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庙(府学):上卷

(庙 、学合一)

  唐·建鲁司寇庙于衙城
  五代为宣圣庙
  北宋·太平兴国迁宣圣庙于三教铺今地并即庙建学
  北宋·大中祥符高惠连迁于育材坊
  北宋·大观还旧址
  南宋·绍兴七年重建
    ——泉州知府刘子羽重建。
    ——张读《泉州重建州学记》。

  南宋·绍兴中即府学东偏附以晋江县学
  南宋·淳熙四年至咸淳元年屡修辟。

  南宋·咸淳二年重建大成殿

    ——知南外宗正司事兼泉州知府赵希忄宅建。
    ——洪天锡《记》。

  元·大德札剌立丁重修明伦堂。
  元·大德十年修大晟乐

    ——泉州路总管李贤翼、整治学校官林坤等修。
    ——杨应子《记》。

  元·至治元年泉州路总管廉忱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
  元·至顺元年全面修葺
    ——泉州路总管怯来修。
    ——陈旅《记》。

  元·至正修辟
  明·洪武八年张灏、何大荣重修。
  明·洪武廿三年重建杏坛
    ——御史钟道元、训导陈诚等重建。
    ——陈仲述《记》。

  明·建文元年重修大成殿

    ——泉州知府胡器、教授欧阳遂初重修。
    ——周太初《记》。

  明·永乐、宣德修葺
  明·正统佥宪陈祚修辟
    ——正统十年浚河道开阴沟以吞吐潮汐。
    ——正统十一年修辟。

  明·天顺间泉州知府张嵓增建南向庙门。
  明·成化十八~廿一年修建

    ——泉州知府陈勉修东庑,通判萧贵路继修建诸建筑。
    ——蔡清《记》。
  明·弘治六年八月修葺
    ——泉州知府李哲、同知罗憓修。
    ——蔡清《记》。

  明·弘治十七年于茂复建号房、观澜亭。
  明·正德十五年修葺

    ——泉州知府葛恒修。
    ——林俊《记》。
    ——黄河清《记》。

  明·嘉靖三年大加修辟

    ——泉州知府高越修辟。
    ——史于光《记》。

  泉州府文庙亦称泉州府孔庙,古代庙、学合一,因之泉州府学亦在兹,又称学。位于泉州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府文庙(宋):鲤城区泮宫内”,1985年10月列为第二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府文庙(宋至清):鲤城区涂门街 ”,2001 年6月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两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之一。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7月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泉州府文庙”是其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遗产点)之一。

唐·建鲁司寇庙于衙城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泉州府学,唐时于衙城右立‘鲁司寇庙’,张九龄书额,庙庭有皂荚,每应州人举进士之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徐铉《稽神录》、参《闽书》载:“泉州鲁司寇庙廷有皂荚,州人举进士,观其荚多寡以为应。梁·贞明中忽生一荚有半,人莫测其祥,是岁陈逖进士及第。时黄仁颖初以学究应试,至后唐·同光中亦及第。半荚之枝,遂成全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逖黄仁颖》)

  衙城在子城之内,址在北门州顶,即现中山公园。衙城原很小,广袤各不过二、三百米,相当于一个土寨,仅是五代·留从效建立的一个衙门而已。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衙城右”即衙城西,今泉州六中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古城· 泉州衙城》)

  唐代学校制度较历代为盛,普遍建立官学。中央设有六学,地方设州、县学,生员少则20人,多至60人。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泉州建庙祀孔子,因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宰相张九龄为题匾额“鲁司寇庙”,为泉州有孔庙之始。

五代为宣圣庙

  五代时,泉州府学在崇阳门外,称“宣圣庙”。崇阳门为泉州古子城南门,亦称南鼓楼,后改名丽正门,遗址位于现中山中路上的承天巷口与花巷口之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府城·泉州子城·城池规制、崇阳门》)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8•学校•泉州府•泉州府儒学》:“先是,五代时学在崇阳门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五季为宣圣庙,在崇阳门外。”

北宋·太平兴国迁宣圣庙
于三教铺今地并即庙建学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泉州郡守乔维岳始迁宣圣庙于泉州城东南三教铺,即泮宫内今址。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郡守孙逢吉即庙建学。从此,泉州才有完整的州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乔维岳孙逢吉》)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学校·泉州府学》:“泉州府学,在府城南。宋·太平兴国初建。”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8•学校•泉州府•泉州府儒学》:“宋·太平兴国中始迁今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宋·太平兴国初,守乔维岳始迁于东南三教铺,即今地。七年,守孙逢吉即庙建学。”

北宋·大中祥符高惠连迁于育材坊

  北宋•祥符二年(1009年),泉州郡守高惠连将府学迁至去旧学西北40余步的育才坊。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8•学校•泉州府•泉州府儒学》:“泉州府儒学,在城南育材坊。”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祥符二年,守高惠连迁于育材坊;坊在梦杲巷口。及复原所,以其地赐庄夏坊。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高惠连庄夏》)

  南宋·张读撰、李邴书《泉州重建州学记》(全文见下)载:“太守高惠连逞私撼,迁而西之,衣冠遂减畴昔,鼓箧来游者,每愤惋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张读李邴》)

北宋·大观还旧址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亦称“圣贤门”),位于现孔庙西边,面临南大街。大观三年(1109年),以告老返乡的郡人、龙图阁学士柯述请,府学仍还旧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柯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大观三年,郡人、龙图柯述白于郡,仍还旧址。”

南宋·绍兴七年重建

  泉州知府刘子羽重建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冬,刘子羽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泉州,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泉州府文庙(左学右庙),阅十旬毕工,泉州府文庙的规模和规制就此基本定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子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绍兴七年(1137年),守刘子羽重建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增旧基高一尺余。

