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祠堂(留氏—上卷:修爵堂)

[留安留氏宗祠、鄂国留公祠、鄂国公家庙、留从效故居。
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

  留氏。
  留氏入江南。
  入泉。
  肇基永春留安。
  迁徙概说。
  传衍

    ——八大房。
    ——四房派。
    ——迁台。
    ——下南洋。

  泉州留氏族谱
    —— 历代修《谱》。
    —— 南宋·庆元留正《清源留氏家谱·序》。
    —— 南宋·端平留端《清源留氏族谱·序》。
    —— 南宋·淳祐留迈“重修族谱序”。
    —— 南宋·祥兴留东《清源留氏族谱·序》。
    —— 明·洪武留潜夫《重修族谱序》。
    —— 明·嘉靖林大钦《清源留氏族谱·序》。
    —— 明·隆庆刘龙《留安刘氏族谱·序》。
    —— 明·隆庆刘龙《留安刘氏族谱·族谱考实》。
    —— 明·崇祯刘章台《留安留刘氏族谱·序》。
    —— 明·崇祯刘与孚《清源留刘氏族谱·序》。

  字行。
  泉系留氏科名录

    ——北宋进士。北宋乡贡。
    ——南宋进士。南宋恩赐进士。南宋博学宏词科。南宋上舍释褐。南宋特奏名进士。南宋乡贡。南宋辟雍。
    ——明朝明经。明朝进士。明朝举人。明朝乡贡。明朝岁贡。
    ——清朝举人。清朝进士。

  族贤。
  修爵堂沿革。
  修爵堂规制。

  修爵堂,即“留安氏宗祠”,又称“鄂国公祠”、“鄂国公家庙”,原为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故居,位于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281号。

  修爵堂(清):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281号”,2018年9月列为第九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安原称留安村,古属南安县桃林坊,处留安山南麓中部,前临桃溪水(此处溪段称“留湾”)。

  明·嘉靖五年(1526年)《永春县志》载:“自白马山蜿蜒而东,突起二峰,由县楼端望,若双鱼,故名。属十四都。跃出翰屏巽方,一邑精神,盖在于此。土谓‘留湾’,鄂公留从效之故居在焉。”“双鱼”山即留安山,在永春县城东南郊。

  姓在《百家姓》中不载,但其来源甚古,其得姓始祖为帝之子留累

  《清源留刘氏族谱·氏世家序录·赐姓源流》:昔帝登高山观洪水,一妃袁氏从焉,因见日累累而行,遂有孕而生子,子生7日而左手不开,帝曰:“ 朕之适子,何令有疾。”取水噗之,其手乃开,中有8字云:“戴卯玄系,重田在中。”帝曰:“戴卯者在其上,玄系者在其下,而重田居焉。以文拆之,则一田属上卯为留字,一田属下系为累字。天降其子,蕃我苗裔,宜以为姓,以为名。”封为留累侯,都徐州彭城县之丰邑。

  另有载帝87年(公元前2286年)子封于留者为姓。

氏入江南

  至以得姓始祖留累算起77世留因,字廷大,授官南州刺史,于东汉·献帝·元康元年(220年)与兄留固渡江入浙,居婺州之金华县长乐乡(今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浙省金华县长乐乡,一世 因 公居焉。”卒葬腾眈村。

  留因林氏,生3子(2世),曰。自此江南有姓,金华长乐乡成为姓南渡祖庭。以留因“世次明白,人品可稽”,族谱世次所由记也,称氏1世( 字行“我”)。后世衍传的泉州氏,亦依此奉留因为1世而排序。

  此后历17世500多年间,姓都居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古称婺州,含兰溪、义乌、武义、浦江、东阳、永康、磐安等地区)。特别是从2世到8世300多年间,姓在时称东阳郡的金华地区人丁鼎盛,并和7姓合称东阳8大姓,直至留廙事件影响后,在金华地区的发展才就逐漸式微。

  较著名族人如:

  2世留赞(183~255年),仕三国·吴国,18岁为中行郎将,补乡亭侯,拜云骑将军,累官至左将军;并和当代名门家结为儿女亲家。

  3世留略留赞长子,为三国·吴国武将。建兴元年(252年)东兴之役,以都尉分守东城,建兴二年(253年)迁东海太守,后迁南郡太守。

  3世留平留赞子,为三国·吴国武将。

  4世留宪留赞孙。仕三国·吴国为武昌监镇南将军、西陵都军。

  4世留虑留赞孙。为三国·吴国水军都督。

  4世留云,任三国·吴国水运都督。

  8世留廙,在南北朝·南朝·陈朝时为永兴县侯,子贞臣为驸马(娶陈文帝丰安公主为妻,权倾一时。至陈文帝·天嘉五年〈564年〉,留廙因叛反,其系被族诛,仅贞臣免。

  8世留冀,仕南北朝·南朝· 陈朝为散骑常侍、广州刺史、征南大将军。

  14世留悌,因有助国功,授蕲州刺史。

  15世留万福,唐初输诚助国,平窦建德萧优等,授本州刺史。

  16世留丘,仕唐为泰州刺史。

  17世留楚玉,任成都府录事参军。

入泉

  至18世留锺(字行“豪”),字廷器楚玉长子。约唐·天宝九年(750年)间,授泉州刺史莅官入闽,“慕泉州清源、紫帽山水之胜,卜居于晋江江阴里开元寺西南隅。”方氏林氏(并封荣郡夫人)。后举家辟居晋江龟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晋江县龟湖乡,十八世公故宅,上留、下留是也。”卒葬南安东呷山。

  闽之有氏自此始, 留鍾氏泉州派始祖,后裔也称“泉系氏”

肇基永春留安

  留锺生2子,长留伽,次留侃(字思悦),为19世,字行“俊”。约贞元十六年(800年),兄弟俩“性耽闲逸,适兴溪航,因买庄于桃林村桃源里,遂迁居焉。”桃林村桃源里即永春昭善里桃林村,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社区(古称留湾、留安村)。

  留侃陈氏,生子曰(20世),自此氏日渐传衍昌大,开立氏泉州派,留安成为入闽氏祖庭,仍奉后汉·入江南者留因为1世。

  21世(字行“每”)留耸留乌子。知建安,出岭欲之东阳寻祖,值草寇荆榛,退在永泰县嵩平里盖竹村,因居焉,为永春迁居永泰始祖。

迁徙概说

  氏先祖迁居他处,大多与官宦有关,再者为族繁树大分枝。

  ① 氏大迁徙于28—29世(约960-1000年),此时27世留从效为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愿为南(漳)州刺史,氏在泉南为巨族,子裔也赐官各地甚多,故28—29世迁居福建兴化府、漳州、惠安章坑、永春哓口、浙江青田、松阳、衢州等地。

  ②为34—36世时(约1200-1250年),主要是33世南宋宰相·留正后裔,此次分布在广东增城螺岗、博罗、潮州、潮阳、饶平、海阳、广州石壁盐场、福建福清海口、漳平县。

  ③其余迁徙地有福建泉州府晋江福全、陈埭、仑上、旦厝、湖内、南安涧埕十九都、洪濑、德化姑青、德化英溪小尤中、德化张坑、德化苏坑、建宁、同安县内小西门、同安濠口、大田县四十六都、安徽庐州府合肥县、河南、湖广五开卫、南京、台湾台北县县三重后埔、湾云林东势乡、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乡。

  ④近代闽系留氏迁居海外大多在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及港澳;而浙系则迁居欧洲大陆(尤以青田系为主)。

传衍

  八大房

  泉州氏至25世(字行“忠”),有留球留环留珍留璫留玟留理留瑞留琛,泉系氏因此分为8大房。此8兄弟是現今已知姓各支系的始祖,二房留环传现福建、广东、台湾等支系,五房留玟传浙江丽水地区、衢州地区等支系。

