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徐)

  徐晦(字大章,号登瀛,晚号兴胜。唐•晋江人。《旧唐书》记述。状元及第。籍贯浙江信安。出生地晋江徐公店。读书处莆阳延寿溪陈岩琉璃院。欧阳詹的外甥。衍派。)
  徐夤
(又作徐寅,字昭梦)
  徐戬、
  徐火勃
(字帷起、兴公)
  徐明叔
(字仲晦,号择斋,南宋·晋江人。绍定进士,江淮制幕,干办广漕。通判漳州,知英德府。国子监丞,知潮州。直秘阁,江右宪。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卒。文章宗匠。余谦一《徐择斋文集·序》。其他。)
  徐玑
(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祖籍晋江。生平。永嘉四灵。诗作特点。)
  徐缙芳
字奕开。明·晋江人。官至监察御史。卷入党争。
  徐源、
  徐孟
(字希孔)
  徐清叟
(字直翁,号德壹,谥忠简。)
  徐之霖、徐麒(明·邳州人)、徐瞻(字德望,北宋末南宋初·晋江人)、徐光实(字德充,或作德克。南宋·晋江池店仕春村人。海盐令。知英州。知连州。)、徐腾鲸(清·辽东辽阳人,顺治三年九月任安溪知县)、徐浩(字东之,南宋·晋江池店仕春人)、徐瑛(明·杭州人,正统末知晋江县)、徐汝瀾[鼎三,号文波。清·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人。嘉庆五年任晋江县令。嘉庆八年署海防同知。嘉庆十三年擢台湾知府。嘉庆廿年调泉州知府。]、徐鲤俊[字龙登,号震南,明·南安县四都洋尾人(今南安市洪濑镇扬美村)。]

徐晦

  徐晦760—838年),字大章,号登瀛,晚号兴胜。唐•晋江人。但由于史籍记载不详,留下许多待解之谜。

  《旧唐书》记述

  《旧唐书•卷169•列传第115•徐晦》:

  “徐晦,进士擢第,登直言极谏制科,授栎阳尉,皆自杨凭所荐。

  及得罪元和四年[809年]京兆尹杨凭遭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贬临贺尉,交亲无敢祖送者;独送至蓝田,与言别。

  时故相权德舆交分最深,知之行,因谓曰:‘今日送临贺,诚为厚矣,无乃为累乎!’曰:自布衣受公之眷,方兹流播,争忍无言而别?如他日相公为奸邪所谮,失意于外,安得与相公轻别?德舆嘉其真恳,大称之于朝。

  不数日,御史中丞李夷简请为监察。夷简曰:‘生平不践公门,公何取信而见奖拔?’夷简曰:‘闻君送临贺,不顾犯难,肯负国乎?’由是知名。

  历殿中侍御史、尚书郎,出为晋州刺史。入拜中书舍人。

  宝历元年825年,出为福建观察使。二年826年),入为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太和四年830年),征拜兵部侍郎。五年831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性强直,不随世态,当官守正。唯嗜酒太过,晚年丧明,乃至沉废。以礼部尚书致仕(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

  开成三年838年)三月卒,赠兵部尚书。

  《新唐书•卷160》、《资治通鉴•卷238》也有类似记述。

  徐晦任职福建观察使(或作福州长乐郡中都督府刺史”、“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使)事,地方文献亦有记载。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30·郡县·福州府·唐》:福州长乐郡中都督府刺史……徐晦卫中行(俱宝历间任)同书《卷63·人物·福州府·士行·唐》:陈执中允之,侯官人。富于文学,累试不利,时观察使徐晦特加礼焉,辟官幕下。后丁家艰,躬负土营墓。郡守黎植杨发咸荐之,官终汀州司马。

  清·乾隆《福州府志·名宦》徐晦,宝历初为福建观察使,作池通海潮,以振人文。

  《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古代卷》称,徐晦曾为晋江湾海(安海)龙山寺撰题楹联“天竺仰传灯,道接拈花嫡旨;湾海授衣钵,宗开粒沙禅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山寺》)

  状元及第

  由于徐晦身世存疑,一般认为福建省历史上的首位状元是福州长乐林慎思,泉州的首位状元是晋江人陈逖

  福建、福州、长乐等地各种史籍虽均未提及林慎思是唐代状元,比较统一的记载是:林慎思,唐•咸通十年869年)登归仁绍榜进士,翌年复中宏词拔萃魁。今人将“宏词拔萃魁”注为“宏词科第一人”。据考证,唐代因科举殿试制度尚未完善,故唐代所录状元人数较多,当时的进士科第1名是状元,博学宏词科第1名也是状元。故六朝古都南京城的江南贡院门口所立《中国状元题名碑》有林慎思名讳,居归仁绍之后。

  陈逖,字田远,号易斋,泉州晋江渎头陈洋人,是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状元。

  《玉芝堂谈荟•卷2载:五代•梁•贞明中,状元陈逖徐松《登科记考25载:贞明四年,进士十二人:陈逖……”

  徐晦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23人,考官是中书舍人权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徐松《登科记考15载:徐晦为唐代状元,并注:“《玉芝堂谈荟》(明刊本)作‘徐敏’,误。”如能确定徐晦是泉州人,则徐晦便成为福建以至泉州的首位状元,福建省的“状元史”将提前60多年,而泉州则提前100多年。

  籍贯浙江信安

  徐晦的祖父是徐洪,唐•天宝742—756年)间任浙江衢州刺史。

  据《台湾嘉义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泉郡晋江徐公店世谱》、《台北家谱》等载:

  徐洪生有3子:

  长曰徐柔,居浙江信安。

  次曰徐矜730—800年),开元十八年(730年)生,官泉州司仓(泉郡城南),遂由浙江信安迁晋江三十二都登瀛里徐公店(又称徐仓、徐垅、仕村,今晋江市池店镇仕春村),贞元十六年(800年)卒,葬晋江仕春北边狮山墓园(今属清濛开发区),被尊为入泉1世祖。徐矜生季子徐晦,为入泉2世祖。

  三曰徐务732—805年),生于开元廿年(732年),迁莆田,永贞元年805年)卒,葬莆田滁洲村,被尊为莆田延寿姓始祖。

  按“三代入籍”原则推算,徐晦的籍贯应为浙江信安。

  出生地晋江徐公店

  徐晦的出生地为晋江徐公店(今晋江市池店镇仕春村)。

  徐矜入泉后娶妻欧氏,育有3子。其季子徐晦于上元元年(760年)诞生时,徐矜30岁,可知徐晦的出生地就在泉郡城南徐仓(今仕春)。

  南宋著名诗人徐玑是浙江温州永嘉人,为“永嘉四灵”之一。据浙江的史料记载,徐玑祖籍福建晋江,他曾在诗集中自称是徐晦后人,是福建晋江徐公店人。有一次徐玑路过晋江徐公店想要祭祖,由于时过境迁,找不到祖居地,他特地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可惜此诗已佚。但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翁卷《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题目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南”(晋江),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晋江寻找祖居地,成为徐晦出生在晋江的佐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玑》)

