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桥梁(金鸡桥)

【金溪桥。南安市丰州镇金溪江(金鸡江)之上,横跨晋江。】

  北宋·宣和始造舟浮桥
    ——江常说。
    ——江谨常说。
    ——江松、江谨说。

  南宋初傅伯成《题金鸡渡》。
  南宋·嘉定僧守静始建石桥。
  宋末重修

    ——南宋末重修。
    ——南宋末元初·傅定保《题金鸡桥》。

  元·大德又建。
  明代修废不一
    ——洪武卅一年重修。
    ——永乐元年毁于火,成化十一年复建(泉州知府徐源命南安知县马燧复建。朱鉴《金鸡桥记》。明·成化十五年九日山石佛亭后摩崖石刻。)
    ——成化十八年亭坏,重修。
    ——弘治六年坏,又修。
    ——万历廿一年重修(重修概述。万历廿二年蒋如京《重修金鸡桥记》。万历廿二年黄凤翔《重修金鸡桥记》。)
    ——万历四十三年重修(概述。柯有斐《重修金鸡桥记》。)
    ——崇祯三年圮于水,重修(概述。周维京《重修金鸡桥记》。)
    ——明诗。

  清初毁
    ——顺治五年毁于兵。
    ——康熙四十一年重修。
    ——康熙五十三年又毁于火。
    ——清诗。

  现代。

  金鸡桥,亦称“金溪桥”,位于南安市丰州镇金溪江(金鸡江)之上,横跨晋江,南连金鸡山,北濒九日山,连接丰州、霞美两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水利·晋江·附二:金溪》、《泉州山川·九日山》)

  晋江上游东、西溪,在此处汇合,地称“双溪口”,江称“金溪”,因阳光照耀下常波光粼粼,故名。金鸡渡是古代安海、石井北上到南安县治丰州(按:古代一直到抗战前,南安县治在丰州)的必经之地,是宋、元时期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称“梁安古港”

  明·万历《泉州府志》“金鸡桥,在(南安)一都九日山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金鸡桥(县西)。”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金溪桥,在一都九日山下。”

北宋·宣和始造舟浮桥

  金溪江上本无桥可通,只有古渡,称“金鸡渡”。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始为浮桥,未几复为水所坏。

  造浮桥者有3说:

  江常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南安人、崇宁进士江常始建浮桥。(一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

  南宋·洪迈《夷坚丁志·卷11·金溪渡谶》

  “泉州南安县金溪渡,去县(时县治在丰州)数里,阔百许丈,湍险深浚,不可以为梁。旧相传谶语云:‘金溪通人行,状元方始生。’郡人皆欲副其谶,姓者多更名通行,姓者更名始生,然莫有应者。

   给事自京师丁母夫人忧,归泉南。建炎丁未,卜墓地于渡之南岸,工役者日有履险之劳。南安宰事公谨甚,命暂联竹筏为小桥,仅可轻车往来,未几复为水所坏。
是年实生丞相
梁克家,所谓通人行之语,其应如是。”(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克家》)

  明·万历《泉州府志》“宋·宣和二年,邑人江常造浮桥。”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宋·宣和间,邑人江常始建浮桥。”

  江谨常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宋·宣和间,邑人江谨常始建浮桥。”

  江松江谨

  或说,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有乡贤江松江谨造船相连,在船身铺上木板为浮桥,通商两岸。

南宋初傅伯成《题金鸡渡》

  傅伯成(1143一1226年),字景初,号竹隐,谥忠简,南宋·晋江人,祖籍南安县;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伯成》)

  南宋·傅伯成《题金鸡渡》:“长江抄天末,照此两山青。落日寒湖上,苍烟孤艇横。”

南宋·嘉定僧守静始建石桥

  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泉州郡守叶廷珪命延福寺僧守静募款,在金鸡渡建石桥。后真德秀继任守泉,大力续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叶廷珪真德秀》、《泉州宗教·佛教·宋·其他名僧·守静》)

