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苏—下卷)

  苏廷玉(字韫山,号鳌石,晚号退叟。身世。举进士、初授官。外放松江、江宁、苏州等府。道员至山东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四川布政使。代四川总督。降为四川按察使。休官返泉。与林则徐、陈化成交好。情系泉州。身后。)
  苏虎臣[名廷楷,字范伯,虎臣其号,清·南安县廿都人(今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武生出身,历千总、守备、都司。康熙廿二年以总理辕门事务从水师提督施琅征台,叙功授左都督、兴化副将,封荣禄大夫。]
  苏国瓓(字瑜公,号迁叟,明末清初·晋江陈埭苏厝人,迁晋江安平梧山)、苏国玮(字灿卿,明·晋江人)

  苏妙(字观妙,唐·南海人。身世。唐·大历四~七年任泉州刺史。)
  苏茂杓(字宏斋,号霞水)、苏思恭(字钦甫)、苏钦字伯承,北宋·德化县善均里石城人,又作仙游县人。早年。登进士第。惠州录事参军。知闽县、新建县。广州机幕、江西帅属。知巴州、阆州。利州路转运判官。卒于官。评价。诗词。 、苏洸(字澄老,南宋初·仙游人,祖籍德化县善均里[今雷峰乡]石城。仙游人。余乾尉。知临川县、宾州通判。连知雷、新、封、辰四州。致仕归。)苏伯材字延构,北宋·晋江人。知潮阳县。知韶州。其他。、苏梦仪(号羽若,明·晋江人)、苏懋祉(字子介,明·晋江人)、苏宗玺(字敦信,明·晋江人)、苏琰(明·晋江县安海 梧山村人。早年。御史。巡按贵州。遗迹。)、苏民(字利见。明·晋江县安海梧山村人)、苏壎(苏埙,字宫声,清·南安县人,或作晋江人。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关于方苞案。关于康熙辛卯江南科场案。)、苏祉 (字君受,清·南安县丰州人,居泉州)、苏总龟(字待问,南宋·德化县人)、苏守一(字际受,明·晋江磁灶钱坡人。)

苏廷玉(1783—1852年)

  身世

  苏廷玉,字韫山,号鳌石,晚号退叟,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厅翔风里澳头村(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澳头村)人。生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殁于咸丰二年(1852年)。

  父苏光彩,精医术;母庄氏,泉州城区人。

  苏廷玉5岁起即在泉州读书。幼年丧父,勤奋好学,嘉庆八年(1803年)补博士弟子员,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人。

  举进士、初授官

  嘉庆十九年甲戍(1814年),苏廷玉成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翰林院短期职位,学习当官知识,一般为期三年),散馆(翰林院考核)后,任刑部主事,勤审案,有能干之誉。

  道光六年(1826年),擢刑部员外郎。

  道光七年(1827年),京察(评审京官政绩)一等,拜刑部郎中。次年,律例馆记名以备用。

  外放松江、江宁、苏州等府

  道光九年(1829年),补江苏松江府知府,未上任又调任江苏江宁府代知府。

  安徽建德典史秦学健京控一案,株连多人,安徽省审问多年,仍未结案。总督求助苏廷玉苏廷玉用百日时间日夜审讯,终使秦学健服。

  就任松江知府刚三个月,便调往苏州代知府之职。

  其时苏州税赋为全国之冠,尤其漕税,民重绅轻。苏廷玉命绅户纳税,而民户减税,万民称颂。

  道员至山东按察使

  道光十年(1830年),迁任陕西延榆绥道道员。(道:省内政府的派出办事机构;道员,掌一道之政,统辖属府)

  道光十二年(1832年),往丹阳代理江苏督粮道道员,再调任苏松太道道员,后任山东按察使(按察使:巡抚属下,掌一省刑狱)

  任山东按察使时,苏廷玉平多起要案。

  高密李孟山杀奸一案,府及县均以擅自杀人定罪并拟判绞刑,苏廷玉判曰:“奸所杀奸,且在登时,于律应勿论。”即在通奸场所杀死奸夫,且在事发之时,于律不予追究,无罪释放。

  其时,山东一些府衙、县衙私设押所,名曰“老虎洞”,用以关押涉案者,勒索赎金,久为民患。苏廷玉得知此事,亲往“老虎洞”调查,获数百人,立命释放。被押者皆发长披脸,面无人色。

  四川按察使

  道光十三年(1833年),苏廷玉调任四川按察使,署(代理)布政使(布政使:巡抚属下,掌一省民政)。道光十四年(1834年),回按察使本任。

  苏廷玉审理案件,“勤于讯峋,有能声。”

  他在《从政杂录》自序中说:“凡词讼到官,以结之迟速为拖累之轻重。两造株待则四民各废职业,而其家之父母兄弟妻子心亦不安……只此积压拖累,民已不胜其苦,官已大作之自矣。”

  他审理案件,既不拖延,尤重证据。川省有个童养媳被虐待外逃,其兄状告其婆母害死了她,附近池塘也正好有女尸浮起,县官因之定案。苏廷玉复审时认为:尸不确不可定案。后来,果见该童养媳已嫁人生子。

  其时,四川帼匪(专对妇女劫财劫色之匪徒)横肆城邑,李碑喜带刀强抢妇女并轮奸。苏廷玉捋之捕治,并判重刑,其他匪帮皆敛迹。

  道光十五年(1835年),边境夷匪焚掠,布政使李义民督师往剿,苏廷玉兼理藩条,并捐万金以济军饷,道光帝赏以花翎。

  四川布政使

  道光十六年(1836年),擢四川布政使。

  道光十七年(1837年),马边屏山雷波猓夷大出劫掠,总督鄂山调兵万余,两路并攻。苏廷玉进言曰:“师行逾万,而总督不亲往,事权不一,恐偾事。”鄂山以老病为借口,结果两路兵皆无功而返。

