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浦埭
(湮浦埭。附:六陡门、三陡门、六里陂)

  概述。
  
始建于唐,成于宋。
  历代修葺。
  六陡门
  三陡门

      ——明·万历杨际会寻故渠疏之暨苏浚《记》。
      ——明·万历陈衢筑一坎暨李叔元《叙陈衢功德碑》。
      ——明·天启李焻庄际昌增筑二坎暨丁之典《序二公功德录》。
      ——清·康熙八年李廷硕修筑陡门并张潜夫《记》。
      ——清·康熙三十七年李大章重修、蓝理筑湮浦陡门。
      ——清·康熙六十年黄锡策建水利功德祠。
      ——清·雍正、乾隆朝的修筑。
      ——李协仁《梓五姓公修陡门坝垾碑》。
      ——清·嘉庆苏宗英倡修。二十九都五姓绅衿士庶陈利害。

  六里陂
      ——概述。
      ——明·陈琛《寓金陵论六里陂水利与王石冈侍御书》。
      ——明·陈琛《与张尧轩大尹书》。
      ——明·陈让等《奏通水利呈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明·陈腆《赠李素轩世掌水利有功序》。

  烟浦埭旧称湮浦埭,位于泉州郡城南郊外。

概述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烟浦埭

  “烟浦埭,府东南二十里。

  《志》云:堰水曰埭,埭九十有四,烟浦最大,上承九十九溪之水,广袤五六里,襟带南乡之境,出溜石六斗门入于晋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湮浦埭》

  “《方舆纪要》:在府东南二十里,最大,上承九十九溪之水。

  《闽书》:广袤五六十里,襟带南乡三十六埭,绵亘永靖、和风、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里,水源凡九十九所,县田三分之一仰溉于兹。”

始建于唐,成于宋

  唐·元和间(806820年),公曾郡城南郊外筑陂为埭,以捍海潮。宋时在此基础上垒埔岸三万丈、筑四陡门,是为湮浦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湮浦埭》引隆庆《府志》

  “昔有吴公筑浦为埭,以捍海潮,罄其资而功不就,饮恨溺水,乡人为之立庙。

  后人因而成之。其垾三万丈,陡门四间,皆因天然全石,与陈埭、西坂湄、上福湄、南陡门等陂,共为尾闾泄水。”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烟浦埭》:“宋时筑捍三万丈,斗门四,与陈埭斗门共为尾闾泄水。”

历代修葺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晋江县·烟浦埭》:“治平二年(1065年)以后,屡坏屡修。绍兴六年(1136年),大加修治,今犹仍故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湮浦埭》隆庆《府志》等记载:

  “宋·治平三年(1066年),洪水埭坏。

  熙宁(1068~1077年)初,邑人林知请于令危雍,重加修治,开凿诸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知》)

  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复坏,尉黄愿补其残缺,仍增开诸淮以通水利。

  靖康元年(1126年),坏如前,冲决益广,十年不修。

  绍兴六年(1136年),邑人李密李国表,复请筑于令洪元英,仍以僧祖派体柔领其事,凡三年而成。时刘子羽闻于朝,赐洪元英章服,祖派赐号‘慈惠大师’。民为立祠,以祖派体柔从祀。州人王瑀为记。有塘司陂长官为之严禁,复增二陡门为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祖派刘子羽》)

  【此次是大规模修治,于是郡城南门外罗棠山、崎山诸溪涧水蓄于盈塘,和大沙塘相通,然后下流经烟浦埭六陡门出海。】

  明·宣德(1426~1435年)间,水源壅塞,里人丁仲孚请于巡按陈祚,复之。修撰刘俨为记。

  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间,陡门崩坏,李源李墀捐金百余两修筑。

  嘉靖十三年(1534年),洪水复坏,知县韩岳、簿郑琳、尉林才杰重修。

  国朝·雍正四年(1726年),陡门两岸遭水冲陷,知县叶祖烈修筑。”

六陡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陡门》:“六陡门,此主出者,在湮浦。”

三陡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三陡门,此主入者,在溜石。”

  明·万历杨际会寻故渠疏之暨苏浚《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

  “古有渠,废自宋朝,塞二百余载。万历(1573~1620年)初,观察际会以六里陂所灌田居邑之半而源不远,始寻故渠疏之。

  苏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浚》)为《记》:

  周礼司徒氏建步立亩,通原陵薮泽之利,别封畛,疏畎浍,虽亢不菑,其备豫也。后世若史起之于邺,郑国之于秦,白公之于赵,类皆注填阏于高邱,化舄卤为沃壤。故民歌曰:‘赵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亦庶几乎古之遗烈哉!

