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张—下卷)

  张治具(字明遇,号洞斋。明·晋江人。历永淳令、临海令。贵州道御史、湖广道御史。官至四川按察使,卒于家。评价。、张治枢(字明励,明·晋江人)
  张勇(字企大,号浩亭。清·惠安县崇武镇海门村人。身世。弃渔从戎。历铜山营烽火门、督标水师营、厦门提标中营参将。南粤镇总兵官,台湾水师协副将。狼山镇总兵官,苏淞沿海水师总兵官,京口水师副将。致仕,卒于家。家人。)
  张若(字伯羹)
  张朝綖[字思藻,号青武。明末清初·晋江东石潘径人,后避居金门青屿(时金门属同安县辖)。“鲁东十八士”之一。职方司主事、郎中、典试广西。江西参政、转江西湖西道驻袁州。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避居金门青屿。]
  张阐(字大猷,谥忠简。永嘉人。登进士第,调严州兵曹掾兼治右狱,辟置李、席幕下,历鄂州、台州教授。知泉州。召对,试馆职,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主管台州崇道观,历泉州、衢州通判。提举两浙路市舶,御史台检法官,吏部员外郎,祠部兼建王府赞读,将作监,宗正少卿。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兼侍读。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卒。评价。)
  张岩(又作张嵓)、张濂[字宗周。明·平夷卫平夷乡人(今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弘治十一年以郎中任泉州知府。]、张津(字广汉)、张仲举[清初·海州人,或作“三韩人”、“辽东海城人”,隶汉军镶红旗。官监生,吏部笔帖式,通政使司主事。泉州知府(任职。参与招抚郑经。守城和修城。阻剿西北半城。)。累至福建巡抚。]、张无咎(字惕斋)、张宗纯、张文烨(字复彬,号得山子)、张志选(号行吾)、张冕(字庄甫,号惺吾,明·安溪人,居泉州西街。慕罗伦正学。知乌程县。桂林通判、广东兵备佥事。湖广参议、知化州。广西抚夷佥事,迁广西参议。评价。)
  张弥皋、张彦清(字淑澄)张茂(字敏实)、张纶(字仁伯)、张慎(字公谨)、张元玺(字国信)、张大纲(字立卿,号衢坡,广东龙川人。嘉靖卅八年任德化知县。)、张问仁(字孟春,明·晋江人)
  张廷拱(字尚宰,号辅吾,谥“襄靖”。明·泉州府同安县人。)张廷煌(字坚卿,清·晋江人)
  张心
(号凤溪,·余姚人。嘉靖三年任泉州府推官。)、张焞(字伯靖,号忝庵,明末清初·惠安县净峰西头人。顺治辛丑进士,历推官、曲周县令。归,不仕。)、张度(初名佛保,字孟钦,明·晋江人。) 、张翰冲(号凌九,明·晋江人。)、张国谦(字尔光,明·晋江县人。)、张锵(明·惠安人)

张治具

  张治具,字明遇,号洞斋,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张洞斋先生治具“万历《志》、雍正间《志》、李光缙《景壁集》、相国叶向高《苍霞草》”为作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缙叶向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治具》、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治具》有传。

  历永淳令、临海令

  张治具举隆庆五年辛未(1571年)进士,授永淳令,移临海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张洞斋先生治具

  “张治具,字明遇,号洞斋,晋江人。

  隆庆五年进士,授永淳令。即询民瘼,为豁浮赋三百石。有贾人子赂当道,请凿矿,争之不得,设重税困之;立报罢。

  移临海。作追征,全法考,民称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治具》:张治具,字明遇,晋江人。隆庆辛未进士。知永淳县,有贾人子赂当事请凿矿冶,治具力争之,遂报罢。”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治具》:张治具,字明遇。隆庆辛未进士。令广西永淳,豁浮赋,罢凿矿。阅岁,移临海,去之日,老幼遮道,立祠祀之。”

  贵州道御史、湖广道御史

  征贵州道御史,补湖广道御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张洞斋先生治具

  “擢为御史,巡视仓库,兼河道。持重举大体,事事治办。

  丁内艰。服阕,赴补扈从。神宗谒陵还,过老子宫,具疏请罢逸游以光盛典,上嘉纳之。

  命按南畿,复按湖广。旌廉汰贪,锄豪强,慎听讼。在台十一载,三按大都,所至皆有建竖。”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治具》:“擢湖广道御史。扈从谒陵,还驻跸老君宫,治具仓卒具疏,请罢逸游以光盛典;上见嘉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治具》:“征贵州道御史,补湖广道,奉命按南畿。旌廉汰贪,如别黑白。日复出按湖广,风厉倍前,有望风解组去者。”

  官至四川按察使,卒于家

  张治具转江西副使,治赣州;迁江西参政,治饶州;擢四川按察使。会江西巡抚追訾计吏事,请量移,不赴调,致政归。卒于家。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张洞斋先生治具

  “转江西副使,迁参政,升四川按察使。播州民苦酋残暴,避入内地,时议驱之。治具谓:‘播人即吾人,方离穽而复驱之,非情为。’设法安戢。

   会江西巡抚追訾计吏事,请量移,不赴调,归,卒。”

  “所著有《尚书会解》、《四书初说》、《诸儒办旨》、《初东集》等书。”

  “子国裳,己卯(万历七年,1579年)乡荐。”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治具》:

  “升四川按察使。播州民苦酋残暴,避入内地,时议驱出之。治具曰:‘播人吾人,方离穽而复挤之,非情也。’遂设法安辑。

  后病卒,叶向高为铭其墓。”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治具》:

  “迁江西副使,治赣州,除奸民养砂之术。

  复晋其省参政,治饶州。节裁磁器制办,终任无一役一票到磁所。

   擢四川按察使,致政归。

  著《尚书会解》、《四书初说》、《诸儒辨旨》诸书。

  国裳。”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9·按察张洞斋先生治具

  治具笃行长者,外坦中严,于伦情甚厚。尝自言:‘平生所为,惟此念不欺。’人咸信之,以为慥慥君子。”

  叶文忠叶向高铭其墓,李衷一李光缙撰行状,云:‘公尝谓平生惟好贤一念不能自己;解组归,或坐竟日,语移时,无疾言遽色,非礼义不以道,非国家事不以及,终日无亵媟之容。一动一止,光缙目击之,而道存云。’”

张治枢

  张治枢,字明励,明·晋江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进士,任户部四川司主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张治枢》:张治枢,字明励。万历庚辰进士,授户部四川司主事。会边饷告匮,治枢言:‘漕运本色,支给有余,陈陈相因,其郡邑不便水运者,宜暂改折以济时急。’大司农然其议,请而行之。推监越兑,正量斛,验燥湿,搜剔蠡蠹,运官豪右,无从侵没。其‘本色改折’之议,度地而行,悉合舆情。以疾上疏乞归,弗获请,卒于官。过越,吏民道祭哭之。”

