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林:四卷)

  林廷云(字子腾,明·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林廷福[字锡卿、受堂,清•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人(今泉州市金门县)。行伍出身,金门镇左营外委。本营二司把总。水师提标前营千总,南澳左营守备。天津水师游击。海坛游击,台湾水师副将。署澎湖游击,调署福州水师参将。闽安副将。]
  林潮
(字君信,号沙溪,明·晋江人。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明·王慎中撰《墓志铭》。)
  林嶤(号秋江,明·晋江人)、林善同(元末明初·莆田人,元末曾任泉山书院[温陵书院前身]山长)、林有年(字思和,号寒谷,明·莆田人)、林简士(字敬所,清·晋江人)、林大俊(字盛可,号惺非,明·广西隆安县小林乡大林村人。万历间德化知县。)、林洪烈(字孙肯,清·晋江西滨人[今陈埭镇坊脚村])、林颐寿(字表世、褒世、襃世,号华阳处士,宋•晋江人。)、林宗彦(字尔藩,别号声麓,明•泉州人。)
  林春庆(谱名章木苔,字赠孝,号佩玉)
  林元品(又名文浚)
  林易庵、
  林宗臣
(字景何,南宋·晋江安海前林人)
  林钎(字实甫,号鹤昭、九皋居士,谥文穆。明末·泉州府同安人(或曰同安金门人)。同安人、龙溪籍。翰林院编修。历国子监司业、祭酒。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东阁大学士。评价。)
  林性之(字师吾,号六川,明·晋江人)
  林西崖(讳俊)、林乔楠(明·晋江人)、林杆(字廷植,南宋·晋江人。归善尉、肇庆教授,南恩州佥判。)、林谷(字声之,号介庵,南宋·晋江人)、林介卿(南宋·晋江人)、林寅宾(字尔亮,明·晋江人)
  林忠(字从政,号蒲石,明•晋江人,苏浚受业师;弟太,字从礼,号见潮。)、林忠(字盛隆,号荣蓼,原籍南安金陶后坑埔莲峰人,徙居德化南埕垅边)
  林鸿儒[字尤德,或作“允德”,号新峰,明·安溪县新康里人(今官桥镇赤岭),徙居晋江。行状。治学。评价。]、林奇木棻(“木棻”合一字)、林泉生(字清源,谥文敏,元·永福人,曾任泉州经历、行省郎中)、林孝渊(字全一)、林尔元(字尔会,明·安溪县新康里人)、林程(北宋·德化县杨梅人)、林茂(字盛之,明·德化县坊隅彭坑人)、林徽初(字调复,号希庵,明·晋江人。)、林际春(字宇群,明·德化县清泰里朱紫人)
  林洽(字济叔,南宋·德化人)、林瀛(字广叔,南宋·德化人)、林黄中(字伯玉,北宋·晋江人)、林咸[字虚所,明·广东番禺县人(今广州)。明·嘉靖卅五年知惠安县知事。嘉靖卅七年率众坚守惠安县城。殉国鸭山。]、林之濬(字巨川,号象湖,清·惠安县黄塘乡林口象坑湖村人)
  林铖(字宏用,明·晋江人。知崇仁县。守太平。)、林梦琦(明·晋江人。平湖令、赣州学博。历守南安府,调南宁知府。粤西副使。)、林皋(字伯宏,清•惠安人。官至南澳总兵。)
、林滉(字嘉候,清•安溪人。官终澎湖副将。)、林逢春(清·晋江人)、林武苴(又名云标,字养万,号震宇。明·晋江陈埭西滨人。)

林廷云

  林廷云,字子腾,明·晋江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56名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林廷云》:林廷云,字子腾。万历戊戌联捷进士,历官刑部郎、两淮运判,为南户部管仓政,严收慎放,军民便之。” 

林廷福

  林廷福,字锡卿受堂,清•泉州府同安县金门人。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福建通志》”为作传。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抑快轩文集》”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5•林廷福》选录)。

  行伍出身,金门镇左营外委

  林廷福行伍出身,积捕盗功,补金门镇左营外委。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林廷福,字锡卿,一字受堂,同安人。以获盗功,补金门镇外委。”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

  “林廷福,字锡卿,一字受堂,金门人。

  有二兄隶水师,官外委,廷福遂从戎。积获盗功,亦得金门镇左营外委。屡从师出洋杀贼,最诸将。”

  本营二司把总

  嘉庆十年(1805年)冬,蔡牵窜入鹿耳门,窥台湾。嘉庆十一年(1806年)正月林廷福从提督李长庚蔡牵于台湾鹿耳门,进本营二司把总。嘉庆十二年(1807年)和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跟随李长庚进剿蔡牵及其党于广东。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

  “嘉庆十年冬,海寇蔡牵窜入鹿耳门,窥台湾;山贼应之,势张甚。

  总统李长庚征水师合剿,廷福大呼薄贼营,击沉贼舟二十,馘百数十人,合总统于洲仔尾,时十一年正月晦也。

  早日,总统会师,水陆夹击。廷福连殪红衣贼目五人、骑马贼首一人,火贼巢陆屯皆尽,贼乘潮逸。廷福邀击于东港外洋,俘其党曾艺等。擢把总。

  又获假子蔡三于水澳洋。

  十二年,击于广东急水洋,飞炮从袖过,不顾;几得

  十三年,从镇师出哨,遇海寇朱濆于长汕尾。贼处上风,我舟退为所及,进不能军。廷福直指坐舟,炮炮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

  “嘉庆十年,海寇蔡牵窜入鹿耳门,窥台湾;山贼应之,水陆连营亙七、八里,弥望皆是。

  总统李长庚征各镇水师刻期合剿,廷福倍道至,舟不能进;大呼薄贼营,一战沉其舟二十、馘百数十人,得会总统于洲仔尾。

  旦日,总统会师水陆合击,廷福连弩殪红衣贼目五人、骑马贼首一人,纵火焚巢,火光彻天。陆贼屯聚皆尽,挟众走舟,保北汕。诸军合围,益窘,驾海潮逸。廷福邀击于东港外洋,俘其党曾艺等八十九人而还,进本营二司把总。

  已于水澳洋得假子蔡三,献军门。总督阿林保记其功,谓汉儿能办贼也。

  明年正月,遂从长庚于广东急水洋,炮子从袖过,不顾;几得,适日暮风反,复跳去。于时与相犄角者朱濆廷福复屡挫之于鸡笼洋、苏澳番界洋。

  十三年十二月,遇诸闽、粤界长山尾洋。贼处上风,急涛涌怒,我舟退为所及、进不能军,军校大恐。廷福曰:‘有进无退!’直指艨艟轰击之,毙;弟拔其众遁,寻降。而廷福功为帅抑不叙,故官不迁。”

  水师提标前营千总,南澳左营守备

  嘉庆十七年(1812年),进水师提标前营千总。后擢南澳左营守备。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

  “十七年,剿黄茂帮于柑橘洋;战方酣,贼从桅巅掷火斗,斗及,廷福飞足踢之,反爇贼舟,贼乱,生擒刘贵等数十人。进提标千总。

  监造奉天外海战舰,驾赴金州,叙劳,擢南澳守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

  “十七年三月,剿黄茂帮于柑橘洋。战方酣,贼从桅巅掷火斗焚我舟,斗及廷福足;转飞掷贼舟,舟爇贼乱,生擒刘贵等三十八人。叙功一等,进水师提标前营千总。

  监造奉天外海战舰,驾赴金州交付,擢南澳左营守备。”

  天津水师游击

  嘉庆廿三年(1818年),直隶新设天津水师,林廷福授天津水师游击。奉裁,回闽候补。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二十三年,直隶新设天津水师,选将闽、浙,廷福以荐授游击,寻奉裁回闽。”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二十三年,新设天津水师,选将闽、浙,用总督董教增荐,授天津水师游击。奉裁,回闽候补。”

  海坛游击、台湾水师副将

  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林廷福由海坛左营游击调台协水师中营游击(驻安平镇);十二月擢台湾水师协副将,隶属台湾镇,是清治时期的这阶段台湾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统帅三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道光五年(1825年)五月卸事。

  清•陈国瑛等《台湾采访册•下》(《台湾文献丛刊第055种》收录):

  “台协水师中营游击……林廷福(同安人,行伍,四年八月由海坛左营游击调署,十二月卸事)。”

  “台协水师副将……林廷福(同安人,行伍,四年十二月由海坛左营游击委护,五年五月卸事)。”

  《褔建通志•台湾府•职官》:“中营游击(驻安平镇)……林廷福,同安人,四年任。”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

  “道光四年,由海坛游击擢台湾水师副将。

  属匪徒许尚等扰凤山,事平,余孽窜海中。廷福微服驾澎船混迹商渔,得许令等十二人于青水外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

  “道光四年,由海坛游击擢台湾水师副将。

  属粤庄匪徒许尚杨良彬扰凤山,即提劲旅六百驻郡城,虞非常;果获五人,得伪劄,乃约期纵火为内应者。

  既平,念余孽窜海中,少缓不可制;易衣驾澎船混迹商渔,得许令等十二人于清水外洋,遂绝根株。”

  署澎湖游击,调署福州水师参将

  道光六年(1826年),调署澎湖右营游击。因诱杀林溜功,调署福州水师参将。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

  “六年,彰化滋事,总督檄捕著名贼林溜廷福谓:‘党数千,即得不可生致,请假便宜从事。’报可。

  乃盛兵蹙惧出投;廷福部署左右,出印牍语曰:‘此请命牒也,行官汝。’左右叱跪谢。不觉跽,膝未起,头已落矣!下令杀止林溜,胁从无问。众愕缩不敢动,并散遣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

  “六年,调署澎湖游击。

  而台湾彰化贼李通焚劫北路,奉檄带本标兵弁守西螺诸堡,累擒剧贼陈愿廖士元六十八人。

  会总督孙尔准至,严檄捕著名贼林溜,西螺堡甘厝庄人,凶鸷多徒党,屡抗官军;檄至,诸将相顾难之。廷福曰:‘可饵而取也!’

