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王爷神(3—5划)

  3划:
  马灵耀(马王爷、灵官马元帅、马天君、华光大帝、三眼灵光、华光天王。是马神又是火神。来历[华光说。马师皇与马灵耀混合说。殷郊说。金日磾说。]。马王爷的第三只眼。)
  4划:
  王温(王王爷、王大巡)
  尤王公
  文大帝
  韦王爷

  5划:
  白起(白王爷。芈姓氏名,战国·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
  包拯
(包王爷。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
  田单
(田王爷。战国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叶适(叶王爷。字正刚,称水心先生,谥文定,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玉公辅
(玉王爷。南宋·兴州人。)
  孙王府
  冯大巡
  丘星君

三划

马灵耀(马王爷)

  灵耀,称王爷、灵官元帅、天君、华光大帝、三眼灵光、华光天王等。鲤城区广平仓马王庙有祀,鲤城区北门华侨新村后北山境北山宫有壁画。神诞九月十八日(或说六月廿三)。

  马神又是火神

   王爷是马神,全名“水草马明王”。又说王爷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天驷星”,榆次县马王庙有联:“房驷腾辉周风驾,骅骝献瑞骥空群。”

  民间又把元帅视作“火神”《北游记》中说华光就是“火星”玉帝曾封他“火部兵马大元帅”,有法宝“金砖”、“龙凤降火龙”几条和“火丹”,只有真武帝“北方壬之水”才能将其制服。王爷的三只眼,分别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总体是火神的象征。民间常在八、九月间举行华光酷”,祈求免除火灾,长年康顺。

  王爷的造像多为红面多须,狰狞恐怖;面上塑有三只眼,其中一只塑在额头位置;四臂或六臂,手执刀枪,身穿披甲。三宝大监西洋记》描绘元帅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称元帅二华光、眉生三眼照天堂。头戴□□攒顶帽,五金砖在神儿藏。”明·文征明《题圣像》曰:“有文无武不威如,有武无文不丈夫;谁似将军文而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专门奉祀华光大帝王爷)的庙大多称华光庙,也有将王爷的神像塑在城隍庙中配祀的,此外,还供在马厩,有时也出现在驿站。

  人间对王爷极为虔敬,传说“妻财禄之祝,百叩百应”,求男生男,求女生女,买卖一本万利,读书金榜题名,“感显应难、永受祭章”

  来历

  王爷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一、华光说,这是道教的普遍说法。

  明·余象斗小说《南游记》,原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简称《华光传》,称灵宫为“三眼华光,描述灵宫善于耍火,身上藏有金砖火丹,随时用以降魔伏怪。

  《三教搜神大全》王爷曾三次出世:

  王爷原是如来佛身边的至妙吉祥,因毁了“焦火鬼坟”,违反佛法被罚下凡。第一次托胎于母,生来三目,母亲就叫他“三只灵光”马灵光出生3天就会打架,曾降五百火鸦,杀东海龙王,又偷走紫金大帝的金枪后被杀。

  第二次又“寄灵”火魔公主,出生后,左手有个“灵”字,右手有个“耀”字,故名灵耀。拜秒乐天尊为师,学得“分雷龙蛇有或鬼安民之术”。降乌龙大王,斩扬子江龙。玉帝得闻,让他掌管南天事,后火烧南天门,大败天将,又二次大闹龙宫,被逼得走投无路。

  第三次只好投胎鬼母。道教神统中鬼母有500个儿子,即民间称之为“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王爷三次“出世”后,为救母亲大闹地狱,步灵台、过丰都、入鬼洞、战哪吒、窃仙桃,无意间却与齐天大圣打斗一通,后佛祖为他俩和解。

  玉帝看他是个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的部将,护法天界,成为真武大帝手下的三十六天将之一,归入道教神统中。后又加封为“火部兵马大元帅”

  马灵耀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道法会元·卷36》所列护法四圣为马灵耀华光)、赵公明温琼关羽,还专门载有《清徽四帅大法》。

  二、马师皇马灵耀混合说。

  据说最早的马王庙是为纪念黄帝的兽医马师皇而建的,后来庙内所供奉的神圣却是马灵耀王爷),因此,有人认为现在人们所认同的王爷,实际上是兽医之祖马师皇与火神爷马灵耀二者相统一的神灵的化身,上天赋予他既管马又管火的职责。

