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经(下卷)
【又名,字式天元之,号贤之,明末清初南安人。】

  康熙十五年清、郑闽南攻防战
     ——二月郑经考拔泉、漳武生从军。
     ——五月郑军下汀州。
     ——七月漳平黄瑞镳降清。
     ——九月耿精忠复降清。
     ——清师南下,至十二月尽复闽南兴、泉、汀、漳诸郡。

  康熙十六年清、郑闽南攻防战
     ——元月郑军攻泉州、福州。
     ——二月郑经还思明。
     ——三月郑军分水陆汛守。
     ——六月郑军尽失各地。
     ——十二月至翌年元月清廷抚议不成。

  康熙十七年海澄战役
     ——正月廿二日郑军突入泉州湾。
     ——二月郑军徇海澄。
     ——三月吴三桂于衡州僣号。
     ——三月清、郑水头湾、赤岭、祖山头之战。
     ——三月十八日清·段应举败退海澄城。
     ——四月蔡寅攻安溪。
     ——四月清师坚守海澄不遁。
     ——四~五月郑军屡攻海澄不下。
     ——五月清·江南提督杨捷 率师援海澄,初十日败绩。
     ——六月初十日郑师破海澄。
     ——六月朱寅率众归郑经。

  康熙十七年郑军围攻泉州
     ——六月十五日郑师刘国轩部分兵两路进同安、长泰。
     ——六月刘国轩围攻泉州,七月乘胜下属邑。
     ——泉州围解(七月清援师陆续至兴化。八月初二日郑经悉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廿二日又接侦报吴三桂死讯。八月清军援师四至。八月廿四日泉州围解。)

  清•康熙十七年刘国轩奔漳
     ——八月刘国轩奔漳。
     ——九~十月清军连败郑军刘国轩部。
     ——十月清、郑思明州和议不成(清·福建总督姚启圣首谴张雄赍书入厦。姚启圣
谴黄志美赍书 入厦。)
     ——十二月清廷再颁“迁界”令

  康熙十八年郑经敛兵退保思明
     ——正月姚启圣怀柔投诚人员和设防漳州江东桥。
     ——二月清军败绩(漳州果堂寨之战。闽江口五虎门之战。清廷再提与荷兰联军之议。)
     ——三月郑经以李景知思明州筹饷。
     ——四月郑经以郑克□(上“臧”下“土”)东宁监国。

     ——四月清廷擢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
     ——四~七月清、郑互备。
     ——江机降清。
     ——清、郑议和不成。
     ——八月姚启圣说刘国轩劝郑经退保台湾。

  清 •康熙十八年冬坂尾寨之战
     ——九月郑经以各镇营分兵扼把南北水汛和漳、泉守御要口。
     ——十月十一日 坂尾寨 之战。

  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
     ——郑经遣舟师北上。
     ——礼遣陈汝器北归。
     ——清朝招降活动。

  清军集师规取金、厦
     ——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清军集师。
     ——施明良叛郑降清(郑经惑于亢宿镇施明良。康熙十九年正月初十日刘国轩劝不听。康熙十九年正月十四日施明良谋叛暴露被诛。)

  清•康熙十九年正~二月清飞军直指金、厦两岛
     ——正月清军水、陆并进。
     ——二月初六日清水师 克海坛。
     ——二月清水师乘胜连下沿海诸澳。
     ——附:万正色报捷疏。
     ——二月郑经弃海澄。

  康熙十九年郑经退保东宁国
     ——二月 廿七日郑经弃思明还东宁。
     ——清师入厦门(二月廿七日清先头部队陈昌、喇哈达分道入厦门。清军克复沿海诸岛。五月十九日朱天贵降清。五月廿八日姚启圣、吴兴祚、万正色率兵入厦门岛。五月展界。)

  清·康熙十九年郑经返回东宁国后政军举措
     ——四月陈永华辞解勇卫。
     ——五月郑经籍民兵自卫。
     ——七月陈永华卒。
     ——十月堕鸡笼城。
     ——十月邱辉、江胜移屯台湾。
     ——十月委政其子监国郑克□(上“臧”下“土”)。
     ——清·赖塔致书郑经约议和不成。

  康熙廿年正月廿八日郑经卒于台湾
  郑经治台评价
     ——概说。
     ——加强政权建设。
     ——发展农业经济 。
     ——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建学校,兴教育。
     ——建寺庙,兴宗教。

  郑经《与群公分地赋诗得京口》

康熙十五年清、闽南攻防战

  二月郑经考拔泉、漳武生从军

  清·康熙十五年(南明·永历卅年)二月,郑经在泉、漳考拔武生从军。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 ,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二月)郑经以中书舍人许明廷提督泉、漳学政。

  时考拔武生从军,有‘考武不考文'之谣;乃命明廷提督泉、漳学政,考校生童。”

  五月军下汀州

  清·康熙十五年(南明·永历卅年,1676年)五月,郑经遣后提督吴淑袭汀州,下之。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夏五月,郑经遣后提督吴淑袭汀州。

  时刘应麟为副将,守汀州;精忠反,封为怀远将军。至是,檄其出关,应麟不从,密献款于郑经

  吴淑督兵观望,驰书耿精忠,言欲假道汀州以出江右;精忠遣兵防守,应鳞惧见图,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

  吴淑兵至,见汀州有备,欲回;应麟攻之,一鼓而下,汀州属邑皆降。

  报至,应麟为前提督,封奉明伯。”

  七月漳平黄瑞镳降清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黄芳度遣兵收复平和,屡攻黄瑞镳于漳平,不克。

  七月,清·将军喇哈达师次漳平,黄瑞镳无援,出降。”

  九月耿精忠复降清

  由于“三藩”之间相互矛盾,加上同郑经反清势力发生猜忌,军军饷匮乏,士气不振,沿途暴虐,很快丧失民心,清军得以各个击破。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廷派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军南下浙江平叛。在平复浙江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康亲王·杰书率领大军破仙霞关,入福建,又连下浦城、建宁、延平,耿精忠毫无招架之力;十月,康亲王遵诏招降耿精忠。清军至洪塘进福州,耿精忠无奈,袒身露体,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并请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清廷恩准。之后,耿精忠率兵挫败军,又进军潮州,打败尚之信的军队,康熙帝精忠驻守潮州。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戊午,精忠降。”[“戊午”是康熙十七年( 1678年),此纪年有误,应为“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 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秋九月,总统兵马上将军耿精忠遣原提督王进功回泉州。

  初,精忠郑经修好,欲以全力图江、浙。至是,师老无功,大势已溃;复闻失汀州,益忧内顾。诸将遂密谋归诚,引康亲王入闽。精忠闻变,知为王进等所谋,乃收范承谟萧震等,皆缢杀之。

  欲乘舟奔海,为都尉徐文耀等所胁,不得出。

  遣王进功回泉州取救兵,密嘱曰:‘吾忍死以待!'进功至,郑经授为中提督、匡明伯 ,竟不发兵。

  康亲王兵遂入延、建,精忠势困,不得已于十九日削发待罪。

  耿精忠康亲王入福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康熙十五年丙辰(十月), 清·康亲王·杰书率清兵入福州,耿精忠降。”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五年,大师入闽,精忠降。”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忠出降。 ”

  清师南下,至十二月尽复闽南兴、泉、汀、漳诸郡

  清师南下,至康熙十五年(南明·永历卅年)十二月,尽复闽南兴、泉、汀、漳诸郡(惟海澄未下)。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清师进克泉州,黄芳度从漳州来会。刘国轩又来争泉州,攻围两月不下。”

  “耿精忠兴化守将马成龙以城降郑经

  精忠既归诚,马成龙以兴化城降郑经许耀率兵赴之,以成龙为援剿左提督,封 殄虏伯

  冬十一月,(北)兵及明右虎卫许耀战于乌龙江,大败之。

  耀入兴化,遂督诸军进取福州,驻师乌龙江;狃于涂岭之捷,骄纵嬉戏,诸将不服。北兵渡江,或请半渡击之;不听。既济成列,耀仓皇出战;前锋小却,耀即引兵先遁,委弃辎重不可胜计。郑经乃调赵得胜何祐代守兴化;贳许耀罪,使将兵自效。

  明·奇兵镇黄应督水师败耿精忠舟师于定海。

  耿精忠檄会曾养性自温州航海回闽,黄应等邀击之,获巨舰数十号;余舟且战且走。

  耿精忠邵武守将杨德以城降郑经

  守邵武,精忠所署将军也。闻精忠归诚,献款于郑经;时吴淑驻汀州,疾驰赴之,遂入其城。

  十二月,(北)兵及明·后提督吴淑战于邵武,败之。

  北兵来攻邵武,督兵迎战;时大雪严寒,兵涉溪拒战,皆冻不能支,遂溃。弃邵武,退屯汀州。

  明·右武卫薛进思弃汀州,奔回。

  初,吴淑以汀州属闽、赣要地,请重师弹压;郑经使进思守之。及北兵破邵武,进至建宁县,距汀州数程;进思闻之,仓皇失措。刘应麟愿倾家赀饷兵固守,进思猜疑不从,弃城宵遁。应麟奔潮州依刘进忠,发愤病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忠耿精忠马成龙以兴化叛归。”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康熙十五年丙辰)王师进克泉州,黄芳度以漳州后来会。刘国轩复来争泉州,攻围两月不下。

  芳度遣兵复平和,屡攻黄瑞镳于漳平,不克。七月,将军喇哈达师次漳平,瑞镳无援,始出降。

  喇哈达间道永安援泉州,湖头李光地(时假归)练乡兵自守,为乡导(向导)。巡抚吴兴祚自仙游复永春,提督杨捷自兴化下惠安。林贤黄镐陈子威以舟师出闽安镇,克期救泉州。(参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

  国轩水陆布御,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趋长泰,诸县皆弃还(隳同安,稍进屯漳州溪西)

  林贤等进复定海,岛将章元勋战死,萧琛退泊海山。还,斩以徇;遣左镇陈谅、后镇陈起明朱天贵等御林贤

  九月,大清师败刘国轩于漳州之溪西国轩弃长泰走)。”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康熙)十五年,康亲王·杰书下福建,精忠(清师)克泉州,国轩复围之,两月不下。

  李光地迎师自间道赴援,总兵林贤黄镐朴子威以舟师会,国轩退次长泰,隳同安,稍进屯漳州溪西。

  师进击国轩国轩败,弃长泰走。

  许辉以二万人攻福州,壁乌龙江。康亲王遣副都统喇哈达等渡江奋击,破其垒,逐北四十里。兴、泉、汀、漳诸郡尽复,惟海澄未下。”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 子

  “精忠思与并力,既不相能,跋前疐后,复降于清。既反正,怨实深,导攻兴化、泉、漳,俱溃。

  不知所为,尽委之国轩国轩下沿海洲堡至漳、泉,势复大振。已而在漳筑十九寨,战于龙虎山。精忠为右,拒战稍却,拔剑斫地曰:‘吾得与此贼俱歼,死不恨矣!'斩退者三人,大呼驰下。大军继之,拔营十六座,捕斩数千人、亡溺以万计。

  国轩遁入海澄,三面环海,一面掘濠,引潮以守,相持年余不决。

  总督姚启圣开第于漳州曰‘修来馆',以官爵银币饵来归者,华彀鲜服,炫耀于漳、泉之郊。送款者几无虚日。”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五年,清师入闽,精忠降。马成龙以兴化归。”

  至此,清军尽复兴、泉、汀、漳诸郡,惟海澄未下。

康熙十六年清、闽南攻防战

  元月军攻泉州、福州

  清·康熙十六年(南明·永历卅一年,1677年)元月,许耀部败绩乌龙江。廿九日清军进取兴化,何祐弃城奔泉州。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

“(康熙)十六年,师克海澄,复破之,遂围泉州。下敕叙国轩等功。

  (清师)副都统穆赫林等克泰宁、建宁、宁化、长汀、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凡十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已,康熙十六年(明·永历卅一年)》:

  “春正月,北兵入兴化,明·左提督、兴明伯·赵得胜死之,何祐弃城奔泉州。

  乌龙江之役,明诸军锐气已丧。正月廿九日,北兵至,纵反间;何祐得胜有异志,战之日,拥兵坐视。 得胜力战死之,奔回泉州。”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六年正月,官军复兴化。”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六年,许耀败绩乌龙江。”

  二月郑经还思明

  二月,喇哈达等解泉州围,初九入泉州;郑经弃漳州还思明(厦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喇哈达等解泉州围,锦撤兵还思明。”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已,康熙十六年(明·永历卅一年)》:

  “二月,北兵入泉州,郑经弃漳州,遁入岛。

  时兴化既失,兵心涣散。北兵至泉州,守将林定无备。初九黎明,北兵攻城,一鼓而下,标将林孟、参宿营谢贵死之;林定素与民相安,削发为僧,走脱。郑经驻漳州闻之,仓皇登舟,至海澄,弃而不守,遂遁入厦门,欲回东宁;百姓遮留,角宿营吴桂敛兵拒守,众赖以安。既而诸将稍集,调水师防卫,分汛而守,赏逃回各将;祭赵得胜亲临哭之,以女妻其子。

  郑经薛进思,杖许耀,释吴淑何祐,责令图功赎罪。

  时各处失守,进思与 许耀 同系,诸将为之请图功赎罪,不许。于是数进思不战而逃,罪浮于耀,斩之;杖耀百;释吴淑,溯何祐前功,夺所佩将军印,令各戴罪自效。不数日,耀痢疾死。

  论曰:‘自甲寅渡海而西,奄有泉、漳、惠、潮,连胜,声势岂不赫哉!及袭汀州,兵端一起,北骑随至,许耀挫衄于峡江,吴淑继败于邵武,得胜战死于兴化,何祐 奔回于泉州,土崩瓦解,无可如何。进思以亲信宿将专制汀郡,曾未一矢加遗,踉跄逃遁;众心一摇,弃兴、泉、漳如敝屣,伊谁之咎哉?使早明许耀之罚,进思未必敢弃汀州;速正进思之诛,何祐亦不敢弃兴化!入岛处分,惜哉!至许耀之罪,不死法而死病,人犹以为憾!'

  郑经移北将家眷入东宁,刘炎奔碣石卫。

  王进功沈瑞张学尧等各搬眷住东宁,陆续起程;刘炎以母老病,至外洋勒兵劫船,乘风下碣石卫,依苗之秀。”

  清·乾隆 《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六年)二月(清兵)复泉、漳,遁入岛。”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记:(康熙)十六年二月,大兵至泉,郑经走厦门。各县以次恢复。”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六年)正二月,清军复兴化、泉、漳,遁入岛。”

  三月军分水陆汛守

  三月,郑经分兵守晋江东石、蚶江、祥芝及惠安崇武、獭窟沿海等地。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已,康熙十六年(明·永历卅一年)》:

  “三月,郑经分水陆汛守。

  时诸将退守厦门,兵饷不给,乃分汛南北地方措饷、募兵,布置周密,人始有固志。”

  三月十九日,龙溪县人蔡寅自称朱三太子反清,率200余众夜袭泉州。随后在泉、漳一带山区活动,声势日盛,人数逾万,与郑经部队遥相响应。四月,清军会剿,捣其穴,大败之,蔡寅逃入海。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记:“四月,山贼蔡寅以白巾为号,伏苎溪桥,劫夺官兵饷银;遂屯聚数千,掠乡村,两界人被其害。时总兵会剿,捣其穴,遂至仙人旗山下,大败之,贼始逃散,蔡寅入海。”

  六月军尽失各地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已,康熙十六年(明·永历卅一年)》:

  “夏六月,明·右提督、定虏伯·刘进忠以潮州来降。

  进忠性悍,素叵测。乙卯(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陷漳州,进忠往谒;坦率迎之,礼意甚厚;及回,意望甚奢。比各郡失守,辄拥兵观望。遣官至潮州征饷,不应;遣舟买运,又闭籴;遂献款于吴三桂。至是来降,封为征逆将军;后逮入京,殛死。

  明·右武卫将军刘国轩自惠州还。

  国轩,武平人,原漳州千总。甲午(顺治十一年,1654年 )漳州破,归成功,累迁至右武卫将军。入潮,屡有战功;镇惠州,粤人畏之。诸郡失守,进忠据潮,氏据广,国轩一军摄其间,布置安闲,两家俱不敢迫。未几,尚之信刘进忠相继来降,声问隔绝;遣舟往迎,乃率所部从容航海而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刘国轩亦弃惠州归。”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

  “刘国轩亦弃惠州归。

  时兵溃心慌,欲仓皇回台。国太闻七府之败,大怒曰:‘竖子无谋,倾覆桑梓,辱及先王!'力求丧师之魁、弃城之将,乃斩薛进思许耀以悦之。自是不敢复归,而两岛人亦争挽留。”

  至六月,郑经“三藩之乱”占领的泉、漳、邵、汀、兴五府之地相继失守,损兵2万多,在大陆沿海仅存厦门岛及广东惠、潮两地。

  十二月至翌年元月清廷抚议不成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丁已,康熙十六年(明·永历卅一年)》:

  “ 冬十二月,和硕康亲王遣兴化知府卞永誉、泉州知府张仲举往厦门抚议,郑经弗从。

  初,慕天颜之往东宁也,议照朝鲜例称臣纳贡,不成。至是,康亲王遣兴、泉二知府同乡绅黄志义(“黄志美”之误)吴公鹏( “ 吴公鸿 ”之误) 再申前议,不从,亦无报使。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志美》)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亲杰书遣知府张仲举,不纳。”

康熙十七年海澄战役

  正月廿二日军突入泉州湾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正月廿二日,军突入泉州湾,清·陆路提督段应举提师出巡,至日湖遇军水师四镇陈升,击溃之;廿三日督骑步至东石,败军前虎卫林升。是年,段应举又击破进犯泉州的林耀林英部。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康熙十七年戊午(附称永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陆路提督段应举接知‘贼犯沿海'报,提师出巡。至日湖,遇贼将水师四镇陈升,挥骑与战。冲突不数合,大溃,死者不计。

  二十三日,应举又督骑步至东石,攻败贼将前虎卫林升,方回军泉州。”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遣其将林耀林英犯泉州,提督段应举击破之,获耀。”

  二月军徇海澄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二月初十日,刘国轩吴淑郑经命,督军徇海澄。(海澄县,古属漳州府,县治在月港;大致位于今漳州龙海市、厦门市海沧区。)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春二月,明·招讨大将军世子郑经以右武卫刘国轩为中提督、总督诸军,后提督吴淑副之,率师徇海澄。

