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下卷)

  现代(二)——(上接“安溪县·上卷·现代一”)

  ——11.虎邱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历史名人。名茶“黄旦”的原产地和特种茶安溪“佛手”的发源地。)

  ——12.感德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中国茶叶第一镇。)

  ——13.芦田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命名由来。史迹。古宫庙。历史名人。)

  ——14.尚卿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历史名人。)

  ——15.龙涓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土楼。街圩。历史名人。)

  ——16.长坑镇(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宫庙。历史名人。)

  ——17.参内镇(沿革。行政区划。史迹。古宫庙。古街巷。)

  ——18.蓝田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迹。古宫庙。)

  ——19.祥华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开发。寨堡。土楼。古宫庙。史迹。历史名人。)

  ——20.白濑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宫庙。)

  ——21.福田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桥梁。古宫庙。)

  ——22.大坪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古宫庙。)

  ——23.桃舟乡(沿革。行政区划。形胜。史迹。古宫庙。)

  ——24.湖上乡(沿革。行政区划。古宫庙。)

现代(二)

  虎邱镇

  虎邱镇,位于安溪县境中偏南部,距安溪县城27公里,离泉州市区75公里,离厦门市80公里,到漳州市110公里。其东连官桥、龙门两镇,西邻西坪镇、龙涓乡,南与大坪乡和漳州市长泰县枫洋镇交界,北与尚卿乡、蓬莱镇接壤。

  沿革

  民间传说,“虎邱”之名从“湖丘”演变而来。古时,此地一带是个大湖。某次山洪暴发,洪水就要漫过兴仁湾,玉皇大帝派来牛神,在兴仁湾打开缺口,从而使洪水很快消退。可牛神却为救人而陷入烂泥之中,并变成了石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牛神,在兴仁湾兴建兴仁庙,并把兴仁湾内一带称为“湖丘”。不知何时,“湖丘”又演变为“虎邱”,沿用至今。

  宋、元时期,为积德乡新康里。

  明、清为安溪“中六里”的新康里。

  民国时,先后属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新康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又分属新康乡和宝溪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属崇新区,后分属第七区与第八区、西坪区与珠洋区、官桥区与西坪区。1958年10月属西坪公社。1961年8月属西坪区,1965年4月撤区,成立虎邱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虎邱乡。

  1991年改为虎邱镇建制。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虎邱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湖西——山后、墘美、石东空、寮顶厝、水办、内宅——〖林、廖〗

  文美——洋山庵、苍美、文斗、内厝、畲内、陈梨坑——〖谢、陈、王〗

  湖丘——草坂头、祖厝口、洋尾、长论脚、后溪、田中央、庵边、石鼻、中元、下楼、炊埔墘——〖林〗

  湖东——新楼、洋尾山、坝头、大墘、南墘、海报、芹后、恒茂、大路尾、目斗坑、土塘、后坑仔、社边溪、后新厝——〖林、谢〗

  仙景——西洋山、王厝、大份、湖石、坑内、石皮仑、外仙景、跳港——〖林、李、王、蔡〗

  美亭——吾音埔、后林、寨垵、美林、望亭、过溪、吾音、三宝庄——〖林、施〗

  福井——后井、君德、格丘田、九百级、许宅、红山、李树垵、下厝、后坑、石西埔、者尾奇、许头寨、石尾寨、大池——〖王、林〗

  竹园——西楼、坝口、下崎、垵头、北垵、芹前溪、龙头、仁仔、猪母穴、寨仔仑、前垵、东湖、南坑、关帝楼、圳古下、前墘——〖周、陈、卢、高、林、赖、王、余〗

  芳亭——下林东、半岭、大丘寮厝、八丘厝、苗后、后龙、尾厝、竹脚洋、塞边、大石皮、圳头——〖陈、吴〗

  金榜——金榜圩、玉斗、打石岭脚、深内、大斗、土楼、大坝、乔前——〖林〗

  少坑——尾路、下少坑、九苑、赤皮岭、山园、上少坑、郁楼、许厝头、新墘、仑尾——〖王〗

  美庄——内村、灶坑、上马水、西公庵——〖林〗

  石山——山前、下石、上岩——〖高〗

  高村——石狮、玉斗、山腰、玉山、格内、土楼——〖郑〗

  双格——土楼格、沙溪、嘉美、员潭坑、大墘头、桥仔头、双尖、山头、内刘坑、外刘坑、枧坑、刘坑——〖高、林、曾、黄〗

  林东——溪东、曲斗、美甲、龙洲坑、六斗、上尖、中尖、初行、下尖、林口、大丘后、白叶坑、尖顶、高村——〖高、朱、王、林〗

  双都——磜都、湖尾格、内洋、山斗、楮林、山坂、下白庆、上白庆、白头旗、溪洋——〖李、陈、周、林、高〗

  罗岩——福灶、龙脚垵、大楼、三落、上占、龙头山、蜂腰、赤坑、五房、洋头磜、塘坂、上浦洋、浦尾、福埔——〖林、詹、陈、黄〗”

  虎邱镇现辖18个行政村:湖邱、湖东、湖西、竹园、芳亭、金榜、仙景、美亭、福井、文美、少坑(少卿)、林东、高村、石山、双格、罗岩、美庄、双都。主要姓氏为

  镇政府驻湖邱村。

  形胜

  虎邱属戴云山脉延伸部分,境内峰峦叠翠,山川明秀,胜景天成。

  虎邱镇境内,有2处百丈漈瀑布:一位于罗岩村罗岩溪,飞瀑高程258米,为安溪县第一飞瀑。二位于洪恩岩前右侧,漈水百余丈,现因水流变小,只能于雨后观赏。(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百丈漈》)

  湖邱村(古称“姚区”)有前溪、后溪2条小溪,圭峰山初坑小溪流入前溪,有“九鲤入湖”传说。

  湖西有龙踪山。顶峰有白石岩,因岩石胸白而得名,志称“龙迹”。(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龙踪山》)

  史迹

  林嗣环墓,位于金榜村玉斗牛眠山麓。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末清初·安溪县新溪里人[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徙晋江;清代著名文学家。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历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广东海南副使,因屡拂耿精忠尚可喜二藩王意,遭诬陷,下刑部狱西曹。康熙元年(1662年)平冤获释,擢广西(或作“山西”)左参政,但林嗣环已无意仕途,遂留寓杭州西湖,约60岁时客死湖上。林嗣环无子,其女婿移柩至惠安螺阳。40余年后,林嗣环族侄始移柩回乡,改葬今所。(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嗣环》、《泉州古墓·林嗣环墓》)

  永圈寨,位于竹园村东南小山头。宋代,竹园是一片森林,而永圈寨位置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易守难攻。西面有一寨门,是山寨的通道。后来,山寨被强盗占领,扰乱村民,烧杀抢夺,民不聊生。乡人欲攻山寨,却难以攻取。后得知山寨最缺的是日用品。一天,一人化装为货郎挑到寨前叫卖,骗开寨门,乡人攻入山寨,消灭强盗。是时,死者无数,血流成河,血水流入竹园溪一口深潭,潭水变红,后人将此潭称“血池潭”,该寨称为“杀人寨”。今永圈寨尚存墙基遗址。

  圩市:①清末民初,曾在今湖邱湖东村设圩市,称“新康圩”,因地理位置不适宜,不能形成集市。民国后期又改在三重跳另设圩市,又因地缘、人缘及人口分布等问题不能成集市,群众赶集仍然集中在“金榜圩”。直至1988年后,才逐渐建成“湖邱街”。②金榜村“金榜圩”成圩时间早于湖邱,今已建成“金榜街”,成为虎邱的主要集市。③罗岩村“罗岩圩”处于往安溪、长泰、华安交叉点,清末民初形成街市。

  古宫庙

  虎邱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吴田岩,位于双都村,始建于北宋。奉祀圣王夫人神农教主圣迹大帝。已废。

  洪恩岩寺,又称“圭峰岩”,位于湖东村境内圭峰山麓,是安溪县仅次于清水岩寺规模第2的寺院。始建于南宋初,称“圭峰岩寺”,奉祀显应普济大师洪恩祖师)等,神诞日十二月初九;为湖头泰山岩的分炉。后废。明·万历(1573—1619年)间移建于今地,更名“洪恩岩寺”。1997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洪恩岩、泰山岩·安溪泰山岩》)

  骑虎岩,原名“飞凤岩”,位于仙景村。始建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因地形结穴“飞凤朝天”,称“飞凤岩”;后奉祀骑虎禅师等,改称“骑虎岩”;神诞日八月十五。(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骑虎岩》)

  兴福堂,位于金榜村,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始建。奉祀三代祖师清水祖师伽蓝尊王,神诞日十二月初四。1982年重修。

  兴仁庙,始建于宋。奉祀里主尊王,神诞日正月十五。1984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美井宫,位于福井村,洪武六年(1373年)始建。奉祀大德禅师,神诞日十二月初二。1987年重修。

  晋源殿,位于湖邱村,始建于明初。奉祀董公真人虎相公、元帥等。2005年重修。

  卓源庵,位于竹园村,永乐十九年(1421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三代祖师釋迦牟尼,神诞日正月初六。2000年重修。

  福善堂,位于湖邱村,天顺三年(1459年)始建。奉祀釋迦三世尊等,神诞日冬至前。

  福宁岩,位于双格村,正德(1506—1521年)间始建。奉祀三代祖师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正月初九。

  兴义殿,位于金榜村,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十月初八。1997年重修。

  田乾厝,位于福井村,崇祯十三年(1640年)始建。奉祀府大人,九天玄女,神诞日十月初四。1980年重修。

  万全楼,位于金榜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神诞日五月十三。1985年重修。

  忠顺庙,位于美庄村,隆庆(1567—1572年)间始建。奉祀保仪大夫吴氏夫人,神诞日正月初九至十五。1949年重修。

  源镇楼,位于竹园村,始建于明朝中叶。奉祀关羽关平周仓,神诞日三月十四日等。1930年重修。

  美莲宫,位于美亭村,始建于明,奉祀观音佛祖、普庵圣佛,神诞日二月十九。1998年重修。

  华霞府,位于罗岩村,始建于明,奉祀施府王爷,神诞日十月初三。

  灵显堂,位于美亭村,始建于明,奉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等,神诞日三月十四。

  【始建于清代】

  福庆堂,位于文美村,始建于清初。奉祀清水祖师等。2003年重修。

  飞雁殿,位于双格村,始建于清初。奉祀九天玄女

  福庆堂,位于福井村,康熙(1662— 1722年)间始建。奉祀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等。2003年重修。

  鲤鱼宮,位于双格村,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盘古帝王协天大帝等。

  龙美宮,位于美亭村,道光(1821—1850年)间始建。奉祀城隍伯主,神诞日五月廿八日。

  云宝殿,位于福井村,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奉祀府大人等,神诞日八月十二。1987年重修。

  文昌祠,位于罗岩村,光绪(1875—1908年)间始建。奉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已废。

  金水殿,位于文美村,宣统(1909—1911年)间始建。奉祀许府真人

  启义殿,位于双格村,始建于清。奉祀盘古帝君协天大帝福德尊王。1992年重修。

  福兴堂,位于高村村,始建于清。奉祀九座祖师,神诞日八月初十。廿世纪90年代重修。

  历史名人

  林朝阳(1810—1862年),字罴章,号桐轩,清·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镇罗岩村)人。早年在广东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创有“福安街”大街,是当时尚不太繁荣的汕头埠的主要街道。道光(1821—1850年)间,经钦差大臣林则徐荐举,先至四川押运铜锭,后到潮州任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府同知衔、前山军民府特授潮州粮捕、潮州水利分府兼海关税务随带加三级,潮、汕一带和安溪故里民众称为三府”。因政绩突出,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特赐“绩著韩江”匾。同治元年(1862年)卒于任上。(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朝阳》)

  詹廷英,清末民初罗岩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生,是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的第32世孙。30岁左右往日本神户谋生,稍有积累,即在神户开办纺织厂,后在厦门开设针行,成为富商。曾献巨款给中国红十字会,并独资在家乡修建氏祖祠。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王震题赠“爱国爱群”牌匾3块以资褒扬(今一存氏祖祠,一存厦门南普陀,一存詹廷英家族)。

  名茶“黄旦”的原产地和特种茶安溪“佛手”的发源地

  “黄旦”为茶树名种,又名“黄金桂”,原产于虎邱罗岩,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其由始有两说,都与罗岩村有关:①清·咸丰十年(1860年),罗岩灶坑(今美庄村)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王淡为妻,按当时乡村婚俗,新娘回门后返夫家时要“对月换花”王淡“带青”1株小茶苗,小夫妻将其种于祖祠旁茶园内。及长,所制之茶色如黄金,奇香如桂。家后裔即在乡中着力推广,声誉日隆。后来,人们为纪念王淡发现引植之功,取王淡谐音将此茶命名为“黄旦”;又因其色如黄金又带桂花香,别称“黄金桂”。②清代,安溪罗岩乡茶农魏珍偶然从北溪天边岭移植1株茶树,采制邀邻人共品,冲泡后茶叶带黄,香馥扑鼻,大异常茶,后人名之“黄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茶品·黄旦》)

  安溪“佛手”,又名“香橼种”,别名“雪梨”,是又一茶树名种,发源于仙景村“骑虎岩”(又名“飞凤岩”)。相传,明末清初,大道和尚云游四方,相中金榜村飞凤山,驻锡“骑虎岩”,任住持。“骑虎岩”周围原栽有大量佛手柑(香橼),大道和尚每天用清茶和佛手柑(香橼果)供佛。约清·康熙廿九年(1690年),大道和尚剪了几枝茶穗嫁接在佛手柑树上,终于成活,叶形酷似佛手柑,加工成的茶叶也散发出佛手柑的香气,人称“佛手茶”,专供寺院僧人和求医问药的香客信士饮用。今两株祖本仍存,“佛手茶发源地”镌刻在山脚下“佛手”的石面上。(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茶品·佛手·安溪佛手》)

  感德镇

  感德镇,地处安溪县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坡,距安溪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镇,南与长坑乡、祥华乡、福田乡接壤,北邻永春县一都镇、横口乡,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毗邻。

  沿革

  宋代,寓“以德感化”之意,为金田乡感德里。

  元依宋制。

  明、清为感德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感桃乡,今域属焉。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分属潘桃、乐德2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十三区。1955年9月成立感德区。1956年6月并入长坑区。1958年10月成立感德公社。1961年8月改设感德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感德人民公社,驻洪佑,辖原棠棣、桃舟、潘田、福德、感德、槐植、霞春7个小公社的20个大队。1984年4月改为感德乡。1987年6月,将桃舟、棠棣、南坑、达新、吾培、下格、康随7个行政村划出另设桃舟乡。

  1991年11月改为感德镇至今。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感德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洪佑——九斗、中甲、溪坂、垵仔、边口、布兜、高坪头、杏树、徐树、大横、大林头——〖龚、章、王、徐、林〗

