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方言的“五色话”(歇后语)

  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的提炼
  对风俗习惯的引申
  对生活现象的概括

  “五色话”,即歇后语,这是因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话”称之。

  “五色话”产生于人们生活的认识,体现了泉州人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总体说,“五色话”大概来源于对民间传说的提炼、对风俗习惯的引申、对生活现象的概括三个方面。

  “五色话”的特点,一是押韵上口,流畅回环;二是比喻形象,表意生动;三是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四是涵义丰富,耐人寻味。因此,为人们喜闻乐道,极富生命力,流传不衰。

对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的提炼

  猪仔打死才讲价——鲁莽。“打”[汉语拼音pa]。民间传说:有个迷信的人相信巫婆的话,以为死去的爱子已随众亡魂投胎在某地为小猪,就跑到该地,把人家刚出生的小猪打死。因事前没跟主人讲请楚,结果被扭住勒索了一笔钱。泉州人以此语讽剌办事前没有计划好或与人讲好就鲁莽行事的人。

  王爷入永春——蚀本十三万。民间传说:南安诗山凤山寺供奉的王爷公(广泽尊王),每年都要抬出门接受乡人祈求,乡人感恩,大献彩礼。某年神棍将王爷抬到永春乡下,想大捞一把,但永春人知其意图,设计阻挠,向神棍叫穷叫苦,分文不给神棍,三餐饮食品店又高收费,神棍急请南安寄钱付膳费并拟返回。永春人偏又苦求多留,使神棍无以脱身,最终吃去诗山的佛款十三万文。此语讥讽人办事预料不周、欲得反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儒道释寺庙·凤山寺》)

  岳顶加礼——输输战甲赢。“岳顶”指泉州东岳山上。“加礼”“嘉礼戏”,提线木偶。“甲”[汉语拼音ga]:直至。泉州东岳山有座东岳宫,庙内设有提线木偶戏班,供善男信女前来礼拜、祈神设醮时雇请演出酬神。这些演员多属少年学徒,平时又疏于练习,临场大多胡乱应付,戏中角色争斗的输赢随心所欲,自己说了算。后来这句话被用来讽指有错不认帐、还硬要争辩,和没有道理可言、也要胡搅蛮缠以求一逞的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山川·东岳山》、《泉州儒道释寺庙·东岳宫》、《泉州文艺·木偶戏·嘉礼戏》)

  旧馆驿王——不是景。“旧馆驿”:泉州巷名,音[汉语拼音wu a ya]。“不是景”:情况不妙或此人靠不住,要当心。传说:清·光绪年间,旧馆驿巷内建造两座京官的住宅,两宅相距仅四五家,红砖墙面,坐向相同。先致仕在家,是泉州名绅,常有人托他办事。初次来者往往认不出哪是宅,常误敲家而喊部爷在家吗?”家人总说:“我们是旧馆驿,不是。”泉州方言”、“同音[汉语拼音ging],有人就有意把俚语“不是景”“不是龚”相扣,构成此歇后语,使“不是景”之意更显风趣。

  阎罗王嫁查某仔——鬼扛鬼。“查某仔”:女儿。此语来自阎罗王嫁女的民间传说和年画。阎罗王的女儿是鬼,其出嫁时的八抬大轿也是由小鬼来扛的,故曰“鬼扛鬼”。讽人朋比为奸。

  阎罗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六出祈山——拖老命。“六出祈山”用三国·诸葛亮的典故,喻舍命做某事。

  南鼓楼的锡只仔——溜仔无尾。“南鼓楼”:泉州子城的南门,原称崇阳门,后改名丽正门,俗称南鼓楼,遗址位于现中山中路上的承天巷口与花巷口之间。“只仔”[汉语拼音jia a]:雀儿。南鼓楼的檐沿原来雕饰有一些用锡铸成的麻雀,锡铸的麻雀自然见人不惊、闻鼓不飞。泉语同音[汉语拼音sie],指成熟老练,俗语即用此语形容为人处事圆滑老练、凡事不动声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子城》

  南鼓楼的锡只仔——三声鸟枪袂振翅。“袂”[汉语拼音mei]:不会。“振翅”:泉音[hia\xi]。连放了三声鸟枪后,南鼓楼锡铸成的麻雀的翅膀动都不动一下。喻指反应极慢、遇事不动声色。