  27世

  留从效(906~962年),永春留安人,五代末为泉州刺史、清源军节度使,被南唐氏封晋江恭王、鄂国公,是姓唯一有王爵封位者 ,亦氏泉州派始祖,号“镇闽傳芳”《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泉州城内文锦铺洞真和市境,即鄂公故宅。泉州城内三朝元老坊南秦衙巷,鄂公宅。”留从效后,泉州氏大都由永春留安移居泉州,以泉州为发展中心。(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从效》)

  28世(字行“孝”)

  留居道留从效继子,北宋初袭 爵位出判莆田,居今仙遊县楓亭赤湖,开“兴化派”《清源氏族谱·迁移志》“仙游县枫亭赤湖,二十八世居道公居此。”

  留昱,字明卿,五房留玟后裔,留仁拱子。北宋初授大承事。娶王氏,生二子曰、曰。以子贵,常病,迁霞险阻,侨寓浙江衢州,遂居焉,开衢州西安“大洲派”,是为三衢始祖,家族住地为现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大洲地区。《清源氏族谱·迁移志》“衢州府西安县城西状元坊留祠门额曰‘崇恩堂’,内祀迁衢始祖公及鄂国留从效居道、忠宣留正四位;公乃公玄孙。楹联附:‘派接南闽,仰前人封王拜相;家居东浙,期后裔学圣希贤。’‘节度封王平海,衍八闽望族;状元拜相沧州,开两浙名家。’‘节度封王,始祖恩崇泉郡;状元拜相,先人泽衍沧州。’”“衢州府西安县小南门外三十里大洲,旧为文惠公书舍,至公立为家庙,亦曰‘崇恩堂’。文惠自有撰楹句:‘插壁金花春宴罢,堆床玉笏早朝回。’”

  留煦,字调卿,五房留玟后裔,留仁建子。北宋初授浙江处州松阳县。娶叶氏,生二子曰、曰;十一月初八卒,葬社屋前;叶氏葬后园。留煦居松阳,开“松阳派”,是为泉州迁松阳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处州松阳县古市塘头南去塘街五里许,中祀二十八世公神位。松阳县黄步头乡大路边,隆坚公居此。”

  29世(字行“世”)

  留丕穆,二房留环长房,27世留从願留从效之兄)孙,留绍兴子。因祖父留从願于五代末为漳州刺史,遂定居福建漳洲,开“漳洲派”。生一子曰有序《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漳州漳平县水福里墩头,留炳居焉。漳州龙溪、漳浦二县俱有姓。”

  留文旺,长房留球长房,留居敏子,授南州卫推官。为泉州迁永春哓口始祖。

  留节,字天长,五房留玟后裔,留美子。留节授成都录参事,再官永州,北宋初因寺宦偕父留美过浙江青田,慕其山水,遂卜居于县北丹山之下,开“青田派”, 奉留美为泉州迁青田始祖。《清源留氏族谱·迁移志》“始祖二十八世公、二十九世公,配鄂国留从效、忠宣留正,门额书晋江氏大宗祠,祠近诚意伯刘基庙。”

  33世(字行“立”)

  留正,曾历任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宰相,謚忠宣,是氏第1位当宰相的,生4子(34世)都在朝为官。留正是泉州氏又一重要先祖,也是现今多支氏族共同祖先;其36世裔孙中有多支系因官宦迁居闽、粤两省,此次迁徙应为泉州系氏由泉州府往外迁徙的最大移民潮。《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泉州城内开元寺西,画锦堂坊内塔堂巷,即忠宣公赐宅,中祀鄂公留从效、忠宣留正、揭阳知县三像,门有‘忠宣家庙’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留正》)

  留待时,字邦直留渐子,二房留环后裔。娶赵氏,生2子曰汝翼汝猷。南宋初期,留待时偕2子自泉州首迁晋江金井福全(今溜江村),开福全“西楼派”《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晋江县十五都福全所南门外有护澳宫,又南门内城边,俱祀鄂公留从效、忠宣公留正、顺义公三位。”

  34世

  留澄,知县。居莆田县澄洋。《清源氏族谱·迁移志》“莆田县南溪五里许澄洋,三十四世、知县公居此。”

  36世(字行“道”)

  留濬留正“大留府”派下, 分居福建福清海口。

  留渊,字仲深,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 留元钧子。不仕。娶颜氏,生一子曰。分居广东广州增城螺岗,为泉州迁增城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潮州府增城县南螺岗村,面向广城大溪,祀迁增城之祖三十六世公。”

  留潚,字净甫,二房留环后裔,留正玄孙,留元刚长子,为“大留府”派下。授将仕郎、广东提干监广州石壁盐场,因立籍石壁(今广州市番禺区石壁),为泉州迁广州石壁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元刚》)

  留浚,字德深,二房留环后裔,留正玄孙,留元刚四子。娶曹氏,生一子曰。居福建福清海口,为泉州迁福清海口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福清县海口洋头象渚有二庙,忠宣留正玄孙公居焉。”

  留清,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元圭二子。授奉议郎,累秩荣禄大夫。分居福建建宁县,为泉州迁建宁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建宁府建安县西门外,三十六世 公居此。”“建宁府城北太平坊有祠,楹联附志:‘祖宅派清源,奕世恩光贻后裔;宗功垂史册,传家忠孝继前修。’”“建宁府瓯宁县有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元圭》)

  留冲,字学濂,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 留元方次子。授登仕郎。分居广东惠州博罗,为泉州迁博罗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惠州府博罗县小西门榕溪横街,中奉祀鄂国留从效、忠宣留正及博罗始祖三十五世元方公。联云:‘唐室晋江王后裔,宋朝左丞相人家。’”

  留淡,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 留元颖二子,授将仕郎;生一子曰留淡分居广东潮州,为泉州迁潮州始祖。

  38世(字行“仁”)

  留英孙,字子英,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棨四子。元·至顺(1330 -1333年)间分居福建德化姑青(今苏坑),为泉州迁德化姑青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德化县西区三十里苏坑乡,三十世(?)英孙公居焉。”

  留焕,字景辉,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松子。授广东 潮州海阳尹。娶黄氏,生一子曰。居潮阳玉浦(直浦),为泉州迁潮阳玉浦始祖。卒葬广泰山。《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潮州潮阳县直浦,内祀鄂国留从效、忠宣留正及宣使公,联云:‘晋江簪笏家声旧,绵邑箕裘世业新。’”

  留光祖,字德明,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彬长子,居同安濠口,为泉州迁同安濠口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同安县濠口,二十九世丕穆派。”

  39世(字行“与”)

  留天锡,字布畴,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伯惠长子。授泉州路儒学教授。娶林氏,生一子曰震龙。为泉州迁南安洪濑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南安洪濑街后汰村房,天锡公派居此。”

  留天禄留正裔孙,“大留府”派下,由泉州回迁永春留安,改姓,开留刘氏一系,《族谱》袭称“留子房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氏·映紫垣堂》)

  40世(字行“义”)

  留诠,初名明弟,字汝明,二房留环后裔,留正“大留府”派下,留应德长子;娶林氏。与弟留爃俱分居德化小尤中张坑(英溪),为泉州迁德化小尤中英溪始祖。《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德化县地名小尤中团,即张坑,四十世公、公居焉。”

  留宁留正“大留府”派下,居广东潮州海阳县江东。《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潮州海阳县江东,四十世公居此,联云:‘兴晋江,鼻祖世世宗支;佐宋国,元辅朝朝宰执。’”

  留辅,由广东潮阳迁潮州府饶平县。《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潮州府饶平县东界大城所南门外,即分水关外长美村教场边,附联语:‘源种温陵,丞相家声还旧雅;派分潮水,鄂王风教衍薪传。’系四十世公由潮阳迁此,旧《谱》有志。”

