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祠堂(7划:苏)

  阜阳苏氏宗祠[南安市康美镇梅元村。肇基。衍传。族贤。宗祠沿革(沿革。族谱。)宗祠规制。]
  清沟苏家祖庙
(晋江市陈埭镇苏厝村。肇基与传衍。外迁。族贤。祖庙沿革。祖庙规制。)
  钱坡苏氏宗祠(晋江市磁灶镇钱坡村。源流。规制。)
  苏坑苏氏大宗祠(泉州台商开发区[原属惠安县]张坂镇苏坑村。肇基。衍传。《惠安苏氏支谱》。宗祠沿革与规制。革命聚集据点。)
  双翰苏氏宗祠[含下第“新兴堂”、上第“世德堂”。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鲤中自然村。肇基及衍传。族贤。宗祠沿革与规制(新兴堂。世德堂。家规家训牌匾)。邻近附属建筑。]
  长坑家燕祖宇[显福祠,长坑衡阳苏氏燕子祖宇。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泰西月角。苏氏入泉。苏结肇基长坑。传衍(长坑衡阳苏氏。长坑村前坪苏氏。感德槐植苏氏。长坑珍田苏氏。剑斗双洋下洋山苏氏。蓬莱岭南苏氏。长坑西溪苏氏。长坑南阳苏氏。长坑小西苏氏。长坑山格苏氏。湖上村苏氏。长坑玉美苏氏。湖上黄武苏氏。湖上雪山苏氏。长坑扶地苏氏。湖上长林苏氏。湖头半岭苏氏。湖头湖四苏氏。长坑月眉苏氏。湖上雪山香东坑苏氏。湖上上路苏氏。感德大格苏氏。长坑青苑苏氏。白濑上格苏氏。剑斗双洋上洋山苏氏。其他。)。长坑衡阳苏氏族谱(长坑衡阳苏氏族谱。长坑衡阳苏氏大宗谱。)。昭穆。祖宇沿革。规制。]
  长坑日本祖宇(东洋祖宇,牛眠祖宇。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北斗山坪东麓。)
  长坑岩头祖宇(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
  长坑魁多祖宇(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埔兜)
  长坑衡阳苏氏其他祖宇。

  湖头大成祖宇
(长坑衡阳苏氏大宗祠。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大成。沿革。规制。)
  岭头苏氏家庙(安溪县官桥镇岭头村下田角落。元·苏唐宫肇基岭头、恒产。族谱。家庙沿革与规制。)
  新林苏氏丁玉祖宇(安溪县蓬莱镇新林村新楼角落。肇基。祖宇规制)
  溪美苏氏祖宇[安溪县湖头镇溪美村。苏师圣肇基溪美。族谱。祖宇规制(龟山祖宇。牛眠祖宇。拱甲祖宇。)]
  横山苏氏光恒祖宇(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前溪角落) 
 

阜阳苏氏宗祠

  阜阳氏宗祠,位于南安市中部康美镇梅元村,是泉州著名宗祠之一。

  肇基

  唐•光启二年丙午(886年),光州刺吏苏奕4世孙苏义,带仲弟苏羡、季弟苏益王绪王潮兄弟自河南光州固始经江西入闽,由汀、漳进兵泉州,王潮自把军驻承天寺,氏3兄弟驻驻城隍庙。6年后,王潮攻占福州,拨以前军将分镇四处;苏义因军功戍守南安涧埕关(今南安康美),开基坂顶霞舒,传阜阳氏,世居南安廿都阜阳谷口前埔九郎园。阜阳氏奉苏义为入闽始祖,族人称大郎公”。(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潮》)

  苏义的仲弟苏羡居永春毗湖;季弟苏益居云台开山,传同安氏。

  明苏希栻(号阜山)卒葬康美官堂山(今名尾仔山)。1991年因建玲苏中学,迁葬时出土《墓志铭》墨石3块,赐进士及第、家眷晚生庄际昌状元撰文,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广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侄孙宇庶篆额,赐进士第、修职郎、行人司行人、中宪大夫、侄孙兆先书丹。有文载:“先世大郎公以唐•光启年自光州固始入闽,世居武荣之梅山下,称阜阳氏。”

  明•梅斋《墓志铭》(2007年山地工业开发出土):“自远初祖唐时大郎公由光州入闽,即世居之。”

  清•仁斋《墓志铭》(1975年出土)载:“自远祖大郎公光州固始入闽,世居霞舒谷口。”

  现存清•顺治间苏彦先苏润续修的《族谱》(称“旧谱”)载:1世“大郎公”,唐•光启二年丙午与两弟自河南光州固始从王潮入闽,至泉州居南安县二十都涧埕灵感里阜阳谷口,地号前埔九郎园。两弟也有简明记述。

  民国初年戴希朱《南安县志•选举志之3》(1989年8月重印):“唐武职:苏义与弟王潮入闽,镇守泉关涧埕。”“(5世)苏荣宗承祖州职守涧埕。宋•曹彬南下,从兄明翁衢翁往汀州投诚,以原职用。”

  远初祖风水坟墓依然可辩。据旧《族谱》载:1、2世以山为坟,分别葬“劳辱献膜”、“金狮抱子”;3世葬西王山“狮母戏儿”,4世葬东溪口“龙虾出海”,5世葬福善堂后“伏虎朝狮”,6世葬东王山井崎后“炎炉铸金”,7世葬西王山“将军脱镫”

  衍传

  苏义只生1子

  生3子:

  长扮做商人回光州固始顾祖。

  次,固守基业,五世单传,袭职关守。

  三,生2子:长十九翁,回光州;次廿翁,生3子衢翁明翁衡翁,入宋后分守惠、永、德关隘。

  8世垂昌,生4子。除长、四徙居仙游枫亭外,次、三居本地,分东、西房,史称“9世分东、西”

  苏仪为东房祖,子孙居埔上(今前埔)。后来后裔大都外徙,其中四十五位诗存和四十六位诗圣兄弟,因逃兵,徙居安溪官仑庙、魁美等处。

  苏达为西房祖。

  西房至14世兄弟4人:

  长伯通,知文义,始修谱立字行;

  次伯善,因看顾12世坟,徙居沟头;

  三伯原,因看顾10世坟,带3子徙居安溪横阳;

  四伯达,因看顾11世坟,徙居永春仙人桥。

  15世梅斋,亢宗拓业,大振家声,传6房,其三房子孙移居惠安张坂一带。明、清时代,人丁大量繁衍,很多外徙闽东、浙南、台、港、澳、缅甸、菲律宾、印尼、马来亚、泰国、东南亚各地。

  阜阳氏至今传38世,分布康美镇康美、梅元、集星、梅魁、梅星、东旭、赤岭,园内、洪濑镇葵山、厝斗等地,人口4万多人,成泉州一大望族,为南安第8大姓;并分支衍派于惠安张坂镇等1万多人,以及播迁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数万人。

  族贤

  阜阳氏人文荟萃,族望远扬。

  苏铎,唐名士,博学工诗,著《高言集》。

  苏颂,幼年居康美长岭外祖家。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颂》)

  苏一鸣(10世)。明•苏希栻阜山《重修雪峰岩楼记》(《雪峰寺志正编》)载:“南邑迤西诸山,莫大于吾乡之杨梅,吾家世宅于其下。”“此岩兴建,每与吾家相值。方雩拙经营之始时,则有吾十世祖讳一鸣公,家谱载,其田甲闾里,屋华东西宅,捐赀助构亦不难;而未几,有子讳公登第,荫垂两世。”

  苏敔(11世),字启韶,行十八;一鸣子。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已未科进士,授山东曲阜令,终朝议大夫。苏敔是阜阳氏登金榜第1人。相传有登第诗曰:“十年奔走在儒闱,皓兔宫中折桂归。上国有分龙是腹,故乡争羡锦为衣。三春花苑真游尝,万里云衢直奋飞。试问杨梅山下者,名标金榜古来稀。”

