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陈:一卷)

  陈洪济、陈洪照(字章成,号寄庐)、陈洪谧(字龙甫,号默庵,明·晋江青阳陈厝人。身世。南户部主事、员外郎。知苏州。太仆寺少卿。南明·兵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归,卒于家。评价。)、陈洪谟(字龙见)、陈洪璧(号微庵)、陈洪图字白书,号敬夫,晚自号太河,明末清初·安溪县祥华乡珍山人;避寇曾迁居郡城。天启七年乡荐。龙岩教谕。诏安教谕。建宁府教授。卒。、陈洪(字禹范,号淡轩,南宋·南安人)
  陈光
(字世德)、陈光绪(号五阆)
  陈一策(字尔忱)
陈一新(字又之,南宋·永春人)
  陈政(唐·光州固始人)陈元光[字廷炬,世称“开漳圣王”。唐·光州固始(今弋阳)人。]
  陈逖
字田远,号易斋。身世。举状元。为宦。归隐,卒。)
  陈玉辉
(字达卿,号荆碧,明·惠安县辋川镇后坑村人。吉水县令。马部车驾主事、南京 湖广道御史。北京贵州道御史、南京监察御史。著述。)
  陈南楼
(名良节)
  陈敦履
(字德基,号静心,明·晋江陈埭镇涵江村人)陈敦豫(号及峰)
  陈永华
(字复甫。同安人。依附郑成功。治台。卒于台湾。后事。连横的评价。)
  陈小蕴(女,明·惠安县螺城镇人。)、陈道曾(字端诚,明•晋江人。)、陈亮世(字南志,号林村,祖籍安溪,居晋江。康熙五十九年举人。雍正八年进士及第,历工部都水司主事、虞衡司员外郎。乾隆十年擢吏部稽勋司郎中。六十一岁卒于官。)、陈有年(字孙榖,明末清初·晋江人。)

陈洪济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6·闽7·列传·陈洪济》:陈洪济(唐末)◇◇人。初令同安,继令晋江,皆兴学教士,为王审知循吏之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陈洪照

  字章成,号寄庐,清·德化县浔中镇丁乾村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少年勤奋好学,举岁进士,精通汉唐古文,深受学使庄培所器重,“称为好友,一时士林楷式之。”壮岁随商船赴印度尼西亚,寄居本县华侨黄甲家5个月。他广交华侨各界人士,往咬留吧、万丹、三宝垄“询悉夷邦掌故,凡气候、疆域、人物、风俗,俱熟睹而详记之。”归国后著《吧游纪略》。德化教谕朱仕,号筠园,编修《小琉球漫志》多宗其说。

陈洪谧

  陈洪谧(1600—1668年),字龙甫,号默庵,明·晋江青阳陈厝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收录“雍正九年《郡志稿》”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同治补刊本)据“《通志》,参《江南通志》、《苏州名宦记》”为作传。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洪谧》、《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有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1•陈洪谧》选录)。

  身世

  陈洪谧是南宋·陈与桂之裔。陈与桂,南宋·晋江陈厝人,咸淳甲戌科(咸淳十年,1274年)解元。《釐正安溪县诸祠祀典并请补祀申文》:“忠义孝悌祠,雍正元年奉敕建,所祀……宋……陈与桂……按……陈与桂晋江人,不仕避居安溪,志列于寓贤,虽祀忠义孝悌祠,而籍非安溪。”(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与桂》)

  陈洪谧陈鹄陈洪谧陈鹄门下“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鹄》)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陈洪谧,字龙甫,晋江人。宋·与桂之裔。”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洪谧》:陈洪谧,字默庵,晋江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陈洪谧,字龙甫,号默庵,晋江人,宋·与桂之裔。”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陈洪谧,字龙甫,晋江人。”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 :陈洪谧,字龙甫,号默庵。晋江青阳屿头陈厝人,后寓居卢塘。宋·陈与桂之裔。”

  南户部主事、员外郎

  陈洪谧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举人,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先后管北新关、掌南京水兑;迁员外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

  “崇祯四年进士,授南户部主事。管北新关,尽撤关防;复兑南粮,尽塞出入影耗之窦。

  迁员外。”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洪谧》:

  “崇祯辛未进士,授户部主事,管北新钞阕。常例悉除去;掌南京水兑卫军仰给漕粮,剔弊稽实,商民祠而祀焉。

  迁员外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

  “少聪颖,试诸生,累第一。天启丁卯举人。

  崇祯辛未进士,授南户部主事。管北新关,常例悉除去;掌南京水兑,卫军仰给漕粮。剔弊稽实,塞出入影耗之窦,商民祠而祝焉。

  迁员外郎。”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

  “崇祯辛未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北新关,悉除去常例。掌南京水兑,卫军仰给漕粮。洪谧剔弊稽实,商民德而祀之。

  迁员外郎。 ”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 :“少聪颖,试诸生累第一。天启丁卯举人。崇祯辛未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知苏州

  擢知苏州。守苏九载,一以仁恕为政,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双举卓异第一。与徐石麟侯峒曾并称“南部三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

  “擢知苏州。

  苏赋几当天下之半,积逋稠叠。至即奉削级之命,乃下教州县,尽斥诸羡费以充正额,终不能逮坐镌级至尽。

  听讼以牒畀讼者,令自摄对,开诚剖析,人皆信服;或不欲终讼,辄销牒遣之。

  吴江民变,奉檄单车往谕,皆罗拜伏罪,仅摘为首一人以报。

  流贼薄安庆,督抚议撤阊门万家为防御计。洪谧曰:‘贼必无越江陵趋苏州之理,脱有不虞,守请任其咎。’乃止。

  尝阅旧牍,见倡议毁九学书院为阉祠者拟戌未遣,曰:‘罪有大于此者乎?’趣具狱论死。

  遇童子试,与诸生指授题义,语温温不啻其父师。请嘱不行榜发,不限额数,务尽能文者而止。至今吴士语及,犹感涕也。

  恒言:‘天下之乱,皆吏不恤民所致。’故守苏垂十年,一以仁恕为政,民号‘母’,又号‘佛’,所在肖像祀之。本缘赋不迁,吴人反以为幸,惟恐其去。

  庚辰、癸未,双举卓异第一,纪名御屏。”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洪谧》:“出守苏州。苏赋役烦剧,洪谧一厘宿逋,苏人岁免数千金。时羽书交驰,洪谧鞭笞不用,终岁不羁一人,时称‘慈母’。”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

  “擢守苏州。

  苏赋几当天下半,积逋稠叠,考成严切,镌级至尽。咸劝其亟催科,洪谧笑曰:‘吾宁以民命博一官哉!’

