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王爷神(12—16划)

  12划:
  温峤(温王爷、温大巡、温星君、温元帅。字太真,一作泰真,东晋·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
  谢枋得(正顺尊王。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江西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 人。)
  答王爷
  13划:
  雷万春(雷王爷、雷大巡、雷霆驱魔大将军。名震,官名万春,字明空[或作鸣空] ,又字一元,唐人,祖籍鄱阳。)
  蔡攀龙(蔡府王爷。字君宠,号跃州,清·金阳平林[蔡借口]人。)
  15划:
  潘王公(潘大巡)
  16划:
  薛仁贵(薛王爷。讳礼,以字仁贵行世,唐·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今山西河津市城东修村]人。)

十二划

温峤(温王爷、温大巡、温星君、温元帅)

  温峤,亦称王爷、大巡、星君、元帅,是泉郡富美宫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甲第巷内宫后巷恭厚宫、鲤城区义全土地后巷义全宫(配祀)、鲤城区土地巷温王宫、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王公宫(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鲤城区承天巷中段登贤宫(小泉涧宫,废)、鲤城区南门青龙巷青龙宫(配祀)、鲤城区浮桥镇高山村三王府、鲤城区浮桥镇王宫村王公宫、鲤城区江南镇斗南村温王宫、惠安县张坂镇浮山村(又名獭窟岛)西峰后宫(獭窟西峰后宫、六王府)、德化县城关富东街聚星宫(1942年7月增祀)等。

  温峤 (288—329年),字太真,一作泰真,东晋·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政治家。西晋·太康九年(288年)生于并州太原祁县都乡仁义里,东晋·咸和四年(329年)卒于武昌。温峤一生,从早年抗胡斗争、奉使劝进,到平定王敦苏峻之乱,可谓“功格宇宙,勋著八表”。《晋书·列传第37·温峤》有传,《世说新语》里也记载了多则有关温峤的轶事。

  《晋书·列传第37·温峤》:

  “温峤,字太真,司徒弟之子也。父,河东太守。

  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少以孝悌称于邦族。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

  年十七,州郡辟召,皆不就。司隶命为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属官,主察百官之犯法者)。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灼然,司徒辟东阁祭酒,补上党潞令。

  平北大将军刘琨妻,之从母也。深礼之,请为参军。

  【永嘉(307—313年)丧乱,匈奴刘渊、羯人石勒等胡族进逼中原,攻城屠邑,广大汉族人民纷纷自卫反抗 ,刘琨就是当时北方抗胡斗争的一面旗帜。】

(建兴二年,314年)迁大将军,为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假守左司马、都督上前锋诸军事)。将兵讨石勒,屡有战功。迁司空,以为右司马。于时并土荒残,寇盗群起,石勒刘聪跨带疆埸,为之谋主,所凭恃焉。

  (建兴四年[316年]十一月)属二都倾覆,社稷绝祀愍帝被俘,西晋覆亡)元帝初镇江左。

  诚系王室,谓曰:‘昔班彪氏之复兴,马援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子其行乎? ’

  对曰:‘虽无之才,而明公有之志,欲建匡合之功,岂敢辞命。’(建兴 五年[317年]三月) 乃以(右司马温峤,时30岁)为左长史,檄告华夷,奉表劝进温峤与散骑常侍、清河 太守荣邵等奉表及盟文到江南劝晋王·司马睿即帝位)

  既至,引见,具陈忠诚,志在效节,因说社稷无主,天人系望,辞旨慷慨,举朝属目,帝器而喜焉。王导周顗谢鲲庾亮桓彝等并与亲善。

  【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即位。】

  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屡求反命,不许。

会 琨 为 段匹磾 所害, 峤 表 琨 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帝然之。

     除散骑侍郎。

  初,欲将命,其母崔氏固止之,绝裾而去。其后母亡,阻乱不获归葬,由是固让不拜,苦请北归。诏三司八坐议其事,皆曰:‘昔伍员伍子胥志复私仇,先假诸侯之力,东奔阖闾,位为上将,然后鞭荆王之尸。若以母未葬没在胡虏者,乃应竭其智谋,仰凭皇灵,使逆寇冰消,反哀墓次,岂可稍以乖嫌,废其远图哉! ’不得已,乃受命。

  后历骠骑王导长史,迁太子中庶子(职如侍中,太子身边亲近之官)。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司马绍,后为明帝与为布衣之交。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劝导太子“不以贤自臧,不以贵为荣”,“屏彼佞谀,纳此亮直”。),甚有弘益。时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上疏以为‘ 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太子纳焉。