  遣人语曰:‘来,富贵汝,赦其余人。’有恃,托言归命,阴戒其党毋散伍,而身怀数刃来观氛。众危之。廷福故示不疑,与道款曲,飞达总督取进止,而羁縻以请授官印牍视

  易之,不为备。数日,总督命斩枭。符下,廷福乃盛兵坐堂皇,诸将控弦露刃俟命。时衣故衣侍,顾语曰:‘朝来移牒下官,汝可易新衣习仪。’趋下谢,跪未起,头已落矣。其徒大哗,见有备,不敢动;并散遣之。

  总督大喜,师旋,调署福州水师参将,以卓异荐。”

  清·光绪《澎湖厅志·卷6·职官·武职表(上)》:“右营游击……林廷福,调署。金门人。”

  清•林豪《澎湖厅志•卷2•祠庙》:“龙王庙:道光六年,通判蒋镛会同协镇孙得发、左右营游击黄步青林廷福倡捐,择观音亭东边旧厢屋四间拆建。”《澎湖厅志·卷13·艺文(中)·序记·建修龙神祠记》亦作如是载。

  闽安副将

  道光八年(1828年),补烽火营参将,未上任;署闽安副将。卒于官,年54岁。墓在金门太文岩之麓。

  清•光绪薛绍元《台湾通志(稿)•武功•林廷福》:“八年,擢烽火营参将,未上,署闽安副将。卒于官。”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林廷福》:“八年,补烽火营参将,未上,署闽安副将。卒于官,年五十四。”

  清•同治林焜熿纂,林豪续修《金门志•卷2•坟墓》:“副将林廷福墓:在太文岩之麓。”

林潮

  林潮(—1550年),字君信,号沙溪,明·晋江人。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年)进士,即乞归养,权宦刘瑾怒,废数年 ;败,除台州推官,擢御史,出按江西,以疏朱宸濠(史称“宁庶人”、“宸庶人”)事坐废,后罢归;与顾珀(字新山)、李源(字竹坡)并以年德化服于乡。嘉靖廿九年庚戌(1550年)卒,年八十一。(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顾珀李源》)

  王慎中为作《林沙溪公墓志铭》及《祭侍御林沙溪公文》。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林潮》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本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 42·人物志·宦绩3·明·林潮》:

  “林潮,字君信。弘治乙丑进士。乞归养。触权阉刘瑾怒,坐废。

  败,起台州推官,擢御史。

  正德中,内侍骄佚,喜结言官,闭关扫轨,门外悄然。

  出按江西。宸濠数侵之不能夺;御史范辂挤被逮,疏救之。

  后罢归。年八十有一卒。”

  明·王慎中撰《墓志铭》

  明·王慎中为作《墓志铭》,王慎中《遵岩集·卷14》录为林沙溪公墓志铭》焦竑編輯《国朝献征录·卷62》录为《监察御史墓志銘》。文曰:    

  “方晋江之盛,有乡先生曰顾新山公、李竹坡公 、林沙溪公,并以年德化服于乡。

  公好急民之病,上说下教,有司有所访政。公乐诱进后生,奖人以文。公善以和饮人,导俗于不争;不治人过,而常使知愧以自悔革。三公所长不同,皆有以善其乡而所得各有至者。

  公起废,历官至户部侍郎而后致其事。公以尚宝卿就家,起之终不出。公独以为御史,时有论事之眚,持议者不观其仁而诛其过,公亦负瑕含慝耻为辨,竟废;然以废久善于乡之日,尤多得与二公参其功,二公亦雅相引重,视他人无如也。

  公既殁,士无所宗。公与公岿然并存,有司尚得以咨其治俗,犹有所愧。顷公亡,公亦相继化去,乡之耄倪有哲有愚皆相吊。以人之云亡,盖知斯人之丧,非夫人之为丧也 。

  公所以能愧人者,出言醇简,必依于仁礼,容庄而温,竟日无惰气,迨老弥笃;而事亲孝,不以贵弛其劳,友诸弟以恩贯,处熟游者莫知为有殊出;居在市集,未尝齿物价,于财漠如也。其实行内修,感动在言之前,而意厚谊敦,神情恬裕,称其为容也。

  其所以废,由以御史按江西,疏论宸庶人有孝行宜褒以劝时。宸庶人方包逆谋,多为不法,而外饰小行以买名;丧其亲善,哭声动宫庭,徒步送葬。公谓:‘是其谋不可测,既难以辄发,且可因其伪而与之。使益为饰,以自盖匿,或不遂为逆;即使为逆,犹可少缓其发,徐为之图。’阴与都御史公筹所以遏折,备防之术甚悉。而佥以疏入,公去江西。未几逆变作,议者以疏为公罪,其所为阴筹既甚秘,人莫能知;公以节死,无复为上言,故以坐废,公心事昭晰,无有疑其朋者,第斥为畏祸狥庶人之意以苟免也。然公在江西,抗法自严,宸庶人侵之数矣,卒不能得志;公亦坚不为夺,其迹最著,而体大礼重者,不以朝服谒,不以朝礼见,其子便殿曲宴,不奏觞为寿。论捄御史范辂被逮;之逮,宸庶人所中也;累以礼与争,绌其邪心,显与为拂, 顾几以一疏,免不待智者知其不出于此矣。

  公始以乙丑(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发身,即乞归养,逆怒,废数年。败,而后得除为台州推官。在台州,执律例以拒监司,不敢以狱比轻重,狥大吏风旨。满三岁考,勺天台国清寺山泉,啜茗数杯而已,未尝移一长物还家。正德(1506—1521年)中年,戚畹内侍多宠幸,骄佚逾制,靡有顾畏,独喜结言官,有私与为好,珍玩重贿无所爱。公为御史,闭关扫轨,无权贵之交,门外悄然。利欲刑祸,易溺而多怵,皆人所常患;世常有慷慨蹈祸而不能自洁于利者;至其清心淬行,不为利溺,宜非刑祸所可怵而屈也。公于利若此,岂以宸庶人之威武失其守,苟为一疏以狥之哉。

  公名,字君信,别号沙溪。祖名者,来籍晋江,自莆仙游之沙溪徙,公取所自迁为号,实志不忘其始。传四世至公之父名,皆不显,而多有隐德,以发于公。公生三十六年而为进士,废七年而始得仕,仕八年而废,以善化于乡三十余年而终,盖年八十有一。康强寿考,有四子一女,孙曾十三人,皆习公之教,孝谨不惰侈,其才者知向学。

  配夫人蔡氏,有贤行,佐公为学与入仕,能以勤资其敏,以俭养其廉,始终一于敬顺,无谇言疾色以犯公指,知公欲悦继母,事姑弥谨,抚诸幼叔甚慈,比长皆为之娶,而接其室甚睦,以公爱其弟。故夫人殁,公遂不近媵侍,所以致其思也。

  公喜饮酒,不为嗜味,而尝以寓意托兴于人。无狎而无不可亲,客或从公游,或乐致公至其家,公皆不为忤。神观修朗,仪矩肃然,间出于谐隐,自有名人长者之风。凡预在席,莫不躁释暴驯,充然心醉而自满,其有以愧人,虽衔杯度曲之间,尤有至者。

  嘉靖庚戌(嘉靖廿九年,1550年)八月公卒,以十二月初一日葬。丧三月而葬,礼也。

  公子弘宇弘建,先卒;存者弘智弘守,实克襄其礼,而严于大事。其来请志,述公遗言曰:‘微王道思王慎中道思之铭,勿以我葬。’

  墓在南安县福山之麓,与蔡夫人同域。

  公从仕日浅,其志不大见于施为,又以过废,惟化服于乡,其功有逾于在仕者之所获。其过公不欲自明,所以必得予之文而后葬,意良有在。故予志公之葬,独论其善乡之功,于公之过,见其为仁者,尤深切而谆复焉。

  铭曰:其为玉矣,以缫籍而荐之庙中,其瑕不掩斯表。瑜之为美,而斵者反是之, 指既不可荐,椟而藏之,乃终以无。毁玉固无意,于为荐与藏,人徒妄以为玉愠喜。诚为玉者,谋荐则斵,而藏则全亮,不为彼而为此。 ”

林嶤

  林嶤,号秋江,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明经林秋江先生“《闽书》、《司徒何乔远集》”为作传:    

  “林嶤,号秋江,晋江贡士。

  与李木斋 论《易》有得,去之三山(福州),从邓焲讲《礼记》,尽得蕴奥,以授泉士,发为箴砭,言皆药石。布衣襜整浣浣,垂敝辟积如新,同堂子姓人人垂白,皆爱德不惰。所与游,尽正直可钦之士,遇田夫野叟,亦端拱酬对,严毅方正。以不仕终。

  子性之,见林龙峰林同龙峰学派;孙一新,见陈南楼学派;皆慈祥敦谨,世为廉吏;孙尚新、曾孙可宗豫宗,元孙茂先,学行俱可纪。”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李聪林性之林同林一新陈南楼》)

林善同

  林善同,元末明初·莆田人,林枅四世孙。元末曾任泉山书院(即温陵书院前身)山长。(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枅》、《泉州学校·温陵书院》)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5·山长先生善同据《闽书》为作传:“林善同,宋·福州守四世孙。好学工词赋,授泉山书院长。元亡不仕,明初以贤良官召起,以祖母年老辞;既复起之,行至建州,寄所作《顾氏义妾诗》,有‘有妾犹知遵礼义,此身那肯负纲常’之句,竟死于道。”

林有年

  林有年,字思和 ,号寒谷,明·莆田人,官至御史;安溪知县黄怿座师。

  嘉靖八年(1529年),安溪知县黄怿(字德和,浙江萧山人,嘉靖五年[1526年]到任)主持起修《安溪县志》,聘请林有年(时已卸任)纂成,但未刊行。至嘉靖卅一年(1552年),安溪知县汪瑀(安徽歙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到任) 主持接修,仍请林有年主纂成书,即现存嘉靖《安溪县志》。林有年先后两次主纂《安溪县志》,修成时年已八十九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怿》、《泉南著述·郡邑志乘·安溪县志·明·嘉靖《安溪县志》》)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首·前志序》收录嘉靖卅一年林有年《序》后有“按”林有年行状,曰:

  “林有年,字思和,莆田人。

  举弘治五年(1492年)乡荐,以乙榜萧山教谕,迎养二母,大母制终补东莞,复迎母侍养。 潘 督学称其好古甘贫,疏举自代,不报。满九载,母没庐墓,有遭风返火之祥。

  服阕,擢繁昌知县,最上擢南御史,一岁中七言事。武宗遣中使迎活佛于西域,有年疏谏,武宗怒,逮系诏狱,谪武义丞,量移乐清知县。

  嘉靖(1522—1566年)初,复御史,擢衢州知府。六年(1527年),当迁五邑,民相率台司乞留。

  擢贵州副使,未上,为忌者所排,致仕,老稚泣送之。

  致政家居,监司怜其贫约,每令有司助以薪米,亦不苟受。年登大耄,介守不衰,衢人思慕,立德惠祠祀之。”

林简士

  林简士,字敬所,清·晋江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进士,任国子典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林简士林简士,字敬所 。乾隆丙辰进士,授国子典籍。茹苦食淡,陶然自得。故事,生徒入监,各堂出结,有例金年可百余。简士申于祭酒,革除之,诸生感戴。后告归,卒于家。”

林大俊

  林大俊,字盛可,号惺非,明· 广西隆安县小林乡大林村人。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举人,万历(1578—1620年)间任德化知县,兼署永安县篆。后擢贵州省镇远府通判,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子林光弟,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解元。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明·知县》林大俊,万历间任。”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明·林大俊

