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杨—下)

  杨履正(字子顺,南宋·晋江人)、杨宋卿、杨瞿崃(本名载萼,字稚实,号商澹、栖霞山人。行状。著述。)、杨铉锡(字康侯)、杨明琅(字质人,又字光坦,号蓉庵)
  杨朝乾(别号时斋)、杨启新(字日灿)、杨舆字士载,或作时载,号松轩。明·晋江人。不求闻达。累至永州知府。引老乞归。、杨孟洪(字裕卿,明·晋江人、杨端仪(明·晋江人)、杨智字思明。明·南安富春人,或作“晋江人”。天顺八年进士。南京监察御史。成化四年谪广东布政司照磨。化州知州,卒于官。评价。、杨汲(字潜古)、杨旬瑛(字维六;一说字可恒,号惟六)、杨一桂[号丹崖,明·清江县人(现江西樟树市)。万历廿五年(1597年)任泉州府同知。]、杨曜宗字世显,号思复,学者称复斋先生,明·晋江人。晋江训导、嘉鱼教谕。韩王府纪善、左右长史。评价及其他。桐月山房。、杨相孙(字敬在,元·晋江人。身世。从宦。评价。、杨海、杨士豁(字伯达。南宋·晋江人)
  杨渤
(字德濬,明·晋江人)、杨日采(字原日,明·晋江人)、杨佩训(字维式,明·晋江人)、杨伟(明·晋江人)、杨万廉(字有孚,明·晋江人)、杨裕(明·晋江人)、杨孟瓛(字巨山,清·晋江人)、杨于先(字野若,清·晋江人)
  杨应葵
(字升山,清·晋江人。)、杨梦龄字子寿,南宋·晋江人。瑞安县丞,摄县事。平阳知县。、杨楙(字楙之,南宋·晋江人)、杨承祖(字庆袭,龙溪人,嘉泰四年任安溪知县)

杨履正

  杨履正,字子顺,南宋·晋江人。朱熹门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杨履正》:杨履正,字子顺,晋江人。朱文公门人。生徒数百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杨履正》:杨履正,字子顺……以文学名于世……游朱子之门。朱子称其学问精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8·朱子泉州门人并交友·杨子顺先生履正》:

  “杨履正,字子顺,晋江人,朱子门人。 朱子称其为学细密。有生徒数百人。

  按:

  文公子顺书云:‘学虽以躬行力践为极,然未有不由讲学穷理而后至。’

  又曰:‘来书所论为学大意,似已得之,但贤者本自会说,说得相似却不为难,只恐体之未实,即此所说皆是空言,不济事耳。’

  又曰:‘至之杨至至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杨至》)粗疏,不如 子顺细密云。’”

杨宋卿

  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

  《朱文公文集·卷39》(四部丛刊初编缩本)载:杨宋卿将自己的诗作编为一集寄给朱熹朱熹看后有感于秦桧统治下经学式微,学子忽视义理,片面追逐词章迷途忘返,故而复信给杨宋卿,对近世“葩藻之词胜,言志之功微”的通病,委婉加以矫正。(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

杨瞿崃

  杨瞿崃本名载萼,获隽后改瞿崃稚实商澹栖霞山人,明·晋江人,杨启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杨启新》)宗叙孙,守魁密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州守杨日灿先生启新》有简要附记。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矍崃》有传。

  行状

  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举人,万历卅五年丁未(1607年)进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州守杨日灿先生启新杨启新……子瞿崃,丁未进士,官至江西副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矍崃》:

  “杨矍崃,字稚实

  万历丁未进士,授户部主事。(越二年)榷税临清,疏请蠲广安新增之税,以复正额;不报。

  其疏略谓:“清关为神京咽喉,清关不安则南北之脉络绝,谓而京师困。今关税益以广安上取甚,工敲骨吸髓之术,国家酿瓦解土崩之势,非计也。孰若益之。”

  乙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典试云南,升郎中。以按察司佥事督学粤东,弊绝风清,尤力伸士气,曲全善类。有含冤负抑者,立湔雪之。

  转江西参议,擢按察司副使,提督江西学政。

  未几告归,杜门著述。”

  杨矍崃告归后,值援辽闽兵扰据龙津,极力调停,得免生变,入崇安,俟闽兵尽发乃归。

  杜门著述,丹策自娱,复至三山(福州)。藏书之余,谭诗说经,刊刷鲁鱼,终日靡倦,尤精于《易》。

  当事荐剡,辞不赴,遂卒于三山,其子舁榇归葬焉。

  著述

  杨瞿崃学问广博,著述甚丰。

  《明史·卷96·志第72·艺文1》:杨瞿崃《易林疑说》十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易林疑说》)

  明史·99·志第75·艺文4》:杨瞿崃《明文翼统》四十卷。”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31·骚赋类》:杨瞿崃《明文翼统》四十卷(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江西提学副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州守杨日灿先生启新瞿崃……著有《易经疑丛》、《栖霞山人石室稿》、《黄华读稿》二。”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易林疑说》无卷数,明·杨瞿崃撰……先是瞿崃之父著《易经蒙筌》,未就而卒。瞿崃承其家学,考索诸家,有疑即为之说,故名曰《疑说》……《明史•艺文志》作十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易林疑说》)

  “《岭南文献补遗》六卷,明·瞿崃编……先是,广东提学张邦翼撰《岭南文献》三十二卷,瞿崃继为提学,复辑是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岭南文献补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矍崃》:“所著有《疑蒙易说》、《四书疑说》等书。”

