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宓

【字师复,一作思复,号复斋,南宋·兴化军莆田县阔口村人。】

  丞相陈俊卿之子。
  入朱熹之门。
  初宦。
  知安溪县
     ——南宋·嘉定三年秋知泉州府安溪县。
     ——重农。
     ——嘉定三年冬作惠民药局并记。
     ——嘉定四年立安养院并记。
     ——报止经总制钱并《辩经总制补解钱》文。
     ——重视文教。
     ——却例钱。
     ——嘉定四年重建县厅并《上梁文》。
     ——断案 。
     ——《书丞厅壁记》。
     ——《书主簿厅记》。
     ——《流惠亭修禊序》。
     ——嘉定五年送泉州知府邹应龙。
     ——其他(嘉定四~六年辟县治前一字路和东街、南街。嘉定四年为惠林岩题匾额。嘉定六年改建凤池桥。为达摩岩题匾“狮子峰”。曾读书晋江白虹山。)
     ——铭(择善堂铭。念斋铭。)
     ——诗词举偶。

  入朝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
     ——嘉定八年感叹南宋朝廷和金政策。
     ——迁军器监簿,嘉定九年请罢归。
     ——擢太府丞,不拜。

  嘉定九年出知南康军
     ——莅任。
     ——诗词举偶。

  
嘉定十四年知南剑州

     ——改知南剑州。
     ——诗词举偶。

  嘉定十七年知漳州。
  宝庆二年致仕

     ——拜祠命辞职名致仕归家。
     ——次泉州(中秋观礼。次游九功。会傅伯成葬。)

  绍定三年卒于家
  评价。

  陈宓(1171—1230年),字师复,一作思复,号复斋,南宋·兴化军莆田县阔口村(今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乾道七年(1171年)生。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陈宓,字师复。”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陈宓,字师复,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陈宓,字师复。”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陈宓,莆田人。”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宋·知县·陈宓》有传。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有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据《道南源委》、《考亭朱熹渊源录》”为作传。

丞相陈俊卿之子

  陈宓孝宗朝丞相陈俊卿(谥正献)子,兄弟5人,陈宓居第4。(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俊卿》)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丞相俊卿之子。”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宋·知县·陈宓》:“丞相俊卿之子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丞相正献公第四子。”

  陈宓《题先公正献诗集》:
  “飞车去逐赤松仙,残藁空留四十年。致主耻居三代后,乞身期在二疏前。
  清朝厚眷真难报,白发孤遗只自怜。珍重我翁忠孝句,子孙百世更须传。”

  陈宓陈宿(1173—1242年),字师道,号克斋。以父荫调选,历监福州海口镇税、泉州市舶务、泉州府惠安知县、靖州(今属湖南)通判,嘉熙三年至淳佑元年(1239—1241)任南剑州知州,擢大理寺丞。

  陈宓的身世和以“仁”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在其赠陈宿的数首诗中均有体现。

  陈宓《通刺师道弟》:

  “昔我先君子,受爵每惧盈。国恩恨未报,遣训昭誓盟。
  两兄既即世,与子相须生。学问若过时,书剑两无成。
  年各过五十,以恩厕簪缨。出虽稍迟滞,亦忝半刺荣。
  幸有旧田庐,勤俭可无营。宦游要及物,闲居亦舒情。
  乖隔逾一年,便风劳寄声。愿言速加鞭,晨兴课归程。
  有亲头已白,中夜梦纡萦。日日迟尔至,一尊欢笑并。
  五马固足恋,二毛还可惊。幸有故园竹,霜葩娱弟兄。
  岂务耳目玩,庶令心体平。一瓢晏共饮,讨书托馀龄。”

  陈宓《送师道弟调选》(2首)

  “人生重五马,亦须在中州。若弟虚慕名,不惮南荒陬。
  何如贰近郡,责轻俸仍优。亲老可近侍,取廉不嫌求。
  忽信他人语,只足企前修。我衰又多病,卧家将四秋。
  小池有芰荷,迟子来共游。作诗送行李,勇返勿悠悠。”

  “三年试邑似从军,救过何心望策勋。但得当时无愧怍,便知后日有芳芬。
  身名莫叹行将老,学业由来进在勤。子到长安谨交友,杜门切勿混莸薰。”

  陈宓《送师道弟赴官靖州》:

   “去佐湖阴郡,炎征六十程。东南疆尚狭,朝暮骑仍轻。
  民困恩宜厚,蛮骄隙易生。廉勤先训在,迟汝振家声。”

  陈宓《送师道弟守德庆》: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
  得暇诗书休释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舟来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惬老亲。”

朱熹之门

  淳熙十年(1183年),陈俊卿延请朱熹到其家讲学1个多月,年仅12岁的陈宓与其兄长及侄子亲自侍学朱熹。淳熙十三年(1186年)习举子业,再试礼部无成。既长,即从朱熹弟子黄斡(字 勉斋)游。(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按:黄榦,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人;朱熹弟子,创“勉斋学派”。】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少尝及登朱熹之门,器异之。长从黄斡游。”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少及朱文公之门,长从黄斡游。”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少事朱子朱子器异之。

  长从黄勉斋游,称其胸怀坦然,无一毫私欲之累。尝与书曰:‘忽闻执事志道之笃、立行之高乃如此,喜跃不能自胜;先生九原之下亦当为之击节,幸吾道之有传也。’”

初宦

  陈宓以父荫调选,宝庆三年丁巳(1197年)任泉州南安盐税,改主管南外睦宗院(在泉州),再主管西外睦宗院(在福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

  陈宓《丁巳调选》“人生四十方强仕,一调十年能几回。蝉冕未加头蚤累,诗成水上见风行。笔端万类因陵暴,世态浮云任变更。且尽花前一樽酒,何须身后五言声。”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陈宓《刺桐》(2首):

  “名字传舆志,风流欠画图。 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栖乌。”

  “尽护绕城家,炎风盛际花。 漫天何所似,汉帜杂云霞。”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古城·刺桐城》)

  陈宓《泉南道中》乍寒忽暖初冬候,已熟慵收大有年。社鼓呼人鸣坎坎,山童待月舞跹跹。旅行可饱鱼虾味,疾步不惊鸡犬眠。外户夜开今已见,何时斗米直三钱。

知安溪县

  南宋·嘉定三年秋知泉州府安溪县

  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秋,陈宓知泉州府安溪县。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知安溪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嘉定中:陈宓,三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知安溪。尽心所及,尽力所为。”

  “安溪士民不名令,而尊曰‘复斋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以父任,历知安溪。”

  “安邑士民不名为令,而曰复斋先生。”

  重农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歌》收录1首陈宓《民间歌》(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 风俗人物之八·征文·歌》亦载),文曰:“民间歌(陈宓):‘我有衍土,凤山之阳。昔焉芜秽,今则民歌农桑。既温且饱,复习乎典章。鸣呼!帝力于我其忘!’”