  苏希栻(20世),字于钦,号阜山,梅元村人。明•万历二年甲戍(1574年)进士,官至河南许州知州、奉直大夫,也是著名学者。告归,林居45载,置义仓,建祖祠,葺桥筑坝,创霞舒里社,重新雪峰寺,著《阜阳氏族谱》。卒葬官堂山(今名尾仔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希栻》)

  苏梦灿(20世,1572~1653),字于标,号依葵,又号立宇。16岁进泮,名天植,后改名世禄;考第二,因母丧不补廪祗补增。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举人,时年47岁;授河南信阳州知州,任期荒饥,多方抚字,遇征期不闻鞭扑声。调补广东万州,调补万州;州地僻民贫,一意抚绥,士民交颂。按台稔其政绩,首疏荐其“以实心行实政”。擢湖广武昌府同知,以不肯阿徇,不赴,挂冠归。居家持斋,廿年不营一产,常曰:“吾效杨震清白,不亦善乎!”日检古书史自娱,门无宾客,蓬蒿满径。将易箦,召子孙集榻前曰:“尔曹以贫俭为非美事,穷当益坚,勉之哉!”卒年八十二。

  苏振宗(20世),字于科,号振梅。三考出身,授山西布政司照磨,升浙江余杭县丞,珉王府奉祀正。

  苏仕豪(20世),字于德,号孺石。平生笃志功名,困而益坚,老而益壮。明•崇祯五年(1632年)年八十许考取文科举人,泉郡罕见。

  苏朝阳,明•万历十年(1582年)顺天乡荐,官至柳州知府。

  苏兆先(22世),字尔开,号在蓼。明•万历四十七年未科(1619年)进士,官至吏科都给事,加太常寺少卿。其一生飞黄腾达,对家族贡献很大,建大厝、修祖庙、铸祖宗祖墓碑文等。(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兆先》)

  苏九润(22世),字尔霖,号雨生。出身书香名门,授学于祖伯苏希栻梅石精舍。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授四川中江县正堂。

  苏沐(22世,1621~1691),字尔源,号云公苏仕豪孙。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武举人。时海盗猖獗,海上船只经常被抢劫,苏沐郑成功运粮官后,粮船插上苏沐旗号,行驶安全;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捐巨资修葺杨梅山雪峰寺、慧泉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儒道释寺庙•雪峰寺、慧泉寺》)

  苏澡(22世),字尔睿,又名遇文,号税公。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武举人,任兴化游击、封膘骑将军。英年早逝。

  苏廷楷(23世),字范伯,号虎臣,居梅元村大宅自然村。清•康熙(1662—1722年)间武生,终左都督、兴化协镇、荣禄大夫。(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苏虎臣》、《泉州民系•苏虎臣故居》)

  苏廷楦(23世),字驯伯,又名基骏,号朴庵。幼岐嶷俊伟,究心太公韬略及兵法。美材力,善骑射。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乡试为武举人。尝慷慨曰:“大夫丈遭时际会,不雍容廊庙鸿业,则当干城保障一方。”众伟之。

  苏润(23世),字季枢,号象玉。晋江县学生员,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宗师取考第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科宗师不录,布政送入场中,乡试中式第5名,知文、远两县事。

  苏湄(23世),宁珂伯,号毅庵。髫龄游学晋江之畔,才高气豪,遭世多故,旅京师,为名公卿所重,例封文林郎。

  苏懋铃(23世),原名,又名,字奖伯(《县志》为“元伯”),梅元村人。行伍出身,清•康熙(1662—1722年)间随海澄公黄梧靖海氛,精于营务。初授罗定州都司,扫平群寇。升春阳两江副将。至春阳,储粮严纪,民获安堵。督抚嘉其能,升西宁州总镇,来莅任,西宁人意必奇伟岸特,有轰烈雷霆叱咤风云之气,迨接,其容颜冲淡若书生。终罗阳总兵。

  苏春芳(23世),字昭元,明•万历(1573—1620年)中就县功曹,三试得售。初除京秩武功右卫经历,以异材佐司空都督选皇宫工程。庀材节费,盛有勋名,上嘉其能。性峭直,数忤中贵,升南京高邮州同知。左迁晋楚王府审理正。万历卅八年庚戌(1617年)夏丁内艰,归。服阕,羁迹藩署,累奉京差,授通议大夫。万历四十五年丁已(1617年)告休,王及世子、宗藩固留之,不可。归梓,不遗余力倡修东房宗祠,整修《族谱》。卒于家。

  苏崧高,行伍出身,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 )随施琅征台,叙功,授左都督。

  苏光濂(24世),字学周,号云溪,康美东旭村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科解元黄焕彰榜举人,授山东东昌府莘县正堂,升吏部考工司学习。为政勤慎爱民,省刑薄赋,修文庙,拯饥民,上嘉之,赐“勤谨清廉”匾,立“云溪制锦宅”。生平孝友,年老告归,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书,见义必为;修祖谱,续字辈,修建大小宗,远祖有祠,义仓弗堕;还修雪峰寺,创会馆。雪峰寺现存乾隆己巳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苏光濂所书“应天广福”牌匾。卒葬廿二都后畲。

  苏登夫(24世),苏懋铃第3子,进京袭授直隶顺天府密云县石匣城副将。康熙引见,钦赐加一品衔左都督。后裔居石匣城草厂衙司。子苏皓,授新平路守备。

  苏天然(25世),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科武举人。

  苏徽典(26世),字慎伍。清•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乡试武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会试第40名武进士;官任直隶昌平府参将、显武将军。

  苏济和(29世),字必熙,号梅源。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第19名武举人。

  苏鸿逵(31世),字用诚。清•同治四年乙丑(1868年)补行甲子科举人,官拜文林郎。

  宗祠沿革

  沿革

  阜阳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由阜阳氏10世苏一鸣所建。后历有修葺,最近1次重建于1993年。

  族谱

  入闽初代,取名坂顶霞舒,仅以簿纪上册。

  3世苏希建斋堂,敬祀祖先。

  8世建大宗。

  9世画明五叶宗支图于祠堂粉壁,供族人同瞻礼祀。

  11世鼎新祠宇,订祭行礼。

  14世苏伯通从伯兄子家文字故箧中得青史遗稿,依粉壁宗支图,纂修族谱,立字辈:“仕广齐孔君于卿尔伯夫。”

  16世苏铃、17世苏勤保增修之。

  明•万历(1573—1620年)间,进士苏希栻(号阜山,20世)一生三修族谱,续字辈:“天生我才必有用。”

  清•顺治(1644—1661年)间,苏彦先苏润又修谱2本,今存。

  清•乾隆(1736—1795年)间,苏光濂再修谱,再续字辈:“人立世上学圣贤。”

  民国卅七年(1948年),苏立新等主持整谱遭毁禁。

  2002年,宗祠管委会主持广泛修整族谱,又再续字辈:“诗书礼乐永万年。”

  宗祠规制

  现宗祠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为二进中天井、石木结构,周围尚有高大壮观的山门,上书“阜阳氏宗祠”6个金字,气势雄伟;宽敞的水泥道路,精致典雅的夫人宫,宽阔的大埕,形成一个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园林式宗祠建筑体系。

清沟苏家祖庙

   清沟家祖庙,位于晋江市陈埭镇苏厝村。

   肇基与传衍

   唐末,隰州刺史苏益因避乱随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人闽,任泉州都统军使,居晋江,后建第于同安葫芦山下,为氏入闽始祖,传裔以“芦山”为号。

   苏益生子四:光谊光谓光晦光羲。季子光晦于宋雍熙元年 (984)平盗有功,封左屯卫将军,殁赠上将军、武陵侯;追封其父为上将军、武安侯。光晦子八,八子佑图生子克昌仲昌

   克昌还居晋江,生四子:

   苏缄于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登进士,以皇城使知邕州(今广西桂林)。时交趾作乱,兵围邕州达40日,援兵断绝,城陷,苏缄全家36人殉难,唯长子子元事先遣往桂州求援幸免。神宗闻缄死,嗟悼不已,赐谥“忠勇”,为建怀忠祠,以子元为合门祗侯,赐都城甲第,上腴田十顷。时泉州亦为树“忠义坊”于通衢。(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缄》)

   子元生子(又名伯向),子二:长崇道,居清沟苏埭;次崇龟,赘于江阴龟水使君家,为龟湖氏。清沟氏和龟湖氏悉以苏缄为始祖。

   宋、元更革,氏清沟一派族人不肯仕元,隐于农耕,汩汩以存,一应谱牒皆流失。直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复修族谱。将光晦崇道10余世列于谱头,另以振宗(号留耕,生于元·大德七年[1304年])立为清沟一世祖。

   苏振宗至今已传25 世,传裔分布苏厝13乡(苏厝划分为:前、后乡,前乡包括祖前、池亭、前厝、草埔、后街、店仔口、墩尚7个自然村,后乡包括高厝、港墩、奕厝、湖厝、程尾、茅坂头6个自然村,现已连成一片),人口逾5千人,是晋江姓一大聚居地。

   有《晋邑清沟氏宗谱》。

   自10世起,清沟氏拟定昭穆字行为:“孔孟道元士诒谋,式毂子孙千亿;仁义善本昭进德,永兴箕裘长芳”26字。

   外迁

   清沟氏外迁外地的情况则不详,但据《宗谱》记载,清初氏10世族人就有分居外地者。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乡浙江平阳腾蛟镇的氏,就是苏缄的支派;又如广东潮阳峡山聚居苏氏1000余人,寻根也落实到清沟苏厝。

   至于清沟氏族人迁往台湾的,在《晋邑清沟苏氏宗谱》中自明末清初就有记录,以后比比可见。如:

   11世:(1621—1657年),号承质……子三,曰,曰(出在台湾)、曰

   12世:金殿(1653—1705年),字子宇,号顺道……子三,曰(殇葬台湾),曰,曰梦周四子,往台湾。若霖承子,员叔次子,往台湾。

   13世:守仁(1679--1720年),字元端,葬台湾山。士锐(1658—1708年),号登翰……子三,曰(无嗣),曰(往台湾),日国擀(1677一?),字元发,台邑庠生……又娶台湾杨氏国珩(1674—1716年),字元白,号罗紫,葬台湾山。圣珪,出在台湾。,卒在台湾,无嗣。秉福,殁在台湾,无嗣。

   14世:(1679—1724年),字京山,葬澎湖山,候拾回。,往台湾,娶台湾口氏

   15世:,分居台湾。

   18世:谷安谷壁谷定分居台湾(原往基隆)。

   19世:子龙子约两兄弟在台开联益号店铺,住台湾北新富町,后移居高雄。子足,往台。

   20世:孙武,少校军长,随国民党入台。典鼻,往台。文彬,88师少尉排长,随国民党入台。

   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件限制,氏迁台衍台的情况未能全部反映在族谱中。据中国台湾网姓移居台湾”资料记录,就有“自福建泉州晋江入台者,有苏懋征入垦嘉义六脚(六脚佃);乾隆年间,有苏彭进入垦今嘉义布袋;苏文清苏文万兄弟入垦今台中清水(牛骂头);苏克国入垦今台北淡水;苏昌启入垦今台北林口(树林口);同治年间,有苏式月人入垦今台南市”等记录。而且在姓入住台湾的聚居地,也留下了一些相关的地名,如嘉义县有苏厝村,旧称苏厝,苏厝寮;台南县安定乡也有苏林村、苏厝村的地名;反映了入台氏早期活动的轨迹。

   族贤

   苏世辅 (1483—1541年),字伯忠,号涤溪,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历任惠州、抚州、琼州知府。后人评他“三理剧郡,其治弘大体而已,不拘小比”。民间则传颂他教琼州民烹食“稻虎’’(螃蟹)的故事。苏世辅退归于家,与大儒陈紫峰陈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笃好,诗酒交往。

   苏浚(1514—1599年),字君禹,号紫溪,清沟氏九世,是明代有名的理学家。苏浚于万历元年(1573年)乡试中解元,五年(1577年)会试会魁,历任刑部工部主事、礼部员外、浙江提学佥事、陕西参议、广西副使、参政、贵州按察使等,廉洁爱民,识拔人才,有很高的声望。人评价他“居官无余赀,涉世无余羡,读书无余日,家立四壁无余地”。平生著述颇丰,而以其《易经达说》最为闻名,与蔡清的《四书蒙引》、陈琛的《四书浅说》、林希元的《易经存疑》同被目为泉州理学代表作,简称“蒙存浅达”。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陈琛林希元》)

   苏云衢,号紫仑,苏厝二房长十七世,居台湾彰化,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闽台选贡拔元。同治七年(1868年)曾回祖籍祠堂拜祖树匾。其孙苏子蘅(1905~1966年)是中国著名化学家,1928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北平任教,参加晋察冀城工部工作。1983年任台盟总部主席、第四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苏子蘅苏民生,1939年生于台湾,随父到大陆,后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曾任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1997年当选为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专职副会长。清沟家祖庙重建时,苏民生教授多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

   家祖庙沿革

   清沟氏原在宋代于于苏厝村建有宗祠,元时废祀。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复建大三开间家祖庙于溪岸北畔。时清沟一带“山开林壑,沃野百里,青山罗拱,溪流萦行,沙明草碧,榕葱竹待”,祠堂轩昂壮观,面溪而立。祠堂开三通大门,门扉俱油漆朱红,以纪念先祖苏缄阖门36人壮烈殉国之赤胆忠心(邕州以苏缄为城隍神,其祠门扉亦是以红为饰)。

   其祭祀之法异于其他家族。《宗谱》记:“祭祀必取清晨阴阳之交,日是胖蟹者与明隔矣,而能以日中阳盛时求之门乎枋乎也?至今氏鸡鸣而奠,尽寅而徼,以为法云。”认为祖先与祭祀者已是阴阳之隔,不能大白天来享受祭奠,故将祭礼设在天亮以前。倡导此法者,大概与深研《易》学的苏浚有关。

   家祖庙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海内外清沟氏捐银3000余元重修,并刻石于祠。

   后历近百载,“数经变故,匾额不知去向,龛主荡然无存,栋朽梁蚀,瓦缺壁裂,时有柱析椽崩之虞。”耆老乡贤倡议重建,海内外裔孙响应如云,鸠资百万,2000年正月依旧制、循原址兴工重修,基础挺高尺四,檐顶引高三寸;次年八月告竣。

   家祖庙规制

   祖庙红砖外墙,石构面墙,内外木柱悉易为石柱。祠前一对旗杆挺拔高耸,临溪岸砌一道白石栏杆,如玉带环绕。

   祠堂比前埕高出5级台阶,仍如前开三个大门,门扉朱漆,连门框也构以红色石材。中门匾书“苏家祖庙”,左右大门匾书“忠勇家风”、“理学传芳”。门旁堵石多浮雕花鸟人物,左、右对看堵镌四言诗句,记述家族源流:“繫维我祖,系出高阳。固始入闽,源溯武功。芦山衍派,清沟肇乡。紫帽西峙,宝盖东拱。背倚清源,前瞻罗裳。沟水饶瑞,潭崛凝祥。灵锺秀毓,虎视龙骧。奕叶缵绪,祚胤繁昌。”“维吾烈祖,忠孝天成。举家殉国,壮义节贞,御赐怀忠,宋室特旌。留耕隐德,不仕元廷。诗书式谷,先祖垂型。辈出贤哲,元勋峥嵘。专祠学黉,理学盛名,箕裘永绍,振厥家声。”