  正中为‘大成殿’(今址),殿柱皆石,殿前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亘以石桥,周以石栏。

  (大成殿前)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

  门外为露庭,左右为二栅门,外书‘礼门’、‘义路’、内书‘贤关’、‘圣域’。直前为‘棂星门’。门外露庭,庭树木棉、榕树数株。

外临濠沟,渡石桥而南为‘文庙’,门三,临大街,蔽以栅栏。

  由‘大成殿’东,为‘崇圣祠’。即‘敬一亭’故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移建于此。

  (崇圣祠)东为‘明伦堂’。旧堂前有东、西十二斋,初列‘正巳、上达’等十二,后改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今皆无之。”

  “大成殿”后为“议道堂”

  “大成殿”、“明伦堂”之南各有方池,池前为“藏书阁”

  张读《泉州重建州学记》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张读为作《泉州重建州学记》

  【张读,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生于晋江,后移居安溪,是安溪建县后首名进士,理学家,卒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曰:

  张读《记》:

  ‘惟学宫之建,在州城南之东门,直于庚以阔通衢,擅山川之壮气,践槐袭衮,元勋伟节,世有名人。厥后太守高惠连逞私憾,迁而西之,衣冠遂减畴昔,鼓箧来游者,每愤惋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惠连》)

  舍法之初,升养士之额,厥地褊逼,不足以容冠履。(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乡先生龙图解组还乡,徇粉榆之舆情,审芹茆之故址,乃叩州牧,自西而东,今学是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柯述》)

  然广轮虽延袤,而基址卑下,时浸淫坏屋壁者屡矣。加之行门隙地,以给编户,未仍旧贯,生徒汹汹,至兴狱讼,竟以居民高赀沮格不行,不获已经委巷而出,士气伊郁,积年于兹。

  (南宋)绍兴丙辰(绍兴六年,1136年)冬,富沙子羽来曳泉山之绂(出知泉州),坐席未温,已大播桃李袴襦之谣。铃斋余暇,解榻优贤。适以上丁从事于学,前期斋瀹,徘徊周览,悯馆舍之颓隘,进诸生而告之曰:「学校不修,太守之责也。时虽间关,讵忘俎豆乎?」遂鸠工市木,委教授戴伟、驻泊张谨共董其事。

  增卑而高凡二尺余,殿俨其中,螭蟠翚展,从事修廊以翼左右。为堂二,以集讲论;斋十有二,以分肄习职事,位亦如之。御书有阁,祭器有库,祠房燕亭,宾次庖廪之属,一新轮奂。

  又赎庚门旧地(辟门西向),以揖紫帽之峰。(门内)横跨石桥,因南溪支流入自巽方,遂凿长河浚青草池,纳潮汐于桥之下,则学宇告备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紫帽山》)

  教官廨舍,在学之右,乃衿佩函丈之地,亦广而新之。

  阅十旬毕工,縻金钱五万余缗,公帑民力,无丝毫扰父老,士民乐输金以犒。

  役既成,公力丐宫祠,士子愿借留,不克从。欲无由报万一,营生祠于讲堂之左,岩岩清净,庶几朝夕景仰焉。

  尝闻鲁侯修泮宫,当时有史克颂之;郑侨不毁乡校,后世有韩愈颂之,并能流芳古今,学者慕向。矧雄伟不常之功,超鲁跨郑,芜纍匪工,辄希二颂遗文以揄扬之,因托名不朽。

  颂曰:

  「赫赫清源,甲于闽山。有屹其◇,有澄其渊。
  地灵人杰,龙虎旧传。荖肩蕴藻,炜炜青编。
  我宋龙兴,化被幅员。兹惟望郡,首建学宫。
  卜云其吉,雉城东偏。公卿纷辽,誉蔼中原。
  侯逞憾,乃西阻迁。中虽克复,未正门阑。
  士气不振,殆几百年。韪矣刘公,忠义蝉联。
  辍自紫槖,来拥朱轓。雍容下刃,视牛无全。
  钧礼韦布,载笑载言。时惟上丁,斋戒告蠲。
  爰盼庑廊,蠹楹圮甎。恻然动色,予职承宣。
  学校不修,又谁咎焉?屡入意匠,乃趣工班。
  材如云委,杞梓楠楩。百堵俱兴,如飞如翰。
  门直于西,前揖紫烟。石梁雄跨,虹卧清涟。
  江山增丽,亘古无前。青衿感慨,淬砺龙泉。
  鹏搏鲲岩,春榜挐先。导礼蹈周,密勿朝端。
  何以报之?绘像岩岩。我公之德业兮,拂日戾天。
  我公之福履兮,方至犹川。我公之眉寿兮,超百弥千。
  漫叟作颂兮,托青瑶镌。」”

南宋·绍兴中即府学东偏附以晋江县学

  绍兴(1131—1162年)中,在府学东偏附立晋江县学。淳熙四年(1177年),晋江县令林奭择地另建晋江县学于东街行春门内东仓隙地(东仓故址位今泉州军分区一带),旧学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晋江县学》)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南宋)绍兴(1131—1162年)中,即学东偏,附以晋江县学。”

  “乾道(1165—1173年)间,教授林岊立‘瑞莲堂’于(晋江县学)讲堂右。

  《闽书》:‘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秋,讲堂下池产双头莲,系梁克家肄业之所,守辛次膺以诗纪瑞。是年,克家首选,明年,廷试第一。至是教授为立斯堂,教授张叔椿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克家辛次膺》)

  “淳熙四年(1177年),别立县学,旧学(指原“晋江县学”)废。”

