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宓 【字师复,一作思复,号复斋,南宋·兴化军莆田县阔口村人。】 丞相陈俊卿之子。 陈宓(1171—1230年),字师复,一作思复,号复斋,南宋·兴化军莆田县阔口村(今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乾道七年(1171年)生。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陈宓,字师复。”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陈宓,字师复,莆田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陈宓,字师复。”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陈宓,莆田人。”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宋·知县·陈宓》有传。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有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据《道南源委》、《考亭(朱熹)渊源录》”为作传。 丞相陈俊卿之子 陈宓是孝宗朝丞相陈俊卿(谥正献)子,兄弟5人,陈宓居第4。(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俊卿》)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丞相俊卿之子。”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宋·知县·陈宓》:“丞相俊卿之子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丞相正献公第四子。” 陈宓弟陈宿(1173—1242年),字师道,号克斋。以父荫调选,历监福州海口镇税、泉州市舶务、泉州府惠安知县、靖州(今属湖南)通判,嘉熙三年至淳佑元年(1239—1241)任南剑州知州,擢大理寺丞。 陈宓的身世和以“仁”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在其赠陈宿的数首诗中均有体现。 陈宓《通刺师道弟》: “昔我先君子,受爵每惧盈。国恩恨未报,遣训昭誓盟。 陈宓《送师道弟调选》(2首): “人生重五马,亦须在中州。若弟虚慕名,不惮南荒陬。 “三年试邑似从军,救过何心望策勋。但得当时无愧怍,便知后日有芳芬。 陈宓《送师道弟赴官靖州》: “去佐湖阴郡,炎征六十程。东南疆尚狭,朝暮骑仍轻。 陈宓《送师道弟守德庆》: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 入朱熹之门 淳熙十年(1183年),陈俊卿延请朱熹到其家讲学1个多月,年仅12岁的陈宓与其兄长及侄子亲自侍学朱熹。淳熙十三年(1186年)习举子业,再试礼部无成。既长,即从朱熹弟子黄斡(字 勉斋)游。(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按:黄榦,字直卿,号勉斋,福州闽县人;朱熹弟子,创“勉斋学派”。】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斡游。”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少及朱文公之门,长从黄斡游。”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少事朱子,朱子器异之。 长从黄勉斋游,称其胸怀坦然,无一毫私欲之累。尝与书曰:‘忽闻执事志道之笃、立行之高乃如此,喜跃不能自胜;先生九原之下亦当为之击节,幸吾道之有传也。’” 初宦 陈宓以父荫调选,宝庆三年丁巳(1197年)任泉州南安盐税,改主管南外睦宗院(在泉州),再主管西外睦宗院(在福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南外宗正司》) 陈宓《丁巳调选》:“人生四十方强仕,一调十年能几回。蝉冕未加头蚤累,诗成水上见风行。笔端万类因陵暴,世态浮云任变更。且尽花前一樽酒,何须身后五言声。”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 陈宓《刺桐》(2首): “名字传舆志,风流欠画图。 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栖乌。” “尽护绕城家,炎风盛际花。 漫天何所似,汉帜杂云霞。”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古城·刺桐城》) 陈宓《泉南道中》:“乍寒忽暖初冬候,已熟慵收大有年。社鼓呼人鸣坎坎,山童待月舞跹跹。旅行可饱鱼虾味,疾步不惊鸡犬眠。外户夜开今已见,何时斗米直三钱。” 知安溪县 南宋·嘉定三年秋知泉州府安溪县 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秋,陈宓知泉州府安溪县。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知安溪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嘉定中:陈宓,三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知安溪。尽心所及,尽力所为。” “安溪士民不名宓令,而尊宓曰‘复斋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以父任,历知安溪。” “安邑士民不名为令,而曰‘复斋先生’。” 重农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歌》收录1首陈宓《民间歌》(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 风俗人物之八·征文·歌》亦载),文曰:“民间歌(陈宓):‘我有衍土,凤山之阳。