  潘田——洋中、寨格、角垵、大格、矿山、铁石、虎坪——〖吴〗

  华地——洋中、上格仔、平田垵、后垄头、大坪仑、正行岭、白叶坂——〖吴〗

  福德——福德——〖吴〗

  岭西——岭富、乡岭、光岭头、大岭兜、石古坑、下场、西坑仔、尾园、困沟——〖官〗

  尾厝——尾厝、山塔、小舟、新田坪、大山湖、大坪、圳头、内湖仔——〖吴、王、姜〗

  岐阳——中洋、坂仔、上洋、后蟹、潮坂、大岭头、双溪——〖王〗

  洋山——狮仔寨、岭头、后坪、晓菊、陈桥头、大山——〖王、苏、陈〗

  五甲——五甲、帮圳、南山、熨斗、马头山——〖王、翁、苏〗

  大格——内石迈、大格、外石迈、和枫头、尾园、岳圳山——〖苏、吴〗

  槐川——形坑、路坑、山洋埔、高山、福溪洋——〖陈〗

  霞云——灰山脚、云南坝、山狗尾、西山——〖汪〗

  霞庭——三角庭、格头池、内堀、南华——〖汪〗

  龙通——林东、和尚坂、西洋、虎豹岭、福堂、莲山、鸟仔巷——〖许、王〗

  霞中——深仔洋、石古潭——〖汪〗

  槐东——垵口、古仔头、青草洋、溪坂、下路——〖陈〗

  槐植——黄厝、埔上苏、土楼、上厝、庵兜格——〖黄、苏〗

  槐杨——杨厝、崎兜、上寮、大份、中心洋——〖杨〗

  霞春——霞春——〖汪〗

  炉地——炉地、西坑、亚口——〖吴〗

  石门(别称“玉湖”)——中堀、石崩桥、墓龙、定坑、龙通小队、上村、大坪尾、内堀、外堀、肖宅、双溪炉、后垵、石头坂——〖吴〗

  大坂——加纳坪、大坂、大山湖、许厝洋、金山行、区林、炉内坂——〖吴〗”

  1991年11月改为感德镇后,辖22个行政村:洪佑、五甲、洋山、大坂、炉地、福德、岭西、尾厝、霞春、霞庭、霞中、霞云、龙通、石门、岐阳、槐植、槐东、槐川、槐杨、大格、潘田、华地22个行政村;福德林场等2个镇办场。主要姓氏有

  镇政府驻洪佑村。

  形胜

  感德镇境内,有省级“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面积3986公顷。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52科496属939种,其中南方红豆衫、桫椤,福建柏等9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野生脊椎动物有25目69科283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云豹、黑麂,蟒蛇,穿山甲,苏白羚等35种。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一些地方仍未被人发现和认识。

  感德镇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为安溪第1高峰。

  石门村,别称“玉湖”,入村处的石古格有3方巨石,天然构成石洞,洞可通人,酷似石门,海拔千余米的石门尖和石门村因此而得名。

  史迹

  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感德生活。

  龙通土楼,亦称“崇墉永峙楼”,位于安溪与永春两县交界处的感德镇龙通村东面莲花山麓下的1个山坳内,是安溪县惟一的方形土楼。许尔堦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建,历时8年,于康熙廿一年(1682年)告竣。清代以来,氏历代先祖曾利用坚固的土楼与匪寇抗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龙通土楼》)

  古宫庙

  感德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玉湖殿,位于石门村赤血仑。石门村是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保生大帝吴夲吴真人)原籍地,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羽化后,石门氏族众在石门尖麓始建庙以祀。明·永乐(1403—1424年)间,吴夲祀庙改名“玉湖殿”(玉湖是石门的别称)。清·康熙八年(1669年)迁赤血仑现址重建。奉祀保生大帝,神诞日三月十五。1981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道教·宋·吴夲》、《泉州儒道释寺庙·玉湖殿》)

  美龙宮,位于龙通村,始建于宋。

  显龙宮,位于龙通村,始建于宋。奉祀康王元帅。1983年重修。

  龙安庵,位于龙通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

  太华岩,位于尾厝村,始建于宋。奉祀显应大师。已废。

  【始建于元代】

  南华岩,位于霞春村,始建于元。奉祀南海观音等。1980年重修。

  福泉岩,位于霞春村,始建于元。奉祀惠应大师等。1981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西山宫,位于霞春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奉祀康王元帅。1983年重建。

  集福堂,位于槐植村,始建于成化五年(1469年)。奉祀釋迦牟尼文殊普贤等。已废。

  尾林宫,位于五甲村,始建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奉祀麻公尊王协天上帝等,神诞日五月十三等。1978年重修。

  三槐堂,位于洪佑村,万历二年(1574年)始建。奉祀都天圣者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圣诞日正月初五。1983年重修。

  溪南殿,位于洪佑村,万历二年(1574年)始建。奉祀五谷帝仙,圣诞日七月十五。1983年重修。

  天心宫,位于尾厝村,万历廿六年(1598年)始建。奉祀保生大帝等,圣诞日三月十五。

  崇福庵,位于霞春村,始建于明。奉祀正顺尊王,自古由霞春、霞庭、霞中、霞云4村信众共同奉祀。1981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崇福庵》)

  宝玉殿,位于霞春村,始建于明。奉祀五谷帝仙等。1981年重修。

  碧湖岩,位于槐川村,始建于明。奉祀三代祖师釋迦如来文殊菩萨等。2003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美湖宫,位于龙通村,康熙卅六年(1697年),奉祀保生大帝仁主尊王。1999年重修。

  盘古庙,位于洪佑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奉祀盘古帝王,神诞日正月初十。1975年重修。

  成佑庙,位于五甲村,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奉祀忠翊尊王保生大帝等,神诞日三月十四。1979年重修。

  金古亭,位于龙通村,康熙(1662—1722年)间始建。奉祀马氏真仙。1982年重修。

  三元殿,位于洪佑村,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三月初三。1985年重修。

  广惠堂,位于大格村,嘉庆(1796—1820年)间始建。奉祀昭应祖师惠应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六。1990年重修。

  美墩宫,位于龙通村,始建于清。奉祀朱公尊王。1982年重修。

  业协殿,位于龙通村,始建于清。奉祀保生大帝五谷帝仙。1982年重修。

  寿山殿,位于岐阳村,始建于清。奉祀保生大帝境主公五谷帝仙等。

  龟山社坛,位于岐阳村,始建于清。奉祀土地公

  福龙宫,位于槐东村,始建于清。奉祀康王元帅法主公,圣诞日七月初七。1980年重修。

  阳贵庙,位于大格村,始建于清末。奉祀忠翊尊王正顺尊王,圣诞日正月初五。1987年重修。

  仁福宫,位于大格村,始建于清末。奉祀仁福尊王,圣诞日正月初三。1991年重修。

  中国茶叶第一镇

  感德全镇平均海拔807米,属高丘陵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植茶环境,为安溪名茶“铁观音”三大主产区之一,有“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

  芦田镇

  芦田镇,位于安溪县西南偏西方向,距县城54公里。东北连接西坪镇、蓝田乡,西北与祥华乡接壤,西南与龙涓乡毗邻。

  沿革

  宋属积德乡崇信里。

  明、清属崇信里。

  民国属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西洋镇福岭保、宝溪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属崇新区、第七区。1952年7月分属第八区、第九区。1955年9月属珠洋区,后属西坪区。

  1958年10月属“西坪公社”。1959年10月,在芦田大队东山自然村建置“芦田畜牧场”

  1961年8月属西坪区;其中区辖“芦田公社”,辖芦田、玉山(后改“石盘”)、云山、内地4个大队。(后芦田公社撤销,各大队仍属“西坪公社”所辖。)

  1961年9月,“芦田畜牧场”改称“芦田农场”

  1965年12月,“芦田农场”“西坪社办茶场”、“龙涓招坑社办场”、“西坪南岩大队耕山队”合并为“安溪县芦田茶场”。同年,“西坪公社”的芦田大队,和龙涓公社的鸿都、招坑2个大队,划归“芦田茶场”管辖。时“芦田茶场”辖全民所有制5个管区:芦田、福潭、西坪、石门、芹草洋;集体所有制3个大队:芦田、鸿都、招坑。

  1973年4月,又从西坪公社划出三洋、云山、石盘、内地、福岭大队,归“芦田茶场”管辖;11月,从本辖区三洋大队再拆出朝阳、红村大队。

  时“芦田茶场”实行“以场带队”管理,相当“公社”一级建制。

  1984年8月,以“安溪县芦田茶场”管辖区域设立芦田乡(乡、场并存)。

  1991年11月,改为芦田镇建制(镇、场并存)。

  行政区划

  廿世纪70年代初期,安溪县调整行政区域时,“安溪县芦田茶场”(相当公社一级建制)按企业生产管理需要,设置芦田、西坪、福潭、石门、芹草洋5个管理区,25个分场。

  1984年8月,以“安溪县芦田茶场”管辖区域设立芦田乡(乡、场并存)时,辖1个茶场:芦田茶场;10个行政村:芦田、鸿都、招坑、三洋、朝阳、红村、内地、云山、石盘、福岭。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芦田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芦田——东山、外洋、大克、白珩、南坑、本头——〖林、颜、王〗

  鸿都——鸿都、打石坑、宋尾、三房、旺头格、福场、棕仔脚、塘头——〖刘、钟〗

  招坑——中堀、头堀、下厝、尾堀、芹草洋——〖王〗

  内地——内寮、内地、湖村——〖杨〗

  红村——红村、湖上、铜锣山、后溪、溪尾、石井——〖杨〗

  朝阳——食水坝、深内厝、尾角、寨脚、磜兜、文前山——〖杨〗

  三洋——虎林口、下井垵、溪宅、内树坂——〖杨〗

  云山——下堀、外村、上堀——〖余〗

  石盘——外堀、西山、内堀——〖王、陈、吴、余〗

  福岭——福潭、大德、六房、硕德、福坂、大路尾、大草埔——〖陈、林〗”

  1991年11月,改为芦田镇建制后,仍辖1个茶场:芦田茶场(有芦田、福潭、西坪、石门、芹草洋5个管理区);10个行政村:芦田、鸿都、招坑、三洋、朝阳、红村、内地、云山、石盘、福岭。至今不变。主要姓氏为

  镇政府驻芦田村。

  形胜

  芦田紫云山,海拔1341米,是安溪县第3高山,因清晨紫云缭绕而得名。其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花奇草异,拥有已发现的长江以南一带唯一的火山喷口,湖水清澈见底,终年不竭,可观赏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区域内还蕴藏着铅、锌、钨、煤等矿藏,尤其是招坑、石盘村的高岭土资源储量大、品质高,是建材业的优势材料。
内地村原始森林,全县少有,面积2000多亩,生态多样性完好,繁衍着多种珍稀动植物。

  芦田镇境内多属丘陵山地,是安溪县茶叶主产区之一。

  命名由来

  “芦田”命名的由来,有2说:

  其一

  芦田村有东山、外洋、大克3个自然角落,分别居住着3姓氏。据上述3姓氏各自宗谱记载:林尚孙于元·至正(1341—1367年)间入东山肇基,称其地为“胪传”氏儿于1404年入外洋(大宅)肇基,称其地为“彭溪”颜正辉于明代徙居大克,称其地为“炉田”。随时间推移,不知始于何时,3个角落统称“芦田”,地名至今沿用。

  其二

  清末著名诗人林鹤年《山园集》(诗集)有曰:“余乡万山环耸,虚其中,形如香炉,初名‘炉田’,又名‘胪传’。”[按:林鹤年,字氅云谦章铁林,晚号怡园老人,清末·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镇芦田村)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鹤年》)

  1959年在东山自然村建置畜牧场,取谐音改“炉”“芦”,始称“芦田畜牧场”;1961年公社化,沿称“芦田公社”,“芦田畜牧场”改称“芦田农场”

  史迹

  五代·闽王·王审知之孙王直道,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冬继詹敦仁任清溪(今安溪)县令,辞职后隐居于崇信里招坑乡(今芦田镇招坑村),为氏招坑派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审知王直道詹敦仁》)

  三洋村,该地盆地开阔,地沃水清,云蒸霞蔚。相传,詹敦仁称该地为“牛形穴”,可使人丁兴旺、子孙发达,因已有氏定居该地,故另择地祥华卓卿隐居。

  古宫庙

  芦田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关帝庙,位于云山村,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始建。奉祀关帝。1986年重修。

  大德庙,位于云山村,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始建。奉祀大德祖师。2002年重修。

  显应灵祠,位于鸿都村,明·永乐(1403—1424年)间始建。奉祀三真人等。1962年重修。

  圆通堂,始建于明。奉祀杨六郎,神诞日正月初十。1982年重修。

  宝峰岩,始建于清。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十二月初十。1984年重修。

  历史名人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清末民初·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镇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廿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排行第四。

  父亲及兄弟东渡台湾经营茶业,开办垦殖业,事业有成后在家乡立义仓、办私塾。

  光绪廿一年(1895年),林辂存从台湾回乡,积极参加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以郎中使用,派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

  光绪廿四年戊戌(1898年)八月六日,慈禧太后捕杀变法“六君子”,废除新政。变法失败后,林辂存被外放,改任道员。后在福建省多家书院掌教。

  后,林辂存往来日本、美国等国游历,考察各国教育、实业,曾在印尼担任日惹中华学校校长兼总商会顾问。他到处鼓吹革命,激发侨胞爱国热忱,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林辂存被选为福建省谘议局和谘议院议员及第一届国会议员,后又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四级“嘉禾章”“开国纪念章”,以后又被选为立法院、众议院议员,极为侨胞所信任。

  民国八年(1919年)卒。

  尚卿乡

  尚卿乡,位于安溪县中部,海拔230米,距安溪县城44公里。东与蓬莱镇相连,西与蓝田乡接壤,南与西坪镇相邻,东北与湖头镇连界,西北与长坑乡毗邻。

  沿革

  尚卿,古称“上坑”。明·万历(1577~1619年)间,因当地姓与本县官桥镇上苑姓联修族谱,取两地共有的“上”字谐音为“尚”字,并将“坑”字雅化为“卿”字,遂名“尚卿”

  唐·咸通五年( 864年),析南安县西界两乡设置小溪场(即今安溪县),尚卿乡地域即属之。

  宋代为金田乡龙兴里。

  明、清分属兴一里、兴二里。

  民国曾属兴善区、第二区、第一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名卿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改为尚卿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三区、第五区。

  1952年7月为第十区,后为尚卿区。

  1956年6月分属湖头、蓬莱、西坪区;

  1958年10月“公社化”,分属湖头、蓬莱、西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改设区,分属湖头、蓬莱、西坪区。

  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尚卿人民公社,驻翰卿,辖原中兴、科名、尚卿3个小公社的13个大队。

  1984年4月改为尚卿乡建制。1989年8月,在尚卿乡境内设立“安溪联发林场”。1985年5月,中兴村分为后宅、后帽、园德3个村。1989年9月,后宅村、后帽村分别改名中兴村、后福村。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尚卿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翰卿——坝头、祖厝、杉林、大书房、旧圩、后湖、墓头——〖廖、王〗

