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代)

  争建祠宇,僧徒日炽。
  王延彬大规模扩建开元寺。
  王延彬
广延僧人居开元寺
    ——义英(俗姓陈,五代·泉州人,开元寺浴宝院僧。)
    ——叔端
(俗姓陈,唐末五代·仙游人,号明教大师。成童即出世,尝出游吴越,参叩四方。乾符中归隐10年。泉州牧王延彬虔礼之,于开元寺为置深凉精舍处之。)
    ——师寂
(俗姓陆,五代·姑苏长洲人。弃儒而学释于重玄寺。后至泉,梁·贞明间,泉州刺史王延彬致之卢阳;后唐·长兴元年,王延彬子继崇嗣位,筑室于开元寺西北居之。闽·通文元年示寂。)
    ——从允
(俗姓吴,五代·晋江人,开元寺九佛院僧。闽·通文二年告寂。)
    ——道昭
(初名道闻,俗姓王,人称“惟识大师”,唐末五代·晋江人,17岁剃发入开元寺罗汉阁,为叔端门下弟子。南唐·保大八年,王延彬诏征为师,不赴。保大九年卒。)
    ——袭礼
(唐末五代·洛京人,俗姓杜,号“逍遥大师”。原仕唐昭宗,至水部员外郎;朱全忠乱,乃请为僧。来闽,泉州刺史王延彬于开元寺置慈恩院以居。)
    ——文超
(宏教大师,五代·泉州开元寺清吟院僧。)
    ——知琀
(俗姓王,五代·泗洲人,俗姓王;泉州开元寺泗州院开山。)
    ——文展
(五代·开元寺法兴院僧。泉州刺史王延彬高之,致以北禅。后庵居西山罗汉洞,王延彬再命,乃积薪自焚以化。)
    ——省权
(五代·开元寺僧。)
    ——挺赞
[号中岳,俗姓方,五代·闽人。幼出家钟山,归而泉州刺史王延彬为开院开元寺之东,名金象院(金身院)。北宋·开宝五年寂。]
    ——行通
(俗姓留,号法慧大师,五代·晋江人。幼出家,居开元寺天王院。)
    ——栖岑
(号阐教大师,俗姓陈,五代·同安人。依开元寺报恩院得度,后创院居之。北宋·开宝五年化。)
    ——栖霞
(栖岑之弟,俗姓陈,五代·同安人,泉州开元寺僧。)
    ——元应
(字清谿,俗姓张,号性空禅师,五代·永泰人。南唐·保大末住泉州开元寺上方院。)
    ——玄应
(俗姓吴,从允之弟,号定惠法师,五代末北宋初·晋江人。早岁依从允出家开元寺九佛院。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主漳州报劬寺,开宝八年化。)
  省澄(俗姓阮,号净修大师、真觉大师、明觉大师,五代末北宋初·仙游人。)
    ——七岁出家泉州开元寺。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法嗣。
    ——主泉州开元寺千佛院。
    ——主泉州招庆寺。
    ——主泉州承天寺。
    ——入宋,迁化。
    ——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诗偈两首(《示执坐禅者》。《示坐禅方便》。)

  开元寺持续兴盛。
  其他名寺。
  其他名僧。
    ——静、筠(释静,释筠,五代·泉州招庆寺僧。)
    ——文矩(文矩,字湼槃,号慧日禅师,俗姓黄,唐末五代·福州人,居泉州崇福寺。)
    ——慧稜
(俗姓孙,唐末五代·杭州盐官人。王延彬守泉州时请住招庆院。)
    ——行修
(号慧大师,五代·法相寺僧。)
    ——守息(五代僧人,安禅清源山五台峰右。)
    ——宏道(俗姓邓,号介庵,五代·宁化人。闭关清溪成云洞3年。)
    ——师巍[号通玄,五代后僧。幼出家晋江湾海普现院(今晋江市安海龙山寺),及长趋泉州少林寺深造,后移住福清院。]
    ——行传(唐末五代居安溪依仁里卢山)
  海外交流。
    ——智宣(唐·泉州僧人。)
    ——朝悟
(木头陀、挑灯道者,唐末五代时西域僧人,居泉州开元寺。)
    ——玄纳
(元衲,唐末五代高丽国僧人,居南安招贤里福清院。)

争建祠宇,僧徒日炽

  五代,福建偏藩海隅,社会独安宁,泉州佛教迅速发展,其原因正如南宋·绍兴年间永春县令黄瑀《惠明寺记》中指出:“五季迭兴,偏方离析,全闽之地,氏得而有之。干戈相寻,略不休息。将佐晚年,悔于屠戮,争建祠宇,尽刈膏腴,求为福田。僧徒日炽,甲于天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惠明寺》)

  王审知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福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泉州刺吏王审邽,通春秋,喜儒术,命子王延彬设招贤院,以安插流亡。泉州刺史王延彬“多发蛮舶,以资公用,尺涛狂飚,无有失坏。郡人借之为利,号招宝侍郎”。(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审邽王延彬》)

  闽氏礼僧如佛,好谈佛理,大造寺院,大造佛塔,大造(或铸)佛像,大印(或铸)佛经,并大量剃度优礼僧人,“遣官弓量田土,定为三等。以膏腴田地尽入寺观,民间及得其硗窄者,先后如王延彬、陈洪进诸家,多舍田入寺……故寺田产米比民业独重焉。”

  据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云,(福州)府之寺到于清源(时泉州为清源军),或存或烬,咸抽金积俸增而新之”。

  《泉州府志·版籍志》记,王延钧“遣官弓量田土,定为三等,以膏腴田地尽入寺观,民间乃得其硗窄者,先后如王延彬陈洪进诸家,多舍田入寺,顾窃檀施之名,多推产米于寺,而以轻产遗子孙,故寺田产米比民业独重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延钧陈洪进》)