  南鼓楼火烧燃八面——大曳“大曳”[汉语拼音dai ya]:原意大肆摇曳,引申为出风头,招摇得意。南鼓楼于民国初年遭火灾,后拆毁,此语即源于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子城》

  南街买大锣——趁打(白白挨打)。泉州城南街指今中山中路,古代为泉州罗城的南街,是最热闹的街市。买锣时须试打,因不是在接官、佛生日、踩街等应使用的场合,故引申为“白白挨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罗城》

  惠安童生——个个猛。

  刘备借荆州——带凋。“带凋”[dua\diao/]:住着不走了。此语讽借东西拒绝退还。

  汪连看报纸——世界花漉漉。“花漉漉”[hueˉlo\lo\]:五花八门,乱七八糟。过去有个汪连,识字不多又要装模作样看报纸。有人问他“报纸上讲些什么?”其实他也看不懂,只能含糊地说“世界花漉漉”。后以此语喻乱糟糟。

对风俗习惯的引申

  七月半鸭——不知死活。泉俗七月半做普渡,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普渡》)

  南安迎佛——旗(奇)了了。“了了”[汉语拼音liao liao]:四处皆是之义,形容多。过去南安一些寺庙迎神赛会时,众多五彩旗帜随佛行进,迎风飘扬。此语借用这一景象,以“旗”“奇”,用以讽剌那些少见多怪的人。

  十二月廿四——无神。“无神”:泉州方言指无神气、无精打采。民俗农历十二月廿三是即祭灶送神上天,廿四日已无神可送。此语用“无神”喻指无精打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岁时记·祭灶》)

  上元圆包沙——袂浮。或作“上元丸包铁籽——袂浮”“袂”[汉语拼音mei]:不会。正月十五元宵,泉州称为“上元”,其应节食品为上元圆。制作时,以糯米粉为皮,花生、白糖、芝麻、蜜冬瓜作馅,包好后入开水煮熟,待糖馅溶化,上元圆会漂浮在水面上;如包沙或铁籽,自然浮不起来了。“袂浮”,喻指“不会浮头”,即“不会出人头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岁时记·元宵》、《泉州小吃·元宵丸》)

  后武尾羊公——走到食到。“走”[汉语拼音gia]:行。以前,泉州南门后武尾富美宫供奉萧王爷,香火很盛。习俗有香客敬献活公羊为供品,庙祝即养在宫中。有时管理不严,公羊到处乱窜,走到哪里就把那里人家的食物吃掉,人们因迷信思想作崇还不敢伤害它。此语讥笑那种到处白吃饭的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儒道释寺庙·富美宫》)

  奏魁游普渡——直寥寥。“奏魁”:泉州南宽仁铺奏魁境,在清真寺至青云路一段,所辖街面直又短。七月做普渡时,奏魁境虽热闹,但街面太狭小,无法满足游人的兴致。此语喻条件不够,无可奈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铺境·富美宫》、《泉州岁时记·普度》)

  棺材扛上东岳山——呣烧也着埋。“呣”[汉语拼音mu]:不。古代泉州东岳山是义冢区,装殓死人的棺材抬上了东岳山,不是火葬便是土埋,不可能再抬回家。此语用以比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同样意思的还如“棺材扛上山——呣烧也着埋”

  斋公糊纸——摊吃相佤。“斋公”[saiˉgongˉ]:道士。“摊吃”[tanˉjia\]:赚饭吃。“相佤”[saˉwaˉ]:互相依靠。“糊纸”:泉俗人死后要做功德超度亡灵,超度时须用竹条和色纸做生前用品模型以供,如房子、花园、车轿、佣人、茶具、酒具等,一如生前,称“糊纸”“纸”[zua/]、“佤”[waˉ]合韵。

  斋公吹哨角——惊鬼。“斋公”:道士。道士在做功德时吹起哨角(法器),本意超度亡灵,但其声响却使鬼吃了一惊。喻指没啥可怕的。

  惠安查某———日日见财(日日见脐)。“查某”[汉语拼音za mo]:女人。“财”、“脐”同音[汉语拼音zai]。惠东妇女的服饰,谚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上衣短且狭小,裤腰底,因此肚脐外露。此语以见脐指喻见财(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俗·服饰·惠东妇女服饰》)