  科洋——高厝庵、田坪、下洋、炉内、枫树垵、义路、其仁兜、坪尾、水埕尾、登林、高坑——〖黄〗

   科山——科名、火烧桥、高肥山、高厝、虎山——〖黄、高、苏〗

  科名——科名圩、大坂后、大宗洋、苦竹尾、牛山、土楼、庵洋、寨仔后、加杯石、仓头、后坑、云岭头、下里、邦行兜、庵边、大岭——〖黄、周〗

  后宅——后宅、天云、蕉坑、山仔后——〖叶〗

  黄岭——黄柏宅、五里田、狮腰、风格——〖黄〗

  青洋——庵兜洋、大林埔、陈五郎脚、埔上、青洋底、寨层、坝口、草山、松柏墘——〖余、谢〗

  银坑——银坑、竹仔仑、中透、坝仔头、下窑、忙仔濑——〖黄〗

  灶坑——灶坑内、路前、岩厝坂、埔尾寨、土寨、灶坑、磜脚——〖廖、黄〗

  园德——内员竹、外员竹、员竹、牛母濑——〖杨〗

   中山——后山、魁梅兜、山头、狮边、吉村、陈厝前、九福、吾狮——〖朱、黄、陈、林〗

  灶美——返山尾、高婆仑、石桥、尾社、大份——〖李、廖、陈〗

  福林——苦竹林、中掘、土楼口、尾份、仓尾、中坂、银场——〖吴〗

  翰苑——陈坂洋、溪内、双溪、上山、内窑、窑脚——〖李、卢、杨〗

  新楼——新楼、月山、新厝埔、天师宫、苍前、溪坂、溪心、加封——〖廖、陈〗

  尤俊——牛顿、下楼、大坂、下土楼、前塔、上土楼、室斗、墘仔尾、内炉——〖陈、谢、高〗

  后帽(按:现析为中兴、后福)——许帽、福帽、后塘、小墘——〖朱、杨〗

  徐州林场——徐州——〖廖〗”

  至1992年,辖17个行政村:翰卿、翰苑、灶美、灶坑、新楼、尤俊、福林、中山、中兴、后福、园德、科名、科洋、科山、黄岭、青洋、银坑;3个乡办场:徐州林场、雷岭茶场、尚卿茶场。乡境内还有县办联发林场,有翰新、科洋、科名3个工区。主要姓氏为

  由于尚卿乡自然地貌形成两个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区域,因此有上半乡与下半乡之分。现上半乡有科洋、科名、科山、黄岭、银坑、青洋、中山、中兴、后福、园德10个村;下半乡有翰卿、新楼、翰苑、灶美、灶坑、福林、尤俊7个村,和徐州林场。

  乡政府驻翰卿村。

  形胜

  尚卿乡属低山与丘陵相间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如阶梯状。东北部山岭逶迤成天然屏障,境内群峰叠翠,四季常青。山中雾海流光溢彩,林木葱翠欲滴。共有大小山峰27座,其中海拔超千米的有4座,最高峰为青洋“五阆山”,海拔1256.7米。属五阆山脉的“鸡髻崎山”(又名“接天山”),形似鸡冠,高耸入云,风光可揽;清末著名教育家、诗人戴凤仪(讳希朱)曾登临此山,为赋七绝《登接天山》:“谁是山高可接天?此间霄汉宛相连。我来欲向苍穹问,何日乾坤获转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鸡髻崎山·安溪鸡髻崎山》、《泉州人名录·戴凤仪》)

  尚卿乡山青水亦秀,境内溪流密布,小溪、山涧星罗棋布,乡区东、西两溪宛如两条玉带镶嵌其上,自蓝田乡百丈漈下泻的南溪贯穿中腹,流经翰苑、翰卿,与灶美、徐州两溪汇合,形成壮观的“三水汇”,自西向东,千回百转泻入蓝溪。沿溪一带地势平坦,两岸树木、竹林郁郁葱葱,风光秀丽,如诗如画。

  境内也有百丈漈瀑布,悬崖飞瀑,十分壮观。

  史迹

  五代“福林银场”遗址,位于乡福林村,1977年普查时发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矿冶·五代·清溪县冶有银铁》

  北宋“青阳铁场”(俗讹为“清阳铁场”)遗址,位于尚卿乡青洋村(古属“龙兴里”)南450米下草埔。史载,庆历五年(1045年)已“青阳铁冶大发,即置铁务于泉州。”新编《安溪县志》还载:“然非出产木炭,则不能设炉。焦毁所及,草木为赭,而山为髡。”据廿世纪50年代叶清琳田野考古发现,青阳几乎整个村庄都是冶铁遗址,当地民房和田园地下都是当年冶铁留下的铁渣遗物积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矿冶·宋·冶铁·青阳铁场》)

  明代尤俊蛋式窑址,位于尤俊村窑内湾,2002年3月发现。该古窑属于明代中后期,是典型的蛋式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陶瓷(明清)·安溪尤俊明代蛋式窑址》)

  科名街,位于科名村。集市形成于明末清初,原在大榕树下集市,约民国廿年(1931年),兴建2条横街和1条纵街,俗称“上工街”、“下工街”、“中街”

  古宫庙

  尚卿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永安堂,位于青洋村,始建于宋。奉祀玄天上帝,神诞日正月初八。1991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聚星楼,位于中山村,永乐(1403—1424年)间始建。奉祀关圣夫子,神诞日五月十三。1983年重修。

  天师宫,位于新楼村,始建于明。奉祀天师公,神诞日二月十五。1985年重修。

  玉宝殿,位于翰卿村与新楼村交界处的金凤山腰。始建于明末。主祀五谷农穰之神——五谷帝仙(“神农大帝”),神诞日二月十四。1997年春至2010年2月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玉宝殿》)

  龙奋堂,位于翰卿村,始建于明末。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十二月初一。1999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兴龙庙,位于尤俊村,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建。奉祀田都元帅,神诞日正月初六。1984年重修。

  玉树楼,位于尤俊村,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建。奉祀关圣夫子田都元帅,神诞日五月十三、正月十三。道光卅年(1850年)重修。

  斗抚宫,位于黄岭村,同治元年(1862年)始建。奉祀九皇大帝,神诞日九月初九。1965年重修。

  珠明宫,位于福林村,始建于清。奉祀三位相公,神诞日九月初八。1998年重修。

  圆林宫,位于银坑村,始建于清末。奉祀麻公尊王,神诞日十月十三。1978年重修。

  历史名人

  李大,本名李岱戴,又称李大带,元·安溪县兴一里上卿乡人(今尚卿乡新楼村虎崎头),生于至顺(1330—1332年)间;农民起义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淮流域红巾军起义,李大积极响应,设寨竖旗起义,是年攻入安溪县城,且进取长泰县等。至正十四年(1354年)夏,李大在安溪县蓬莱镇龙居村龙居大寨据险称“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七月,李大联合南安吕光甫起义军围泉州城,八月派部属刘广仁等带军进攻仙游,捕杀达鲁花赤倒刺沙。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大率众攻打同安,不久转进长汀,遭地主武装联合官军共同镇压。李大军败,单骑逃至安溪蓝田乡朝天山下,自刎身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大》、《泉州农民起义》、《泉州卫邑所司寨城·泉州寨隘·龙居大寨》)

  自宋迨清,尚卿乡有进士3人:

  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龙兴里青洋村(今属尚卿乡)余诚之与从弟余克济2人中进士。余诚之任通判。余克济,又名余天佑,字叔济,号樵轩,历侯官县尉、漳州府长泰知县、浙西常平干官、知梅州。80岁卒,葬青阳村。(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余克济》)

  黄培松(1855-1925年),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菊山,祖籍安溪县兴二里科名乡(今尚卿乡科名村),其先祖从安溪移居南安县仁宅乡,称南安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武科会试,钦点武状元,是历史上最后的1位武状元。初授花翎一等侍卫,在大门当差行走。3年任满,补参将。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历广西郁林营参将、广东南雄协副将、广州协副将、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署高州镇水陆总兵。宣统(1909—1911年)末年改署广州协副将。宣统三年(1911年)参与镇压黄花岗起义。民国建立后,被袁世凯召入北京,任参军。民国二年(1913年),黄培松任福建护军使(陆军中将衔),驻节福州。民国四年(1915年),厦门革命党人组织反起义失败,黄培松时任福建漳泉总司令、驻厦门,加强镇压革命党人。民国五年(1516年),任福建清乡会办。民国七年(1518年),黄培松率所部闽军参与“护法战争”,防守漳、厦一线。后停战议和,战事消弭,福建进入南北共治局面。北洋政府委派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举荐黄培松为会办,负责清剿土匪,规管民团,并调停各军的矛盾。民国十一年(1922年),授黄培松以“培威将军”称号、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任保安团总司令。当年,黄培松辞职解甲,隐居厦门。民国十四年(1925年),黄培松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培松》)

  举人9人:

  文举人有廖瓒弟廖承彦叶为重廖廷耀黄中必谢淑元廖步梯廖化雨8人;武举人有廖英弼

  此外,任知县的有廖成龙

  龙涓乡

  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边部,距安溪县城78公里。地处安、华、泰的金三角,东连虎邱镇、西坪镇,西北邻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良村乡,南毗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岩溪镇和坂里乡,东北接芦田镇、祥华乡,是安溪县地域最大的乡镇(约占安溪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沿革

  唐时,属小溪场。

  自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安溪置县起,龙涓就以“境内涓涓流水注入九龙江”而得名,沿袭至今。

  宋代,分属积德乡龙涓里和崇信里。

  元袭宋制。

  明、清分属龙涓里、崇信里。

  民国时,先后隶属或分属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龙涓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析龙涓乡为龙涓、宝溪2乡,今域分属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属崇新区,后为第八区、第九区、龙涓区。

  1958年9月设立龙涓林场(1959年8月改名“半林林场”)。11月,置龙涓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改设龙涓区。

  1965年4月,“撤区并社”,恢复龙涓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改为龙涓乡建制。

  1990年1月,新岭村析出新民村,石塔村析出湖陵村;5月,山坛村析出鹤林、芹山2村。

  行政区划

  1961年8月,改设龙涓区,下辖庄灶、新塔、举溪、内灶、三乡、仙景、下洋7个小公社。

  1965年4月“撤区并社”设立龙涓公社时,驻下洋,辖原仙景、三乡、举溪、内灶、下洋、新塔、庄灶7个小公社的33个大队。

  1984年4月改为龙涓乡建制时,辖3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下洋村。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龙涓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下洋——圩坂、长坑仔、下洋坂——〖李〗

  山后——社中、潘格、土楼、南洋、陈史格、桥内——〖李、刘〗

  珠塔——上社——〖冯〗

  福都——上都山、下诏都、山前——〖陈、萧〗

  福黎(按:现析为“福黎”、“培福”)——西洋、水分流、乌上、坝北、东洋、上诏都——〖陈、李、刘〗

  吉山——吉山——〖杨〗

  西兴——西田、墩仔坂、枧垄脚、庵后、徐坑、通斗、田中、古炉、寺前、新埔圩、新兴、西坑——〖李、林〗

  福昌——溪仔瓶、内窟、沙内、玳堤、欧墘、贞牛坑、后头仔、坑仔尾、苦塘——〖王〗

  黎山——芹山、大丘坪、深丘、燕美、泥洋、横坑、崎坑坂、菜高塘、横泥——〖萧、王、刘〗

  钱塘——后溪、后头仔、洋头、温岭后、后垵——〖王〗

  宝都——潭边、大墘、金阳居、崎兜、沙仔溪、社尾、后坑仔、大山、门口山、牛运、英坑、山石——〖杨〗

  长新(按:现析为“长新”、“安美”)——长岸、后格仔、水路后、古山、石头柄、上林、下林、顶田、行林、后田崎——〖陈〗

  玳堤——尾厝、桥头、四家、内洋、山坪、佛仔格、大丘头、内山坪、圆土楼、洋中、大榜、外路、三落厝、南坑、可同垵、石谷、大溪、寨尾、崎坑岅、石狮、深内——〖李〗

  长塔——苦溪垵、马鞍格、沟内、溪西、溪东、后垵、虎堀、产村、上长塔、下长塔——〖刘〗

  举溪(现析为举溪、举源)——庵美、溪头、锜厝、后房、东山尾、内坑、官坝口、二房、深埔、田墘、蔡西、溪瓶、安美厅、后坑、后墩、顶洋、塘厝、李厝、深丘、布岩、寨尾、洋坑、土树尾、大湖、东溪、东山、下尾——〖陈〗

  内灶——坝山、半岭、新寨、东庵、石厝后、后坑、长兜、后田、水云波——〖陈〗

  灶坪——灶坪、下马水、石寨、寨仔垵、大林口、坝口、流芳、溪坪、岭兜、良田、七斗仑、土楼、西墘内、西垵、茅岭、道地、后溪坑、石空寮、西林、中寨、清坪洋、下寨、上寨、清坪顶、坝脚、高草地、三乡、诏都、仙景——〖陈〗

  连祠——连祠、茶溪、茅湖、溪泊、长支、黑兔——〖陈〗

  龙房——虱溪、凤形、内房、龙力坑、南坑、老平——〖冯〗

  碧岭——碧岭、后坑、尾仑、红前、张内、鬼空、三圳头、下坪仔、湖鼻——〖李〗

  赤片——七房、枧头尾、六脚、宫内、英仔兔、内垵埔、赤墘、枧坑、白西坑、大片——〖李〗

  美岭——美洋、墓前、后田、溪口垵、社中、宫仔、松柏仑、内坪塔、外坪塔、坪塔——〖李〗

  山坛(现析为山坛、芹山、鹤林)——山坛、芹山、后林、格头、外社、大磜、叶坪、军田、祖厝、大丘头——〖萧〗

  后田——后尾、南棋、后村——〖陈〗

  石塔——下社、桥仔坑、埔尾、桥下、埔上、乌石、龙致、崎路岭——〖冯、吴〗

  新岭(现析为新岭、湖陵)——下半岭、新草池、良垵、上半岭、新林、半岭——〖陈、吴、池、方〗

  崎畲——老爹坂、福鼎、新坑口、崎畲、、竹班寮、大仑——〖陈〗

  半林——半林——〖朱〗

  庄灶——社中、西楼、田口、世都、寨尾、后垵、宫仔尾、东楼、水尾祠、大坑、下尾林庵——〖陈〗”

  1992年,龙涓乡辖33个行政村:下洋、山后、西兴、福昌、福都、福黎、钱塘、宝都、黎山、吉山、后田、玳瑅、举溪、长新、长塔、灶坪、内灶、美岭、赤片、龙房、半林、芹山、山坛、鹤林、庄灶、碧岭、连祠、崎畲、珠塔、石塔、湖陵、新民、新岭;乡办场2个:水云波林场、五四茶场;境内半林林场有茶溪、红茂、溪泊、里口、深垵、碧岭、水洋、山竹格、新岭格9个工区。

  现辖36个行政村:下洋、山后、西兴、福昌、福都、福黎、玳堤、黎山、钱塘、宝都、吉山、后田、长塔、举溪、长新、内灶、灶坪、赤片、美岭、山坛、半林、龙房、碧岭、珠塔、石塔、新岭、庄灶、连祠、崎畲、新民、湖陵、鹤林、芹山、培福、安美、举源。主要姓氏为

  自置里、区、乡以来,政府驻地均设于下洋。

  形胜

  龙涓地处内安溪的芦田至南林尖山脉,平均海拔750米。境内山峦叠翠,地形错综复杂,以山地居多,间有冲积河谷平原分布于龙涓溪和举溪两岸。最低崎畲村,海拔270米。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23座,最高为位于乡境西部碧岭村的赤角崎山(赤祁山、赤歧山),海拔1219.3米。