  “林大俊,号惺非,两(应为“两广”)隆安人。万历辛卯亚魁。

  简易宽厚,洁己勤公,隆礼待士。

  建冲霄塔于邑之巽方,以象文明。

  浚丁溪故道。以符古谶。

  兼署永安二篆,所至课士,口授耳提,甄拔名流,时誉翕然归之。

  子光第,英年发解,人谓礼士之报。”

林洪烈

  林洪烈,字孙肯,清·晋江西滨人(今陈埭镇坊脚村),林象祖子。康熙廿六年丁卯(1687年)萧宏梁榜举人,康熙卅年辛未(1691年)戴有祺榜第二甲进士,授沔阳令,累至太常寺少卿,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卒于官。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1·选举志·国朝举人》“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解元萧宏梁榜:林洪烈象祖子。府学。辛未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林洪烈

  “林洪烈,字孙肯象祖子。

  康熙辛未进士,除沔阳令。值岁祲,开仓赈济,流亡悉复。文庙倾圮,重新修建。

  擢吏部文选司主事。首议铨法,举人单月兼选,奏行,仕路疏通。

  升稽动司员外,左迁大理评事,历寺副、寺正。执法如山,决狱平允,声称大著。

  迁鸿胪少卿,授太常寺少卿。

  丁酉典湖广乡试。使还,卒于官。

  子为墉为垣为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3·公署志仓厫附·文职署·晋江县治》:“……国朝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知县王梦说修。林洪烈《记》。”并收录林洪烈《记》文曰:

  “邑宰为民父母,谊属一体。听政宣教,必有临涖之所。堂之宏伟壮丽,岂唯父母观瞻所系,盖通邑赤子精神命脉所倚赖也。

  吾邑县堂,明初时建。相沿已久,时葺时倾,迄于颓废几千年。来宰斯土者,理繁治剧无暇起而新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秋,山左公以儒员卓异,躬膺命来抚晋邑,廉明勤慎。匝岁之间,政通人和。公余,遂慨然以重新堂宇为己任。罄捐俸钱,召工鸠材,无纤毫扰及闾阎。而吾邑之绅士好义者,出而相助。不及数月也,鸟革翚飞,黝垩丹漆,巍然焕然矣。复念衙署为退食之地,亦政事之所由出也。又解囊于宅之左治轩数椽,宅之后,葺楼数楹。

  昔柳子厚柳宗元子厚记零陵县云:‘君子必有高明之具,游息之物,使之清宁平彝,然后理达而事成。’今者轩成楼起,优游涵泳,宜民之理,善俗之事,胥于此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岂特夸壮丽之观、燕息之具哉?

  落成之日,士农工贾,咸相与额庆曰:‘而今而后,吾晋民得庇宇下也。’而不知皆邑宰公之力也。

  公字象岩,籍隶山东滕县。

  余不敏,特为勒之贞珉,以记其盛云。”

林颐寿

  林颐寿表世褒世襃世,号华阳处士,宋晋江人。博览经史,尤工大字,黄公度为作《跋林襃世大字说》,是宋代福建书法家之一;精医业,以孝友著。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孝友··林颐寿》:

  “林颐寿,字褒世,晋江人。父附贡辟雍。

  祖母杨氏尝苦背疡溃烂,径数寸,颐寿曰:‘败脓在中,寝蚀旁肉,若抆拭则不堪痛楚。’乃俟其熟寐,潜舐去,傅药而愈。

  庐父墓,有芝产之瑞。事继母弥谨,继母卒,庐墓有白鹊数十往来庐上,人以为孝感。

   颐寿博览经史,尤工大字。业医,所活甚众;切脉言生死迟速无差。

  里人为著《孝友传》。

  年六十八,一夕谈笑而卒。号华阳处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50•人物志•孝友•林颐寿》:

  “林颐寿,字表世

  祖母尝苦背疡,溃烂数寸。颐寿俟其熟寝,潜舐去,敷药而愈。

  庐父墓,有芝产之瑞;事继母弥谨。

  郡守蔡廷珪请为乡老,月致牢醴,名其坊曰‘孝友里’。”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综录•医术名流列传•宋•林颐寿》:

  “按《福建通志》:

   林颐寿,字褒世,晋江人。父附贡辟雍。

  祖母杨氏尝苦背疡,溃烂径数寸,颐寿曰:败脓在中,侵食旁肉,若抆拭则不堪痛楚。乃俟其熟寐,潜舐去,敷药而愈。

  庐父墓,有芝产之瑞。事继母弥谨,继母卒,庐墓有白鹊数十,往来庐上,人以为孝感。

   颐寿博览经史,尤工大字。精医业,所活甚众;切脉言生死迟速无差。

  里人为著《孝友传》。

  年六十八,一夕谈笑而卒。号华阳处士

林宗彦

   林宗彦1547—1614年),尔藩,别号声麓,明•泉州人。

   李光缙撰文的《文学林声麓公暨元配孺人墓志铭》全文收载于其《景璧集•卷17》。(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缙》、《泉南著述•景璧集》)

   泉州丰泽区政协《丰泽文史资料》第8辑 (2005年)载,该《墓志铭》于2013年在泉州大坪山发现,为两块长方形黑色页岩石板,每块长53.5厘米,宽28.6厘米,厚2.6厘米。第一块背面用篆书竖排阴刻两排字,每排8个,共16字:“明·文学林声麓元配孺人墓志铭每字高2.8厘米,宽2厘米。正面为竖排墓志铭文,共84排,近2000字,正楷阴刻。

  从《墓志铭》中可了解一些当时的社会情况、李光缙的重商思想和墓志铭书写的完整规格。

   对照《墓志铭》实物与收录于《景璧集》中的文字,可见实物中个别文字有误读和遗漏。今录《墓志铭》实物全文如下,《景璧集》的异文以〖〗加注;()为编者按。

  “文学林声麓公暨元配孺人墓志铭

  儒林独醒遯循人、眷弟李光缙 宗廉甫顿首拜撰,时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

  盖余与声麓?公并婿于,公为媿泉公婿,余为朋泉公婿,称伯叔联襟兄弟云。当是时,父行诸老咸在,诸舅方少年鹊起。媿泉公长君立甫为公亲外兄,亦余季父封礼部公(应指礼部尚书李廷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廷机》)婿,余并以外氏兄事之。外氏讌集,诸襟以次坐,余少于公二岁,公以婿行次,推余坐其左,而已居右。余笑谓之曰:‘安有大丈夫而从内人妇女子之班也?’座客尽笑,公让余左如故,余以齿后往往逊席,两人相亲昵如此。

  公后有婿参知潘士观潘澜,字士观,明·晋江人。万历卅二年(1604年)甲辰科杨守勤榜进士,会试第四名。历湖广布政司参政、户部主事、广东按察使。),余同季父《景璧集》作“同年友”最相善。

  公殁已数载,子呈奎甲春将厝公与孺人,且丐铭于士观士观出参楚藩,道远不可率致,乃以属余。士观故善知公,然能知公称丈人后之事,不能尽知公少年时之事。纵使士观〖纚纚〗言之,不能有加于余也。余是以不复辞。

  公讳宗彦,字尔藩,别号声麓。先世泉山公自三山徙入泉,遂为泉人。代有通仕籍者,树棹楔于南通衢曰‘冠英’,人是以称‘冠英’云。六传至敬轩公,生子五人,阳庭公居四,即公父,美须髯,长垂至地,世所指目,呼为长髯公者也。母孺人,生公。

  公长身方面,高准巨耳,貌肖尊人,髯多而长不及。少聪颖善诵,性资敦笃,出就外塾,未尝比童子嬉戏。阳庭公奇其有大人志,绝怜爱之。时阳庭公与江媿泉公并以计然,策隐于市门,为贾中长者,财力相君,而行谊相友善。公是以得委禽于媿泉公仲女,而称婿于以此。

  公从兄、新城令中升公,长伯父之子,少而孤,拊于阳庭公,命与公同塾。新城公林中升长公一岁,年相伯仲,材亦难弟兄,各后先补弟子员。然新城公林中升一出就试辄高等,食饩郡黉,文声噪起。公不无浮湛诸生间,不能及也。

公读书小心默会,为文据经依传,喜平淡,不事奇诡炫人耳目,以是试不甚利。新城公掇贤科以去,公以体羸善病不任下帷,岁未晚,谢举子业。公虽善病乎,尤善自护惜,绝声色嗜好,终日兀坐一室,蔽以重幛,香一炉,书画一册,图籍数卷,楮泓几具而已。病多经年,初怕风寒,非暖天和日,厚帽袭裘不敢出。后亦稍康,久之健匕筋,善步,虽隆冬严寒,出行市中《景璧集》作“市井”,存谢宾客矣。

   立甫君有里中诸老人社,公最后与焉。公居去外氏咫尺,每过从,立甫君或相约社会,诸老毕集,公角巾布袍,皓发皤须,拱立端容,人虽习故,见必以庄。日暮酒阑,谈锋镞起,或至骂座,公默然无言,但一开颐,自喻取适,有余快矣。以是善休老止遽宿,病弗起。

  公笃于天性,事阳庭公孝,承志侦奉,几微必谨,侍立终日,不见欹倚。伯父孚吾公与阳庭公同本业,伯殁,公请橐中藏悉归伯母,不以乏嗣故私自多。叔父宰庭公老于掌故,公请曰:‘儒者,不能以呫哔当积著,有祖父遗资,父其悉畀之,毋析著也。’公所为养亲,志多此类。

  平居无疾言倨色,遇事逡巡。闻人不善,赤发于面。不言人过,人亦畏公知,多信服之。有叔母惑爱于婿,致讼其嗣子,将逮之。公闻,亟趋解之曰:‘而子虽非离裹,犹子也。婿与子孰亲哉? ’叔母大感悟,卒释于官,为母子如初。

  公有二子:长呈奎、次甲春。公督之学,自亲课文字。新城公林中升罢令归,则使就郢于新城公林中升,二子俱《景璧集》作“卒”以成名。新城公林中升艰于嗣,弥留之后,仅呱呱遗危于痘。公仓皇吁《景璧集》作“籲”天,徼一线存,竟不免。公惨悼不宁者久之。无奈以次子甲春继,从族议也。公恒呜咽,不忍新城公林中升之祀忽诸耳。

  公家故饶,为俭不异寒素,顾独于振人缓急,倾橐以赴。尝自铭曰:吾本薄德人,当行积德事。吾本薄福人,当行惜福事。此其生平最挈紧者也。輓得潘士观为东坦。士观孝友君子,每与余言,称公笃行,言动可师。余然士观能知公。士观成进士, 公犹及见,不十季而公殁矣。

