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王爷神(6划)

  6划:
  许远(文安尊王。字令威,唐·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伊桥乡]人或作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新登镇]人。)
  朱叔裕(朱王爷。名文炳,叔裕其号,隋末唐初·嘉兴人。)
  邢明德(邢王爷。隋末唐初·邢台人。)
  池梦彪(池王爷。隋末唐初·陈留[河南开封]人。)
  池然(池王爷。字逢春,又名德诚,明·南京人。)
  吉立(吉王爷。传说中商朝的神话人物。)
  纪信(纪王爷。字成,·巴郡阆中县扶龙村[今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
  伍子胥(伍王爷伍大帝。名员,字子胥,简称伍胥,后因功受封于申,又称申胥,春秋·楚国[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人。)
  吕大人(名字不详,相传为江苏人。)
  刘琦(刘侯王)
  江王爷

六划

许远(文安尊王)

  许远,是富美宫配祀王爷神,“文安尊王”,与张巡“武安尊王”合称“文武二尊王”。造像文官打扮,温文儒雅,偶有执笏。(参见“张巡”条)

  许远(709—757年),字令威,唐·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伊桥乡)人;一说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市新登镇)人,安史之乱中于睢阳之役与张巡一道死难。事载新、旧《唐书》张巡条,《新唐书·卷192·列传第117·忠义中·许远》有传。

  许远死后,赠荆州大都督,张巡并称“双忠”在睢阳敕立双忠庙以祀,岁时致祭。唐宣宗·大中(847—859年)时,与张巡南霁云图像于凌烟阁。家乡盐官县城中亦建双忠庙以奉祀。宋·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题诗,庙中并有“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名联传诵于世。许远墓在海宁伊桥杨园埭,俗称公墩。其读书处在泗水亭,相传至今。

  许远张巡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奉祀为神,历朝不断加封,强化他们“忠义报国”的楷模地位,许多地方都建双忠庙或双忠圣庙,将许远张巡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

  宋徽宗表彰张巡睢阳6将忠烈,封号祭祀,敕封张巡“忠烈侯”许远“忠义侯”南霁云“忠壮侯”雷万春“忠勇侯”贾贲“忠济侯”,世称五王;又封姚訇“上公”。后又尊许远“保仪尊王”全国各地祀奉张巡的寺庙中,一般以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姚訇从祀。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加封许远“护国忠靖威显景祐真君”

  明·洪武四年(1371年),封许远睢阳太守公之神支”,春秋公祭,并在德州赐建庙宇。

  至清代,许远受重视的程度更甚,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41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在泉州府安溪县,乡人视许远张巡为乡土保护神,昵称“尪公”(普遍认为尪公是张巡许远合称,少数说法认为尪公仅代表是张巡许远两人之一)。茶农多供奉他们为茶业守护神。此俗随安溪人传至台湾,台湾茶农多有建造“忠顺庙”、“集应庙”、“保仪庙”、“双忠庙等,奉祀许远张巡

  《新唐书·卷192·列传第117·忠义中·许远》:

  “许远者,右相敬宗曾孙。

  宽厚长者,明吏治。初客河西,章仇兼琼辟署剑南府,欲以子妻之,固辞。兼琼怒,以事劾贬高要尉。更赦还。会禄山反,或荐玄宗,召拜睢阳太守。同年生而长,故呼为兄。

  【许远,开元(713—741年)末进士,也是海宁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忤节度使章仇兼琼,贬为高要尉。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睢阳遭安庆绪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许远张巡协力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至十月,粮尽,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俘,送至洛阳,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遭杀害。(参见张巡条)】

  大历中,去疾上书曰:孽胡南侵,父与睢阳太守各守一面。城陷,贼所入自分。尹子琦分郡部曲各一方,及将校三十余皆割心剖肌,惨毒备尽,而与麾下无伤。临命叹曰:嗟乎,人有可恨者!’贼曰:公恨我乎?’答曰:心不可得,误国家事,若死有知,当不赦于地下。’故心向背,梁、宋人皆知之。使国威丧衄,功业堕败,则远于臣不共戴天,请追夺官爵,以刷冤耻。

  诏下尚书省,使去疾许岘及百官议。皆以去疾证状最明者,城陷而独生也。且本守睢阳,凡屠城以生致主将为功,则死不足惑。若曰后死者与贼,其先死者谓当叛,可乎?当此时去疾尚幼,事未详知。且艰难以来,忠烈未有先二人者,事载简书,若日星不可妄轻重。议乃罢。然议者纷纭不齐。

