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专祠(13—15划)

  13划:
  蒋文简公祠(泉州郡城会通巷。明·万历福全蒋赤山迁入泉州郡城繁衍。文简公祠。)
  廉侯祠(位于泉州学宫周边)
  少司寇祠[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之右]
  14划:
  蔡忠惠公祠[蔡襄祠。洛阳桥南侧(今属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万安桥大路南侧,祀蔡襄(谥“忠惠”)。北宋·庆历始建。南宋(绍兴朱熹《谒祠文》。乾道王十朋诗。嘉熙元年重建。)。明代(永乐六年重修。成化六年重修。弘治五年重修。嘉靖二年修饰。明·何乔远诗。崇祯十三年重建。)。清代(康熙卅一年重新。乾隆廿八年重修。光绪元年重修。陈仁诗。)。近现代(民国廿九年重修。1985年重修。)。规制(大门。门庭与左、右碑亭。两廊。正殿。万安桥陈列馆。)。附:仙迹乡蔡忠惠祠。]蔡公祠(位于洛阳桥南“蔡忠惠祠”之后)
  蔡文庄公祠[蔡清祠。府文庙蔡文庄(泉州府文庙西。隆庆初李熙请祀。明·隆庆四年始建。清·康熙间李光地、庄延裕发起第一次重修。清·乾隆十八年教授唐山倡修。乾隆五十四年第三次重修。近现代。规制。)。曾井铺蔡清祠(蔡清故居,蔡清祠,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蔡文庄公祠,蔡清家庙。泉州郡城 西街曾井铺大寺后西侧,今新华西路孝感巷24号)。]
  蔡忠毅蔡道宪祠。府文庙蔡忠毅(明·崇祯十七年始建于泉州郡城东北。清·康熙四十九年移建于府文庙之东。)。东石蔡道宪(晋江市东石镇塔头村)。
  蔡锡祠(洛阳桥北。祀明·泉州知府蔡锡。)
  廖公祠(廖长官纪念馆。安溪县凤山南麓东岳寺西侧。沿革。规制。)、熊太守祠(一在泉州郡城东门外,一在安海石井书院东,祀明·泉州太守熊汝达。)
  15划:
  尚书祠[泉州府城镇雅坊(处今鲤城区中山中路玉犀巷口)之右]

13划

蒋文简公祠

  位于泉州郡城会通巷。

  明·万历福全蒋赤山迁入泉州郡城繁衍

  晋江金井福全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福全氏家庙》)传至7世蒋赤山时,兄弟俩开始从商,从山东临清贩布到泉州一带销售。由于智谋足、有异鉴、善经营,家资万金,购买田园百亩。明·万历间(1540年左右)始从福全城迁入泉州郡城,居西街会通巷(今通政小学校舍一部)。

  蒋赤山致富后,为人疏财重义,累散千金济人缓急。后任南京刑部尚书的陈道基少时家贫,随其父从同安来泉州府城以算命卜卦为业。蒋赤山发现陈道基天资聪颖,学业优秀,就把弟弟的女儿嫁给他。著名诗人、河南参政王慎中蒋家之女。日后家科第不断,业不陨坠,有赖于他俩的支持和帮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道基王慎中》)

  传至9世,蒋赤山之子蒋光彦,从弟之子蒋光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十九年(1601年)均成进士。后蒋光彦之子蒋德璟蒋德瑗也分别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五年(1625年)中进士。其中蒋德璟为佼佼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德璟》)。

  迄至明末,氏已成泉郡显赫的家族,人丁兴旺,族人先后播迁四方。据《福全蒋翼岚公房谱》记载,单小宗祠内就有神主200余座。

  此时,家从会通巷迁至新路埕东段南端火敷局另建1座朝北四进五开间府第,大门匾额为“福蒋世居”,称“火敷局左右频频增加屋舍。

  清·康熙年间,蒋德璟嫡孙蒋天然又向新路埕东段南端朱翘武购得朝北的宅第和花苑,从此邻近弟子多聚此苑中习武,每年祭祀孔子的乐生,亦在此集训预演,故称“学林苑”。该苑因氏所居,后人改称“学林苑蒋”

  “火敷局蒋”“学林苑蒋”之间留有一条火巷,平时作为共同出入的通道。新路埕长不足200米,两座府第占有一半左右。

  文简公祠

  约在明末清初,会通巷家的祖居改为祠堂,署曰文简公祠”

  1908年,曾用祠堂创办佩实小学校(通政小学前身)。

  廿世纪80年代初,祠堂一进仍保持完整,只是大门石柱联“麟阁垂勋三百年,开国奕世罔替;龙榜题名十八士,分曹奏职咸熙”被覆盖,大门匾额改写“通政小学”。后经鉴定为危房,给予拆除重建,祠堂不复存在。

廉侯祠

  侯祠,位于泉州学宫周边,祀元·泉州路总管廉忱。明代废。

  至治元年(1321年),廉忱始在泉州文庙甃台塑两庑从祀像,并于棂星门南筑杏坛。民建祠祀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元·至治廉忱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廉侯祠》:侯祠,在儒学,祀元·总管廉忱。今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至治元年,总管廉忱始甃台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南。”

少司寇祠

   少司寇祠,位于泉州府学(泉州府文庙)之右。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明·崇祯九年(1636年)建,祀詹仰庇。乾隆(1736—1795年)间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少司寇祠》:

  少司寇祠,在府学之右。

  崇祯九年建,祀刑部侍郎詹仰庇

  国朝·乾隆年间修。”

十四划

蔡忠惠公祠

 

  蔡忠惠公祠,即蔡襄祠”,位于洛阳桥南侧(今属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万安桥大路南侧,祀洛阳桥建造者、泉州郡守蔡襄(谥“忠惠”)。今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附属文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泉州古桥梁·洛阳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蔡忠惠祠,在郡东洛阳桥南。”