南宋·淳熙四年至咸淳元年屡修辟

  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至咸淳元年(1265年),庙学屡修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淳熙四年(1177年)……叶廷珪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叶廷珪》)

  淳熙(1174—1189年)中,宪易庙门修文昌阁及诸斋。

  (淳熙)九年(1182年),守司马伋饰礼殿,设殿簾两庑。

  (淳熙)十二年(1185年),守林枅修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枅》)

  绍熙(1190—1194年)中守颜思鲁、庆元(1195—1200年)中守朱佺相继修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颜思鲁》)

  嘉泰元年(1201年),守倪思作棂星门,辟武斋,增小学,葺斋、廊、庙门及从祀之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倪思》)

  (嘉泰)四年(1204年),守章良能甃十五斋地(建砖砌学宫宿舍15间),增置官书三千五百余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章良能》)

  嘉定四年(1211年),守邹应龙即‘明伦’、‘议道’二堂间建‘六经阁’,后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邹应龙》)

  (嘉定)十四年(1221年),守宋钧新十二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宋钧》)

  绍定改元(绍定元年,1228年),教授郑璜立‘先贤祠’于庙东。

  淳祐(1241—1252年)间,守黄朴刘炜叔陈大猷韩识相继修。

  咸淳元年(1265年),摄晋江令钟国秀重建庙殿(大成殿),增旧基高二尺,拓广两庑。”

南宋·咸淳二年重建大成殿

  知南外宗正司事兼泉州知府赵希忄宅

  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十月,“大成殿”遭火灾殿焚毁,泉州知府赵希忄宅重建,翌年六月告成。

  【按:赵希忄宅,赵宋宗子,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知南外宗正司事兼泉州知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希忄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咸淳(1265—1274年)中,殿毁,守赵希忄宅重建。”

  洪天锡《记》

  洪天锡为作《记》。

  【按:洪天锡,晋江人,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生,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咸淳三年(1267年)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天锡》)】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洪天锡《记》文曰:

  洪天锡《记》:

  ‘天下万形,皆囿于数。惟形而上者,非数所能囿。故巨浸不能汨五行之伦,烈焰不能燔六经之理,此夫子之道所以超众有而独存,阅万变而亡弊也。

  旃蒙志奋若之岁冬十月辛巳,泉州「大成殿」火,宗正行守事希忄宅以兵救正,故得不毁。申旦,率僚佐及有位于学者,临夫子之庭,提学使者移问火故,校官林起东黄以谦震悸承命。郡帑素枵,侯悉少府用度,辍师生餐钱,命别驾虞会元、幕史霆声莅其事,大漕寄公各致助,理之,喜于义者愿受役焉。

  明年六月甲子,礼殿告成,用舍萌礼衅重檐四阿,视旧加壮。塑绘就章,各按仪式;先儒从祀,一如穆陵诏事竣事。

  二校官以侯命来谒曰:「典教亡状,贻祸圣师,无所逃戾,兹幸而济,未知能自赎不?记事之成,敢重奉以请。」

  予谢曰:「此童子时所咏归也,虽老且病,曷敢曰不可?《春秋》书新宫灾,而新宫成不书,今书《春秋》意与?」

  二君固请曰:「仅知辜已,顾征以复侯命。」

  予不得谢,廼曰:

  「侯命辱矣。

  紫阳夫子朱熹紫阳,侯之外王父也,文献在焉。朱子朱熹尝议白鹿(白鹿书院)礼殿欲按开元礼临祭设位,不果;欲改跪坐,又不果。岂像于古未有而礼以义起,亦莫之敢废与?

  我朝通祀之典所以度越前古,非但门二十四戟,冕十有二旒,锡之镇圭,扁以宸翰而已。列圣以儒立国,诸老以道觉民,纬义经仁,祖性宗命,亿万斯年,赖此一脈。学宫像设,特以收敛人心之敬,夫子之道,岂依形而立哉?

  尝闻至人入火不爇,是虽寓言,可以喻道。善学者能于温厉恭安而得夫子之气象,于踧躩襜翼而得夫子之步趋,于钻仰、瞻忽而得夫子之博文约礼,于及门、历阶、升堂、入室而得夫子之宗庙百官。道在人心,火固不能爇也。特患人心不火而爇,如宋子所忧尔。内愧束緼也,外诱抱薪也。吾为此惧!

  二君幸以复侯,倘以为然,愿与承学交相儆焉。」

  侯方筑精舍祠紫阳,尊师重道,不以乏辞,盖政出于学,故知所先后云。’”

元·大德札剌立丁重修明伦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元·大德三年(1299年),福建都元帅札剌立丁重修‘明伦堂’。”

元·大德十年修大晟乐

  泉州路总管李贤翼、整治学校官林坤等修

  元·大德十年(1306年),泉州路总管李贤翼等修大晟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大德)十年(1306年),总管李贤翼及整治学校官林坤修大晟乐。”

  杨应子《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杨应子文,曰:

  杨应子《记》

  ‘泉学士风最盛,国朝(元)崇儒重道,教养并举,故于今尤济济然。

  大中大夫、总管贤翼,政本于教,士民爱之,亦既四载,其于学事靡不用情。

  先是,祭器之未备,侯倡致用院官同捐已财,易竹木而为铜者,二百六十六事,依合古式,以严祀奠,善类嘉尚,形于歌辞,此去年之冬也。

  今年春正月,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所委整治学校官之来泉,庙谒间,侯请之曰:「每岁春秋二丁(丁祭,即大祭),礼虽举矣,而大晟之乐未之闻也。非阙典欤?按宋·政和之所颁,侯按察之所定,与夫福学(福州府学)之所行,互有稽焉。泉(泉州府学)之视福(福州府学),其犹邹鲁也。知乐者莫子若,述而作之,是不可以谢不敏。」

