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经(中卷)
【又名,字式天元之,号贤之,明末清初南安人。】

  康熙十三年耿、郑分地自战
     ——三月十七日耿精忠得兴化府。
     ——三月十八日耿精忠得惠安县。
     ——三月十九日耿精忠得泉州。
     ——三月廿二日耿精忠得漳州。
     ——三月郑经遣刘国轩等先入厦门 。
     ——吴三桂约耿精忠、郑经会师。
     ——郑经响应吴三桂会师之请。
     ——四月耿精忠得福宁州。
     ——耿精忠谴兵两路出寇浙右、江西。
     ——四月耿精忠不欲践分踞漳、泉之约。
     ——五月海澄向郑部冯锡范约降 。
     ——五月郑军径取同安。
     ——五月郑经继至厦门。

  康熙十三年郑经入泉州
     ——耿精忠悔请郑经施援。
     ——六月初一泉州之变。
     ——耿精忠遣使至厦门见郑经索地请和不成。
     ——六月郑经入泉州。
     ——不认可吴三桂称“周”。

  康熙十三年郑军转战漳州、潮州、泉州
     ——三月黄芳度阴与郑经修好。
     ——四月黄芳度杀耿精忠所置汀漳巡海道张全等而统其众。
     ——四月廿日潮州总兵刘进忠附耿精忠剪辫反清。
     ——六月漳州黄芳度降郑。
     ——七月潮州刘进忠投明郑。
     ——七月尚可喜令尚之孝等粤兵进剿潮州。
     ——八月郑经遣兵援潮州刘进忠。
     ——九~十月泉州之役。
     ——十一月十八日郑师逼降漳浦。
     ——十一月郑经又遣赵得胜西救潮州,十二月初一日解围。
     ——十一月吴三桂求郑经解兵未决。

  政军建设
     ——设“六官协理”。
     ——设中书科。
     ——定军制。
     ——钱饷。
     ——康熙十四年六月复开诸国互市。

  康熙十四年耿、郑复相结
     ——正月耿、郑复相结。
     ——二月郑军破饶平执沈瑞降之。
     ——三月流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狼峤。
     ——三月礼送清·南安知县刘祐北归。

  清·康熙十四年郑、尚之战
     ——郑、尚相持日久。
     ——四月郑经决意进兵。
     ——五月六日郑经师次海澄。
     ——五月鲎母山战役。

  清·康熙十四年郑经破漳州
     ——六月黄芳度复叛耿精忠降清。
     ——六月郑经出兵剿漳。
     ——合围截击。
     ——六~九月屡围攻漳州不下。
     ——郑经破漳州(十月初六日破城。郑经驻扎漳州居中调度。礼葬陈启泰。)
     ——十月初六日粤师破永定。
     ——尚可喜合兵攻潮州。
     ——十二月郑军继败粤师王国栋部于普宁县。

  康熙十五年正~二月郑军徇广东州郡。

康熙十三年分地自战

  三月十七日耿精忠得兴化府

  耿精忠自清·康熙十三年甲寅(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三月起事,即差官持令箭传檄福建各地。三月十七日到兴化府,兴化总兵马惟兴反清投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耿精忠差官持令箭,于(三月)十七日到兴化府,兴化总兵马惟兴抢掠剪辫反。”

  三月十八日耿精忠得惠安县

  三月十八日,耿精忠的差官到惠安县,守将、提标前营守备 郭维藩 同惠安知县 彭翼宸 反清投 耿 。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三月)十八日,(差官)到惠安县,守将提标前营守备 郭维藩同知县彭翼宸剪辫,劫城中百姓反。”

  三月十九日耿精忠得泉州

  三月十九日,耿精忠的差官到泉州,清·提督王进功反清投。南安县、晋江县、同安县亦反,泉属诸邑皆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三月)十九日,(差官)至泉州,提督王进功剪辫反,纵兵焚劫。郡中大乱,南、西两街并谯楼搜掠彻夜。

  次日(廿日)王进功遣标员吕彪赍敕印,赴省纳款。精忠进功为平北将军、何可化仍为兴泉道、 王者都仍为泉州知府。起南安知县刘佑为行人司、用福州隆武举人林之木为晋江县。

  独同安城守张学尧与晋江水师营李尚文约束所部,无犯百姓草木,亦剪辫反。

  泉属诸邑皆下。”