  听讼不使差扰,以牒畀讼者,令自摄对,开诚剖析,人皆信服;或不欲终讼,辄销牒遣之。

  岁饥,谷涌贵,群不逞,聚党入豪家劫粟。密捕渠魁按治,发积谷,劝富家出粟,价平乱息。于是,大兴工役,修学宫,缮城垣,浚濠河,日役千余人,使少壮者得籍以食,老弱妇女不能力作者,设粥食之,民赖以生。

  吴江民变,奉台檄,单舸赴之。民以太守乘危,争驾数百艘为卫,皆遣还。独往开谕,众即罗拜,谓:‘府公来活我!’立散去。

  流贼薄安庆,督府议撒阊门(苏州城门名)万家为防御计。洪谧曰:‘撤恐扰民。贼必无渡江越南京、趋苏州之理。脱有不虞,请任其咎。’卒不奉檄。言果验,人服其镇定。

  尝阅旧牍,见倡毁九学书院为阉祠者拟戍。曰:‘罪有大与此乎?’趣具狱论死。

  奸民张汉儒讦奏瞿式耜,章下三府会鞫,同事难之。洪谧曰:‘岂有奸人上书,而太守附会者!’竟定诬告罪,独署名以上,得报可。

  修复书院以训诸生,虽勾较烦剧,必亲往。每试士,绝竿牍,自检阅,所摸索与外论不爽铢毫。

  恒言:‘天下乱,皆吏不恤民所致。’故守苏九载,一以仁恕为政,扞灾患,勤抚绥。时羽书交驰,鞭笞不用,终岁不羁一人。民称‘母’、又号‘佛’,所在肖像祀之。本缘逋赋不迁,吴人反以为幸,惟恐其去。

  庚辰举卓异第一。癸未考绩,舍洪谧无可举者,复注第一。例当入觐,逋课多,民咸惧其获严谴。帝廉知有惠政,纪名御屏。”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

  “出知苏州府。

  郡县当天下半而积逋多,催科考成严切。或劝其厉威,洪谧笑曰:‘吾岂以民命博一官哉!’乃下教州县,尽斥诸羡费以充正额。犹不足,坐镌秩留任。

  郡徭役尤烦剧,洪谧一厘宿弊。民岁免万金。

  岁饥,谷涌贵,群不逞聚党人豪家劫粟。密捕三人,杖杀之。于是发积谷,劝富家出栗,不三日价平乱息。

  吴民变,洪谧单舸赴之。民以大守乘危,争驾数百艘为卫,皆遣还,独往开谕。众即罗拜,谓府公来活我,立散去。

  流寇乱安庆,督抚檄苏州撤阊门傍城居民万家为防御计。洪谧曰:‘撤恐扰民。’竟不奉檄。人服其镇定。

  奸民张汉儒讦奏瞿式耜等,章下三司会鞫,同官难之。洪谧曰:‘岂有奸人上书而太守附会者?’遂定诬告罪,独署名以上,得报可。

  洪谧官苏州垂十年,恒言天下之乱皆吏不恤民致之;故一以仁恕为政,民号‘母’,所在肖像祀之。

  以多逋赋,不预上考。”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

  “擢守苏州。

  苏赋……劝富家出粟,价平乱息。于是,大兴工役,修学宫、缮城垣、浚濠河。日役千余人,使少壮者得籍以食,老弱者妇女不能力作者,设粥食之。民赖以生。铢毫恒言:‘天下乱,皆吏不恤民所致。’

  庚辰,举卓巽第一;癸未考续合。洪谧无可举者复注第一例,当人观逋课多,民咸惧其获严谴。帝廉知有惠政,纪名御屏。”

  太仆寺少卿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召赴阙,遽迁山东按察副使,备兵登莱,未抵任,旋晋太仆寺少卿;崇祯十七年(1644年),又议转升兵部右侍郎,会京师已陷,未及任。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召赴阙,与清廉宴,升山东按察副使、备兵登莱;未抵任,晋太仆寺卿,推兵部右侍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及至阙,遽迁登莱副使,旋晋太仆寺少卿;又议转升兵部右侍郎,会京师已陷,未及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时松江知府方岳贡洪谧齐名,亦以逋赋夺官。既帝知其有惠政,擢洪谧山东按察副使。”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及至阙,遽迁登莱副使,旋晋太仆寺少卿,又议转兵部右侍郎,会京师已陷,未及任。”

  南明·兵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亡,郑鸿逵等迎唐王·朱聿键入闽即位,改元隆武。陈洪谧授兵部左侍郎,改礼部左侍郎;秋,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蒋德璟黄景昉》)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唐王时,以民望,授兵部左侍郎,改礼部。乙酉秋,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唐王时,进太仆少卿,召为兵部侍郎,改礼部。寻与黄鸣骏林增志李先春均拜大学士。”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唐王时,以民望授兵部左郎,改礼部。乙酉秋,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以母老乞归。”

  归,卒于家

  未久,陈洪谧以母老乞归。而隆武政权亦于顺治三年(1646年)亡。康熙七年(1668年),陈洪谧卒于家,年六十九。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

  “以母老乞归。年六十九卒。”

  “子俞侯,孙元焻元焱,曾孙,元孙国豪,并登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归,卒于家,年六十九。”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以母老乞归,卒。”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年六十九卒……子俞侯,孙元焻元焱,曾孙熙高熙垣,元孙国豪并登科。”

  墓在惠安县十八都陈庄铺汪坑洋狮头山麓之原。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大学士、祀乡贤陈洪谧墓:在惠安十八都汪坑洋狮头山。”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侍郎陈龙甫先生洪谧》:洪谧学行夙优,守苏循职为一时最,与方岳贡齐名。晚方大用,而未竟其措施云。”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陈洪谧》:

  “洪谧学行夙优,方宠擢,未及大用,独于部曹著绩,而其守苏治行为最。与方岳贡齐名,同祀苏州‘名宦’;又与苏州推官倪长玕并著廉名,郡人为立双清书院。

  素工诗(有《陈默庵诗集》)。其《游清源山》诗云:‘晓谷花耕深带雨,夜船渔火静通潮。’人竞传诵,以为得眺远之趣。”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陈洪谧》:洪谧守苏州,既与岳贡同祀名宦、又与推官倪长玗并著廉名,郡人为立‘双清书院’。”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洪谧》:

  (苏州)郡人为立双清书院。

  素工诗,其游清源山诗云:‘晓谷花耕深带雨,夜船渔火静通潮。’人竞传诵以为得眺远之趣。”

陈洪谟(1602—1671年)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

  “陈洪谟(1602—1671年),字龙见洪谧胞弟也,晋江青阳屿头陈厝人。

  为诸生,慷慨负气节。

  甲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闻李自成陷京师,思以身殉,具衣冠谒文庙,解所系绦自缢于府学明伦堂钟架,郡学博急解其绦,移时息始续。裂眦言曰:‘吾之为此者以大义,莫可逃于天地间耳。今救某,是不欲成某之志也。’