  所著除上述《易林疑说》(亦称《易经疑丛》)10卷、《明文翼统》40卷、《岭南文献补遗》6卷、《疑蒙易说》、《四书疑说》10卷、《黄华读稿》、,尚有《五经疑筌》、《栖霞疑测》10卷《西方疑诤》、《栖霞全集》、《栖霞续集》、栖霞山人石室稿》、《二东稿》等。

杨玄锡

  字康侯张瑞图外孙。

  明·崇祯七年(1634年)联第进士,年方十六。授中书舍人,工书法,历官至吏部文选司主事。明亡,归隐于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坊宅附·城中宅·明宅》:

  “员外郎杨铉锡宅:在集贤铺中,有瀛洲池馆。

  周廷陇集碧湖池馆诗:‘为惜春光好,群贤靡后期。垂杨穿曲径,宿雨涨平池。投辖留金凤,蹲盘诧石狮。客多频借榻,觞促罢拈棋。风月归新主,莺花失旧悲。虾 须 清露卷,蟾影绿波移。寺迥闻钟早,宵空秉烛迟。檀槽方调曲,铜钵复敲诗。枕漱真成癖,膏盲不问医。胜游良可纪,讵数永和时。’”

杨明琅 (1612—1675年)

  杨明琅,字质人,又字光坦,号蓉庵。明末清初·晋江罗山芙蓉人。

  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翰林。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略地泉州,其部將何佑奉令将杨明琅及家眷和洪承畴之侄洪士昌洪士恩等掳往台湾,后又被放逐到淡水垦殖,死于戍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洪承畴》)

  清·阮旻錫《海上见闻录·卷2》:“乙卯,康熙十四年,海上称永历二十九年 (1675年)……二月……传流经略之侄士昌天伦天恩及眷口于东宁之狼峤。流前进士杨明琅及眷口于狼峤,以其过怀宗(明·崇祯帝梓宫不下马、其父修《南安县志》以海上为海寇故也。后皆死于戍所。”

  清·康熙郑亦邹郑成功传》:(康熙)十四年春……三月……郑经 承畴杨明琅眷属百余口于鸡笼城。明琅,崇祯词林,字质人,煤山之变,乘马过梓宫,扬鞭而指之曰:‘此真亡国之君者也!’”

  ·不著撰人《闽海纪略·后纪略》:“乙卯,永历二十九年……三月,窜洪承畴士昌天恩等及杨明琅于台湾。清祀洪承畴于学宫,至是,毁其祠,流其胞侄士昌天恩士伦及家属于琅王乔(“王乔”合一字)。责杨明琅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之变过梓宫不下马,并其家俱流之。后皆死于东宁(台湾)。”

  连橫《台湾通史·卷2·建国纪下》:(永历)二十九年春……二月……窜承畴杨明琅眷属百遇口于鸡笼城。明琅,癸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翰林也;数其罪,嗣死于窜所。”

杨朝乾

  杨朝乾,别号时斋,明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3·杨敬孚先生朝乾林次崖林希元次崖) 撰《本传》为作传,曰:

  “杨朝乾,别号时斋

  弱冠知力学,慎择师友,其折衷诸说率自心得;引进后学,讲议文字,往往必求古人精意。作为文章,务在理到,切实不骋浮靡。其事直,叟公爱慕不衰。孝心纯笃,且刻苦奋励,不以贫挠志。宽仁恭恕,不修边幅;不言,而接人以敬。凡四方贤哲,与同邑乡贤次峰 逸所 黄伟,咸相与为友;又与次崖 (林希元号次崖)丽泽有年。其余荣耀儒名者,多所礼于其庐。

  卒后,友人教喻检吾 杨复谥之曰‘敬孚先生’。所著有《四书、诗经集览》。”

杨启新

  杨启新,字日灿,明·晋江人杨瞿崃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杨瞿崃》)。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州守杨日灿先生启新》:

  “杨启新,字日灿,晋江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举人,授海门令,左迁东管丞,量移武宣令,迁左州守,卒于官。

  启新循循朴谨,不求人知;历官五载,布衣蔬食;殁,几无以殓。汉吏悃幅无华,庶几近之。左(左州)人祀之名宦。

  著有《易经讲义》。

  子瞿崃,丁未(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江西副使;著有《易经疑丛》、栖霞山人《石室稿》、《黄华读稿》二。”

杨舆

   杨舆,字士载,或作时载,号松轩,明·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舆》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侍郎杨松轩先生》据《闽书》、《朱简斋朱鉴)集》、《郡志》为作传。

  不求闻达

  杨舆秉家学渊源,未弱冠即通五经,尤长于《春秋》,子、史、百家莫不通究。杨舆不入科场,建塾授徒。宣德十年乙卯(1435年),朝廷纂修《实录》,征为郡总裁。正统(1436—1449年)初《实录》成,泉州郡守蔡锡以明经荐授杨舆为惠安训导。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侍郎杨松轩先生》:

  “杨舆,字士载,号松轩,晋江人。

  父曜宗,经学纯正,仕至长史;引年家居,屡以忠君孝亲为乡后辈言之;为文温润典则。

  幼好读书,未弱冠能属文,通五经,尤长于《春秋》,子、史、百家莫不通究。

  尝言场屋制度过严,遂与征士陈瓛温良朱铎蔡翼何佑辈为友,不求闻达。

  建塾授徒,门人数百,多有学成亦不应举、召养于学校者。戒之曰:‘尔可比樊笼外者耶。’厥后,如林同庄谏丘璧,皆以科名显。

  宣德乙卯(宣德十年,1435年),上命进士某纂修《实录》,以有三长,为郡总裁。《实录》成,郡守蔡锡明《春秋经》,荐授惠安训导。”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舆》:杨舆,字士载,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舆》:杨舆,字士载,或作时载,长史曜宗子。”

  累至永州知府

  丁内艰后,杨舆以学行纯笃郕王府伴读。景泰元年(1450年)郕王·朱祁钰登基,杨舆出为处州知事,升户部郎中,秩满升南京右侍郎。天顺元年(1457年)谪永州知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侍郎杨松轩先生》:

  “丁内艰,服除,以学行纯笃擢邸府伴读。

  王入继大统,邸臣皆蒙显秩,独出为处州知事。值山寇发,巡抚委捕治,设方略,连破沐溪方竹贼巢九处。事闻,召见文华殿,问民情苦乐。对曰:‘无苦民事,则民不苦。’

  历升南京户部右侍郎。

  天顺改元,谪永州。广西苗贼滋蔓,发策备御,寇不入境;一时政教毕举。”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舆》:

  “正统初,以明经为郕王府伴读。

  郕王监国,藩邸旧臣咸蒙显用,而仅为处州知事。会山寇起,廵抚委捕治,连破沐溪、芳竹贼巢九处。事闻,召见文华殿,问民情苦乐;对曰:‘无苦民事,则民不苦。’

  历升南京户部右侍郎。

  天顺改元,谪永州。广西苗贼滋蔓,发策备御,寇不入境。”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舆》:

  “正统初,以明经荐授惠安训导,入伴读郕王府。

  王入继大统,出为处州知事。值山寇起,委捕治。简精锐,严赏罚,佐诸将破平之。巡抚上其功,召见文华殿,升户部郎中。

  秩满,升南京右侍郎。

  天顺改元,调永州知府。时总兵李震统兵十万剿广西叛苗,驻永州。调护多方,兵民倚赖。城中疫病,给医药;殁,予殡殓。已乃饬周元公祠,择裔孙二人为邑庠,改淫祠为社学,政教一新。”

  引老乞归

  天顺七年癸未(1463年)入觐,引老乞归。家居十四年。七十七岁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侍郎杨松轩先生》:

  “癸未入觐,引老乞归,燕赐甚腆,诏有司加礼焉。

  家居十四年,与朱简斋?相友;训迪子孙力学,治家严肃,非礼行则不入公门;于烝尝,则严洁承祀;有问学者,则条陈本末,人乐近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鉴》)

  所著有《松轩集》。

  朱简斋志其墓。”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舆》:“癸未入觐,引老乞归。著有《松轩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杨舆》:“会入觐,引老乞归。家居十四年,卒年七十七。著有《松轩集》。子。”

杨孟洪

  杨孟洪,字裕卿,明·晋江人;蔡清蔡虚斋)弟子。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乡荐,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会试春官,入乙榜,授江西宁州学正;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召为国子助教,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由国子补德府右长史,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转左长史,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年)卒于家。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长史杨枫山先生孟洪张净峰张岳)先生撰《墓志》为作传,曰:

  杨孟洪,字裕卿,晋江人。

  少补郡庠弟子员,事虚斋 先生讲《易》,得其微旨,以《易经》领正德丁卯乡荐;明年戊辰会试春官,入乙榜。

  授江西宁州学正。推所闻于师者以授其人,无不信服。

  丙子召为国子助教。甫一年,以懒庵足疾乞归。侍四年而懒庵殁,服阕,复为国子。

  又六年戊子春,由国子奏补德府右长史,王常听用其言,府事多所厘正。

  癸巳转左长史,时年六十余矣。屡求归,王辄留之,至于再三,王度其终不可留,乃听。

  始,虚斋门下士无虑百十人,顾常爱孟洪言辞容止及论事之长,谓其他日必能为政。其后所至,皆以温恭详欵为人所爱重。事有难处者,为之剖画,咸中肯綮,无拂于理而后行。故终其身,于事鲜有败失。

  尤仗义,能济人急。丁卯赴秋试,漳士有道死而无殡资者,时且郁热,人无敢视,孟洪亲为之殡,以已资助而遣之。

  其在分宁,宁庶人方起狱,挤郑山斋以南昌教授,某亦莆人也,并挤之,禁绝所与往来,孟洪常使人问视其家,人以是称孟洪为长者。

  晚作别墅于枫山,盖有终焉之志。

  嘉靖甲午年卒。

  按:王遵岩王慎中双泉处士《墓志》云:‘蔡虚斋先生高弟数人,杨孟洪其一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杨孟洪》:杨孟洪,字裕卿 。正德丁卯乡荐,授宁州学正。推虚斋师传以教,人无不信服。擢国子监助教,乞归。起补原官,升德府右长史,王听用之,转左长史。固辞归家。”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蔡清王慎中》)

杨端仪

   杨端仪,明·晋江人。永乐三年乙酉(1405年)解元,永乐四年丙戌(1406年)联捷进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会肇建宫阙,往督郡邑材士梓人,舟覆溺亡。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吏部先生端仪据《朱简斋朱鉴)集》载:

  “杨端仪,晋江人。

  永乐三年(1405年)乡荐苐一,四年(1406年)进士,历官吏部主事。

  《泉郡学科目题名碑记》云:‘都宪御史文庄提学吏部端仪,皆由省元入仕,学识渊源,行检醇正,有功来学,数君子祠于乡贤,昭于碑刻,率皆先实后名者咸可稽焉。’

  按:公事实未详,今观《碑记》侧于诸公之列,共称‘学识渊源’,碑立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郡守无锡、里人志淑同刻石者,二公皆乡之望,可见乡评亦同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杨端仪》:

  “杨端仪,永乐乙酉解元,丙戌联捷进士。

  性聪慧,喜读书,精治《易经》,兼通六籍。砥躬砺行,克自振刷。

  既登第,授吏部考功司主事,以明敏称。会肇建宫阙,征郡邑材士梓人之属,工部恐后期,奏请于百司中择其可称者往督之,端仪与焉。既拜命,曰:‘是不可缓也。’即戒行,舟次大胜,适飓风大作,舵师弗支,遂覆溺焉。闻者伤之。

  子扶榇归葬,杨曜宗为之志。

  泉郡学《科目题名记》云:‘朱鑑杨智蔡清赵珤杨端仪,皆由省元登仕版,学识渊源,行检醇正,有功来学。’其为当时推重如此。”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鉴蔡清赵珤葛恒留志淑田嵓》)

杨智

  杨智,字思明,明·南安富春人;因入晋庠为生员,或作“晋江人”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泉郡旧《志》、《闽书》”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府志》列《忠义传》”。为作传。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智》有传。

  天顺八年进士

  景泰四年癸酉(1453年),杨智由晋庠登举人。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成进士。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

  杨智,字思明,晋江人。

  幼有大志,既领乡荐,闻临漳林蒙庵有性理学,往从之游,三年归。

  登天顺八年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智》:杨智,字思明,晋江人。天顺甲申进士。”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

  杨智,字思明,邑东富春人。

  由晋庠登景泰癸酉举人。闻临漳林蒙庵有性理学,往从之游,三年归。

  登天顺甲申进士。”

  南京监察御史

  擢南京监察御史。成化四年(1468年),上疏贾众怨。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

  “擢南京监察御史。

  成化四年,客星变为彗星。

  上言:‘妖彗示变,灾异迭至,自非君臣恐惧、旁求直言、改革弊政、进君子而退小人,不足以弭天变。宫闱之事臣不敢言,望陛下深自省察裁处。其在廷大臣,南京守备、成国公朱仪,参赞机务、兵部尚书李宾并猥琐无当,不足膺根本重地;吏部尚书章纶则遣子应元冒贯京卫军余,欲觊京闱之荐;刑部侍郎王恕则娶指挥妻旻氏为继,而甘偶失节之妇;工部侍郎范理外似朴而内奸贪,大理寺少卿金绅喜徇私而多卖法,应天府尹毕亨夤缘擢用,衍圣公孔宏绪之淫欲骄恣,凡此妨国病民,皆足以召致天变。’

  疏入,遂贾众怨,朱仪尤恶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智》:

  “擢南京监察御史。

  成化四年,客星变为彗星。

   上言妖彗示变灾异迭至,非君臣恐惧、改革弊政,进君子而退小人,不足以弭天变。宫闱事臣不敢言,望陛下深自省察裁处。又言成国公·朱仪、兵部尚书李宾等妨国病民状。
遂贾众怨,成国公·尤恶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

  “擢南京监察御史。

  成化四年,客星变为彗星。

  上言:

  ‘妖彗示变,灾异迭至。陛下敬天勤民,克谨天戒,而变故益著,恐圣心或有未尽,而内外臣工未必皆同心修省而应天之实有未至也。宫闱之间,爱或失均,则螽斯之福(“螽斯之福”:指多子多孙的福分)未臻于内;左右之际,威福僭差,则予夺之柄或移于下;宰执或阿附苟容,台谏或顾忌思避;掌兵柄,或昧养士御寇之方;司铨衡,或无进贤远奸之实;握刑枢,或不能明刑弼教(“弼教”:辅助教化,多指以刑辅教);官狱犴(“狱犴”:亦作“狱豻”,诉讼),或不能理枉伸冤。中外百司,瘝官(“瘝官”:有病不辞官者,荒废公事)旷职,玩法欺上。上天谴怒,下民咨嗟,所以召水旱之灾,来星文之变。宫闱之事非臣所知,而储位尚虚,国本匪轻,望深炤察焉。’

  又枚举:

  ‘大臣南京守备、成国公朱仪,参赞机务、兵部尚书李宾,俱以琐劣滥寄根本;吏部尚书章纶,则遣子应元冒贯京卫军余,而欲觊京闱之荐;刑部侍郎王恕,则娶指挥妻旻氏为继室,而甘偶失节之妇;工部侍郎范理,外似纯朴,内实奸贪;大理寺少卿金绅,背公营私,详驳失当;应天府尹毕亨之,夤缘(“夤缘”:攀附上升,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擢用;衍圣公孔宏绪之淫欲骄肆。凡此妨国病民,皆足以召致天变,而为法所难逭(“逭”:免除罪责)

  宜奋乾刚之断,广一视之仁。宫中府中,陟罚臧否(“陟罚臧否”:赏罚褒贬),不宜异同;内朝外朝,庆赏刑威,一归至当。明加黜责,用彰天罚。简贤能(“简贤”:选拔贤能)以代天工,庶可以答天戒而隆太平之业。’

