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腾
【字闲之,又字海运,号牧洲留庵
明·泉州府同安县浯洲贤聚里人(今泉州市金门县金城镇贤厝里)】

  身世。
  就学。
  明末

    ——崇祯进士,兵部主事、郎中。
    ——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

  南明•弘光朝: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南明•隆武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东四州。

    ——行状。
    ——附一:隆武元年八月初一日《辞浙抚疏》。
    ——附二:隆武元年八月廿五日《恳请专任责成疏》。
    ——附三:隆武元年九月廿一日《微臣已入浙境恭报确闻情形兼陈制胜要着疏》。
    ——附四:隆武元年十月初二日《备陈东欧匮乱情形亟请敕补要员以便整顿疏》。
    ——附五:隆武元年十月十一日《义师已有退转之思瓯括宜修御虏之备恳允便宜支饷以厚兵力疏疏》。
    ——附六:隆武二年正月初二日《人臣无避艰险之理事务有当变通之时再恳圣明更易督抚以资联络以惠
         地方疏》。
    ——附七:隆武二年二月初六日《重权不可轻假误局贵能急收疏》。
    ——附八:隆武二年五月卅日《括兵无悔祸之心瓯郡系必争之地敬陈不战屈人之着以为善后良图疏》。
    ——附九:隆武二年七月十四日《粮尽援绝危疆不保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

  南明•永历朝:依郑成功
    ——留居金门。
    ——永历十五年四月十五日《上永历皇帝疏》。
    ——《代延平王嗣子告谕将士》。

  卒于澎湖。
  著述。
  弟卢若骥。

  卢若腾(1598—1664年),字闲之,又字海运,号牧洲留庵,明·泉州府同安县浯洲贤聚里人(今泉州市金门县金城镇贤厝里);明•万历廿八年(1598年)生。故宅仍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居•卢若腾故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主事牧洲先生若腾收录“通志”有关内容为作传。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同治补刊本)“据《通志》,参《浙江通志》、《同安志》”为作传。

  《金门县志》、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亦有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海东逸史》、《同安县志》”为作传(《福建通志列传选•卷1•卢若腾》选录)。

身世

  卢若腾系长泰县青阳村监察御史卢经之孙。

  先祖卢邹,唐代任职侍御中丞,僖宗·乾符元年(874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为福建氏开基祖。传至14世,有卢宗发卢宗兴兄弟。卢宗发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从同安县卢岭移居于同安县县城后卢,不久又率家人乘船到隔海相望的浯屿岛(今金门),成为金门姓宗族的开基祖,后裔聚居于贤聚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主事牧洲先生若腾》:卢若腾,字牧洲,同安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卢若腾,字牧州,同安人。”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卢若腾,字闲之,号牧洲,福建同安金门人。”

  《金门县志》:

  卢若腾,字闲之,一字海运,号牧洲(金门)贤聚人。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卒于(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年六十六(虚岁应为67岁)

  祖父一桂,庠生,学殖渊博,为一乡儒宗。父道炳,刚毅耿介,重然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卢若腾,字闲之,号牧舟,同安人。”

就学

  卢若腾曾一度客寓晋江龙湖内坑,是龙湖鲁东陈鹄文晖书堂”的门生,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晖书堂》)

  《金门县志》:若腾少年三试童子科未中,父忧甚,淮深觉凡人欲立大功业,必先经困苦磨练,故教导益严,日督其精研经学性理,熟读历代史、秦汉文,及唐、宋诸大家集。”

明末

  崇祯进士,兵部主事、郎中

  卢若腾崇祯九年丙子(1636年)举人,举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进士,授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累迁武选司郎中,总京卫武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主事牧洲先生若腾

  “崇祯十三年进士,御试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

  时阁臣杨嗣昌督师湖广,作佛事祈福,若腾疏参嗣昌不能讨贼,止图佞佛。上以新进小臣妄诋元辅,严旨切责,时论壮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

  “崇祯丙子举人,庚辰进士。御试,召对称旨,授兵部主事。

  时阁臣杨嗣昌督师湖广,好作佛事祈福,若腾疏参嗣昌不能讨贼,只图佞佛。帝以新进小臣妄诋元辅,严旨切责,时论壮之。”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

  “崇祯八年(?应为崇祯九年)举于乡,十二年成进士(?应为崇祯十三年)

  帝以天下多故,御文华殿,简用新进士三十人,观政兵部,若腾于焉。时督师杨嗣昌夺情起用,玩寇佞佛,若腾劾其罪,下旨切责,天下壮之。

  累迁武选司郎中,总京卫武学。三上疏弹定西侯·蒋维禄。”

  《金门县志》:

  “崇祯九年始中举,十三年四十二岁成进士。时中外多警,上雅意边才,因授兵部主事。

  会阁臣杨嗣昌督师湖广,玩寇佞佛,若腾劾其恶。上以新进小臣,妄诋元辅,严旨切责,而时论壮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

  “崇祯庚辰进士,授兵部主事。

  时杨嗣昌督师驻湖广,好佞佛,请刊布华严经祈福。若腾疏劾之,被旨切责。

  寻迁郎中。”

  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

  寻迁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在后来的抗清斗争中,和卢若腾一起共事的人里,宁波志士最多。阁部里有钱止亭沈彤庵;列公里有冯簟溪张苍水陈逋庵,以及内家大学王征南,均为中流砥柱之类的人物。这些人中,卢若腾王征南接触较早。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

  “迁宁波巡海道佥事。

  疏纠权珰田国兴揽带货船、滥用人夫、辱州县、阻闸口,有旨召国兴回,论如法。

  居官洁己惠民,剔奸弊,抑势豪,峻绝馈遗,轻省赎锾,风裁凛凛。

  胡乘龙盗起,从容指顾,旬日间凶渠授首,闾井晏然。大有功德与浙,浙人祠之,历久不废。”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