昔焉芜秽,今则民歌农桑。既温且饱,复习乎典章。鸣呼!帝力于我其忘!’” 陈宓治县以农为本,嘉定五年(1212年)曾作有1组《安溪劝农诗》。曰: “安溪劝农诗:‘汗颜为令已三年,二税无因放汝钱。但愿人人知务本,创地莫忘劝农篇。’ 劝耕荒田:‘七闽寸土直钱多,况是泉山价倍高。怪尔小民无别业,如何荒亩长蓬蒿。’ 劝贫富相资:‘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 ’ 劝息讼:‘田无所入最为艰,终岁辛勤不得闲。劝尔小争须隐忍,破家只在片时间。’ 劝孝养:‘父母辛勤养汝身,直须五鼎奉双亲。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犹亏岂是人。’ 劝耘苗:‘力勤瘠地亦良田,丰歉由人莫问天。曝背耘苗能着力,天公毕竟也相怜。’ 劝种植:‘是处荒山欲接天,土膏如面草如毡。及时便种松杉子,远计收功只十年。 ’” 嘉定三年冬作惠民药局并记 嘉定三年庚午(1210年)冬,陈宓在县衙中门内创立和剂局,大门外创立惠民局,聘医生诊治并制药,为安溪最早的官办医疗机构。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作惠民局,以药病者,立吏一人掌局,病愈则裹粮送之,死则棺葬之。” 陈宓并作《惠民药局记》,全文收录于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曰 : “《惠民药局记》(陈宓) 安溪视诸邑为最僻,深山穷谷,距县有阅五六日至者。又气候多燠,春夏之交,雨淖则河鱼腹疾,旱则瘴痞作焉。俗信巫尚鬼,市绝无药,有则低价以贸州之滞腐不售者。贫人利其廉,间服不瘳,则淫巫之说益信。于是有病不药,不夭阏幸矣!诗曰:‘蓝水秋来八九月,芒花山瘴一齐发。时人信巫纸多烧,病不求医命自活。’呜呼!兽且有医,而忍吾赤子诞于巫、愚于贾哉! 嘉定庚午冬,为和剂局于中门之内。招明医一人,躬诊视、修制之事;吏一人佐焉,掌凡出入之籍;工一人,供凡役。创惠民局于大门外,一吏掌之,月一易,所以佚其劳、革其奸也;主簿兼督之,所以重其事也。 夫长民使民有疾无医,有而不备,何以为心乎!后之君子,孰无是心!惟以是为民命所系,敬而无忽,务广本朝仁民之德,而不屑屑于计利,则不独人享其福也。天地鬼神,不可欺也,实可畏也。本钱五百缗,岁取赡安养院之余者入焉。” 嘉定四年立安养院并记 嘉定四年(1211年) ,陈宓在安溪县衙西南附近建房屋14间,名“安养院”,收养往来山谷间贫困无依的穷人。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作安养院,以待僦力执事往来山谷间病而无所栖止者,取废寺粟岁若干粥之。 ”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立安养院以处穷民,取废寺粟若干粥之,病则医药之,死则棺葬之。” 陈宓并作《安养院记》,全文收录于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7·征文·记》,曰 : “古者鳏寡、孤独、疲癃、残疾,皆上所养也。明诏州、县立安济坊、居养院,实三代遗意,州、县奉承,职所当举。 安溪距城百里,计绝一隅,地无重货,商旅不至,惟贫困无聊之民,亻就力执事,往来山谷间。地势幽阻,秋冬之交,病作相望,伥伥无所栖。其或得托庐以息,而居人恐其或死累己,驱去之唯恐不速。以故羸困颠顿,往往不免,官无由知。 宓来兹一年,日所伤恻,乃相地于近县西南,立屋十四间,庖氵畐粗备,名曰安养院以待之;择忠厚者二人谨视之;取废寺之粟,岁若干石以粥之;为惠民局于邑东以药之;病愈则裹粮以送之;不幸有故,则棺殓以葬之。尽心所及,尽力所为,庶无负圣天子仁民之意。 呜呼!民,吾同胞;令,又其司命者也。使至于此,罪将安归! 宓 始不足为,其罪固已多,第勉勉以补过于后;后之君子,至于广其所不及,岂若 宓 之不勇以致悔哉! 于是书之以俟。” 报止经总制钱并《辩经总制补解钱》文 时有税课钱,名“经总制钱”,为民病。泉州府判监簿欲觧补登足,陈宓竟免之。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县有税课钱,名经总制钱,故为民病,府判监簿复欲解补登足,以给兵食。 宓言:‘县地瘠民贫,逃产者比比而是。本县所纳常数,已是极费支吾,又欲逐月解补登足,此近来酷政,必是胥吏上惑清明。大贤孜孜为国,念兵食之不可缺,而不知兵所以卫民,若使小邑摧胸剸髓以供军,则是以爪牙病腹心也。’ 事竟得已。”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陈宓》:“有经总制钱为民病,府判监簿欲觧补登足,宓免之。”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辩》、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辩》均收录“《辩经总制补解钱(陈宓)”,可见其对经界的看法,与朱熹一脉相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文曰: “辩经总制补解钱(陈宓) 窃见经总制之名,出于(北宋)宣和末陈亨伯之手,当时未至已甚。(南宋)绍兴( 1131—1162年)中催行经界之法,首税契约者纷然,故其额最高。一时憸人辄为比较之说。比一岁后,税契有限,经总制之额,无缘登之议,未尝不叹息亨伯之失于前,诚有望诸君子救之于末也。 本县地瘠民贫,而又经界不行,民之逃产者比比皆是。切恐更数年后,不可复为。经总制之额,本县所纳,递年自有常数,已是极费支吾,以疏谬之人为之,得不至乏供,诚为大幸。 今承使庸行下青册,俾逐月发指定补三百千,只补今年八月以前欠,而九月所解,并要十分登足,不理指定之数。此是近来酷政,诸邑苦之,方将诉于府判、监簿以求伸也。 府判、监簿当从前后一定规模,不宜循此。近者酷政,是必胥吏有以上惑清明。伏惟大贤孜孜为国,念兵食之不可缺,而不知兵所以卫民,若使小邑摧肤剥髓以供军实,则是以牙爪(康熙志作“爪牙”)而病腹心,岂府判、监簿之本心哉? 