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夏器 【字廷璜,世称锦田先生。 读书精专。 傅夏器(1509—1594年),字廷璜,世称锦田先生,明·南安县锦田乡山后傅村人(现鲤城区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山后傅村);傅智孙;正德四年(1509年)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傅夏器,字廷璜,南安人。”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傅夏器,字廷璜,别号‘锦泉’。”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傅夏器,字延璜,锦里人,号‘锦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据“新《郡志》,参《墓志》”为作传。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乾隆《泉州府志·卷43·明列传·傅夏器》有传。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据“旧志,参《闽书》及黄九石撰传”为作传。 读书精专 傅夏器童年时读书精专,博学强记,足不出园,稍长居紫帽山麓,弱冠读书破万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5·杂志上》引“《傅为霖文集》”曰: “傅锦泉有别业在紫帽山麓,锦泉下帷处也。相传读书夜分,尝有呼于空中曰:‘就寝。’其专精如此。 后李文节(李廷机谥“文节”)亦尝假馆修业于此。故当时有‘一馆两会元’之语。亦一奇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廷机》) 民国《南安县志·卷50·杂志4·丛谈》亦引“《傅为霖文集》”曰: “傅锦泉有别业在紫帽山麓。相传读书夜分,常有呼于空中曰:‘就寝!’其专精如此。 后李文节亦尝假馆修业于此。故当时有‘一馆两会元’之语。亦一奇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早岁读书紫帽山阿,攻苦精专,弱冠已破万卷。” 屡踬春官 傅夏器23岁登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乡试第6名举人(亚魁)。 从嘉靖十一年(1532年)首次进京参加会试不第,在长达18年的时间内一次又一次地进京赴考不中,益发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均载(文基本同): “年二十三登嘉靖辛卯亚魁。 不第久之,发愤为举业之文,岁置瓮几下,投所作文(“投所作文”康熙《南安县志》作“每作文,撚而纳之”),岁终展视,瓮为满矣。”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登嘉靖辛卯第六名亚元。 屡踬春官[“春官”:唐·光宅(684年)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遂为礼部的别称],益发奋自树立,每岁置瓮几下,作文拈而纳之,岁终瓮满。其属笔不作细响,卓然自信,虽与时相左不改易。” 嘉靖廿九年进士 直至41岁,傅夏器才于嘉靖廿九年(1550年)庚戌科会试擢名第一(会元)。廷试时,由于严嵩从中作梗,仅名列二甲第9名同进士出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嘉靖庚戌会试,擢名第一。廷对抗直,指切权要,严嵩览而恶之,寻遣人招致门下,拒不可,以此不得入史馆。” 清初·查继佐《罪惟录·科举志》:“二十九年庚戌试贡士,得傅夏器等三百人。”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嘉靖庚戌会试擢第一。”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庚戌会试第一,闱文海内传诵,都下称‘从来会元所未有’。 时严氏(严嵩)方柄国,衔策中权臣、重臣等语,然雅慕其名,欲罗致门下。夏器循例往谒,值在沐,令其子(严世蕃)接见延引之。夏器不为动,亦不复投刺。坐是,挤不与及第。 比观正(政)刑部,诸僚长多为延誉。严笑曰:‘殆亦朴实头人耳。’” 为宦 除礼部仪制司主事 一般说,会元通过廷试后有很大概率会被朝廷召入翰林院,从而累积未来晋卿登相的有利资质。但因严嵩衔之,傅夏器无缘晋身翰林院。