  元和时,韩愈李翰所为传,以为阙事非是。其言曰:二人者,守死成名,先后异耳。二家子弟材下,不能通知其父志,使世疑畏死而服贼。诚畏死,何苦守尺寸地,食其所爱之肉,抗不降乎?且见援不至,人相食而犹守,虽其愚亦知必死矣,然之不畏死甚明。又言:城陷自所守,此与儿童之见无异。且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今从而尤之,亦不达于理矣。于褒贬尤慎,故著之。”

朱叔裕(朱王爷)

  朱叔裕,泉郡富美宫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浮桥镇高山村三王府、鲤城区江南镇下店村乐安宫、鲤城区礼让巷玉霄宫(礼让宫)(兼祀)、鲤城区百源川池东南畔拱桥边(废)、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后轩宫、鲤城区江南镇下宫村霞宫、鲤城区江南镇官林村官林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洋屿洋仕宫(配祀)、丰泽区东海顶厝王爷宫、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斗美宫、泉港区山腰镇埭港村白石港龙见宫(新宫)等。

  王爷造像青面威厲厉,职掌刑名,藏宝镜照人心,收妖孽知未來,是司法之神,圣诞日八月十五。

  朱叔裕文炳叔裕其号隋末唐初·嘉兴人。传说与李大亮池梦彪吴孝宽范承业为结拜兄弟,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朱叔裕曾奉命镇守土门,击退来犯的胡人武德五年(622年)领兵平定广州,后历绵州刺史、大理寺卿、吏部尚书。允文允武,最擅治理地方、兴化变俗。卒年不详。

邢明德(邢王爷)

  邢明德,亦称王爷、府元帅,是泉郡富美宫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浮桥镇高山村三王府、鲤城区浮桥镇黄石村王爷馆、鲤城区江南镇下店村乐安宫、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后轩宫、鲤城区镇抚巷中段南侧邢王庙(废)、鲤城区江南镇官林村官林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玉霞村洋屿洋仕宫(配祀)、德化县浔中镇凤池街龙凤殿(攀龙宫、下市宫,1994年增祀)、泉港区山腰镇埭港村白石港龙见宫(新宫)等。

  邢明德隋末唐初·邢台人。唐高祖李渊)时进士,学博三坟五典,武精六韬三略,忠君爱民,深为朝廷所器重。

池梦彪(池王爷)

  池梦彪,亦称王爷,泉郡富美宫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浮桥镇田中村飞龙宫、鲤城区裴巷北池王府(池王宫)、鲤城区浮桥镇延陵村因前宫、鲤城区西街裴巷彩华宫(配祀)、石狮市祥芝镇祥渔村斗美宫等。

  王爷是谋略之神,掌宝剑领三十六铁甲兵。升仙日无考,圣诞日六月十八。

  池梦彪隋末唐初·陈留(河南开封)人。与李大亮朱叔裕吴孝宽范承业为结拜兄弟,辅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池梦彪文质仁心,天资聪颖,刚毅正直,治军严正,善于运筹帷幄運。李渊入关时授封中郎将、折冲都尉。贞观十七年(643年),随唐太宗·李世民御征高句丽,势如破竹,又加封宣威将军。后任太守。

  传说:池梦彪某夜梦见一位瘟神,奉玉皇大帝旨令下凡降灾、散布瘟疫。随后池梦彪请这位瘟神到家中饮酒畅谈。瘟神醉酒,吐露此次下凡之意,池梦彪不忍百姓受灾,假意借看瘟神囊中布瘟用的药粉,趁瘟神不注意时将那包瘟药全数吞服。一时毒性发作,池梦彪随即满脸黑斑,眼珠突出而亡。全城百姓感之,建庙奉祀。

  瘟神带池梦彪的魂魄晋见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感念他爱民救民的精神,敕封“代天巡狩”

池然(池王爷)

  池然,亦称王爷,南安市仓苍镇蔡西村寮洋灵应堂(三王府)有祀。

  泉州府同安县传说:

  池然,字逢春,又名德诚,明·南京人,万历三年(1575年)武进士及第。为人耿介,居官清正,常怀治国安民、济困扶危之志。后调任漳州知府,在赴任途中,在同安县马巷东七里与南安县交界之小盈岭路遇两使者,自称奉玉皇大帝圣旨往漳州播撒瘟药。池然设计智取瘟药自服,瞬间毒性发作,脸色变黑,遂化身于小盈岭。