  旧称仙景乡(范围包括现在的下洋、赤片、碧岭、龙房、美岭、西兴等村)的景色最为秀美,周围有赤歧山、凤髻山、铁湖山、石将军山(石钟山)环抱,乡内有仙跳石,石崖上有仙人形迹。美岭村石钟山,远望如石钟,故名“石钟山”;山上的群石高耸叠立,结成险要的石崖峭壁,整个石群是由小石伴大石,形成小将军拥大将军之态。大将军头戴缨冠独尊其中,前后有满山遍野的石阵,似千军万马列队,在将军的指挥下前进,形态逼真,巍巍壮观,故又名“石将军山”。站在通往庄灶的公路上远眺美岭村的山岭,左边的山峰如雄狮回首,威镇八方,称“狮山”;右侧的山尖则如鹰击长空,称“鹰岩”;两峰之间,清沏无比的小溪潺潺而下,瀑布飞泻,云雾缥缈,古木参天。

  灶坪村石鼓亭山顶,有一“石鼓”斜置石盘上,似摇摇欲坠,任凭风吹雨打,却岿然不动。

  龙涓乡古树众多,拥有千年古榕、千年古杉、空心古樟等。美岭村顶畲寨坪的古杉树,树高40多米,胸围4米多,材积9.4立方米,虽历千年,至今仍枝叶繁茂,被誉为“安溪杉王”,居福建省十大杉王第6位。

  史迹

  龙涓为安溪、华安、长泰3县的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县张俊曾在通往漳州的益溪仙景处,建立眉田隘口;嘉靖二年(1523年),知县龚颖又在与华安交界处(今黎山村燕美)建立燕尾隘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龚颖》)

  龙涓乡有明、清时代瓷窑址24处,分别为珠塔村5处,吉山村5处,福昌村4处,庄灶村3处,黎山村2处,灶坪村2处,长塔村1处,石塔村1处,半林村1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陶瓷·明、清·安溪明、清古窑址·龙涓福昌古窑址》)

  进宝双塔,位于举溪村水尾,系风水性构筑。建于清·乾隆廿五年(1760年),乾隆卅二年(1767年)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塔与石经幢·进宝双塔》)

  古宫庙

  龙涓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护国岩,原名“乌石岩”,位于内灶村灶坪自然村乌石山顶(凤山右脉)天然石岩上,海拔1000多米。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后始建,为“乌石岩”;天圣元年(1023年),从“凤山岩”分炉安奉释迦牟尼观音佛祖石雕像于岩内石龛中,称“甘露室”,是为今“前殿”。南宋时易名“护国岩”,供奉释迦牟尼观音佛祖三代祖师。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六月,又建造内殿,增祀开山头陀等。(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护国岩》)

  凤山岩,亦作“凤山岩寺”,初名“内灶庵”,位于內灶村凤山山腰,北宋·咸平(998—1003年)间始建,奉祀南海真宗观音菩萨,神诞日二月十九。明·天顺三年(1459年)扩建,增祀神农教主清水祖师保生大帝伽蓝尊王等。1984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凤山岩寺》)

  皇斗岩,位于福黎村黑土角落祥云山(又名“五凤山”)的山坳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始建。奉祀祥云山祖师惠应尊王关帝等,神诞日四月初八。1995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皇斗岩》)

  赫山宮,始建于宋。奉祀辅信将军,神诞日三月初七。1982年重修。

  【始建于元代】

  福寿庵,位于福昌村,始建于元。奉祀玄天上帝等,神诞日正月初九等。1980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仙峰岩,位于美岭村官里峡谷中大岩石下,洪武六年(1373年)始建。奉祀如来佛祖清水祖师等,神诞日四月初八、正月初六。1987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仙峰岩》)

  新安堂,位于举溪村,始建于明初。奉祀釋迦牟尼等,神诞日四月初八。1999年重修。

  净惠堂,位于西兴村,万历五年(1577年)始建。奉祀福佑帝君釋迦牟尼观音菩萨等,神诞日正月初六。1981年重修。

  洋中庙,位于西兴村,天启六年(1662年)始建。奉祀法主等,神诞日七月初一。1991年重修。

  楼台庙,位于美岭村仙景美洋,天启(1621—1627年)间始建。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民国卅六年(1947年)、1996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楼台庙》)

  灵济堂,位于后田村,始建于明。奉祀三代祖师朱公圣侯,神诞日十二月初四。1986年重修。

  王公宫,位于石塔村,始建于明。奉祀保生大帝观音菩萨协济圣侯,神诞日三月十四、二月十九、三月初六。1987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麒虎殿,位于西兴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奉祀神农大帝,神诞日二月初一。1975年重修。

  灵福堂,位于新民村,康熙卅一年(1692年)始建。奉祀如来教主等,神诞日正月十二。2003年重修。

  捍卫亭,位于宝都村,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等,神诞日二月十九。1983年重修。

  南宫,位于玳堤村,始建于清。奉祀感应尊王大德禅师,神诞日八月初八。2001年重修。

  张公宫,位于玳堤村,始建于清。奉祀公圣君,神诞日三月初六。1976年重修。

  美安宫,始建于清。奉祀观音大士,神诞日二月十五。1985年重修。

  卓君府,始建于清。奉祀观音大士,神诞日二月十七。1985年重修。

  土楼

  龙山启后楼,又名“山后土楼”,位于山后村(原称“山厚村”)庵山自然村。该楼是方形单圈的通廊式土楼,土石木结构,由后山村氏族人捐资献力,众志兴建,历时18年,清·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建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龙山启后楼》)

  济芳楼,又名“方土楼”,位于庄灶村世都。土石木结构,是单圈双层通廊式方形土楼。清·道光(1821—1850年)间陈成高始建,历时3代40年,至咸丰三年(1853年)方建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济芳楼》)

  联芳楼,又名“圆土楼”,俗称“玳堤古堡”,位于玳堤村石尾自然村凤山山下,是泉州地区较少见的圆形单元式土楼。旅居印尼侨胞李致涯昆仲合资建造,得名“联芳”。民国三年(1914年)动工,民国五年(1916年)建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德美楼》)

  德美楼,为方形单圈通廊式土楼,位于玳瑅村石尾自然村,紧挨“联芳楼”李致涯的堂兄弟、同是印尼侨商的李向斟建成于民国五年(1916年)。(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德美楼》)

  街圩

  龙涓乡有4个形成于古代的街圩:

  ①下洋街,为龙涓乡镇区主要集市街道,形成于清末民初,当时只是1条长约120米街道。

  ②举溪街,亦称举溪圩,位于举溪片村(包括举溪、举源、安美3个村)的中心位置,街市形成于清末,由沿后楼小溪流而建的小平屋形成街道,又称“后街”

  ③玳堤圩,形成于明末清初。圩日为农历逢四、九。

  ④三乡圩,始建于清朝,圩日为农历逢一、六,系钱塘、宝都、黎山3村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历史名人

  历史上,龙涓出过陈应雷陈应鳌冯亮3个文进士,冯谷吴俊雄陈朝漳陈文辉刘瑞紫李经邦刘弼李捷元等8个举人。

  陈应雷,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4·彰献·宋·科第》:“淳祐十年庚戌方逢辰榜:陈应雷。”“应雷,以省试第一人登第。仕循州教授,有文学。”

  陈应鳌,南宋·淳祐四年(1268年)进士。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4·彰献·宋·科第》“咸淳……四年戊辰陈文龙榜:陈应鳌……”

  冯亮,明·洪武廿一年(1388年)以晋江籍应试,进士及第。有关史料记为冯亮(晋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历代进士名录·明朝》)

  长坑镇

  长坑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地处戴云山南麓距安溪县城58公里。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西南连接龙涓乡,北与蓝田、尚卿两乡交界,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

  沿革

  隋、唐属南安县地。唐·咸通五年(864年)始置小溪场(今安溪县)时,属小溪场辖地。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时,隶属清溪县。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名安溪县后,长坑一直属安溪县地,区划为金田乡还集里十一、十二都。

  明·嘉靖元年(1522年),还集里析为还一、还二里,今长坑镇域属还二里。

  民国廿一年(1932年),安溪全县划为6个区,始设长坑区,辖还一、还二、感德、常乐4个里。民国廿五年(1936年)7月,长坑区改为第三区署,领西南镇、剑义乡、感桃乡、福珊乡和蓝进乡。民国廿九年(1940年)于长坑镇今域置西南镇、福珊乡。民国卅年(1941年)1月,第三区更名第二区。民国卅一年(1942年)4月,第二区改为长康区。民国卅四年(1945年)1月,长康区撤销,属崇新区所辖;同年10月崇新区撤销,长坑设长卿镇,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属福珊乡,祥泉村属蓝进乡。

  1949年9月20日安溪县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游击活动划分区域,长坑设长康区,辖长卿镇及蓝进、福珊、多卿、潘桃4乡;同年12月长康区改为第五区,辖长卿镇及尚卿、蓝进、乐德3乡。

  1950年4月,全县区域调整,仍为第五区不变,辖长坑、剑斗、感德、翰卿、龙居、温泉等6个乡镇,29个小乡。

  1952年7月,全县区域划为14个区,长坑为十一区,辖13个乡镇。

  1955年9月,十一区改为长坑区,辖17个乡;十四区改为珊屏区。

  1956年6月,全县12个区并为7个区,长坑区辖今长坑、蓝田、祥华、感德、桃舟等25个乡镇。

  1958年2月,撤销7个区公所,划为28个乡镇,长坑设长坑乡,辖6个小乡。

  1958年11月“公社化”,取消乡建制,安溪全县重新调整成立9个人民公社,长坑设“长坑人民公社”,辖今蓝田、祥华、长坑40个大队。

  1961年8月,全县区域再次调整,设8个区,长坑设长坑区,辖14个小公社。

  1965年4月,撤销区建制,长坑区划分为长坑、祥华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30个大队。

  1981年11月,长坑公社析为长坑、蓝田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22个大队。

  1984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长坑公社改为长坑乡,辖26个村、1个居民组、1个乡办茶场(长坑茶场)。
1992年,长坑乡辖长坑、玉美、玉南等25个行政村和乡办长坑茶场、古岩林场。

  2020年6月28日,恢复原名,撤乡设镇,为长坑镇。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长坑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长坑——下尾、竿林、火烧山、前坪、大坂——〖王、苏〗

  南阳——宫兜厝、洋头、石狮兜、榻湖——〖苏〗

  衡阳——楼仔脚、大轧、横坪、大山尾、崩珩兜、后溪坪、门口、顶寨、苦坑、坝仔头、石碑、面前、尾堀、员田、水尾、浮桐寮——〖苏〗

  珊屏——石塔、溪头、美林、后炉、枫子格——〖刘〗

  西溪——员山、四房、刺坑、大坂、龙中、水尾——〖苏〗

  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后林——〖苏〗

  青苑——苑美、楠树脚——〖陈〗

  云集(今析为云集、云一、云二)——尾桥、东山、西山、半山、新溪、西坑尾、堀斗尾、苏塘、芹菜坡、云一、云二——〖林、陈、黄〗

  水缸——水缸——〖上官〗

  南斗——洋档、蓝宫、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后垵、后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内、三角溪——〖陈〗

  玉美——平阳、斗星、草坂、金钩、山岭——〖苏〗

  玉南——大草埔、桥仔头——〖陈〗

  扶地——长町、大份、格前、东坑、九斗尾、土坑——〖苏〗

  下林——下林、贞治——〖王〗

  文坪——用中、双溪、后垄仔、路堂顶、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

  珍田(今析为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苏〗

  玉湖——石盘兜、土楼、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桥、新土楼、中堀、云田、下土楼、白厝岩、外堀、内堀——〖王〗

  月眉——山仔、月眉桥、凤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头、草池、下龙坂、祖格头洋——〖陈〗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凤山、三洋垱、水美山、山边、坑园、内墓、大扮、埔尾、珩尾——〖陈、邱、谢〗

  华美(已撤并)——城门口、东墘、大浮山、田中——〖王〗

  石桥——凤古格、大洋尾、打铁——〖王〗

  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刘〗

  三村——庵边、后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楼、目洋——〖刘、王、柯〗

  福春——下塘、西岭、坑头、上塘、横山后、出山格——〖上官〗

  长坑茶场——下尾”

  长坑镇现辖26个行政村。主要姓氏有。镇政府驻长坑村。

  形胜

  长坑镇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是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良种大叶乌龙即发源于同发山麓、名刹“泰湖岩”附近的珊屏村。茶树无性繁殖的压条、长穗扦插、短穗扦插均是西坪人民发明的。

  距长坑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多的“狮子峰”,又称“狮峰山”,三面奇形:正北状若“入定老僧”,西北形似“天马行空”,正南貌如“雄狮威坐”。由于狮形最为形似,故得名“狮子峰”;又因形胜独秀无双,古时亦有“独秀峰”之称。

  古宫庙

  长坑镇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代】

  补陀岩,原名“普陀岩”,位于山格村境内的大香山脉凤形山麓。主祀显化大士观音施秀英(或作施美瑛),附祀母。传说,施秀英,唐•永春县福德里九斗乡金坪人(今锦斗镇洪里村),适清溪还集里卿源(今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氏,尚未过门。开元十二年(724年)显化飞凤山中,安溪家与永春家执争施秀英形骸,州官令将施秀英形骸投入锦斗“水窟仔”潭中任其自流,若漂至上游即归父母,若往下流即归夫家。不想女身形骸入溪后竟从腰间断为两截,上、下游各获其一。永春锦斗、安溪长坑两地民众缅其美德,感其灵异,各将半身形骸带回,塑成黑脸金身神像奉祀;家建岩“乌髻”家建岩“普陀”(后称“古岩”)。“普陀岩”始建不久,当地信众发现显化大士观音思母心切,经常魂归永春九斗,便在岩寺中加塑母像附祀。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普陀岩”由古岩迁今址,尊施秀英显化大士观音,神诞日二月十九。明·万历(1573—1619年)间,张瑞图到此,认为天下一“普”无二“普”,乃改今名“补陀岩”。1980年按原貌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间信仰•地方民间诸神•显化大士观音》、《泉州儒道释寺庙•补陀岩、乌髻岩》、《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始建于宋代】

  达摩岩,又作达磨岩”,始名“狮峰寺”,位于长坑镇政府所在地长坑村南隅的狮子峰(狮峰山)顶。始建于宋,其所由,历来有两说:①宋僧达磨创居,称达磨岩”;后讹为达摩岩”。②达摩第21世弟子普惠禅师在狮峰山开山设坛供奉达摩,始名“狮峰寺”,后为便于弘法,托达摩之名,易名达摩岩”1990年重建。中殿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佛像,以及普惠祖师清水祖师等神像,两侧偏殿祀达摩初祖南海观音等,左、右壁厢内有十八罗汉塑像。(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达摩岩》)
整美宮,位于珊屏村。南宋·绍兴廿一年(1151年)始建。奉祀朱公圣侯,神诞日正月初三。1994年重修。

  泰湖岩,或称“太湖岩”,位于田中村。道人张道源始建于南宋并居此,古迹犹存。奉祀惠应祖师·张道源。1999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达摩岩》)

  衡阳庵,位于衡阳村,始建于南宋。奉祀保生大帝忠翊尊王。1982年重修。

  镇卿祠,位于三村村,始建于宋。奉祀银青光祿大夫等,神诞日八月廿四。1980年重修。

  【始建于元代】

  监宮,位于南斗村,始建于元。奉祀监王赵昺,神诞日十月初八。1981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尚图庵,位于珍田村,建文(1399—1402年)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等,神诞日二月十六日。1999年重修。

  前崙宮,位于珊屏村,天顺六年(1462年)始建。奉祀英烈尊王,神诞日正月初四。1993年重修。

  大显殿,俗称“仙殿”,位于云二村东北部东山殿埨,成化十六年(1480年)始建。奉祀五谷帝仙神农氏)、保生大帝吴夲)、杨公真仙玄天上帝等,神诞日二月十五日。1980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大显殿》)