  君慨然究心于是,钟、磬、琴、瑟、笙、箫、埙、篪、柷、敔,搏拊大小长短毕备而中度焉。选乐生及登歌者百十有余人,教以乐音,作、止、疾、徐,合奏而中节焉。其钟之夷则中声,黄钟清者得之故相留正之家,似有所待。又增祭服若干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其费则侯偕同知显武重福,治中昭信塔里牙赤、府判、奉训,推官,承务汝揖,承务彦祥、知事张元亨、提控案牍李晋杨茂,凡府之在职,洎夫司县之官属,各助俸一月。万户显武天有乐于致助,然学之士亦皆捐俸辍月供之一,余皆尽出于侯。宣阖宪司闻而是之。

  任其劳者,正学权学事陈天赐;分其劳者,晋江教谕冯深道、经师王伯琦、司服季谦甫、司器陈承伯

  逾月告成,而君之能事毕矣。

  仲春,越七日丁未,有事于先圣先师,八音克谐,通乎神明,洋洋乎乐声,观者莫不笑容,欣欣然而相告曰:「此则我侯之为,甚盛举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自今以始,器文粲然,传正音于千载,赞圣宪于万世,示吾道于斯民,又岂但繋一州之观听而已。」

  嗟夫!今之为政者,多缓其所当急,急其所当缓,兹侯之所为,知所当急矣。盖乐也者,情之不可变也者;礼也者,理之不可易也者。严与和交相显明,自古迨今,不可阙一,而况当此盛明之世,而用之于夫子之殿庭者乎!

  昔也废,而今也兴;昔也缺,而今也备。其事神也敬,其感人也深,其移风易俗也易,传有之曰:「礼乐兼得,谓之有德。」

  于是乎书。’”

元·至治元年泉州路总管廉忱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至治元年(1321年),总管廉忱始甃台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南。”

元·至顺元年全面修葺

  泉州路总管怯来

  至顺(1330—1333年)间,文庙凋敝,泉州路总管怯来全面修葺。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五月肇功,自礼殿至礼门,悉易其坏而丹雘之;作棂星门;饰先圣先贤,从祀贤人像;明伦堂、学正录厅、左右斋40间悉改。覆平地为堂准,辟斋为广庑,从祀之祠以次兴修,历3年,至顺三年(1332年)七月告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怯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至顺(1330—1333年)间,总管怯来修殿庑堂斋、棂星门厅事祠宇,复饬圣贤从祀像。”

  陈旅《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陈旅《记》文,曰:

  陈旅《记》:

  ‘温陵校官陈应麟驰书于曰:

  应麟,郡诸生也。猥承宠光,得归与邦人士学于泮水之上,惟德薄不足荷兹荣宠也,则蚤夜思所以尽吾心焉。

  乃展谒宣圣庙貌,屋室凋败,神物故闇,下视廊门暨师弟子舍,皆缺垩坠漏,弗妥弗严,盖因循不葺,二十年矣。谓吾郡诸生何又可玩愒岁月,视此为传舍,如向之为是官者乎?
即以修兴事白郡侯怯来。郡侯瞿然曰:‘事孰有尚于此,当与子亟图之,毋使我有既去之悔。’乃召木土石金设色之工,求众敝以筹费。

  既又曰:‘士廩薄不可以大给也,民力瘁不可以重劳也。’则出私帑,倡在郡之笃于义者。

  于是某等咸欣助,官于学者,业于学者,亦舍钱以相役

  元统三年(按:“旧志谓至顺间怯来修,而《陈旅文集·记》作元统三年怯来修,查元统又无三年姑存以俟考。”五月庚寅肇功,自礼殿至殿门,悉易其坏而丹艧之,作棂星门,饰先圣先师从祀贤人像。明伦堂、学正录厅、左右斋四十间,悉改覆平。窳地为堂塗,辟斋所为广庑,凡从祀者之祠,又靡不举。

  其年七月告成,是何其既完具美之易也?盖侯能以是为己责,而助之者亦以为已所当为也,皆可书。敢用请于执事。

  (按:陈旅所《记》文中“肇功”和“告成”时间均有误。应以前述为准。)

  闻之:

  学以治乎心也。心有不治,则其见于事者荒矣。心之为物,至征也,而周流于日用之间,至著也。失于耳目之所不及,君子犹得以议其心。学之未善,尝接于耳目,又其事之不可苟者。坐视而弗治,则其存于中者,陋亦甚矣,尚得谓之尝有学也乎哉?

  敬者,治心之道也,不能有为者,有苟焉之心也。心主敬,则体信,事由敬则达顺。方寸之矩,天下之物则尽寓是。

  役之成,吾知郡侯、校官皆非能以苟焉之心成之。以苟焉之心倡,则人亦将以是心应之矣,恶乎而能成?《鲁颂》曰: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游于兹者,盍亦因修泮宫者之心而充之也。

  生是邦,得闻绪言于乡先生,自治弗勇,徒佩言以移日而去家,经故老之存者盖寡矣,将其言之不可以易闻也。

  因书以谂同志。’”

元·至正修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至正(1341—1368年)间,教授陈天锡造大成乐,铸礼器。

  (至正)九年(1349年),郡判卢僧孺作石桥(泮桥)于方池(泮池)

  (至正)十年(1350年),达鲁花赤偰玉立重修明伦、议道二堂,及两庑斋舍、先贤祠。 ”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偰玉立》)

明·洪武八年张灏何大荣重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府张灏偕郡人何大荣重修。”

明·洪武廿三年重建杏坛

  御史钟道元、训导陈诚等重建

  明·洪武廿三年(1390年),御史钟道元、训导陈诚等重建“杏坛”于文庙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御史钟道元、训导陈诚等重建杏坛于庙南。”

