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叶)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谥文忠。叶向高与泉州。附: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叶向高传。)、叶廷珪(字嗣忠,号翠岩。初宦。出知泉州、漳州。编纂《海录》、《南蕃香录》。评价。)、叶时茂、叶信(字中孚)、叶宾(字虞卿。仙游人。进士,累官尚书屯田都官二曹员外郎。历知泉州、永春、南安、邛之临邛三县事。卒于家。)
  叶灼棠
[字函公,一字嵩巢,清·江宁·六合人(今苏州东山镇陆巷村)。顺治十二年署兴泉道事。顺治十五年任兴泉道佥事,备兵泉州。著述。]叶文炳(字晦叔)、叶湜(字子是)、叶宽(字栗夫,明·晋江人。蒙城知县。工部主事、营缮司郎中、浙江参政。、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谥文定)叶遇春(明·太仓州人。嘉靖十八年司理泉州。)、叶献论(字日卿,号怀蓼。清·南安县高田人。)、叶祖烈[清·江苏华亭县青浦人(今上海青浦区)。雍正二年知晋江县。]

叶向高(1558~1626年)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谥文忠,明·福建福清人。

   叶向高与泉州

  叶向高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擢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辞职归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秋,叶向高何乔远人品及治学精神,偕南安洪有声、晋江黄国鼎郭梦詹往访赐恩岩镜山书院,复登欧阳石室,于“高山仰止”东侧勒诗《友人怀游欧阳先生石室》为志;另有《游雪峰》诗。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泉州书院·镜山书院》、《泉州山川·赐恩岩·欧阳洞》、《泉州寺庙·雪峰寺》)

  附: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叶向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48·文忠叶进卿先生向高据《明史》、《闽书》、《通志》、《明臣言行录》为作传,曰: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朝荣子。

  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旋领祭酒事,士类咸服。

  二十六年(1598年)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矿税横行,民不堪命,向高上疏,引东汉西邸聚钱事为鉴,不报。

  寻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久之,改吏部。再陈矿税之害,又请罢税监,淮语皆切。至妖书狱兴,移书沈一贯力谏;一贯不悦,以故滞南京九年。

  后一贯罢,沈鲤亦去,朱赓独当国,神宗命增阁臣。三十五年1607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王锡爵于慎行李廷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廷机》)并命。

  十一月,向高入朝,慎行已先卒,锡爵坚辞不出。

  明年,首辅卒,次辅廷机为人所论劾,久杜门不入直,向高遂独相者八年。

  当是时,神宗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寮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谪籍永锢,边饷靳发,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贵人榷税、开矿四出,大为民害。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礼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其大者:贵妃嬖生福王已受封久,不之国,而光宗日在危疑。京师奸人王日干与亡赖人孔学讼刑部,因讦,奏孔学贵妃旨,咀咒圣母皇上拥戴福王,谋害东宫。向高闻之,具密揭言:‘贵妃贤明,福王贤孝,万万无此,乃奸人所为。当静处之一为所动,即中外纷扰,其祸将大。’神宗初览日干疏,拍案震怒,沉吟曰:‘有此大事,如何阁臣无一言?’左右乃以向高揭进。神宗始宽霁。次日,向高复劝:‘无发此疏,发则上惊圣母,下怖东宫,贵妃、福王皆不自安。须速定福王之国吉期,以息群喙。’又为宛转撑拄承间劝行。久之,福王始之国,皇太子益安,向高力也。

  向高尝上疏言:‘今天下必乱、必危之道,盖有数端,而灾伤、寇盗、物怪、人妖不与焉。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非陛下奋然振作,简任老成布列朝署,取积年废弛政事一举新之,恐宗社之忧即在庙堂之上。’其言痛切。神宗知其忠爱,不能行。

