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祠堂(7划—安溪陈氏:上)

  城厢土楼东墘陈氏宗祠(安溪县城厢镇土楼村东墘)
  城厢同美陈氏宗祠
(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肇基与衍传。宗祠。)
  凤城美法陈氏祖祠(教美陈氏祖祠。安溪县凤城镇美法村。美法陈氏。祖祠。)
  凤城虞都陈氏宗祠(安溪县凤城镇吾都村。肇基。宗祠。)
  金谷东溪陈氏宗祠(安溪县金谷镇东溪洋中村秋尾墘。肇基。东溪陈氏宗祠。)
  金谷深洋陈氏全福堂(安溪县金谷镇深洋村)
  金谷溪榜陈氏祠堂[安溪县金谷镇东溪溪榜村。沿革(民国初年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现规制。附:莫耶故居“逸楼”。]
  金谷涵陈宗祠(金谷陈氏宗祠。安溪县金谷镇金谷村。肇基。金谷涵陈宗祠。)
  龙涓福都陈氏祖祠(安溪县龙涓乡福都村。肇基。祖祠。)
  龙涓内灶里佐陈氏宗祠(安溪县龙涓乡内灶村贝山。肇基。内灶里佐陈氏宗祠。)
  龙涓庄山陈氏瞻远堂(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肇基。庄山陈氏瞻远堂。)
  龙涓举溪陈氏宗祠(新聚堂。安溪县龙涓乡举溪村后竹垵。肇基。举溪陈氏宗祠。)
  龙涓安美陈氏后裕堂(安溪县龙涓乡安美村。肇基。安美陈氏后裕堂。)
  祥华珍山陈氏祖宇[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肇基与衍传。历史名人。眠牛祖宇(眠牛堂、 珍山陈氏家庙 )。华整祖宇。奇卿内祖宇。]
  祥华旧寨陈氏宗祠[安溪县祥华乡旧寨村。肇基《族谱》。旧寨陈氏宗祠(陈厝坪祖祠。厚仁堂祖祠。前村寮祖祠。瑞德堂祖祠。)]
  祥华后洋六旗陈氏祖厝(安溪县祥华乡后洋村。肇基。后洋六旗陈氏祖厝。)
  祥华福洋陈氏达道堂(安溪县祥华乡福洋村。肇基。福洋陈氏达道堂。)
  尚卿中山陈氏真山祠(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肇基。真山祠。)
  尚卿尤俊高严陈氏祖宇(安溪县尚卿乡尤俊村。肇基。尤俊高严陈氏祖宇。)
  魁斗大岭陈氏宗祠(安溪县魁斗镇大岭村山头。肇基。宗祠。)
  魁斗凤山陈氏宗祠(安溪县魁斗镇凤山村顶洋)
  魁斗东洋陈氏宗祠(安溪县魁斗镇魁斗村东洋山麓。肇基与衍传。《族谱》。东洋陈氏宗祠。)
  魁斗奇观陈氏祖祠(安溪县魁斗镇奇观村伏形湾。肇基。奇观陈氏祖祠。)
  白濑下镇陈氏宗祠[安溪县白濑乡下镇村。肇基与衍传。下镇陈氏宗祠(庵边祖祠。陈氏宗祠。岭兜祖厝。下官厅厝。)]

城厢土楼东墘陈氏宗祠

  城厢土楼东墘氏宗祠,位于安溪县城厢镇土楼村东墘。

  肇基始祖陈潼。唐·天祐二年(905年),陈潼(祖源不清)入闽,镇守安溪,驻厚安左都营(今砖文村亭顶一带),寓居安溪开族。

  后裔于明·永乐(1403—1424年)间迁居土楼村安内山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再迁土楼村东墘(又名东衡)。

  土楼东墘氏宗祠,原建于厚安左都营。明·永乐(1403—1424年)间迁土楼村安内山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再迁建东墘。1998年按原基原向重建。

  宗祠坐向乙辛兼辰戌,木石结构,琉璃屋面,翘脊,2进3间,建筑面积315平方米。

  有楹联:

  “位叶乾坤钟地脉,功参日月振人文。”

  “固始绵瓜,结翠千秋荫石室;颍川腾浪,分源万里到清溪。”

城厢同美氏宗祠

  同美氏宗祠,位于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列为“泉州名祠”

  肇基与衍传

  同美氏,为永春岵峰君泽支系。

  元·至正十年(1350年),永春岵峰陈君泽第3子陈公奭的长子陈昆禄(又名)、次子陈昆实(又名)兄弟两人,为避兵祸,自永春小岵南山徙至安溪县常乐里剑斗下楼,旋即徙至龙兴里尚卿南山(今尚卿乡新楼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长坑南斗氏聚星堂》)

  明初,陈昆禄肇基安溪塘美(今城厢镇同美村),为同美氏1世祖。

  2世陈遂,卒葬蓝溪桥头,陈振珠为作《墓志铭》。1998年因公路建设迁至阆苑岩山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阆苑岩》)

  后裔分布城厢镇勤内村、炭坑内、中寮、光德村内园、仙苑村、砖文村格口、官桥镇仁峰村白石等地。
此外,同美氏还迁居新加坡,现繁衍8000多人;又有陈发移居马来西亚吉隆坡,现繁衍400多人。

  《同美氏族谱》,为城厢镇同美村、勤内村等地氏族谱。始修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续修,1985年新加坡(同美)氏增修。

  昭穆:自6世起编修字行22字:子曰:学尔为公卿,文章自。世泽渊源厚,仁慈孝敬兴。1985年新加坡裔孙修谱时又增编22字:“诗云:钟斯同衍庆,南薰美瑞云;家声显骏德,阆苑福忠贞。”

  宗祠

  同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民国卅一年(1942年)等多次修建。现存建筑为1990年重建。

  宗祠2进厅,长25.7米,宽20 米,占地514平方米。

  堂中悬挂“文魁”、“选魁”、“进士”等10多面牌匾。

  楹联有:

  “同宗怀祖颍川衍派,美德承先小岵流芳。”陈振珠撰)

  “因爱家山,喜唐宋元明贤哲笔留芳迹;美扬祖德,欣士农工贾嗣徽辈出良才。”

  “文明肇启阆岩,芳迹千秋,时雨和风施我辈;道统何殊鹿洞,芸窗一席,蟾宫折桂摘高枝。”

  每年正月初一日为祭祖日,腊月初五祭扫祖墓,仪式庄重。

凤城美法陈氏祖祠

  美法氏祖祠,又称“教美氏祖祠”,位于安溪县凤城镇美法村水吼尾大榕树南侧。

  美法

  明·洪武卅年(1397年),陈敦仁(字公爱,号义卿)自晋江县港塘(今石狮市港塘村)迁入安溪县永安里教场尾乡(今美法村)肇基,为1世祖;厝号“教美堂”陈敦仁墓在美法村后格,墓祭农历八月初四。