  吾郡故有新桥溪,合南安、安溪、永春之水而东注之海,其流甚巨而所溉田无几。由新桥而东南为六里陂,所溉田居邑之半而水源不甚远。盖尝有欲决金鸡上流以分南乡余溉者,至堑山谷,坏庐墓,利未及兴,病者相踵,遂竟报罢。

  今年祝融为政,乡多涸泽,观察公日忧云汉,询民瘼,而浚适以计吏过家,谋之老,更求兴水利以効刍荛万一。有谓溜石故渠可通活水者,即往眡之。彼此相距仅数百武,无陵谷相限,无坏人庐,无移人冢。有陡门圮,弗治,可新之。故迹宛然,疏之易易耳。

  遂闻之观察公,公忻然纳焉。即日檄郡、邑委官董役。而郡刺史公,佐守公、公、公,各乐成其事。都民闻之,权呼恐后,执畚持耰,不戒云集,甫十日而告竣功。

公同黄懋新宪副及观焉,但见流水下注,清可鉴发,沮洳之泽,俱为巨浸矣。是日也,里正、农夫环而歌者百计。公赐之酒食,赍以花币,人人争加额,谓公来何暮也。

  闻溜石之渠,废自前朝,郡乘不载,故老靡详,湮塞二百载,即锐意水利者,不求故道之易而为凿山堑谷之艰,岂天閟之耶?今不费一公帑,不烦一公旬,万年之利,一旦顿兴,无亦公之精神窍于山川,故数百年未闻之利,直俟公而成之乎?

  方与公婆娑树下,忽报新水方涨,又长四尺强。因取酌而歌曰:‘风习习兮水泱泱,水泱泱兮生稻粱。江流万里指扶桑,与公坐兮水中央。借江流兮泛霞觞,闲鸥洛鹭晚相将。遡余波兮流且长,何以赠之兰为裳。’

  懋新君和曰:‘溜石之水清且旨,一泻汪洋几千里。百年湮没人不知,疏渠自我杨侯始。杨侯一语万民趋,神为役兮鬼为驱。变瘠土兮为膏腴,公来视兮乐于于!’

  歌竟,因识之,以补郡乘之缺者。”

  明·万历陈衢筑一坎暨李叔元《叙陈衢功德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后陈衢筑陡门一坎。”并收录李叔元《叙陈衢功德碑》云:

  “晋江六里陂水利,紫峰先生陈琛紫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论之详矣。大约谓此陂上承九十九溪水,下润数十万亩田,必择有恒产恒心才且勤者掌之。水旱蓄泄以时,既能利农亦当使之自利。如舟木小税及秋成取禾把之类,官为画一。掌陂者不得多取,两挟怨者不得妄讦。此先生留心民瘼忠恕之言也。

  今去先生未百载,人心不古,掌陂之役,自好者不为,而为之者往往先利而后义。惟孔伸 君不可及。君讳紫峰先生孙也。其掌六里陂,自万历已卯(万历七年,1579年)至壬午(万历十年,1582年)始,壬寅(万历三十年,1602年)、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掌焉,戊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至今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掌焉,皆强而后出,固辞而不获。

  其掌陂也,豫水旱而为之备。雨则竟夕不寐,策杖观水势,督陂夫启放,瞬息不少缓。故久雨、骤雨而无浸涌之患。霁则急闭之,旱则昼夜巡行,无敢漏泄者。故汲灌足供三时,邻壤亦分余沥焉。若兹可谓才且勤矣。至于木石船货,有过闸之税。或亩取其禾,或家徵其谷,或设罟以收鱼虾,曩所视为固然者,一切禁革。

  或曰:‘为宰而辞粟,赎人不受金,得无过乎?’