张勇

   张勇(1697—1765年),字企大,号浩亭,清·惠安县崇武镇海门村人。康熙卅六年(1697年)生,卒赠二品武功大夫。《曲江氏族谱》有详细记载。

  身世

  张勇的先祖张亮,隶籍直录宜兴州山后 (今江苏省宜兴县)。

  崇武,古名小兜,宋时曾在此设小兜巡检寨,元时改巡检司。明·洪武廿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海防,将小兜巡检司移至距此东北一海之隔的小岞,而在小兜寨置千户所,改名“崇武”,隶属永宁卫,并建崇武千户所城。(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卫邑所司城?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

  永乐十五年(1417年)九月,张亮以千户侯自宜兴调崇武千户所任副千户,遂居焉。后因儿子张义“征沙寇”有功,张亮擢崇武千户所正千户。后裔衍传,称“曲江氏”

  隆庆三年(1569)四月,倭寇大举侵犯崇武,总兵戚继光率兵抵抗,都指挥官欧阳枢水陆两路并进,在大岞海面合围剿灭倭寇,获得大胜。战斗中,张亮的曾孙张辅京勇敢杀敌,擒斩真倭1名。战后,朝廷为其记功,让其掌管“福字二千三号”战船,同时准许隔代承袭千户官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倭患》、《泉州人名录?欧阳枢》)

  后来,由于禁海、迁界等原因,明中期起,崇武“曲江氏”逐渐衰落,至清初,其后裔以都以业渔为生,直到张勇出现。

  弃渔从戎

  张勇少时即与兄操舟捕鱼海上,深谙水性及秋夏风信。20多岁,恰逢清廷扩大水师,即弃渔从戎,充水师士兵,“凡防海形势利病,要害所在,辄条识投笔不遗,了如指掌”,长官器之,擢金门镇标千总。

  雍正七年(1729年)32岁,因“谙练水务”,被当道挑选到天津教习旗营水师。

  乾隆二年(1737年),张勇授南澳守备,不久调澎湖任厦门前营守备,军纪整肃,营垒改观。在厦门还曾开仓赈济饥民。

  后超擢闽安左营游击。

  历铜山营烽火门、督标水师营、厦门提标中营参将

  再迁署理铜山营(今东山)烽火门参将、督标水师营参将。

  乾隆四年(1739年),张勇在崇武兴建府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武功大夫第》)
乾隆十五年(1750年),经提督张天俊、总督喀尔吉善联名疏荐,调厦门任提标中营参将。

  彼时,台湾商船到大陆,按例只准停泊厦门港,须卸货接受关防“验照”(查验身份证明)方准上岸。台湾士子渡海来福建参加乡试也不例外,关防人员乘机敲诈勒索,以至延误考期。张勇请示上峰,废除“验照”旧例陋规,大大方便台湾商人和士子,“台士诣署树旗志德”

  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厦门饥荒,死人相藉,张勇会同厦门水师道台白瀛,奏请同意借给军粮赈济灾民,活人无数。事后“厦门人讴思,立碑追颂恩德。每遇公诞辰,辄于碑前演剧庆祝”

  南粤镇总兵官,台湾水师协副将

  乾隆十六年(1751年),张勇调任南粤镇总兵官。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题授台湾水师副将”

   《福建通志?台湾府?清》:“水师协副将[驻(台湾)安平镇,康熙二十三年置]……张勇,惠安人,(乾隆)十七年任。”

  台湾地位重要,居民情况较为复杂,营房与民房相杂混居,双方常发生纠纷。张勇严格治军,“严禁兵丁坏廉耻,不准三五窥视邻里”,特别严禁携带兵器外出,滋事扰民。兵民关系融洽,和睦相处,台人感之。

  “时南北洋多匪船出没,为贾船害,躬统舟师巡缉,复雇民船藏兵械侦捕,由是宵小遁迹,海疆获宁,台人士(台湾贡士蔡介夫为《德政歌》以颂之。”并为立生祠。

  张勇调任时,台胞“如失慈父母”,成群结队到府署前致谢。

  狼山镇总兵官,苏淞沿海水师总兵官,京口水师副将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特旨召见,旋授江南江北狼山镇总兵官。张勇“奏请陛见,面陈海上情形”。据传,张勇曾把自己和崇武船工的海上航行经验加以总结,写成一本导航书,称《针簿》,渔民竞相传抄。它记载船只通航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各港口的山形、地势、礁石、潮汐时刻,以及观察海上天气变化的经验。乾隆大悦,当面赐其“鹿、鱼、野鸡等物”

  旋调任苏淞沿海水师总兵官,后因“忌者以事冲之”,左迁京口(今镇江)水师副将。

  乾隆廿六年(1761年)乾隆帝下江南时,特向张勇询问水师详情,并召张勇为巡游江南侍卫顾问,拟授他直隶正定镇总兵官,“为阁臣所阻,旨遂不下”


  致仕,卒于家

  乾隆廿六年(1761年),张勇嗣以“母老力请终养”返乡。

  崇武城东南隅古有“朝阳楼”,祀文昌帝君,是城中文人儒士咏诵聚会之所,乡人认为此处关乎崇武“文运”。经两百多年风雨,到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朝阳楼已圮,但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无法修复。为振文风,清?乾隆廿六年(1761年),张勇捐金重建,还遣子张鹏亲自监督朝阳楼的修复工作。

  不久老母去世,张勇“遂终不去”张勇平易近人,时常到城隍庙与渔民聊天,且热心公益,乡人尊称 府老爹公”

  乾隆卅年(1765年),张勇卒于家,年69岁。赠“武功大夫”(正二品)。在“武功大夫第”大山门后照墙,至今留有“圣旨”牌和记载张勇事迹的乾隆皇帝御赐《行功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武功大夫第》)

  张勇一生,“奉记大功者一,奉保举者三,宦迹所至,在在有碑珉歌颂其功业。”

  家人

  原配夫人龚氏,性情温和,孝顺公婆,持家严谨,不因丈夫显贵而改变节俭的生活习惯,每日辛勤织作,“唯以尽瘁报国勗其夫”张勇每有善举,辄“靡不默默然赞成焉”张勇卒后,龚氏对子孙训诲有加,“以循分尽职为先”,“不得放纵游荡,怠惰废事”。张勇一家八十几口人,几十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和睦温馨,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勇“生平雅慕儒学”,府中修建“南邨”书轩,鼓励子孙读书进取,“子弟姪例得以官卷乡试”,命4个儿子“援例入国学上进之阶”;其中张鹏国学生(后见母亲和乡邻常困于疾病,立志学医,“活人甚多”),张鹓太学生、钦赐副榜贡生又赐举人,张鹗授登仕郎。后世子孙还出过多位举人、廪生。

张若

  张若伯羹,明末·惠安人;崇祯丙子(1636年)副贡,中书舍人。

  《惠安县志》载:张若,字伯羹,英德令孙。少孤,母孺人鞠育之。九岁能文,宫詹庄际昌(字羹若召试,奇之,目为神童,以其字名。十岁进泮,相国蒋德璟爱如己子。其师何乔远曰:‘此氏千里驹也!’郑成功为诸生,每自南安来惠,住濠濮斋,论文赋诗,风雨联床,不稍间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蒋德璟何乔远郑成功》)

