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黄—四卷)

  黄龙字见侯。清初·永春县东平镇鸿安村水磨垵人。少贫。从征江机、杨一豹、朱统锠。因功擢海州游击。官终南澳总兵。致仕后迁居仙游。、黄龙御(字道孝,号新阳,明·德化西关后场人
  黄维之
(字叔张)黄维清(字源洁,明·晋江人。洪武进士,历职郎署。九江知府,卒于官。)、黄维璟[字子昆、仕昆 ,小名应舍,明末清初 · 南安县 廿 三都美林乡西美村西宅人 (今 南安 市 美林 街道西美村后塘)。郑成功抗清部队参军。南明·永历朝吴、楚二党交讧事。私放施琅被郑成功所杀(海澄知县。以私放施琅被杀。)]
  黄天爵[字希仁,号潜虚。明·南安县省新镇西埔村(古称“西坡”)人。少从蔡清学。弘治十二年进士。累至湖广副使。致仕居家。]、黄天旸(明·南安县人)
  黄师颜
[字有法,号复斋。明·南安县省新镇西埔村人(古称“西坡”)。万历二年进士。历镇江、宁国推官。擢铨部郎官。监察御史。顺庆知府,谪州判。归家。附:平反洪朝选冤案与有力焉。]
  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翁,北宋末南宋初·莆田人。赐进士第一。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秘书省正字。通判肇庆。官终考功员外郎。著述。诗词举偶[诗作。词作。]
  黄之录(字御远)
  黄德蒿(字天峙)、黄德洋(字振海,明·晋江人。)
  黄式度[字奕坦,清·晋江县铺锦(今石狮市宝盖镇铺锦村)人。]
  黄玉山(字哲厚,号绩湖)
  黄钢斗
  黄华秀
[字居约,号同春。明·南安县四十五都东安下人(今南安县石井镇杨山村东安下自然村)。万历十七年进士。初授广东韶州推官。万历廿三年擢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司谏三年。三殿修省疏。论矿害并及补尚书、止捐助。论楚府事。)。万历廿五年卒于官。]
  黄树珍(字时芳,号约亭)
  黄宏度(名瑞卿,字庆士)
  黄景辰、
  黄钏
(字珍夫)
  黄文炤(又作黄文照,字丽甫,季弢先生,黄布衣。祖籍同安金柄。日以谈道为事。与艾儒略交游。长期隐居泉州清源山南台院。与林孕昌倡明“旦气之学”。天恩存问。身后。著述。林孕昌评述。)黄文惠[原名 廷锡,字仲晋,号朋五。明·惠安县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乡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性刚毅。陆丰知县。合州知州(廉介自励。废除私设关卡。怼回应试请托。坚不枉法。卒于官。) ]

黄龙

  黄龙,字见侯,清初·永春县东平镇鸿安村水磨 垵(今水万安)人,晚年迁居仙游。(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总兵祠堂》)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黄龙》选录)。

  少贫

  黄龙少小贫苦,曾投靠过光泽的族叔。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黄龙,字见侯,由永春迁居仙游。少贫,依族叔于光泽。”

  及长,身躯高大,臂力过人。

  从征江机杨一豹朱统锠

  清初世乱,社会动荡不宁,盗贼蜂起,南明遗臣在各地组织抗清复明活动也此起彼伏。康熙十六年(1677年),黄龙投总兵陈龙部属从军。黄龙参与征剿江机杨一豹之战于光泽县,为先锋旗手;后升至把总,又随陈龙征战盘据江西的南明·朱统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值江机杨一豹滋事,从总兵陈龙剿之;得贼所掠妇,悉资之归。又从征伪藩朱统锠于江西 。”

  因功擢海州游击

  福建巡抚吴兴祚黄龙的勇猛善战很是欣赏,遂上奏朝廷,拔置麾下部将,任佐都督,随军出征。先后历永春、德化、泉州、江东、金门、厦门 、南日、海坛(今平潭)诸战。因战功擢海州(今山东连云港一带)游击(从三品武官)。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巡抚吴兴祚壮之,拔置麾下。从复永春、德化,解泉州围,败海寇于江东,克金门、厦门、南日、海坛诸岛,授海州游击。 ”

  官终南澳总兵

  后黄龙升为太平府参将,晋广东虎门副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授南澳(今广东汕头东部)总兵。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历官至南澳总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黄龙在广东虎门副将任上时,曾奉旨赴京,在畅春苑陛见。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四月,黄龙在南澳总兵任上,又一次奉旨赴京,在畅春苑陛见,钦赐御药、蟒袍、 鞍马、弓、矢等,并诰授荣禄大夫。

  在南澳,黄龙曾命官军巡海时,如夜遇风浪,发现舟楫有倾覆之危,应立即举火为遇难船只引港避厄;若发现还有漂泊的船只,应立即进行搜救;对溺海者家属进行访视慰问,发放抚恤金。南澳人民感之。建生祠奉祀。

  致仕后迁居仙游

  黄龙晚年由南澳总兵任上致仕。即由永春迁居迁居仙游县折桂里后庄(今榜头后庄),卒葬折桂里后庄,其妻李氏墓在孝仁里龟头山。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黄龙》:“致仕。爱仙游风土之胜,遂家焉。子文晖。”

  其子黄文晖,字韫光,号蔼亭,居仙游折桂里。清·雍正(1723—1735年)间,以父荫任顺天府(今北京天津等地)治中,与通判共参理府事。后历任工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广西泗城知府、代理 恩施(今广西境内)、太平(今广西凭祥市境内)府事、山西雁平道,政绩卓然。终工部郎中,兼监督两窑厂建造之事。67岁告老返乡,72岁卒。

黄龙御

  黄龙御,字道孝,号新阳,明·德化西关后场人。万历(1573—1620年)间岁贡,历寿宁训导、教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岁贡》:黄龙御,教谕……万历间。”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4·人物志(下)·文学·明·黄龙御》:黄龙御 ,字道孝,号新阳,邑西关后场人。食贫攻苦,励志下帷。有《左》癖,善书法,工声律,旷逸清高。以岁荐授寿宁训导,升教谕。所著诗若干篇传于世。”

  德化九仙山弥勒洞外岩壁有其诗刻一首:“峭壁青冥上,留云一径穿。寻山人不识,更有太华莲。”(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九仙山》)

黄维之

  黄维之,字叔张,南宋·永春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黄维之》:

  “黄维之,字叔张,永春人。

  与兄巽之补太学。绍兴(1131—1132年)中第进士,迁国子监簿。转对,进所撰《太祖政要》,论‘爱名器、励廉耻’事,下馆、学集议,维之奋笔独立议状,可否适宜,孝宗深然之。

  除大理丞,卿少欲奏狱空,维之以所隶有狱事大,竟不敢书名,寺削去维之名衔以闻,维之白执政,力求外补,差知邵武军。陛辞,赐对,论‘擢用大臣当如王素对,仁宗宦官宫妾不识名者可充其选’。又论‘《乾道新书》不当删减,内侍不得干朝政’。

  后绾郡章,持使节,出入监寺,直道而行,略无阿曲。

  居闲十年,手不释卷,尝与朱熹论学,人皆以乡先生事之。”

黄维清

  黄维清,字源洁,明·晋江人。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宦迹·国朝·黄维清》、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黄维清》有传。

  洪武进士,历职郎署

  黄维清洪武十七年甲子(1384年)解元,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丁显榜进士,历职郎署。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宦迹·国朝·黄维清》:黄维清,字源洁,晋江人。弱冠领洪武甲子乡荐,明年登进士第,历职郎署,以才谞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黄维清》:黄维清,字源洁。洪武甲子解元,乙丑进士,历职郎署,以才谞闻。”

  九江知府,卒于官

  升九江知府,卒于官。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人物·泉州府·宦迹·国朝·黄维清》:“升九江知府,特赐敕以往。九江土瘠民漓,号称难治,维清廉勤平恕,渐著治迹。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黄维清“升九江府,廉勤平恕,渐著治绩。卒于官,遂家焉。”