区区不敢不辩者,正以县有常法,不宜于今日顿使增也。 倘蒙台慈矜下邑之民贫,特照递年之数与物,亦不敢恃宽宏而不加意于催科,庶几少行其抚字之志耳。 ” 重视文教 陈宓重视文教,取废寺的上等田为“赡学田”,在学的生员由30人增至40人。 亲自探望准备赴试的举子和宴请中式举人。 陈宓《中秋桐城观举子》: “风前散袂能忘扇,月下题诗不用灯。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 陈宓《安溪鹿鸣呈诸先辈》(2首): “威凤来翔羽翼新,蓝溪风气益温醇。彤墀看唱三名外,璧水犹登四十人。 ” “仙李蟠根连月窟,桂枝平步折天津。雪窗莫忘辛勤日,省酒簪花曲水滨。 ” (按:“鹿鸣”指“鹿鸣宴”,古代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 陈宓还在县衙琴堂右畔创立印书局,刊印《司马温公书仪》(按:司马光卒赠温国公)、《唐人诗选》等。这种印刷作坊在本省还是较早的(清·乾隆《安溪县志·卷10·古迹·印书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版印刷》) 却例钱 县有各色钱不系上供,例归县官。陈宓却之,归入县库。 明·嘉靖 《安溪县志·卷8杂志类·遗事》:“陈宓为安溪令,时有各色钱不系上供,例归县官。吏以例进。宓曰:‘入县即为官钱,私有之,则赃也。’良久曰:‘此一例字,坏了许多贤士、大夫。’”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他日,吏进各色不系上供钱,曰:‘公自用之,此例也。’宓立却之,曰:‘入县即为官钱,私有,赃矣!’良久,曰:‘此一例字,坏许多贤士大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邑有例钱,却之,良久曰:‘此一例字,坏许多贤士大夫。’” 嘉定四年重建县厅并《上梁文》 嘉定四年(1211年) ,陈宓修建县衙大厅,并作《 重建县厅上梁文》,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文》、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文》均收录。文曰: “重建县厅上梁文(陈宓) 蓝溪古县,桐郡名乡。市环千室之弦歌,水绕万山之耒耜。民居错落,既日盛而岁繁;公宇卑陋,顾风旁而雨上。庸改高明之观,以通幽隐之情。役不及民,财惟节用。耽耽栋梁,夏凉冬暖以俱宜;衎衎宾僚,辰入酉归而共治。必省内以无慊,斯面南而不惭。未能鸣单父之琴,远希子贱;姑少葺襄城之廨,近效忠宣。肇举修梁,敢申善颂。 抛梁东,衮衮清波涌日红。试问百川朝巨海,何如万国仰重瞳? 伏愿上梁之后,时和岁丰,民淳俗厚。春风百里,总鸡栖犬卧之乡;午日一庭,无雀角鼠牙之讼。共宣忠力,少报君恩。” 断案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8杂志类·遗事》:“一日,有陈严一者,自断左手次指,诬兄之子。宓疑之,乃令效其举刀状。遂诘之曰:‘如此,则余指俱伤矣。仅断一指,乃汝自断诬之也。’其人屈服,出县门北面而拜曰:‘县令神明也。’归,悔而抚其姪。” 清·乾隆《安溪县志·卷5·宦绩》亦载。 《书丞厅壁记》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陈宓《书丞厅壁记》,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亦载。文曰: “书丞厅壁记(陈宓,宋县令) 亲民莫如令,由汉以来,必置丞以贰之。曰丞者,赞助正救之云耳。令有疑必咨于丞,丞有言必忠于令。事或便民,议而行之;少有不便,止之惟恐或后。可否相济,不立私见,惟是之归。丞苟得人,令亦寡过。然则丞之任不轻矣! 安溪地逾百里,僻远而民贫。令于民事,固当究心;丞于邑事,尤不当坐视而不之告也。然居是职者,往往参而关市之征,曰:‘吾能宽民薄税足矣’,至于邑事弗理,则曰:‘非我也’。如是而曰‘不负丞’,可乎?” 《书主簿厅记》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书主簿厅记》(前人)”,文曰: “书主簿厅记(前人) 安溪为邑几三百年,司簿领者固多贤士,寓处壁记不立,漫莫可考。时传充员逾岁,复廨宇于县治之西,宗学教授 陈德一 概记其事矣,问先后名氏于耆老,才得二十人。窃谓居是官者,往往卑之,玩岁愒日,不屑以事业自见;况穷山小邑,益不足起其怠。是岂设官之意哉! 勾稽之事于民最切,民之休戚在贰,岁之出入在薄,书吏并缘为奸,特原于此。苟吾爱民之心不至,惮劳好佚,其害有不可胜言者,而以官卑自恕可乎?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0·风俗人物之七·征文·记》亦载,题“《书主簿厅壁记》(陈宓) ”,文后加“按:此文旧志皆载宓作。味‘时传充员逾岁’六字,恐是主簿赵时传所作”。 《流惠亭修禊序》 修禊,是古代的基以消除不祥本祭祀之一,一般在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进行到水边嬉游,禳除灾疠。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序》载: “《流惠亭修禊序》(陈宓,宋县令) 得暇日、邀佳友、寻胜地、赏良辰,昔人以兼之为难;况绾铜束带,心一旦不在民,必有受其害者,又吏议束人,是四者,愈不易得。 仆来安溪,爱其山水,县小事烦而才短,日历仅给,值连年意绪不佳,此事俱废。 于是命友联骑,东出龙津桥,步登高山。山上有台,翠巘旁绕,下瞰曲湍,如过几席。杯行到手,疾于飞羽。咏兰亭之章,如与昔人同处一席。少焉,西登凤池桥,桥未就者数板,憩于中亭。清风掀袂,如跨虹登汉。拿舟抵流惠亭,平湖日偃,紫荷刺水,白鹭窥人,草木芳蔚。游者往来堤上不绝,依稀钱塘西湖之胜。酒半各赋诗,假笔旁舍,即景成咏,不烦拘索。回泊双清阁,五峰屏立,一水镜净,觞一再引,日薄,意恋恋犹未足。 嗟乎!乐不可极,游不可放。斯集俱同心友,又子侄皆来,向之数美,今巳尽偿,其所得不既充矣乎?诗以兰亭修禊事为韵。”