  时桥长桥长117丈,广2丈,墩17座,巨木为梁,墩为睡木沉基,两墩间距约6丈半,上压巨石条叠砌而成。桥上竖柱横梁,钉桷盖瓦,上有屋盖,成廊屋93间,下有护栏。

  明·万历《泉州府志》“嘉定间,僧守静始建石桥,长一百余丈有奇,上构亭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嘉定间,僧守静倡创石墩十有七架,木梁,覆以亭,长一百余丈。”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

  “嘉定间,僧守静倡创石墩十七,架木梁,覆以亭屋,长一百丈有奇。”

  “又郡守真德秀有《募建桥疏》,邑人刻为石碣(石碑原立于桥头,后佚)。别拓一庵曰‘接待庵’。”

南宋末重修

  南宋末期,桥被洪水冲毁,延福寺僧惠魁重修。(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延福寺》)

  明·万历《泉州府志》“后水决其半,僧惠魁重修。”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后水决其半,僧惠魁修之。”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后圮于水,决其半,僧惠魁重修。”

南宋末元初·傅定保《题金鸡桥》

  南宋末元初·傅定保《题金鸡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定保》)

  “松间遥路紫云堆,几劫江山气数回。徒倚栏杆怀往事,满溪惟见野花开。”

元·大德又建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元·大德(1297—1307年)灵应建。”

  元·欧阳至《题金鸡桥》:“寻诗谢客登山去,载酒公上冢回。落日金鸡桥上过,瘦筇间拔碧云开。”

明代修废不一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明时修废不一。”

  金鸡桥先后经历10次大火,10次均毁于火灾之中。万历间布衣诗人黄克晦曾赋诗感慨曰:“桥断天鸡何处舞,江空野鹤有时闻。”[黄克晦(1524—1590年),字孔昭,号吾野山人,万历十八年(1560年)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克晦》]

  洪武卅一年重修

  洪武卅一年(1398年),泉州知州胡器重修金鸡桥渡,并登临九日山远眺金溪,写下“云影半岩来紫帽,江流一道透黄龙”诗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胡器》、《泉州山川·紫帽山》、《泉州水利·晋江·附一:黄龙江》)

  永乐元年毁于火,成化十一年复建

  泉州知府徐源命南安知县马燧复建

  永乐元年(1403年),或说永乐九年(1411年),金鸡桥毁于火,仅存石砌桥墩。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明·永乐元年毁。”

  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2·纪灾·明》:“永乐九年,金鸡桥灾。”

  成化十一年(1475年),泉州知府徐源率部巡察至金溪,见金鸡桥尽毁,两岸居民涉水而过,多有怨言,即命南安知县马燧筹划复建。桥成,徐源以丁忧去,未及庆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源》)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成化十年(?应为“成化十一年”,见下文朱鉴《金鸡桥记》)郡守徐源重建。”

  此次复建,较前更为宏伟壮丽。明·万历《泉州府志》载:“墩十有七,每墩架挑木九十有九,铺巨梁有十。上则建长亭八十三间,旁则翼遮屏三十有四。”

  朱鉴《金鸡桥记》

  朱鉴为作《金鸡桥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鉴》)

  朱鉴《金鸡桥记》略曰(黄柏龄《九日山志》收录,晋江地区文化局、文管会,1983年2月):

  “泉之南安县西数里许有大溪,古名金鸡渡。环溪之前后有金粟、紫帽、清源、翠屏诸山。东则翼以黄龙江,西则殿以飞阳庙。郡邑之胜概,于是为最。

  谶云:‘金鸡通人行,状元方始生。'宋·宣和(1119—1125年)间,给事因葬母造舟浮桥,建炎丁未(建炎元年,1127年)始告成。文靖公克家适生。年久舟废,嘉定(1208—1224年)年间,郡守叶廷硅命僧守净慕缘为石墩,架以木梁,覆以楼阁,人便甚焉。是时文靖公名魁天下,其言是徵也。永乐(1203—1424年)初,梁阁没于灾,仅三五石墩存焉。

  今成化乙未(成化十一年,1475年),太守公欲修缮之,有二师生者,告云水深数丈,无容措手足,未可为也。公乃率同僚友往视,果如言。

  数日,生走报云:‘沙涨数丈,功可举也。'公又与同僚友往视之,复如言。乃鸠工市材,命知县马燧、经历钟强、阴阳正术李永董其事。与凡趋事施帑者,咸出于欢心。迨兹岁五月朔日落成,沙忽退去,水深如故。然则桥之作,殆有数欤!其规模视昔有加,墩十有七,每墩架挑木九十有九,铺巨梁有十,上则建长亭八十三间,傍则翼遮屏三十有四,雄哉斯桥也。

  太守以记请,予曰:‘先正谓平政君子,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若太守公其知所以为政欤!'”