  三、殷郊说。

  或说王爷是殷纣王之子殷郊。《封神演义》里的殷郊,也是三只眼。

  四、金日磾说。

  或说王爷是汉武帝时的大臣、匈奴王子金日磾金日磾归化汉朝后,养马非常出色,被奉为马王,后来还受遗诏辅助幼主。王爷的生日是六月二十三,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正式祭品是一只全羊而不用猪,理由是人们认为王爷是回教的,不享黑牲;而匈奴王子也是“回”

  王爷的第三只眼

  王爷的第三只眼,是一只能够分辨事非曲直的神眼。传说其来由有两说:

  一、玉皇大帝所赐。

  玉皇大帝星日马(即王爷)和娄金狗奎木狼虚日鼠下凡,分别到四方巡察善恶。没几天,先后返回天庭述职。其他三神所报的均是善人善事,说下界一片歌舞升平。只有星日马查访的善恶之事都有,且有豪强欺负穷人的事。

  玉帝疑惑,派太白金星下界复查,得知娄金狗等三神在下界贪吃受贿,昧着良心说假话,所报不实;只有星日马廉洁奉公,好坏善恶如实奏报。玉帝连声赞星日马明察秋毫,赐给他一只竖着长的眼睛。

  从此,王爷比以前更加目光如炬,人见人怕。谚云:王爷三只眼,不是好惹的。”北方的“五圣庙”王爷被尊为五神之首。

  二、河北传说王爷的第三只眼是鲁班的。

  春秋时的能工巧匠鲁班与妹妹鲁姜比赛本领,一夜之间在今河北赵县交河上造成赵州桥。因该桥设计新颖,坚固奇巧,一时轰动四方。鲁班一生谦恭,从不说大话,这时却说了一句“我造的桥坚固耐用,无论多重的荷载都不会出问题。”这引来了远居蓬莱阁的众神仙纷纷前来试探。

  张果老倒骑毛驴,驴背上驮着一个搭裢过来了,鲁班不以为然;王爷手推一辆独轮车过来了,鲁班更是不屑一顾。谁知驴、车刚上桥,桥身就“咯叭”作响,摇摇欲坠。鲁班急身跳到桥下,托着拱腹,桥才平安无事。原来,张果老毛驴驮的搭裢里一边装着太阳,一边装着月亮,王爷的独轮车上载着泰、华、恒、衡四座名山。张果老说:“桥修得不错,就是眼力差了点。”说罢扬长而去。鲁班懊悔地说:“有眼无珠,不识泰山,要它何用?”说着就把自己的左眼珠抠出,摔在桥上。谁知这眼珠转眼间变成一颗玲珑剔透的夜明珠,滴溜溜滚落桥下,被迎面而来的王爷和王爷看见。二人争抢这颗珠子,王爷先行一步拿到手,一看王爷来抢,慌张中把珠子按在额头上,成了三只眼。

  据说,赵州桥面上至今还留有张果老毛驴的八个蹄印、王爷独轮车三尺多长的车辙和鲁班手托拱腹的两个大手印。

  这个传说当然无稽,因为鲁班是春秋人,张果老是唐人,而赵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风马牛不相及。

四划

王温 (王王爷)

  王温,称王王爷王大巡, 鲤城区江南镇华星村王公宫、鲤城区礼让巷玉霄宫(礼让宫)(兼祀)、鲤城区江南镇长春村保安宫(新石乡保安宫)等有祀。

  王温,北宋·真宗朝(997—1022年)永安县人。永安县于真宗·景德四年(1008年)“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改名仙居县,沿用至今,属浙江省。