  乡民感之,在马巷五谷市大榕树下立小庙以祀。玉帝敕封代天巡狩,委派池然在马巷元威殿为神。后分炉到南安市仓苍镇蔡西村寮洋灵应堂(三王府)。

吉立(吉王爷)

  吉立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

  吉立,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商朝忠臣。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称其为闻仲的弟子之一,被哪吒刺死。“话说太师与邓忠辛环吉立余庆,把哪吒裹在垓心,哪吒岂惧他,使开一条枪,哪吒抖搜神威,酣战五将,大叫一声,把吉立刺於马下。忙把风火轮登出阵来,取乾坤圈祭在空中,正中邓忠肩甲,翻下鞍鞒,被哪吒复一圈结果了性命;一道灵光,俱往封神台去了。”后封神榜上被封为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之一。

纪信(纪王爷)

  纪信,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

  纪信(?-前204年),字·巴郡阆中县扶龙村刘邦立汉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县分出,御赐“安汉”,属充国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汉县为“南充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又将纪信家乡从南充县分出,新置西充县。故纪信为今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人)。

  纪信刘邦起兵反秦,先后为部曲长、将军,战功不著,《史记》无传,事迹散见于汉·司马迁《史记·卷8·高祖本纪第8》、《史记·卷7·项羽本纪第7》等,最主要的是“鸿门宴”护主和荣阳之战舍身救主。

  一是“鸿门宴”护主。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兵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出降。刘邦进入咸阳后,采纳樊哙张良的意见,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十一月,与诸县父老豪杰“约法三章”;还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十一月中,项羽率诸侯兵西,不得入关。十二月,项羽率大兵40万攻破函谷关,引兵至戏,屯兵鸿门(戏和鸿门均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准备杀刘邦

  时刘邦沛公)只有兵10万,为避免与项羽交锋,听取张良的意见,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言和求好,纪信张良樊哙陈平等随行。项羽设宴相待。席间范增项庄舞剑,欲杀沛公,得到项伯回护;张良亦令樊哙入席,保护刘邦刘邦项羽樊哙谈话之机,离席入厕,不辞而别,纪信等人力保刘邦从间道速回灞上,逃过一劫。

  二是荣阳之战舍身救主。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项羽在戏大搞分封,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弃“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汉王·刘邦军据守荣阳,官职将军。三月,刘邦基本平定三秦,趁项羽都城彭城空虚,引各路诸侯兵56万人攻取彭城。项羽立即率大军反攻,大败汉军。此后一年多,楚汉之争进入相持阶段。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率军大举进攻汉军,兵临荣阳城下是时汉军在荣阳城南筑有甬道,向西北直通秦时所建敖仓,并派重兵驻守依靠敖仓存粮,与楚军坚持战斗。项羽采纳范增建议,派兵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将士也精疲力竭,军心惶惶,形势危急。刘邦要求议和,割让荣阳以西归汉所有,项羽不听。

  五月,“汉将纪信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汉·司马迁《史记·卷7·项羽本纪第7》)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汉·司马迁《史记·卷56·丞相世家第26》)这时,纪信诈为汉王乘黄屋车(王车,用黄色车篷)走在出东门的二千名身披铠甲伪装士兵妇女的队列中。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车衡左上方柱有毛羽幢),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汉·司马迁《史记·7·项羽本纪第7)葬荥阳城西孝义堡。

  刘邦完成国家统一后,为纪念将军纪信,立祠于顺庆,赐号“忠祐”。宋追封纪信“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

  唐·尚书右丞卢藏用曾作《吊纪信文》。

  宋·果州南充郡守邵博将军庙碑记》中说:汉高帝之兴,有天命哉。方因困于荥阳,其势甚危,一时谋臣多亡去者,独将军死焉。呜呼!古固有死,贵成天下事也,若将军之死……

  宋·果州太守杨济有感纪信诳楚成汉,于南充城西金泉山书刻“忠义之邦”四字。

  明·监察御史卢雍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秋九月过灵泉寺(今岳池县秦溪乡八角井),作《忠义之邦赞》镌刻于驿道旁石壁上。曰:

  “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也,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从之。

  巴人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
  维昔
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
  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
  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
  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
  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
  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
  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

  明·西充知县马腾云“汉将军纪信故里”碑于今西充县木角乡黄桷垭。

  清·西育县令李棠《题将军庙》云:“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隆准单骑从此脱,重瞳双眼笑谁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万古留。”