  道光十八年(1838年)二月,成都米价骤升,每斗米由五六百文钱一下子涨至一千三百文钱,其时正值青黄不接,民愤汹汹。

  苏廷玉以并无天灾,本省年年丰收,且临近湖南、湖北、江西诸省皆有收成,必是奸商囤积居奇所致,采取了几项措施:

  一是下令各州、县每天巡察乡场囤户,责令出粮,并严捕趁机抢劫粮食的团伙。

  二是四处调运粮食,带动和倡议官员捐款买米进城,并伪装商贩低价出售,平抑粮价。

  三是为解决民众挤购,增设不少供应点,贴出安民告示。

  经两个月努力,成都粮价渐跌,但仍比往年贵。为此,苏廷玉又果断对城内汪复兴等多家米店进行处罚,并贴出告示,又令小米贩到大街小巷零星出售,对大米店实行限价。至此,成都的米价大跌。

  苏廷玉在处理此次成都米价暴涨事件中,废寝忘食,活人无数,致“须发全白”。成都百姓感其德,纷纷送匾,但都被他婉拒。

  代四川总督

  道光十八年(1838年)闰四月,鄂山调任刑部尚书;七月,鄂山卒,四川总督宝兴调任刑部尚书。秋,苏廷玉(代理)四川总督、加兵部侍郎衔。布政使由刘韵坷出任。

  十月,贵州怀仁县穆继民等,聚五百人于四川作乱。四川檕江县与贵州接壤,知县毛辉凤、外委章洇明与怀仁县王鼎彝会捕穆继民章洇明被杀,怀仁县官员欲委过于四川,巡抚贺长龄以川中匪徒越界滋事为词入告。苏廷玉不与辩,命总兵张作功等,入贵州会剿,并接济黔军军火,穆继民终就擒。论功时不及四川,苏廷玉亦不与争。

  降为四川按察使

  四川猓夷扰害蜀都,且经常千百为群,恣意奸淫掠劫边民,作乱时间,长达十年。历任总督皆粉饰边功,附会了案。

  苏廷玉认为非发兵剿捕不足以张国威、除民患。故此,会同将军凯音布、提督张必禄,上疏朝廷,以四川税轻为由,请朝廷先发帑金三百万供军饷,川税则每两加征五钱,分十年摊还。

  道光慎言用兵,尤恶加税,朝议时,以“摇人心、伤元气”,切责苏廷玉。但念苏廷玉出于愚诚憨直,勇往自奋,故只降为按察使,拔去花翎。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苏廷玉奉命返京。苏廷玉在四川七年,“严办匪徒,民赖以安者数十州县;赈恤饥谨,民赖以生者十余万户。”离开四川之日,“百姓遮道,万人泣送。”

  休官返乡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苏廷玉返京后,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掌管刑狱之官署;少卿:掌管大理寺之副职)

  同年,被命“休致国籍三年”,休官返乡,定居泉州府治老城区通政巷北边(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苏廷玉故居》)

  根据《同安文史资料》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窥觎厦门,苏廷玉于福州五虎门招募地方民众,组织民兵,聘神枪手训练。此外,还捐资筑土堡于泉州海口,以防敌舰突袭。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侵扰上海。道光再以四品京堂起用苏廷玉办理苏州粮台,但也只有一年时间。次年归故乡,仍关心时事,并革除盐商签摊之苦。

  与林则徐陈化成交好

  苏廷玉与力主禁烟、抗击外敌入侵的林则徐陈化成素来交好。

  鸦片战争中,苏廷玉林则徐志同道合,一同力主禁烟。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遣放新疆伊犁,当时林则徐在写给苏廷玉的一封信中谈到:“自顾之行,愤时激辄思,迨静中细思,即出亦无所益。”表达了对时势的无奈。林则徐在生前最后一年(1850年),与苏廷玉频繁通信,他们“语长情重,不啻促膝倾谈”

  苏廷玉陈化成是同乡挚友。道光二十年(1840年)1月,英军已开始进犯中国,陈化成受命调任江南提督。他在给苏廷玉的信中写道:“英夷到处猖獗,已破虎门、厦门、定海、势必窥伺吴淞,某海上攻战四十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如夷来,必能破之,以张军威。设事机不测,亦必以死继之!”

  陈化成为国捐躯后,苏廷玉撰诗文哀悼:“公死不死,公如生时,热血满腔,英灵千古,国事孔殷,忠魂来补。”

  情系泉州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苏廷玉离任后,直至咸丰二年(1852年)去世,定居泉州12年。

  苏廷玉热心公益事业。

  他捐资修建了考亭、文昌庙、尊经阁,撰写三寺庙观堂的修建碑文,以及泉州通淮关岳庙的《觉世真经》、东街的《元妙观碑记》、市区北隅的《泉州武帝庙记》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通淮关岳庙、元妙观、武庙》)

  苏廷玉为泉州通淮关岳庙撰写《觉世真经》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其子苏士准请人刻于庙中。其内容主要是儒家纲常说教和宗教宣传。其中以“关帝垂训”要信众“做好人,说好话,读好书,行好事”这四句话,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撰写《泉州府学明伦堂立匾记》,以弘扬先哲、激励后代。

  同年,买下32幅大士像,装璜后送泉州清源山弥陀岩珍藏,为研究泉州近代文化、宗教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身后

  咸丰二年(1852年),苏廷玉卒,享年70岁,葬于同安新店镇澳头。后裔分布在泉州、晋江东石村、漳州、同安以及新加坡、泰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