  四房派

  泉系氏自41世分为4房派:

  1.大留府:主要居住泉州和南安涧埕、洪濑。此支系原为氏大宗,属留正派下房系,但目前却只有陈埭分支,南安分支或已改姓。

  2.留子房:为居住永春留安祖庭族亲。

  3.西留府:自泉州迁居福全。目前已知晋江溜江、仑上、旦厝、内坑、台湾云林东势、云林北港、彰化鹿港皆此支系。

  4.新留府:为二房留环后裔、44世留志淑支系。目前已知福建同安后炉宫、台湾台北三重后埔为其支系。

  41世(字行“礼”)

  留甫生,改名从新,号拙翁,二房留环后裔,留正裔孙,留敬生长子,属“西留府”派下。继33世留待时后,留甫生与3弟待铭铭徵得铭自泉州再迁晋江金井福全(今溜江村),开“福全派”。其后,永春留子房及其他支系亦有迁徙福全者。现泉州姓支系除浙江系及同安支系外,大都由福全分支。

  42世(字行“智”)

  留伯敬,属“西留府”派下,留甫生四子。明·永乐辛巳年(即建文三年,1401年)自晋江金井福全迁居晋江龙湖乡仑上村,开仑上“仑山派”

  留孟,二房留环后裔,留继宗长子,属“大留府”留正派下;为泉州迁晋江陈埭始祖,居陈埭海尾。娶许氏,生一子曰

  43世

  留仰参留正裔孙, 属“西留府”,自晋江仑上迁居永和旦厝村,开“旦厝派”

  44世(字行“能”)

  留厚 , 字 克重 , 二房 留 环 后裔 , 留 亨 长子 , 属 “ 西留府 ” , 分 居南安 十九都 涧埕 ,为 泉州迁南安涧埕始祖 。 生一子曰 大夏 。《清源氏族谱·迁移志》: “南安十九都涧埕房。”

  留志淑留从效之后,留正6世孙,属“新留府”。在泉州金鱼巷后背寤粿巷 建“清源留氏家庙”《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泉州城崇阳门外西南前,抑金鱼巷后背寤粿巷,嘉靖( 1522—1566年)间布政使志淑建,门额书‘清源氏家庙’。”

  47世(字行“当”)

  留兆京(或为其弟留兆虚,无考),二房留环后裔,留震臣之子,属“新留府”派下。为泉州迁同安小西门始祖,开“同安派”。(清·乾隆间修谱时发现此支系。)

  50世

  留震聪,33世留待时后裔,自晋江福全迁居晋江龙湖乡仑上村,开晋江“仑上系”

  51世

  留国球居庐州府合肥县。《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江南庐州府合肥县,五十一世国球公居此。”

  52世(字行“德”)

  留元照,40世留爃后裔,自德化小尤中张坑(英溪)迁大田四十六都山头窟开派。《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大田县四十六都地名山头窟,五十二世元照公居此,即德化张坑公裔也。”

  53世

  留伯柔,居广信府塔仔脚。《清源氏族谱·迁移志》“广信府塔仔脚,五十三世伯柔公居此。”

  55世

  留霖,迁福建福鼎县七都。《清源氏族谱·迁移志》“福鼎县七都,五十五世公居此。”

  留初留宁居浙江温州府平阳县燥溪。《清源氏族谱·迁移志》“温州府平阳县,五十五世 公、公居此,地名燥溪。”

  迁台

  明末清初,有大批姓族人迫于生计等各种因素,自原乡渡海到台湾开垦并定居。如52世(字行“德”)就有:

  留德贵留德力,二房留环后裔,留震聪孙,留国筭子,属“西留府”派下;自晋江龙湖仑上渡海,居台湾云林县东势乡月眉村,开“月眉仑上派”留德力,谥信义留国筭四子,乾隆卅四年己丑(1768年)四月生,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年)七月卒,为东势乡月眉始祖,葬台湾下林仔庄,座东向西;妣葬大岸;生一子曰亦祥

  留渊,二房留环、47世留兆京后裔,属“新留府”派下;清·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 )十二月生。从同安县大同镇后炉宫迁台湾,为台湾台北县三重市后埔始祖,开“后埔派”。嘉庆廿二年丁丑(1817年)十一月卒。子7,曰克勤友定光喜

  留德吟,二房留环后裔,属“西留府”派下;乾隆(1736—1795年)间生,嘉庆(1796—1820年)间卒,年49岁。生2子,长亦厅,次亦榥(在厝)。留德吟从晋江永和旦厝 南渡台湾,住鹿港,为台湾彰化县鹿港镇始祖,开“鹿港派”

  下南洋

  民国初期约1900年后,也有部份支系姓族人渡海远赴菲律宾并定居,另外少部份分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发展并定居。

泉州氏族谱

  历代修《谱》

  氏族人重视修《谱》,《清源氏族谱》中保留一篇“历代修谱名记”,其序曰:“修谱者,仁孝之用心也。是故,家而无《谱》,则昭穆紊乱,亲属视若路人,此《谱》之不可以不修也。氏之《谱》,修于前者非一人,然必表而出之,正以昭仁孝之用心也,后之为子孙者乌可视此为末物;苟以末物视之,不惟有愧夫前人,且将遗戚于后人也。”

  “历代修谱名记”中记载的历代族谱有18部:

  1.留钟修过江列祖谱。

  2.留从效修入闽列祖谱。

  3.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留正修泉州、兴化、衢州诸谱。

  4.留洪修泉州、兴化谱。

  5.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留端修泉州宗谱。

  6.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留东修泉州谱。

  7.留三益修泉州谱。

  8.留元亮重修泉州谱。

  9.留震重修泉州谱。

  10.留勤奎修泉州谱。

  11.留忠重修泉州谱。

  12.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氏46世、泉州南安“大留府”派下留洪麟修泉州谱。

  13.刘与孚重修泉州谱。

  14.明季刘季宗倡修留安谱。

  15.明·隆庆(1567—1572年)刘鱼山修留安谱。

  16.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刘章台修留安谱。

  17.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年)刘人杰修毅斋派谱,刘丹岩协修。

  18.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刘云龙倡修留安族谱,刘定国刘祖宜协修;民国十九年庚辰(1930年)刘如山续纂;民国廿九年庚辰(1940年)刘敏独担千金给印完成。

  此外,永春留安刘良槐编《清源留刘氏族谱》,2002年完成付梓;1994年,台北三重市后埔留朝信到大陆泉州、厦门、同安、晋江访问并搜集氏族谱资料,编为17万字的《氏族谱》 1 册。

  以上是泉州系氏较系统而完整的《族谱》,各派系还以泉州谱为底本,各自续接本支谱系,如:

  现存“同安派”氏族谱》,系氏46世裔孙、泉州南安“大留府”派下留洪麟在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修泉州谱时一并完成的,因此《谱》上记载的谱系都以南安大留府支系为主,如有迁出的支系即记载至迁出的世代,因此这部 《氏族谱》只记载到48世,后即没有记载。

  晋江《仑上氏族谱》(廿世纪80年代修)、晋江《仑山氏族谱》(1983年)、《留安清源留刘氏族谱重编本》(2003年修)等,也均以留洪麟 泉州谱为主体,再续接本支谱系。

  其余如现代浙江青田《安南氏族谱》,应也是以此谱为本。

  南宋·庆元留正《清源氏家谱·序》

  南宋·绍熙三年壬子(1192年),留正发起修订《清源氏家谱》,庆元元年(1195年)成,并自撰“序”曰:

  “按《世家录》云:登高山观洪水,妃从焉,因见日累累而行,遂有娠,而生子七日,左手不开。帝曰:‘朕之嫡子何常有疾。’遂以水噀之,乃开,中有文曰:‘戴卯悬系,重田居中。’帝曰:‘戴卯在上,悬系在下,而重田居中。’以文拆之,则一田在卯下为留字,一田在系上为累字。天降此子蕃我苗裔,宜以为姓,以累为名。我虽伊祁氏,可称此子为留累侯。都彭城之封邑曰丰县,此姓所由来也。

  从此相承四十二世至公,为卫封人,迨子国子嗟仕东周,放逐见思。笺注著:‘其世先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有讳者,子嗟后,以客吏从汉高祖起兵灭秦天下,既定论功行赏封千户疆圉侯;薨,子戴侯嗣;薨,孙继侯复嗣;孝文三年(公元前177年。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有罪免,汉·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曾孙为长安大夫,诏复其家;孙贵为河间内史;光武汉光武帝·刘秀,公元 25—57年在位)中兴,推存亡继绝之恩,之曾孙屡加问恤,锡赉甚厚。’

  汉末屡世飘零,至四公,上距公三十五世矣。二公居于故地,二公渡江入浙,居金华县长乐乡,自此江南有姓,世次所由记也。

  公无传,公生三子,长,仕吴拜左护军;生四子,长子为南郡太守,次子为大将军;生六子,第四子为左军都督;二传生仕陈官征南将军、广州刺史。五传至,好学负重名,隋·开皇(581—600年)中以讨寇功封蕲州刺史;万福,唐初输诚助国共平窦建德等,授婺州刺史,子一为秦州刺史。

  生三子,长楚玉授成都府录事参军;生子,莅官入闽,爱泉州山水之胜,卜居晋江县江阴里开元寺西南隅,闽之有实始于此。

  生二子,长,次,性耽闲逸。日乘扁舟,适兴置庄于永春昭善里桃林村,遂迁居焉。

  后五世孙公,授明经,生八子:长,次,三,四,五,六,七,八氏所以昌大,皆八子之后也。

  之孙名从愿,乃鄜州都督;之长子出守漳州,因官有别墅龙溪县,于是有漳州派。

  之后居道,乃上柱国;仁琠长子继鄂公留从效为嗣,出仕莆田,因赤湖治第而家居焉,于是有兴化派;为青田之祖,为西安之祖,为松阳之祖,皆公曾孙也。

  若我泉,则四子、次子之后也,支派蔓延分居天下。虽有漳、莆、衢、处之异,其缘皆出于泉州,实本于永春也。

  建炎(1127—1130年)以来,家自为《谱》,世次混淆、名实乖舛,未有订之者。不揣固陋有至,于是积十余年颇知诸《谱》异同之故,至壬子春,乃发书告诸宗人,宗人是之,各以其《谱》来会,理淆伐舛,参互考证,凡五阅月,而谱以成,陈诸先庙,颜曰《清源氏家谱》,捐金刻之,而僭言其故于编首。

  呜呼!是将以别世次、纪字讳、叙亲疏,而推一本之恩、休戚相关、缓急相助,勿以疏远而废礼,勿以贫贱而殊情,惩创角弓远踪行苇,俾敦睦之行久而不渝,则非余一人之幸,而实吾宗之大幸也,奉斯《谱》者其共勗之。

  庆元元年岁次旃蒙单阏孟陬吉旦,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察使、太师、秦国公、三十三世孙撰。”

  南宋·端平留端《清源氏族谱·序》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留端赐老家居,命长男留元英重新勘定《清源氏族谱》,越三阅月成,自为“序”曰:

    “我之《谱》,迄今凡三修矣。

  始于建隆辛酉(建隆二年,961年),太尉鄂公留从效掇集渡江而下,谱其所可知者二十余世。

  至宋·绍熙壬子(绍熙三年,1192年),先丞相府君留正合漳、莆诸派,手自纂修,序而藏之,盖四十余矣。

  嘉定庚辰(嘉定十三年,1220年)持节岭南,便道过家,建祠之日,爰阅兹《谱》,欣悉云礽蕃衍十倍,于端平乙未(端平二年,1235年)邀蒙□□恩命赐老家居,暇时,命宝章阁侍制、长男元英参考增录,手自勘定,越三阅月告成。

  遂寿诸梓□,广其传语曰:‘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又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睦□。族谱之立,曷可缓乎?’

  氏得姓之由、分支别派,先人序述最为明备。然历世既久,贵贱殊等,族属既广,亲疏异态,鲜不尔我其心、秦越相视者。深怀此惧,拨户下之业,岁给赡族,众而于《谱》复致详焉。盖所以合族尊祖明敦本之义,岂徒别世次、序昭穆云乎哉。我族人而今而后,宜体祖宗贻谋之盛心,行此孝弟,无分穷达,睦我族类,无间亲疏,而本房子姓,尤当戒满盈、居谦让,动以礼法自持,庶几家声弗坠;苟反其道,祖宗之精意不属,谱虽十修何益哉!

  焚香涤颖,于是乎书。

  龙图阁直学士、正奉大夫、提学亳州明道宫、开国侯、食邑三百户、赐金紫鱼袋、三十四世孙端穆撰。”

  南宋·淳祐留迈“重修族谱序”

  《谱》有留迈“重修族谱序”,落款“有宋·淳熙甲辰”,即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然其文中又有“曩丞相公叙述略备”,则又当在留正绍熙三年(1192年)作《序》之后,且留正氏33世,留迈为35世,因此,留迈“重修族谱序”不可能撰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淳熙 ”或为“淳祐”之误,“淳祐甲辰”应为淳祐四年(1244年)。

  留迈“重修族谱序”曰:

  “有陶唐氏次妃袁氏,诞一子,手中有文曰:‘戴卯玄系,重田在焉。’曰:‘玄天也,系绪也,岂飞天绪而钟乎,以田戴卯为留字,因封命氏。’

  后四十二世曰公,仕卫为封人,迨子国子嗟仕东周,放逐失官,邑人思其贤,献语美其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以客吏起沛灭秦,佐汉以都尉共诛项羽高祖论功封疆圉侯。十一年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戴侯嗣,元康四年(公元前 62年)之曾孙为长安大夫,后、孝宣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在位)孝成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公元前7年在位)之间,推存亡继绝之恩於其子孙,赐赉甚厚。

  建康(144年)初,公之后三十五世有四派,曰、曰、曰、曰二公留居故地,二公渡江避地会稽,居婺州之金华县长乐乡。公生三子:

  仕吴拜左护军,至隋有公,好学负重名,开皇十二年(592年)进兵助国,拜蕲州刺史,生二子,长万福,艺兼文伍,唐初以平窦建德功授本州刺史,生一子曰,授秦州刺史;生三子:楚玉楚贤楚材

  楚玉授成都府录事参军,长子公,莅官卜居泉之晋江,生二子曰、曰

  后五世曰,举明经,赠国子司业,生八子。次子赠鸿胪卿,丞相公留正其后也。第五子,工部尚书,生子仁拱,乃衢州之始祖。

  派系绵延、衣冠鼎盛,曰泉,曰漳,曰兴,曰处,相距虽辽远,实同所自出。倘无《谱》以述,之后进安考闽之流派乎。曩丞相公叙述略备,有处未详,则姑阙以俟嗣,是言念厥祖承先启后,则所望焉,岂徒系绪之不朽也。

  有宋·淳熙甲辰仲冬之吉,朝散大夫、知柳州军事、三十五世裔孙三衢子·序。”

  南宋·祥兴留东《清源氏族谱·序》

  南宋·祥兴二年己卯(1279年),重修《清源氏族谱》留东为之“序”曰:

  “人有祖,犹木有本,水有源也。苟无《谱》以述之,虽支流百出,无以知其源,旁支竞秀,无以得其本,此《族谱》不得不修也。修之者,何盖欲识尊卑、序长幼、明伦纪、分昭穆,以笃尊尊亲亲之谊,以究木本水源之理,其于世教岂少补哉。