  明初,有人纪信故乡秦州今天水市秦城区所在地筑祠,俗称城隍庙,今改建为天水市文化馆。门前立牌坊上面悬挂于右任所写“汉忠烈将军祠”横匾两旁刻有天水乡贤邓宝珊将军摹写清代郡守董琴虞所作的楹联“楚逼荣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祜笃黎民。”

  西充紫岩乡的“扶龙沟”、“走马岭”、“歇马桥”、“望乡台”纪信遗址和公庙,至今尚存。“将军神宇”为西充八景之一。

  2001年12月,在西充县城南的晋东新区修建纪信广场,中间有表现纪信驾马起义、汉王出逃的群雕。

伍子胥(伍王爷、伍大帝

  伍子胥,亦称王爷、大帝,是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此外,原鲤城区窟仔池西畔顶孝友宫、鲤城区开元街道河岭东端、鲤城区北门前孝悌(又称“下孝悌”)巷东口孝悌宫也有祀,均废。

  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名,字子胥,简称伍胥,后因功受封于申,又称申胥,春秋·楚国(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著名军事家,其事《春秋左传》有载,《史记·伍子胥列传》有传。《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10篇、图1卷,已亡失。

  《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父曰伍奢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伍椒举伍子胥的祖父),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句恐失确。按伍举康王灵王时,其父伍参乃事庄王。《史记·卷40·楚世家》谓伍举以隐语谏庄王亦误。《史记会注考证》谓“伍举当作伍参”,是;又引张照语云,伍举直谏不见于《左传》。按伍参谏楚子,《左传》固有之,然不及伍举为多为直。《国语·楚语》载,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共登。灵王曰:“台美夫?”伍举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雕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此“谏”不可谓不“直”。要之,太史公伍举直谏不误,而谓“以直谏事楚庄王”则失确。)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左传》作“费无极”)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通“娶”)妇于秦,秦女好(绝美)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改,另外)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更为太子取妇。

  周景王廿三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七年])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母,蔡女也,不宠于平王平王(逐渐,慢慢)益疏,使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楚大夫)考问之。伍奢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通“擒”)

  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作人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

  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招来,引来)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

  伍奢曰:为人仁,呼必来。为人刚戾忍訽(刚戾,刚强凶暴;忍訽:忍受耻辱),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

  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也。

  伍尚欲往,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没有意义)也。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自愿就死)

  既就执(捉拿,拘捕),使者捕伍胥伍胥(通“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之在宋,往从之。

  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也。

  伍胥既至宋,宋有氏之乱(宋国大夫二氏作乱),乃与太子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

  太子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时机不成熟),会(适逢,恰巧)自私(个人私事)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子产诛杀太子有子名伍胥俱,乃俱奔吴。

  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通“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悬赏规定),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邪!不受。

  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

  至于吴,吴王·方用事(执政,当权),公子为将。伍胥乃因(经由,通过)公子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养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伐楚,拔(攻克,夺取)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吴王·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公子吴王曰: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举荐)专诸于公子,退而与太子之子耕于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秦女生子,及平王卒,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因楚丧,使二公子吴王·同母弟盖余烛庸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国内空虚),而公子乃令专诸袭刺吴王·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

  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而与谋国事。

  伍子胥辅佐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营造姑苏城郭以设守备(至今苏州有胥门);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继南服越国的争霸方略。】

  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

  阖庐立三年(吴·阖庐三年,周敬王八年,前512年)(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伍子胥为复一己之仇,劝吴攻楚。)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四年(吴·阖庐四年,周敬王九年,前511年),吴伐楚,取六与灊。

  五年(吴·阖庐五年,周敬王十年,前510年),伐越,败之(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

  六年(吴·阖庐六年,周敬王十一年,前509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昭公三十年(吴·阖庐八年,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伍子胥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同时施反间计,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任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九年(吴·阖庐九年,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阖庐伍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可如?’

  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唐、蔡两国国君曾到楚国访问,囊瓦有意把他们扣留起来,以索取贿赂,历经3年,达到目的,才释他们,故唐、蔡都怨恨囊瓦。详见《左传·定公三年》)。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即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

  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伍子胥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与楚夹汉水而陈(同“阵”,排列成阵)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

  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展开追击),五战,遂至郢(楚都,今湖北荆州荆州城北三十公里纪南城)。己卯(十一月的己卯日)楚昭王出奔。庚辰(己卯的次日)吴王入郢。

  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郧公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周朝分封于汉水流域的一些与周天子同姓的国家,皆为楚所灭)。’随人欲杀王,王子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用龟甲烧裂占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