  向高又言:‘臣屡求去,辄蒙恩谕留。顾臣不在一身去留,而在国家治乱。今天下所在灾伤死亡,畿辅、中州、齐鲁流移载道,加中外空虚,人才俱尽,一旦祸作,天下必不罪他人,而专罪臣,臣何可不去?且陛下用臣,则当行其言,今章奏不发,大僚不补,起废不行,臣微诚不能上达,留何益!诚用臣言,不徒糜臣身,臣溘先朝露,有余幸矣。’上不省。

  京师大水,四方多奏水旱。向高又言:‘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尝用一人。今人心汹汹思乱,特未发耳。陛下万事俱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一发不可收也。’上亦不省。

  神宗在位四十年之春,向高以‘历代帝王享国四十年以上者,自三代迄今止十君’,劝上力行新政,因复以用人行政请,亦不报。

  向高志不行,无月不求去,神宗辄优旨勉留。向高复言:‘臣进退可置不问,而百僚必不可尽空,台谏必不可尽废,诸方廵按必不可不代,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祸几不测。臣方忧陛下孤危,而陛下闭塞愈深,务与臣下隔绝,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天下无一可信之人,臣恐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

  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皇太后崩,向高乞归,益数章十余上,神宗勉从之,加少师兼太子太师,遣行人护归。

  向高在相位,务调剂群情,辑和异同。然其时党论已大起,未几又争李三才之事,党势乃成。向高尝右东林(东林党),时目为党魁云。

  向高归里六年,神宗崩,光宗立,特诏召还。未几熹宗立,复赐敕趣之,屡辞不得命。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还朝,复为首辅。

  熹宗初政,群贤满朝,天下欣欣望治,然熹宗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时左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以书院讲学,为两给事所讦,帝传谕欲毁书院者屡,向高言:‘讲学之禁,从古未有。言者动谓宗室祸败皆由讲学,不思有宋盛时,正以濓、洛、关、闽讲明学术,比及王淮韩侂胄陈贾辈始立伪学名目,构陷朱熹诸贤,而宋祚遂终。太祖设科取士,一本宋儒;成祖又令儒臣采辑宋儒论学之书,为《性理大全》,颁行学宫。二百六十余年,一道同风,一切决裂防维之事,皆有所忌惮而不敢为。皇上何轻听二臣之言,而有道学之禁?臣为执政,而诸儒臣联翩去国,天下后世清议谓何?且将与王淮辈同被恶名。乞与元标从吾同去。’熹宗不许。

  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再入相事,冲主阉人逞炀灶奸,时事日非。向高亦稍刓方为圆,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其后都御史杨涟忠贤二十四大罪,向高谓事且决裂,深以为非;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或劝向高下其事,可决胜也。向高忠贤未易除,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乃具奏称:‘朝廷宠待忠贤厚,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听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不悦,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其党有导以兴大狱者,意遂决,内窃国柄,日廷杖诸臣,而向高以时事不可为,求去决矣。上不得已从之,加恩以行。盖此时求去之疏,又先后六十余上也,是为天启五年(1625年)

  向高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忠贤首诬杀光斗等次第戮辱,贬削朝士之异己者,善类为之一空。

  向高坦直夷易,在朝不以城府待士大夫,所建言无非欲破士大夫党比之习。家居布衣徒步,与田夫、樵牧相应答,为文明白条畅;遇佳山水,意兴勃生,神韵散朗,一似神仙中人。平生见讲学之人皆空谈无实,故绝口不道而心实向慕之。

  尝与元标言:‘公讲学必讲,而余第讲阎罗。’问故,向高曰:‘不佞老矣,填沟壑日近,若有欺君伤人害物等事,于阎罗殿前对勘不过,皆不敢为。’曰:‘如此,则何公之非也。’

  天启六年(1626年)卒,年六十有九。崇祯初谥文忠。”

  著有《叶台山全集》、《说类》、《福庐山志》等。

叶廷珪

  叶廷珪嗣忠,号翠岩,北宋末南宋初·福建欧宁(建瓯)人(一说崇安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知泉州。