  北宋·庆历始建

  蔡忠惠公祠,始建于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

  嘉祐元年(1056年)二月,蔡襄首任泉州太守,时万安桥动工已3年而未就。蔡襄首任仅5个月即调任福州。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再任泉州太守,18个月后的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万安桥竣工。蔡襄亲撰《万安渡石桥记》(亦称《万安桥记》),手书,由当时著名石刻家上官力镌刻成前、后一粗一腻2方(“上碑”、“下碑”),立于大桥中亭。世称文、书、镌三绝。(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洛阳桥·造桥·蔡襄<万安桥记>》)

  蔡襄《万安桥记》碑高295厘米,宽215厘米,字体系楷书,字径19厘米×18厘米,端庄俊逸;碑文仅153字,把建造时间、规划、耗资、作用及主建人员都扼要记明。

  宣和(1120—1125年)间,蔡襄曾孙蔡桓(后因避讳改名“蔡棣”)任泉州市舶司提举,但其时下碑已下落不明,只好补刻“下碑”为避免碑石风化,遂移《万安桥记》原刻的“上碑”和补刻的“下碑”两碑于桥南蔡忠惠公祠”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海丝之路·北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明《闽书》”“《万安桥记》作碑二段,今在忠惠祠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宋·庆历间建。祀郡守蔡襄,造桥二碑竖祠中,系公手笔。”

  清·陈棨仁《闽中金石录》考证云:

  蔡襄立石之地,其时尚未有祠,逮其曾孙蔡桓于宣和间提舶泉州旋知泉州之时,始移《万安桥记》碑于祠中。”

  (“下碑”失)因补刻一石,移碑祠中,故石质气势,不能尽符也。”

  南宋

  绍兴朱熹《谒祠文》

  南宋·绍兴廿三年(1153年)秋七月,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任职之初,过洛阳万安桥,谒蔡忠惠公祠”,留下1篇《谒祠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收录朱熹《谒祠文》”曰:

  “惟公忠言惠政,著自中朝。筮仕之初,尝屈兹郡。岁时虽久,称思未忘。厥有遗祠,英灵如在。某虽不敏,实仰高风。临事之初,敬修礼谒谨告。”

  乾道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南宋·浙江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廿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状元)。乾道四年(1168年)起知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收录王十朋诗”曰:“公昔自禁从,再来临此邦。河梁一何壮,笔力独能扛。政绩留南纪,祠堂枕大江。山川与人物,今古两无双。”

  嘉熙元年重建

  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刘炜叔(或作“刘伟叔”)以奉直大夫知泉州兼权福建路市舶,嘉熙二年(1238年)重建蔡忠惠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伟叔》)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嘉熙二年,守刘炜叔重建。

  明代

  永乐六年重修

  胡器,字仕琏,明·新喻人。洪武卅一年(1398年)知泉州。永乐六年(1408年),因地震、飓风和水患,胡器重修万安桥,一并重修蔡忠惠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胡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明·永乐(1403—1424年)间,守胡器修。”

  成化六年重修

  成化六年(1470年),时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滕昭捐资重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成化(1465—1487年)间,都御史滕昭重修。”

  柯潜为作蔡忠惠公祠重建记》,有曰:“其(指蔡襄为政精明,破奸隐以除民害,劝学劝善以振作士风。又以余力修馆舍、道路,以便往来宾徒之人,而所谓万安桥者,其功最钜。”【按:柯潜,字孟时,号竹岩,莆田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永乐廿一年(1423年)生,成化九年(1473年)卒。状元及第,性高介,邃于文学。今柯潜蔡忠惠公祠重建记》存于右廊(详见下文“规制·两廊”)】

  弘治五年重修

  李哲,字克明,明·鄞人,弘治五年(1492年)以刑部郎知泉州,任职期间重修蔡忠惠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哲》)

  嘉靖二年修饰

  嘉靖二年(1523年),高越抑斋,明·凤阳人,以御史来守泉郡,修饰蔡忠惠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越》)

  明·何乔远

  何乔远(1558—1631年),字穉孝稚孝,号匪莪镜山,明·晋江人;嘉靖卅七年(1558年)生,崇祯四年(1631年)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收录“明·何乔远诗”“美茶岂必嫌团饼,嘉树仍闻谱荔枝。好事已传埤雅注,行人还看雒阳碑。鱼龙潮汐遵灵涘,兰芷春秋荐古祠。感慨名流千载意,不徒为政颂于兹。”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引《闽小记》”曰:何镜山蔡忠惠祠》诗:‘美芹岂必嫌团鉼,嘉树仍闻谱荔枝。好事已传埤雅注,行人还看雒阳碑。’又:‘江边林蕴宅,驿外蔡襄祠。’并佳句也。”

  崇祯十三年重建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泉州太守孙朝让重建蔡忠惠祠,崇祯十四年(1641年)竣工,王命岳为撰《重建蔡忠惠祠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孙朝让王命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崇祯十三年,守孙朝让重建,王命岳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收录王命岳《记》”,文曰:

  “郡以东二十里,为宋·太守忠惠?公所造万安桥,利赖最普,民免龙蛇之患,业疏其事于石。郡人思之,乃建祠于桥之西。岁时湮祀,不茀废。

  迨今明·崇祯十有三年(1640年),郡守姑苏公景流风,瞻遗像,捐俸薪倡新忠惠公祠,荐绅先生舍金钱竣厥事。经始于庚辰(崇祯十三年,1640年)某月某日,落成于辛巳(崇祯十四年,1641年)某月某日,乃援笔而为之记曰:

  公为著作郎,发愤范文正范仲淹诸君子之贬斥高若纳之奸邪,作《四贤一不肖诗》志其事,名著中夏,生平大节,概可覩矣。知谏院,起居注,明唐介之忠,卒为改英州知制诰以罢。吕景初吴复中马遵无罪,封还辞头,不草制。此皆凌节冰雪,抗志云霄,诚名行之乔岳,俗流之砥柱也。未几,以枢密直学士知福州,寻知泉州,仁声惠政,更仆未易数,乃今以万安桥特闻。

  向令公当日淟涊龌龊,与民唯呵,在朝无真气节,在郡安有真事功?纵欲亘万尺之长虹,通千秋之利济,无论神其成,人亦罕助其顺,又宁能使后起者守是郡思慕其所以守是郡?闽士大夫思慕其为我闽士大夫,氓庶思慕其为于乡不衰;于焉寄渺思于清涟,遡琦品于珉碣乎哉?