  邑侯李葵儒公闻公名,欲致为乡大宾。力辞不赴。识者高之。

  公元配孺人。世称雍睦,媿泉公善友于兄弟,孺人为其女,尠少娴于家训。既归声麓,端凝寡言笑。阳庭公坐市肆,声麓治儒者言。户内事孺人与姑同拮据,能代姑理。事王舅姑,朝夕奉甘旨,婉娩柔色,无少拂其意。敬轩公病痿数年,侍汤药剂,涤厕俞,半出孺人亲之,不厌烦苦,非无婢女足任使令,曰:‘妇代姑氏役耳。’居恒念体欲,而声麓单支,未有息树,辄劝置媵为广嗣计。声麓公坚却之,则故请之。虽二男一女均孺人所从腹,而识远瞩其大矣。理家勤俭,祭祀芬苾。诸凡米盐酱醋醢醪之烦,皆能先时而具,以无贻内顾。声麓公得一意治经,孺人之力居多,而竞蚤夭,不及睹儿女子之成。声麓公是以久而悲思之。

  公生嘉靖丁未年嘉靖廿六年,1547年)闰九月二十三日,卒万历甲寅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年六十八。孺人生嘉靖辛亥年嘉靖三十年,1551年)十月初一日,卒万历乙酉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十一日,享年三十五。继娶秦氏耀庭?公女。

  子二:长呈奎,邑庠生,娶云南宪副天琦(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许天琦》)子庠生于明女;次甲春,邑庠生,出嗣新城公林中升,娶庠生黄仁献女。

  女一,适湖广布政司参政潘士观?,赠淑人。

  孙男六:鸣雷,邑庠生,娶庠生王浚卿女;重浚,娶黄毓秋女;重泽,聘清江县知县吉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谢吉卿》)子增广生男庠生廷铣女。呈奎出。重溥,娶庠生赖乔弼女;重羡,聘庠生朱治鼎女;重澄,聘岷府左长史而炯张而炯,万历癸酉举人,历浦江令、岷府左长史子贡生男廪生鼎猖女。甲春出。

  孙女五:一许常州府同知大澜李大澜,明·晋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范应期榜进士。历江浦县令、常州同知、太仓知州)子庠生廷桂继辘;一许赖乔勋光祚呈奎出。一许庠生丘启迟兆鏊;一许孝廉王龙震光旋;一未许。甲春出。

  曾孙三:懋起,未聘;懋越,聘庠生黎明杨女;懋超,未聘。鸣雷出。余未艾。

  墓在东岗大平山之原,负丙揖壬,圹三,虚左圹为孺人寿藏。兹以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七日亥时奉公与孺人合葬焉。 

   生曰:余与公善。其善新城公林中升也蚤于公。人言公善病,故早自废。使公不病,当与新城公林中升争道而驰,以是定两兄弟优劣。余独谓:不然。新城公中升坎坷一官,所谓樊中之畜,神虽王,不善也。公则行泽中,百步一啄,十步一饮矣,终身逸乐,世綱不羁,未知与新城林中升孰多?余亦甘自废,然惟不蚤,是以有遯尾之厉翼,倦而后知还,铩羽则已多矣。余之少于公也,独二岁虖哉!

  乃为铭,铭曰:公惟善病,是以不病。亦惟早废,是以不废。乃延其生,不见其退。名盛者殃,位高者溃。卫生之经,媒媒晦晦。公何病废,无位与名,身乃寡悔。世人病矣,公不病病。寝此幽宫,千季无竟。

  缌麻婿潘澜士观稽首篆盖。

  小功甥黄日升世平稽首书丹。

林春庆

  谱名章木苔(“木苔”合一字),字赠孝,号佩玉,清·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卒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据族谱记载,林春庆“膂力过人”,清·咸丰年间“上游从戎有功,蒙庆制军请叙,准以军功守备用”后来得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

  林春庆乐善好施,“乐捐以捍卫阖族,协建东关桥,续修考棚,倡议重修大宗祠、小宗祠暨诸祖宇。”

林元品

  又名文濬,清·乾、嘉间石狮永宁人。祖辈世代往台湾经商。

  林元品成年方往台继承父业。“跪请祖母卢太夫人及母蔡恭人曰:儿长矣,忍使吾父久羁海外乎?遂綴业渡台,代理生计。”其父“回籍养老”,后逝世在永宁祖家。林元品“奔丧哭泣奠祭,竭尽礼诚。丧事毕,乃东渡经略。”

  林元品在台湾力耕商务,家业昌隆。嘉庆六年(1801年),林元品在台湾诰授奉直大夫。后来其兄林元科也在台当上“台郡庠生”

  林元品在台湾“义举数大事”,深受敬仰。如曾在鹿港一次变乱时,“倾资五千金助饷,运粮艘,募乡勇,克复鹿港彰化。”

  林元品时在鹿港营造林氏宗祠,号称“诰命祠堂”,同时分别在鹿港、永宁两地建造“大夫第”(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宅·大夫第》)

林树梅

  字瘦云,清·金门后浦人。

  林树梅生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学识渊博,诗文俱工,有《啸云文抄》、《啸云诗抄》行世。

  青年时代随父林廷福(台湾水师副总兵)到过台湾、澎湖,对敦睦汉族、高山族人民关系,兴修凤山水利,作出重要贡献。

  回厦门省亲时,适鸦片战争爆发,遂投笔从戎,为闽浙总督邓廷桢招致以咨询海防要务,曾上书《全闽备海六策》,切实且富远见。

  颜伯焘继任闽浙总督,仍聘其参赞军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谕令“撤兵省费”厦门撤防海乡勇,林树梅以为“夷性反复,请量留,备非常”,未被采纳。

  1841年8月,英船数十艘突犯厦门青屿,军民浴血奋战,击沉英火轮及兵船数艘,守将江继芸等战死。颜伯焘收集残兵退守同安,林树梅在高崎目睹此状,责问众官:“诸公西渡,厦民何依?”不久英军离厦而去,颜伯焘则奏称收复失地。《啸云诗抄》有一七律《吊御夷死事诸公》述此事:
       “战守纷纷议不同,一时捍御独诸公。
        即看壮气能吞敌,始信捐躯是尽忠。
        大将漫言尸裹革,后军先作鸟惊弓。
        千秋自有平心论,为颂招魂吊鬼雄。”

林易庵

  明·泉州人,侨居琉球。成化二年(1466年)率长子林琛引琉球入贡。

林宗臣

  林宗臣(1133~1189年),字景何,南宋·晋江安海前林人;唐九牧林蕴之裔(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林蕴》)。

  林宗臣出生武林世家,自幼习武,膂力绝人。乾道八年(1172年)武举第一,历湖北襄阳帅府机宜、阁门宣赞舍人、知钦州、军器副监。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林宗臣》:

  “林宗臣,字景何,晋江人。乾道壬辰武举第一。

  历襄阳帅府机宜,擢阁门宣赞舍人。轮对,言泉、漳、汀三州经界不行之弊,愤激深切,意有所指,朱文公朱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亟称之。

  出知钦州。条奏边备甚悉。

  【淳熙九年(1182),林宗臣任军器副监,协助黄定监制兵器,以供军用。

  淳熙十四年(1172年)高宗病死,林宗臣力陈抗金方略,曾陪同陈亮到江淮前线要寨视察,深入研究金国现状。他曾多次上奏孝宗,指出金国内部矛盾激烈,政局不稳,江南不必畏惧金人,我大宋必须积极备战,准备北伐。但因主和派的反对无从实现,无法施展抱负,郁郁不得志。】

  卒于官(时元祐四年,1089年,年56岁)。”

林钎

  林钎(1578—1636年),字实甫,号鹤昭九皋居士,谥文穆,明末·泉州府同安人(或曰同安金门人)。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有小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77·文穆林实甫先生“雍正九年《郡志》”为作传。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通志》,参《同安志》、《漳州府志》”为作传。

  同安人、龙溪籍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字实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文穆林实甫先生》:林钎,字实甫,同安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林钎,字实甫,同安人;龙溪籍。”

  《明史》称林钎为同安人,《漳州府志》、《龙溪县志》称漳州人,《泉州府志》、《同安县志》称“同安人,龙溪籍”,因此,林钎应是漳州人移居同安,从同安应举的。至于何时移居同安则不得而知。

  今漳州故里存有林钎“澹泊宁静正中平坊”及为林钎崇禄、父继承所立之“经笥燕翼坊”

  林钎早年读书处在今漳州龙文区石室岩和瑞竹岩。

  瑞竹岩寺始建于五代,位于漳州龙海县步文乡梧浦村东的岐山之上。岩上原有寺庙4座,后大部坍塌,1990年重修。所存遗构中,有庙门石柱九皋居士林钎题刻对联“夙根有慧皆森发,上善无声自广长”和石刻“瑞竹岩”3字。林钎还在岩上建有8角凉亭,题名“介石云窠”。岩前之万松关,为漳州古驿道,崇祯二年知府施邦曜筑关,题额“天保维垣”林钎为之作《公新筑万松关记》。岩下建有林文穆公祠”,祭祀林钎,俗称“相国祠”

  崇祯九年六月林钎卒后,崇祯赐葬在故里仓门(属漳州),后迁洞口山。

  翰林院编修

  林钎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钱士升榜”进士,殿试一甲第三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三人,授编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文穆林实甫先生》:“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殿试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万历壬子举人,丙辰进士,殿试一甲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历国子监司业、祭酒

  天启(1621—1627年)时,任国子司业,累官祭酒。不附魏忠贤称疾去。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天启时,任国子司业。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祠于太学旁,具簿醵金,强为倡。援笔涂抹,即夕挂冠棂星门径归,忠贤矫旨削其籍。”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文穆林实甫先生》:“累官祭酒。时珰势甚张,颂德建祠遍天下。一日,诸生执呈欲立忠贤像于太学,请定判。曰:‘圣,师也,礼有北面之尊;公功德虽盛,臣也。若并列上座,他日主上临雍谒奠,君拜于下,臣偃于上,于心安乎?’即称疾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

  “历国子监司业,迁祭酒。

  监有铜鼎、铜缸,为临雍会食及贮水备火之器,珰欲假铸钱,持不与。

  时珰擅权烜赫,立祠几遍天下。一日,诸生执呈至,问云何?对曰:公功德巍巍,宜立像太学。请定判。曰:诸生宜熟思之。圣,严师也,礼有人主北面之尊。,人臣也。若并列座,他日皇上入学谒奠,君拜于下、臣偃于上,能安之乎?明日,遂称病去。”

  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召为少詹事,晋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崇祯改元,起少詹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文穆林实甫先生》:怀宗即位,闻其语,叹曰:‘危行言顺,君子也。’召为礼部侍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庄烈帝即位,闻之,叹曰:危行言孙,君子也!召复原官,晋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东阁大学士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未半岁(六月初二日)而卒,享年五十九岁;赠礼部尚书,谥文穆。

  《明史·卷251·列传139·徐光启·附林钎》:“九年,由礼部侍郎入阁,有谨愿诚恪之称。同安林钎为大学士,未半岁而卒。亦有言其清者。得谥文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文穆林实甫先生》:“拜东阁大学士。卒于官,谥文穆。”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七年(误。应以《明史》崇祯九年为准)以枚卜召对,陈用人、理财、靖寇、宁边四策,即日拜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时帝方疾党人,以诚愨,不立门户,特加眷顾。首辅忌之,困以烦剧,遂以劳疾卒与官;谥文穆。”