  显灵宫,位于云一村,嘉靖廿八年(1549年)始建。奉祀朱公圣侯等,神诞日正月初五。1980年重修。

  前美宫,位于云二村,嘉靖卅七年(1558年)始建。奉祀朱公惠侯等,神诞日正月初五。1991年重修。

  岭圣宫,位于华美村,始建于明。奉祀都天圣君五谷帝仙等,神诞日正月初八。2002年重修。

  公评庵,位于山格村,始建于明。奉祀昭应显应惠应等祖师。1988年重修。

  水美宫,位于三村村,始建于明。奉祀银青光祿大夫等,神诞日八月廿四。1980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宝峰岩,位于南斗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奉祀妙道帝君等,神诞日三月十五。1981年重修。

  历史名人

  官献瑶(1703—1782年),亦称上官献瑶,字瑜卿,号石溪,清·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经学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累官提督粤西学政、提督陕甘学政、詹事府司经局洗马掌局事。今福春村尚存官献瑶出生处和早年居所“清德堂”,和晚年所居“垂裕堂”。(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官献瑶》、《泉州民居·官献瑶故居》)

  参内镇

  参内镇,位于安溪县境东部、西溪上游,距县城7公里。东与南安市眉山乡接壤,西与凤城镇、魁斗镇毗邻,南与城厢镇隔溪相望,东北与魁斗镇和南安市交界。

  沿革

  宋为归善乡长泰里。

  明、清为长泰里。

  民国属县城区、第一区、泰安乡。民国廿九年(1940年)隶属坊德镇、泰安乡,民国卅七年(1948年)改属城苑镇、泰安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一区、城关区。1958年11月,属城关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1965年4月,属城厢公社。

  1984年4月(一说7月),析原城厢公社的10个大队设立参内乡。1987年8月增设田底村。2014年6月,洋乌内农场改为洋乌内村。2014年1月,成立茶博汇社区。2018年4月,成立湾美社区。

  2020年6月28日,“撤乡设镇”,为参内镇,行政区域不变,政府驻地不变。

  行政区划

  1984年4月(一说7月)设立参内乡时,辖原属城厢公社的罗内、岩前、坑头、美塘、镇中、镇东、参山、大厝、员潭、祜水10个大队。

  1987年8月,增设田底村。时参内乡辖大厝、美塘、枯水、参山、员潭、镇东、镇中、罗内、坑头、田底、岩前11个行政村和乡办洋乌内农场、参林林场。乡政府驻大厝。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参内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罗内(按:现析为“罗内”、“田底”)——顶村寨、冬青、新村、赤岭、尾山、下村、埔后、苦墘、跳坑、内园、埔口、大丘尾、外洋——〖黄〗

  镇中——镇抚口、镇抚寨、西墘、上彭殊、中彭路、军人桥——〖黄、王〗

  大厝——大厝、赖厝、王厝、秧内、尖石、后际、田墘、溪头、五柱——〖黄、赖、王〗

  镇东——大墘、流磜口、半旗、后山、双垵、彭殊、内洋——〖黄、赵〗

  祜水——温厝、马坑、浮龟、瑶山、后圳、三落、下墩、下新厝、横圳——〖黄、李、蔡〗

  美塘——马厝、石董、赤坑、糖苏内、美垵、圳边、刘坂、田厝边、胡边——〖黄、王、李〗

  坑头——坑头——〖黄〗

  参山——参山、蔡厝、胡边、东头埔、福美、土楼、岭边、茶公司、上坂园、后垄尾、石跳街、胜美、石顺、虎尾、点金埕、顶新厝——〖叶、苏、蔡、陈〗

  员潭——草埔头、下堡、茵内——〖谢、蔡〗

  岩前——岩前、湖厝、大垵——〖苏〗

  洋乌内农场(2014年6月改为洋乌内村)——田底、洋乌内——〖李、朱、黄〗”

  至1992年,参内乡辖11个行政村和乡办洋乌内农场、参林林场。乡政府驻大厝。

  2020年6月改为参内镇时,辖2个社区:茶博汇社区、湾美社区;12个行政村:大厝、美塘、祜水、参山、员潭、镇东、镇中、罗内、坑头、田底、岩前、洋乌内。主要姓氏为。镇政府驻参山。

  史迹

  相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到清溪游赏,到凤城尾寮榕则“下马立石”。昔时,其地峭壁丛立,峭壁上一古榕,下面是滔滔清溪水。夏日,过境行人喜在此驻足,观赏纳凉,远眺自然风光。如今古榕不在,朱熹站立之石亦不复存。

  吴王墓,又称吴王·刘锜墓”,位于圆潭村(古为长泰里黄潭)后山,今存。刘锜(1095—1162年),字信叔,号重珍,祖籍建州麻沙里(今属建阳市)。官至东京副留守,是与韩世忠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南宋·绍兴卅二年(1162年),刘锜在临安病逝,暂时停柩临安。是年宋孝宗即位,次年改元隆兴元年(1163年),赐刘锜祭葬,加太保,封吴王,谥武穆。隆兴(1163—1164年)间,因担心金兵南侵而怀恨破坏墓葬,值刘锜之侄刘珙任泉州郡守,刘锜第3子刘明自临安扶榇沿水路扬舸南下泉州,得刘珙之助,将刘锜遗体卜葬安溪黄潭院后山,称“吴王墓”。刘明遂家于泉州,后裔尊刘锜为1世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珙》、《泉州古墓·吴王墓》)

  古遗址有明、清时期的镇中、镇东、镇西的瓷窑址、百二碣。

  古宫庙

  参内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五代】

  植福堂,后晋·天福(936—944年)间始建。奉祀境主,神诞日十一月十五日。1977年重修。

  【始建于宋代】

  善惠寺,位于大厝村,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始建。奉祀釋迦牟尼等。2003年重修。

  龟峰堂,又名“石堂宫”,始称“石堂庵”,位于大厝村。北宋始建于境内占石埔,为“石堂庵”,是安溪县最早供奉保生大帝大道公)·吴夲的庙宇之一。明初,传说保生大帝显圣飞炉于今地,于是乡民便在飞炉处重新建庵奉祀,名“龟峰堂”保生大帝也自此被人们称为参内帝君,古有“城内城隍、参内帝君、罗内境主”之说。神诞日三月十五。1987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道教·宋·吴夲》)

  龙王庙,始称“龙潭庙”,位于镇东村与祜水村之间。始建于北宋,其地有天然形成的3“龙潭”,称“龙潭庙”,供奉“四海龙王”等神袛,是官府和民间旱年祈雨之所。入明重建,祀“五帝龙王”等,始称“龙王庙”。廿世纪60年代圮,80年代修路再遭破坏,后移现址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龙王庙·参内龙王庙》)

  普陀寺,位于凤山。始建于北宋,原名“善惠院”。2007年重修后改今名“普陀寺”,从浙江南海普陀山迎请南海观音供奉。(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普陀寺》)

  教海宫,位于參山村,始建于宋。奉祀武安尊王(张纯),神诞日八月十八。1980年重修。

  洋窝宫,位于洋乌內场,始建于宋末。奉祀清水祖师,神诞日正月初十。2005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安山庙,位于罗内村(古长泰里罗洋乡)。始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祀正顺尊王·谢枋得。明初,氏后裔携带谢枋得木雕神像入闽,定居罗洋,并将谢枋得神像安奉于家,有灵。永乐元年(1403年),罗洋姓将原有建于唐代供奉释迦如来的旧庙改建,奉祀氏献出的谢枋得木雕神像,乡人尊为“境主公”,称“罗内境主”;神诞日十一月十五日。1980年重修,2007年扩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安山庙、正顺王宫·谢枋得李雄》)

  美乡宫,位于祜水村,万历(1573—1620年)间始建。奉祀无极尊王法主圣君等,神诞日五月十三、十月初一等。1989年重修。

  护界宫,位于岩前村,始建于明。奉祀护界将军、左右大将。1988年重修。

  仙景岩,位于岩前村,始建于明。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等。1988年重修。

  点金堂,位于参山村,始建于明。奉祀惠泽尊王,神诞日十二月十八。

  鸣山庙,位于参山村,始建于明。奉祀法主圣君

  丰坑馆,位于祜水村,始建于明。奉祀府大人,神诞日八月十五。1996年重修。

  福美堂,位于镇东村,始建于明末。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七月初七。2000年重修。

  【始建于清代】

  镇美馆,位于祜水村,康熙间始建。奉祀府大人。癸亥年(1983年)重修。

  月潭馆,位于圆潭村,光绪间始建。奉祀朱府真仙雷府真仙谢府真仙杨府真仙,神诞日六月十五、九月初一、十月十八、十二月十五日。1995年重修。

  进南馆,始建于清。奉祀池府大人,神诞日六月十八。1985年重修。

  溪头宫,位于大厝村,始建于清,奉祀章三相公,神诞日正月十五。1982年重修。

  溪头宫,别名“溪头相公宫”,位于安溪县参内镇大厝村北溪头角落,参内洋入口处。清中期始建,供奉章三相公。1960年被拆除。1980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溪头宫》)

  显护宫,位于祜水村,始建于清。奉祀伽蓝大王,神诞日正月初八。1984年重修。

  南极宫,位于圆潭村,始建于清。奉祀玄天上帝顺正大王等,神诞日九月初五。

  保安堂,位于田底村,始建于清末。奉祀金府元帥,神诞日九月廿二。1999年重修。

  古街巷

  石跳街,位于参山村。街名起于清末。时因街临参林小溪边,人们要到小街,必经小溪。小溪水浅,怕湿了裤子,溪中放两块石,人们踩石上跳过,故名。

  大厝街,位于大厝村溪头自然村。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水运靠晋江西溪,该地在县城下游,永春、大田、诗山的货物从溪头出入,因而成为货物集散地。

  打铁寮街,位于祜水村。街面由河卵石铺就。街形成于清末。当时码头设在溪头,货物从溪头出入。街上有数家打铁铺,初以搭寮为主,故称。

  蓝田乡

  蓝田乡,位于安溪县中部偏西,距安溪县城64公里。东邻尚卿乡,西接祥华乡,南与西坪、芦田2镇交界,北与长坑乡相连。

  沿革

  据谱志,蓝田乡开发于宋,最早有等姓氏居住。时森林茂密,水源充裕,先民伐木垦荒,筑垄为田,故有称“林田”。后因闽南语“林”、“篮”谐音,而“篮”又与“蓝”形近,遂雅化为“蓝田”,沿袭至今。

  宋代属金田乡还集里。

  明、清隶还一里。

  民国时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崇新区。民国廿九年(1940年)置蓝进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改为蓝田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第六区、十一区、长坑区;1958年11月属长坑人民公社。1961年8月又改属长坑区。1965年4月撤区,仍属长坑公社。1981年11月从长坑公社分出,为蓝田公社,辖10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谓蓝田乡。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蓝田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蓝田——中古井、福源、华章、墓仔后、珩富、保云殿——〖徐、章、锜〗

  益岭(现析为“益岭”、“益溪”)——外村、溪东、深内、后溪——〖郑〗

  蓝二——茂田、后割、宫仔尾、溪尾、尾洋——〖徐、张、詹、陈〗

  蓝一——前埔、溪边、后井、下房、坑内——〖徐、林〗

  尚忠——后山、西坑、交椅形、顶角、下角——〖张〗

  九磜——九磜、温宅、下口——〖杨、詹、郑、林〗

  内春——内村——〖詹、洪、黄〗

  下磜(按:现已撤并)——下磜——〖张〗

  进德——中点、溪坂、坑口、尾村、清美尾、内都、楼仔、下楼——〖林、李〗

  后清——后清、坑园、尤厝、后格墘——〖李、黄、王、尤〗

  黄柏——土楼埕、外黄柏、白借、内清、山后、大墘、挣树后、蕉坑、坂垵——〖颜、林〗

  乌土——下乌土、上双溪、尾厝、东坂头、大湖——〖颜〗

  乌殊——乌殊——〖王〗

  湖坂——湖坂——〖江〗

  山内寨——山内寨、顶甲垄、下甲垄——〖颜、魏、林〗”

  至2011年末,蓝田乡辖15个行政村、2个乡办场:

  蓝田:商业城、中山街、农贸市场、尾角(寨前及寨后)、华章、恒富、中古井、福源、墓仔后、保云殿。

  蓝一:前埔、后井、下房、溪边、坑内、笔仔尾、东山尾、鹅目、南后。

  蓝二:中井商城、中山街、宫仔尾(五清洋)、茂田(墘头)、后葛、溪尾、尾洋、陈厝。

  尚忠:交椅形、大丘头、西坑、却尾、后山、顶角、下角。

  进德:尾村、内都、中点、坑口、溪坂、田头埔(街道)、中点、清美尾、楼仔、下楼。

  后清:后清、坑园、东山、尤厝。

  黄柏:土楼埕、外黄柏、白借、内清、山后、大墘、榕树后、招坑、坂垵、象巻。

  乌土:东坂头、中仑垵、格仔头、庵尾、上双溪、大湖。

  九磜:九磜、温宅。

  益岭:深内、外村(岭头)、后溪。

  内春:内村。

  乌殊:乌畲。

  湖坂:湖坂(山脚)。

  益溪:溪东。

  山内寨:洋山、落龙仑、格仔埔、加龙坪、交轮、石敢当、甲垅坪、大湖、大丘头、顶甲垅。

  蓝田茶场:温宅。

  主要姓氏有。乡政府驻蓝田村中古井。

  形胜

  蓝田乡属丘陵山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安溪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为崇山峻岭,一座座奔如群马、舞似龙蛇、立如熊貔,群峰环抱,碧山迤逦,一片黛绿,秀色迷人。

  最高山峰为“朝天山”,海拔1368米,山势高耸峭拔,气势雄伟,为安溪西北部名山,与长坑乡的达摩岩遥互相望,俗称“达摩对朝天,大小十八仙”,指的是之间有18座奇峰绵延。

  次峰“国公山”,海拔1045米,为乡域南部跨越2乡之名山,森林面积3万多亩,树木品种繁多。

  进德村南有“文衡山”,尖顶如刀切斧削,岩壑幽邃,清涧茂林,奇花异草。

  蓝田乡保留了1万多亩桫椤和数十株千年古杉,成了珍稀植物的幸存之地;1957年,在“福顶山”森林中,曾发现1群野生古茶树,其中1棵最大的,树高6.3米,胞围18厘米,树幅2.7米。

  境内有尤俊溪、九漈溪,有百丈漈瀑布、九丈漈瀑布。

  古迹

  瑞云桥,位于安溪县蓝田乡进德村东1公里的进德溪水口。始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是宋代安溪境内8座桥梁之一,后两毁于山洪冲击。明•永乐三年(1405年)第3次重建,崇祯三年(1630年)重修,为木构廊桥。2007年毁于火,2008年,依明•崇祯三年(1630年)旧制第4次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瑞云桥》)

  岱浦祖祠,位于蓝田村尾角,是蓝田氏宗祠、蓝田氏1世祖徐元发肇基祖宇。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徐元发派下的上房、中房、下房裔孙同建。1998年重修,内祀徐元发及妣张氏神位。宗祠为砖木结构。楹联:“岱耸九天凝瑞霭,浦合百川入春堂。”“岱峰高耸,诗书千秋盛;浦地辽远,簪缨历代荣。”“岱岳钟灵,留此盛区为祖宇;浦邑衍派,分来郡宪甲蓝田。”“三世鼎元来授水,一宗郡宪衍蓝田。”