  陈宓治县以农为本,嘉定五年(1212年)曾作有1组《安溪劝农诗》。曰:

  “安溪劝农诗:‘汗颜为令已三年,二税无因放汝钱。但愿人人知务本,创地莫忘劝农篇。’

  劝耕荒田:‘七闽寸土直钱多,况是泉山价倍高。怪尔小民无别业,如何荒亩长蓬蒿。’

  劝贫富相资:‘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  ’

  劝息讼:‘田无所入最为艰,终岁辛勤不得闲。劝尔小争须隐忍,破家只在片时间。’

  劝孝养:‘父母辛勤养汝身,直须五鼎奉双亲。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犹亏岂是人。

  劝耘苗:‘力勤瘠地亦良田,丰歉由人莫问天。曝背耘苗能着力,天公毕竟也相怜。’

  劝种植:‘是处荒山欲接天,土膏如面草如毡。及时便种松杉子,远计收功只十年。 ’”

  嘉定三年作惠民药局并记

  嘉定三年庚午(1210年)冬,陈宓在县衙中门内创立和剂局,大门外创立惠民局,聘医生诊治并制药,为安溪最早的官办医疗机构。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作惠民局,以药病者,立吏一人掌局,病愈则裹粮送之,死则棺葬之。”

  陈宓并作《惠民药局记》,全文收录于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曰 :

  “《惠民药局记》(陈宓

  安溪视诸邑为最僻,深山穷谷,距县有阅五六日至者。又气候多燠,春夏之交,雨淖则河鱼腹疾,旱则瘴痞作焉。俗信巫尚鬼,市绝无药,有则低价以贸州之滞腐不售者。贫人利其廉,间服不瘳,则淫巫之说益信。于是有病不药,不夭阏幸矣!诗曰:‘蓝水秋来八九月,芒花山瘴一齐发。时人信巫纸多烧,病不求医命自活。’呜呼!兽且有医,而忍吾赤子诞于巫、愚于贾哉!

  嘉定庚午冬,为和剂局于中门之内。招明医一人,躬诊视、修制之事;吏一人佐焉,掌凡出入之籍;工一人,供凡役。创惠民局于大门外,一吏掌之,月一易,所以佚其劳、革其奸也;主簿兼督之,所以重其事也。

  夫长民使民有疾无医,有而不备,何以为心乎!后之君子,孰无是心!惟以是为民命所系,敬而无忽,务广本朝仁民之德,而不屑屑于计利,则不独人享其福也。天地鬼神,不可欺也,实可畏也。本钱五百缗,岁取赡安养院之余者入焉。”

  嘉定四年立安养院并记

  嘉定四年(1211年) ,陈宓在安溪县衙西南附近建房屋14间,名“安养院”,收养往来山谷间贫困无依的穷人。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作安养院,以待僦力执事往来山谷间病而无所栖止者,取废寺粟岁若干粥之。 ”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立安养院以处穷民,取废寺粟若干粥之,病则医药之,死则棺葬之。”

  陈宓并作《安养院记》,全文收录于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7·征文·记》,曰 :

  “古者鳏寡、孤独、疲癃、残疾,皆上所养也。明诏州、县立安济坊、居养院,实三代遗意,州、县奉承,职所当举。

  安溪距城百里,计绝一隅,地无重货,商旅不至,惟贫困无聊之民,亻就力执事,往来山谷间。地势幽阻,秋冬之交,病作相望,伥伥无所栖。其或得托庐以息,而居人恐其或死累己,驱去之唯恐不速。以故羸困颠顿,往往不免,官无由知。

  来兹一年,日所伤恻,乃相地于近县西南,立屋十四间,庖氵畐粗备,名曰安养院以待之;择忠厚者二人谨视之;取废寺之粟,岁若干石以粥之;为惠民局于邑东以药之;病愈则裹粮以送之;不幸有故,则棺殓以葬之。尽心所及,尽力所为,庶无负圣天子仁民之意。

  呜呼!民,吾同胞;令,又其司命者也。使至于此,罪将安归! 宓 始不足为,其罪固已多,第勉勉以补过于后;后之君子,至于广其所不及,岂若 宓 之不勇以致悔哉!

  于是书之以俟。”

  报止经总制钱并《辩经总制补解钱》文

  时有税课钱,名“经总制钱”,为民病。泉州府判监簿欲觧补登足,陈宓竟免之。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县有税课钱,名经总制钱,故为民病,府判监簿复欲解补登足,以给兵食。

  言:‘县地瘠民贫,逃产者比比而是。本县所纳常数,已是极费支吾,又欲逐月解补登足,此近来酷政,必是胥吏上惑清明。大贤孜孜为国,念兵食之不可缺,而不知兵所以卫民,若使小邑摧胸剸髓以供军,则是以爪牙病腹心也。’

  事竟得已。”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有经总制钱为民病,府判监簿欲觧补登足,免之。”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辩》、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辩》均收录“《辩经总制补解钱(陈宓)”,可见其对经界的看法,与朱熹一脉相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文曰:

  “辩经总制补解钱(陈宓

  窃见经总制之名,出于(北宋)宣和末陈亨伯之手,当时未至已甚。(南宋)绍兴( 1131—1162年)中催行经界之法,首税契约者纷然,故其额最高。一时憸人辄为比较之说。比一岁后,税契有限,经总制之额,无缘登之议,未尝不叹息亨伯之失于前,诚有望诸君子救之于末也。

  本县地瘠民贫,而又经界不行,民之逃产者比比皆是。切恐更数年后,不可复为。经总制之额,本县所纳,递年自有常数,已是极费支吾,以疏谬之人为之,得不至乏供,诚为大幸。

  今承使庸行下青册,俾逐月发指定补三百千,只补今年八月以前欠,而九月所解,并要十分登足,不理指定之数。此是近来酷政,诸邑苦之,方将诉于府判、监簿以求伸也。

  府判、监簿当从前后一定规模,不宜循此。近者酷政,是必胥吏有以上惑清明。伏惟大贤孜孜为国,念兵食之不可缺,而不知兵所以卫民,若使小邑摧肤剥髓以供军实,则是以牙爪(康熙志作“爪牙”)而病腹心,岂府判、监簿之本心哉?