  夫君子无往而不诚,然其为君子,功在著作。无谏职则以诗规,知谏院起居则争英州,知制诰则封辞头,守泉则兴修桥梁,植荫道。如旧《志》所载,邮波臣、收怪物,事奇异,理或宜有。迄今遵海而居,横江而渡者,悠然有小河洛之思焉。君子随分,职自表见,报天子耳。安在居朝右则表表,与并重于时,而在外郡,顾不有所实心建竖,以济我亿万生灵于生寿之津,而甘使真西山真德秀西山王梅溪王十朋梅溪擅美于后也耶?

  余谓郡守最亲民,善能承宣天子德意。汉数召入为卿贰,或加爵至关内侯,以故二千石得人为盛。宋大臣往往以引身求补郡,其出也朝论惜之,入则复为卿相,以故名太守亦多,法稍近古。仁宗为宋令主,既以公嘉惠泉人,竟复召内入端明殿学士,君臣之间,可谓两全。然而公政不计及此,此公之真忠、真惠,所以历千载而尸祝如一日者也。

  公济人徽德,郡三尺儿童能举,似不多赘。撮其居朝大节,以见休行美业之有自。总之,不离忠惠者近是。

  孙朝让,明·辛未(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去公五百余年,任泉州府太守,有惠声,常熟人,例得并书。”

  清代

  康熙卅一年重新

  清·康熙廿五年(1686年),张云翼授福建陆路提督,驻泉州6载。张云翼2次入觐,往来万安桥,拜蔡忠惠公祠”,读其碑,因论其人。他景慕蔡襄遗徽,于康熙卅一年(1692年)重新修祠宇,自为《记》并赋诗,勒碑,今存,立于门庭右侧碑亭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云翼》、下文“门庭与左、右碑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国朝·康熙三十一年,提督张云翼重新,自为《记》。”

  其诗曰:

  端明学士守泉时,万安渡头行人悲。天吴日驾踊灵壑,狂潮横海走蛟螭。
  累址于渊架石梁,长波凌跨玉虹垂。砻石作记清且遒,银钩铁画同纷披。
  何年烽火照桥畔,倾斜石垣如巾欹。一朝自立屹然正,知有神物相护持。
  闻公正色知谏院,直声早振四贤诗。经国文章饰吏治,朱轮皂盖青云移。
  循绩千秋受余荫,七百里长松风吹。我寻东堂听寒声,日丽潮平动远思。”

  乾隆廿八年重修

  清·乾隆廿八年(1763年),晋江县令、罗溪人方鼎捐资重修。

  光绪元年重修

  清·光绪元年(1875年),义州人、举人李鹤年重修,冬月落成,题《重修蔡忠惠公祠落成纪诗四律》林霁(身世不详)手书,刻为石碑,竖于蔡忠惠公祠”左侧廊下。碑高2.5米,宽1.5米,字径12×12厘米,楷书。(参见下文“规制·两廊”)

  诗云:

  “筹边曾此驻旌旗,祠庙丹青照海湄。谏苑犹传三御疏,使臣争买四贤诗。南邦文物如公伟,东洛山川有梦驰。 迢递松荫七百里,为寻遗迹独行迟。”

  “三千六百尺长桥,一事功成已不祧。设险昔曾雄泽国,洗兵今喜绝天骄。丰碑三宿情犹恋,夹镜双虹路未遥。釃酒底须荐苹藻,蛎房风味胜江珧。”【注:①“洗兵”句:郑成功曾据洛阳桥设戍。②“江珧”:江珧珠,即“干贝”。(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

  “乡邦领郡数,一样声名噪宋、唐。早已吏才惊辇毂,肯将书法汇。易名有兴弓裘美,贵戚无碑翰墨香。莫把龙团恣遗议,格心端不在旗枪。”【注:①“”:韩琦,父韩国华。②“”:王十朋。③“”:苏东坡。④“”:黄庭坚。⑤“龙团”:茶名,蔡襄曾因贡龙团茶,遭奢靡之议。⑥“旗枪”:茶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韩琦韩国华王十朋》)】

   “下马扌麻挱有道碑,枫亭驿畔日斜时。樵苏知护先贤垅,藻缋重瞻太守祠。秋鞠寒泉游子奠,黄蕉丹荔送神词。召棠遗爱分明在,寄语邦人好护持。”【注:①“枫亭”:蔡襄为枫亭人(今仙游县枫亭)。②“扌麻挱”:即摩挲。③“鞠”:菊。】

  “岁春秋二仲月致祭。”

  陈仁

  清·陈仁《万安桥碑》诗:“屹屹丰碑道左标,大书深刻瞰飞潮。江山万古莆阳笔,无上真书第一桥。”

  近现代

  民国廿九年重修

  民国廿九年庚辰(1940年)重修。

  西廊立有民国·王梦古《七律·重修蔡忠惠公祠落成》诗碑。诗云:“洛阳渡口水弥漫,太守祠前抚石栏。万点蛎房尤在望,五朝墨渖未全干。名桥已共劫灰尽,沧海长留古庙寒。隔岸三千六百尺,凭谁只手挽狂澜?”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夏日,闽南使者江右王梦古。”