  同宜祠,位于黄柏村土楼埕村址边,是黄柏氏祠堂。始建无考,1993年重修。建筑面积约340平方米。祠内供奉关帝、七贤颜夫子。祠内镌联如:“派衍清溪,枝枝叶叶皆挺秀;里名黄柏,源源滚滚永长流。”“数十世英灵,榜上洋洋如在;千百年交运,科甲济济同登。”“人宗品望显昭万古,仕藉科名荣耀千秋。”

  尚德楼,亦称“尚德土楼”,位于进德村最高处,处文衡山麓,面对观音山。李克明建于清·道光廿九年(1849年),整体方形,墙体夯土而成,2层。2012年底至2016年1月按原规制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尚德楼》)

  金德厝,俗称“九十九间土楼”,位于蓝一村华章自然村。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茶商章冬桂建。2层,内部前后3进院落,有房99间。年久失修,现已破败,无人居住。(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金德厝》)

  蓝田圩,位于蓝田村中心位置。集市形成于清末,民国时称“蓝进圩”。现建为中山街。

  进德圩,又称“田头埔”,位于进德村。清末民初设圩场,每逢农历三、八为圩期。

  古宫庙

  蓝田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宋代】

  安福堂,位于乌土村水尾,始建于宋。奉祀“三圣尊王”,神诞日三月初五;兼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伽蓝大王九座祖师诸神袛。1987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安福堂》)

  显赫宫,又称“仙妈宫”,位于乌土村水尾林山美,踞凤凰山之形穴,聚朝天之灵气,坐凰冠,仰佛耳,千山朝堂,景观独特。始建于宋,原位于当地牛舌坂廖炉寨半山腰,明代迁建今址。供奉3位仙妈——“三显真仙”。2003年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显赫宫》)

  白云亭,位于内春村境内与益岭村接壤处古官道旁,与尚卿乡境毗邻。古官道形成于五代时期,白云亭始建于宋,是1座供路人憩息避风雨的小亭原貌依存,亭中有宋代遗物。亭后设置神龛,奉祀观音菩萨,当地俗称岭头观音,益岭村、益溪村、内春村3乡共崇。(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白云亭》)

  天竺亭,位于进德村,始建于宋。奉祀南海观音,神诞日二月十五。1990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宝云殿,又称“仙公殿”,位于蓝田村尾角落的凤冠山顶峰的狮形之地,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上殿(宝云)、下殿(登云)构成,奉祀五谷帝仙神农)等,神诞日正月。前望海拔1368米的朝天山,东环清溪水,下映蓝湖(蓝田水库),古道四环,自古与泰湖岩、达摩岩成鼎立之势,遥相呼应。(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泰湖岩、达摩岩》)

  福顶岩,始建于明。奉祀南海观音。1985年重修。

  小天竺亭,始建于明。奉祀观音佛祖土地公,神诞日九月初九。民国卅三年(1944年)重修。

  水美宫,位于乌殊村水尾。本名“水尾宫”,雅称“水美宫”,应建于明代。奉祀正顺尊王康王元帅。2002年重修。(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水美宫》)

  福顶岩,位于尚忠村北与蓝一村交界处半山腰上,是1个建筑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庙。始建于明。供奉南海观音菩萨。,1985年重新修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福顶岩》)

  祥华乡

  祥华乡,位于安溪县西部边陲,距安溪县城78公里。东与长坑镇、蓝田乡接壤,西与华安县湖林乡、仙都镇相连,南与芦田镇、龙涓毗邻,北与感德镇、福田乡交界。

  沿革

  宋代,祥华地域分属积德乡崇信里和金田乡还集里、感德里。【按:五代·安溪县开先县令詹敦仁卸任后,择佛耳山麓卜筑定居,詹敦仁所居之里,后人以留从效詹敦仁通信中有“崇待笃信”之句,名之曰“崇信”,即现在的多卿一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留从效》)

  明代,还集里析为还一里、还二里,祥华分属还一里、崇信里和感德里。

  清沿明制。

  民国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分属福珊乡和多卿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长康区、第六区、十四区、珊屏区、长坑区。1958年11月属长坑公社,1961年8月属长坑区。1965年4月撤区并社,成立祥华人民公社。

  1984年7月改为祥华乡。

  “祥华”地名,始于1965年成立公社之时,取“上地”、“华地”两地名中各1字组成“上华”,方言谐音雅化为“祥华”“祥华”本义“祥瑞之花”。如宋·毛滂《清平乐·千叶芝之三》词有曰:“苜蓿青深烦雪兔,引到祥华开处。”

  行政区划

  1965年4月成立祥华人民公社时,辖原祥华、福安、珍山、白玉、多卿5个小公社的17个大队和福新大队,驻祥华。

  1984年7月改为祥华乡,乡政府驻祥华村(原华地村)。辖祥华、美西、美仑、白玉、白坂、白珩、新寨、石狮、旧寨、后洋、珍山、崎坑、福洋、祥地、东坑、小道、郑坑、福新、和春、河图20个行政村,3个乡办场(寨片林场、大塔坑铁观音示范场、多卿茶果场)。主要姓氏有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祥华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祥华——溪美洋、杉垵、土楼、虹坂、后坑仔、德安、大丘头、八斗尾、岭兜、仙头岭、下洋、高村、万善堂——〖吴、张〗

  福新——五厝头——〖官〗

  河图——河图——〖官〗

  和春——和春、九斗坑、香岭——〖官〗

  石狮——水好、庵格、间洋头、虎空、黄官岭格、大仑头、石塔尾、大坪、新楼——〖詹〗

  崎坑——旗仔尾、格丘垵、大火围、新田、蜂腰仔——〖陈〗

  白玉——玉石、谷春、上山、石室、君寨、粮坑、半坪、下林、柿树脚、厝桶仔、树林头、凤形——〖詹〗

  白坂——寨仔、圳头、水町脚、中井、大畲——〖詹〗

   东坑——东坑、西岭兜——〖张〗

  福洋——前村、棕垵、田过坂、后仑仔、新路、坑仔北、下墩山、虎橱、福洋尾、胡丘、赤竹墘——〖陈〗

  珍山——中墘、东坪、坑尾、石冻堀、下井、三春楼、乌尾仑、深洋、牛心仓、庵边、银场、后林——〖陈〗

  美仑——〖詹〗

  后洋——后洋——〖陈〗

  新寨——新田、后塘坑、乌石垄、土楼堀、寨脚格、佃寨脚、黄坑垄、寨柄、仙踏石、苏仙、卿园、资房尾、仙宫——〖詹〗

  旧寨——后厝、旧寨、中土楼、山门、水晶兜、上厝门、和尚墓、招安坑、后垵、芊花仑、区垄、玖斗、香村——〖陈、詹〗

  白珩——炭科垵、圳仔头——〖黄〗

  美西——后坑、坑内、尾墘、百宅、大仑尾、石草洋、草坂树、梅坑、顶土楼、多坑——〖詹〗

  郑坑——郑坑、石墩坂、后坂——〖陈〗

  小道——屈斗、产坂、小到、苏洋头、竹林兜、福墘、汤堀、前坂——〖张〗

  祥地——大宅、上占、石桥、土楼、磜兜——〖吴、詹〗”

  祥华乡现仍辖20个行政村不变。乡政府驻祥华村。

  形胜

  祥华乡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多霪雨,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

  境内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高西低,属高丘陵地带,山峦重叠,山高坡陡,平均海拔850米。祥华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主山脉,即自太华尖(海拔1600米)入境,沿感德镇与桃舟乡接壤的青树格,经潘田格转南,过长坑乡与祥华乡毗连的铜发山(海拔1504.8米)到兔仔格。位于主山脉西侧的壁岩山至佛耳山支山脉,有千米以上山峰21座;和春村至大佛山支山脉,有千米以上山峰16座。最高峰为人仔头山,海拔1588米,为安溪县第2高峰。詹敦仁《清隐堂记》描绘祥华曰:“峭绝高大,远跨三乡,有田可耕而食,有山水可居而安……烟收雨霁,云卷天高,山耸髻以轩腾,风梳木而微动。”

  佛耳山,又名“佛天山”、“佛天尖”,位于祥华乡(古属崇信里)西南部,西北至东南走向,跨白坂、白玉、美西等8个村,以其状肖“佛耳”而得名;海拔1535.5米,是安溪县的第3高峰。西南麓与漳州华安县仙都镇相连。佛耳山是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当年隐居之地。佛耳山山峰幽奇,山体峭绝高大,风景俊秀,古有“有我的高,无我的秀;有我的秀,无我山尖上一鸿长”之称,詹敦仁赞为“美如佛”。(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佛耳山》、《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祥华林木,针叶林以杉树、松树为主;阔叶林以桦木为主,尤以福洋、珍山、崎坑、白玉、白坂、白珩村和寨片为多。1958年,由于大炼钢铁,祥华大片林木被毁,但仍保存许多珍稀古树。福洋村垂裕堂左上方有一古杉,系清·乾隆间(1736—1795年)所植,树高45米,胸径1.02米,枝繁叶茂;达道堂左侧的红豆杉,树龄350多年,树势呈伞形,覆盖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此外,还有祥华村的古樟树、福洋村的古枫树和白玉村的古杉树等。

  祥华境内有发源于铜发山北麓的福德溪(福美溪),境内流程41公里;发源于铜发山西南的祥华溪(后溪),境内流程31公里;发源于壁(碧)岩山西南坡和佛耳山东南坡的旧寨溪、新寨溪、白坂溪、白珩溪、郑坑溪,境内流程23公里。

  多卿《清溪氏族谱》曾收录历史上名士标题的“多卿八景”,并就八景分别赋诗曰:

  “佛耳凌云:‘清风峻绝古人齐,佛耳峰头万象低。谁染亭台留鹤住,新诗好共白云题。’
  
庙宇风高:‘蓝溪堤上千株柳,清隐庐边数径茅。室内弹琴偏蠹简,声声谱出蛊中爻。’
  碧岩列嶂:‘排闼送青殊有情,层峦月上翠微横。看来恰似西山景,十二栏杆卫禁城。’
  龙门玉印:‘古宇森森庙宇前,峥嵘玉印彩云边。悬知喜鹊飞翔处,忠孝镌题似百年。’
  尘池浴月:‘清池明月映癯山,有尘驯驯浴水边。想是痴龙来九馆,苍髯每夜伴珠眠。’
  狮峰夕照:‘崚嶒狮石吸天风,杳霭暮云卧赤松。牛背牧童三弄笛,寒鸦已噪夕阳红。’
  汤垵涌泉:‘洙泗渊源明昧间,龙泓脉脉映溪山。千秋俗学凭心洗,养性工夫第一关。’
   芹洋柳翠:‘当年靖节谢华簪,栽出芹洋树树阴。几度莺声鸣和处,如闻绿绮有弦琴。’”

  开发

  祥华开发甚早。五代置县之前,就有萧、欧等姓在此生息繁衍。置县后,上官等姓先后肇基祥华各地。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开先县令詹敦仁卸任后隐居佛耳山,为多卿姓开基始祖。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陈云先自还集里鹏岭徙居崇信里陈厝坪,裔孙衍播旧寨。

  北宋初,陈守九自感德里槐植迁入福洋肇基。

  北宋·嘉祐(1056—1063年)间,吴哲,字伯明,自还集里岭后乡徙崇信里多卿坑内肇基美仑厝,裔孙续徙草坂山紫厚,自山紫厚迁居上第(今祥东)。

  南宋·嘉熙(1237—1240年)间,苏结的7世孙苏深泉自衡阳迁徙崇信里盛坑肇基。

  宋末元初,张九郎,讳有夏,自感化里湖山上张迁入还一里华山蓬岛肇基。

  元·至元(13351—1340年)间,陈光绪的13世孙陈福宝自感化里往崇信里珍山访姑家,喜珍山山水,定居于此。

  元末,几经迁徙的仲选仲淛昆仲迁入还一里华地(今祥华)肇基。

  元末,上官十六郎的15世孙上官武奇入河图肇基。

  明·弘治(1488—1505年)间,上官惟瑞上官惟彬昆仲迁徙和春、福新肇基。

  明代,张兴初自晋江县湖中迁入安溪县还一里东坑肇基。

  寨堡

  白叶堡,亦称“白叶坂堡”、“白叶坂寨”,位于白叶坂村。白叶坂在安溪县城西北80里,界于泉州、漳州、延平3府边境,地势险要。明·嘉靖(1522—1566年)间,以陈日晖为首,聚集饥民起义,嘉靖廿六年(1547年)被官军镇压。为防后患,嘉靖廿七年(1548年),福建按察司佥事余爌在白叶坂建此城堡。建成后,戍以泉州卫官军200人;嘉靖廿八年(1549年),又以源口渡巡检司添额100名,移入白叶堡守御。嘉靖卅年(1551年),巡检司复设源口,白叶堡废。今仅留遗址。(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卫所寨城·泉州寨隘·白叶坂寨》、《泉州卫邑所寨城·泉州巡检司城·源口渡巡检司》、《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泉州人名录·余爌》)

  芹案寨,位于美西村百余米高的突兀山头。清·道光(1821~1850年)间,詹经力建为自卫性居所,占地约千余平方米。詹经力因冶铁起家,成为巨富,人称詹百万。后因寇乱,子孙星散,房屋颓废或夷为平地,仅留遗址。(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芹案寨》)

  天心寨,位于祥华村一处山丘顶部平整的地盘上,用石墙包围,寨中松树众多。天心古寨的情况已了了,今仅在遗址正中央遗存1座典型的闽南红砖厝,是祥华氏祖祠,保存较为完好。

  此外,旧寨、祥东、福新、河图等村也有寨堡遗址。

  土楼

  “垂裕堂”土楼,又称“福洋土楼”,位于福洋村(古感德里睹洋乡)中部。站在土楼前环顾远眺,群山连绵,前面双尖山“双峰夕照”(“多卿八景”之一),左边齿嘴山“仙人跳级”,右边太婆尖“玳山云锁”。清·乾隆廿五年庚辰(1760年)陈振贵建,整体由下楼(今无存)、门前埕、主楼、阳埕、左右厢房等组成,现存占地面积2325平方米;主楼(土楼本体)呈四方形,2层,建筑面积761.72平方米。2002年修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垂裕堂”土楼》)

  常植楼,俗称“九十九间”,位于珍山村。珍山氏21世陈喜生约建于清·乾隆(1736—1795年)间,前后历时40载,为府第式方形土楼,方圆五六亩。现荒废。(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常植楼》)

  此外,祥华乡现存的清代土楼,还有珍山村的“万全楼”、祥华村的“斯美楼”、后洋村的“孙明楼”[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等,保存较好。

  古宫庙

  祥华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唐~五代】

  广惠堂,位于旧寨村,始建于唐初。奉祀釋迦牟尼等。

  凤鸣楼,位于旧寨村,始建于唐末。奉祀南海观音

  灵惠庙,亦称“多卿灵惠庙”,位于美西村佛耳山麓,是安溪氏始祖庙宇。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卸任后,择佛耳山麓兴建“清隐堂”隐居。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詹敦仁卒;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族人就“清隐堂”立祠祀之。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敕赐詹敦仁庙号“灵惠”,即名“灵惠祠”。咸淳八年(1272年),“父子封侯”度宗追封詹敦仁“靖惠侯”,追封其次子詹琲“靖贞侯”,敕赐“灵惠庙”。2008年重建。安溪县湖头、虎邱、西坪,惠安县,台湾省等地,也有“灵惠庙”,都是祥华祖庙的分炉。(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专祠·灵惠庙》、《泉州人名录·詹敦仁詹琲》)