  遂杜门不出,卜安平(今安海)经营纸铺祖业,终其身。”

陈洪璧

  陈洪璧,号微庵,明·晋江陈埭镇涵江村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7·人物志·隐逸·明·陈洪璧》:陈洪璧,隐居涵江之滨。刻苦学《易》,而于《太极图》、《参同契》钻研入奥。所为诗文多以理胜。族中游庠者于茧丝牛毛未易解悟之处,必进质诸洪璧,为之条分缕析,退各充然有得,学者称曰微庵先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陈微庵先生洪璧据《紫峰先生集》、《闽书》有关记载为作《传》。文曰:

  “陈洪璧,号微庵,晋江人,世居涵江之滨。

  兄洪载,弘治癸丑(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历官高州知府。洪璧?为从弟,其文字之雅,为所深器;大司成蔡虚斋先生蔡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亦加爱重。

  盖其平日刻苦工夫,多在于《易》;而于《太极图》、《参同契》,人所难读之书,务钻研而入其奥。勤学到老,而不得行其志,布衣疏食,安于草茅之下,因以‘微’名其庵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涵江氏家世学派》:

  “按:

  氏《三陵稿》云:

  ‘昔在成化以后迄嘉靖间,泉中人文盖斌斌然矣,其一门诸父昆弟相为师友者,则涵江氏为盛。自太守敏庵?公以明经起家,时则有微庵先生肩随衽接,高谈周子太极之奥。稍后紫峰陈琛紫峰出,益昌明其学,为儒者宗;而侍御见吾陈让见吾南楼并执经授业,翘然称高弟。诸先生造诣渊醇,追古学者,仕亦有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陈让陈南楼》)

  于时微庵虽少一第,而晚岁学成德尊,以其身为后进矩矱者垂八十年。南楼为之从子,独以恂恂谨饬,最得其欢。及紫峰辞官侍养,质斋公父兄子侄朝夕相从啸咏,其一门行义,孚于家庭,而文学推重,无愧邹鲁矣。’

  再按:

  氏先世,家青阳山,元·(1314—1320年)碧溪公始迁涵江,今为涵江云。”

陈洪图

  陈洪图,字白书,号敬夫,晚自号太河,明末清初·安溪县祥华乡珍山人;避寇曾迁居郡城。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同治补刊本)有传。

  天启七年乡荐

  陈洪图29岁登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乡荐。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

  陈洪图,字白书,号敬夫,晚自号太河,安溪珍山人。避寇,迁居郡城。

  年二十九登天启丁卯亚元。明季,人以才能相高,洪图独以忠信笃学闻与州闾,守义不妄取,守道不苛求,守璞不饬巧。”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天启)七年丁卯戴振雷榜……陈洪图,任建宁府教授。”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陈洪图,字白书。乡荐第六。”

  龙岩教谕

  清·顺治(1644—1661年)间,或说明·崇祯(1628—1644年)间,授漳州龙岩县教谕。丁外艰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

  “顺治年间授龙岩教谕。

  值令董汝昌摄篆他邑,山贼猝至,仓皇急闭城门,村民逃难者千余人号咷城外,不得入。洪图率诸生洞开城门,令先后次第进;因大启学宫,听其居处。劝人出米助饘粥,难民赖以生活。

  偕诸生画计,遣健壮出伏空屋,截获渠骁张崑山等六人,贼势解散。

   后又纠众万余人攻城,洪图日夜登陴,令诸生率其戚属并谕民之有家者各出子弟童仆,分堞守御。久之,援至,围解,百姓欢曰:‘吾曹父母、兄弟、妻子得保全无恙者,公力也!’

  丁外艰。”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

  “明·崇祯间,授漳州龙岩县教谕。

  时值邑令别篆,而土寇频发,城虚几陷。洪图率众亲矢石,截获贼首,堵御保全,如是者数次。按院首荐,士民立去思碑。”

  诏安教谕

  服阙,起补诏安教谕。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

  “起补诏安教谕。

  邑经寇乱残破,始至,士跣足荷笠敝衣以见;恻然曰:‘凉芜固若是耶!’厚加抚掖,学校顿兴。

  乙未(顺治十二年,1655年),海氛盘踞经年,诏地滨海,人多胁从。主兵者疑其党逆,将剿之。洪图见而力争曰:‘每堡皆有良子衿,岂党逆者耶?’主兵者敬其忠信,幡然曰:‘先生言是也!’因加意绥辑,人情大安。

  邑有镇将最暴抗,见洪图辄改容。”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

  “顺安谕(应为“起补诏安教谕”),邑七经贼蹂,文庙鞠为茂草,洪图捐助重新,加意作人。癸卯科(康熙二年,1663年)李达可中解元,亘古仅见;登贤书者后先继起,士林群颂棫朴焉。”

  建宁府教授

  升建宁府教授,在建宁四载,以老辞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升建宁府教授。三山日广洪图后,叹曰:‘公盛德,宜为士人怀思!’在建宁四载,以老辞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再升建宁府教授,课督亦然。老乃致仕。”

  卒

  致仕后归乡山居,以耽经史、诲儿孙为乐。年八十四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4·彰献·明·科第·陈洪图》:“山居益耽经史,谆诲儿孙,壬子科(康熙十一年,1672年)乡试第八名陈鸣球其次子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0·循绩·国朝循绩·陈洪图》:

  “卒,年八十有四。以子迁鹤贵,赠(文林郎)翰林院侍讲。

  崇祀诏安‘名宦’。”

陈洪

  陈洪,字禹范,晚号淡轩,南宋·南安人;嘉定七年甲戌(1214年)进士,历新州教授、莆田知县、建宁通判。弟陈浩,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年)进士。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陈洪》:

  “陈洪,字禹范,南安人。

  登嘉定甲戌第。教授新州,转致中州,书数千卷诲学者。

  迁知莆田县,有惠政。

  通判建宁,摄府事,兵燹之后,痛加撙节,郡计以裕,后守深德之。真德秀(参见泉州历史网 《泉州人名录·真德秀》)荐其谨厚可用。晚号‘淡轩’。

  弟,庚辰进士,终连城令,有文行。”

陈光

  陈光,字世徳,南宋·永春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14·佥判陈世徳先生》:

  陈光,字世德,家永春民苏里之碧溪。

  妙龄力学,潜隐幽僻,闭户读书,手不释卷。岁首则裹粮从师,岁暮方归。侍赴乡试,榜黜无愠色,即就市鬻纸归。同行询之,云‘欲备抄写’,同行不觉嗤笑。答曰:‘后三岁复大比。’后果登绍兴戊辰(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第,与朱子朱熹同年。