  嘉礼马———无吃会跑。“嘉礼”[汉语拼音ga lie]:提线木偶。偶戏中的马不必吃东西,表演起来还活蹦乱跳。此语喻工钱不多还很会干活。

  老岁仔上厅边——歹面。“老岁仔”[lao he a]:老人、老头。“歹面”[paiˉmin\]:事情不好了。泉俗老人临终前弥留之际要安放在祖厅边待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间礼俗·泉州丧葬礼俗》)

  墓头做功德——没睬工。“做功德”:设道场超度死者。“没睬工”:白花力气,没有用。做功德一般是在灵堂或寺庙中举行的,故有是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间礼俗·泉州丧葬礼俗》)

  皇金贮水——激骨。“皇金”:泉俗死人须二次葬,待先人首葬时的死体腐透后,再把骨骸取出,装入一个坛子再葬,此坛子即称“皇金”“激骨”“激”[汉语拼音gi]:淹进、浸泡。“皇金”葬久,时有地下水浸入,其中的骨骸就浸泡在水中了。而泉州方言称人别扭刁顽为“激骨”此语或作“皇金浸水”

  皇金放炮——惊鬼。

对生活现象的概括

  此类的歇后语最多。

  一划:

  一支草,一点露——天袂饿死人。“袂”[汉语拼音mie]:不会。有一棵草就有一滴露水养它,喻天无绝人之路。

  一粒田螺九碗汤——无味。

  二划: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正常的孵鸡蛋是二十一天,如果届时还不能出生,就是蛋坏了。

  十二月南风——现报。泉州起风称“报”,预示气候有大变化,有“报头”、“报尾”之谓。农历十二月如天气温暖,刮起南风,那么很快就会刮北风,迅速转寒。这里的“报”由刮风转为“报应”之义,借用天气的自然变化,喻指那些作恶的人很快就有恶报。

  十二月霜风——找空找缝。“霜风”[seng¯fang¯]:寒风。十二月的寒风见空就钻,喻无孔不入。

  十二月雨——袂久。“袂久”[mei¯gu¯]:不会久。喻时间不长。

  十二月井水——拉伦烧。“拉伦烧”[la¯lun¯xio¯]:微微温暖。喻微热,或火候不到。

  十二月门神——一个看东,一个看西。十二月底临近春节时,在两扇大门扇上张贴门神像,大门一打开,两尊门神一尊朝东一尊朝西。喻感情不和,或两人做事南辕北辙。

  十二月山狗——溜啊无尾。喻经历很多,人变得非常圆滑。

   十二月乌鳗——钻水底十二月天寒地冻,鳗鱼也钻到水底下去了。喻做暗事或偷工减料

  十二月裁缝——赶工。过去春节前人人都要做新衣以备过年,裁缝师傅均须日夜赶工期。喻非常繁忙。

  十二月送嫁——赶双迹。“双迹”[sang¯lia]:两处。十二月许多人家忙于嫁娶,亲戚要帮忙送嫁妆,有时一天须应付两家。喻疲于应付。

  十二月风吹———魈啊沒尾。“风吹”[fang¯ceia¯]:风筝。“魈”[xiao/]:疯。喻该人一疯起来,拉都拉不住,象十二月的短线风筝一样。

  十二月膨柑——大办(大瓣)。“膨”[pong]:肥大。柑十二月成熟,果瓣最大。以“大瓣”“大办”,即大肆操办。如:“这次你儿子结婚,是要十二月膨柑——大办了。”

  十二月烂柑——没办(没瓣)。

  十二月的土猴——苦无空。“土猴”:蝼蛄。“空”:空洞、洞穴。

  十二月的孓孓——变无蚊。泉语“变无蚊”[bi\moˉmangˉ]义为无计可施。

  十二月芥菜——有心。

  十二月肉汤——稳当(稳冻)。“稳冻”[wenˉdang\]:应该会冻上;同音引申为“稳当”

  十五仙土地排两边——七土八土。“仙”:尊。“土地”:指土地公。十五尊土地公排列两边,一边七个,一边八个;无论七个还是八个,都是土地公。讽土里土气的人无论如何装扮、无论什么场合,都改不了。

  十八岁查某囡——识价(识嫁)。“查某囡”[汉语拼音za mo yin]:女儿家、女孩子。“识”泉音“八”[汉语拼音ba]:识得。”、“同音[汉语拼音gie]。女儿大了,懂得要嫁人。识嫁同音转指识价泛指善买东西懂价格。