  疏入,同僚股栗,成国公·尤恶之,动止如常。”

  成化四年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以郊祀宿内府光禄寺“不谨”,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

  “会郊祀,百官赴内府光禄寺点斋。

  日尚未昃(“昃”:太阳偏西)令人早钥禁门,不得出,为内臣邀宿;发其事以奏,有旨械京问拟(“问拟”:审问罪犯,拟定罪刑)

  上以郊祀重事,而‘不谨有玷风宪(“风宪”:风纪法度)’,特降三级,为广西布政司照磨。”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智》:“会郊祀,赴内府光禄寺点斋。令人早钥禁门。为内侍邀宿;奏其事,以‘不谨’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

  “会郊祀,百官赴内府光禄寺点斋。

  日尚未昃,令人早钥禁门,不得出,为内臣邀宿。发其事以奏,有旨械京问拟。

  帝以郊祀重事,而智不谨,有玷风宪,特降三级为广西布政司照磨。大臣有申救之者。”

  化州知州,卒于官

  久之,转化州知州,卒于官。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久之,转化州知州,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杨智》:“转化州知州,卒于官。”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

  “转化州知州。以年饥设赈,州人德之。

  内召未到,卒于官舍。州人祠祀之。”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州牧杨思明先生

  历仕未久,其志节已卓然可称。

  仲昭‘醇厚恭谨,平居春风袭人,义激于中则如秋霜烈日,凛不可犯。欧阳子所谓气刚色仁,思明有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杨智》:

  生平见义向往,有万夫不可夺之勇。身处贵显,服食宫室俭约清素,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历仕未久,而志节已卓然可称。一斥不复,竟死炎荒,识者悼之。泉后学宣议与正统(1436—1449年)朝抗疏恳留大驾都御史朱鉴,宜并崇祀乡贤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鉴》)

杨汲

  杨汲,字潜古,北宋·晋江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宦赵州司法参事、权都水丞、淮西提刑、判都水监、大理少卿、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知庐州、知黄州、知徐州、知襄州、知越州,复为户部侍郎。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杨汲》:

  “杨汲,字潜古,晋江人。

  第进士,为都水丞。与侯淑献行汴水淤田法,遂酾汴流涨潦以溉西部瘠土,皆为良田。神宗赐以所淤田千亩。

  迁淮西提刑,提举西路常平。修古芍陂,引汉泉灌田万顷。

  召判都水监,为大理少卿。时中官石得一以皇城侦逻为狱,崔台符迎伺其意所在,以锻炼笞掠成之,获罪者众。

  迁刑部、户部侍郎。

  元祐(1086—1094年)初,除待制,知庐州,被论落职。

  知黄州,历徐、襄、越州。

  绍圣(1094—1098年)中,复为户部侍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杨汲》:杨汲,字潜古。嘉祐二年进士,调赵州司法参事,主管开封界常平,权都水丞。行汴水淤,田法遂酾汴流,以溉西部瘠土。神宗嘉之,迁淮西,修古芍陂,引汉泉灌田万顷。召判都水监,为大理卿,历官至户部侍郎。卒。”

杨旬瑛

  杨旬瑛,字维六(一说可恒,号惟六),明末清初·晋江二十六都芙蓉乡(今新塘街道后洋村)人;景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景辰》)长子明·天启七年丁卯 (1627年)中式举人,·顺治六年己丑(1649年)进士。历官湖广道御史、云南道御史,再按巡行闽浙,历掌山东、山西、陕西道事,充侍讲经筵官,位至正四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9·人物志·名臣3·国朝·杨旬瑛》:杨旬瑛,字维六。顺治己丑(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选庶常。擢为御史,巡按广东,抑尚可喜耿精忠二藩。再按两浙,风裁益峻厉。以终养乞归,卒。”

杨一桂

   杨一桂,号丹崖,明·清江县人(现江西樟树市)。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举人,万历廿五年(1597年)任泉州府同知(俗称“贰守”),一摄令,三摄守。在任9载,万历卅四年(1606年)擢浔州知府去。官终浙江右布政。

  清·谢旻《江西通志·卷54·选举6·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范应期榜……杨一桂(南昌人,浙江右布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同知·杨一桂“旧《志》、参《云台藏稿》、《田亭草》”载:

  杨一桂,号丹崖,清江人。由举人万历二十五年任泉州府同知。

  澡躬励职,佐郡长而时调剂之。以法喻其胥吏,圉卒莫不洗手奉公。延接缙绅,折节共谨,平亭礼度。

  春秋躬按行海上,拊循戈船,下濑诸军,辄与其帅钧礼优假之。将士馈送,一无所受。人咸吐气,争为捐力。

   一摄令,三摄守,益矢清慎,肺石之锾,时宽诸下;供输之羡,辄归诸下。

  禔躬甚严,而治务仁恕,职当诘盗,而不为钩距之行,多所宽减。或以为言,则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二三子患欲不祛,无患窃矣。’在任九载,未尝枉罪一人。
擢浔州知府去,郡人伐石于东门,纪其政焉。”

  万历卅四年(1606年),泉民在晋江县廿二都石湖(今石狮市蚶江镇石湖)为建二公祠”,与把总沈有容并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二公祠》、《泉州人名录·沈有容》)