  自七郡之失,顿兵岛上。时总督郎廷相海澄公·黄芳世、副都统胡兔按兵漳州, 黄蓝 镇海澄,分防玉州、石码等堡。

  初十日,国轩督军至海澄,破玉州、三叉河、福浒;寻取江东桥,守将王重禄吕韬 奔溃。适泉、漳援兵至,国轩分兵迎击。是日,国轩三战皆捷,军声大振。

  廿三夜,取石码,获守将刘符杨朝宗,遂军于祖山头,以迫海澄。满州将军副统(副都统)孟安自潮来援,国轩退屯石码,浚濠筑垣拒守,遂分兵屯漳州郭外。

  是役也,国轩部将苏爵战却,立斩以徇,诸将皆股栗;又能身先士卒,有被伤者辄出己赀赏之:故众心悦服,所向皆捷。”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康熙十七年戊午,附称永历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刘国轩连接陈升林升之报:为提督所败。曰:‘前者两次和议不成,必会师合攻。迩时东石、日湖二处连败,岂可坐待?宜速进兵入漳,以观其变。'允请,调林升陈升等回兵。以国轩为正总督,吴淑副之,令统兵进取。

  启曰:‘古为将者,出师在外,必有阃外之寄,君命有所不受。倘若如前掣肘,则亦不敢拜命矣。'此言,指锡范绳武二人在内专权。遂表请上方剑与,得专征伐;自副将以下,听其处决。拜受,择日祭江出师。

  时总督郎廷相海澄公管水师提督黄芳世、副都统胡兔俱按兵驻漳,总兵黄蓝驻海澄。星罗棋布:防把玉洲、三叉河、福浒、陈洲、马洲及弯腰树、璧湖、石码、石尾、江东桥等处。

  二月初九日未刻,国轩登舟。

  初十日,与吴淑等督快哨、八桨,扬帆泊海澄之海门,金鼓喧天,炮声不绝。

  黄蓝闻报,意其将来犯城,加意巡防。是夜五鼓,乘潮,督船进攻玉洲。守将海澄左营游击刘宗邦,见兵势强盛,不敢战,遂降。

  十二日,吴淑徇三叉河、福浒皆陷,分遣屯札。

  十八日,又乘潮涨顺风,扬帆进寇江东。至,即断桥,亲率登岸。守将吕韬王重标等出敌,国轩挥战,等溃退五里许。忽副将朱志麟、总兵赵得寿同统兵至,等又合兵转战。国轩抖擞精神,将士倍勇,首先冲杀。得寿等遁去,尾追至万松关。关上姚仪望见,率骑兵数百飞驰下援姚仪启圣子,有膂力,武艺娴熟。从启圣出征,屡著功。后以恩荫,除山西太原知府。陛见,改为狼山总兵,转擢銮仪卫正堂),得寿重标等又复合战。遥见骑兵奔涌下关,即令‘后军急退,过坡埋伏,俟吾接战佯败,引彼过岭后仲杀。'遂督众向前迎敌。箭如雨点,且战且退。以为真败,挥骑驰赶。不期过岭,一军从左冲出、一军从右冲出,喊杀合攻,仪仓皇大溃。追至关下,鸣金收军,回踞江东;取讨民夫,声言欲抢关,进攻漳州。

  关上侦知,飞报郎廷相添兵防守。

  二十三夜,乘潮将涨,率其众下八桨。三更,至石码。衔枚登岸,倚梯喊杀,缘城而上。守将海澄镇右营游击刘筏朱洛杨朝宗等,不及衣甲,随为所获。天明,轩竖栅开壕,以窥海澄;江东桥烧断,漳、泉隔绝。

  副都统孟安从潮来援,国轩督兵出战。未几合,挥骑冲突。虞其败,发令曰:‘当速前进!如退缩者,斩!'其领兵苏爵迟延回顾,似欲退意。立斩,诸将股栗,贾勇杀进。遂溃,奔入城。收军回营,大赏将士。”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淑又自石码登陆,海澄公·黄芳世 、都统 孟安 击破之,沈其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

  “(康熙)十七年二月,国轩攻玉洲诸堡,遮我饷道;断江东桥,败我提督段应举于祖山头。

  遂寇平和、漳平、长泰,皆陷之,进围海澄。”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国轩自长泰退据三汊河、玉洲、水头、镇门诸寨,屡遣兵攻石码、江东桥。”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

  “(康熙)十七年,再集旧将。

  二月,国轩攻玉洲诸堡,截清饷道,断江东桥,败提督段应举于祖山头。遂攻平和、漳平、长泰,皆克之,进围海澄。

  是时,满、汉骑兵不下十万,聚漳州,而国轩兵只万余,略仿成功兵机,豕突狼嗥,纵横驰骤,忽水忽陆,清兵疲于奔命,畏之如虎。”

  三月吴三桂于衡州僣号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三月初二,吴三桂于衡州称帝,改元“昭武”,遣使致书 ,欲与郑经勾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 永历卅二年)》:

  “三月,周主吴三桂僣号于衡州,遣使聘于郑经

  三桂在衡州,以三月初二日称帝,改元‘昭武'。适郑经使人赍书至,三桂乃遣使致书,署曰‘大周皇帝致书世子殿下'。”

  三月清、水头湾、赤岭、祖山头之战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三月,江东桥被刘国轩截断,泉、漳隔绝,清·提督段应举兵发泉州,宁海将军喇哈达兵发福州,平南将军赖塔兵发潮州来,先后率兵应援漳州,刘国轩采取灵活机动战术,屡击败北兵;初二日,在漳郡东赤岭击退清师;十一日,败漳州黄芳世出击之师;十八日,败段应举于祖山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水师提督、海澄公·黄芳世及明·中提督刘国轩战于水头,败绩。

  自江东桥之断,泉、漳隔绝。提督段应举自泉州来,宁海将军喇哈达自福州来,平南将军赖塔自潮州来,先后率兵应援。国轩倏水、倏陆,满、汉兵疲于奔命。

  初二日,国轩列阵漳郡东赤岭,北兵背城迎战,互有胜负。时朱寅率兵扎天宝山,以牵北兵之势;黄芳世击走之,乃移屯水头湾,砍树塞镇门,以断北兵往来水路。国轩侦知,伪焚营垒、撤兵为遁状;少顷,举帆直抵水头,登岸鏖战。芳世素不知兵,又以天宝山骤胜而骄,与满将不相下;一战而溃,惊惶坠马。奔回漳州,抱病月余而死。国轩兵势日盛。

  提督段应举及明·中提督刘国轩战于祖山头,败绩,国轩遂围海澄。

  应举及满、汉军兵数万列营祖山头。

  三月十八日,国轩兵至,应举麾兵迎战;何祐小却,江胜吴淑等绕出左右之背国轩督劲卒冲满州营,满兵惊走,众遂溃。国轩又以疑兵截漳州大路,满、汉兵望见,弃辎重,自相践踏。”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提督段应举闻报,立调马步(指骑兵、步兵),自泉援漳。亲王接郎廷相文,即令宁海将军喇哈达率满骑从福州来。侦知,遂撤江东守将,喇哈达大队入漳。又平南将军 赖塔 接郎廷相移文,即领骑兵从潮州而来。

  计各处援兵咸至,随整备八桨快哨,挑选健勇,乘潮扬帆,直入江东,攻打营寨。忽随潮退,进取海澄;忽又以潮涨,突入镇内,鼓噪往漳,似欲攻城状;忽又跟潮落,旋泊镇门之东,上岸欲去抢关。倏水倏陆,而满、汉官兵疲于应敌。

  又白头贼蔡寅亦乘间率其夥卢世英纪朝佐郑不越吴金龙王鼎欧九等,焚掠长泰、天保地方。海澄公·黄芳世接总督咨,随领本标步往天保,剿捕蔡寅

  三月初一早,卢世英郑不越恃有妖术符验,率众前迎。芳世挥骑兵冲突,不越等遂败;纪朝佐出援,又为步旅截击,亦溃。见二处俱败,踉跄奔窜,死千余人。芳世进至长泰界,方收兵。

  初二日,国轩督诸将驾八桨乘潮,从赤岭港登岸,列阵于赤岭埔。哈达耿精忠赖塔郎廷相段应举悉领满汉骑步,云集整队相对。贼将前虎卫林升奋勇夺先冲出,与满汉骑步鏖战。自辰(今7:00至9:00)至午(今11:00至13:00),未分胜负。国轩密约吴淑,从左右进兵合击。骑兵咸溃,伤失甚多。遂屯营于东岳。

  郎廷相以赤岭之役,国轩树栅屯营于双桥一带地方,逼城仅数里,旗帜耀日,金鼓喧天,其势强盛,心甚悒怏。随接黄芳世天保杀土贼蔡寅捷报,即驰请芳世回师护城。接文,随即班师,会赖塔喇哈达廷相等商议战守。

  廷相曰:‘城池为重,公当督兵守防。'

  哈达曰:‘不可,满汉骑兵悉屯城内,恐贼势猖獗,一旦为其所困,将奈何?公系闽人,地理谙熟、音语相通,宜在外屯札。不但可作声援,且可著人四处侦探,乘机破贼。'廷相是之。

  芳世将本标骑步出札水头山弯腰树,御堵石码。芳世至,环营山顶。

  前标游击吕孝德曰:‘岂可全师悉札山上?宜分其半于山下作犄角,防贼冲突。'(孝德,平和人。)

  芳世曰:‘临高御下,势如摧枯。'执而不听。

  廷相又遣一旅屯札镇门,设立炮台,遏贼船之往来。

  国轩不知水头山是何将领兵屯札,即遣细作入漳打听。次日回报:‘系海澄公。'国轩喜曰:‘吾计成矣!'遂附吴淑耳与议,大笑而起。

  十一日黎明,国轩发令,悉焚所有营寨,踉跄撤兵,各下快哨、八桨。芳世于山顶望见,以为真遁也。顷之,潮涨有八、九分,国轩令齐扬帆,芳世以为将待潮而出也。瞬倏乘风直抵水头山登岸,国轩挥军,陟岭逼战。

  芳世初不以为意,而不预防,一见蜂拥鹜至,遂错愕慌张。正欲督兵出御,又报‘贼将陈昌陈福等驾八桨抄其后。'芳世首尾受敌,阵乱四溃,弃辎重营栅而遁。国轩尾后追赶,芳世驰忙,忽马失足;幸左右扶,急换马,奔入漳,几乎遭擒。

  方收军,踞水头山;所获辎重马匹,分赏将士,大犒诸军。何佑林升江胜陈昌陈福等称贺,并请问其烧毁营寨之故。国轩曰: ‘初虞安营者别将。及探报乃是海澄公,吾谅渠素不知兵,其可取也必矣。故与后提督计议:尽焚营栅者,安其心也,使彼欢喜而懈惰;直抵逼战者,破其胆也,使彼不及于防备;令陈昌陈福驾八桨抑其后者,乱其阵也,使彼兵心无鬪志。此兵法之所谓「不厌诈而声东击西」也。'诸将拜服。

  十二日,国轩报捷。郑经国轩江东之役一日三捷,赤岭挥军连胜数阵,今又用骄兵计夺水头山而捷弯腰树,敌人破胆,屡有战功。擢为中提督,仍总督诸军,得专征伐。差礼官 郑斌 赍印谕,入石码与国轩拜受,厚待。具启称谢,择日开印。

  段应举因江东桥烧断,贼势猖獗,自泉州提师入援。恐海寇从中堵截,海澄粮糈为其所绝,与喇哈达郎延相相议:亲统军列营于祖山头,接应海澄来往。忽黄芳世水头山被夺, 应举 愈加提防。

  十八日,国轩开中提督印,旗帜新鲜,照耀夺目;炮声金鼓,轰哄如雷。各将拜贺,络绎不绝。视事毕,即令诸镇营:‘速回,整甲为备。吾将踱营地,诱敌出战。各宜奋勇,不可疏忽!'诸将得令,急趋回。

  国轩号炮遂响,自率骁卒出,从祖山头而进。 应举意其将来攻己,随督兵下山迎战。正遇贼将卢仁应举挥军,箭如飞蝗。抵敌不住,沈诚陈起明二镇齐出援御,又败下。适何佑率众至,接战;未数合,亦稍却退。应举见连胜三阵,督骑兵追杀。不虞吴淑江胜两军绕祖山之背,抢夺营盘。国轩遥见祖山头应举营盘被所夺,即催众合攻,飞马追赶。应举见贼兵上山劫营,亦即返救。江胜率所部众从山上杀下,绕其后喊杀。故应举三面受敌,军乱,自相践踏,死伤甚多。其漳路业被陈昌陈福林应等把踞,不得进,遂奔海澄。

  国轩挥众追至普贤栅,会日暮,鸣金收军,回踞祖山头,以逼海澄。

  十九日,国轩大赏将土;责卢仁陈起明沈诚三将退缩不前,革职,戴罪立功。”

  三月十八日清·段应举败退海澄城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三月十八日,祖山头之战段应举既败绩,当日率败军奔入海澄城,与副都统穆黑林等战守之。刘国轩欲逼海澄,又恐各路清兵合师救援,只好先扫除外围,令所部先后攻取漳平、平和等。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应举于是日(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三月十八日)入海澄,副都统穆黑林孟安希佛马虎、总兵黄蓝等共议战守。

  曰:‘灯火寨乃海澄咽喉,宜出兵踞寨,不但可作犄角之势,且可接应漳州援师。倘为贼夺占,则海澄危困矣。'

  应举曰:‘守城为要,何必出据灯火寨?'

  曰:‘城小兵多,且无蓄积,况水路已断;若一旦围困,粮饷不足,将奈何?'

  应举曰:‘方今将军、总督云集漳郡,自当来援。内外夹攻,彼必走矣。何虑此辈一时之猖獗?'固执不听。

  刘国轩欲逼海澄,恐满、汉合师救援。令昴宿镇张雄同牛宿镇曾伟带所部入攻平和。又令副将黄瑞鏖统众攻漳平,以分其势。至平和,守将与知县闻报,弃城遁。踞其城,分出小溪。其黄瑞鏖亦攻陷漳平。

  因而各县羽毛告急,廷相调拨,应接不暇。但海澄城小而坚,半山半水,为漳州门户,原设水师提督镇守;迨因施琅周全斌攻澎湖遇风打回,召全斌入京,裁易总兵,烧毁船只。丁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黄芳世黄蓝补其缺。前国轩犯江东桥,郎廷相恐其来攻海澄,遣其中军副将朱应麟同马虎带兵协防。至国轩破石码、踞水头山,愈恐海澄有失,再拨副都统穆黑林孟安希佛等往守。及段应举祖山头战北奔入,共计满汉兵督提三标暨诸镇营骑步,计有四万余众。

  应举令知县祝文郁造册,报城内居民。计点百姓胥役,仅有八十三家。应举欲将此八十三家逐出土城;祝文郁曰:‘设城设兵,原以卫民,苟无百姓,欲城何用?提督若欲逐此数夥百姓出居土城,须给牌照付为执。'闻言,方止土城。(县城之东另筑一城,名曰土城,原设水师提督衙门在此。)

  应举又虑兵众粮少,令文郁挨查有蓄积米栗者,报出以充兵食。曰:‘当此扰攘之际,数夥残黎,自食无力!安有余粟?'虑兵丁暮夜强搜民家,署内立高台,望夜间何处喊叫,即率役驰卫,百姓得安。”

  四月蔡寅攻安溪

  四月,蔡寅率众攻安溪,廿八日泉州郡城援兵至,乃撤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七年)四月,山贼蔡寅又率众攻安溪;二十八日,郡城兵至,乃解。”

  四月清师坚守海澄不遁

  刘国轩围海澄半月,至四月,清师坚守不遁。

  时福建总督郎廷相入京,以福建布政使姚启圣代之;巡抚杨熙致仕,以按察使吴兴祚代之;因段应举被围日久、黄芳世因伤未痊,乏人料理军务,调江南提督杨捷入闽平寇。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国轩以海澄城坚,急猝难攻,度其人众粮少,必能冲出。虽围半月,尚虚西门一道通堑山、龙井,听其自遁。后见应举筑炮台、修壕栅,是欲待援而无去意,方遣林升守三叉河,林应江胜守水头山、镇门。其余诸镇连营扼守围困。

  亲王以海澄屡战不利,令郎廷相单骑入京,以署福建布政使司姚启圣为总督。

  (启圣,号忧庵,浙江绍兴府人;中北直隶解元,除广东香山知县,缘事革职,永不叙用。甲寅,三藩倡乱,康亲王奉命平闽。启圣亲王军前,愿捐资募兵,同其子从征。亲王加以“随征道衔”,屡献奇谋于浙之温、处,亲王甚器重之。至入闽,亲王以粮饷为军需要务,非贤能筹画者任之不可,故委启圣署布政司事。迨往潮州说刘进忠投诚,亲王愈爱重之。知有方略,任以总督;又令巡抚杨熙致仕,以署按察司吴兴祚为巡抚。飞题,俱奉旨依议。

  兴祚亦绍兴府人。降任江南无锡知县。捐资募兵,从征恢复。亲王军前,事无大小,咸委托焉。入闽,任以刑名。适海氛肆虐,故以 祚 为巡抚。)

  亲王段应举被围日久、黄芳世吓伤未痊,乏人料理军务;因查江南提督杨捷,原在闽省曾任漳浦总兵,历著战功,题调入闽平寇。

  启圣在漳,催趱粮饷,应济军需;忽接亲王令谕,委署总督,随择日上任。即广张告示,以海逆蔓延,历有年所,漳、泉何地何族,无与之为党者?岂可以一人而株连无辜?亟行禁除,以后不许挟怨,指称与海上镇营族戚以及瓜葛陷害。又搜罗人材,凡技勇迈众、并前从逆者,能弃邪归正,悉委以参、游、都、守,任管内标统兵;或就地御侮,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似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焉。是以政令宽宏,百姓赖安。又计兵马繁多,诚恐粮饷一时未至,兵食维艰;题请设炉铸钱,裕饷便民。”

  四~五月郑军屡攻海澄不下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四~五月,军屡攻海澄不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康熙十七年 ,附称 永历卅二年)四月,国轩应举不肯弃城遁去,遂督其众重镇复垒,结营扼险,断其出入。屡率众攻城,悉被东北八角楼上大炮所击。二十八夜,密遣健将林龙潜入城内,将八角楼大炮二门名‘八面威风'者打坏。次早,报应举斩放炮五人,搜擒奸细,四门戒严。

  五月初五日未时,率诸将用火攻,攻夺溶洲码花园栅。应举于土城上督黄蓝马虎等兵救援;御至三更,被所砍。

  初六日,将儒山、合浦、通亘新渡堑山四旁浚渠,与海潮通,故应举黄蓝等欲逼战破围,不能展其技勇。而喇哈达启圣屡欲进援,无路可通。满、汉骑兵步卒,惟齐集于笔架山上,连幕洪礁、鳖浦、北峙数十里,相守而已。

  初八日,国轩传集诸将会议曰:‘敌兵屯于笔架山上,山南有小寨,悬崖如挂灯,俗名为「灯火寨」。寨下大溪,顺流可达海澄。若不守据,恐为彼所镇,即可援也。但此咫尺敌师营垒,谁敢前去踞守?'诸将默然。

  副总督吴淑奋然而应曰:‘愿提兵往据。'

  起谢曰:‘当此冲要重险,公肯亲履,吾何虑焉?'