  明·成化十五年九日山石佛亭后摩崖石刻

  另,在九日山石佛亭后岩壁,有刻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的摩崖石刻,涉及成化十一年(1475年)重修金鸡桥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日山·西峰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文曰:“金溪桥,(南)宋·嘉定(1208—1224年)间郡守叶廷珪命僧募缘成桥以通行人。至国朝永乐癸未(永乐元年,1408年)回禄。至成化乙未(成化十一年,1475年)郡守按郡,见桥圮,人病涉,命县令马燧召匠计工再造,委能干耆老黄裳督之,黄葵陈继明募缘助之。桥成,公以忧去,未及庆成。逮己亥夏,黄裳黄葵赵柔洪昆请僧纲司前都纲迪菴禧赞桥落成,集诸山僧众智心德严静敏(“敏”下“心”字底)等于石佛岩结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叶廷珪徐源》)

  【注:“回禄”:火灾。“结夏”:自佛教浴佛日(阴历四月初八)起至七月十五,僧尼不再出门,因此时为众生长养季节,恐外出伤害草木生灵,此九十天称结夏。“马燧”:潮阳人,时知南安县。】

  成化十八年亭坏,重修

  成化十八年(1482年)亭阁又毁,泉州知府陈勉重修。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成化)十八年亭坏,郡守陈勉修。”

  弘治六年坏,又修

  弘治六年(1493年)金鸡桥又坏,泉州知府李哲、南安县令黄济又修。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弘治六年坏,郡守李哲、邑令黄济修。”

  万历廿一年重修

  重修概述

  正德四年(1509年),金鸡桥再毁于火。民国《南安县志·卷49·杂志2·纪灾·明》:“正德四年,金鸡桥灾。”

  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豫任泉州佥事,倡议将大火残存桥址拆墩筑坝截流,凿渠引水灌溉晋南农田(其水利计划基本上就是今天旧金鸡闸和南渠的蓝本)。后因王豫调任他处,该工程就此搁置。

  万历廿一年癸巳(1593年),南安县令蒋如(或作“蒋如”)重修金鸡桥,恢复旧制,次年竣工。蒋如黄凤翔各有《重建金鸡桥记》述其事。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

  “正德四年毁。

  万历十一年,佥事王豫议开溪引水,达晋江南乡,拆桥址为坝址,坏过半。

  二十一年邑令蒋如京累基架梁覆亭,一如旧制。”

  万历廿二年蒋如京《重修金鸡桥记》

  万历廿二年甲午(1594年)金鸡桥竣工后,蒋如自撰《重修金鸡桥记》。

   民国《南安县志·卷46·艺文志2·记》:

  “《重修金鸡桥记(万历癸未)》(“万历癸未”有误,应为“万历甲午”金鸡桥竣工时)(明·邑令蒋如京):

  金鸡桥,宋·宣和(1119——1125年)间造浮桥,嘉定(1206—1224年)间垒石墩,梁以木而屋之。递毁递修,载在郡乘中。迨今距正德四年(1509年)毁,又阅几十春秋矣。梁毁石墩犹在。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有当道(“当道”:掌权者)惑于险说者,欲澌渠灌南方斥卤(“斥卤”:盐碱地),兴建众之役,拆墩为坝,会檄去乃止。完而未拆者三墩而已,人益绝望,是桥无复兴理。每部使者至,询问民疾苦,耆老请益力,有司益难,莫敢动也。