  后裔迁居城厢镇仙苑村仙苑街。

  《美法氏族谱》,2000年编修,为凤城镇美法村、城厢镇仙苑街氏族谱。

  自13世起昭穆:“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尊师重道,育德新民。景行维贤,克念作圣。承先启后,丕振吾宗。世泽充吉,嗣续衍庆。毓秀垂芳,共进大同。”

  祖祠

  美法氏祖祠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

  民国廿四年(1935年),清溪洪水泛滥,殃及宗祠。

  1962年重建祠堂于旧址。1992年再建。

  宗祠坐东朝西,石木结构,悬山屋顶,2进10间,建筑面积238平方米。

  楹联:

  “教人以善昭蓝水,美德传芳绍颍川。”

  “左挹阆岩,胜地名山标八景,右濒蓝水,茂林修竹茁千竿。”

凤城虞都陈氏宗祠

  凤城虞都氏宗祠,位于安溪县凤山西麓、凤城镇吾都村(古称“虞都”)中部,背靠贡山。

  肇基

  陈秉昊陈宗玄的4世孙,自眉田移居光德乡后格(今城厢镇团结村九垵自然村)。

  明中叶,陈秉昊的第3子陈世荣、4子陈世平,由后格迁居虞都(今凤城镇吾都村)。后裔尊陈世荣为吾都氏始祖。陈世荣与妻廖氏合葬墓在吾都村侯厝,穴称“龙虾出海”

  另有陈奇宗墓,在城厢镇福洋岗洋沙坂田中,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葬。陈奇宗,字道翰,号泰垣,虞都三落脚氏先祖。

  1支后裔分居魁斗镇翁后村蔗内自然村。

  【按:现安溪县城厢镇团结村九垵、凤城镇吾都村、龙涓乡福都村上埔山、祥华乡旧寨村招垵坑等地姓同属陈宗玄之籍。】

  《吾都氏族谱》:清·康熙(1662—1722年)初由陈迁鹤始修;康熙廿四年(1685年)陈奇宗续修;雍正八年(1730年)陈徽畴三修;乾隆卅七年(1772 年)陈钟姱四修;嘉庆廿三年(1818年)陈联升陈克绥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希元六修;民国五年(1916年)陈国璧七修;民国 十七年(1928年)陈昭珠八修。
昭穆:“维尔子嗣,克昭令德,孝友承先,文章华国。”

  宗祠

  凤城虞都氏宗祠,始建于明末,2001年重建。

  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大厝式,两旁有护厝。

  门前有月眉池,竖立3副旗杆盘石。

  大厅悬挂“进士”、“解元”、“文魁”、“武魁”、“ 父子典邑”、“连捷登科”、“登科”等匾额。

  楹联均为现代陈金用所书,有:

  “父慈子孝千秋继,兄友弟恭百世传。”

  “成才裔应勤工立业,?好儿孙宜奋发兴邦。”

  “宜抱兴邦报国以求显祖,应为毓裔成才争取荣宗。”

  “宜培兰桂以期流芳远,应毓家驹争取衍庆长。”

  “虞人永应兴鸿业,都众长宜毓俊才。”

  “虞宗德业宜长继,都裔人龙应永培。”

  “已得家山多隐秀,能修学海自风流。”

  “祖德千秋宜永继,宗功百世应长传。”

  “虞祖欣居凤麓,都祠诚觐观音。”

  “百代孝慈高仰止,万年支派承流通。”

金谷东溪氏宗祠

  金谷东溪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金谷镇东溪洋中村秋尾墘。

  肇基

  有陈振溪,讳唐甫,字毓秀,元末明初福王陈友定之后,散居永春县蓬壶顶。

  明·成化(1465—1487年)间,陈振溪长子陈原泮(字孕德,号统一)、三子爵一(号),负父母尸骸由永春蓬壶顶迁入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今金谷镇东溪)肇基,尊陈振溪为1世祖。(按:东溪现已划为美洋、东洋、深洋、洋中、溪榜5个行政村)

  后裔分居于金谷镇东溪美洋村、东洋村、深洋村、洋中村、溪榜村及河美村尖山等地。

  《东溪氏族谱》,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由9世陈司宪参修,民国四年(1915年)15世陈铮主持,15世陈秀卿、16世陈忠贤、17世陈孝朱重修,“文革”时遭毁,现已失传。

  昭穆:

  名行:“唐虞世观瑞,九鸿启承寅,士式维盛大,传芳耀国祯,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功垂成,成基丕振同。”

  字行:“毓孕钦兴溪,尧治徽炳坦,子孙受尚卿,忠孝嗣文简,仁让培善庆,信义绵熙雍,伯仲敦诗礼,成家兆吉祥。”

  东溪氏宗祠

  金谷东溪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民国廿七年(1938年)重修。

  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

  堂中悬挂“司马”、“德行可钦”、“贡元”、“明经”、“进士”、“女魁”、“武魁”、“天生节孝”、“陆军少将”、“万安总镇”等匾额。

  楹联:“源来颍水,流壮东溪开泰远;本植永春,支繁冠度展丕谟。”

金谷深洋氏全福堂

  金谷深洋氏全福堂,位于安溪县金谷镇深洋村,为深洋村氏宗祠。

  深洋氏系金谷东溪氏一族,见上文“金谷东溪氏宗祠”

  深洋村氏昭穆:“纪引钦兴溪,尧治辉炳洞,子孙寿上筐,忠孝嗣文简,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光茁裕,绳基丕振同。”

  深洋氏全福堂始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初年。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堂中悬挂“孝节旌天”匾额。

金谷溪榜氏祠堂

  溪榜氏祠堂,位于安溪县金谷镇东溪溪榜村。东溪位于安溪、南安、永春3县交界处,离金谷镇区约13公里,现已划为美洋、东洋、深洋、洋中、溪榜5个行政村。

  2010年列为第二批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氏祠堂(民国初年):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2020年11月列为福建省第十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民国初年建