  1939年,王梦古任第四专署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曾从永春到惠安巡视,回程过洛阳桥。有人向他讲述蔡襄造洛阳桥历史,他颇兴奋,适蔡忠惠公祠”重修落成,详细观看祠宇里里外外,凭栏观看江潮,即吟上律1首。回永春后,王梦古将此诗写成正稿,取500元嘱洛阳石任村人张迈实(时任第四专署保安司令部参议)代办,将诗勒成一石碑竖在蔡襄祠内。张迈实将此事交洛阳许庄村人李培旭(时亦在永春第四专署)办理。李培旭旋即回乡,将此事交陈观涛办理。陈观涛时任惠安县抗敌自卫大队第三中队长,驻洛阳街;接受任务后,随即雇石匠勒成石碑,完工后放在蔡襄祠内,颇久并未竖立,但过往行人却争相阅看或抄录。现代才竖立于西廊。

  按:

  王梦古(1899—?),字孟谷,别名散浦,自号梅花署主,晚号潭石庄主,民国· 江西萍乡东路(今丹江)人。

  王梦古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兵役研究班、陆军大学兵役班。

  王梦古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以及赣州师管区中校科长、上校副司令等。抗战爆发后,历任福州绥靖公署警备师参谋长、保安第五旅少将旅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副官处长。

  1939年4月至1940年10月任福建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区署原设泉州,战时迁永春)。1939年10月上旬,国民党省府调大军入德化围剿著匪 张雄南部,王梦古“德永清剿指挥官”等。

  1944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兵役部少将参事。1946年(民国卅五年)被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并任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考察委员会委员。

  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

  1985年重修

  1985年,泉州市文管会重修,重塑蔡襄坐像,祠内第3进后殿设“蔡襄纪念馆”。

  规制

  入现代所建侧门(类山门),过门前埕,即蔡忠惠公祠”

  现存蔡忠惠公祠”为清代典型殿堂式建筑,坐北朝南,3开间,3进深,宽15米多;每进深20米,3进计约60米,由大门、门庭(天井)、两廊、正殿、后殿组成,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

  大门

  首进为大门。

  门楣顶匾额大书“宋·郡守、端明殿学士忠惠?公祠”

  门廊石柱有联:“架桥天地老,留笔鬼神惊。”系晚清大臣、两广总督黄宗汉之子、探花黄贻楫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所题。联中“鬼”字上截少了最上一撇,成“田”,这是道符上书写的“鬼”字,缺笔长期沿袭不替,或与书符时的念咒有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j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宗汉黄贻楫》)

  前文柱镌联乃集蔡襄诗句:“晓虹跨江一千尺,乐事全归众人心。”

  后文柱镌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古渡,今朝济众肃观瞻。”

  门庭与左、右碑亭

  大门与正殿之间为门庭(天井)。正殿前门庭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高大碑亭 1座。

  右侧碑亭内立有巨碑,为清·康熙(1662—1722年)间福建陆路提督、关中人张云翼撰《重修蔡忠惠祠碑记》及怀蔡忠惠公七古长诗,分别镌于巨碑正、背两面。碑高2.4米,宽2.1米;系张云翼手书,行草,奔放流畅,字径16×18厘米。(详见上文“清代·康熙三年重新”)

  左侧碑亭内亦立有巨碑,为清·蔡致远撰《舆庆堂记》及《又南去思歌》,也分别镌于巨碑正、背两面两面。

  蔡襄祠”院子里,还散落着各种石刻残件,如:

  明·万历(1573—1620年)间泉州太守姜志礼题刻“芳流万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姜志礼》)

  书者不详的“龙之飞梁”残碑。

  明·万历进士、曾任江西按察司提学李开藻所立的断为两截的残碑,似可补全为“明·南京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左侍郎谥文庄?虚斋?先生墓道”,墓主人即明代理学大家蔡清,是从别处移置过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开藻蔡清》))

  两根残存石柱,分别镌有“重修桥局讫功并造”、“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仲冬”,不知所施。

  两廊

  祠内建有两侧走廊。廊下两侧分立碑刻9方,主要是明、清重修“洛阳桥”蔡襄祠”的碑记石刻等,其中不乏考证文物和书法艺术价值。

  右廊(东廊)有七,从右到左依次为:

  ①明·万历(1573—1620年)庄际昌撰《泉郡守五岳?公德政碑》。【蔡善继,字五岳,明·浙江湖州乌程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南京兵部郎中出知泉州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王命岳》)】

  ②清·道光廿三年癸卯(1843年)泉州郡守沈汝翰“海内第一桥”碑,前题“道光癸卯”,落款“郡守沈汝翰书”

  ③明·翰林院学士柯潜蔡忠惠公祠重建记》。(详见上文“明代·成化六年重修”)

  ④清·泉州府同知嘉谟撰《重修万安桥碑记》。

  ⑤明·萧元吉撰、清·乾隆间重制的《凤池李俊育公增修洛阳万安桥碑记》。(李五俊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五》)

  ⑥清·晋江县令方鼎书《重修蔡忠惠祠碑记》。(详见上文“清代·乾隆廿八年重修”)

  ⑦清·沈汝瀚书《重修万安桥记》。

  左廊(西廊)有二:

  ①清·光绪元年(1875年)李鹤年《重修蔡忠惠公祠落成纪诗(四律)》(四通)碑。四碑规制统一,通高二米七,字径在十六厘米上下,附注字在十一厘米左右,为泉州名士林霁所书。此碑旁竖有民国六年(1917年)知县为保护“蔡忠惠祠”之《告示碑》1方。(详见上文“清代·光绪元年重修”)

  ②民国·王梦古《七律·重修蔡忠惠公祠落成》诗碑。碑高2.5米,宽1.5米,字径16×18厘米,隶书。(详见上文“近现代·民国廿九年重修”)

  正殿

  第2进为正殿,亦称蔡襄祠堂”

  正殿内中央原有蔡襄端坐雕像,今另塑泥像,体态庄重而洒逸,右手高举毛笔,案上铺开纸张,作挥题状。

  蔡襄塑像前有举世闻名的《万安渡石桥记》(《万安桥记》)碑刻2方,分立左、右两侧靠墙位,系蔡襄亲自撰文、亲笔题写。东侧为宋刻原碑(上碑),碑石色深,存78字;西侧为“下碑”,北宋·宣和(1120—1125年)间蔡桓蔡棣)补刻的“下碑”后来也不知所在了,现存为1949年解放后摹刻的,始于“诸”字,碑石色浅,存75字,笔力明显逊于“上碑”。(见上文“北宋·庆历始建”)