  主要著作有《亦佳宝诗文钞》、《从政杂录》、《温陵盛事》等。

苏虎臣

  苏虎臣,名廷楷,字范伯虎臣其号,清·南安县廿都人(今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阜阳氏第23世孙。祖80多岁才考中举人;父庠生,后补恩贡;子2:拔轩昂明。(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阜阳氏宗祠》、《泉州民居·苏虎臣故居》)。

  ·同治《福建通志·237·国朝武功·苏虎臣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卷35·列传·苏虎臣“道光旧志”为作传,文同:

  苏虎臣,南安人,武生。

  康熙十六年(1677年)从提督段应举克复同安、海澄,授千总,擢守备。又同兴化游击陈永茂李复贵陈申等,捣平贼穴。

  十七年(1678年),从提督杨捷征凤山。

  十九年(1680年),克复观音山十九寨及海澄、厦门。

  二十年(1681年),授都司。

  (康熙廿二年,1683年)旋从水师提督施琅出海(委任总理辕门事务),攻克澎湖三十六岛。

  台湾平,叙功,授左都督、兴化副将。”

  民国《南安县志·28·人物志4·武宦绩·苏虎臣》:

? 苏虎臣,二十都人,武生。

  康熙十六年,由将材同副将施韬导提督段应举克复同安、海澄,授千总,升守备。统领乡壮亲丁,同兴化游击陈永茂李复贵陈申等,奋勇先登,捣平贼穴。

  十七年,随提督扬捷征凤山

  十九年,随清师克复观音山十九寨、海澄、厦门等处。

  二十年,随陆路提督讷迈,授都司。旋随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海道,攻克澎湖三十六岛。

  台湾平,奉旨叙功,授左都督,任兴化协镇,封荣禄大夫。”

苏国瓓

  苏国瓓(1620—1693年),字瑜公,号迁叟苏梦仪第三子,明末清初·晋江陈埭苏厝人,迁晋江安平梧山。

  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未浃旬而甲申变作(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入清,为山东道监察御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苏国瓓》:苏国瓓,字瑜公梦仪第三子。崇祯癸未进士。为山东道监察御史,上封事,有‘视朝宜早、阁票宜复、丝纶宜重、召对宜节’四款,并嘉纳。丁父艰归,寿七十三卒。”

苏国玮

  苏国玮,字灿卿苏梦仪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梦仪》),明·晋江人。任安庆抚标戎旗营参将,死于李自成之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9·人物志·忠节·明·苏国玮》:

  “苏国玮,字灿卿梦仪长子。善弓马,能于马上手持双枪,刺人辄中。以军功授安庆抚标戎旗营参将。

  尝备兵江口,张献忠兵猝至,国玮率五百人抵御,自辰至酉,手提双枪,杀寇将三十三人,俘获无数,寇溃走,号为双枪将军。

  与父梦仪分守皖城,值闯逆东下,城陷。闻父被执,率余兵血战突围救父,部下皆创, 国玮 犹单骑死战。抵暮,力竭亦被执,不屈,与父梦仪同日殉节。

  赠副总兵,给祭葬,荫子外卫正百户,世袭。崇祀忠义祠,义仆应瑞附焉。”

苏妙

   苏妙,字观妙,唐人。祖籍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苏坊村)。苏妙自幼随父苏乂徙南海(今广州)定居,遂成南海人。

  明·弘治《八闽通志·32》、万历《闽书·卷53》、万历《泉州府志·卷10·宦迹·苏妙》、万历《广东通志·卷23·人物》、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唐·苏妙》、乾隆《泉州府志·卷26》,道光《福建通志·卷89》,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苏妙》等有记。

  身世

  苏妙的祖父苏瓌(同“瑰”)、伯父苏颋,均为唐朝相国。

   苏妙的父亲苏乂,以父苏瓌、长兄苏颋的名声巩嫌断朽,嫌泪承袭京兆少尹。

   苏乂生2子,长苏复苏妙居次,均取自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观其复”“常无欲以观其妙”之句。

  明·万历《泉州府志·卷10·宦迹·苏妙》:苏妙,字观妙,南海人。”

  明·万历《广东通志·卷23·人物·苏妙》:

  苏妙,字观妙。其先本雍州武功;父为京兆少尹,徙南海。”

  “先是,以父、兄,世承台衮,毎怀盛满名。其二子,长曰,取‘万物並作观其复’也;少曰,取‘常无欲以观其妙’也。

  兄弟皆好道,奉事老子,而儒行亦修云。

  五世孙绍之,最知名。”

  【按:苏绍之苏妙5世孙,唐·宝历二年(826年)乡贡中式。时苏绍之上京赴试后返乡,还前往丹阳拜访好友张祜张祜是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南海县令。离别时,张祜《送苏绍之归岭南》诗曰:“几年沧海别,万里白头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见《全唐诗·卷510》)】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唐·苏妙》:苏妙,南海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苏妙据旧《志》:苏妙,字观妙,南海人。”

  唐·大历四~七年任泉州刺史

  唐·大历四年(769年),苏妙任泉州刺史,大历七年(772年)离任。

  明·万历《泉州府志·卷10·宦迹·苏妙》:“大历(766—779年)中刺泉,有惠政。有白鹊来巢行春门楼,出,鹊每集车盖,州民颂歌之。”

  明·万历《广东通志·卷23·人物·苏妙》:

  幼奇颖,读书通大义。累官至泉州刺史,有惠政。

  行春门楼有白雀来巢,见出,每飞集车盖上,泉民歌颂之。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唐·苏妙》:“大历中刺泉州,有白鹊来巢行春门楼,时称其徳政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唐·刺史·苏妙据旧《志》:“大历(766—779年)中刺泉,有惠政。有白鹊巢于门楼,出,鹊每随集车盖,民颂歌之。”