黄维璟

  黄维璟,字子昆仕昆,小名应舍,明末清初·南安县廿三都美林乡西美村西宅人(今南安市美林街道西美村后塘);进士、太仆黄襄孙,培祺(或说“培禴”)次子。(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襄》)

  《南安县志·人物志》有传。《黄氏家谱》(手抄本)、《美林氏宗谱》有记。

  郑成功抗清部队参军

  黄维璟,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乡试举人,不谒选。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清兵入关并一路南下;五月 ,福王·朱由崧继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史称南明。清兵陷南京,掳福王北去。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继立于福州,建元隆武。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清·贝勒博洛师下福建,郑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 唐王坐是败;十一月,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郑芝龙郑成功》)

  郑成功收兵南澳,决意抗清。黄维璟即逃之海上,加入郑成功部队,任参军。

  南明·永历朝吴、楚二党交讧事

  当清军破福州,隆武帝被杀,时已嗣为唐王朱聿钅粤桂王·朱由榔于同年(1646年)十一月分别继立于广州(为绍武帝)、肇庆。隆武朝辅臣苏观生撤至广州。少詹事黄奇遇、兵部主事陈邦彦、大学士陈子壮、监军御史张家玉、简讨陈世杰、副使黄公辅、推官陈子升、举人黄维璟等亦从海上潜回广东,图谋再起。十二月,广州被清军攻陷,绍武帝死难。

  顺治四年(1647年),朱由榔建元永历,称永历帝,檄令诸故臣辅政。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永历帝特旨征召黄奇遇,授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并充经筵讲官。永历四年(1650年)擢其为礼部尚书,仍兼经筵讲官。时开特科取士,诏令三品以上廷臣各荐1人参选。黄奇遇荐同从福州返粤的举人黄维璟就试。永历帝亲自主试,选取8人,授翰林庶吉士;黄维璟未能入选。

  当时朝中吴、楚二党交讧,互相猜忌。因黄奇遇平常较接近楚党,故吴党的万翱杜永和即利用黄维璟的落选捏造事实,攻击黄奇遇得了黄维璟的贿赂。黄奇遇上疏抗辩,终得澄清,不但没被加害,还兼任兵部尚书。吴党的王化澄怕楚党得势,于己不利,即联合万翱杜永和大肆造谣中伤黄奇遇黄奇遇只得连上3疏,“迄骸骨归”

  关于这段涉及黄维璟的吴、楚二党派争公案,清·王夫之《永历实录·卷20·郭之奇述及经过甚详,曰:

  “郭之奇,字菽子,广东东莞人。

  中崇祯戊辰(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河南 □□知县。崇祯八年(1635年)……改翰林院检讨,渐升侍讲……缘例乞外迁典文,得改副使提督学政。被劾,褫职家居。弘光初,下诏起废。之奇以不谨削夺,不得与。久之,乃因马士英赴阙,遽自削革中用内批擢詹事府少詹事、礼部侍郎。南都陷,走归里。隆武(1645—1646年)中起用,未赴。已同苏观生拥立唐王·钅粤。清兵至,遂就李成栋乞降。永历二年(1648年),广东反正,上在肇庆,之奇屡求入,朝廷以其忮竞贿谒,不之召。明年(永历三年,1649年),内降敕以原官召用。之奇恐入而不见容也,遂结杜永和为外援……

  忌黄奇遇之清望轧己,而欲夺之,与万翱谋,思所以陷之。

  奇遇应诏,奏荐举人黄维璟品行文学应阁试,得喻旨。

  之奇乃与永和,酒酣,具言维璟以美妾一、金千两贿奇遇荐己。永和遽恚曰:‘吾辈出死力为朝廷守一隅土,坐令人雍容受贿耶!’顾谓之奇:‘公胡不言之?’之奇曰:‘吾与奇遇同官,言则嫌于相轧,公为朝廷虎臣,当击去之,即扑杀于廷,亦无不可。’永和曰:‘文臣不言,则人将谓我越俎。’之奇曰:‘司马愿为公先驱,然非公露章,奇遇党援甚固,莫能动也。’亦知事无根甚,顾之奇永和属己,王化澄力怂恿之,且恃永和威力,谓必济,遂疏攻奇遇之奇言。永和疏继入。

  上素知奇遇端介,得疏骇怒,姑令奇遇回奏。奇遇疏称:‘维璟之文行贫富,与臣荐维璟之为公为私,天地鬼神鉴之,臣不屑辩。惟是之奇结勋帅,要朝廷,诬斥经筵近侍,不知何心?’

  上并令之奇回话。已而永和知其诬也,自悔为之奇所绐,面奏寝其疏勿行。

  上切责之奇,姑置勿问。奇遇事得白,遂请告去……”

  私放施琅军所杀

  海澄知县

  南明·永历六年壬辰(清·顺治九年,1652年)春正月 ,郑成功引兵攻海澄(辖今厦门海沧和漳州龙海市地),是日潮大涨,舟达城垣,守将郝文火以城降。郑成功授参军黄维璟为海澄知县。

  清·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卷1》:

  “壬辰,顺治九年、海上称永历六年。

  正月初二日,赐姓(指“郑成功”)督师至海澄港,潮大涨,直至中权关下。郝文兴开城率将士出降,授前锋镇,挂印。以参军黄维璟知县事。”

  清·陈衍《台湾通纪》:(顺治)九年正月……郑成功取海澄。成功乘潮大涨,航海直抵中权关。守将郝文兴已有密约,迎成功入城,授前锋镇挂印;以参军黄维璟知县事。”

  以私放施琅被杀

  郑芝龙旧部施琅屡忤郑成功关系恶化。清·顺治八年(明·永历五年,1651年)五月,施琅及其父 施大宣在厦门被郑成功拘捕。十二月,施琅用计逃脱,途经海澄县时被军抓获,交由县令黄维璟处理。黄维璟念及泉州同乡,私自放走施琅郑成功黄维璟有意私放施琅逃走,重责之,被羁押;冯澄世接任海澄知县。(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施琅》)

  顺治十年(永历七年,1653年)五月清军金砺部进攻海澄县,败绩。顺治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回厦门后,五月十二日于教场设宴,犒诸将士,论功行赏,并以擅离海澄城为名,杀知县黄维璟及不用军士2人。

  相传,施琅投清后,为答谢黄维璟之恩,接其家族匿名移居晋江衙口(氏故里)和乌篮(今英林),派兵 保护,免受郑军追杀;还筑墓葬黄维璟于衙口。因而,黄襄后裔至今不敢相认,好在美林私谱有记此事,方不至失联。(泉州人名录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施琅故宅·衙口靖海侯府》)

黄天爵

  黄天爵,字希仁,号潜虚,明·南安县省新镇西埔村(古称“西坡”)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59·副使黄潜虚先生天爵“《南安志》”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天爵“采旧志,参《笋江集》”为作传。

  少从蔡清

  黄天爵少受业于蔡清(号虚斋,谥文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59·副使黄潜虚先生天爵

  黄天爵,字希仁,南安人。

  少从蔡文庄受业,谊最笃,因自号潜虚。”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天爵》:

  黄天爵,字希仁,西坡人。

  少从蔡虚斋学,因号潜虚。”

  弘治十二年进士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年),黄天爵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年)连捷进士。甫观政,即以亲老乞归省,旋丁外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副使黄潜虚先生天爵“弘治十二年进士。甫观政,即以亲老乞归省,旋丁外艰。”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天爵》:

  “弘治戊午、己未联第进士;邑中姓登第自天爵始。
甫观政,即以亲老引疾归。父疾笃,屏
(“屏”:摒弃)仆御(“仆御”:泛指仆役),躬自涤秽,扶掖搔抚,昼夜不离;比殁,哀毁异常,丧葬如礼。”

  累至湖广副使

  服阕,起补户部主事,升刑部员外郎,进郎中,擢广东副使,丁继祖母艰归。服满起补湖广副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59·副使黄潜虚先生天爵

  “服阕,授户部主事,历郎中。

  升广东副使。有滞狱疑于法,至讯服,人称其神。尤喜奖拔善类,粤人畏而爱之。丁内艰归。

  起补湖广副使。留心学政、水利,士民勒石颂德。”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天爵》:

  “起补户部主事,莅事勤慎。尚书公称其心存公务,事当人心。

  秩满,升刑部员外,进郎中,严明为同官最。

  擢广东副使。有滞狱疑于法,至辄讯折之,人服其神。尤喜植善类,粤人畏而爱之。

  丁继祖母艰,起补湖广副使,留心学政、水利,土民勒石领德。”

  致仕居家

  后黄天爵坚请致仕,居家。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59·副使黄潜虚先生天爵

  “乃坚请致仕。

   营宅西埔,即蔡文庄所授地,其师弟子古谊盖如此,岁奉祀,事甚谨。

  待异母兄弟如一,族中老、贫、幼、学咸推槖惠之。爱母家陈尤挚,抚遗孤、嫁女、丧葬,购庐代奉其先焉。

  性寡言笑,外直内宽。未遇时,尝同恭人归宁,时襟兄已贵显,礼待颇异,恭人促归以激之;及贵,恭人尚留憾,而已忘之矣。

  功侄河清在铨部时,常欲推以督学,力辞焉,人益服其品行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河清》)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天爵》:

  “力请致仕。

  归而营宅西坡,即蔡虚斋所授地,岁奉祀甚谨。

  待异母兄弟如一。族中老贫幼学,咸推橐惠之爱。母家陈化尤挚,抚遗孤,嫁二女,葬二表丧,购庐代奉其先。

  性寡言笑,外直内宽。未遇时,偕妻归宁,其同襟已贵显,礼待颇异。妻怫然促天爵偕归,励志读书。及贵,妻尚留憾,而天爵己忘之矣。

  功侄河清在铨部,尝欲推以督学,力辞焉,人服其品行。

  自勉,嘉靖(1522—1566年)岁贡,任将乐训导,以孙南金封知县。【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自勉“《闽书》”载:黄自勉,万历甲戌(万历二年,1574年)以贡士司训将乐。待士有恩,捐俸恤贫。去之日,士为碑识去思。”

  次子,以孙师颜赠御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师颜》)

  曾孙毓镇,万历庚子(万历廿八年,1600年)举人。”

黄天旸

  黄天旸,明·南安县人。正德九年(1514年)以举人知广东英德县。

  钦定四库全书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28·职官志·明·知州知县·韶州府各县》:“黄天旸,江西(?应为“福建”)南安人,(正德)九年任……知英德县。”

  钦定四库全书清·郝玉麟《广东通志·卷40·名宦志·明·知州知县·韶州府各县》:

  “黄天旸,南安人。正德九年以举人知英德。

  刚正严明,不畏权势。时中官遣取英石,曰:‘此石何益于用,徒劳民耳。’

  傥羡其瑰伟,请诣九嶷观之。

  及调去,民攀号者千计。”

黄师颜

  黄师颜,字有法,号复斋,明·南安县省新镇西埔村(古称“西坡”)人;天爵孙,毓镇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天爵》)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采府县志”为作传。

  万历二年进士

  黄师颜于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领乡荐,万历二年甲戌(1574年)成进士。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黄师颜,字有法,号复斋隆庆庚午领乡荐,万历甲戌成进士。”

  历镇江、宁国推官

  黄师颜初授江苏镇江推官,以艰归。服除,补安徽宁国推官。

  民国《南安县志·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

  “授镇江推官,以艰归。

  服除,补宁国。平反激扬,惠德孚民,盖两郡如一日也。

  尝自言曰:‘昔子产铸刑书,叔向责之;赵鞅铸刑鼎,仲尼非之。司李(司理),刑官也。吾两任其贵焉,可不慎?’居恒每读《甫刑》一书,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思欲为民请命,莫若存矜恤伸冤抑,使民服之如神明,奉之如父母,则刑官不可为而可为也。后以讯两郡折断疑狱,咸称明允,以此得最荐。

  时有同官少年戏其冠进贤冠者,师颜言色如常,其人愧服。”

  擢铨部郎官

  黄师颜擢铨部郎官。(按:“铨部”: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因吏部专司文官的铨选,故一般指吏部。)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后入铨部,即首推师颜德器第一。”

  监察御史

  擢监察御史,曾巡盐长芦、巡按云南道。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

  “擢御史。

  奉差巡盐长芦,以清峻著声,橐无羡金。

  及按云南,无金石邀主爵欢。”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149》:“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丙子朔,云南道御史黄师颜请复丁。此原职直隶巡按,蔡时鼎亦言此无罪,末复。侵吏部尚书杨巍上厌其渎扰,俱报罢。”

  黄师颜任御史时曾过岱岳(泰山),留有诗,明·万历查志隆编撰《岱史·第17卷·登览志》收录:

  黄师颜,御史,闽人。

  游黄花洞:‘径入黄华薜荔深,杖屦问关此共临。千蟑雨余增黛色,万松风度足弦音。姻浮绛节昼偏静,云护玄蓬晴亦阴。冻薄那堪载银管,约轿乌语似催吟。’”

  顺庆知府,谪州判

  迁四川顺庆知府,谪州判。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迁顺庆知府,谪判州事,怡然也。”

  归家

  乞归。寿未中年卒。

  民国《南安县志·卷26·人物志3·明宦绩·黄师颜》:

  “归家,杜门谢绝干谒,捐充祀田,遗产悉均诸兄弟,厚师友,急族谊。乃种德不报,寿未中年,玉楼遽召,舆论惜之。

  毓镇,举孝廉,每上公车过父旧宦处,辄欷歔悲慕。缙绅见毓镇至,且喜且泣曰:‘得见使君子,犹见使君也!’其系人思有如此。”

  附:平反洪朝选冤案与有力焉

  洪朝选(1516一1582年),号芳洲,明·泉州府同安县翔风里十三都洪厝人。

  隆庆元年(1567年),辽王·宪火节(“火节”合一字)案起。隆庆二年(1568年),刑部侍郎洪朝选奉命赴襄阳勘办。权相张居正“故与宪火节(“火节”合一字)有隙”,授意坐以“谋反”,但洪朝选拒绝在相党锻炼成狱的成案上签字,据实勘查,以“淫虐有实,谋反无据”、“法可正,国不可除”复命,激怒张居正,借考核的机会把朝选罢官归里。

  洪朝选返回同安家中,读书写作之外,时刻关注国计民生、朝中憎弊、地方臧否,或陈谋于有司,或扼腕于同志,非议张居正不守父孝及其党劳堪不法事。万历十年(1582年),劳堪任福建左布政司,与同安知县金枝罗织洪朝选罪名,锻炼成狱,并诬以通夷大罪,由张居正拟旨,劳堪派兵至家逮捕下狱,断饮食、绝亲属,命狱卒以沙袋压迫胸口,气绝而亡于福州狱中,年67岁。又以朝选有起死回生之药为由,停尸四、五日,不许收尸,尸腐虫生。

  万历廿二年(1594年),朝廷始为洪朝选平反。(详见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朝选》)

  同安氏世代相传,称任职刑部的黄师颜曾参与洪朝选冤案平反一事,与有力焉(待考),有恩族。2001年冬,定居台湾的氏后裔曾遵其先祖遗嘱,特地从台湾汇同其同安宗亲,到南安丰州拜谒黄师颜的祖祠及其陵墓。

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年),字师宪,号知稼翁,晚唐御史、诗人黄滔的8世孙,北宋末南宋初·莆田城内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著名诗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状元及第,曾任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驻泉州)。

  《宋史》无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黄公度》据《闽书》为作传。清 ·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有传。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知稼翁集》有记。

  赐进士第一(状元)

  黄公度生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早年攻读于莆田鳌山(雁浔山)静修庵,把自己读书的地方称为 “护雁顶”

  绍兴八年(1138年),时赵鼎拜相已四年,提拔重用有识之士,南宋出现中兴迹象。黄公度到临安参加礼部 (属尚书省)进士考试,高中省元(第一名),宋高宗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状元),还亲书“登瀛阁”三字,让黄公度挂在当年读书的雁浔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黄公度》: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黄公度,字师宪,莆田人。黄滔的八世孙。生于北宋·大观三年,早年攻读于鳌山,绍兴八年进士第一。”