  区区不敢不辩者,正以县有常法,不宜于今日顿使增也。

  倘蒙台慈矜下邑之民贫,特照递年之数与物,亦不敢恃宽宏而不加意于催科,庶几少行其抚字之志耳。 ”

  重视文教

  陈宓重视文教,取废寺的上等田为“赡学田”,在学的生员由30人增至40人。

  亲自探望准备赴试的举子和宴请中式举人。

  陈宓《中秋桐城观举子》:

  “风前散袂能忘扇,月下题诗不用灯。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

  陈宓《安溪鹿鸣呈诸先辈》(2首)

  “威凤来翔羽翼新,蓝溪风气益温醇。彤墀看唱三名外,璧水犹登四十人。 ”

  “仙李蟠根连月窟,桂枝平步折天津。雪窗莫忘辛勤日,省酒簪花曲水滨。 ”

  (按:“鹿鸣”指“鹿鸣宴”,古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

  陈宓还在县衙琴堂右畔创立印书局,刊印《司马温公书仪》(按:司马光卒赠温国公)、《唐人诗选》等。这种印刷作坊在本省还是较早的(清·乾隆《安溪县志·卷10·古迹·印书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版印刷》)

  却例钱

  县有各色钱不系上供,例归县官。陈宓却之,归入县库。

  明·嘉靖 《安溪县志·卷8杂志类·遗事》陈宓为安溪令,时有各色钱不系上供,例归县官。吏以例进。曰:‘入县即为官钱,私有之,则赃也。良久曰:‘此一例字,坏了许多贤士、大夫。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他日,吏进各色不系上供钱,曰:‘公自用之,此例也。’立却之,曰:‘入县即为官钱,私有,赃矣!’良久,曰:‘此一例字,坏许多贤士大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邑有例钱,却之,良久曰:‘此一例字,坏许多贤士大夫。’”

  嘉定四年重建县厅并《上梁文》

  嘉定四年(1211年) ,陈宓修建县衙大厅,并作《 重建县厅上梁文》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文》、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文》均收录。文曰:

  “重建县厅上梁文(陈宓

  蓝溪古县,桐郡名乡。市环千室之弦歌,水绕万山之耒耜。民居错落,既日盛而岁繁;公宇卑陋,顾风旁而雨上。庸改高明之观,以通幽隐之情。役不及民,财惟节用。耽耽栋梁,夏凉冬暖以俱宜;衎衎宾僚,辰入酉归而共治。必省内以无慊,斯面南而不惭。未能鸣单父之琴,远希子贱;姑少葺襄城之廨,近效忠宣。肇举修梁,敢申善颂。

  抛梁东,衮衮清波涌日红。试问百川朝巨海,何如万国仰重瞳?
  抛梁西,百丈新虹跨凤池。多谢邑人齐着力,春风隐隐上云梯。
  抛梁南,玉立巍峰觌面三。下瞰碧潭秋夜月,此心此景两渟涵。
  抛梁北,君王不战烽烟息。北胡
(康熙志作“边疆”)从此定无人,四海由来归有德。
  抛梁上,日月风云妙相荡。须知天命岂难忱?勿
(康熙志作“曾”)谓愚民庸可诳?
  抛梁下,万顷黄云喜多稼。从今风雨了无忧,只待冬深
(康熙志作“深冬”)观腊蜡。

  伏愿上梁之后,时和岁丰,民淳俗厚。春风百里,总鸡栖犬卧之乡;午日一庭,无雀角鼠牙之讼。共宣忠力,少报君恩。”

  断案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8杂志类·遗事》“一日,有陈严一者,自断左手次指,诬兄之子。疑之,乃令效其举刀状。遂诘之曰:‘如此,则余指俱伤矣。仅断一指,乃汝自断诬之也。其人屈服,出县门北面而拜曰:‘县令神明也。归,悔而抚其姪。”

  清·乾隆《安溪县志·卷5·宦绩》亦载。

  《书丞厅壁记》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陈宓《书丞厅壁记》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亦载。文曰:

  “书丞厅壁记(陈宓,宋县令)

  亲民莫如令,由汉以来,必置丞以贰之。曰丞者,赞助正救之云耳。令有疑必咨于丞,丞有言必忠于令。事或便民,议而行之;少有不便,止之惟恐或后。可否相济,不立私见,惟是之归。丞苟得人,令亦寡过。然则丞之任不轻矣!

  安溪地逾百里,僻远而民贫。令于民事,固当究心;丞于邑事,尤不当坐视而不之告也。然居是职者,往往参而关市之征,曰:‘吾能宽民薄税足矣’,至于邑事弗理,则曰:‘非我也’。如是而曰‘不负丞’,可乎?”

  《书主簿厅记》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书主簿厅记》(前人)”,文曰:

  “书主簿厅记(前人)

  安溪为邑几三百年,司簿领者固多贤士,寓处壁记不立,漫莫可考。时传充员逾岁,复廨宇于县治之西,宗学教授 陈德一 概记其事矣,问先后名氏于耆老,才得二十人。窃谓居是官者,往往卑之,玩岁愒日,不屑以事业自见;况穷山小邑,益不足起其怠。是岂设官之意哉!

  勾稽之事于民最切,民之休戚在贰,岁之出入在薄,书吏并缘为奸,特原于此。苟吾爱民之心不至,惮劳好佚,其害有不可胜言者,而以官卑自恕可乎?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亦载,题“《书主簿厅壁记》(陈宓) ”,文后加“按:此文旧志皆载作。味‘时传充员逾岁’六字,恐是主簿赵时传所作”

  《流惠亭修禊序》

  修禊,是古代的基以消除不祥本祭祀之一,一般在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进行到水边嬉游,禳除灾疠。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序》载:

  “《流惠亭修禊序》(陈宓,宋县令)

  得暇日、邀佳友、寻胜地、赏良辰,昔人以兼之为难;况绾铜束带,心一旦不在民,必有受其害者,又吏议束人,是四者,愈不易得。

  仆来安溪,爱其山水,县小事烦而才短,日历仅给,值连年意绪不佳,此事俱废。
积雨快晴,吏以休告。童子曰:‘兹非修禊辰乎?’

  于是命友联骑,东出龙津桥,步登高山。山上有台,翠巘旁绕,下瞰曲湍,如过几席。杯行到手,疾于飞羽。咏兰亭之章,如与昔人同处一席。少焉,西登凤池桥,桥未就者数板,憩于中亭。清风掀袂,如跨虹登汉。拿舟抵流惠亭,平湖日偃,紫荷刺水,白鹭窥人,草木芳蔚。游者往来堤上不绝,依稀钱塘西湖之胜。酒半各赋诗,假笔旁舍,即景成咏,不烦拘索。回泊双清阁,五峰屏立,一水镜净,觞一再引,日薄,意恋恋犹未足。

  嗟乎!乐不可极,游不可放。斯集俱同心友,又子侄皆来,向之数美,今巳尽偿,其所得不既充矣乎?诗以兰亭修禊事为韵。”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8·征文·序》、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1051卷·泉州府部汇考7·泉州府部艺文1》亦载,文同,曰:

  “《流惠亭修禊序》(陈宓,宋县令)(《方舆汇编》作“《流惠亭修禊序》(陈宓)”)

  得暇日,邀佳友,寻胜地,赏良辰,昔人以兼之为难;况绾铜束带,吏议拘迫。仆来安溪,爱其山水,事烦才短,此事俱废。

  积雨快晴,吏以告休。童子曰:‘非修禊辰乎?’