  【按:“行春门”:即泉州子城东鼓楼,遗址在现东街相公巷口以西、门楼巷口以东的街道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子城·行春门》)】
有《族谱》记苏妙在泉州离任后留居泉州,待考。

苏茂杓

  苏茂杓,字宏斋,号霞水,明·泉州晋江人,苏茂相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49·人物志·忠节·明·苏茂杓》:

  “苏茂杓,字宏斋,号霞水茂相弟。万历戊午(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

  授封邱令。甫下车,值邻治滑县盗起,进迫封城,炮毙其巨魁数人。三犯三却之。兰阳剧寇 艾喜 集党肆掠, 茂杓 乘雪夜直捣其巢,擒之,盗稍靖。

  委署杞县。闯贼攻汴,瞬息压杞,吏民惊惶欲溃,惮以请。厉声曰:‘乃公闽中义气男子,岂避寇者?要与城共碎耳!’汴围解。

  擢开封府同知兼署府篆。崇祯十五年(1642年) ,寇复大举围汴。会汴河决,涨高溃城,寇乘筏蚁进。大吏暨诸守臣多逃遁,独茂杓与通判彭士奇抗,义不出,跃入水死。

  事闻,赠太仆寺少卿,建祠崇祀,予一子入监读书。

  茂杓有志节,淹贯经史,著有《遽庵问答》诸篇。又工诗赋及篆、隶、草书,人得其片纸,咸珍贵焉。”

苏思恭

   苏思恭,字钦甫,南宋·晋江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苏思恭》:

  苏思恭,字钦甫,晋江人。祖尊已以学行著。

  思恭嘉定中登第,从陈淳蔡和游,笃意氏之学(乾隆《泉州府志·列传》作“笃志氏之学”),践履坚确,时然后言。

  除兴化军教授,以理义之实革词藻之华,士风翕然为变,陈宓诸贤推重之。

  调韶州教授。

  有《省斋文稿》、《曲江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苏思恭》:苏思恭,字钦甫。嘉定戊辰礼部题名候廷对有期,丧亟归。辛未始赐第。尝从陈北溪陈淳蔡廷杰蔡和游。笃志学,践履坚确。除兴化军教授,以理义之实,革词藻之华,士翕然丕变。调韶州教授,卒。所著有《省斋集》。”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淳蔡和陈宓》)

苏钦

   苏钦(1102~1160年),字伯承,北宋·礼部尚书苏奉礼七世孙,北宋·德化县善均里石城(今雷峰乡长基石城村)人,后迁居仙游县 (《兴化军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登进士,历袁州万载县丞、吉州考试、惠州录事参军、知闽县、广东机幕为佐吏摄广州倅事、江西帅属、知巴州、阆州,除利州路转运判官以终。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有传。

  早年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苏钦,字伯承。上世自泉之德化迁居仙游。”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苏钦,字伯承,德化人。”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苏钦,字伯承,善均里人。”

  苏钦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农历十二月初六日出生在德化县城关西桥头。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宅墓(附)·宋》:“转运判官苏钦宅,在县西龙津桥南。今废。”

  苏钦7岁启蒙,从师先生(德化人),次年从师先生(永泰人),10岁从师苏子固 (德化人),12岁学《诗》,14岁学《周礼》,从游学长许志尚 (同安人)。

  苏钦自幼聪颖好学,别有才思,时人称异。有次县令见到他,戏以“小书生”命对,他随口应以“新令尹”;又有客人试以“屋角兽能含日月”命对,他对以“竿头鱼久俟风雷”;县令问:“能诗否?”答:“请出题。”县令以《卖茶》为题,苏钦略加思索,吟曰:“楼上卖茶苏谚礼,当垆沽酒马相如;富贵虽有前后分,彼丈夫兮我丈夫。”县令称奇。有人讥其为“衰鸡”苏钦吟诗回应:“莫道衰鸡衰未衰,羽毛簇簇锦成堆;五更一唱天报晓,顿使千门万户开!”

  19岁,入太学后参加舍法(内舍升上舍)考试及第。

  登进士第

  北宋·宣和六年甲辰(1124年),苏钦23岁登进士第,初任江西袁州万载县丞,靖康元年(1126年)授吉州考试。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政和(?)中第进士。”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宋·进士》:苏钦,宣和六年甲辰科。祀乡贤。”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第宣和甲辰进士。”

  惠州录事参军

  苏钦吉州考试任满,调惠州(今广东惠阳县) 录事参军。绍兴四年(1134年)母丧,绍兴七年(1137)又父丧,归梓居忧6年。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历惠州录参。时盗贼充斥,郡将务立威,有捕至者辄置之法。公白曰:‘人命至重,盍少须之,以审得实,加戮未晚。’郡将怒曰:‘公欲纵贼耶!’且将按劾,公不慑。会审者至,果平民得免,士民咸服。未几,丁朝请,公忧,哀毁骨立,凡六年,庐墓不置墨衰。”

  知闽县、新建县

  苏钦服丧期满,调任闽清令,闽帅张浚嘉其廉退有治才,易以闽县令(今福州);改秩知洪州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

  “调福州闽清令,帅魏公嘉其廉退,且有治剧才,易治闽县,与漕使参政允中交荐之。

  改秩知洪州新建县。时诸邑多积欠,郡责尽数催理,公独争之曰:‘民力告竭,二税分数及常岁足矣,必欲取办,非重施棰楚不可,为民父母何忍为?吾有去尔。’守不能屈。”