  于是夜令军士各携一铁锄,衔枚进寨。平明,栅垒沟壕完备。赖塔韩大任曾养性江元勋等,望见骇然。

  初十日酉时,养性率连环炮于山上垂下,绝力攻打,以为无遗类;岂知令众各穴地藏身,无一伤者。

  十一黎明,韩大任等领骑兵下山,合击夺寨;率穴中众出栅御战。大任方讶其众尚存,战未几合,即抽兵回。

  大任退师,亦不追赶,仍收其众入寨严守。立差心腹李宏基飞报刘国轩曰:‘终夜攻打,炮声不绝,今旦黎明即督兵抢寨;此是虚张疑计,恐其意不在灯火寨。本督宜迅饬各营堡防备!'是之,随遣人转传各镇营。

  既而赖塔韩大任曾养性江元勋等,率满汉骑兵数万,飞驰齐攻岳庙、祖山头。贼将张凤率众接战十馀合。大任所杀,众溃,大任乘势夺其营垒。再进兵,林彪接战,亦退,并弃寨栅。大任等复合师,齐攻林升营盘。不出战,据营死拒。

  国轩遥见连失二营,林升被困,亲率骁勇,飞马来战,未分胜负。忽江胜领其众绕道从中冲杀,将赖塔韩大任截为两断。林升方开栅,合攻击。遂失利,伤捐甚多。自是海澄不可救矣。

  段应举屡闻战声,欲提兵出救夹攻,其奈沟渠重重,马陷环埔而中止。后阗然不见外援,城内乏粮,人心皇皇。且刘国轩以是日大胜,势愈炽,而围愈紧。

  二十一日,遣张应时赍白米一斗、西瓜二个、生烟四包、酒一坛,入海澄说应举于西门楼见之,问应时‘欲何为?'

  应时曰:‘奉主命,以将军之孤城重围,援师屡败,兵多粮少,岂能久守?况我藩主仁爱,凡北将如马信郝文兴等归顺者,悉推心置腹而重用。故特来劝降,毋自苦焉!'

  应举笑曰:‘汝覆汝主:食君禄、守君土,分所宜然。是头可断,而心不可易也。'收生烟四包,余物却还,挥应时出。穆黑林等曰:‘此非馈遗,是来探粮饷之有无也。'守益坚。

  应时出,覆曰:‘提督惟有死而已,无降意。'

  国轩曰:‘城内兵民粮食如何?'

  应时曰:‘在西门楼上见提督,未曾入城,兵民不知;但观左右皆菜色。'

  曰:‘满、汉兵马许多,谅食亦将尽矣。'即令应时特奉令箭并谕,到各营传示: ‘不许透漏粮食暨一应蔬菜!如有犯者,察出,该营一体同罪!'加意巡防,而城愈困。

  二十四日,署海澄镇左营游击汪明请其镇主文相公汪定公密议献城。定公佯许之;归语黄蓝即转告应举汪明并其弟、子,斩首示众;与士卒同甘苦,竭力守御。奈援师无期,粮米已匮,杀战马而罗雀掘鼠,继浸皮煮纸。强者食弱,饿莩遍户。”

  五月清·江南提督杨捷率师援海澄,初十日败绩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五月,清亲王寻调江南提督杨捷段应举,率师援救海澄,初十日为刘国轩所败。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夏五月,江南提督杨捷率师援海澄,为刘国轩所败。

  时总督郎廷相入京,以布政姚启圣代之;勒巡抚杨熙致仕,以按察使吴兴祚代之;寻调江南提督杨捷段应举,援兵四集,屯笔架山,以救海澄。

  刘国轩以山南灯寨(南火寨)下临大溪,顺流可通海澄,恐北兵据之;问谁敢阨守?吴淑请往,乘夜率兵进寨。

  初十酉刻,北兵发砲攻击,连夜不绝;令军士穴地藏身,无一伤者。驰报国轩,以为乘夜发砲,意不在寨,当别防之。信至,满、汉军兵已齐抵祖山头岳岭,破林彪张凤二营;战死,进攻林陞营。适国轩救兵至,发大砲齐击之,死者无数,满骑多填于堑;遂退走,海澄援绝。

  应举率残兵奔入海澄,国轩追至城下,连夜凿堑引江水环城围之;外又凿沟数重,沿堤两岸安锐(铳?)守之,由是中外隔绝。

  昴宿营张雄乘间取平和,副将苏瑞鏖(应为“苏瑞”)取漳平,皆下之。”

  六月初十日师破海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六月,海澄城被刘国轩围困83日,清兵2万余人食尽,尸横枕藉。初十日,刘国轩部发动攻城,城遂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六月,明·中提督刘国轩陷海澄,提督段应举死之。

  海澄素无蓄积,被国轩围城八十三日,满州甲兵二千、马八千余匹,合各镇兵计二万余人,至是食尽,尸横枕藉。国轩于初十日进攻,众力不支,城遂破;应举从容自缢于敌楼,穆伯希佛自焚死,黄蓝战殁,获孟安魏赫田香五等,满、汉兵无一遗者。

  国轩入城,厚殓段应举,付家人舁还。所获诸将,郑经皆释之,授衔给俸,迁之东宁。

  明·郑经晋其将中提督·刘国轩武平伯征北将军、吴淑定西伯平北将军,其余营镇各陞赏有差。

  以恢复海澄,或戮力行间、或着绩守御,水陆诸将咸有功次。既晋国轩等封爵,仍陞右虎卫何祐为左武卫将军、前虎卫林陞为右武卫将军,俱授左都督,镇营各加级有差。”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1》: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六月初十日,率众环城攻击。众力不支,排闼从菜港而入。

  计受困八十三日,提督段应举知势莫敌,与副都统伯穆黑林谋自缢。行至关帝庙前,曰:‘庙里去。'

  黑林曰:‘帝君在上,不便。'遂同上西门楼。

  曰:‘守此城,死此城,宜矣!'与黑林相向而缢。

  希佛闻城陷,发火自焚。

  海澄总兵黄蓝不知所之,有传其死于乱军者,有传其溺于水者。

  孟安马虎魏赫田香五朱应麟赖升杨壮猷冯有魁咸投降;惟知县祝文郁称病不出。

  报捷。

  得捷,令户官杨英载米驰入海澄,煮粥赈饥。惟孟安马虎田香五魏赫朱应麟 等降,授衔给札,并配眷口;其骑兵将士二千余人载过台湾,分配屯田。并勒知县祝文郁照旧供职;左右暨医者,报病实重,方准其在家调养,寻而从官船逃回。

  国轩入城,安民毕,寻应举黑林尸于西门楼,著人解下,面不改容。嗟叹异之,备棺厚殓;并希佛骸骨设位,猪羊仪礼祭奠。差人护送应举灵柩至漳州,交喇哈达姚启圣哈达重赏其使,遣之归。启圣见海澄已破,会哈达将笔架山各处兵马抽回,保守漳郡。

  十六日,令銮仪陈庆抵海澄,监斩赖升杨壮猷冯有魁三人示众(壮猷,系海澄公标。有魁,原漳浦镇中营。今虽为提标左营;甲寅从海,曾为木武镇。赖升于丙辰年曾从海,为后冲镇。以此辈反覆,故杀之。)

  黄芳世得病死,启圣收其敕印。亲王海澄公原是郑经仇人,今若承袭,不可令其驻漳。题请移驻汀州。后奉旨:‘依议。'即以黄芳泰袭海澄公爵,削去五标,移其家于汀州居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七年)六月,围中食尽,城陷;段应举及总兵黄蓝皆死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率众环城攻击。众力不支,排闼从菜港而入。

  计受困八十三日,提督段应举知势莫敌,与副都统伯穆黑林谋自缢。行至关帝庙前,曰:‘庙里去。’

  黑林曰:‘帝君在上,不便。’遂同上西门楼。

  曰:‘守此城,死此城,宜矣!’与黑林相向而缢。

  希佛闻城陷,发火自焚。

  海澄总兵黄蓝不知所之,有传其死于乱军者,有传其溺于水者。

  孟安马虎魏赫田香五朱应麟赖升杨壮猷冯有魁咸投降;惟知县祝文郁称病不出。

  报捷。

  得捷,令户官杨英载米驰入海澄,煮粥赈饥。惟孟安马虎田香五魏赫朱应麟等降,授衔给札,并配眷口;其骑兵将士二千余人载过台湾,分配屯田。并勒知县祝文郁照旧供职;左右暨医者,报病实重,方准其在家调养,寻而从官船逃回。

  国轩入城,安民毕,寻应举黑林尸于西门楼,著人解下,面不改容。嗟叹异之,备棺厚殓;并希佛骸骨设位,猪羊仪礼祭奠。差人护送应举灵柩至漳州,交喇哈达姚启圣哈达重赏其使,遣之归。启圣见海澄已破,会哈达将笔架山各处兵马抽回,保守漳郡。

  十六日,令銮仪陈庆抵海澄,监斩赖升杨壮猷冯有魁三人示众(壮猷,系海澄公标。有魁,原漳浦镇中营。今虽为提标左营;甲寅从海,曾为木武镇。赖升于丙辰年曾从海,为后冲镇。以此辈反覆,故杀之。)

  黄芳世得病死,启圣收其敕印。亲王以海澄公原是郑经仇人,今若承袭,不可令其驻漳。题请移驻汀州。后奉旨:‘依议。’即以黄芳泰袭海澄公爵,削去五标,移其家于汀州居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七年)六月,围中食尽,城陷;段应举及总兵黄蓝皆死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淑又自石码登陆,海澄公黄芳世、都统孟安击破之,沈其舟。

  穆赫林黄芳世会师湾腰树,攻国轩,师败绩。国轩陷平和、漳平,遂复破海澄,段应举穆赫林及总兵黄蓝死之。

  族,芳度所遣诣京师奏事者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七年)六月,海澄围久,食尽城陷。提督段应举、总兵黄蓝死之。”

  六月朱寅率众归郑经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朱寅率众归郑经封为荡虏将军。

  ,漳浦人,挟左道惑众。郑经丁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之败,诡称‘三太子’,收集海上残兵。三月十九夜袭泉州,扳堞而入,率三百余人从西门至开元寺,鸣鼓扬旗;守泉兵昏夜出其不意,以为海兵复至,多惊窜。

  值城门砲发,乃抽兵而出,守兵追之,按兵徐行,无一死者。人益以为神,归附日众,屡战皆捷,蔓延于泉、漳属邑,聚万人,头裹白衣为号,时人谓之‘白头贼’,海上亦藉壮其声势。

  至是,率众归封为荡虏将军,改姓、名,岁余病死。”

康熙十七年军围攻泉州

  六月十五日刘国轩部分兵两路进同安、长泰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六月初十日国轩部既得海澄,六月十五日即兵进同安、长泰。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海澄之破,闽省震动。诸援兵退守漳州,国轩议乘虚擣泉州,吴淑分兵复长泰,国轩自率诸军攻同安。

  时都统雅大里自浙江调兵援海澄,至同安而海澄破;闻国轩至,弃城走退泉州。”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康熙十七年六月,吴淑以海澄既得,劝国轩曰:‘宜乘破竹之势,迎刃而下漳城。’

  曰:‘漳城满、汉骑步计有数万,况城又坚固,未可急围。当先剪其手足,则腹心自溃也。’

  曰:‘漳城众虽多,然其气已夺、胆已破,急攻之,正如摧枯拉朽耳。’

  议未定。

   十三日,侦者报:‘浙江援兵已到同安县。’遂与分其众;十五日,何佑等劲旅往同安迎敌,领一军入攻长泰。

  亲王以海澄之围未解,星驰召浙江副都统雅长里提师入闽救援。长里至同安,接总督主堂笔帖式刚舒报‘海澄已陷’,方驻师;俄而飞报‘贼兵大队即至’。

  长里会守将冯昭京、知县齐宗孔、县丞钱钰、典史金荣,以同安四面受敌不可守,十八夜咸遁入泉州。”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和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记:(康熙十七年)七月,刘国轩侵同安,都统雅大里遁归泉州。”

  六月刘国轩围攻泉州,七月乘胜下属邑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六月,刘国轩部进围泉州,七月初四攻入惠安县城,同月攻同安,又乘胜下泉属安溪、永春、德化诸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明·中提督刘国轩率兵攻泉州,属邑皆下。”

  国轩督水陆攻之(泉州)。左虎卫江胜攻南安,下之。于是,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守将皆相继弃城遁走。”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康熙十七年六月)入同安城,飞调水陆齐进,合攻泉州。

  水师五镇林日慧国轩谕,即整舟师,从泉州港入泊御殿头。提标中营马胜闻报,督一旅出南门,又分一旅出涂门。互相攻击,不分胜负。日暮,日慧收其众,退湾鹧鸪头;马胜亦敛兵入城。

  二十一日,国轩大队至石头街,留石头屯札。

  二十二早,攻南门桥。将军杨凤翔令同安副将冯昭京督众御之,至未刻方退。

  二十三日,分兵屯桃花山,连营东岳庙,直亘至清源山。

  二十六日,攻夺洛阳桥,于是泉州震动。

  亲王刚舒失海澄之报,继闻雅长里退师泉州,随飞调浙江提督石调声同副都统吉尔他布带兵入闽,业于二十四日至惠安。二十五日,报洛阳为贼所据,不敢前。

  二十八日,王一继驾船从涂岭截断兴化援师,又令江胜攻南安;守南安把总张应虎同知县宋煜率兵民守御。乘虚攻东北,密遣骁将整旅从西南角倚梯,喊杀缘城。应虎巷战,力竭被杀,南安陷。(,辽东人。)

  七月初二月,何佑黄球林万侯高奎方祁陈晏江镇郑士弘等,分寇诸属邑。

  永春知县黄宝善、典史焦文宝闻贼云至,不敢守,同千总李德弃城走仙游。

  德化知县王之纪、安溪知县李钰同千总黄国栋弃城去。

  调声吉尔他布于是日午刻接报:‘贼屯盘龙铺,西枫亭一带悉系贼艘。’随传知县胡云龙:‘速收拾库藏,即行!’

  云龙曰:‘安可弃城?罪在不赦!’

  曰:‘地平城低,决不可守。如问罪,本军门与都统担当。’

  方随大队于二更退守兴化。国轩日夜遣将攻打,城坏百馀丈。屡欲缘城,悉被火桶、火罐、矢石所击,死填沟濠,乃退。

  姚启圣初闻‘十四日,长泰县被土人戴苏一名献城,降于吴淑’;继闻‘二十八夜,漳平知县高登联奔龙岩县,城遂陷。而宁洋亦被围。二十九早,守宁把总吴应宾设伏击退’,虑其进攻漳郡,加意提防。后闻‘提师往同安,复统水陆攻泉州’,乃喜曰:‘贼计绌矣!’以漳之兵多而泉之兵少故也;舍近图远、弃瑕攻坚,岂能胜乎?迨至永春、德化、安溪、南安诸邑俱陷,启圣愈喜曰:‘徐当用计破之。’

  哈达问曰:‘贼炽盗盛,公喜愈甚!且言破之易,何也?愿闻其说。’

  启圣曰:‘贼兵不过三万,虑其聚而势雄。今既得诸邑,必当分众把守。众分,则势弱;势弱,则破之易也。此兵法所谓「兵多贵分,兵少贵合」者。’

  哈达服其论。

  国轩得泉属诸邑,分其众镇守,势稍弱。遂启,调乡勇充伍,并移乡勇之眷口过台安插,庶无脱逃流弊,缓急可用,亦存寓兵于农之意。允其请,一时安土重迁,百姓怨望。况泉州被围日久,水陆齐集,公帑不足、军需缺乏,因而重科民间。

  国轩吴淑同启时弊,略曰:‘为请定画一之规,以救民生,以苏民困事。轩等奉令进取,就地权宜措饷。凡大师之所至,则此地即有供应大师之费。岂宜重为催科?今府县之外,设有督粮;督粮之外,设有饷司;饷司之外,设有宣慰内差;而又加之以卫、镇、义将卫者:侍卫、武卫等是也;镇者:凡各镇是也;义将者:凡招募之兵以应之。噫!弹丸之地,有限之民,正供之外,又有大饷、大米、杂饷、月米、橹桨、棕、麻油、铁钉、灰、鹅毛、草束等项;最可惨者,又加之以水梢、毛丁、乡勇。民力已竭,科敛无度!伏乞速为裁罢,以苏民困……’之语,上陈。

  其宣慰使郑省英,亦以‘民夫烦苦,营房重难’上启。

  泉州知府陈廷章亦以百姓困苦已极,条陈时弊:一曰‘画一政令’,二曰‘停藉乡兵’,三曰‘禁饬招募’,四曰‘请改饷司’。虽发六官察议,然终不能行。

  国轩吴淑等屡用命,有功,汇叙勋次,略曰:

  ‘仲春用兵进取,二月十一日克玉州、三叉河及福浒。十八日,夺断江东而三捷。二十四日,入踞石码。三月初二日,大胜赤岭。十一日,计赚水头山。十八日,追逐祖山头。四月十六日,新渡南闸击退援骑。五月初五日,取普贤木栅。十二日,扼守祖山,截笔架大队援兵。六月初十日,破海澄。或戮力行间,鏖战著绩;或守御扼要,凛遵师令。水陆诸将,咸有功次,皆正、副总督调度有方;至以少击众恢复海澄,使其兵将而无一遗者,厥功尤懋。

  其以中提督刘国轩表请晋封为平北将军、‘武平伯’;后提督吴淑,表请晋封为平卤(虏)将军、‘平卤(虏)伯’;左虎卫何佑为左武卫,前虎卫林升为右武卫,左先锋镇江胜为左虎卫,共授左都督,仍统兵进取。

  特谕!’

  其余诸将,各加升有差。”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七年六月)国轩乘胜围泉州,徇下诸属邑。”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七年,郑经取同安、南安、安溪等县。”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康熙十七年)七月,刘国轩侵同安,都统雅大里遁归泉州,国轩遂围泉州。

  国轩水陆并进攻南安,杀守将;诸县守兵相继弃城遁。

  贼攻泉南门,城堕四十馀丈。我师筑短墙以守。会天大雨,城不克拔。”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国轩进围泉州。”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七年六月)国轩乘势围泉州,徇诸属邑。”

  泉州围解

  七月清援师陆续至兴化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七月,清军援兵陆续而至。吴兴祚同兴化知府卞永誉捐资募兵,亲抵兴化府救援;七月廿日,江南杨捷、福宁总兵黄大来等率满、汉骑、步起程,廿六日咸至兴化府(今莆田市)。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但泉州被围两月,国轩虽百计攻打,而杨凤翔马长里马胜与兴泉道王育贤、知府张仲举等文武协心,率兵民坚垒捍御以待救,洪魏赍腊丸密书请兵。

  兴祚同兴化知府卞永誉同题请自捐资募兵,亲抵兴化府救援。

  亲王又调江南杨捷、福宁总兵黄大来与参赞大臣、副都统禅布等满、汉骑步,于(七月)二十日起程,二十六日咸至兴化府。”

  八月初二日郑经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廿二日又接侦报吴三桂死讯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初二日,出使吴三桂黄元賫伪称帝函回厦见郑经,知二月一日吴三桂已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八月廿二日又接侦报,八月吴三桂病死于衡州,其孙吴世璠继位,改元“洪化”,退据云南。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三桂病死衡州,其孙世璠年甫十二,改元‘洪化’。

  应奇守岳州,骄而贪北兵攻之,弃城遁回。于是湖、云、贵皆不守,周至于亡。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初二日,黄元出使吴三桂回,賫三桂伪称帝函,有曰:‘今春,远近文武官吏军民,拥戴劝进,至于再三。乃勉从所请,于二月一日已正位号。方拟遗使相闻,用布腹心;而贵使黄元赍函适至。接览之际,实喜且快。殿下英年壮士,仗挟大义,尝胆卧薪,天人共鉴!……’云云。

  笑曰:‘老而反愚,妄僭尊大;英雄失望,恐不能久也。’”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二十二日,郑经接侦‘吴三桂死于衡州,诸将立其孙嗣位,改伪元‘洪化’。锡范绳武叹曰:‘老宿若死,权臣悻悻,定不相服,稚子安能成大事?”

