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朝 宗

【字何朝,号何来来福来观来佛),
明·德化县隆泰里后所村(今浔中镇隆泰村后所自然村)人】

  生平
    ——史籍记载。
    ——行状(明·洪武拨军来德的后代。泥塑世家。瓷塑大师。)
    ——生活年代。|
    ——晚年。
    ——传承。

  存世瓷塑作品
    ——馆藏(国内。国外。)
    ——民间收藏(散落民间。拍卖。)

  艺术特点
    ——材质。
    ——造型(以小见大。身躯的曲线美。服饰线条美。丰富的整体造型。)
    ——韵味。
    ——钤印。
    ——作品举偶[盘膝观音。坐岩观音。坐式观音。渡海观音(一)。渡海观音(二)。渡江达摩文昌帝君弥勒佛。]

  何朝宗,字何朝,号何来来福来观来佛),明·德化县隆泰里后所村(今浔中镇隆泰村后所自然村)人,祖籍江西;大约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其生卒年一说嘉靖元年—万历廿八年(1522—1600年),一说弘治十七年—万历十年(1504年一1582年)。

  故居“溪阳堂”,位后所村,在“观音岐”北坡、滻溪北岸,今尚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观音岐》、《泉州儒道释寺庙·碧象岩》)

  何朝宗是著名瓷雕艺术大师,其瓷塑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派”艺术。

生平

  史籍记载

  关于何朝宗生平,史籍的记载极为稀少且模糊。目前可见者有:

  清·乾隆 《泉州府志》王弼,小名盛世。工诗文书画,尤善塑土写真及诸仙佛像,独造其微。同时又有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贯德化、寓郡城,善陶瓷像,有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

  清·道光《福建通志·艺术传·陶瓷·明》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善陶瓷像,有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8·人物志·方伎·明·王弼载:王弼,小名盛世。工诗文书画,尤善塑土写真及诸仙佛像,独造其微。同时又有何朝宗者,寓郡城,善陶磁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

  行状

  明·洪武拨军来德的后代

  王冠英说:何朝宗系明·洪武时拨军来德的后代。”

  相传:何朝宗先祖何昆源,号德辉(一说德举),江西省临川县廿二都人,后移居南城县十六都四脚桥,以雕塑佛像为业,石刻、木雕和泥塑无所不精。元末天下大乱,何昆源弃艺从军,参加朱元璋的队伍。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江西建昌府卫军。

  洪武七年(1374年),何昆源调泉州卫右所任百户,旋升右营旗官,又调泉州府卫管海指挥右所。

  洪武十七年(1384年),何昆源奉命拨军到德化县隆泰社厚苏村(今浔中镇隆泰村后所自然村)屯垦,遂定居归德乡灵化里(明·永乐后改称归德乡坊隅,清·改称良太社,后又改称隆泰社)。何昆源择滻溪北岸、虎头山下一片向阳小山坡,建“溪阳堂”,成为德化氏始祖,这一片山坡即称“何厝坡”。时随何昆源入德化屯种的尚有8姓,分居附近。相对泉州卫“右所”,这里便是前来屯军者的“后所”,于是共同创建了“后所宫”。再后,这里从良太社分出,成后所村。

  泥塑世家

  何昆源在德化安置后,业余时间重拾旧艺,从事雕刻生涯。何昆源有2子,其一何世祥、孙何尚志皆习文,先后分别出任过莆田县儒学训导和古田县儒学教谕,后均辞职回乡务农,继承了氏的雕刻衣钵。

  从第4代何光孙开始,5世何孙仔、6世何国人、7世何茅德,8世何善富何朝宗父),都定居德化,再也没有外出,而是在家务农,同时从事雕刻。

  时福建沿海多崇仙信佛,庙宇众多,何朝宗的祖、父、兄,都是为庙宇做佛塑的,是厚苏村何厝坂“溪阳堂”的泥塑世家。至今后所尚有姓数家,他们擅长雕塑神仙佛像,尤以仪态万千、神形兼备的观音如来达摩罗汉最为杰出。