  君曰:‘吾以无愧于心耳。宪之粟其名曰与,赐之金其名曰受。今敛则非与也,税则非受也。曾见夫闭闸而税者,税入而后闸开,则邻于要也。遗秉滞穗,其与几何?强者争而弱者谇,则邻于攫也。吾不敢为要且攫,非以为廉也。’若兹则利农而不自利矣。

  陂夫稍食,分给如期,值官未及颁,则取诸怀而与之。陂岸崩,自捐三十余金砌筑,不烦里旅。陡梁缺,亦如之,至鬻田以充焉。

  或曰:‘费哉惠也。’

  君曰:‘吾以尽吾心焉耳。捐数亩之田而贻邻里乡党数十万里之秋,孰与夫胥而稿也?曾见夫醵金而龃龉难合者,曾见夫鸠工而嗷嗷莫应者,吾不能为其难,宁为其易耳。’若兹则损己以利农,紫峰先生犹难之矣。

  蔷紫峰有万物一体之怀,未得大布于天下,而拳拳桑梓利病,凡三致意焉。今君克绍厥志,四子皆有声庠序,将大紫峰之泽未艾也。

  乡髦倪德君甚相与,伐石垂不朽而徵余言。余惟今之竖碑于途者相望也,亦有如此石之无愧辞者乎?遂忻忻载笔焉。

  明·天启李焻庄际昌增筑二坎暨丁之典《序二公功德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李焻庄际昌增筑二坎。”并收录丁之典《序二公功德录》云:

  “溜石庙前陡门,建自万历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涵江陈象西,督学紫峰公裔孙,捐资新筑一坎,浚导溪流,少卿鹿巢叔元为之立石郡南道左。乡人念其德泽,建祠塑像祀之,而溪流犹未广也。

  逮天启二年(1622年),会状羹若际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捐田,兵科唐谷为春元时,构石伐木,鸠众经营,拓增陡门为三坎,数月告成,其利有倍于昔,其功堪垂不朽云。”

  清·康熙八年李廷硕修筑陡门并张潜夫《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国朝·康熙三年(1664年)、八年(1669年),两遭洪水冲决,廷硕捐工修筑。”并收录张潜夫《记》曰:

  “自创建三陡门以来,泽及百乡,凡享其利者,讴颂不衰。迩因甲辰(康熙三年,1664年)洪水,陡门左右臂崩溃,己酉(康熙八年,1669年)复大决,任陂者委卸其责,父老相顾,不知所出。

  幸谏议唐谷 先生长公廷硕者,念先绩倾颓,自取祖山栢木二百株,复捐工、捐银为倡,诸乡协力乐助。时六月兴役,霖雨洊至,众议讙成功之难,独李长公识坚志锐,谓天佑下民,必无雨患。履危历险,曝暑日中以董其役。果尔夏雨无波,海潮缩退,两月之间,竟成厥功。既成之日,断桥再完,水流复满,渡济之利,既已宏远,灌注之贻,殆将千里。

  昔人有云,农忭于野,商歌于市,况如斯役者又当如何耶?夫谏议公之拓造,在南宫未魁之日,厥后名位勋业烂然,天之报施善人不爽也如斯。兹者克绍前业,无愧群望,其受佑宁有涯哉?

  是岁秋冬大旱三月,四野俱无粒收,惟百乡受此灌注者全获西成之利,即下沟十三乡、钱屿三四乡,俱得分泽沾惠,欢颂遍野,其可恍惚吕公陂耶?苏公堤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焉。

  余忝在懿亲,稔知其略,欣从众情,为文以铭其事于石,将以存厥迹于不忘云尔。”

  清·康熙三十七年李大章重修、蓝理筑湮浦陡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郡守李大章、晋令李元霖、里人李为观,各捐金重修。