杨曜宗

  杨曜宗,字世显,号思复,学者称复斋先生,明·晋江人。

  晋江训导、嘉鱼教谕

  杨曜宗于洪武廿年丁卯(1387年)以明经举,荐授晋江训导,升嘉鱼教谕

  清·道光《晋江县志·30·选举志(荐辟、进士)·明》:杨曜宗,以明经举,授训导。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杨曜宗杨曜宗,字世显。工书法,善诗歌古文。洪武丁卯以明经荐授晋江训导,升嘉鱼教谕。陈情养母。

  清·道光《晋江县志·14·学校志·县学》:岁已巳(洪武廿二年,1369年,教谕樊襄王敬、司训郡人杨曜宗,则复购文公祠于礼殿后。

  王府纪善、左右长史

  擢王府纪善,迁府左、右长史,年七十余致仕。

  清·道光《晋江县志·30·选举志(荐辟、进士)·明》:杨曜宗累官韩府长史。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杨曜宗母没,服阕,擢韩府纪善,迁左、右长史。辅二王,翼导匡沃逾三十年。以礼见重。年七十余致仕。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8》:

  “洪熙元年1425年八月……

  安东中护卫百户丁源等五十余人,奏韩府长史杨曜宗、护卫指挥谢辉等及丞奉杨缘不法数事。

  上谕行在兵部尚书张本曰:韩王尝诉护卫官军皆畏平凉道远,不肯随从之国,逃逸甚多,已命捕治之,此辈得非逃逸者乎?汝即勘王所奏姓名同否?

  本复,奏五十余人皆是。上曰:所告长史等罪悉是诬罔以盖已非不可信也,付行在刑部鞠之。

  评价及其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6·人物志·文苑2·明·杨曜宗曜宗文温润典则,诗清畅丽密,学者称复斋先生。著有《桐月山房稿》。子

  清·道光《晋江县志·70·典籍志·明》:杨曜宗,《桐月山房稿》八卷。

  泉州市区铁炉庙尚存杨曜宗于永乐四年(1406年)所撰《铁炉庙记》碑(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似庙·铁炉庙》)

  桐月山房

  杨曜宗“桐月山房”在镇雅里(今泉州城区奎章巷内),中有园林,妍秀特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2·古迹志·城中古迹·桐月山房》载:“桐月山房,在镇雅里,长史杨曜宗筑。并收录“明•王褒

  “泉之木以刺桐夥,而城以名;山以清源奇,而郡以名。清源,郡所望也,刺桐,城所产也,以名举其胜也。夫清源为山,岩峦磅礴,妍秀特异,蔚若屏障。而刺桐为木,榆叶畅达,季春始华,红绿相间,若锦绣。

  韩府长史杨世显氏未显时,构书房山之麓,左右皆刺桐也。当月出于山,流辉在树,影落窗前,牙籤可数。或散步树下,仰观望舒之魄;或歌谢眺惊人之句,或鼓蔡邕焦尾之桐,清思满腔,殊若有所得。因想岩扃寥阒,树木掩映,俯仰景象,唯月最宜。遂匾以‘桐月山房’。

  世显官京师,与予同朝,数徵予记之。将归,刻诸山房之石。予因诘之曰:‘长史,官光显矣,犹初服恋恋,非若锺山草堂,惧贻林惭涧愧之讥;终南佳处,视为仕宦之捷径欤?’

  长史曰:‘君子小人,见或不同。刺桐,乡之桑梓也,我则敬止;清源,乡之高山也,我则仰止。彼显忌隐,贵忌贱,得鱼兔而忘筌蹄者,非我俦也。’

  予因知古人身庙堂而怀江湖之忧,迹市朝而心邱园之乐。其出处进退,虽忧乐埒,其道无不在也。

  长史,泉之名人也。而‘桐月山房’以长史名。予将望长史以道而名于天下后世也。

  世显曜宗,两为校官,一为翊善云。

  杨曜宗,正统(1436--1449年)间以荐辟出仕,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桐月山房”遂称侍郎第杨渤,成化十三年(1477年)中式举人,于府第口南街中立“奎章坊”,其巷遂名奎章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杨舆杨渤》)

杨相孙

  杨相孙,字敬在,元·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教授杨敬在先生相孙》据泉郡新《志》略为作传。《泉州府志·人物列传·元·循迹·杨相孙》编节《登州集》为作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1·人物志·宦绩2·元·杨相孙》有传。

  身世

  杨相孙之先祖本姓,余杭人。其祖父董君选幼孤,从母鞠于,从姓,家于泉州,遂为晋江人;后官从事郎、潮阳县尹。父杨伯渊,为泉州蒙古字学正。(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旧馆驿董杨大宗祠》)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教授杨敬在先生相孙》:

  “杨相孙,字敬在,晋江人。

  其先本姓,余杭人。至祖君选为元从事郎、潮阳县尹;幼孤,从母鞠于,从姓,家于泉,遂为晋江人。

  父伯渊,为泉州蒙古字学正。”

  《泉州府志·人物列传·元·循迹·杨相孙

  “杨相孙,字敬在

  其先本姓,余杭人,至祖君选(董世兴子)为元从事郎、朝阳县尹;幼孤,从母鞠于,从姓,居泉,遂为晋江人。

  父伯渊,为泉州蒙古字学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1·人物志·宦绩2·元·杨相孙》:杨相孙,字敬在。”

  从宦

  杨相孙以诸生为泉州庠序直学,后补石井书院(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书院·石井书院》),升仙游教谕、摄县事,转长泰教谕,迁莆田学正,举摄德化县,授漳州教授。七十岁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教授杨敬在先生相孙》:

  “相孙以诸生为泉庠直学,再补石井书院。能公出纳,斥贪鄙,以严正自持。

  升仙游教谕,摄县事,转长泰教谕。诸政绩多可纪,朔望讲义,谆乎身心之学。

  迁莆田学正。上陈参政忠肃文龙死事,请旌于朝。锓莆先正刘后村刘克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刘克庄》)《文集》。

  又举摄德化县。时邑多盗,躬造其巢,谕降之。

  授漳州教授。郡再被兵,学庙莽为储胥,礼乐之器散坏。相孙请于大将移兵他所,亟补弊苴缺,稍复旧规。

  年七十卒于家。 ”

  《泉州府志·人物列传·元·循迹·杨相孙

  “相孙为泉直学,再补石井书院。能公出纳、斥贫鄙,以严正自持。

  升仙游教谕,复学田之侵牟者若干亩;摄县事,明邑民事争女、诬蔡甲弟(殴)嫂坠胎之妄 。

  转长泰教谕,朔望讲谆乎身心之学。

  迁莆田学正,陈参正陈文龙死事,请旌于朝;留《后村文集》俾传于世。

  及老,授建宁路摄德化县。时邑在盗,躬造其巢,请隆之。

  授漳州教授,属以老请退,不允。

  卒于官,年七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1·人物志·宦绩2·元·杨相孙》:

  “任仙游教谕,复学田之侵牟者若干亩。

  转长泰教谕,谆谆讲明身心之学。

  迁莆田学正。以参政陈文龙死事请旌于朝。

  教授漳州。当兵荒残破,力请大将移兵他所。补弊苴缺,礼乐祭器,得复旧规。

  卒于官。”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3·教授杨敬在先生相孙》:

  “相孙自童年已有文誉,及游丘钓矶丘葵,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丘葵》)之门,尽去凡近,笃志理学,户屦常满。为文平实古雅,务以理胜。

  天性孝谨质谅,父母丧,哀毁逾礼,庐墓三年。

  所著《文集》若干卷。”

  《泉州府志·人物列传·元·循迹·杨相孙

  “相孙自童年已有文誉,及游之门,尽去凡近,笃志理学,户履常满。为文平实古雅,务以理胜,不事藻绘 ;天性孝谨,与人交久,无易初心。

  念祖(南宋·朝议郎子君选)成立于无后,愿加之上,俾二祀不绝,上自郡府于宪,每时祭祀必均焉。”

杨海

  杨海,明·寿州人。

  正统(1436—1449年)间袭父职任泉州卫指挥使,正统十二年(1447年)闰四月因剿寇有功升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事,景泰(1450—1456年)间升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成化(1465—1487年)间任福建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晚年的弘治三年(1491年)二月还因在福建上杭、武平二县擒获流贼有功受赏。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33·秩官·历官·泉州府·国朝·武职》:“泉州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杨海袭父职……正统间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武秩·明·泉州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杨海据《闽书》为作传杨海,寿州人。袭泉州卫指挥使。正统间,随保定伯梁瑶征大盈、小盈、周岭、洋尾各寇,擒斩伪都指挥何引生、贼首汪生奴等。升本省都指挥佥事。”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153》:“正统十二年闰四月……壬申,升金吾右卫指挥使管亮、羽林前卫指挥使丘广、通州卫(应为泉州卫)指挥使杨海、辽东广宁右卫指挥使焦贵、三万卫指挥使宋政俱为都指挥佥事,以提督辽东军务右都御史王翱奏其出境剿寇有功也。”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33·秩官·历官·国朝·武职》:“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杨海,由泉州卫指挥使升……景泰间任。”“福建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杨海,成化间任。”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35》:“弘治三年二月……辛卯,追录福建上杭、武平二县擒获流贼有功官军民快人等升赏有差,守备都指挥佥事杨海、分守右参政王范、分巡佥事杨廷贵伍希闵各量赏如例。”

杨士豁

  杨士豁,字伯达。南宋·晋江人。 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历宁德丞、知长溪县,晚知连州,未赴,卒。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杨士豁》:

  “杨士豁,字伯达,晋江人。登绍兴进士第。

  为宁德丞。令有缪巧者,恒媢忌之,及令劾去,民遮道欲留其装,士豁卫之出境。

  知长溪县。尉年少气盛,士豁宽而不校。

  晚知连州,未赴卒。

  子保中,字和卿,为文典瞻,登嘉定戊辰(嘉定十三年,1220年)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杨士豁》:杨士豁,字伯达。绍熙四年进士。为宁德丞,廉勤有为,民怀其惠。迁知长溪县,以廉简称。晚知连州。未赴,卒。”

杨渤

  杨渤,字德濬,明·晋江人。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举人,授宁波训导,迁南京国子监学录,拟除佥事,未下,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杨渤》:杨渤,字德濬。成化戊子举人,授宁波训导,迁南京国子监学录。拟除佥事,未下,卒。朝命以祖孙父子皆文章显著,赐‘奎章’二字,建坊于南街祠右。即今奎章里也。”

杨日采

  杨日采,字原日,明·晋江人。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举人,历罗源教谕、安东令、南刑部主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杨日采》:杨日采,字原日。隆庆庚午举人,授罗源教谕,迁安东令。邑苦河溢,修堤障之。招流亡,垦荒山,改折漕粮,劳来商旅,疲邑改观。擢南刑部主事,以积劳致病,岁余卒。”