  何朝宗及其弟何朝春即诞生于厚苏村何厝坂“溪阳堂”

  何朝宗从小跟随父、兄学艺,并拜当地艺人为师,青年时期已是一位远近知名的佛像雕塑艺术巧匠。其早年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如德化县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等,个性鲜明,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些泥塑有的保留至清末和民国时代,而永春县熙里乡古德院高2米多的普陀观音一直保存到廿世纪60年代。

  成年后,何朝宗为扩大视野,曾一度寓居泉州,结识泥塑工匠王弼,拜之为师。今泉州南门天后宫保存有王弼雕塑的天妃造像。或说,何朝宗与画家陈子和也是好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后宫》)

  后来,何朝宗返归德化县隆泰社厚苏村(今浔中镇隆泰村后所自然村)故家,至今隆泰村还有何朝宗的故居 。

  瓷塑大师

  离后所不远处有白泥崎(后因何朝宗利用该山优质瓷土烧制驰名于世的瓷观音而称“观音岐”),富优质高岭土,时后所及其附近的乐陶、宝美、东头一带乡人,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瓷业生产,成为德化古代著名瓷乡,窑场密集,产品于宋、元时代已远销国外。

  何朝宗也学习做瓷,以习得的泥塑技艺,对烧制宗教题材的工艺瓷情有独钟,作品多为佛教一类,如达摩观音罗汉如来弥勒等;道教方面较少,有文昌关帝铁拐李吕洞宾、和合二仙等。还烧造一些精巧雅致的香壶、小花瓶等可供玩赏的用品。

  观音瓷塑占了何朝宗作品的绝大部分(观音塑像在整个德化瓷塑中也颇为流行),且仪态端庄、容貌秀丽、超凡脱俗,生动神妙。时人赞曰:“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后即称氏所塑制的瓷观音“何来观音”,久而久之,何来便成为何朝宗的雅号了。

  据说何朝宗在进行瓷坯雕塑时,独创“捏、塑、雕、刻、刮、削、接、贴”8八字技法,增加雕塑的艺术感染力。他从不潦草马虎,总是力求创新,从整体的结构至人物形像,从比例、线条到衣饰、神情等各个部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一丝不苟的精雕细塑。不论是制坯或是烧制成品,如有一点小毛病,他都毫不犹豫地销毁掉, 其 传世的瓷雕作品既精致又稀少。

  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何朝宗的作品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其雕塑观音,在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中被奉为神物至宝。清初•叶梦珠《阅世录》载,何朝宗为琉球塑观音1尊价5000银钱,为莆田凤山寺雕塑十八罗汉每尊价50银钱。

  其瓷塑作品,在西欧人眼中也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被誉为“瓷圣”。万历(1573~1619年)间,何朝宗创作的瓷雕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佛像,远销日本、法国、英国、埃及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英国古陶瓷研究专家约翰说:何朝宗的瓷雕艺术作品可与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相媲美。”

  生活年代

  由于文献对何朝宗的记载非常简略,至今对其生活年代,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明·宣德说

  黄荣灿《武夷山水天下奇·德化古瓷窑》中说:“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年)著名老艺人何朝宗塑造的瓷器观音像,运往东南亚及欧洲各国,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

  黄汉杰《介绍馆藏明代德化外销瓷器》也赞成“宣德”说。

  (二)明·嘉靖至万历说

  宋伯胤 《谈德化窑》文中说:“明朝嘉、万年间(1522—1620年),有名的工艺家何朝宗就在这个作坊(后窑)里工作,他的‘十八尊佛像’,也是在这个窑里烧成的。”

  王洪涛《明瓷塑大师——何朝宗》和徐本章叶文程《德化窑》也持此说。

  一般认为,“嘉万说”纯是根据调查口头传说得来的,这种口头资料年代既久,难以准确,不能全信。而“宣德说”则比较可信,虽无直接记载,但何朝宗的瓷塑作品背后大都盖有自己姓名的印记,也有一些作品同时盖上“宣德”年号,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实物证据 。