  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

  黄公度初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驻泉州),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离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黄公度》:“任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有流民数百辈,自汀、虔(汀州、赣州)下至泉,守将疑而系之,公度力为辨解,得纵去。代还。”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授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司。”

  黄公度的品德才华深受宰相赵鼎赏识,两人时有诗词唱和,结下文字交。泉州太守汪彦章也喜爱黄公度,与 之成为忘年好友。当时秦桧也想拉拢黄公度,见他和赵鼎关系密切,便怀恨在心。不久,秦桧当权,大力排除异己。赵鼎因力荐岳飞抗金,又在宋金和议中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温州节度使,又贬往广东潮州等地,而黄公度与他有书文往来。汪彦章被贬到宣城。

  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黄公度泉州任满,时同榜进士、莆田人龚茂良在泉州任南安县主簿,同时离任。离任前夕,两人相约同游九日山,留下《抱琴历高峰》摩崖诗刻一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龚茂良》、《泉州山川·九日山》)

  黄公度北上临安等待新职,行至分水岭遇见一位被贬的老朋友,有感而作《过分水岭题诗》“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

  秘书省正字

  绍兴十五年(1145年)正月,黄公度除秘书省正字。因贻台谏,讥切时政,遭秦桧妒恨,十一月即被秦桧使言官弹劾,罢为主管台州(今浙江临海)崇道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黄公度》:“除秘书省正字。”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升秘书省正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绍兴十五年,1145年)春正月,乙卯,左宣教郎黄公度为秘书省正字。”) 。因讥切时政,绍兴十五年被秦桧排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十有一月,己酉,秘书省正字黄公度罢。”),为主观台州崇道观 。”

  黄公度被罢的具体原因,一说“坐贻书台官言时政”、“讥切时政”。此事指黄公度在泉州时,曾 为文会致信祝贺,信中提到自己的写作计划:“将续山林野史,记朝阳之鸣。”秦桧即示意同党状告黄公度图谋不轨,欲著私史诽谤朝政。一说与赵鼎有关。秦桧一党将黄公度所作《过分水岭题诗》称为罪证,硬说黄公度西分水岭时做的诗是为赵鼎而作,诗中有不久将和赵鼎一起返京复职的意思。“时赵鼎方谪潮阳,说者谓此诗指而言,遂触秦桧之怒。”或许,两种原因皆有。

  通判肇庆

  黄公度秩满,绍兴十九年(1149年)差通判肇庆府(属广东)、摄知南恩州。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后改肇庆府通判(弘治《兴化府志》卷八)。”

  治事之余,黄公度以读书著文为乐。黄公度增学廪,择秀民,政绩斐然。南恩州自唐·贞观置郡至今,始有人登第。当地人感之,祀黄公度于学馆。

  官终考功员外郎

  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桧死后,黄公度奉召回到临安。宋高宗询问岭南有何弊政,黄公度言:“广东小郡,有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驰,民受其害。”高宗当即下诏任黄公度为尚书考功员外郎。入对时,黄公度乞请高宗“总乾纲,厚风俗”,被嘉奖采纳。由于黄公度在肇庆已患病,无及时治疗,绍兴廿六年(1156年)八月廿四日,入朝不到一年,卒于任上,终年四十八。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复出,官至尚书考功员外郎。绍兴二十六年去世。累赠正奉大夫。”

  墓在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天马山麓枫莲塘樟林(古称状元林)小山弥勒献肚穴莆市新驻地。

  黄公度是历史上官职最低的一名状元。龚茂良与他“辱交最久,知公平生尤详”,对他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愤恨不平,绍兴廿六年(1156)十月,亲撰《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公行状》。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公度娶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生五子:黄沃黄泮黄洧黄洙黄宁南僧。”

  黄公度五子多以文章勋业传家。长子黄沃,举人,以父任补官,任朝散郎权通判抚州,后以朝请大夫任邵州知府,事见《宋史翼》。幼子黄宁,即南僧,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特科进士,由雅州助教升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著述

  黄公度工词善文,著有《汉书刊误》、《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等。黄公度诗词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24·儒林2·黄公度(译文):“著有《知稼翁词》二卷。黄公度工于词,陈廷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1):‘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之真脉也。’”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知稼翁集》:

  “《知稼翁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黄公度撰。公度师宪,莆田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历官考功员外郎。

  《书录解题》载《公度集》十一卷。卷端洪迈序称公度既没,其嗣子知邵州收拾手泽,汇次为十有一卷。卷末载有跋,亦称故笥所存,涂乙之馀,才十一卷。均与氏所载合。又《书录解题词曲部》别有公度知稼翁词》一卷,合之当为十二卷。

  此本为天启乙丑(天启五年,1625年)其裔孙崇翰所刊。称嘉靖丙午(嘉靖廿五年,1546年)得于陕西谒选人,乃前朝秘府之本,尚有御印。然并词集合为一编,仅一百三十四页。分为上、下二卷,似不足十二卷之数,岂尚有佚遗欤?

  公度早掇巍科,而卒时年仅四十八。仕宦不达,故《宋史》无传。《肇庆府志》称其‘为秘书省正字时,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题诗》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之句。时赵鼎方谪潮阳,说者谓此诗指而言,遂触秦桧之怒,令通判肇庆府’云云。殆亦端悫之士,不附时局,故言者得借赵鼎中之欤!

  其诗文皆平易浅显。在南宋之初,未能凌跞诸家。然词气恬静而轩爽,无一切淟涊龌龊之态,是则所养为之矣。

  公度别有《汉书镌误》,今已佚。此本从他本掇拾二段,并佚词一首附之卷末。今亦并录之焉。 ”

  邑人、同科进士陈俊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俊卿》)称黄公度的作品“格律森严,兴寄深远。”

  诗词举偶

  诗作

  《悲秋》:“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道间即事》:“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乙亥岁除渔梁村》:“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仙霞道中阻雨》:“薄暮雨霏霏,归心恨不飞。客程三日阻,家舍半年违。涧涩水争道,山空云触衣。凭谁洗光手,取出太阳辉。”

  《过使华亭悼七友》:“恶石乱峥嵘,胡为君此行。功名成底事,舟楫误平生。天远宁容问,滩流本自鸣。林猿如会意,故作断肠声。”

  《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劳君携酒出郊垧,强缉巴词醉墨轻。我辈讵能捐习气,伊人底事寡诗情。漫令抆目朝朝望,无复挥毫字字清。冷淡生涯殊不恶,想应着意讳穷名。”【注】抆:擦。

  《早春红梅盛开有感》:“不与雪霜分素艳,却随桃杏竞芳辰。自知孤洁群心妒,故着微红伴早春。少年桃李竞青春,回顾寒梅已丈人。强欲施朱追俗好,谁知翻是失天真。”

  《正月晦日寄宋永兄》:“万事萦心空岁月,一分春色已尘埃。檐前雨脚何时断,陌上遨头几日来。寒束幽花如有待,风延啼鸟苦相催。明年此会各南北,趁取官闲共酒杯。”【注】遨头:宋代成都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 “遨头”。

  《赠弟稚圭别》:“行色动高盖,题诗寄短笺。离亭春草外,吉水暮云边。雕鹗抟霜翅,骅骝受玉鞭。槐黄须努力,好语及秋天。”【注】槐黄:“槐花黄”之省,古指忙于准备应试的季节。

  《寄呈察推二兄廷直》:“尺素书凭雁足传,侧身吟望楚江边。关山去我仍千里,风月思君阅二年。莲幕宦情今好在,莆川春色故依然。相逢若问官闲事,为道粗裘饱昼眠。”【注】莲幕(liánmù):幕府。

  《漫成》:“时事含胡里,年华转烛间。利名多噂沓,贫贱觉安闲。致主知无术,归休幸有山。茅堂一尊酒,时得慰愁颜。”【注】噂沓:议论纷纷,攻讦诋毁。致主:致君。

  《千里共明月》:“仙掌露初凝,高空月迥明。雪霜千里色,关塞一时情。永夜惊乌鹊,中原有弟兄。清辉怜独对,良会苦难并。目断一天远,愁随两地生。倚楼何处笛,凄切送残声。”