初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职。虽然,当时仪制司掌管科举考试、嘉礼、军礼等事务,但傅夏器甫任,惟积累朝故、实本署职掌、参酌时事、期于可行而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除仪制司主事。”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授礼部郎。”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授仪制主政,日唯积累朝故实、本署职掌,参酌时事,期于可行。 癸丑(嘉靖卅二年,1553年)提调会闱。事竣,其座师欧阳南野(礼部尚书欧阳德)叹曰:‘不意君精经术,顾精世务也。’” 徙光禄丞 徙光禄丞,参与掌管祭享、宴劳、酒醴、膳羞事务。 时,嘉靖帝为其生父“睿宗”朱祐杬扩建世庙刚刚竣工,将于奉先殿举行祭礼。恰傅夏器轮值,操办祭礼这一差事就落到他的头上。光禄寺卿考虑到当时官厨人手短缺,也担心傅夏器初到光禄寺,无法接手,商议要让其他人替其操办。傅夏器却坚持要自己扛下来。不久,祭礼如期举行,一切都安排得甚为妥贴。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均载(文同):“徙光禄丞。”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转光禄寺丞。 值世庙方修大官庖,虑有缺,窦正卿议以他人代夏器轮直,夏器固辞。已而事治,人称‘通才’。” 改吏部稽勋郎中 丁二艰归。服阕返朝,改任吏部稽勋郎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均载(文同):“改吏部稽勋郎中。”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丁二艰归。 服阕赴补,守萧寺年余,泊如(“泊如”:恬淡无欲貌)也,士论愤之。 补稽勋郎中,每有荐举,不令人知,曰:‘无以公道市私恩。’ 时考功郎申燧号刚直,素重夏器,有大事题复,多取决焉。” 罢归 有次,严嵩的1名亲信遭吏部撤换,惹恼严嵩,拟劾究申燧。申燧恰于此时丁忧去。于是,严嵩等人将矛头对准傅夏器,对其论劾罢职。傅夏器遂拂衣南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与其长不合,拂衣归。”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归。”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申有所举劾,为政府(指严嵩)私人,与冢宰争不屈,政府、冢宰由是憾申。申适以忧去,遂文致论,夏器罢归。” 隐坂田之野 筑别业“岩野”以居 傅夏器归隐后,在故乡锦田的坂田山(亦称“傅岩山”)后傅村岩石下筑别业名“岩野”,家居20余载,“藏器敛德,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夏器既归)筑室‘岩野’。” 傅夏器《岩野行》诗云: “家在岩山下,岩野主人居。虽迩郡城外,总为小隐庐。 课家僮耕耘以自给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 “即所居坂田之野,灌田以自给,绝迹有司之门,郡人高之。 少专心《易》学,既登贤书,沉酣于六籍百家二十年,制科之文传诵海内。”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灌园种树,课家僮耕耘自给,夏雨秋云,陶然适意。” 傅夏器赋《冬怀》诗题其心境,曰: “满鬓霜华种种丝,傅岩居士欲何之?天高万里若开幌,潮满三洲各聚奇。 种莳百果 傅夏器还继承未仕前的爱好,在别业辟数亩果园“种莳百果”,手植荔枝、龙眼、桃李、杨梅、青梅、梨枣等名品异种。闲时,偕弟昆数辈,藜杖追玩,共享天伦之乐。族属众多,终其身无有阋讼至公庭者。 傅夏器《涉园遣兴》曰: “春山春草芳,春日拂衣裳。开我东窗坐,试向东浦望。 何乔远《傅廷璜公集·序》称傅夏器“精心制举,以名其文;精心种树,以名其果”。还说,傅夏器“灌园种树”,时常“身植而手莳之,接叶交枝翳然”,仅他亲手培植出来的就有“离支、龙目、来禽、青李诸美果”,“皆名品异种,自给不外求。” 民国《南安县志·卷29·明儒林·傅夏器》:“家居二十余载,手植荔枝,人人爱惜,誉称‘锦荔’之乡。”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夏器真朴浑古,仕不谐世,归而无以为家。故居邑之坂田,鬻荒亩辟圃,种荔支、龙眼诸果于其中,锄鎑犁蓑,与僮仆均劳,一时佳果以坂田为最。