  此外,还有人提出弘治至万历(1488—1620年)说、明末清初说、康熙(1662—1722年)说,但都难有确证,不足为凭。如康熙说,是法国人唐纳利提出的,证据是何朝宗制作的香炉上有1条弦纹,而这是17世纪后半期生产的标志之一;又如,史料中有记载何朝宗生平的文献均为康熙朝以后,最早记载的是乾隆《泉州府志》,似增大了何朝宗属于康熙朝的可能性。

  晚年

  何朝宗的晚年结局,史无明载,但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说何朝宗花了很长时间,精心雕了十八罗汉,可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窑变”。他大受刺激,带着烧坏的十八罗汉隐居深山,从此不知所终。

  二说何朝宗晚年因受不了贫困,投水自杀。

  按常理推之,这两种传说的可能性都不大。早期的德化瓷土是软性的,而当时的窑炉结构火力很难均匀,“窑变”之事是经常发生的,作为一个富有数十年制瓷经验的艺术大师,何朝宗不至于因此而去;同时,何朝宗已 是一个社会公认的瓷塑大师,其作品极其难能可贵,虽不能设想他因作品畅销而发财,但如一般艺人过着供可应求的普通生活,应不成问题 ,不至于因贫困潦倒而自杀。

  传承

  何朝宗的瓷塑技艺在德化得到广泛传承,由此形成派”

  派”技艺还向外传授。清·道光廿二年(1842年),福州泥塑大师张进奎(艺名裕师),召集福州府雕塑艺人在闽侯县湾边白苗乡成立派”艺术支系——“来禧堂”,师承何朝宗,研究、弘扬派”技艺。民国二年(1913年),德化派”弟子游长子到江西景德镇福建会馆传授技艺。

  近代许多德化瓷的老艺人如许兴泰苏清河等,依然在仿制何朝宗的艺术作品,然神似居多,无法媲美,更难以超越。

存世瓷塑作品

  对何朝宗的瓷塑作品数量,说法不一。张圣福等编《中国国宝》认为,何朝宗的作品仅有40余件;而英国收藏家唐纳利 《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则认为,何朝宗的作品总数可能有1000件左右。前者应指存世作品,后者应指平生作品总数。

  鸿鹄《明代瓷雕大师何朝宗记载:何朝宗的作品“在东西洋市场上都是热门货,各方以高价争购,也有一部分由华侨携带出国,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

  根据实际情况统计,目前何朝宗瓷塑作品存世量大概为40余件,且大多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如北京、上海、南京、福州、泉州、厦门、莆田和德化,以及国外的东南亚和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日本、香港等地,都珍藏着何朝宗的瓷塑作品;私人手中少之又少。

  馆藏

  国内

  德化陶瓷博物馆有藏品5000多件,其中的镇馆之宝就是何朝宗瓷塑佛像,其中1座为“文昌帝君”塑像。 (见下文“作品举偶·文昌帝君”)

  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有何朝宗所塑的1尊乳白釉瓷“渡海观音。(现置泉州海交馆。见下文“作品举偶·渡海观音”)

  福建省博物院藏文昌帝君

  山西博物院藏达摩坐像。

  苏州古玩城藏弥勒佛像。(见下文“作品举偶·弥勒佛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渡江达摩”、“披坐观音(塑像盘膝而坐,温良娴雅)、“鹤鹿老人”等。(见下文“作品举偶·渡江达摩”)

  国外

  新编《德化县志·人物篇·何朝宗传》据《莆田县志》(草稿)载:“民国时代,由莆田县流落日本的二尊瓷观音、一尊达摩……”该2尊观音像均趺坐、色白,一尊袖手披裙,高6寸,另一尊念珠露于袖外,高7寸。此外还有“十八手准提佛”,莲花座,傍有龙王2,高1尺,色白。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观音坐像。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祥云观音