  【永昌元年(322年)一月,琅邪氏家族的王敦以诛刘隗刁协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反叛,并攻入建康,以不孝之名欲废黜太子。温峤挺身回护太子,挫败王敦废立取代的阴谋。】

  王敦举兵内向,六军败绩,太子将自出战,执鞚谏曰:‘臣闻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武,如何万乘储副而以身轻天下!’太子乃止。

  明帝即位(永昌二年[323年]元帝忧愤死,明帝·司马绍即位,改元太宁),拜侍中,机密大谋皆所参综,诏命文翰亦悉豫焉。俄转中书令(典掌机要)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

  阻兵不朝,多行陵纵,曰:‘昔周公之相成王,劳谦吐握,岂好勤而恶逸哉!诚由处大任者不可不尔。而公自还辇毂,入辅朝政,阙拜觐之礼,简人臣之仪,不达圣心者莫不於邑。昔帝服事唐,伯竭身虞庭,文王虽盛,臣节不愆。故有庇人之大德,必有事君之小心,俾方烈奋乎百世,休风流乎万祀。至圣遗轨,所不宜忽。愿思文王服事之勤,惟公旦吐握之事,则天下幸甚。’不纳。

  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素有知人之称,闻而悦之,深结好于

  会丹阳尹缺,曰:‘京尹辇毂喉舌,宜得文武兼能,公宜自选其才。若朝廷用人,或不尽理。’然之,问谁可作者。曰:‘愚谓钱凤可用。’亦推伪辞之。不从,表补丹阳尹。

  犹惧钱凤为之奸谋,因饯别,起行酒,至前,未及饮,因伪醉,以手版击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以为醉,两释之。临去言别,涕泗横流,出阁复入,如是再三,然后即路。

  及发后,入说曰:‘于朝廷甚密,而与庾亮深交,未必可信。’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由是谋不行,而得还都,乃具奏之逆谋,请先为之备。

  (太宁二年[324年]六月)构逆(再次举兵作乱),加中垒将军、持节、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王导 书曰:‘太真别来几日,作如此事!’表诛奸臣,以为首。募生得者,当自拔其舌。

  及王含钱凤奄至都下,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钱凤于江宁。

  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邑一千八百户),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时制王敦纲纪除名,参佐禁固,上疏曰:‘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亲任小人,疏远君子,朝廷所不能抑,骨肉所不能间。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且为大逆之日,拘录人士,自免无路,原其私心,岂遑晏处,如陆玩羊曼刘胤蔡谟郭璞常与臣言,备知之矣。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如其枉入奸党,宜施之以宽。加以等之诚,闻于圣听,当受同贼之责,实负其心。陛下仁圣含弘,思求允中;臣阶缘博纳,干非其事,诚在爱才,不忘忠益。’帝从之。

  是时天下凋弊,国用不足,诏公卿以下诣都坐论时政之所先,因奏军国要务。

  其一曰:‘祖约退舍寿阳,有将来之难。今二方守御,为功尚易。淮泗都督,宜竭力以资之。选名重之士,配征兵五千人,又择一偏将,将二千兵,以益寿阳,可以保固徐豫,援助司土。’

  其二曰:‘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饥者。今不耕之夫,动有万计。春废劝课之制,冬峻出租之令,下未见施,惟赋是闻。赋不可以己,当思令百姓有以殷实。司徒置田曹掾,州一人,劝课农桑,察吏能否,今宜依旧置之。必得清恪奉公,足以宣示惠化者,则所益实弘矣。’

  其三曰:‘诸外州郡将兵者及都督府非临敌之军,且田且守。又先朝使五校出田,今四军五校有兵者,及护军所统外军,可分遣二军出,并屯要处。缘江上下,皆有良田,开荒须一年之后即易。且军人累重者在外,有樵采蔬食之人,于事为便。’

  其四曰:‘建官以理世,不以私人也。如此则官寡而材精。周制六卿莅事,春秋之时,入作卿辅,出将三军。后代建官渐多,诚由事有烦简耳。然今江南六州之土,尚又荒残,方之平日,数十分之一耳。三省军校无兵者,九府寺署可有并相领者,可有省半者,粗计闲剧,随事减之。荒残之县,或同在一城,可并合之。如此选既可精,禄俸可优,令足代耕,然后可责以清公耳。’