  尝进经筵讲解。丞相梁克家旧从受业,休斋?陈知柔与之为友。手抄《六经解》,一字差误,即毁其板,复手抄之,其诚敬学问如此。尤工为古文,所居之山,人以‘文章’名之。

  官封州佥判、权知新州。”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梁克家陈知柔》、《泉州山川·文章山》)

陈光绪

  号五阆,五代·河南光州固始人,安溪县湖头后溪、祥华珍山等地氏开基始祖。

  其父陈启端,官至特进奉朝请。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割地勾结契丹,陈启端贻书石敬瑭书记官桑维翰,极陈不可状。维翰不从。陈启端遂带其长子、时任幕府参军的陈光绪入闽,居小溪场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横山、后溪一带)

  陈光绪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里人得其恩惠,名其山为陈五阆山,山名今犹沿用。

  卒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陈一策

  陈一策,字尔忱,清·晋江人。雍正岁贡生。潜心经学。乾隆元年(1736年)举鸿博不中,以贡生荐举。有《香雪斋集》、《翠屏山人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榕阴诗话》

  “陈一策,字尔忱,晋江人,著《香雪斋集》。七律清婉可诵。

  《夜宿山园》云:‘故人留宿在山园,幽僻居然绝世喧。万木丛中烟绕径,千峰缺处月窥轩。鹳声聒耳能醒梦,虎迹关心早闭门。见说梅花开远寺,明朝相约过前村。'

  《访友》云:‘草堂新筑傍苔矶,城郭风尘到此稀。背闪夕阳双鸟没,屐黏晴雪一僧归。石桥水色虚摇槛,板屋梅花乱扑扉。今日似游人境外,与君相对欲忘机。'”

  另有《五夜》:“五夜入孤村,冒寒人语少。鸡鸣两三声,残月挂林表。”

  《五髻峰前观石壁画马》(清·乾隆《晋江县志·卷16·词翰·清朝》):“罗裳之山势□□,五髻雄峰在东侧。烟□秀出削芙蓉,五峰并列争□□。山前异景信天开,巨石峻山曾(“山曾”合一字)几千尺。上有妙笔扫骅骝,神姿磊落当峭壁。竹批双耳双瞳方,意气昴藏脱羁勒。此画神肖非形模,何代何人留奇迹?好手群推冠古今,曹霸韦偃焉足敌。笔力所到石已吞,墨潘淋漓胜镂刻。苔侵萝缠尚宛然,雨淋霜剥不能蚀。应知道化钟神异,鬼物护持宁可测。矫矫龙性聚精灵,日日神游周八极。樵牧相传振鬣鸣,往往声闻风雨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罗裳山·画马石》、《泉州人名录·罗隐》)

陈一新

  陈一新,字又之,南宋·永春人,陈知柔之徒(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知柔》)。绍兴元年(1131年)进士(或作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历汀州教授、国子博士、知邵武军,卒于官。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风节·宋·陈一新》:陈一新,字又之,永春人。年二十领乡荐,上春官试第三人,登绍熙庚戌第(明·万历《泉州府志·人物》作“绍兴元年进士”),教授汀州。庆元四年(1198年)典试漕闱,时权臣用事,一新发策以谷永刘蕡之事为问,同列骇视,请易之,不可,已而果有以激当国者之怒。后迁国子博士,轮对,深论权幸,劾免,通判婺州,知邵武军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5·通判陈又之先生一新据《闽书》、《永春县志》为作传:

  “陈一新,字又之,永春人。

  少受学陈休斋?知柔,文章志行迥出流辈。

  登绍兴元年进士,条对剀切,为时所称。教授汀州。

  庆元四年较艺漕闱,时韩侂胄用事,一新发策,以‘谷永攻君而党氏,刘蕡言直而有司不取’为问,同列请易之,一新坚执不听,果激韩侂胄怒,将以为罪,侍臣力救得免。

  累迁国子博士。轮对,深论权幸,以劾免,通判婺州。

  知邵武军。却互送,简供馈,以廉平称。卒于官。

  初,言者请下漕官索考官不习伪学状,一新曰:‘吾宁不为考官,决不书也。’其守义如此。

  所著有奏札、讲义、诗词、杂文,藏于家。”

陈政

  陈政,唐·光州固始人(《广东通志》认为,氏世家颍川[治今河南长葛],陈政的父亲陈洪在潮州任职,遂为今广东揭阳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元光》)。

  《泉州府志·卷37·古迹》:“唐·归德将军陈政故里,在(惠安县)县北。政,光州固始人也。从太宗征伐有助,拜(玉州卫)左郎将、归德将军。(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泉、潮蛮獠啸乱,居民苦之,高宗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偏裨一百三十二员)镇抚其地。

  《台湾通志·氏族篇》专引《漳州府志》曰:陈政所部一度曾陷入困境,,嗣领五十八姓入闽相助。旋政卒,子元光领其众,勘定蛮乱,奉命世镇漳州,遂屯师不旋,垦土招徕,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世谓漳州开辟,自此为始;亦为姓入闽之始也。”

  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校入闽,是中原汉人南迁的第2次移民高潮。一些闽南著名的姓氏,大多是在这时入迁的。

陈元光

  陈元光,字廷炬陈政之子,唐·光州固始(今弋阳)人。生于唐·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世称“开漳圣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政》)

  唐·总章二年(669年),甫十三,领光州乡荐第一。时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以陈政统岭南军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偏裨一百三十二员,镇抚其地。陈政所部一度曾陷入困境,,嗣领五十八姓入闽相助。旋卒,子元光领其众,勘定蛮乱,奉命世镇漳州,遂屯师不旋,垦土招徕,方数千里,无烽火之警,号称乐土。世谓漳州开辟,自此为始;亦为姓入闽之始也。”(《台湾通志·氏族篇》引《漳州府志》)。

  《泉州府志·卷36·坛庙寺观》:南安县有“威武陈王庙,祀唐豹韬卫大将军元光,宋·建炎四年(1130年)赐额‘威惠’。神,固始人。唐·左郎将、归德将军,总章二年……。贞元二年,徙州治龙溪,敕葬于州北高田支山。”

  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校入闽,是中原汉人南迁的第2次移民高潮。一些闽南著名的姓氏,大多是在这时入迁的。

陈逖

  陈逖(890—952年)田远,号易斋。五代·泉州晋江渎头人。《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台湾温陵渎头世科氏祖谱》等有载。

  身世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陈氏家传》:陈逖,字田远,号易斋。五代·泉州晋江卅五都渎头人。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890年)九月二十五日生。”

  《台湾温陵渎头世科氏祖谱》:“一世公,字田远,号易斋,莆田黄石塘南陈本四子。由福建莆田黄石桂岭塘南徙居晋邑卅五都渎头,遂为晋江世科氏始祖,旧有状元世科坊在焉,吾祖世科氏由此名也,唐昭宗·大顺庚戌年正月初五日生。”