  余不敏,承乏(“承乏”:暂任某职的谦辞)斯邑,诸废坠者,每于公余渐次修举及重建。‘秦君亭’落(“落”后疑脱“成”字)之日,余乘高寓目焉,则九日山之从双阳而来者,尽于‘一眺石’,若将舒翅展翮(“翮”:翅膀),盘舞而南。而圭峰山之拥紫帽而突者,奔于金鸡山,若将昂头耸肩,跳踊而北。两情相授,而一水经络潜穿其间,周围抱以诸峰,诚山川血脉所关。若有桥为之联其隔而媾其交,何啻涉险一便?而余始慨然信斯役之不可以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九日山·西峰·秦君亭、一眺石》)

  有坊里徐士采洪尚稷柯莲毓洪有缵等,复陈其利。顾工役浩奢,上供既不捐赎锾,又以积谷,饥民所待命也。乃有称前令夏碧泉夏汝砺碧泉筑城时故事,按籍计产,出率钱,设扑满,栏水道税船及往来行旅渡者,则诸民夫可更番役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邑城·古南安县城·明·嘉靖始建县城》)

  余曰:‘是其事宁无强所不欲哉?本以利民而强之,为德几何?’余悉不用,先捐俸以倡。又为募簿五十余,委坊里,约正副,就民题之,有无多寡随愿。又为簿绍介晋江寅文兰?皋应公,以请于彼县之士大夫,得资若干。余喜斯役之可成也,乃敢以闻于上,而抚院公、按院公、兴泉永道公、太守公,不以余不胜任,俯而听余。公、公又各捐俸补助有差。

  余乃祷神揆日(“揆日”:选择时日),庀具(“庀具”:修备材料)鸠工。果有神明,余营度之日,石墩在中流者,深不可测,众惧难错趾,一夕而水涨沙平。昔修建时,亦有斯祥数,固不偶云。

  规画既定,诸工匠诣官授直,令六七耆老分功而督。而吾寅丞景浩、寅簿懋霖、典史吴国定、巡简吴宗贤,轮日监之,不动官帑半镪,不役民间一夫也。

  石墩之拆者高之,墩架以木,横六直五相枕,由短渐长以承梁。梁阔有八尺,袤一百十七丈有奇。梁平以板,板铺砖石以防火。翼以扶栏,建亭九十三间,增旧十。盖亭多则连缀固,飓风无虞拔。亭盖以瓦而灰匝其瓦缝。下梁旁各有遮屏,东西竟其长,亭南北各有庵,塑观音玄武像于中,答神贶也。庵各立守视人。上津李逸吉捐俸二十四两,买延福、报亲二寺田各十二亩以食之,给以券。

  工始于万历癸巳年(万历廿一年,1593年)十一月十二日,迄于甲午年(万历廿二年,1594年)八月十五日。桥成,远近观者,冠盖士女拍塞无虚日。笙歌喧沸,灯球烛天,知民心之欢也。余始不揆以蚊力负山,今而后可幸无罪。

  孔子曰:‘未信而劳其民,以为厉己也。’又曰:‘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南安民幸而安余,然余亦安敢自必其无兴厉,可必于民而不可必于上?如上听稍移,一中蜚言,余且为罪府,安所俾成乎?惟是上下交赞,克告成功。盖山川勃发之灵奇辏而假手于余,余适当其会焉,敢自以为功也?

  今士民独宾宾然构祠、传像,俎豆余于桥北玄武之后,余安敢无作?爰立石记兴桥始末及有大功于兹者,上而两院,下逮耆民,皆书其爵里姓名于左;其诸助资少者,不能悉书,榜其数于各乡约所。

  是记也,非今日之为,亦诏来者,知虑始之艰,无忘修治之勤也云尔。”

  万历廿二年黄凤翔《重修金鸡桥记》

  明·万历廿二年甲午(1594年)金鸡桥竣工后,黄凤翔为撰《重修金鸡桥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凤翔》)

  民国《南安县志·卷46·艺文志2·记·重建金鸡桥记》:

  “《重建金鸡桥记(万历癸巳)》(“万历癸巳”有误,应为“万历甲午”金鸡桥竣工时)(明·黄凤翔,榜眼,尚书):

