神庙众多,每年在迎神赛会之时,泉郡各大宫庙主祀的三界十方尊神仙真都要到元妙观举行“晋表”、“领旨”仪式。

  每年三元节(元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闽南传承道法,赓继玄脉的道士授籙传度仪式,均在玄妙观举行。

  民间习俗,凡祈安、喜庆、耆寿、婚姻、生育等多有拜天礼仪(俗称“谢天”),或到观中做敬。

近、现代

  近代以来,三清殿香火冷落,灵霄殿香火颇鼎盛。

  1923年2月,泉州同盟会会员率当时的进步青年破除迷信,砸毁元妙观照墙及两廊神像。其后元妙观又成为驻军营房和关押壮丁的场所,后又改为军法处、卫生院,以至于观庙废圯,宗教活动停止。

  解放后,元妙观恢复活动,廿世纪50年代以后建筑物尚存

  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1976年间,观庙关闭,辟为社办工厂厂房;到80年代,全观毁坏殆尽,仅存三清殿中殿左脊一角东开间4间,残瓦败楞;观中遗物所存无几,余“太上无名真道德镌石联柱1支、“元功煦化育,妙道寓衍生圯地石刻联道1副;三清殿前丹墀上的龙陛、灵霄殿前的盘龙八仙石柱收藏于文物管理部门,龙柱于廿世纪70年代移建于泉州开元寺内准提禅林的山门廊中

  1993年,泉州市道教协会筹备会成立,立即着手筹备元妙观复建工作。1994年,以林舟为主任的元妙观修复重建委员会挂牌运作,1995年逐步收回玄妙观观产,制定复建蓝图1996年,政府结合东街改造,在玄妙观旧址规划用地10亩用于元妙观复建。

  1997年1月首期复建工程——三清殿破土动工,1999年12月竣工。

  二期工程为凌霄殿、灵官殿、斗姥殿、南天门等,2001年9月奠基,2003年正式动工,2007年底竣工,12月28日举行神像开光安座。

规制

  概说

  玄妙观奉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历代不断修葺扩建。历史上的玄妙观座北朝南,占地1万多平方米,是规制恢宏、丹宝齐全的泉南道教丛林。至清末民初,尚有6000左右平方米,自南至北,中轴线有端门、露庭、前殿、后殿、两廊。观前有硕大的照壁,塑有太极图、星象、日月,今无存

  现玄妙观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30×130.2m),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庭、山门(端门,第1进)、庭、三清殿(2进,殿后有老子祠)、凌霄殿(玉皇殿,3进,殿前有南天门)、庭、文昌府(第4进);此外,中轴线东西两侧配置有长廊回护,双廊前段均匀列二十八星宿泥塑雕像。还有甲子殿、财神殿、土地殿等。

  复建后的三清殿、凌霄殿、文昌府都是中国古典宫殿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又精致典雅,精雕息缕,既富道教内涵,又深具当代闽南古建艺术风格

  端门至文昌府各殿正中前端都依旧制斜铺青石龙陛浮雕,双龙云端抢珠,龙身若隐若现,神态逼真,似一条中轴线把全观建筑物依次串串成浑然一体。

  有学者称,复建后的元妙观诸筑,“有石皆雕,无木不刻,美轮美奂,金碧辉煌,是一座由许许多多精美艺术品组合构成的精美艺术殿堂,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仿古建筑中的精品

  端门

  1山门,名曰“端门”重檐歇山顶牌坊式三门并列,斗拱垂花承顶,间隔窗棂。左右侧分立天丁、力士。

  中门前端斜铺青草石龙陛浮雕;左、右门前端斜伸石阶。

  “端门”左、右原分别为玄坛祠、康王祠,今无存

  三清殿

  “端门”即大拜庭,过拜庭即为2三清殿

  “三清殿阔五间、深五间,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前加卷棚殿顶共有飞檐9条龙脊,脊上雕有老君炼丹炉、飞龙、麒麟和各种道教饰物。

  殿前原有的白花岗岩雕就的龙陛,以浮雕、透雕相互辅作,构划奇巧、盘舞飞翔;文革中不知去向。殿前廊有3对青草盘龙石柱,3.2米、直径0.84。正面左、右两幅“龙吟虎啸”图案。

  整座建筑共有28根石柱以象征四灵二十八宿作护卫神,壮其威仪。东西外墙8个石窗和殿后5面墙壁分别嵌有雕刻了四相、五岳、九龙、修真、内经等道教故事图案的石雕、砖雕。

  殿内正中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老子),两边为四海龙王。

  殿前南天门五显灵官大帝

  灵霄殿

 

 

 

 

 

 

 

 

 

 

 

  3进为灵霄殿,单檐山顶前加卷棚

  灵霄殿前原有老君祠和南天门;南天门祀五显灵官大帝。现殿外前端露天拜台立通高七尺二寸的汉白玉香炉。灵霄殿规制与三清殿略同而高于三清殿,亦有龙陛石阶。

  灵霄殿正中祀天界诸神的最高统治者昊天玉皇大帝紫薇北极大帝),座前祀1尊铜雕日神,两旁为金童、玉女、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东西两侧为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六丁、六甲。

  文昌府

  4进为“文昌府”单檐硬山顶,3间。

  中祀衡文帝君关圣帝君,左祀孚佑帝君,右祀梓潼帝君,为分司教化、功名、禄位之神袛。殿宇彩绘道教故事、花鸟,宫殿前后雀替、吊筒雕刻着横抱琵琶、手执二弦、三弦、洞箫、拍子等乐器的10个南音飞天。殿前铺有青石龙陛浮雕。