  《鸟影度寒塘》:“秋色满潇湘,天寒玄鸟忙。数声离迭嶂,片影度横塘。风翮抟寥廓,烟踪入渺茫。乍随萍荇没,还共水云长。冷浸千寻碧,斜侵两岸霜。凝眸西塞远,疏点带残阳。”【注】 翮:鸟的翅膀。荇:多年生草本植物。

  《秋兴二首》(选一):“秋入蒹葭霜正威,数声归雁塞痕微。欺人白发萧萧得,未老丹枫故故飞。胡虏乾坤多战骨,江湖风雨一蓑衣。百年粗饭从衰朽。万事尘寰有是非。”【注】蒹:未曾秀穗的芦荻。葭:初生的芦苇。故故:即“咕咕”,象声词,鸟鸣声。

  《寄林谦之》:“冰壶玉尘逼人寒,忽漫过逢豁肺肝。千载有人扶古道,一时倾盖尽儒冠。不妨我辈诗肠在,要取他年酒量宽。万卷白头成底事,贩屠之辈任艰难。”【注】 尘:喻雪。

  《方次云伏枕久不入城,独宿知稼堂有怀》:“吹笛清宵何处声,隔窗斜月听人行。梦回案上青荧火,魂断城头长短更。三伏故人怜卧病,百年薄宦任浮生。春风尚忆茅堂话,相对哦诗天未明。”

  《赠日者黄明远》:“幅巾别我五周星,今日相逢眼暂明。一第男儿身自致,曾将踪迹问君平。”【注】 周星:周年。自致:竭尽自己的心力。君平:汉高士严遵,字君平

  《慈竹》:“慈竹阴初合,新梢翠欲流。晚摇千尺影,冷撼一堂秋。笋迸苔痕拆,叶蒙山色幽。凤凰栖息稳,端为此君留。”【注】慈竹: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返照》:“返照隐西山,烟村一水间。路长人自急,林暮鸟知还。枫巷秋常扫,蓬门夜不关。风尘犹剧盗,岁月但催颜。”

  《奉别先之》:“画角城头绕怨音,秋风握手别杯深。三年故国相从地,万里青云欲别心。醉罢林霜催菊老,梦回江月转棠阴。预愁晓色离亭外,衰草撩人思不禁。”

  《醉中别李元泰》:“同云幕幕暗前山,急雨飕飕酿小寒。桃花欲开尚羞涩,梅梢已老半阑珊。话别一尊休草草,丈夫相识期岁老。绨袍万一未忘情,春风莫惜归来早。”【注】 阑珊:将尽,衰落。期岁:一年。绨袍:厚缯制成之袍。战国时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毁谤,笞辱几死。后逃秦改名张禄,仕秦为相,权势显赫。魏闻秦将东伐,命须贾使秦,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不知,怜其寒而赠一绨袍。迨后知即秦相张禄,乃惶恐请罪。尚有赠袍念旧之情,终宽释之。

  《和龚实之闻虏人败盟》:“请缨未系单于颈,置火须燃董卓脐。列郡奔驰喧羽檄,圣朝哀痛下芝泥。盟寒关陇无来使,春晚江淮有战鼙。十载枕边忧国泪,不堪幽梦破晨鸡。”【注】 请缨:《汉书·终军传》载,汉武帝派遣终军出使南越,欲说服南越王归顺。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索。后因以“请缨”指投军杀敌。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董卓脐:东汉末年,董卓 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后董卓王允吕布所杀,曝尸,置火于脐燃之,三日乃熄。羽檄:即古代传递军情的羽书。

  《暮春山间》:“缓步春山春日长,流鶑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题凉峰》:“倚杖清秋远,弹琴白昼长。笙箫离馆废,云木晚风凉。往事空流水,岿心满夕阳。相逢惜分手,珍重故人觞。”【注】 离馆:离宫。

  《题凤凰寺》:“一代衣冠霸业休,半山金碧梵宫留。伤心废宅松榆老,满目寒塘菡萏秋。马鬣未平余葬地,蛾眉不见但妆楼。凭高欲问豪华事,耆旧无人僧白头。”【注】菡萏:荷花。马鬣: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雨后春游》:“鸣鸠乳燕报新晴,更被提壶苦劝人。万点桃花落红雨,十分蕉叶负青春。醉乡归去疑无路,诗笔拈来似有神。莫惜千金买一笑,余年乐事更关身。”【注】 提壶:鹈鹕。

  《岳阳楼》:“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黄帝乐声喧广宙,湘君山影浸晴澜。江山何独助张说,收拾清晖上笔端。”【注】五水:古代对今武汉市以东,长江北岸支流巴水、蕲水、希水(今作浠水)、西归水(今倒水)、赤亭水(今举水)的总称。东晋、南朝时因属西阳郡,称“西阳五水”。三光:日、月、星。

  词作

  《点绛唇》:“嫩绿娇红,砌成别恨千千斗。短亭回首。不是缘春瘦。 一曲阳关,杯送纤纤手。还知否。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

  《菩萨蛮》:“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 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栏杆。竹声生暮寒。”

  《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试问忆人不。无言但点头。 嗔人归不早。故把金杯恼。醉看舞时腰。还如旧日娇。”

 《卜算子》:“寒透小窗纱,漏断人初醒。翡翠屏间拾落钗,背立残釭影。 欲去更踟蹰,离恨终难整。陇首流泉不忍闻,月落双溪冷。 ”

  《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

  《浣溪沙》:“风送清香过短墙。烟笼晚色近修篁。夕阳楼外角声长。 欲去还留无限思,轻匀淡抹不成妆。一尊相对月生凉。”

  《一剪梅》:“冷艳幽香冰玉姿。占断孤高,压尽芳菲。东君先暖向南枝。 要使天涯,管领春归。不受人间莺蝶知。 长是年年,雪约霜期。嫣然一笑百花迟。调鼎行看,结子黄时。”

  《千秋岁》:“郁葱佳气。天降麒麟瑞。回首处,江城外。一麾遗爱在,万口欢声沸。 人乍远,危楼目断天无际。五马徘徊地。春色随归旆。 寿水绿,壶山翠。风轻香篆直,日暖歌喉脆。椒觞举,人人尽祝千秋岁。 ”

  《好事近》:“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好在故园桃李,为谁开谁落。 还家应是荔支天,浮蚁要人酌。莫把舞裙歌扇,便等闲抛欲。”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残别袖燕支雨。 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 ”

  《眼儿媚》:“一枝雪里冷光浮。空自许清流。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昔年曾共孤芳醉,争插玉钗头。天涯幸有,惜花人在,杯酒相酬。”

  《朝中措》:“幽香冷艳缀疏枝。横影卧霜溪。清楚浑如南郭,孤高胜似东篱。 岁寒风味,黄花尽处,密雪飞时。不比三春桃李,芳菲急在人知。”

  《朝中措》:“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满庭芳》:“一径叉分,三亭鼎峙,小园别是清幽。曲阑低槛,春色四时留。 怪石参差卧虎,长松偃蹇拏虬。携筇晚,风来万里,冷撼一天秋。 优游。销永昼,琴尊左右,宾主风流。且偷闲,不妨身在南州。 故国归帆隐隐,西昆往事悠悠。都休问,金钗十二,满酌听轻讴。 ”

  《满庭芳》:“枫岭摇丹,梧阶飘冷,一天风露惊秋。数从篱下,滴滴晓香浮。 不趁桃红李白,堪匹配、梅淡兰幽。孤芳晚,狂蜂戏蝶,长负岁寒愁。 年年,重九日,龙山高会,彭泽清流。向尊前一笑,未觉淹留。 况有甘滋玉铉,佳名算、合在金瓯。功成后,夕英饱饵,相伴赤松游。”

黄之录

  字御远。清·泉州人。

  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年)举人。由内阁中书升刑部广西司主事,历员外郎中刑曹,一以仁怒为本;多所矜全。出为大理知府。边地人不知学,聊加励勉,文风渐起。卒年七十有七。