  三划:

  大水淹沟涵——激空。“激”[汉语拼音gi]:淹进。大水淹进沟涵的空间,引申为泉语“激空”[汉语拼音gi kang]:故意、故弄玄虚。

  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乞食装济公——假神。“乞食”:乞丐。“假神”:装疯卖傻。

  乞食揹葫芦——假仙。

  乞食过溪——行李最。“最”[zue¯]:多。

  山寨王挂孝——白贼。“山寨王”:山贼。“挂孝”:戴孝。“白贼”[bie\ca\]:讲假话。

  山顶点灯——高明。

  四划:

  六月鸭仔——不知暑(死)气。六月大热,但鸭子在水中一直“不知暑气”。以“暑”同音转换为“死”,讽人不懂得厉害。

  六月芥菜——假有心。芥菜的栽种季节在农历十月间,至第二年的一月才摘大叶食用,二月间方开花、抽心。六月不是芥菜的生长季节,即使栽种也长不大,何来的芥菜心?此语喻“虚情假意”

  六月菜头---半头青。“菜头”:白萝卜。

  六月天,囝仔面——说变就变。“囝仔”[汉语拼音gan a]:小孩子。六月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情绪,经常风云突变。

  六月摱土豆——佧咧抖。“摱”[man]:拔。“土豆”:落花生。“佧”[ka]:站着。“咧”[lie]:语气助词。六月花生熟了,整棵从土里拔出,站着把根部的泥土抖掉。此语引申为受惊或受冻而站着发抖。

  乌鳗食着茶箍水——一只驺入,一只驺出。“驺”[zou]:窜。“茶箍”:榨油茶后的残渣,又称茶饼,其浸出液称“茶箍水”,可用来毒鱼毒鱼时,乌鳗鱼吃到茶箍水,躁动不安,纷纷窜出窜入。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无米加闰月——坏度。“坏度”[汉语拼音pai do]:难以度日。

  火烧猪头皮——面熟。

  火烧甘蔗——无合(无哈)。“哈”[ha]:细长的叶子,如“甘蔗哈”、“哈笠”

  牛屎龟搬家——滚蛋。“牛屎龟”:屎壳郎。

  五划:

  头壳戴烘炉——热炊炊。“头壳”:脑袋。喻热情高涨或热衷于做某事。

  石狮甜粿——寇搁大块。“寇”[汉语拼音kiu]:坚韧。“搁”[汉语拼音go]:又。“大块”[汉语拼音dua de]:泉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此语喻指一个人又臭又硬的样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小吃·粿·甜粿》

  永春芦竹——大空。即空洞,永春芦竹的空腔较大。这里的“大空”[dua-kang-]泉语有两义:①事情坏了、不可收拾,如“这件事大空了”。②指“讲大空”,即讲大话,如“他最会讲大空”

  甘蔗归枝播——莫站节。“归枝”[guiˉgiˉ]:整根。“播”[bo\]:咬、咀嚼。“莫站节”[mouˉzanˉza\]:没有分寸。

  六划:

  老猴骑羊羔——呣成人,呣成马。“呣”[汉语拼音mu]:不。猴子骑羊羔学人骑马,但毕竟猴不是人、羊不是马。讽人不成体统。

  老猴爬竹竿——一节过一节。喻做事不能操之过急,须一项一项来;或指“步步登高”

  老岁仔食豆腐——含含。“老岁仔[汉语拼音lao he a]:老人、老头。“含含”[han¯han]:马马虎虎。老人无牙,吃豆腐时嘴巴也只能一张一合而已,泉语称为“含”

  老鼠穿草鞋——脚较大身。脚上的草鞋比身躯还大。喻搭配失调。

  老鼠入牛角——会得入袂得出。“袂”[汉语拼音mei]:不会。老鼠钻进牛角,进得去出不来,喻死路一条。

  竹竿揾屎——长兼臭。“揾”泉州方言“拉”[汉语拼音la],搅拌之义。搅拌过大便的竹竿又长又臭,讽人说话啰嗦又不中听。

  尽识五斤大花——满秤花花漉漉。“尽”:只。“识”:识别,读音[汉语拼音ba]。“大花”:旧杆秤上标识“斤”的大颗花点。只识得杆秤上“斤”大颗花点,其他都不认得,讽人知识贫乏。