  其五曰:‘古者亲耕藉田以供粢盛,旧置藉田、廪牺之官。今临时市求,既上黩至敬,下费生灵,非所以虔奉宗庙蒸尝之旨。宜如旧制,立此二官。’

  其六曰:‘使命愈远,益宜得才,宣扬王化,延誉四方。人情不乐,遂取卑品之人,亏辱国命,生长患害。故宜重其选,不可减二千石见居二品者。’

  其七曰:‘罪不相及,古之制也。近者大逆,诚由凶戾。凶戾之甚,一时权用。今遂施行,非圣朝之令典,宜如先朝除三族之制。’

  议奏,多纳之。

  (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帝疾笃,(以丹阳尹身份)王导郗鉴庚亮陆晔卞壸等同受顾命。

  【是年,明帝卒,晋成帝·司马衍即位,改元咸和,外戚庾亮执掌朝政。庾亮提倡法治,主张集权,再次激化了与地方势力的矛盾,最为疑惧的是据荆州刺史陶侃和历阳内史苏峻。】

  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征西将军陶侃有威名于荆楚,又以西夏为虞,故使为上流形援。咸和初(咸和元年[325年]八月),代应詹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镇武昌,甚有惠政,甄异行能,亲祭徐孺子之墓。

  又陈:‘豫章十郡之要,宜以刺史居之。寻阳滨江,都督应镇其地。今以州贴府,进退不便。且古镇将多不领州,皆以文武形势不同故也。宜选单车刺史别抚豫章,专理黎庶。’诏不许。

  在镇见王敦画像,曰:‘大逆,宜加斫棺之戮,受崔杼之刑。古人阖棺而定谥,《春秋》大居正,崇王父之命,未有受戮于天子而图形于群下。’命削去之。

  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咸和二年[327年]十月,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起兵反)

  (咸和三年春正月)屯寻阳,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二月)京师(建康)倾覆,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

  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

  时虽奔败(逃奔寻阳)每推崇之,分兵给。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恨,不受顾命,不许。初从之,后用其部将毛宝说,复固请行,语在传。初,庾亮相推为盟主,从弟言于曰:‘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于是遣王愆期为盟主。许之,遣督护袭登率兵诣

  于是列上尚书,陈罪状,有众七千,洒泣登舟,移告四方征镇曰:

  ‘贼臣祖约苏峻同恶相济,用生邪心。天夺其魄,死期将至。谴负天地,自绝人伦。寇不可纵,宜增军讨扑,辄屯次湓口。即日护军庾亮至,宣太后诏,寇逼宫城,王旅挠败,出告藩臣,谋宁社稷。后将军郭默、冠军将军赵胤、奋宗将军袭保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率其所领,相寻而至。逆贼肆凶,陵蹈宗庙,火延宫掖,矢流太极,二御幽逼,宰相困迫,残虐朝士,劫辱子女。承问悲惶,精魂飞散。

  暗弱不武,不能徇难,哀恨自咎,五情摧陨,惭负先帝托寄之重,义在毕力,死而后已。今躬率所统,为士卒先,催进诸军,一时电击。西阳太守邓岳、寻阳太守褚诞等连旗相继,宣城内史桓彝已勒所属屯滨江之要,江夏相周抚乃心求征,军已向路。

  昔包胥,楚国之微臣,重趼致诚,义感诸侯。蔺相如,赵邦之陪隶,耻君之辱,按剑秦庭。皇汉之季,董卓作乱,劫迁献帝,虐害忠良,兰东州郡相率同盟。广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坛臿血,涕泪横流,慷慨之节,实厉群后。况今居台鼎,据方州,列名邦,受国恩者哉!不期而会,不谋而同,不亦宜乎!

  二贼合众,不盈五千,且外畏胡寇,城内饥乏,后将军郭默即于战阵俘杀贼千人。贼今虽残破都邑,其宿卫兵人即时出散,不为贼用。且祖约情性褊厄,忌克不仁,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江表兴义,以抗其前,强胡外寇,以蹑其后,运漕隔绝,资食空悬,内乏外孤,势何得久!

  群公征镇,职在御侮。征西陶公,国之耆德,忠肃义正,勋庸弘著。诸方镇州郡咸齐断金,同禀规略,以雪国耻,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虽怯劣,忝据一方,赖忠贤之规,文武之助,君子竭诚,小人尽力,高操之士被褐而从戎,负薪之徒匍匐而赴命,率其私仆,致其私杖,人士之诚,竹帛不能载也。岂无德而致之哉?