  同时,徐晦登瀛,晚号兴胜,而“登瀛就是晋江池店的古地名,“兴胜”是安海古时24境之一(今安海兴胜社区),这两个“号”很有可能就与他的出生地及居住地有关。

  徐晦之父徐矜任泉郡城南司仓长达几十年,泉语“司、徐、仕”同音,“仓、村、春”谐音,或许“徐仓”仕村”、“仕春地名的由来均与此有关。《行悟集——晋邑文史杂记•略谈晋江古代各族姓聚居地》也记:“仕春传原为姓所居……”

  读书处莆田延寿溪陈岩琉璃院

  早年,徐晦许稷欧阳詹陈翊林藻友善,尝会聚一起,在徐彦伯创办的莆阳延寿溪陈岩琉璃院(今景祥寺)读书。时莆田归泉州管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各条》)

  欧阳詹的外甥

  徐晦之母欧氏是博罗县丞欧阳昌的女儿,而欧阳昌的第3个儿子是欧阳詹,即徐晦欧阳詹的外甥。

  欧阳詹,字行周,唐晋江潘湖欧厝人,后随母迁南安诗山。贞元八年(792年)与当时著名文士贾稜韩愈李观崔群等登同榜进士,时称“龙虎榜”欧阳詹是榜眼。贞元十四年(798年)授“国子监四门助教”。(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徐晦1次进京赴考落第,欧阳詹屡勉之。再次进京时,赋诗《赠徐十八?赴京》激励他:“嘉禾不夏熟,大器当晚成。生异凡鸟,安得非时鸣。汲汲有所为,驱驱本无情。懿哉苍梧凤,终见排云征。

  清·乾隆《福州府志·名宦·徐晦》:初,未第,四门助教欧阳詹数称之。后来观察(指福建观察使徐晦语及,必流涕。《八闽通志》、《泉州府志》也有相似记载。

  从《台湾嘉义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中还发现,徐晦将他的3个儿子分别取名徐潘徐湖徐江欧阳詹正是晋江潘湖人,或认为徐晦不忘欧阳詹恩情,故以其子名之。据《族谱》载,徐潘“徙沂州徐公店”徐湖“徙连江徐厝”徐江“随父移居晋邑湾海状元巷

  衍派

  仕春氏奉徐矜为为入泉1世祖,其次子徐晦为入泉2世祖。

  3世:

  徐晦娶浙江金华县令黄昌朝(莆田籍)之妹(或说姐)黄昌月为妻,生子3,为3世:

  长徐潘。因感砚台之恩,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承父命,举家迁往得砚之地,聚众成村。《氏族谱》或说徐潘即葬其父骨骸于山东临淄徐厝山东南麓。

  次徐湖。《泉郡徐垅氏族谱》称,徐晦于卒后葬于连江县丹阳镇花园里墓埔之原。《中国状元全传》亦载:徐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三月卒,葬于连江县徐垅花园之原,追赠兵部尚书。徐湖迁居连江徐垅守父墓,后又迁浦城渔沧徐厝。至宋徽宗至钦宗年间(1101—1126年),徐湖后裔、奉直大夫徐荆阳(天一)由浦城渔沧迁怀安县荆山(今闽侯县荆溪徐家村)。明末,徐旭迁福州南台江,移迁鼓楼鳌峰坊。

  三徐江784—860年)留居晋江池店徐公店(仕春)守祖居。后直系后代迁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双沟徐公店、东山徐宅、霞美徐宅、华洲徐公店、永宁沙美徐公店、塔石徐公店。

  4世徐棋808—882年)。

  5世徐烛832—900年),字彦光,号宣轩,居凤池徐厝埕,墓在泉郡桃花山小天豹穴。

  6世徐墩856—933年)→7世徐铮880—958年)。

  8世徐漭902—978年),字泽厚,南唐末年迁居泉郡三十三都常泰里。

  9世徐楔926—1000年)→10世徐灯950—1032年)→11世徐坊986—1065年)→12世徐钟1010—1088年)→13世徐清1032—1100年)→14世徐植1058—1135年)。

  15世

  徐徽,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特奏进士。

  徐烊1072—1150年)。

  徐瞻,字德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进士,官广州通判。(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瞻》)

  徐光实,字德充徐瞻弟。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进士,官连州知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光实》)

  16世

  徐培1095—1173年)。

  徐宗义徐瞻长子,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科特奏进士。

  徐宗礼徐瞻次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科特奏进士)。

  徐浩,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特奏进士。

  17世

  徐定1118—1191年),字德襙,南宋•绍兴廿一年(1151年)辛未科进士,官潮州太守,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

  徐实,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进士。

  徐容,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己丑科进士,中书教官。

  徐南洲1120—1200年),宋季分居福州常泰里,配安平吕氏

  徐洵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特奏进士。

  18世

  徐晋老,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乙丑科进士。

  徐孺子(1142—1220)

  徐瑄1145—1228年),字纯中,又字汉玉,号松月居士徐定子,随父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官嘉兴太守、安抚使。

  徐伯嵩,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进士。

  徐履正,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进士。

  徐挺,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进士。

  19世徐明淑1166—1243年),字仲晦,号择斋徐伯嵩子;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壬辰科进士,历官漳州通判、兵部侍郎,与尚书洪天锡齐名。(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明淑》)

  20世

  徐德闻,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进士。

  徐雷闻 ,迁德化徐公店。

  徐春闻1192—1265年)。

  21世:嗣子徐衍1214—1268年)。

  22世徐平庵1237-1311年),诸生,宋末居晋江华洲徐公店,遂为华洲初祖。

  另:裔孙徐缙芳,字奕开,明•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缙芳》)

徐夤

  又作徐寅,字昭梦,唐末·莆田人。

  行状

  徐寅,先祖徐伯彦于天宝末年避乱入闽,居泉州莆田。朱温继唐,登进士,授秘书省正字。在梁受难,入闽归王审知,任王审知记室。王审邽为泉州刺史,招纳之。辞官后依泉州刺史王延彬十余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审邽王延彬》)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5·闽6·列传·徐寅》:

  徐寅(原按:《黄滔集》、《正字》、《钓矶集》俱作,今从《五代史》),字昭梦,莆田人。

  登唐·乾宁894~898年)进士第,试《止戈为武赋》,一烛才尽已就,有‘破山加点,拟戍无人’之句,礼部侍郎李择览而奇之。是岁,释褐授秘书省正字。

  常游大梁,以赋谒梁王·全忠,误触其讳,梁王变色,狼狈出,欲遁去,恐不得脱,乃作《过大梁赋》以献,略曰:‘千金汉将,感精魄以神交;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落。’

  (原按:《九国志》载《大梁赋》云:客有得意还乡,游于大梁,遇郊坰之耆旧,问今古之侯王。父老曰:“且说当今,休论往古,昔时之功业谁见,今日之声名有睹。”中一联云:“遂使千年汉将,凭吉梦以神符;一眼伧夫,望英风而胆丧。”)