  陈仲述《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陈仲述》,文曰:

  “御史陈仲述《记》:

  ‘泉为滨海大郡,郡学庙之南有杏坛焉,岁久颓圮,夷为隙地,草荒没垣端,封治之功莫继,迄今有年矣。

  洪武庚午(洪武廿三年,1390年)春,御史缙云钟道元按事至泉,首谒学宫,士子指以相告。

  道元披草芜,经陟遗址,顾瞻左右,乃言曰:「夫前有作者,后必继之,莫敢废也。莫为之前且将经营,况有而弗理,是废前人之盛美也。今夫浮屠(指佛教)老子(指道教)之宫、栖神之宇,金碧辉映,游息之居,潭潭秩秩,岁益月增,修葺相继,日惧不足,矧肯废其旧贯乎?且郡学圣人清庙所在,士子来游来歌,谈道德礼乐于斯,以陶吾民,匪浮屠外说无益于天典民彝者可拟其万一,而弗遑修葺有若是者,何哉?今虽未遑改作,宜仍其旧而新之,然后为无废前功。」

  于是训迪陈诚等相与谋曰:「公言诚是。顾弗为,为之匪艰。因循不理,宁不为名教羞?」乃抽私帑以资营度,陶大甓、伐大木,构亭以覆坛上,基之夷者崇之,圮者完之,倚以横槛,周以崇垣,树以名木,视前日为具美。

  讲学行礼之暇,率童冠者登斯坛,援琴一鼓,则天风萧萧,刁刁如升孔堂,如闻金石丝竹之音,如圣人复生于今日,洋洋乎在上,恍若至道之可求,其为益不既多乎!
乃相率请予文以为记。

  余惟「杏坛」之说,虽不经见,蒙人庄周尝称夫子鼓琴于缁帷之林、杏坛之上。其言虽不可据,然予少时当游乡校,见石刻鲁国图,杏坛在夫子庙庭之后,其传固必有自,宜为后世高山景行之思而不可忘,又何待之鲁而后然哉。矧圣人之泽被及万世,如天罔极,则登斯坛者,宁不起无穷之思乎?

  召伯巡行南国,舍甘棠,其人犹思之,爱其树而不忍伤,况斯坛而无封治之者,理固有待于今日也。

  君子于是有取于君之言,诸君子兴举废坠之意,不书无告来者,于是乎书。’”

明·建文元年重修大成殿

  泉州知府胡器、教授欧阳遂初重修

  明·建文元年己卯(1399年)八月,飓风大作,大成殿泊尊经阁皆为所仆。泉州知府胡器、教授欧阳遂初等重修,永乐元年癸未(1403年)春正月告成。(胡器,字仕琏,新喻人。洪武卅一年(1398年)知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胡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殿圮,知府胡器、教授欧阳遂初重修。”

  按:“大成殿”圮毁的时间,下引周太初《记》文记为“岁己卯”即建文元年(1399年)秋八月。而《县志》记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造成时间误差的原因,可能与洪武卅一年(1398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有关。当以周太初所记的己卯年(建文元年,1399年)为是。

  周太初《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周太初《记》,文曰:

  周太初《记》:

  ‘夫子生于周末,为鲁陪臣,当时其志虽不得大行,然其道实资于万世。汉高祖刘邦除暴秦,过鲁,祠以太牢,人始知所趣向,而圣道聿兴。(东汉)明帝刘庄临辟雍,行释奠礼。魏晋以来,代不乏祀。唐太宗诏州县皆立庙,至玄宗封以王爵,曰「文宣王」。宋真宗褒封,曰「至圣」。元武宗加封「大成」。由是殿曰「大成」之殿。

  泉郡庙学,肇建于宋,增葺于元,有年矣。皇明启运,奄有万方,其于学校之政,率先崇重。洪武(1368—1398年)初,前守洛阳尝命郡人何大荣修之。

  岁己卯(建文元年,1399年)秋八月,飓风大作,发屋拔木,震惊百里,而大成殿泊尊经阁皆为所仆。时潮阳欧阳遂初董文教,偕司训清源傅鉴、三山陈安仲走告郡守清江,公遂率诸僚寀诣视而忧形于色。

  翌日,召工师计之。

  (工师)曰:「抡材庀工,动以千计。」

  公曰:「嘻,艰哉!是诚在我,曷逭其责。」

  遂初曰:「夫阐名教者,圣人也,凡人之所以知纲常伦理,可不思所自哉?惟公德望素隆,出膺师帅,治教并行,吏民安之,凡有设施,咸乐趋事。畴维斯举,若需乎官征乎民,则符牒旁午,而不胜其病,曷若倡诸慕道者以从事,则易治而民晏如矣。」

  公曰:「是吾志也,尚共勗之。」遂咸抽俸币以资经始,悉召诸耆寿以告之。

  于是郡人黄胜生王得渊首任伐材运甓之费,宋·宣靖公亮之裔孙孟熙董其役,泉郡、永宁二帅府若明威、幕宾张宏、抚军徐智翟荣,与大郡之士庶知礼义者,咸输已资以佐,方外之士亦皆向化而乐助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

  是役也,公总其纲,遂初督其成,安仲相其事,贰守、通守、经历罗冕,晋江令董淳实赞襄之。告成于永乐纪元癸未(永乐元年,1403年)之春正月也。

  既而遂初洎鉴以秩满去,公偕安仲应诏校书东观,南昌彭九思代领佥事,维扬钱俊贰教席,益加完美。未几,昭勇将军移镇泉阃,庐陵由冬官郎中擢绾郡章,复先事修举焉。

  九思间谓太初曰:「盍记之,庶俾后之人知夫建置之颠末,贤守聿新之伟绩也。」固辞弗获。

  窃维圣人之道,犹天地之大,未有不蒙其覆载;如日月之明,未有不被其照临。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贤于尧舜,所谓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者。遗崇之典,蔑以复加,庙祀之严,礼所宜称也。