  士禀义风,人感皇泽。且护军公,帝之元舅,德望隆重,率后军、三将,与戮力,得有资凭,且悲且庆,若朝廷之不泯也。其各明率所统,无后事机。赏募之信,明如日月。有能斩者,封五等侯,赏布万匹。夫忠为令德,为仁由己,万里一契,义不在言也。’

  时陶侃虽许自下而未发,复追其督护龚登重与书曰:

  ‘仆谓军有进而无退,宜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克后月半大举。南康、建安、晋安三郡军并在路次,同赴此会,惟须仁公所统至,便齐进耳。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

  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当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卫,又唇齿之喻也。恐惑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著于人士之口,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

  惟仆偏当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逼强胡,东接逆贼,因之以饥馑,将来之危乃当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以大义言之,则社稷颠覆,主辱臣死,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义,开国承家,铭之天府;退当以慈父雪爱子之痛。

  凶逆无道,囚制人士,裸其五形。近日来者,不可忍见。骨肉生离,痛感天地,人心齐一,咸皆切齿。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今出军既缓,复召兵还,人心乖离,是为败于几成也。愿深察所陈,以副三军之望。’

  时杀,由是激励,遂率所统与同赴京师,戎卒六万,旌旗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百里,直指石头,次于蔡洲。屯查浦,屯沙门浦。

  时祖约据历阳,与为首尾,见等军盛,谓其党曰:‘吾本知能为四公子之事,今果然矣。’

  将至,逼大驾幸石头。时军多马,南军杖舟楫,不敢轻与交锋。用将军李根计,据白石筑垒以自固,使庾亮守之。贼步骑万余来攻,不下而退,追斩二百余级。又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曰:‘贼必争之,设伏以逸待劳,是制贼之一奇也。’

  是时义军屡战失利,军食尽,(向陶侃借粮)陶侃怒曰:‘使君前云不忧无将士,惟得老仆为主耳。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荆州接胡蜀二虏,仓廪当备不虞,若复无食,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但今岁计,殄贼不为晚也。’

  曰:‘不然。自古成监,师克在和。光武之济昆阳,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杖义故也。小竖,为海内所患,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则擒也。奈何舍垂立之功,设进退之计!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脑涂地,等与公并受国恩,是臻命之日,事若克济,则臣主同祚,如其不捷,身虽灰灭,不足以谢责于先帝。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于公矣。’

  无以对(乃分米五万石以饷军,后毛宝又烧苏峻粮地),遂留不去。

  于是创建行庙,广设坛场,告皇天后土祖宗之灵,亲读祝文,声气激扬,流涕覆面,三军莫能仰视。其日督水军向石头,等率精勇一万从白石以挑战。

  时劳其将士,因醉,突阵马踬,为将所斩,及子婴城自固。乃立行台,布告天下,凡故吏二千石、台郎御史以下,皆令赴台。于是至者云集。司徒王导因奏录尚书,遣间使宣旨,并让不受。

  贼将匡术以台城来降,为所击,求救于。江州别驾罗洞曰:‘今水暴长,救之不便,不如攻榻杭。榻杭军若败,术围自解。’从之,(咸和四年[329年]二月)遂破贼石头军,奋威长史滕含(《资治通鉴·卷94·成帝咸和四年条》记为建威长史滕含部将曹据抱天子奔于船。

  时陶侃虽为盟主,而处分规略一出于(历时一年四个月)及贼灭,(咸和四年[329年]三月)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初,路永匡术贾宁中途悉以众归顺,王导将褒显之,曰:‘辈首乱,罪莫大焉。晚虽改悟,未足以补前失。全其首领,为幸已过,何可复宠授哉!’无以夺。

  朝议将留辅政,先帝所任,固辞还籓。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江州治所)

  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先有齿疾,至是(当年夏四月)拔之,因中风,至镇(指武昌)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顾而泣。

  帝下册书曰:‘朕以眇身,纂承洪绪,不能光阐大道,化洽时雍,至乃狂狡滔天,社稷危逼。惟公明鉴特达,识心经远,惧皇纲之不维,忿凶寇之纵暴,唱率群后,五州响应,首启戎行,元恶授馘。王室危而复安,三光幽而复明,功格宇宙,勋著八表。方赖大献以拯区夏,天不慭遗,早世薨殂,朕用痛悼于厥心。夫褒德铭动,先王之明典,今追赠公侍中、大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公如故,赐钱百万,布千匹,谥曰忠武,祠以太牢。’