  梁王得赋大喜,遗缣五百匹。盖全忠曾梦淮阴侯指授兵法,而晋王·克用则眇一目者也。

  已而走归家里,太祖王审知辟掌书记。

  唐灭梁,闽使贺庄宗登极,庄宗遽问使曰:‘徐寅无恙乎?归语尔主,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指斥先帝,尔国何以容之?’使回,具以告。太祖曰:‘如此,则上直欲杀徐寅尔,今但不用可矣。’即日戒阍者,不得引接。拂衣去,曰:‘丈尺之水,前陂后堰,安能容万斛之舟乎!’(原按:《九国志》又云:王审知礼待简略,内不能平,一旦拂衣去。)

  寻旧隐钓矶处,慨然有长往志原按:妻字月君,与偕隐。有《赠内》诗云:“神传尊圣陀罗咒,佛授金刚般若经。”见《涌幢小品》。,竟卒于长寿之别墅(位于莆田西门外延寿溪畔)……

  才思敏捷,黄滔为威武节度推官,太祖王审知馈以鱼,会方接谈,即请为谢笺,殊不经意,援笔直书,曰:‘衔诸断索,才从羊续悬来;列在珊盘,便到冯驩食处。’时人大称之。

  有《探龙集》一卷,《雅道机要并诗》八卷,亦曰《钓矶集》。又有赋五卷。”

  徐夤王延彬

  王审邽王延彬继任泉州刺史后,依王延彬十余年,与王延彬关系甚笃。王延彬赈济颇丰,让他建新房、萁厅堂亭榭。徐夤诗中屡见“温陵十载佐双旌,钱财尽是侯王惠”、“拙赋偏闻鎸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寒益轻裯饶美寝,出乘车马免徒行”等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9·人物志·流寓·唐·徐寅》:徐寅,莆田人。乾宁中进士。王延彬刺泉州,每同游赏。及陈倓倪曙等,赋诗酣酒为乐,凡十余年。”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5·闽6·列传·徐寅》:

  “初,太祖王审知从子延彬刺泉州,每同游赏,及陈郯倪曙等赋诗酣酒为乐,凡十余年。

  常被病,求药物于延彬延彬答书:‘善自调护,亦可自开豁,三皇五帝,不死何归!’盖举《人生几何赋》语以戏之也。

  原按:

  《赋》云:‘七十战争如虎豹,竟到乌江;三千宾客若鸳鸿,难寻珠履。’

  又云:‘南陵公子,绿鬓改而华发生;北里豪家,昨日歌而今日哭。’

  又云:‘常闻,长生孰是?任是三皇五帝,不死何归!’”

  的一些诗歌,如《贺清源太守王延彬等,既反映了他与王延彬的关系,也是以他为代表的一类文士与王延彬关系的写照。诗曰:“蕊珠宫里谪神仙,八载温陵万户闲。心地阔于云梦泽,官资高却太行山。姜牙兆寄熊罴内,陶侃文成掌握间。应笑清溪旧门吏,年年扶病掩柴关。”“武荣江畔荫祥云,宠拜天人庆郡人。五色鹤绫花上敕,九霄龙尾道边臣。英雄达处谁言命,富贵来时自逼身。更待春风飞吉语,紫泥分付与陶钧。”《全唐诗·卷709》

  王延彬的友情深为感激。《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书二首》“身比秋荷觉渐枯,致君经国堕前图。层冰照日犹能暖,病骨逢春却未苏。镜里白须撏又长,枝头黄鸟静还呼。庾楼恩化通神圣,何计能教掷得卢。”“风拍衰肌久未蠲,破窗频见月团圆。更无旧日同人问,只有多情太守怜。腊内送将三折股,岁阴分与五铢钱。玄穹若假年龄在,愿捧铜盘为国贤。”《全唐诗·卷709收录)

  卒后,王延彬《哭徐夤诗曰:“延寿溪头叹逝波,古今人事半销磨。昔除正字今何在?所谓人生能几何!”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5·闽6·列传·徐寅》:

  赋脍炙人口,渤海·高元固来,言:‘本国得《斩蛇剑赋》、《御水沟赋》及《人生几何赋》,家家皆以金书,列为屏障。’其珍重如此。”

  “原按:

  其最著者《过骊山赋》,略曰:‘宅彼冈峦,光斯陵阙,犹驱六宫以殉葬,岂言蔓草之縈结。嫌示俭于当时,更穷奢于既殁。融银液雪,疏下地之江河;帖玉悬珠,皎穷泉之日月。嶪嶪层层,不骞不崩,李斯赵高之喉舌方滑,刘邦项羽之云雷忽兴。軹道一朝,玺献汉家之主;骊山三月,火烧秦帝之陵。’

  《斩蛇剑赋》略曰:‘磨霜砺云兮,荧煌错落。伊逐鹿之英圣,有斩蛇之锋锷。盖以麾正乾坤,划分善恶,楚国之奸雄,徒尔烹若穷鳞;常山之首尾,胡为断如朽索?斯剑也,哭白帝之亡,符赤帝之昌。虽行大义,亦假雄鋩。龟文龙藻,玉镂金装,世乱将用,时清则藏。十二年兮如我淬,七十阵兮摧而刚。空山吞象之蛇,岂钅化莲锷;大泽衔珠之血,不污星光。’

  《勾践西施赋》略曰:‘宝马腾龙,香车辗风,迎织女于银汉,聘姮娥于月宫。炫耀云外,喧阗洞中。妆成而瑞玉凝彩,服丽而朝霞剪红。晓别越汉,暮归吴苑;越虑计失,吴嫌进晚。歌一声兮君魄醉,笑百媚兮君心卷。坐令佞口,因珠翠以兴言;立谴谋臣,弃洪涛而不返。勾践乃走电驱雷,星驰箭摧,投醪而士卒皆醉,尝胆而胸襟洞开。虎噬骨碎,山崩卵摧,楚腰卫鬓化为鬼,凤阁龙楼烧作灰。于是命屠苏之酒,上姑苏之台,伊霸业以何去,俄英风而聿来。’

  《御沟水赋》略曰:‘重轮而瑞沾红日,五色而光摇彩霞。时时而翡翠随波,非穿禁柳;往往而鸳鸯逐波,衔出宫花。’

  他赋多类此。”

  

  徐寅在泉几年,留下了众多诗歌文字,为研究泉、五代时的风土人情提供丰富的资料。

  春末送先辈之清源“贫中惟是长年华,每羡君行自叹嗟。归日捧持明月宝,去时期刻刺桐花。春风避酒多游寺,晓骑听鸡早入衙。千乘侯王若相问,飞书与报白云家。”《全唐诗·卷709收录)

  《寓题》“酒壶棋局似闲人,竹笏蓝衫老此身。托客买书重得卷,爱山移宅近为邻。鸣蛩阁上风吹病,落叶庭中月照贫。见说天池波浪阔,也应涓滴溅穷鳞。”《全唐诗·卷709收录)

  《自咏十韵》“只合沧洲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未游宦路叨卑宦,才到名场得大名。梁苑二年陪众客,温陵(泉州古称温陵)十载佐双旌。钱财尽是侯王惠,骨肉偕承里巷荣。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多栽桃李期春色,阔凿池塘许月明。寒益轻裯饶美寝,出乘车马免徒行。粗支菽粟防饥歉,薄有杯盘备送迎。僧俗共邻栖隐乐,妻孥同爱水云清。如今便死还甘分,莫更嫌他白发生。”《全唐诗·卷711收录)