  据传,张若郑成功曾共赋一诗:“月在水中发,水清光不灭。游鱼数百头,争抱半轮月。”(录自《郑国梁诗文选》)。郑成功15岁(1638年)入县学为廪生,21岁(1644年)入太学。诗当在16381644年间共赋于张若之濠濮斋。

  据载,濠濮斋“在邑龙津陂东,明中书张伯羹 构。堂庑开扩,石径通幽,前当莲花、科岩诸秀。凿池如珪,注陂水常满。片虹卧波,夹植梅柳,临池碧梧交荫。红莲数瓣,中有游鳞,来往涉趣,正复不浅。”

  张若著有《濠濮斋集》8卷。

张朝綖

  张朝綖(1598-1658年),字思藻,号青武,明末清初·晋江东石潘径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生。后避居金门青屿(时金门属同安县辖)。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有传。清·《金门志》“《通志》、府、县《志》”为作传。

  “鲁东十八士”之一

  张朝綖曾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院”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后入府学。崇祯十二年己卯乡试亚魁,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进士试会魁,与晋江潘湖黄锡衮同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锡衮》)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张朝綖,字青武,晋江人。崇祯庚辰进士。”

  清·《金门志》:张朝綖,字思藻,号青武,青屿人。崇祯己卯亚魁,庚辰会魁。”

  职方司主事、郎中、典试广西

  授职方司主事,升郎中,典试广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授职方主事,抗疏清核京卫冒粮十余万。升郎中。”

  清·《金门志》:“授职方司主事,抗疏清核京卫冒粮十余万。升郎中,典试广西。”

  江西参政、转江西湖西道驻袁州

  历江西参政,转江西湖西道,驻袁州。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历江西参政。时郡北有天井窝,贼所盘据,民遭荼毒,历任监司剿抚不下。朝綖单骑抵穴开谕,盗尽解甲。升云南督学,民为之攀舆,因留任。”

  清·《金门志》:“转江西湖西道,驻袁州。时郡北有天井窝,强贼盘踞,民遭荼毒,历任监司剿抚两困;朝綖单骑抵穴开谕,盗尽解甲。升云南督学,民为之攀舆,因留任。”

  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寻抚赣州。”

  清·《金门志》:“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清勤自矢。”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建号隆武,张朝綖归之;八月,擢张朝綖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驻赣州;未己召还。
这段历史,见《明史·卷278·列传166·万元吉》: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我大清兵已取南昌、袁州、临江、吉安,逾月又取建昌;惟赣州孤悬上游,兵力单寡。会益府永宁王慈炎招降峒贼张安,所号龙武新军者也,遣复抚州。南赣巡抚李永茂乃命副将徐必达扼泰和,拒大兵。未几,战败,至万安,遇永茂永茂遂奔赣。

  八月,叛将白之裔入万安,江西巡抚旷昭被执,知县梁于涘死之。……时唐王诏适至赣,永茂乃与杨廷麟刘同升同举兵。未几,王召永茂为兵部右侍郎,以张朝綖(南赣巡抚)。甫任事,擢元吉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湖广诸军,召朝綖还,以同升代。”

  避居金门青屿

  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隆武政权覆灭,张朝綖避居金门青屿。顺治十五年(1658年)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朝綖》:“后归,以病卒。”

  清·《金门志》:“后归,以病卒,祀乡贤。” 

张阐(1091~1164年)

  张阐,字大猷,谥忠简,北宋末南宋初·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北宋·靖康(1126—1127年)中知泉州,南宋·绍兴(1131—1162年)中通判泉州军州事。

  事见《文忠集·卷61·神道碑》《宋史·卷381·列传140·张阐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张阐据《闽书》为作传。

  永嘉人

  道光《晋江县志·张阐》:张阐,字大猷,永嘉人。”

  《宋史·张阐》: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

  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

  将命名,梦神人大书‘阐’字曰:‘以是名尔。’父异之,力勉其为学。

  未冠,由舍选贡京师。”

  永嘉垟头坑《张氏宗谱》载:张氏始迁祖张阐,闽省人,官工部尚书,为秦桧所忌,弃职携眷隐于温州永嘉慈湖。后子孙繁衍永嘉楠溪及乐清等地;明·张璁为其后裔。

  登进士第,调严州兵曹掾兼治右狱,辟置幕下,历鄂州、台州教授

  《宋史·张阐》:

  “登(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第,调严州兵曹掾兼治右狱。

  时方腊作乱,阐倡守御计。有义士请身督战,既战,稍却,州将怒,付治,将杀之,力争曰:‘是士以义请战,官军却,势不得独前,非首奔者,杀之何罪?’州将意解,士得免。

  回帅江西,益帅湖南,皆辟置幕下。

  群盗据洞庭,官军多西北人,不闲水战。建策造战舰,以大舰为营,小舰出战,乘水涸直捣贼巢,贼势以衰。

  诸司交荐,改秩,吏部以微文沮之,弗辩,求岳祠归。历鄂、台二州教授。”

  知泉州

  道光《晋江县志·张阐》:“靖康(1126—1127年)中知泉州,有治声。”

  召对,试馆职,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为虔州州学教授。

  绍兴四年(1134年),辟湖南安抚司干办公事。

  《宋史·张阐》: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诏侍从各举所知,给事中林待聘闻,召对。时金人议和,归关中地。首言:‘关中必争之地,古号天府,愿固守以蔽巴蜀,图中原。’次言监司、郡守荐举之弊。又乞严禁遏籴,以济江、浙水患。

  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时诸将恃功邀爵赏,有过则姑息,又兵布于外,禁卫单寡,上疏极论之。后稍进退诸将必当其实,且召诸道兵以益禁旅,皆如言。”

  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主管台州崇道观,历泉州、衢州通判

  《宋史·张阐》:

  “(绍兴)十三年(1143年),迁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

  秦桧每荐台谏,必先谕以己意,尝谓曰:‘秘书久次,欲以台中相处何如?’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默然,竟罢。

  主管台州崇道观,历泉、衢二州通判。”

  道光《晋江县志·张阐》:“绍兴(1131—1162年)中通判泉州军州事。”

  南宋·宝庆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泉州治中张阐都官契雪录序》云:“泉之为郡,风俗淳厚,其人乐善,素号‘佛国’。”

  提举两浙路市舶,御史台检法官,吏部员外郎,祠部兼建王府赞读,将作监,宗正少卿

  《宋史·张阐》: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冬,帝躬揽万机,起提举两浙路市舶,入为御史台检法官,升吏部员外郎。

  孝宗在王邸,帝妙选宫僚,谓‘庄重老成无逾者’,改命祠部兼建王府赞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春,大雨,无麦苗,荆、浙盗起,诏侍从、台谏条陈弭灾、御盗之术。

  上疏曰:‘和议以来,岁有聘币,民不堪命,臣愿陛下毋以金人困中国可乎?归正人时有遣还之命,怨声闻道路,臣愿陛下毋使金人得以甘心可乎?州县吏职卑地远,渔夺之祸被于编籍,臣愿陛下严脏吏之诛可乎?蠲租之令,已赦复征,宽大之泽例为虚文,臣愿陛下申诏令之禁可乎?是数者能次第行之,则足以动天地,召和气,灾异、盗贼不足虑也。’