  氏之先,肇自陶唐,因生赐姓,由来远矣。东汉之末,刺使公渡江入浙,居婺州金华县长乐乡,官左护军,官大将军,官水军都督,世以立功尽职名于时。十传至,任蕲州刺史;万福,婺州刺史;万福,秦州刺史;楚玉,成都府录事参军,缨组蝉联甲于江左。

  楚玉,莅官于闽,卜居晋江,其子公入桃源,遂为永春始迁祖。

  五传至,举明经,生八子:

  次子,任郴州判官,赠鸿胪卿;,赠鄜州都督,生四子:长从愿,漳州刺史,分居龙溪县,今号漳州房。次从效,清源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生三子:长绍鐖,官银青光禄大夫,守泉州别驾事,今号别驾房;次居道,官尚书左仆射,分居赤湖,今号兴化仆射房。皆公后也。

  其四子,生,封尚书支使;生二子,长仁譓官扬州观察副使,次仁诲官亳州司马,今号尚书支使房。

  第五子,赠工部尚书,生四子:长承岌,次承恤,三承显,四承贇为泉州推官,生三子,长仁鏔 、次仁建、三仁拱,分居西安,现今号衢州房;子美,分居青田;子煦,分居松阳,今号处州房。

  为泉州司户,生三子,长仁琠、次仁裔、三仁著,皆四子、五子之后也。

  朝散大夫元方公,乃公六子,分居博罗,于是有惠州博罗房。

  百十八公 ,乃学士元刚公四子,分居海口,于是有福州海口房。百二十公,乃承议郎元约公子也,分居增城,于是有广州增城房,皆丞相忠宣公留正后。

  宗支蕃衍,固已载诸谱牒,秩然不紊。迩年以来孙子寖盛,中间存没荣枯不无动念,况夫分析乱离又难综理,乃因先人之旧,参以之例,自一世至五世、五世至九世、九世之后各依五数递衍,为图、行字、出处均详其下,正以崇本支而防遗忘耳。

  呜呼!宗法废而《谱》之立就矣,吾泉旧族不为不多创基立业,不为不盛而数世,之后有宗支不明、长幼无序、婚丧不相贺吊、贫穷不相周恤,甚至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贼仁伤义,糜所不至。无他,历世既远,谱牒不修,而尊尊亲亲之谊不讲而明之故也。

  氏之族,自汉至唐及我国朝,支分虽殊,本源则一,可不随时续书以为继世之流芳者乎。若然,则宗支明,而昭穆分,尊卑别,而长幼序,于人伦世道不昧而明著矣。后之子孙果能观于斯《谱》,则尊祖敬宗之心,报本追远之道,岂不油然而生,触类而长者哉。

  是为序。

  宋·祥兴二年己卯,从仕郎、国子编校、平海军节度推官、三十七世孙撰。”

  明·洪武留潜夫《重修族谱序》

  明·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重修族谱,氏40世留潜夫为作“重修族谱序” 曰:

  “氏先世自汉迄今,期间世系宗支与夫名宦功德具载《谱》,图详且悉矣。

  迩年以来子孙繁盛、支派混淆、房位星分、典故散逸,未易毕举,难以鉴观。姑自公、自公绘总图于前,自公及公绘分图于后,直书之序,由高祖而至于曾玄,横列之书从嫡长而逮于支庶,长子继父以著代也,诸子适旁亦有统也,而宗法隐然寓矣,岂图一家纪事已哉。

  噫!为吾子孙者按图而索之,当知蕃衍盛大之由,愈笃辑睦和平之义,贫穷相恤、悉难相助,从玄至云去亦已远,而寻源反本,疏而实亲,以贻后人永为珍袭。

  明·洪武戊午年冬至之吉,承事郎、潮州府揭阳县知县、四十世裔孙潜夫盥手书。”

  明·嘉靖林大钦《清源氏族谱·序》

  明·嘉靖十七年戊戍(1538年),状元、广东潮州府海阳县林大钦《清源氏族谱》“序”,曰:

  “族谱之设,秦、汉而上未有也。自唐·柳芳《氏族论》厘而为二派三氏,为三公曰膏粱,有令仆曰华腴,则族谱始萌蘖于此也。至宗苏老泉作《氏族谱》,谓之谱,欧阳氏著《欧阳族谱》,称为谱,一时名公巨卿竞相爱慕,而族谱遂盛行于世。自是厥后,无间南北海内,家自为《谱》,虽其中不无详略之分,要皆不越乎二公之藩篱也。

  嘉靖丁酉岁(嘉靖十六年,1537年)腊月,有泉巨姓留英峰氏者,挟其《宗谱》及先世诸公遗像至我潮郡豪族留东轩家,适予与东轩燕罢,而英峰至焉。余询之,英峰俱道来故,余默然良久,兴曰:‘余常游天下,未闻有尊祖敬宗若子如此者。’喜之不胜,因索其《族谱》观之,与东轩之《谱》若合符节。

  阅之数数,乃知氏之先出自陶唐,历汉、晋至五代末,有赠鄜州都督之子曰从效者,至中书令封晋江郡恭王;至恭王以下,簪缨继起,任大夫者有人,任郎官者有人,荐贤良登甲榜者不可胜纪;至忠宣公留正历相三朝,相业显闻海内。

  呜乎!若之宗,其亦膏粱而华腴者耶,盖有贤父兄以光于前,岂无令子孙以计其后。彼蝉貂朱轮,不过夸耀一时,泡影电光,行将湮没,贵有肖子贤孙克绍箕裘,阀阅之家风不坠耳。

  兹英峰君系出恭王留从效,而惓惓于兹《谱》者,其意故有所在焉。将见比闾族党闻之而兴起,效之而准则,岂徒为一时之幸,将为后世子孙之幸也。

  余故乐而为之《序》。

  明·嘉靖戊戍春月之吉,赐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奉敕归养、粤潮州府海阳县林大钦拜撰。”

  明·隆庆刘龙《留安氏族谱·序》

  明·隆庆二年(1568年),留安氏11世刘龙《留安氏族谱》,并为之“序”曰:

  “谱家之乘,彰往昭来之器也。

  吾族自昔经变以来,《谱》既失,而修之,以所知为始,阅世又重修之,历今十三世矣。重修也,而谓之新,曷言乎曰以失,而更始危其词以警之也。

  盖《谱》之修也,以所闻之未真,恐涉于诬祖,吾不敢也;以所见之既详,则始于近世,吾不欲也。不欲近而又不敢诬,则不得不惩失《谱》之害也。《谱》失而更始,著一新字以示子孙,当以《谱》为重器、为信史,世守勿失,数世载修,因其已往而益其将来。

  世远而派系长,代迁而文献备,将历千百世于无穷,犹夫故也是。故《谱》为故谱,家为故家,何忧乎近世,何忧乎涉诬乎!故曰:‘危其词以警之也。’虽然,修《谱》之新不可有,光《谱》之新不可无。

  人以四民业业,以士为首,使为子孙皆能为士而新其学,未仕新其德,既仕新其政,上也。其次则农矣,新其产;工矣,新其器;商矣,新其利;亦不失为克肖之子孙也。

  代次相承,绵绵不绝,则修《谱》之意益明,恩光余辉词翰之,益广祭田之增,先茔之显,家范之立,祖训之详,奕世孔彰有声,乡国人莫不曰‘某某之贤父兄’、‘某某之贤子孙’,孰不以吾为著姓、为望族,用是登诸《谱》,不愈见其辉光耶。