  广州机幕、江西帅属

  复调广东机幕为佐吏,摄广州倅事;又调江西安抚司属官。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

  “辟广州机幕,摄倅事。会预押舶例偿一资逊之,同僚士夫称其廉。

  改江西帅属。值赣卒叛,帅、宪两司争致之,寇平论功,以公居首。”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除江西帅属,赣卒叛,为帅漕画策平之。”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除江西帅属,值赣卒叛,为帅漕画策平之。”

  知巴州、阆州

  后升四川巴州知州(治所在今巴中县),届满调阆州知州(今四川阆中)。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

  “擢守巴州。陛辞,高宗宣谕之曰:‘巴去朝廷远甚,卿到彼,存抚百姓,务令镇静。 ’公奏曰:‘臣当宣布朝廷宽大,期于不扰。’上首肯之。巴无迓兵,例出脚乘三千缗,公悉封还,以代输赋邦,人立碑纪其事。

  改知阆州。自俸给外,例钱、互送钱皆不受。”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

  “知巴州。旧例有脚乘三千缗,悉以代民输赋。

  移阆州。首陈州之利病六事,复却例钱、互送钱。诸司以治最荐,得旨再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

  “擢守巴州。高宗谕之曰:‘巴去朝廷甚远,卿务镇静存抚百姓。’对曰: ‘臣当宣布朝廷宽大之恩。’上首肯之。州旧例有脚乘钱三十缗,曰:‘未能补公家,岂敢费私帑? ’悉封还,代民输赋。

  改知阆州,首陈利病六事,复却例钱、互送钱,诸司以治最,荐得旨再任。”

  利州路转运判官

  绍兴廿九年(1159年),朝廷以苏钦“性资廉介,学问优长,既擢巍科,历官郡县”(绍兴 廿九年十月初一日《给阆州刺史苏钦诏书》),下诏特授利州路(今四川省广元县) 转运判官。任上,为当时兴元(今陕西汉中)驻军首长吴磷所敬重。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寻除利路转运使。时郡王吴璘屯重兵于兴元,知公出魏公之门,每加敬爱。公适行县至其州,王厚礼迎犒,留馆于第,宴集之外馈送几万缗、蜀锦数十匹,铺设供帐悉以充馈,一无所受。王愈敬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未几,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又条时政五事上之。”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未几,除利州路转运判官。时吴磷屯重兵于兴元,深加敬爱,餽遗甚厚。又条时政五事上之。”

  卒于官

  绍兴卅年(1160年),朝廷遴选监司,以苏钦德高望重,特奏名试人院,命监四州”。未几得病,卒于成都,终年59岁。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寻以疾终。”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卒于成都。庆元间编修《高宗实录》,索行状、家集、奏状并御笔,上之。

  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苏钦》:“卒于成都。所著有《两汉提要》十卷。庆元间修《高宗实录》,索其行状,家集奏疏并御笔进之。子,孙国澜,从侄总龟,孙,相继登第,五世簪缨。”

  二子扶柩归葬于福建仙游县仁德里宝幢山(今大济镇西南村)。墓后靠宝幢山,前为田垅。墓碑刻“宋卢山赐进士大中大夫讳 公佳城”,右边小字“戊子年”,左边上字“仲冬整”,墓联:“兆开二千石,祥应万斯年。”

  苏钦陈氏,三子:长子,字太澄澄老,历知雷州、新州、封州、辰州;次子,字太润,太学士,后授将士郎;三子,字太汶,国子生。(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洸》)

  评价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钦》:

  “公廉俭出于天性,政事基于文学,割俸市田分给诸弟,作《富义堂记》以示子孙。

  尝寓福州嘉福院,有钟楼为黔卒所秽,钟为之不鸣,寺僧日加祷祈不应。公适至,而钟鸣如初,人以为精诚所感,公为纪其事。

  有《文集》六卷、《两汉提要》十卷。

  子。”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钦》:“庆元间编修《高宗实录》,索行状、家集、奏状并御笔,上之。”

  诗词

  苏钦有诗十首存世:

  《穹石堂》:“新堂良佳哉,前山罗万戟。中有倚天石,玉立破深碧。异时老夕郎,直道众谗咋。不种南山豆,聊卜辋川宅。举头得佛观,喜甚几折屐。名加一字褒,价重连城璧。忽骑箕尾去,胜概堕岑寂。乃孙丘壑姿,结屋踵前迹。时呼名胜流,谈觞阅晨夕。向来富贵人,搜索遍山泽。舳舻蔽江淮,斧凿巧鑱刻。屡闻挥橐金,所得仅鸡肋。谁能燕坐间,领略在几席。要知此段奇,自是天所惜。吾生事幽讨,佳处皆足历。是中一延睇,颇觉慰平昔。会须买东邻,来作堂中客。公乎肯见容,斯言当不食。”

  《春日三会闲行》:“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

  《春日三会闲行》:“溪上横岗一道斜,成行鸳鹭落平沙。竹篱茅舍林中见,仿佛孤山处士家。”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红药青绫心已灰,且从开士宿招提。半窗白月炉烟断,枫叶萧萧乌夜啼。”“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肓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

  《山口晓望》:“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小桥败叶风频扫,斜月平芜犊自眠。”

  《听雨轩》:“曾买江天著钓船,夜深波浪拍船舷。只今耳畔闻风雨,恰似当年蓬底眠。”

  《听雨轩》:“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斋余闲倚蒲团瞑,只有溪声落耳根。”

  《瑞泉庵》:“当年正觉此韬藏,岩穴于今尚有光。特特扪萝访遗迹,龙神何事报支郎。”