  初葬于豫章,后朝廷追勋德,将为造大墓于二帝元帝明帝陵之北(南京北郊郭家山西南麓 ,墓今存)

  陶侃上表曰:

  ‘故大将军忠诚著于圣世,勋义感于人神,非臣笔墨所能称陈。临卒之际,与臣书别,臣藏之箧笥,时时省视,每一思述,未尝不中夜抚膺,临饭酸噎。‘人之云亡’,实当之。

  谨写书上呈,伏惟陛下既垂御省,伤其情旨,死不忘忠,身没黄泉,追恨国耻,将臣戮力,救济艰难,使亡而有知,抱恨结草,岂乐今日劳费之事。愿陛下慈恩,停其移葬,使 峤 棺柩无风波之危,魂灵安于后土。 ’

  诏从之。

  其后后妻何氏卒,子之便载丧还都,诏葬建平陵北,并赠前妻王氏何氏始安夫人印绶。”

谢枋得(正顺尊王)

  谢枋得明宣宗朝敕封为正顺尊王,惠安县小岞镇北部后内村正顺王宫、安溪县参内乡罗内村(古长泰里罗洋乡)安山庙、德化龙浔镇德新街后埔林安土庙有祀。雕像身穿龙袍,头戴王帽,威武凛然。神诞十一月廿七日 。

  谢枋得(1226—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南宋 末元初人,原籍江西信州贵溪,居江西信州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与文天祥同科进士,是爱国志士、诗人。南宋亡后,元朝使官聘谢枋得入朝为官,谢枋得至死不从,元 ·至元廿六年(1289年)绝食身亡。

  《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

  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宝佑中(宝佑四年,1256年)举进士(与文天祥同科),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

  五年(1257年)枋得考试建康,擿似道政事为问目。漕使陆景思衔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且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

  德佑元年(1275年)吕文焕导大元兵东下鄂、黄、蕲、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枋得吕师夔善,乃应诏上书,以一族保师夔可信,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会文焕北归,不及而反。

  明年正月,师夔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军驰至,枋得走入安仁,奔信州,不守。乃变姓名,入建宁,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下有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

  二十五年(1288年) ,尚书留梦炎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

  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 ,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元初,江西弋阳姓雕谢枋得木像供奉于堂,尊称境主公。

  明初,氏后裔携带谢枋得木雕神像入闽开拓,定居安溪县长泰里罗洋乡(今参内乡罗内村),将谢枋得神像安奉于家,乡邻遇事每祷之,屡有灵验。永乐元年(1403年)后,村内姓为主鸠资改建旧庙,定名安山庙, 氏便把谢枋得神像献给村里人共同奉祀,尊为“罗内境主”,称境主公。

  据1995年5月再版的《安山庙史略》云 :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太后患乳疾,御医无术,只好出榜求医。有天有人揭榜,宣宗下令召见,太监说,那个医生说自己衣服破烂,不敢入见。宣宗就叫人把一件旧龙袍拿给他穿,当地一直流传有罗内境主反穿龙袍的故事。他进殿看后,开了药方,说三天就会好。然后脱龙袍归还。宣宗硬要赏赐他,非叫他把龙袍穿走,强迫之下,这个医生忽然不见了。3天后太后全愈,晚上做梦梦见医生,问姓名,医生说自己叫谢枋得,现已不是人,而是在福建罗内做氏的境主公。次日,太后把情况告诉了宣宗 ,于是宣宗下旨敕封境主公为“正顺尊王”。但1988年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册》把此事误传为宋仁宗时,还说谢枋得是与清水祖师·陈普足、清溪城隍三人结伴为太后医治乳疮。

  “正顺尊王”信仰广泛传播,在安溪、南安很多地方设有分炉,为正顺尊王建境主公宫,纷纷把谢枋得作为自己乡村的“境主公”。随着安溪人的外出开拓,至今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有10余处分炉。

  惠安县小岞镇后内村亦有正顺王宫祀谢枋得。传说与村人李雄有关。

  李雄曾是文天祥抗元义军将佐,和谢枋得是至交。宋亡后返回惠安,在家乡组织船队继续抗元,曾多次前往金门岛,拟将金门岛作为抗元斗争的基地,时官府称之为“金门大盗”