  八月清军援师四至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初六日,驻漳州的清·宁海将军喇哈达率兵从天宝出出发,十三日次漳平县,明城守黄瑞镳献城降;又经漳平山道私过永春、安溪抵泉州。

  此外,吴兴祚从兴化、黄大来从永春、禅布杨捷等从南安,纷纷来集;水师总兵林贤等也从海坛来攻。

  各路援兵路过之处,还收复了被军占领的平和、漳平、德化、永春、安溪、惠安、南安等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国轩攻泉州,阅两月不下,援师四至。

  七月,宁海将军喇哈达间出,安溪学士李光地练乡壮为向导出同安,巡抚吴兴祚由仙游出永春,提督杨捷由兴化下惠安;国轩对垒相持,援兵皆未敢向前。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喇哈达以泉州受困已久,危若累卵,谓启圣曰:‘乘此秋凉,提师间道出奇兵,破贼解围。公当善保此城!’

  启圣曰:‘公欲从何路进兵?’

  曰:‘大路贼营运环周密,急难冲突。吾欲从漳平山道,私过永春、安溪地方以觑方便。’

  圣曰:‘公大有胜算!须谨防伏兵。’

  (八月)初六日,领大队,从天保而进。

  十三日,次漳平县。守漳城贼将黄瑞镳即献城降。大喜,用为前导。至安溪,有翰林李光地同其叔日火呈(“火呈”合一字,练乡勇自卫出迎,合商援泉。(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光地日火呈(“火呈”合一字)》)

  [光地,字厚菴,别号晋卿,庚戌进士。甲寅藩反闽,光地居山,与其叔日火呈(“火呈”合一字)练乡勇,扼险不从逆。官至拜相。

  日火呈(“火呈”合一字)以军功,官历湖广永州总兵。]

  吴兴祚在兴化,见大兵咸集,自率一旅,同驿传道王国泰、随征总兵李懋珠余明杰、副将武灏柯俊罗万里等从仙游白鸽寨出,永春黄大来率一旅从仙游广桥、何市出,南安禅布杨捷石调声吉尔他布等满、汉骑步由枫亭大路,进兵惠安。

  兴祚又启摺,令水师总兵林贤黄镐何应元,联络陈子威陈向翌等战舰,由海坛水陆合攻。(按:“海坛”:位今福州市东南部,是由岛屿相互连接而成的岛连岛,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相望。)

  林贤,字尊一,泉之晋江人。水务谙熟,屡有战功。以援剿左镇平金厦各岛,授海坛总兵。

  黄镐,亦晋江人,以军功授铜山总兵。

  陈子威,福州闽县人。以平海军功,历任广南韶道、庄凉道,又改调陨襄道。

  何应元,亦闽县人。以军功授果北口总兵。)”

  八月廿四日泉州围解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刘国轩接侦报清军“各路进兵”,明所得泉属诸县皆失,自觉兵势单薄,无力分师抵御,又接郑经召旋师,遂传令廿三日撤泉州围。廿四日,国轩退兵下船驶赴同安。廿五日,各路清军会师泉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八月)郑经刘国轩旋师,所得诸县皆弃。”

  “会萧琛失定海,妄报福州水师大至;恐厦门有失,檄国轩解围退守。

  二十四日,国轩退兵下船,援兵不敢追。越三日,城中兵始敢出。

  国轩既退,所得州县皆失。

  秋八月,林贤黄镐督舟师攻定海;明·守将萧琛兵溃,水师五镇章元勋死之。

  泉州围急,以林贤等督师出闽安镇,遥为声援。萧琛守定海,不及设备,以舟寡且小,欲据上流牵制。元勋欲先发制之,以所部十船进战。林贤等击之,元勋众寡不敌,一军尽没。萧琛大溃,奔海山。

  萧琛回,斩之;以援剿左镇陈谅、右镇陈起明、楼船左镇朱天贵督水军防御北船。”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其守定海楼船中镇萧琛,探知林贤等战船将出闽安镇,大会诸将,计议御敌之策:欲将所有战船,尽据上风上流牵制之。(按:①“定海”: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②“闽安镇”:位今福建福州市马尾区。)

  章元勋曰:‘藩主令我等御敌,今反散居上流?若林贤船只,一朝顺风直下,厦门震动,是谁之咎?且兵法有云:「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今乘彼尚未出港,勋愿领大队前去,寄泊港口迎敌。’

  曰:‘未可与战。彼会水陆,欲解泉州围,势甚雄壮,当避之!俟其出港,船只飘扬,然后从上风冲下,一鼓可收全绩。’

  元勋虽从众议,终以萧琛怯敌而计左。回船,密将所辖船只整顿,乘五鼓潮起,扬帆直从闽安港进发。将至港口,忽然转风,掀髯自如曰:‘萧琛无能!此风是天助吾成功也!’

  林贤知港口已有贼船,分为三?,乘潮落冲出。元勋挥船与战,全军覆没。萧琛元勋不遵议出船,叹曰:‘竖子恃勇,必误乃公!’即整船往援,已无及矣。退泊海山。报以‘元勋不遵约束,擅自出兵’。锡范‘坐视不救,故致丧师’。启回厦,斩之。令援剿左镇陈谅、援剿后镇陈启隆,将朱天贵萧武吴兆纲郭有先等守海山御敌。

  国轩以满、汉骑步三路齐至,方撤泉围。”

  “(八月)十八日,刘国轩接侦报‘各路进兵’,继而报‘何佑黄良骥王一鹏等战北,弃永春、安溪、德化诸邑’,计欲分师,而兵势单薄,遂传令于二十三日撤围,合吴淑师。

  二十五日,禅布石调声吉尔他布杨捷等大队至洛阳,见有贼船扼断桥,守桥之北。调声令中营参将王英等,从陈三坝渡河,与贼战。贼将陈升挥众死御;连砍数十人,方遁。追杀六百余级,溺水者无数。方得渡桥,会师泉州。”

  喇哈达吴兴祚杨捷师会泉州,抚残绥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泉州)相持两月,援兵四集,围乃解。”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诏趣诸军合击,将军喇哈达赖塔,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分道并进,子威以舟师会,克平和、漳平、惠安,复解泉州围。”

清•康熙十七年刘国轩奔漳

  八月刘国轩奔漳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八月廿五日,刘国轩撤至同安县,坠城,扼漳、泉往来。当月,清军复平和诸县,分道援泉;刘国轩奔漳。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次日(八月廿五日)刘国轩至同安县,令军士坠其城垣。仍札营果堂、欧溪、江东桥、郭坑、长泰地方,扼漳、泉往来。”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七年)八月,官军复平和诸县,分道援泉;国轩奔漳。”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七年)八月,清兵复平和诸县,分道援泉;国轩奔漳。”

  九~十月清军连败刘国轩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九月,清·福建都督姚启圣遣其子姚仪进兵同安,军弃城遁,斩军副将林钦等。当月,清·耿精忠部与国轩部战于漳州龙虎山(今属漳州市芗城区),击败国轩部。

  十月,姚启圣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进攻海澄,接连在江东桥、潮沟击败刘国轩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九月,耿精忠国轩战于龙虎山,败之。

  国轩自泉州退兵,复率诸镇入漳,军于溪西。满、汉兵尽锐攻之,国轩力战,击败之;乘胜长驱,冲至耿精忠营。精忠故仇海上,挥戈迎战;亲自督阵,大呼疾骤。诸军继进,国轩奔溃,遂弃长泰,出江东,退屯观音山。”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九月,报‘启圣发令,欲攻长泰’。吴淑何佑江胜等一十二镇,屯浦南。国轩林升林应吴潜陈昌黄良骥等十七镇,列阵溪西,直逼至漳之北门外「渴马饮泉」处交锋。

  自辰至未刻,我师稍怯,等摇旗扬威。耿精忠江元勋督连环炮同金枪手从中攻击,又分骑兵左右出。启圣率其中营副将王英、建协右营游击蓝理同龙山营守备韩进忠、贯口营守备黄富等夹攻,箭如雨下。四面受敌,阵遂溃。奔至云英渡,无舟可过,溺死者万余人;旗帜盔甲,布幔辎重,弃满山野。

  蓝理,字义甫,漳浦人。后平台澎功,官宣府总兵。历舟山、天津,升福建陆路提督。)

  耿精忠等追至浯浦。启圣立令海防吴延贵造搭浮桥,克复长泰,乘胜夺江东桥。拨詹六奇札桥之西山上;督标前营把总林朝、后营把总李近,带兵札桥之东山上。遂造桥,以通漳、泉往来。又列营于万松关顶。王英因解泉围,启圣召其从漳平路来漳浦中营。

  六奇,漳浦人。以平台功,官至赣州总兵。

  李近,亦漳浦人。以平十九寨功,官浙江黄岩总兵。)

  国轩于是日奔回石码(“石码”:今漳州市龙海区石码街道,处龙海区中心,为龙海区政府驻地),收拾败军。仍扼据澳头、三叉河、玉洲、镇门、象鼻、狮山、石尾一带,与韩大任赖塔江元勋杨捷曾养性营垒上下相对,不时以大炮互相攻击。

  启圣又以江东重要,令王英蒋懋勋詹六奇交相换守。”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七年)九月,军)与我师战于龙虎山,国轩大败。”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启圣赖塔等逐国轩至长泰,及于蜈蚣山,大破之,斩四千馀级,进克同安,斩林钦

  赖塔又破兵万松关,启圣及副都统吉勒塔布等,与国轩战于江东桥、于潮沟,国轩屡败。

  副都统瑚图又击吴淑于石街,尽焚其舟。”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

  (康熙十七年)九月,与清军战于龙虎山,国轩败绩。

  宁海将军喇哈达修书与,劝其全师回台,朝命许不剃发、不登岸,世守台地,称臣纳贡,如朝鲜故事。冯锡范不从。” 

清·康熙十七年清、和议不成

  十月清、思明州和议不成

  清·福建总督姚启圣首谴张雄赍书入厦

  清·康熙十七年(南明·永历卅二年,1678年)十月,清·福建总督姚启圣遣中书张雄入思明州(厦门)议和不成。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冬十月,总督姚启圣遣中书张雄入思明州议和,郑经弗从,礼遣张雄归。

   时泉、漳属邑皆复,独海澄未下,启圣难以复命,乃遣漳州进士张雄往厦门议和。略云:‘昔令先王震动天威,亦不忍父老嗟怨,静处台湾;今贵藩诚能体会先志,念井里疮痍,翻然解甲息兵,天和人顺,荣华世世!数月徒劳士卒,涂炭生灵,亦何益于贵藩哉?即从贵藩下游者,恐今昔人心不同,事变难测;能不顾念及此!近悉贵藩大有恻隐桑梓之念,故修章布悃,惟望息心毕论,并遣使偕临。’

  复书云:‘顷承明教,以生民为念;不佞亦正以生灵涂炭不忍坐视,故修矛缮甲相与周旋,亿万生灵所共谅也。天心厌乱,杀运将回;苟可休息,敢不如命!礼应遣员奉教,但贵使之缆未解,而诸将之戈已挥。彼此差池,未及如愿。’”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启圣以漳、泉诸属邑俱下,独海澄一县及石码、镇门,国轩深沟高垒,首尾连环,难以猝攻。乃与赖塔吴兴祚杨捷商议,遣漳之进士张雄赍公书出厦门招抚。

  其书曰:

  ‘昔令先王(指“郑成功”)当国家开创之初,蓬蒿未尽,攘臂奋呼,震动天南!然终识顺逆之势,亦尝慕义向风;祗缘群识摇夺,终不忍父老嗟怨,静处台湾。

  今贵藩能体会先志,念井里疮痍,翻然解甲解兵,纵数千万子弟,尽还耕渔之乐;身享茅土之封,岁时祭器陈于寝庙。天和人顺,永垂世世,岂非千百年巩固之业哉?

  客岁使还,往宣朝廷德意,已识贵藩仁明。独不能详达彼此衷曲,致数月以来,徒苦士卒,涂炭生灵,亦何益于贵藩哉?在贵藩既不惜此方之民命;则国家亦安得不调兵集马、劳师动众为耶?亦思沿边之岛屿财用民力,能与寰宇之生众较长短哉?即从贵藩下游者,恐今昔人心不同,事势难测。谁无父母?谁无坟墓?与其涉波涛、争尺寸,曷若归乡闾、受朝爵乎?贵藩宁不顾虑及此哉?

  近即林达还郡,传述贵藩大有恻隐桑梓之心。故修章布悃,惟愿倾心毕论;并遣蘧使,偕临漳府!

  礼待,而与冯锡范陈绳武等商议,必以‘海澄为厦门门户,不肯让还’为辞,送归。

  启圣书曰:‘顷承明教,拳拳以生民为念。不佞轸念民瘼,甚于麾下。正以生灵涂炭,不忍坐视,故修矛整甲,相与周旋。诚欲拯民水火之中,愈不得不尔。夫宴安江沱,外视民瘼,古人耻之。有大不得已于其中者,亿万生灵亦所共谅也。天心厌乱,杀运终回,苟可休息,罔不如命。客岁张、卞二使来议,曾以肝胆相告。兹张中书至,前言俱在,即与详达,必能代布左右也。林达奔走末弁,踉跄逃去,作何模糊,无事深求。礼应遣员奉教;但贵使之缆未解,而诸将之戈已挥,彼此差池,故未奉命。伏冀鉴原!’

  启圣览毕,笑曰:‘真乃无识之夫,不足较议。夫退守疆土,永享藩封,岂不全美?何执拗若是?’”

  姚启圣又谴黄志美赍书入厦

  张雄回,姚启圣复遣泉州乡绅黄志美入思明州(厦门)议和,郑经终不从。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时张雄回,启圣复遣泉州乡绅黄志美赍书入厦门再议,将以必得海澄,乃可通好。终不从。”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十月,复遣泉绅黄志美赍公书,再往厦门劝谕招抚,其略曰:‘捧复音,知贵藩惓惓以桑梓为念。息兵安民,实出于恻隐,敢不委婉承命?在仁人君子,披肝露胆,毋事繁文,永缔于好!’

  仍执前辞,送志美归,复书略曰:‘事欲图其可久,言当慎于厥初。所述台意,责人以难行之事,非安民之实心也。惟裁其可行也,而再教之!’”

  十二月清廷再颁“迁界”令

  清·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十二月,为防止军窜扰大陆,康熙帝再颁“迁界”令,在福建沿海重行“迁界”,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例,赶逐百姓内迁10里或20里,于沿海20~30里靠近水边险要地方添设炮台,遍筑界墙小寨,断绝内外交通,对军实行全面封锁。(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海丝之路·没落篇·迁界》、《泉州历史事件·清初迁界》)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戊午,康熙十七年(明·永历卅二年)》:

  “十二月,再‘迁界’。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变,闽省居民迁入内地者,悉还故土。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八闽归顺,复令迁界;康亲王奏言迁界累民,罢之。

  至是,督抚请迁,报可;会破海澄、围泉州,事暂停。

  及泉州围解,遂行‘迁界’之令。上自福州、福宁,下至诏安,沿海筑寨、置兵守之;仍筑界墙以截内外,滨海数千里无复人烟。”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2

  启圣以招抚不就,查甲辰前例:迁徙人民于内地,仍筑‘界墙’守望,与亲王、吴兴祚合疏题请。

  十二月,奉旨依议。惟广东平南亲王尚之信力争‘不必迁移’,因而粤东无恙。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正月,福建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凡近水险要,添设炮台,星碁罗布,稽查防范。”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上令复徙滨海民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例,迁界守边。”

康熙十八年郑经敛兵退保思明

  清·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康亲王征福建全境,郑经敛兵退踞思明(金门、厦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敛兵退保思明。”

  正月姚启圣怀柔投诚人名和设防漳州江东桥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南明·永历卅三年,)正月,福建总督姚启圣虽再次在福建沿海厉行“迁界”,终以厦、金两岛与海澄未复为隐忧,只能先对明占领区的文武兵民实行招徕怀柔政策,以及派詹六奇专镇江东桥,设防漳、泉要道。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正月……启圣虽一时迁徙人民入内地,终以海澄未复为隐忧。坐卧思维,未得良策。

  忽有海上投诚道黄性震上书平海,内有曰:‘郑经不过木偶,皆由左右之绯彩;国轩虽然桀黠,全赖羽翼以纵横。总恃阻隔波涛,故历二世;即有(指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莫可鼓其唇舌。倘能高位厚禄,买散人心,不用干戈,立可收其绩效……’等语。(性震,字元起,漳浦人。以投诚功,历官湖南布政司。)

  启圣读而奇之,与衷相合,切中时弊。随以漳州卫改为‘修来馆’,用黄性震董理,招海上文武兵民,文官投诚,即以原衔题请,准照职推补;武官投诚,一面题请换札,一面保题现任。兵民如果头发全长者,每人赏银五十两;如头发短者,每人赏银二十两;愿入伍者,立拨在营,给以战饷;愿归农者,立送回籍,饬府、县安插,不许豪强欺凌,宿怨报仇。且有以先长头发投诚领赏者,嫖赌已完,逃出,复以短头发投诚领赏者;且有一种屡以短发投诚者骗赏。给赏者识之,白启圣曰:‘非诳尔银。他肯来就好。若责一人,则坚彼逃回之心也。’赏而不问。以此,投诚者络绎相继。

  又以江东桥为漳、泉要道,且逼近三叉河而通北溪漳平、宁洋等县,使无专守,恐防范不及,为贼所踞,遂题设副将一员专镇,以詹六奇任之。”

  时刘国轩吴淑何佑等占据郭塘欧溪头,准备毁断江东桥以攻取长泰。姚启圣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士兵14000余人。?