  民间历代相传,永安县改名仙居县与王温有关。王温是永安县城西门外西郭垟的财主,修行吃素,造桥铺路 ,救危济贫,多行善事。一日傍晚,他见门口站着两个乞丐,全身 长满疮疱(麻疯病),痛苦万状,顿生怜悯之心,问:“疾苛矣,何不治?”两丐说:“需用新酿成的酒浸泡身体。”王温说:“我家刚好酿了两缸新酒!”随即请两人进门脱掉衣服,任其在酒缸中浸泡。两丐在酒缸中泡了一夜,转日五更出来,疮疱全失,且容光焕发,皮肤光泽如美少年。两丐谢辞而去后,王温见两丐浸浴过的两缸老酒变得雪白如乳,飘出阵阵异香不禁喝了一口,竟浑身畅爽,即令全家饮之,酒糟喂鸡犬。不一会儿,全家连同鸡犬一道升天,成了神仙。事上闻,宋真宗·赵恒欣然下旨,将永安县改名仙居县。

  还有一种传说情节与上同,只是新酿之酒传为新炒制的茶水,酒糟传为茶渣,还称仙居出产之茶叶从此称“ 仙居碧绿”

  王温其人史无明载,但其白日同鸡犬一道升天的传说宋代就有流传,且与县域改名之事附会起来。如宋·陈仁玉《隐真宫记》载:“余生仙居,介天台括苍间,邑以仙名,盖昔者远有蔡经、近有王温,世传为飞仙遗基,故物尚或有存,余少无适俗韵,尝尝慨然囗为二君之鞭影于碧落间,而卒不吾遇,是果无之耶?”清·光绪《仙居县志记有其事轮廓,也具神话色彩。

尤王公

  王公,鲤城区江南镇坑头村康元帅宫配祀。

文大帝

  大帝,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曾林宫有祀。

韦王爷

  王爷,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岛)西峰后宫(獭窟西峰后宫、六王府)有祀。

五划

白起(白王爷)

  白起,亦称王爷、大巡,是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是战神,也是死神。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凤池巷凤池宫(配祀)、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王公宫(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大房王公宫。

  白起(?—前257年)姓,氏,名,战国·郿(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秦国大将,官至武安君,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将。白起一生攻城略地、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称人屠史记·白起列传》有传。

  《史记·白起列传》: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

  昭王十三年(前294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

  其明年(昭王十四年,前293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河南洛阳龙门),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迁为国尉相当于今国防部部长)。涉河(黄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

  明年(昭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

  明年(昭王十六年,前291年)与客卿(司马)攻垣城,拔之。

  后五年(昭王廿一年,前286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后七年昭王廿八年,前279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

  其明年昭王廿九年,前278年),攻楚,拔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西北),烧夷陵(今湖北宜昌,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封号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今四川贵州地区)

  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攻魏(攻联军以救韩),拔华阳(今河南新郑北),走芒卯(魏将),而虏三晋(韩、赵、魏)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韩国)南阳太行道,绝之(绝其道)

  四十五年(前262年),伐韩之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前261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前260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四月,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以为是惧战退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廉颇将以击秦。

  秦闻马服赵括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坑)杀之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相传是白起坑杀军之处,村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前259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

  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范雎曰:武安君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于是应侯范雎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四十九年,前259年)正月,皆罢兵(秦乃许韩国和赵国割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范雎有隙。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

  四十九年(?应为五十年,前258)正月,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兵亡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

  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

  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包拯(包王爷)

  包拯,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自天圣至嘉佑历仁宗一朝首尾,任官36年,到处多有政绩,且刚毅不阿,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宋史·列传第75·包拯》有传。

  《宋史·列传第75·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天圣五年,1027年)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景祐四年,1037年),赴调,(任大理寺丞)知天长县(今属安徽滁州天长市)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曰:第归,杀而鬻(卖)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惊服

  (康定元年,1040年)徙知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假借上贡的名义)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包拯在端州时,有《书端州郡斋壁》,是他一生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诗。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庆历三年,1043年)寻拜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庆历四年,1044年)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门下省)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务苛察相高尚(相互标榜),吏不自安,于是请罢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典礼官)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刺探边境情报)耶?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历(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庆历六年,1046年)出为京东转运使,(庆历七年,1047年)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陕西转运使)(庆历八年,1048年)又徙河北(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往河北调发军食。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让百姓耕种)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经度(经营治理)之,请一切通商贩(全部进行通商贸易)

  (皇祐二年,1050年)除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列上唐·郑公魏征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皇祐四年,1052年)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黄河以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如果)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比不上)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不报。