  三月廿二日耿精忠得漳州

  三月廿二日,耿精忠的差官到漳州,海澄公·黄梧反,遣员赍印敕赴福州纳款。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 ( 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耿精忠差官)到漳州府。

  海澄公·黄梧时背生疽。汀漳道陈启泰闻之,即单骑驰中军吴淑署,商议守御之策。曰:‘有公台在上,非弟所能主。'启泰是之,驰见黄梧

  曰:‘兵民嗷嗷思乱,恐制驭不得。'

  会其意,知无同志之人。遂回衙,差役市棺二十二口,舁入衙内。将二子交托李伦,以为宗祧计。其妻、妾、众女、嬖幸者,悉令其更衣自缢。有幼女哭不肯死,抱之上吊,且叮曰:‘儿尔先走!爷随后就来。'悉入于棺,虚一柩以自待。

  令传漳州知府胡献琛、同知张全、通判贾登科、龙溪知县利在三等入,献琛等以‘时势使然,奉劝老大人姑暂顺从以待时'。笑曰: ‘大丈夫苟能竭力与有心人共事,是为臣子之职分也。既无同志之人,而又力不能御,惟有各尽其事而已!本道无他,传尔辈言别。'令人开川堂门,诸属员见其棺横满屋,咋舌嗟叹。从容自若曰:‘诸君姑待之,烦为吾收殓!'望北叩头起,以手中绉巾自缢,面不改容。胡献琛等哭拜地下,为之收殓。

  (大来,辽东盖州人。郑经登岸,闻其忠贞慷概,令属县设祭。备仪仗鼓乐,礼葬于漳州东之坂。迨康熙丁巳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平复,圣祖仁皇帝赐祀其庙。越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年)圣祖再行福、漳二府祀典。谥曰‘忠贞'。荫其二子;长汝器,官至安徽巡抚。)

  是日黄梧剪辫反,遣员赍印敕赴福州纳款。”

三月郑经刘国轩等先入厦门

  清·康熙十三年甲寅(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三月 ,郑经既得耿精忠书,令陈永华辅长子郑克臧留守东宁(台湾),先遣刘国轩何祐冯锡范督军渡海而西入思明州(今厦门)。

  明末清初·黄宗羲《行朝录·卷11·赐姓始末》:“甲(康熙十三年,1674年),福藩耿精忠反,称裕民元年。朱锦入据漳、泉二府,犹称永历二十八年。”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明·侍卫冯锡范 、右武卫刘国轩督兵入思明州。”

  “会师有成议矣,乃令锡范等率兵先至厦门。”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三月……耿精忠书,以陈永华留守东宁。令侍卫冯锡范督诸镇船只先行。”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遣侍卫左都督冯锡范督诸军入思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郑经刘国轩何祐冯锡范入厦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郑经刘国轩何祐冯锡范入厦门。”

  吴三桂耿精忠郑经会师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当吴三桂之将反,差祝治国刘定先赍书二、札一、谕二,于(三月)二十五日到海澄见赵得胜

  三桂谕,有曰:‘将军临行之时所陈言语,至今寤寐不忘。北方奸谋叵测,行调余等归旗,内中未免有不善之处。特差该员祝治国刘定先赍来耿精忠书一封、郑经书一封、黄海澄海澄公·黄梧札一封、兴化总兵马惟兴谕一封,将军斟酌氏之书如何送出、藩之书如何送投,黄海澄之札不妨直与之,马惟兴将谕差人送去。速会马惟兴起兵,会师钱塘。藩顾恋不决,但渠甲兵不愿北行,将军一呼,自能相应,此机不可失。将军勇略过人,毋庸余之筹渎再酌也。 '

  览毕,大喜曰:‘正逢其时!但藩即欲到厦,不须渡海。且先往漳州何如?'

  治国定先得胜议,随入漳州见黄梧三桂书,有曰:‘柯敞一疏议撤,所以不敢即撤者,以人尚在耳。清朝非有真心爱公,公亦何必恋恋而爱清朝乎?将军乃不佞心腹旧将,忠诚可以贯日月。当与之戮力同心,共伸大义,以享茅土……'云云。厚待治国、 定先,亦即送二人抵福州见精忠

  (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四月,黄梧因前月署中被雷震,心不安,出居于桥仔头墟园亭。入门少顷,雷从地又起,愈惧。不数日,背发疽,延诸医不能治,而疮大溃。忖不能免,令其子芳度拜中军吴淑为叔父;曰:‘藩复明,贼寄寓,虎视眈眈,其实可忧!小子年轻,藉公念夙昔之交,善为照顾。余往九泉,亦瞑目矣!'