黄德蒿

  字天峙。清·泉州人。黄景孕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景孕》)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举人。幼颖慧,十三而孤,十八岁为邑诸生,历二督学,两试冠军,余多前茅,闻名文坛,推为才子。所结社论文,皆名下士。素有血疾,习岐黄术,检方折药以自疗。尝设教萧寺,质疑者莫不虚性实归。年五十卒,著有诗文数十篇及《历试草》、《不自弃亭集》。

黄德洋

  黄德洋,字振海,明·晋江人。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进士,历行人、刑部主事、四川佥事、贵州参议。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黄德洋》:

  “黄德洋,字振海,晋江人。

  隆庆戊辰进士,初授行人。三使外国,赠遗一无所受。

  迁刑部主事。执法不挠,中贵惮之。

  擢四川佥事。岷山武都酋素鸷顽,德洋亲诣其巢,谕以祸福,皆愿遵约束。

   升贵州参议。土酋安国亨恣虐,酖其叔;德洋以法防之,酋惧,令其母请罪。廷论定苗功,命未下卒。”

黄式度

  黄式度,字奕坦,清·晋江县铺锦(今石狮市宝盖镇铺锦村)人。

  黄式度黄荐,著名诗人、乐昌教谕;伯父黄瑞奎,明·崇祯副榜、象山知县;均是明末泉州文学家曾异撰的门生,“诗文传记当时推重”

  黄式度为康熙十九年庚申科(1680年)举人,授沙县教谕(今隶福建省三明市),康熙卅年(1691年)调台湾凤山县教谕,擢临泉县令(今隶安徽省阜阳市),以劳卒于官。

  清·乾隆《泉州府志》、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黄式度》、清·乾隆范咸《重修台湾府志》有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循吏传卷1•黄式度“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6•黄式度》选录)为作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5•人物志•宦绩6•黄式度》:

  “黄式度,字奕坦

  康熙庚申举人,授沙县教谕。

  调凤山学。与修《台湾志》。

  升临县令,尽革催科耗例,每受讼牒,多令里老和解之。以办理军饷劳瘁,卒于官,赐驿驰葬。”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循吏传卷1•黄式度

  “黄式度,字奕坦,晋江人。

  康熙庚申举人,历沙县、凤山县教谕,与修《台湾志》。

  擢临泉知县。尽革催科耗例、定征期,民输纳无后者。受讼牒,辄令里长劝而解之。会云中有事,输挽络绎,以劳卒于官。”

黄玉山

  字哲厚,号绩湖,清·晋江县铺锦(今石狮市宝盖镇铺锦村)人。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其履历。

  游学台湾。清·嘉庆间,以台湾县学生员中贡生。道光初年(1821—1830 年),署理福建建阳县学训导。任内捐俸修整学宫,奖掖后学,教泽流芳。

  黄玉山为官清廉,离任时只携带书囊及根雕茶几一件,别无长物。建阳吏民感其恩德,为树“潭阳时雨”匾额,铺锦族人亦为立“外翰”匾额,现均存放于铺锦黄玉山故居中。

黄钢斗(1823年一1874年)

  清·道光至同治间石狮市宝盖铺锦人。往台湾鹿港经营“锦丰号”商行,是典型的儒商。

  《铺锦中镇黄氏族谱》载:黄钢斗“生而魁梧,长而颖异。经史子集,文赋诗词,靡不淹通博览”。因父亲早逝,遂弃儒从商,经营“锦丰号”于鹿港。“直道而行,不欺不诈,忠厚遗风,口碑载路。”黄钢斗经常资助在鹿港求学的宗亲,“延接宾市师,风雨咸受”。后以捐纳军功议叙直隶州同知,授奉政大夫。

黄华秀  

  黄华秀(1559—1597年),字居约,号同春,明·南安县四十五都东安下人(今南安县石井镇杨山村东安下自然村);黄之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钺》、《泉州古墓•黄钺墓》、《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家庙•东安下氏家庙》)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采《闽书》、《府志》,参《广东通志》”为作传。

  万历十七年进士

  黄华秀与兄黄华瑞就学于石井杨子山杨林书院,业师即其祖父黄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杨林书院)

  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年),黄华秀黄华瑞同登乡荐(举人),有“兄弟同榜、双凤联科”之称。

  万历十七年(1589年),黄华秀联捷进士。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黄华秀,字居约,四十五都东安下人,之孙。万历戊子、己丑联捷进士。”

  初授广东韶州推官

  黄华秀初授韶州府推官,明刑5载。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

  “授韶州府推官。

  逮下仁慈,事上端执,精明决断。

  雪杀姑之冤,释代兄之囚,辩伐冢之诡,政声赫然。”

  万历廿三年擢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

  司谏三年

  万历廿三年(1595年),黄华秀以考绩吏治第一擢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司谏3年。6次上疏定国体、阻矿税、雪莲藩、黑枢辅、录谏臣、防倭寇;其中乞斩权臣金叔石星赵志泉,为海瑞平冤,京师人士莫不闻风拜慕。
官暇,与同道为读书之会,相互切劘。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

  “以最荐,召为南京浙江道御史。刚果洞达,机务燎如。

  时东方有辽左之虑,中原有矿税之兴,楚藩有小人之构,三殿之灾尤为非常。华秀皆上疏极言之,时称贤御史。”

  华秀家学故有渊源,官暇,从德兴祝世禄、宁国张应泰、潜江欧阳东凤及郡人李范廉骆日升为读书之会,相切劘(“劘”:切削)如诸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骆日升

  三殿修省疏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

  “其言三殿修省疏谓:

  ‘应天以实不以文,若漠然无所设诚致行,臣未知其何修而何省也。

  今日修省当速举行者三:视朝(“视朝”:临朝听政)也,郊庙也,纳谏也。

  当速议行者一:大婚也。

  当具举而通行者二:泰交(“泰交”:盛世)也,省刑也。

  当议处而速行者亦二: 举逸(“举逸”:推举隐逸之士)也,采办也。’

  皆切中时事。上优旨答之。”

  论矿害并及补尚书、止捐助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

  “其论矿害则并及补尚书、止捐助,谓:

  ‘今日开采为大工计也,顾大工所需直财乎哉?人亦有言:‘得一任事之臣,胜得百千万镒。’今工部尚书非所称将作大匠者乎?列名推补,十未用一,谓左右侍郎足办乎?臣以为此犹贰之也。

  天下事有分理,有总理,分则轻,专则重,其柄(“柄”:权)不可移也。愿敕吏部推其尤者二员录用其一。彼责任既专,群职竞劝,木屑竹头(“木屑竹头”:喻细微而有用的事物),总理周密,为国家节无涯之费不知几十倍。

  至于诸臣捐俸,在大臣固为体国之忠,在小臣未必非迎合之意。且为禄既薄,所济纤涓,迁转不常,又成画饼。杂沓(“杂沓”:杂乱)陈请,体统更乖。徒使远近传闻,真以为府库空虚,甚非所以夸远夷,隆中国甚大气象也。矧(“矧”:况且)猥琐杂流以赀为官,弃捐于此,安知不取偿于彼,而以助工为驵侩(“驵侩”:说合牲畜交易的人,后泛指经纪人、市侩)哉?’”