  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以丧子乞便郡,(皇祐五年,1053年)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至和二年,1055年)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嘉祐元年,1056年)复官,徙江宁府,召权(代理)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虚报田亩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嘉祐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劾奏罢之;而宋祁方平又论(指责)之;(嘉祐四年,1059年)罢,而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被拘禁),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嘉祐六年,1061年)迁给事中(礼部郎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书信往来),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初,有子名,娶,通判潭州,卒。守死,不更嫁。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密抚其母,使谨视之。死后,取媵子归,名曰

  有《奏议》十五卷。”

  包拯卒后次年(嘉佑八年,1063年),其女婿由开封护丧归葬在公城乡(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金兵入侵后被破坏,随葬器物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30多米处,原墓地废为耕地。现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包公祠相邻。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

  包拯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素以廉法著称,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龙图、青天的故事和形象家喻户晓,其丰富在通俗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且历久流传不衰。

  宋代,《合同文字记》和《三现身龙图断冤》是最早的的宋人创作的包公断案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虽不是包公断案故事,但在篇末出现了包公的名字:“直待龙图相公做了府尹,这一班盗贼,方才惧怕。各散去讫,地方始得宁静。”

  元代保存下来的有完整剧本的清官断案戏有十六、七种,其中包公断案的就有11种之多:无名氏《陈州粜米》、《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关汉卿《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待制智勘后庭花》,李行道《灰阑记》,曾瑞卿《留鞋记》,武汉臣《生金阁》,还有一种是科白不全的《张千替杀妻》。把包公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

  明代,出现成化(1465—1487年)间《明成化说唱词话》(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和明末刊本《龙图断百家公案》、《龙图公案》两种小说。《词话》中有与包公有关的故事八种,《龙图公案》有百回本与六十二回本。这时的龙形象,除强化他是日断阳夜断阴的下凡星宿,比元曲中神化的包公更神通广大,上至玉帝,下到阎罗,对包公有求必应,有的地方神更受他驱使外,还特别突出他有智有刚,既维护皇权又替民众伸冤的清官品质。

  清代,有以包公为主角的长篇公案和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神话变成了人话,志怪写成侠义,侠客和清官相辅相成。包公故事再次被广为流传。

  《三侠五义》的侠义公案故事又成为各类戏曲题材的来源,如京剧《打銮驾》、《陈州放粮》、《铡国舅》(铡庞昱)、《遇皇后》、《狸猫换太子》、《乌盆记》、《打棍出箱》、《黑驴告状》、《花蝴蝶》(鸳鸯桥)、《大破冲霄楼》、《北侠除霸》、《打龙袍》、《五鼠闹东京》、《血手印》、《铡判官》(探阴山)、《卧虎沟》(艾虎招亲)、《茉花村》等24部戏曲都是敷演《三侠五义》的故事,《铡案》(《秦香莲》)等包公戏也深受《三侠五义》的影响。

田单(田王爷)

  田单,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

  田单,战国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主要活动于齐闵王后期和齐襄王时期,足智多谋,以“火牛阵”破入侵的燕军和挽救齐国于将亡著称于史,是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为齐国一代名将贤相。《史记·田单列传》有传。

  《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者,齐诸疏属(齐王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夺取政权)也。闵王时,为临灾(临淄,齐都)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闵王出奔,已而保莒城今山东莒县。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今皇城镇一带),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铁箍)。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道路),以轊(车轴头)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闵王于莒(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淖齿却乘机杀掉齐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淖齿随即又被齐人杀死),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全,习兵(熟悉兵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通“拒”抵抗)燕。(双方交战5年,乐毅强攻不克,改采包围策略。)

  顷之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施用)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乐毅乐毅因归赵(害怕被杀不敢回燕国,而是回到故国赵国),燕人士卒(因此感到)忿。

  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通“向”)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乃宣言(扬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割掉鼻子)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被活捉)

  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人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筑板和铁锹),与士卒分功(分担辛劳,指修建防御工事);妻妾编于队伍之间(服役),尽散饮食飨(犒劳)士。

  令甲卒(披甲的士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登)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通“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指骑劫,曰:即墨即降,愿无掳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安居)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深红色绸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指芦苇梢)。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擂鼓呐喊)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通“叛”)燕而归。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终于)至河上(黄河北岸,指齐国的西北边界),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齐闵王子,名法章于莒,入临灾(临淄)而听政。襄王田单号曰安平君

  【据《战国策》所述,田单后为赵将,封都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大开门户,喻轻慢疏忽,不作防备);后如脱兔(像狡兔脱逃那样快速进击),适(通“敌”)不及距(通“拒”),其田单之谓邪!”