  “有恶其太直者,迁宁绍巡海道。濒行,又劾内臣田国兴诸不法事。帝纳之,逮国兴抵法。

  至浙,洁己爱民,兴利除弊,势豪屏迹,莫敢逞。

  荡平剧寇胡乘龙等,闾里晏然。浙人建祠祀之。”

  《金门县志》:“寻迁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洁己爱民,兴利除弊,势豪屏迹。荡平剧寇胡乘龙等,闾里晏然。士民建祠以奉,有‘菩萨’之称。”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载:“少时谒海道若腾,海道较艺给粮,征南尝兼数人,直指行部,征南七矢破的,补临山把总。”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

  “出为浙江参议,领巡海道。

  劾权阉田国兴揽带货船、滥用人夫、辱州县、阻闸口,帝召国兴回,论如法。

  诸豪奴诈取民财,捕至庭下重笞之;一奴着绫裤,加笞焉。

  时天下已乱,若腾练兵无虚日。雪窦山贼胡乘龙窃发,若腾设方略平之。是时,金华诸处咸被蹂躏,而宁波晏如,若腾之力也。

  尤善抚循罢民。暇则与士子雅歌投壶,论文讲业。去而宁波建祠祀之。”

南明•弘光朝: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明亡,七月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次年一月改元弘光(顺治二年,1645年),史称南明;擢卢若腾为佥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提督操江;以马士英阮大铖当国,乞归。当年复起,五月至杭州,而南京已于四月被清军所破。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历凤阳巡抚。”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福王立南京,擢凤阳巡抚。若腾当国,纲纪大坏,辞不赴。”

  《金门县志》:

  “崇祯十七年,帝崇祯帝缢死煤山,清兵入京,若腾闻变,怨愤泣血。

  福王立于南京,擢为佥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提督操江。若腾马士英阮大铖当国,纲纪大坏,辞不赴。”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

  福王称号南京之七月,命若腾以佥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继又改命杨文骢若腾乞归。

  刘宗周亦被放归里,若腾驰书曰:‘天下有乱形,有乱根。今日文武不和,文又与文不和、武又与武不和,此乱形也。人心之生死,视理欲之消长,盈世界汨没于利欲,绝不体认天理,此乱根也。今日言惩贪而贪巳迁推矣,言奖廉而廉已摈弃矣。又如监司守吏,廉者必爱小民、必抑豪右,而缙绅则罗织去之;贪者必徇情面、必畏疆御,而缙绅则多方庇援之。夫人苟非大贤,受众人之劫制,未有不改肠易行者;如此而求纪纲刑政之无乱,不可得也。’

  归,踰年复起。五月至杭州,而南京破。”

南明•隆武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东四州

  行状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唐王朱聿键称号福州,改元隆武,八月授卢若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东(温、处、宁、台四州),驻温州,督师北伐;又加兵部尚书衔。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清兵下温州,卢若腾力竭乃遁入江;八月朱聿键在汀州被俘遇害,卢若腾投水赴难,为人所救。

  连横《台湾通史·卢若腾》:

  “及唐王立福京(福州),下旨征辟,单骑赴召。

  授浙东巡抚,驻温州,督师北伐。特荐宿将贺君尧为水师总兵,募靖海水兵,扼守要害。以族弟游击将军若骥守盘山溪,为藩卫。奏简学臣考试,以取人才、收士望。从之。是岁温州大饥,捐资赈济,得旨嘉奖,加兵部尚书衔。

  鲁王起兵绍兴,号监国,其臣不奉福京之命,以兵窥温州,有兼并意。贺君尧勒兵拒之。而于颖亦有抚浙之命。若腾疏言:‘十羊九牧,号令不一,恐误封疆,请自撤。’不许。

  郑彩郑芝龙之侄、郑成功的堂兄,时封永胜伯,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芝龙郑成功》)之杀熊汝霖也,众畏其势,莫敢言;若腾直揭其罪,朝士振悚。

  隆武帝英明果断,有知人鉴;而郑芝龙专权,日事骄奢,大学士黄道周嫉之,奏请出师,窥江西,途次以门生为托。若腾复书相勉许。

  已而道周殉难,绍兴之师亦溃,清军迫温州。若腾君尧力守,粮绝不继,七上疏请援,不报。城民议款,拒之,愿以身殉。城破,率亲兵巷战,背中三矢,为靖海营水师所救。”

  《金门县志》:

  “唐王即位福州,改元隆武,下旨徵辟,单骑赴召。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温、处、宁、台(即浙东四州)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下绍兴,迫近温州,若腾率师力守,粮尽达六月,城民议纳降,若腾严拒之,城遂破。率亲兵家人巷战 腰臂各中一矢,为靖海营水师救出。

  八月唐王被俘遇难,若腾痛愤投水,为同官拯起。”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

  “既而唐王称号,八月命若腾巡抚浙东。

  时已命孙嘉绩于颖矣,又命若腾,于是浙东遂有三巡抚。九月。若腾至温州,以事权不一,请专责成。王乃命其巡抚温、处、台、宁四府;而宁、台又归鲁王节制,若腾所抚者独温、处。既又以杨文骢就处州,并以温、处寺田屯盐充其子鼎卿兵饷。十一月,若腾疏言:‘两郡制以两抚,是为十羊九牧;且抚多则标员随役必多,糜饷不资,无当战守之用。请裁并归一。责成文骢。’王命辅臣黄鸣俊酌议去留;而鸣俊若腾无过,难以议撤。踰年正月,若腾再疏请,王不许。