  评价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4·人物列传·明列传11·林钎冲淡和平,廉介自守。(崇祯元年[1628]九月)郑芝龙受抚,奉千金为寿,却之。复其书曰:成人之美,君子也;因之以为利,非君子也。芝龙亦为叹服。”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芝龙》)

林性之

  林性之,字师吾,号六川,明·晋江人。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进士,官至南户部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林性之》:

  林性之,字师吾,号六川

  嘉靖己丑进士,授丽水令。以哀矜听狱讼,寓抚字于催科,迁南户部主事。去后,民勒石县门左志思焉。

  制归,除北,尚书公材器之,命分司密云。输边金者例加一,酌其中额法不便商者申白之。事竣,委督十一草场,欢输恐后。会边警,诸道调发茭藁已盈数万。

  迁员外,出治天津仓。值寒冻道阻,军食不继,请借德州仓以给三月食。从其议。

  以病乞改南,迁户部郎中,过家卒。

  性之精思笃学,谦让平恕。仕宦年久,家无多赀。有《易经浅说》若干卷。祀乡贤。

一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郎中林六川先生性之据《泉州郡志》、《清源文献》为作传:

  “林性之,字帅吾,晋江人。

  嘉靖八年进士,授丽水知县。丽水民俗朴淳,而性之古心质行,施于有政,以哀矜听狱讼,以抚字理催科,民信爱而讴颂之。

  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中,过家卒。

  性之少而精思笃学,要于自得,不以世儒自期待;仕宦十余年,清素澹约,不异寒士;家居惇睦,割田十亩以给族人不能婚葬者。其存心慈,而待物恕以让,一毫非义之事不屑为,亦不忍为。为弟子员时,以《易》著名。所著有《易经说》、《中庸口义》,家传而人诵之,有所疑,辄举性之之说以证云。

  按:《清源文献》黄伟陈琛《四书浅说》谓:‘《论语》下部为人所凑补, 取而校正之,别取今户部郎林六川《论语下部说》以足之,命工梓以传焉。’则公尚有《论语说》,志乘皆未之及。六川性之别号也。

  子一新。”  

  (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林一新》)

林西

  林西崖,讳,清·晋江人。嘉庆本《四川通志·卷115·职官志》有载。

   乾隆廿五年(1760年)举人。累官成都通省盐茶道,与顾光旭吴省钦查礼王凤仪沈清任杨潮观等人友好。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任四川按察使。嘉庆二年(1797年)任四川布政使。卒赠光禄大夫柱国大学士。

  女儿林颀张问陶

  墓在南安市官桥镇席里村后寮自然村贞埔山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林西崖

林乔楠

  林乔楠,明·晋江人。万历二年甲戌(1574年) 进士,历梧州守、广西按察副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林乔楠》:林乔楠,万历甲戌进士,以户部郎出守梧州。豁重税,赈穷黎,通粜,民蒙其惠,升本省按察副使。”

林杆

  林杆,字廷植,南宋·晋江人。

  归善尉、肇庆教授

  林杆登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除归善尉,转肇庆教授。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林杆》:

  “林杆,字廷植,晋江人。绍兴十八年进士,调归善尉,转肇庆教授。

  林孝泽故人也,持节行部,不入官舍,而馆于肇庆学舍。守贰以下谓帅亲,具来通牍求荐。携牍语孝泽曰:‘公宜他徙,母重困我。’孝泽启牍曰:‘他具无论,守汝上官,吾当荐之。’守闻,持金诣谢,惊曰:‘何使君待我薄也。’

  居里,故人为市舶属,来访,见一室萧然,惟案上图书数轴;从容谓曰:‘仙居海滨,岂可无委谕者。’曰:‘此言何为至我。’遂不复谢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林杆》:

  “林杆,字廷植。绍兴十八年进士,除归善尉,转肇庆教授,清介自守。

  居里,故人为舶属来访,见一室萧然,欲为之计,遂不复谒谢。”

  南恩州佥判

  官终南恩州佥判,卒于官。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宋·林杆》:“官终南恩州佥判。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林杆》:“迁南恩州佥判,卒于官。”

林谷

  林谷,字声之,号介庵,南宋·晋江人。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王容榜进士,历上虞令、严州通判、潮州通判。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林谷》:

  “林谷,字声之,晋江人。

  淳熙中中甲科,知上虞县,通判严州。以荐召审察,时权臣专国,有挽输金为寿者,叹曰:‘书生攻苦,俸钱尚不敢多取,焉有以奉权要?若然,审察饵我耳。’径注潮州通判。

  善审讼,或疑其以数钩索,问故,笑曰:‘吾何术?临事心无私系而已。’人以为名言 。

  号介庵

  子,奉议郎,知宁化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林谷》:林谷,字声之。淳熙十四年进士,令上虞,判严州。以荐召审察,忤权臣,调潮州通判。归。居官善审谳,或疑其以术钩致,笑曰:‘吾何术?临事心无私系而已。’人以为名言。 ”

林介卿

  林介卿,南宋·晋江人。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历漳浦尉、罗源令、龙岩令。

  明 · 黄仲昭 《八闽通志· 卷 6 7 · 人物 ·泉州府· 良吏 ·宋· 林介卿 》:

  “林介卿,晋江人。登绍定壬辰第(乾隆《泉州府志·仕迹》作“咸淳十年进士”)

  调罗源令,不畏强御,细民爱之如父母。

  改知龙岩县。巨寇出没,介卿修西寨,募民储谷,教以弓弩,斥候精明,寇不敢犯。镂 朱文公《谕俗》榜以化民,旌孝门,复死事。卒于治所。

  评者谓其修于家,施于官,不失儒者家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林介卿》:林介卿,咸淳十年进士,尉漳浦。迁罗源令,有惠政。再调龙岩。时巨寇出没,介卿修西寨,募民储谷,时加训练,寇不敢犯。镂朱文公谕俗榜以教民,有古循吏风。卒于官。”

林寅宾

  林寅宾,字尔亮,明·晋江人。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联第进士,历行人、御史、巡按宣大兼督学政、广西参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林寅宾》:

  “林寅宾,字尔亮

  万历癸未联第进士,授行人。

  擢御史,巡按宣大兼督学政。阅视边防,陈边陲诸要务;又奏垦荒田千八百亩,免额外新粮;赈灾伤,宥疑狱,并皆嘉纳;却例金三千;又劝帝‘勤视朝、亲宰辅、召还斥逐诸臣’,时论韪之。

  出为广西参议、分藩右江。会有岑溪之役,筹画安抚,中外帖定。卒于官,年五十三。

  寅宾少孤,事母孝,和平俭约,李廷机叶向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廷机叶向高》)皆推重,以为出处咸宜云。”

林忠

  林忠,字从政,号蒲石,明•晋江人,苏浚受业师;弟林太,字从礼,号见潮。(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浚》)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林从政先生(弟)》:

  “林忠,字从政,号蒲石;弟,字从礼,号见潮;晋江人。

  撰本传曰:

  二公俱被服四子,沉浸六籍,不能俯仰世资逐射策之技,则推其余训里中子,里中子争以为名师,余兄弟卒业焉。

  二公规规摹古,最能抗小学之法。第长公以训诂胜,每指类罕譬,令蒙者心开;次公以音律胜,属词比偶,往往有诗人意。尝自署‘云瓮牖窥光大块,日高浮野马衡门;守拙清宵人静乐,梅花其幽雅疏越’如此。

  二公与人交,披肝露愫,不作脂泽语,而风神峻洁,不可溷以私家,君子尤严重之。每公暇,辄造语移夕,出斗酒相劳,嘲风弄月,时诵经籍诗词以佐谐笑,至谈及时事,刺刺然,谔谔然,微言隐讽,家君子未尝不开颜受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8·林蒲石先生兄弟学派》:

  “林蒲石先生兄弟学派

  按:蒲石先生,为紫溪?苏浚受业师也。清隐高怀,一时及门殊多英彦,故特录焉。

林忠

  林忠,字盛隆,号荣蓼,原籍南安金陶后坑埔莲峰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生。因家贫,少年时即随其叔徙居德化南埕垅边,以舀芒烛兼挑纸为生,排行第三,人呼“纸三”;后来因起义反清,称为“纸三反”

  明末,林忠挑纸烛在德化东区一带贩卖。有一年元宵前,他穿草鞋踏入水口雷藤寨厅堂,寨主认为污辱其雅堂,怒将烛担踢翻踩碎,林忠受屈,心怀复仇。继而结伴挑纸到仙游大圳,又受肉铺老板欺压,林忠即夺屠刀杀死老板,率伴尽操肉铺刀斧,奔水口占据雷藤寨及双坑寨。

  时值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林忠联合永春郑世雄郑世英林兴珠等投郑成功麾下抗清复明。杨英《先王实录》载:“藩 (指郑成功)遣义师林忠袭破永福县,守将、县官俱杀死。”郑成功封林忠为平定伯。(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林兴珠郑成功》 )

  明·隆武二年(1646年),唐王·聿键死,林忠遂与其弟林暹(纸四)退守德化双坑寨。

  清·顺治四年(1647年),提督马得功率兵围攻双坑寨,不下。次年副将王满韩又重兵攻寨,林忠突围,占据南埕天平城(今南埕垅边)。

  顺治六年(1649 年),清廷复谴马得功纠集福州、兴化(今莆田)、泉州三路兵马,筑堡垒围困之。林忠率劲旅突围,复据南埕洞等处。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0·武卫志·盗贼(附)》:“有林忠据双坑寨,攻之不下。(顺治)六年,遣副将王口满口韩口筑围困之,夜突围走,复据南埕洞,屡出劫掠。”

  顺治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大军取漳州、攻泉郡,清兵主力移防抵御郑成功,德化县城守备空虚。林忠率部奔袭攻占德化县城。清·乾隆《德化县志·卷 10·武卫志·盗贼(附)》:(顺治)十一年,林忠派饷于各里社,十二月令其党陷(德化)县城。”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兵又犯,战于德化螺坑(今雷峰),清·提标后营千总王世爵林忠所杀。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0·武卫志·盗贼(附)》:“十二年秋,林忠议投诚,置人于通衢,强抽货税。寻复叛,千总王世爵与战于螺坑,死之。”

  后林忠又转战于永春、永福(永泰)、大田、尤溪等县,义旗一举,远近咸归。《浙闽总督李率泰揭帖》(《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 中称:“惟泉州府德化县巨魁林忠者,盘踞万山叠岭中,路通五府,梗化十年,与海逆(指郑成功) 相为表里 。”

  顺治十四年(1657年)夏,朝廷下诏招安。冬,林忠见明朝大势已去,命中营林兴珠诣阙投降,自引天平城战将103员、兵士六千余人归顺。《浙闽总督李率泰揭帖》(《明清史料甲编》第五本)称,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林忠兵败,率众六千余人降清。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0·武卫志·盗贼(附)》:(顺治)十四年,林忠始归顺,出其魁党百余人,或授官,或归农,邑乃靖。”