  于是命友联骑,东出龙津桥,步登高山。山上有台,翠巘旁绕,下瞰曲湍,如过几席。杯行到手,疾于飞羽;咏兰亭之章,如与昔人同处一席。少焉,西登凤池桥,憩于中亭。清风掀袂,如跨虹登汉。拿舟抵流惠亭,平湖偃日,紫荷刺水,白鹭窥人,草木芳蔚。游人堤上不绝,依稀钱塘西湖之胜(《方舆汇编》无“之胜”)。酒半,假笔旁舍,即景成咏。回泊双清阁,五峰屏立,一水镜净,觞一再引,日薄,意恋恋犹未足。

  嗟乎!乐不可极,游不可放。斯集俱同心友,又子侄偕来,向之数美,今巳尽偿,其所得不既充矣乎?诗以兰亭修禊事为韵。”

  嘉定五年送泉州知府邹应龙

  邹应龙 ( 1172~1244年),字景初,号南谷,谥文靖, 南宋·福建泰宁人。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进士。嘉定二年(1209年)累至兼权吏部侍郎,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兼左庶子。嘉定二年十二月(1209年,或作嘉定三年,1210年)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至嘉定五年(1212年)以祖母江氏丧,乞词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邹应龙》)

  陈宓《送给事》:

  “皇天佑我宋,衮衮生巨人。正学迈( 指西汉·贾谊(指西汉·董仲舒,彤庭亲选抡。声名喧宇宙,勋业见寅亮。伟哉踵经纶。文章特馀事,德行金玉纯。

  文靖有雅量,风云际熙辰。所以到圣治,唐虞俗再淳。先生轶前驾,学力欺孟子荀子。平生事靖退,墨头自要津。群小竞狐媚,佳兵媒其身。挺然出正论,玉色垂大绅。银台凛风驳,世仰凤与麟。直道志丘壑,通涂轰枢钧。岂为一己计,宁牧千里民。

  泉山号大郡,氓贾甲七闽。以宽则容奸,急则鳏寡颦。先生得其道,三年政和均。孰疾不得医,孰屈不得伸。餐药置左右,砂芹不再陈。建阁储六籍,凿井膏城闉。巍巍百雉堞,楼橹俄一新。海壖亦有学,穷邑增廪囷。百废已具举,一毫不惊尘。此特以迟言,孰识襟怀春。下士有一善,不啻连城珍;斯民有一隐,不啻闻频呻。遂令无远迩,士民尽归仁。四海望霖雨,行当趋紫宸。皋夔踵高躅,岂特诸子伦。

  某也未闻道,一官尝苦辛。蹉跎二纪馀,抱志几郁湮。得宰山水县,低头抚凋贫。连岁田少收,输殿不见嗔。顷年有疑狱,口讷愧誾誾。高明一垂照,三囚脱死濒。缪政了无术,教条每知遵。罪戾惧不免,荐扬果何因。感恩方激切,归辕遽攀轮。焦桐既蒙盼,寿或柏与椿。敢不自奋励,冀陪东阁宾。”

  其他

  嘉定四~六年辟县治前一字路和东街、南街

  嘉定四年(1211年),陈宓在县治前开辟1条一字路,树立两座坊表(非石料),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东街和南街也同时辟地修建,嘉定六年(1213年)竣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城·安溪县城》)

  嘉定四年为惠林岩题匾额

  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陈宓(号复斋)到过安溪惠林岩,嘉靖《安溪县志》曰:“惠林岩,在来苏里。宋·乾道庚寅(乾道六年,1170年)道人集众修行之地。嘉定辛未陈复斋匾额‘惠林’,又名‘月峰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惠林岩》)

  嘉定六年改建凤池桥

  县治西畔常沿渡上,前任知县杨绳祖曾建一木桥。嘉定六年(1213年),陈宓将其改为石址木梁,桥上盖屋46间。邑人感其德,刻石曰公桥”陈宓嫌其掩盖前人功绩,将该石碑推入水中,改名为“凤池桥”陈宓离任不久,县民为建令尹生祠于凤池桥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凤池桥》)

  为达摩岩题匾“狮子峰”

  明·万历《泉州府志》和明·嘉靖《安溪县志》皆载,陈宓曾到过长坑达摩岩,为题匾“狮子峰”(已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达摩岩》)

  曾读书晋江白虹山

  此外,陈宓曾读书于晋江白虹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白虹山》)

  铭

  择善堂铭

  《择善堂铭》,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铭》收录,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 风俗人物之八·征文·铭》亦载。文曰:

  “择善堂铭(陈宓):

  人心之善,知之必明。厥见不惑,择焉始精。
  道既在我,云胡不行!氏得一,拳拳服膺。
  执而弗失,庶几有成。惟知、仁、勇,一之以诚。
  不勉曷至,用念友生。”

  念斋铭

  《念斋铭》,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铭》收录,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铭》亦载。文曰:

  “念斋铭(陈宓):

  道不远人,欲之则至。心苟不存,则为自弃。
  人亦有言,圣狂质异。质以念移,本无定位。
  于戏敬哉!益励乃志。 ”

  诗词举偶

  《题县圃三首》,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曰:

  “题县圃三首(陈宓):

  ‘疏花早不奈香何,三叠琼葩应用多。最是动人情意处,黄梅已老未逢荷。’

  ‘人间桃李漫春风,流水飞尘过眼空。谁信黄梅深院静,水栀如玉映群红。’

  ‘晓来初日满林光,犹见枝头梅子黄。一对蝉声相上下,柳丝摇曳与俱长。’”

  【按: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一(第3首)。】

  《赋梅堂十首》,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曰 :

  “赋梅堂十首(陈宓):

  ‘天公久不试铅华,尽把清蕾赋此花。白玉堂中春未动,等闲攀折野人家。’

  ‘祗知风骨清于玉,敢把精神看作花!一阵异香明月下,定知来自玉皇家。’

  ‘世间何物最鲜华?摇落林中第一花。作计莫输蜂蝶后,深红浅萼便为家。’

  ‘谩自尘劳须鬓华,故园空锁未开花。年年饱看春来去,输与西湖处士家。’

  ‘造物全将素作华,牡丹那得号真花!古来骚客知多少,貌得精神有几家?’