  二月清军败绩

  漳州果堂寨之战

  清·康熙十八年(南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二月,刘国轩部退守漳州观音山,估计清·福建总督启圣将从北路进兵,初十日在果堂寨伏众以待。果然,十一日黎明,清将赖塔韩大任率骑兵攻果堂,被伏兵大败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刘国轩自溪西败绩,退守观音山,扼把各要处。迨闻江东专设重兵,谓吴淑曰:‘姚启圣足智多谋,今既添设重兵扼守江东,是有欲从北路而进兵。果堂逼近,须为预防。倘果堂有失,则三叉河、石尾等处非我们所有。’
曰:‘公之料敌,审而且详;自当留意。’

  曰:‘不出五日,启圣必从此进兵。’随密授方略与镇将,伏众守候。

  启圣果以相对何日得平,与赖塔韩大任到万松关顶观敌,并巡视各处要口。

  启圣曰:‘贼营处处相连,一时未可骤破。但观果堂一寨,逼近江东桥,实为东边之要口。若得此寨,便可乘势破石尾诸营。’

  曰:‘公算极当。可驰谕与詹六奇,令其驾八桨合攻,并夺三叉河。’

  曰:‘如此水陆齐进,可以破贼。’乃调集骑、步听令。

  二月十一日黎明,大任率骑兵攻果堂。杨捷黄大来率步旅应之,而国轩吴淑于初十夜环伏其众于壕底,虚掩寨中旗帜,等以其无备,将次寨边,寨上方发炮擂鼓,旗帜森列,四面伏起。左出,石出,从中而出,林升陈昌二军从旁冲出,似欲去夺关抢桥。大任大来虽分兵御战,终难取胜。又疑抢关,遂退,伤失甚多。

  詹六奇正督船欲出三叉河合攻,忽闻随征守备邓茂公飞马从岸上急止之曰:‘陆师已退,不可远离,恐贼乘势夺桥!’六奇是之,遂敛其军守伏。(茂公,字鼎卿,诏安人,武弟子员,佐六奇,屡有机谋。后从施琅平台澎功,官广东香山副将。)

  陈昌等远望江东旗帜,知有备,不敢前。”

  闽江口五虎门之战

  清·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二月,军援剿左镇陈谅进泊定海(今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海域。廿九日,陈谅率舟师大队进五虎门(位闽江口),清·林贤率舟师)迎战,败绩。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春二月,舟师及明·援剿左镇陈谅战于定海,败绩。

  郑经自定海失守,遣楼船左镇朱天贵守海坛(海坛岛,位福州市东南部);以陈谅为水师总兵,进(泊)定海。

  北兵战船百余号出五虎门迎战,朱天贵陈起明督船冲舟宗(“舟宗”合一字)而入,北船望风披靡,破十余船,失大乌船一只。值大风起,北船逃入五虎门,海船收泊海坛。

  报至,天贵统领,余各有差。”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二月间,郑经接侦报水师林贤欲督诸船出,随委援剿左镇陈谅为帅,督陈起明朱天贵等御敌。用心分布,殚力提防。

  二十九日,见南风大盛,天色晴明,起明领大赶缯一十五只,驶上南日,以作回援之师。又令朱天贵领鸟船一十五只,扬驶围头、湄州,以作后援。自率大队熕船,进五虎门。(①“南日”岛:位莆田市东南部兴化湾。②“围头”湾:位今泉州晋江市,与金门岛隔海相望。③“湄州”(湾:位今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仙游县秀屿区交汇处。)

  快哨飞报林贤随督战舰并陈子威等联络哨船,共一百余号,一齐冲出。互相攻击,烟焰蔽江,轰声震天,未分胜败。徐而南风盛发,陈谅乘风潮,冲入?内,左右横打。贤船回身,自相撞冲。忽朱天贵顺风而来,发炮助威。陈起明亦从北逆扬,亦至合打。等失船十余只,又被天贵并一只,陈谅掷火罐烧一只。乘潮起,仍收入港内,陈起明船尽退,急于追赶,不防礁浅,触舵而坏。望见,令快哨往救。随鸣金收军,回泊海山(“海山”:平潭县境内海坛岛旧称“海山”)

  报捷,郑斌赍银币到海山犒赏。加为北路统领,余各升擢有差。”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八年春,战于定海,官军败绩。”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八年春,战于定海,清军败绩。”

  清廷再提与荷兰联军之议

  自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清军与军战于定海败绩后,时清廷即决定与军决战,彻底消灭闽南一带的郑经势力,与荷兰联军,利用荷兰海军夾板船攻击郑氏水师一事再次提到议事日程。

  《圣祖仁皇帝圣训•卷15》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二月甲戍:

  先是,海逆郑锦耿精忠叛,窃据漳、泉诸郡,后耿精忠降,诸郡以次收复,郑锦屡败,仍遁入海,而厦门、金门犹为所据。上欲乘胜荡平海逆,乃厚集舟师,规取厦门、金门二岛,以图澎湖、台湾。又以曩时征取厦门、金门,曾用荷兰国夹板船,特谕荷兰国王,令具夹板船二十艘,载劲兵协力攻取二岛。

  至是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等议奏,战舰水师未备,荷兰国舟师又不能预定来会时日,海贼现据海澄、厦门之固,势难急图。

  上曰:‘征剿海寇,调发满洲绿旗官兵甚多,福建经制兵外,又增兵数万,授水陆提督为将军以统之,宜乘此兵力速行进讨,若如大将军、康亲王所奏,需以岁月,则供亿烦费,必将撤还大军,海寇何由残灭?其令康亲王会同将军、总督、巡抚、提督等详议以闻。’”

  又载:“三月庚戌,上谕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书等曰:‘顷因定海舟师少,已特增兵。今荷兰国人为寇所阻,何以不行扑灭?俾得前行音问,既未能通舟师,必不能如期而至,如此则我兵遇有机会,可不俟荷兰舟师即进剿耶?抑必俟彼船至日方举事耶?兹以剿荡海寇,增调师旅,修理战舰,糜费军饷甚多,大将军、王等宜规取厦门、金门,速靖海氛,不必专候荷兰舟师。’”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启圣屡分兵攻击。国轩设伏,百计御之。相持两载,而海澄终不得平。因查癸卯岁(康熙二年,1663 年)前院李率泰攻破厦门,实有荷兰为前导。与兴祚合疏题请,欲照前年事例:‘用荷兰为先锋,攻克两岛;然后合攻台湾,还荷兰。’奉旨:‘依议。’

  启圣加随征知府、江南人刘仔道衔(后官建宁知县),同通事黄镛林奇逢配健卒百名,护送敕书,前往荷国封王,并说其‘出夹板,前来会师,合击各岛,然后再攻台湾而还。’王虽拜受诏书,而以前岁失约为辞。

  刘仔转请曰:‘当日之克两岛未曾合攻台湾者,是揆一王自投请行,故前部院未敢担当,须当请旨。迨奉旨欲共出师,而揆一王诸船已失于普陀港矣;致我师独往,而未成功。岂有部院许而不行乎?今系部院题请,奉旨专差前来,欲与贵国合兵,克平诸岛,攻还台湾。又非昔日可比。’

  国王以揆一王已死,乏人统兵,坚执不出夹板;惟厚待刘仔等,送之归。”

  三月郑经李景知思明州筹饷

  清·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二月,郑经李景知思明州。三月,以军需浩大,粮饷不足,委李景筹饷。军诸将响应,但分汛横征,百姓重困,郑经通行饬禁。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二月,郑经李景知思明州

  以师需浩大,议派殷户,富民、洋船、商船照上、中、下派取;以知州李景任其事。令未下,樊门寡妇辛氏先输银三百两,嘉其向义,赐金花、彩缎旌奖。李景任事苛刻,岛人怨之。

  明·中提督刘国轩辞俸自饷其兵。

  自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之变,岛民月输米一斗佐军;久之,多藉势廕免。乃令仪卫陈庆清查漏口,每月加米二斗。国轩请停文武官员月俸,自饷辖兵三月,从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三月……时水陆浩繁,地方窄狭,粮饷不足。令思明知州李景议派殷户助饷。有孀妇氏捐银三百两,嘉奖之。其余照上、中、下均派不等。

  厦门因丁巳岁(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初十日,在漳奔出,踉跄不敢喘息,即欲登舟东归。全岛百姓遮道留之,曰:‘且昔先藩在日,未有台湾,惟金、厦各岛,尚与抗衡。今藩主何去之速,而弃我民也?’

  曰:‘欲守两岛,恐乏粮饷。’

  百姓齐应曰:‘藩主若肯驻札,护卫百姓;我们每户每月愿输米一斗,以佐军食。’因此方停驻。

  岂料日久,百姓各寻势荫免。按月征米无几。遂令副銮仪陈庆挨门逐户清查,一概不许影藉名色荫免。且于是日起,每户每月要徵米二斗。百姓一时怨望,道路侧目。

  国轩见军糈不足,又屡屡加徵百姓,随自辞俸禄。并请捐资月养辖兵,启曰:‘谬荷俸禄,固出中兴隆典;第军糈繁费,何敢再縻金钱?请辞月俸,愿竭微资自给辖兵三月,稍宽百姓万一。’允从之。

  于是吴淑何佑江胜林升等俱上启,循国轩例。援剿前镇施明良捐银一千两助饷。
水师五镇蔡仲雕分守惠安沿边,以其老耄不能约束,令虚宿镇王杰统其众,调仲雕回厦。仲雕驾小船入泉州投诚。巡抚吴兴祚用之。

  各镇营欲请饷给兵,又不敢;欲捐资养兵,又无力,是以怀疑观望。折冲左镇吕韬率众投诚(吕韬,原漳州城守营守备。出守江东桥,战北,阴通国轩。事露,启圣参拏解省审问。侦知,遣英义镇林彪带众伏于同安界牌,截抢归海)。木武镇陈士恺挈眷入漳州投诚;牛宿镇郑奇烈纪朝佐请入山招募措饷,允之,亦率众投诚。启圣俱委以随征营将;寻而题请陈士恺为延平副将。

  郑经亦以各镇营分汛横征,百姓重困,遂通行饬禁;略曰:‘水陆镇营,分疆固圉,就地措饷,实出权宜。近察尔等暴索横征,苦累生灵;或藉端抗饷,焚掠无遗,殊可痛恨!相应严饬,务遵法纪,以副勤恤至意。敢有仍前害民,定以军法从事。毋违!特谕。’又仍设监纪一员,上自浙江舟山、下至广东达濠,监察核查各镇营地方,大小措饷办船按季造报,不许重为科敛。”

  四月

  郑经郑克□(上“臧”下“土”)东宁监国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四月,郑经以郑克□(上“臧”下“土”)为东宁监国。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夏四月,明·参军御史陈永华请世孙克□(上“臧”下“土”)监国,许之。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郑经率师西来,留陈永华总制守东宁。至是,以世孙克□(上“臧”下“土”)长,请循‘君行则守’之例,立为监国;许之,铸印曰‘监国世孙之章’。

  克□(上“臧”下“土”)永华之婿也,时年十六。”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郑经自甲寅岁(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书,统众西渡,将台湾地方委总制使陈永华留守。

  胸藏韬略,持己廉正,法严约束,夜不闭门,百姓乐业。后(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四月)诸弟微有恃势,占夺民田,虽屡遏止,似若艰于破面执法。遂以‘元子年登十六,聪明特达,宜循‘君行则守’之典,请元子克(上“臧”下“土”)监国……’”

  清廷升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

  四月初四日,万正色自以《闽人习海上事状》因陈水陆战事机宜。疏入,调曾在洞庭湖大破吴三桂有功的万正色任福建水师总兵,旋升福建水师提督,以专职掌,统辖全闽水师营务,加紧建造战船,编练水师,准备进攻金、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正色》)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启圣以平海非老宿谙练水务者不可,今黄芳世已死,水师提督缺现空悬;苟非其人而任之,难以奏肤功。因查历任志切平海者,惟有施琅,现在京为内大臣;当此任,非不可。遂具疏题请,保为福建水师提督平海。奉旨:‘调镇江将军伯王之鼎为福建水师提督,以其曾任漳浦总兵,谙熟闽地。'之鼎不敢违旨,星驰入闽到任。后屡疏题请乞休,以未经水战,海岛不熟,恐误封疆,有负朝廷至意。请调惯熟能员。奉旨:‘改调之鼎为四川提督,擢湖广岳州总兵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正色接报,遂出谢表,并题请随带左部千总署中营守备陈儒等将士共五百员入闽。奉旨:‘依议。'

  正色,字中菴,泉之晋江人,能使大刀。海上投诚,改姓,移驻山东。甲寅之变,历著战功,任陕西云安镇左营游击。征朝天关,破贼千余颗。困于盘龙山,屡劫其营。正色奋勇御之,共二十七日。后窥贼势稍倦,正色持大刀,首先冲杀。手刃十余猛,众咸以一当百,破围而出。敌人闻其名,咸称‘黄大刀'。官山西平鲁卫参将,方复姓

  ,字孝若,别号雅菴,泉之安溪人。亦海上投诚。有胆略。从正色征战数十阵。当盘龙山之困,亦在焉,与正色首尾御敌。迨拟冲围,又令殿后。在岳州,曾独驾八桨船,击吴三桂舟宗(“舟宗”合一字)。杀贼焚舟,仍出毋恙,贼遂相戒云:‘当避陈长子!'因其汉高大,故浑名之。后随正色入闽,平海坛、金、厦等岛。至施琅,方用中营守备,配坐大鸟船,克澎湖、抚台湾,始复姓。官历贵州安龙总兵。)”

  四~七月清、互备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南明•永历卅三年)四月起,清郑双方进入备战状态。四月初十日,清•福建总督姚启圣在距泉州六十里的晋江东石兴工构筑“灵水寨”;廿六日,清•泉州提标中营参将马胜于深沪击败明屯田道郑时英辖下右协副将杨忠部。

  五月,刘国轩吴淑等率万余人谋夺江东桥、榴山寨,姚启圣赉塔石调声击败之,追至太平桥、潮沟,杀敌千余。当月,姚启圣又督造堡台,严禁接济。

  刘国轩只好也于各处加倍设御防范,七月筑成“浔尾寨”(位今厦门集美)、“氵丙州城”(位今晋江金井镇),命将守把,由是同安八桨船不敢窥伺厦门;又在汀州再筑寨1座。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 “秋七月,明·中提督刘国轩筑浔尾寨。浔尾,与厦门高崎咫尺隔一水;癸卯(康熙二年,1663年)北兵从此入岛。国轩请筑寨预防之,一夜而成;同安守将来争,击却之。

  复筑氵丙州城。

  由是,同安八桨船不敢窥伺厦门,西北借以无虞。”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四月)初十日,启圣以沿边地方接济,皆由台堡疏防,议欲设炮台。离泉州六十里,有东石地方者,刻日兴工,名曰 ‘灵水寨'。百姓虞其界禁,悉出东石贩盐藏贮。一时盐价高贵至一两二、三钱之间。

   十八日,屯田道郑时英在东石征饷,见盐价高贵,启请兼理盐政,允之,仍设饷司二员,催督官买官卖,漏私者罪斩。又檄林升:遣其辖下右协副将杨忠,往南北盐埕掘盐。将行,戒之曰:‘盐埕逼近竿岭寨,乘潮而搬、乘潮而出,方保无虞。若停住其间,恐生意外,悔之无及!'

  二十二日,不遵谕,船泊深沪,督掘二日。竿岭寨防飞报泉州提标中营参将马胜
二十六日,即督骑步千人,星夜往剿。平明而至,四面攻击。奋勇与战,身中数箭,且战且退,卫其众欲登舟遁去。奈马胜逼之紧,计难脱,投海而死,诸贼尽没。闻之,叹曰:‘惜乎!健将不听吾言,宜其死也!'报?亦怜惜之。遂寝掘盐事,调二饷司回,责时英多事。

  五月,启圣督造堡台,严禁接济。除国轩所据之处无可奈何,其余地方加倍设御防范。国轩亦以‘石码固垒,启圣必艰于进兵;但同安浔尾与厦门高崎咫尺带水,且前岁厦门癸卯(康熙二年,1663年)之役,李率泰提师亦由此入岛,宜筑台寨,重兵预防。此实未雨绸缪至计,勿使临时慌张 '启请,从之。令李景抽民夫,并取讨砖石、锹锄等类,驰谕国轩,到彼处择筑。国轩将石码营盘交吴淑巡督,坐快哨至厦门见,带快哨与陈昌黄良骥二旅往筑‘浔尾寨'。同安守将知浔尾欲筑寨,率骑步千人,前来攻击。已分布埋伏,骑兵一到,四面齐起,杀伤甚众,遂退。亦收军,督造石城一座、土城一座,命将守把。又巡至汀州,再筑一座。”

  江机降清

  江机,绰号□子,泉州府同安人。耿精忠叛乱时,纠众归之,授左军都督。迨耿精忠又归清,招集余部将万人,寇闽、浙、江右交界处。清招抚不从,密纳款于郑经,授征彝将军。至是,欲率众奔厦门,经建宁时,清兵重兵把截严守,无计可施,只得降清。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时有泉之同安人江机,绰号‘子';与杨一豹同纠众,归耿精忠左军都督,出寇江西。

  精忠归正,即统其所部,招集余党将万人,寇闽、浙、江右交界之所。 康亲王及三省督、抚屡遣官招之,不从。密令其中军杨麟伏行至厦门,纳款于郑经允其降,授为征彝将军。

  率众欲下海,途由建宁。守建宁副将刘起龙督兵截杀,不期先分其半,欲去攻城。起龙恐城有失,随领全师回援。兵抽回,乘势掩杀。起龙兵大乱,身中流矢,无心恋战。回至城中,是夜身亡。飞报亲王启圣,圣驰令各处隘口,重兵把截。一面差官再招之。见山路遥远,而各处守御又紧,计绌,随率众投诚。”?

  清、议和不成

  清•康亲王刘国轩布置周密,一时不能即平,接受中书苏矿议和建议,先致书,又遣苏矿之侄苏埕至厦门面议,郑经复遣宾客司傅为霖至福州商议,终不成 。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康亲王命中书苏矿入厦门议和,郑经遣宾客司傅为霖报之。

  前后议和不成,苏矿致书再申前议;康亲王使至厦门,请修好。乃命为霖入省,沿途府、县供应,巡抚、布政遣官至兴化接待。

  至省,见康亲王,面议海澄及往来之礼。为霖曰:‘区区海澄,议成之后为彼此公所。若康亲王在闽,藩主并行往来;亲王回京,各设官往来。'

  总督姚启圣以非出己意,力阻其事,遂止。”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康亲王刘国轩布置周密,一时不能即平;中书苏矿以‘边海残黎受困已久,欲申前议招抚,息兵安民'启请亲王亲王许之,遂遣使致书于郑经,有曰:‘谋发盈庭,事归独断。既感贵执事之万钧,更欲践季布之一诺也。惟诚惟决,伏候确示!'

  得书,与锡范绳武议曰:‘中书欲申前约和议,以安边黎,诚盛举也!' 复札略云:‘「诚决」两言,予实嘉纳。惟以此致意贵亲王:若肯降心相从,则何犹豫之有?'