  顿首曰:‘爵主安心,天必多相。苟有不幸,自当披肝沥胆以扶公子,爵主毋多虑焉!'遂与同拜。令左右腋先起。

  次日,疽疼发,难堪而死。恐城中乘虚有变,严整队伍,令其胞弟、族弟分守四门。又令朱武蔡隆陈骥(即陈甲也)、赖升等,敛兵守公署。又以黄翌黄芳各带亲信健将,腋芳度左右,然后发丧。而耿精忠平和公印敕至,率诸将护芳度,拜袭受封,统领全军。又教芳度出家帑招兵,收拾城池,制器甲、蓄粮糗。

  海澄总兵赵得胜、漳浦总兵刘炎俱剪辫缴印敕反。精忠得胜为威远将军、刘炎为定远将军(,戊戌武状元,由内侍出任汀协,后擢漳浦总兵),仍檄差员出接郑经

  随遣胞弟往厦门接虽优礼见厦门瓦砾满地、茅草盈野,船只散处停泊,民居寂寥,心甚轻之。归对曰:‘海上兵不满二千、船不过百只,安能济事?'以其弟言报精忠信之。即通行各沿海边界,照前禁例‘寸板不许下海!'绝郑经来往。

  祝治国刘定先至福州,见精忠复书会师,令二人归国。”

  郑经响应吴三桂会师之请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治国等仍回海澄,赍三桂书出厦门,见郑经。有曰:

  ‘令祖(指郑芝龙举全闽投诚,大有勋劳;横遭俎醢此百世必报之仇也。令先王(指郑成功存心大义,九死靡他,诚大丈夫特立独行!每言及此,未尝不叹为伟人也。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围金陵,徒以声援不继而还。

  欲扬先人之名、雪家门之恨,惟此时为然。殿下少承先志,练兵养威,知为观衅而动。今天下大举,正千载一遇,时不可失。

  殿下速整貔貅,大引舟师,径取金陵;或抵天津,断其粮道,绝其咽喉。此奇兵乘虚,乃捷奏万全;复累世大仇,泄神人共愤,何快如之! '

  厚赏治国定先,答其书曰:‘闻殿下忘家为国,不顾其子,欲伸大义于天下,不禁雀跃。既庆朝廷之光复,又喜所怀之不谬,故献一言:自古成天下之大业,必先建天下之大义。以殿下之忠贞,而择立先帝之苗裔,则足以号召人心,而感奋忠义。不佞所以区区道及,亦欲依日月之末光,早建匡复之业。枕戈待旦,以俟会师之举尔。'遣监纪推官陈克岐、副将陈文焕祝治国刘定先往湖广报命。

  遂训练士卒,修整舟师,密令黄兴杨信入泉、漳各处招集以为援。又差兵都事李德 驾船往日本,铸永历钱,并铜熕倭刀器械,以资兵用;户都事杨贤回台湾,监督洋船往贩暹罗、咬口留( “口留”合一字)。”

  四月耿精忠得福宁州

  四月,耿精忠差官到福宁州,福宁州总兵吴万福拒使不从,遣曾养性统兵破城入之。至此全闽皆下。(按:“福宁州”: 直隶州,属福建省,治所今霞浦县,辖境相当今霞浦、福安、宁德、福鼎等县市。)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福宁州总兵吴万福精忠反,差官至,拒之,不放入城。遂整饬部伍,缮修城池,以便御敌。但万福平日贪克寡恩,部卒咸怨之。

  精忠万福拒使不从,遣曾养性统兵攻万福登城督御,其众鼓噪杀,迎入。

  于是全闽皆下。”

  耿精忠谴兵两路出寇浙右、江西

  耿精忠见不数日、驰数骑,片檄而得全闽,且已派曾养性北向出寇浙右,连取多地;又遣耿继善等出江西,陷广信、徽州二府(后师不利而返)。

  据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载:

  “(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精忠欲反时,虑漳、泉下游文武不服,故遣 黄镛渡海,请郑经以作声援。迨见不数日,驰数骑,片檄而得全闽。且曾养性出寇浙右 ”,采取策反及攻击各种手段,十月前连取平阳、瑞安、温州、黄岩、乐清、台州、象山等地。

  “又耿继善易明朱飞熊罗尚之 等出江西,陷广信、徽州二府。”后清援兵至,师不利,“弃城遁,出仙霞”,“以中军都督权交九玉,以右军都督与勋,召带本部兵回闽,守兴化拒郑经。”

  四月耿精忠不欲践分踞漳、泉之约

  耿精忠 自三月造反后,进展顺利,军事形势大好, 旬月间全闽皆下,浙江温处、江西广信、广东潮州 也继踵响应,四月便向郑经提出“分地自战”,不欲践分踞漳、泉之约。两家的矛盾也由此产生。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夏四月,遣礼官柯平如福州报聘。

  精忠始虑下游不服,故藉声援。已而旬月之间,全闽皆下;浙之温处、江之广信、粤之潮州,继踵风靡,意更骄倨,乃欲负约。语柯平曰:‘师来不恶,当分地自战耳。'由是两家兵端起矣。

  精忠多忌,以王进功在闽日久,恐其为变,诱留福州。征诸镇兵出关,惟兴化马惟兴先行。黄芳度遣其兄率千人从。复征赵得胜兵,不及,以海澄待台湾。”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精忠见台众不振,不欲践漳、泉之约。”

  五月海澄向冯锡范约降

  五月,海澄总兵赵得胜以海澄城向冯锡范约降。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海澄总兵赵得胜叛,以城降 。 ”

  “时海澄总兵赵得胜先降于,封为威远将军,征其兵入关;得胜不从,乃以城约降世藩,与锡范深相结。”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精忠征兴化总兵马惟兴出仙霞关,以右都尉王进代之。又征平和公·黄芳度兵,遣原同安总兵黄翌率步兵千人应命。复征海澄威远将军赵得胜兵,不应调。精忠檄至,赵得胜虞有不测,差陈自良出厦门降

  令宣毅前镇江胜入海门,会得胜;表封得胜兴明伯、左提督。”

  五月军径取同安

  耿精忠 既不欲践分踞漳、泉之约,郑经怒,五月遣冯锡范等将兵径取已被耿精忠占领的同安,守将化尚兰等降。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军)复攻同安,守将亦降。 ”

  “及柯平出福州,知精忠有变意,冯锡范遂将兵攻同安。

  时张学尧守同安;精忠征提督王进功入省,调学尧守泉州,以化尚兰代之。锡范兵至同安,尚兰迎降。学尧闻变趋回,家眷已被获入海矣,不得已亦降。”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郑经令侍卫冯锡范督右武卫刘国轩、左虎卫何佑、戎旗一镇林升、戎旗二镇施升等,攻同安。

  时精忠差员请王进功(原清提督,以泉州降入省,谘询机宜,召同安城守张学尧协防泉州,又令水师游击华尚兰守同安。故锡范至,尚兰开城迎降。

  学尧闻报,自泉整旅反救不及;其眷口已送厦门,计穷亦降学尧为左先锋镇挂荡卤将军印。以同安知县郑麟彩有廉名,复知县事。同人施凤亦帅舟师来降,为元宿镇(施亥,后改名明良)。寻而施琅施齐亦至,改姓,名世泽,授为女宿镇。”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取同安。”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指怒耿精忠不欲践分踞漳、泉之约) ,攻同安。”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得胜深交锡范,会取同安。

  五月至同安,守将华尚兰降。泉州守将张学克张学尧之误,下同),家在同安,絷之以招学克学克闻变,趋赴不及,遂以军降。施凤亦率舟师降。下游人心摇动,精忠大恐,以王进旧将有声,擢为都尉使,镇泉州。”

  五月郑经继至厦门

  清·康熙十三年(永历廿八年,1674年)五月,郑经渡海而西, 继至厦门(思明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五月,郑经至思明州,传檄四方。

  将济兵,以参军陈永华为总制,留守东宁;自率兵官陈绳武、吏官洪磊等奉永历二十八年正朔渡海西来,传檄直省,略曰:

  ‘洪惟二祖列宗,丰功伟业,泽润生民;践土食毛,世承君德。即有亡国之祸,非有失道之君;而煤山龙驭,死守社稷,尤忠臣义士所椎心而感泣者也。今平西平西王吴三桂倡义于滇南、靖南靖南王耿精忠反正于闽中,秦、黔、楚、蜀莫不骚动;人怀逐鹿之心,家思执箠之逐。

  余组练数万、楼船数千,陆战而兕虎辟易,水阵则蛟龙震惊;愿与同志之士,共效故主之恩,上雪国家之耻,下救生民之祸。凡诸官员,不论汉、满,有能以城邑、兵马反正来归者,各照职加陞委用;其有前系故将中道离去者,悉赦不究,一本收录。师之所过,秋毫无犯,非得罪社稷及抗我戎行者,一无所问。嘉与士民,共建匡复之业,永快升平之乐! '

  既至厦门,叙海澄功,以赵得胜为左提督,封兴明侯;叙同安功,以张学尧为左先锋荡虏将军、化尚兰为仁武镇,邓麟彩仍知县事;以郑省英知思明州。寻遣人至精忠处,议拨船及地方安插兵众;精忠不答。于是,交恶。 ”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康熙十三年甲寅,附称永历二十八年)统左武卫薛进思、右武卫刘国轩同六官等,继至厦门。”

  “刘国轩何佑回,以郑畛为思明知州,将同安、海澄二县属焉(按:承父例,总兵以下皆自委任,如公、侯、伯及提督,必修表请封,然后出印谕)。”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是月(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郑锦入思明,以郑省英知州事。

  叙海澄、同安功,赵得胜兴明伯张学克为荡涤将军,华尚兰为神武镇,杨威为尾宿营,施凤亢宿营,邓麟采知同安县。”

  清 •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 (康熙十三年)月,郑经复据厦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康熙十三年)五月,郑经复据厦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仍称永历年号。以永华辅长子克臧居守,与诸将冯锡范等督诸军渡海而西,入思明。”

  “以族人省英知思明。省英芝筦子也。”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大喜奉永历二十八年正朔,渡海而西。”

康熙十三年郑经入泉州

  耿精忠悔请郑经施援

  耿精忠既片檄得全闽,并连捷浙右,颇后悔起兵之初请郑经施援的意图和计划,由此产生裂痕,离心离德。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耿精忠于是声势大振,有悔请意。

  迨接刘炎启云:‘氏附居厦门,孤悬海外,一片荒芜。负犁既无其人,采樵又乏其山。兵不过数千,船仅数百只而已。藉舟楫以为居,乘波涛而剽掠,安能成其大事?当摈绝之,切不可与通往来!聚集亡命,扰我边疆,为害不浅 ……'云云。精忠意愈决,通饬边汛,不许往来。

  精忠禁严,差协理礼官柯平入福州见精忠,责其背约。精忠曰:‘归道尔主,各地自守,毋作妄想。'回报,大怒。”

  六月初一泉州之变

  清·提督王进功既 以泉州降耿精忠,至福州谒耿精忠耿精忠虽礼待甚厚,但总留置不使归泉。旋屡檄征泉州五营兵将出仙霞关,又派王进领兵接管泉州防务,勾结城守赖玉等觊觎之。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六月初一,五营兼管中营事葛天英赖玉等进提督衙门,王进功之子王藩锡伏起,砍死赖玉,擒戴国用李尚文等,即会五营兵分道攻南教场王进营盘。是夜,王进率军乘夜逃回省城;朱鸿弼骑步兵将援不及,虽至,其队亦各散回。

  天明,王藩锡戴国用绞于市,应泉人之请 释李尚文葛天英等恐王进往省必请师整甲复来,与王进功夫人谋降郑经,夫人许之。王藩锡遂令监生吴公鸿往厦门纳款投降。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初,提督王进功降于耿 ,封为平北将军;征至福州,留之。使都尉王进率兵镇泉州;至,与城守赖玉深相结,勒进功家眷入省,精忠复遣兵接应。进功之子藩锡惧,议先发以制之,乃诱执赖玉杀之,率兵逐王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王进功至福州,谒精忠礼待甚厚,拨中尉徐光武书室与居。周旋缱绻,总不令回泉。