  又言:‘金主·将入侵,宜守要害,防海道,三边不可无良将,督视不可无大帅。’

  疏奏,帝嘉纳,面谕曰:‘卿所言深中时病,但遣人北归,已载约书,朕不忍渝也。’

  迁将作监,进宗正少卿。”

  权工部侍郎兼侍讲

  《宋史·张阐》: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即位,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入谢,言:‘诸将以败为捷,冒受爵秩,州厢禁军因覃霈鼓噪,希厚赏,不可不正其罪。’时悉为施行。

  金主·死,葛王·复求和,再议遣使。

  言:‘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

  帝曰:‘使者报聘,故事也,旧约不从,朕志定矣。’

  是冬,给札侍从、台谏条具时务,上十事皆◇ (上“髟”下“方”)切。

  当时应诏数十人,惟与国子司业王十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

  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时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工部例进官,辞。或曰:‘公转一阶,则泽可以及子孙,奈保辞?’笑曰:‘宝册非吾功也,吾能为子孙冒无功赏乎?’”

  工部侍郎

  《宋史·张阐》:

  “隆兴元年(1163年),真拜工部侍郎。

  奏:‘臣去冬乞守御两淮,陛下谓春首行之,夏秋当毕,今其时矣。’帝曰:‘江、淮事尽付张浚,朕倚为长城。’

  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请受其降。

  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曰:‘陛下出师受降是也。诸将违节度且无援而败,当矫前失,安可遽沮锐气。’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军声复振。

  时数易台谏,力言之,请增广谏员。帝曰:‘台谏好名,如某人但欲得直声而去。’曰:‘唐德宗姜公辅为卖直,陆贽切谏,愿陛下深以为鉴。’帝再三嘉奖。

  金人求和,帝与议,曰:‘彼欲和,畏我耶?爱我耶?直款我耳。’力陈六害不可许。帝曰:‘朕意亦然,姑随宜应之。’”

  工部尚书兼侍读

  道光《晋江县志·张阐》:“累官工部尚书。”

  《宋史·张阐》:

  “帝记‘卖直’之语,谓:‘胡铨亦及此。朕非拒谏者,辨是非耳。’曰:‘圣度当如天,奈何与臣下争名。’帝曰:‘卿言是也。’

  顷之,除工部尚书兼侍读。

  金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以书谕通好,所请三事,国书、岁币之议已定,惟割唐、邓、海、泗未决,将遣王之望龙大渊通问,而众言纷纷不已。

  谓:‘不与四州乃可通和,议论先定乃可遣使,今彼为客,我为主,我以仁义抚天下,彼以残酷虐吾民,观金势已衰,何必先示以弱。’朝论韪之。

  帝用真宗故事,命经筵官二员递宿学士院,以备顾问,入对尤数。”

  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卒

  《宋史·张阐》:

  “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

  (隆兴)二年(1164年)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陛辞,帝问所欲言,奏:‘许和则忘祖宗之仇,弃四州则失中原之心,遣归正人则伤忠义之气。惟陛下毋忘老臣平昔之言。’其指时事尤谆切,帝眷益笃。谕以秋凉复召,加赐金犀带,特许佩鱼。

  居家逾月卒,年七十四。特赠端明殿学士。”

  道光《晋江县志·张阐》:“赠端明殿学士,谥忠简。”

  张阐墓在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河头村。

  评价

  《宋史·张阐》:朱熹尝言:‘秦桧挟敌要君,力主和议,群言勃勃不平。既摧折忠臣义士之气,遂使士大夫怀安成习。至癸未(隆兴元年,1163年)和议,则知其非者鲜矣。朝论间有建白,率杂言利害,其言金人世仇不可和者,惟右史尚书耳。’”

张岩

  张岩,题名碑作张嵓,明·上虞人。景泰(1450—1456年)间知泉州府。但有些史书又载为成化(1465—1487年)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张岩据《闽书》载:

  “张岩,上虞人。景泰间知泉州府。

  浚市河,通舟楫,毁僧尼庐舍为社学。

  郡豪王大观不法,谕使自新,悉听命。会石左伯行部至,再以属大观出不逊言,杖杀之。其子谐阙讼,朝廷命按之,人人言太守冤,得释。

  移守荆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山川志·石龟山》:“石龟山,出(郡城)临漳门外一里许,三峰高耸,其形如龟,山川坛在焉。《闽书》:‘山有石,卓立二丈许,名石笋,笋江以此得名。’隆庆《府志》:‘宋·郡守高惠连以私憾击断石笋,明·成化(1465—1487年)间郡守张嵓补而属之,今岁久苔生,渐不见旧断之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惠连》、《泉州史迹·石笋》)

张濂

  张濂,字宗周,明·平夷卫平夷乡人(清属“越州卫”,今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进士张璁族弟。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以郎中来守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旧《志》”为作传,曰:张濂,越州卫人。成化进士,弘治间以郎中来守泉州。廉洁雅正,兴利除害,果于有为,士民服而感之。”

  《清一统志·云南志·卷484》载,张濂曾任泉州、辰州知府。

   知泉州府时,常有暴风袭击,农事不顺,作物受损,民众亦有死伤;时人视其所致。

   后改任辰州,多有虎患,濂焚香祈天,引咎自责,虎患渐息。香火安能驱虎哉,此乃郡人戏之者也。

张津

  张津,字广汉,明·博罗人。正德四年(1509年。一说正德三年,1508年)以监察御史出知泉州。在郡三月,矫旨为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旧《志》为作传,曰:

  “张津,字广汉,博罗人。成化丁未进士,初令建阳,筑城赈饥,有异政。正德四年,以监察御史出知泉州。

  时逆扇焰,镇舶私人,络绎郡邑,以严重镇之,辄屏息以去。政平而信,吏不敢欺,民讼无作诞者。

  在郡三月,逐不附己者,许进马文升刘大夏皆矫旨为民,百姓攀送塞道。

  后败,召用,累官户部侍郎兼都御史。祀名宦。”

张仲举

  张仲举,清初·海州人,或作“三韩人”、“辽东海城人”,隶汉军镶红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张仲举》有传,文同。

  官监生,吏部笔帖式,通政使司主事

  张仲举,官监生,补吏部笔帖式,迁通政使司主事。【按: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baksi),天聪五年(1631年)改为“笔帖式”(bithesi),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张仲举,海州人。”

  《台湾文献丛刊·福建通志·台湾府》:张仲举,三韩人。”

  《济南府志》:张仲举,汉军镶红旗人。”

  《福州府志》:张仲举,辽东人。”

  《湖广通志》:张仲举,辽东海城人,官监。”

  《北京市志稿·旗籍文职大员》:张仲举,汉军镶红旗人。由官学生补吏部笔帖式,迁通政使司主事。”

  泉州知府

  任职

  康熙十六年(1677年),张仲举授泉州知府。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由官监生,康熙十六年守泉州。”