  阅其书有可为之机,将回书缴呈亲王;并请欲遣其胞侄往厦,以申所约。亲王允请。

  从泉州之安海出厦门,见

  集六官,致亲王之命:‘若贵藩以庐墓桑梓黎民涂炭为念,果能释甲东归,照依朝鲜事例,代为题请,永为世好,作屏藩重臣。'

   曰:‘当先王在日,亦只差「削发」二字。今既亲王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即当相从,息兵安民也。'

  锡范曰:‘海澄实为厦门之户,决不可弃。今既承亲王之命,将海澄为往来公所。'

  曰:‘欲照朝鲜事例,贵藩当退守台湾。凡海岛归之朝廷,以澎湖为界,通商贸易。海澄乃版图之内,岂可以为公所?此不但亲王不敢题请,即亦不敢代为转启也。'

  锡范曰:‘息兵安民,地方相守,岂有弃现成土地之理乎?当照先王所请,年纳东西两洋饷六万两。'

  曰:‘既如此,又非之所得自专。必当再请于亲王,看王如何施行。须得一人同往福省报命;苟有成说,亦免于仆仆往返也。'

  是其言,令酌举一人为使。陈绳武举宾客司傅为霖有材干,堪为使者(为霖,乃洋商 傅参宇之子。前投诚,任松江府通判。有机智巧令,绳武雅重之,荐为宾客司。)

  为霖苏埕从安海登岸,由泉州入省,先见苏矿将经书上亲王,有曰:‘此中书两启,欲息兵安民,故专一介面商。今特遣宾客司傅为霖驰报,仰候明旨!'亲王为霖礼甚隆。

  议往来事宜,并海澄作为公所。为霖曰:‘若千岁永镇闽邦,则藩主并行往来;倘千岁奉命回京,各设官来往。'

  亲王以地方重务,责任全在总督,未可轻为定议;令为霖顺途抵漳见启圣曰:‘寸土属王,谁敢将版图封疆轻议作公所?此前院清泰?公之所谓「无此庙算也」。'遂阻其议;但见为霖应对便捷,加礼相待;且惜其才而不为世用,执手恋恋,馈赠甚隆。为霖感激,亦恨其不能执鞭随镫也。

  为霖回厦复命,两寝其议。”

  八月姚启圣刘国轩郑经退保台湾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南明·永历三十三年)八月,清·福建总督姚启圣见清、两军终年对垒,似非善策,差员游说刘国轩,欲借国轩郑经全师退回台湾自保。国轩不听。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八月,启圣见海贼猖獗,终年对垒,似非善策。一面密咨杨捷暨檄沿边镇将,善觑方便,疾速进剿;一面差杨荣出说国轩曰:‘当夫三藩并倡,尔主有七府甲兵纵横之盛,乌龙江一旦涂地。今何必又力争片土,戕害人民,使豪杰寒心?不如劝尔主,全师退保台湾,海外自镇为上策。苟以区区为得计,恐一旦师旅云集,楼船合攻,斯时欲求自容,且不可得。岂不令天下后世羞?'

  国轩不听。”

清•康熙十八年冬坂尾寨之战

  九月郑经以各镇营分兵扼把南北水汛和漳、泉守御要口

  清·康熙十八年(南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九月,郑经以各镇营或分南北水汛者、或应漳、泉守御者,扼把要口。刘国轩部万余人在离漳州5里处列营,而当时清军援兵 有十余万人,营垒咫尺相对。刘国轩以果堂扼要重地,就于坂尾再筑一寨。(“坂尾寨”:位今漳州台商投资区坂美村,原属龙海市。)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 永历卅三年)》:

  “时国轩离漳州五里列营,满、汉兵援兵十余万,营垒咫尺相对;国轩仅万余人,指挥自如,满、汉(兵)畏之。

  以果堂扼要重地,就于坂尾再筑一寨。 ”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 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 九月,郑经以各镇营或分南北水汛者,或应漳、泉守御者,乏兵扼把要口,虞有不测。议调练厦门乡勇自卫,得有二千人,以总监营康熊同原协理五军都督吴桂分督操练。但前癸卯岁(康熙二年,1663年)亦藉乡兵,不久而败;兹蹈故辙,时有识者,知其将亡也。已而果验。

  ‘东石寨'者,乃林升地方。国轩调升攻海澄,委其健将、惠安人忠镇御之(,猛勇勤谨)。迨启圣置‘灵水寨',启圣乘势来攻,启请添兵,?仍令林升回军。及杨忠掘盐死于深沪,又奉调督兵石码,委其部将施廷陈申二人共守之。因醉后鞭挞其健卒杨虎李万金乘夜逃入泉州投诚,密禀提督杨捷:‘东石悉系老弱,寨内空虚。愿为前导立功。'即调骑步共千余人,二十六日平明至东石,四面环攻,填平沟壕。自辰至未,施廷陈申分头率众力御。被刺,为流矢所中,俱死,全军皆没。得其寨,随择地调民夫再筑三寨,分兵镇守。外汛残卒奔报林升欲反师来援;俄报寨已破矣,乃停其军,报令各处提防,恐杨捷继至。

  十月初二日,马虎李时春交结摇艍艍仔杨阿德,乘潮渡二人,私从星屿登岸。原提标、左营游击郭承隆于破海澄时降又遣人密入泉州搬其妻子出厦,授承隆为监督。魏赫谋逃,被获;悉徙海澄降将于台湾,仅留马虎孟安等。迨李时春又逃,承隆恐累及于己,亦弃其妻子,入漳投诚;启圣用之。

  初十日,又分布以待,兼督造(“坂尾寨”)。寨成,吴淑毅然领守,何佑等仍回观音山。”

  十月十一日坂尾寨之战

  清·康熙十八年(南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十月初十日,姚启圣招降军镇守坂尾寨的守将后提督定西伯·吴淑不从;十一日起,即指挥耿精忠部发起攻击,屡不克。至十一月初八夜,吴淑因伤据床而卧,被危墙倒塌压死。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冬,耿精忠刘国轩战于坂尾寨,败绩。”

  国轩工未就,耿精忠与提督将军率满、汉兵数万锐不可当;国轩何祐吴淑林陞江胜等兵不满二千,奋力死斗。自午至申,冲击数次,国轩依寨,且战且守;每发砲,无不披靡,阵杀章京巴石兔等。满、汉兵死伤数千,始引回,自是气夺,兵不敢出。

  国轩每令卒数百持鹿铳、鸟鎗,渡河冲击;身登土阜,据胡床张盖而观。满、汉(兵)遇之,皆摧破。又善用间谍,北兵情状纤悉必知。

  十一月,明·后提督、定西伯·吴淑卒于军。

  守坂尾寨,北兵筑垒环攻,砲声日夜不绝,处之晏如。后因伤染病,不以为意。

  值阴雨,新筑垒墙多坏,挥左右避之,自据床而卧,墙崩压死。舁至厦门,亲临哭之;以其子吴天驷为建威右镇,统其兵。”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 十月 ……初十日……启圣知守坂尾寨者吴淑也,密遣人说之,许其代为题请,赦其‘献漳’罪,即官以铜山总兵。

   曰:‘极感制台厚爱;但丈夫遗臭一次,岂可再为万世骂名?’谢绝之。

  启圣志坚,非名利可动。惟遣将不时攻打,炮火如星。指挥接御,无失。又逼寨数次,亲临御敌,身中两矢,令医调治,晏然自若。

  会雨倾盆,连日淋漓。其寨新创苟就,墙垣不牢,随处散崩塌坏。令军士尽出帐房避之,独自不移。十一月初八夜二更,墙倒压下,与左右死者七人。

  其部将按兵秘丧,飞报郑经国轩星驰抵寨,列阵伏防;抱尸号哭,三军堕泪!遂厚殡殓,速回厦门;令江胜修筑把守。闻报,恸伤减食。迨柩到,亲出海埏接之。抚棺痛哭曰:‘天何夺吾辅之速也!’情甚哀。祭葬之。以其子天驷为建威右镇,统其众。

  郑经以武将不但辞俸而且捐资养兵,何文官无一慕义乐输协理?礼官杨贤?即先上启,欲捐资助饷。陈绳武闻而恶之,从中说曰:‘各镇有地方之派米、派饷,继派杂户,故请自养其兵,是有所出也。文官束手办公,勤劳从事;虽奉差有限,焉得余资捐助?’懦而无断,遂寝其议。”

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

  郑经遣舟师北上

  清·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十二月,郑经遣右武卫林陞督舟师北上。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十二月,郑经遣右武卫林陞督舟师北上。

  时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乃调文武官船及洋船配兵北上,以右武卫林陞为总督,左虎卫江胜、楼船镇朱天贵为左右副将,率诸军来御;临行宴之。”

  礼遣陈汝器北归

  陈汝器陈启泰之子。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平南王耿精忠在福州叛乱,七月勾结郑经攻占漳州, 时福建巡海道[康熙三年(1664)任福建漳南道。康熙八年(1669)转任巡海道]陈启泰四顾无援,义不偷生,引弓弦自绞身亡。康熙十五年(1676年)赠通政司通政使,赐祭葬。

  康熙十六年丁亥(1677年),陈汝器奉旨来漳搬运灵柩,途次泉州晋江东石时被劫解厦门,郑经又令羁于东宁(台湾)。康熙十八年己未(南明 •永历卅三年,1679年)七月,福建总督姚启圣屡遣说刘国轩释之,挨延日久未果,部文催陈汝器回京叠至。十二月,姚启圣只得集文武官员捐银1万两,欲赎取陈汝器郑经却其金,驰令到台,礼遣陈汝器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己未,康熙十八年(明·永历卅三年)》:

  (十二月)郑经礼遣死节故巡海道陈启泰陈汝器北归。

  汝器,故巡海道陈启泰子也。丁巳(原文为“丁亥”)夏,自京来运父骸,为中左守将所执;羁于东宁,令水师镇林亮监之。以其忠臣之子,待之甚厚。至是,总督以万金赎之;启泰忠烈,却其金,礼遣汝器回。汝器至京,诏授右通政,寻擢安徽巡抚。”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七月,启圣以原漳南道陈启泰汝器奉旨来漳搬运灵柩,途次泉州东石地方,被劫解厦门,屡遣说国轩汝器

  委之于主命,业送之台湾,不敢擅请。挨延日久,而部文催汝器回京叠至。启圣计绌,集文武捐银一万两,赎汝器回。许之,启:‘留汝器无益。’方驰令到台,放汝器,送之归。”

  清朝招降活动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分守惠安沿海的郑经水师五镇蔡冲趁调回厦门之机,驾船入泉州降清。
清朝招降活动从未停止,而且规模更大,条件更加优厚,如对投诚的官员保留原职或按原衔补官,士兵赏银20—50两不等。

  由于清廷的经济封锁和姚启圣的招降活动,军土地日蹙,财源枯竭,氏集团在金门、厦门的统治受到瓦解,士气动摇,人心涣散,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底,先后又有5个陆镇、5个水镇官兵共10余万人降清。

清军集师规取金、厦

  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清军集师

  清•康熙十八年(南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十二月,由于荷兰不允出兵相助,福建总督 姚启圣 即决定大集舟师,水陆并进,准备规取金、厦。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卅三年)启圣见荷兰不允请,会喇哈达赖塔吴兴祚商议:就福州造大战船四百只,又往浙江调战舰一百只,再令江东副将詹六奇到潮州造舟宗(“舟宗”合一字)艚一百只,兼工督成,俟万正色抵任,大举舟师,水陆合攻。”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八年十二月,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清廷)诏厚集舟师,规取金、厦。”

  由于预计荷兰海军“必不能如期而至”,清·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正月,水师提督万正色建议不要再等待荷兰舟师。《清史稿·万正色传》载:“时议檄调荷兰国船进取厦门,正色疏言:‘荷兰船迟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风信转南,即难前进。今新旧鸟船俱集,臣与抚臣吴兴祚决计进讨,臣率水师直攻海坛,兴祚率陆兵为声援。’”清庭终同意了万正色的意见。万正色即提兵取海坛。(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正色》)

  施明良叛郑降清

  郑经惑于亢宿镇施明良

  清•康熙十八年(南明•永历卅三年,1679年),郑经遇事每见昏愦,政出左右,近又惑于亢宿镇施明良,终日荒嬉。而明良业与清•福建总督姚启圣交通,欲擒而献诸岛,曲意奉媚陈绳武,婉谄冯锡范,故郑经日见亲幸,不离左右。施明良又勾结傅为霖王世泽为羽翼。对施明良等人的阴谋,不但郑经堕其术中,即冯锡范陈绳武亦没觉察,唯刘国轩时刻窥防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3》:

  (康熙十八年己未,附称永历三十三年)陈绳武虽说郑经文官无力捐助而寝其事,然于心不安;随转嘱协理户官杨英启请‘生财之道,以资军糈,均养乡兵:殷户助饷,并月米、毛丁以及渡载、猪牙、酒税、铁、炭、油灰诸类,虽孤寡亦不免’;又令思明知府李景附会其说,倍加派输。百姓怨声载道,欲逃无门。

  国轩每事昏愦,政出左右;近又惑于亢宿镇施明良,终日驰射,酣饮达旦。令人密窥所行,刻为报知明良,即施凤也。明良业与启圣交通,许以公爵,欲擒而献诸岛,故曲意奉媚绳武,婉谄锡范。二人咸喜之,屡荐其才,是以日见亲幸,不离左右。

  明良又荐傅为霖‘胸藏经略,有国士风。岂但堪为使者,不辱君命而已',并王世泽为羽翼。

  世泽明良二人合,密款于启圣以其能共擒郑经而献全岛,自当保奏,封为公侯。故明良世泽媚奉殷勤,不但郑经堕其术中,即锡范绳武亦不自觉也;独武平伯·刘国轩时刻窥防之。

  [世泽,曾为女宿镇,施琅养子也。因风传施琅仍出为(清)水师提督,故解兵权,以避嫌疑。迨丁巳(康熙十六年, 1677年)七府俱败,世泽叛海投诚,从段应举随征。受困海澄,城破,世泽复叛清归仍授为监提督。]”

  康熙十九年正月初十日刘国轩劝不听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正月初十日,刘国轩从观音山专程坐快哨到厦门见郑经,劝不可亲幸施明良不听。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正月初十日,国轩坐快哨到厦门见,备陈‘宿将已没,御敌乏人,时事可虑。兵力单薄,藩主当卧薪尝胆而用全副精神;岂可荒嬉,以一切政事徒委他人?况施明良利嘴剑腹,宜远之,不可亲幸!'

  曰:‘明良不过一人而已,政事之暇,聊佐谈论,余无他预。且明良之忠肝义胆,种种可爱,君何不相容至此?'

  曰:‘自古以来,大奸似忠。轩何不容?恐误藩主大事耳!'

  曰:‘我自有主裁。君留心军旅!厦门之事,勿多虑焉!'

  辞经,仍回观音山。”

  康熙十九年正月十四日施明良谋叛暴露被诛

  施明良获知刘国轩疑己,即密谋怂恿郑经巡视海口,在自己镇守的高崎地方将其擒载渡海。正月十三日,偶出,明良从行;十四日私与施明良往浔尾港。适刘国轩欲晋谒不遇,获知,飞驰追之,借口欲“会议要事”,护回,立即令心腹于厦门各要口盘诘,又密令侦者入内地打听。刘国轩得内地侦报得施明良暗通姚启圣欲献全岛之事实状,报郑经,追斩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1680年)正月……明良刘国轩疑己,遂令心腹将士备八桨,在所镇之地方高崎,欲赚巡视海口,擒载渡海。

  十三日,偶出,明良从行,乘乌驴,甚是雄壮,戏之曰:‘乌驴肉最佳。'明良归,立将驴宰烹进上。大悦,留明良共饮,饮间说‘总督欲起民夫,填平浔尾港进兵。'曰:‘浔尾港水退虽狭,恐流急难填,藩主明早亲到彼地巡勘,便知端的。'许之。

   明良次早(十四日)携樽酒并所制乌驴肉脯,请行。起盥栉,不通知诸将,即同 明良去。适是夜国轩随潮出,欲入见。左右覆以‘藩主同亢宿镇去巡海'。

  国轩骇然曰:‘藩主何轻许如是!'随披贴身甲,持大刀,从者二十猛,飞驰追之。

  明良堕术中,沿途指挥某处险,该设备;某处最险,该设炮台;徐徐而行。将至高崎,喜笼中物也。忽见一骑飞驰而来,英风凛凛。近视之,乃总督刘国轩也;明良失色。曰:‘巡视边土,非藩主所可轻身!宜速回驾,会议要事!'

  转辔,而明良大失所望,无奈亦尾随其后。

  国轩回,却不明言。会议完,即回棹。细忖藩主深堕明良术中,非口舌所能争;必当提其真情方可。遂置心腹于厦门各要口盘诘,又密令侦者入内地打听。倘有风声,立刻飞报,以便剪除。

  明良国轩识破追回,心亦惶惶,即上启辞退。明良入,慰之曰:‘尔之肺腑,本藩深知。尔莫过虑,安心供职!'

  叩头流血,曰:‘深蒙藩主眷顾,格外知遇。虽肝胆沥地无以报高深!'

  明良背曰:‘尔莫过虑!'

  明良顿首而起,愈加迎媚,愈亲幸之。

  国轩得内地侦报,施明良果暗通总督,欲献全岛。即飞启曰:‘为内患不除,国之安危未定事。有施明良密通卖国;不但明良一人,党羽甚多……'云云。

  接启,示绳武曰:‘明良不过一人在吾左右而已,何中提督之忌刻若是? '

  绳武曰:‘明良之忠奸,总难逃藩主洞鉴。但既然如此,势难两全。'

  曰:‘不如暂令明良王世泽过台湾,以塞口舌?'

  绳武曰:‘此乃藩主始终覆载之恩!'

  出传意,即拨船载明良世泽眷口过台。 接报,知不拏明良鞫问,反纵之过台,随坐快哨到厦面傅为霖陡然见国轩到,疑为底里尽知,恐累及已,随出首明良世泽姚启圣始未情由。曰:‘不除此贼,终为国患!'