  据《十国春秋》载,闽王政权33年中,建佛寺267座,仅泉州就造54造。比较著名的有承天寺、水陆寺、崇先广教寺、空相院(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僧人如默重建石狮容卿村灵秀山寺院,因有空兰奇香之异,故名“空相院”)、保福寺、方广寺、法石寺、金池寺、玉泉寺、玉泉广济院、凤凰寺、凉峰弥陀寺等数十座。

  南唐·保大七年(949年),留从效取得泉、漳二州的绝对控制权,唐元宗即以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使、漳泉等州观察使。后来留从效归南唐,封晋江王,据泉。留从效也建有大量寺院。(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留从效》)

  如:后周·显德(955—959年)间建南禅寺(今“承天寺”)。《晋江县志》载:“承天寺,一名月台寺,在崇阳门东南,五代节度使留从效南园地也。后周显德中,南唐建为南禅寺。置僧田九百石,益以招庆院废产。”

  建泉州的玉泉广济院,五代时留从效与朱文进交兵于此,杀伤甚众,留从效遂即其地作数区葬之,名千人冢,复建广济院以荐冥福。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玉泉康济庙》)

  在惠安,先后在螺阳盘龙山下建寂光寺、县西北白岩山下建白岩寺。

  五代时崇佛之风传至民间。惠安僧、俗在县东灵瑞山建有圆常寺,其附近还建有金相院;县北的后龙建有离相院;县城北郊建有平山寺。永春不少著名寺庙如魁星岩、普济寺,即肇建于五代。

王延彬大规模扩建开元寺

  据泉州开元寺《紫云开士传》云,唐与五代,仅开元寺门下就有各派佛学宗师34人,其中以禅、净土、唯识和南山律宗为最盛行。

  唐·天复元年(901年),判军事朱弘宵地藏院,并置寺田延接僧行昭居之。

  唐·天祐元年(904年),王审邽逝世,闽王·王审知任命王延彬(代理)泉州刺史,次年(天祐二年,905年)实授,之后执掌泉州军政大权前后20余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邽王审知王延彬》)

  王延彬治泉,大修功德,大兴土木,为外地来泉之高僧在开元寺建造清吟院、清凉舍、浴室院、泗洲院、法兴院、法华院、罗汉阁、千佛院、金自院。天复元年,又创净外白衣院、上方院。此外,在泉州开元寺还创建兹恩院、天佑院、建法院和报劬律院,延请僧人居之。

王延彬广延僧人居开元寺

  义英

  义英,俗姓,五代·泉州人,开元寺浴宝院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义英》、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义英》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义英》 :义英,出家开元浴宝院。闽王·审知造金银二藏经,闻善笔札,征之缮写,厚施以奖劳。买田三十亩,归粥院。”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义英》:

  “僧义英,泉州人,姓。

  励精释典,浃洽空妙。太祖王审知造金银二藏经,闻义英善笔札,致之缮写,厚赀之。义英不得辞,乃买田归粥院,为千人结夏,其疏辞略曰:‘天边之无兔无乌,斯缘方泯;世上之有僧有佛,此会长新。’缁流多传颂之。”

  叔端

   叔端,俗姓,唐末五代·仙游人,号明教大师,唯识宗。成童即出世,尝出游吴越,参叩四方。乾符(874—879年)中以黄巢乱,归隐10年。泉州牧王延彬虔礼之,于开元寺为置深凉精舍处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叔端》:

  “释叔端,姓氏,仙游人。

  成童有出世志,告其父母,不听。乃日称观音名,求如愿,竟听之。依龙华律师维贤,度为勤策,未几受具。

  出游吴越,遍习诸经;教海源底,靡不洞达。时有勃海敬田者,岳岳然。师辨辄折之,名日以响。

  乾符(874—879年)中,归隐山中十载。州牧王延彬闻其道,亟聘而后至。延彬未敢与分抗,为置清凉精舍处师。为长讲大德,表锡‘明教’师号。师守律严甚,生不知酒所。

   著有《义苑搜隐》、《宗镜》、《四缘诸钞》,凡数十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载:叔端,蚤颖敏,尝游钱塘苏台,参叩四方。乾符(874—879年)中以黄巢乱,归隐十年。州牧王延彬虔礼之,因置深凉精舍处。号‘明教大师’。”

  师寂

  师寂,俗姓,五代·姑苏长洲人。弃儒而学释于重玄寺。后至泉,梁·贞明(915—920年)间,泉州刺史王延彬致之卢阳;后唐·长兴元年(930年),王延彬继崇嗣位,筑室于开元寺西北居之。闽·通文元年(936年)示寂。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师寂》:

  “释师寂,姑苏长洲人,姓

  初学儒,志则洒然,若世氛凂已,乃弃而学释于重玄寺。既纳戒,遂两习《四分》、《百法》,通之。诵《莲经》至七百徧,而《龙藏》且一两读。既卒业,授学者律论说,明白如指诸掌,然犹以为非究竟法。

  去,历叩宗匠,造雪峰义存一见器之。誉闻温陵(泉州俗称“温陵”),招庆超觉待以宾礼。(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唐·名僧·义存》、《泉州儒道释寺庙·招庆寺》)

  梁·贞明(915—920年)间,州帅王延彬致之卢阳。唐·长兴元年(930年),子继崇嗣位,以水陆、清果、北藏、封崇四刹使自择,师俱辞;乃筑室于开元西北居之。继知州事王延美延武余廷英咸深敬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王继崇王延美王延武》)

  闽·通文元年(936年)示寂,塔于北阳山。”

  从允

  从允,俗姓,五代·晋江人,开元寺九佛院僧。闽·通文二年(937年)告寂。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从允》:

  “释从允,晋江人,姓氏。

  从开元九佛院学佛,清慎寡欲,律身益严。夜背诸经,昼习其义,无少间歇。刺史闻之,曰:‘年富而勤,为佛何有?’月置斛米。师杜门不出,谢绝外请,市井之人莫识其面。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省询禅师游闽,师参谒,一言而契,奇之。师保任益深,缚脱两亡。