  ‘穷冬天意似奢华,向壁明珠剩作花。付与春风向何处,殷勤不为五侯家。’

  ‘浓霜轻雪妒清华,暖日烘时只见花。天意似怜尘世界,故将茅舍换仙家。’

  ‘地宜冬暖早韶华,回首墙东李亦花。毕竟晨妆自羞涩,岂堪位置寿阳家!’

  ‘金掌何人吸露华?争如瓦盏泛霜花。移床来傍花边坐,底用云岚顶上家!’

  ‘老觉无情恋物华,玉尘那复惜飞花!春风只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

  【按: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第七、十首)。】

  《游月湖》,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平芜几载翳云烟,一日重开便豁然。须信耕桑皆帝力,谩将歌咏祝尧年。
  金堤新插千株柳,玉井仍看十丈莲。县令愿同民快乐,西风来看绕湖田。”

  《题清水岩》,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飞溜无时断,行云一日停。半年嗟苦雨,三度扣禅扃。
  岩岫方从认,松篁恰得醒。草木多掩映,岸竹半伶俜。
  舟子应频唤,山农讶屡耕。溅衣黄土重,侵屦碧泉冷。
  溪合高低白,林迷上下青。乍褰绵作障,重展玉为屏。
  古佛灵如在,微官德岂馨!心悬炷香案,容肃换衣亭。
  晚照催归骑,清风惜暑棂。凭高闲一顾,人世是浮萍。”

  《题龙津桥》,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画中。别浦渔歌来瞑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将归留宿云津阁二首》,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一,曰:

  “三年饱识溪山面,未省烟云际晓生。阁迥桥长正相映,桃源图上有人行。”

  陈宓《题安溪双清阁》:

  “重开杰阁似天成,气压尘闤境自清。一水深澄苍玉远,五峰齐峙翠屏横。
  未谐广厦万间志,且惬行人六月情。蚤晚定能夸盛事,凤池桥上看蓬瀛。 ”

  陈宓《安溪送泉粹》:

  “平生顺天命,渴饮与饥饭。不能便利趋,俛首榷商贩。
  随群谒上官,言语但朴愿。岂知事迎合,宛转若藤蔓。
  秉心实无它,世俗乃憎怨。岂期筮仕初,邂逅适素愿。
  明公行都来,郡政毕已逮。不惟辱宽假,时亦蒙诱劝。
  王事有期程,后我念迟钝。公今趋天朝,尚我坐尘坌。
  感恩顾未报,送别益增恨。伟哉佐此邦,声名不前逊。
  专城亦数月,蒙福数十万。清介持一律,冰玉不可溷。
  从来士大夫,德劭才或困。岂如明公贤,全美难悉论。
  行看庙堂上,相先以名献。斐然作诗歌,聊写意缱绻。”

  陈宓《次安溪簿云津阁韵》(2首):

  “西来一派接天流,谁结危栏占上游。树蘸碧波元不暑,沙攒白鹭更宜秋。
  沉酣胜处方知味,濡滞穷山未拙谋。欲把君诗镵翠壁,声名长与此溪留。” 

  “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出罨画中。别浦渔歌来暝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吏闲剩得三更月,民阜多逢五日风。作计追陪今恐后,杯盘随意底须丰。”
 

  陈宓《次柯东海于安溪流惠亭》:

  “少壮成何事,蹉跎鬓欲翁。尚馀朱墨日,可欠芰荷风。
  
归鹭依山白,新蟾蘸酒红。晴空无点翳,秋气遥梧桐。”

  陈宓《次林司户清水岩韵》:

  “祷雨当年百丈峰,森森夹径耸修筇。甘霖尚想四垂合,清境无因一到重。
  仙伯遗纵参佛迹,公新咏军容。索诗尚及疏庸令,筳寸何堪击钜钟。”

  陈宓《登安溪莲莱山谢雨》:

  “我来两月值冬晴,多谢灵明答寸诚。一瓣净香犹未染,留得琼英盖短垣。”

  陈宓《登蓬莱山谢雨》:

  “师座慈山几百春,精神长是念斯民。我非济旱为霖手,合作岩隈洒扫人。 ”

  陈宓《清水岩祷晴》:

  “作吏风尘头欲白,此身那不自优游。一心恰似商人妇,苦雨终风便作愁。”

  陈宓《登清水岩谢晴,承知丞惠诗次韵为谢》:

  “田里今年少叹嗟,前溪敢放夜痕加。天开璧玉三千岫,水绕黄云一万家。
  古寺安闲茶可饱,深村取次酒能赊。归来晚及西津渡,百丈虹梁喜有涯。”

  陈宓《赴官安溪回与柯东海同宿闲吟》:

  “道逢酒舍定迟回,无奈诗篇费剪裁。忽得好风还自喜,那知细雨隔溪来。”

入朝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

  嘉定七年(1214年),陈宓入监,进奏院。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

  时无敢慷慨尽言者,上封事言:

  ‘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闱仪刑有未正也。

  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钞盐变易, 楮币秤提, 安边所创立,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 躐跻殿岩, 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三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擢,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

  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

  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却。”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天不雨,上封事直言。”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嘉定七年入监。

  因大旱,进奏言:‘宫中饮宴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繁,大臣所用非亲即故,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

  嘉定八年感叹南宋朝廷和金政策

  嘉定八年(1215年)三月,南宋遣丁焴等使金贺长春节。

  陈宓 《嘉定间赠寺丞使虏》诗:

  “故宫龙德尚如新,忍使衣冠拜虏尘。九世旧仇犹有憾,百年中国岂无人。
  金缯第一休教遣,伯侄从今莫强亲。天与此时那可共,堂堂虏使正精神。”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初,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后数年,闻关外不靖,以书抵曰: 蜀口去关外虽远,实如一身。近事可寒心,皆士大夫之罪,岂非贿道不绝之故耶?’服其言。”

  陈宓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集中体现在其所作《檄中原》一诗:

  “大哉我宋得天下,仁比三代泽过之。太祖太宗贻典则,真宗仁考父母慈。
  熙丰足国振百度,要使宇内无蛮夷。哲宗元佑建皇极,敬用贤哲如蓍龟。
  
百年上下享安泰,万里一域惟熙熙。春阳浩荡不肃物,遂使异类窥京师。
  
当时臣子不知义,视虏豺豹身狐狸。曲生苟活竟亦死,甘堕狡计宁非痴。
  
三光晦昧五岳坠,二圣北狩无还期。忠臣至今痛入髓,下逮童騃犹歔欷。
  
嗟尔中原旧豪杰,久效左衽心何为。譬如屈伏猛兽下,荷戈伺便当乘机。
  
如何颜厚不愧耻,反助貙虎为熊罴。数穷六十又且半,天意悔祸人知思。
  
王师六月降时雨,洒尔万国苏鳏嫠。汝犹不念汝祖父,靖康锹祸几无遗。
  
子孙壮大不能报,臣妾仇虏称男儿。天戈所麾速响应,拯汝涂炭革汝非。
  
吾皇仁圣又薛俭,视民如子伤如饥。汝今效顺谨勿迟,同我四海长欢嬉。”