  过官桥——大赢(大盈)。官桥和大盈是相邻的乡村,从泉州出发,过了官桥便是大盈。“大盈”、“大赢”同音[汉语拼音dua ya]转指

  《百家姓》去掉——开口就是钱。《百家姓》开首句为“赵钱孙李”,去掉“赵”就是“钱”了。

  芒当鸟生鹅卵——咔撑裂到嘴边。“芒当鸟”:一种体型极小的鸟,羽毛似麻雀,生活在水边。“咔撑[ka-ceng-]:屁股。小小的芒当鸟生个头那么大的鹅卵,屁股都裂到嘴边了。讽不自量力。

  死水鸡——归坝风。“水鸡”:青蛙。“归坝风”[gui ba fang]:满肚子都是风。“风”在泉语中还有“不实在、讲大话”之意。

  吊死鬼打粉插花——死要面子。同义的还如“擦粉进棺材”

  先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泉州称医生为先生。

  守寡查某打官司——钱无钱,人无人。“守寡查某”即寡妇。

  七划:

  鸡仔飞上树——假鸟。“鸟”[汉语拼音jiao]:因鸟语噪杂,泉州方言称人话多为“鸟”。此语讽人话多。

  鸡笼点烛——不成丁(不成灯)。成年男子为“丁”

  卖墨鱼的笑补雨伞的——汝乌我也乌。喻彼此彼此。

  坐船遮雨伞——无天无地。坐船时下不着地,又撑开雨伞,上看不着天。喻指天大的冤枉。或作船中遮雨帘”

  补鼎的——讲空(说大话)。“空”[kang¯]孔、破洞过去修补铁鼎时,按多少个破洞论工价,事先应讲好有几个洞。引申为俗语“讲空”[gang¯kang¯],即“说大话,言过其实。

  没钱娶老某——将就。“某”[汉语拼音mo]:妻子、老婆。没钱的人只能讨年龄大的女人当老婆,指“也只能如此”凑合。如:“这件衣服略小一点,穷人娶老某——将就着穿吧!”

  佛公嘴——真圣。“真圣”[汉语拼音jin xia]:真灵的意思。此语指“预见准确”

  灵水菜脯——大掌(大鬃)。“灵水”:今晋江灵源街道灵水社区,自古以来,该地的菜脯特别著名。“大掌”:自作主张。“鬃”[汉语拼音zang]:此处指萝卜秧。灵水菜脯是以萝卜制的,其的留萝卜秧特别大。“大鬃”“大掌”同音,喻指某人自作主张。

  夜壶饲鮕蚮——会活袂大尾。“夜壶”:尿壶。“鮕蚮”:鱼类之一。“袂”:不会。再尿壶里养“鮕蚮”,虽有水会活,但体积太小,养不大。讽人没出息。

  饮酒配番薯——饱兼醉。喻很满足。

  阿公娶细姨——家婆(加婆)。“细姨”:小老婆。公公讨小老婆,就多了一个婆婆(加婆),同音喻“家婆”,即讽三姑六婆之意。

  阿兄住楼顶——高高在上(哥哥在上)。

  沟边洗菜头——一个一个来。“菜头”:白萝卜。

  八划:

  和尚摸头壳——无法(无发)。

  狗踏香蕉皮——狡猾(狗滑)。

  草包金——土富。指穷人虽然致富了,但还脱不了原来的习气,或喜欢炫耀但又不上档次、没有品位。

  庙里着贼偷——失神。

  卖墨鱼笑补雨伞——你乌我也乌。“彼此彼此”。

  青瞑失拐仔——摸无路。“青瞑”[qiˉmiˉ]:瞎子。“拐仔”:拐杖。

  九划:

  胡螓戴龙眼干壳——堪头堪面。“胡螓”:苍蝇。“堪”[汉语拼音kan]:覆盖。苍蝇体小,龙眼干壳体大,苍蝇不自量,想在头上戴龙眼干壳当帽子,结果受困了。讽人不知深浅。

  胡螓跋落潘缸——老实(老翼)。“跋落”[汉语拼音bua luo]:跌落。“潘”[汉语拼音pun]:米泔水。苍蝇跌进米泔水缸中,翅膀无法展开。泉州方言“老翼”、“老实”同音[汉语拼音lao xi],以“老翼”转换为“老实”