  论楚府事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

   “其论百户王守仁献其祖定远侯·王弼所遗御赐金宝,二百年前寄顿楚府者,云:

  ‘《诗》曰:‘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言亲亲也。说者谓周家有道之长,实基于此。汉文治几三代,至淮南粟布之谣,称盛德累矣。

  查先臣郑晓《吾学编》载楚宫于宣德五年(1430年)火,谱系符敕(“符敕”:指符箓)并从更给,矧财宝煨烬,尚能十一乎?即使府中遗藏或有一二,而以楚王世守之物入小臣奸欺之口,无故而轻籍之,恐乖亲亲尚德之意,非所以平天下垂后世也。’

  其言极详明剀(“剀”:符合事实)切,上为之引过优答。

  当是时,矿事几息而楚府遂安。”

  万历廿五年卒于官

  万历廿五年(1597年)六月七日,黄华秀猝死于任上。

  民国《南安县志·卷24·人物志1·明名臣·黄华秀》:“卒于官,不余一钱,诸公经纪其丧以归。崇祀邑乡贤。”

  神宗为嘉黄华秀廉正,勒赐神主入南京乡贤祠及广东韶州府学名宦祠配祀。入祀南安乡贤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南安文庙·原规制·附属建筑·乡贤祠》)

黄汝涛(1694一1775年)

  讳源潮,字悌声,清·康熙、雍正间石狮铺锦人,著名郊商。

  《铺锦中镇黄氏族谱》载,黄汝涛自康熙辛卯(1711年)至雍正辛亥(1731年),20年间“上姑苏,游燕蓟,再鬻吕宋,重贾东宁(台湾),在鹿港开办“锦镇”商行(属泉郊)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与侄黄树珍捐银800余两,重修龟湖塘,乡人欲伐碑纪德,力辞,道光《晋江县志》载其义举。(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黄树珍》、《泉州水利·龟湖塘》)

黄树珍

  字时芳,号约亭,清·乾隆间石狮铺锦人,著名郊商。

  乾隆十年(1745年)往台湾鹿港经商,开办“新锦镇”商行(属泉郊),复与族戚合作在泉州新桥(顺济桥)开办“丰源号”、“协氵营号”(属鹿港郊)

  一生乐善好施,曾捐银重修鹿港龙山寺、石狮龟湖塘堤岸、蚶江莲埭七星桥、铺锦洋内至石狮道路等。

黄宏度(1790一1855年)

  名瑞卿,字庆士黄树珍(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黄树珍》)孙,清·道光、咸丰间石狮铺锦人,著名郊商。

  继承祖业,在台湾经商,信义然诺,颇多善行。曾捐资重修龟湖塘、泉州开元寺、石狮虎岫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回乡平息械斗。咸丰元年(1851年),澎湖饥荒,捐银赈灾,以捐纳授同知衔,封奉政大夫。(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水利·龟湖塘》、《泉州寺庙·开元寺、虎岫寺》)

黄景辰

  清·同治、光绪间石狮铺锦人,著名郊商。从事对台贸易,捐监。

  光绪七年(1881年),蚶江莲埭七星桥受损。黄景辰首捐银60元,复动员在鹿港经商的族亲黄锦源,在泉州开办的“丰源号”捐银参与重修七星桥。

  《重修七星桥碑》现存于蚶江莲埭龙津寺傍,镌刻着泉台两地郊商、郊行字号共120个,成为研究清代后期蚶江与鹿港对渡的重要文物。

黄钏

  字珍夫,明·安溪长泰里人,生于正德七年(1512)。

  6岁丧父,由寡母抚养成长。自小勤奋攻读。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人,历官至浙江温州府同知。

  黄钏在温州府任内,正值倭寇活动猖獗。温州地处要冲,是倭寇抢掠的主要目标。黄钏发动军民固城守,修舰船,整顿队伍,加强戒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扰温州。黄钏率领军民将其击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大股倭寇再次窜扰温州。上司命令黄钏就地清剿。面对强寇,有的胆怯动摇,主张弃城而逃;有的主张坚守城池,不可出击,置城外居民于不顾。黄钏力排众议,明确地指出:城内是我们的百姓,城外也是我们的百姓,都不能让其遭殃。援引兵书“先声有夺人之心”,主张乘其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他亲自部署,把兵力分为三部,一部从上流守卫垒石,一部从下流守卫铁场,互为应援,伺机出击,自己统率中军正面迎敌。

  出击前誓师,黄钏高擎酒杯,环视众军士,庄重宣布:“不愿从者听便”。群情激愤:“君以身当敌,吾属何敢负公。”众皆一饮而尽,出城击敌。黄钏身先士卒,执弓督战,劲弩巨炮齐发,敌人招架不住,纷纷后退。

  倭寇看到正面攻击难以取胜,遂将队伍作了调整,兵分三路,主力与黄钏接战,另分一路突进上流偷袭垒石,一路往下流直捣铁场。两处统领皆纨绔子弟,贪生怕死,遇敌即弃军逃走,不战自溃。贼得手后,合兵攻击黄钏黄钏腹背受敌,正面之敌稳住阵脚后,极力反扑。黄钏三面被围,阵脚大乱。部下劝其乘乱逃脱,免遭不测。黄钏执剑叱道:“死亦得死在此地。”奋勇直前搏斗。贼兵蜂涌而至,黄钏寡不敌众,被俘。

  黄钏从容坐在榕树下。倭寇了解他的身份后,先是胁迫他投降。黄钏愤然站起,斥道:大夫还不知世上有投降二字。”倭寇又要他出一千两金赎身,黄钏昂然大笑:“你不知道大夫不爱钱吗!”继大骂:“你们死在旦夕,还要钱干什么?”倭寇老羞成怒,把黄钏的衣服剥光,寸斩而死。时年47岁。

  黄钏氏和子文华闻讯后,到处寻觅不到尸体,具衣冠葬于白沙邱。

  事后,朝廷追赠黄钏为浙江参议。并荫一子入国子监,温州府建祠纪念。后安溪县将其奉祀在名宦祠,与李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森》)等并称八君子。

  著有《坠蕉集》。

黄文炤(1556—1651年)

  黄文炤,又作黄文照,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又因终生不仕,时人称为布衣” ;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人。长期居住泉州郡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记为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据《同安邑志》和林素庵先生林孕昌素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孕昌》)《笋堤集》有关资料为作《传》。

  祖籍同安金柄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黄文照,字丽甫,同安人,参政文炳弟,学者称为季弢先生。”

  黄文炤生于同安县新圩镇金柄村氏望族,是紫云黄氏35世、金柄黄肇纶30世之四长派四世裔孙。在祖籍地金柄还保存有黄文炤关于保护山林的《祖林垂示碑》、《大仑山护林碑》,重建庙宇的《重兴祠堂记》,以及有关防治水患的《石帮记》等碑刻和摩崖石刻。

  日以谈道为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黄文炤“万历(1573—1620年)中诸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始为诸生,数奇,遂弃去,专性命之学,潜心力行,自比布衣真晟之俦,日以谈道为事。所著有《道南一脉》、《孝经》、《仁诠》、《太极图》、《理学经纬》诸书。晚又以《易》学著。”

  黄文炤是著名理学家,自幼卓志性学,潜心力行,是朱熹学派的理学传人,有“品高嵩岱,学溯关闽”之誉。

  天启(1621—1627年)间,朝臣何乔远叶向高张肯同蒋德璟等曾联名疏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叶向高蒋德璟》),但黄文炤一生不仕,以述经讲学、游山访友为乐

  与艾儒略交游

  天启五年(1625年),以“西来孔子”著称的天主教徒艾儒略入闽。艾儒略在福建活动达25年之久,足迹遍及八闽。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九进九出泉州,与泉州地方官、士大夫、教徒广泛交游。艾儒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得到福建士大夫的赞许,闽中名流聚集福州与艾氏论道。《熙朝崇正集》收集闽中诸公赠氏之诗。据统计,赠诗的71人当中,有22位泉州的名流,其中包括黄文炤(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n《泉州宗教·天主教·明·艾儒略》)

  黄文炤有许多诗作,其中一些体现了其多元的宗教思想。其诗作有赞扬伊斯兰教的,为当今法国巴黎博物馆所收藏。

  长期隐居泉州清源山南台院

  黄文炤曾长期隐居在泉州郡北清源山南台院著书立说,理学家林孕昌为筑“访贤亭”

  林孕昌《辟西洞天记》云:“西洞天者,清源裴岩之西而别一洞天也。……癸酉(崇祯六年,1633年)秋,复筑前台二亭:一曰‘襭云’,一曰‘访贤’。……‘访贤’则在南台院内,为布衣黄季弢著书处。亭成,有当道携尊来访,布衣故自匿,余高其风,名之曰‘访贤亭’云。”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西洞天·明·崇祯林孕昌<辟西洞天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