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8·征文·序》、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1051卷·泉州府部汇考7·泉州府部艺文1》亦载,文同,曰: “《流惠亭修禊序》(陈宓,宋县令)(《方舆汇编》作“《流惠亭修禊序》(陈宓)”) 得暇日,邀佳友,寻胜地,赏良辰,昔人以兼之为难;况绾铜束带,吏议拘迫。仆来安溪,爱其山水,事烦才短,此事俱废。 积雨快晴,吏以告休。童子曰:‘非修禊辰乎?’ 于是命友联骑,东出龙津桥,步登高山。山上有台,翠巘旁绕,下瞰曲湍,如过几席。杯行到手,疾于飞羽;咏兰亭之章,如与昔人同处一席。少焉,西登凤池桥,憩于中亭。清风掀袂,如跨虹登汉。拿舟抵流惠亭,平湖偃日,紫荷刺水,白鹭窥人,草木芳蔚。游人堤上不绝,依稀钱塘西湖之胜(《方舆汇编》无“之胜”)。酒半,假笔旁舍,即景成咏。回泊双清阁,五峰屏立,一水镜净,觞一再引,日薄,意恋恋犹未足。 嗟乎!乐不可极,游不可放。斯集俱同心友,又子侄偕来,向之数美,今巳尽偿,其所得不既充矣乎?诗以兰亭修禊事为韵。” 嘉定五年送泉州知府邹应龙 邹应龙 ( 1172~1244年),字景初,号南谷,谥文靖, 南宋·福建泰宁人。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进士。嘉定二年(1209年)累至兼权吏部侍郎,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兼左庶子。嘉定二年十二月(1209年,或作嘉定三年,1210年)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至嘉定五年(1212年)以祖母江氏丧,乞词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邹应龙》) 陈宓《送邹给事》: “皇天佑我宋,衮衮生巨人。正学迈贾( 指西汉·贾谊)、董(指西汉·董仲舒),彤庭亲选抡。声名喧宇宙,勋业见寅亮。伟哉吕与李,王、陈踵经纶。文章特馀事,德行金玉纯。 文靖有雅量,风云际熙辰。所以到圣治,唐虞俗再淳。先生轶前驾,学力欺孟(孟子)、荀(荀子)。平生事靖退,墨头自要津。群小竞狐媚,佳兵媒其身。挺然出正论,玉色垂大绅。银台凛风驳,世仰凤与麟。直道志丘壑,通涂轰枢钧。岂为一己计,宁牧千里民。 泉山号大郡,氓贾甲七闽。以宽则容奸,急则鳏寡颦。先生得其道,三年政和均。孰疾不得医,孰屈不得伸。餐药置左右,砂芹不再陈。建阁储六籍,凿井膏城闉。巍巍百雉堞,楼橹俄一新。海壖亦有学,穷邑增廪囷。百废已具举,一毫不惊尘。此特以迟言,孰识襟怀春。下士有一善,不啻连城珍;斯民有一隐,不啻闻频呻。遂令无远迩,士民尽归仁。四海望霖雨,行当趋紫宸。皋夔踵高躅,岂特诸子伦。 某也未闻道,一官尝苦辛。蹉跎二纪馀,抱志几郁湮。得宰山水县,低头抚凋贫。连岁田少收,输殿不见嗔。顷年有疑狱,口讷愧誾誾。高明一垂照,三囚脱死濒。缪政了无术,教条每知遵。罪戾惧不免,荐扬果何因。感恩方激切,归辕遽攀轮。焦桐既蒙盼,寿或柏与椿。敢不自奋励,冀陪东阁宾。” 其他 嘉定四~六年辟县治前一字路和东街、南街 嘉定四年(1211年),陈宓在县治前开辟1条一字路,树立两座坊表(非石料),东表曰“兴仁”,西表曰“和义”。东街和南街也同时辟地修建,嘉定六年(1213年)竣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城·安溪县城》) 嘉定四年为惠林岩题匾额 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陈宓(号复斋)到过安溪惠林岩,嘉靖《安溪县志》曰:“惠林岩,在来苏里。宋·乾道庚寅(乾道六年,1170年)崔道人集众修行之地。嘉定辛未陈复斋匾额‘惠林’,又名‘月峰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惠林岩》) 嘉定六年改建凤池桥 县治西畔常沿渡上,前任知县杨绳祖曾建一木桥。嘉定六年(1213年),陈宓将其改为石址木梁,桥上盖屋46间。邑人感其德,刻石曰“陈公桥”。陈宓嫌其掩盖前人功绩,将该石碑推入水中,改名为“凤池桥”。陈宓离任不久,县民为建陈令尹生祠于凤池桥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凤池桥》) 为达摩岩题匾“狮子峰” 明·万历《泉州府志》和明·嘉靖《安溪县志》皆载,陈宓曾到过长坑达摩岩,为题匾“狮子峰”(已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达摩岩》) 曾读书晋江白虹山 此外,陈宓曾读书于晋江白虹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白虹山》) 铭 择善堂铭 《择善堂铭》,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铭》收录,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 风俗人物之八·征文·铭》亦载。文曰: “择善堂铭(陈宓): 人心之善,知之必明。厥见不惑,择焉始精。 念斋铭 《念斋铭》,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铭》收录,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铭》亦载。文曰: “念斋铭(陈宓): 道不远人,欲之则至。心苟不存,则为自弃。 诗词举偶 《题县圃三首》,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曰: “题县圃三首(陈宓): ‘疏花早不奈香何,三叠琼葩应用多。最是动人情意处,黄梅已老未逢荷。’ ‘人间桃李漫春风,流水飞尘过眼空。谁信黄梅深院静,水栀如玉映群红。’ ‘晓来初日满林光,犹见枝头梅子黄。一对蝉声相上下,柳丝摇曳与俱长。’” 【按: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一(第3首)。】 《赋梅堂十首》,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曰 : “赋梅堂十首(陈宓): ‘天公久不试铅华,尽把清蕾赋此花。