  《温陵残腊书怀寄尚书》“济川无楫拟何为,三杰还从汉祖推。心学庭槐空发火,鬓同门柳即垂丝。中兴未遇先怀策,除夜相催也课诗。江上年年接君子,一杯春酒一枰棋。”《全唐诗·卷709收录)

  《新葺茆堂》“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只闻神鬼害盈满,不见古今争贱贫。树影便为廊庑屋,草香权当绮罗茵。阶前一片泓澄水,借与汀禽活紫鳞。”“耨水耕山息故林,壮图嘉话负前心。素丝鬓上分愁色,络纬床头和苦吟。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诳罢烧金。同年二十八君子,游楚游秦断好音。”《全唐诗·卷709收录)

  《龙蛰二首》“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神剑触星当变化,良金成器在陶钧。穰侯休忌关东客,张禄先生竟相秦。”“休说雄才间代生,到头难与运相争。时通有诏征枚乘,世乱无人荐祢衡。逐日莫矜驽马步,司晨谁要牝鸡鸣。中林且作烟霞侣,尘满关河未可行。”《全唐诗·卷708收录)

  徐夤有诗赋清源山弥陀岩、紫帽山金粟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紫帽山》)

徐戬

  宋·泉州海商。元祐二年(1087年),先受高丽财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等2900余片,用海舶载去交纳。

徐火勃

  字帷起,更字兴公。明·闽县(今闽侯)人。工诗文,善草隷。万历间与曹学铨主闽中诗坛。有《红雨楼文集》、《闽南唐雅》、《笔精》、《续笔经》等。有《咏万安桥》诗(见《泉州桥梁·洛阳桥》)

徐明叔

  徐明叔 , 字 仲晦 ,号 择斋 ,南宋 ·晋江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闽书》、《莆阳文献》”为作传,

  绍定进士,江淮制幕,干办广漕

  徐明叔登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辟江淮制幕;秩满干办广漕。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徐明叔,字仲晦,晋江人。第进士甲科,辟入江淮制幕。秩满,干办广漕,清节益励。”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徐明叔,字仲晦,晋江人。父伯嵩理宗·绍定五年进士,辟江淮制幕。秩满,干办广漕,清节益励。”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徐明叔,字仲晦,晋江人。绍定五年进士,辟江淮制幕,干办广漕,清节益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徐明叔,字仲晦。绍定五年第进士,辟江淮制幕。”

  通判漳州,知英德府

  除大学录,通判漳州,知英德府。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除大学录,通判漳州,以廉闻。知英德府,猺寇不敢犯。”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除太学录,通判漳州,以廉闻。知英德府,徭寇不敢犯。”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通判漳州,以廉闻。知英德府,猺寇不敢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秩满,除太学录,通判漳州。以廉闻。”

  国子监丞,知潮州

  召为国子监丞,后知潮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召为国子监丞。潮寇起,命知潮州;重赏捕渠魁,戮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召为国子监丞。潮寇起,命知潮州,捕戮渠魁。”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召为国子监丞。潮寇起,命知潮州;设购捕渠魁戮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召为国子监丞。潮寇起,命知潮州;设购渠魁戮之。”

  直秘阁,江右宪

  除直秘阁、江右宪。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除直秘阁、江右宪。岁歉,发义仓以赈郡民。 ”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除直秘阁、江右宪。岁歉,发义仓赈民。”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除江右宪。岁歉,发义仓以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除直秘阁。”

  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卒

  迁户部侍郎,改兵部侍郎。会元兵南下,忧愤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迁户部侍郎,改兵部侍郎。会元兵南下,忧愤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迁户部侍郎,改兵部。会元兵南下,忧愤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迁兵部侍郎。会元兵南下,忧愤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迁户部侍郎。会元兵南下,忧愤卒。”

  文章宗匠

  徐明叔学有源委,受知于真德秀,与洪天锡齐名。著有《择斋文集》,余谦一序之,称为“文章宗匠”。(参见泉州历史《泉州人名录·真德秀洪天锡》)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徐明叔》:明叔学有源委,与洪天锡齐名,人称之曰‘择斋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明叔学有源委,与洪天锡齐名,人称择斋先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明叔》:明叔学有源委,与洪天锡齐名,人称之曰‘择斋先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徐明叔》:

  “明叔学有源委,受知于真德秀,与洪天锡齐名。

  所著有《择斋文集》。余谦一序之,称为‘文章宗匠’。”

  余谦一徐择斋文集·序》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侍郎徐择斋先生明叔

  “备考:

  谦一序《徐择斋文集》曰:

  ‘往岁莆有后村 刘克庄,福有竹溪 林希逸,福清人),泉南有择斋 徐明叔阳岩 洪天赐,皆吾闽文章宗匠。竹溪后村集既板行,家藏而人诵之矣;阳岩择斋后卒,不幸与坏劫(元兵南下),会嗣子门生伏匿奔踣,不暇遗集久之,莫克会萃,有志于斯文者叹息焉。(参见泉州历史《泉州人名录·刘克庄洪天赐

  一日, 择斋之子筹老奉先集以授门人余谦一,俾为之序,开编伏读,则公年耆老、官显荣之日所作。盖公平生稿就辄弃,嗣子少长,始从旁抄录得之,兹特太山之毫芒耳。谦一既喜于成编,而又惧不敢当序,笔辞不获,乃稽首而言曰:

  昔之人论著多矣,少壮之气锐,而老则衰穷、苦之辞工,而贵则堕,吕紫薇周平园犹未免此病。而公年益老,官益高,作为文章,略无一毫颓堕衰竭之态,此其故何哉?盖不以老壮穷达为进退者,气实为之,天地间有所谓至刚至大者,是为浩然之气。故氏之学,以养气为先。

  是气也,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良平失其智。眉山(指苏东坡亦以是称昌黎韩愈。然后知孟子韩子之文纯粹明白、汪洋而大肆者,气之所充也,岂特为然,氏之文亦然。

  故欲论公之文者,不于其文而于其气。公为人刚方严峻,一介不以取予人;意所不可,虽当路有权势者,不肯以辞色假借之。开口论时事,若不知有讳忌,以故惮黯疾固者,多人辄斥,召辄寝,所谓谏书、讲卷、纶言、史笔,皆公所宜擅,曾不得一出其所长。山林岁月之外,麾节弓鈇,竟展转外服以老。德佑初元(德佑元年,1275年),尝以第一人起之,而公老且病矣。

  今观公之论著,文与诗大抵尚妥律,不尚奇怪;尚典雅,不尚纤巧。阳岩洪天赐每称 仲晦徐明叔之文最宜台阁,人以为知言。

  公于书无所不读,料饱而思敏,每下笔娓娓千百语不能休。西山 真德秀之守泉也,公以翰墨受知,遂付以斯文之事,渊源所渐有本,固如是夫。因窃叹西山为南渡欧阳修苏东坡门人,经指授者多以文名于世,四十年来凋零殆尽,岿然灵光,独东涧与公耳。二公殁,文章之统纪遂绝,而奎运终焉。