  田单卒葬安平城内,墓位于今皇城镇皇城营东南约700米处,今存。

  评价:

  荀子“齐之田单,楚之庄蹻,秦之商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

  贾谊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刘胤“夫田单包胥,齐、楚之小吏耳,犹能存已灭之邦,全丧败之国。”

  司马贞“军法以正,实尚奇兵。断轴自免,反闲先行。髃鸟或觽,五牛扬旌。卒破骑劫,皆复齐城。襄王嗣位,乃封安平。”

  张随“昔田单以将亡之国,坐必胜之筹,伺燕军於无虞之夜,纵燧尾于有力之牛。将用突骑劲卒,谬以龙文虎彪。冀重围之宵溃,复三败之深雠。乃先诈以乞降,然後谋而窃发,内欲激於怒士,外且骄其敌卒。遂决策于斯须,固无疑于飞突。于是建皂盖,选名军,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启;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已而夜景将迷,霄辉潜焕,龙章交映,虎旆杂半。以强服猛,肇牵之质前驱;从黑忽明,无备之师大乱。攒万蹄以跃出,噪众鼓以相从。喧声震乎厚地,列炬迸乎崇墉。风玲嵫妫血洒前锋。一战而强,甚周武之驱归兽;众神皆走,剧叶公之惧真龙。始其制胜惟神,开机必果。合如雷电,迫如星火。飞驰之际,先资战野之威;叱咤之间,已转覆巢之祸。故得骋照曜,恣横行,士卒咸以奔溃,山谷为之震惊。陷阵摧坚,不劳于五千之士;而追亡逐北,何啻乎七十余城!”

  陈元靓“列国将侯,匪人不定。国命未丧,其人则应。败兵犹战,匪奇不胜。兵势靡常,惟将之兴。矫矫安平,诸田宗英。齐地瓦解,燕师鼓行。传铁全鸭,烧牛凿城。定彼望诸,変鲵化鳞。视此骑刼,名孙与婴。复城七十,千古垂名。”

  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之17·参政袁可立子)》:“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叶适(叶王爷)

  叶适,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

  叶适,字正刚,学者称为水心先生,卒谥文定,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明《闽书》、清·道光《晋江县志》等有传。

  叶适,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初为太学博士,除太常博士。历国子司业,求补外,除太府卿兼总理江淮军马钱粮。罢主管冲祐观,差知衢州,辞,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庆元三年(1197年)迁知泉州,后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累官宝文阁学士、通议大夫。学术上亦有成就,名重当世。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叶适》)

玉公辅(玉王爷)

  玉公辅,亦称王爷、大巡,鲤城区南门邻第三码头旁后山宫(后山四王府)、鲤城区五堡街道溪灵宫(溪灵殿、伍堡四王府、伍堡阿爷宫)、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四王府(龙水殿)、鲤城区宜春巷兵马司桥边宜春宫(配祀)、晋江东石郭岺玉龙殿有祀。

  玉公辅,南宋·兴州人。

  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甲午,四川宣抚副使、知兴州、兼任陕西、河东(今山西)招抚使吴曦勾结金人叛乱,潜王位于兴州,改年号为转运,受金国封为蜀王;至二月,就被安丙密约杨巨源李好义等起事平灭,潜王位仅41天。

  吴曦叛乱时,玉公辅募兵拒守,城破投井死。

孙王府

  王府,鲤城区江南镇火炬村大房王公宫、南安市仓苍镇蔡西村寮洋灵应堂(三王府)有祀。然灵应堂(三王府)称神来自兴化,不知是否同一神?

冯大巡

  大巡,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王公宫(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有祀。

丘星君

  星君,鲤城区西街新街东侧联墀宫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