   祠堂正厅又比下厅高3级台阶,厅前廊宽阔,两端有门。厅前挂“奉国军节度使”匾,厅内神龛上端挂两方“圣旨”牌,又有“怀忠”、“文魁”、“解元”、“进士”“真民父母”“淇县正堂”“横州府正堂”、“左卫将军”、“武魁”等匾额挂满梁枋间。大厅两壁嵌4幅青石浮雕,内容分别有“敕封忠勇御赐怀忠”、“留耕隐德义不仕元”、“三理剧郡审烹稻虎”、“月奔两省遴选英才”,表现苏缄苏振宗苏辅苏浚列祖忠义循绩的事迹。

   祠堂内、外石柱皆镌联对,如。

   大门联:“芦样鼎新隆望族,山屏垂训启宏猷。”

   门柱联:“绿水东流垂玉带,紫山西峙列华屏。”

   厅口金柱联:“隋唐六相政声誉朝野,建武两侯亮节钦夏夷。”

   厅前边堵刻有族裔新撰的一副达198字的冠首长联,赞颂氏历代祖先之武勋文绩:“武略奇韬卫金瓯:建公靖边驱匈奴,定方率师平突厥,峻戡晋乱,侃号龙骧,入闽上将军,驰骋八郡,殉难皇城使,御赐怀忠,通判计胜契丹,刺史智歼楚敌,学士匡扶南明,提督远征缅甸,赞干城,抗法蛮英夷,疆边湛碧血,赫赫祖烈,超群绝伦,勋昭竹帛彪寰宇;功高绩伟彰文德:司寇助周达王道,苏武牧羊铭节贞,则谥刚侯,秦相列国,隋唐六宰辅,经纬万机,乔梓三大家,词擅天下,尚书明断狱讼,中丞善述政纲,手笔誉称燕许,易简魁夺状元,叹精妙,创水运仪象,科苑著光鞭,昂昂我侪,开来继往,志振乡邦竞俊豪。”

   祠堂下厅壁间,嵌着数十名捐资建祠族人的影雕像,其中多有清沟氏旅菲、旅台族人。

钱坡苏氏宗祠

   位于晋江市磁灶镇钱坡村(古一都前埔)。钱坡是福建氏主要聚居地之一。

   源流

   氏源出颛顼,居昆吾受封于苏,因地命氏。

   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间,氏一世祖苏展就于一都槐市(又名石埕市,今钱坡槐市山)择地安居。

   苏展(1111—1190年),家富殷实,乐于捐厚赀以广结善缘,有高士风采。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建梅溪桥、隆湖柄桥,献金数千,事载于郡《志》。其子孙先后分支同安、永春、南安、漳州、仙游、金门、台湾以及晋邑各地。

   苏展11世孙苏联生,字联芳,号敬斋,明·永乐(1403—1424年)年间迁居前埔(今钱坡),是为钱坡氏一世祖。后该地其他姓氏徙居他邑、渐至零落,而氏独盛,繁衍兴旺。

   钱坡氏6世苏守一、7世苏宇庶,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同进士,“一榜双龙”名噪京华,朝迁特赐“奉天敕命”圣旨牌悬于氏祠堂。缘此,钱坡步入闽南名乡之列。

   6世苏守藩高中武举,8世苏更生苏文浚、孙苏龙,9世苏启蒙先后中举,称“两科四凤”

   现钱坡氏人口已达万余众。历史上曾有徙居海外的族亲,主要分布于菲、新、印尼、缅、泰、越、柬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美、澳、加等西方国家,香港、澳门同胞亦不在少数。

   规制

   氏宗祠鼎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为氏后裔于祖居旧址新建。

   祠坐西朝东,中为主祠;左、右稍退10米各有1小祠,为开基2世长房、2房之家庙,三祠呈金鹏展翅状,和谐生动。

   主祠三进三落,世谓“三才天地人”。祠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山墙台阶,木石窗诸般构件,或浑厚凝重,或古雅细巧,力求和谐自然,且富有地方特色。

   正门两侧1对“螭虎窗”系用整块青石雕琢镂空而成,四只螭虎造型奇异,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工艺精湛,实为古石雕之精品,故泉南有“青阳石鼓,钱坡螭虎”之誉。

   一进留有开阔庭院,二进留有大天井。

   祠前有上、下2埕。自下埕始,到上埕,到正庑廊庭院,到二落三仙门中厅,3层地坪各递增1米;而二落大天井到三落正厅,则加高0.50米,层次有序迭进,有步步登高之感。

苏坑苏氏大宗祠

  苏坑氏大宗祠,位于泉州台商开发区(原属惠安县)张坂镇苏坑村(含苏坑、后宅两个自然村)中部。2006年6月作为曾经的红色革命据点 列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肇基

  苏坑村原为7姓聚居地,苏坑(主乡)及周边的氏族人来自3支:

  一是苏中养,其先世芦山分派衡阳(安溪长坑乡衡阳村),后再迁入同安沙溪。元·至正(1341—1367年)间,苏中养“业去粮存”不能复业祖家,再迁入苏坑霞甸(今下店),为苏坑同安派始祖。

  二是苏寿峰。明·永乐二年(1404年),闽派氏16世苏孟渊遗孀廖氏,由南安下苏坑(霞舒)尾桥携两子团峰寿峰迁居惠安舒卿(苏坑)西头。长子苏团峰再移居下山内;次子苏寿峰留居苏坑,为苏坑南安派始祖。

  三是元、明时期从泉州迁徙而来。

 3支氏均属阜阳公派下,在苏坑村汇成1支。后因其他姓氏逐渐式微,氏村民居多,遂以南安姓祖籍地下苏坑尾桥之“苏坑”命村名。

  衍传

  苏坑苏氏枝繁叶茂,源远流长,素称望族,有“文武世家”称誉。仅苏寿峰派下,分大房、二房、三房、四房 。

  其中有上仑村,明末清初由苏寿峰派下三房分居,因当时地形由圆形仑地坡地开发,正位苏坑面前,取名上仑。上仑氏后又分三乐刊(含霞尾口刊、六家支系等)、新厝刊、苏兴刊、顶西刊、祠堂刊、下西刊、后清刊、新厅刊、坛坪刊、燕子刊、骑龙刊、下厝刊(又分路内刊、下刊、顶刊、五家刊、仲美刊、四家刊、西大厝等)等。

  苏坑氏后裔遍及惠安、泉港、台商开发区;另外浙江、广东、台湾、香港及新加坡、菲律宾等海内外地区也为数不少。

  《惠安氏支谱》

  《惠安氏支谱》始修于明·苏双溪苏尚忠苏一复,清·苏文郁苏文壁、民国·苏炎明等又续修、分修、重修。2011年辛卯苏渭滨倡导重修。

  该谱分3册,目录列30多项,体例全面完整,是地方基层家族谱中编纂、保存较好的版本。该谱虽叫支谱,但它同时也是惠安的一部总谱,包含了惠安氏各支派的源头和一些典章制度。

  下册重点记三乐刊升发房600余年来繁衍发展。

  该谱对16世以前按阜阳字派排列行号:“仕广齐孔君,于卿尔伯夫,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立世上学圣贤”,17世开始也按派排行号,顺序以出生先后为序。

  宗祠沿革与规制

  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廿年(1755年),作为3大氏支系共同的祖祠。历有修葺。

  因年代久远,局部曾有坍塌,匾额、椟、案桌等物品遗失。廿世纪90年代按“修旧如旧”原则重修,2003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破土兴工,2005年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告竣。

  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由石埕、凹斗门、天井、祀厅组成。屋面雕刻装饰工艺精湛。宗祠前竖有1对旗杆夹。

  宗祠内牌匾林立,如“儒林郎”、“宁波教谕”、“文武乡进士”、“一榜两魁”、“祖孙选魁”、“兄弟文魁”、“徵仕郎”、“贡生”等族贤科举、登仕的匾额10多方。重修后还新增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苏明“绳其祖武”和时任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世德流徽”两方匾额。