  余岩居萧散(“萧散”:犹“潇洒”),每凌波浮鹢(“鹢”:头上画着鹢的船,亦泛指船),弭棹(“弭棹”,停泊船只)扶筇(“扶筇”:扶杖),徙倚翠光亭,陟九日山顶,望驶流中叠石若累棋,或完,或圮,则金鸡桥故址在焉。桥南临金鸡山,东距武荣邑治仅二里许,往来如织,盈盈一水,若锁扃阈、隔藩篱。冠盖者系骑停车,负担者驰肩企踵;招招舟子,刺篙回翔,间有蹇裳徒涉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儒道释寺庙·延福寺与通远王祠·寺周围古迹·翠光亭》)

  余睹而叹曰:‘国氏乘舆,宁无动念水涸成梁(“成梁”:修建桥梁)之政,莅兹土者谓何?盖今天下物力诎(“诎”:穷,尽),法网密矣。曩岁輶轩四出,括赎锾以实内帑。嗣乃按籍上供,若征两税,当官者摇手触禁,奚暇论绳墨(“绳墨”:规矩;法度)之外。矧人心多辟烦,谤易腾,宁独于思煽谣,即染指之讥(“染指之讥”:因沾取非分利益而受到讥刺),且从而阴议。其后守土吏邮传厥官,忧谗缩手,有自来矣。’

  武进侯莅武荣者阅四载,廉明岂弟(“岂弟”:和乐平易),百废具兴。尝修禅寺以虔祝厘(“祝厘”:祭神祈福),移谯楼以撤障壅,创隐君亭以旌遗逸,黎庶乐趋,闾阎(“闾阎”:平民居住的地区,民家,泛指民间,也指平民百姓)弗扰。

  一日,有请建金鸡桥者,公奋然任曰:‘吾责也。’遂列状于两台。司郡兵宪容县公、郡太守休宁公、推守武进公方广宣朝廷德意,子惠元元,爰力主其议。郡邑士民咸乐输资助焉。

  遂乃择吉鸠工,市材辇石。经始于癸巳年(万历廿一年,1593年)十一月十二日,竣事于甲午年(万历廿二年,1594年)八月十五日。

  桥一百一十七丈,广二丈,覆以屋瓦九十三间,表以棹楔(“棹楔”:门旁表宅树坊的木柱)二。规制宏丽,结构完密,行者胥手额称庆。

  盖兹役有三善焉:

  古者龙见戒事,迄于日至而毕,蔪不妨稼穑以患郊廛;今官为募役,农狎于野,万宝告成之期,适与桥值,一善也。

   昔贤论荒政,欲兴工作,聚失业之人;比岁灾荒,室如悬罄(“悬罄”:悬挂着的磬,喻空无所有,极贫),自兹役兴而程佣酬直,民藉宿饱,二善也。

  人情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乃斯役输镪戮力,信不为厉,非有征发期会,而奔若流水,捷若转丸,三善也。

  夫萃是三善,以营兹举,固宜其惠泽弘济,兆庶永赖哉!

  先是,古谶有云:‘金鸡通人行,状元方始生。’宋·嘉定(1208—1224年)中,吾郡梁文靖公应之矣。说者谓吾郡人文昌炽,当有应期嗣兴者。兹姑听诸冥漠。顾诸公利济之功,不可无纪。

  【按:文中“嘉定中,吾郡梁文靖公应之”之说不甚准确。梁克家,字叔子,谥文靖,南宋·泉州晋江人,建炎元年(1127年)生,绍兴卅年(1160年)廷试第一(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余固陋,叨典笔札,因记其事而系之以铭曰:

  ‘汤汤河流,畛域道侧。揭焉厉焉,望洋太息。
  猗欤仁人,视民孔棘。跨波为梁,灵构奇画。
  群鹊填河,六丁驱石。断鳌展足,垂虹舒翼。
(“六丁”:道教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6位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也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连袂方车,砥平弦直。缓步康庄,若登紝席。
  天河析木,人如咫尺。宝筏非慈,杯渡何极。
  树德岘碑,以永弗泐。’”
(“泐”:石头依其纹理而散裂)

  万历四十三年重修

  概述

  万历廿一年(1593年)重修金鸡桥恢复旧制不久,金鸡桥腐蚀倾圮。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南安知县赵时用(字霖宇)重修。柯有裴(万历十年泉州举人)有《金鸡桥记》述其事。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万历)四十三年,邑令赵时用重修。尽撤桥亭而栏以石,中构三栋以备行憩。两岸建坊,北曰‘虹联地轴’,南曰‘龙见天衢’。”