人谓傅公精心制举以名其文,精心种树以名其果,诚一之致,殆庄周所谓‘痀偻丈人’者欤?” 民国《南安县志·卷50·杂志4·丛谈》: “傅锦泉仕不谐世,归无以为家,居在邑之坡田,鬻荒亩,辟丛圃,种荔枝、龙眼诸果于其中。锄鎑犁蓑,与僮仆均劳。一时佳果以坡田为最。人谓傅公精心制举以名其文,精心种树以名其果,诚一之致,所谓‘佝偻丈人’者乎?” 【按: “仲尼(孔子字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 注:1.“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2.“承蜩”:蜩,“蝉”的古称。承蜩:粘蝉,把蝉黏住。3.“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4.“锱铢”:古重量单位,24铢1两,6铢为1锱;常用喻极微少的数量。5.“厥”:通“橛”,断木。6.“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株拘指枯树根。7.“执臂”:举竿的手臂。8.“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9.“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10.“用志不分”:心思专一而不分散,即一心不二用。11.“凝于神”:精神专注、专一。12.“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接引后进 傅夏器自归隐后,一时“名声大噪”,登门求学者络绎不绝。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接引后进,时为披衷道古,自言其学从愤悱中得。 又戒人吃紧在立身大节,切勿随声袭响,依人门户,至不可收转。其素所树立然也。” 傅夏器所治经义,见解独特,自成一家,主旨在于“经世励俗”。时有毛野直,授鄱阳县令,向傅夏器请教治政方法。傅夏器勉其行直道、绝浮言、揭虚伪,曰:“为治之事即为学之事,以为已之心治人,何所往而不可;以为人之心治人,何所往而可?” 无意仕途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薨,穆宗即位,次年(1567年)改元隆庆。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穆宗时,朝中多欲疏起之者,微使人示意,夏器漫应之。” 协修隆庆《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自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纂修后,已历40余年。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和州万庆知泉州,隆庆元年(1569年)起重修之意,延聘傅夏器、尤烈、朱安期、赵恒等人搜罗掌放,广采旧闻,进行纂辑。最终又以致仕尚书黄光升、侍郎黄养蒙“总其成”,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告成,历时5个月,是为隆庆版《泉州府志》22卷(已失传)。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州府志》、《泉州人名录·万庆、尤烈、朱安期、赵恒、黄光昇、黄养蒙》) 万历廿二年卒 明·万历廿二年(1594年),傅夏器卒于家,享年86岁。葬南安一都金鸡报亲寺后(墓今无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报亲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卒,年八十六。”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家食二十余年,寿八十六殁。” 著述 《易说》 傅夏器著有《易说》(或作《易义》)传世。 《锦泉集》 明版《傅廷璜公集》4卷 居家时,傅夏器写下大量文章。傅夏器去世3年后,这些文章大部分由后人集结成《傅廷璜公集》4卷,何乔远作“序”,首次刊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吏部傅廷璜先生夏器》:“著有《文集》四卷 。”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4卷·人物志3·明名贤列传·傅夏器》:“所著有《锦泉集》行世。” 清版《傅锦泉先生文集》5卷 清代重刻,改名《傅锦泉先生文集》,为5卷,并加入吴下名贤吴伟业、周茂源等人所作的序文。 