  其淮渠内有三山,涝至潆汇,提督蓝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蓝理》)设为湮浦埭田,以淹上乡。诸涵漏泄,网渔难于节制,始筑湮浦陡门。官定五日一放,辰开酉壅。溜石庙边有提督生祠。”

  清·康熙六十年黄锡策建水利功德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康熙)六十年(1721年),令黄锡策捐买,通详为水利功德祠,以祀陈琛苏浚陈衢李焻庄际昌,以栖陂夫。复详定陂夫工食。”

  清·雍正、乾隆朝的修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

  “雍正四年(1726年),陡门两岸崩坏,知县叶祖烈重加修筑。

  其后祠馆没为塘汛,之裔孙李保,复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就祠地新筑陂馆二间,以为陂夫栖宿之所。”

  李协仁《梓五姓公修陡门坝垾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收录李协仁《梓五姓公修陡门坝垾碑记录》,曰

  “晋江六里陂水务,历代为本都三五姓轮掌,其先世各有功德于民,或载郡乘,或勒碑石,或详之缙绅先生序文,班班可考也。后人继序,虽极艰难,不敢推卸。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间,三陡门倾圮,族绅李讳为观时掌其事,捐白镪五十两为士民倡,请之中丞宫公、郡守大章、邑令元霖,委员督造,计费百五十金,悉出大府公所捐。抵今坚固,皆赖其力焉。

  其船只水头小税,原是旧例。船户姓,负嵎溜石,吝其小税,辄与陂首构衅;府主公,以顽杖之。又有侵占陂地盖屋者,邑主锡策达之制宪公,着令毁拆,时康熙六十年(1721年)、六十一年(1722年)事也。

  公留心水务,详定看陂工食数目。复将溜石庙侧祠,捐俸官买,为建陂功德祠。公之厚泽,足为奕世顶戴而尸祝矣。

  六陡门西岸,雍正四年(1726年),洪水冲陷,深十余丈,阔八九丈,万民哀号,竭泽须臾难缓。五姓绅士,乃相与吁请县主祖烈,公借帑金百两,协力修筑,后如数缴还,悉自五姓乐输。是岁民歌大有,咸颂叶公之义举不衰。凡此皆余亲与其事,故特表而彰之。

  其各姓碑记序文,年久遗落,十居七八,存者又字迹模糊。雁山兴运 君,文学士也,搜录存稿;余惧久复磨灭,取而梓之,以垂不朽,俾有心水利者,便于观览焉。”

  清·嘉庆苏宗英倡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国朝·嘉庆二年(1797年),陡门及岸被水冲坏,功德祠及神像亦剥落。苏厝乡乡宾苏宗英倡修,亲督三年,始竣功焉。守徐汝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汝澜》)褒之。”

  二十九都五姓绅衿士庶陈利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三陡门》曰:

  “二十九都五姓绅衿士庶陈利害,总序六里陂陡门,上接溪流,下通海潮,郡志载溉田千八百顷,计三分县田之一,前辈乡先生言之详矣。

  第此水所以利者,赖湮浦一埭,地面广阔,容纳得多。而下沟丁、林豪姓暨海尾涵埭,各听约束,启闭以时,故雄极亢旱而上下兼济,内外适均,犹支持十数月不匮。

  今本埭多被豪家占垦,(指蓝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蓝理》)提闽,复割三分之一填砌成田,而地道流谦,沟浦日就高平,此间沟水易盈易涸,弊率由此。

  其最害者孤坑,桥上宫畔原有一涵在沟岸半间,向因海上煽起,都人星散,海尾庵上豪猾乘时藉势,将涵移置沟底。湮浦有水,涓滴难留。都人因其不道,目曰棺木涵,愤恨极矣!

  下流一带埭田,皆势豪砌管,涵甲借洗咸为名,日夜开闸,网取鱼虾,不可禁诘。间被捉获,势头极大,将奈之何?

  秋高风起,每遇中秋、重阳,届期必有翻流之水?从三陡门入,直达涵江洋,至池店洋、潘湖洋。缘宫畔此涵最迩,三陡门开放无禁,所入潮水已耗消三分之二矣,其溉上流有几?