  【始建于宋代】

  惠明亭,位于祥华村,始建于南宋。奉祀观音佛祖,神诞日二月十九。2000年重修。

  西兰宫,位于祥华村,始建于南宋。奉祀武烈尊王朱侯尊王,神诞日正月初五。1982年重修。

  飞龙宫,位于福洋村黑山头山腰。或称始建于宋,1982年重建。供奉玄女真仙(“仙妈”)、圣祖大仙。明代,福洋村标有“八景”“飞龙宫古桧(仙宫)”、“清庐福坛(格头墟)”、“太平忠义(垂裕堂右边)”、“仙人跳级(齿嘴山)”、“石牛守栏(格头)”、“梅岭松鳞(后仑仔格岭)”、“玳山云锁(太婆尖)”、“双峰夕照(双尖),并分别赋诗,述及飞龙宫及福洋村周遭形势景色。(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飞龙宫·祥华飞龙宫》)

  水美宫,位于东坑村,始建于宋。奉祀朱侯尊王等。1982年重修。

  【始建于明代】

  凤声宫,位于旧寨村,始建于明初。奉祀大德禅师

  侯邦楼,位于祥地村,万历卅六年(1608年)始建。奉祀观音佛祖

  龙泉宫,位于郑坑村寨头尖下寨坪。原址郑坑村水尾与芦田镇红村村溪尾交界处,始建于崇祯(1628—1644年)间,奉祀玄女真仙九天玄女。神诞日八月十八)、圣祖大仙。2004年择现址重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龙泉宫·祥华龙泉宫》)

  石门殿,位于新寨村水尾南锁桥上方,始建于明。奉祀玄女真仙3姐妹,俗称“仙妈”,是多卿氏族人的主要信仰之一,为多卿境主;神诞日七月十七。1980年重建括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石门殿》)

  石笏宫,位于后洋村,始建于明。奉祀善政尊王

  【始建于清代】

  金犀殿,位于石獅村,道光十九年始建。奉祀法主圣君。1983年重修。

  史迹

  祥华的明代冶银、冶铁遗址,分布于珍山、白玉、祥华等村,其中珍山村山后的古冶银遗址,属“私冶”性质,有3个采银矿井,银渣遍布范围300平方米,堆积厚度近1米。(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矿冶·明》)

  万安桥,位于福洋村福洋尾自然村,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是迄今安溪县内所知最早建造的石拱桥,今桥、碑尚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万安桥》)

  历史上,祥华商贸活跃。汀、漳一带的货物船运经九龙江可抵福前徐州,向多卿墟、旧寨墟、华地墟、格头墟(福洋)和乡(村)际间的白石墟、双垵墟、珊屏墟、福春墟等商贩批发销售,境内产的货物挑至福前徐州上船运往汀、漳一带销售。

  历史名人

  【文风鼎盛】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安溪(时称“清溪县”)开先县令詹敦仁卸任后隐居佛耳山,号居所曰“清隐”,为多卿姓开基始祖。后人取鄂公书中“崇待笃信”之语,命其里曰“崇信”。(按:“多卿”:今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新寨、白玉、石狮、美仑、白坂等姓自然村的总称。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敦仁》)

  自詹敦仁入居后,祥华文风鼎盛,历代士人辈出,尤以姓、姓为最。

  据不完全统计,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中,祥华籍登科第有:

  举人42人:

  在多卿,文科举人有詹靖詹源詹彬詹仰庇詹启东詹祯林詹崽辉詹心旦詹人士

  在旧寨村,文科举人有陈斌严陈清养;武科有陈仲陈光菜陈文镫陈一道陈文萃

  在珍山村,文科举人有陈洪图陈鸣球陈迁鹤陈万策陈万宝陈万松陈兆泰陈兆熊陈冕世陈亮世陈觉世陈兴国陈旭世陈冠世陈科捷陈有捷陈联捷陈鸿捷陈甲捷;武科举人有陈雄健陈继俊

  在祥华村,文科举人有吴益琬吴延璋吴达天

  在福洋村,文科举人有陈卿云,武科举人有陈期登

  进士10人:

  多卿有詹源詹彬詹仰庇詹启东

  珍山村有陈迁鹤陈万策陈亮世陈科捷陈甲捷

  旧寨村有陈斌严

  【多卿氏】

  詹源,字士洁,号企斋,明·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詹靖孙,詹琎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河西。改云南道监察御史。时宦官刘瑾用事,詹源拒绝贿赂之。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进阶文林郎;同时其父詹琎以子贵,赠文林郎、云南道监察御史。詹源又以梗直为柄臣所忌,辞官归。久之,就家转贵州按察佥事,后擢云南按察副使、备兵临安,因忤御史,罢归居家。七十一岁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源詹敦仁詹靖》)

  詹彬,字汝宜,明·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詹靖孙。嘉靖廿二年(1543年 )举人,嘉靖卅八年(1559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临清钞关,因将额羡充公致榷关之人不满,坐谪凤阳府通判,郁郁而终。(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彬》)

  詹仰庇(1534—1605年),字汝钦,号咫亭,别号巢云居士,明·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今祥华乡美西村)人;詹源之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应天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联捷进士,授广东南海令。隆庆二年(1568年),以考绩卓异征入朝,任云南道试监察御史;六个月后授文林郎,旋擢左台御史二月余。在任共八阅月,4次上疏,多指斥中贵。隆庆三年(1569年)夏,詹仰庇以左台御史奉旨巡视监局库藏,疏言内官干没岁课,宦官忌恨,陷以“大不敬”,廷杖,削籍为民,罢居泉州。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嗣位,录先朝直臣,起詹仰庇为广东参议,抵任两月即乞疾归,隐居清源山巢云岩13年。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荐起江西参议,历山东按察副使、南京太仆寺少卿。万历十五年(1587年)晋左佥都御史,历左副都御史,终刑部右侍郎,甫数月引疾归。晚年定居泉州二十余年,万历卅三年(1605年)九月卒,赐祭葬减半,准建特祠于泉州学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仰庇》、《泉州专祠·少司寇祠》)

   詹启东,安溪县崇信里多卿乡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三甲进士。

  【珍山氏】

  清代,珍山氏以“五世五进士七翰林”而著称。

  陈洪图,明·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授建宁府教授,以忠信笃学闻于州闾,后以子迁鹤贵,赠文林郎,翰林院侍讲。

  陈迁鹤(1636—1711年),字声士,号介石景南,明末清初人,原籍安溪县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幼随父陈洪图徙居泉州郡城。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漳州学以廪生中式举人。康熙廿四年(1685年)进士,历中允、侍讲、侍读,至左庶子掌左春坊事(直南书房)。年七十归,尤有德于乡闾。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迁鹤》)

  陈万策(1674—1734年),字时对,号谦季,清·安溪崇信里(今祥华乡珍山村)人,寓居泉州;陈迁鹤第3子。康熙卅二年(1693年)应顺天乡试中式第1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选馆后即为武英殿纂修兼蒙养斋纂修。康熙六十年(1721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中允,詹事府詹事、充讲官、掌管起居注,国子监司业,侍读。雍正十一年(1733年),迁侍讲学士。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万策》)

  陈冕世,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任抚州府经历。以子科捷贵,封儒林郎、翰林院编修。

  陈亮世陈迁鹤孙。清·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累吏部郎中(正五品)。

  陈科捷陈迁鹤曾孙,陈万策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历翰林院编修、吏科给事中、巡视京城御史、鸿胪寺少卿(从五品)。

  陈甲捷,清·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白濑乡

  白濑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晋江西溪上游,在内外安溪交界处,距离安溪县城39公里。东与湖头镇半山村、永春县玉斗镇接壤,南与湖头镇、湖上乡飞亚村隔溪相连,西与剑斗镇东阳村、湖上乡毗邻,北与永春县玉斗镇交界。

  沿革

  宋代属金田乡常乐里。

  明、清属常乐里。

  民国时期分隶湖头镇、乐德乡;后又曾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八社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清溪区、第四区、第十二区、剑斗区和湖头区。1965年12月,拆剑斗公社的长基、寨坂大队和湖头公社的下镇、白濑大队成立白濑林场,以场带队。1984年8月,以场辖区域成立白濑乡。

  行政区划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白濑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白濑——白濑、草山、树脚、黄寿寮、佛仔格、大份、东坑林、洋樟岗、长潭尾——〖苏、许、黄、傅、蔡、曾〗

  长基(后曾一度析为“长基”、“五龙山”,又并)——长基、九町、五龙后——〖陈、柯、蓝〗

  寨坂(现析为“寨坂”、“上格”)——寨兜、下坂、园潭仔、内窟——〖许、黄、钟、洪、周〗

  下镇——下镇、岭兜、过溪、上寨、待御潭、内宅、七斗——〖陈、董、李、周、吴〗”

  白濑乡现辖5个行政村:白濑、上格、下镇、长基、寨坂。 乡政府驻白濑村。主要姓氏为

  形胜

  白濑乡属于戴云山脉系,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及河谷地带,地貌以中山一中低山陡坡地形为主,山体坡度大多大于30°,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度差大。海拔在150—500米,最高埃尾坎山尖,海拔752.5米;最低白濑溪,海拔120米。

  境内溪道属晋江西溪水系。晋江西溪发源于安溪县西北部桃舟乡,流经永春县后,从剑斗镇流入安溪县,由剑斗镇流入白濑乡境内长基村,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流经寨坂村、白濑村,进入湖头镇。境内还有飞亚口溪、下镇溪、黄武溪3条小支流。

  自然景观丰富,有“白濑溪声”、“蝙蝠洞”、“石莲开花”、“王帽石”等景点,白濑沿溪分布大小不一的溪底“石臼”,巧夺天工。

  现保存有古代山寨遗址及明、清的祖厝、寺庙等。如:下镇村金星舞土楼(清代)、寨坂村珍珠祖宇。

  古宫庙

  白濑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仰高轩,位于下镇村,始建于宋初。奉祀山西夫子观音佛祖

  九龙宫,位于下镇村,始建于元初。奉祀仁主三官尊王

  大盤宫,位于下镇村,始建于元初。奉祀仁主三官尊王通天大使

  蛇形庙,位于上格村,明·崇祯(1628—1644年)间始建。奉祀盤古帝王

  莲花岩,位于下镇村,始建于明。奉祀三代祖师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九。1976年重修。

  进美宫,位于上格村,清·顺治(1644—1661年)间始建。奉祀麻三相公,神诞日正月初十。

  灵圣宫,位于上格村,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奉祀五谷帝仙惠应祖师忠翊尊王,神诞日正月十二。光绪(1875—1908年)间重修。

  清云宫,位于白濑村,清·嘉庆(1796—1820年)间始建。奉祀保生大帝等,神诞日正月十五。1984年重修。

  大都宫,位于白濑村,清·光绪廿年(1894年)始建。奉祀一官大帝,神诞日十月廿二。1985年重修。

  福田乡

  福田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县境最西端,距安溪县城116公里。西与漳平市芦芝乡交界,西南和漳州市华安县湖林乡接壤,东南与祥华乡、长坑乡毗邻,东北与感德镇相连。

  沿革

  福田乡地域,宋属金田乡感德里。明、清属感德里。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福珊乡和多卿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六区、十四区、珊屏区、长坑区。

  福前农场:1955年,安溪县组织数千人来此垦荒造田、开发山区。1958年4月,以当地高级社为基础,成立安溪福前综合农场,由县管辖。同年10月划归福建省潘洛铁矿管辖,即“福建省潘洛铁矿福前农场”。1958年11月属长坑公社。1959年10月,改为县办农场。1961年8月属长坑区。1962年4月,改为省办农场。1965年4月属祥华公社。1970年10月,下放为县办农场,辖场前、格口、石狮、郭埔、坑仔口、柑果、林业7个分场。廿世纪80年代开始,农场实行“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针,创办了家庭农场,落实了承包责任制。

  丰田林场:1972年12月设竹园林场丰田分场。1979年11月,析祥华公社所辖福洋、白桃、双垵、丰田4个大队正式成立国营丰田林场。林场经营区属九龙江支流感化溪汇水区,是安溪面积最大的林区。

  1984年8月,实行以场辖区域体制,设立“丰田乡”,大队改为行政村。

  1996年12月,合并丰田乡、丰田林场、福前农场,实行“政企分开”、“一乡带两场”,取原福前农场的“福”字和丰田乡的“田”字而命名,称“福田乡”。乡政府迁址福前。

  行政区划

  1984年8月设立“丰田乡”后,辖丰田、白桃、双垵、尾洋、庵兜5个行政村;丰田林场分丰田、白桃、双垵、圆潭、后溪、茶叶6个工区。乡政府驻后坪山。

  1996年12月,“丰田乡”更名“福田乡”,辖丰都(庵兜)、双垵、尾洋、白桃、丰田5个行政村。

  1997年,乡政府驻地从庵兜迁移至场前。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福田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庵兜(现改称“丰都”)——庵兜、后坪山——〖陈〗

  尾洋——尾洋、陈坑——〖林、陈〗

  白桃——平路、尾仑仔、内厝、白石圩、内畲、半山、山坪头、乌土、水町尾、山后尾、仙湖尾、洋当、岩仑、石堀、天湖、加池、白石——〖林〗

  丰田——尾坂洋、产坂、圆潭、沙坂寨、后溪、东岭格脚、尾角仔、内坂、中厝、洋头——〖陈〗

  双垵——岭富、石墘、双垵、大丘格、增坑——〖陈〗”

  2011年末,福田乡辖5个行政村:白桃、双坡、尾洋、丰都、丰田;2个国有场:丰田林场、福前农场(场前、格口、石狮、郭埔、坑仔口、柑果、林业7个分场)。乡政府驻场前。

  现福田乡辖1个社区:福前社区;5个行政村:丰田、白桃、丰都、尾洋、双垵。乡政府驻福前。主要姓氏为

  形胜

  福田乡境内大部为山地,海拔200—900米,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

  大佛山,白桃村的后山,海拔1543米。悬崖怪石,奇峰突兀,蕴奇、险、秀、幽之美。如“石笋尖”雄中藏秀?,“摔死雷公”寓险于雄,“下空岩”造化神奇。

  福田乡境内四面群山怀抱,森林密布,生态保护良好。其中云中山已初步查明的野生动植物达4000余种,有南方红豆杉、桫椤等高等植物1874种,兰科植物45种,苔藓植物145种,大型真菌128种,单位面积植物种类之多,在南方省级自然保护区中首屈一指,被专家学者称为“东南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福田乡有洛溪自东向西流入九龙江,为九龙江源头主要支流之一。(按: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2大河流,过漳州在厦门港对岸注入台湾海峡。)

  双垵村古称“双坑”,因群山环抱,村庄地形呈“双”字形,得名“双坑”。解放后将改名“双垵”
“双坑”有2条小溪发源于双髻山与天马山,至中游汇合在一起,山峦叠嶂,其地状如羊角,故称“美羊”,也称“美洋”、“堵洋”,建村后定名“尾洋”