  革命聚集据点

  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氏宗祠长期作为革命聚集据点,发挥重要作用。

  1926年,苏坑桥尾人苏克明由厦门集美返回苏坑开展地下活动,以惠安公学(现八·二三小学)为据点,到苏坑村、前见村等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债活动;同时,向学生和各界人士大量介绍《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革命军》及《工人流血》等进步刊物和文章。1928年,有识之士在氏宗祠创办南薰学校,传授新学。此期间,苏克明发展了5名地下党员,1930年组织红军参加震动“八闽”“惠安暴动”,当时,苏坑就是一个重要据点村。暴动失败后,南薰学校遭受破坏停办。

  1937年秋,由革命人士苏鸿树倡议,再次在氏宗祠创办青山学校。1939年,中共惠安特支扩大会议决定,苏坑革命据点归属惠南片区,由柯昆山负责。

  1947年,苏克明回乡,并于1948年开辟了闽中海上交通站苏坑交通线。

  1949年,青山支部(亦称“苏坑支部”)成立,苏克明任青山总支兼青山支部书记。支部以苏坑为据点,活动地域包括现在的山霞镇,以及张坂的苏坑、前见、后蔡、门头、上塘、下宫等乡村。8月起,苏克明领导青山游击队,策反埕边盐场盐警中队起义,接管青山乡公所、东园镇公所、后港乡公所等。并接受县工委派往崇武共商“调虎离山”计,活擒伪惠安县长覃斌,宣布惠安解放。

双翰苏氏宗祠

  双翰氏宗祠,含下第“新兴堂”、上第“世德堂”,位于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鲤中自然村。双翰村原称“常安”,因清·乾隆(1736—1795年)间出了两位翰林,村名即改称“双翰”

  肇基及衍传

  双翰姓源自武功氏芦山派。唐末,都统领军使苏光谊自同安迁居永春桃源。《氏宗谱》载,北宋·淳化五年(994年),苏奉礼迁居德化善均里石城(今德化雷峰长基村),3年后中正榜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五世簪缨。(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奉礼》)

  宋末,苏十万举兵抗元,元兵血洗石城。元·至元(1264—1294年)间,苏道隆率子苏善保苏善傅僻居双翰常安开基衍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十万》)

   氏在春美乡是大姓,在1.1万多人口的春美乡,仅双翰村就有苏姓460多户1700多人。双翰姓还分布闽赣、江浙、京沪、津穗、港台及东南亚等城市,澳洲、北美等地也有其宗亲。

  族贤

  元·至元(1264—1294年)间,石城苏道隆率子苏善保苏善傅僻居双翰常安开基衍传,与族人苏十万起兵拒元之事有关。苏十万,讳一侯,字万仁,号留义,南宋末元初·德化县善均里长基村石城人(今属雷峰乡);宣和进士苏钦后裔、苏日增长子。咸淳十年(1274年),元军迫近临安(今杭州),苏一侯募集义兵,据德化拒元,“一呼十万”,故俗称“苏十万”。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兵穷无援,苏十万在七台山下水府被围,混战阵亡于水府雷鼓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泉州人名录·苏十万》)

  明、清两代,双翰氏翰林、举人、贡生众多,是德化“甲第蝉联”的书香门第;在外为宦者官职虽都不大,但数量不少。如:

  苏贤,明·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任广西浔州府守备。

   苏发崐,清·乾隆十六年(1795)进士,翰林院检讨。

  苏调羹苏文华,清·乾隆卅年(1765年)乙酉科举人。

  苏文明,清·乾隆(1736—1795年)间任广东贵县、顺德知县。

  苏调素,清·乾隆(1736—1795年)间任晋江、台湾、沙县知县。

  苏履吉,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二甲第1名。其高祖苏周天、曾祖苏玉宾、父亲苏昭许都是太学生。苏履吉历任甘肃安化、漳县、正宁、灵台、敦煌县令,甘肃洮州、青海贵德同知,甘肃安西州牧、新疆哈嘧府正堂、广东佛山海防厅及佛山分府正堂等,卒后归葬在双翰村内。在苏履吉的祖厝“绵远堂”中,有其所题诗句:“入庙当思血脉传,云礽事业看绵长。情深合族和为贵,训重宜家忍最先。”苏履吉的祖母、父母、妹妹的墓至今都还留于村中。苏履吉的直系后代后来迁居广东,失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履吉》)

  苏观茂,清·道光十四年(1834)进士、翰林院待诏。

  宗祠沿革与规制

  双翰氏宗祠占地20多亩,由“新兴堂”(称“下第”)、“世德堂”(称“上第”)组成,均为闽南风格宫殿式木质结构建筑。

  新兴堂

  “新兴堂”苏道隆率两子苏善保苏善傅建于元·至元廿七年庚寅(1290年),建筑面积462平方米。

  “新兴堂”祠内有联:“渠渠厦屋蔚千枝,标名次于春王,雁序成行符雁塔;济济宏才高八斗,列班联乎清世,龙群接踵耀龙楼。”(清·举人苏调羹撰)

  世德堂

  “世德堂”苏善傅自建于元·皇庆二年癸丑(1313年),后陆续扩建。明·永乐(1403—1424年)、万历(1573—1620年)间两次失火,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春正月重建。入选《八闽祠堂大全》、《中国祠堂大全》。

  “世德堂”为闽南风格宫殿式木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2498平方米。中厅双梁迭架,犹为奇特。

  “世德堂”大门联:“门封三峰秀气,家承二遗风。”[按:“二”:指唐·苏环父子,皆封许国公]“门封岐山鸣五凤,峰成文笔架三台。”“翰水长流绵世德,笔山拱秀振人文。”

  大厅上原高悬有“奉天诰命”苏履吉上任甘肃崇信知县时受赐)、“奉天敕令”、“玉堂清品”、“五代三公”、“五代同堂”、“三峰启秀”、“正气凌愉”、“远望卓著”、“翰林”、“文魁”等诸多匾额。

  “世德堂”祠内楹联:

  “溯远系于石城,祖有德,宗有功,五世簪缨入仕籍;辟鸿基于翰里,文为经,武为纬,千秋俎豆起书香。”

  “想当年辟基,桔据剪棘披荆,岂真担劳弗惮,将小纪大纲,无事不为后人起见;观此日入庙,雍容纡紫□青,须知食报有由,即一官半职,何者非从先世得来。”

  “世代本簪缨,一脉渊源可溯;德功同天地,千秋俎豆常新。”

  “翰里辟基,知族性蕃昌,关地灵犹关祖德;石城派衍,原簪缨继起,为孝子即为忠臣。”

  “石城衍派,肇基翰里,乃流芳百世;道祖善继,惟德宗功,以斯馨万年。”

  “宋代簪缨胄,清时翰墨家。”

  “世守纲常,昭穆千秋不紊;德光俎豆,蒸赏百代维馨。”

  “世泽兴昭,造作当年心不负; 德光不朽,明烟此日庙重光。”

  家规家训牌匾

  登上石阶,进入氏宗祠侧门,可见祠堂左右外墙上悬挂着两方牌匾。

  其一,《苏家奉礼公家规垂训》,文曰:“明礼义,知廉耻,守孝悌,各勤本业,共敦古处。毋以上而虐下,毋以强而凌弱,毋恃富而欺贫,毋借公而行私,毋积怨而嫁祸,庶九族敦睦,礼义成风,不失吾祖宗开创燕贻之遗意云尔。”

  其二,《双翰苏氏家训》,文曰:“立身处世,天地无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忠信孝悌,人文根基;敬德修业,重道导师;敬老爱幼,见贤思齐;勤俭持家,力戒奢扉;睦邻友好,救国扶危;恶小不作,善小从之;偷盗必忌,奸诈勿为;非义不取,声色远之;志存高远,济世匡时;家国天下,奋发有为。”

  邻近附属建筑

  双翰氏宗祠邻近的附属建筑,有:

  乾禄堂、聚奎堂、流庆堂、翰祥堂等祠堂群。

  福德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丙寅(1326年),大门柱联“尊是侯王亲是祖,福宜孙子德宜民”,据说出自清·苏履吉之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履吉》)

  广济桥,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广济桥》)

长坑家燕祖宇

  家燕祖宇,别名“显福祠”,又名“长坑衡阳氏燕子祖宇”,是长坑衡阳氏开基祖祠,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泰西月角。

  氏入泉

  唐·光启元年(885年),苏奕4世孙苏益,字世进,任山西隰州刺史,随王潮王审知王审邽兄弟义军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为泉州押卫都统使。苏益被尊为入闽姓1世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益王潮王审知王审邽》)

  苏益有4子:长光谊、次光谓、三光诲、四光曦

  苏光诲举兵诛叛将黄绍颇有功,留从效表为漳州刺史、平海卫节度使。陈洪进用计召之同安建府第,于同安县永丰乡葫芦山下择地建宅定居,后发展为大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光诲留从效》)

苏光谊后裔分布安溪、德化、永春、仙游等地,苏光谓后裔分布莆田县,苏光曦苏光诲居同安。

  苏光诲第8子佑图苏佑图有3子:长仲昌,次仲华(又名克昌),三仲周

  苏仲昌有8子,第5子,字仪甫,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登进士第,升翰林学士,司部员外郎,权判尚书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绅》)

  苏绅有2子:长,次苏颂,字子容(1020-1101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为官52年,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5朝,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居相位,以太子太师致仕,封魏国公,谥“正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颂》)

   苏克昌有4子,次子苏结苏益5世孙)。

  苏结肇基长坑

  苏结,字实甫,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登进士第,知邓州、怀州,授监察御史,赠宣议大夫,谥“忠顺”

  苏结因仕郁志,退息林泉,于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十八日,自同安县葫芦山游猎至清溪县还二里衡阳(今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羡其地山川淑秀,林泉清胜,堪为子孙久远之栖,遂择地岭兜建宅而居,为安溪长坑衡阳氏1世祖。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元月十五日卒,享年78岁;葬长坑乡小西溪后头寨,瓜藤形。苏结葬左穴,坐辛向乙;其妻林氏葬右穴,坐庚向甲,名“仙人脱履葬”;妾郭氏葬于瓜藤龙左边,坐乾向巽。

  传衍

  苏结肇基长坑衡阳后,生有四子:长子长九郎),次子仲十二郎),三子文十四郎),四子贤十五郎)。4支派裔繁衍昌盛,分居安溪县内14个乡镇。

  长坑衡阳 

  衡阳氏大部属苏子贤十五郎)派裔,苏子贤为衡阳氏(四房)1世祖。至今繁衍人口5000多人,分为3房系,历传29世。

  长房9世起一支移居湖头镇湖四村南清、石皮和半岭村。

  二房5世起一支移居长坑村前坪。

  三房9世一支移居长坑乡山格村芦内宫,14世一支移居剑斗镇双洋村上洋山,17世一支移居感德镇大格村、洋山村岭头,18世1支移居感德镇五甲村后埔。

   另,衡阳村顶寨角落氏有4支派裔:一支是属苏子长九郎)派裔,由长坑珍田村移入;3支属苏子文十四郎)派裔,分别由长坑青苑村(青洋坂)、小西村(草墩)和岩头移入,现有人口1000多人。

  此外,长坑衡阳苏结派裔,传至5世,已有36个玄孙。从南宋末年起,陆续有人外迁。迁往省内的有20多个县、市,以永春、南安、晋江、漳州等地为多,繁衍人口达20多万人。迁往省外的有9个省,以江西、浙江、台湾为多,繁衍人口达10多万人。迁往海外的以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为多,繁衍人口达10多万人。

  长坑村前坪

  约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苏结5世孙苏有辉(属四房十五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长坑村前坪开基,为长坑村前坪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24世。

  感德槐植

  约南宋·淳祐(1241~1252年)间,苏结7世孙苏可宠(属长房九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感德镇槐植村埔上开基,为槐植氏1世祖。至今已传25世,裔孙分居于大格石迈。

  长坑珍田

  约元·至正廿年(1360年),苏结10世孙苏三郎(属长房九郎派裔),自长坑三村村锦洋移居珍田村开基,为珍田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25世。部分裔孙分居于长坑乡衡阳村顶寨、凤城镇小东居二巷等地。

  剑斗双洋下洋山

  约明·洪武(1368~1398年)间,苏结9世孙苏茂怀(属长房九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剑斗镇双洋村下洋山开基,为双洋村下洋山氏1世祖。至今已传21世。

  蓬莱岭南

  约明·景泰元年(1450年),苏结18世孙苏元德(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尚卿乡科名村火烧桥移居蓬莱镇岭南村溪南开基,为岭南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19世。

  《岭南氏族谱》:

  明·万历八年(1580年)由苏紫溪首修。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苏于集主编二修。

  光绪廿三年(1897年)由苏少丙主持,苏敬齐苏希贤主编三修。

  民国廿二年(1933年)由苏荣华主持,唐钦侯主编四修。

  1991年由苏兴基主持,苏景昭主编五修。

  现存宗谱1套9本。其主要内容有:先祖画像、新旧谱序、谱例、溪南概况、人才录、世系图等。昭穆自“呈”“长”字,同衡阳氏:“呈芳孝作(秉)忠,奕(苗)裔其永昌。荣昭祖令德,丕振来日长。”

  长坑西溪

  约明·天顺八年(1464年),苏结13世孙苏隆生(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小西村移居西溪村开基,为西溪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18世。部分裔孙分居于长坑乡扶地村,湖上雪山村香东坑、长林村长坪、茶林仑,蓬莱镇岭东村等地。

  长坑南阳

  约明·天顺(1457~1464年)间,苏结12世孙苏进尾(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南阳村开基,为南阳氏1世祖。后分为6房系,至今已传18世。部分裔孙分居于剑斗镇东阳村。

  长坑小西

  约明·天顺(1457~1464年)间,苏结13世孙苏存生(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南阳村移居小西村开基,为小西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8世。部分裔孙分居于长坑乡青苑村和湖上乡横坪村等地。

  长坑山格

  约明·天顺(1457~1464年)间,苏结9世孙苏与恭(属四房十五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山格村芦内宫开基,为山格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8世。

  湖上村

  约明·天顺(1457~1464年)间,苏结12世孙苏进妈(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顶寨移居湖上乡湖上村开基,为湖上村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8世。

  长坑玉美

  约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苏结8世孙苏第四(属长房九郎派裔),自长坑南斗村移居玉美村开基,为玉美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23世。部分裔孙分居于湖头、蓬莱等地。

  湖上黄武

  约明·正德(1506—1521年)间,苏结11世孙苏尾仔(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湖上乡黄武村开基,为黄武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一房苏元恩,二房苏元广,三房苏元旺;至今已传20世。

  湖上雪山

  约明·隆庆元年(1567年),苏结13世孙苏进富(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湖上乡雪山村开基,为雪山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15世。部分裔孙分居于桃舟乡桃舟村水尾。

  长坑扶地

  约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苏结19世孙苏宏廉(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西溪村大坂移居扶地村开基,为扶地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3世。

  湖上长林

  约明·万历(1573~1619年)间,苏结16世孙苏宠莺(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小西村移居湖上乡长林村开基,为长林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4世。

  湖头半岭

  约明·万历(1573~1619年)间,苏结13世孙苏全茂(属四房十五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湖头镇半岭村开基,为半岭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4世,部分裔孙分居于湖二村。

  湖头湖四

  约明·万历(1573~1619年)间,苏结的裔孙苏见田,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湖头镇湖四村南清,为湖四村南清氏1世祖。

  长坑月眉

  约清·顺治元年(1644年),苏结18世孙苏天汉(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西溪村移居月眉村开基,为月眉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12世。