  丹麦国家博物馆藏有何朝宗的早期作品。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观音”、“关羽”、“释迦牟尼等瓷雕像。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关帝瓷雕像,时代之春美术馆观音像。

  据1985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塞缪尔·悉尼马钱特所创办的S·MARCHANT&SON公司成立60周年纪念展览出版的《中国白》一书介绍,英国藏有3尊何朝宗的作品:①“渡海观音,藏袖立式,高51厘米,背后盖有方形篆体何朝宗印”4字印铭。②“披坐观音,持经,高26厘米,背后盖有葫芦形篆体何朝宗3字印铭。③“坐岩文昌帝君,高36.8厘米,戴冠重袍,手持如意,背后盖有方形篆体何朝宗印”4字印铭。

  美国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博物馆珍藏着丰富的德化瓷器,其中包括何朝宗早期作品。如:①新编《德化县志·人物篇·何朝宗传》据《莆田县志》(草稿)载:“民国时代,由莆田县……被美国掠走伏虎祖师…… ”“伏虎祖师”像骑虎状,一手擒虎头,一手擎环,高2尺2寸,色白。②观音像,盘坐于山洞之内;前立韦陀,旁有十八罗汉错杂其间,骑有龙虎之兽,姿态万千。高1尺,色白。清·光绪四年(1878年),美国举行优秀艺术作品评比,波斯顿美术馆珍藏的何朝宗作品观音像被评为第1名。

  民间收藏

  何朝宗瓷塑作品,有些散落民间,有些被西方收藏家收藏,有的还进入拍卖市场。

  散落民间

  德化县民间存有何朝宗瓷塑作品:①“坐岩观音,存浔中乡高阳村,“象牙白”瓷质,高约12吋。②达摩像。③“渡海观音。(见下文“作品举偶·渡海观音”)

  新编《德化县志·人物篇·何朝宗传》据《莆田县志》(草稿)载:“民国时代……保留在莆田县民间三尊瓷观音:一尊趺坐没雾式,高七寸;一尊趺坐式,高尺许;另一尊趺坐式,高一点二尺。还有一尊文昌帝君像,左手执如意,高二尺余。”

  拍卖

  香港佳士得拍卖行2014秋季拍卖会上,1件何朝宗白釉“渡江达摩陶瓷立像以1444万港元成交(约合1220万元人民币),这是德化窑陶瓷首次拍出千万元高价。

  2014年11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拍的何朝宗“渡海观音像,估价1000—1500万港元。

  不久前,藏家刘益谦在北京以552万元购得一款何朝宗观音坐像。 

  2005年11月8日,英国伦敦佳士得秋拍何朝宗印”印章观音立像,以13.12万英镑成交。

  2010年11月,德国斯图加特纳高秋拍何朝宗印章“渡海观音立像,以42.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03.06万元)成交。

  2012年5月,英国伦敦邦瀚斯拍卖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以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成交。

艺术特点

  何朝宗之作,充分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继承唐代造像丰腴之美和宋代佛像典雅温润之风,沉浸于明代复古氛围之中,风格洗练,质朴典雅,温润内敛,不以装饰繁缛为美,超尘脱俗,浑然天成。

  材质

  何朝宗的全部瓷塑作品全为德化白瓷。

  宋代,德化窑已有白瓷生产。明代时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较具代表性的品种,称“建白瓷”,以瓷质映透厚实、糯米胎骨、釉水莹润如玉、凝白泛红而蜚声海宇,有“象牙白”、“猪油白”、“乳白釉”、“糯米胎”、“葱根白”等之称;流传到欧洲后,法国人又称之“鹅绒白”、“中国白” 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陶瓷·明—清·德化白瓷技术趋于成熟、附三·德化瓷烧制技艺》)