白玉堂中春未动,等闲攀折野人家。’ ‘祗知风骨清于玉,敢把精神看作花!一阵异香明月下,定知来自玉皇家。’ ‘世间何物最鲜华?摇落林中第一花。作计莫输蜂蝶后,深红浅萼便为家。’ ‘谩自尘劳须鬓华,故园空锁未开花。年年饱看春来去,输与西湖处士家。’ ‘造物全将素作华,牡丹那得号真花!古来骚客知多少,貌得精神有几家?’ ‘穷冬天意似奢华,向壁明珠剩作花。付与春风向何处,殷勤不为五侯家。’ ‘浓霜轻雪妒清华,暖日烘时只见花。天意似怜尘世界,故将茅舍换仙家。’ ‘地宜冬暖早韶华,回首墙东李亦花。毕竟晨妆自羞涩,岂堪位置寿阳家!’ ‘金掌何人吸露华?争如瓦盏泛霜花。移床来傍花边坐,底用云岚顶上家!’ ‘老觉无情恋物华,玉尘那复惜飞花!春风只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 【按: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二(第七、十首)。】 《游月湖》,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平芜几载翳云烟,一日重开便豁然。须信耕桑皆帝力,谩将歌咏祝尧年。 《题清水岩》,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飞溜无时断,行云一日停。半年嗟苦雨,三度扣禅扃。 《题龙津桥》,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收录,曰: “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山罨画中。别浦渔歌来瞑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将归留宿云津阁二首》,清·康熙《安溪县志·卷11·风俗人物之八·征文·诗》录其一,曰: “三年饱识溪山面,未省烟云际晓生。阁迥桥长正相映,桃源图上有人行。” 陈宓《题安溪双清阁》: “重开杰阁似天成,气压尘闤境自清。一水深澄苍玉远,五峰齐峙翠屏横。 陈宓《安溪送泉粹》: “平生顺天命,渴饮与饥饭。不能便利趋,俛首榷商贩。 陈宓《次安溪赵簿云津阁韵》(2首): “西来一派接天流,谁结危栏占上游。树蘸碧波元不暑,沙攒白鹭更宜秋。 “兼旬积雨截晴虹,洗出溪出罨画中。别浦渔歌来暝色,长桥人语半秋空。 陈宓《次柯东海于安溪流惠亭》: “少壮成何事,蹉跎鬓欲翁。尚馀朱墨日,可欠芰荷风。 陈宓《次林司户清水岩韵》: “祷雨当年百丈峰,森森夹径耸修筇。甘霖尚想四垂合,清境无因一到重。 陈宓《登安溪莲莱山谢雨》: “我来两月值冬晴,多谢灵明答寸诚。一瓣净香犹未染,留得琼英盖短垣。” 陈宓《登蓬莱山谢雨》: “师座慈山几百春,精神长是念斯民。我非济旱为霖手,合作岩隈洒扫人。 ” 陈宓《清水岩祷晴》: “作吏风尘头欲白,此身那不自优游。一心恰似商人妇,苦雨终风便作愁。” 陈宓《登清水岩谢晴,承知丞惠诗次韵为谢》: “田里今年少叹嗟,前溪敢放夜痕加。天开璧玉三千岫,水绕黄云一万家。 陈宓《赴官安溪回与柯东海同宿闲吟》: “道逢酒舍定迟回,无奈诗篇费剪裁。忽得好风还自喜,那知细雨隔溪来。” 入朝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 嘉定七年(1214年),陈宓入监,进奏院。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 时无敢慷慨尽言者,宓上封事言: ‘宫中宴饮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穰,一人蔬食而嫔御不废于击鲜,边事方殷而桩积反资于妄用,此宫闱仪刑有未正也。 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钞盐变易, 楮币秤提, 安边所创立,固执己见,动失人心,败军之将 躐跻殿岩, 庸鄙之夫久尹京兆,宿将有守成之功,以小过而贬,三牙无汗马之劳,托公勤而擢,此政令刑赏多所舛逆也。 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 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却。”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天不雨,上封事直言。”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嘉定七年入监。 因大旱,进奏言:‘宫中饮宴或至无节,非时赐予为数浩繁,大臣所用非亲即故,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若能交饬内外,一正纪纲,天且不雨。臣请伏面谩之罪。’奏入,丞相史弥远不乐,而中宫庆寿、三牙献遗至是为之罢。” 嘉定八年感叹南宋朝廷和金政策 嘉定八年(1215年)三月,南宋遣丁焴等使金贺长春节。 陈宓 《嘉定间赠丁寺丞使虏》诗: “故宫龙德尚如新,忍使衣冠拜虏尘。九世旧仇犹有憾,百年中国岂无人。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初,宓之在朝也,寺丞丁焴往使金,宓叹曰:‘世仇未复,何以好为?’饯诗有‘百年中国岂无人’之句。 后数年,闻关外不靖,以书抵焴曰: 蜀口去关外虽远,实如一身。近事可寒心,皆士大夫之罪,岂非贿道不绝之故耶?’焴服其言。” 陈宓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集中体现在其所作《檄中原》一诗: “大哉我宋得天下,仁比三代泽过之。太祖、太宗贻典则,真宗仁考父母慈。 迁军器监簿,嘉定九年请罢归 迁军器监簿。嘉定九年(1216年)因直言指陈敝事,遂请罢归。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寻迁军器监簿。 九年,转对言: ‘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 陛下临政虽勤,而治功未举;奉身虽俭,而财用未丰;爱民虽仁,而实惠未遍。