  史迹

  古时,古时安溪西北乡村运输主要依靠九龙江水运。约明末清初,在今福前农场场前分场的格口至场前1个山口上,形成圩场,称“徐州圩”,街道长约100米(后九龙江至“徐州圩”航道止航,1949年前后圩场自然消失。今尚留有旧圩的墙基遗址);另有“白石圩”,在白桃村的一小山坡,长150米,是安溪较为偏远的一个集市。九龙江船只可通至“徐州圩”,“徐州圩”又是祥华、感德、长坑、蓝田等地通住漳平、汀州一带必经之道,“徐州圩”便成为货物集散地。来自各地的货物,由“徐州圩”再向“白石圩”、“双垵圩”、“福洋圩”等地辐射。长坑、祥华一带乡民要前往闽西,都要到场前(今福前)伏虎渡坐木船,前往它地。

  虞森土楼,为2层方形土楼,泉语谐音“牛心楼”,位于安溪、漳平两县交界处的大佛尖山下白桃村。太学生、氏14世林金书建于明末。解放战争时期,虞森土楼曾是安溪县人民游击队的诞生地,被称为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的“井冈山”。1990年最后1次修缮,保持旧时风貌。(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民居·虞森土楼》)

  古桥梁

  万石桥,位于白桃村岩仑角落,今存。白桃村地处安溪县境西北部、大佛山北坡。西与漳平市交界,南和华安县接壤,东邻祥华乡,北毗感德镇。安溪碧石《清溪氏族谱》载该地“清溪碧水,玉笋峥嵘”,故原称“碧石”、“玉石”;因有长2公里、宽1公里的含石英角闪辉长岩,又称“白石”;其岩体为椭圆形,村庄称“白桃”。万石桥始建时间史无明载,据安溪碧石《清溪氏族谱》所记线索和村民代代相传,应建于南宋后期。时大田梓溪林法旺4世孙林戴爱,曾任福州主簿,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辞官隐迹,由福州迁入碧石(今白桃村)肇基。流经碧石的小溪尚无桥,只能淌水过溪;遇大暴雨,溪水就像1条黄龙,咆啸着翻滚着冲入九龙江,一不小心就会被河水冲走,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碧石先人决心造桥。村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齐心建桥,又因修建石桥所用石头甚多,得名“万石桥”。桥两边有石头小路,在村庄中延伸,通往福前、大深。古代,白桃是安溪较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却有集市称“白石圩”,在白桃村中一小山坡,离万石桥1公里处。万石桥成为白桃通往“徐州圩”,再通往漳平、华安一带,连接外界交通要道。后来九龙江至“徐州圩”航道止航,徐州圩场自然消失后,“白石圩”主要商品大多由长坑或祥华等地供应。(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万石桥》)

  万安桥,位于福洋村福洋尾自然村,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今桥、碑尚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桥梁·万安桥》)

  古宫庙

  福田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基本无考。

  大坪乡

  大坪乡,位于安溪县境南部,乡政府驻地大坪村距安溪县城49公里。东连龙门镇,西、北两面与虎邱镇毗邻,南与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交界。

  沿革

  宋、元为积德乡新康里。

  明、清为新康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新康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崇新区、第七区、西坪区。1958年10月属西坪公社。1961年8月属西坪区。1965年4月属虎邱公社。1984年4月虎邱公社改虎邱乡,大坪乡地域属之。

  1987年6月,析虎邱乡大坪、萍州、前洋、香崙、福美、帽山、双美7个行政村,成立大坪乡。

  行政区划

  1987年6月从虎邱乡析出成立大坪乡时,辖大坪、萍州、前洋、香崙、福美、帽山、双美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坪村。主要姓氏为。至今不变。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大坪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大坪——大厝、南桥、下林、后田、内园、下当店、石皮脚、中间、西山、漆树、圩中、山尾洋、杏林、奇峰、加琅、山后、后墘、大埔、大丘——〖高、林〗

  香崙——马后、鸡笼山、大厝、湖内、仑仔、马尾、根竹田、寮仔——〖高、张、薛〗
帽山——上帽、下帽、石围、丁山、格丘田、新墓——〖高、林〗

  福美——白花洋、苦山、山仔仑、大丘仑、内山脚、外山脚、牛岭、南山、内福海、外福海、碣仔脚、连边洋、北溪、赤溪、内小内——〖高、张、林〗

  萍洲——宫头、对格、半月、德峰、石埕、溪仔墘、下深、土楼口、对尾墘、溪埔、虎山、长安埔、半山、后庶、古山、圆门、新楼、世富、后坑垵、和尚美、江湖岭、寮下、田地、沟仔垵——〖张〗

  前洋——留边、后垄、香村、产墘美——〖高、陈、张〗

  双美——上加美洲、大路坑、下加美洲、盘山、牛皮林、占仔后——〖高、林、陈〗 ”

  形胜

  大坪乡境内大多为山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低山地带及小盆地,平均海拔850米;最高为马尖山,海拔1219.8米。而大坪村处高山盆地间,地势相对平坦,为高山小平原,古称“平山”,俗称“大平”。后乡政府驻此,村名改称“大坪”,乡名因之。

  大坪乡境内主要河流为大坪溪,发源于马尖山,全长约 20公里,从大坪至双美流向长泰县,注入九龙江。支流有前洋溪、福美溪等,前洋溪汇入晋江水系,福美溪汇入九龙江水系。

  有4个瀑布群:①百丈瀑布(最为著名):落差115米,宽40米;②龙潭瀑布:落差40米,宽30米;③后山溪瀑布:落差30米,宽10米;④遮头溪瀑布:落差25米,宽15米。

  境内有陡然入峭的大峡谷,有原始森林和千年古杉,遮头溪瀑布上方发现两棵亿年古松化石,百丈瀑布附近有3处层理分明的死火山口,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大坪乡属中亚热带气候,土壤以富含硒元素的红壤和黄壤为主,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等条件极宜茶叶种植。清·光绪卅三年(1907年)萍州村人张家霍张家协从山上发现1个茶种,移植在公婆林格,几经繁育而成安溪“四大名茶”之一的“毛蟹”,大坪乡是为“毛蟹”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另外,大坪乡还广植铁观音、黄旦、本山、肉桂等茶叶品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茶品》)

  古宫庙

  大坪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集应庙,位于大坪村,始建于宋初。奉祀保仪尊王·张巡保仪大夫·许远。2001年重修。

  瑞云堂,位于萍州村,始建于宋。奉祀清水祖师等,神诞日正月初六。1999年重修。

  时思宫,位于大坪村,明·正德六年(1511年)始建。奉祀大德禅师,神诞日十月十五。民国廿一年(1932年)重修。

  兴宝殿,位于福美村,始建于清。奉祀九座祖师清水祖师等。

  桃舟乡

  桃舟乡,位于安溪县境西北边陲山峦间,安溪、永春、漳平3县(市)交界处,乡政府驻地桃舟村距安溪县城96公里。东、南与感德镇接壤,西与龙岩漳平市象湖镇毗邻,北与永春县一都镇交界。

  沿革

  桃舟村,因今旧街后有座小山其状似桃,旧街前两条小溪的交汇处有个小岛形如舟,古即取名“桃舟”,称“桃洲隘乡”,以泉音讹称“土洲”。桃舟乡立乡级建制后,乡政府驻此,因以名乡。

  宋代,先民即在桃舟开拓繁衍。时属金田乡感德里。

  明、清属感德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感桃乡;民国卅四年(1945年)10月改属潘桃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十三区、感德区、长坑区。1958年10月属感德公社。1961年8月属感德区。1965年4月属感德公社。1984年4月属感德乡。

  1987年6月,从感德乡析出桃舟、棠棣、南坑、达新、吾培、下格、康随7个行政村,成立桃舟乡。

  行政区划

  1987年6月从感德乡析出成立桃舟乡时,辖桃舟、棠棣、南坑、达新、吾培、下格、康随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桃舟村。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桃舟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桃舟——中洋、下炉、郭村、乌仔巷、溪尾、山前、田当、下洋、上洋、小湖、大湖、高会、松林、石佃尾、后狮宅、土门巷、内乌光、外乌光——〖张、萧〗

  棠棣——祖厝洋、三坪、五斗、大栋兜、朵仔格、前格——〖张〗

  康随——上山、石碑格、南坂、阔格、赤岭、大仑、后林、大竹林、龙眼寨——〖张〗

   南坑——中溪坂、南坑头、吾寮、石狮垵、产墘、破竹墘、庵后、格头、宫仔口、苦厝林、大山湖、牛坪——〖张〗

  达新——达德坂、路兜坂、陈坑畲——〖萧〗

  吾培——吾培——〖萧〗

  下格——竹陈盘、清水亭、湖坑、山兜、下格、上格仑、尾路、柴桥垵——〖吴〗”

  至1992年,桃舟乡辖7个行政村:桃舟、下格、吾培、达新、棠棣、康随、南坑;4个乡办场:莲地林场、云中山林场、高会茶场、大匏湖果场。

  后又新析出莲山村,至1996年,辖棠棣、康随、南坑、桃舟、达新、吾培、下格、莲山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桃舟村。现仍旧。

  形胜

  桃舟乡以中山、中低山地形为主,海拔在700—1344米;最高峰陈斗岐1344米。

  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桃舟与感德、福田3乡镇交界处,是安溪县目前面积最大、植被保护最完好、原始森林最茂盛的自然生态区,峰峦起伏,谷邃幽静,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生态独特,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秀丽,步移景变;同时也是晋江、九龙江主要源头之一。其主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为安溪的最高峰。此外,还有龙潭坂瀑布、五湖十八窟、太华双乳峰、太华岩等景点。

  “晋江源”:经1年多考察、论证,2001年5月8日泉州市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批准确认桃舟乡达新村云中山梯仔岭东南坡谷为晋江之江源。2002年12月18日以泉州市人民政府名义立“晋江源”碑,背面镌有“晋江江源碑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晋江·晋江源》)

  桃舟乡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种茶历史悠久,也是安溪产茶重镇。现桃舟山上还存有2棵被尊为“茶神”的古树,树龄已超千年。

  史迹

  桃舟人均耕地是全县平均水平一倍以上,素有安溪“西北粮仓”之称。

  桃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廿七年(1548年),安溪知县汪瑀在西通长泰、北接永春处,设立“桃舟隘口”,建公馆、筑营房,并从白叶堡弓兵内拨出30名轮番防守。(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寨隘·桃舟隘、白叶坂寨》)

  古宫庙

  桃舟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始建于明代】

  龟元宫,位于棠棣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奉祀总制尊王,神诞日二月初二。

  龙潭宫,位于吾培村,成化廿三年(1487年)始建。奉祀马氏仙玄女真仙通天太保,神诞日七月十八。1979年重修。

  吴山寺,昔名“化龙岩”,又名“吾山寺”,位于桃舟村吾岩山下。正德七年(1512年),由南岳临济正宗月镜和尚募建,是南岳临济正宗少林寺院。奉祀昭应祖师显应祖师惠应祖师。清·乾隆廿八年(1763年)秋诏焚泉州少林寺后,有南少林僧为避祸乱隐居于此,传授武术。桃舟、感德、一都等乡镇民间至今仍有流传“台刂狮”表演,其动作明显源于少林功夫。(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吴山寺、少林寺》)

  安宝殿,位于桃舟村,始建于明。奉祀三显真仙

  仁德宫,位于达新村,始建于明。奉祀都督侯王,神诞日五月十三。

  【始建于清代】

  双溪宫,位于桃舟村旧街处,乾隆廿一年(1756年)始建。奉祀3位“总制尊王”,本尊即南宋末死难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是桃舟、达新、吾培、康随、棠棣、南坑6社(村)之当境神,神诞日二月初三。1999年重修。

  凤美宫,位于桃舟村,咸丰六年(1856年)始建。奉祀玄天上帝

  福泽宫,位于桃舟村,始建于清末。奉祀朱公圣侯。1995年重修。

  湖上乡

  湖上乡,位于安溪县境东北部、地处五阆山西北麓、西溪上游,平均海拔680米;乡政府驻地湖上村距安溪县城44公里。东北与白濑乡相连,西与长坑乡接壤,南和湖头镇、尚卿乡毗邻,北与剑斗镇交界。

  沿革

  湖上乡古属湖头。

  宋属修仁乡感化里。

  元因之。

  明、清属感化里。

  民国时期,先后属来感区、第二区、第一区;1945年10月属八社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清溪区、第四区、第十二区、剑斗区、湖头区。1958年属湖头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湖头区。1965年4月改属湖头人民公社。1984年属湖头乡。

  1987年6月,析湖头乡珍地等12个村成立湖上乡。因乡政府驻湖上村,名乡“湖上”

  行政区划

  1987年6月成立湖上乡时,辖12个行政村:珍地、雪山、湖上、横坪、盛富、上路、黄武、格头、沙堤、飞新、飞亚、长林。乡政府驻湖上村。

  据1989年7月《泉州台胞回乡寻根指南》载,时湖上乡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姓氏为:

   “珍地——水尾、新路、磜脚、前山、崩荇、斗井荇、祖厝——〖何〗

  雪山——中洋、下洋、坑林洋、香东坑、新田坂——〖苏、陈〗

  湖上——石岭头、岭尾、内畲、垵仔、公桥、龛脚、木盛林、孔桶垵、大路下、其头尾、园桥、大坑、格头——〖苏〗

  格头——下寮、鸭武曲——〖陈〗

  飞亚——岭脚、土楼、虎空、当埔、飞鸦口——〖李、林、卢〗

  长林——长坪、茶林仑、白山同——〖蓝、苏〗

  横坪——横坪、五龙——〖蓝〗

  盛富——格丘、浮桐垵、石帮坑、古山尾、新田、狮仔仑、磜头、五龙——〖钟〗

  上路——庵尾洋、大横坑、水盛、深内、石鼻仔、寨仔尾——〖苏〗

  黄武——下黄杜、前溪坂、虾角溪、黄杜、格仔尾——〖苏、李〗

  沙堤——沙堤——〖陈、柯〗

  飞新——十三份、鸭武曲、青内墘、溪仔坂、深垄、内厝、柴桥头、岭头山、美富、后井、鸭武曲——〖林、陈〗”

  2011年,因采矿等原因,将湖上村高边桥、岭尾、龛脚角落第三期灾民等自然村,选址移民至湖头镇横山村福井埔安置区,成立湖新村。至此,湖上乡辖13个行政村:珍地、雪山、湖上、横坪、盛富、上路、黄武、格头、沙堤、飞新、飞亚、长林、湖新。延续至今。主要姓氏有。乡政府驻湖上村。

  古宫庙

  湖上乡的现存古宫庙,始建年代有迹可寻的如(无考者不录):

  悬钟岩,位于珍地村,始建于明。奉祀三代祖师,神诞日正月十五。1991年重修。

  铜锣庙,位于盛富村,始建于明。奉祀关圣大帝关平太子周仓将军,神诞日五月十三。1981年重修。

  灵镇宫,位于长林村,清·嘉庆三年(1798年)始建。奉祀章三相公

  清龙宫,位于长林村,清·嘉庆六年(1801年)始建。奉祀神农帝仙等。

  招灵宫,位于飞新村,始建于清。奉祀圣祖大仙等,神诞日正月十三。1984年重修。

  武陵宫,位于格头村,始建于清。奉祀黑虎大将,神诞日八月初一。1990年重修。

  桥头庙,位于雪山村,始建于清。奉祀章三相公田都元帅,神诞日十一月初八。1992年重修。

  仙妈宫,位于雪山村,始建于清。奉祀玄女真仙。1992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