  时诚意伯刘孔昭方交构闽浙间,若腾疏言:‘今日之用孔昭,非谓世臣足以系属人心,谓恐其归向鲁藩耳。臣愚,窃谓此举大误。夫孔昭身为操江大臣,事急鼠窜,得陛下便宜行事之旨,飞扬跋扈;旬月之间,有众数千,且请臣与文骢专理饷而兵事归之彼。此其心不过欲据温、处二郡,为郿坞毕老计耳。’既而巡按郭贞一亦交章劾之,遂削孔昭便宜行事。孔昭因怨望,遂日与文骢争括饷,因率兵向温;若腾贺君尧御之。

  夏,唐王若腾兵部尚书。时礼部尚书顾锡畴奉兵抚安,寓江心寺,孔昭劫戕之。若腾以闻,为请恤。

  六月朔,大兵渡江,鲁王夜遁台州。七月,大兵入城,若腾君尧率家人巷战。若腾腰臂各中一矢,力竭乃遁入江。

  既而唐王败于汀州,大兵入闽;若腾投水,为人所救。”

  附一:隆武元年八月初一日《辞浙抚疏》

  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卅日,卢若腾接报升巡抚浙东都祭院右副都御史,八月初一日即上《辞浙抚疏》,隆武帝不准。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辞浙抚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原升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未任)臣卢若腾谨奏:为微臣积病经年,浙抚叨升逾分;谨沥血控辞以全勿欺之义,以无误恢复之图事。

  臣中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扬历枢曹,继备兵浙海;黾勉服官,幸免吏议。去岁五月内,闻北京之变,悲愤填膺,泣尽继血,伏枕三月,奄奄濒死;前后乞休七次。岁暮,方入里门。旋闻屯抚江北之命,疏辞未允;竟以病剧,弗克疾驰抵任。

  本年五月内,复闻南京之变,痛乃滋深,病因加笃。臣虽通籍六年,贫无立锥,借寓山寺,调理残躯。恭逢陛下受天人之交与,嗣大统以中兴,臣于山间举手加额曰:‘自此以往,得未即填沟壑、作歌咏太平之民,有余幸矣!’

  七月三十日,忽有走报人祝云桂培等到寺,报臣升巡抚浙东都祭院右副都御史;臣从床褥间闻之,不胜惊感忧惧!

  夫欲复两京,先复两浙;欲复浙西,先复浙东:此万不容缓之势也。浙东士民□□□□纠集忠义,豫办战守,誓不与虏俱生;用其朝气以规进取,此万不可失之机也。
臣初成进士,蒙先帝召对文华殿;奏对称旨,特受兵部主事。去冬蒙圣安皇帝简擢江北屯抚佥都御史,今复蒙陛下超迁浙东巡抚副都御史。累受殊恩如此,即自知才具□劣,亦当捐糜以图报称;此万无忍辞之理也。

  惟是积虚积弱之疾,痊可实未有期。即今坐卧之际,恒见屋宇旋转不定;纔一举步,便颤战欲仆,精神恍惚。筋力疲惫如此,而谓可以践戎马之场、理征剿之务乎!若不及早控辞,直至到任偾事之后,始呼吁求代,为时已晚,于罪奚赎!

  伏恳陛下收回成命,亟敕廷臣别举才望隆卓、精力强固之人,膺此重任,以成恢复奇勋。容臣病痊日,赴阙听陛下驱使,以尽愚分。臣愚幸甚,封疆幸甚!臣不胜激切哀祈之至。
隆武元年
(1645年)八月初一日具奏。

  奉旨:‘某以才望简任浙抚,方今□□□□□国耻未雪,岂大臣高卧之时!其速来陛见,驰赴浙任。趁此义兵四起,□□□□一刻千金,不可少误。若德济生民、功存宗社,朕之感报,岂其微哉!不准辞,更勿再陈,兵部马上差官飞催。□衙门知道。’”

  附二:隆武元年八月廿五日《恳请专任责成疏》

  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廿五日,卢若腾上《恳请专任责成疏》,下部议。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恳请专任责成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钦命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浙东温、处、台、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卢若腾谨奏:为三抚一时并设,浙人莫知适从;特恳圣明裁择专任,以杜诿卸、以责成功事。

  臣卧病山中,荷陛下简任浙东巡抚,控辞弗获;力疾陛见,指日星驰赴任,规避绝不敢萌。然事求可、功求成,窃谓抚权之聚散,关地方之疑信不小,有不得不从长计议者。

  先是,陛下尝因词臣刘以修疏报,特命绍兴乡绅孙嘉绩巡抚浙东矣;复允吏部之请,用原任绍兴守道于颖巡抚浙东,而改臣巡抚浙西矣。乃臣请给敕印,仍蒙钦定‘抚联浙东、恢讨浙西’关防,是陛下固已灼见恢复浙西之事,须从浙东做起也;而此时浙东遂有三抚臣矣。

  假如一兵也,此抚调之,彼抚亦调之;一饷也,此抚征之,彼抚亦征之。在将吏之奉行,苦于惶惑靡定;若各抚或争执,必致嫌隙滋生。一瓢众舆、十羊九牧,恐非计之得也!
伏乞亟敕廷臣会议,就孙嘉绩于颖并臣三人中确择一人,畀以‘抚联浙东、恢讨浙西’之任,庶事权不相牵制而功业较便责成。

  臣从封疆起见,深为慎始之卢;不胜激切恳祈之至。

  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具奏。

  奉旨:‘某止因起用来迟,遂致任用不一。这奏内三抚并设,委宜确定地方、明委事权;还当如何柄不二操而事不窒础,该部从长酌议,二十六日具奏。’”

  附三:隆武元年九月廿一日《微臣已入浙境恭报确闻情形兼陈制胜要着疏》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廿一日,卢若腾上《微臣已入浙境恭报确闻情形兼陈制胜要着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微臣已入浙境恭报确闻情形兼陈制胜要着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臣自本月初八日启行,倍道疾驰,于二十日抵浙之平阳县;沿途体访浙东情形,颇得其详。