  公之守是邦,动以礼法自绳,故能遵圣人之道,以渐摩其民,至于庠序,尤留意焉。诸生有学行者,躬与之揖让,与唐·观察奚异哉!复得遂初之贤,以正师席,数载间贤才杰出,文风之盛,爰出前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常衮》)

  矧兹殿之建,重檐复屋,跂翼翚飞,黝垩丹雘,丰丽宏敞,庙貌巍巍,从祀济济。前则环以门庑,罗以棨戟。他若露台、若杏坛,皆以次就绪,而罔或亏焉。时之多士来游来歌,载瞻载仰者,宁不克广德心,景行行止,为异日邦家之基乎?

  是皆不可以不书也。’”

明·永乐、宣德修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永乐(1403—1424年)初,知府姚恕、教授彭九思、指挥王鉴葺两庑,重建‘棂星门’。

  永乐(1403—1424年)中,教授曾振、指挥王浚等重修‘明伦堂’。

  宣德(1426—1435年)中,佥事鲁穆修方池(泮池)两桥,护以石栏。”

明·正统佥宪陈祚修辟

  正统十年浚河道开阴沟以吞吐潮汐

  明·正统十年乙丑(正统十年,1445年),佥宪陈祚(姑苏人)浚本学河道,开阴沟,以吞吐潮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何观《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观》),文曰:

  何观《记》:

  ‘本学旧河,岁久湮塞,积雨恒恐水不泄。正统乙丑(正统十年,1445年),佥宪、姑苏择人浚河道,开阴沟,以吞吐潮汐。而今而后永赖之。河后倘壅塞,必倣此浚之,患乃免。’”

  正统十一年修辟

  正统十一年丙寅(1446年),陈祚又葺文庙殿庑斋舍,疏河道通潮汐于泮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正统十一年(1446年),佥事陈祚葺殿庑斋舍,增高明伦堂基三尺,改‘议道堂’为‘至善堂’,建‘会馔堂’于‘明伦堂’东,米廪于‘会馔堂’北,设神厨宰牲所于‘戟门’西南,辟射圃于学东,地滨百源川池,中有堂曰‘观德’,翼以两廊。疏河道通潮汐于方池(泮池)。”

明·天顺间泉州知府张嵓增建南向庙门

  明·天顺(1457—1464年)间,泉州知府张嵓张岩)以学门西向非宜,增建1座南向庙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岩》)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

  “天顺(1457—1464年)间,知府张嵓以学门西向非宜,增建庙门南向。

  后提学佥事游明、同知孔惠复建学门于庙门左,并建号房三十间。”

明·成化十八~廿一年修建

  泉州知府陈勉修东庑,通判萧贵路继修建诸建筑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大水,泉州文庙殿庑受损。当年十月,泉州知府陈勉修东庑;继而通判萧贵路又修建诸建筑,至成化廿一年乙巳(1485年)八月全面竣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成化十七年(1481年),大水,东庑坏,知府陈勉修;通判萧贵路葺礼殿、‘明伦堂’,堂后建穿堂,又建‘护学祠’、‘会讲堂’、祭器库,增建号房二十间。”

  蔡清《记》

  蔡清为作《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蔡清《记》文曰:

  蔡清《记》

   ‘吾泉府学,在于崇阳门外之东南。旧《志》云:创自五代以前。今亦莫详其的为何时、为何人所创矣。历宋而元洎我朝,修建不一,各有纪载,惟正统(1436—1449年)间,按察司佥事姑苏实拓其旧规而改建之,势始宏敞。

  历时既久,加以顷岁霖潦,土木间有坏者,而旧贯尚亦有在所恢拓者,有在所更张者;况文风日长,多士如林,而所以居之地,又有在所区处者。

  会佥事金陵彦常奉命督八闽教事,至则率励郡邑,以兴隆斯文为己任。于时知府、临川克承公意,尽心力,聚工费,始修大成殿及东西庑若干间,并新贤像之剥落者若干位,遂修祭器库二所,复修明伦堂、射圃及观德亭,仍建会讲堂、明伦堂后之穿堂及护学神祠,而祠旁二室,为乐器库,又建号房三十间,以为诸生讲肄之所。功未及竟,而从忧制去。

  于是通判、泰和(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贵路嗣起而任之。以旧棂星门之逼于战门也,推而出之十数步之外。以旧神库、神厨、宰牲门之敝且障于集英门也,举而新之。于戟门西南而旧址则衍而平之,以廓其南面之势,且以赀入民地,以足其东南隅,而护以长垣百余丈,砌石道四十余丈,仍建号房十二间,修其旧者十间,以究侯之志。

  前后工皆用检校陈华董之工,始于成化壬寅(成化十八年,1482年)冬十月,至乙巳(成化廿一年,1485年)秋八月成焉。

  但见岩岩乎殿庑门堂之崇且邃也,翼翼乎斋居库厨之各正乎其位,而壮以丽也;秩秩乎阶圯垣墉之明净萧爽,而各有条理也。盖举八闽之学宫,未有若是之胜者矣。非惟吾道表则之地,藉是益煌煌乎其有辉,而衿佩之泮涣于此者,对境游神,盖亦有豁然领会于心目之表者。