  呜呼!斯文兴废,岂非天邪!读斯编者,将必掩卷而流涕矣。’”

  其他

  徐明叔是南宋后期泉州名士,蒲寿晟颇为敬仰,以晚辈之身份结识。蒲寿晟心泉学诗稿·卷5》有《送择斋先生大监赴建仓》。(参见泉州历史《泉州人名录·蒲寿晟》)

  九日山有徐明叔洪天锡等人的题名石刻一段:“宝祐六年(1258年)三月甲戍,徐明叔 仲晦洪天锡 君畴王广翁 居安方澄孙 蒙仲梁椿选 寿卿同游。登怀古亭,酌菩萨亭瀹茶,观石像,访姜公辅秦系旧迹,小饮聚秀,摩挲端明蔡襄端明翰墨,探韵赋诗,抵暮乃还。期而不至,吕中 时可。”(参见泉州历史《泉州人名录·姜公辅秦系蔡襄》、《泉州山川·九日山》)

  《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十一》收录有立于咸淳四年(1268年)的《宋提举秘阁太常少卿退庵 公墓志铭》,系“龙图阁学士正议大夫致仕莆阳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刘克庄撰文,门生朝散大夫直焕章阁提举福建路平义仓案事兼提刑徐明叔书丹,门生朝请大夫显文阁侍制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新除权刑部尚书洪天锡篆额”

徐玑

  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南宋·著名诗人,温州(古永嘉郡)永嘉县人,祖籍泉州晋江,徐定第三子。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卒于嘉定七年(1214年)。

  祖籍晋江

  徐玑之父徐定,泉州晋江人,官居潮州太守,举家由晋江迁居永嘉,住松台里。

  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的翁卷有一首《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诗题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州(泉南),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过晋江旧居。

  徐玑还著有《泉山集》,泉山即泉州郡北之清源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可见徐玑虽身寄于外,仍不忘祖籍。

  生平

  徐玑因父亲“致仕恩”而得职。他沉浮于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百姓办过不少有益之事。

  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

  移永州(今属湖南)司理参军,当地官兵大抓平民催取赋税,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乡里豪富强占陂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

  后调武当(今湖北郧县东)令,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

  《永嘉四灵诗》收徐玑诗二卷,仅存一卷;又有《二薇亭集》,存诗164首。另据清朝四库全书所记,徐玑有《泉山集》,当时已佚。徐玑也喜欢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四灵”之说,《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主。”四位诗人合称“四灵”,盖巧借其名而美其事也。

  南宋著名思想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1150—1223年)也是永嘉人,晚年归乡,在永嘉城外水心村讲学,人称水心先生“四灵”都是叶适的后辈,徐玑还是叶适的弟子,他们与叶适过往甚欢,时相酬唱。叶适很欣赏他们的诗歌才华,为他们编选《四灵诗选》加以揄扬。

  徐玑去世后,叶适为撰《徐文渊墓志铭》,提到“四灵”诗派的源起:“初,唐诗废久。君徐玑与其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四人之语遂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

  “永嘉四灵”成为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他们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宗师,注重锤词炼字,诗风精致纤巧,清新淡远,为当时沉闷的诗坛带来一阵清新的风。对前人,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晦涩拗捩之弊;对后来,它启动江湖诗派而再创新、发展。

  诗作特点

  南宋·光宗宁宗朝,边事稍息,统治集团苟安现状,士大夫歌舞升平,恢复中原的慷慨激昂之声渐渐消退。徐玑生活在这样一个偏安一隅、萎靡不振的时代,他的一些诗歌主题关心国瘼民生,时代气息浓郁,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他在《投杨诚斋》诗中称赞著名诗人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而《监造御茶有所争执》诗则揭露了贪官的丑态:“奈何贪渎者,凭陵肆奸欺”,“初作狐鼠媚,忽变虎狼威”。

  在仕途的不得志中,徐玑仍梦寐以求地希望自己能为国家效力,“温恭扶国是,端直屏奸渠”。在《传胡报二十韵》中他还进一步提出施政主张:“亡北惟堪伺,良图盍自坚。藩篱兼谨守,阃外勿轻捐。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王佐存诸葛,中兴仰孝宣。何当渭桥下,拱揖看骈阗。”表达了渴求像汉宣帝唐太宗那样的明主和像诸葛亮那样的贤相的愿望,以为只要君主英明、臣僚贤达,国祚就能中兴,江山就能统一。

  但诗人的这种政治热情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终究要碰壁,正如徐照的《酬赠徐玑》就道出了其无奈的心声:“爱闲却道无官好,住僻如嫌有客多。”

  “永嘉四灵”创作成就最高的是田园山水诗,写乡村情景或闲适生活,绘声绘色,情趣盎然,流露出诗人们热爱生活的心境。徐玑的大部分诗歌也是如此。

  如《夏日怀友》:“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以清新之语描写清瘦野逸之趣。

  《初夏游谢公岩》:“欲取纱衣换,天晴起细风。清阴花落后,长日鸟啼中。水国乘舟乐,岩扉有径通。州人多到此,犹自忆髯公。”

  《访梅》:“访梅行近郊,寒气初淅沥。欲开未开时,三点两点白。清枝何萧疏,幽香况岑寂。颇知天姿殊,绝似人有德。逢君天一方,欢然旧相识。”萧散野逸的意趣,平淡简远的诗韵,令人有无穷的回味。

  他的五律诗中间两联,特别是写景联尤重锻炼,多有佳句,如《宿寺》颈联“殿静灯光小,经残磬韵空”,《时鱼》颈联“月斜寒影动,水碧静传香”,境界清雅而蕴动感。

  其七绝诗数量相对较少,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格调清新明朗,脍炙人口。另外,徐玑《赠徐照》诗中有句“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颇为诗人和茶人所喜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徐缙芳

  徐缙芳,字奕开,明·晋江人。万历廿九年辛丑1601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官至监察御史

  徐缙芳举万历廿九年辛丑1601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明史·卷248·列传第136·徐缙芳》:缙芳,晋江人。为御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5·御史徐奕开先生缙芳》:徐缙芳,字奕开,晋江人,之孙。万历辛丑进士。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精忠类编》八卷,明·徐缙芳撰。缙芳奕开,晋江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精忠类编》)

  卷入党争

  《明史·卷248·列传第136·徐缙芳》:首为顾宪成请谥,劾天津税监马堂九大罪,有敢言名。巡两淮两淮巡盐御史,颇通宾客赂遗,被劾坐赃,天启中遣戍。

  明末发生宦党与东林党人持续50多年剧烈“党争”徐缙芳被史书列为东林党成员。

  明制外官3年一考察、京官6年一考察(称“京”),到成化(1465—1487年)间成为定例。“京“党争”的焦点,科道互纠,弹章四出,排除异己。万斯同干脆称“门户之祸起于京察”(《明史稿•卷77》)。