  胡螓采蜜--装疯(装蜂)。

  烂绳牵猪——慢慢来。指做事要有耐心。 

  剃头店关门——无汝法(无理发)。喻没你的办法。

  莆田的只仔——化鸟。“莆田”:古为兴化府。“只仔”[jia\aˉ]:麻雀。此语原意为兴化的麻雀,即兴化的鸟,讹称“化鸟”[hua\jiaoˉ],泉语为“胡说八道、七说八说”之义。

  举煎匙掴船——胧渡。“煎匙”:锅铲。“掴船”:划船。“胧渡”:马马虎虎过去就算了,过一天算一天之意。

  屎学蠓——袂识好歹尻川。“屎学”[汉语拼音sai ha]:厕所。“袂识”[汉语拼音mu ba]:不能识别。“尻川”[汉语拼音ka ceng]:屁股。厕所内的蠓识别不出哪个屁股更好,讽人不明事理、不分是非。

  屎学水鸡——跃啊无毛。“屎学”[汉语拼音sai ha]:厕所。“水鸡”:青蛙。“跃”音[汉语拼音qio]:跳跃。厕所内的青蛙想跳出去,拼命跳跃,至身上的毛都掉光了(其实青蛙本来就没毛,此为喻指)。喻老于世故。

  香港查某——半番。“查某”[za mo]:女人。泉人过去称外国为“番国”,外国人为“番仔”。香港是中国领土,未回归前由英国统治,故称香港女人为“半番”。此语讽人不谙事务。

  哑狗去蜂插——有苦说不出。“哑狗”[ya\gaoˉ]:哑巴。“去”[ki\]:给,让。“插”[ca\]:蛰。

  哑狗吃圆仔——心中有数。“圆仔”[yi a]:汤圆。

  十划:

  鸭仔落水身就浮——事到便直。鸭子天然会游水,喻指事情会有好的结局,也指“免惊”——不必惊慌失措。

  盐馆内的秤锤——咸带涩。讽人小气。

  消膏拆掉——相好(伤好)。“消膏”:膏药。“拆掉”[汉语拼音tia sa]。以“伤好”同音转换为“相好”喻指关系非常要好。

  瓶仔里挟炒豆——一粒一。泉语“一粒一”用指肝胆朋友。如:“伊和我是一粒一的朋友。”

  海中落雨——歹癖(歹避)。“歹避”[paiˉpia\]:没处躲避。“歹癖”:癖性不好。在大海中遇到下雨没处躲避,同音喻癖性不好。

  蚊仔放屁——小气。

  十一划:

  清朝兵——勇。“勇”[汉语拼音yong]:身体强壮,有时也指奋勇。清代的“兵”“勇”其实是两回事。“兵”是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勇”是地方为战事临时招募的军队,军服的背部有一“勇”字,战事后立即解散。直到清末太平天国时,曾国藩以团练起家,才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即湘军),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为国家的正规军主力。 老百姓搞不清楚,“兵”、“勇”混为一谈。

  清明种豆——齐齐出。

  做鲎勺无惊烫——敢作敢当。“无惊烫”:不怕烫。过去舀热汤的勺子都是用鲎壳做的,故称不怕烫。此语有褒、贬两义务,褒义喻敢作敢当,贬义有“死猪不怕热水烫”的意思。

  掠虱母起刀牌铳——小题大做。“掠”[汉语拼音lia]:抓。“虱母”虱子。“起”:出动。要抓虱子,连战场上的刀、盾牌、铳都出动了。

  脱裤放屁——多工[汉语拼音gie gang]喻多此一举。

  渔网坠铁——无缘(无铅)。通常渔网所用的坠子都是铅制的,称铅坠;而今渔网坠铁,表示没铅。泉语“铅”、“缘”同音[汉语拼音yan],故“无铅”转指“无缘”,即没有缘分。