  时谢枋得流寓建阳和武夷山中,其间曾从建阳来到后内寻找李雄,此时李雄恰在金门岛组织训练船队准备抗元。谢枋得找不到李雄,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暂居后内,在小岞、净峰一带卖卜度日,后来村民又聘他到李文会府宅教书达数月之久。谢枋得临离开后内时,悄悄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此行目的告诉一个信得过的村民,要他转告李雄。过后不久,李雄听说谢枋得被官府强行押送北京不事二主绝食身亡,为纪念这位挚友,画谢枋得像于家中祭拜。李雄卒后,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倭寇横行,由辋川直窜小岞。后内等10多个姓氏的村民共推供奉在李雄后裔家中的谢枋得为抗倭主神,凭着坚固的后里城堡 和古井的水源供给保证,借助爱国志士的威灵,取得了抗倭胜利。抗倭胜利后,后内各姓把原来城堡里供奉的王爷、王爷、舍人公等小宫庙通通拆除,筹资兴建宫庙以祀谢枋得。传说谢枋得曾被明宣宗敕封为正顺尊王,称谢枋得为正顺王或正顺公,奉为后里境主,宫名正顺王宫。正顺王宫签诗的前身,据说就是谢枋得当年在后里时占卜所用的卦辞。

答王爷

  王爷,据传曾驾“金再兴号”船,在海上引导被大雾笼罩迷失航向的商船,晋江蚶江和台湾鹿港、彰化、淡水、云林、基隆等地都建庙奉祀。

十三划

雷万春(雷王爷、雷大巡、雷霆驱魔大将军)

  雷万春,亦称王爷、大巡,或称“雷霆驱魔大将军”,是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祀王爷的宫庙还有: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王公宫(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曾林宫(配祀)、鲤城区江南镇长春村保安宫(新石乡保安宫,配祀)、丰泽区东海石头街中王爷宫等。

  雷万春造像仗剑端坐,浓眉大眼、红脸带黑,长须绿袍,有儒雅之气;面部略有6个黑点,意为当日所中6矢遗痕。

  雷万春,名,官名万春,字明空(或作鸣空),又字一元,唐人,祖籍鄱阳,生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或说开元十一年[723年]) ,殁于至德二年丁酉(757年)冬十月;张巡的偏将,跟随张巡经历了雍丘之战、睢阳血战。新、旧《唐书》、《资政通鉴》等书均有记载。(参见张巡条 )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张巡起兵讨贼,与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贾贲进兵雍丘(今河南杞县),合兵二千。时雍丘县令令狐潮降叛军,贾贲张巡入城后据城自守,不久,令狐潮引叛军攻雍丘,贾贲战死。令狐潮又先后引叛将李廷望崔伯玉围攻雍丘,张巡率千人之众,坚守孤城四月,抗击敌众数万。在雍丘之战中,雷万春曾立城上与令狐潮对话,遭伏弩发六箭射中面部,雷万春坚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射中伪装的木偶,待侦得是雷万春,大惊。令狐潮壁雍丘北图谋侵袭襄邑、宁陵时,雷万春引率领四百骑兵冲击令狐潮,被叛军包围,得张巡突围,大破之。

  后张巡撤退到睢阳(属今河南商丘),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县令姚阎会合,派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1万余人。

  至德二年(757年),叛军十几万人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坚守,以饥疫无援之师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400余战,杀敌将300人、士兵12万人。至当年十月,终因断粮多日、无力作战而城破,没有阵亡的将士全数被俘,拒不投降,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人同时被杀殉国,许远也在押送洛阳途中被杀。

  雷万春死后,唐皇追赠兵部侍郎,封爵荣禄都督大夫,谕民间立庙祭祀,后人称其“黑脸都督”宋徽宗表彰张巡等 睢阳6将忠烈,封号祭祀,敕封张巡“忠烈侯”许远“忠义侯”南霁云“忠壮侯”雷万春“忠勇侯”贾贲“忠济侯”,世称五王;又封姚訇“上公”。全国各地祀奉张巡的宫庙中,一般以许远南霁云雷万春姚訇从祀。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有绝句雷万春墓》曰:“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范成大《揽辔录》有载:“乾道六年(1170年)……八月……甲子至南京,金改为归德府。过雷万春墓,环以小墙,榜曰‘忠勇公之墓’。”

  鄱阳古县渡前山村氏宗谱》中,宋·宝文阁侍制、朝仪大夫章衡撰 《氏族谱序》曰:姓出于公之后,子孙因以为氏……自汉有公,晋有公,五代有次宗,唐有万春。我朝有德禳德逊公,皆元勋名宦,簪缨蝉联,号为望族……”《谱》载:万春 一元公,唐·天宝未为睢阳郎将,称六矢将军。 二十世。”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15·列传第117·忠义中·雷万春》:

  “雷万春者,不详所来,事为偏将。

  令狐潮围雍丘,万春立城上与语,伏弩发六矢著面,万春不动。疑刻木人,谍得其实,乃大惊。遥谓曰:‘向见将军,知君之令严矣。’

  壁雍丘北,谋袭襄邑、宁陵。使万春引骑四百压,先为贼所包。突其围,大破贼,遁去。

  万春将兵,方略不及霁云,而强毅用命。每战,任之与霁云钧。”

  鄱阳古县渡前山村氏宗谱·卷之4·传赞·万春公传略》载:“生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天宝(742—756年)未为睢阳张巡郎将,称六矢将军。城同公死难时,唐·至德三年(758年)载丁酉冬十月也。宋·文山公为之《传》,事见《唐书》。”

  《氏宗谱·卷之4·传赞》收录宋·文山文天祥)撰万春公传》云:“……天宝间,南北道绝,闻子奇重兵长驱入寇,时中外饲尽,割肉而食,敲骨而炊,甚至愕腹数日不粒。公犹且,先登胄镝夷获馘郎桀醮如火可戒,令部曲每及矢将军无与轻敌,威名长畏于虏。如此,至德三年冬十月,城陷,复决死巷战,及势不能支,涉容就报麾下,相陟入地者百余,亦公忠义及人者深耳。至吟俨像,血食万年不替,予感耆旧之言,有激于衷,为公传。”

  《谱》中亦载有万春公像赞”“谋犹克壮,忠勇天成,乘舆播迁,爰起义兵,六矢流芳,至今犹炳。”

蔡攀龙(蔡府王爷)

  蔡攀龙,字君宠,号跃州,清·金阳平林(蔡借口)人。

  因功任厦门提标千总,因平息盗贼,擢厦门守备,迁游击将军。在任期间,疏通海道,加强盐政管理,革除弊政,调澎湖为左营游击将军。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平定台湾武装叛乱,擢海坛总兵,改任台湾镇总兵,升福建路提督,赐“强胜勇士”名号,图像列紫光阁前二十功臣。嘉庆三年(1798年)卒。

  同安县大嵘镇崎口下村青龙寺有祀,称府王爷。

十五划

潘王公(潘大巡)

  王公,亦称大巡,鲤城区东街县学巷王公宫(东街拓改时合并到金池巷金池庙)有祀,鲤城区江南镇坑头村元帅宫配祀。

  或说王公是明将潘宗颜,在抗清中因气力不支战死。

十六划

薛仁贵(薛王爷)

  薛仁贵,泉郡富美宫配祀廿四司王爷神之一。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

  薛仁贵(614-683年),讳,以字仁贵行世,唐·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今山西河津市城东修村)人,生于 隋·大业九年(614年);著名将领、军事理论家。《旧唐书·卷83·列传第33·薛仁贵》、《新唐书·卷111·列传第36·薛礼》有传。

  《旧唐书·卷83列传·第33·薛仁贵》: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

  【薛仁贵,隋·大业九年(614)生,为薛安都的6世孙,属于河东(今运城)世家大族氏,至薛仁贵一辈已经没落。其父薛轨早丧;娶妻柳氏,家贫无以养。】

  贞观末(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亲征辽东,仁贵(到新绛州城)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

  (三月)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

  【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

  (六月)及大军攻安地城(安市),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五万来拒战,依山结营,太宗分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

  【后来唐军被困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献策派兵偷袭平壤,以调虎离山之计将安市城敌军引向平壤一线,以攻取安市城。因太宗在军中,长孙无忌恐皇帝安危,极力劝阻,不敢偷袭平壤,未成。时李绩放言,破城之日,将尽屠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唐军遂撤退。】

  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寻迁右领军郎将,依旧北门长上(统领宫廷禁卫军派驻玄武门历12年)

  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初三)高宗幸万年宫,甲夜,山水猥至,冲突玄武门,宿卫者散走。仁贵曰:‘安有天子有急,辄敢惧死?’遂登门桄叫呼,以惊宫内。高宗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上使谓仁贵曰:‘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于是赐御马一匹。