  《游灵岩》:“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

苏洸

  苏洸,字澄老,南宋初·仙游人,祖籍德化县善均里(今雷峰乡)石城,苏钦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钦》)。苏洸生活年代当在高宗朝(1127—1162年),以父荫补官,历饶州 (今江西上饶)余乾尉、知临川县(今属江西)、宾州通判、摄倅桂林帅府,又摄高州印,后连知雷州(今属海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封州(今广东丰开县)、辰州(今湖南沅陵)四州,致仕归。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1·兴化府·良吏·宋·苏洸》、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苏洸》、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洸》有传。

  仙游人

  苏钦是北宋末 ·泉州德化县善均里(今雷峰乡)石城 人,迁居仙游。故《德化县志》将苏洸 作德化人,清·道光《晋江县志》作晋江人,均收录于“人物志”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字澄老。”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1·兴化府·良吏·宋·苏洸》:苏洸,字澄老。父 ,自泉之德化迁仙游,官至利州路转运判官。 ”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苏洸》:苏洸,善均里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洸》:苏洸,字澄老。”

  余乾尉

  苏洸以父荫补官,调江西上饶余乾县尉,在余乾县尉任上,“廉介有守”。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以父荫补官,调饶之余乾尉,子决精敏,时令、丞、簿皆不事事,民谣曰:‘知县一桶粥,县丞一酒漉;主簿一盾肉,县尉一竿竹。’邑人忠定汝愚方魁天下赵汝愚饶州余乾人),喜公廉介有守,折节与交。”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1·兴化府·良吏·宋·苏洸》:以父任入官。”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苏洸》:“以父钦荫补官,为 赵汝愚张杭所重。”

  知临川县、宾州通判

  改知临川县、宾州通判,摄倅桂林帅府,又摄高州印。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改秩堂除临川县。时经钱鈌解至捐俸代输,秩满质钱治装。倅宾州日,张南轩先生帅桂林知运判。公曾为公 所知,喜公廉介有父风,檄摄倅帅府,又摄高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1·兴化府·良吏·宋·苏洸》:“知临川县,修治述陂,民号‘公陂’。通判宾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洸》:“历官宾州通判。”

  苏洸代理广西桂林知府时,有姓武官买官为边吏,交通诸蛮,纳贿巨万,事觉逮狱。因该处有人当高官,以至贿案不能决断。上司嘱托苏洸办理此案。苏洸不畏权势,毅然将姓武官正法,全府敬服。

  连知雷、新、封、辰四州

  因张栻所举,连知雷、新、封、辰四州。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张栻以廉吏举公,后连知雷、新、封、辰四州,所至以廉。”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71·兴化府·良吏·宋·苏洸》:“时张栻为帅,以廉吏举,除知雷州。秩满,赴阙面陈三札:一乞拆纳徐闻丁米以便民,二乞籍海舟以戢奸盗,三乞戒约广西军寨,不得差人回易。改知新州,民有《来何晚》之歌。移封州,首请减放丁米及经制无额之数。所至人皆德之。 ”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苏洸》:“历知雷州。(又知新州)百姓欢迎,歌曰:‘使君,来何晚?使我夜不寐,朝不饭。’秩满,寻移封州。首请减放丁米及经制无额之征。改辰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洸》:“时张南轩为帅,以廉吏荐,除知雷州。”

  苏洸知雷州时,“治狱事多所平反”,老母年已七十七,闻之喜曰:“昔人以平反悦其亲,今吾可无忧矣!”

  在新州任上,实行清政,做到“州赋额俭,帑无羡余,月给廪俸,皆先属吏”。离任之日,“持空卷(白条)出岭”

  致仕归

  致仕归仙游。

  宋·宝佑《仙溪志·卷4·人物志·宋人物·苏洸》:“着归,匾所居之轩曰‘止足’。邑令高之美赠以诗曰‘四郡甘棠清到底,一枝丹桂庆流芳,至今以为美谈。时子已登第,长子,孙,皆以父荫终县令。”

  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苏洸》:“致仕。”

苏伯材

  苏伯材,字延构,北宋·晋江人。

  知潮阳县

  苏伯材举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何昌言榜进士,知潮阳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伯材》:

  苏伯材,字延构,晋江人。绍圣末进士,知潮阳县。

  有富民杀其侄女,浼吏,密怀白金数百两置于前,且白其事。伯材械治之,事连县佐,部使者以闻,诏褒其能。”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苏伯材》:

  “苏伯材,字廷构,晋江人。

  绍圣四年进士,知潮阳。有富民杀女侄,吏为致黄金三十斤求母入状。伯材立械治之,籍金于官。事连县佐,众为请,伯材曰:‘国法也。’悉案治之。部使以闻,特诏褒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伯材》:苏伯材,字廷构。绍圣四年进士。”

  知韶州

  知潮州,转知韶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伯材》:“知韶州。宪司吏执翁源县平民为贼以幸赏,赂县令梁格使狱死,伯材廉知事状,以闻于朝,坐黥海岛。”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苏伯材》:“擢知韶州。时宪司吏诬执翁源民为盗以幸赏,因赂县官梁格就狱杀之;伯材疏论,坐黥配,吏伏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苏伯材》:“知潮州,转知韶州。宪司吏诬执翁源民为盗以幸赏,赂县官使就狱杀之;伯材廉其事,疏论正其罪。其廉正类如此。”

  其他

  著有《韶州文集》、《周易解义》30卷,以及《诗文集》、《倡和诗》传世。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苏伯材》:

  “伯材有文集、《周易解义》三十卷。

  ,子,俱登第。”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苏伯材》:

  “著有《周易解义》三十卷

  从兄,俱登进士。”