  鲁藩鲁王意在率众御虏,并无耦尊之心;绅衿兵民跂慕圣德,咸切归戴之念。臣途中所遇赍贺表赴行在者,不一而足。近日闻台州开读诏书,童叟欢呼载道;宁、绍二郡望诏书之至,尤切于台;此皆陛下至仁、至公、至明、至断之所感也。浙之与闽,精神、血脉流通无间,如此,不须复费联络矣。

  宁、绍官兵乡兵皆聚守西兴关,靖夷伯•方国安之兵屯扎富阳,通计得十余万。虏之在杭州者不过四千,又皆黄得功高杰之溃卒降附于彼;其中真虏,不过二、三百耳。夫以十余万之兵当三、四千乌合之虏,胜负之数,愚者辨之。而有识者反以为危急,两大可忧。则何以故?兵多而不精,食难为继;将多而无统,涣不可使也。

  方绅士之起义也,惟患人不为兵,见略似人形者,辄收之;强弱老少,都无拣择。浙中兵饷,旧例日止三分;今每兵日食八分,浮过倍矣。起义之家,争以兵多相尚,而不顾饷之无所出;初犹取诸本年之征输,继且再借下年之税矣。家稍殷者,虑括借无所底止,多有挈妻子潜逃者。

  一二用事小人,各庇所私;凡管兵数百或止数十者,皆滥加以总兵、都督职衔。甚至总兵复自封其子弟为总兵,都督复自署其部曲为都督。西兴关上,称总兵、都督者数十员,颉颃不肯相下;嫌隙相寻,几同胡越。所以日议进兵,而彼此观望如故。间有不胜忿愤,经以数百人当虏者,徒取败衄,无益于事。

  夫以有尽之饷养不能战之兵,复御之以不和之将;师日老、财日匮,窃恐再过两、三月,兵与民将有内溃之变,又何暇图虏哉!

  伏恳陛下亟遣德望夙着、胆略素饶之阁臣兼中枢衔,赐尚方剑,星驰至绍,大申节制;汰其兵之冗食而不堪战者,裁其将之奸懦而滥受职者。孰为大将?孰为偏裨?裒多益寡,分作数营。部署已定,克期进发,直捣武林(杭州);有逗留不前者,即以赐剑从事。杭(杭州)民受虏荼毒,如在汤火;闻大兵至城下,必群起而为内应,不举逆丑尽歼之不止。恢复首着,断宜如此,惟陛下留意焉!

  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具题。

  十月初一日,奉圣旨:‘览奏具悉浙东情状。台、绍既奉明诏、鲁藩何无表到?朕待王如左右手,果能率众御虏,大家文武须联络为一,呼吸相应,不可膜视。奏内兵多不精、将多无统,切中时弊。所谓德望阁臣,果能弹压诸镇;黄道周已出关,果堪斯任。着吏、兵二部确议,初三日速奏。该部知道。’”

  附四:隆武元年十月初二日《备陈东欧匮乱情形亟请敕补要员以便整顿疏》

  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初二日,卢若腾上《备陈东欧匮乱情形亟请敕补要员以便整顿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备陈东欧匮乱情形亟请敕补要员以便整顿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臣以九月二十日入浙境,择二十五日在温州府公署到任,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

  窃思整顿兵饷,当从温郡做起;而孰意其匮乱,有出于意料之外者:

  钱粮之挪移侵没,积弊多年,逝波不可复问;即今隆武元年,已透征二年赋税矣。而臣一入署,士卒之呼庚癸者,趾日相错于庭,斯则匮之极也。

  当闻虏变时,永嘉则百姓殴逐巡道、通判矣,平阳则所军焚杀印官、佃户焚杀业主矣,瑞安则兵民互相格斗、兵船二十余只并器械焚抢无余矣。各县乡棍,伪传虏欲均田,煽惑愚民树旗结党,与业主为难,不纳租谷,至今党与未散,斯则乱之极也。

  臣到任后,遍布榜谕,宣扬陛下德威,解散顽民,劝输赋税,措饷核兵,不遗余力,而一时属员多缺,共济无人。

  听勘知府许珖,才具虽略可观,然设簿出示,敛金待虏,士民人人能言之。其心已为众所诛,岂可复令其腼然而居民上乎?或念其近日捐五百金助肃虏伯黄斌卿兵饷,颇有急公好义之风;姑令罢闲而去。此已为陛下浩荡之恩矣。

  陛下曾命吴国杰以道衔知温州府事,而国杰已奉前此‘行取’之旨,驰赴行在考选。其长才粹品,允宜处以清华;则知府一缺,所当敕部亟行推补者也。

  (温州)属五邑,今惟乐清有令;而永嘉、瑞安、平阳、泰顺俱系县佐署事,位望既轻,民心不服,百姓日就废弛。永嘉首邑,需人尤亟;部院臣杨文骢至温,力荐处州府青田县知县张倜才谞警敏,堪理繁剧。适以公事谒臣,果见年青识透,条议多凿凿可行;臣敬遵便宜行事之旨,会同按臣郭贞一檄调张倜补永嘉知县矣。其瑞安、平阳、泰顺及处州之青田、龙泉、宣平,俱乞敕部速选补缺,速催赴任,庶地方有效力之人而匮者可充、乱者可治也。

  元年十月初二日具题。”