  老矣,自今无益于家数矣。然其念未尝一日忘怀,爰不揣固陋,谨拜手稽首以修《谱》为务庶,赎失《谱》之罪。至于润色铺光以为《谱》光,属之后人,为今日子孙之贤尚其勖诸,为 刘 异日子孙之贤更为勖诸。

  隆庆二年戊辰,岁贡生、任绍兴府诸暨县教谕、十一世孙撰。”

  明·隆庆刘龙《留安氏族谱·族谱考实》

  明·隆庆二年(1568年),留安氏 11世刘龙《留安氏族谱》,并作“族谱考实”曰:

  “按:

  吾《族谱》于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年)遭寇乱而失其籍,自天禄以前俱忘之矣。

  正德(1506—1521年)年间,祖伯 季清公与吾祖季宗公始聘莆士吴钦明修之,据见闻以所知,天禄公为一世祖,而子国瑞国珍继之为世系,支派历历可考,传至我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分户异籍,长均平军玄钟,二均德贴本都林凤仔军南京,均德之弟胜德为民房,三房仲卿军镇东屯宏路,从此各自立户当差,彼此不得相干。

  嘉靖八年(1529年)与叔父、从兄又聘晋士李思恪重修之,徵言俊彦,以序端委,有世系、列传、祭田、先茔、余辉、家范、恩光、词翰等例,因略致详,文献足徵,彬彬乎可稽也。

  不幸嘉靖三十九年迄四十一年(1560—1562年),倭寇山贼络绎纵横,时城郭未完,奔窜山谷,将祖、父传下谱牒契籍随身,期以俱存。

  至本年冬,广贼陈绍禄等三千余徒攻双鱼寨,知县林万春,丹徒人,按兵不行救护,听寨众自行拒守,因无水,寨破,为贼所掳,虽万死于一生,而谱牒则不能顾矣。不孝之罪固不可逭,而大数之危无可奈何。戒心甫定,朝夕惓惓,欲据见闻以为编次,但寥寥茫茫无可下手。

  幸吾侄所藏季清公《中元岁暮总祀录》,俱载房分,略见始末。奈自五世均德公以上至始祖中间多无名字,只称某位神主,虽天禄公亦称三十位,不惟此公之先不可得而知,而均德公以及均平仲卿前后,亦失其详。

  又幸吾第五子偶道族叔世誉,所藏从兄邦德原书《世系小录》,参互考证,彼失此得,细绎源流,顺次相同,以五世均德公为吾二房小宗之始,历世立传,而长均平、三仲卿一二知总并之,俾后人备知有同宗之亲,而严异籍之义也。

  胜德,《录》载无嗣,洪武十四年(1381年)立作民户,绝籍未除,永乐元年(1403年)造册,以祖生拨入户为男。祖生添□,字仲远添宗仲义,为宁波府仓大使,无嗣;添祖季明季阳季元,再传世钦世宁天赐继世,相承若可记者。

  然昔闻诸祖父季宗公云:‘当时以祖生之子参之《祀录》,直书胜德无嗣,使不得以乱吾宗耳。’又童时闻祖父云:‘先世聚族原在十五都广福庙东,今庙基地为昆仑洞,五代时迁居清源,是以五世均德公为国初之祖,则天禄公生于宋末。’

  以十二、十三岁时,尝从诸父兄于元旦至庙中拜祖,今据见闻书之,使后人小知来历云。

  隆庆戊辰年(隆庆二年,1568年),绍兴府诸暨学、原授江西赣州府石城县学训导、裔孙谨记。”

  明·崇祯刘章台《留安留刘氏族谱·序》

  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留安氏12世刘章台重修《留安留刘氏族谱》,并作 “序”曰:

  “家有兴废,人有盛衰,理之常也。吾祖以来,于斯为盛,兹以天禄公之祖为祖,其祖之上岂为无出祖乎?因失《谱》,故无可考,而未知其上祖何如。

  观诸谱义,方知出自鄂公留从效之裔也,鄂公由广福庙东迁居留安,后又移入于泉。吾祖天禄由泉改姓,迁于留安对面石庭仔,即扥始地也。昔日鱼山翁甫十二岁即往广福庙拜祖,则广福庙当日必有吾祖之地无疑。

  且祖之义不可不知,知之不可不记。前因失《谱》,故无可记,情甚痛切,既知之而不记,即是无目,不能了然于胸中耳。族之名字、行次、生卒年月、坟宅、婚姻,婚姻之修明记之耳。祖军轮次,不军而贴人之军,此项第一紧要事。今日《谱》之不修,安知后日之子孙不咎我辈之忘祖乎?

  余谨以《谱》记实,而不敢粉饰以失其真。事求有徵,悉凭虚心采访;理非可据,未尝附会逞词。要使后之人知水源木本之义,识彰善瘅恶之条,而不徒书其婚娶、子女、生卒、坟茔,俾后世有所稽查己也。

  是为《序》。

  崇祯三年岁在庚午冬月十二世孙章台序。”

  明·崇祯刘与孚《清源留刘氏族谱·序》

  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重修《留安留刘氏族谱》氏47世刘与孚《清源留刘 氏族谱·序》,曰:

  “族之有谱,其名家之徵乎。然谱贵传,弗传则废;谱贵实,弗实则诬也。之世大夫骤通显者欲矜其世家,而无所据,迺强属先代之名臣,窃附当世之故族,凡与同姓者皆取而文饰之,其意以为有光祖烈宗、孝子贤孙,而不知其祀人之骨肉,依人之血脉,记人之名讳,其伤教背义亦甚矣,宁不蹈自诬之愧哉!

  自陶唐赐姓,至于今几千年,祖宗兆其源、子孙浚其流、且载诸谱者,咸秩然而可考,诚所谓不诬、不废者欤。然宗属日蕃,世代屡更,余惧久而废坠也,故复因先人之《谱》而续之,庶几后进有所考云。

  虽然,《谱》所录者存其迹也,至于不可以《谱》传者,则又赖乎后人之用心也,本之以仁裁之、以义推之。吾念子孙之心,以敬其祖宗,服断而情不尽,恩杀而爱不辍,则其宗系绵延与天地同不朽也。不然,富贵者芬华,贫贱者零替,戚属未竭,遽有尔我之分;宗派相联,反若途人之视,庆吊不行,而礼文离矣;利害不闻,而情意绝矣;长幼不序,而名分凌矣;嫡庶不辨,而宗统乱矣;亦何贵于若子、若孙也哉。则是,《谱》也,亦赘而已。余特书之以为后戒。

  嘉靖庚午年(按:嘉靖无庚午年,应为崇祯庚午) 春月,四十七世孙、庠生与孚序。”

字行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留洪麟主修《氏家谱》,嘉靖壬辰状元广东人林大钦为作序。留洪麟氏百代源流歌”30句,120字,作为氏字行,以“渡江人浙始祖为第一代而为‘我’字,第二代而为‘留’字,以次相承,为‘启’为‘运’,至百世不易。”

  “氏百代源流歌”曰:

  “我留启运,放勋肇基。逮迄于今,千派万枝。

  英豪俊杰,每协昌期。忠贞节孝,世代称奇。

  立人之道,日仁与义。礼智廉能,咸所当知。

  恩惠信德,亦尔宜施。文章典籍,易乐书诗。

  殷勤勉励,正直是师。荣宗显祖,富贵由兹。

  慈祥恺悌,钦敬威仪。淡素敦朴,法度矩规。

  谋猷嘉善,谨慎维持,寿考炽臧,福禄绵熙。

  克遵此诵,享获有余。”

泉系氏科名录

  泉系氏,包括移居外地的族人,其取得的功名及籍地有(留安故地的氏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映紫垣堂·留安氏科名录》):