  离何朝宗故乡后所不远处的的白泥崎(观音岐),为其制作提供了优质高岭土。传说,何朝宗很注意精选原料,对瓷土多次加工精淘,还自制釉料,研究控制烧窑的火候,保持胎骨均匀坚硬,釉色白润而带淡黄,凝脂如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瓷质温润细腻、晶莹剔透,瓷塑精致典雅、巧夺天工”等特点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宝”

  德化白瓷“洁白可爱”(清·乾隆《泉州府志》),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何朝宗的作品里多见“猪油白”,白中泛黄(或红),温润典雅,犹如少女白里透红的肌肤,充满活力与亲和力。用在瓷塑 观音大士 像,如泛着温润的光泽踏浪而来的“渡海观音,这样的色调拉近了远离尘世的观音大士与百姓的距离,少了一些神秘,多了一些亲切与温暖。

  造型

  何朝宗擅长木雕、彩雕,其瓷塑作品博取各家之长,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优质瓷土(高岭土)的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派”艺术, 垂范后世,至今仍给德化窑的瓷塑艺术产生巨大影响。

  何朝宗的瓷塑人物作品,以小见大, 胸部扁成椭圆形,整体看修矩合度,符合解剖,肃穆大方,自然浑厚,形态逼真,品位高雅,其造型美主要体现在身躯的曲线美、服饰的线条美,还配以背景或动作以丰富整体造型。

  以小见大

  明代以前,中国的佛塑多以大型佛雕为主,如各地的石窟,庙宇里的森严佛像。

  何朝宗“以小见大”,以瓷器的形式,将佛像化为一尊尊小到能供奉在家中桌子上的雕塑,让人们感到佛在家中、佛在眼前、佛在心中。

  身躯的曲线美

  身躯曲线美在何朝宗的站姿观音中十分明显。

  如“渡海观音,人称“梅瓶式”身材,颇为形象。所谓“梅瓶式”《饮流斋说瓷》有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渡海观音与梅瓶相似至极,其口若樱桃,浑厚饱满;肩部宽圆,线条流畅有力;腰部以下,向内稍狭;在足部向外侈开。总体来说,造型设计紧凑而精心,这样的体态美为“渡海观音增添了一份雍容优雅的神韵。

  如此造型在其他站立式的何来观音中也是常见的。

  服饰线条美

  线条是基本的造型原素之一,其主要服务于二维的造型艺术,因此在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创作都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得益于毛笔这种对线条极有表现力的工具,中国的古代绘画和书法中已经有了完整的线条表现技术和理论;但在瓷塑方面,主要由于工具和制作技法的限制,在之前还没有人能像何朝宗一般完美地运用以线为主的塑造手法。

  何朝宗的线条造型手法在观音服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衣巾飒拂,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流畅、翻转自然,这种酣畅的线条造型处理,和书法草书中体现的流畅奔放的“势”(即节奏、韵律感)颇为神合。

  如“坐莲观音,她的衣服纹路如此之多,但衣纹的走向的刻划总与塑像的每一部分体积结构相衬,使得这些纹路有序的体现了观音的动态形象;其衣褶上还运用反“S”型线条,此源于古代太极图,不仅有上升、回归等象征意味,这样的构图还产生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艺术效果与“吴带当风”的飘逸神韵。

  丰富的整体造型

  何朝宗的创作灵感来之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在整座瓷塑上除人物造型外,还配以背景或动作,以丰富整体造型。

  闽南沿海常见的惊涛骇浪,成了“渡江达摩”、“渡海观音脚下的衬托;闽南山中的青树翠竹,成了何朝宗点缀人物个性的象征……

  仅何来观音何朝宗就塑造 有坐莲、坐岩、披坐、趺坐、趺坐没雾、盘腿远观、坐神兽、坐蒲团,以及持鱼篮、持花、持如意、持佛珠经卷、携童子等多种形象,或坐或立,皆面色慈祥,典雅端庄。

  韵味

  何朝宗充分发挥唐、宋以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并加以创新,所塑人物内心表情传达于外,形神兼备,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特定仪态, 超凡脱俗,神韵洒脱。