良由上下相蒙,务于欺蔽。匦奏囊封,有怀毕吐,陛下付近臣差择,是有意于行其言也。而有司惟取专攻上躬与移咎牧守之章,腾播中外,以答观听。今赤地千里,蝗飞蔽天,如此其可畏,犹或讳晦以旱不为灾、蝗不害稼,其他诬罔,抑又可知。臣故曰人主之德贵乎明。 大臣施设,浸异厥初。凡建议求言之人,则以他事逐;谏官言事稍直,则以他职徙。忠愤者指为不靖,切直者目曰沽名;众怨所萃则相继超升,物论所归则以次疏外。某人之迁,是尝重人罪以快同列之私忿者;某人之擢,是尝援古事以文迩日之天变者。直节重望以私嫌而久弃,老奸宿臧以巧请而牵复。使大臣果能杜幸门、塞邪径,则举错当而人心服。臣故曰大臣之心贵乎公。 台谏平居未尝立异,遇事不敢尽言。有如金人再通,最关国体,近而侍从,下至生徒,莫不力争,冀裨庙算,独于言责,不出一辞。辇毂之下,乾没巨万,莫之谁何;州县之间,罪仅毫发,摭以塞责。大臣所欲为之事则遂之,所不右之人则排之。仁宗时,有宰相奉行台谏风旨之讥,今乃有台谏不敢违中书之诮,岂祖宗设官之初意哉?臣故曰台谏之言贵乎直。 三者机括所系,愿陛下幡然悔悟,昭明德以照临百官。大臣、台谏亦宜公心直节,以副望治之意。’ 指陈敝事,视前疏尤剀切焉。宓遂请罢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遂请罢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却迁军器监簿。 转对,言:‘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 指陈弊事,视前疏尤为剀切。勉斋(黄斡)见而叹曰:‘使臣子皆如此,国其有不兴乎。’ 寻请罢归。” 擢太府丞,不拜 休假期中(在告日)擢太府丞(少卿),不拜。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擢太府丞,不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擢大府丞,不拜。” 嘉定九年出知南康军 莅任 嘉定九年(1216年),陈宓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知南剑州去。 【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合江州都昌、洪州建昌、江州星子置南康军,隶江南路,以星子县(今江西庐山市)为军治。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江南东路。】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出知南康军。 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第愚昧不能行,殊有愧耳。’ 至官,岁大侵,奏蠲其赋十之九。会流民群集,宓就役之,筑江堤,而给其食。 时造白鹿洞,与诸生讨论。”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出知南康军。诣史弥远别,弥远曰:‘子言甚切当,愧仆愚昧,不能行耳。’”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出知南康军。 岁大祲,奏蠲田赋,使流民筑江堤而给其食。 造白鹿洞,与诸生讲解。” 诗词举偶 陈宓《初到南康示诸邑令》: “田里三年两旱乾,茅檐十室九饥寒。殷勤此日无他事,好把斯民子样看。” 陈宓《游南康栖贤寺》: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谪仙此语谁解道,刻画造化鸿蒙中。 陈宓《庐山歌》: “庐山清哉谁与俦兮,崭岩峭直跨番易彭蠡而蹴九江。 嘉定十四年知南剑州 改知南剑州 南康军任满,嘉定十四年(1221年)陈宓改知南剑州。 (按:南剑州位于福建北部今南平市延平区一带,地处武夷山脉 北段东南侧。因传说干将、莫邪在此“双剑化龙”而得名剑州、剑津。后为与四川剑州区别,又称南剑州。)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改知南剑州。 时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 创延平书院,悉仿白鹿洞之规。”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累知南剑(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改知南剑州。 又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弛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 创延平书院,悉仿白鹿洞规。” 诗词举偶 陈宓《初到延平会四邑宰》(3首):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子职业合何如。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 “郡县本来同一体,何须催赋属州家。如今已许从民便,升斗须防颗粒加。 ” “是邦凋瘵古来无,只为从前有羡馀。第一切须除此弊,庶几民力少能舒。” 陈宓《题延平张相公庙》(3首): “想像孤忠尚凛然,古祠何止更千年。清标自是人难泯,不为区区一剑传。” “匪躬尽瘁握机权,虽值时危亦晏然。况有式乾遗奏在,若教勇退更身全。” “地下宝光犹解见,眼前天象却茫然。君恩自古难贪恋,乃父反输少子贤。” 陈宓《题延平剑归阁》: “晋代难为用,翻藏此水涯。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陈宓《题延平招演堂》: “好山四绕作银屏,秀水忝流玉样青。雨后龙精穿皦日,夜初渔火混疏星。 陈宓《题延平李氏宅》: “延平李氏庐,仙翁扁盘谷。虚堂纳水石,兰萱和修竹。 陈宓《南剑鹿鸣》: “嘉宾卅七燕公堂,吾道方亨值一阳。学力早知深孔、孟,乡风端可继 陈、杨。 陈宓《次延平郡文学宴新进士韵》: “文章千丈吐寒芒,更要新登孔氏堂。