  《北京市志稿·旗籍文职大员·张仲举》:“康熙十六年授福建泉州府知府。”

  参与招抚郑经

  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厦门的军将领推郑成功之长子郑经郑绵)继位。康熙十六年(1677年),福建总督姚启圣康亲王尽取漳、泉地,郑经遁归厦门。(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

  清廷对郑经开展招抚活动,委张仲举等为联络人。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杰书派泉州知府张仲举、兴化知府卞永誉,各加卿衔,会泉州乡绅黄志美黄熙孕长子)、监生吴公鸿,前往厦门,要求军退回台湾,息兵安民,许为题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志美黄熙孕》)

  清·夏琳《闽海纪要·卷下》:(康熙)十六年(1677年)……冬十二月,和硕康亲王遣兴化知府卞永誉、泉州知府张仲举往厦门抚议;郑经弗从。 ”

  《清史稿·卷224·列传11·郑成功》:(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亲王遣知府张仲举,不纳。”

  清·康熙廿年(1681年)正月,郑经病逝于台湾,子郑克塽即位。《清史稿·列传47·姚启圣》:“及死,子克塽仍其爵,称延平王,凡事皆决之于国轩等。启圣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理海疆,多以金帛间其党与。”

  守城和修城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六月,军进逼泉州,攻围两月有余,战况惨烈,以南门·德济门为最。泉州知府张仲举催趱人夫,激赏伤亡,协助防御。(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罗城·泉州新罗城(鲤城)·德济门遗址》)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时海氛未除,军兴旁午,民赖以全。”

  清·杨捷《平闽纪·卷2·汇报固守等事疏》:

  “题为汇报固守泉城各官劳绩,仰祈宸鉴,特赐叙录,以励将弁事。

  窃自海贼刘国轩吴淑何佑等围陷海澄之后,大肆鸱张,残破属邑,荼毒生灵,于康熙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进逼泉州,攻围两月有余。凡谋烧桥梁,坚竖木栅,筑立炮台,发掘地洞,架梯扒城,放炮攻打,奸计百出,既狡且毒。幸赖满、汉同心,文、武用命,获保全城无恙。

  臣于康熙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克复惠安县,贼人闻风,知满、汉官兵齐集,遂连日拔营逃遯,因解泉围。迨二十六日,臣等攻夺洛阳,直进郡城时,见盈街填巷老幼士民,咸颂皇恩拯救,向臣马首,共诉文武保城之功,不可泯没。随准兴化镇臣刘德懋咨报前来。

  据此,该臣查看得海寇狂逞,逋诛有年。自陷海澄之后,进围泉郡,恃逆党之繁多,肆凶谋之叵测,时乘大兵未集,昼夜速攻。所赖副都统杨凤翔雅大里与镇臣刘德懋协同调度,而诸将弁又能竭力堵御,出奇剿杀,方能保固城池。

  当康熙十七年(1678年)七月二十八日,众贼合攻七门,日夜两次扒城,官兵誓死抵敌。此为各将弁守泉第一战功。七门之中,惟南门之功又居其首。贼之大炮攻具,尽聚于此,业将城墙打塌,竟成平地;提标王札、总兵马胜制造钉板木马,督造敌台木城,挑濠拒守。又奋不顾身,手持排枪,杀贼数十,力拒垛口,以至身被火药重伤,终使贼人不敢攻入。宜平镇臣刘德懋与泉州城守署参将宁维国等,咸称为保城之钜功也。其余各门,俱有斩杀守御之功。

  至六月二十二日,贼来昼夜夺桥,则同安署副将冯昭京、罗源营游击林宝、晋江营游击韩元朗等,杀贼护守南门外新桥有功。

  八月初一等日,贼又堆青炮台,掘城挖窟,则镇标守备赵邦试等杀贼烧草台有功。他如缒城赶杀、伏路活擒等功,均不可泯,应请察叙。

  更有笔帖式刚舒协同文武守城,不避艰苦,劳绩难没。泉州知府张仲举捐资制造,催趱人夫,激赏伤亡,并厅县等官协助防御,均着劳绩,俱应题请录叙。

  除另咨督、抚臣察明汇题外,所有守城镇协将弁等官功次,备叙塘报情形,臣谨会同督臣姚启圣合词密题,伏祈睿鉴敕部议叙施行。
  康熙十八年
(1679年)七月十一日。”

  事后,张仲举和晋江知县沈朝聘重修德济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2·规制志·城池》:“康熙……十七年(1678年),海寇围城,德济门一带颇多坍塌,知府张仲举、知县沈朝聘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府城·泉州罗城》、《泉州人名录·沈朝聘》)

  阻剿西北半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

  “忽有白头贼,夜逾城西北以进,达旦而遁。

  越日,主兵者议剿,西北半城坐以通贼;仲举坚持不可。

  后又获贼部姓者,扳扯多人,悉置不论,止枭首恶,民得安堵。”

  累至福建巡抚

  后升兴泉道,康熙廿年(1681年)任山东提刑按察使,升湖南布政使,转福建布政使,康熙廿五年(1686年)四月任福建巡抚。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泉州知府·张仲举》:“后升兴泉道。”

  《济南府志》:“康熙二十年任山东提刑按察使。升湖南布政使。”

  《湖广通志》:“康熙间任湖南布政使。”

  《台湾文献丛刊·福建通志·台湾府》:“康熙间福建布政使。”

  《福州府志》:“康熙二十五年任福建巡抚。”

  《北京市志稿·旗籍文职大员·张仲举》:“历官湖南布政使。二十五年四月擢福建巡抚。”

  康熙廿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廿五年(1686年),针对当时台湾沿用与政治统一局面相悖的币制混乱状况,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朝廷收购销毁永历旧钱,改铸新钱。经题准后,即设炉开铸背有满、汉文“台”字的康熙钱。

张无咎

  张无咎,字惕斋,清·山东莱州人。雍正三年(1725年)由部郎知泉州府,后调任云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

  “张无咎,字惕斋,山东莱州人。雍正三年由部郎知泉州府。

  洁清镇静,每月会诸生课文,手为评隲。值岁饥,开仓赈救。越年又饥,惠邑更甚,捐俸赈济,分别有法,全活甚众。后以盘仓失额解任,百姓乐输代补,负担相续,填满厅堂,得不坠职。

  调任云南。去之日,绅士相率燕饯于明伦堂,送者盈郊。后历山西按察使。”

张宗纯

  张宗纯,清·陕西长安人。乾隆八年(1743年)知泉州府,后调任部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国朝·知府》:

  “张宗纯,陕西长安人,提督元侯云翼之裔。由贡生乾隆八年知泉州府。

  志洁行芳,饮冰茹蘖。振兴文教,抚绥穷民。一切冤狱,多所昭雪。在任三载,不为赫赫之名,而民乐其生,从其化,士类尤深感激。

  调任部郎,仓储有蚀耗缺额者,争为捐输补足。绅士赋诗纪德,曰‘温陵舆诵’。”