  明良世泽必去投诚,差副銮仪卫陈庆带健将三十人,坐八桨船,追斩明良世泽全家。

  得令,赶至大担。等因风信未顺,暂泊大担。守者报陈庆船到,明良叹曰:‘吾命休矣!'上船,出藩令,立斩明良世泽并其子三首级,以归报亦为之叹息。

  国轩明良之故,顺潮出入。今喜内患已除,启‘宥其同谋,重为整顿一番,设立防御’,乃坐快哨,安心入观音山。

  启圣明良等事露被诛,叹曰:‘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清•康熙十九年正~二月清飞军直指金、厦两岛

  正月清军水、陆并进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正月,清军陆路出同安,会师后军指厦门。《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兴祚出同安,与启圣会师,自陆路取厦门。”

  至于海路,由于荷兰海军“必不能如期而至”,正月,水师提督万正色建议不要再等待,先取海坛。清庭同意万正色的意见。二月,万正色又约吴兴祚陆师为声援。(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万正色》)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正月……万正色舟师次定海,因接上谕‘欲待荷兰船到,然后进攻’。曰:‘荷兰无期,即有期,亦在五、六月间,南风盛发,方得扬帆,岂可枕戈以待?不如乘势取海坛,以挫其锋。'

  二月,万正色在福州催造船只已完,随遣人于漳、泉,知会喇哈达赖塔姚启圣杨捷诸将:‘率大队舟师,出攻金厦。其陆师,亦各为齐进相应。刘国轩在观音山,必分兵出敌。彼若分兵,则势弱;势弱,攻之必走。不但海坛可得,即海澄诸处,亦可复也。海澄复,贼心自虚,则厦门亦不敢守。'

  又对吴兴祚曰:‘弟今督舟师出,占其上风,贼必退崇武。公可督陆路诸将,沿海各港驻札,施放炮火攻打,勿使贼船得以湾泊取水,则彼自乱。'兴祚许之。 ”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九年春正月,我水师提督万正色平两岛。”

  《清史稿·万正色传》载:“时议檄调荷兰国船进取厦门,正色疏言:‘荷兰船迟速莫必,延至三四月,风信转南,即难前进。今新旧鸟船俱集,臣与抚臣吴兴祚决计进讨,臣率水师直攻海坛,兴祚率陆兵为声援。'”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九年正月,水师提督万正色、总督姚启圣平两岛。 ”

  二月初六日清水师克海坛

  清•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初六日,清•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舟师攻克海坛,明守将朱天贵林陞等退守惠安崇武。(“海坛”:即海坛岛,今福州城东南128公里处平潭岛。)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春正月,水师提督万正色入海坛。

  正色督水师战船出闽安镇,巡抚吴兴祚率兵援之;林陞等退入崇武,正色入海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二月……郑经接侦报:‘水师即日欲出福州港!'随驰谕与国轩,调林升江胜出厦门。加为水师提督,督江胜陈谅 朱天贵萧武等北上迎敌。

  万正色林贤黄镐陈龙杨嘉瑞等诸战舰暨陈子威联络哨到海坛港口,与林升相遇。各放大炮,互相攻击,未分胜负。

  朱天贵冲入,左右横攻,打沉大船二只,我师少怯。林贤遥望贼势猖獗,率其本标巨舰三只,转从上流坐风冲下攻打。万正色亦督诸船回头,相应合击
天贵等方遁出外洋,正色鸣金收船入港。”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提督万正色以水师攻海坛,分兵为六队前进,自统巨舰继;又以轻舟绕出左右,发炮毁师船十六,兵三千余入水死,朱天贵引退。”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康熙十九年,大集舟师伐岛。左武卫林升守海坛,畏其众,退守辽罗。左镇朱天贵争之不得,乃率所部降,诸船望风而溃。”

  二月清水师乘胜连下沿海诸澳

  清•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十四日,万正色乘海坛之胜,挥舟南下追击,连下湄洲、南日、平海(以上今属莆田)、崇武、秀涂(以上今属惠安)、围头(今属晋江)诸澳。军驻崇武部将朱天贵林升率水军300余艘迎战,被万正色击沉20多艘。廿卅日,林升退入金门料罗湾;朱天贵撤往铜山澳(今属漳州东山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二月,水师提督 万正色 及明 ·右武卫 林陞 战于崇武。

  正色至围头,明·朱天贵以七船冲其舟宗(“舟宗”合一字),所向无前, 偶海风大作,船收入泉州港;吴兴祚督陆师沿海滨放砲,林陞等船无所取水,乃退入金门。报至,思明州(厦门)惊惶,以为战败,各思逃窜,众心遂摇。”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 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卅四年)二月……林升正色悉入港内,全队欲寄泊围头;奈沿边海岸咸被吴兴祚率陆路劲旅密布屯札,安炮守御,无处湾泊。随即寄椗,传诸镇会议。

  曰:‘今者,边海地方,炮台密布,营盘扼守,舟师不得湾泊,樵汲维艰。意欲全暂退守辽罗,诸公以为何如?'

  天贵曰:‘退守辽罗,万万不可!今日之战,虽未破敌,然敌人之胆亦少逊怯。岂可反避而自摇动乎?可将诸船进泊海坛,分一旅把守观音澳,再令一旅寄泊石排洋一派地方。倘水师出港,可以互相牵制。不但便于相援,而且可以攻击。然后密令小哨,窥其疏防之处,樵汲接应。'

  江胜陈谅咸以‘天贵之谕甚高,宜从之。若退辽罗,恐厦摇动,则陆师危矣!'

  执己为总督,当听吾指画,不从众议。传令:‘全师退泊辽罗!'

  天贵辞去,仰天叹曰:‘藩主用此辈为帅,大事去矣!'遂谕本部船只为备。

  二十三日,林升率全舟宗(“舟宗”合一字)悉退辽罗湾(料罗湾)泊。”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九年二月,提督万正色兵至泉州,合巡抚吴兴祚军与贼战于围头。”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正色督兵追击,斩吴内林勋。湄洲、南日、平海、崇武诸澳皆下。”

  附:万正色报捷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收录万正色报捷疏,文曰:

  万正色

  臣等于二月初六日攻复海坛,其全胜情形,业于二月初七日具疏题报外,随探逆贼朱天贵率舟宗(“舟宗”合一字)遁据南日、湄洲等澳,希图抗御。臣即咨会抚臣统师由陆路声援,臣审候风利,亲率大舟宗(“舟宗”合一字)于二月十四日自海坛进取。鼓励将士,乘锐攻击;逆贼望风披遁。我师奋勇尾追,直至平海,与抚臣会师。

  朱天贵又将败遁逆?窜合伪右武卫将军林升、伪左武卫江钦、伪镇黄应黄德等会舟宗(“舟宗”合一字)三百余艘,并力坚踞崇武;经抚臣先以陆师于二月十七日抬运红衣炮火直抵崇武,缘岸设伏炮击,贼取水路绝,惊惶游移,栖泊不安。臣随于二十日乘风顺,自平海扬帆南下,贼径率逆舟宗(“舟宗”合一字)分列大洋数股迎战;臣指挥将士,分作六股攻击。自巳至酉,钓搭大战,犁沈贼舟大小一十二只;贼溃 □海面大洋外,遂克获崇武,安泊船只。

  贼复于二十一日午时乘南风大发,径会各港逆舟宗(“舟宗”合一字)前来,拚命死战;抚臣仍于崇武缘岸炮击。臣豫挥两股占据上风,以两股从下风诱战,以中两股冲舟宗(“舟宗”合一字)炮击;上下夹至,犁沈贼船一十七只、烧毁六只、擒获三只,阵斩伪总兵吴丙、伪骁翼营副将林勋、伪副领薛春、伪翼将林熊俞硕筹方国发等,阵斩贼兵六百余人,活擒五十二名,击沈溺死贼兵二千五百余众,得获器械、伪印节、火药、旗帜等项。鏖战两日夜,贼势莫支;我师乘胜追至泉州港,又得臭涂地方。而贼舟宗(“舟宗”合一字)遂飘洋南遁,回顾巢穴。

  是役也,破海坛,取湄洲、南日、平海,攻复崇武、臭涂(今称 “秀涂”),皆贼所连年据扼边海要地以肆毒螯者。幸赖我皇上威灵,一旦肃静;而福、兴、泉沿边居民获安衽席矣。”

  二月郑经弃海澄

  清•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廿二日,郑经林陞退守金门料罗湾,以为战败,急驰谕令刘国轩弃海澄,退守思明州(厦门)。廿四日,刘国轩遂弃诸寨并海澄县城,乘夜出奔厦门。姚启圣随即与赉塔杨捷石调声督兵至,苏堪以海澄降。(“海澄县”:古为漳州府属邑,县域约包括今漳州市龙海区东部以及厦门市海沧区除东孚街道以外的区域,县治今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

  姚启圣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又分兵7路合击,廿五日克氵丙洲(今属晋江金井镇);廿六、廿七两日,克漳属19寨。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郑经刘国轩退守思明州,遂弃海澄。

  二月二十二日,林陞退守金门,以为战败,急驰谕令国轩退守思明州,以为思明州若失,海澄何益!国轩不知,以为实然,遂弃海澄入厦;比及林陞启事,顿足叹曰:‘右武卫战胜,若此惊怖;苟败,何所逃生!误坏大事,贻笑千古矣。'”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刘国轩据守观音山,驰令:‘各营严谨把守!如有敌人侵境,立即飞报,以便提师救应。候水师信到日,再作计策。'郑经亦以启圣水陆并进,陆有国轩可当一面;未知林升水师如何调遣。

  二十四早,忽快哨报:‘林升全军溜退,俱泊辽罗!'锡范绳武等大惊。继而亦差人赍启至,报‘大胜万正色于海坛地方。兹因沿海营垒密布,艰于樵汲,故暂退守辽罗……'等语。

  为战北,借言塞责,以安人心。厦门一时震动,百姓皇皇。且诸六官正虑输饷之苦,遂各张大其事:‘必是战败。若战胜,岂肯退守辽罗乎?当速为备,莫使临时怆惶!' 是之。即遣人驰谕入观音山与刘国轩,有曰:‘迩海坛征帆业退辽罗,是思明将危,海澄何用?速当回师,以商进止……'云云。

  接谕,气填胸臆,口不能言。半晌,方令人传集诸镇,将藩谕通示;仍相议退兵之策。各镇曰:‘谨听本督之命。'

  曰:‘既如此,不得不回师!尔诸镇将当徐徐而退,勿得慌张!'各领命而去。

  陈昌一镇守谢村、鼓浪屿,知厦门信危,随遣人密通启圣即会喇哈达,统满汉骑步分道进兵。启圣分道齐来,一时军士风鹤,无心恋战,遂弃诸寨并海澄县城,乘夜出厦门。

  郑经林升启示国轩顿足曰:‘右武林升战胜,尚如此惊怖!倘若大败,将奈何?亦当遣人细探果否,然后发谕。无故自生疑畏,一旦付之流水!诸君辅理赞画者,悉如是乎?'锡范绳武语塞,无以对,惟曰‘天意'而已。

  二十五日,喇哈达赖塔姚启圣杨捷统满汉骑步进攻,贼将康腾龙献氵丙洲(今属晋江金井镇)

  二十六、二十七两日,分道克陈洲、玉洲、弯腰树、福河、下浒、三叉河、石码、观音山、展旗寨、曹门寨、澳头、象鼻、虎头山、马洲、果堂、太平寨、观音寨在果堂寨左边水头、狮子山一十九寨,并海澄县城。出示安民,禁止掳掠。”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康熙)十九年……副都统沃申击破林英张志,水陆并进,趋玉洲, 国轩走还思明。苏堪以海澄降。

  启圣分遣总兵赵得寿黄大来赖塔击破陈洲、马洲、湾腰山、观音山、黄旗诸寨。”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国轩亦弃海澄,遁入厦门。姚启圣乘胜复十九寨。”

康熙十九年郑经退保东宁国

  二月廿七日郑经弃思明还东宁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廿六日,郑经接报氵丙州等地已失,清·福建总督姚启圣不日将会同水师合剿厦门,百姓震动。

  廿七日,厦岛人民各自逃窜,莫能禁遏。郑经令将演武亭花园所有辎重宝玩悉运过台,弃思明州,仅领千人还台湾。廿八日舟到澎湖,诸文武士民俱接踵而至。三月十二日,郑经入东宁(台湾)。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甲申,仍归台湾。”(“甲申”应为“庚申”之误)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郑经弃思明州,回东宁。

  国轩全师引回,犹欲据厦门,然兵心已变,不可收拾。诸文官如杨英洪磊等已先携眷登舟,诸军乘间掳掠 ,国轩禁之,不止。

  郑经惧为人所图,乃焚演武亭行宫,辎重、宝玩悉毁于火,踉跄回东宁,时二月二十六日也。

  二十九日次于澎湖,诸文武士民俱接踵而至。总制陈永华具启请回国,许之。”

  “三月,郑经至东宁。

  于十二日至东宁。其母董太妃召责之曰:‘若辈不才,莫如勿往;今观此举,徒累桑梓、苦生灵,是何益哉!'

  夏五月,东宁雨雹。时地鸣,声如驴;寻雨雹,如鸡卵。”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二月……郑经于二十六日接报‘康腾龙献汭洲(应为“氵丙州”),引姚启圣各道师云集海澄县暨海沧地方。不日即会同水师合剿厦门',百姓震动。出示禁止,并兼红旗巡缉;如有造言煽惑者,斩!

  二十七日已刻,全岛人民鼎沸,携男挈女,各自逃窜,莫能禁遏。见人心已变,即令典宝刘陶、銮仪陈庆将演武亭花园所有辎重宝玩,悉运过台。

  陈昌业通姚启圣,侦知已仓皇登舟,乘虚无备,遣健将杨一彪带猛汉三百名,驾八桨五只,诈称本镇欲请藩令,抽兵同行;欲劫献功。适建威中镇黄良骥,遥见所来八桨,其势凶猛可疑;急启曰:‘陈昌请令,用一快哨足矣。何用八桨五只?其中有诈,宜止之,不可与之近船!'

  发令开炮,鹿铳齐攻,沉二只于海,三只飞驾而去。知计不成,遂率众投诚。而诸六官洪磊杨英谢贤等已扬帆出大担门,随鷁首东向。冯锡范陈绳武刘国轩何佑,恳其引军为援,踉跄挈眷口、嬖幸、玩好、辎重登舟。其百姓无船可渡者,遍满海滨,号啕之声,与淜湃相和焉!甚至惨遭掳掠,情极赴水者,难以指数。

  协理五军都督吴桂同信武镇黄瑞二人,见百姓狼狈难堪,按其所部,分头传谕:‘尔等百姓,勿得惊惶,各自回家静候!本镇自当差人渡海,飞请将军、部、院到厦门抚绥。'幸赖以安。”

  “二十八日,到澎湖,无颜即归,同锡范绳武国轩何佑等住娘妈宫。监国克……”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国轩遁归台。”

  清 •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九年二月)贼惧,遁归澎湖。”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还台湾。”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

  国轩度厦门不可守,乃奉归台湾。

  董氏而数之曰:‘之业衰矣,犹有先君之刃在,若辈庸可赦乎?不才子徒累维桑,则不如勿往也!’”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九年二月)国轩遁归台。”

  清师入厦门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廿七日,郑经既遁台湾,夜三更,明• 协理五军都督吴桂、信武镇黄瑞遣人渡江向姚启圣投诚并请大师入厦。是日天明,姚启圣即遣陈昌喇哈达为先头部队分道进入厦门。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郑经既去,海兵乘机劫掠,协理五军吴桂调兵禁戢,民赖以安,寻渡江请师。”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是夜三更,启圣吴桂黄瑞遣人投诚,备陈郑经刘国轩已遁台湾,请大师过厦门,安抚百姓。启圣立遣陈昌驾八桨,先行接应。即与喇哈达配师在船,二十七日分道出厦门。出示安民,秋毫无犯,百姓乐业。

  启圣又遣官分头驾船,招抚余党。”

  清军克复沿海诸岛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二月廿八日,喇哈达姚启圣集海澄,部署克复诸岛。沿海诸岛全归清所有。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喇哈达姚启圣咸集海澄,飞咨往泉州咨会吴兴祚万正色:‘当乘海贼虚危,速出师攻击,克复诸岛!不可稽迟,致死灰复燃,以为沿海生灵患。'

  林升自退辽罗,诸将不服,各有窃议。迨接谕,知国轩十九寨并海澄已去,人心虚危,厦门难守。当令各镇收拾东归,俟再后举。秘之家,传其所辖部将于二十八早驾,言:‘自统本部船只,前往泉州港口巡哨。'遂遁澎湖。

  吴兴祚万正色二十九日接启圣咨移。三月初一日兴祚统师从陆路,初二日渡五通抵厦;万正色于初一日同林贤陈龙黄镐杨嘉瑞陈子威等出港,初二日到金门会集。朱天贵林升巡哨未回,遣人侦探,方知刘国轩已去十九寨并海澄,出厦门矣,即整备诸船观望。其江胜去,亦托出哨,统其所部船师,出扬辽罗外洋。”

  五月十九日朱天贵降清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五月十九日,明铜山守将朱天贵(原屯驻南澳)率官员600余人、兵2万余名、舰船300余艘进海澄港剃发降清。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总督姚启圣招降明·楼船左镇正统领朱天贵

  郑经弃厦门,朱天贵统所部全军屯南澳,船百余只,军容甚盛,进退未决。姚启圣累遣官致书招之,乃进泊铜山,于五月率所部入海澄投诚。”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 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三十四年)三月……朱天贵接侦者来报:‘弃诸岛,国轩何佑等诸镇咸回台湾,陈昌投诚,吴桂业请将军部院过厦门。'喜曰:‘国轩若去,余者碌碌,不足虑也。'

  又报:‘泉州水师数百号,连舟宗(“舟宗”合一字)出港。'天贵即将船驾上北,截劫东洋船,任众剽掠沿海地方,才统大队舟师下铜山。守将左冲镇马兴隆同昭义镇杨德和、中冲镇郑添等,初闻国轩弃十九寨出厦,遂戒严守望,以虞不测;继报本藩东回,即整备船只以待。

  忽了望者报:‘有巨舰数十号,悉系我们的旗帜,扬帆而来。'

  兴隆立遣快哨,前去侦问是何船只。一面金鼓旌旗,严肃队伍,各起头帆、浮椗备敌。快哨至半洋,问:‘来者何船?'

  回曰:‘本督下来探哨。'

  复问曰:‘系本督么?'

  著人诡应曰:‘是。'

  哨探转橹棹,飞报曰:‘系本督船也。'

  兴隆国轩未从去来此,率诸镇列船往接。甫登舟见之,乃天贵也。兴隆等相顾失色。

  天贵会诸将意,曰:‘诸公以天贵有二心乎?无二心。兹因金、厦失守,藩主东归,弟正撤师至此,欲会诸公觑方便,克复两岛。诸公若不信,吾只有一子,指水与诸公誓!'

  兴隆曰:‘本督之心可贯日月,勇略素闻不亚武平。等愿听指挥,岂有生疑之理?方才错愕者,以其报者之误。幸是本督,苟他人将谁救解?'