  万历卅九年辛亥(1611年“京前,王图(吏部侍郎)有入阁为相的希望,忌之者越来越多,御史金明时便上疏诬告王图之子、宝坻县令王淑汴赃私巨万,又挑拨王图与其兄王国(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保定)的关系,称王图准备利用“京之机拾遗收拾王国;同时点名御史史记事徐缙芳两人是王图的心腹。王图徐缙芳上疏分辩,金明时咬死不放,同时牵出一封假信。浙江道御史刘国缙怀疑这封信是徐缙芳李邦华李炳恭徐良彦周起元5个候任御史写的,将5人斥为“五鬼”郑继芳还于万历卅九年(1611年)正月二十日上疏自辩,指斥假信一事,并怒斥徐缙芳李炳恭“亵衣入王图之幕

  在混乱的局面下,万历卅九年辛亥(1611年)的“京开始了。明周念祖编有《万历辛亥京察记事始末》,抄录当时“京前后相关官员的奏疏、揭帖,共8卷,多达300多个帖子,其中有徐缙芳的《揭贪臣设谋布毒》、《揭大奸煽祸陷人》等。

  “京徐缙芳出为两淮巡盐御史。

  《明史•卷193•列传宦官2•陈奉》:马堂者,天津税监也,兼辖临清。始至,诸亡命从者数百人,白昼手锒铛夺人产,抗者辄以违禁罪之。僮告主者,畀以十之三,中人之家破者大半,远近为罢市。州民万余纵火焚堂署,毙其党三十七人,皆黥臂诸偷也。事闻,诏捕首恶,株连甚众。有王朝佐者,素仗义,慨然出曰:‘首难者,我也。’临刑,神色不变。知府李士登恤其母妻,临清民立祠以祀。后十余年,擅往扬州,巡盐御史徐缙芳劾其九罪,不问。

  万历四十二年(1614),工科给事中刘文炳弹劾徐缙芳行贿“秽迹脏私数十万”天启(1621—1627年)中被罢官遣戍。

徐源

  徐源,明·巢县人,成化间以户部郎出知泉州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闽书》载:“徐源,巢县人。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成化间以户部郎出知泉州府。创新闸于桥南,修金鸡桥于南安,人名其闸与桥曰‘公’。”

徐孟

  徐孟,字希孔,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教授徐希孔先生黄文简黄凤翔谥文简)撰《本传》为作传,曰 :

  “徐孟,字希孔,晋江人。嘉靖中为郡邑博士。

  业《易传》义,得蔡文庄蔡清谥文庄)正传,邑人士翕然宗之,称之曰‘先生’。

  初授寻州府学,寻迁曲阳教喻,最后教授黄州。不沿例问诸生贽馈,与诸生谈经讲艺,训迪不倦。黄(黄州)故材薮,薰陶造就者甚众,士亦多显当时,上官有‘古学’、‘古辞’、‘古貌’、‘古心’之誉。

  事继母孝笃,爱异母弟。自诸生,饩以逮俸入,悉分给之;宦归食贫,仅免冻馁,犹损饔飧以济焉。

  平生长厚丰推予,而自治极严。何小洛 元述高弟子也;同省试掇科,推宴金为赆,坚弗纳。曰:‘初发轫,何得急此为?’自为诸生时,其廉洁已如此。

  里居键户寡接,惟谆谆课诸孙学。独坐竟日,亲友宴闲,未尝有夷踞倾欹态,至耄犹然。

  年八十八卒。邑人凤翔景慕先生,采摭厥行实为之传,而致慨挽,近世贤人君子蠖屈下位,泥蟠岩穴不能标,不朽之闻施于后世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教授徐希孔先生学派》:

  “按:

  文简黄凤翔谥文简)撰先生本传云:‘先生业《易传》义,得 蔡文庄之传,为郡人士所宗,一时巨宿也。小洛 何元述别号小洛为及门高弟,平生至行亦相类,当时并以孝德著称。先生去虚斋先生蔡清虚斋未远,彼时风教笃茂,乡后进讲习淬励,未尝沾沾以沽世眩俗。故一经之士皆能守师儒绳尺,绰有汉、宋风流,迄今犹可溯先民榘云。’”

徐清叟

  徐清叟,字直翁,号德壹,谥忠简,南宋·建宁浦城人。开庆元年(1259年)提举佑神观兼侍读,出知泉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2·忠简徐直翁先生清叟据《闽书》为作传,曰

  “徐清叟,字直翁

  调太平敎授。金人侵宣化,制司令州禁采石渡,清叟曰:‘敌今未至,奈何先自推赤子鱼腹中。’守从之,淮民得渡者三万余。

  绍定(1228—1233年)初迁籍田令。应诏抗章,乞为济王置后。

  迁太常博士。复请‘厚人伦以释群惑,惜名器以示正义,因人望以进人材’。盖欲复济王爵邑,抑史弥远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也。

  端平二年(1235年),除殿中侍御史。疏论‘三渐’尤为痛激。

  改太常少卿兼户部侍郎,改工部,除广西经略、福建安抚。福州饥,贷南剑常平米七千石,招广、浙米诣诸州赈饥,全活甚众。

  累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淳祐九年(1249年),为签书枢密院事。十一年(1251年),进同知院事。宝祐二年(1254年),除知枢密院事兼参政。】

  余玠专制全蜀,理宗欲召还之,未决。清叟奏云:‘陛下何不出不意径召之。’且奏:‘素失士心,召之必不敢不来。’理宗遂召,遣余晦代之制下。清叟复奏:‘素无行检,不堪重任,乞收回成命。’不听。清叟乞罢政,不许,竟不押诰敕。宝佑三年,令民自实田亩,清叟争曰:‘此秦法,不可用,如福建、二广、湖北尤当少宽。’既而江浙民胥言不便,理宗竟不果行。

  寻以资政殿学士奉祠。

  开庆(开庆元年,1259年)初召提举佑神观兼侍读,出知泉州。

  景定(1260—1264年)中致仕。

  卒赠少师,谥忠简。

  清叟与其父应龙、兄荣叟皆以品节相尚,立朝风采著于班行之间,独其劾罢袁甫少贬于公论。”

徐之霖

   徐之霖,清·镶蓝旗官学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任泉州府通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国朝·通判·徐之霖》:

  “徐之霖,镶蓝旗官学生,康熙三十三年任泉州府通判。

  郡北旧有‘小山丛竹’亭,明·通判陈尧典重建,镂朱子朱熹像于亭祀之。兵燹之后,寸椽片砾,荡然无存。其地侵作民居,石额为营兵转售诸清溪湖中,像亦碎而为三,委置五贤祠壁隙。

  之霖锐志兴复,清其旧址,捐俸重建。亭既成,则移刻像,命匠补缀,仍祀于亭中。复辗转穷诘石额所□(上“生”下“辶”),藏者知不能匿,乃归还故物,为循旧址而楹竖之。

  是秋己卯,泉士隽于乡者数倍往昔,咸谓其振兴文教之功。

  逾年,复于亭左营造讲堂,标曰‘诚正堂’。亭之后构书舍,前后六间,为士子肄业之所,额曰‘瞻紫堂’。右筑六角小亭,检焚残简,额曰‘敬字亭’。前后植竹,滴翠盈阶。祠门之外,仍建坊表于通衢,标曰‘朱子讲院’,俾人知所瞻仰。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告竣,自为文记之。晋邑令陈炎有跋,都人士复请侍讲陈迁鹤为文勒石纪功,今祀于瞻紫堂。”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小山丛竹书院》、《泉州人名录·陈尧典朱熹陈迁鹤》)