  万安桥陈列馆

  第3进后殿(后院),现辟为“万安桥陈列馆”,内有移置于此的姜志礼石像和方克雕像,以及“海内第一桥”石碣和各式各样的古石碑,尚有诸多关于万安桥的图表、文章等资料。

  仙迹乡蔡忠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蔡忠惠祠》:“又一祠在晋江二十都仙迹乡。国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建。”

公祠

  公祠,在洛阳桥南蔡忠惠祠”之后,祀明·泉州知州蔡善继。(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蔡忠惠公祠》)

   蔡善继,字五岳伯达,明·浙江湖州乌程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万历卅一年(1603年)知兴化府(今莆田市)莆田县。历广东香山知县(今中山市)、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蔡善继出知泉州府,十分推崇北宋·泉州太守蔡襄,悉心民瘼,布政清和,剔蠹节浮,缓刑去杀。后丁艰去。(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襄蔡善继》)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0·名宦2·明泉州府知府·蔡善继》:“郡人思其功,建祠于‘蔡忠惠祠’蔡襄忠惠之后,曰‘前’、‘后’,岁时祀焉。庄际昌为之《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

蔡文庄公祠(蔡清祠)

  蔡清祠有二:一在泉州府文庙广场西侧,一在泉州郡城曾井铺大寺后(今新华西路孝感巷24号),即蔡清故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泉州人名录·蔡清故居》)

 府文庙蔡文庄

  府文庙蔡文庄祠,位于泉州府学宫(泉州府文庙)西,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祀明·蔡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之一。

  隆庆初李熙请祀

  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时任兵部给事中的晋江人李熙上疏请祀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文庄祠》收录李熙《请祀疏》略”曰:

  “臣谨按:

  南京国子监祭酒蔡清,心术光明,操履端正。志存用世,匪汩溺于词章;学务成身,已会通夫性命。效元晦之穷理,必欲精察以力行;契子厚之疾书,岂徒苦心而力索。一洗俗学之蒙弊,复揭圣经于昭明。至于抗强藩而不屈,有逆折奸萌之风;罢学政以乞归,有明炳几先之哲。即其气节之俊伟,益见涵养之醇深,诚可谓昭代之名儒,来学之先觉矣。

  虽曩尝同祀于泉州乡贤祠,迩者守臣亦以春、秋往奠于家庙,固足以见公论之不泯。然祠宇之锡,未蒙夫特恩,而俎豆之荣,祗混于常典,似于褒表往哲,风化将来,犹有未备者。

  伏望皇上勅下礼部查议,如果臣言不谬,将先臣庙额祭文颁祀,咸如故事,俾臣乡里后生,一旦覩天恩之宠被,莫不懽忻鼓舞,动色相庆,谓圣天子之注意理学,崇重儒臣,不以海滨遥僻而有遗,不以后世幽潜而或忽也。则所以濯磨砥淬,趾美前修,以蒙应我皇上日新不显之纯者,其机能自己。

  再照儒先之列于祀典有二,曰专祀,曰从祀。专祀者,谓表其一乡一国之善士云耳。至于从祀,则直以其为天下之善士,而又能进诸古人,故举而配食于孔庙,典诚隆矣。然而今之论者,则又拒从祀为太严,臣窃惑焉。

  夫所从祀者,非吾夫子乎?昔夫子教于洙泗之间,其道尊而进人则甚恕,其徒虽众而成材亦难以多得,今之所称十哲而祀于殿堂之上者,固昭然表著矣。而当时盖已分而为四科,四科之中,惟德行足称兼材,余皆仅得其一体者。以仅得一体之士,而即已列于十哲,成其为卓然表著之材,虽七十子不得与焉,岂非所甚难哉?惟其成之难,故夫子之进之也恶得而不恕?夫享祀之礼,没如生,亡如存者也。使夫子而在今日,其苦于成材之难,而恕以进之之心,犹夫昔也。祀夫子而不体其心,臣未见其善祀矣。

  故臣之心,窃以为如蔡清者,其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未敢必其能兼与否,然尝考于论世之余,盖亦有足称焉。而不止为一乡一国之善士者,虽以称从祀可也。

  且不特也,如吴与弼陈献章胡居仁陈真晟章懋及今近日所举王守仁数子,虽未能粹然于德行之科,而详稽其所得,未必多让于子游子夏之徒,纵使仅成乎一科,犹当不失为十哲,而况其不止于是乎!假令数子生于春秋而躬进,吾夫子不惟不麾诸门墙之外,或者雨化冰释,尚有越而称贤焉,未可知也。夫其贤可肩诸十哲,而一日之祀,乃不得侧乎七十子之末。是以夫子为将麾之乎?抑将进之乎?此臣之所以不能无疑也。

  或者谓彼亲受业,而彼则闻风兴起者也,故当有辨。果尔,则是以吾夫子视后世之儒,不如其及门之士,若隔藩墙而分尔我然者,岂圣人大公乐与人善之意也。由前而言,则非恕;由后而言,则非公。此臣之所以不能无疑也。然特臣之愚见如此耳。

  国家莫大典礼,岂一人所敢私者。尤望皇上勅下礼部,历查我朝理学诸儒,会集公议,择其最著而足为天下之善士者,通行从祀。惟其公不惟其私,惟其当不拘其数,以体夫子乐育英才之心,以彰国家理学大明之盛,以鼓来学景行私淑之机。一表扬而旷典具举,所补于风化者,岂其微哉!