  北宋进士

  【泉州】

  留汝弼,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莫俦榜,特奏名。

  【浙江衢州府】

  留怙,元丰二年(1079年)时彦榜进士。

  留止臣,衡州守。

  留阮,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 。

  北宋乡贡

  【兴化】

  留传

  【处州】

  留传,元丰(1078—1085年)间。

  【衢州】

  留宠,政和 (1111—1118年)间。

  留邦直, 政和(1111—1118年)间。

  留希房

  南宋进士

  【泉州】

  留俊,建炎四年(1130年)庚戍科李易榜第二甲。

  留正,绍兴卅年(1160年)庚辰科梁克家榜。

  留定,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黄定榜第二甲。

  留文瑞,庆元五年(1199 年)己未科(特奏名进士)。

  留简,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

  留大用留良,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科登郑自诚榜。

  留端,嘉定四年(1211年)辛未科登赵廷大榜。

  留元英,嘉定十年(1217年)丁丑科登吴潜榜。

  【兴化】

  留洪,绍兴卅年(1160年)庚辰科梁克家榜,与泉州留正同。

  留澄,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李待问榜。

  留祺,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登陈亮榜。

  留均留三益,嘉定四年 (1211年)辛未科,与泉州留端同科。

  【处州】

  留骏,淳熙五年(1178年)戊戍科姚颖榜。

  【处州青田】

  留淇,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登陈亮榜,与兴化留祺同科。

  留宗传,宝庆二年(1226年)丙戍科登黄会龙榜。

  留应奎,咸淳四年(1268年)戊戍科登陈文龙榜。德佑元年(1275年)加少保。

  留文奎,咸淳十年(1274年)甲戍科。

  【衢州】

  留清卿,绍兴廿七年(1157年)丁丑科登王十朋榜赋选。

  留观德,乾道(1165-1173年)间大府丞。

  留寅,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登黄定榜,与泉州留定同科。

  留佑贤观德子,户部郎。

  留应祖:闽宪。

  留浩,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科登詹騤榜,尚书。

  留张迈,嘉定十三年(1220年)庚辰科登刘渭榜。

  留汉辅

  留梦森,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

  留梦炎,淳佑三年癸卯(1243年年)春秋魁,淳祐四年(1244年)甲辰科状元及第。

  留解,淳佑七年(1247年)丁未科登张渊微榜,经元。

  留梦发:宝佑三年(1255年)徐用儒榜进士。

  留元宝:咸淳四年(1268年)陈文龙榜进士。

  【信州(江西上饶)】

  留宓,嘉熙二年(1238年)戊戍科周垣榜进士。

  南宋恩赐进士

  【泉州】

  留元冶,嘉定七年(1214年)甲戍科,以擢神童准举。

  留东,景炎元年(1276年)丙子科,以两登极恩赐同进士出身。

  南宋博学宏词科

  【泉州】

  留元刚,开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与真西山真德秀)同选,恩赐进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元刚真德秀》)

  南宋上舍释褐

  【衢州】

  留梦发,淳佑六年(1264年)丙午科。

  南宋特奏名进士

  【泉州】

  留瑞,庆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登曾从龙榜。

  留灅,试南省别院,附此。

  【兴化】

  留俊求,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卫泾榜。

  留均,嘉定四年(1211年)辛未科。

  留天泽,端平二年(1235年)乙未科登吴叔告榜。

  留三登,淳熙元年(1241年)辛丑科登徐俨夫榜。

  【处州】

  留大年,庆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曾从龙榜,与泉州留文瑞同。

  留馹,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

  留乐,绍定五年(1232年)壬辰科。

  留炳,淳佑元年(1241年)辛丑科,书举。

  留梦柱,景定三年(1262年)壬戍科。

  此外还有留骥留弼留洪留宗伟留礼留应午留佑祖留雷焕

  【衢州】

  留晏,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科登张九成榜。

  留暠,绍兴十八年(1148年)戊辰科登王佐榜赋选。

  留本,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登卫泾榜,与兴化留俊求同。

  留谦,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登邹应龙榜。

  此外还有留应祖

  南宋乡贡

  【泉州】

  留元颖留洽留泽

  【兴化】

  留瞻留崧留伦留兴复(解元)留绚留宁留从(解元)。

  【处州】

  留爱祖留梦午留应斗

  留应发,咸淳三年(1267年)丁卯科。

  【衢州】

  留讷(试举)、留崇(书举),乾道元年(1165年)乙酉科。

  留琮(赋举)、留训(赋举),淳熙元年(1174年)甲午科。

  留琰(赋举),淳熙十年(1183年)癸卯科。

  留熹(赋举),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科。

  留玺(书举)、留子迈(书举)、留壬(书举),嘉定六年(1213年)癸酉科。

  留壬仲(书举),嘉定九年(1216年)丙子科。

  此外还有留梦邱

  南宋辟雍

  【泉州】

  留定,存心斋。

  留东,缘光斋,淳熙癸未(?淳熙无癸未),乡举。

  【兴化】

  留传,太学。

  留崧留三益留瓘,特志斋。

  留待问,三中舍斋。

  留伦留亨复留均,习是斋。

  留宁,禔身斋。

  【处州】

  留祺留炳,诚意斋。

  留骏,务本斋。

  留馹,立礼斋。

  留宗传,特中斋。

  留升老留绍祖留弥绳留弥维留三锡留敷锡留珪锡留保锡留承孙留缠

  【衢州】

  留恺留希房留邦直,京师太学。

  留张遇留梦发,特中斋 。

  留梦森

  此外还有留瞻留毅,太学,两请恩免;留嘉绩,循理斋;留本,服膺斋;留尧瑞,允踏斋;留其,立礼斋。

  明朝明经

  【泉州】

  留潜夫,洪武(1368—1398年)间。

  【福清】

  留贤,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岁贡。

  【处州】

  留养虞留以文留季安

  【衢州】

  留浚留文溟

  明朝进士

  【泉州】

  留志淑,字克全,号朋全留芳长子。登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历仕浙江右布政使。(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 留志淑》)

  留震臣,万历二年(1574年)甲戍科。

  留敬臣,万历十四年(1586年 )丙戍科。

  明朝举人

  【泉州】

  留震,永乐乙丑科(永乐无乙丑,应为乙酉年之误;1405年) 。

  留贵

  留成,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岁贡。

  留芳,《易》举,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科 。

  留志淑,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

  留子陈,《春秋》魁,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

  留元复,《易》举,嘉靖廿五年(1546年)丙午科。

  留震臣留敬臣,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

  留湛然,《书》举,万历元年(1573年)癸酉科。

  留觐光,《礼记》举,万历卅七年(1609年)己酉科。

  留维相,《书》举,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

  留景星,《书》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

  留廷贵,即廷著

  【泉州惠安】

  留厚

  【建宁】

  留太平

  【处州】

  留渶留棨留纯留文辉留九龄留文瑶留世显

  【处州青田】

  留衮

  留禄,《书》举,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

  【衢州】

  留循

  此外还有留汉(永乐间,1403—1424年)、留潜

  明朝乡贡

  【泉州】

  留震,《易》举,永乐三年(1405年)乙酉科。

  【处州】

  留溆,《书》举,永乐三年(1405年)乙酉科。

  留衢,《书》举,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科。

  【衢州】

  留蕃,《春秋》举,洪武元年(1368年)杨复榜。

  留盛,《书》举,洪武三年(1370年)庚戍科叶仁榜。

  留志得,《春秋》举,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科举人, 教谕。

  留让,《春秋》举,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科举人,教授。

  【广东增城 】

  留汉,《礼记》举 ,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登梁耸榜。

  明朝岁贡

  【泉州】

  留宗清

  留雍留成,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岁贡。

  留伦,嘉靖十七年戊戍(1538年)岁贡。

  【泉州永春

  留龙,嘉靖廿五年丙午(1546年)岁贡。

  留民仰,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年)岁贡。

  留梓,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年)岁贡。

  【建宁】

  留栋留与德

  【处州青田】

  留衮留荣

  【博罗】

  留厚,号法深

  【西安】

  留绅留英留缵留观留羲

  此外还有留雝,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岁贡;留元器,万历廿三年乙未(1595年)岁贡。