  湖上雪山香东坑

  约清·顺治(1644~1661年)间,苏结20世孙苏圣敏(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西溪移居雪山村香东坑,为雪山香东坑苏氏1世祖。后分为4房系,至今已传12世。部分裔孙分居于桃舟顶洋。

  湖上上路

  约清·顺治(1644~1661年)间,苏结13世孙苏进允(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湖上乡上路村开基,为上路氏1世祖。后分为5房系,至今已传12世。

  感德大格

  约清·顺治(1644~1661年)间,苏结17世孙苏义二(属长房九郎派裔),自感德镇槐植村移居大格村石迈开基,为大格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2世。

  长坑青苑

  约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苏结18世孙苏光而(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长坑小西村移居青苑村开基,为青苑氏1世祖。后分为3房系,至今已传11世。

  白濑上格

  约清·康熙卅年(1691年),苏结17世孙苏国柱(属三房十四郎派裔),自湖头镇半山村凤柏仑移居白濑乡上格村洋上开基,为上格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12世。部分裔孙分居于白濑乡白濑村,剑斗镇潮碧村和湖头镇美溪村。

  剑斗双洋上洋山

  约清·康熙(1662~1722年)间,苏结17世孙苏致科(属四房十五郎派裔),自长坑衡阳村移居剑斗镇双洋村上洋山开基,为双洋村上洋山氏1世祖。至今已传11世。

  其他

  苏结还有部分裔孙分居于祥华乡祥地村大宅、郑坑村盛坑;桃舟乡桃舟村南坑、莲山村上山洋;尚卿乡科名村火烧桥、科山村石寮;金谷镇金谷村上吟、溪墘;凤城镇上西居、祥都居;参内乡岩前村顶厝、大垵;虎邱镇双格村沙溪;湖头镇半山村凤柏仑、美坂村坑园底、美溪村尾份、横山村;蓬莱镇岭东村大田隙、美滨村水边等地。

  衡阳氏三房十四郎,还有部分裔孙分居于剑斗镇前炉村国光尾、东阳村楼尾厝、后井村后井、剑斗村尾街等地。

  衡阳氏四房十五郎,还有部分裔孙分居于感德镇五甲村南山、洪佑村高坪头、洋山村岭头、龙通村等地。

  长坑衡阳氏族谱

  《长坑衡阳氏族谱》

  《长坑衡阳氏族谱》始修于南宋后期。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道光六年(1826年)、咸丰五年(1855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民国卅二年(1943年)7次续修。

  现存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江西木版本旧谱1套,道光六年(1826年)木刻版旧谱1套。

  《长坑衡阳氏大宗谱》

  《长坑衡阳氏大宗谱》4卷,是一部衡阳苏结派裔的大宗谱。1997年10月筹备,1998年4月开修,2000年修竣,采用现代技术印刷。

  修谱理事会15人,理事长苏忠阵,副理事长苏忠琴周碧梧苏柳丹苏财源。主编苏柳丹苏财源苏忠构苏开垦苏承炳

  其主要内容有:姓源流,姓得姓源流世系图,旧谱《序》选录,先祖名人传略,历代科举仕宦录,衡阳选胜与村景图,苏结派裔繁衍分布图,历史事记及各地支派发展纪实,衡阳氏派裔名贤、人才录,烈士英名录,四支派裔世系图等。

  昭穆

  衡阳氏昭穆自苏结9世起为:“荣华富贵全启廷,维伯世克荐于朝。” 

  自苏结23世至62世为:

  讳行:“呈芳孝作(秉)忠,奕(苗)裔其永昌。荣昭祖令德,丕振来日长。升平逢盛世(代),敬业誉播扬。发展宏基固,万年庆兆祥。”

  字行:“吾宗承许国,素著显文章。瓜瓞绵延远,衡山纪(看)凤翔。派衍继先哲,兴邦仰栋梁。天心耀后昆,佐治毓贤良。”

  祖宇沿革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廿日始建,坐午向子,燕子归窠形,故名曰“燕子祖宇”

  清·雍正六年(1728年)重建,改坐申向寅。

  乾隆廿一年(1756年)整修。

  嘉庆八年(1803年)改建,复坐午向子。

  规制

  大厝式建造,土木构造,2进布局,抬梁构架,悬山屋顶,家燕尾脊,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造面积210平方米。

  楹联:

  “一代公卿,登胜逸民本色;千秋燕祖,达张望族簪缨。”

  “燕翼贻谋绳祖武,子嗣奕世炳宗功。”

长坑日本祖宇 

  日本祖宇,又名“东洋祖宇”、“牛眠祖宇”,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北斗山坪东麓。

  原为苏结长子苏子长九郎)故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始建为宗祠。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建,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1989年再修。

  宇坐未向丑兼丁癸,大厝式建造,独立双护厝,土木结构,2进布局,抬梁构架,悬山屋顶,家燕尾脊,脊上有龙尹8尊。建制古朴大方。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大门楹联:“东祖朝牛眠,欣看凤举;洋祠坐北斗,喜兆龙腾。”

  大厅悬挂“进士”、“解元”、“文魁”等牌匾。大厅楹联:“苏许连周,千秋绵世泽;闽台浙赣,万代振宗风。”

长坑岩头祖宇

  岩头祖宇,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

  原为苏结三子苏子文十四郎)故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宗祠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廿六年 (1598年)重建,清·顺治九年(1652年)焚毁,康熙廿二年(1683年)再建。1969年被毁,1982年重建。

  宇坐艮向坤兼寅申,大厝式建筑,土石木结构,2进布局,悬山屋顶,燕尾脊,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其楹联有:

  “岩镌祖训,言行必先正已;头顶苍穹,俯仰无愧于人。”

  “源溯武功,义节充天地;基开固始,文风冠古今。”

长坑魁多祖宇

  魁多祖宇,位于安溪县长坑乡衡阳村埔兜。

  原为苏结四子苏子贤十五郎)故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始建宗祠,为前、中、后三进,经久失修已圮。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光绪廿年(1894年)两次修建。

  1988年,湖头旅外侨亲李尚大李陆大昆仲,为报答外太祖苏吾文对其祖母及父亲的养育之恩,出资重建。

  宇坐西朝东(坐庚向甲),大厝式建筑,砖石木结构,二进布局,悬山屋顶,燕子尾脊,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楹联有:

  “魁以经名,原是文章华国;多从仪见,因知诗礼传家。”

  “魁名当宋代,累世簪缨承许国;多士际清时,联登科甲耀蓝溪。”

长坑衡阳氏其他祖宇

  衡阳苏结2世以后,还在安溪县内修建许多祖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长坑乡主要有:玉美草苑祖宇,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珍田庆星祖宇,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小西花兜祖宇,小西敦美祖宇,小西南坑新厝祖宇。西溪魁榜祖宇,西溪金钩祖宇,西溪凤榜祖宇。长坑前坪芳林祖宇,前坪阳埔祖宇,前坪碧雅祖宇。扶地圆卿祖宇等。

  感德镇主要有大格员林祖宇。

  祥华乡有盛坑内祖祠宇。

  剑斗镇有下洋山凤山祖宇,双洋洋头山龙美祖宇。

  湖上乡有雪山月角祖宇、香东坑阳东祖宇,长林茶林仑祖宇,黄武金瓯祖宇,上路福星祖宇。

  湖头镇有半岭新村祖宇。

  蓬莱镇有岭南岩林祖宇,岭东大田隙龙安祖宇。

  参内乡有岩前氏祖宇。

  虎邱镇有双格中墘祖宇。

湖头大成祖宇

  湖头大成祖宇,系长坑衡阳氏大宗祠,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大成。

  “湖头大成祖宇(清):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2018年9月列为第九批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湖头大成祖宇原基址,原是长坑衡阳苏结第3子苏子文九郎珍田20世孙、明末太学生苏济时买地10余亩建屋2座居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苏济时之孙苏咸英将此地基献给衡阳氏建为大宗祠,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初一奠基,七月廿七日上梁,十二月十五日落成。至今保存完好。