  柯有斐《重修金鸡桥记》

  民国《南安县志·卷46·艺文志2·记·重修金鸡桥记》:

  “重修金鸡桥记(万历乙卯,明·柯有斐,户部郎中):

  金鸡桥肇自有宋,其间兴废不具论,第就由废而兴者,备述以志不朽。

  桥长亘百十八丈,横宽二丈;桥分十三洞,每洞相距八丈或七丈六尺有奇。往岁邑侯弘溪鸠工修筑,架亭其上,费金千余。阅二十春秋,而桥亭及梁日倾以圮,行者凛凛惧焉。

  岁乙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桥坏日甚,滨于断绝。邑侯赵霖宇公悼民病涉,锐意葺之,而集思采谣,议者盈庭,或谓无亭不能蔽雨,或谓有亭势且张风,或谓积灰不能疏水,或谓叠石势必压木,甲可乙否,漫无定议。不佞年耄,无所可否,第受成于主者之命而已。盖此桥全收四县双溪之水以达瀚海,两峰峙立其旁,高风巨浪,撼山摧崖,非若新浮桥之平波赴海,地势宽而水势稍杀也。

  客岁仲秋,余与邑绅黄受我诸君,随父母同至桥,相度所坏几何。自陆登舟,往还数四。舟首甫东,而轰轰一声,不移时而桥亭数十间颓然于洪波中。旌旆方抵县,而报亭者踵至。

  侯慨然曰:‘亭无风而坏,神告我矣,岂可以复延岁月?'已而怃然念:‘比岁饥馑,民力竭矣。以济人者扰人,吾弗忍也。'乃捐俸银百五十金,继以锾赎。佐政亦捐俸金十两助其费。邑缙绅士民续有慕义而输工者。

  乃召耆民黄鸿昌等市巨木,而令耆民柯乾夫等董其役,剔其腐蠧而易以新木,斥其污土而砌以灰砖;两旁栏石二百四十丈,中构桥亭三间,以便游憩。凡五阅月而功成,费镪三百余贯。

  是役也,神洽而民获永济,皆侯一视之力与独断之功。是为记。”

  崇祯三年圮于水,重修

  概述

  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金鸡桥墩圮于大水,南安知县李九华重修饰新,又以长廊覆盖桥上,亭屋增至93间;全长117丈,宽2丈,规制宏丽,结构完密,逾于往昔。周维京为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维京》)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崇祯三年大水,墩圮。知县李九华重修,凡上梁下墩,旁翼中亭,焕然一新。”

   周维京《重修金鸡桥记》

  民国《南安县志·卷46·艺文志2·记·重修金鸡桥记》曰:

  “《重修金鸡桥记》(崇祯庚午,明·周维京,进士,通政)

  金鸡自诸山发源而下,据笋江之上游,建瓴急泻,山川灵气所渟滴也。

  溪之有桥也,实自宋·嘉定始。历我明,吏斯土者先后修葺之。累石架木,覆以亭,量长百余丈。厥后不戒于火,仅石墩齿齿存耳。

  迨万历十一年(1583年),吾泉兵使者拆石为坝,以达水道,墩坏过半,盖桥运之百六也。二十一年(1593年),县尹公如旧制,稍葺之。四十三年(1615年),县尹维扬公尽撤桥亭,筑石墩,其旁覆两翼,中构一亭以备行憩,南北各颜之崇碣,俨然玉蝀,大观也。

  崇祯三年(1630年,巨浸触墩,渐将倾圮,行者患焉。幸邑侯父母来莅兹邑,过而叹曰:‘斯非前人已就功绪耶?若之何晏坐而视其坠耶?且及今不图,后益冲决,何政之为也?’于是捐俸鸠工,令耆民洪邦杨等董之。凡上梁、下墩、旁翼、中亭,渐见圮端者,咸力鼎之。十阅月而蒇(“蒇”:完成)工。