  (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之讨(西突厥)贺鲁也,于是仁贵上疏曰:‘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伏。今泥熟素干,不伏贺鲁,为贼所破,虏其妻子。汉兵有于贺鲁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将充贱者,宜括取送还,仍加赐赉。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贺鲁是贼,知陛下德泽广及也。’高宗然其言,使括泥熟家口送还之,于是泥熟等请随军效其死节。

 显庆二年(657年),诏仁贵程名振(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于辽东经略(征讨高句丽 )薛仁贵率众一举攻克赤烽镇,斩首400人、俘100余人)(六月)破高丽于贵端城(今辽宁浑河一带。时高句丽遣大将豆方娄率军3万人迎战),斩首三千级。

 明年(显庆三年,658年,薛仁贵44岁),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今辽阳华表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

 俄(十二月)又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赴东都洛阳)。以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比粟继位,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天山(今蒙古杭爱山)击九姓回纥(九个部落联盟)。】

  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初一)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首领 )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这次战役,铁勒的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本要投降,但主将郑仁泰不纳,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赏赐部下,这些部落只好逃亡。郑仁泰派兵追赶未遇,还因缺乏粮草,损失许多兵员。薛仁贵自己也纳一妾。回到朝廷,部队的许多将领都遭到朝臣的弹劾,唐高宗以功抵过,未加追究。】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位。泉男生与其弟泉男建泉男产不和,泉男建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向唐求救。】

  乾封(666—668年)初,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内附,(六月初七)高宗(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援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遣将军庞同善(左金吾卫将军)高等(营州都督)迎接之为行军总管)男生男建率国人逆击同善等,(九月)仁贵统兵为后援。

  【十二月,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郝处俊为副大总管,契苾何力庞同善亦为副大总管并兼安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亦受李绩节度,合击高句丽。征调河北诸州县的全部租赋以供辽东军用。

  乾封二年(667年),李勣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留契苾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

  同善等至新城,夜为贼所袭。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

  (十月)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高丽军10多万人)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等三城,始与男生相会。

  高宗手敕劳之曰:‘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 ’

  (十一月下旬)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今吉林四平),诸将咸言兵少,仁贵曰:‘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

  (乾封三年,668年)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仁贵便并海略地,与李勣大会军于平壤城。

  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平壤)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总章二年(669),薛仁贵编撰《周易新本注义》,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辩证法理论的军事著作,军事价值很高。】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入寇,又以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时56岁)。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名将郭孝恪的二儿子)等以击之。

  待封尝为鄯城镇守,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军至大非川,将发赴乌海,仁贵待封 曰:‘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二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 ’

  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

  【青海大非川之战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仗,也是唐初最大的败绩,致丢失安西四镇。】

  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仁贵叹曰:‘今年岁在庚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仁贵坐除名(除军籍)

  寻而高丽众相率复叛,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

  上元(674—676年)中,坐事(牵连一起杀人案,具体不详)徙象州,会赦归。

  高宗思其功,开耀元年(681年)复召见(时薛仁贵68岁) ,谓曰:‘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边不静,瓜(瓜州,治晋昌东南锁阳城,今甘肃安西、沙(沙州,治今甘肃敦煌)路绝,卿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于是起授瓜州长史,(不久,东突厥不断侵扰唐北境)寻拜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都督(指挥安边事宜)

  【开耀二年(682年)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招集突厥流散余众,扩展势力,自称可汗。永淳元年(亦即 682年),据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反唐。唐·单于都护府 (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罪被囚)闻阿史那骨笃禄反唐,诈称检校突厥部落以自效,趁机投奔阿史那骨笃禄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熟知唐朝边疆虚实,即令其为阿波大达干,统帅突厥兵马,进犯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单于府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

  (永淳元年,682年,冬)又率兵击突厥元珍等于云州(今大同一带),斩首万余级,获生口二万余人、驼马牛羊三万余头。贼闻仁贵复起为将,素惮其名,皆奔散,不敢当之。

  其年(永淳二年[683年]二月二十一日,公历3月24日)仁贵病卒(逝于雁门关),年七十,赠左骁卫将军(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官造灵舆,并家口给传还乡。(葬山东省嘉祥县)

  子,别有《传》。”

  薛仁贵的故事广为民间流传。元杂剧有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无名氏《摩利支飞刀对箭》,元末明初有杂剧《贤达妇龙门隐秀》,明有词话《薛仁贵跨海征辽》,清通俗小说有无名氏《薛仁贵征东》(原名《唐家府传》),《说唐全传》、《说唐后传》、《说唐三传》中也有描写薛仁贵的篇章,另有评书《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