  据《温陵渎头世科氏祖谱》

  陈逖的远祖陈迈(585—658年),字斯征(或作仕征),行元一,颖川入闽始祖祥尉陈润?十二世孙、太守陈解长子。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领泉州兵马镇莆田,唐初任莆田令散骑尉,遂居焉,是颖川迁入莆田氏始祖。

  陈迈传二世陈临(618—700年),三世陈怀琛(653—730年),四世陈弘璧(688—763年),五世陈延童(720—795年),六世陈庄(756—830年),七世陈瑚(788—850年),八世陈湟(820—898年),九世陈本(850—930年,唐末咸通癸已科明经),十世陈稜(882—960年)、陈秩(884—961年)、陈穆(886—965年,宜和,嗣子由陈山析居泉郡西门派)、陈秋(886—962年)、陈逖(890—952年)。

  唐末五代,陈逖由莆田黄石桂岭塘南徙居晋江渎头世科,为晋江渎头世科氏始祖。配潘湖欧阳詹曾孙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詹》)

  举状元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陈逖少好学敏慧,善属文,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高中状元。是年取士十二。廷试时,胸有成竹,执笔直书,一气呵成,无一败笔。是年,朝廷更迭,兵荒马乱。公自幼聪慧,进退知礼,风度翩翩,入京应试,对答如流。”

  《玉芝堂谈荟·第2卷》载:“五代·梁·贞明中状元陈逖。”

  清·徐松《登科记考·第25卷》载:“贞明四年(918年),进士十二人:陈逖。《玉芝堂谈荟》载贞明某年状元陈逖,未知其年,附此俟考。”

  《太平广记·卷407·草木2·异木·登第皂荚》抄录宋·徐铉《稽神录·第5卷·登第皂荚》曰:

  “泉州文宣王庙,庭宇严峻,学校之盛,冠于藩府。庭中有皂荚树,每州人将登第,则生一荚,以为常矣。

  (后)梁·贞明中,忽然生一荚有半,人莫谕其意。乃其年,州人陈逖进士及第,黄仁颖学究及第(贞明三年917年春闱,陈逖黄仁颖通过会试;贞明四年918年,陈逖中状元,黄仁颖进士科落第)仁颖耻之,复应进士举。至(后唐)同光中(同光三年,925年),旧生半荚之所,复生全荚。其年,仁颖及第黄仁颖同光三年通过会试,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高中丁亥科状元。该科取进士23人)

  后数年,庙为火焚。其年,闽自称尊号,不复贡士,遂至于今。

  出《稽神录》。”

  为宦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

  “公深沉又雄才大略,能日夜操劳悉心为后梁效力,为当朝丞相敬翔所荐辟。末帝下诏,至后梁?京都开封待候授职。

  初授编撰时,后梁国土尽为晋国所侵占,先是侵占河北,不久又占山东。公尝向后梁?末帝上奏指出:‘国家连年丧失兵力士气未振,陛下深居殿阁之中,何以建家立业?’终未被后梁?末帝?朱友贞所纳。屡向当朝宰相敬翔提出辞去编撰之意,未能获准。

  后历礼部员外郎、郎中、翰林承旨。

  后公又随从安元信救上党,攻破夹寨,收复潞州,以功授校检司空。因受奸臣赵岩排挤,遂贬为雷州推官。

  居高宦,察民情,体民疾。家乡渎头连续多年遭受水灾,五谷颗粒无收,自奉月俸资助给陈洋中贫困之布衣,度难关,建家园。然后梁·末帝却为奸臣赵岩所诱,操弄朝政,公深感忧虑,后梁王朝国势也日见衰弱。

  归隐,卒

  《温陵晋邑渎头世科氏家传》:“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十二月,陈逖抱憾称病返回家乡隐居。宋(?误,应为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十一月十四日卒于家,赐谥号为文端。著有《田远诗话》五卷。”

  《台湾温陵渎头世科氏祖谱》:“唐(?误,应为后周)太祖·广顺壬子年(广顺二年,952年)八月十五日卒。配潘湖欧阳詹曾孙女,墓在(晋江)三十二都狮山状元岭,子彦达。”

陈玉辉

  陈玉辉,字达卿,号荆碧,明·惠安县辋川镇后坑村人。故居(忠孝积庆宗祠)在后坑村烧厝自然村塔山(鼓山的支脉)之东,现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居·陈玉辉故居》)。

  吉水县令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玉辉》:陈玉辉,字荆碧,惠安人。万历辛丑进士。初授吉水令。”

  陈玉辉家贫,“少长闾阎,略知民间疾苦”,“留心民瘼”。少时“最喜诸书,所为发之篇章,荒唐莽荡,几于泛驾”,后受到父亲的批评指点,才潜修义理之学。

  万历廿八年庚子(1600年)举人,廿九年辛丑(1601年)联第进士,授江西吉水县令。

  出仕伊始,其父谆谆训诫他“惟清、惟慎、惟勤、惟恺悌”,并两次到江西探视,“问治状如何”

  任上,陈玉辉“娴雅经济,轸恤民瘼”。江西连年水旱饥荒,五谷欠收,其《蔬粥》诗曰:“隙地多种蔬,荒年常啜粥。稚子莫嗟贫,西邻久枵腹。”陈玉辉《预申救荒议》,力陈“救荒之策,修之于未然”。针对以往各地救赈中“党保里役乘是为奸”的弊端,提出除弊锄奸确保给赈的具体办法,分极贫、次贫,又次贫分粜、济、贷三种,对鳏寡孤独残者无偿发赈,手续严密,公正廉明,百姓称颂。

  其间,陈玉辉尊礼直臣邹忠介为师,与罗匡湖等研讨实践道学,不空谈义理,所为之文,“道寓于文章而不绝于事业。他兴办文教,创立四乡书院。

  当地积习健讼,父子弟兄每见于公堂,士风隳坏,与民争讼尤甚。陈玉辉晓之以情,断之以法,不徇私情。一些“跋户”包揽田赋,逋逃田税,贿结胥吏以为倚援,前任“噤然莫敢问”陈玉辉到任后,不畏横暴,全面清查,抑奸除弊,依法处治,豪右敛手,“彬彬皆归于正,无复有非礼干谒有司之门者”

  兵部车驾司主事、南京湖广道御史

  陈玉辉后入主兵部车驾司主事,擢南京湖广道御史,辖屯田、马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玉辉》:“行取兵部主事,擢御史,辖屯田、马政。单车之任,豪右敛手。”