  诸绅衿士民共乐观其成,而又喜其成之易也。然使为政者不凛一其难于胸中,虑及他日,则安能奋然而勇为?今日之易,倘或玩狃其易,务在循文兴事,戒徒庀工之际,一切稍容其苟且,则其势不得不遗后人以难,于是邑中息讴而郑国无政矣。侯于难易之几,烛之了如,戴星出入之暇,移注其精神于此,以故指麾一动而百灵效应,其在戒令劝勉之下者可知。

  凡侯所为收功易者,皆他日其难,一念有以成之;然在今日之难,尤翕然为士民所共知者。盖不筑舍,难;不后时,难;费靡帑出,役靡农妨,难;知人而诚任之,无扑抶(“扑抶”:杖击﹐鞭打)呼召之扰,难;功成而垂之永久,毋隳(“隳”:毁损)前人已竟之绪而克有功焉,又难之难者也。

  桥去圭峰寺咫尺,余以习静,时往来听禅空说法,暇则共步桥上,水天一碧,慨然有怀前人创始之功,至睹所为圮端者,徘徊焉,默默思一转语,乃未几而长虑先之政通者,果不异人意哉?故因耆民之请记而为稽其来历,侈侯之迹。若侯之善政种种,则载在通国之口碑,不能尽也。

  侯讳九华,别号滑疑,登崇祯戊辰(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江右之新昌人。”

  明诗

  ·史继偕《金鸡桥》:

  “逶迤远势卧长虹,西引地形接郡雄。一日舆梁思惠政,晚年舟楫属神功。
  弦声满邑随风转,桃色盈庭映面红。自是仙郎深雨露,褰裳不假沐恩同。”

  【史继偕(1553—1629年),字世程,号联岳莲岳,谥文简,明·晋江大房人,居晋江平易里(今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头)。万历廿年(1592年)登进士第,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历宦神宗光宗熹宗3朝,约32年之久,天启元年官终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宰相)。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史继偕》】

  民国《南安县志·48·艺文志4·诗歌·明诗》:

  “《晚步金鸡桥月取韵各赋七律四首(晋江林胤昌,进士):

  ‘谁将玉镜挂江浔,一望烟光草树深。影落虹桥披匹练,风来兔魄散流金。
  凌波片叶潮初到,隔岸疏钟响乍沉。蹑屐追随夸胜事,湛湛露色坐相侵。
  古寺萧森绿野西,相传九日卧金鸡。水天倒影浮双璧,宾主开樽聚五奎。
  莲出华峰君自爱,僧敲佛室我同栖。夜深不禁沧浪曲,极目凌波望欲迷。
  彻底银河卷紫绡,千金何事减春宵。我公吐握思高士,孺子逡巡上圮桥。
  乌鹊星稀依远树,鱼龙月静斗清箫。杯倾烛跋
(“烛跋”:谓烛将燃尽)人踪少,遥指渔灯渐射潮。
  忆余曾步笋江月,曾似金溪佳兴发。水碧偏宜荔色侵,风恬未许歌声歇。
  香浮宝树贯瑶光,酒借冰壶觞鹤发。为羡太和在此间,玉桥旧是神仙窟。’”

  (林胤昌,或作林孕昌,明末清初·晋江人。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进士,累官至北吏部文选郎中。入清不仕,讲学于乡。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孕昌》)

清初毁

  顺治五年毁于兵

  清·顺治五年(1648年),郑成功同清兵争据泉南,战火纷飞,桥毁坏。(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成功》)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8·桥梁·泉州府·南安县·金鸡桥》:“国朝·顺治五年毁于寇,梁尽坏,石墩亦尽圯,今以舟渡。”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清·顺治五年毁于寇,梁尽坏,石墩皆圮。”

  康熙四十一年重修

  康熙四十一年(1693年),南安知县李丞祖(字廷基)重修金鸡桥,金溪两岸再次互通。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康熙四十一年,知县李延基建。”

  隐士陈石钟有诗邑侯新造金鸡桥》颂曰:

  “巧匠工成巨浪吞,弦歌暇日度高轩。何须鸟鹊秋前坠,恍似龙螭雨际翻。
  带映长江推保障,襟连瀚海作篱籓。他年好把桥名,腾阁堤号尚存。”