  俄顷,江胜率本部船亦到,各相见叙时事,悉入铜山澳内湾泊。天贵托言船大,港路未谙,恐犯礁线,将所有熕船尽列一字,抛碇于港口,困诸船于内。江胜夜忖天贵举动可疑,令诸将士勿弃甲,预备炮火。天微曙,差人坐杉板,至天贵船中请令,欲乘北潮往南澳、达濠,寻邱辉

  素与善,又见其船只坚牢,甲士猛勇,留之则势敌,而艰于下手,不如卖个人情许之。得回报,随即起椗飞帆而去。船出港,随传令诸镇将到中军船议事。即将马兴隆杨德擒下。

  兴隆大骂曰:‘天贵匹夫,负义叛贼!吾为厉鬼,亦不恕汝。’天贵又令人擒其子至。骂不绝口,天贵大怒,溺兴隆父子于海,掠其家。禁杨德等于船,率众劫诸船暨铜山子女玉帛。

  姚启圣以铜山尚有劲旅镇守,又报朱天贵全师亦在铜山,征之费力,不如遣人抚之为善。知会喇哈达吴兴祚万正色李荣春吴英应麟前往铜山招抚。天贵大喜,厚待应麟等;即遣林君宠朱光祖入见启圣,愿献铜山一岛,全师投诚。启圣君宠曰:‘将军若能如是,本部院自当保题现任总兵。’君宠回覆天贵令另铸‘振远将军印’。

  五月十九日,进海澄港,剃发投诚;请启圣到铜山,安抚百姓。天贵礼倍厚,寻而授天贵浙江平阳总兵。”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天贵出降。”

  五月廿八日姚启圣吴兴祚万正色率兵入厦门岛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五月廿八日,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兵入厦门岛。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水师提督万正色率兵入厦门。”

  “夏五月……二十八日,姚启圣等率兵入岛,秋毫无犯,百姓欢呼。”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康熙)十九年……提督万正色兵至泉州,合巡抚吴兴祚军……克厦门,进扼料罗。”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九年……兴祚复与喇哈达等逐兵至浔尾(今集美),遂克厦门、金门。”

  五月展界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五月,清廷同意福建总督姚启圣、福建巡抚吴兴祚及诸将领意见,在福建沿海实施展界,许百姓复业。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五月……时以诸岛既平,议要照前例就界筑壁,分兵守御。

  启圣曰:‘诸岛由来悉系版图,鱼盐、田土,年计国赋数十万。前日失策轻弃,致郑经乘甲寅之变,猖獗横行,蔓延数载,滋害生灵。令既藉朝廷之威福,一旦克复,得寸守寸,岂可复议轻弃以资贼乎!’

  吴兴祚亦曰:‘当留,不可弃!弃之,则贼不日复至矣。’

  喇哈达杨捷万正色合疏,题请‘展界诸岛’。奉旨:‘依议。’自福宁至诏安,尽许百姓复业。以水师提督守厦门,分防沿海;裁内地新设如江东诸营者,设海坛、金门、铜山各总兵一员。”

清·康熙十九年郑经返回东宁国后政军举措

  四月陈永华辞解勇卫军

  清•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 )郑经回台,四月,冯锡范见总制陈永华把握重权,忌之,遂与刘国轩谋夺陈永华兵权。陈永华入其毂,辞解勇卫军,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后悔无及,心大悒怏。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四月)明·总制陈永华辞解勇卫军,郑经许之。

  永华留守东宁,兼领勇卫军。侍卫冯锡范知思明州之弃,众咸归咎于己,非握重兵不足以压众;及至东宁,察诸镇兵,惟勇卫军最骁壮,诡谓永华曰:‘自愧护(驾)西征无效,拟欲辞职。’

  永华念曰:‘彼武夫也,尚能谦退;吾侪文士,岂可久恋重权!’即具启乞解兵柄,并辞总制。

  冯锡范密赞,许之,以其军归刘国轩,而己仍任侍卫。”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冯锡范郑经回台,见永华把握重权,而诸事方正敢为;且又屡受微讥,心实忌之,姑为阳好,阴与国轩谋。锡范解辞兵权以许之。喜其策善。一日,会永华于公所。

  曰:‘自愧扈驾西征,寸功俱无。归来仍居其位,殊觉赧颜!诸凡检点明白,即当启辞杜门优游,以终余年。’

  永华信为实焉,归来即先上启乞休,不允;再加力陈,意未决。乘间启曰:‘伏甫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但其所部将士,可交武平伯为是。’

  锡范议,允永华告辞,将所辖部旅交刘国轩启辞者再,命至三,始统永华军。而锡范仍任侍卫如故,方悟为所卖,悔无及也,心大悒怏。

  永华退居无事,偶尔倦坐中堂。左右见永华起,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宾主言语,唯唯应诺。徐而睡去。逮觉,即唤左右,将内署搬徙,让客居。左右问其故,永华曰:‘瘟使者欲借此屋,吾业许之。’

  左右曰:‘瘟使者欲何为?’

  曰:‘到此延请诸当事者。’

  左右曰:‘谁?’

  曰:‘刑官柯平、户官杨英等,余尚有不可言者。’嗟吁而已。

  数日,永华死,继而柯平杨英等亦死,悉如言。

  (闽颂云:‘时有渔人于海底得篆碑文曰:「生女灭鸡,十亿相倚。庚小熙皞,太平八纪。」盖指于康熙时也。或曰:福州陈润所造。’)

  四月,台湾彗星出,在寅申分野;一更尽,忽生四五脚。至夜半,一股白气,堕下甚长;俄复收起。如此一月乃灭。”

  五月郑经籍民兵自卫

  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五月,郑经籍民兵自卫。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五月)郑经籍民兵自卫。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变,世子倾国西来,至是弃思明州东归,兵将日叛去,随回仅有千余,恐北兵乘虚来攻,乃籍文武官田甲与百姓丁壮,每十人抽一人,训练自卫。”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五月探报:‘启圣修造战舰,将有征剿意。’

  锡范绳武国轩等会议:令天兴知州张日曜按屯册甲数,每十人抽其一充伍,训练以备用,得兵三千有余。其街市商民,十家共输一丁,每名折价征银一百两。贫富不均,民大怨望。”

  七月陈永华?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七月,陈永华卒。天现异像。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秋七月,明·谘议参军、右都御史陈永华卒。

  永华复甫,明·诸生,孝廉陈鼎之子。为同安教谕,死节,成功永华为忠臣之子,延与世子伴读;及世子嗣位,授为参军,甚见亲信。

  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西来,擢总制,留守东宁;戢兵抚民,供给军需,俱有条规,尤爱惜士类;为政佐以儒雅,东宁赖以乂安,为文臣第一。
至是卒,而大权尽归冯锡范矣。”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 24》:“七月,台湾彗星再见于西南庚酉分野。有白气一道,状如剑,甚长,冲指东方,至十一月方消。”

  自参加“三藩之乱”失败后,台湾氏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空前激烈。接替病故总制使 陈永华冯锡范,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图谋“自立乾坤”

  十月堕鸡笼城

  清 •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十月,郑经接报清•海坛总兵林贤欲领舟师大队从福州港飞渡,直过鸡笼山,据为老营,渐次进兵而攻台湾,遂命右武卫林升率兵堕被“红夷”(荷兰殖民者)占据的鸡笼城(今台湾基隆市旧称)。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冬十月,郑经命右武卫林陞率兵堕鸡笼城。

  鸡笼在东宁之北,居淡水上游,其澳堪泊数百船。

  先是,吕宋夷建此城,与土番贸易,因远餽不给,弃去。后红夷及成功据台湾,不守其地。癸卯(康熙二年,1663年),总督李率泰约‘红夷’攻金、厦两岛,并许力请东宁归之(?),后仅许其就省交易;红夷知为所绐,于乙巳(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鸡笼城,谋复东宁。
丙午年
(康熙五年,1666年)命勇卫黄安督水陆诸军攻之,亲随营林凤战死;‘红夷’无外援,遁还。

  至是,传北兵欲从此飞渡,恐其据为老营,乃命林陞北巡,并毁其城。”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卅四年)十月,探者报:‘海坛总兵林贤欲领舟师大队从福州港飞渡,直过鸡笼山,据为老营,渐次进兵而攻台湾。

  锡范曰:

  ‘鸡笼山在台湾之北,乃淡水上游;其澳堪泊船百余艘。前吕宋用天主教巴礼建院,与土番贸易。因地生硫磺,不产五谷,运接维艰,放弃而去。迨先王(指“郑成功”)得台湾,纵红毛归国,红毛听通事杨宗九谋,将所有夹板驶到鸡笼山,重修其院为城,意欲窥复台湾。后系黄安督兵追攻红毛,红毛亦以水土不服之故而无外援,弃之。是此地最难居也。

  今林贤欲统师从此登岸进兵,若遣将固守,必当运粮接应,不但运粮艰难,且虞水土不服。不如遣一旅前去巡视,将鸡笼山城堕为平地,弃而勿守。林贤若来,使无安身之处,徒然上山,水土不服。然后兴师进攻,一鼓而破之。’

  从其议。遣林升带兵北巡,兼堕鸡笼山城。

  奉令至鸡笼,见其形势奇秀、峰峦高耸;而且土地饶沃,溪涧深远,是未辟荒芜之膏腴,暂为鸟兽之藏窟。其土番种类繁多,无相统属,性甚健勇。且山之顶黄金结累,人欲取而无路可达;惟溪之内流下金沙可取。但金寒水冷,极雄壮之人,入水一、二次而已。况硫磺所产,最盛于夏秋,故五谷不生,难以聚众。督兵士,将鸡笼山城悉毁为平地,而回复命。”

  十月邱辉江胜移屯台湾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十月,因姚启圣万正色大队舟师悉在铜山,将欲进剿,游战于福建泉州、广东潮汕等沿边的邱辉江胜恐不支,遂携埠头居民移师东都(台湾),郑经分配屯地安插。这应是军最后撤台的部队。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卅四年 )十月……但前江胜于是早令人卑辞说 朱天贵以夙好,纵之去。随往达濠,依邱辉合舟宗(“舟宗”合一字)犯石井、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惠来等县沿边。广东提督侯袭爵与一等侯、潮州总兵马三奇率骑步沿海堵御截杀,又差员驾船招抚得曾咸等,以散其党羽。迨至天贵投诚,启圣正色大队舟师悉在铜山,将欲进剿。

  邱辉谋曰:‘今者铜山、粤东虽无舟楫,而启圣必移师南澳、达濠,孤军恐难与敌。欲将埠头居民悉移东都,何如?’

  曰:‘此万全之策。’

  席卷而去,故达濠、南澳咸平。袭爵改潮镇中营游击,蔡植茂为达濠协,以林天贵为左营,蔡大茂为右营。裁潮阳协镇为游击。后至二十三年(1684年)平台,姚启圣会两广总督吴兴祚题建南澳城,设总兵一员,以杨嘉瑞任之。

  邱辉江胜至台见各分配屯地安插。”

  十月委政其子监国郑克□(上“臧”下“土”)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十月,郑经委政其子监国郑克□(上“臧下“土”),从此沉湎酒色,不问政事。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庚申,康熙十九年(明·永历卅四年)》:

  (十月)郑经委政其子监国克□(上“臧”下“土”)

  素不亲政,在东宁则委参军陈永华,西征则委赞画陈绳武、侍卫冯锡范。至是,乃委于监国克□(上“臧”下“土”)。凡文武启章裁决呈上,契合世子意。其赋性刚决,颇有赐姓(指“郑成功”)遗风,诸公子及锡范皆深忌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4》:

? (康熙十九年庚申,附称永历卅四年)十月……以诸老宿如陈永华柯平等相继沦亡,不胜感叹。遂于洲仔尾泽地,令李景监造园亭,种植花木。一日,报竣。张日曜供设甚奢,请游。同克……

  又虑克……”

  清·赖塔致书郑经约议和不成

  清·康熙十九年(南明·永历卅四年,1680年),清·贝子赖塔致信郑经约和议,不成。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31成功

  “是年(康熙十九年),清·贝子赖塔书,约不必薙发,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市徐福之日本,俾沿海生灵永息涂炭。

  报书请如约,惟欲留海澄为互市。姚启圣不可,议遂格。”

康熙廿年正月廿八日郑经卒于台湾

  清·康熙廿年辛酉(南明·永历卅五年,1681年)正月廿八日,郑经病逝台湾承天府东宁北园别馆,与其父郑成功一样,终年仅39岁。子克塽立。(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克塽》)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癸亥,卒。子克塽嗣,年十二。”[郑经卒年纪年有误。“癸亥”是康熙廿二年(1683年),应为“辛酉”,康熙廿年(1681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春正月壬午,招讨大将军延平(王)世子郑经殂。”

  “至是,殂于承天府行台,时年四十,为正月二十八日。”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25》:

  “康熙二十年辛酉(附称永历二十五年正月元旦),克……

  因纵欲过度,痔疮暴胀,大肠紧闭,医治无效。克 ……”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二十年,卒。”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均记:(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死,子克塽袭。”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31成功

  自兵败东归,潦倒抑郁,日近醇酒妇人。

  康熙二十年正月壬午卒于台湾,台人所称永历三十五年也。嗣位十九年,年三十有九。子克塽立。”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二十年正月,卒,年三十九。”

  清·康熙卅九年(1700年),康熙帝遣官护送郑成功及子郑经两柩归葬南安县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建祠。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郑成功墓》)

郑经治台评价

  概说

   郑成功开台、治台的宏大规划,由郑经继续予以实施。郑经在老臣陈永华等人辅佐下,治台20多年,继志抗清,并按郑成功生前设想对台湾进行开发建设。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辛酉,康熙廿年(明·永历卅五年)》:

  贤之,工诗赋、善弓马,推诚待人,礼敬明室遗宗。嗣王位十九年,虽得七郡、雄据一方,而终身自称世子,奉明正朔,终不少变,甚协舆论,称述不忘。

  惜性质柔懦,怠于政事。自厦门归,溺于酒色,无复西征之意,东宁之业遂衰。”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

  “承父基业,仍图恢复。赖参军陈永华刘国轩等为之谋主,垦田园、立学校、建圣庙、设科举,兵息民和,岁屡丰稔,俨成金汤之固矣。”

  “论曰:

  世子仰承考命,用永华国轩等以图恢复,虽才略逊于先考,而垦田、立校、崇圣、兴贤,俨立王者经国之宏谟。

  至清廷招抚,抗书不服,仗义之气,海内高之。较之刘后主刘禅之信用武侯诸葛亮,力图恢复,何多让哉!

  惜乎天不永祚,氏父子均年未四十而薨,则天之所以藉氏以稍延明祚者,其意可知矣。奸肆毒,甚于黄皓。殒憨,非天命已去之明验哉?”

  加强政权建设

  郑经进一步完善府县制和官制,建立乡里保甲制。

  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2县为州,增设3个安抚司,分别管理台湾南路、北路及澎湖地区。
分承天府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坊置签首,以理民事。制近郊为34里,下辖诸社,社置乡长。10户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保;设牌首、甲首、保长,分层掌理户籍,并劝农桑、禁赌、诘盗,此为台湾建立乡里保甲制度之始。

  发展农业经济

  从大陆移民,主要是军职人员,人数约2~3万,规模较郑芝龙郑成功时期为小。据《台湾省通志·人口篇》载,到郑经时期,台湾汉人已达12万,而原住民仅10万,汉族人口超过原住民。(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芝龙郑成功》)

  致力于垦荒拓地,兴修水利。经济政策上更为优惠,把荒地分给军队开垦,寓兵于农,把荷兰人的土地变为“官田”,随军来台义民和文武官员开垦的地为“私田”等,按类管理,奖励垦荒,发展多种经营,大兴水利建设,使稻米、蔗糖、果类、渔业产量成倍增长,宝岛成为“野沃土膏、耕桑并藕、渔盐兹生,硫磺水藤,木棉盛出,经织不乏,舟帆四达,嘉木阴森,屋宇完整的繁荣富裕之邦”

  到郑经时期,台湾拓植面积约20多万亩,生产的粮食不仅足供本岛食用,还以所余运往漳州、泉州贩卖;仅每年远销日本、波斯的就有30万担。

  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大力推广大陆先进技术,烧砖瓦、播蔗煮糖。

  为打破清廷经济封锁,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在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岛屿设立商业贸易据点,兴贩于内地和东西洋诸国。当时台湾的市场,汇集了来自内地和英国、日本、越南、东南亚诸国的商品成了东西方贸易的转接地。

  建学校,兴教育

  郑经嗣位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建立孔庙,并于其旁构建明伦堂。康熙五年(1666年)正月,孔庙落成,郑经率诸文武行释菜之礼,观者数千,雍雍穆穆,皆有礼让之风。

  康熙五年(1666年)建立太学,以陈永华为学院主持人,叶亨为国子助教,又命各社开办学校,延中土通儒以教子弟。凡民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郑经为了彻底废除荷人的奴化教育,使台湾教育按中国的传统模式正规化,除加强儒学思想在台湾的统治地位外,将明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学制和考选制度移植到台湾,并略加改造,使之适应当时明郑政权的机构体系,很快改变了“以生产自给够吃为标准,甘蔗果树任其自生自长,尚无日历、文字,以月圆为月,十月为年……”的落后状况。

  郑经还特别重视原住民的文化教育,对新港、目加溜湾、欧王、麻豆4大番社,凡有子弟入学者,蠲免其徭役。

  建寺庙,兴宗教

  据《台湾通史·宗教志》,郑经首先在承天府东安坊建造弥陀寺,其后陈永华在赤山堡建龙湖寺,台湾佛教由此兴。

  大陆移民奉祀的神抵,还有中坛元帅,如3姓在高雄建的三凤宫,氏家族在高雄左营的天府宫等;王府千岁,如嘉南移民所建的南鲲身代天府等;关帝,如台南的关庙、山西宫等。

  据不完全统计,明时期台湾建立的寺庙还有:嘉义的北极殿、观音亭、庆安宫、农神庙、太子庙,澎湖的北极殿、威灵宫、南天宫、圣帝庙、保安宫、龙德宫、吴府宫、玉莲寺、将军庙,台南的关帝庙、弥陀寺、法华寺、厉王宫、昆沙宫、玉皇宫、开元寺、大观音寺、灵佑寺、北极殿、五帝庙、开山宫、东岳庙、武庙、池府千岁爷庙、沙陶宫、城煌庙、小南天、马公庙、总管宫、万福庵、弘济宫、金龙殿,高雄的朝阳寺、广济宫、镇南宫、三山国王庙、福德祠、清福寺、武庙等。

  在氏治台短短的20余年间,兴建如此多的寺庙,不仅在台湾史上是仅见的;在大陆福建也属罕有。今天台湾宗教和民间信仰诸神,在明时代基本上已齐位,福建诸神也差不多全部分灵移祀到台湾。

郑经《与群公分地赋诗得京口》诗

  北宋·王安石有七绝《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为缅怀郑成功北伐攻金陵失利而牺牲的将士,郑经曾步王安石《泊船瓜洲》韵作《与群公分地赋诗得京口》:“京口瓜州指顾间,春风几度到钟山。迷离绿遍江南地,千里怀人去不还。”

  【注:
  ①“群公”:对多位同僚或朋友的尊称,义“诸位先生”。
  ②“分地赋诗得京口”:联吟赋诗活动的一种形式,选定几个地方,抽签安排各人分咏一处,这里“得京口”,就是郑经抽得京口为吟咏对象。类似于分韵“得某字”(就是用某字的韵)。“京口”:在长江南岸,即今江苏镇江市。
  ③“瓜州”:又作“瓜洲”,在长江北岸、杨州市南面,因似“瓜”字形向江中伸展,故名。
  ④“指顾”:顺着手指就能看到。
  ⑤“迷离”:错综参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