徐麒

  徐麒,明·邳州人。任泉州卫镇抚,嘉靖(1522—1566年)间升泉州卫中所正千户,终泉州卫指挥佥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武秩·明·指挥佥事·徐麒据《闽书》为作传:徐麒,邳州人。泉州卫镇抚。嘉靖季斩倭首七颗于同安地方,升中所正千户。复进征兴化渚林,斩获有功,升本卫指挥佥事,子袭。”

徐瞻

  徐瞻,字德望,北宋末南宋初·晋江人。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历知海阳县、广州通判。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风节·宋·徐瞻》:

  “徐瞻,字德望,晋江人。政和中第进士。

  历知海阳县,以平恕称。

  通判广州。台阃交荐,当得郡。秦桧同年进士,不肯谒见,坐是不调。

  杜门十五年,觞咏自适。郡守取治狱多阴德、子孙必兴之义,表其里曰‘兴德’。

  从孙伯嵩履正皆登第,从弟光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徐瞻》:徐瞻,字德望。政和五年进士,历官广州通判。秦桧恚其不附己,不与升调,告归。守周葵表其里曰‘兴德’,取治狱多阴德、子孙必兴之义。”

徐光实

  徐光实,字德充,或作德克,南宋·晋江池店仕春村人;徐瞻从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徐瞻》)

  海盐令

  徐光实登建炎三年(1129年)进士,知海盐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徐光实》:

  “徐光实,字德克。晋江人,之从弟。

  建炎中第进士,知海盐县。

  狱囚值岁旦,与告归省,吏白恐亡去为累,曰:‘我以诚遣,彼必不以伪应。’囚感泣,皆如期而至。”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光实》:

  “徐光实,字德充,晋江人。

  从兄,政和进士,历判广州,与秦桧不合,不得调。

  光实登建炎二年进士,知海盐县。

  岁晚放囚归,吏白:‘恐亡去为累。’曰:‘我以诚遣,彼必不伪应。’囚感激,如期皆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徐光实》:徐光实,字德充。建炎三年进士,令海盐。”

  知英州

  擢知英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徐光实》:“知英州。受代以月五日,郡例新旧守并支俸,光实谓:‘己替则不事其事,俸可两给乎?’拒不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徐光实》:“擢英州。”

  知连州

  知连州。卒年六十二(或作六十一)。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徐光实》:“徙连州,清俭如初。”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徐光实》:“徙连州。一介不取,曰:‘吾已有以娱吾亲也。’卒年六十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徐光实》:“徙连州。州少廉吏,一介不取,曰:‘吾以娱亲也。’卒年六十一。”

徐腾鲸

  徐腾鲸,清·辽东辽阳人。廪生。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贝勒王委任为安溪知县;顺治四年(1647年)实授江南淮安管河同知。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皇清·知县·徐腾鲸》、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扞卫•国朝捍卫•徐腾鲸》有传。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皇清·知县》:“顺治中:徐腾鲸,辽东辽阳人,廪生。领贝勒王札付。三年(1646年)九月任。四年(1647年)内奉旨实授江南淮安管河同知。”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3·叙官·皇清·知县·徐腾鲸

  徐腾鲸,辽阳人。以廪生领贝勒王札委是任。

  鼎革之后,人心未固,侯振刷纪纲,抚绥黎庶。

  越明年,南寇(指南明军队)震邻。侯适以期会郡行,回至珠渊渡头,贼设伏,前导被歼。时有一妪,引侯微服从间道返治。侯仗其义,奖以金钱。旋妪为贼所害。侯闻之,哀悼无已。

  爰是安邑不轨之徒林艮等踞新溪、赤岭,苏乔临倪池等四哨踞来苏、感化,南贼杜宗文踞长泰仙洞寨,聚党杀掠,蔓延山陬。侯日夜巡逻堵御,寝处靡宁,同守将邵惟真孙光翰练乡壮,置战守两具,相机协剿。一追林艮于永安车头洋,一攻杜宗文于长泰仙洞寨,各斩贼首数十级。群贼闻风而遁,惟林艮一伙尤炽,侵逼城疆。侯运筹决胜,屡战屡捷,附邑之民,均赖保全。

  继奉上檄以孤城莫支,召印官、守将撤兵归郡,侯偕往,百姓失恃。

  未几,海寇陈辉郑成功属下)窃据安城,民不堪命。幸大师到闽,海寇鼠窜。侯同折副将统兵恢复,士民见侯,如见父母。劳来安集,扫清贼窟,地方以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6•扞卫•国朝捍卫•徐腾鲸》:

  “徐腾鲸,辽阳人。顺治三年以廪生领贝勒王劄署安溪。时邑贫民敝,留心抚绥。

  越年,安、永各处窃发,日夜练乡壮、置战守协剿,斩贼数十,群丑闻风皆遁,附邑咸赖。

  随奉檄以孤城莫支,召诸守将撤兵归郡。‘海寇’陈辉遂乘势,据安邑荼毒。嗣大师入关,腾鲸同折副将统兵恢复,士民见之如父母;扫清贼窟,地方以宁。
祀‘名宦’。

  虽然传载徐腾鲸自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受委安溪知县,顺治四年(1647年)实授江南淮安管河同知,但志书又载徐腾鲸于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安溪县城南黄龙渡(今大同路南端)龙津桥,则其离开安溪的时间应在此之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古桥梁•龙津桥》)

  清•康熙《安溪县志•山川形势之1•舆域(附桥渡)》:“龙津桥……皇清•顺治六年,令徐腾鲸重修,旋被大水漂荡……”

徐浩

  徐浩,字东之,南宋·晋江池店仕春人。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特奏进士,尝为汀州推官。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孝友·宋·徐浩》:徐浩,字东之,晋江人。第进士。事继母尽孝,母寝疾累年,扶掖不离侧,取中裙厕牏,躬自浣濯之。尝为汀州推官。母子皆以高寿终。 ”

徐瑛

   徐瑛,明·杭州人,正统(1436—1449年)末知晋江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知县·徐瑛“旧《志》”为作传,曰:徐瑛,杭州人。正统末知晋江县,廉慎宽平。汀寇作乱,宁阳侯统军驻延平,檄调晋江民兵。恐民心骚动,躬诣军门陈其利害,得免。及保定伯统军至泉,从容酬应,民无所扰,邑人赖之。”

徐汝瀾

  徐汝瀾鼎三,号文波,清·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恩科第三甲进士。

  嘉庆五年任晋江县令

  嘉庆五年(1800年)闰四月,徐汝澜任晋江县令。
嘉庆六年(1801年),泉州郡守冯国柄与晋江县令徐汝澜奉文将郡城玉犀巷内(今属鲤城区)的镇雅宫改建为文昌坛,祀文昌夫子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文昌坛》:“文昌坛,在城内阳义铺玉犀巷内。原为镇雅宫。国朝·嘉庆六年,守冯国柄、令徐汝澜奉文特设,以是宫近府、县治,改立为坛。”(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镇雅宫》)
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泉州郡守王绍兰与晋江县令徐汝澜倡修郡城崇福寺(位今鲤城区梅石街崇福路中段)。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中寺观·崇福寺》:“嘉庆壬戌,守王绍兰、令徐汝澜捐俸倡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崇福寺》)
嘉庆八年癸亥(1803年),徐汝澜浚疏浚泉州郡城全城城沟未就。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嘉庆八年癸亥,守徐汝澜浚全城沟,分东西南北四局,然未成功。”(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府城内外沟濠·清代修浚》)