苏梦仪

  苏梦仪,号羽若,明·晋江人。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武进士,历浙江嘉兴守备、浙江温台游击、湖广黎靖参将、湖广总兵官、后军都督同知提督安庆,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死于李自成之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9·人物志·忠节·明·苏梦仪》:

  “苏梦仪,号羽若。天启壬戌武进士。

  初授浙江嘉兴守备,迁浙江温台游击。以诛乱首杨凤金龙,擢湖广黎靖参将。又以平宣慰司彭象乾等功,擢湖广总兵官,晋后军都督同知,提督安庆。

  张献忠出没劫掠,梦仪子参将国玮备兵江口,大破之,人赖以安。

  癸未,(李自成)东下,郡县望风披靡,梦仪曰:‘吾世受国恩,敢不尽力?脱力不支,吾抱忠入地耳。’无何,寇帜四布。废将杜宏域马进宝杨振宗谢宽开城应寇,梦仪巷战被执。百计陷诱,终不屈,遂遇害。

  事闻,帝辍朝谕祭,晋阶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加后军府大都督。赐祭葬,谥武愍,荫一子绵衣卫将军正千户,世袭崇祀忠义祠。”

苏懋祉

  苏懋祉,字子介,明·晋江人。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历南召令、宁陵令、歙县令,卒于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0·县令苏子介先生懋祉何镜山何乔远撰本传、 李衷一撰《墓志》、《闽书》”为作传:

  “苏懋祉,字子介,晋江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由南召令移宁陵,丁内艰;服除,补歙县,卒于官。囊槖萧然,无忝清白。郑三俊督福建,檄祀懋祉于学宫。

  懋祺亦笃于学问。”

苏宗玺

  苏宗玺,字敦信,明·晋江人。嘉靖廿二年癸卯(1543年)举人,历保昌令、襄城令、瑞州通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苏宗玺》:

  “苏宗玺,字敦信

  嘉靖癸卯举人,授保昌令。下车询疾苦,省繁费,均徭役。奉檄按肇庆帑储,有大吏子侵帑,彰其状,按之法。

  迁襄城令,擢瑞州通判。申明约束,境无萑苻。”

苏琰

  苏琰,明·晋江县安海梧山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周延儒榜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著有《运甓斋集》20卷、《春秋传语编注》、《自猎斋文集》等。

  早年

  父苏民,长乐令(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录《宦梦录》载曰:“御史苏琰为诸生,落落自负。司空 乔远以所撰国史示之,直加点削,无所让。公诗:‘生谬有千秋志,苏琰为吾一字师。’指是。”(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 》)

  万历年间,苏琰《朱薯疏》,曰:“甲申、乙酉间(万历十二至十三年,即1584至1585年),漳、潮之交有岛曰南澳,温陵(泉州)洋泊通道之,携其种归晋江五都乡曰灵水,种之园斋……甲午、乙未间(万历廿二至廿三年,1594至1595年),温陵饥,他谷皆贵,唯薯独沧,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这是番薯传入福建的最早记载。(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小吃·番薯》)

  御史

  苏琰万历 卅七年已酉(1609年)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周延儒榜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任苏琰山东道御史,后因不附追论红丸罪罢归。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复职,起补河南道御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苏琰》:苏琰,万历癸丑进士,授行人,擢御史,罢归。”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13》:“天启元年八月……补御史苏琰山东道。”

  《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五·熹宗实录》:“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丙申朔,福建泉州添设游击,御史郑宗周议驻府城、苏琰议驻围头乡;部覆:‘围头有海贼之患,在城有土贼之患;以郡城为驻札、以围头为汛地,始称两便。’报可。”

  熹宗即位后,宗伯孙慎行追论红丸罪,株及旧辅方从哲力言:“事属暧昧,不可藉以快之私。”罢归。

  《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64》:“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起补原任御史苏琰河南道。”

  巡按贵州

  久之,巡按贵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苏琰》:“复起巡按贵州。会安酋逆命,特敕为监军。累败贼阵,擒斩巨魁,黔中以宁。未几,谢病归,卒。”

  清·汪楫《崇祯长编·卷32》:“崇祯三年(1630年)三月……贵州巡按苏琰疏参黎平知府 李明良左袒土官石腾凤石元栋,兴讼诈财,文致死罪;又有谢文正等四人应纳粮百余金, 所逋止四金,而明良犹移文参将率兵擒治,狂谬无似,合行拿治。章下所司。”

  遗迹

  天启(1621—1627年)间,苏琰重修安海龙山寺。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9·寺观志·城外寺观·安海龙山寺》:“明·天启间苏琰重修,书‘龙山宝地’勒石山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龙山寺》)

  安海霁云殿有苏琰写的《改建霁云殿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霁云殿 》)

苏民

  苏民,字利见。明·晋江县安海梧山村人,苏琰之父。嘉靖廿八年已酉(1549年)举人,历顺德教谕、高明教谕、长乐令(今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苏民》:

  “苏民,字利见

  嘉靖已酉举人,授顺德教谕。丁艰,服除,补高明。

  迁长乐令。时剧贼据惠、潮山谷间,数岁掠平民二千余人置贼垒。至,先教化而后用法、讲武,百姓帖服。奉檄讨贼,单骑巡访,籍记其陷贼垒者姓名久近。及贼平,帅府与监司报俘获二千余。力辩,尽赦之,止以所得贼魁上。监司不悦,遂引去。”

苏壎

  苏壎,或作苏埙,字宫声,清·南安县人,清·道光《晋江县志》作晋江人收入“人物志”。康熙卅九年(1700年)庚辰科汪绎榜第三甲第198名进士,授江宁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年)为江南乡试房考官,因涉及 “江南科场案”弃市。