  密婆插鸡毛——算什么鸟?“密婆”[mi\bo-]:蝙蝠。

  猫仔站虎步——假恶。

  笼床坎莫密——漏气。“笼床”[lang/sengˉ]:蒸笼。“坎”[kan\]:盖。“莫密”[mo ma]:不密。“漏气”:泉语丢面子之意。

  接骨师傅——导脚手。“导”[dao\]:安装。“导脚手”:原意为把断裂的脚或手的骨头接好,但泉语还有互相配合、合作做好一件事的意思。

  渔船着贼偷——无希望(无渔网) 。

  脚踏水车——假进步。踏水车时,双脚虽然看起来向前走,其实是原地不动的。讽刺假装积极,表现进步。

  十二划:

  棺材头放贡枪——惊死人(吓死人)。“贡枪”[汉语拼音gong qin]:铳。或作“惊死鬼”没啥可怕的。此语或作“棺材里放炮”、“棺材边放炮”

  棺材无底——老板(漏板)害死人。棺材无底板,即漏板,“漏板”“老板”同音[汉语拼音lao ban]。同时,棺材无底板有侵害到死人。故喻指“老板害死人”,即无良商家损人利己

  裤底绣花——无采汝工(女工)。泉州方言“汝”、“女”同音[汉语拼音ri]。裤底是不须绣花的,如绣花,则女工白费了。喻白费功夫。

  裤脚入沙母——好势。“沙母”:大粒沙子。“势”[汉语拼音xie]:拍掉;“好势”即容易拍掉。泉州方言“好势”“好势头”。此语喻指好或妙。

  番仔刣加腊——乱来。“番仔”:外国人。“加腊”[汉语拼音ga la]:生活在深海里的真鲷鱼,身体侧扁、红色,有稀疏的蓝色斑点,背部稍微凸起,头大,口小,侧线发达。“刣”[汉语拼音tai]:杀。整治“加腊”鱼,通常是去除鱼鳞、内脏,洗净,然后下锅里煮。但“番仔”不懂,只将鱼胡乱洗一下,切一切就下锅,煮熟后鱼肉又苦又涩,很难吃。此语指办事说话没有规矩,违反常理,瞎胡闹。

  番仔嘴秋——没半撇。“嘴秋”[cui\qiu-]:胡须。此句指“什么都没有”,讽“没本事”、“什么都不会”的意思。

  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过去做衣服,裁缝都用布尺量体、硬尺量布。裁缝不带尺,是“存心不量”了,同音转喻“存心不良”

  锄头柄擂乌烟——假枪。“擂”[rui]:涂。“假枪”[geiˉqing\]:泉语莽撞之意。

  黑瓶子装酱油——看不出来。

  十三划

  颔归生瘤——堵着了。“颔归”[an gui]:下颌。“堵着”[du dio]:顶住。遇到。此语原意为“下颌生瘤顶住下巴了”,引申为“事已如此,不合遇上了”

  十四划:

  腹脐贴吊膏——才调(脐吊)泉州方言“脐”、“才”同音[汉语拼音jai],“吊”、“调”同音[汉语拼音diao]。“才调”:没本事。以“脐吊”转换为“才调”,喻人没本事。

  稳龟扒恰吝———吃力无好看。“稳龟”[wen gu]:驼背。扒恰吝[pa qia lin]翻筋斗。

  稳龟扛石板——强强郑。“郑”[di\]:顶起来。“强强郑”[giong/giong/di\]:硬撑。

  旗杆尾缚尿臊布——大曳。“尿臊布”:腥臊的尿布。“大曳”[dai ya]:大肆摇曳。在高高的竹竿上绑上腥臊的尿布,讽人不知羞耻,过分宣扬自己;亦作放肆。

  熏吹筒破孔——歹管。“熏吹筒”:旱烟筒。“歹管”[pai guan]:管子坏了,同音喻为管不了、不好管束。

  路边大鼓——众人捶。

  演戏演呷脚抽筋——下不了台。“呷”[a]:语气助词。

  十六划:

  壁边草遇着坦横雨——好字运。“遇”读音[汉语拼音du]。“坦横”[汉语拼音dan hui]:“斜”之义。“字运”运气长在偏僻角落的草容易枯死,现碰上少见的斜雨而获得滋润成活。喻运气好。

  篮仔佛屎——袂变。“篮仔佛”:番石榴。“袂”[汉语拼音mie]:不会。“篮仔佛”多籽,食后不消化,仍从大便拉出。喻指不可能变化。

  十七划以上:

  魈鸡啼半暝——无准节。“魈”[汉语拼音xiao]:疯。讽人做事没规矩、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