  臣曷胜惓切祈恳之至。”

  鉴于蔡清有着非常符合儒家思想规范的高贵品格,尤其是对明朝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隆庆皇帝遂准李熙之奏,为蔡清特建专祠以祀。

  明·隆庆四年始建

  蔡文庄祠始建于隆庆四年(1570年),可能到万历期间才完工(因清•庄延裕在《募修引》中有言此祠是建于万历中,见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文庄祠》:蔡文庄祠,在府治学宫西。明·隆庆四年,知府朱炳如建,祀明·先儒侍郎,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致祭。”

  清·康熙间李光地庄延裕发起第一次重修

  蔡文庄祠的第一次重修是在康熙(1662-1722年)年间,由李光地庄延裕发起。确切时间不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文庄祠》:

  “国朝·康熙(1662—1722年)年间,李光地庄延裕复募众修建。

  光地修建《引》:

  ‘昔明之中叶,士大夫讲学论道之盛,比于宋南渡时。维时北方之倡者,莫著于河津,而日川泾野之徒,前后相望焉。南徼学者,则康斋(明·吴与弼发其端,其徒余于白沙(明·陈献章相与张而大之。然二子者,同游康斋之门,而所学迥然,绝无毫发肖似,其后遂有姚江王阳明标新立异,一时靡然宗之。其声华游从之盛,又非从前诸子之所及也。

  吾闽僻在天末,然自朱子朱熹以来,道学之正为海内宗。至于明兴科名,兴吴越争雄焉。暨成、弘间,虚斋先生蔡清崛起,温陵首以穷经析理为事。非之书不读,非程颐程颢之说不讲,其于传注也,句谈而字议,务得朱子当日所以发明之精意。盖有勉斋(南宋·黄乾北溪南宋·陈淳诸君子得之口授而讹误者,而先是评是订,故前辈遵岩 王慎中,谓自明兴以来,尽心于朱子之学者,虚斋先生一人而已。自时厥后,紫峰 先生陈琛次崖 先生林希元,皆以里开后进,受业私淑,泉州经学,遂蔚然成一家言。

  时则姚江之学王阳明心学)大行于东南,而闽士莫之遵,其挂阳明弟子之录者,闽无一焉。此以知吾闽学者守师说,践规矩,而非虚声浮焰之所能夺。然非虚斋先生其孰能开之哉?

  今经学久晦,士大夫好尚趋向,庞而不纯,浮华之徒,转相夸毗,独至《蒙引》、《存疑》、《浅说》、《通典》诸书,则行于海内,家习而人诵之,翕如也。故尝以为吾闽之学。独得汉儒遗意。

  明章句,谨训诂,专门受业,终身不背其师言者,汉儒之学也。师心任智、灭裂卤莽者,近代之学也。是二者,孰今孰古?孰淳孰薄?后之君子,必有辨之者。

  自鼎革至今,吾闽苦于兵乱,学士咿唔,仅以应举,先正渊源之学荒焉。李光地窃不自量,方将以山林余暇,与同志之士诵乡先生之遗书,蹈前修之典型,庶几那与卒章之志。

  同官素思适以书来,厚相谆勗,嘿有感于予心,三复之余,忾然永叹。其后以祠见毁告,且曰:愿与子倡而新之,子宜弁数言以质士友。

  余惟斯文之运,无往不复,吾乡积乱之后,必将复有嗣音者焉。绍续正学,如宋·炎(建炎)、兴(绍兴),明·成(成化)、弘(弘治)时,然则表彰先烈,使来者有所观瞻其事,诚不可已。愿与诸友勉之。’

  庄延裕募修《引》:

  ‘适泰华者必资于车,济沧海者必资于舟,微二者之为功,蔑克至矣。虽然,能为车而不能为辔,能为舟而不能为楫,犹无当也。圣人之道,譬泰华之与沧海,弥高弥广矣。千百年来闻人达士,莫能得其梯航,家自为说,人自为意。

  迨乎吾闽夫子出,因之微言,绎先圣之遗绪,折衷群说,究其指归,车而为之辔,舟而为之楫,后数百年,而文庄 先生蔡清复起于温陵,作为《蒙引》,以阐朱子之秘,是攒其辔而操其楫者也。垂之百百余年,而天下翕然从之,家诵户说,莫之能踰。岂非此心同、此理同,而东西南北之士,适得其所同,由之而不自知其然也乎?

  间窃怪夫世之学者,掇拾绪余,互相诋毁,铺扬糟粕,简弃精微,先生独嘿无所刺讥,湛思毕虑,鉤深索远,以成一书,使吾书行而异学自靖,则因先生以知朱子,因朱子以知圣道,若登泰华,涉沧海而无虑遗夫辔楫也。功顾不伟欤!

  先生文章气节迥绝,先正李文节李廷机詹咫亭詹仰庇请谥赠之,疏言之详矣,愚独论其守先待后之功如此。

  泉郡学之西南陬,有先生祠,建于万历(1573—1620年)中,距今且百年矣。子孙贫困,庙貌颓废,祠之房屋称贷他氏,而不能有也。门以外悉瓦砾场,近者居人失火,延及堂东偏,距龛而止,几筵幸无恙。愚始闻其火而懼,往观之而又喜也。夫以先生之功如此其大,而灾延其室,卒能反风灭火,庇一席之安,则闽学之将兴,而斯文之未坠也。

  新其堂宇,赎房屋、蠲瓦砾而经理之,实赖贤大夫之仕于是邦者。偕邦之绅士,饬材庀事,庶几不日之成。若夫轮奂既饬,笾豆斯陈,群登先生之堂,而发其箧,考其钟鼓,则依然邹鲁之风也。是不能无望于同人云。’”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地朱熹陈淳王慎中陈琛林希元李廷机詹仰庇》)

  清·乾隆十八年教授唐山倡修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泉州府学教授唐山倡修。唐山,莆田人,进士出身,乾隆十八年出任泉州府学教授,就立即倡修蔡文庄祠。这是第二次重修。该祠的面积比以前有所扩大,装饰得比以前堂皇富丽,重修的时间从乾隆十八年癸酉十二月(1754年1月)开始,乾隆十九年十月(1754年11月)完工,费时近一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文庄祠》:

  “国朝·乾隆十八年,教授唐山倡修。

  自为《记》:

  ‘明·大儒蔡虚斋先生,諡文庄,理学集朱子之成,隆庆四年(1570年)勅建是祠,我世宗宪皇帝特旨从祀夫子庙庭,崇理学也。

  祠附学宫,岁久不修且圮,迴廊小屋,概为私据。董温陵郡庠,请于郡侯,与同学维柟道南汝楫辈议重新之,苗裔之贤,后学之好义者,咸量力捐赀。

  爰赎侵屋,撤颓垣,鸠工庀材,经始于癸酉嘉平之四日,越明年阳月竣。因其地而高之,扩其址而大之。深之为寝室,广之为厢房。有觉其楹,斯翼如跂,黝垩丹漆,门墙阶除,焕然一新。

  喜先儒有堂構,即理学有薪传,洵盛事也,是为记。’”

  乾隆五十四年第三次重修

  这次重修乾隆《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道光《晋江县志》都没有记载,但该祠内保存有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1791年1月)所立的《重修文庄公祠碑记》

  碑文中曰:

  该祠自乾隆十九年教授唐山倡修之后“越今三十有余载,风雨鸟鼠积为患焉,日见倾圯。广文鉴湖□堂氏)裔孙祀生联登议新之,于是,宗裔举人霞举元声学鲲,生员超鲤廷绚敦宗鸿捷维新等请于邑侯,既以劝助之举属诸职员,士明伯琦二君就本宗鸠费,无不闻风兴起,而相与有成也。”重修的费用全由本宗族自捐。

  该工程“经始于乾隆己酉子月,越庚戍丑月工竣”,即乾隆五十四年一月(1789年2月)动工,翌年二月(1790年3月)完工,费时一年另一个月。

  这次重修的情况是:“旧者有改作者,如大门前有门房,今创为一,左右立曲门焉;仪门旧一门,今改为三,坚固如前,而气象较恢廓焉。堂寝则换以榱,庭除则增以石,后廊(厅)五间亦新之, 为书室。黝垩丹漆,无不焕然可观。”“堂构聿新,岿然庙貌。”

  近现代

  民国期间,蔡文庄所在区域被辟为中菜市,蔡文庄先后被充作税务局、武术馆、面店,遭受严重破坏,频临衰败倾圯危险。

  2002年中菜市搬迁、文庙之前又开辟为大广场后,泉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对蔡文庄进行全面整修,恢复旧貌。

  规制

  现存的蔡文庄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座北朝南,为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脊、穿斗式木构架,“出砖入石”式墙,由门厅、两廊、大厅、后厅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达379多平方米。

  大门口两侧竖有两根花岗岩石雕成的小旗杆夹,应是清代留存下来的,上浮雕有牡丹、灵芝的团花。

  门口廊两侧墙上分别嵌有凤凰、麒麟、石榴、蝉、鹰、松的两图砖雕。

  粉墙上各镶一个辉绿岩石雕成的竹节形圆窗,上还雕有蝙蝠、猴、鸟等动物。

  屋内、外的梁枋间套有浮雕或透雕历史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卉的木雕。

  大厅上悬挂一方明•万历六年(1578年)立的“昭代儒宗”大木匾,长292、宽83.5厘米;大厅内的金柱上悬挂一对现代仿制的黑地金字木挂联:“启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述古俯以信今。”大厅前端的东西墙上嵌有两方清•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1791年1月)立的《重修文庄 公祠碑记》黑页岩石刻,均长63、宽36.5厘米。

  一、二进间的天井中尚保存一株百年的老松。

  曾井铺蔡清

  另有蔡清祠,原为蔡清故居,约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是江西提学副使蔡清致仕归家后营建的府第 ,位于泉州郡城西街曾井铺大寺后西侧,今新华西路孝感巷24号(属鲤城区开元社区)。

  明•嘉靖卅五年(1556年)熊汝达以刑部郎中守泉,嘉靖卅八年己未(1559年)始因为祠,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熊汝达》)

  明•隆庆四年(1570年) ,泉州知府朱炳如在郡学宫右建特祠(指府文庙蔡文庄祠)以祀蔡清;道宪亦率泉州郡诸绅重修大寺后文庄公祠,改称蔡文庄公祠”,俗称蔡清祠”,崇祀蔡清像,以时瞻仰。族人即作为蔡清“家庙”,兼泉州氏济阳衍派的宗祠。

  今存。1983年1月以蔡清故居”之名列为泉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蔡清故居》)

蔡忠毅祠(蔡道宪祠)

  府文庙蔡忠毅

  蔡忠毅祠”原建于泉州郡城东北,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移建于泉州府学宫(泉州府文庙)东,祀蔡道宪。已废。

  明·崇祯十七年始建于泉州郡城东北

  蔡道宪(1615~1643年),字元白,号江门,明·晋江十一都石塔乡塔头村人(俗称塔江,今晋江市东石镇塔头村),后居泉州郡城东北。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累长沙推官。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长沙,守土官员闻风而逃,蔡道宪坚守危城,城破,不屈被杀,年29岁。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廷屡赠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谥忠毅。(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道宪》)

  蔡道宪卒后,择地建蔡忠毅祠”于泉州郡城东北“一峰书院”、“二云书院”之旁,近蔡道宪旧居,以祀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一峰书院》)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忠毅祠》:“旧择地郡东北一峰、二云书院之旁,近道宪旧居。”

  清·康熙四十九年移建于府文庙之东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蔡忠毅祠”移建于泉州府学宫(泉州府文庙)东,仍祀蔡道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府学)·泉州府文庙周边专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乡贤祠·附乡贤专祠之祭·蔡忠毅》:

  蔡忠毅祠,在府治学宫东,祀明·长沙死难推官蔡道宪。”

  “国朝·康熙四十九年始建今所。”