  康熙五十三年又毁于火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又毁于火,从此设舟摆渡。

  民国《南安县志·卷7·营建志4·桥渡·金溪桥》:

  “越十二年火。

  咸丰间,黄世晃重修第四桥基,惜未成功。

  今以舟渡,民甚病之。”

  清诗

  民国《南安县志·卷48·艺文4·诗歌·清诗》:

  “《题金鸡桥(七绝)二首)》(陈桂洲,进士):

  ‘九日山涵碧水流,虹桥横锁一溪秋。金鸡唱彻人间晓,惊起卧龙霄汉游。
  横梁百尺截溪流,水拍长天一色秋。忆昔通行人迹稳,而今坍塌褰裳游。’”

  【陈桂洲,字文馥,号修堂,清·南安三都西坡人。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官终顺天府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桂洲》)】

  清·龚显曾《金鸡桥》:(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龚显曾》)

  “高士峰前云影迟,石墩齿齿半倾欹。君看春水尽情缘,正是离人欲别时。”
  〖注:
  ①“高士峰”:九日山西峰,唐·秦系隐居地。
  ②“云影迟”:云彩缓慢地移动。〗

  傅以贞《题金鸡桥》:

  “高士峰前草色萋,汀沙云影共迷迷。何年古迹空流水,此日长虹驾远溪。
  过客须经催宝马,行人恰喜唱金鸡。政平随在皆棠荫,留取丰碑载酒堤。”

现代

  解放初,金鸡桥只剩桥墩。

  有史以来,晋南大片农田依靠沙塘、盈塘、洑田塘等古老水利工程灌溉,但水源短缺、工程失修,常不能抗御旱涝为害。

  1954年秋旱,晋江县水利建设指挥部组织晋江49个村、近万名群众,自金鸡桥下动工,挖掘从南安金浦村到晋江青濛村11.5公里渠道,实现“破金鸡,灌晋南。”

  196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破金鸡,灌晋南”一事欣然歌颂,撰并书《金鸡水利工程记》,长达150余字。据说郭沫若在写完碑文后,发现宣纸还剩余2行空间,又提笔添加了1首小诗:“金鸡唱、灌青阳。晋江入渠,浩浩荡荡。益地增产,幸福无疆。金鸡吟,产黄金。内涝归海,海波不侵。党之功德,天高海深。”“金鸡水利纪念碑”现立于晋江市区青阳。

  1963年至1965年,旱灾频频发生,政府决定在山美水库尚未复建之前,先行动工兴建金鸡拦河闸工程。

  1965年10月,金鸡拦河闸(旧金鸡拦河闸)在古金鸡桥遗址上动工兴建,1967年8月基本完成。拦河闸主要采用花岗岩砌筑,总长327米,设水闸28孔,每孔净宽10米,成为晋江下游重要的水利枢纽。第1孔水闸下游建船闸1座,闸墩上游建人行桥1座。

  1979年11月,又在拦河闸闸墩上增建公路大桥,1981年10月正式通车,沿用至今。

  2004年,旧金鸡拦河闸在防渗、消能和抗震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旧金鸡大桥也被鉴定为三类桥。

  2005年4月,在金鸡拦河闸下游500米处重建金鸡拦河闸(新闸),2007年4月下闸蓄水。新闸总长744米,共有水闸15孔、旱闸27孔,正常蓄水位7.5米,兴利库容1260万立方米,枯水期可增加供水量近1亿立方米。旧金鸡拦河闸的功能完全由新金鸡拦河闸取代。

  2011年1月30日,旧金鸡大桥维修改造后,开放小型车辆通行,桥的两头设置有安全水泥岛,防止大型车辆过往。

  2014年,旧金鸡拦河闸闸室部分及闸门板等设备被逐步拆除,交通桥及桥面以下工程结构被保留。改造后的旧金鸡桥仍是丰州到霞美的通道。

  如今,金鸡桥和新金鸡水闸已经分开,金鸡桥在上游,新金鸡拦河闸在下游。金鸡桥东起霞美镇金山村,西至丰州镇旭山村,总长328米,31孔(净跨10米的28孔,8米的3孔),桥面宽8米;下部结构为石台墩,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空板梁。金鸡拦河闸成为晋江下游水资源配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