  《闽书》、《宋史翼·卷27》、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泉州府、晋江县《志》有载。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据泉州《郡志》、《续文献通考》为作传。

  初宦

  叶廷珪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举进士,除武邑丞,转知德兴县。宋室南渡后,绍兴(11311162)中知福清县,历官太常寺丞,补中秘府。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武夷学案·武夷同调·叶廷珪叶廷珪,字嗣忠,瓯宁人。知德兴县,张邦昌伪诏至,不拜。高宗中兴,历官太常寺丞,补中秘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

  “叶廷珪,字嗣忠,号翠岩,瓯宁人。

  少嗜书,贫无可读,其曾祖以差役至京,倾橐市归,因得尽读之。

  政和五年,累除武邑丞。时兴燕山之役,廷珪三部军饷一粒不食。

  转知德兴县。张邦昌伪诏至,不肯拜。

  中兴后,差知福清县。县濒海,民困鬻盐,廷珪创増盐钱,稍获其便;又有煮盐利害图及书,州县往往遵用之。

  召为太常寺丞。轮对,乞搜访遗书。

  补中秘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叶廷珪》:叶廷珪,字嗣忠,瓯宁人。”

  出知泉州、漳州

  绍兴十八年(1148年)秋,叶廷珪轮对不合丞相秦桧之意,被放出朝,以兵部郎中(一说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兼舶司,后又移知漳州。不久,朝廷以“臣僚言,前知泉州出空名帖子私卖僧寺”为由,将其放罢。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武夷学案·武夷同调·叶廷珪“轮对,议与秦桧不合,出知泉州、漳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高宗尝问方今礼乐之事,廷珪以‘兵革未息,礼乐未遑为’对,秦桧闻之不悦。未几,出知泉、漳二州。”

  在泉州时,叶廷珪辟通淮门引巽水入,朱松朱乔年)傅自得交往友善,还编纂《海录杂事、碎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府城内外沟濠·南宋·绍兴辟通淮门引巽水入》、《泉州人名录·朱松傅自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闽书》曰:

  叶廷珪复好为诗,与吏部员外郎朱乔年以诗相善。乔年议论少许可,独喜称廷珪诗。

  在泉中与傅自得一见如平生,会即议诗。一日诵其所作《郡斋罗汉室示自得》,末句云:‘几多雁鹜行间吏,衙退频来礼释迦。”自得廷珪:‘予每读苏州诗[今朝郡斋间,欲问楞迦字],未尝不废卷太息,想象苏州之风流蕴藉,而知其当时之政。泉故剧郡,公使吏辈优游如此,此可观公。’廷珪欣然以为会心之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叶廷珪

  “绍兴十八年以兵部郎中出知泉州,为政清静简易。

  时通淮河塞,廷珪疏引入城,语州之士曰:‘通此巽水,十年当出大魁。’至期,梁克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克家》)应之。

  尤工诗,与傅自得一见如平生,会即谈诗。一日出所作《郡斋罗汉室》示自得,末云:‘几多雁骛行间吏,衙退频来礼释迦。’自得曰:‘泉故剧,郡公使吏辈优游如此,可以观政。’廷珪以为会心之友。

  喜编纂,有《海录杂事、碎事》传于世。

  去后,郡人祠于清源下洞。”

  编纂《海录》、《南蕃香录》

  叶廷珪在泉州期间,编纂《海录》三十卷。《海录》三十卷是一套系列著作,包含《海录杂事》、《海录碎事》22卷、《海录未见事》、《海录事始》、《海录警句图》、《海录本事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自序》云:

  “始予为儿童时,知嗜书。家本田舍,贫无书可读。曾大父以差法押纲至京师,倾行囊市书数十部以归,因得尽读之。其后肄业郡学,升贡上庠,登名桂籍,牵丝入仕,盖四十余年,见书益多,未尝一日手释卷。”