  何朝宗的佛像,既保持神化色彩,又蕴含美好、幸福、健康的意境,没有正襟危坐、礼仪束缚下的沉闷压抑感,而是体现出一种自然、淡泊、空灵的宗教艺术情趣。

  何朝宗尤其擅长观音塑像。

  据佛经记载,观音本是一国太子,成佛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能随缘示现,作32种变化以普度众生,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云,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女人仅是他的变像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我国唐宋及以前的佛教艺术中,观音一般都是以男性形象塑造的。到元代,有一位姓的贵族妇人刊印一本《观世音菩萨传略》,说观音妙庄王的第3个女儿,名妙善,从小信佛,这才有了女观音。后来为吸引女信徒,民间雕塑观音神像时,就把他变为女人形象,并赋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和送子的 特质。

  何朝宗根据这一说法,塑造观音时,往往在其女性面形上注意显露男性气质,反映其注意刻划面部神态的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力。

  钤印

  何朝宗的传世作品很少,经本人认可钤印的得意之作更是少见。

  何朝宗的印款有方形和葫芦形两种。道教人物用葫芦印多一些,因葫芦谐音“福禄”,道家有福禄寿三星,且葫芦本身也是1件道家物象。

  作品举偶

  盘膝观音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国家一级文物。

  塑像盘膝端坐,神态温良娴雅,衣纹柔润流畅,头部刻划细腻,酥胸贴饰璎珞,加上象牙白瓷质洁白柔润如玉,将观音善良庄重的神态表现得异常逼真。

  最耐人寻味的是,这座观音的面部明显带有一种男子气质。(参见上文)

  坐岩观音

  广东省博物馆珍藏。

  塑像高22.5厘米,背后有葫芦形阴文篆书何朝宗3字印记。胎质厚重,坚细洁白,釉色为白色中泛出淡淡的土黄,呈牙白色,如凝脂,似美玉。塑像里无釉,底露胎,手指痕较明显,为人工雕塑的原作。

  此件坐岩观音雕塑工艺技术相当高超,刻工绝妙,人物造型十分精美,比例匀称,形象自然,整个外观清秀俊逸、素雅洁净、雍容大度,既庄严神妙又亲切可爱,既慈祥和蔼又超凡脱俗,具典型的 何 氏雕刻风格。

  观音头发分上、下两层,上层盘成螺形高髻,螺髻前下方有两朵带珠的云头纹装饰,发丝根根俱现,使人感到真实而美;脸庞丰满圆润,五官清秀细腻,双目微合,下颚宽而方,嘴唇饱满秀美,唇角深凹,面部神态给人一种恬静而慈祥的感觉;着宽领裸胸广袖的上衣,胸前饰宝相花,外着披肩,下身着裙,衣纹线条流畅明快,衣摺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观音赤足坐于岩石上,右腿半蹲,左腿后曲,手腕带镯;右手心向下,自然垂放右膝上;左手握书,轻松地叠于右手上。岩石雕镂凹凸奇兀,手法不落俗套。

  这件坐岩观音采用的是局部分塑一次烧结法。从座垫底部向内上方窥视,可清楚见到头与脖连接处有明显的衔接痕迹,说明头是入窑前插上粘接好的,系瓷胎未干时经过表面修饰、上釉,然后入窑一次烧结而成,故器物 表面不留衔接痕迹。

  坐式观音

  朱培初《中国白——德化瓷器》中写道:国外发现何朝宗雕制坐式观音1尊,盘坐在圆形座上,高髻,上身稍前倾,身着宽袖大衣,衣的上部结于胸前,袒胸,系璎珞,眼神低垂似在凝思,脸容丰腴,肃穆庄严,富有超凡脱俗的意境,显示观音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

  渡海观音(一)