  柱子廊间原有辉绿岩龙柱1对,柱上盘龙多用透雕,龙姿作腾浪飞舞状,中附“八仙过海”浮雕故事,气韵生动,雕工精细;廿世纪70十年代移建于开元寺内准提禅林的山门廊中。

  楹联

  庙中有联:

  “中极承华化宏无外,元门众妙道契上清。——·庄俊元撰、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庄俊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

  “道教渊源,蕴五千年华夏文化;玄门奥妙,秘三洞经凤篆龙章。

  七星井

  观内外原凿有7口丹井,布列成北斗星座状,称七星井,传为道士炼丹所用。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七·地理·泉州府·晋江县》:炼丹井,在(府治南)玄妙观内。或云昔通元先生·吴崇岳练丹之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炼丹井》:炼丹井,在元妙观内,仙人吴崇岳遗迹。

  “七星井现余5口,一在山门右侧,一在凌霄殿右侧,一在三清殿前,一在观外右侧空地,一在附近民宅中。

玄妙观道教节日及活动

  正月:初一子时启建道教迎神科仪,为信众迎接新年财神、喜神,佑新年大吉。初九玉皇圣诞,初五至初九举行五日道场,即“年头敬”;十三十五上元天官大帝、张道陵天师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二月:初一天皇大帝圣诞,初二福德正神千秋,初三文昌帝君圣诞,初六东王公圣诞,十五太上老君、九天玄女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三月:初三玄天上帝圣诞,十五武财神元帅圣诞,十八后土皇地袛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四月:十四吕纯阳祖师圣诞,十八紫微大帝圣诞,夏至日上清灵宝天尊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圣诞,十三关帝君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六月:初七天门开,当日子时举行庆贺祈福法会,初六晚通宵;十四晚通宵,烧“半年金”;十五王灵官圣诞,廿四雷声普化天尊、圣帝君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大帝圣诞,十八王母娘娘圣诞,十九值年太岁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八月:初一魁星爷圣诞,初三北斗星君圣诞,十五太阴星君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九月:初一南斗星君圣诞,初九斗姥元君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廿七紫微大帝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举行庆寿道场。

  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圣诞,举行庆寿道场;廿二至廿四举行送神道场,凡当年参与“补运”之信众,须将太岁符、护身符送归观内;廿五日玉帝巡天(即天神降),举行迎銮接驾法会;除夕通宵,接喜神、财神,烧“年头金”

  另外:

  合家平安敬:每月初一、十五均为善信做“合家平安敬”

  拜太岁:从正月十一开始,全年每日上午(初一、十五因做敬除外)为善信做“拜太岁除运道场”,为信众“补运”道教“拜太岁”道场古来有之,是玄妙观一项重要宗教活动。太岁神是年岁之神,主管人的“本生身命之灾”“流年临犯之厄”。按干支纪年的方法,每60年一个循环,因此,太岁神有60位,每年轮一位值年,称“值年太岁”“大将军”。每个人出生当年的值年太岁称为本命元辰,本命元辰一生不变。如个人出生时的生肖(如”)与当年值年太岁地支(如”)相同,称本命年;但如遇本命元辰与当年值年太岁相冲、相刑、相克等,称“犯太岁”“拜太岁道场”就是为了化解本命年“犯太岁”等不利因素,祈求值年太岁神护佑自身平安和流年的大吉大利。

  拜文昌道场:从二月初三开始,全年每周六、日(初一、十五除外)上午为善信做“拜文昌道场”求功名

  “赚大钱”:在观中有一个刻有“招财进宝”四个大字的巨型钱币,信众到观中敬神祈祷后,逐一从大“铜钱”“钱眼”里钻过,祈求神明护佑,财源广进。

  走“平安门”:信众烧了香从殿里走出,从这道门穿过,祈求安康。

  认点“天公”灯:灯仪是道教斋蘸活动的一种常用科仪,以灯作为主要法器。元妙观长年备有“天公”灯、光明灯、本命灯等,供信众认点。

传衍台湾

  随着历史上泉州人的足迹,闽南敬天法祖的民俗信仰也传播到台港澳和海外各地,广大泉籍乡亲将所信奉的玉皇上帝及其他神祇香火带到旅居地,有的还建庙祀奉。

  玄妙观是道教传播台湾和东南亚的主要祖庭之一。如著名的台湾台南天坛,为郑成功入台后筑坛祭天的地方;台南将军乡玉天宫,乃清·康熙年间由泉州人携带香火渡台后所建;台中玉皇殿,则为泉州人在清·嘉庆八年(1803年)所建;此外,彰化县元清观、台中玉皇殿等,也多为泉人所建。

  彰化元清观是一处以奉祀玉皇大帝为主的道观。

  据立于光绪廿四年(1898廿)的《温陵元清观碑记》载,元清观系乾隆廿八年(1763年),由移居彰化的泉州籍人士集资兴建,故称“温陵元清观”,俗称“天公庙”、“玉帝庙”,正门悬挂“温陵福地”匾。

  日本·增田太郎《台湾与宗教》提到元清观时,也说:“本庙由来于大清国泉州府的天公坛(即天公观元妙观。泉州府一带的人民崇敬玉皇神,且感其灵验。移住彰化时,把玉皇信仰带入。同府晋江、南安、同安、安溪诸县人慕其神威。乾隆二十八年黄添注张国良阮昌等发起,由各县人各按费用分担。

  2006年4月,元清观发生火灾,正殿与厢廊被焚毁。2010年7月中旬,元清观复建工程基本完工。由于神殿香炉在大火中被焚毁,2010年12月,台湾彰化市元清观管理人、彰化市市长邱建富特地率团跨海来到祖庭泉州元妙观谒祖朝圣割火(引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