  2004年,费资30多万元全面整修。

  规制

  祖宇坐庚向甲兼酉卯,大厝式建筑,悬山屋顶,燕尾脊,土木结构。具前、中、后3进6柱5开间(后进是主体建筑)、走廊、两个天井,是合院式建筑。整体宽23米,进深46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精巧,精雕细琢,浑然一体。

  大门楹联:“大观望族芦山志,成诵衡阳瓜瓞章。”

  大厅楹联:“祖无长物,惟有光明磊落传家宝;宇满清风,温馨正气真诠座右铭。”

岭头氏家庙

  岭头氏家庙,位于安溪县官桥镇岭头村下田角落。

  元·苏唐宫肇基岭头、恒产

  苏唐宫为岭头、恒产氏1世祖。苏唐宫及妻张氏墓在湖头镇南清石皮寨,穴居五阆山对东甲山,坐酉向卯兼庚甲。1990年重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祭祀日。

  元·至大四年(1311年),苏益15世孙、苏颂9世孙苏唐宫,号敦仁,因避粮祸,从同安县洪塘乡移居安溪县新溪里积德乡岭头(今官桥镇岭头村)。至今已传22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益苏颂》、《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

  元·至顺元年(1330年),苏唐宫又移居感化里恒产保(今湖头镇横山村、汤头村、大埔村)。至今已传26世。后裔分布于湖头镇横山村、汤头村、大埔村、湖三村磨石坑及白濑乡白濑村树脚等地。

  (注:另有衡阳苏结裔孙苏太,从衡阳移居横山,现有人口130多人;还有苏唐舍移居横山大亭,现有人口120多人。)

  官桥岭头苏唐宫派裔,4世迁居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现已繁衍1800多人;6世苏廷宜,自湖头横山村分居汤头村西洋角落、白濑乡白濑村、金谷镇金谷村上吟;10世苏时卿,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自湖头横山村分居汤头村中点、下点角落。约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苏唐宫裔孙苏季清自湖头横山村移居大埔,至今已传9世,部分裔孙移居湖头半岭村。

  湖头横山村苏唐宫之裔苏季星迁居台湾省台北市三峡镇,至今已繁衍人口上千。

  此外,先后还有族人迁居香港、澳门等地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现已繁衍800多人。

  族谱

  《官桥岭头氏族谱》 ,清·康熙(1662—1722年)间首修,后几次续修无考。现存手抄本1册。昭穆为:“孟常乾元于,宗哲乔起淑。标煌培钟渊,梅煐坊钧渟。”

  《湖头横山氏族谱》,清·康熙(1662—1722年)间首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续修。昭穆为:“振廷广元玄,时以家启伯,仲叔季肇基,奕世卿侯锡。程云飞锦绣,紫气耀文章,龙都开美景,嘉瑞建溪中。”

  家庙沿革与规制

  岭头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廿八年(1600年),民国廿五年(1936年)重修,1989年重建。

  大厝式建筑,石木结构,二进布局,悬山屋顶,燕子尾脊,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大门楹联:“芦山瓜瓞绵世远,圣水源流德泽长。”

  大厅楹联:“士农工商各认一字,便是祖宗肖子;仁义礼智能尽四端,方称天地完人。”

新林氏丁玉祖宇

  新林氏丁玉祖宇,位于安溪县蓬莱镇新林村新楼角落。

  肇基

  元·至正廿三年(1363年),苏益13世孙苏师存苏师圣兄弟,自南安县康美镇霞舒行船入安溪,在蓬莱镇新林村官仓庙寓居。至正廿七年(1367年),苏师圣自新林官仓庙迁居感化里魁美(今湖头镇溪美村);苏师存仍留住蓬莱新林官仓庙,为蓬莱新林氏1世祖。后分为2房系,至今已传23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益》、《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溪美氏祖宇》)

  祖宇规制

  新林氏丁玉祖宇始建年代失考。1998年8月重建。

  大厝式建筑,砖石木结构,2进布局,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门联:“丁香常青枝枝茂;玉宇永丽代代兴。”

溪美氏祖宇

  湖头溪美氏祖宇,含“龟山祖宇”、“牛眠祖宇”、“拱甲祖宇”,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溪美村。

  苏师圣肇基溪美

  元·至正廿三年(1363年),苏益13世孙苏师存苏师圣兄弟,自南安县康美霞舒行船入安溪,在蓬莱镇新林官仓庙寓居。至正廿七年(1367年),苏师圣自新林官仓庙迁居感化里魁美(今湖头镇溪美村);苏师存仍住在蓬莱新林官仓庙。苏师圣为湖头溪美氏1世祖(生卒年月失考)。墓在蓬莱镇新林官仓庙后,石构,坐癸向丁兼丑未。2001年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益》、《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氏·家燕祖宇、新林氏丁玉祖宇》)

  苏师圣生3子:伍一伍二伍三,分为3个房系,至今传23世。

  溪美村苏师圣派裔自清初起,陆续有族人迁居福建光泽县司前乡、江西德兴市黄柏乡、沿山和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族谱

  《湖头溪美苏氏族谱》,自明至今共有8次编修:

  明·正统二年(1437年),裔孙苏甫魁首修。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裔孙苏秉仁二修。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林中茂三修。

  嘉庆廿三年(1818年),阮国辉四修。

  光绪七年(1881年),生员黄河清五修。

  民国元年(1912年),宗侄、监生苏梯云六修。

  民国卅年(1941年),17世孙苏章源主持、叶振裕主编七修。

  2002年,18世孙苏扬柴主持、雪山苏财源主编八修。

  现存民国手抄本10卷;现代印刷本3卷。主要内容有:历代先祖画像、旧谱《序》、人才录、名人传记、世系图等。

  自苏师圣11世起溪美氏昭穆为:

  名行:“显祖恢贻燕,贤昆扬大烈。”

  字行:“秉德光奕世,文章华国才。诗书绳祖武,卿相列金阶。”

  祖宇规制

  龟山祖宇

  龟山祖宇,位于溪美村山母头,其地龟形,故名;是溪美氏开基祖宇。

  始建年代失考。2000年翻建。

  宇坐卯向酉兼甲庚,1进3开间1围墙,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64平方米。

  牛眠祖宇

  牛眠祖宇,位于溪美村,是溪美氏第2座祖宇。

  始建于龟山祖宇之后,民国卅年(1941年)重建。其地牛眠形,故名。

  宇坐丁向癸兼未丑,1进3开间1围墙,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48平方米。

  拱甲祖宇

  拱甲祖宇,位于溪美村,是溪美氏第3座祖宇。前为东甲山,后为五阆山,故名。

  始建于牛眠祖宇之后,2003年重修。

  宇坐庚向甲兼申寅,大厝式建筑,土木结构,2进布局,悬山屋顶,燕尾脊,占地面积122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

  大门楹联:“开创千秋大业,振兴万代鸿图。”

  大厅楹联:

  “西阆屏障无双地,东甲徘徊第一峰。”

  “拱东岫此灵光,犹是阳朝五阆;甲西山之形胜,如看秀毓三峰。”

横山氏光恒祖宇

  横山氏光恒祖宇,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横山村前溪角落。

  清·乾隆廿八年(1763年),苏叔经苏叔安苏季禄为首始建。

  因年久失修,1958年坍塌。1989年,衍居台湾氏裔孙苏卿启苏万发等人回乡谒祖,献巨资,由苏绵远主持重建。

  祖宇坐癸向丁兼子午(坐北向南),大厝式建筑,2进,悬山屋顶,燕尾脊,占地面积350平方米。

  大门楹联:“光州世系循幽冀,恒产渊源溯武功。”

  大厅楹联:“居芦山经二世,韬传虎胆威闽国;位宋相历五朝,水运象台揽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