【按: ①吴伟业(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江苏太仓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入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次年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1656年),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自此不复出仕。吴伟业是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②周茂源(1613-1672年),字宿来,号釜山,明末清初·华亭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知处州知府。】 2019年商务印书馆版《傅锦泉先生文集》5卷 现代,《傅锦泉先生文集》经《泉州文库》整理,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出版。 《傅锦泉先生文集》分5卷,涵盖序、碑文、记、传、说、墓志铭、祭文、诗等多种文体。 “碑记”举述 《傅锦泉先生文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卷4的“碑记”,留下了包括《南安县重修儒学记》、《南安重修城隍庙记》、《重修大盈桥记》、《见龙亭记》、《天心洞记》、《莲花石岩室记》、《修南安万石陂水利记》等重要碑记,为后世考证历史文化遗迹留下了可供资鉴的史料。如: 傅夏器《南安县重修儒学记》详尽记载古时南安儒学(南安文庙)的地理位置“在邑治城东郭外,黄龙江之湾,潘山之阳,朋山之原,村落联绕”,同时记载明·隆庆(1567—1572年)间,南安知县、广东雷阳人丘凌霄鸠材敦匠修葺文庙,而后顺势训诲、开导南安儒生一事。碑文指出,经此一修,南安儒学“瞻依之地,聚讲之堂,焕然新矣”。原碑今收藏于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不过风化严重,文字有些漫漶不清了,碑额题“南安修儒学记”6字,与文集收录的原题略有不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南安县学》) 傅夏器《南安重修城隍庙记》记录下隆庆三年(1569年)南安知县丘凌霄捐俸倡修一事。在这次大修中,城隍庙“乃饰前堂宇以耸外观,乃广后堂署以邃内居。栋梁楹桷代其腐者,瓦甓砖石易其溃者,丹垩圬青新其漫者。像之金碧,望若琼瑶;貌之威严,嵌若干戚;旁之罗猝,森若掾曹,盖规制乃备而一新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城隍庙·南安城隍庙》) 傅夏器《修南安万石陂水利记》、《重修大盈桥记》,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江西余干甘宫莅任南安县令,任内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如修万石陂水利、西山坝、千石陂等,“以溉近都之田,百废蒸蒸起矣”;后又修大盈桥,“使车电拂,旅途虹通,方来无虞,利往有功。”称甘宫“诚笃其德,平易其政,明察严于吏胥,节俭蠲于徭役,用能惠怀于我有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万石陂》、《泉州桥梁·大盈桥》) 傅夏器《见龙亭记》记,嘉靖(1522—1566年)间,南安县令唐爱“改庠前驰道,筑石桥于田中,以通行旅,望之蜿蜒若龙”。后,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字少鹤)前来参观,望着唐爱修筑的石桥感叹道:“兹非龙与?在田见龙象也,而首下伏,其蛰未伸。”于是,丁一中捐俸筑亭,名“见龙亭”。《见龙亭记》赞丁一中等人善举,称:“夫乘时以泽物,龙中之龙也;懋德以应时,人中之龙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南安县学》、《泉州人名录·丁一中》) 傅夏器《天心洞记》与《莲花石岩室记》皆叙景抒情之作。