杨佩训

  杨佩训,字维式,明·晋江人。隆庆五年辛未(1571年)联捷进士,历户部主事、四川参议、广西参议、桂林副使、四川副使 , 转四川参政 ; 未几,御史 弹劾 巡抚, 遭 波及 降职,因不仕 归家 ,居 数月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杨佩训》:

  “杨佩训,字维式

  隆庆辛未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浒墅关,酌岁课若干,盈额即弛不征,刻为游墅事宜。转监徐洪,兼董水部分司。

  迁四川参议。以触直指怒,调广西参议。讨平猺乱,擢桂林副使。复调四川,备兵、叙马庐、厘军实,慎封守。播酋杨应龙习乱,有议抚者,争之曰:‘虺不摧,而蛇若何?’亟请征。于是言剿者尽如佩训议。累登荐剡,转参政。

  未几,御史弹巡抚,波及左迁。归,抵家数月卒。”

杨伟

  杨伟,明·晋江人。万历七年己卯(1579年)举人,余杭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杨伟》:杨伟,万历己卯举人,授余杭令。政综简要,请广入泮试额。岁饥发粟赈民,士民德焉。”

杨万廉

  杨万廉 ,字有孚,明·晋江人。万历廿五年丁酉(1597年)举人,历溧阳教谕、国子监学正、霸州牧、韶州通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杨万廉》:杨万廉,字有孚。万历丁酉举人,授溧阳教谕,升国子监学正,擢霸州牧,清白自矢。州多宦官,不与目匿(“目匿”合一字),亦不苟取。有以百金乞匾,却弗许。后中谗,左迁韶州通判。告归卒。”

杨裕

  杨裕,明·晋江人。以掾吏任台州宁海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杨裕》:杨裕,以掾吏任台州宁海丞。清军伍,督粮饷,剔胥吏之奸,均陂塘之役,雪寃枉之狱,宁民悦之。”

杨孟瓛

  杨孟瓛,字巨山,清·晋江人。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举人,上杭教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 6·国朝·杨孟瓛》:杨孟瓛,字巨山。顺治戊子举人,授上杭教谕。专意训迪,苜蓿自甘。有诸生为乡民所讦,邑令牒致之。孟瓛谓两造中有里民,非学官所应理,力辞焉。卒于官,榇不能举。令蒋廷铨倡捐,诸生各致赙,始得归。”

杨于先

  杨于先,字野若,清·晋江人。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进士,历衡州推官、常德推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国朝·杨于先》:杨于先,字野若。顺治壬辰进士,授衡州推官,以诖误改补常德。有巨盗夤缘当道,狱久不决,于先据法力争,竟如所请,治之,群盗敛迹。后卒于官。”

杨应葵

  杨应葵,字升山杨廷勷子,清·晋江人。雍正七年己酉(1729年)举人,长兴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杨应葵》:

  “杨应葵,字升山廷勷子。

  雍正己酉举人,授长兴令。邑多命案,细鞫得情,矜全甚多。遇灾请赈上宪,令未下,先自捐俸煮粥济饥,民甚德之。修文庙,兴义学,清查公田百余亩,详归于学,办给膏火,文风丕变。又尝却富宦千金之馈。有猾吏挟炎绅欺幼争田,应葵守正不阿,断田归幼而重责吏。

  因疾假归,年五十五卒。”

杨梦龄

   杨梦龄,字子寿,南宋·晋江人;杨世永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杨世永》)

  瑞安县丞,摄县事

  杨梦龄登绍兴廿七年(1157年)进士,授瑞安丞,摄县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杨梦龄》:

  “杨梦龄,字子寿,晋江人。父世永,尉端溪,以身捍盗死。

  梦龄第绍兴进士,调瑞安丞。

  会岁疫,辑病者于僧寺,捐俸资倡民为药粥,日亲察视,悉赖以活。

  开复塞河数百里。”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杨梦龄》:

  “杨梦龄,字子寿世永子。

  以父荫让兄,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瑞安丞,摄县事。

  岁疫,聚病者千余,捐俸资为药粥,日一察视。

   又开复塞河数百里,后宰借以冐赏,终不言调。”

  平阳知县

  知平阳县,秩满,当路交荐,欲处以六察,卒于旅舍。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杨梦龄》:

  “知平阳县。属河下流归海,斗门颓坏,水溢泄俱为患。梦龄捐俸钱首其事。役成,民祠之。

  秩满,当路交荐,欲处以六察,遽卒于旅舍。邑人闻之,罢市举哀,裒金入都扶护以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杨梦龄》:

  “知平阳。属河下流归海,斗门颓坏,水溢泄为患,捐钱五十万首其事。

  秩满,当路交荐,欲处以六察,卒于旅舍。邑人闻之,罢市裒金入都扶护归。”

杨楙

  杨楙,字楙之,南宋·晋江人,杨宏才子。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知永福县,迁提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杨楙》:杨楙,字楙之宏才子。乾道二年进士。知永福县,休汗辄行阡陌,访民疾苦。迁提辖,榷货务以卒。”

杨承祖

  杨承祖,字庆袭,龙溪人,嘉泰四年(1204年)任安溪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嘉泰中……杨承祖 ,四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杨承祖》:承祖,字庆袭,龙溪人。以祖汝南泽补官,初调邕州理事曹,断狱得情;再调循州推官;改知本县,劳心抚字。去日,民遮道借留。再倅循州,父老迎谓曰:‘故清廉推官也。’终知梅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