张文烨

  张文烨,字复彬,号得山子,明·惠安县崇武人,著名书法家。

  《崇武所城志·名人载,张文烨“貌古言徐,行方道严,萧然四壁,义不苟取。慕梁伯鸾高行。壮不苟娶。好读书,工临池,善诸体书。耿介绝俗,往往人谈我睡,人睡我歌,寄意樵渔。”

  明神宗·万历七年己卯(1579年),黄克晦从京师回到崇武,曾应氏雅嘱画《海山渔樵图》,并作著名的《海山渔樵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克晦》)

张志选

  张志选,号行吾,明·安溪人,居泉州西街。

  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八年(1529年)进士。

  授诸暨县令。其地有溺害女婴陋俗,志选到任,百计劝谕,遂矫其俗。

  后迁常州知州。值岁荒,及时赈救灾民,安置流亡。因性情耿直,得罪上司罢归。

  当事官员常向他咨询地方利病,陈述每出以公心。乡里称颂。

张冕

  张冕,字庄甫,号惺吾,明·安溪人,居泉州西街。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旧《郡志》、新《郡志》、《闽书》”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和郡、县志有传。

  慕罗伦正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

  “张冕,字庄甫,晋江人,元玺之侄。

   为儿时,即知向慕善。尝读张净峰张岳所作《罗一峰罗伦书院记》推本于‘不欲不为,为得其本心’,辄叹曰:‘此正学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岳罗伦》)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张冕,字庄甫,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冕》:张冕,字庄甫孙。”

  知乌程县

  张冕登嘉靖十九年(1540年)乡荐,嘉靖廿六年丁未(1547年)成进士,授乌程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

  “嘉靖十九年登乡荐,念父老,所给坊金悉治具供养,不诣公车。

  二十六年成进士,知乌程县。

  躬履清素,平赋均役,吏不能欺;听断,情伪立得。

  值倭寇傍邑,修城垣,募民兵,分技习之,训练既久,兵气大振。

  会倭贼犯北新关,设伏桑柯林,邀击之,擒斩无数。

  又蹑战于莺脰湖,败之。

  丙辰(嘉靖卅五年,1556年)夏,以兵千五百人败贼众万余于乌镇。备兵使者虑城守单弱,檄还,曰:‘战即守也。’盖分兵捕斩其出掠者,贼留四日遁去,湖州人尽颂其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

  “嘉靖丁未进士,授乌程令。

  值倭至,高筑城垣,分习技击,立队伍,密侦哨。

  倭犯太湖,陈兵湖中,破走之。

  倭犯北新关,计其必取道新市双林以归,伏弩桑柯林邀击之,擒斩甚众。

  丙辰(嘉靖卅五年,1556年)夏,倭由乌镇入,将掠湖郡,分兵逼贼地,贼不敢进。时城中单弱,备兵使者檄还守。曰:‘战即守也。’益备兵分捕,倭遁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冕》:“嘉靖丁未进士,授乌程令。倭寇旁郡,筑城集兵,败贼于桑阿林莺脰湖。复扼贼乌镇,贼不敢犯。”

  桂林通判、广东兵备佥事

  迁桂林通判,擢广东兵备佥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

  “为权贵所嫉,迁桂林府贰。剧贼张琏焚劫广东,朝廷以有伟略,擢广东兵备佥事。

  至不三月,连缚潮阳、惠来二酋,捣其巢。总督张臬兼二哨攻,破其丁坑营,遂败。

  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围潮,引兵入。守贼百计力攻,随机应之,所当无不摧折。阅五十余日,有奸人谋应贼,为邻居首发,按实立诛之,贼旋遁去,潮人谓:‘百万生灵,借全活。’”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

  “迁桂林通判。剧贼张琏焚劫广东,朝廷以有伟略,擢广东兵备佥事。

  不三月,连缚潮阳、惠来二酋,平其巢,败死。

  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围潮阳,引兵入城,众稍却,廉先却者枭之,整队向贼,贼遁。越数日,复督战,兵皆倍勇击贼,贼尽却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冕》:

  “迁桂林同知。剧贼张琏劫岭东,擢为兵备佥事。

  连缚潮阳、惠来二酋,平其巢。

  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围潮阳,引兵入城,贼百方攻城,随机应之。阅三日,贼遁去。”

  湖广参议、知化州

  擢湖广参议,后知化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擢湖广参议。前忌者遂以擅杀劾,落职,知化州。”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擢湖广参政。”

  广西抚夷佥事,迁广西参议

  自化州荐为广西抚夷佥事,驻节桂林。迁广西参议、分巡右江,寻报罢。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

  “两广寇发,复自化州荐为广西抚夷佥事,驻节桂林。明赏罚,肃部伍,编甲授艺,令关自为守,终任不复有贼警。

  迁广西参议、分巡右江,寻报罢。”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寻两广寇起,改东广抚夷佥事,驻节桂林,至则立营堡,分汛地,以武职之良,编甲授艺,令关自为守。终之任桂林,不复有贼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冕》:“迁广西参议,分巡右江,弭盗安民。嗣罢职。”

  评价

  大学士徐拱张冕“执法棱棱,民畏爱之;士大夫畏而恶之,盗贼畏而避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参议张庄甫先生

  “通籍二十余年,名节自砥,视权门若凂,视污吏如仇,所至养老存孤,设木铎行乡饮酒礼,凡古人教民之具,皆实意推行之。考功注一介不取,百折不回。司空刘麟毎贻书必称孝廉,目为铁汉。盖生平仰止净峰,故其行事亦略与相类。

  居家不践公门,而遇灾警,祈吁有司,如身痒痛。泉屡被倭,田荒米贵,先在粤时劝谕商人运粟踵至,泉赖以苏,共勒碑通衢纪德焉。

  ,登河南乡荐。”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冕》:

  “筮仕二十余年,名节自砥,视权门若凂,视污吏若仇;凡古人教民之具,如劝农、乡饮诸礼,皆实意举行。

  先是,泉郡苦倭,田荒米贵,在广东劝谕商民航粟抵泉,乡人赖之,立碑以纪其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张冕》:

  “筮仕二十余年,所至茂著劳能,司空刘麟至目为铁汉。相语人曰:‘张冕执法稜稜,士民畏爱,盗贼畏避。’

  先时,泉叠遭倭患,米价踊甚。在岭东,谕商民航谷抵泉,里人赖以济,竖碑通衢。城有清濛乡,尝讲约其地,乡人塑像祀之。”

张弥皋

  张弥皋,生卒未详,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进士。

  嘉定二年(1209年)8月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任晋江县丞,居晋江内坑土垵,是土垵氏肇基始祖。

  后因厌憎官场腐败,辞职隐居南安官桥梅花岭下石室岩寺。每日攻读理文、夜来结庐吟咏自乐,有时亦招邀好友讲读唱咏,消遐渡闲,以至尔后在梅岭一带传衍后代,亦成为南安官桥梅岭氏肇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石室岩寺》)

  卒后,葬晋江市内坑镇土垵村灵源山西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张弥皋墓》)

张彦清

   张彦清淑澄,南宋·浦城人绍兴初任泉州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县令张叔澄先生彦清闽书》、《建宁府志》、《通志》为作传,曰:

  “张彦清,字淑澄,浦城人。绍兴元年(1131进士,初主光泽簿教授、泉州丞。安福用荐者,改秩知庆元县。

  彦清生绍兴之季,长于干道。淳熙(1174—1189年)间,初从朱文公朱熹游,得其大旨。及仕光泽,与隐君子李滨老吕游,质疑辨惑,造诣日深。

  其为人以孝友忠信为根本,洁廉劲挺为质干。亲早殁,恨养弗逮,不茹甘服美者终其身。女兄未嫁,捐所有资之。少从乡先生徐君翷学,喜其开敏,欲妻以女,未及而死。既与荐有富室将女之,彦清曰:‘忍负公。’仕虽久,家无旬月储,岁暮贫且迫,不肯苟受。

  尝被檄试士三山(今福州,时伪学之论方炽,同列以是发策,士子希主司意,争诋訾先儒,彦清独取持议不阿者与其选。

  丞相自强尝校文于建,彦清其所取士也。及自强为相,屡欲钩致彦清彦清弗屑就。及败,众始叹服有守。

  其施之政,则自始仕以勤民为心,慎于治狱。曽被臬司命往鞫疑案,将至,微服徒行,访得其冤状。至狱,破械将释之。吏争不可,弗听。未几,真杀人者获于他邑,彦清亦绝口勿言。

  吉安峒蛮窃发,毁永新,蹂龙泉,距县不百里,彦清佐其长聚兵防之。蛮诇知有备,引去。俄传冦且至,彦清遍谕居人,慎勿动己;而传者果妄。

  郡檄彦清行眡永新,既至,饿民累累,请加赈恤,未报,而命彦清督其租。彦清叹曰:‘此岂催科时耶。’

  晚宰庆元,甫至而目眚作,以疾请主管台州崇道观。真文忠真德秀铭其墓。”

张茂

  张茂,字敏实,明·惠安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县丞张敏实先生据《县志》、《张净峰张岳)先生集》为作传,曰:

  “张茂,字敏实,惠安人。

  自少庄重,举动如老成人。游邑庠,初治小戴礼,辨析考证具有成说;复专治《毛诗本经标传》,参诸儒议论而精去取之能,得其肯綮;视《礼记》有过无不及焉。常以二经教授学徒。

  天顺壬午(天顺六年,1462年)应贡,入内廷,辞教职不就,卒业太学。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谒选桐庐县丞。

  初抵任,自为文誓告城隍,述所以居官之意,慷慨激烈,闻者悚然。

  在官严谨,常以兴学作人、明教化、敦礼让为务。

  民有讼至庭,先以礼义谕之,俟其不服,然后断之以刑,民俗服从。

  时有猛虎白额当昼噬人,曰:‘吾岂有苛政,而致若是乎?’即移文告城隍,痛自刻责,虎自遁去。

  中贵人入闽,陵跞沿道,州县民惧,以告,曰:‘吾在此,无伤。’及其至,陈义秉法以折之,贵人喑不敢出声,上下交称其有守。

  巡按荆茂按部至县,闻名,召之,讲论经学,曰:‘君儒者也,奈何屈于此?’是岁檄与秋闱,得阅外帘文字。

  戊申(弘治元年,1488年),以年满六十,恳乞致仕,遂归。

  晚年,尽敛平生而归诸芳社绿野之间,方且拳拳集古书、立家范,尝以文公朱熹)家礼教家。是时,氏仪节未出,参据《礼经》,酌以土俗,择其节文易行者,著为书,子孙至今守之。

  为人清介严毅,修容山立,吐音如洪钟,自少至老,坐立未尝跛倚。治家严整,诸子有过,一毫不假贷,至今闻其风者尚肃然也。

  卒年七十九。

  长子。”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张纶》)

张纶

  张纶,字仁伯,明·惠安人;张茂长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县令张仁伯先生据《张净峰张岳)先生集》为作传,曰:

  张纶,字仁伯。弘治五年(1492年)乡荐。

  事父孝谨,每得父书,必拱手正读,珍重宝藏如新。平生苦学,达旦不寐。无他嗜好。

  先世治诗,实传其家学焉。

  天性孝友笃实,与物无竞,而器宇沉静,人莫测其际,容色粹然,望之知为巨人长者。

  有弟六人,出自三母,抚爱诸弟均一。

  与人交,重信义,不苟然诺;至朋友死生急难之际,尤急周旋。

  雅甘澹泊,虽甚贫窘,闭门端坐,非其人不见。

  世故多所经练,自朝廷典章至律令、算历,皆留心讲究,务为有用。

  授萍乡令,未上卒。”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茂张岳》)

张慎

  张慎,字公谨,明·惠安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4·县令张公谨先生据《张净峰张岳)先生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为作传,曰:

  张慎,字公谨

  亦传《毛诗》学。

  弘治十七年(1504年)乡荐,知英德县。

  至诚恻怛,视民之疾苦,如疾痛在身,思有以振恤之。

  尤以兴文教、正礼俗为先。建龙山书院,以祠唐文肃公;介前开讲堂,旁列斋舍,择诸生肄业其中;政暇为讲论经旨,及古人行谊。

  卒于官,县人即龙山书院祠之。

  子岳峰。”

张元玺

  张元玺,字国信,明·晋江登瀛里人;蔡清弟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同知张国信先生元玺旧《郡志》、《闽书》、《李衷一先生(李光缙)集》为作传,曰: 

  张元玺,字国信

  其先在宋末属浦,贼乱,避地于晋江登瀛里;宋亡,隐轩伯玉终身不仕。祖,父,成化(1465—1487年)中举人,孝养二母,推财弟,未受官卒。

  痛先志弗遂,少小即知力学,游蔡文庄蔡清门,以妙悟见称,与陈紫峰 李筠溪 王一臞 号称四杰。

  弘治(1488—1505年)中领乡书,除沧州学正。端轨兴文,士习顿化;流贼陷沧州城,闭斋自守,贼相戒勿犯,居民傍学宫者借以安堵。

  迁国子监学正,擢建昌同知,未任,卒。

  元玺学有深造,淡于世味,居官贫薄,殁后仅负郭田数亩,士大夫以为难。”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李光缙陈琛王宣》)

张大纲

  张大纲,字立卿,号衢坡,广东龙川人。嘉靖卅八年(1559年)任德化知县。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明·张大纲》:

  “张大纲,字立卿,号衢坡,广东龙川人。嘉靖三十八年来任。

  前令张景武筑城新就,虑其低薄辽阔,即改缩增高。适永春贼吕尚四合徒万余,流劫攻城,身亲督战,擒斩无遗。自是上杭,永福诸盗,不敢犯境,详见侍郎记。

  尤惠爱百姓,作兴人文,创建书院于龙浔山之麓。”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景武吕尚四》、《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泉州卫邑城·德化县城》

张问仁

  张问仁,字孟春,明·晋江人。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联捷进士,历户部主事、兴国州同知、凤阳通判、顺天通判、户部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 明·张问仁》:

  “张问仁,字孟春。万历丁丑联捷进士。

  授户部主事。以故相张居正曾延为西席教子,坐累,谪兴国州同知,转凤阳通判。复调顺天,所至皆称职。

  奉差粤东,升户部郎中,出榷临清。加意恤商,而税额无缺。未几,疾作,告归,卒于家。

  问仁正直不阿,当居正烜赫时,常以微言箴规之。所任皆闲曹,故事迹鲜表著,然已可见其概云。

  子捷登。”

张廷拱

  张廷拱,字尚宰,号辅吾,谥“襄靖”,明·泉州府同安县人。万历廿五年丁酉(1597年)举人,万历廿九年辛丑(1601年)进士,授怀宁令;天启(1621—1627年)中历祠祭司郎中,以不附阉党,削籍归。崇祯帝即位,擢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卒于官。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0·张廷拱“《通志》,参《同安志》”为作传:

  “张廷拱,字尚宰,号辅吾;同安人。

  万历丁酉举人,辛丑进士,授怀宁令。清内使挟带私船,宽省运民夫;丁艰。服除,补丰城,捐俸筑堤以利民。改迁安,编铺平法,辽左车马不疲奔命。

  天启中,历祠祭司郎中。时朝中多依附权璫,独廷拱正言谠论,非端人君子不与交游。削籍归。

  庄烈帝即位,求旧赐环,以边才擢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召对称旨,帝顾近辅曰:‘廷拱,福将也。’至则给宗禄、恤饥军,修土堡、制火器,边计靡弗周密。警告猝至,御变投机;敌不能犯。

  以焦劳成疾;及亟,谆谆谕戒诸将竭力报国,言不及私。卒,年六十五;赐祭葬,谥‘襄靖’。”

张廷煌

  张廷煌,字坚卿,清·晋江人。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进士,任丹徒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张廷煌》:张廷煌,字坚卿。康熙戊戌进士,授丹徒令。邑为冲繁疲难要地,粮银漕米十有六万,剔抉弊蠹,漕运抵通独早。折狱平情察理,数十年积案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滨江水灾,捐柴薪煮粥亲给,民沾实惠。以承追积年亏案,镌秩离任,抵家数月卒。”

张心

  张心,号凤溪·余姚人。嘉靖三年(1524年)任泉州府推官,后擢御史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推官·张心“节《陈紫峰文集》,参《再征堂集》为作传,曰:

  “张心,号凤溪,余姚人。嘉靖三年任泉州府推官。公明勤慎,讼牍尽清。

  郡南自八里亭历土岸东山、棘巷、新亭、洋坂、涵江、陈埭,海岸龟湖、塘头,曲折四十里,非官府往来之冲,蓁塞泥滑,岸倾石坠,遇潦而舟无可渡,阴雨则马不敢行,人甚苦之,而难于修整,而海岸之整为尤难。

  郡人陈琛以诗白太守高越,适将之京,而贰守李缉摄政兴化,时掌府事,慨然以为已责。爰选召好义能事之民,喻之以善事好为,戒之以公事勿怠,趋事者必赏,梗事者有惩。随地起工,劝人助材,费材少而费工多,而海岸之费独繁。阅八月余竣功。崎岖泥泞之地,顿成康庄,行人欣便。

  贰守曰:‘役民而民忘劳,且不自有其劳,而归劳于我,盛德君子也,不可无颂。’

  于是陈琛作歌曰:‘百里崎岖困马蹄,担夫未暮问鸡栖。春江一笑路如砥,多少鹧鸪不敢啼。’又歌曰:‘石岸迢迢入海低,东山棘巷草萋迷。砂平石稳江如练,应有行人说凤溪。’

  嗜古好学,手校《周礼》全书,刊以行世。

  后擢御史去。民勒碑纪之。

  (陈琛紫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

张焞

  张焞(1618—1711年),字伯靖,号忝庵,明末清初·惠安县净峰西头人。卒葬菱溪(位泉港区涂岭镇)。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3·仕蹟·国朝仕迹·张焞“雍正旧稿”为作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3•张焞“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2•张焞》选录)。

  顺治辛丑进士,历推官、曲周县令

  张焞于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乡试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举进士三甲第7名。授推官,改河北曲周县令。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3·仕蹟·国朝仕迹·张焞张焞,字伯靖,惠安人。顺治甲午举人,辛丑进士,授推官。改曲周令,民称‘佛’。”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3•张焞张焞,字伯靖,惠安人。顺治辛丑进士。知曲周县,除丁钱耗羡、息狱讼、兴学校、通水利。有暮夜遗金者,峻却之。”

  归,不仕

  张焞在曲周知县任上丁外艰归,后居乡不仕。年六十四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3·仕蹟·国朝仕迹·张焞》:

  “丁外艰,归。

  氏据泉,勒饷诸邑,拘絷衣冠,胁令从仕。倾家与之;曰:‘吾头可断,志不可易!’寻大兵至,得脱。

  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年),邑再陷;众遇之,曰:‘此进士,正人也。’护出之。
自是绝意仕进,键户讲学。提督忠烈应举稔其清贫,分俸赠之。

  年六十四卒。著有《四书摘要》、《时拂居诗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3•张焞

  “丁外艰归。

  郑成功据泉州,絷绅士勒饷,胁令从仕。倾家与之,曰:‘头可断,节不可屈也。’十六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城复,始脱祸。(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

  十七年(应为康熙十七年,1578年)郑经再陷城,众曰:‘此进士,正人也。’护出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经》)

  自是绝意仕进,键户著书以自娱。”

张度

  张度,初名佛保,字孟钦,明·晋江人。洪武(1368—1698年)中以秀才荐入国学,授锦衣卫都事。永乐(1403—1424年)初升监察御史,巡历江左、交南。擢江南按察使,未任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张度》:张度,字孟钦,晋江人。洪武中以荐授锦衣卫都事。永乐初升监察御史,正色台端。巡历江左、交南,肃僚贞度,人称其得宪体。度初名佛保,交南复命,成祖嘉奖,更今名。升江西按察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张度》:张度,字孟钦。洪武中以秀才荐,读书国学,授锦衣卫都事。永乐初,升御史,正色台端,巡历江左、交南,肃寮贞度,人称其得宪体。再升江南按察使,未任,卒。”

张翰冲

  张翰冲,号凌九,明·晋江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进士,授金坛令;入觐卒于京,年五十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张翰冲》:张翰冲,号凌九,万历丙辰进士,授金坛令。讼狱无滞,催科有序,救蝗蝗绝,祷雨雨应。入觐,卒于京,年五十三。”

张国谦

  张国谦,字尔光,明·晋江县人。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进士,隆庆四年(1570年)由户部郎擢温州知府。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张国谦》:张国谦,字尔光。嘉靖壬戌联第进士,由户部郎擢守温州。加意民瘼,盗窃屏息,境内肃如。卒于官,民哀慕之。”

张锵

  张锵,明·惠安人;张岳后裔。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进士,授海丰知县,上任仅三月,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40·名宦志·各府·惠州府》:张锵,惠安人。万历丙辰魁,任海丰。至诚恻怛,不苟刑罚。值岁大饥,单车发赈,不足至熔带金以继之。仅三月卒于官,民为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