讲学若能膻自至,致君端使凤来翔。 陈宓《游武夷》: “武夷山上生春茶,武夷溪水清见沙。含溪嚼茶坐盘石,怅惆欲趁西飞霞。” 陈宓《酌建阳王氏酒》: “不杯神观已陶然,三四蓬壶小有天。当日流霞唯一盏,却输玉妪是真仙。” 陈宓《答李武伯》: “李郎江西彦,杰出天与才。勉斋恨得晚,垂绝倾所怀。(按:黄榦号勉斋) 陈宓《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按:“纠曹”,亦作“糺曹”,州郡属官录事参军的别称,职掌纠举六曹、勾稽失谬):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 第一溪山:‘溪山号清绝,自古产奇人。可惜吾夫子,南来不到闽。’ 熙春台:‘我乘凋瘵后,未省见花开。安得一千里,同携登此台。’ 经史阁:‘小阁瞰清池,荷花镇长见。吏休苟得暇,只携书一卷。’ 群仙观:‘北山尽环合,柔岗轻杂云。一峰自能好,况此玉成群。’ 流杯石:‘清波映文石,置此亦奇事。年年上巳时,聊将姓名记。’ 尊贤堂:‘山川秀而明,所居必名贤。主人虽凡骨,不慕衍客仙。’ 绿净:‘清池绿如梁,到此颜为破。幸有诗仙来,珠玑剩教唾。’ 棋亭:‘我少不努力,常愧夜讽子。亦有才高人,雍容即登此。’ 野亭:‘春来一登眺,快见耕与桑。初冬拟丰乐,为酒升此堂。’ 紫气:‘三尺有正气,外邪何可干。功用虽未见,韬藏谁将看。’ 古香:‘秋根托岩隈,静对意味长。春来长柔柯,无风自生香。’ 剑归:‘神龙泽一世,岂但三尺用。清潭知几许,吞八九云梦。’ 橘轩:‘当年初种时,四老戏其中。何如与我辈,坐对霜天红。’ 玉井:‘登高摘水花,永怀唐儒宗。若识真古意,何须最高峰。’” 嘉定十七年知漳州 嘉定十七年(1224年)命知漳州,不久即乞致仕。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亡何请致仕。”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累知南剑、漳州,请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知漳州。未行闻宁宗崩,呜咽累日。无何请致仕。” 宝庆二年致仕 拜祠命辞职名致仕归家 宝庆二年(1226年),起提点广东刑狱,辞不就;旋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然陈宓拜祠命,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宓拜祠命而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拜祠命,辞职名,卒进职一等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章复三上,迄不就,以直秘阁管崇禧观。拜祠命而辞职名,得进职一等致仕。” 次泉州 陈宓归家当年(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不忘初宦故地,曾旅次泉州(俗称“刺桐城”、“桐城”),观礼中秋节庆,拜访泉州知州游九功,遇傅伯成葬礼,各有诗赋其事。 中秋观礼 陈宓《中秋桐城观举子》:“风前散袂能忘扇,月下题诗不用灯。万士清宵鏖棘庑,一年秋色满桐城。” 次游九功 陈宓《次泉守游郎中》:“七闽遍数刺桐州,自昔贤侯惠爱留。洛水桥新浑似昨,梅溪人诵不能休。近来善政称三最,相继清名照九秋。我别十年思一到,不知何日此心酬。” 按: “泉守游郎中”:指游九功,南宋·福建建阳人,宝庆元年(1225年)知泉州,至端平元年(1234年)召为司农少卿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游九功》) “梅溪”:王十朋号梅溪,南宋·浙江温州乐清人,乾道四年(1168年)八月起知泉州,乾道五年( 1169年)冬卸任。陈宓素来敬仰王十朋,前曾赋有《得梅溪像》诗曰:“生平尊仰梅溪像,望日迁居恪及门。诞子偶然同是日,命名端合作梅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会傅伯成葬 傅伯成(1143—1226),字景初,号竹隐,谥“忠简”,晋江人(县治在泉州府城)。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累至权吏部侍郎,不久知建宁府 (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县),嘉定三年(1210年) 移知镇江府。嘉定八年(1215年)乞休致仕。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卒于家,年84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伯成》) 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陈宓次泉州时,遇傅伯成卒葬。作《往桐城,会傅侍郎葬,次苏教 思恭韵》悼之:“一别清凉十二秋, 仙翁已作九霄游。急披龙具壶山麓,来会牛眠苏岭头。事业直须关宇宙,身名莫使负山丘。 临分相勉无它语,道学难收岁不留。” 陈宓与傅伯成志趣相投,生平交好。傅伯成生前,陈宓曾作有《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诗(按:“寒碧”:寒凉的碧空),曰: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 浮花:‘古来诧范蠡,功名付沧洲。可惜所见小,只挟婵娟游。如公真爱世,请具济川舟。’ 晚香:‘春风斗妍丽,众卉芳可掬。丁时良亦好,暮景苦不足。独擅晚秋香,金英照寒渌。’ 净凉:‘何物擢仙质,天然契吾性。不染浊水泥,明月水中映。只许此君看,风清雨娟净。’ 颂橘:‘潇湘秋气高,群木秃如指。粲粲朱实繁,傲霜如有喜。愿言事封殖,勿使间棘枳。’ 滋兰:‘猗猗深林中,有类事谨独。 采弃信所遭,幽芳孰荣辱。 苦与群卉殊,千年犹有馥。’ 筠坞:‘萍彩日相鲜,柳绵时暗度。无风亦生凉,有月助奇趣。偶来独坐时,爱此那能去。’ 种杏:‘夭桃太繁媚,清瘦却怜梅。酌此二妙质,为君出奇开。酿作千日酒,高仙下崔嵬。’ 