  迁军器监簿,嘉定九年请罢归

  迁军器监簿。嘉定九年(1216年)因直言指陈敝事,遂请罢归。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寻迁军器监簿。

  九年,转对言:

  ‘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 陛下临政虽勤,而治功未举;奉身虽俭,而财用未丰;爱民虽仁,而实惠未遍。良由上下相蒙,务于欺蔽。匦奏囊封,有怀毕吐,陛下付近臣差择,是有意于行其言也。而有司惟取专攻上躬与移咎牧守之章,腾播中外,以答观听。今赤地千里,蝗飞蔽天,如此其可畏,犹或讳晦以旱不为灾、蝗不害稼,其他诬罔,抑又可知。臣故曰人主之德贵乎明。

  大臣施设,浸异厥初。凡建议求言之人,则以他事逐;谏官言事稍直,则以他职徙。忠愤者指为不靖,切直者目曰沽名;众怨所萃则相继超升,物论所归则以次疏外。某人之迁,是尝重人罪以快同列之私忿者;某人之擢,是尝援古事以文迩日之天变者。直节重望以私嫌而久弃,老奸宿臧以巧请而牵复。使大臣果能杜幸门、塞邪径,则举错当而人心服。臣故曰大臣之心贵乎公。

  台谏平居未尝立异,遇事不敢尽言。有如金人再通,最关国体,近而侍从,下至生徒,莫不力争,冀裨庙算,独于言责,不出一辞。辇毂之下,乾没巨万,莫之谁何;州县之间,罪仅毫发,摭以塞责。大臣所欲为之事则遂之,所不右之人则排之。仁宗时,有宰相奉行台谏风旨之讥,今乃有台谏不敢违中书之诮,岂祖宗设官之初意哉?臣故曰台谏之言贵乎直。

  三者机括所系,愿陛下幡然悔悟,昭明德以照临百官。大臣、台谏亦宜公心直节,以副望治之意。’

  指陈敝事,视前疏尤剀切焉。遂请罢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遂请罢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却迁军器监簿。

  转对,言:‘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

  指陈弊事,视前疏尤为剀切。勉斋黄斡见而叹曰:‘使臣子皆如此,国其有不兴乎。’

  寻请罢归。”

  擢太府丞,不拜

  休假期中(在告日)擢太府丞(少卿),不拜。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擢太府丞,不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擢大府丞,不拜。”

嘉定九年出知南康军

  莅任

  嘉定九年(1216年),陈宓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知南剑州去。

  【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合江州都昌、洪州建昌、江州星子置南康军,隶江南路,以星子县(今江西庐山市)为军治。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江南东路。】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出知南康军。

  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第愚昧不能行,殊有愧耳。’

  至官,岁大侵,奏蠲其赋十之九。会流民群集,就役之,筑江堤,而给其食。

  时造白鹿洞,与诸生讨论。”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出知南康军。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愧仆愚昧,不能行耳。’”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出知南康军。

  岁大祲,奏蠲田赋,使流民筑江堤而给其食。

  造白鹿洞,与诸生讲解。”

  诗词举偶

  陈宓《初到南康示诸邑令》

  “田里三年两旱乾,茅檐十室九饥寒。殷勤此日无他事,好把斯民子样看。”

  陈宓《游南康栖贤寺》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谪仙此语谁解道,刻画造化鸿蒙中。
  我来正值小至后,暖日昭回迎朔风。却想冬深一奇观,万鹤飞舞漫苍穹。
  金相定变作玉质,华山千丈难为容。坐令胸次玉渊静,笔下三峡波持椿。
  人生此乐岂易得,向夕城鼓还冬冬。”

  陈宓《庐山歌》

  “庐山清哉谁与俦兮,崭岩峭直跨番易彭蠡而蹴九江。
  长川幽窞亘古今而不息兮,雨激而风撞。
  
山深境寂人迹所希到兮,尽日仅一逄樵叟鹤发而眉庞。
  路逶迤而险阻兮,越数千里之危谾。
  暑六月而不知兮,但觉鸣珂忧佩其下纷淙淙。
  天隔车马之氛埃兮,独许策杖而逾矼。
  宜幽人之履道兮,志精一而匪哤。
  草木坚劲雨不凋兮,列云外之羽幢。
  如凝之之洁白兮,媲兹山而为双。
  田多瘠而少腴兮,食不饱而体不痝。
  青松为醪呼月为烛兮,洼尊瓢饮孰取乎琼卮而翠缸。
  彼丛物欲以自蔽兮,莫为之凿通明之八窗。
  醉生梦死真蟪蛄兮,阅千万岁独有贞柏与圣玒。
  苟能保此而不渝兮,又何有乎施邦。
  一到令人不忘兮,长神醉而心降。
  写此诗以自娱兮,当万幅之图画而揭以千仞之杠。”

嘉定十四年知南剑州

  改知南剑州

  南康军任满,嘉定十四年(1221年)陈宓改知南剑州。

  (按:南剑州位于福建北部今南平市延平区一带,地处武夷山脉 北段东南侧。因传说干将莫邪在此“双剑化龙”而得名剑州、剑津。后为与四川剑州区别,又称南剑州。)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改知南剑州。

  时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

  创延平书院,悉仿白鹿洞之规。”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累知南剑(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改知南剑州。

  又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

  创延平书院,悉仿白鹿洞规。”

  诗词举偶

  陈宓《初到延平会四邑宰》(3首):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子职业合何如。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郡县本来同一体,何须催赋属州家。如今已许从民便,升斗须防颗粒加。 

  “是邦凋瘵古来无,只为从前有羡馀。第一切须除此弊,庶几民力少能舒。”

  陈宓《题延平相公庙》(3首):

  “想像孤忠尚凛然,古祠何止更千年。清标自是人难泯,不为区区一剑传。”

  “匪躬尽瘁握机权,虽值时危亦晏然。况有式乾遗奏在,若教勇退更身全。”

  “地下宝光犹解见,眼前天象却茫然。君恩自古难贪恋,乃父反输少子贤。”

  陈宓《题延平剑归阁》:

  “晋代难为用,翻藏此水涯。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陈宓《题延平招演堂》:

  “好山四绕作银屏,秀水忝流玉样青。雨后龙精穿皦日,夜初渔火混疏星。
  踌躇直拟长来宅,取次都堪小结亭。谩酌三杯求一醉,终然心事独醒醒。”

  陈宓《题延平氏宅》:

  “延平氏庐,仙翁扁盘谷。虚堂纳水石,兰萱和修竹。
  距城才咫尺,作吏愧真俗。年馀始一到,赖有客如玉。”

  陈宓《南剑鹿鸣》:

  “嘉宾卅七燕公堂,吾道方亨值一阳。学力早知深,乡风端可继
  
云霄九万朝天阙,礼乐三千染御香。老守尚能观盛事,春深节时喜如狂。”

  陈宓《次延平郡文学宴新进士韵》

  “文章千丈吐寒芒,更要新登孔氏堂。讲学若能膻自至,致君端使凤来翔。
  衍山剑水多奇产,赤箭丹砂讵可当。自有名儒常辈出,莫将诗句诧钱郎。”

  陈宓《游武夷》

  “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见沙。含溪嚼茶坐盘石,怅惆欲趁西飞霞。”

  陈宓《酌建阳氏酒》:

  “不杯神观已陶然,三四蓬壶小有天。当日流霞唯一盏,却输玉妪是真仙。”

  陈宓《答李武伯》:

  “郎江西彦,杰出天与才。勉斋恨得晚,垂绝倾所怀(按:黄榦勉斋
  朅来复入闽,吾道叹已乖。延平有书社,四儒门侪。
  地势得爽垲,山川似天开。群贤为一至,君至亦少谐。
  所读唯圣经,坦然疑无猜。藜藿足可饱,窗几无馀埃。
  乐天复安土,何有羁旅哉。所望讲究精,南山赋台来。
  如何苦吟僻,却与长吉偕。昔人三百篇,词达谢剪裁。
  那用愁肝肾,推敲费安排。请寻氏乐,兀兀坐书斋。”

  陈宓《延平次纠曹韵十四首》(按:“纠曹”,亦作“糺曹”,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延平次纠曹韵十四首:

  第一溪山:‘溪山号清绝,自古产奇人。可惜吾夫子,南来不到闽。’

  熙春台:‘我乘凋瘵后,未省见花开。安得一千里,同携登此台。’

  经史阁:‘小阁瞰清池,荷花镇长见。吏休苟得暇,只携书一卷。’

  群仙观:‘北山尽环合,柔岗轻杂云。一峰自能好,况此玉成群。’

  流杯石:‘清波映文石,置此亦奇事。年年上巳时,聊将姓名记。’

  尊贤堂:‘山川秀而明,所居必名贤。主人虽凡骨,不慕衍客仙。’

  绿净:‘清池绿如梁,到此颜为破。幸有诗仙来,珠玑剩教唾。’

  棋亭:‘我少不努力,常愧夜讽子。亦有才高人,雍容即登此。’

  野亭:‘春来一登眺,快见耕与桑。初冬拟丰乐,为酒升此堂。’

  紫气:‘三尺有正气,外邪何可干。功用虽未见,韬藏谁将看。’

  古香:‘秋根托岩隈,静对意味长。春来长柔柯,无风自生香。’

  剑归:‘神龙泽一世,岂但三尺用。清潭知几许,吞八九云梦。’

  橘轩:‘当年初种时,四老戏其中。何如与我辈,坐对霜天红。’

  玉井:‘登高摘水花,永怀唐儒宗。若识真古意,何须最高峰。’”

嘉定十七年知漳州

  嘉定十七年(1224年)命知漳州,不久即乞致仕。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亡何请致仕。”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累知南剑、漳州,请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无何请致仕。”

宝庆二年致仕

  拜祠命辞职名致仕归家

  宝庆二年(1226年),起提点广东刑狱,辞不就;旋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然陈宓拜祠命,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拜祠命而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拜祠命,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以直秘阁管崇禧观。拜祠命而辞职名,得进职一等致仕。”

  次泉州

  陈宓归家当年(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不忘初宦故地,曾旅次泉州(俗称“刺桐城”、“桐城”),观礼中秋节庆,拜访泉州知州游九功,遇傅伯成葬礼,各有诗赋其事。

  中秋观礼

  陈宓《中秋桐城观举子》:“风前散袂能忘扇,月下题诗不用灯。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

  次游九功

  陈宓《次泉守郎中》“七闽遍数刺桐州,自昔贤侯惠爱留。洛水桥新浑似昨,梅溪人诵不能休。近来善政称三最,相继清名照九秋。我别十年思一到,不知何日此心酬。”

  按:

  “泉守郎中”:指游九功,南宋·福建建阳人,宝庆元年(1225年)知泉州,至端平元年(1234年)召为司农少卿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游九功》)

  梅溪王十朋梅溪,南宋·浙江温州乐清人,乾道四年(1168年)八月起知泉州,乾道五年( 1169年)冬卸任。陈宓素来敬仰王十朋,前曾赋有《得梅溪像》诗曰:“生平尊仰梅溪像,望日迁居恪及门。诞子偶然同是日,命名端合作梅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会傅伯成

  傅伯成(1143—1226),字景初,号竹隐,谥忠简,晋江人(县治在泉州府城)。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累至权吏部侍郎,不久知建宁府 (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县),嘉定三年(1210年) 移知镇江府。嘉定八年(1215年)乞休致仕。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卒于家,年84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伯成》)

  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陈宓次泉州时,遇傅伯成卒葬。作《往桐城,会傅侍郎葬,次苏教 思恭韵》悼之:“一别清凉十二秋, 仙翁已作九霄游。急披龙具壶山麓,来会牛眠苏岭头。事业直须关宇宙,身名莫使负山丘。 临分相勉无它语,道学难收岁不留。”

  陈宓傅伯成志趣相投,生平交好。傅伯成生前,陈宓曾作有《侍郎寒碧十五韵》诗(按:“寒碧”:寒凉的碧空),曰:

  “题侍郎寒碧十五韵

  浮花:‘古来诧范蠡,功名付沧洲。可惜所见小,只挟婵娟游。如公真爱世,请具济川舟。’

  晚香:‘春风斗妍丽,众卉芳可掬。丁时良亦好,暮景苦不足。独擅晚秋香,金英照寒渌。’

  净凉:‘何物擢仙质,天然契吾性。不染浊水泥,明月水中映。只许此君看,风清雨娟净。’

  颂橘:‘潇湘秋气高,群木秃如指。粲粲朱实繁,傲霜如有喜。愿言事封殖,勿使间棘枳。’