  “每闻士大夫家有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尝恨无赀,不能尽得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绍兴十八年秋,得郡泉山,公余无事,因取而类之。”

  《海录碎事·自序》署时(绍兴)十九年1149年)五月二十七日”,书末又有绍兴十九年十一月漳州通判傅自得所撰《后序》。可见是书编定于绍兴十八、九年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闽书》曰:叶廷珪,性故喜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即无不终卷。常恨无赀,不能尽写。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手抄之,名曰《海录》。既知泉州,公余无事,因取类之为门七十五,为卷二十有二。事多新奇,未经前人引用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廷珪性喜读书,肄业郡学,升贡上庠,登名桂籍,入仕四十余年未尝一日去手。毎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无不终卷。尝恨无赀不能尽写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文多者为《海录杂事》,细碎者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着见作诗之繇为《海录本事诗》。独《碎事》文字最多。初谓之一四录言,其自一至四字有可取者皆录之,后改为《碎事》,毎读文字,见可录者信手录之。既知泉州,公余无事,因取类之,为门七十五,为卷二十有二,事多新奇未经前人引用者。”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叶廷珪还在泉州编著《南蕃香录》。 原书已不存,但在南宋末年陈敬编的《香谱》中保存了它的内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南蕃香录》)

  《适园丛书》中《新纂香谱》叶廷珪《序》云:“余于泉州职事,实兼舶司,因蕃商之至,讯究本末,录之以广见闻,亦君子耻物一物不知之意。”

  评价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载:叶廷,绍兴间尝为兵部郎中、泉南太守,所编《海录碎事》,河阳傅安道傅自得安道为之序,谓此书乃公博极群书,撮其机要广录而储用之,且称其《琴泉轩》诗云:‘不是妙音生妙指,只缘流水似流泉。’《无名木》诗云:‘人休清樾摩挲认,鸟宿高枝睥睨看。’置于唐人诗中,殆不能辨。同时朱乔年尝喜称之:‘公诗集余未之见,尝鼎一脔可知已。’ ”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武夷学案·武夷同调·叶廷珪“先生笃学淳雅,名重当时,叶颙陈俊卿黄祖舜郑丙皆出其门。有《海录》三十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翠岩先生廷珪》:“按:《续文献通考》载,廷珪笃学醇雅,叶颙陈俊卿黄祖舜皆出其门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郡守叶嗣忠先生廷珪学派》:“按:嗣忠先生为一时名彦,在泉郡治绩绰有政声,志乘载公知泉州,清静简易,时通淮门之河塞,通淮门者,水门也。郡城诸水故趋巽方,环学宫而东,之未有汲潮汐引之入者。绍兴十六年,守公辟通淮门,引入舟檝直抵学宫前。语人曰:‘十年后当有大魁。’至期,文靖克家应之。后去官,郡人祠于清源下洞。其为宰时,不拜张邦昌伪诏,大节尤卓然。平昔与乔年相友善,在温陵与安道相往复,其门徒如陈正献诸公,皆为一时硕彦。”

  叶廷珪流传下来的诗,除上引《郡斋罗汉室》、《琴泉轩》、《无名木》各一句外,还有:

  《吟茉莉花》“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薰成换骨香;近说根苗移上苑,休惭系出本南荒。”

  “戌兵数有流星递,元白诗筒幸寄将。”

  “名字惟因佛书见,根苗应逐贾胡来。”

  “道旁曾种万株松。”

叶时茂(1740-1800年)

  清·泉州金门人。以力臂过人见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末武科会元。历武英殿编修、兵部主事、员外郎,出为四川成都道,以兵部职方司督理江南,清饷核兵。为人性狷介,持重老成,剔奸除弊,礼贤下士,抚恤流民,多治绩。武艺高深,至老不竭。累迁延平守备、湖州中军副将。以老归,清·仁宗嘉庆五年(1800年)十一月卒于家。