  林忠受招降后,领其弟林暹(纸四)克闽安镇,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兵浙江,十八年(1661年)平温、台,擒获海盗洪赣二等29人。

  康熙二年(1663年),林忠奉旨进京,受命为陕西总兵都督同知,调守陕西阶州,兼领洮泯、巩秦、文西等处军务。

  康熙十五年(1676年),受命征讨吴三桂;十八年(1679年),攻占四川成都。吴三桂覆灭后,林忠受封为一品荣禄大夫、控制西陲的总兵都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林忠归退,赐朝服还乡。今南安金陶莲峰氏家庙仍悬挂“元帅”、“都督”“四世一品”匾额。林忠拓基德化南埕垅边置“大宇堂”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年75岁。

林鸿儒

  林鸿儒,字尤德,或作允德,号新峰,明·安溪县新康里人(今官桥镇赤岭),徙居晋江。

 值林鸿儒刘氏卒,黄凤翔为撰《安溪学生新峰?公暨配刘氏合葬墓志》(黄凤翔《田亭草·卷14》收录)。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8·风俗人物之5·阐潜·明·林鸿儒》有传。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林允德先生鸿儒司徒(何乔远)撰《本传》、《安溪邑志》”为作传。

  行状

  林鸿儒博学能文,六经子史无不涉猎,尤精治《尚书》,郡士习研经史者皆从其为师。久困场屋,绝意进取,与弟子讲学以终。享年仅49岁。

  明·黄凤翔《安溪学生新峰?公暨配刘氏合葬墓志》有曰:

  葬其大母,祔于大父新峰公之兆。念新峰公葬,持墓中之石未具也。图乞铭于余,而因汝宁守震西?君以请;汝宁君,公高弟也。”[按: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晋江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进士,历知汝宁府。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云程》]

  “公名鸿儒,字尤德,泉之安溪人,卜居郡城。

  公主稟异质,稍長焉,喜属文,尤精研,博涉于六经,于史靡所不闻……”

  “公之歿也,享年仅四十有九。”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8·风俗人物之5·阐潜·明·林鸿儒》:

  林鸿儒,字允德,新康里人,祖,有隐德;父,孝事父母,以严持家。

  鸿儒,诸生也,体羸善病,喜读书,亦善事父母。

  入试不偶,年四十余,临贡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林允德先生鸿儒

  林鸿儒,字允德,安溪人。

  温恭孝友,博学能文,精治《尚书》,有《书经日录》行世。

  镜山何乔远撰先生传略曰:

  ‘吾乡先辈先生,居驷马山中。

  沉精极思,博畅旁会,为《尚书日录》一书,大抵如宋季夏僎解书之意,每篇撮其大义冠于讲首,中则采用诸家,参以己意;殁既有年,尚未出于人间,有窃其说者已先大行于世。今而后士之习举子业者,知为先生说也。

  吾乡涉《尚书》显者,多本先生,则有云程载贽李贽廷誉,皆其门下知名士云。’”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林云程李贽》)

  治学

  林鸿儒著有《尚书日录》、《新峰文选》、《新峰文集》。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8·风俗人物之五·阐潜·明·林鸿儒》:

  鸿儒治《尚书》,专其经,所著有《尚书日录》,治《书》者宗其说。

  所作有《奇货可居论》,王慎中大奇之,以通于毘陵唐顺之亦大惊异,与定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慎中》)

  其论曰:‘甚哉商之害道也!先王务农焉。人农则童,童则机事寡而重流徙;人农则朴,朴则死其处而无异虑。商也者,所以斫天下之童朴者也。其始也,计有无;其既也,计多寡;及其既也,计千万,而天下之道尽矣。散千金之资,以牟天子之赢,谓君可暂立而即弃也,谓妻可偶致而复取也,谓子可此种而彼获也。间有以物商矣,未闻以人商也。波之所渐,至以五伦为贸迁。赵尧如意而薄惠储江充弗陵而薄卫据魏征秦王而忍建成赵普太昌而背太祖昌龄元佐而背真宗,推而至士大夫、君子进退辞受之间,见得而忘义,广解而恬祸,莫不胥为,商者可畏也。’

  其《日录序》曰:‘道有显微无精粗,心有体用无内外。事具于心之谓体,道则隐而未显;心应乎事之谓用,道则显而非隐。二帝无敬而无乎不敬者也,其心与事圣焉;三王敬而无乎不敬者也,其心与事反焉;太甲成王,敬而无失者也,其心与事困焉;夏桀商纣,以敬为不足行者也,其心与事狂焉。五十一篇之中,或论事,或论心,圣狂所以不相袭,存亡所以不相沿者,敬与不敬之异也。’此其言之有合于道者也。”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7·林允德先生鸿儒学派》:

  “清溪之学,在宋时紫阳朱熹私淑弟子如思忱思永已具学派矣。至克济子木椿寿商楫诸公,亦以经学著显。元、明以后潜德自修者,志乘颇略。至中明时,师席有起,文献可稽如允德其较著者也。然及门之士亦多载郡国,而深山朴茂者无闻焉。意彼时长材秀民长往山林而不返也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熹郑思忱郑思永余克济》)

  尝考家谱牒,九世祖罗峰府君在弘治间以明经终老,孝著里闾,其详已附孟中学派矣。其以经学授徒者,则自仍先生仕亨以《易》学教授宗党族弟,实师事之,皆有《易》说存稿。迨后,在明先生光龙老于诸生者数十年,至崇祯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年)登第,秉节山中,从游不乏;而先伯曾祖葆甫公、先曾祖惟念公,实受其学焉。顾乡邦门徒,姓氏亦多佚而无传矣。夫荒陬遐邑,谱籍残缺,即志乘亦无可寻。一邑如此,然则岩栖潜隐之彦湮没而不称者,岂少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龙》)

林奇木棻(“木棻”合一字)

   林奇木棻(“木棻”合一字),明·晋江人,林太毓子。

  林奇木棻(“木棻”合一字)受业何乔远,曾任澧州(属湖南,今澧县)守、东牟(山东登州)守,居比部(刑部司官之一)则事实未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比部先生奇木棻(“木棻”合一字)司徒(何乔远)撰《林太毓墓志》为作传,曰:

  “林奇木棻(“木棻”合一字),字未详。

  按:

  镜山先生何乔远奇木棻(“木棻”合一字)东井太毓墓志》云:

  ‘氏之世,有太平守钺贤士大夫也,与吕泾野顾东桥屠赤水张甬川同时,而与之游好。

  子太毓,受业里中先辈李白斋公及吾先子怍庵何炯,卒年仅四十有四。

  太宜人黄氏督比部兄弟读书,兼晨夜。比部歌鹿鸣,守澧州;太宜人八十四矣,愀然曰:尔第为余作五斗耶?家人自澧还,问政廉平乎?无他。

  及三载秩满,丁母忧。癸亥补东牟,得赠公,为奉直大夫,而黄太宜人封母也;此时太宜人九十又一。’

  比部君居比部事实未详;其受业镜山先生,见万历集校刻门人。今录出待考。”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何炯

林泉生

  林泉生,字清源,谥文敏,元·永福人。天历三年庚午(1330年)进士,历福清州同知、泉州经历、漳州推官、知福清州、行省郎中、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工诗文,与卢琦(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卢琦》)、陈旅林以顺齐名。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35·文敏林清源先生泉生据《三山新志》、闻过斋撰《墓志》为作传:

  “林泉生,字清源,永福人;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称闽中文学。

  天历庚午进士,授福清州同知。适山海寇充斥,以计歼之。

  转泉州经历。民负酒税,系者多瘐死,悉破械出之,令船商私酿者代偿。

  历漳州推官,畲洞相戒勿犯。

  擢知福清州。会红巾寇连江,帅府檄泉生御之,乃创保甲,置屯栅,立诛盐丁谋乱者七人,捕杀长乐谋内应者三十余人,先发制之,贼遂惊溃。福清俗好杀孤幼诬讼求贿泉生立连逮亲邻法民不敢犯。

  除翰林待制,以母老辞。

  累迁行省郎中。汀寇负固久不下,徃招抚,得渠帅归。

  召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卒谥文敏。

  泉生邃于《春秋》,工诗文,多权略,有将才,屡建武功,然以志略自负,不能下人,以此多得谤者。后稍自晦抑,署其斋曰‘谦牧’,晚益折节,更号‘觉是轩’。为文宏健雅肆,诗豪宕遒逸。所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二十卷。”

林孝渊

  林孝渊,字全一,宋·莆田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通判建州,改通判泉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37•秩官•郡县•泉州府•宋•林孝渊》:

  “林孝渊,字全一孝泽之兄也。建炎间通判建州,再通判泉州。

  乱卒屡无礼于守,而信孝渊之言,不敢暴。

  提举市舶邵邦建孝渊曰:‘材术疏通,吏事详练,协赞郡治,绥靖兵民,千里帖然,内外按堵。'盖实录云。

  尝按收舶货归,吏循例取脑(香料龙脑)一匣以纳。孝渊厉声曰:‘公则官物,私则商货,何例之有!'斥反之舶库。”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林孝渊》据旧《志》、参《闽书》为作传

  “林孝渊,字全一,莆田人。崇宁五年进士,历建州通判,改泉州。

  时乱卒肆横,孝渊至,遂为帖息。

  提举市舶按收舶货,吏循例取脑一匣以纳。孝渊厉声曰:‘公则官物,私则商货,何例之有?'斥反。

  舶□邵邦建荐于朝曰:‘材术疏通,吏事详练,恊赞郡治,绥靖兵民,千里帖然,内外安堵。'人以为实录。”

  九日山东峰(姜相峰)南麓石刻群西侧第二悬崖西壁上,有北宋•林遹等有关海交市舶石刻,文为:“长乐林述中陈大年,莆阳林全一,嘉禾鲁巨山,同登姜相峰,过此徘徊久之。丙午十月十一日。”然则北宋•靖康元年丙午(1126年)以前林孝渊即任泉州通判乎?(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日山》)

林尔元

  林尔元,字尔会,明·安溪县 新康里人。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乡荐,历郾城司铎、大竹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天启元年辛酉范方榜……林尔元,新康里人,大竹知县。”

  清·康熙 《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科第·林尔元》:林尔元,字尔会。早失怙,力学,工书法,偕弟尔第事母兄,孝友著闻。郡先生何匪莪何乔远匪莪林震西林云程震西俱器重之。将就教,奉例廷试,以文字双美,擢第一。司铎郾城,加意作人,捐俸修学宫。令大竹,抚循惟清,宦橐萧然,以清白遗子孙。”(参见泉州历史网 《泉州人名录? 何乔远林云程》 )

林程

  林程,北宋·德化县杨梅人。子林扬休,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宋·林程》:

  “林程,杨梅人。

  慷慨尚义,广收图史,延宿儒,合族子弟廪而诲之。

  旧传邑治有‘水流丁,罗簪缨’之谶,捐家资,买邑前濒溪之田数十百亩,具畚锸开浚。一夕,天大雷雨,溪岸洋溢,决流丁方。

  子扬休,重和元年(1118年)成进士,赠为朝请郎。兴宗为钱塘令,皆登第。延赏士英,相继贵显。四世簪缨,一时称盛。”

林茂

  林茂,字盛之,明·德化县坊隅彭坑人。正统八年(1443年)由岁荐知广东儋州,丁内艰,后补广西吉州知州,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年)死于王事。

  清·乾隆《 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明·林茂》:

  “林茂,字盛之,坊隅彭坑人。

  正统八年由岁荐知广东儋州,民爱戴若父母,为之颂曰:‘茂林无虎豹,儋海有风鸾。 ’

  丁内艰服阕,补广西吉州知州。值己巳之变,蒙难输边,死于王事。”

林徽初

  林徽初,字调复,号希庵,明·晋江人。天启七年丁卯(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户部郎中、两浙水利道佥事、署驿传篆、整饬温处兵巡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明亡后,唐王入闽,以原官起用,已入南安罗山凤巢寺学禅师。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卒,年七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7·补遗·明·宦绩·林徽初“采《氏谱录》”为作传:

  “林徽初,字调复,号希庵

  天启丁卯(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戊辰(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丁内艰,服阕,授户部主事。时同寅患边饷差,每差出,相与诟于大房。独请行,及九□榷差出,遂点用浔阕。新加饷七万,至则减量头以足额。至末季,多解七百两。

  癸酉(崇祯六年,1633年)典试粤东,旋差大仓库。旧例公费红纸札,俱取之库官。库吏暗昧难稽。徽初自赔公费,严革各省解官送常例及边上领饷差官常例,违者参处。又与科道密商,缓发商价,谓所收止千百之数,若解一二万,俱令寄库候领。边饷差到,准与对□以定出入之烦。旧时库乏积贮,发饷愆期,兹则应时给发,九边藉以饱腾。十三省解银□,四川、广东、福建银足色,极高,淮课最低。一日淮上解盐课三十万,交验果低。□官被参。有旨令再倾煎,银匠刁□迁延,乃密商之领饷官,以淮课一万两配搭四川等省好银五千两,令解官免倾,每锭补银水若干两。本课□发而银水又可别作正供支销,堂翁以为得宜。库□请代交盘量,对出羡余银三千两。堂官谓曰:‘羡银应汝得,何不先取出?人道员外呆,果然,到底必清贫也。’

  升郎中。时右堂管钱局,前主政被参去,久罢鼓铸,上取制钱急,乃札委兼管,以上半日理司事,下半日走钱局。

  升两浙水利道佥事。一日盐院查欠额严责,运司无以应,委徽初追。徽初查册甚明,不收属县礼,十日完课四万两。

  又署驿传篆。兵部催解驿传裁减银,前时屡催不解,徽初催完三万两。适温州兵变,抢入巡道公署。先是,巡道薛大年,凤阳人,先任水利,依北例属官礼俱全领,扣兵饷为营将送礼,故兵恨之深。徽初到任,严禁属官营将生日八节不许送礼。向例府发饷银,每平搭马子二两,俱却之。令本府给饷,照名錾凿包封,解道抽验,委三馆到营唱名亲散,兵沾实惠,乐为用。又沙□商税□贴饷银,年来商船少缺二千两,故温兵三年一哗,至□司理贺久邵 入武林,见三院请水利往抚定变,□院以计册需人,不可;方伯固请之。徽初乃遣中军官先驱宣示,温州兵闻知,各解散归营。温海为备倭,设□六关营,一时难伏,为清出故兵二百余名,不使冒饷,以完饷额。乃与司理密查哗首九名,以别事拘解,依律正法,余兵不问,后遂无敢哗者。

  报入部覆,升整饬温处兵巡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十月入武林(杭州),到巡道任。越年用渔人犁罾船配搭营兵出海捕贼,获三大捷。朔望行文各属会课,手自校阅,刻鹿城会课,诸生争先鼓励,各上宪合荐卓异。会兵科查参,误给勘合多人,徽初与焉。上宪主刻核罢职,温处兵民数万保留,奉旨部覆。

  徽初□在温病危,温民建醮祈祷告病,武林送者塞途。路过福宁州,徽初曾为剿贼,护送如温民。

  既归,一屋之外无余物。为永春屯请复给兴化军,仍旧折色,免屯户运米上仓遏籴守候之苦。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闻变(明亡),与绅士哭于月台(月台寺,即承天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承天寺》)

  唐王入闽,强以原官起用。已入南安罗山凤巢寺,谒时学禅师矣。至丙申(清·顺治十三年, 1656年)卒,年七十。

  著有《蝉□集》、《□霞山斋诗稿》。”

林际春

  林际春,字宇群,明·德化县清泰里朱紫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举人,历崇义县令、德庆知州。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举人》:林际春,万历十九年辛卯科。德庆知州。”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4·人物志(下)·文学·明·林际春》:林际春,字宇群,清泰朱紫人。砥行端庄,赋性恬退,口不道人过短。学有渊源,善对偶之文,尤精行楷。万历辛卯登贤书,名震都下。授崇义令,升德庆知州。置祀田数千斤,以公子姓,族人德之。”

林洽

  林洽,字济叔,南宋·德化人。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年)进士,知福州闽县,继通判镇江府,未至卒。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宋·进士》:林洽,淳熙十四年丁未科。”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治行·宋·林洽》:林洽,字济叔。事亲尽孝,有文名。淳熙丁未第进士。知福州闽县,政尚廉勤。通判镇江府,未至卒。”

林瀛

  林瀛,字广叔,南宋·德化人。庆元二年(1196年)邹应龙榜进士,历广州东莞知县、国子监簿。

  明·黄仲昭 《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宦迹·宋·林瀛》:林瀛,字广叔,德化人。庆元中第进士。知广州东莞县,治绩最诸邑。后迁国子监簿。”

林黄中

  林黄中,字伯玉,北宋·晋江人;元丰八年(1085年) 进士,历信州永丰尉、惠州归善令、徐州彭城知县。其父林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任建州理椽。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林黄中》:

  “林黄中,字伯玉,晋江人。

  父,治平中进士,调建州理椽,雪活狱囚诖误,不受赏格。

  黄中,元丰末第进士,调信州永丰尉。密以俸资代邑儒生者输负租。免罪。

  未几擢第,迁惠州归善令。有僧院与豪民争田,各持嘉祐契帖,界至,岁月皆同,先后令不能决,黄中立辩(“辨”之误)之,豪民伏辜。

  知徐州彭城县。时彭城号盗区讼薮,黄中治甫半期,狱空几两月。部使者以闻,传宣奖谕焉。”

林咸

  林咸(?~1558年),字虚所,明·广东番禺县人(今广州)。

  明·嘉靖卅五年知惠安县知事

  明·嘉靖卅五年(1556年),林咸任惠安县知事

  约嘉靖卅六年(1557年)底,林咸被御史弹劾,解职退居南关,由孙节暂署县事。

  嘉靖卅七年率众坚守惠安县城

  嘉靖卅七年(1558年)春,日本海盗数千人窜犯闽疆,掠福州,四月陷福清县城,4000余名人马乘势南下,破莆田,沿枫亭转犯惠安。时惠安城垣初砌,城濠未凿,只有百余兵丁,民户尚不满千;且暂署县事的孙节事先就避匿于泉州府城,致惠安一县无主,百姓惊恐失措。

  县绅李恺张宇康惟心等召集父老乡亲共商对策,认为“城虽卑,人口可恃”,誓与城池共存亡,遂推拥林咸视事。林咸号令居民集资募兵,指令四位僚属分守县城4个城门,又设置乡长,派人日夜巡逻警备,加固城墙。李恺独捐告老之金800两和粮米、牛猪羊等大量食品。全城民众同仇敌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恺》)

  嘉靖卅七年(1558年)四月廿六日,倭寇薄城,杀害5个被俘的老百姓,恐吓道:“速开门款我!不然破城而食,必屠汝无噍余!”接着,用鸟铳从西北攻城。军民未经战阵,不知鸟铳为何物,一时伤亡10余人。倭寇进而用冲车、云梯疯狂攻城。林咸指挥军民用耙头砍挫倭寇,当场犒赏有功战士。自晨至午,击退三、四次爬上城垛的倭寇。中午,倭寇开始强攻,双方伤亡惨重,城中亦出现谣言,百姓纷纷围在水边,一旦城破,即投水自尽。林咸李恺说,万一城破,他就跳城而死。傍晚,幸援兵至。

  廿七日,林咸、李恺佯许给倭寇重金,拖延时间,调整防务,等待援兵。倭寇以金少为由,攻城益急。恰遇李凤自獭窟率铳兵40名来援,倭寇被打死10人而退。

  廿八日,倭寇用吕公车攻城,林咸制造敌棚3座抵御。

  卅日,倭寇遁去。斯时,林咸已6昼夜没有合眼,眼睛又红又肿,双腿麻痹。

  第7天援兵到,县城得以解围。时城郊居民已十室九空,尸横遍地。指挥兵民安葬遗体,抚恤难民。今县城东南街清海巷和南郊吴厝围“五十爷墓”,即当年居民惨遭倭寇杀戮的历史见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是月(指嘉靖卅七年四月),倭又四千余攻陷福清,遂至惠安,知县林咸率乡官李恺等拒守,城赖以全。”

  明•庄应祯《重建捍寨记》:“戊午(嘉靖卅七年,1558年),守獭窟澳贼由莆阳攻惠安,侯(崇武千户所千户朱紫贵领兵入援,登城督战,斩贼首掷于城下,贼解围而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人名录•庄应祯》、《泉州守御千户所城•守御崇武千户所城•大岞捍寨》)

  殉国鸭山

  进犯惠安县城的倭寇见攻城不下,遂兵分两队,一由海道寇鸭山(惠安东园附近),一由凤山、清源山寇南安(县治在今丰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山川•凤山、清源山》)

  得知倭犯鸭山,李恺留下守城。林咸率100多名兵士直捣鸭山,冲入敌阵,杀死敌寇数十人,迫倭寇下海逃遁。是役,林咸身受重伤殉国。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倭分为二队:一由海道寇鸭山,率兵拒战死之;一由凤山、清源山寇南安……”

  事后,朝廷追赠林咸泉州府同知,赐谥忠节,入祀乡贤祠;荫一子为官。惠民在县城乐善铺圣堂内建“公祠”,塑林咸像祀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n《泉州专祠•公祠》)

