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庆、出行礼俗

  寿庆。
  送顺风脱草鞋

  拜祖辞行

寿庆

  庆祝诞辰,泉州称“做生日”、“过生日”

  远古的人们原不做生日,到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才开始出现了做生日的风俗,但出于孝亲观念,只限于双亲健在时才可以做。后来,即使双亲亡故,做生日的习俗依然如故。到唐代,更把生日庆贺与祝寿古礼结合起来,并为后世所传承。

  泉州人把婴孩第一个生日(周岁)称“度晬”,两周岁时的生日称为“头生日”,十六岁时的生日称“做十六岁”,举行成年仪式。以后每年生日都简单地做生日,吃碗鸡蛋面线等,寓吉祥长寿之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间礼俗·生育礼俗、成年礼俗》)

  因古人平均寿命较短,以50岁为分界,50岁以前死亡称“夭寿”(短命),因此50岁以前做生日仅称“庆生”、“贺生”;50岁以后逝世即属长寿,因此50岁后做生日也称“做寿”、“寿庆”。当成年仪礼逐渐淡化后,寿庆仪礼更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50岁后的生日凡逢“十”,如60岁、70岁、80岁、90岁等,又称“做大生日”、“做大寿”。但泉俗做 “九”不做“十”,因“九”、“久”谐音,寓“岁寿长久”之意;或谓“九”是最大数,“岁寿可添不可减”。因此“做大生日”要提前一年做,如49岁时做“50岁生日”,59岁时做“60岁生日”,依此类推。

  做大寿一般由寿翁的子孙发起,谚曰“富做寿,穷做亲”,大户人家特别隆重,讲排场,而贫穷人家则冀亲戚多人上门,图个喜庆而已。

  过去大户人家做寿,家中张灯结彩,厅堂布置“寿幛”、“寿联”,点蟠龙大红烛,请人撰写歌功颂德的 “寿屏”,以示珍重。“寿幛”一般是绣有南极仙翁(寿星)的丝织品。其形象,据《西游记》记述为:“南极老人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寿联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典出《诗经》“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应事食品有寿面、百寿龟、寿桃等。吃寿面称“抽寿”,取面条绵长,示延年之意。“龟”是闽南传统食品,用糯米做皮,糖和绿豆为馅,再用有龟甲图案或“寿”字的陶瓷印模印形,蒸熟,形状如龟,称“百寿龟”。龟古称灵物,性耐饥渴,寿至百岁外,为介虫之长。“龟”寄托着人们祈愿像龟一样长寿的愿望。“寿桃”是桃形的包子,以糖、炒花生末、金桔末等为馅,取“蟠桃献寿”之意。《十洲记》载:“东海有山名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曲三千里,曰蟠木。此桃三千年一生实。”

  清晨,子孙先点烛拈香,敬天地、拜祖先,后请寿翁端坐堂上,儿孙辈向过寿者祝寿。早餐,全家老少都吃 “寿面”,表示托长辈之福,儿孙自能长寿。午时,农村地区在热烈的鞭炮声中,亲友、邻居齐聚一堂为寿 翁 祝贺。

  此外,常常还要摆酒唱戏。

  无论如何,长辈做大生日都是家族盛事,在外的晚辈应提前返家。晋江、惠安、泉港等地,这天老少一般都穿红色衣服,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出嫁的女儿、孙女要偕女婿、孙女婿和外甥、外甥孙回娘家来祝寿,随身带来各类富有美好寓意的礼物。聚餐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面线”,取猪脚寓意强壮、面线寿长之意。  

送顺风、脱草鞋

  闽南侨乡为华侨饯行与洗尘民俗。

  送顺风

  即饯行之意。过去交通工具以船为主,顺风顺流,一帆风顺到达目的地,既是出国者本人的希望,也是诸亲友的愿望。新客获得入境手续即将出国、旧客回乡探亲又将返回居留地之前,亲友前来“送顺风”。此后相因成习,亲友出国,不论乘车坐船或坐飞机(实际飞机逆风最好),概称“送顺风”

  “送顺风”之俗,早于出发前的几天中,亲友纷纷送来涂红的鸡蛋、箍着红纸圈的面线,还有用红头绳 系住双脚的大公鸡,加上一番吉祥的话语。红纸、红头绳、红鸡蛋 象征火红圆满,面线意味着绵长,公鸡比喻远走高飞。系住公鸡的双脚寄托不忘故土亲人的期望。并赠海外少有而常用的中成药,如茶饼、神曲、天麻、田七、当归、川芎、乌鸡白凤丸、片仔癀等。过去也有送“午时盐茶”、“柚茶”、“石亭茶”、“泉苑水仙种”等传统饮品。

  比较隆重的送行仪式为设宴饯行,亲友数人陪同华侨畅饮几杯酒表示情意。旧社会较少举行。

  脱草鞋

  即饯行之意。华侨去国多年,一旦自海外归来,亲友闻知,纷纷前来送鸡、鸡蛋、面线及美酒等物,名曰“脱草鞋”

  “脱草鞋”之俗由来已久。旧出远门,常穿草鞋步行,一旦到家,尚然气喘吁吁,亲人为他脱下草鞋,拂洗尘土,并用美食供应,以解疲劳。

  时代进步,现出门已不穿草鞋;或当华侨归国,乘坐轮船或飞机,并坐车回到家乡,也已完全同当年的草鞋脱钩。但旧俗相沿,亲人帮他更换盥洗,亲友送来礼品,或摆酒接风洗尘,仍沿旧称为“脱草鞋”

拜祖辞行

  闽南侨乡青少年,当旅居南洋的父兄或亲友为其购买了入境证,即俗称的“大字”,经签证,并向轮船公司定购船票,定好启程日期之后,于离开闽南老家前夕,须备办果合香金,到祖厅向列祖列宗辞行。此俗称为“拜祖”,庶几新客出洋之后,不忘家乡故土“摇篮血迹”

  远行者须亲自点燃三炷香,向列祖列宗跪拜,声言为了生活,不得不抛乡离井,到南洋谋生,伏祈祖宗鉴谅;并求列祖列宗于冥冥之中给予庇佑,保庇顺利渡过万里重洋,在外一切顺利;将来发财,定要回乡谢天敬祖,光耀门庭。

  “拜祖”之后,家庭准备故乡泥土一小包、井水一小瓶、针几支及线若干,放入出洋者行李袋中,俾使新客去到番邦之后,一来可以无“不服水土”之虞;二来带去家乡水、土,使不忘家山故水,时兴怀乡之思;三来有针线引路,使其不忘归路,能早日荣归。这些物品,新客常长久保存,以资纪念,也有将所带去的井水渗入当地豆腐中煮食,以服当地水土。

  临行,家人准备食品,供欲出国者吃食。此俗各地略有不同。

  吃甜蛋:此俗最为普遍,俗称平安蛋,以祝平安。多用鸡蛋,先煮熟剥壳,再和糖重煮,通常四枚,以寓完整双数;此外再备熟蛋数枚,让其带于路上吃食。

  吃豆腐:安海一带之俗。出门之前,特煮一碗豆腐让其吃下,使其出国后不忘乡土。

  吃点心:青阳一带风俗。出国之前,必须煮一碗点心,让他在自家的水缸盖顶吃食,寓饮水思源、不忘乡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