叶信

  叶信,字中孚,明·上虞人。正德(1506—1521年)间为泉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闽书》为作传,曰:

  “叶信,字中孚,上虞人。

  弘治(1488—1505年)中进士,任大理寺副;为逆所诬陷,矫诏杖阙下,谪判济州。

  正德(1506—1521年)间,再三起为泉守。

  时镇阉每行,府守以下并易章服,解组绶,郊迎,阉入据馆,守率佐以下入班庭溜,再屈膝拜俯伏。阉从几旁徐起答之,以次毕,守又与佐属左右,待得命乃退。小不谨,或拒所括,辄得祸,间至被逮阙廷杖毙。

  至为泉守而某阉至,四卒肩舆,驰甬不下,导呵以入驿。丞用故事,唱门下曰:‘泉州知府进。’大怒,迥舆南停,榜丞以十数。丞不胜痛,号呼祈免,一馆中无不洒然改色者。阉下阶迎,谢无状。明日遂去,然犹索例输千金于府佐。佐白,取库金满千,遣吏斋记与之。阉又大恐,悉谢不受。于是诸旁府闻之,稍稍梗阉,阉势大衰息。

  始为工部时,同舍郎某以墨闻,从之饮,醉。沃手先同舍郎,次诧奉盆者易之,曰:‘是污吾手。’同舍郎故善诸闱,至是乃竟构,自泉徙蛮徼,竟败于思南。”

叶宾

  叶宾,字虞卿,北宋·仙游人。天圣六年(1028年)知泉州。

  叶宾卒后,同邑蔡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为作《尚书都官员外郎致仕府君墓志铭》,收录于《蔡忠惠公集·卷34》。《仙溪志·卷4·叶宾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叶宾据旧《志》作传。

  仙游人

  道光《晋江县志·叶宾》:叶宾,仙游人。”

  蔡襄《墓志铭》:氏之先居丹阳,在唐、梁之际有官于泉州者,属兵戈起,因留官下,子孙遂为今兴化军仙游人。”

  进士,累官尚书屯田都官二曹员外郎

  道光《晋江县志·叶宾》:“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

  蔡襄《墓志铭》:“时方否鬲,连世晦遁不克进。府君讳,字虞卿,生当天下文治,乃始业词,学应进士贡,景德二年中第,授潮州海阳主簿,再调边州桂阳令,广州节度推官……累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曹员外郎。”

  历知泉州、永春、南安、邛之临邛三县事

  蔡襄《墓志铭》:“历知泉州、永春、南安、邛之临邛三县事。”

  道光《晋江县志·叶宾》:

  “天圣六年(1028年)知泉州,治理甚明。

  尝临印南安县,有盗截牛舌者,其主以闻,阳为叱去,阴令屠之(按:当时严禁屠耕牛)。即有告屠牛者,谓曰:‘截牛舌者汝也。’讯之,果服。”

  叶宾破盗截牛舌案一事,蔡襄《墓志铭》、明·张岱《夜航船·卷7·政事部·烛奸·盗首私宰》均有载,文字基本相同。

  卒于家

  蔡襄《墓志铭》:“以年七十致仕,家居九年,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九日终,寿七十九。明年七月四日,葬归德乡万善里……男二人:曰,泉州司户参军所临职,既去,人辄思之;曰,登进士第,终泉州晋江尉;女五人……”

叶灼棠

  叶灼棠,字函公,一字嵩巢,清·江南江宁·六合人(今苏州东山镇陆巷村)。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兴泉道·叶灼棠》(同治补刊本)、《褔建通志·宦绩·分巡兴泉道·叶灼棠》有传。