  明神宗·朱翊钧昏庸荒淫,耽于酒色,深居大内,不理朝政,“政多废格,大小臣工累岁不得一瞻天颜”,朝政由宦官冯保包揽。陈玉辉任南京湖广道御史时,上《几务丛脞时事多艰疏》。疏文以前朝列祖奋发图强为鉴,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耳目不无壅蔽,宵人荧惑,朝常多废,南倭北虏,连岁内讧,海内浸以虚耗……灾变频仍,南北并荒,财殚民穷,兵疲食尽,浸浸有冰销瓦解之渐”,“国家之元气日益壅淤,岂为清平世界。”

  万历廿四年(1596年)巡视南京屯田、马政。

  屯田、马政是明朝养兵于农的两项重要制度,明初养兵百万,军粮全靠屯田。这种制度到万历(1573—1620年)年间,因王公、太监和将官不断侵吞屯田,役使军丁而遭受严重破坏。

  陈玉辉到任后,上疏指斥兵部“不徇才望”,屯官所用非人,弹劾武马烨选司郎破坏原来制度,三个卫所的指挥侵吞军粮,“下剥军脂,上误国课”,力请整饬屯政。因此事关系重大,引起朝廷重视,疏文朝上夕批。

  于是,陈玉辉雷厉风行地整饬屯政。南京、江北、池河三卫武弁凭依土著之威,鱼肉军士子弟,侵占屯田。陈玉辉坚决清查,追出游击、指挥和千百户等162员侵田27000余亩。对“积恶最稔,占田最多”的游击韦昭及其二子一再提解,追出占田2000余亩,依律问罪。虽然“诸弁多方营免”,但他毫不留情。曰:“臣誓不清此田,不渡此江!”

  他还委托附近有司代管屯政,以补池河三卫距京卫遥远、鞭长莫及之不足;对占种者除彻底追查、绳之以法外,并尽调往别卫,使其无由继续作恶;及时处理揭发控告,使无含冤负屈离乡弃田者。

  特别是军屯,负有耕战双重职责。屯卒因不堪盘剥而大量逃亡,留下的也懒于耕种,疏于操练,军纪松懈。他给“逃亡过半”的京卫补充五万兵员,并提出征缴屯粮,严格军纪,实行奖惩,依期操练等措施。他关心屯军疾苦,“贫军遭水旱流离者,请停征,旨下如疏,屯卒欢呼”

  当时长江沿岸低洼屯田,被宦官盗卖,堤岸长期失修,生产遭受严重损失。陈玉辉“率四十二卫屯兵筑数丈,一月竣工,年输粮数十万(石)”。

  巡视屯政本是个美差肥缺,陈玉辉《京邸费用序》中说到:“留都素称屯十万,或曰今又广十万。士大夫一履其任,卷握之物,可富十世。”某缙绅巡屯三年,“膏田华厦几遍邑中”,“窖藏金三万有奇。”陈玉辉巡屯南京时,洁身自爱,刚正廉洁,“风裁严峻,书牍不入”。离任时,“秩满按上江,去之日,行资不办,同官醵金助之。”挈家渡江时,陈玉辉曾再拜昭告江神:“臣今日行矣。屯中如持一文钱,东渡扬子江,江覆之;西渡鄱阳湖,湖覆之。”

  北京贵州道御史、南京监察御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陈玉辉》:“居乡八载,复起御史,掌大计,风裁严峻,书牍不入。视事五月卒。”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陈玉辉丁父忧居家八年。其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县城告警,他出谋划策,使富者出钱募民守城。邑人惠之,立碑颂德。

  天启二年(1622年),陈玉辉起为北京贵州道御史。

  天启五年(1625年)转南京监察御史,掌南京道管京察大计,负责考察内、外官。陈玉辉为官清正刚廉,厘剔奸弊,风裁严峻,时有“铁面御史”之称。视事五月卒于官。

  祀乡贤祠。在南京因有巡屯德政,祀郑一拂祠。

  著述

  著有《四书说》、《存耕录》、《御倭稿》、《备边稿》、《六曹经制》、《留台奏议》、《积庆家乘》、《屯田奏疏》2卷、《文江政纪》2卷、《适适斋鉴须集》12卷,均列入《四库总目》。

陈南楼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陈南楼先生》收录氏《三陵稿》撰《本传》,文曰

  “某某,字某某,南楼其别号也。(明·晋江陈埭镇涵江村人。)

  少颖敏,融贯经史百氏,为文嚼理敷词,操笔立就。

  时紫峰先生陈琛紫峰聚徒讲学于紫云寺,授《浅说》、《通典》诸经,南楼默记疾抄,传诵于人。尤虚怀奖善,见人文义有会于心者,无论名下虽下于已者,必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

  在郡庠,取友以文学意气相感摩,有岱峰冠山郭立彦冠山氏伯仲誉髦,南楼引以为切磋之助。(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立彦》)

  比部郎林六川未第时,所交慎,许可一叩其学,知有渊源,以其子象川使就学焉。

  于时横经立堂下者不下数十人,南楼升座肃讲,细绎经旨,声吐洪亮,能使诸生竦然起奋。至评驳文字,一核诸理,必取平易疏畅,不眩奇诡恢张之说,以故及门多所成达。

  涵江自敏庵以明经起家,微庵陈洪璧微庵肩随衽接,高谈周子太极之奥;紫峰陈琛出,益昌明其学,为儒者宗;而见吾陈让见吾南楼并执经授业。及紫峰辞 官就养,好从杯酒啸咏终日,顾独爱南楼雅趣与合,然南楼终不以同行故略师弟之分,虽频燕见,不异紫云听讲时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洪璧陈让》)

  卒,时年四十七 。

  初,弘(弘治)、正(正德)、嘉靖间,泉中人文蔚起,其一门父子兄弟相为师友者,涵江氏为最盛云。

 (按:《紫峰先生年谱》(明·李光缙著)载:‘族弟文学良节与侍御陈让,同受业紫峰陈琛。’据友人徐简之云:‘阅《涵江氏族谱》,良节南楼云。’)”

陈敦履

  陈敦履,字德基,陈琛(号紫峰)子,明·晋江陈埭镇涵江村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陈德基先生敦履履丰撰《墓志》为作《传》,文曰:

 “陈敦履,字德基,别号静心紫峰先生子也。

  生而刚方,嗜学好修,尝书先儒‘主敬穷理’之言铁于座隅以自省。

  弱冠从给事笋江于光学《易》,推高弟。

  年二十补郡诸生,再试不利,以紫峰家食,恋恋膝下欢,绝进取念,菽水事亲,志不苟取。

  友人侍御某曰:‘德基至孝天成,言不及势利,动不逾法则,古心古行,可于尘壒中求耶。’

  紫峰殁后,益以读书课子为务,其论学大都专主性命根极理本,不喜为时尚词华之习。

  尝语其子曰:‘而后,惟得其宗;国朝自薛敬轩陈克庵胡敬斋布衣、蔡虚斋诸贤之外,鲜有及者。近时种种新说,为学大蠹,儿辈无惑也。’