  滋兰:‘猗猗深林中,有类事谨独。 采弃信所遭,幽芳孰荣辱。 苦与群卉殊,千年犹有馥。’

  筠坞:‘萍彩日相鲜,柳绵时暗度。无风亦生凉,有月助奇趣。偶来独坐时,爱此那能去。’

  种杏:‘夭桃太繁媚,清瘦却怜梅。酌此二妙质,为君出奇开。酿作千日酒,高仙下崔嵬。’

  袭芳:‘红紫事鼎盛,嫣然媚日风。香气袅不断,郁若篝衣烘。请勿别高下,一种春阳回。’

  百花径:‘谁言四时殊,春色镇长有。秀萼皆可餐,采采泛卮酒。殷红一月时,发挥仍有抑。’

  观鱼:‘燕忙将水撇,鱼乐欲空跳。此意谁能会,光阴静里消。’

  锦步障:‘白传落草堂,茶果替鱼肉。不妨天与富,锦绣以为谷。’

  宜月:‘海底初上时,柳末清光发。满窗璠欤映,我胸中月地。’

  袭芳:‘红紫事鼎盛,嫣然媚日风。香气袅不断,郁若篝衣烘。’

  流花桥:‘春风事华侈,红紫逐香飘。水底从铺锦,还能似此桥。’

  梅坡:‘江南开最蚤,犹及仲春时。此地先飞雪,多情却愿迟。’”

  傅伯成寿庆时,陈宓曾作《寿傅忠简诗怀念,曰:

  “一阳初起黄钟宫,红日出海光曈曨。天高地下气久雺,万物闭塞如惛懵。
  
造化环复极则通,天于此时生我公。公之累世载孝忠,受天问气和冲融。
  
聚为文章发鸿蒙,一门二季继乃翁。平生济民愿力洪,要令飞走毋置笼。
  出殿大邦眷弥隆,富沙千里无疲癃。京口移镇事益丛,流离满目罗羁穷。
  公为不食摩其躬,沟壑百万俱恩蒙。刻身节用财自丰,所至露积民力充。
  民方慕公如阜螽,上章力去横飞鸿。公以止足厉颓风,其如夏夷望肤功。
  晚作一第方帘栊,头白丹心尚宸枫。愿公之寿等华嵩,我宋社稷长尊雄。
  嗟予小子最倥侗,公安取此不言鬷。知己之恩大穹窿,当期报效如纖塳。
  吟诗劝侑酒一中,愧我才浅难为工。”

绍定三年卒于家

  绍定三年(1230年),陈宓卒于家,年六十。端平(1234—1236年)初赠直龙图阁。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三学诸生以起为请,而没已阅月矣。”(按:南宋国子监分太学、宗学、武学三门。太学生为普通士子,宗学生为皇室子弟,武学生是军事人才,合称“三学”。)

  “端平初,殿中侍御史王遂首言:‘事先帝有论谏之直,而不及俟圣化之更,宜褒其身后,以劝天下之为臣者。’帝为感动,诏赠直龙图阁。

  所著书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 《读通鉴纲目》 、《唐史赘疣》之稿数十卷,藏于家。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三学诸生以起为请,而没矣。”

  “端平初,赠直龙图阁。”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

  “三学诸生以起公为请,而公殁矣。”

  “端平初,殿中侍御史王遂首言公‘事先帝有论谏之直,而不及俟圣化之更,宜褒身后’,诏赠直龙图阁。

  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文稿数十卷。”

  现存清抄本《复斋先生龙图公文集》23卷、拾遗1卷、附录1卷。

评价

  陈宓毕生笃信理学,并用以指导人生。在其复斋集》中,“仁说”是花大量篇幅讨论的主题。陈宓“仁说”思想,是在对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理解基础上的详细阐释。陈宓认为,“心之德,爱之理”“仁”的本质,“爱人”“仁”的表现;要践行“仁”,就要 “万物皆切于已”,“因究为仁之旨,则知一身任天地之责,所系甚大。苟志于仁,则万物皆切于已,不得独擅安逸,置民物于度外,素位而行孜孜矻矻,终吾身而后已。今执事为令,邑人爱如父母,可谓行得吾仁矣,无故求去,又恐于仁不无间断。”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天性刚毅,信道尤笃,尝为《朱墨铭》,谓朱属阳,墨属阴,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

  自言居官必如颜真卿,居家必如陶潜,而深爱诸葛亮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学派》:

  “黄勉斋先生尝与李敬子书云:‘近得真景元真德秀书,嗜学之志甚;至得陈师复陈宓书亦然。此二公者,异日所就又当卓然。先师殁,今赖有此耳。 ’

  又真西山先生真德秀跋《复斋陈宓诗卷》曰:‘某乙丑春尝为自箴曰:学未若临卭之邃,量未若南海之宽,制行劣于莆田之懿,处贫愧于义乌之安。莆田者,指予师复陈宓而言也。某与复斋陈宓平生故人,而每叹其不可及。(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

  【按: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谥文忠,南宋·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长乐里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曾于嘉定十年(1217年)至嘉定十二年(1219年)、绍定五年(1232年)至绍定六年(1233年)两知泉州。陈宓真德秀均为理学中人,素交好。陈宓《寄题真希元毋自欺斋》诗曰:“本来真是与真非,只为因循逐物移。当面雷同还自笑,此心机动已天知。穷通有命宁由我,邪正唯人更问谁。委曲周防终恐拙,何如直道了无危。”

  又按:

  先生嘉定三年曾任安溪令,志乘载公尽心所及,尽力所为,惠政甚多,安溪士民称先生不以令名,而尊曰复斋先生。惟时斯邑僻处山谷,读公所书《令丞主簿厅壁记》及《惠民药局记》、《安养院记》,盖先施之惠养之政,而于礼乐或有未遑乎,

  尝考紫阳 文公朱熹曾往安溪按事,相传为先儒过化之处;后公复莅兹土,又北溪 陈淳最后亦莅于斯,未到官而殁,是安溪荒僻幽遐,至紫阳师弟始开人文之先者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淳》)

  读公《梅堂诗》有曰:‘春风只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仰见满腔恻隐,知存心济物厚矣。

  再考余乡湖山(湖头),安之属里,其翠屏山之阴,有曰名教堂,说者谓紫阳门徒所栖止,其姓氏不著。是时学紫阳之学者,恐尽有人,惜姓氏莫考。余闻之故友王尚卿得之吾族姪广文延拱云。乾隆辛未五月十三日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公天性刚毅,信道尤笃,自言居官必如 颜真卿 ,居家必如 陶潜 ( 陶渊明 ) ,而深爱 诸葛亮 。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自言居官必如颜真卿,居家必如陶潜,而深爱诸葛亮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