  附五:隆武元年十月十一日《义师已有退转之思瓯括宜修御虏之备恳允便宜支饷以厚兵力疏疏》

  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十一日,卢若腾上《义师已有退转之思瓯括宜修御虏之备恳允便宜支饷以厚兵力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义师已有退转之思瓯括宜修御虏之备恳允便宜支饷以厚兵力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窃见先后入浙宣谕联络诸臣,趼茧舌敝,亦既不遗余力矣。鲁藩鲁王资本仁厚、病复委顿,实无自外圣代之意,而为用事小人所逼,初心不得自遂。近见其所差学录李靖至处州宣谕,辄启请窥踞险要,启本业已流传。吴廷猷忽欲入温,见据黄岩未退。又闻彼中差官赴行在,止以通好为名,要求浙东八郡。盖因江干师老财匮,惧力不交,而预为退步之计也。

  夫江干之师一溃,渐东必难为守;若温(温州)、处(处州)二郡,实为八闽切近屏蔽。近有因温(温州)饷不足,兵屡哗噪而为裁减之议者。

  察温郡(温州)水陆额兵八千,当此之时正宜核实,不宜核减。惟是本年温(温州)饷欠六个月未给,计当发四万余金;战船旧额一百六十只,见在仅三之一,又皆破烂不堪,造船、修船计当费四万余金;衣甲、器械、铳炮、火药一无所有,从头制办,计当费五万余金。此十万余金之费,皆目前急需而不可缺者;将来按月给饷,又在其外。

  乃遍搜府、县库藏,并无锱铢之积。每见温(温州)人赴阙条陈,争言某项剩银若干、某项剩银若干见贮在库,今乃知其大谬不然。盖或入贪污囊橐,或系逋欠未完——既奉赦诏,总成逝波。

  至于民间赋税,自臣未到任以前,已征隆武二年四、五分,即使今年能并完明年十分,为数亦已无几,况未必完乎!

  伏恳陛下轸念封疆之危,鉴臣当局之苦,将温郡(温州)应起解正杂钱粮,容臣留为兵饷、制器、造船之用。收支数目,逐项造册报明;事平,照旧限额起解。臣展布有资,庶几得效铅刀一割,不然,惟有束手坐困,以听陛下之斧钺耳。臣无任激切祈祷之至。

  元年十月十一日具题。

  奉圣旨:‘制器、造船,委须浩费,温郡解京钱粮,准就便支用,明白造册奏报。务期立奏最绩,毋令糜财坐失事机!该部知道。’”

  附六:隆武二年正月初二日《人臣无避艰险之理事务有当变通之时再恳圣明更易督抚以资联络以惠地方疏》

  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初二日,卢若腾上《人臣无避艰险之理,事务有当变通之时,再恳圣明更易督抚以资联络以惠地方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人臣无避艰险之理,事务有当变通之时,再恳圣明更易督抚以资联络以惠地方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臣于去年十一月初十日,具有‘督抚宜归一柄等事’一疏;奉圣旨:‘浙东督抚多员,原于地方不便。这奏内事情,应撤应留?候督师臣黄鸣俊到了地方,一听辅臣酌妥奏夺;卢若腾不必预行辞卸。吏部知道。’钦此钦遵。

  近督辅黄鸣俊至瓯,臣亟求其酌议去留;而鸣俊谬以臣未得罪地方,深以议撤为难。臣窃惟今日事与承平之日大不同,所急在招徕鸷鷔之材品,镇定观望之人心;若拘牵文法,反觉其迂缓而不切于事情,敢悉颠末为陛下陈之。

  先是,部院臣杨文骢受命恢剿,暂住处州;去年九月内,闻臣将至温州,忽疾驰抵温,与臣同月到任。嗣是调某营兵、提某县饷、取某项器械、拘某事人犯,以至更调某官、委署某篆,文骢皆径自行檄所司,并无只字移会到臣,俨然以浙东总督自处,而视臣为附赘悬疣之官矣。然文骢实未尝奉总督浙东之命也!

  初题请留用处(处州)饷、既欲并支温(温州)饷,臣谓处(温州)饷除给本地兵粮外,不下六、七万金,尽已足文骢之用;温州见苦荒歉,难以应命。而文骢随授意道臣董振秀,使禀臣云:‘若不亟输温饷,方兵必来打粮。’盖文骢鼎卿与靖夷侯•方国安缔姻,见在军中共事,故文骢国安为重,以索温(温州)饷。未几,而国安征饷之檄至矣;未几,而国安催饷之官至矣;未几,而国安移兵就食之牌又至矣。

  文骢至温(温州),与督辅鸣俊议,必欲得温(温州)饷四万;且对镇臣贺君尧、道臣林弘衍,明露其欲代臣抚温、处之意,未尝讳其有挟而来也。

  臣察温州一府,通计新旧起存正杂钱粮岁可得一十八万,而其虚浮无着及逋欠难完者三万、留为地方经费者四万,其可以充饷者仅一十一万耳。今鸣俊已坐派剿饷五万矣,文骢又取四万,则本地数万兵之饷,将安出乎?贺君尧靖海营之饷又安出乎?

  况温郡饥馑异常,目今斗米价至二钱五分,百姓已丧乐土之心,县官难行催科之法。文骢所索四万金,实实未易接济。万一饥馑之后,复罹方兵打粮之惨,温之生齿立尽,陛下又安用其土地为哉!

  若以文骢代抚兹土,温(温州)而有饷,固任其通融相济;温(温州)而无饷,亦无人攘臂相争。为地方弭抢掠之祸,即为陛下弘覆载之仁,岂非计之甚便者哉!