袭芳:‘红紫事鼎盛,嫣然媚日风。香气袅不断,郁若篝衣烘。请勿别高下,一种春阳回。’ 百花径:‘谁言四时殊,春色镇长有。秀萼皆可餐,采采泛卮酒。殷红一月时,发挥仍有抑。’ 观鱼:‘燕忙将水撇,鱼乐欲空跳。此意谁能会,光阴静里消。’ 锦步障:‘白传落草堂,茶果替鱼肉。不妨天与富,锦绣以为谷。’ 宜月:‘海底初上时,柳末清光发。满窗璠欤映,我胸中月地。’ 袭芳:‘红紫事鼎盛,嫣然媚日风。香气袅不断,郁若篝衣烘。’ 流花桥:‘春风事华侈,红紫逐香飘。水底从铺锦,还能似此桥。’ 梅坡:‘江南开最蚤,犹及仲春时。此地先飞雪,多情却愿迟。’” 傅伯成寿庆时,陈宓曾作《寿傅忠简》诗怀念,曰: “一阳初起黄钟宫,红日出海光曈曨。天高地下气久雺,万物闭塞如惛懵。 绍定三年卒于家 绍定三年(1230年),陈宓卒于家,年六十。端平(1234—1236年)初赠直龙图阁。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三学诸生以起宓为请,而没已阅月矣。”(按:南宋国子监分太学、宗学、武学三门。太学生为普通士子,宗学生为皇室子弟,武学生是军事人才,合称“三学”。) “端平初,殿中侍御史王遂首言:‘宓事先帝有论谏之直,而不及俟圣化之更,宜褒其身后,以劝天下之为臣者。’帝为感动,诏赠直龙图阁。 所著书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 《读通鉴纲目》 、《唐史赘疣》之稿数十卷,藏于家。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 “三学诸生以起宓为请,而宓没矣。” “端平初,赠直龙图阁。”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 “三学诸生以起公为请,而公殁矣。” “端平初,殿中侍御史王遂首言公‘事先帝有论谏之直,而不及俟圣化之更,宜褒身后’,诏赠直龙图阁。 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文稿数十卷。” 现存清抄本《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23卷、拾遗1卷、附录1卷。 评价 陈宓毕生笃信理学,并用以指导人生。在其《复斋集》中,“仁说”是花大量篇幅讨论的主题。陈宓“仁说”思想,是在对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理解基础上的详细阐释。陈宓认为,“心之德,爱之理”是“仁”的本质,“爱人”是“仁”的表现;要践行“仁”,就要 “万物皆切于已”,“因究为仁之旨,则知一身任天地之责,所系甚大。苟志于仁,则万物皆切于已,不得独擅安逸,置民物于度外,素位而行孜孜矻矻,终吾身而后已。今执事为令,邑人爱如父母,可谓行得吾仁矣,无故求去,又恐于仁不无间断。” 《宋史·卷408·列传第167·陈宓》: “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尝为《朱墨铭》,谓朱属阳,墨属阴,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 自言居官必如颜真卿,居家必如陶潜,而深爱诸葛亮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学派》: “黄勉斋先生尝与李敬子书云:‘近得真景元(真德秀)书,嗜学之志甚;至得陈师复(陈宓)书亦然。此二公者,异日所就又当卓然。先师殁,今赖有此耳。 ’ 又真西山先生(真德秀)跋《复斋(陈宓)诗卷》曰:‘某乙丑春尝为自箴曰:学未若临卭之邃,量未若南海之宽,制行劣于莆田之懿,处贫愧于义乌之安。莆田者,指予师复(陈宓) 而言也。某与复斋(陈宓)平生故人,而每叹其不可及。’(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 【按:真德秀(1178—1235年),字景元、景希、希元,号西山,谥文忠,南宋·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长乐里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曾于嘉定十年(1217年)至嘉定十二年(1219年)、绍定五年(1232年)至绍定六年(1233年)两知泉州。陈宓与真德秀均为理学中人,素交好。陈宓有《寄题真希元毋自欺斋》诗曰:“本来真是与真非,只为因循逐物移。当面雷同还自笑,此心机动已天知。穷通有命宁由我,邪正唯人更问谁。委曲周防终恐拙,何如直道了无危。”】 又按: 先生嘉定三年曾任安溪令,志乘载公尽心所及,尽力所为,惠政甚多,安溪士民称先生不以令名,而尊曰复斋先生。惟时斯邑僻处山谷,读公所书《令丞主簿厅壁记》及《惠民药局记》、《安养院记》,盖先施之惠养之政,而于礼乐或有未遑乎, 尝考紫阳 文公(朱熹)曾往安溪按事,相传为先儒过化之处;后公复莅兹土,又北溪 陈 氏(陈淳)最后亦莅于斯,未到官而殁,是安溪荒僻幽遐,至紫阳师弟始开人文之先者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淳》) 读公《梅堂诗》有曰:‘春风只在襟怀里,试问蓝溪吏隐家。’仰见满腔恻隐,知存心济物厚矣。 再考余乡湖山(湖头),安之属里,其翠屏山之阴,有曰名教堂,说者谓紫阳门徒所栖止,其姓氏不著。是时学紫阳之学者,恐尽有人,惜姓氏莫考。余闻之故友王尚卿得之吾族姪广文延拱云。乾隆辛未五月十三日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9·龙图陈复斋先生宓》:“公天性刚毅,信道尤笃,自言居官必如 颜真卿 ,居家必如 陶潜 ( 陶渊明 ) ,而深爱 诸葛亮 。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 ”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陈宓》:“宓天性刚毅,信道尤笃。自言居官必如颜真卿,居家必如陶潜,而深爱诸葛亮身死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