  嘉庆八年署海防同知

  嘉庆八年(1803年),徐汝澜署(“署理“:义“ 暂代”)海防厅同知。《厦门志·职官表·文秩·嘉庆朝·海防同知》有记。
嘉庆九年(1804年),海防厅同知徐汝澜捐资修筑厦门“普济堂”屋宇,救济弃婴和鳏寡孤独、贫病旅亡人等。
嘉庆十一年(1806年),徐汝澜重修晋江旧铺桥和惠济桥。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1·津梁志·城外附近之桥》:“旧铺桥,在三十八都,近五里亭。嘉庆十一年守徐汝澜重修。惠济桥,在三十八都田头亭;嘉庆十一年守徐汝澜重修,有碑在亭内。”
署海防同知期间,徐汝澜还修复海坛(今平潭县)“兴文书院”,并题写“兴文书院”匾额。【按:“兴文书院”是海坛镇水师吕瑞麟在雍正九年(1731年)创办的平潭第1所官方书院。】
嘉庆十二年(1808年),跨晋江安海至南安水头的安平桥桥道久圮,黄元浚倡修,中亭有碑文载:“重修安平桥捐题,姓名开列于左:晋江县事今升台湾府知府捐银伍佰大元……”安平桥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九月竣工,时徐汝澜已授任台湾府知府但尚未赴任,为撰《重修安平桥记》碑,立于中亭碑亭。(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安平桥·重修·徐汝澜<重修安平桥记>》)

  嘉十三年擢台湾知府

  嘉庆十三年(1808年)八月,徐汝澜奉旨接替,任台湾府知府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卷194》:“嘉庆十三年……夏四月……二十五日(辛卯),闽浙总督阿林保等奏报拏获蔡牵义子蔡二来。赏署知府直隶州、知州徐汝澜知府衔。”
《福建通志·第75章·职官·台湾府知府》:徐汝澜,顺天宛平人,乾隆庚子进士,(嘉庆)十三年任。”
《台湾文献丛刊·第055种》“台湾府知府”有载:徐汝澜,顺天府宛平县人,乾隆庚子科进士,由同知□□,嘉庆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任。”

  嘉庆廿年调泉州知府

  清·嘉庆廿年乙亥(1815年)七月,徐汝澜调署泉州知府徐汝澜《重修天后宫碑记》有曰:“嘉庆乙亥秋日,予以代典郡事,再至泉州。”
徐汝澜以天后宫“栋宇漶漫剥蚀,非复旧观,殊不足以妥神灵而彰祀典”,倡捐重修天后宫。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天后庙》“嘉庆二十一年,署郡守徐汝澜倡捐重修,撤庙口对面倚城小屋,即于其地立碑。”并收录汝澜自为《记》”。这次重修,经始于嘉庆廿年乙亥杪冬,至嘉庆廿一年丙子(1816年)仲夏告竣,是天后宫的大规模修葺。
徐汝澜《重修天后宫碑记》落款为:“赐进士出身、授阶朝议大夫、福建泉州府知府加五级、析津徐汝澜撰。嘉庆贰拾壹年岁在□(上“元”下“木”)兆因敦元木号(“木号”合一字)之次皋月下澣。”【按:“析津”:秦设置析津县,辽·会同元年(938年)改蓟北县,开泰元年(1012年)复旧名析津县,与宛平县同为燕京析津府治所。金·贞元二年(1154年)改名大兴县,即今北京市。】

  徐汝澜还为天后宫撰联曰:“德配坤维鲸波永息,恩涵海甸鳌殿常新。”

  (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清·嘉庆廿一年徐汝澜重修暨<记>》)

  嘉庆廿一年(1816年),徐汝澜主持修葺清源洞。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山川志·清源山》:(嘉庆)二十一年,又公修之(指“清源洞”),而补祀顾新山顾珀新山,与韩琦蔡清为三公祠(又称“三贤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清源洞·清嘉庆修“三公祠”》、《泉州人名录·顾珀韩琦蔡清》)

  嘉庆廿四年(1819年),徐汝澜在郡城承天寺内另建龙神庙。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嘉庆二十四年,守徐汝澜建龙神庙,在府治东登贤铺承天寺内。”(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承天寺、龙神庙》)

  嘉庆(1796-1820年)间,泉州郡守徐汝澜修仁凤门外凤山南麓青帝行宫(即“东岳行宫”)。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6·祠庙志·东岳行宫》:“嘉庆(1796年—1820年)年间,守徐汝澜修青帝行宫前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东岳行宫·清屡有重修》)

  泉州府治东北(今泉州一中至梅花石一带),明·嘉靖八年(1529年)建有一峰书院”,崇祯(1628—1644年)间更名“清源书院”,清·乾隆(1736—1795年)改名“梅石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晋江邑令徐秉钤鸠资买“新梅书院”“镇雅宫”之旁,嘉庆十四年(1809年)晋江知县赵同岐重修一峰书院”后,“新梅书院”成为官府往来传舍署。嘉庆(1796-1820年)间徐汝澜出任泉州知府期间,将“新梅书院”出示招卖,以为“梅石书院”膏火。(参见泉州历史网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一峰书院·清·嘉庆十四年重修、附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书院·梅石书院》“嘉庆九年邑令徐秉钤以梅石书院未经修理,鸠本邑绅士银一千六百员,买新梅书院于镇雅宫之旁,嗣梅石重修,新梅仅为官府往来传舍署。郡守徐汝澜出示招卖,以为膏火。”

徐鲤俊

  徐鲤俊,字龙登,号震南,明·南安县四都洋尾人(今南安市洪濑镇扬美村)。洪武(1368—1398年)初乡试举人,荐授宁波府经历,居宁波13年解组归。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徐鲤俊“《闽书》及府、县志”为作传:

?? 徐鲤俊,字龙登,号震南。先世自莆徙居邑四都之洋尾。

  鲤俊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举于乡,为邑士先。

  以荐召,授宁波府经历。

  宁故滨海剧郡,乱离之后,奸宄恣横,吏多优容。鲤俊至,发奸摘伏,不为姑息。
巨魁潜结,欲肆中伤。鲤俊白诸司,锄数人,奸徒敛迹。

  时天下初定,苛赋繁役,民靡宁居。鲤俊检府中事未便民者与长官商榷,俾闾阎(“闾阎”:平民)得睹新政。招集流亡,生息抚循,贫者给以牛田。

  居宁十三年,知其风土物情,事多劝谕,不苟徇上官意。会有劫案,多延累,为白免之不能得,解组归。

  后德清范同为南安教谕,颇闻在浙政绩,访其遗文,为之‘序’。

  所著有《问心集》及《撷翠集》诗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