  闽·通文二年(937年)五月,取笔写伽陀告寂。火浴得舍利数百颗。”

  ·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从允》:

  “僧从允,泉州人。清慎寡欲,夜颂书习。

  长兴三年(932年)省询禅师来闽,从允参谒,一言而契,省询奇之。嗣后心境洞如,喧静一致。

  通文二年(937年)五月,取笔写伽陀像而殁。火浴,后得舍利数百粒。”

  道昭

   道昭,初名道闻,俗姓,唯识宗,人称惟识大师,唐末五代·晋江人,17岁剃发入开元寺罗汉阁,为叔端门下弟子。南唐·保大八年(950年),王延彬诏征为师,不赴。保大九年(951年)卒。

  元·释大圭《紫云开士传·卷2·唐季》道昭传云:

  唯识大师·道昭者,泉州晋江人也……

  唐·天祐(904—907年)中,谒雪峰义存禅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唐·名僧·义存》)

  天德二年(944年)留从效以指挥使起义兵,王继勋知州事,表请度僧、设坛,以临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从效王继勋》)

  置《真书唯识论解》八十卷,具存有魏晋笔法。”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道昭》:

  “释道昭,初名道闻,晋江人,姓氏。生有紫帽蒙其首。

  依开元师薙落受具。后从叔端怀傚,学《上生》、《唯识》,悉臻其奥。(参见上文“叔端”)

  天祐(904—907年)间,谒雪峰义存搊之曰:‘子有父母否?’师曰:‘无子从何生?’峰曰:‘此子后当为大法师。’

  闽·龙启元年(933年),州牧王延彬奏锡命服,且诏以昭易闻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

  永隆(939—942年)初,郡长吏余廷英署师长讲,教雨周洽。

  天德三年(945年),州牧王继勋请度僧设坛,以师临之。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诏征曰:‘师学洞三乘,业精大论,闻名斯久,虚伫良深!’师不赴。

  时有清信者,将礼文殊于五台。道逢老人,问:‘何之?’具为言。老人曰:‘泉之开元罗汉阁,抄《唯识论》者,即文殊也。子不即求而远为?’曰:‘谨奉教。’还物色之,见而拜。师曰:‘礼我何故?’具对所以。师曰:‘我乃文殊耶?’去。师曰:‘此吾土地饶舌耳!’弃其相于外。居民夜闻有号诉者,曰:‘我罗汉土地也,和尚弃我,君等幸哀而存我。’明求之,果得弃相。乃为祠隘衖中,尸祝之。

  保大九年(951年)秋卒,门人奉全身,塔于南安福田山。

  师所书注《成唯识论》,凡八十卷,有魏晋笔法。太守朱佺为跋,后人争宝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60•方外•泉州府•唐•道昭》:

  道昭,晋江人。出游外,方归,谒义存与语,大契。住泉之开元罗汉阁。

  旧《郡志》:罗汉阁有道昭《真书识论解》八十卷,有晋魏笔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载:道昭,号惟识大师,居开元寺罗汉阁。南唐·保大八年(950年)诏征不赴。”

  袭礼

  袭礼,唐末五代·河南洛阳人,俗姓。原仕唐昭宗(889—903年在位)朝,至水部员外郎。天复(901—904年)初朱全忠乱,乃请为僧,赐名寰外

  约天复四年至天成五年(904—930年)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期间,为问道雪峰寺义存禅师袭礼入闽。又至泉,王延彬为留住袭礼,特于晋江县仙溪里(今洛江区河市镇溪山村)福田山建开元寺解院(即分院)慈恩院以居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慈恩院》、《泉州宗教 ·佛教·唐·名僧·义存》)

  袭礼莅众修己,方正以和,四方归之。王延彬以闻朝廷,赐号逍遥大师

  南唐·保大三年(945年),袭礼圆寂,州牧王继勋为立塔于临江里,号白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继勋》)

  元·释大圭《紫云开士传》:延彬置慈恩于开元以居袭礼。”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建置志》:“慈恩院,唐刺史王延彬立,以居禅师袭礼。”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袭礼》:

  “释袭礼,洛京人,姓氏。

  唐昭宗,至水部员外郎。天复(901—904年)初,天子以朱全忠王梁,梁纵杀戮,至以兵犯行在。师乃陈乞为僧,可之,赐名‘寰外’。

  来闽,问道雪峰义存,一语豁然,如获旧物,器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唐·名僧·义存》)

  辞去清源,刺史王延彬遇之。良久,置慈恩院于开元以居师。莅众修己,方正以和,四方归之。延彬以闻,赐紫衣、师号‘逍遥大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

  及入寂火浴,顶骨不坏。州牧王继勋叹异,遂为立塔于临江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继勋》)

  文超

  文超,号宏教大师,五代·泉州开元寺清吟院僧。唐·天祐(904—907)中,泉州刺史王延彬文超能诗,构清吟院于开元寺殿东居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文超》:文超,策经为僧,博洽内外,学号宏教大师,擢僧正。唐·天祐中,刺史王延彬以超能诗,构清吟院于开元殿东居之。寿七十九。”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文超》:“僧文超,福建人。博通内外学,声闻朝野。太祖王审知从子延彬时为泉州刺史,以文超雅善诗,搆院于开元寺殿东曰‘清吟’,延之居焉。门弟子多贤者,无晦文章尤知名。”

  知琀

  知琀,俗姓,五代·泗洲人;泉州开元寺泗州院开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知琀知琀,梁·贞明(915—921年)中为开元寺泗州院开山。预言休咎屡征,王延彬命署左街大德。年八十一卒。”

  《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知琀》:

  “僧知琀,泗洲人,俗姓氏。少落发,事观音甚谨,预知休咎。

  已,居泉州开元寺,王王审知从子延彬刺史泉州,问寺近何祥,曰:‘寺西地涌者数十尺,一二年矣,莫省谓何。’未期月,太祖王审知来造七级木塔于此,延彬嘉叹。

  初,知琀感痞疾,塑观音祷于堂,日颂其名万,一夕,梦人咽以丸药。既觉,得遗丸床褥间,痞疾顿失。”

  文展

  文展,五代·开元寺法兴院僧。王审知从子、泉州刺史王延彬高之,致以北禅。后庵居西山罗汉洞,王延彬再命,乃积薪自焚以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延彬》)

  元·释大圭《紫云开士传·卷2·唐季·释文展传》文展老宿者,不知何许人也,居泉之开元法兴,谢去人间事,闭门而生……州刺史王延彬高之,致以北禅,辞去,庵西山罗汉洞,再命,乃积薪自焚。”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

  “释文展,不知何许人。

  居泉之开元法兴,谢去人间事,闭门而坐,日斋钟鸣始一开。其徒以献佛饭供之,则复闭;饭不至,则枵腹以度。

  州刺史王延彬高之,致以北禅。

   辞去,庵西山罗汉洞。再命,师乃积薪自焚,嘱徒以骨投之江。既而焰发,观则见其捻数珠念佛,趺坐自若。薪尽而罄有声,飞舍利石笋江上。徒如其嘱,投其骨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文展》:文展,居开元寺法兴院。秉戒高洁,闭门而坐。日常枵腹,不就王延彬之招。”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文展》:“僧文展,秉戒高洁,太祖王审知从子延彬招之,不就,积薪自焚,属弟子以骨投筍江。”

  省权

  省权,五代·开元寺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省权》:省权,年二十二,能讲律,延彬为创院开元寺,优礼之。”

  挺赞

  挺赞,号中岳,俗姓,五代·闽人。幼出家钟山,归而泉州刺史王延彬为开院开元寺之东,名金象院(或作“金身院”)。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寂。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挺赞》:

  “释挺赞,号中岳,姓,闽人。

  幼出家钟山,二十受具,遍叩宗匠,所悟光大。

  归而泉牧王延彬为院开元之东,礼师。于是训练使陈敬通作金象,因名院。参之者,虚而来,实而归,靡不自贺。

  陈洪进治州,益严其道,而师年高矣。开宝五年(972年)入寂,洪进设千僧饭,送闍维,得舍利,塔于西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挺赞》:挺赞,居开元寺,王延彬为金身院奉之。陈洪进治州,益严其道,而高年矣。宋·开宝五年(972年)寂。”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延彬陈洪进》)

  行通

  行通,俗姓,号法慧大师,五代·晋江人。幼出家,居开元寺天王院。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行通》:

  “释行通,晋江人,姓。

   母梦老比丘而姙,生时异香絪緼。幼不近血食,及出家纳具,恬静苦澹,日唯一食。博洽经论,尤闲大乘;然夙夜于教观,不少休懈。

  居开元天王院,州大旱,刺史陈洪进延师请雨。期以三日当滂沱,果如言。洪进喜,奏赐紫衣、号‘法慧大师’。遴主大刹,不应,辞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洪进》)

  一日无疾跏趺而化。火浴得舍利,塔于南安大远村。”

  栖岑

  栖岑,号阐教大师,俗姓,五代·同安人。依开元寺报恩院得度,后创院居之。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化。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栖岑》:

  “释栖岑,同安人,姓氏。

  依开元报恩得度,禀具学毘尼、《俱舍》,咸究其传。梁·贞明(915—920年)中开讲,至者如雨,而师辨若建瓴,沃人之心,罔不庆惬。刺史为构广堂,以容听众。

   寻于开元创院居之。师居不踰阈者廿年。有众盗溃入师丈室,师燕坐不动,告之祸福,竟投兵,拜而去。

  留从効奏赐紫衣、号‘阐教大师’。陈洪进继知州事,请演说《西方观上生经》,感红莲变白、桂香飘空之异。(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从効陈洪进》)

  宋·开宝五年(972年),端居而化,建塔于佛迹山。”

  栖霞

  栖霞禅师栖岑之弟,五代·同安人,泉州开元寺僧。(参见上文“栖岑”)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栖霞》:

  “释栖霞栖岑之弟。

  性清淳,以道自高。早岁历游禅匠间,归而敛退,呐呐然稠人中。久之,乃为庵开元之西北以居。

  师不居积,有斗升储召之斋,则辞曰:‘受别请已。’

  州牧王继勋闻其苦节,将广其居,殖其粮。固辞曰:‘毋为子孙累。’

  薄暮,有包笠而至者宿焉,顾其庵居,寒色满屋,解包以赝金与之。师置之床下。去七年复至,师笑曰:‘卿惠者尚存。’出视,尘壒蒙密矣!与者叹曰:‘此道人者,金其能垢之?’俛取旧物,谢而去。或问故,师曰:‘锻术非真,用之适足以误人。’师之廉而有识如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栖霞禅师》:

  栖霞禅师,同安人,居开元寺,以道自高。

   州牧王继勋将为广居植粮,辞不受。

  尝有客来止庵中,顾其寒色满屋,解囊金以施,置诸床下。七年,客复至,将更施,笑曰:‘前惠尚存。’出视,尘封厚矣。客乃叹曰:‘如此道人,谁能垢之?’俛取旧金而去。”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继勋》)

  元应

  元应,字清谿,俗姓,号性空禅师,五代·永泰人。南唐·保大(943—957年)末住泉州开元寺上方院。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元应》:

  “僧元应,字清谿,永泰人也,姓氏。

  龙启(933—934年)初受戒于国师神晏,闻油鐙声,作亻曷有悟。已而参禅师道氵尃,与相证明,道氵尃深许之。

  南唐·保大(943—957年)末,住泉州开元上方院。未几,留从效延主漳州保福院。

  宋 ·建隆三年(962年),辞众曰:‘聚如浮沫散如云,君原是吾吾非君。’遂行涉三岭,归至贵湖居焉。刺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留从效陈洪进》)

  玄应

  玄应,俗姓从允之弟,号定惠法师,五代末北宋初·晋江人。早岁依从允出家开元寺九佛院。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主漳州报劬寺,开宝八年(975年)化。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玄应》:

  “释玄应从允之弟也。(参见上文“从允”)

  早岁依出家,及禀具后,奋然力学,餍饫鲁竺间。兄戒毋以知解滑心。弃谒白龙希问曰:‘会么?’师曰:‘不会。’曰:‘不会恰好。’留久之,尽得其道。还卜隐贵胡,与清豁为邻。

  开宝三年(970年),漳刺史陈文灏创报劬,白其父,泉帅洪进致师主之,三反不至。洪进召其兄仁济告曰:‘不至,祸汝。’仁济乃苦劝,始行。洪进郊迎馆之,张御华甚。师至,揖退就馆,不解履而卧,其鼾如雷。洪进窥之,曰:‘斯人住得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洪进》)

  至漳,文灏率僚属请开堂。僧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如何是第一义?’曰:‘学人请益,师何以倒问?’师曰:‘汝适来请益什麽?’曰:‘第一义。’师曰:「汝谓之倒问耶?’又问:‘如何是古佛道塲?’师曰:‘今夏堂中有五百僧。’既而文灏奏赐紫衣、‘定惠师’号。

  八年(975年),法堂白虹见应,遗书文灏,留偈曰:‘今年六十六,世寿有延促。无生火炽然,有为薪不续。出谷与归源,一时俱备足。’遂化,闍维得舍利,塔于院之北冈。”

省僜

  僧省澄,俗姓,号净修大师真觉大师明觉大师,五代末北宋初·仙游人。

  南宋·宝祐《仙溪志》、元·释梦观《紫云开士传》、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明清修的《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均为省僜立传。

  七岁出家泉州开元寺

  省僜7岁出家泉州开元寺,从僧可遵。20岁禀大比丘戒。

  南宋·宝祐《仙溪志·卷3·仙释·僧省澄“僧省澄,姓,本县人。禅行高洁。”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释省僜,仙游人,姓氏。出家泉之开元。”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省僜省僜,仙游人。”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法嗣

  省僜后云游吴越,遍叩宗匠。归闽后,从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为其法嗣。其法系是:福州雪峰义存?(822—908年)——漳州保福从展?(867—928年)——泉州福先招庆省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唐·名僧·义存》)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

  “去游吴楚,遍叩宗匠。

  已而往漳见保福,因入殿次,指佛问曰:‘佛恁麽意作麽生?’师曰:‘和尚也是横身展。’曰:‘一橛我自收取。’师曰:‘和尚非惟横身!’然之,遂为其嗣。”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22》载: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法嗣二十五人:泉州昭庆省僜禅师……泉州万安清运禅师……泉州凤凰山从琛禅师……泉州后昭庆和尚……泉州西明琛禅师……

  泉州招庆院省僜·净修大师:师初参保福(指从展问答冥符。一日保福入大殿睹佛像,乃举手问师曰:‘佛恁么意作么生?’师对曰:‘和尚也是横身。’曰:‘一橛我自收取。’师曰:‘和尚非唯横身。’保福然之。”

  主泉州开元寺千佛院

  后唐·天成(926—929年)间,泉州刺史王延彬在开元寺造千佛院,请省僜主持。他十余年足不蹑臬,有泉州“千佛之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泉州人名录·王延彬》)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梁(?应为后唐)·天成(926—929年)间,刺史王延彬造千佛院,致师住持,十余年足不踰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省僜王延彬创千佛院于开元寺居之,十年足不逾闑。”

  主泉州招庆寺

  后晋·开运(944—946年)初,朱文进王延羲,据其位,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迁省僜居招庆寺,赐号“明觉大师”,从学者千许。(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招庆寺》)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晋·开运(944—945年)初,黄绍颇守郡,迁主招庆。闽侯文进奏畀‘明觉师’号。”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22》载:

  省僜后住招庆。

  初开堂升座,少顷曰:‘大众向后,到处遇道伴,作么生举似他。若有人举得,试对众举看。若举得,免孤负上祖,亦免埋没后来。古人道:通心君子文外相见。还有遮个人么?况是曹溪门下子孙,合作么生理论?合作么生提唱?’

  僧问:‘昔日觉城东际象王回旋,今日闽岭南方如何提接?’师曰:‘会么。’曰:‘恁么即一机启处,四句难追。未委从上宗门,成得什么边事。’师曰:‘退后礼拜,随众上下。’问:‘全提不到,请师商量。’师曰:‘拊掌得么。’僧曰:‘恁么即领会去也。’师曰:‘莫错。’问:‘如何得不伤于己不负于人?’师曰:‘莫屈著汝遮问么。’僧曰:‘恁么上来已蒙师指也。’师曰:‘汝又屈著我作么。’问:‘当锋一句,请师道。’师曰:‘嗄。’

  僧再问。师曰:‘瞌睡汉。’

  师问僧:‘离什么处?’曰:‘报恩。’师曰:‘僧堂大小?’曰:‘和尚试道看。’师曰:‘何不待问?’问:‘学人全身不会,请师指示。’师曰:‘还解笑得么。’
师又曰:‘丛林先达者,不敢相触忤。若是初心后学,未信直须信取,未省直须省取,不受掠虚。诸人本分去处,未有一时不显露,未有一物解盖覆得。如今若要知不用移丝发地,不用少许工夫,但向博地位中承当取,岂不省心力?既能省得,便与诸佛齐肩。依而行之,缘此事是个白净去处。今日须得白净,身心合他,始得自然,合古合今,脱生离死。古人云: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号沙门。如今诸官大众各须体取,好莫全推过师僧分上。佛法平等,上至诸佛,下至一切,共同此事。既然如此,谁有谁无?勤王之外,亦须努力。适来,说如许多般,盖不得已而已。莫道从上宗门,合恁么语话;只如从上宗门,合作么生,还相悉么。若有人相悉,山僧今日得雪去也。久立大众珍重。’”