  对涵有一陡门,乃蓝理,曾任提督)新筑以捍湮浦田者,近亦为庵上乡黄姓所掌,寸板不设,与海尾涵甲通同作奸。必将此陡门付掌六里坡水务者看守,并此涵依旧在中间开浚,依时启闭,庶免漏泄之患也。

  夫畏难不任,怯也。前人有令德而不克继述,弗类也。但每逢瓜期,五姓率视为畏途,莫肯向前,何欤?

  旧制陂夫四十二名,皆官给稍食,昼夜更代,巡捉不休。其船只水头例有小税,及收成时丐取禾把,一以酬陂首之劳,一以备修葺陡门埭岸,买置闸板等费。紫峰先生所谓既能利人,亦当使之自利是也。

  今稍食之制既废,陂夫裁减,三陡门附在溜石乡,姓多丁强伙,出入船只,十居八九,遇开闸,辄拥众而造,或从夜间偷渡。虽经总督觉公按县详请酌定管陂工食数目,终视若弁髦,莫肯遵行。稍拂其意,则将闸板丢放溪流。横顽如此,又将奈之何哉?

  噫嘻,掌是陂者,责任极大,辛苦极重,非惟无利,抑且自损,宜乎自好者不为,而为之者祗迁延卒岁以塞责也。

  所望地方列宪、府公祖、县父母,轸念民瘼,檄召本都有恒产恒心,才且勤者,使董其事。凡系水利有事,有叩则应,共锄莠秕。或有采风之使,访悉此方要害,民间疾苦,绘入入陈,勅诸司兴利剔弊,庶几沿陂而居者亿万民命,其有瘳乎。”

六里陂

  六里陂是泉州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引淡水冲洗新围垦的海埭田的技术。因迂迥曲折四十余里,绵亘永靖、和风、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个里,故称之为六里陂。

  概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里陂》“六里陂……在郡城南关外,自二十七都至三十五都永靖、和风、永福、永禄、沙塘、聚仁六里,内积山之源流,外隔海之潮汐,纳清泻卤,环数十里无田不资灌溉,设有陂夫、陂首。明·陈衢李俊育李五葺陂有功,至今陂首皆三五姓为之。”

  所谓“明·陈衢李俊育葺陂有功”者,陈衢事见上文李叔元陈衢功德碑”李俊育李五)事指宣德九年(1434年),晋江池店李五李俊育)修万安桥(洛阳桥)后,又做第二大善举——捐资修葺六里陂。用一年多的时间集民力,在迂回曲折40余里的工程中,挖沟,筑陂(堤),修堰,建陡门。沿陂设有3处大闸门,大闸之中又有若干小闸,有活动闸板可以开启。同时,择本都有恒产、恒心兼有才干之人为陂首,配备陂夫若干人,负责管理维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五》、《泉州桥梁·洛阳桥》)

  明·陈琛《寓金陵论六里陂水利与王石冈侍御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里陂》收录明·陈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寓金陵论六里陂水利与王石冈侍御书》,曰:

  “晋江县二十九都有灌田沟水,名曰六里陂,其实不止六里,迂迥曲折有四十余里也。陂在本县,为水利之最大者。其余陂塘,不能当其百分之一。水旱荒歉,民之饥饱,官之徵科攸系。

  旧设陂首一名,择本都有恒产恒心兼有才干、人所推服者为之。一任三年,不免差役。陂夫四十二名,多是下户寡丁,一役三年,甚为劳苦,例于该年均徭内编排。其他小陂塘,不得比例。

  缘此陂,闸有大小十余所,其闸之大者有三:曰六陡门,有闸六间,水涨则开,放流于海;曰上福湄,有闸一间;曰西坂湄,有闸二间,水涨则开,放流入于下沟。下沟属本县二十七都里班,会于西坂湄。闸之上约曰:‘上沟水深,直有一丈则放下一尺,水深五尺则放下五寸,大率十分与一,永为定规。’盖下沟短浅,容受不多,而灌溉亦无几也。