  文骢素非纯正之品,人所共知;然此时归戴陛下之意甚坚,功名之念甚热,其欲联络国安以效忠于陛下也甚切。愿陛下审离合之情势,伸鼓舞之机权;立畀文骢以督抚浙东之任,撤臣另用,庶臣不终穷于无所展布,而文骢益且自奋于感恩知己矣。

  并祈陛下览臣此疏,留中勿发!盖疏发而不罢臣,文骢将益恨臣;即疏发而罢臣,文骢将谓己所欲得者,朝廷明知之而明徇之,于国体又甚亵也。

  隆武二年正月初二日具题。”

  附七:隆武二年二月初六日《重权不可轻假误局贵能急收疏》

  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初六日,卢若腾上《重权不可轻假误局贵能急收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重权不可轻假误局贵能急收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臣伏见陛下推诚用人,真有包举一世之宇量。而今日之用诚意伯•刘孔昭也,得无谓世臣足以系属人心,恐其归向鲁藩鲁王,故隆宠渐加,冀彼倾心为陛下用乎!臣愚,窃谓陛下此举大误。

  孔昭何如人也?身为操江大臣,胡骑渡江,抱头鼠窜;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其为人心所不与明矣。拥戴圣安皇帝,而不能存圣安;即令归向鲁藩,亦岂遂能强鲁!且既受陛下之敕,宜其一意奉行,无复贰心矣;不转瞬而复受鲁藩之剑,恐喝吏民,使靡然胥为己用耳。

  先是,孔昭航海逃归,伏草间数月,一兵、一器无有也。自陛下许其与杨文骢分用处处州饷,始募兵数百;及受鲁藩之剑,又得陛下便宜行事之旨,而跋扈飞扬,不可方物矣。各县仓库,恣意撄取;郡邑长吏,诃叱之如奴隶。准理词讼,虎差狼仆,四出噬人。绅衿商民,殷厚者封其房屋囷廪,勒贡数百金或数十金,破家相望,道路以目。逋赋顽民、犯罪亡命,归之如流,旬日之间有众数千,未已也。疏请令臣与文骢专任理饷,而以兵权尽归于彼,又欲召胡来贡之兵退守温州,此其心为恢复乎?抑第欲盘踞温、处二郡为郿坞毕老计乎?
臣故曰:‘陛下此举大误也。’

  然欲收伏之,亦非难事。陛下亟发手敕,趣孔昭率兵江上,与方国安会同剿虏。一敕不行,再趣之;再敕不行,则明责其逗留畏缩,而以处郡(处州)之饷转给国安国安利于得处(处州)饷,必能控制孔昭,而杀其跋扈飞扬之势;括苍块土,庶几为陛下有耳。

  几事贵密,臣此疏不具副本;伏乞留中省览,臣愚幸甚!

  二年二月初六日具奏。”

  附八:隆武二年五月卅日《括兵无悔祸之心瓯郡系必争之地敬陈不战屈人之着以为善后良图疏》

  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卅日,卢若腾上《括兵无悔祸之心瓯郡系必争之地敬陈不战屈人之着以为善后良图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括兵无悔祸之心瓯郡系必争之地敬陈不战屈人之着以为善后良图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刘孔昭姚永昌率兵袭瓯,而胡来贡刘永锡复相继而至;永昌以十七日败遁,来贡等距郡城六十里而军。臣与镇臣贺君尧发兵逆之,连日接战;来贡等不敢东下,退三十里,然终未肯引还。察孔昭以初十日受鲁藩鲁王金印,即于十一日发兵,其并吞温郡之意,路人知之。且非独孔昭为然;凡鲁廷诸臣日夕议发兵就食温郡者,其意皆为并吞计;但讳显言操戈,而姑借索饷为题目耳。

  何以明其然也?温州钱粮,通计起运、存留、加派,共一十六万四千九百有奇;处州钱粮,通计起运、存留、加派,共一十五万八千一百有奇;其额数之相去无几也。目前处州斗米价止一钱以内、温州斗米价至五钱以外,丰稔既己悬绝。处饷涓滴不到江上,温饷已派四万协济方国安,裒益亦复失平。然止有议加兵于温者,绝无议加兵于处者,其故何也?处州见为孔昭所据,鲁廷诸臣以为此鲁之处州也,忮心可以不生;若温州,则臣等为陛下守之,鲁廷诸臣以为此非鲁之温州也,即捐饷额之半以予之,而彼犹欲尽取版图而后甘心焉。故我无自强之策,则捐饷之寡、捐饷之多,均之无救于温州之危也。

  自强之策,莫如进取。进取之着,莫如用水师。迩陛下命海上诸将治舟备器、募兵裹粮,亦既有成绪矣。宜乘南风正迅,扬帆北上;舳舻相接,直捣苏、嵩。若过六月而不到苏、嵩,虽有船、有器、有兵、有粮,无所用之。今苏、嵩二郡义旅迭兴,望我舟师如旱望雨;声势一联,勇气百倍,恢复江南,直旦暮间事。我师既遶出浙之背后,其势足以包浙;浙中邪谋,自当消寝。是于逆虏必战以胜之,而于浙人直不战以屈之而已。伏祈采纳督发施行。

  二年五月三十日具题。”

  附九:隆武二年七月十四日《粮尽援绝危疆不保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

  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十四日,卢若腾上《粮尽援绝,危疆不保,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粮尽援绝,危疆不保,泣陈失事缘由,仰请圣明处分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虏犯东瓯,臣请援之疏凡七上,究竟援兵不至,温州府城遂于本月十二日陷矣。

  先是,虏至盘石,温民鉴绍兴屠戮之惨,皆讳言固守。本月初三日,百姓千余拥臣署而呼曰:‘愿为百万生灵计!’臣泣,谕之曰:‘若等欲降虏耶?国家豢养若等几三百年,一旦反面事虏,亦复何忍!必欲降虏,幸先杀我!’百姓各涕泣,散去。

  臣分委道、府、厅、县各官,坐守七门;臣不分昼夜,骑马遍历巡察,目不交睫。然百姓畏虏心胜,登陴协守者寥寥。及水将林泰来进战被杀、陆将黄应运被擒,民心惶惧益甚。
而距郡城六十里——地名永嘉场,有项允师者,竟于初五日剃头渡江降虏。允师本轻薄子,贪富贵,先通刘孔昭图取温州;及孔昭败,允师谬与之绝。嗣上因林梦龙之荐,有旨召用,臣谓是足以戢其不轨之心矣。不意见虏势张,遂决裂至此。允师素结纳盐徒,至是尽率其船只迎虏,虏渡江之计遂定。