  东石蔡道宪

  蔡道宪祠,又名蔡忠毅祠、蔡忠烈祠,位于蔡道宪故里晋江市东石镇塔头村。

  蔡道宪祠(晋江市)”,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始建,乾隆(1736—1795年)间重建,1995年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济阳海内外宗亲捐资重修。

  祠占地面积456平方米,坐东向西,由门楼、天井、祠厅组成。门楼前轩廊木构架以3层3跳斗拱承接檐檩,拱首雕龙,斗座雕卧狮,斗作8角、圆形、莲瓣、四瓣荷花形4式,檐下雕花篮吊筒(垂柱)8个,工艺精细。祠厅面阔3间、进深2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

  大门前左、右角各有一牌状诗碑。

  其一:“谁言是死即堪悲,毕竟无生死要奇。千百万人齐解甲,惟君一个是男儿!明朱继祚题句,蔡毂仁谨录。”

  其二:“古今殉难寻常事,后死如何转自怜?为爱忠肝颠不破,输君香骨托寒烟。明曹学铨题句,蔡毂仁谨录。”

  2碑系清·光绪(1875—1908年)间刻石,辉绿岩质,各高77厘米、宽44厘米。诗刻行楷书法,成5行竖排,字径8厘米;题款字径4.5厘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道宪·祠祀》)

  祠中有《蔡忠烈祠御制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立,花岗石质,高191厘米、宽97厘米。正面碑额浮雕双龙护匾,中刻“御制”两字,篆书竖排,字径12厘米;下镌清·乾隆帝·弘历所题蔡道宪挽诗,大学士蔡新书,楷书,竖排6行56字,字径8厘米;碑沿浮雕螭龙纹饰。背面首刻“钦定”,篆书竖排,字径12厘米;碑文系蔡新撰书的蔡道宪事迹,楷书,竖排14行356字,字径4厘米,记述蔡道宪殉难经过,蔡新撰书。(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道宪·祠祀》)

蔡锡

  蔡锡祠,位于洛阳桥北,祀明·泉州知府蔡锡

  明·宣德(1426—1435年)初,洛阳桥圮坏,石有刻文云:“石摧颓,再来。”至是,蔡锡捐俸重正洛阳桥基。郡民建祠祀之。

  但洛阳桥旧址低下,每潮至辄没桥梁,至宣德六年(1431年),泉州知府冯祯复命李五(字俊育)捐资,泉州通判朱旭命僧正淳主其事,累石增高3尺余。(从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1·津梁志·万安桥》说。)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洛阳桥·历代修葺·明·宣德增高三尺》、《泉州人名录·蔡锡·洛阳桥“醋”字典故、李五》)

廖公祠

  公祠,现称长官纪念馆,祀廖俨,位于安溪县凤山南麓东岳寺西侧。2002年5月列为安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廖俨,唐·大顺(890—891年)间任南安小溪场(今安溪县)长官,招集流民,有功于地方,邑人怀其德。(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廖俨》)

  为纪念廖俨詹敦仁“监场设治”之功绩,五代·后周·显德(954—960年)年间,安溪邑令王直道偕邑绅于县衙大门内之西建公祠、东建公祠崇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敦仁王直道 》)

  清·乾隆二年(1737年),安溪知县王植氏裔孙修葺。时任翰林院庶吉士、邑人李天宠撰《重建五代长官 公祠特记》,颂廖俨开发小溪场之功德。

  乾隆廿二年(1757年),知县庄成氏裔孙重建公祠于县署头门内西端,翰林院编修、邑绅李宗文撰碑记。

  年久,祠圮废。廿世纪90年代,在旅外乡贤廖荣光廖苑生父子等人资助下,公祠迁至安溪东岳寺西侧现址重建,名长官纪念馆;1992年冬开工,1994年秋建主祠“廖公祠”,1996年旅居新加坡族亲捐建山门,2000年安溪县政府建安溪凤山碑林及长官颂碑,公祠建委会建芳名亭,至此全部完工。县长陈长昭作重建公祠碑记。

  规制

  长官纪念馆坐西北向东南,杨成武将军为纪念馆题名。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凤山碑林,碑名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

  主体建筑为公祠,规制仿古,重檐歇山顶,宫殿式结构,三进布局,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主祠中门镌联:“未有清溪县,先有长官。”左门镌联:“丹心扶社稷,铁骨护河山。”右门镌联:“奠定开场绩,领先建县功。”

  大门外及左右走廊竖立10根大石柱,雕刻名家对联。

  大殿面积266平方米,仍树“忠爱堂”牌匾。廖俨塑像端坐正堂,头戴长翅帽,身披朱红袍,左右为福德、功德两龛。

  廿世纪90年代迁址重建时,曾搜寻旧址文物,仅得石鼓1对,现辟出1个房间专门保存。

熊太守祠

  太守祠,一位于泉州郡城东门外,一位于安海石井书院东,祀明·泉州太守熊汝达

  熊汝达,号北潭,明·江西进贤人。嘉靖廿三年(1544年)进士,嘉靖卅五年(1556年)以刑部郎中守泉。英敏明达,果敢担负,革弊恤民,政绩突出。时倭寇由海岸突犯安平,延惠、南二县,侵逼郡城,降服登陴,多方御却;安平城坏,委社长修理,不一月而毕工。奏最,迁擢去。泉民在郡东门外立祠塑像祀之,碑记谓其“政尚精严,功多御捍”。安平人亦在石井书院东立祠祀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熊汝达》、《泉州学校·泉州书院·石井书院》)

十五划

尚书祠

  尚书祠,位于泉州府城镇雅坊(处今鲤城区中山中路玉犀巷口)之右。明代已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牌坊·府城与晋江县·宋坊·镇雅坊》)

  尚书祠”应建于南宋,祀颜师鲁颜师鲁几圣,龙溪人。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颜师鲁》)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9·祠庙·泉州府·晋江县》:尚书祠,在镇雅坊之右。祀宋·郡守颜师鲁。今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名宦祠·附名宦专祠之祭·尚书祠》:尚书祠,在镇雅坊,祀宋·郡守颜师鲁。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