  顺治十二年署兴泉道事

  叶灼棠于顺治八年(1651年)拔贡;顺治十年(1653)进士,授内阁中书。顺治十二年(1655年),以中翰随定远大将军·济度征闽,署兴泉道事;未几还京。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兴泉道·叶灼棠叶灼棠,字函公,江宁六合人。顺治十二年以中翰随定远大将军征闽,委署兴泉道事。时疮痍未起,灼棠务与民休息。未几,还京改授。”

  《褔建通志·宦绩·分巡兴泉道·叶灼棠》:叶灼棠,字函公,江南江宁人。顺治十二年以中翰随定远大将军征闽,委署兴泉道事。时疮痍未起,灼棠务与民休息。未几还京。”

  顺治十五年任兴泉道佥事,备兵泉州

  顺治十五年(1658年),叶灼棠任兴泉道佥事,备兵泉州。康熙十八年(1679年)丁父艰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兴泉道·叶灼棠

  “(顺治)十五年(1658年),复为泉兵备。

  谢绝竿牍,饮水茹檗。

  值岁饥,煮粥以啜饥民。

  盗贼充斥,灼棠领卒搜捕元丑数十人,骈戮以殉。

  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年)五月,‘海寇’连数十艘迫犯内港,灼棠督师夹山而阵,城闉不闭。寇知有备,越日解去。寇复潜窥上游,逼湄洲屿,灼棠侦知,预请督、镇檄调兴化舟师截其后,自以泉标千人乘夜击之,斩俘甚众,两郡遂定。

  因条陈《安泉十要》,禁除四害,皆悉中时弊。巡按成勇备疏入告,允行。

  他如恤铺行、精谳鞫、修雉堞,美不胜书。暇则课试多士,亲定甲乙,膺识拔者如登龙门。

  逾年,丁父艰。郡人投柜,一日满百金,固却不受,留赈贫民。自衰绖扶杖行,民携老幼怀酒核追,送数十里。”

  《褔建通志·宦绩·分巡兴泉道·叶灼棠》:

  “十五年复任。

  谢绝竿牍,饮冰茹蘖。

  值岁饥,煮粥以啜饥民。

  盗贼充斥,灼棠领卒搜捕元丑数十人,骈戮以殉。

  戊午五月,海寇连数十艘迫犯内港,灼棠督师夹山而阵。城闉不闭,寇知有备,越日解去。寇复潜窥上游,逼湄洲屿。灼棠侦知,预请督镇檄调兴化舟师截其后,自以泉标千人乘夜击之,斩俘甚众,两郡遂定。

  因条陈《安泉十要》,禁除四害,皆悉中时弊。巡按成勇备疏入告,允行。

  逾年,外艰去。郡人投柜,一日满百金,固却不受,留赈贫民。自衰絰扶杖行,民携老幼怀酒核追,送数百里。”

  顺治十六年(1659年),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因形肖鲤鱼,称“鲤城”由此始。叶灼棠为作《改筑泉州府城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府城·泉州罗城·新罗城》)

  著述

  著《嵩巢诗集》等。在泉期间,著有《兴泉政略》6卷。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兴泉道·叶灼棠“著有《兴泉政略》六卷。”

  《褔建通志·宦绩·分巡兴泉道·叶灼棠》:“著有《兴泉政略》六卷。”

  在六合,叶灼棠作有《卧佛寺遇旅山和尚谈禅》诗:“开士幽居在,心斋地复清。石泉依古刹,花草向春城。顿悟惟通偈,高言亦近名。息机看卧佛,却此是无生。”

叶文炳

  叶文炳,字晦叔,南宋·建安人。颜师鲁任泉州太守时为晋江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0·朱子建宁门人并交友·通判叶晦叔先生文炳》:据《闽书》为作传,曰:

  “叶文炳,字晦叔,建安人。

  举进士,调晋江簿。迟次家居,致书请益于朱文公朱熹;及至官,文公告以居官临民之法。时颜师鲁为守,事多咨之决。汀州境上豪民相仇敌,帅张忠定选官抚谕,众皆惮行,文炳独请往。既至,折之以理,诸豪皆伏。再摄狱、摄舶,拒绝苞苴,不迁就公卿贵人,请师鲁以与徐谊陈傅良并举于朝。