  又有郡居逆绅王钦瑞,亦于初十日出城至海滨迎虏。

  十一日,虏骑数千由永嘉场登岸。臣于是晚遍驰七门,约束官兵,并招民兵登城,民兵多私自遁下。臣夜半叩绅臣周应期王瑞柟之门,哭谓之曰:‘当共晓谕士民,固守桑梓!’二臣哭,对臣曰:‘人心已死,非口舌所能挽回也。’

  十二日黎明,臣传令坚闭七门。巳时,虏以铁骑二千薄城下,城内逆党遽开门迎入。臣约镇臣贺君尧各率家丁巷战。臣腰、臂各中一矢,家丁杀伤殆尽,势已不支,乃入江就靖海营舟师,与贺君尧共议后图。

  伏念臣所处之地,三面受敌;所遭之时,一载奇荒。御田仰马汉之兵于西,而虏旋乘其东;防虏之攻于外,而奸逆复坏其内。风鹤之惊沓至,催科之法难施。寺臣王瑞柟设处事例三千金,仅征解二千;科臣利瓦伊樾设处事例二千金,仅征解一千四百金。衢抚臣刘中藻奉命赍二千金入温赈饥,臣移书求其便宜移给兵饷,复书见许而尚未解到。温区兵欠给六月分粮,靖海营兵欠给七月分粮;兵以粮尽而无斗心,民以援绝而无守志。求封疆之无沦陷,其可得乎!

  合东瓯之官吏、绅衿、兵民,必无一人谓臣有不尽之心,然业已失事至此,安敢自谓有可原之罪!谨席藁以待皇上斧钺,一面招集义兵,相机恢复。

  贼之用兵,飘风骤雨,由平阳可抵福宁州,由泰顺可抵寿宁县。伏乞严敕兵将及早扼险毖防,臣不胜战栗待命之至!

  隆武二年七月十四日具题。

  八月初六日奉圣旨:‘卢若腾,已有旨了,着速图复温(温州)自赎。该部知道。’”

南明•永历朝:依郑成功

  留居金门

  卢若腾由滃州(舟山)潜回福建,在长泰募兵起事,卒以无粮瓦解。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立肇庆,顺治四年(1647年)改元永历。时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厦门),招徕遗老,卢若腾依之,留居浯岛(浯洲屿,今金门),自号“留庵”。与卢若腾一起留居金门的明室绅耆有王忠孝诸葛倬沈宸荃曾樱许吉璟辜朝荐徐孚远郭贞一纪许国沈光文等。

  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祭海誓师征台。是年卢若腾倡修金门金湖镇太武山海印寺,留有《募建太武寺疏》及《重建太武寺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王忠孝曾樱》)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主事牧洲先生若腾》:“后归隐海滨。”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

  “乃由海回闽,上疏自劾;而关兵已撤,芝龙降矣。

   若腾归里后,与同志某等结社,举兵图恢复,所谓望山之师也。既以粮尽而罢。

   桂王立肇庆,改元永历,若腾上表贺,温谕下答。方是时,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招徕遗老,若腾依之。礼为上客,军国大事,时咨问焉。”

  《金门县志》:

  “寻潜入滃州,图起兵,见事不可为,乃回闽之曷山。

  清兵陷漳州,书招若腾降,覆书却之。

  入安平镇(今晋江安海)郑成功待以上宾。后转徙厦门,留居浯岛,因自号‘留庵’。

   越年,永明王即位肇庆,改元永历,召拜若腾兵部尚书,以道阻不能达。”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

  “乃之长泰,偕傅象晋郭大河大河失名)等募兵起事,所谓望山之师也;卒以无粮瓦解。

  遂奉疏桂王,偕王忠孝郭贞一等居岛山上数年。”

  永历十五年四月十五日《上永历皇帝疏》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十五日,卢若腾上疏永历皇帝

  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疏•上永历皇帝疏》收录该疏全文,曰:

  “原任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温、处、台、宁兵部尚书加一级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卢若腾谨奏:为主恩莫酬,臣罪难逭,敬沥血诚,还祈圣鉴事。

  窃惟逆奴煽毒,为前此史册所未经见,以皇上之忧勤惕厉、文武诸臣之呕心戮力而未奏恢复之效者,胡运未终,天心未转也。今其时矣,虏酋暴殒,群孽相戕;中原豪杰,投袂竞起。皇上命将出师、分道进发,则箪壶筐篚,立睹见休之迎,而庙貌钟簴,聿新再造之庆矣。

  臣自永历元年(1646年)举义,从臣乡诸臣之后,历今十有五载,了无寸功;而得与诸臣蒙皇上一视同仁,温纶屡锡,扪心自责,愧恧奚堪!