  民国初年,民军少将陈铮于此建造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作为教堂。

  1920年前,改为氏祠堂(聚英堂)。之后,又曾作为东溪聚英小学校址。

  1933年8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以氏祠堂(聚英小学)为政府驻地。

  现辟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溪县金谷镇东溪是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和红二支队重要活动地。1929年,东溪就成立了安溪的第一个党团组织――东溪党团支部。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东溪召开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中心县委、红二支队领导成员等500多人参加的大会,宣告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选举李剑光为主席,陈仲琪为副主席,陈体任抗租分田委员会主任;下设土地部、财政部、军事部、肃反部、粮食部、文化部、妇女部等机构。当时党政军一体,溪榜氏祠堂也成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机关驻地。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泉州地区最早的也是惟一的苏维埃政权,标志着安南永德红色苏区正式形成。安南永德苏区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向外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安溪为中心,横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县。苏维埃政府管辖范围东起南安诗山、金淘、码头、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长坑,北达德化三班、盖德,南至同安梧峰,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人口量 30万人,被党史界专家誉为“第二个闽西”

  现规制

  祠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 133.5平方米,为西式五拱门建筑,骑廊式架构,具有东西方结合的建筑风格。现辟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全面展示安南永德地区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和几任领导人光辉事迹的图片、文字资料。

  走进祠堂即陈列馆大厅,正中是1幅大型油画,1位地下党员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游击队员们在共青团旗下,正在农民家中书写“打倒土豪劣绅”、“共青万岁”、“维护苏维埃政府”宣传标语。

  大厅左右两边设有展厅。

  右边展厅包括2部分内容:

  一是前言部分。总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溪人民斗争历史:①1929年成立安溪第1个党团组织—东溪党团支部。②1928年初夏,猎户陈体第1个站在镰刀斧头红旗下宣誓,成为安溪第1个共产党员。1929年担任东溪党团支部的书记。③1930年秋,以东溪和佛仔格农民武装为主体组建了安溪游击队;年底,游击队长李世全带领游击队员们包围了金谷东溪祠堂,击伤东溪“议事会”头目陈忠修等,打响安南永边区武装斗争第1枪。④1937年11月,莫耶的大哥陈文章邀集了进步青年共同组建抗战青年团进行秘密活动,成员一度发展到200多人。

  二是东溪英烈的故居及相片。东溪的英烈主要有陈仲琪陈体李南金陈凤伍等39人;展厅还介绍了莫耶的生平事迹。

  左边展厅展示了安南永德红色区域的形成及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包括安南永德苏区示意图。

  展品内容充分体现了苏区的形成和苏维埃政府建立的3个条件:①组织保证。从1927年开始,中共闽南临委和福建省委先后派党的干部温崇渊柯丙到安溪创建党组织。1932年11月,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直接领导安南永德4县的革命斗争,中心县委下辖的支部已经扩展到70个,有420名党员,共青团也发展到100 多名团员。②武装斗争。1930年,东溪建立游击队;1932年4月,东溪游击队和永春游击队成为安南永德游击武装的基础并被整编为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1933年5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第二支队深入开展武装斗争,不断壮大党组织,掀起了打击土豪地霸、抗租抗捐和分粮斗争的浪潮,使安南永德红色区域逐渐连成一片。③群众基础。安南永德地处闽南偏僻山区,人民群众遭受到地主、军阀的剥削最厉害,革命情绪很高。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积极进行抗租抗捐和分粮斗争的活动,在黄口、湖头连续发生6次大规模的群众破仓分粮斗争。

  总之,在陈列馆里,史料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的4组数字令人震撼:在这个新生政权的所在地,烈士有39人,被杀害的群众有100多人,受反动派刑讯的有200余人,遭清剿时共被烧毁房屋360余间。

   附:莫耶故居“逸楼”

  莫耶(1918-1986年),本名陈淑媛,亦名陈爰,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37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一生创作许多讴歌共产党、讴歌人民战争的文艺作品,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赞扬,贺龙等革命前辈称她是“出色的女作家”、“真正的女兵”。其作词语的抗日革命歌曲《延安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

  莫耶陈铮之女。莫耶故居是陈铮的私宅,在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位于氏祠堂正对面,保存完整;福建省确定为“泉州市名人故居”

  故居始建于1907年,原名“逸楼”,又称“晚香别墅”,晚清进士曾振仲为题写楼名“逸楼”。2006年修缮一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振仲》)

  “逸楼”为2层西式建筑,砖石结构。楼前有1方池塘,堂面为石礅拱托于荷塘之上,楼房结构严整,布局合理,风格独特。1楼大厅是接人待客的场所,两旁是莫耶家人的住房;2楼现辟为莫耶纪念室。

   陈铮长子陈文章曾作《逸楼赋》:“地名坛坂,宅号‘逸楼'。凌丹甍于池上,翼祖宇于鳌头。田垅罗绕,涧水环流;重楼叠闪,盛夏如秋。纳西北山川之美,览东南景物之优。芹峰拱秀,兆文曲于丰州。葛岫蟠龙,绍武功于箕裘。谈笑尽西川雅士,啸傲多东土英俦。月照夜而读书,风拂槛以遨游。安居多福祉,四时无烦忧。擅乡中之胜地,执边鄙之耳牛。地灵人杰兮此中求,心旷神怡兮境清幽。”

金谷涵宗祠

  金谷涵宗祠,又称“金谷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金谷镇金谷村。2003年入编“泉州名祠”

  肇基 

  金谷村氏系碧溪支系,肇基始祖为碧溪9世孙陈愧吾

  陈监簿,进士出身,仕宋为监簿,后裔称“监簿公”,居兴化莆田涵头。其子陈念五移居泉州青阳,北宋·元祐(1086—1094年)间赘涵江(今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生男碧溪碧溪的6世孙陈隐溪(讳,字宁保隐溪其号),于明·建文(1399—1402年)间入安溪,后赘在坊里南市,后裔称“涵”。

  清初,碧溪9世孙陈愧吾,自安溪南市,经魁斗菜塘,迁金谷肇基。

  后裔分居金谷村的店仔尾、崎沟、龙坑尾、溪墘自然村,和金东村的溪东、墓庵、莲花山、高雁自然村等地。其中,崎沟氏1世祖陈有玉(讳道美),为陈愧吾的5世孙。

  《金谷涵陈族谱》,为金谷村、金东村氏族谱,肇修于清·乾隆卅年(1765年),道光三年(1823年)、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4次续修。

  自第7世起昭穆:“德世奕锡以景福,仁居稠绵其荣昌。”

  金谷涵宗祠

  金谷涵陈宗祠,为金谷村、金东村陈氏宗祠,清初始建。历有兴修,2000年按原坐向及样式重建,保留原有风貌。

  宗祠据壬虎头山落琵琶形穴,向丙兼亥已,闽南风格汉式大厝,石、砖、木结构,重檐硬山式屋顶,竖瓜斗木构架。二进,面阔五开间,建筑面积290平方米。

  正面为3门直进,边门对开,俗称“五门直出”,其建筑格式在闽南较罕见。

  楹联:

  “颍川千家沐宗功祖德川流万派汇武纬文经

  “翰墨门冈,幸文明盛世开拓;德宗祠宇,庆化日光天重辉

龙涓福都陈氏祖祠

  龙涓福都氏祖祠,位于安溪县龙涓乡福都村。

  肇基

  陈宗玄的4世孙陈秉昊,自眉田移居光德乡后格(今城厢镇团结村九垵自然村)。明中叶,陈秉昊的第3子陈世荣、4子陈世平兄弟(陈宗玄的4世孙)由后格迁居虞都(今凤城镇吾都村)肇基传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凤城虞都氏宗祠》)

  至陈宗玄的6世孙陈元护,肇基龙涓福都上埔村,为福都上埔氏1世祖。后裔陈孙佑于明末迁居江西。 

  祖祠

  龙涓福都氏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2002年春,族人陈立教等发起捐资修建,次年竣工。

  祠坐西北朝东南,石木结构,悬山屋顶,2进10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楹联有“颍水分支,源远流长通涓水;历山发迹,父慈子孝衍都山”等。

龙涓内灶里佐氏宗祠

  龙涓内灶里佐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龙涓乡内灶村贝山。

  肇基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陈雍的17世孙陈五八(字仲贤,号云峰)的6世孙陈章经,自漳平永福兰田徙经兴化仙游县,后迁入安溪县龙涓里灶坪定居,以养鸭为生,为龙涓内灶氏1世祖。

  后裔分居龙涓内灶村、灶坪村。

  后裔还有陈师英迁居台湾台北,陈列元迁居沙县白溪口,陈列固迁居永安。

  内灶村氏衍派昭穆:“益国世承祚延长,万邦作孚家有庆,仁敬孝慈昭祖德,诗书礼乐裕孙谟,念切本源方肖子,名垂策谱乃鸿儒。”

  内灶里佐氏宗祠

  龙涓内灶里佐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初构茅舍。永乐(1403~1424年)间扩大规模重建,前后历3次修葺,2000年重修。

  宗祠背倚凤山为屏障,面向龙砂、鼓山为案。旌旗为形,铁炉为穴。

  坐庚向甲,1落,建筑面积324平方米。

  庑前廊上栏杆半围,规模依旧,石柱琉璃瓦更新。

  门联:“颍川衍派,分支贡川永福;里佐开基,承泽九三亲宗。”

  堂中悬挂“拔元”、“七叶衍祥”、“选魁”(2面)、“急公好义 ”等匾额。

  楹联:

  “启宇发祥,五世七房门户;奏星聚簇,一家卅里江山。”

  “凤髻为屏,羽翼飞扬增物色;龙砂作案,风云变化振天衢。”

龙涓庄山氏瞻远堂

  龙涓庄山氏瞻远堂,位于安溪县龙涓乡庄灶村。

  肇基

  陈雍的17世孙陈五八(字仲贤,号云峰)的9世孙陈崇德,自漳平永福到白泉村谋生,其2个儿子陈祥钦陈祥钅志,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白泉村迁入安溪,定居龙涓里庄山(今龙涓乡庄灶村),奉陈崇德为庄灶氏1世祖,后裔尊陈祥钦陈祥钅志为2世祖。

  陈祥钦陈祥钅志合葬墓,在龙涓庄山湖弼崎仑寨北侧,明·成化九年(1473年)葬。墓坐南向北,形称“倚壁扫帚”。墓碑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彩云、月亮图案。

  后裔分布于龙涓乡的庄灶村、连祠村、新岭村、崎畲村、新民村新林自然村、玳堤村山坪自然村等地。

  庄灶村氏衍派昭穆:“崇祥昺朝文,钟润标辉埏,锡沃植烟基,钦泽荣焕庄,录汝榜耀墀。”

  庄山氏瞻远堂

  庄山“瞻远堂”,为庄山氏大宗祠,系龙涓庄山村庄灶、新民、上下半岭、良安、连祠、茅湖、溪打、茶溪、崎畲、竹班寮、福鼎等11个自然村落的氏宗祠。

  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 年)。代有修茸。1958年在原址依旧制重建,1977年侨亲募资再修。

  “瞻远堂”坐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

  祠前有照墙。

  祠堂仿皇宫式建筑,土木结构,屋顶燕尾翘脊。

  门面用精雕细刻的木屏构成,可自由拆装。门匾“大宗祠”,系清·康熙(1662—1722年)间进士陈迁鹤所授。大门联:“追祖念宗源永福,继往开来镇庄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迁鹤》)

龙涓举溪氏宗祠

  龙涓举溪氏宗祠,名“新聚堂”,位于安溪县龙涓乡举溪村后竹垵。

  肇基

  明·洪武(1368~1398年)间,陈承斌(字复光)与兄分居,携母萧氏自同安县氵丙洲岛经长泰县沿途放鸭至安溪,在上马水、深垵(今内灶村)居住,初住瓦窑;后于正统元年(1436年)迁举魁乡(今龙涓乡举溪村)新聚肇基,厝号“新聚堂”

  后裔分布龙涓乡举溪村中心自然村,以及长新村的后格仔、长岸、下林、水路后及举源村二房等地。

  龙涓乡长新村氏于清末、民国期间迁居台湾省和东南亚,在台建有“芹菜坑堂”。现在台有裔孙1000多人,在东南亚有700多人。

  《同安氵丙洲氏家谱》编修时,曾承编龙涓乡长新村后格仔、长岸、下林、水路后氏等《族谱》,举溪村氏同其昭穆:

  “承、雄、伯、大、全、乃、世、国、长、孟、仲。”

  “兴诗立礼传家盛,说孝言中教子方,里化仁忠称美厚,为梁作栋振群英。”

  举溪氏宗祠

  举溪氏宗祠“新聚堂”,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1986年重修。

  土木结构,2进10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门联:“新匾欣题威凤舞,聚庭喜看祥麟腾。”

  堂内大厅悬挂“奉正大夫”、“大夫第”、“都阃府”、“瑞应重熙”等匾额。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和七月十三日举行拜祖活动。

龙涓安美氏后裕堂

  龙涓安美氏后裕堂,位于安溪县龙涓乡安美村,为“安美派”开基宗祠。

  肇基

  陈智陈元美(南斗氏3世),自长坑乡山格村移居龙涓乡举溪村。陈元美卒,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葬龙涓乡安美村上保,俗称“虎仔墓”。(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长坑山格林兜氏祖祠》)

  后裔分居安美村,厝号“后裕堂”,奉陈元美“安美派”开基始祖。

  9世陈长茂的次子陈佛发,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移居白濑乡下镇村岭兜自然村。

  19世陈叔晴迁居桃舟乡桃舟村,厝号“金钩堂”