  “隐温陵(泉州郡城)南台山中。

  尝出游大江以南至云间,访继儒论业,大相欢契。

  平生至老手不释卷。性好奖士类,遇人有片善必极引重念及。朝家宵旰忧勤,内外多故,疏床敝席,不敢自逸,见者皆为之兴感。

  尝柬林素庵林孕昌素庵句云:‘天上有人调玉烛,山中许我坐春台。’又云:‘四郊多垒怀司马,一筹莫展愧仲连。’盖悯时念国,草茅抱杞忧如此。”

  与林孕昌倡明“旦气之学”

  黄文炤林孕昌一同提倡“旦气之学”,为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孕昌》)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孕昌

  “明年癸酉(崇祯六年,1633年),开讲于在兹堂,与布衣黄文炤倡明‘旦气之学',从游者日众。”

  (崇祯八年,1635年)直指(按察使)张应星曾樱率僚属至一峰书院听讲,郡绅士毕集,孕昌曾樱黄文炤各出讲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樱》、《泉州书院·一峰书院》)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崇祯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年),南安(县治在丰州)仓猝之变,走者相望,富家巨室不知所为。 与监司峡江曾樱讲学于笋江,出片纸开谕之,立散,人服其德化。”

  天恩存问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北京崇祯、南京弘光政权相继覆灭。唐王·朱聿键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称帝福州,改元隆武。

  时黄文炤已九十岁,归隐同安故里。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 先生文照》:“乙酉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九十,归隐故里轮山之北。”

  隆武帝黄文炤为国子监学正,黄文炤坚辞不就,皇帝于是赐给他“天恩存问”匾额,并拨地方官银300两,以供著书之用,时人称为“聘君峨山先生”

  身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年九十三卒。”

  临卒前,他交待后人,要将他的棺材吊在三秀山的雪山岩后进东房梁上,以示“生不戴清朝天,死亦不履清朝地”的气节。黄文炤的棺材在雪山岩中度过200多个春秋,至咸丰(1851—1861年)初才下葬在同安长兴里竹坝保黄坂美龙山(今竹坝农场坝崎山)

  著述

  黄文炤一生致志著书立说,除上述《道南一脉》、《孝经》、《仁诠》、《太极图》(《太极图解》)、《理学经纬》诸书外,还有《约言问答》、《琴庄》等理学著作,以及《古今长者录》、《九日山志》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古今长者录、郡邑志乘·专志·九日山志》)

  林孕昌评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遗佚黄季弢先生文照》:

  “孕昌曰:

 ‘吾郡自紫阳朱熹过化以后,学脉火传,至蔡文庄蔡清师弟薪而扬之;近司徒何乔远倡学于泉山(泉山即清源山,指清源山赐恩岩的镜山书院),家省庵林学曾省庵开讲于‘不二'(不二祠,即小山丛竹书院),又灯而燃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何乔远林学曾》、《泉州学校·温陵书院、镜山书院》)

  季弢,司徒同学友也。司徒与闽直指公先后曾荐于朝,未及征,升文、笋江二社奉为北斗。

  先生屏嗜寡欲,绝识去智,以圣贤之书愉其志,以朋友之聚饬其躬,枯坐一室,著述万卷,八十年来有如一日。尝有取于朱子,晚年定论其学,以未发为宗;其教,以‘躬行’为本云。’”

黄文惠

  黄文惠(1573—1634年),原名廷锡,字仲晋,号朋五,明·惠安县忠恕乡六都鳌塘铺前黄乡人(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故居仍存;万历元年(1573年)生,崇祯七年(1634年)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黄文惠故居》、《泉州民系·泉州宗祠·前黄祖祠》)

  南明·兵部右侍郎王忠孝为撰《墓志铭》。清·嘉庆《惠安县志》、清·道光《福建通志·明·人物·良吏·黄文惠》有载。(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忠孝》)

  性刚毅

  黄文惠出生于数代书香门第,父亲曾是县学庠生。他自幼聪颖好学,且性格刚毅。

  《县志》载,黄文惠祖上曾遗有“祀田”,被相邻的1户世宦之家强行侵夺。黄文惠时已年长,为整个家族利益挺身而出,与之抗争。世宦之家颠倒是非,歪曲事实,将黄文惠诉至按察司。按院凭一面之词,欲重判黄文惠黄文惠于公庭上力争无果,遂大声疾呼:“我为了祖宗,死也无憾了。然而以维护祖宗的事重判我,这将使今后的人再也不敢做孝子贤孙了!”按院为所动,经重新查证审理,为黄文惠开释罪名,并责令那户官宦世家归还所侵夺的“祀田”

  陆丰知县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黄文惠应乡试中高崇谷榜举人,几年后授广东陆丰知县。

  据传说,因陆丰地处沿海,海鲎为害,经常成群结队爬上陆地,糟蹋田园庄稼,合县吏民束手无策,称“海魔”

  黄文惠到任后,见“海魔”原来是可供食用的鲎鱼,便立即晓谕百姓捕捉食用,可民众不信。黄文惠便在县衙前架起锅灶,带头宰杀食用。百姓纷纷仿效,不久海鲎便大量减少,百姓得以安宁。

  合州知州

  因在陆丰任内颇有政绩,天启(1621—1627年)末黄文惠得时为京官的同榜学兄高崇谷荐举,崇祯元年(1628年)擢任四川合州知州(今重庆合川区),期满再任。

  廉介自励

  天启(1621—1627年)末,适对黄文惠有举荐之恩的高崇谷60大寿,黄文惠只备了1份薄礼,而且身着旧衣靴去祝寿。高崇谷起初有些不悦,接着便明白黄文惠的用意,遂题一联:“身处宦海尘未染,脚踩黄泥磨破靴。”黄文惠不仅自身清廉,且能勉励友人清廉从政的用意大加赞许。

  清·道光《福建通志·明·人物·良吏·黄文惠“知合州。州土沃民富,文惠廉介自励,俸入外,不苟取一钱。”

  废除私设关卡

  《墓志铭》载,合州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3江汇合之地,是四川水陆交通要道。黄文惠上任前,合州一些当地官僚与豪强相互勾结,在水陆交通要道之处私设关卡,凡由此经过的所有商人一律交税。黄文惠甫到任,即下令废除苛捐杂税,民众为立廉政碑颂德。

  怼回应试“开后门”

  清·道光《福建通志·明·人物·良吏·黄文惠“州人某,为御史其子,应试求首拔,不许。御史闻而益重之。”清·嘉庆《惠安县志》亦载。

  坚不枉法

  王忠孝所撰《墓志铭》载:

  合州城里有1对权势熏天的官宦豪绅父子,平时横暴乡里,乡人憎恨至极。有天深夜,这位豪绅之子从朋友处饮酒后返家,被仇人跟踪并杀死在途中。杀人者逃匿,豪绅便蛮不讲理地迁怒于儿子的朋友,以谋杀罪将他告上州衙,非使其被判极刑来给儿子陪葬不可。

  黄文惠经过周密的调查,认定这位朋友是被冤枉的,遂为其开释。豪绅又把儿子的朋友上诉至按察司,黄文惠又屡次到按察司处为其辩冤,终使昭雪。

  然而由于真凶没有归案,黄文惠遭弹劾而被革职调任。消息传开后,真凶在街市上高声喊道:“杀人者我,岂累及贤使君!”主动露面,自首伏罪。一时间,黄文惠的声名便四处传播。四川巡抚上疏朝廷,请求让 黄文惠留任合州。由此,黄文惠恢复原职。

  《福建通志》等也记载了这件奇闻。

  卒于官

  明·崇祯七年(1634年),黄文惠连任届满行将升迁之际,卒于合州知州任上,诰赠奉直大夫。

  王忠孝所撰《墓志铭》黄文惠将内升,以疾卒于官。榇回之日,士民吊奠哭送,相望于道。上宪赠匾曰 ‘西蜀循良’。”

  传说,黄文惠病逝后棺柩回籍,沿途贼人以为黄文惠两任知州,必家财万贯,遂于一处密林中打劫,结果只从棺木中倒出些水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