  主泉州承天寺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留从效朱文进,战于北郊,招庆寺燬。留从效为清源节度使后,舍南园建南禅院,即今承天寺,招庆旧业并焉,延请省僜主持承天寺,为第1世主持。省僜开堂,法徒影附,成大法席。这表明泉州招庆寺与承天寺同为南禅曹洞派的寺庙,且两座寺庙的关系十分密切。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招庆寺僧编《祖堂集》竟,省僜六秩晋一,为之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留从效》、《泉州儒道释寺庙·承天寺》、《泉南著述·详述·祖堂集》)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未几,州乱,招庆火于兵。留从効建节清源,寺其别墅名南禅,归招庆业,延师为第一世。法徒景附,成大法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省僜“后,留从效复延主承天寺。”

  入宋,迁化

  北宋·乾德(963—968年)中,省澄赐号真觉,住泉州招庆寺。开宝五年(972年)五月迁化,寿八十,法腊六十一。

  南宋·宝祐仙溪志·3·仙释·省澄

  “乾德(963—968年)中赐号‘真觉’,住泉州招庆,从学者千计。

  尝夜至云堂,有僧方熟寐,口吐华光,潜为作礼。翌日,僧谓曰:‘夜来梦白衣观音作礼,此何祥也?’愕然。”

  明·释元贤温陵开元寺志·开士志·释省僜》:

  宋兴,相为藩,表闻。太祖嘉之,赐‘真觉师’号。
开宝五年(972年)迁化,塔号瑞光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省僜宋初赐号真觉禅师。”

  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后唐·天成(926—930年)至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省僜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简称《祖师颂》),因保存于敦煌宝库得以留存 。撰序者为陕西终南山僧慧观,抄录者为敦煌三界寺僧道真。说明五代时泉州佛教寺院与陕西、敦煌佛教寺院联系之紧密。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详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祖师颂》开灯录之先河,是10世纪泉州佛教禅宗的重要典籍,是研究唐、五代泉州佛教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材料,在佛教著作中有很高的地位,但该书为元代《紫云开士传》、明代《温陵开元寺志》和清·乾隆《泉州府志》所遗漏。

  诗偈两首

  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29》收录 “招庆省僜·真觉大师颂二首”,充分体现了省僜“禅”的认识。两偈如下:

  其一,《示执坐禅者》

  《示执坐禅者》曰:“大道分明绝点尘,何须长坐始相亲?遇缘傥解无非是,处愦那能有故新?散诞肯齐支遁侣,逍遥曷与慧休邻。或游泉石或阛阓,可谓烟霞物外人。”

  按:

  禅宗特贵自己活泼灵动的般若智慧,重在直下的顿悟。若能如此,原不论行住坐卧;若不能如此,哪怕禅行再精进,也成了“守尸鬼”,必然为禅宗所轻。

  大道无形无相,了无点尘,并非坐禅就与道相应了。四禅八定中若没有般若观照,那仅仅是凡夫禅,离大道尚远。所以怀让禅师对弟子马祖说:“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马祖大悟。马祖大寂禅师,法号道一,俗姓,世称马祖,是禅宗南派——江西禅系大师,唐代泉州名僧怀晖是其高徒。

  大道无形无相,又非坐禅可入,只有“悟缘”一途进入。“悟缘”一遇,傥然解会,无是无非,自由自在。坐在那里昏昏沉沉“处愦”,怎能吐故纳新,以应变化不变的万法呢?

  支遁是东晋时高僧,以“散诞”著名,为当时玄学、名士的领袖之一。慧休是陈、隋、唐时高僧,经历三朝,活了百余岁,以“逍遥”出名。支遁慧休散诞而逍遥,并没有成天坐在蒲团上,应以他们为榜样,为友为邻。

  若能如此,不论山林石泉之中,或闹市人众之中,都算得上是真正的道人。

  这首诗偈,对那些执着于坐禅而不识大道根源的人提出了忠告,指出了境界。

  其二,《示坐禅方便》

  《示坐禅方便》曰:“四威仪内坐为先,净滤身心渐坦然。瞥尔有缘随浊界,当须莫续是天年。修持只学从功路,至理宁论在那边?一切时中常管带。因缘相凑豁通玄。”

  按:

  对于坐禅习定,只要不去执着,僵化,本来就是佛法日常修持中的重要科目。禅宗的法是活的,对偏于静的应强调动,对偏于动的又强调静,对木纳的强调慧,对敏捷的又强调定。总之,法无定法,因人而异。

  行、住、坐、卧,是人们的四大生活形态,佛教称之为“四威仪”。在修行之中,坐——参禅入定,修止修观,其优越性强于行、住、卧。圭峰大师说:“然定之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德、乃至神通光明,皆从定发。”所以,禅定是修持佛法的重要途径,对初入佛门者特别重要。

   德山禅师说:“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瞥尔有缘”,就是那么一点点俗缘未能干净,都会把人们牢固地拴系在轮回之内的“浊界”。如果念头清净,一念不生,即“莫续”,就会上登“天年”——色界、无色界诸天之中。

  修持只是达到目的的过程和手段,那么目的一—“至理”理论能把它说得清楚吗?理论能解决问题吗?