  此外,山格氏1支迁居长坑乡月眉村月眉桥自然村。

  安美村氏12世起自编字行为:“天子重英元,文章教士全。中和经国本,孝悌绍宗传。”

  安美氏后裕堂

  龙涓安美氏后裕堂,约始建于元·至正廿年(1360年),最早为草厝,后翻建为土木结构。明·万历十年(1582年)后多次重修,最后1次修缮在1996年。

  2进大厝式,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

  楹联:

  “后镇举魁望有魁,文武双全光珊格;裕存安美期长美,昌隆万代耀颍川

  “梅花福地有谁识元美?公吾祖开

  “后超前开基所愿裕胜昔为祖之心

祥华珍山氏祖宇

  祥华珍山氏祖宇,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现存有眠牛祖宇、华整祖宇、奇卿内祖宇3座。

  肇基与衍传

  祥华珍山氏属启端支系陈云程派下。

  陈启端,五代·后唐末帝清泰二年(935年)自河南固始入闽,初住建阳,又南入永春小岵居住。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启端之子陈光绪(号五郎),自永春小岵迁至小溪场感化里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 ),肇基后溪,为湖头后溪大成派氏开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

  陈光绪次子陈云程(二房)世居后溪,后裔徙居各地。

  据《珍山氏族谱》,陈福宝陈光绪13世孙,出自安溪感化里(今湖头后溪村)。元·元统(1333— 1335年)间,因父母早亡,且无兄弟姐妹,陈福宝到崇信里珍山 (今祥华乡珍山村)姑姑家寄居,为他们放牧砍柴。陈福宝天资聪颖,放牧时发现每天早上牛群总是登山而聚,齐卧于山上某个地方。他想此处必是风水宝地,于是长大后就在那里建屋定居,为“珍山陈氏”肇基始祖。珍山原有等7姓,自后其他姓氏居民逐渐外迁,山林田园逐渐由姓经营,因而旧时珍山也有“陈山”之称。

  自陈福宝肇基至今,“珍山陈氏”世代相传播衍,繁衍逾万人口。分出庵边派、吴厝派、霞房派、奇卿派(崎坑村);吴厝有分为华整及下隔口,华整又分为下尾坂及晋江派,霞房又分为丰田派,奇卿分出县上沿渡派,上沿渡分出南安英内派……部分迁居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按:陈福宝的12世孙陈昆全开基福田乡丰田,建“福寿堂”,分为“下楼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福田丰田氏福寿堂》)

  《珍山氏族谱》,系祥华乡珍山村、福田乡丰田村等地氏族谱。民国元年(1912年)编纂。

  昭穆:

  讳行:“迁世万捷源,树勋均鉴渊,果然培钟注,荣耀增锦泉。”

  字行:“士初志可立,文章乃华国,延泽子孙增,诗礼自传家。”

  【或说:

  五代间,陈实4世孙陈有涧 (字文茜,为散骑常侍,守海南)之裔陈一官 (讳隐仁)父子两人自延平大田县黄岸里徙居清溪县崇信里(今安溪县祥华乡)多卿庵格后,其孙有仁仙仁助仁和

  仁助后移居珍山,肇基“眠牛祖宇”

  仁和的裔孙陈一郎迁居永春县,后其长子陈宗兴、次子陈宗玄又相率重返多卿居住。陈宗玄于明·洪武廿四年(1391年)徙居龙涓里眉田村芹山(今龙涓乡三乡),为1世祖。】

  历史名人

  珍山氏家族的辉煌,始于陈洪图陈迁鹤陈万策。据《安溪县志》,明末清初期间,珍山氏家族有陈迁鹤陈万策陈亮世(官至吏部郎中,正5品)、陈科捷(官至鸿胪寺少卿,从5品)、陈甲捷(官至翰林院检讨,从7品)5人登榜进士,有陈万宝陈万松陈鸿捷陈洪图陈鸣球等21人高中举人,甚至有多人同科同榜,造就一段在安溪甚至泉州都罕见的“九世联登,七科同榜”、“五世五进士七翰林”的家族传奇。

  陈洪图,字白书,号敬夫,晚号太河,明末清初·珍山人,避寇曾迁居郡城。天启七年(1627年)29岁登乡荐亚元,历漳州龙岩县教谕、诏安教谕、建宁府教授,以老致仕归乡山居,84岁卒。以子迁鹤贵,赠文林郎、翰林院侍讲。(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洪图》)

  陈迁鹤,字声士,号介石景南,明末清初人,明·崇祯九年(1636) 生,陈洪图子;祖籍安溪县崇信里 (今祥华乡珍山村),幼随父陈洪图 徙居晋江(泉州郡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漳州学以廪生中式举人。康熙廿四年(1685)会试,以第3名进入殿试成进士,是珍山氏家族的第1位进士。康熙廿七年(1688年)授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侍读,至左庶子掌左春坊事,直南书房。年七十归里家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年76。(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迁鹤》)

  陈万策,字时对(或作“对初”),号谦季,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陈迁鹤的第3子;祖籍珍山,居泉州 郡城。既长,入学国子监,康熙卅二年(1693年)应顺天乡试,中式第1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举进士,历编修、中允、詹事府詹事、国子监司业、侍读、侍讲学士。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于官,年6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万策》)

  陈亮世,字南志陈万策子,陈迁鹤孙,祖籍珍山,居晋江(泉州郡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授闽县教谕。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历工部都水司主事、虞衡司员外,吏部稽勋司郎中。年61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亮世》)

  陈科捷,号瀛可,清•安溪县崇信里人(今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陈迁鹤曾孙。乾隆十三年戊辰科(1748年)二甲第33名进士,授编修,历湖南学政[乾隆卅二年(1767年)任]、内府礼科掌印给事中、巡视京城御史、鸿胪寺少卿,诰授朝议大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科捷》)

  眠牛祖宇

  眠牛祖宇,又称“眠牛堂”、“珍山氏家庙”,位于珍山村庵边角落半山腰“牛眠穴”

  元·至顺四年(1333年)始建。

  家庙坐西朝东,前瞻草架山,后领自同发山经佛耳山过福鼎尖蜿蜒而来的龙脉。

  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红砖黄瓦,金碧辉煌,青石雕刻,建筑精致。

  大门口立有旗杆石。

  殿堂四面墙壁挂满氏历代先祖的官阶、荣誉牌匾,如“天池雷奋”、“龙跃云津”、“天衢独步”、“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等。

  柱联:

  “自同发而佛耳而福鼎,水木火相生,蜿蜒结就土金宅;由开基有分派有迁居,高曾祖递衍,贤亲恃在子孙俦。”(清·进士陈迁鹤撰上联,清进士陈万策续下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迁鹤陈万策》)。

  “九世联登,父子祖孙联翰苑;七科同榜,兄弟伯叔同簪缨。”

  “三代大夫,四世联登五进士;七科主考,两传崇祀二乡贤。”

  华整祖宇

  华整祖宇,10世陈积斌始建。

  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占地面积 200平方米。

  楹联:“鹤顶劈脉开珍山,怀瑾韫瑜,世代毓玉堂之器;颍川衍派流华整,耕礼种义,春秋荐明德之馨。”

  奇卿内祖宇

  奇卿内祖宇,15世陈临溪始建。

  楹联:“颍水东来源流远;奇卿北接世泽长。”

祥华旧寨氏宗祠

  祥华旧寨氏宗祠,位于安溪县祥华乡旧寨村。

  肇基

  祥华旧寨氏属启端支系、陈光绪第3子陈云先(三房)之后。

  陈启端是五代·后唐光紫大夫陈朝翼之子。后唐末帝清泰二年(935年),陈启端为避祸,偕弟肇端并侄及长子、幕府参谋光绪、次子荣绪,奉夫人桂氏自河南固始入闽,初住建阳,后南入永春小岵居住。

  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启端之子陈光绪(号五郎),自永春小岵迁至小溪场感化里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肇基,为湖头后溪大成派氏开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陈光绪第3子陈云先(三房)与长兄陈云采移居坪岭乡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徙居崇信里(今祥华乡)多卿乡(俗称“多坑”)陈厝坪。

  元·至正(1341-1368年)间,陈云先13世孙陈景聪陈景慧兄弟自多卿移居今旧寨村后井角落,厝号“陈舍坪”

   明·正统(1436—1449年)间,陈文凤又自旧寨陈厝坪移居祥华乡后洋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祥华后洋六旗氏祖厝》)

  现祥华乡的旧寨村、后洋村的氏均为陈云先后裔,奉陈云先为1世祖。

  后,旧寨村氏有50多户迁居台湾,另有100余户迁居江西、浙江。

  《族谱》

  《颍川衍派舍坪族谱》,原称《颍川清溪氏族谱》,乃祥华乡旧寨村、后洋村氏总族谱。

  始修于明·正德至嘉靖十五年间(1506—1536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嘉庆廿四年(181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民国8—10年(1919—1921年)4次续修。现代重修。

  昭穆自25世起为:

  讳行:“瑞文朝清,克成尔志,自贻多福,诗礼传家,文章华国。”

  字行:“缉维耿祖德,永烈振孙谋,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旧寨氏宗祠

  祥华旧寨氏宗祠,共有4座。

  陈厝坪祖祠

  陈厝坪祖祠,1世祖陈云先始建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就原址扩宏重建,清·康熙九年(1670年)再建,民国二年(1913年)又建,现存。

  祖祠坐东北朝西南,1进3开间,整座中堂及偏房共5间,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楹联:“宋代于斯奠定万年基业;颍川衍派丕成百世鸿图。”

  厚仁堂祖祠

  厚仁堂祖祠,俗称“后垅祖厝”,位于村中南。14世陈昭文建于明初,现存建筑物系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

  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楹联:“舍坪支分,百世衣冠长振秀;厚仁衍派,千年山水永朝宗。”

  前村寮祖祠

  前村寮祖祠,明·陈孟孙建,历经多次重修。

  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楹联:“承先世,一脉真传惟忠惟孝;启后人,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瑞德堂祖祠

  瑞德堂祖祠,有楹联:“瑞星照庭宇,诗书迭步芳迹;德祖垂功业,子孙延世茂才。”

祥华后洋六旗陈氏祖厝

  祥华后洋六旗氏祖厝,位于安溪县祥华乡后洋村,为后洋村氏宗祠。

  肇基

  后洋氏属启端支系、陈光绪第3子陈云先(三房)之后。

  陈启端是五代·后唐光紫大夫陈朝翼之子。后唐末帝清泰二年(935年),陈启端为避祸,偕弟肇端并侄及长子、幕府参谋光绪、次子荣绪,奉夫人桂氏自河南固始入闽,初住建阳,后南入永春小岵居住。

  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启端之子陈光绪(号五郎),自永春小岵迁至小溪场感化里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肇基,为湖头后溪大成派氏开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陈光绪第3子陈云先(三房),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徙居崇信里(今祥华乡)多卿乡(俗称“多坑”)陈厝坪。

  元·至正(1341-1368年)间,陈云先13世孙陈景聪陈景慧兄弟自多卿移居今旧寨村后井角落,厝号“陈舍坪”

  明·正统(1436—1449年)间,陈文凤又自旧寨陈厝坪移居祥华乡后洋村,为后洋氏肇基始祖。后因陈文凤的裔孙繁衍为6个支派,后人改称“后洋六旗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祥华旧寨氏宗祠》)

  现祥华乡的旧寨村、后洋村的氏均为陈云先后裔。

  后洋六旗氏祖厝

  祥华后洋六旗氏祖厝,原名“肥猪树厝”,肇基祖陈文凤始建于明·正统(1436—1449年)间,后多次重建。

  楹联:“六秀聚成祖宗地,旗铭辉耀子孙兴。”

祥华福洋氏达道堂

  祥华福洋氏达道堂,位于安溪县祥华乡福洋村,为福洋村氏祖宇。

  肇基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启端支系、陈光绪第3子陈云先(三房),徙居崇信里(今祥华乡)多卿乡(俗称“多坑”)陈厝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元·至正(1341-1368年)间,陈云先的13世孙陈景聪陈景慧兄弟,自多卿移居今旧寨村后井角落,厝号“陈舍坪”。(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祥华旧寨氏宗祠》)

  明·正统(1436—1449年)间,陈文凤又自旧寨陈厝坪移居祥华乡后洋村,为后洋氏肇基始祖。后因陈文凤的裔孙繁衍为6个支派,后人改称“后洋六旗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祥华后洋六旗氏祖厝》)

  福洋氏即祥华乡“后洋六旗氏”之一。

  《清溪福洋陈氏宗谱志》系祥华乡福洋村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续修。
昭穆:“光振奕文郁焕延,诗书显耀福传绵。芳徽里邻长垂裕,宠锡纶音报捷联。”

  【或说,启端支系另有陈荣绪者,其次子陈云从之裔陈守九自左槐迁祥华福洋肇基,为祥华福洋陈氏1世祖,建有祠堂“达道堂”。?】

  福洋氏达道堂

  祥华福洋氏达道堂始建不详,1995年重新修缮。

  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

  大门楹联:“地枕双山升云近,门环颍水波浪深。”