  始伍员申包胥为交,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

  及吴兵入郢,伍子胥(寻找,搜寻)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卷40·楚世家”、“卷100·季布栾布列传”说鞭墓,而“卷31·太伯世家”和本传则说鞭尸。),然后已。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通“已”,已经)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lù,侮辱)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通“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一车四马称一乘)救楚击吴。六月阖庐为王十年的六月),败吴兵于稷。

  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

  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溪,为堂溪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其后四年,孔子相鲁。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此处指脚趾),军却(退却,撤)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阖闾死前托伍子胥辅佐少君夫差,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夫差二年,即周敬王廿六年,前494)后伐越,败越于夫湫(《史记》“卷31·太伯世家”、“卷41·越王勾践世家”、《左传》均作“夫椒”)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厚币(原指用作礼物的丝织品,泛指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贿赂收买)·太宰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喻把国家政权托付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计,与越平(讲和,媾和)

  其后五年夫差七年,即周敬王卅一年,前489年。而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应在周敬王卅六年[前484],距夫湫之战10年,而吴王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曰:‘勾践食不重味(用餐时不吃两道荤菜),吊(哀悼)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其后四年夫差十一年,周敬王卅五年,公元前485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太宰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

  吴王信用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虚饰浮夸之词)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破坏礼法,不恭上命),劓殄(劓,割除。殄,断绝,灭绝)灭之,俾无遗育(遗留传宗接代的机会),无使易(延)种于兹邑(即此邑,指新都殷)。’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

  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通“嘱”)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吴太宰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忌狠毒),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沮:败坏,毁坏。毁:毁谤、抵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托辞而中止工作),详(通“佯”,假装)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使人微伺之(暗中探察),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通“怏怏”)怨望。愿王早图之。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你)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亲近的门客)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指棺材);而抉吾眼县(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皮革袋子),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

  其后二年(当为“其后一年”,即艾陵之战的第二年[前483]。卷三十一《太伯世家》云:“十三年(按指吴王夫差十三年),召鲁、卫之君会于橐皋.”《左传·哀公十二年》云:“公[鲁哀公]会吴于橐皋.”按吴王夫差十三年、鲁哀公十二年,为周敬王卅七年,恰为艾陵之战的第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之橐皋。其明年[即周定王卅八年,公元前482年],因北大会诸候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太子勾践夫差到黄池会盟的机会,统率大军直捣吴国国都,杀死吴国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

  后九年(指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已比周(《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与坏人勾结;周,和人团结。比周,复词偏义,意同“比”,指结党营私。)也……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北宋·王安石伍子胥庙记》:

  “予观子胥出死亡逋窜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说吴,折不测之楚,仇执耻雪,名震天下,岂不壮哉!及其危疑之际,能自慷慨不顾万死,毕谏于所事,此其志与夫自恕以偷一时之利者异也。孔子论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武仲之属,苟志于善而有补于当世者,咸不废也。然则子胥之义又曷可少耶?

  康定二年(1041年),予过所谓胥山者,周行庙庭,叹吴亡千有余年。事之兴坏废革者不可胜数,独子胥之祠不徙不绝,何其盛也!岂独神之事吴之所兴,盖亦子胥之节有以动后世,而爱尤在于吴也。

  后九年,乐安公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与为铭也。

  烈烈子胥,发节穷逋。遂为册巨,奋不图躯。谏合谋行,隆隆之吴。厥废不遂,邑都俄墟。以智死昏,忠则有余。胥山之巅,殿屋渠渠。千载之词,如祠之初。孰作新之,民劝而趋。维忠肆怀,维孝肆孚。我铭祠庭,示后不诬。”

  伍子胥墓:一说在湖北光华富村乡(今属老河口)。清·光绪《光化县志》载:“富村乡,安古地方,距城三十,民多大族,为周伍子胥故里。”今存,位于今老河口市付家寨镇陈家港村委会铁匠沟村(陈家港原历属富村乡),座南向北,长13米,宽10米,高3.5米。

吕大人

  大人,泉港区涂岭镇梧坑村石山宫有祀。

  名字不详,相传为江苏人,武官,有捕盗等政绩。

刘琦(刘侯王)

  刘琦,亦称侯王、刘星君星主鲤城区浮桥镇霞洲村刘侯府、鲤城区浮桥挖角街和光宫、鲤城区新门街老先生巷北端佑圣宫(废)有祀

江王爷

  王爷、大巡,丰泽区东海院前王爷宫丰泽区东海圣墓王爷宫、丰泽区东海洋店王爷宫、丰泽区东海后埔下堡宫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