  对于坐禅之外的一切时候,都应如坐禅一样把自己的念头“管带”好,一但“因缘相凑”,就能见道开悟“豁通玄”

开元寺持续兴盛

  梁·贞明年间(915—921年),节度使陈洪进延请僧栖岑演说西方《上生经》。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训练使陈敬通铸金身佛像。

  后唐·长兴元年(930年),王延彬嗣子王继崇任泉州刺史,创建清隐院,延禅僧师寂住持。(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王继崇》)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节度使留从效创建六祖东院,延请僧如岳居之。

  南唐·保大间,漳州刺史董思安,其妻率子全武,在泉州开元寺建栖隐禅寺,以荐冥福。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王延政从子王继勋(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王继勋》)在泉州开元寺建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经幢。

  经幢八角八面,高120百米,坚刻76行文字,除主要部分经文外,又刻记施舍建经幢人的姓名,其中有许多地方官员,如“州司马专客务兼御史大夫陈光嗣”、“州长史专客务兼御史大夫温仁俨”、“军事左押衙充海路都指挥兼御史大夫陈匡俊”、“榷利院使刘拯,还有“光禄大夫检校尉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王继勋等。以上官职,多为史书所缺,可为五代史职官志补白,亦是研究泉州五代时社会经济史、海外贸易史的重要实物材料。

  经幢构件上的浮雕飞天,皆赤脚裸露,身体修长,保留着飞天雕刻风格,亦为是很好的佛教艺术品。经幢铭文还记载,造经幢的石灰岩石,是请“僧于浙水募缘,召匠于太湖,采石徙五载,竟未成功。”可见,当时建造此经幢的石料是采自太,其历程是十分艰难的。

  经幢上诸地方官员题名,其施舍钱财数目,从一千文、五千文到三十文等。这反映了五代时泉州以刺史为首的地方官员崇信佛教的情况,而他们建造的经幢也是他们的功德碑。

  道昭叔端门下弟子,居开元寺罗汉阁。南唐·保大八年(950年),诏征不赴。深通《唯识》,著有《真书唯识论解》80卷,时人称为唯识大师(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道昭》)

  五代栖霞禅师,同安人,居开元寺,以道自高。州牧王继勋将为广居植粮,辞不受。尝有客来止庵中,顾其寒色满屋,解囊金以施,置诸床下。七年,客复至,将更施,笑曰:‘前惠尚存。'出视,尘封厚矣。客乃叹曰:‘如此道人,谁能垢之?'取旧金而去。”(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

  五代从允,居开元寺,伪闽通文一年,取笔书伽陀,遂告寂。”(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

其他名寺

  在泉州涂关门外法石宝觉山附近乌墨山澳的山坡上,发现梁·开平三年(909年)雕刻的石,石像高170厘米,立姿,赤脚踏仰莲座。现在仍保存泉州开元寺内。

  永春县不少著名寺庙如魁星岩、普济寺,也肇建于五代。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僧守珍建德化西林寺,奉为祖师。

  宋·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改威明庙为上生院,延请僧道岑为住持。

其他名僧

  

  ,即释静释筠两人,五代·泉州招庆寺僧。其法系是:雪峰义存 (822—908年)——保福从展 (867—928年)——福先招庆省僜——

  两人行迹缺载,故有不同说法。

  日本学者水野弘元在《驹大宗教研究·第二号·传法偈的成立》中说:为青原7世法孙襄州沙谷隐智静;或说是海东(朝鲜)出身者。

  日本学者石井光雄在《禅的讲座·第四卷·禅书所收的典籍》中说:为清凉文益法嗣、金陵净德道场达静智筠达静智筠,开宝二年(969年)圆寂,年69岁。水野弘元在《驹大宗教研究·第二号·传法偈的成立》中说:为襄州石门慧彻弟子。或说是海东(朝鲜)出身者。

  唐末五代时期 ,中原混战,福建偏安,泉州经济繁荣。天下的禅僧为避华北和中原战火,云集于此。当时义存大师住持福州雪峰寺,师承武陵德山宣鉴大师,尚禅宗法系。雪峰门下集散天下禅僧,传播各地消息,评论天下禅者。

  释并不著名,但因师承省僜, 故熟悉禅宗掌故。因之继省僜《泉州千佛新著诸祖颂》之后,于南唐·保大十年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 在泉州福先招庆寺编竟《祖堂集》,时省僜六秩晋一,为之序。(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祖堂集》)

  《祖堂集》是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年)《祖堂集》十二卷被收入高丽版大藏经,其版现藏于韩国伽耶山海印寺。《祖堂集》自宋以后即在中国失传,朝鲜海印寺的藏本直到近代才重新发现,它是研究中国禅宗史和禅宗在朝鲜半岛传播史的珍贵资料。80年代,《祖堂集》由日本传回泉州。

  《祖堂集》是10世纪泉州佛教禅宗的重要典籍,是研究唐、五代泉州佛教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材料。

  文矩

  文矩,字湼槃,俗姓,唐末五代·福州人,初为县狱卒,王审知入闽时避迹莆田,后王审知创崇福寺于泉州以居之,号慧日禅师。(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崇福寺》、《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清 ·道光《晋江县志·卷 60 ·人物志·仙释·释·五代· 文矩 》:文矩,字湼槃。出言成谶,历历如券。尝诣西院法堂,轮竹杖而入。会有五百许僧染时疫,文矩以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王审知甚加礼重,创崇福寺于泉州以居之,号慧日禅师。”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文炬》:

  “僧文炬,字子熏,一字涅槃,福州氏子,唐末人。

  生时火里开莲;既长,为县狱卒,时时弃役往禅院听讲,吏不能禁。后出言成,历历如卷。

  太祖王审知入闽时,文炬避迹莆田邑中,常云:‘吾去世六十年后,当有无边身菩萨来治此国。听吾偈曰,小月走烁烁,千落及万落;处处凤离穴,家家种葵藿。’又语邑人曰:‘吾所居地不动干戈。’光化元年(898年)卒。(《五灯会元》云:“乾元中示灭。”)