  堂前楹联:“达尊登廊庙,文质彬彬,当世鹰扬继起;道义列宗庭,冠裳跻跻,将来虎榜联登。”

尚卿中山陈氏真山祠

  尚卿中山氏真山祠,位于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

  肇基

  明·永乐廿二年(1424年),陈均禄8世孙陈朝和陈朝惠(讳观养)兄弟由金谷元口迁入中山村陈厝前自然村,为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氏先祖。陈朝和建龙山祖祠,陈朝惠建真山祠。陈朝惠卒葬中山村隔尾水埕顶,墓坐庚向甲;2000年重修。

  中山陈厝前氏至今传20余世。

  陈朝和的7世孙陈一智兄弟3人迁居江西玉山县,至今繁衍近万人。

  陈朝惠的9世孙陈继昌迁居台湾,现繁衍数千人;另有迁居海外者多人,现繁衍5000余人,其中马来西亚吉隆坡达3000多人。

  《清溪真山陈氏族谱》,为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氏族谱。历史上曾2次编修,1989年续修。

  昭穆:

  讳行:“奇文章光奕,献胜其际克,嘉彬明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伯世卿子德,仲甫维钟人,允文君亶锡,宗孙偕淑臣。”

  真山祠

  明·永乐廿二年(1424年),陈朝惠始建。历经多次修建。1964年重修。

  2进双过水,12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楹联:

  “真地祥钟开昌运,山峰高拱起人文。”

  “真守历藏,便是祖宗肖子;山清水秀,储看闾里文明。”

尚卿尤俊高严氏祖宇

  尚卿尤俊高严氏祖宇,位于安溪县尚卿乡尤俊村,为尤俊氏宗祠。

  肇基

  福田氏属启端支系陈云采(长房)派下。

  五代·后唐末帝清泰二年(935年),陈启端自河南固始入闽,初住建阳,有南入永春小岵居住。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启端之子陈光绪(号五郎),自永春小岵迁至小溪场感化里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肇基后溪,为湖头后溪大成派氏开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陈光绪长子陈云采(长房)携弟陈云先,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徙至还集里坪岭乡(今长坑乡珊屏村)居住,以冶铁为生。传至12世陈仙祖,再徙龙兴里尤俊(今尚卿乡尤俊村)卜居,为尤俊氏1世祖。

  《清溪尤俊氏族谱》,为尚卿乡尤俊村氏族谱,始修于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民国廿四年(1935年)重修,1989年续修。

  尤俊氏自17世起昭穆:

  名行:“文武丕平富,克引骥周家,序本宗昌运,获福寿龄遐。”

  字行:“昭祖德承烈,振业裕孙谋,渊源道礼义,经书步云楼。”

  尤俊高严氏祖宇

  尤俊高严氏祖宇,始建于五代·后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1987年又重建。

  宗祠背靠枕头山的土地山峰,面向草埔坪山,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72.5平方米,占地面积650平方米,清代建筑风格。

  门联:“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宗庙之礼,玉帛云乎哉。”

  厅堂横梁悬挂“旌义”、“选魁”、“明经”等匾额。

  楹联多为名家所撰,有:

  “迁坪岭而蕃尤俊,源源有本肇基业;分颍水乃拓高岩,世世克家崇明禋。”

  “士农工商各执一字,便是祖宗肖子;仁义礼智统行四端,堪称宇宙完人。”

  “木有本,水有源,子孙勿忘先祖;左为昭,右为穆,敬谨总在后人。”

魁斗大岭陈氏宗祠

  魁斗大岭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魁斗镇大岭村山头。

  肇基

  据尚卿乡《中山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唐·陈忠之裔、年仅4岁的陈均禄在大哥陈均泰、大嫂林阿谓的带领下,由漳州府龙海县廿五都湖坂迁入安溪大岭后山头。

  另据《云山堂氏族谱》称,魁斗镇大岭村山头自然村氏先祖陈仙玛,为陈均禄第18世孙,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由龙海县廿五都大深炉洋村迁入安溪县云山乡山头(今大岭村),厝号“云山堂”,为大岭氏始祖。陈仙玛墓在大岭村屏岩山,地名“水湖”,明·嘉靖(1522—1566年)间葬。

  后裔迁居魁斗镇溪东村庵前。

  此外,还有后裔陈帮储移居浙江平阳四十五都,一支移居永春竹林兜、小芹,陈玉德移居永安,陈金石等移居新加坡。

  《云山堂氏族谱》,为大岭村氏族谱,共6册。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陈承台始修,清·康熙卅六年(1697年)陈聚贤二修,咸丰五年(1855年)陈元士三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陈奕让五修,民国廿二年(1933年)陈高提等六修。

  前7字昭穆为:“圭玄廷祖帮敦日。”

  后为:

  讳行:“元殿启光奕,献腾其际克,嘉彬鸣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西侯卿子伯,仲甫世钟人,元文君坛锡,臧孙偕淑臣。”

  宗祠

  魁斗大岭陈氏宗祠,始建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1995年重建。

  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楹联:

  “云列旗形,正中幅蛟腾凤起;山名鼓案,发声际化震天长。”

  “尊祖敬宗思旧德,敦仁安义迪前光。”

  “祖创孙承本支百世,流长源远大业千秋。”

魁斗凤山氏宗祠

  魁斗凤山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魁斗镇凤山村顶洋。

  明·永乐二年(1404年),福州府长乐县三都埕澳人陈回文,由永宁卫拨镇安溪县崇善里谷口乡(今金谷镇金谷村)屯种军田。陈回文8世单丁;传至8世孙陈尔祖,入居凤山(今魁斗镇凤山村)顶洋肇基,为顶洋氏1世祖。

  《凤山陈氏族谱》,为凤山村氏族谱。始修不详。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肖捷芳作序;民国15年(1926年)由陈邦英续修。

  昭穆:

  “维其德尚厚明文克绍,有世孝忠贤义礼传华。”

  “宗业重光,永昌厥绪,蜚声丕振,光耀门庭。”

  凤山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1992—1997年重建。

  宗祠为大厝式,2进10间。

魁斗东洋氏宗祠

  魁斗东洋氏宗祠,位于安溪县魁斗镇魁斗村东洋山麓。

  肇基与衍传

  魁斗村氏肇基始祖是陈隐溪长房之孙陈辉

  陈监簿,进士出身,仕宋为监簿,后裔称“监簿公”,居兴化莆田涵头。其子陈念五移居泉州青阳,北宋·元祐(1086—1094年)间赘涵江(今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生男碧溪