林之濬

  林之濬,字巨川,号象湖,清·惠安县黄塘乡林口象坑湖村人。

  父林可梁,字胜木,康熙廿一年(1682年)进士。

  林之濬幼时,隽颖聪慧。16岁受业于学使汪棣园门下,后从岳父宦燕。遍读古籍,精通“六书”,融会贯通百家书籍,其文章自成一家言,于诗词文章尤其对策都有颇深的造诣。

  康熙卅二年(1693年),林之濬为岳父宦燕分担评选京城考场试卷,检得刘岩(字大山)卷,叹赏不已,遂加推荐而中高魁。发榜之后,刘岩前来叩谢,说:“你的文章被评为特别高的等级,名登黄榜,乃吾婿所推荐。”刘岩请与林之濬会面,一见如故。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京城大考,刘岩分任北闱试,林之濬以太学生资格入刘岩房,参加考试,受推荐得中。刘岩对其文章也深为推崇。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林之濬入南宫参加殿试。宰辅张京江见到他的对策写得翔实明确,字又端正秀丽,堪称楷模,拟定以一甲排列进呈。张京江将此事询泉州安溪人李光地答:“我在外作宰多载,故乡后起士子,少有相识。”由之,林之濬只以二甲第三名录取入翰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

  惠安每年应童子试者百人,仅取秀才18名。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林之濬“捷南宫者比南安更多其数,登乡荐者较同安且倍其人”、“人材倍加蔚起”为由向朝廷上奏,呈请增加6个名额。朝廷准奏,自此惠安每年秀才名额增至24名。

  尔后,林之濬历任翰林院编修、春坊中允。嗣出任贵州正考官,选取人才皆极公平得当。后转为提督江南学政。尚书彭启年、侍郎凌如焕都是他所选取的士子。

林铖

  林铖,字宏用,明·晋江人。

  知崇仁县

  林铖登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进士,知崇仁县(属江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林铖》:

  “林铖,字宏用,晋江人。正德戊辰进士。

  知崇仁县。请改折京兑二米。年少才高,宁庶人(宁王·朱宸濠欲致之,曰:‘令可属镂死,不可易肝胆也。’”

  守太平

  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任太平守(今安徽当涂县)。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林铖》:

  “及守太平,筑杨家□,裁采石诸驿,供应丁夫,召民种荒田,省浮费金数千,增谷至十万余石。又奏免水旱灾地,清豪右所匿田以归于学。及卒,士民祀之。

  善诗能书,人宝重之。”

  林铖《太平府架阁库记》言:“嘉靖戊子,奉天子之命来守太平。首询民数,吏以册籍对,究之,则三汜腐什三矣。继询利弊,吏以卷牍对,究之,则损匿什五矣……建库三连各五楹,左藏黄册,右藏案牍。”

林梦琦

  林梦琦,明·晋江人。

  平湖令、赣州学博

  林梦琦于万历廿二年(1594年)进府学,万历廿六年戊戌(1598年)进士,万历廿七年己亥(1599年)授平湖令。以忤上官,左迁赣州学博。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林梦琦》:林梦琦,晋江人。万历戊戌进士,授平湖令。以忤上官,左迁赣州学博。”


  守南安府,调南宁知府

  历守南安府,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调南宁知府。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林梦琦》:“历守南安,调南宁。”

  林梦琦在南宁知府任上,最得感念的政绩,是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秋至天启元年(1621年)秋,与臬大夫(治兵使者)胡廷要主持,兵民合作,加固、修筑南宁城防洪堤。为此,回乡省亲的吏部左侍郎萧云举为作《重修南宁府江城记》。文曰:

  “晋兴,郡治滨河。河水啮岸者数十年。浸淫之久,时有崩剥。自镇江楼毁后,河流湍迅,往往冲腰射胁。频年物力彤赲,衿带冠绅之属,不啻晨星。青鸟氏辄云,水之害,匪直士庶病也,城郭亦病。盖水为发生导祥之源,静则利,激则害,顺则善下,逆则横流。城郭于江宜远不宜逼,宜坚不宜瑕。为水也,计者导其势;为城也,计者厚其基。裁成功力,固两相需也。

  邕江之岸,高于城身若寻尺。循岸而上,层累若升梯。然岸距城不数武。春夏之交,桃花、白苹两河并会,洪流巨浸,每岁辄二三至以为恒。俯堞而瞰之,百雉濒危,势凛凛欲堕。故郡邑之有河患,犹三陲之患边,濒海之患倭也。故防河之忧,与兵祸等;而捍卫之功,与折冲等。夫愚者处堂而嬉,无足讶已。智士识微窥远,乌容泄泄然?

  邕于江左为绾毂。自氏乱,篙棘闾井以勤王师。宋·元丰六年(1083年),城始再徙。明兴二百余岁,稍稍丰其齿。育守土者,蒙安袭嬉,无暇问封圻事。日月弥久,城弥倾仄。土恶善溃,重以淫霖堕之。城以下,骎骎乎址半啮矣。

  去夏,阳矦为崇,佐以雨师,一夕而拉然剨然,濒河之屋,至为河伯窟宅。何以奠厥攸居?

  会治兵使者公诸所为恤人隐,核吏蠹,严斥堠,蓄储糈,练军实以备缓急。其绸缪武事良悉,暇以其时谛观,睥睨间而忧之,谓:‘卒有叵测,如城社,何若不即治?因仍陋简,及瓜以竣。后之君子,彼复狃如是,将县官奚赖焉?’而郡守公亦然,曰:‘设险域民,匪城奚卫?是役曷容已已?’

  于是召陶人为甓,甓凡若干。召石人为甃,甃凡若干。召埏埴者司厥后,佣直若干。而以文武两官董其役。画地而筑,分工而廪。勤者旌之,怠者杖之。经始于庚(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之秋,越辛酉(天启元年,1621年)匝岁而成。城之滨江壕者,广轮之,八十一丈,高二丈五尺有奇。闉闍凡四,堞凡八十有九。费仅二百四十馀缗。赀廉而速,工坚而完。厥状如玉鳞皓齿,而知为雄邦,严严翼翼,屹乎称钜观矣。

    于是,文武董其事者与乡大夫父老谋而属余记石。

  余闻夫子之繄《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未已也,而又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良取诸豫。’当其卜卦尚象,曷尝有暴客? 虞而方书儆夜,方雨戒寒,其重门击柝之指,所为建威销萌,计周而策远如此。楚师伐莒,以渠丘城恶,众溃。传曰:‘莒恃其陋,而不营城。’是故,浃辰而三都之境,楚乃得志。有土者,奈何示人以瑕? 异时,周宣王中兴,修明文武之业,既命南仲往城朔方,又令宰衡保傅之。臣若山甫者,出而城,齐其功烈,被之管弦,声若金石,迄兹烂焉。夫以莒之砦窳而偾如彼,周之饬备兴与如此,城之不可以已也如是。

  天子冲龄在宥,诏师武臣力,劻勷出塞,奋而东征,又眷马南顾,时饬边圉,更慎固城守,乃臬使者乘轺行部,宣政问俗,即荒郫僻障,趾必躬之。

  邕据江左上游,蛮汉错处,寡孽耽耽在肘腋间。而衣襦之戒,首营兹役,至晨宵督厉,冀有永图。且募健卒,缮营房,行且集材鸠工,议复江楼以防水患。是臬大夫暨郡守能布宣上意,而与南仲山甫比烈也。

  诗所称:‘出则赋政,入而式辟。’傥云天保治内,采薇治外者非邪? 虽然城固有形险也,无形之险,在黔首心。当事者又响濡而噢咻之,业已不楼橹而壮,不管键而严。筹险如是。古者鹑觚城即竣事而荣之,惟时有鹑升觚爵之上,主者以为祥徵。余不佞以卮之言代觚而爵焉,敢谢不敏,惟是上下神祗,实式灵之,其荷宠于邦君大夫也,宜与邕之山川土田,并永永已。代有兴者畏民严而增修其阙,无俾城坏,是在爱养拊循哉!是在爱养拊循哉!

  臬大夫廷要,闽之漳浦人。郡守梦琦,闽之晋江人。郡丞绳臬,滇之俞元人。,楚之潜江人。司理自荣,梁之固始人。令名奇器,东粤之顺德人。督役者,万夫长蔡名若,芝郡人。治狱事吴应选,楚之黄冈人。法得例书。”

  粤西副使

  以平寇功擢粤西副使,后辞职归。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林梦琦》:

  “以平寇功擢粤西副使。防黔变,疏请视师,躬捣贼垒,已复奉檄入普安,剿抚二十余寨,黔人勒石祀焉。

  及挂冠归,户不蔽风雨,绝迹长吏之门。

  死之日,亲友醵金治丧,司阃董羽生捐地葬之。”

林皋

  林皋,字伯宏,清•惠安人。官至南澳总兵。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4•林皋“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3•林皋》选录),曰:

  “林皋,字伯宏,惠安人。

  康熙初,从将军杨捷征海寇,破渐山、东埭、万人洞诸处。

  擢提标游击,又克复金、厦诸岛。贼余众犹保江东桥、湾要树等砦,总督姚启圣趣兵南下,率所部先攻刘国轩所筑十九砦,平之。

  加拖沙喇哈番,改芜湖游击。

  会征噶尔丹转饷有功,擢东兖参将。

  迁定广副将,招徕蛮苗,远近帖服。

  擢南澳总兵。

  年八十七卒。

  士佐,袭拖沙喇哈番。”

林滉

  林滉,字嘉候,清•安溪人。官终澎湖副将。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6•林滉“道光旧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4•林滉》选录)

  林滉,字嘉候,安溪人。祖,官总兵。

  由武生承袭,权闽安守备。时台湾黄教谋不轨,奉檄会剿,不数日魁党悉平。

  以功移铜山守备,迁闽安都司。历南澳游击、铜山参将,终澎湖副将。”

林逢春

  林逢春,清·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林逢春》:

  林逢春,由例贡生捐部主事,授户部主事,升员外,擢刑部郎中。

   秩满,升宁波守,改授吉安。屏苞苴,除陋例,赈灾浸,鞫狱平允。有千总杨应龙积逋粮,株累民数十家,查验仓收,尽为摘释,民困获苏。

  后调赴军前,解运骆驼,军功议叙,升副使。

  旋升永彬道,未赴,改工部都水司郎中。”

林武苴

  林武苴,又名云标,字养万,号震宇,明·晋江陈埭西滨人;嘉靖廿三年(1544年)生,西滨氏7世。

  少攻举业,后投笔学剑。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中武举,廿年(1592年)壬辰科武进士。

  授湖广都司佥事。闽海告警,奉命守浯屿,条上三议,均被采纳。

  升广西永福守备。捕五山大王,平下涯诸寇有功,五山县人民感其德,立祠奉祀。

  后以征狙尽瘁,卒于军中。上嘉其忠,钦赐御葬,叙功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祀乡贤祠,忠义祠。墓在晋江市内坑镇黄塘村鹰兔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林武苴墓》)

  著有《壮献集》。

  子林欲栋林欲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欲栋林欲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