《天心洞记》赞南安天心洞山水一体,“倒景飘飘而上下,烟霞漠漠而纵横”;而在游历南安莲花峰石岩室之后所作《莲花石岩室记》则有自我明志之语,曰:“古之贤豪,览其胜而乐之,则有挂巾投劾,铲采埋光,即没世而不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天心洞》、《泉州山川·莲花峰·莲花石》) 评价 明·何乔远评 明·何乔远《傅廷璜公集·序》称: “以应明庭所治经义脍炙人口者,自国家以来亦仅得五人焉。” “吴郡(指王鏊)正于质,毗陵(指唐顺之)泽于理,海虞(指瞿景淳)醇于气,太仓相公(指王锡爵)赡于才;而吾傅先生(指傅夏器)沉深醲丽,苍然郁然,尤陶铸于六经,而型范于群儒,论者不能易其言。古文渊奥沉变,自成一家,而大旨归于经世砺俗,虽率尔应酬,必衷敬。诗词原本性情,深厚悱恻,有三百篇遗意,不以声响竞工。” “公不拙于用世,世何拙于用公,使一代名人终老林麓,惜哉!” 《泉州府志》、《南安县志》在为傅夏器作传时,都援引了何乔远的这番评价。 明末清初·吴伟业评 吴伟业《傅锦泉先生文集·序》曰: “等辈皆显任,而先生浮沉自如,进不为利,退不为名,终身寥落,而未尝有一言不平,以自诩复用,虽其垂世不朽之文,亦既穷年矻矻,深沉有得矣。” “由今观之,如先生者,何可得哉!何可得哉!” 明末清初·周茂源评 周茂源《傅锦泉先生文集·序》赞扬傅夏器“名德重乎五岳,文章炳乎三辰。”曰: “嘉靖中,温陵有王遵岩(王慎中)、傅锦泉(傅夏器)两先生,为艺林龙象。遵岩古文曲折变化,如《鱼复阵图》之莫测其端;而锦泉先生以南宫第一人,制义衣被海内,尤与毗陵(唐顺之)、海虞(瞿景淳)齐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慎中》) “予见其古文,则皆根柢六经,靡不轨于大道,窃以为有曾子固(曾巩)之风。然子固有不作诗之憾,而先生之诗学,又复温而且栗,足为后学津梁,岂不视曩贤为较胜也。” 清·康熙李光地评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泉州重修府学,大学士李光地亲撰碑记称:“夫泉僻处海滨,为九州风气裔末。然虚斋(蔡清)以经解,锦泉(傅夏器)、晋江(指李廷机)以制举业,李贽以横议,天下皆靡然宗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泉州人名录·李光地、蔡清、李廷机、李贽》) 民国《南安县志》评 民国《南安县志·卷29·人物志5·明儒林·傅夏器》: “吾泉何镜山论明初至嘉靖以经义首南宫者五人,吴郡(指王鏊)正于质,毗陵(指唐顺之)泽于理,海虞(指瞿景淳)醇于气,太仓相公(指王锡爵)赡于才;而锦泉(傅夏器)沉理醲丽,苍然郁然,尤陶铸于六经而型范乎群儒。论者不能易其言。古文渊奥沉变,自成一家。其大旨归于经世砺俗,虽率尔应酬必衷焉。 诗词原本性情,深厚悱恻,有三百篇遗意。吴下吴梅村、周宿来、张昊东数公,于《锦泉集》皆奉为至宝,无有间然。 夏器负时望,名位不显,谈者多以为憾。顾其高文盛藻,衣被艺林,峻节清风,砥砺颓俗,岿然为儒宗山斗(“山斗”:泰斗),固不以官爵为重云。所著诗、古文集、制艺及《易义》皆传于世,学者称为‘锦泉先生’。” 遗迹 故居 傅夏器故居,亦称“傅氏祖厝”,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山后傅村。由于傅夏器于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会试第1名(会元),傅氏后裔尊称“傅夏器故居”为“会元衙”。 几经修葺,近年重修,内部格局几乎原样保留。 会元祠堂 会元祠堂,为锦田傅氏小宗祠堂,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山后傅村,在“傅夏器故居”西边,距离不远。祠前的小巷称“会元路”。此“会元”指傅夏器。 明·嘉靖廿九年(1550年)傅夏器高中“会元”后所建。建国后曾被生产队作为“仓库”储存化肥、粮食、种子,因此得以完整保存下来。1987年,后裔进行局部整修。 会元祠堂为为红砖古厝,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 步入内堂,大殿正中位置高悬着1方古老的“会元”匾额,匾上有书:“福建巡按监察御史陈宗夔为嘉靖庚戌科会试第一名傅夏器立”。左右木柱书联:“一代文章山斗,千年诗礼家风。” 【按:陈宗夔,湖北通山县人,曾任福建巡按监察御史,还与俞大猷、戚继光等人一同清剿过倭寇,战功颇显,著有《二十略》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圳后傅氏会元宗祠 傅氏会元宗祠,位于南安市美林街道玉叶村圳后。 该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为纪念傅夏器高中会元而建。 大门联:“派衍银古光禄第,宗承版筑会元家。” 大厅供奉“会元公”。墙上立有“傅氏会元宗祠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