  清朝举人

  【泉州】

  留宪章,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科,榜姓

  留燧,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补癸卯科,任高陵县知县。

  留祖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科,武举,榜姓

  留宪仪,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武举。

  清朝进士

  【漳州】

  刘国柱,乾隆卅一年(1766年)丙戍科武进士,神主内书

  【浙江衢州府】

  留一骥,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举人、进士。

族贤

  留嵩(22 世),唐宣宗(847—859年在位)时举明经,官至工部员外郎。

  留环(25世),字文圭。博学善属文,初授福州盐铁判官,封鸿胪寺卿 。盛氏,封汝南郡君,坟在永春金犁山,约立于唐·光化三年(900 年),现存。

  留雄(26世“贞”字行),字伯英留环次子。性刚直好勇,唐末·光启( 885—888年)王潮王审知王审邽3兄弟自光州起兵入闽,克定,事闽王,授节度史,历赠太傅、鄜州都督。唐·天祐二年(905年)复迁泉州。留雄陈氏(赠纪国夫人),生4子,曰从愿从效从武从迁。卒葬惠安尊贤里白岩院东,夫人同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潮王审知王审邽》)

  留铉(26 世“贞”字行),授南州刺史。

  留镐(26世“贞”字行),授亳州节度使,封尚书令。

  留从效(906—962年;27世“节”字行),字元范,二房留环后裔,留雄次子,唐末、五代·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后从永春迁晋江,泉州南俊巷承天寺(月台寺)为其南园故址。闽·天德二年(944年),留从效为泉州散员指挥使。时朱文进连重遇闽景宗·王延羲留从效以讨伐朱文进为号令,杀党、刺史 黄绍颇,自署都指挥使。晋·开运三年(946年),南唐灭闽国·天德帝王廷政,吴越南下福州,留从效归顺南唐,自领漳州、泉州等二州留后,被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二州观察使,后累授同平章政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后周征淮南,南唐军队屡败,留从效又遣使借道湖北通款于后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留从效又遣使借道吴越上表,对宋称藩,贡奉不绝。建隆三年 (962年)七月,留从效卒,年五十七, 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留从效无嗣,以兄从愿之子绍錤绍鎡为子。(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从效》、《泉州儒道释寺庙·承天寺》)

  留从愿(27世“节”字行),留从效之兄 ,五代·南唐封漳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

  留绍兴(28世“孝”字行),任漳州刺史,赐官殿前都承旨,历授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留绍錤(28世“孝”字行),留从愿三子,继鄂国公留从效嗣,宋代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任绵州刺史,行泉州别驾、内外诸军部指挥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监察御史、武骑尉。现存永春留安千年古厝修爵堂,为留绍錤于北宋·景德七年(1007年)所建,为重点保护文物。

  留居道(28世“孝”字行),字理卿,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原五房留玟后裔、留仁琠长子,承嗣二房留环,为留从效嗣子。授松阳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留居道是永春现有文字资料记载最早到国外去的人,他经商至安南(今越南),带回荔枝种苗18株,称“十八娘子”。后迁兴化,居地今仙游县枫亭镇赤湖东宅村留宅自然村,为泉州氏迁兴化始祖。夫人郑氏,生4子,曰。卒葬西湖龙塘山之南原,夫人葬九龙之北柳山之原。

  留正(1129—1206年;33 世“立”字行),字仲至留从效6世孙,祖籍永春,居晋江(泉州城内)。南宋·绍兴卅年(1160年)第进士,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称“三朝元老”,累官签书枢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大学士等,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 。卒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宣留正从政40余年,为政清平,“谨法度、惜名器,毫发不可干以私”,有“中兴之相第一”之誉。留正有赐宅在泉州城内开元寺西锦堂坊内塔堂巷,后人于明代建为“忠宣家庙”,祀留从效留正及明·揭阳知县留震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正》)

  留正有子(34世)。留丙,知常德府、抚州。 留硕,承务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少保。

  留正有孙元刚元治元均元英元圭元崇元长元亮(35世),皆居官,多有循吏之称。留元刚,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历任中奉大夫直院右史;留元英,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授监察御史,迁工部侍郎、宝章阁待制。

  留梦炎,字汉辅,浙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生;淳佑三年癸卯春秋魁,淳 祐四年(1244年)甲辰科状元及第,历官宗正少卿,秘阁修撰,福建提举,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殿学士;德祐元年(1275年)任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并拜为右丞相(时左丞相为陈宜中)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是泉州系氏第1位状元、第2位宰相。同年国亡遁去。入元,为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元贞元年乙未(1295年)致仕,同年卒,谥文惠

  留志淑(44世),登·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历浙江右布政使。

  留一龙(46世),字震臣,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留一熊(46世),字敬臣,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贵州副使。

修爵堂沿革

  “修爵堂”始建于唐,是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故居。留从效卒后,后人于留从效故宅建家庙纪念,称“鄂国留公祠”,亦称“鄂国公庙”。北宋·景德四年丁未(1007年),留从效嗣长子留绍錤厚卿)拓地扩建。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龙图阁学士陈从易(晋江人)为撰《鄂国公庙碑记》,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陈从易》)

  “宋太师鄂国公有祠在桃源昭善里桃林村,其地乃公古居处也。山曰留安,水曰流湾,以公故名。公没而祠之焉,仍其旧也 。

  庳隘弗称,岁久寝敝。公子银青(银青光禄大夫)厚卿致政之日,展谒祠下,四顾怆然。乃捐金拓地,宏其规制。深一十七丈四尺,广七丈二尺,中构正堂八楹。东西两庑各六楹。缭以周垣,辟以重门。

  经始于景德丁未仲秋朔日,竣工于是年季冬望日……”

  明·永乐(1403—1424年)间 ,匾其堂曰“修爵堂”。嘉靖卅九年(1560年),遭倭寇焚毁。

  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氏裔孙重修,又称氏宗祠。

修爵堂规制

  修爵堂四周原有围墙,今已倾废。围墙外原有沟廊,现左、右沟廊改为6米宽的村道,前、后沟廊改为村间公路。

  修爵堂坐北朝南,宽约22米,进深约58米,占地面积1257.12平方米,共3进2内庭,由门庭、下正门、天井、厢房、正厅、后轩、后院、银房、过水廊等组成。杉木柱梁结构,土瓦盖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门口埕宽21.6米,进深8.1米。门口埕立有旗杆石;同时,左有“日井”,右有“月井”,两井相望。

  从前堂的正门登3级石阶就进了宽敞的下照厅,有左、右下照房、角间,每间进深6.4米。正内庭既宽又深,书院宽7.7米,进深4米。

  从两旁书院石阶可上正厅堂,正厅堂宽15米,进深约13米,高11米,显得十分高大宽敞。有 柱联曰:“里名昭善,昭元善而百善集;堂标修爵,修天爵而人爵从。”最引人注目的是罕见的花岗岩过丁石,长达6.2米,宽0.67厘米,厚0.21厘米。     

  正厅堂的背后有1个进深4.2米的后轩。

  后庭院宽15米,进深5.2米,也有左、右后厅书院。

  最后面的是后大厅及后厅左右大房、左右6扇,每间进深都达13.7米。  

 修爵堂的后面两旁,左俗称“仓”,地势略高,面积1300多平方米,现改建为小学;右俗称“库”,地势略高,面积也是1300多平方米,现改建为民居。

  现在,两厢、书院、下照房有6户20多人居住,均为留从效后裔,但已改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氏·映紫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