  公按试,至谒庙之旦,躬环视之,嘉二侯之能共其职而广其意也,遂命教授马文等,伐石谒文以记之。等以属之不敏,固谢弗获。

  嗟夫!吾圣人之道之大,至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泽润乎万万世而不竭,凡士大夫稍得以光明于民庶之上者,自顶至踵,亦何者而非衣被吾圣人之赐。矧学校又为政者首务,盖国家所以扶植宇宙者,一皆取办于此,而或者乃视为度外焉,其所见一何其蔽于近也耶?二侯之绩,于是乎不可泯矣。然此盖二侯崇本自效之诚意,承流宣化之盛心,非必以是期不泯于后日也。而任公之命为此者,殆亦以为时之不能为二侯者设,且以风后人云耳。

  是为《记》。

   若夫发挥吾道渊源,而风励诸士,以正学用世之意,则前哲之遗于后学者,亦既详矣。此在吾学者,自正其意以求之,小子,无庸缕缕也。’”

明·弘治六年八月修葺

  泉州知府李哲、同知罗憓

  明·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七月,飓风发屋,府学多所摧毁。八月,泉州知府李哲与泉州同知罗憓肇工修葺,至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十月毕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哲罗憓》)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弘治六年(1493年),大风发屋,知府李哲修葺。”

  蔡清《记》

  蔡清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蔡清《记》,文曰:

  “蔡清《记》:

  ‘弘治癸丑岁(弘治六年,1493年)七月三日,泉境内大风,拔木发屋,城垣仆者且七八,所在如败荷,或曰:「飓也。」府学旧贯号壮固,值是亦多所摧毁。

  翌日,太守侯与贰守罗憓,首诣学环视之,曰:「凡境内风所摧,皆吾责也。而此其在所先矣。」即规画工赀所出,以命医学训科薛仁董其事。

  凡建「大成殿」下两庑十有五间,明伦堂下两序十有三间,「戟门」外傍门二座。两庑两序间数原不止此,此惟于其摧甚者更之。势使联合于其旧贯,可仍者仍之,其摧而未甚者,备之而巳。盖根本之地固无所靳于致隆,然重改作不轻用民力,亦尊先圣意也。

  若「戟门」,若「棂星门」,若「四斋,若号房,概皆摧而未甚者,亦皆以次修之惟谨。

  若殿门之久而腐且折者,贤像之久而剥落污漫者,亦因而悉修之。

  射圃旧惟一亭,则增建两廊以翼之,凡十间。

  其门径隘则辟而广之,四周之墙悉治之。

  学门外旧有「府学」及「儒林」二碑楼,则并新之;儒林今改匾「兴贤」。

  肇工于其年之八月吉,至甲寅年(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而毕。而学之规模,又为之焕然新矣。

  教授林敞、训导何瑷等,谓不可无以告来者,属记之。顾愚弗堪,辞弗获。

  惟昔鲁侯之作泮也,诗人颂之,而先贤存之于经以垂后世,固以风教所在也。是役虽若非始作者,伦然前无所仍而作之,以无事于作而修之、役之,为有力于风教者也。况其不缓于所先务,而亦不多事以为功,是其心术识虑,真于民之父母,师帅之职,有不负而足以发后之学者矣,又岂特其役事之可述也哉。

  役始后,皆侯主之;间因考绩之京,侯有力焉。是役既成,乃次及其他祠坛及官署之类,又相时宜,蠲民力,使得各治其私,而民忘其灾矣。

  侯宁波府人;侯名,严州府人。’”

明·弘治十七年于茂复建号房、观澜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弘治十七年(1504年),同知 于茂复即西庑后地建号房六座;又即庚门内池甃石为台,盖亭其上,名曰‘观澜’。”

明·正德十五年修葺

  泉州知府葛恒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泉州知府葛恒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葛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正德十五年(1520年),知府葛恒绘饰庙殿及圣贤从祀像,并新斋、庑、厨、库、学门、‘先贤祠’,立题名碑于‘明伦堂’。”

  林俊《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林俊》,文曰:

  林俊《记》:

  ‘治之道,政舆化也。政自人始,化自士始。士学而人乎观并生而偕化。记曰:「君子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化之地也。

  锡山尚书署有声,来守于泉,既有以宣诸政矣。病夫化之未遑,觐以期逼也。授意庙学之修于倅,于博士崇易,于文学篪绶,道以白于代巡、宣司、监司、提学,报曰:「可。」方事事,觐还,亟缉推继至,属尹松尹太古稽祀之,非典者斥,属之尚义输材,材举之费、直举之仍者、修者、阙以备者,取彼益此,以自树崇正之功。

  既时叙,来二生瑞芳请文。

  夫马图宣秘,鸟迹系神,三五开运,道德于是乎成风矣。德下衰,夫子以师道授子弟,以身任删修赞定之责。德又下衰,智力相雄长,沦而为焚坑之祸,化乎亡又恶乎政哉!语道德者略世用,语政理者非师古。遗儒诵说,转相授受,犹足以鼓翼人文,系名教,抗声大义,折乱贼以寒其胆,为吾流立帜。然而古先圣贤之学,概未有闻。至宋而正学始盛,国朝又盛,古之复几矣。

  夫士圜而学别,凡民也业居之,师式之,学古也,而师犹之今士。间有无是道而服是服,如庄生所云者。于是有庙焉,使拜瞻对越其下,巍然中居,师之至也。肃然在旁,弟子之至也。又肃然而在列,则及门指授与私淑,而夫子徒者引而庙,亦专且至矣。抑何修以为一席之地哉?养之正,修之纯,本之以天德,行之以王道,以斟酌四代礼乐,则师古学古,而治亦古。斯役兆之尔,抑犹之器也。修之我者道也,器新而我犹故,奚庙学为?乃引以今师病,亦过矣。

  铭曰:

  「维士先志,有观若师。衡县矩设,乃习之移。
  海澨温陵,邹鲁自昔。城是南东,泮宫有翼。
  皇朝启运,作者百年。疾风迅雨,敝漏颓穿。
  维时葛侯,赢举于诎。役是非鬼,壮我名物。
  兰题桂栋,天开日舒。颜趋孔步,紧古之儒。
  正学一时,遐迩伊式。维师之庸,维守之绩。」’”

  黄河清《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黄河清》,文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河清》)

  “又黄河清《记》:

  ‘泉郡学甲于天下,盖极其仪,尽其制,备天下之所未备,前人递修之,所以侈具瞻示景行而崇化本者至矣。因仍岁久,势且就圮。

  正德戊寅(正德十三年,1518年),锡山志贞来守是邦,周遭学宫,叹曰:「大哉宫乎!吾弗忍弗续前人之烈,以没泉郡之胜也。其将图之。」

  越明年已卯(正德十四年,1519年),垫江道明来教是邦,公觇其才,且曰:「是可与共图者。」乃合生儒白于台,察于藩臬,搜剔祀宇之弗应祀典者,悉毁之。抡材为材,直地为直,经度出纳,率委重于君。君日与生儒谈理道、论政体,若弗专于事事者。

  阅数月,告大成殿新。又数月,告「明伦堂」、告「戟门」、「臯门」、告斋序号舍、告贤守名宦乡先生祠新。间凡前人之故时宜损益者,又递详而备。竹苞松茂,金辉玉映,所谓甲于天下者,至是益侈于齐、鲁、燕、秦、吴、楚之区矣。

  子产郑伯,如晋欲崇大诸侯之馆,至数百言。君子谓子产有辞,诸侯赖之。夫诸侯之聘会弗时,又欲崇而安之,况贤圣安灵生儒藏修之地哉!使子产而当此会,其所以大公之功与君之盛美,不知又几数百言也。

  河清尝访君时轩,坐少间,君拉予遍观,目力所至,酬应不暇,耳吾伊声,若武城然。私喜曰:「泉之人士所以甲于天下者,其亦肇兹乎?」

  晋文晋文公能大诸侯之馆,犹足以霸其国,今日之所以昌人文而运化机,固王天下者之所宜先也。况圣明更化之初,泉士之鼓舞汇征,又适逢其会者乎?他日学以人胜,人以学胜,公与君之功,世载学宫可也。公之功中丞林俊纪之,君之功泉之大夫士谓吾职太常氏,宜纪也。

   随纪之。’”

明·嘉靖三年大加修辟

  泉州知府高越修辟

  明·嘉靖三年(1522—1566年),泉州知府高越对文庙大加修辟,翌年竣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越》)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嘉靖三年(1522—1566年),知府高越改建‘至善堂’为‘教授厅’;即今‘明伦堂’后,旧在仪门外,倾圮过半,教官多居号房,至是乃有定所。即西庑后号房建训导廨,购庙前地为总门。迳仍西折以入。南临于濠,即今通淮濠,为旧罗城外濠。广其半为泮池,浚湮塞以通潮汐,易濠南民居,辟路通淮大衢。”

  史于光《记》

  史于光为作《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史于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府学》收录史于光,文曰:

  史于光《记》:

  ‘昔朱文公朱熹按事安溪,爱其邑之凤山泉石奇峭,谓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然此其一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泉佳山水,自西北躍奇迥猗,盘旋三百余里,迤南而东,巨海经于东南界而聚焉。郡治峙于中,包山络川,不知几千百重。近而清源、紫帽、凤凰、灵秀诸山,四面辉映。金溪、笋江,横流迤出城下,波光旦夕,吞吐日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紫帽山、凤山、灵秀山》、《泉州水利·金溪、笋江》)

  故其秀气之发,始于唐·欧阳詹,即为一代人物之冠。嗣是名贤继出,史册相望,不但为科第侈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泉庙学据郡治之南,地颇夷旷,尤纳山水之奇,旧所繇道折西径入。

  嘉靖乙酉岁(嘉靖四年,1525年),郡守孔子大圣也,孔庙王居也,学宫师生诵法孔子地也,圣王之道,从委径可乎?

  乃赎民居之官地辟之,以直通衢。滨卫值河,因其故迹浚之,以纳江潮,东西南北二千余丈。庙学之前跨石为桥,桥之南北为牌楼二,匾其北曰「泮宫」,南曰「青云」,路衢之左右为牌楼二,外各匾曰「儒林」,左内曰「兴贤」,右内曰「育材」。气象恢郭,端直严敞,视旧加伟多矣。

  既竣功,公涖视,见群峰峻拱,媚秀蓑青,而外江内河,环流如带,喜曰:「人物不于是益钟乎!」

  夫人物钟山川秀气,受盛者大,文王作丰,周公营洛,为受盛也。泉庙学受盛山川,而人事气数,又常若偶相值者。宋·嘉定癸未(嘉定十六年,1223年),守宋钧一大修之。越年,王胄省元;又越年,登进士者二十二人。淳祐丁未(淳祐七年,1247年),守陈大猷又大修之,其年吕中省魁,越年登进士者十九人。时若王胄吕中郑至果吕大奎皆伟人物也。公之预卜非欤?泉诸士将不于是益勉,期无负公负山川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宋钧王胄吕中吕大奎》)

  是役也侍御,宪副督学、巡海、分守少参廷用、分巡佥宪,皆崇志于学,以壮其成。而贰守、别驾宁道、节推,咸大公之举,胥力以相往来。事事晋江令文宿,恒涖稽督则教授尚宾、训导;而稽督尤专也。

  公以监察御史出守,重名节,崇风教,凡所举废,敛不及民,若葺先贤祠及儒官廨舍,具于郡志,兹记其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