  秩满,调剑浦令。

  改闽县丞,未上,服母丧。

  既阕,调筠州录参。前后两太守宽严不同,文炳眡其所偏资助之。尝言狱事至重,当顾理是非,不敢徇喜怒。狱有巨援,文炳争守入之;守有所欲入,文炳故缓其事,待其自觉露既,前后守多愧以服。边事作,调兵于州营,卒惮行,颇汹汹,文炳谕以国家豢养厚恩,使奋前戮力,复白州优赏之,皆听命。

  改秩,知仙游。决累年滞讼,出死狱;增廪养士,像故相叶正简叶颙于学;富室有不便民者,累政不能夺,闻部使者穷治之;差役久为平民害,劝立义役,均产通差;故例建工役责之僧刹,文炳丝毫无所旉配;每与同官语曰:‘贪污自多欲,尚侈始小官。俸廪几何?百尔。皆欲如意,不受赂安从得?清心寡欲,正本澄源,乃吾儒功用。’

  秩满,造朝会,有旨许曾作县人言事,文炳条便宜三事以献通判和州将之官。

  服父丧,寻卒。”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颜师鲁》)

叶湜

  叶湜,字子是,南宋·瓯宁人。真德秀任泉州太守时,叶湜惠安县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20·朱子建宁门人并交友·县令叶子是先生为作传,曰:

  “叶湜,字子是,瓯宁人。

  举进士,以父任调新化簿。遭母丧,服阕,从江淮宣司,辟以论军事,不合,去,尉赣之宁都。

  改承事郎、丞惠安县。时守泉者真文忠真德秀文公朱熹尝言:‘僚佐之贤者数人,而与昭武李方子 公晦其最。公晦学邃气平,本经术,明世用;子是坚强介直,遇事无难意,处剧无倦容。他人所不能为与所不敢为者,吾尽举属之二人,劲易不同,同归于是。’文忠既得二人之助,二人亦相得甚欢也。

  仕终安仁令。

  壮岁游朱文公之门,得直养之说,故其为人磊落明白,无所回隐。每自谓生平与宾客言者,皆可语妻子。”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朱熹李方子》)

叶宽

  叶宽,字栗夫,明·晋江人。

  蒙城知县

  叶宽登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进士,初授蒙城令。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叶宽》:

  “叶宽,字栗夫,晋江人。正德戊辰进士,知蒙城县。

  县故无城,流贼刘六趋谒凤阳府,突入县;陈氏衣丈夫衣,系印肘后,驰马入凤阳,解印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叶宽》:

  “叶宽,字栗夫。正德戊辰进士,初授蒙城令。

  县故无城,往凤阳谒知府,流贼刘六刘七突入县;其妻衣丈夫衣,系印肘后,驰马入凤阳,解印与

   既回县,乃为筑砖城,浚深池,以资捍蔽,屹然金汤。自是民得安堵,户尸祝焉。”

  工部主事、营缮司郎中、浙江参政

  迁工部主事,监通州砖厂;升营缮司郎中。嘉靖(1522—1566年)初诏令董建外戚陈万言第,上言第逾制,宜半裁之。为陈万言所陷,系诏狱;释出后为浙江参政。终被排挤归,寻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叶宽》:

  “迁工部主事,监通州砖厂,中贵人不敢纵肆。

  嘉靖中赐皇后弟万言第西安门外,令与员外郎翟璘董其役。言地逼宸居,高广逾制,宜半裁之。诏未下,万言佯疏辞,且言丈量规画皆主之。上怒,逮下诏狱拷讯。

  寻得释出,为浙江参政,置赃令于法。被挤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叶宽》:

  “迁工部主事,监通州砖厂。中贵人犄角为奸利,惮严正,赂以宝玩,峻拒之,中贵人不敢纵。

  积资升营缮司郎中。

  嘉靖初,为外戚陈万言所陷,系诏狱。出为浙江参政,寻卒。”

  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文定南宋·永嘉人。庆元三年(1197年)知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叶适据《闽书》为作传,曰

  “叶适,字正则,永嘉人。

  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初为太学博士,除太常博士。朱熹林栗所劾,适疏争,不报。

  历国子司业,力求补外,除太府卿兼总理江淮军马钱粮。

  罢主管冲祐观,差知衢州,辞,起为湖南转运判官。

  庆元三年(1197年)迁知泉州。

  宁宗朝召入对,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累宝文阁学士、通议大夫。卒谥文定。

  生平喜读书,考论古今,品藻人物,不以世务萦怀,名重当世。学者称为水心先生。”

叶遇春

  叶遇春,明·太仓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进士,次年司理泉州,在任3年,升武冈知州去;在武冈知州任上,以三千石官粮赈济灾民;官至南京刑部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推官·叶遇春据旧《志》载:

  “叶遇春,太仓州人。嘉靖九年以进士司理泉州。(误。应为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进士,嘉靖十八年 [1539 年] 司理泉州。)

  性介持,尚意气。所延接惟孝廉诸生,每持艺文质正者,至则欵洽。屏势家干谒,即上官授之意,无阿徇也。

  阅三载,升知州去。”

叶献论

  叶献论,字日卿,号怀蓼,清·南安县高田人。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由安溪学领乡荐,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邹忠倚榜进士,任直隶满城知县。卒以激直取忤,归隐故乡凌云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凌云山》)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皇清·科第》:“顺治八年辛卯陈圣泰榜:叶献论,南安人。”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皇清·科第》:“顺治九年壬辰邹忠倚榜:叶献论,直隶满城知县。”

  ·康熙《安溪县志·7·风俗人物之4·彰献·皇清·科第·叶献论

  叶献论,字日卿,号怀蓼,南安高田人。

  由安溪学领乡荐,捷南宫,任北直满城县。因其土俗,规其利弊,虽盘错而有条理,民固称便者。咏《中秋夜》有云:‘一片归云南浦水,数声遥笛北山风。’又《登真定佛塔》有云:‘梵宇钟声窗外渺,烟空雁影槛中还。’可想见其襟期。以赋性朴直,立心子惠,弗能弥缝当道,挂冠而归。士民慕之,爰为勒石。

  投簪后,隐于凌云山乡,绝请谒,啸傲林泉,以诗、酒自娱,著有诗集行世。”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叶献论“雍正旧稿,参《安溪县志》及郡志”为作传,曰:

  叶献论,字日卿,号怀蓼,高田人。

   入安溪庠。顺治辛卯、壬辰联捷进士,授满城令。

  因其土俗,规其利弊,盘错之中,俱有条理,邑民称便。留任五年,建立生祠。

  卒以激直取忤,归隐于凌云山,吟咏自乐。

  著有《玉川诗集》行世。尝咏《中秋夜》云:‘一片归云南浦水,数声遥笛北山风。’又《登真定佛塔》云:‘梵宇钟声窗外渺,烟空雁影槛中还。’人传诵之。

叶祖烈

  叶祖烈,清·江苏华亭县青浦人(今上海青浦区)。雍正二年(1724年)由监生知晋江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27·职官8·泉州府·国朝·晋江县》:叶祖烈,青浦人,监生,雍正二年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国朝·知县·叶祖烈》:

  “叶祖烈,江南华亭县人。雍正二年由监生知晋江县。

  留心民瘼,凡有害于民者,执法诛锄,奸宄敛迹。听断明敏,庭无冤民。其父觉庵来署就养。

  殁,士民建祠祀之赐恩岩左,陈万策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公祠》、《泉州山川·清源山·赐恩岩》、《泉州人名录·陈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