  十三年(1659年)夏,勋臣周金汤、监臣刘之清至闽,臣奉特敕劝勉延平王成功率师入粤;其时延平王业先进兵浙中,旋入长江,复瓜镇,围金陵,虽未克而还,亦可称今日仅见之举矣。

  至十四年(1660年)五月初十日,虏悉精锐窥岛,遂被我师斩获虏官兵一千六百余员名。自虏躏闽以来,无此大衄,斯延平王昭然之绩也。此后臣乡情形与其机宜,臣未敢悬度臆陈,以渎宸听。大都臣才庸识滞、性戆术疏,非惟不能轰轰而建拨乱之勋,亦复不能碌碌以成因人之事,所黾勉自尽以仰对我皇上者,惟此硁硁不变之节而已。

  臣举义后,所上章疏达御览者仅三之一。十三年(1659年)春具疏附兵部郎中臣黄事忠,十四年(1660年)春具疏附勋臣周金汤,皆中道见执于虏。惟愿皇上略臣疏远之迹,而鉴其恋主之诚;臣筋力未惫,道路稍通,即间关赴阙,以就斧钺。

  至于臣官衔,自隆武二年(1646年)夏,已加兵部尚书;即永历二年(1648年)十一月,皇上在端州赐臣特敕,亦是正枢臣之衔。近所奉特敕,乃‘联络八闽义旅兵部右侍郎衔’。主忧臣辱之日,臣岂敢觊优异为荣,但前后不符,不知为原案遗失莫考,抑臣罪褫夺?宜加谨详陈,以请圣裁,臣不胜惶悚待命之至。

  为此,具本附原奉使太仆丞臣潘默赍捧奏闻。

  永历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具奏。”

  《代延平王嗣子告谕将士》

  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郑成功卒于台湾,子郑经继位。(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

  卢若腾郑经《告谕将士》露布。卢若腾《岛噫诗•附录留庵文选•露布•代延平王嗣子告谕将士》收录该露布全文,曰:

  “祸乱相仍,乾坤崩坼。惟我先王竭忠贞以报国,殚劳瘁以诘戎。水断陆剿、毡裘寒胆;南征北讨,玈矢濯灵。欲收外府之厚资,爰辟东都之新宇。□□舟航瓦解,沃野耒耜云兴;不匮转输,立期光复。岂意根基甫定,中道弃捐;本府泣血椎心,哀痛莫赎!

  自维薄劣,曷克缵承,叨赖文武之推戴效忱,重以母夫人之谆切属望,是用勉肩先绪,虔答舆情。幸桑梓之末荫,睠东方而行部。叛将黄昭,显肆不轨;颜行初逆,顷刻就歼:固先王之灵爽可凭,亦将士之忠诚不惑。

  本府以优异示激劝之典,以包荒安反侧之心。招徕土番,咸受戎索;抚绥流寓,胥庆乐郊。既无东顾之忧,遂振西归之旅。念沿海疆土,费先王之缔造经营;矧岛上遗黎,沐累朝之生聚教训。属满虏方眈眈相视,讵吾人可泄泄不前!

  所愿共励壮猷,大舒朝气。一切政令有未便于地方者,并许士民指陈详确,本府不难翻积橐之穴,以补亡羊之牢。或有奇谋异勇、雌伏未扬者,既望各举所知,兼许自陈求试;如果怀抱不虚,自当破格拔擢。兵以严为纪、以和为律,期于与民相卫;其有不加训练、攫掠公行者,杀无赦!民以农为本、以商为佐,期于各安生理;其有包藏祸心、外勾内叛者,杀无赦!饷以正为式、以杂为权,期于悉充实用;其有指一科十、侵渔肥囊者,杀无赦!以上休养急着,即是恢复长图;必诸文武持之有初有终,而后本府成其实心实政。

  相须远大,不禁叮咛。如或玩违,刑法具在,体之毋忘!”

卒于澎湖

  清·康熙二年(南明·永历十七年,1663年)十月,清兵进取金门、厦门。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二月,郑经退守台湾;三月,卢若腾沈佺期许吉璟等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三月十九日卒,年六十六。葬澎湖太武山南麓,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公之墓”;后移柩故里。(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成功郑经沈佺期》、《泉州古墓·卢若腾墓》)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主事牧洲先生若腾》:“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甲申变后,与癸未进士沈佺期许吉璟等同渡海,隐于台湾,励节终身。卒,年六十六。”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春三月,与沈佺期许吉璟等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临终,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公之墓’。年六十有六。嗣王·郑经临其丧,以礼葬于太武山南,今犹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沈佺期郑经》)

  《金门县志》:

  “永历十七年,金、厦沦清,若腾走南澳。

  十八年,渡台,至澎湖,疾作。忽问:‘今是何日?’侍者以三月十九日对,矍然曰:‘是先帝(明·崇祯帝殉难日也。’一恸而绝。”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乃卒于澎湖。”

著述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5·人物列传·明列传12·卢若腾“所著有《方舆图考》、《浯洲节烈传》及《诗稿》、《文集》。”

  连横《台湾通史·史卷29·诸老列传·卢若腾》:“生平著述甚富,有《留庵文集》二十六卷、《方舆互考》三十余卷,《与耕堂随笔》、《岛噫诗》、《岛居随录》、《浯州节烈传》、《印谱》各若干卷,后多散佚。邑人林树梅求数种,刊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方舆互考、岛噫诗》)

  《金门县志》:

  “晚年一意著述,上自天文地理,下逮虫鱼花草,宏通博雅;品藻古人成败得失,反覆淋漓,断制严谨。至于身世感遇,忧愁愤懑之什,皆根于血性之注洒。

  所著有《方舆互考》三十余卷、《留庵诗文集》二十六卷、《浯州节烈传》、《学字》、《与耕堂随笔》、《岛噫集》、《岛居随录》、《岛上闲居偶寄》、《印谱》等,惟多散佚。”

  1959年(民国四十八年),在金门鲁王塚发掘出卢若腾留庵文集》十八卷、《留庵诗集》二卷、《与耕堂学字》二卷、《制义》一卷、《岛噫诗》一卷等书,为今日可见之著作。

卢若骥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0•卢若腾“弟若骥唐王时为总兵,守盘山关。大兵至,若骥会诸将坚壁死守,相持两越月。大兵益集,若骥粮匮,遂议决战,开关门出敌,将周茂被箭死。若骥败入关,诸将见援绝,请降。若骥度人心已离,夜半率亲兵三百余骑,弃关从温州遁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