  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苏壎》:

  “苏壎,字宫声。康熙庚辰进士,授江宁令。

  平恕为政,尤推礼士类。桐城方苞居江宁,以波累被逮,极力周旋存恤。后起官,历显仕,感深骨髓焉。

  以捕盗被劾,民拥留不得,日到寓进薪米蔬菜,至今人犹思之。”

  关于方苞

  康熙五十年(1711年),作为方苞同乡的文士戴名世被左都御史赵申乔弹劾,以其所著《南山集》中“语多狂悖”为由,投监入狱,后被腰斩于市。“《南山集》案”是清代第一大“文字狱”事件,牵连达三百余人。方苞因曾给该书作序,下江宁狱,险被处以死刑。

  方苞下狱前后,受到江宁诸多好友的照顾。如当系狱时,友人朱履安刘古塘“日左右其间”,后来方苞 专门写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江宁县令苏埙在奉命到方苞家传达逮捕旨意时,看到母老疾多悸,就谎称天子有诏,命方苞入内廷校读书籍,不得顷刻停留。方苞入狱后,苏埙又多方部署,嘱方苞家人烧毁剩余稿本,不让母闻知此事。方苞对此感激不尽,将此事作为第一篇,详细地记叙在他的感恩之作《结感录》中。

  关于康熙辛卯江南科场案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江南乡试,苏埙为房考官,因涉及“江南科场案”弃市。

  清·徐珂《清稗类钞·狱讼类·康熙辛卯江南科场案》:

  “康熙辛卯,江南乡试,正主考为左必蕃,副主考为赵晋。九月九日榜发,解元为刘捷,苏郡中式者十三人。士论大哗,以与总督噶礼通同贿卖关节也。二十四日,诸生千余人咸集玄妙观,推廪生丁尔戬为之首,使人舁五路财神像入府学。广文劝谕,不从,锁之于明伦堂,争作歌谣联语以嘲之,俄顷而徧市中矣。有一联最佳,联云:‘左邱明有眼无珠,赵子龙浑身是胆。’或以纸糊贡院之匾,改‘贡院’二字为‘卖完’。因人情汹汹,知众怒难犯也,不得已,据以上闻,并将尔戬等羁禁,将以诬控反坐之。

  得旨,令钦差阁部张文端鹏翮会同督抚严审。文端以其子为安庆府知府而袒,欲寝其事,适苏抚张清恪伯行抵任,必欲穷究其事。及审讯,则之家人轩三供词牵涉及清恪遂据情参奏,亦劾清恪。寻奉旨,一并革职,仍着文端研讯虚实。清恪对簿毕,出门,以相争而相殴,躯雄壮,清恪亦魁梧,不能胜,为清恪所踢,踣于地而滚,二人俱拟重罪。朝廷旋念清恪居官清正,令仍为江苏巡抚。于是马逸姿李玉堂辈咸被剪除,吴人快之。

  及定谳,必蕃戍,拟斩,而毙于扬州狱中,人咸曰自缢也。或云其同年王式丹殿撰入狱探视,以肩舆藏死丐,饰为尸,令缒上屋,越狱而遁,谣言哄传,株连多人。乃另发吴县讯究,经年始结案,房考官王白俞方名苏埙等俱弃市,举人程光奎吴泌徐宗轼马士龙席玕俱黜革拟遣,赎免,仍枷示苏州府署前,以帷蔽其身。尔戬至碎帷辱骂以泄愤焉。”

苏祉

  苏祉,字君受,清·南安县武荣(丰州)人,生于康熙卅年(1691年);后6兄弟迁居泉州郡城,又作晋江县人。雍正(1723—1735年)间由岁贡捐例授广德州建平令,雍正五年(1727年)题补江南和州知州,复署全椒县;雍正七年(1729年)特授江西广信府知府,雍正八年(1730年)续修补刻《广信府志》。以罣误归,卒于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苏祉》:

  “苏祉,字君受

  雍正间由捐例授建平令。运漕散赈,禁加派,除陋规。

  升和州牧,复署全椒县。详缓屯田加征,代垫贫户积欠。

  擢广信知府,察吏安民,剔弊除奸,俱有成效。以罣误归,卒于家。”

苏总龟

     苏总龟,字待问,南 宋·德化县人,苏钦从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钦》)。绍兴卅二年(1162年)释褐,历衡州教授、参淮东议幕、广东提举。

  清 · 乾隆《 德化县志·卷之十四·人物志(下)·文学·宋· 苏总龟 》:

  “苏总龟,字待问从侄。

  绍兴十六年(1146年)太学试中上舍优等第一。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登极,恩赐释褐,授衡州教授,累迁参淮东议幕,历广东提举,归再奉祠。

  有《论语解》及《大学儒行篇》、诗文杂著,衍道南正派,与黄勉斋陈北溪齐名。”

苏守一

  苏守一,字际受,明·晋江磁灶钱坡人。万历廿年(159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192名进士,授滋阳令,补扬州仪真令,升户部主事,转刑部主事,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苏守一》:

  “苏守一,字际受,晋江人。万历壬辰进士。

  初授滋阳令,补仪真。旧例仪行盐税,珰给单抽掣,迨单发捆载,遣盐官督趣之,为商民病。守一请于当事罢盐珰,属其柄于邑令,著为例。

  升户部主事。商人醵金为谢,却勿纳。

  转刑部主事。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苏守一》:

  “苏守一,字际受。万历壬辰进士。

  初令滋阳,后补仪真。故事,两淮盐贾由税宦给单发捆载,甚为贾病。守一请于当事,罢盐宦,而属柄于邑令,著为例。

  升户部刑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