  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1尊何朝宗所塑的乳白釉瓷渡海观音(现藏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站立在海浪上作驭波逐浪、渡海而行的立像造型,通高46厘米,座宽14厘米;背钤“何朝宗印”小方章。其釉水牙亮,熠熠生光,刀法圆畅,雕工精致,技艺卓绝,独具匠心,技艺较福建省博物馆所藏何朝宗观音瓷塑还略胜一筹,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尊观音身材匀称,丹凤眼,面目清秀,神情自在。头盘高髻并贯一如意,中以宝冠束发,发上披风兜,完全是当时中国女性的形象;脸形丰腴,额中一点吉祥痣,两耳半垂不到肩,眼皮微张而下视,双唇紧闭,笑容若隐若现,端庄慈祥;袒胸,露一串莲花珠饰;双手藏于袖内作左拱势,与当时妇女的“万福”之礼很相似;外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被跳跃的浪花所淹盖。

  《泉山古物编》 称其:“面如美男子,丰面且丽,不可多得之品也。”

  1963年11月,浙江杭州美术学院佛像研究专家史岩教授评曰:“这尊瓷观音,具有宗教性与真实性结合,即从真实中来,加上宗教成分,能令人耐看,即越看越喜看,面庞开像作雕圆形,整个面庞恰到好处,表现着明代典型。整个容仪体态,能表现女性的美与慈蔼情感,注意到宗教要求。手法高明,精巧细腻,头发很有条理,不深不浅,衣纹生动,既不粗率,亦不简略,全部线条有韵律感。”

  渡海观音(二)

  德化一收藏家收藏。

  这尊“渡海观音何朝宗早期作品,高38.5厘米,最宽处14厘米,重2.25千克。粗胎瓷,通体施白釉,色象牙白,釉水肥润纯净;手工捏造,中空,背部钤一枚葫芦形何朝宗印。

  观音立姿,造型优美,刀法深刻锐利。发如细丝,发髻高挽,双髻盘肩;面若满月,鼻子隆挺,目光微垂,似低垂凝思,神情娴雅平静、慈祥端庄;上身披巾,胸佩莲花式璎珞,衣褶贴体,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衣纹流转自然,似临风飘拂;右手提一莲花,花中装1尾鱼,左手执玉如意;长裙曳地,脚踩莲花与波涛,一副踏海迎风的神情。

  渡江达摩

  国家一级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达摩原为印度僧人,渡海到达中国,因为与当时的执政者梁武帝不投缘,后来去了嵩山少林寺,开创了禅门一派,为中国禅宗初祖。

  达摩造型秃顶长耳,须眉成卷状,双眸深邃,凝视远方;身披宽袖长衣,衣纹随风飘动;双臂合抱胸前,手藏于袖向前拱,妙相庄严;赤足踩着莲花,置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呈现渡江跨海雄姿。其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决心,被表现得恰如其分 。

  文昌帝君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珍藏。

  白瓷,通高30.8厘米,底14×10厘米。胎质洁白细腻,施白釉泛牙黄色,釉色乳白,底露胎。

  文昌帝君瓷雕线条流畅,富有层次感。“国字脸,丹凤眼,大垂耳。头戴进士帽,身穿宽袖长袍,倚坐在岩石上,雍容大度。他左手执经卷,右手自然下垂,袖臂及衣身下摆各随手足之势,或弯曲转折,或突起拖拽,或深陷掩映,极富层次变化。座下岩石也很逼真,与整个雕塑浑然一体。塑像背钤葫芦形‘何朝宗’印款。”

  1993年的农历正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许回成在大田县农村收集,经福建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何朝宗真品。2006年8月捐赠给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

  弥勒佛

  苏州古玩城藏。

  胎骨坚细洁白,形体厚重,釉色温润如玉。

  弥勒佛双耳垂肩,盘膝曲腿,席地而坐,袈裟夸大,衣带飘逸,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韵律。其袒胸露腹,笑意满面,双眼炯炯有神,姿态生动自然,雕刻手法细腻,线条圆润,惟妙惟肖,极富神韵。

  背后隐约可见何朝宗印”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