  碧溪后裔有陈祥政,迁安溪湖上,厝号“田中”,为湖上飞新氏1世祖。后裔陈祥坚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徙居南安深巷,陈住于民国期间迁居新加坡,陈忠等迁居马来西亚。

  碧溪的6世孙陈隐溪(讳,字宁保隐溪其号),于明·建文(1399—1402年)间自晋江入安溪,后赘在坊里南市,后裔称“涵陈”

  陈隐溪长房之孙陈辉,肇基魁斗镇魁斗村东洋山麓,为魁斗村氏1世祖。后裔迁入魁斗镇黎山场。陈隐溪长房之孙陈坤陈炯,迁魁斗奇观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魁斗奇观氏祖祠》)

  陈隐溪二房之孙陈珍,移居魁斗村菜塘自然村;陈隐溪二房之孙陈凤,肇基科坂,为城厢码头氏1世祖。
后,陈隐溪后裔1支迁入蓬莱镇鹤前村小路自然村,1支迁入湖头镇湖三村站前路。

  此外,陈炳于明末清初徙居浙江温州,繁衍裔孙数千人;1支迁江西高州,还有迁居光泽县柴牌、大田县下桥、永春县石鼓、南安县麻坑、尤溪县碧溪的。清末、民国期间,有200余人迁居台湾及东南亚。

  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蓬莱镇鹤前小路、湖头镇湖三村站前路氏自9世起昭穆为:

  字行:“义礼传家淑德长垂奕祺,文章华国蜚声远播芳洲。” 

  讳行:“梦国元士掌,经邦任履亨,万世介景福,丕克晋朝廷。”

  1999年续修族谱时新编字行、讳行各20字:

  字行:“慧眼观今古,修谱溯先祖。弁伦修叙时,光孝悌张祜。”

  讳行:“才情立事功,读书臻硕儒,学海深渊处,探骊龙得珠。”

  族谱

  《魁斗涵陈族谱》,为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氏族谱。(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魁斗奇观氏祖祠》)

  历经多次编修。

  明·崇祯八年(1635年)陈纶徽九修。

  清·康熙元年(1662年)与廿三年(1684年)由陈懋庄2次编修。

  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金谷陈道岸十二修。

  乾隆廿一年(1756年)陈兴三陈兴文十三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陈振科十四修。

  嘉庆十九年(1814年)刘宗哲十五修。

  同治十三年(1874年)余本春十六修。

  光绪卅一年(1905年)孙玉嶙十七修。

  民国十七年(1928年)曾端英十八修。

  1999年谢明考第十九次编修。

  东洋氏宗祠

  魁斗东洋氏宗祠所处东洋山麓是陈辉开基之地,背倚武头山,面向清溪造尖山。历代是东洋、菜塘氏宗亲聚会、议事的场所。

  始建于明,面积200多平方米;清初扩建,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1945年小修,1988年海外宗亲捐资重修。历次修建均严格按原基、原局、原结构建造,至今仍保持清代建筑风格。

  宗祠土木结构,上落上厅外有东西两厢房,下落3面为庑廊。

  祠中奉祀1至3世先祖。

  堂中悬挂“文魁”、“选魁”、“选元”等匾额。

  楹联:

  “义礼传家,淑德长垂奕禩;文章华国,蜚声远播芳洲。”

  “东山再看科名早,颍水长流甲第新。”

魁斗奇观氏祖祠

  魁斗奇观氏祖祠,位于安溪县魁斗镇奇观村伏形湾。

  肇基

  魁斗奇观氏,属碧溪支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宗祠·魁斗东洋氏宗祠》)

  始祖陈坤陈炯隐溪长房之孙)。后洋氏为陈炯之裔,明中叶迁入;1支由魁斗村东洋自然村迁入。

  奇观氏祖祠

  魁斗奇观陈氏祖祠,始祖陈坤陈炯始建,后几经修葺。1994年因漳泉铁路建设被征用,择今址重建。

  祠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2进大厝式,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楹联:

  “奇士英才人文献瑞,观山乐水地脉钟灵。”

  “孝德仁风,虞代圣明高千载;廉泉让水,颍川世胄衍万支。”

白濑下镇陈氏宗祠

  白濑下镇氏宗祠,共有4座,位于安溪县白濑乡下镇村。

  肇基与衍传

  清·康熙(1662-1722年)间,陈佛长的9世孙陈荣典陈荣和兄弟迁入安溪县白濑乡下镇村庵边,为白濑下镇庵边氏始祖。再传10世,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陈心揖率其子汝金连春汝琴迁居剑斗镇潮碧村石碧。

  《御上氏族谱》,为白濑乡下镇村待御潭氏族谱,1990年编纂。昭穆与湖头镇后溪村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湖头后溪氏家庙》)

  白濑乡长基村陈显荣,迁剑斗镇小磜,为剑斗小磜氏1世祖;后移居湖上乡飞亚村。后裔陈显德迁居永春,陈显宁开基德化南埕。有《飞亚田中氏族谱》,为湖上乡飞亚村氏族谱。原《族谱》始修于清·康熙卅年(1691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2次续修。后因火焚,前部分由陈以宁陈荣铭回忆编修,后部分由陈万庆陈世圭继修。昭穆:字行:“孔以必廷荣,万世时友成。宗子良高大,惟嘉会永兴。”名行:“嗣次具谱中,汝士志朝鸿。秉义章新范,遗书启后光。”

  下镇村日月星氏9世起延用珊格(山格)氏旧字行:“长发洪积时,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绍延,孙曾乃孝友,克建奕丕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系·泉州祠堂·长坑山格林兜氏祖祠》)

  另,剑斗举口河溪自然村氏为陈佛素之裔,后裔陈国应陈国来等迁居政和县。

  以上均属仲俨支系。

  下镇氏宗祠

  下镇氏宗祠共有4座。

  庵边祖祠

  庵边祖祠,清·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1995年翻建。

  土木结构,上下落鲁班式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楹联:“忆河南颍川,思仙游东亭,历史流长显宗祖;说漳平和睦,话长基下镇,时光源远耀子孙。”

  氏宗祠

  氏宗祠,位于待御潭自然村。

  鲁班式大厝,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楹联:“由固始而来,一脉相传蔓延葛蕊根同庇;居南山之下,五星环聚罗列峰峦气独钟。”

  岭兜祖厝

  岭兜祖厝,为日月星氏祖宇。清·康熙卅五年(1696年)始建。

  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楹联:“中山聚秀,代世智仁勇;宅地钟灵,宏观日月星。”

  下官厅厝

  下官厅厝,位于上寨自然村。

  土木结构,3落大厝,占地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