  一切佛、老子庄子列子之书,屏勿视;而于紫峰遗集,谓其源虚斋蔡清而述朱熹程颐程颢,穷编累帙,字仇句校,寿于梓,即老不少废。

  己未(嘉靖卅八年,1559年),泉中兵寇(倭患)后,迁徙靡定,德基恐后世子孙昧其所自,因修谱为合族计,寻觅祖坟而追祀之。

  年八十余,丰神峻整,无论见宾、承祭,虽子弟必正衣冠见之,严寒威暑,无少顷惰容。

  子又以孝闻,学能世其家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4·人物志·儒林·清修·明·陈敦履》:陈敦履,字德基子。嗜学好修,尝书先儒主敬穷理反躬之言贴座隅自省。从史于光学《易》。年二十为诸生。屡试不利,以父家居,绝念进取。父殁,以读书课子为务。己未,泉中兵寇,迁徙靡定。因修谱为合族计,寻觅祖坟追祀之。年八十余,丰神俊爽,虽子弟必正衣冠见之,寒暑无惰容。 庄履丰 志其墓。子又以孝闻,盖能世其家云。”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琛庄履丰史于光蔡清》、《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倭患》)

陈敦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0·陈及峰先生敦豫何镜山先生何乔远撰《本传》为作《传》,文曰

  “陈敦豫,别号及峰紫峰先生陈琛紫峰季子。(明·晋江陈埭镇涵江村人。)

  资秉沉静,少即知学,步履进退,雅有常度。年十七补弟子员,从何怍受业。

  紫峰下世,敦豫逾弱冠,哀毁骨立,至性绝人。汇聚紫峰著作,旁搜遗轶,并编次年谱,梓行于世。与诸弟子员告当路,请专建紫峰特祠,以发明羽翼斯道之美。其立祀田,修家谱,抚恤宗党,水旱荒歉关民疾病者,多方所为,惟力是视;虽悍夫恶少,望而敬爱之;不义者,惟畏其知。

  晚年充养完粹,春温袭人。尝曰:‘学顾‘躬行’,何如耳,岂必讲哉。’

  既弃去弟子员,坚卧涵江之湄。名贤述作,朝夕几案;手抄《性理全书》,稍增减之。

  谓蔡虚斋蔡清所著《易蒙引》(《易经蒙引》),有茧丝牛毛之精,而人病烦;紫峰先生陈琛所著《易通典》,有浑合未破之天,而人病略。乃以《通典》为训笺,采《蒙引》切要为主意,合名《典引》,以藏诸家。

  门无俗宾,论文尊酒,辄为知己留连。雅有豪兴,引觞浮白,不以既醉爽度。乡先生林象川家与相近,时过从为快,尝曰‘安得斯人消今世顽懦鄙薄之风’云。”

陈永华

  陈永华,字复甫,明末清初·泉州府同安县人。郑成功的主要谋士之一。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8·孝友·国朝孝友1·陈永华(同治补刊本)据“雍正旧稿”为作传。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亦有陈永华列传》

  同安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陈永华,字复甫,同安人,子。为诸生。缢死明伦堂,永华奉母以逃。城陷数日,乃为僧,入城求父尸于敬一亭,负归殓葬。”

  连横《台湾通史》:陈永华,字复甫,福建同安人。父,以教喻殉国难。永华方舞象,试冠军,已补弟子员。闻丧归,即弃儒生业,究心天下事。”

  依附郑成功

  清·乾隆《泉州府志》:郑成功求笃学清修之士辅其子,授以伪职。”

  连横《台湾通史》:

  “当是时,(南明)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今厦门),谋恢复,延揽天下士。兵部侍郎王忠孝荐之。成功接见,与谈时事,终日不倦。大喜曰:‘复甫今之卧龙也。’授参军,待以宾礼。

  永华为人,渊冲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而指论大局,慷慨雄谈,悉中肯要。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不为群议所动。与人交,务尽诚。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疏饭,澹如也。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功议北征,诸将或言不可,永华独排之。成功悦,命留思明,辅世子。尝语曰:‘先生当世名士,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

  治台

  清·乾隆《泉州府志》:“台湾之事,巨细皆取决焉。”

  连横《台湾通史》: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克台湾,授咨议参军。立,军国大事,必咨问焉。

  (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晋勇卫,亲历南北各社,相度地势。既归,复颁屯田之制,分诸镇开垦。插竹为篱,斩茅为屋,以艺五谷。土田初辟,一岁三熟,戍守之兵,衣食丰足。又于农隙以讲武事,故人皆有勇知方,先公而后私。

  东宁初建,制度简陋。永华筑围栅,起衙署;教匠烧瓦,伐木造庐舍,以奠民居。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坊置签首,理庶事。制鄙为三十四里,里有社,社置乡长;十户为牌,牌有首;十牌为甲,甲有首;十甲为保,保有长;理户籍之事。劝农桑,禁淫赌,诘盗贼。于是地无游民,番地渐拓,田畴日启。其高燥者,教民植蔗。制糖之利,贩运国外,岁得数十万金。当是时,闽粤逐利之氓,辐而至,岁率数万人。成功立法严,永华以宽持之。险阻集,物土方,台湾之人,以是大治。

  十二月,请建圣庙,立学校。从之。择地宁南坊,(永历)二十年(康熙五年,1666年)春正月成,经行释菜之礼。三月,为学院,以叶亨为国子助教,聘中土之儒,以教秀士。各社皆设小学,教之养之。台湾文学始日进。

  永华既教民造士,岁又大熟,比户殷富,犹恐不足国用,请经令一旅驻思明,与边将交欢,彼往此来,以博贸易之利。而台湾物价大平。

  (永历)二十八年(应为永历二十七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耿精忠据福建,请会师。克臧为监国,命永华为东宁总制使。克臧永华婿也,事无大小,皆听之。永华为政儒雅,转粟馈饷,军无缺乏。及归后,颇事偷息,而冯锡范刘国轩忌之。

  三十四年春三月,请解兵,不听。既而许之,以所部归国轩。”

  卒于台湾

  清·乾隆《泉州府志》:“竟以劳瘁,卒。”

  连横《台湾通史》:

  “永华无西志,诸将又燕安相处,郁郁不乐。一日斋沐,入室拜祷,顾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已复叹曰:‘氏之祚不永矣。’越数日逝。临其丧,文正,赠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台人闻之,莫不痛哭,驰吊于家。

  初,永华贫,以海舶遗之。商贾僦此贸易,岁可得数千金。不受。而自募民辟田,岁收谷数千石。比获,遍遗亲旧之穷困者,计其所存,仅供岁食而已。妻氏,小字端舍,赋质幽闲,善属文。晨兴,盥沐毕,夫妇衣冠敛衽揖而后语。一家之内,熙如也。合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

  清人得台后,归葬同安。”

  后事

  清·乾隆《泉州府志》:李光地为大学士,具疏入贺,谓:‘台湾未可卒图者,实由永华经理有方。今天心厌乱,使之殒命,从此亡可立待。’于是保施琅进剿,一战举国归诚。圣祖召见永华梦玮,授船厂副将;梦球,甲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

  连横《台湾通史》:“子梦纬梦球居台蕃衍,至今为邑望族。”

  连横的评价

  连横《台湾通史》:连横曰:‘汉相诸葛武侯,抱王佐之才,逢世季之乱,君臣比德,建宅蜀都,以保存汉祚,奕世称之。永华器识功业与武侯等,而不能辅英主以光复明室,彷徨于绝海之上,天也。然而开镇成务,体仁长人,至今犹受其赐。泽深哉!’”