  后人解其语云:‘小月走’者,‘赵’也;‘烁烁’,火德,王也;‘凤离穴’,藩镇散也;‘种葵藿’,人耕耘也;‘无边身’,广大也。宋艺祖登极以建隆庚申(建隆元年,960年),距其示灭于光化戊午(光化元年,898年),盖六十有二年也。五季时,莆田不及兵,留从效陈洪进先后归顺,故言‘不动干戈’云。

  先是,文炬诣西院法堂,轮竹杖而入,会有五百许僧染时疾,文炬以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太祖甚加礼重,创崇福院于泉州以居之,号慧日禅师。”

  慧稜

  慧稜,俗姓,唐末五代·杭州盐官人。王延彬守泉州时请住招庆院。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慧稜》:

  “僧慧稜,杭州盐官人。姓氏,秉性纯澹。

  年十三,祝发苏州通元寺。唐末,往来雪峰、元沙间,凡廿九载。

  天祐三年(906年)太祖王审知从子延彬守泉州,请住招庆院。开堂日,延彬衣朝服,听说法。

  未几,太祖又请居长庆院,号超觉大师

  嗣王时,夫人崔氏自称炼师,时与往复论难。

  长兴三年(932年)卒,惠宗为建塔。”

  行修

  行修,号慧大师。祝发瓦棺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移锡湖西法相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行修行修,祝发瓦棺寺。同光二年移锡湖西法相寺,依石为室,禅定其中,跏趺而化,寺僧为泥塑封之。宋·咸宁三年(1000年),赐号慧大师。”

  守息

  守息,五代僧人,安禅清源山五台峰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清源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守息守息,安禅晋江五台峰右,有驯虎之异,后因名虎岩。”

  宏道

  释宏道,俗姓,号介庵,五代·宁化人。闭关安溪(时称清溪县)成云洞3年,晚游安溪西部佛耳山,与清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素有交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清·乾隆《安溪县志》载:“释宏道姓。初为宁化诸生,负气不偶。入清溪,爱湖山之胜,闭关成云洞三年。尤能诗文。晚游佛耳山。”

  詹敦仁《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煮茶待月而归》曰:“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竞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师巍

  师巍,号通玄,五代后僧。幼出家晋江湾海普现院(今晋江市安海龙山寺)。及长,趋泉州少林寺深造;后移住福清院,嗣法逍遥怀忠。深研佛理,擅拳艺,善正骨。

  《龙山寺志》、《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有载。

  《景德传灯录·20·福清师巍》:

  “泉州福清院师巍和尚,号通玄禅师。

  僧问:枝分夹岭,的绍逍遥。宝座既登,法雷请震。师曰:逍遥迥物外,物外霞不生。

  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师曰:立雪未为劳,断臂方为的。

  曰:恁么即一华开五叶,芬芳直至今。师曰:因圆三界外,果满十方知。

  行传

  行传禅师,唐末五代居安溪依仁里卢山。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8杂志类·仙释·五代·行传禅师行传禅师,唐末居依仁里卢山,有道行,常驯二虎。有邑人氏居此,一夕门前数松自仆,师为起之。遂徙家而延师。”

海外交流

  智宣

  智宣,唐·泉州僧人。

  唐有高僧义净,仰慕法显玄奘西行求法高风,咸亨二年(671年)从广州乘波斯商舶南行,经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到印度求法,在海外居留25年。回国后,在洛阳福先寺和长安西明寺译经、律、论61部239卷,又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5部。

  智宣“慕义净之举”,轻生誓死,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结侣渡流沙”,沿陆上丝绸之路,到天竺国(印度)求法,住印度25年。“所至国土,怀古寻师,好奇侚异,聚梵夹,求舍利。”《东南亚的福建人》记载智宣在海外游历30余国,“取道苏门答腊,在室利佛逝学习梵文,翻译佛经。”

  智宣壮岁而往,归来已衰耄。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智宣回到开封,进献辟支佛骨、梵本贝叶经(铁笔刻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等。他本拟翻译带回来的佛经,因当时战争不断,没有进行。 

  朝悟

  朝悟大师,唐末五代时西域僧人。五代时持辟支佛舍利来居泉州开元寺修法,数有异征。寂灭后,寺僧依其容貌刻木为像,敬奉于功德堂,号木头陀,又称挑灯道者。(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开元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释·五代·朝悟大师朝悟大师,西域人,来居开元寺,数有异征。既去,寺僧刻木为像奉之,号木头陀,亦号挑灯道者。”

  开元寺中供有高1.8米的毗卢舍那佛,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有辟支佛舍利,为唐·乾宁四年(897年)朝悟所纳。

  玄讷

  玄纳,又作元衲,唐末五代·高丽国(今朝鲜、韩国一带)僧人。

  后梁·开平三年至后唐·天成五年(909—930年)间,玄纳来闽求法,拜福州雪峰寺义存为师。(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佛教·唐·义存》)

  后来泉州,王审知从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在南安招贤里为建福清院以居(位今泉州西门外丰泽区北峰街道招丰社区石坑翠屏山麓)。玄讷在福清寺驻锡30年,并圆寂于该寺。(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延彬》、《泉州儒道释寺庙·福清寺》)

  宋《景德传灯录》载:“泉州福清院玄讷禅师,高丽人也。初住福清道场,传象骨之灯。”雪峰山原称象骨山,“传象骨之灯”即传雪峰义存之灯。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9·闽10·列传·僧元衲

  “僧元衲,高丽人。太祖王审知从子延彬建福清寺于南安以居之。

   延彬问:‘如何是家乘?’元衲叱之。

  一僧问:‘如何是物?’‘物上辨明。’元衲展示一足。其说法多类此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38·人物志13·五代仙释·元衲》:

  元衲,高丽人。州守王延彬居之南安西山福清院。

  延彬问如何是家乘事,元衲叱之。

  僧问如何是物物上辨明,元衲展示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