  近年下沟有一、二豪民,遇天旱则率众执凶,夜到闸上,用斧破开板钥,将闸板尽底取起,船载去家,上沟将涸犹不肯还。及下沟容受不得,则放下于海,甚可惜也。

  夫自为民父母者言之,则彼此皆赤子,安有上沟多水而不分以与下沟?但欲适均耳。天作旱,意不豫密关而混漏泄,惟恃上沟有水以为无恐。至上下俱竭,乃谋力争,此何理也?又濒海咸润埭田,其岸亦不预先修整,为海水击崩。及岸既补,则大开埭闸,多取沟水洗咸而放下于海。且埭田多是豪家之产,以故二家管水陂首,皆不敢禁止。

  又上沟六陡门闸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被洪潦冲倒,府、县委官起集丁夫千余人,费银千余两,修补五六年,不得完密,农夫困甚。今观西坂湄闸两边土石亦已倾坠,若不先加修补,一旦坏倒,其害可胜言哉!此皆为陂首者之责也。

  近年陂首以陂夫不齐,又被奸恶告诬,以故都民多不肯为,而愿为者又不可人意,将如之何?

  盖陂首三年一换,亦甚辛苦。不有所利,其谁肯为?倘为此者能而且勤,或旱或水,开闭不失其时,则其于农也,尚亦有利哉。既能利人,亦当使之自利。其于船只木头小税,及收成时丐取禾把,亦是土俗旧例。官府可定为之限,陂首不得多取,挟怨不得妄告。至于陡门崩坏,海埭漏泄,两沟争水,或至杀人,则责有攸归,而陂首亦不得辞其责矣。若陂夫人数亦当照旧编排,免其差役,始肯向前受劳。其保立陂首,须得通都里老当官保结,不得徇私。大凡有职事者,须得才干之人办之,若徒谨厚与富豪不可也。有才肯干事,不问贫富皆可。

  因执事者周询民瘼,下及刍荛,故敢据事直叙,不能以文。又使节催忙,不能尽所欲道,尚容告归面陈为惠。”

  明·陈琛《与张尧轩大尹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里陂》收录明·陈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与张尧轩大尹书》,曰:

  “仁,生理也,庭草交翠,阳之动也。此濂溪先生作图之本也。故万物得所,谓之春。一夫失所,谓不足以尽仁。伊尹周公之相天下,之治郡县,贻芳传美于汗青而不使之朽者,非有他道也。完养其方寸间之生生者耳。

  执事治吾晋江三载,始则人畏,中则人敬,今其兼畏敬而且甚爱者,盖向也以义济仁,得子产水弱火烈之喻。今则阳春和煦,抽万木萌芽于严霜冻雪之余也。然堂府深严,云树掩映,外边之寒亦有不尽知者矣,敢恃爱一达:

  敝郡有六里陂,上承九十九溪之水,下涸数万余亩之田,耀金沉壁则万姓啸歌,赤地滔天则一方憔悴,其所系盖不小也。

  旧时官设陂夫计有四十余名,夜则行巡溪潦江潮,画则补砌长湄巨岸,冲冒风雪,出没波涛,其劳亦云甚矣。故小民中稍有智力能趋避者,多方逃走,不就此役;其受此役者,皆丁力贫寡昏懦无告之人也。盖其为役甚劳而又有三年之久。

  夫以至愚极困之民,当最劳甚久之役,巳为可哀;而该图里老之犴猾者,又欲要其酒食之盛,然后为之呈禀免役,不尔则虽有明文下帖,亦无由上达于父母之庭,尽弃前功,复编新役。欲告诉则口澁舌顽,见吏胥则魂惊胆落,徒尔呼号天地,默说艰难,无可奈何。典其风日不蔽之茅,甚不得已鬻其乳哺将成之子。此皆目见,实亦动情,匪有希图为之解释。

  伏维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不曰编排已定,务使枯槁复回,则岂惟召、伯之棠,百年春茂,行将见燕山之桂,五折秋香。”

  明·陈让等《奏通水利呈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里陂》收录明·陈让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让》)《奏通水利呈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曰:

  “泉州府晋江县二十九都军民等籍陈让等谨奏,为恳乞天恩,俯从民便,疏通水利以备旱伤,拯救生灵事。

  臣等住居闽越,在京师万里之外。本府襟山带海,西南千山之水,东奔海而不及,逗而为沟,汇而为浦,袤延五十余里,灌田数万余顷。臣等环居水汇,计四十三乡,约丁口五十余万,皆以农为生,以水为命。

  近因地道变盈流谦,沟浦日渐平涨,附近势家惟图自利,因高为田,以致水积不深,灌注不广,雨集则倾卮之势莫遏,雨霁则焦釜之形遂成。重以旱叹为灾,农民重困饥馁,饿莩枕藉。沟壑利害迫切,控诉无门。告诸府、县则为豪家所阻,不得疏浚。虽经上司屡行禁革,而天高地远,前弊益滋。

  臣等虽居海外,蚩蠢无知,皆知皇上是至神极圣天子,专以抚恤小民为心,不忍弃一赤子于非命。故敢匍匐万里,赴恕阙下。

  伏乞悯念元元,勅下都察院行该巡按衙门,着该府州、县督令臣等附近得利小民自行设法。合力疏浚,潴水灌田,以供国税而养父母妻孥。其一、二高涨不堪浚导去处,亦与臣等四十三乡小民分画耕种,以补前功。或以补纳本都无挨粮米,永为定规。其余侵占,尽数量出,一体施行。则臣等数万余命,世世全活,皆陛下之赐。

  臣等无任蝼蚁望生之愿。”

  明·陈腆《赠李素轩世掌水利有功序》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8·水利志·六里陂》收录·知高州府陈腆《赠李素轩世掌水利有功序》,曰:

  “天下之大本系于农,农之大本系于水利。盖自之播种必资之治水,然后蒸民乃粒,万世永赖。水利所系之大,有自来矣。

  晋邑之南,旧设水利,陂曰六里,内积山之源流,外隔海之潮汐,大沟小浍,支分派别,环数十里之内,无田不资灌溉,晋人生养之源,盖半于斯焉。

  然自昔以来,其患有二:淹则洪水泛滥,而六里数千丈之地狭隘,泄或后时,遂崩溃无余;旱则源流有限,而上沟数千顷之田仰给,守或不谨,遂盗泄一空。于是乎沟浍皆涸而饥者弗食矣,于是乎工役岁兴而劳者弗息矣!于是乎不均不和而争夺者弗可得而御矣!

  惟我凤池素轩 公,悯民苦穷,世任其事,以除斯患,实天生德以佑一方者乎!

  盖是陂一崩于正统壬戌(正统七年,1442年),乃祖渊泉公讳为众推举,首董其事,起一邑之力,劳心焦思,经年始成其功。再崩于弘治辛酉(弘治十四年,1501年),狼狈尤甚!公乃上接祖武,捐己赀为一邑之倡,相地宜为远久之图,历星霜,冒风雨,变旧基而改筑之。是陂视昔为益固,崩溃之患于是平息焉。

  继是之后,众又举公董之,乃命季子宗纶复任其责。时尚苦于盗泄也,公乃曲为区处,令当适南之桥,重筑一坝?七分堤壅以为六里之利,三分中流以为下沟之资,上下兼济,内外适均,且舟楫亦不至于阻隔,人皆便之,盗泄之患于是乎息焉。

  于戏!公之任责,以渊泉为之祖,以宗纶为之子,前作后述,一家之仁也。公之成功,于崩溃则既固,于盗泄则既防,安居粒食,万民之利也。积一家之仁,以为万民之利,尽万民之利而赖公之一人,所就岂其微哉?

  吾知德厚流光,功深报远,公之乃子乃孙,奎聚黉宫,振拔淬励,将必不日拔茅而进。推充发泄,举天下之生民而安养之,公之仁不止乎一家,公之利不止乎一邑,公之食报以福以寿,当悠远而无穷也。

  余少与公游,涵泳于公之仁也深矣。兹因士大夫大参公讳汝嘉、乃弟汝升等,相与祝公之寿而嘉公水利之仁,故乐道而表章之,以俟他日观风之采,且以期待公之子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