陈小蕴

  陈小蕴,女,明·惠安县螺城镇人。

  出身书香门第。父陈元龄,字宗元,为太学生,以文学著称,诗与嘉靖时名士吴天成齐名,著有《思问篇》。

  陈小蕴禀赋聪颖,幼承家教,8岁能诗,尝得句云:“素手挽琵琶,清声明月中。”父见而奇之,曾对人道:“此吾家道蕴也。”自是以才女名扬遐迩。

  陈小蕴才华横溢,工文辞,尤擅诗藻,但所适非人,终生郁郁寡欢。“意不自得,日唯吟咏,以终其身”。时人陈晖刘如幻咸称其“有才而命薄”。当时许多诗人也谓其父虽以诗名,但与陈小蕴佳作比,当较逊色。

  有诗40首,初附于《思问篇》,后载入《惠风集》。《惠风集》系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张正声编纂,有诗8卷。但此两个诗集均已失传,现仅存《螺阳文献》所选陈小蕴较有代表性的诗3首:七律《玩月》、七绝《采莲》和《寿衣》。

  陈元龄友人、晋江郑之元太史,当过翰林,对陈小蕴的诗甚为欣赏,曾为她写序,并题七律1首,云:“楼头题得美人妆,素手琵琶学句尝。锦字乌丝阑欲满,玉堂艳曲体谁长?闲情只共流苏语,妙气浑如喷雪香。恨事世间原不少,可能天孃嫁郎。”

陈道曾

  陈道曾,字端诚,明•晋江人。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历吴县教谕、瑞州府教授、无为州学正。祖陈章,洪武四年(1371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7·学正陈端诚先生道曾“泉郡志”为作传:  

  陈道曾,字端诚,晋江人。

  应洪武四年进士,以学行闻,历官礼部主事。

  道曾性资朴,茂邃于《易》,旁及诸经子史,有文名,操行卓然,不苟徇流俗。

  登永乐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自陈愿授教职。改吴县教谕,升瑞州府教授,迁无为州学正,所至以师道自重。衡文湖广、浙江、山西,俱以公明称。

  卒于官。

  所著有《吴下集》、《筠阳》、《濡须》等集。”

陈亮世

  陈亮世,字南志,号林村陈迁鹤孙;祖籍安溪,居晋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迁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陈亮世,字南志。”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陈亮世,字南志,号林村,祖籍安溪,左庶子迁鹤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有传。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采《府志》及《氏家谱》”为作传。

  康熙五十九年举人

  陈亮世16岁时进南安县学,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以庠生应庚子科乡试中式举人。雍正六年丁未(1667年)会试登明通榜,授闽县学教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康熙庚子举人,授闽县教谕。”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年十六进南安庠生。康熙庚子举人,雍正丁未登明通榜,授闽县学教谕。”

  雍正八年进士及第,历工部都水司主事、虞衡司员外郎

  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进士,选庶常,丁母忧。服阙,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改工部都水司主事。乾隆二年七年壬戌(1742年),升本部虞衡司员外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庚戌进士,选庶常,改工部都水司主事。夙娴算学,凡钜程大役料估销算不差铢黍。辛酉(乾隆六年,1741年)京察一等。历升本部虞衡司员外……”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

  “庚戌捷南宫,选庶常,遭母忧。乾隆丁巳(乾隆二年,1737年)补散馆二等,改工部都水司主事。

  亮世夙娴算学,凡有巨程大役,估料销算不差铢黍,即极老练。供事遇有疑难,必请指授而行。大司空尝曰:‘昔吾与掌詹公同受算学于梅勿庵先生,君师承有自,其于理数精蕴,确有深造,彼销算特余事耳。’

  辛酉(乾隆六年,1741年),京察一等加三级。

  壬戌(乾隆七年,1742年),升本部虞衡司员外郎。”

  乾隆十年擢吏部稽勋司郎中

  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陈亮世擢吏部稽勋司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历……吏部稽勋司郎中。天曹为清要地,而司勋实与文选相表里,察校精详,弊绝风清。”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乙丑(乾隆十年,1745年),升吏部稽勋司郎中。天曹为清要之地,而司勋实与文选相表里。凡应选、应补员缺,详加察核,矢公矢慎。”

  六十一岁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陈亮世》:“年六十一卒于官。”

  民国《南安县志·卷27·人物志4·清宦绩·陈亮世》:

  “年六十一卒于官。

  亮世秉行恂谨,为文清高简古,都门诸大儒争器重之。书法初临赵,继临,老年则浑合诸家而一之,卓然成家。惜著作散轶,弗彰于世。”

陈有年

  陈有年,字孙榖,明末清初·晋江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7·忠义·国朝忠义·陈有年“采林象湖《传》”为作传,曰:

  “陈有年,字孙榖,晋江人。

  明季举人,有智略。

  顺治(1644—1661年)间,为兴泉道闵肃幕友。时海氛,长子与焉,甚以为忧,有年计出之。

  后又与湖广布政黄志遴游。志遴署有宿案,株累州、县官二十余人,有年力为昭雪,志遴称之。

  海澄公·黄梧闻其名,聘为上宾。澄邑(海澄县)粗安,将裨颇事声色之娱,有年谓:‘三孽方兴,海寇在台;澄兵仅有三千,非诸公暇逸之日!’众皆目为至论。

  未几,靖南王·耿精忠叛,黄梧病死,漳城(漳州)刘豹受逆意将危家。有年托孤,部兵杀,漳郡复宁。

  逆又以婚事诱芳度,使至福州,有年止之。且为蜡丸书,遣黄蓝至京告急。书达,仁庙康熙帝问:‘子年少,谁与谋者?’有年对。命大臣记姓名,从优议叙,而有年已卒。

  有年在海澄时,郑经百计诱之,不从;及将卒,犹执芳度手,教以死守孤城,料后事多奇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经》)

  著有《史怀参》十卷、《文集》三十卷、《诗集》四卷、《阴符经解》二卷。

  方升,举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