  进功思忖意不善,必欲一网打尽。即密买乡民,驰书夫人并子藩锡,嘱其‘谨防图谋,速当为计!尔辈若在,吾可不死。尔辈若所为失算,则无噍类矣。'

  夫人与藩锡随谋之总领王如虎为夫人计,当传五营商议,夫人是之。密传五营兼管中营事葛天英、右营张汉相、前营魏其志、后营王耀,告以将军来书意。天英等虽然阳许,心甚狐疑。适精忠羽檄征五营兵将出仙霞关,文书叠至。继报王进领兵即到,五营将领意方决,协力扶夫人。

  精忠王进勇略夙望,将吴万福眷口家资配之,以结其心,命镇守兴化,代马惟兴出仙霞关;因欲图王进功,驰谕令其兼程抵泉,与城守赖玉谋抄进功家。王进随率所部千人至,屯札城内南教场,纵横威福。朝夕与赖玉戴国用李尚文往来,计议甚密。葛天英等五营见有觊觎意,亦督兵提防。虎甲不离身,率所辖亲随,日夜护卫衙门。

  计:‘五营兵马繁多,难于下手。'又差人飞启精忠随拨右都尉朱鸿弼带骑兵五百、步旅一千,前来泉州接应。

  夫人闻报,随请葛天英等四位入内谋曰:‘将军被困在省,赖玉王进二贼共相谋图。今又报都尉领兵即至,其祸不远。吾闻先发者制人,当速下手!不可迟延,坐受其害。'天英曰:‘夫人毋虑,筹之熟矣。就在明早初一,等上王进衙门回,同城守等顺上夫人衙门,可令领旗带兵埋伏左右,以炮为号,先杀赖玉,然后分兵攻王进。'夫人许之。即令出,各自为备。

  王进精忠檄,知朱鸿弼领兵将至。忙与赖玉议曰:‘五营将士心大疑惑,恐都尉兵至必生变。当先下手为是。'曰:‘兵无主帅,五营虽各调遣,亦是各自为备,无能为也。'曰:‘非此之谓也。形迹已露,若不速举,必为所算。今都尉兵一二日必到,可于初二日与公合兵攻之。'曰:‘可。'

  六月初一早,葛天英等上王进衙门回至南街,赖玉欲别等分路回署。葛天英曰:‘可到大衙门走走。'辞不去。天英正色曰:‘将军虽不在家,夫人、小主尚在,岂有不投手本之理?'天英言,揆于礼有缺,遂勒转马,同天英往提督衙门。藩锡到,差人出请。等甫至二门,而外炮响,伏起,砍死赖玉,擒戴国用李尚文等。即会兵分道攻王进

  赖玉被杀,五营兵至,随令余丁搬百姓椅棹门板诸物填塞各巷,亲督所带健勇,据南教场与战。王如虎首先冲入,被王进一箭伤额,几乎坠马,众军赶上救回。其余各将,缘督调乏帅而无号令,冲突相持,至晚按守而已。

  登涂门楼,遥望泉港船只如叶,疑请海师来合攻。是夜,以羊吊之点鼓,剪香长短而放炮,令军士饱食,结束衔枚,开涂门逸去。朱鸿弼骑步兵将至,闻赖玉等被杀,王进逸去,其队亦各散回。

  康熙十三年甲寅六月初二早,天英等知王进乘夜逃回省城,藩锡遂出戴国用绞于市,而将及李尚文。泉人感尚文闻变日束兵有法,并无扰害,齐赴辕门请救。夫人从民请,释尚文

  葛天英等恐王进往省必请师整甲复来,随与夫人谋降郑经,夫人许之。藩锡令监生吴公鸿往厦门纳款投降。”

  清·乾隆《 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三年)晋功子纳款于。”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军)舟航始集,部伍始成,旧人乡戚,咸来问劳。而耿精忠闭福州,会城称许帝。卤簿警跸,修饰仪卫,铸‘裕民通宝'钱。马九王出仙霞,为制府李芝芳所遏,不得进。疆众日蹙,方与氏构兵,如两鼠斗于穴中,识者知东南事大定矣。”

  “王进至泉州,步卒仅千人,与城守赖玉厚结,专行威福,任戴国用为牙爪,勒王进功家属入福州。

  进功藩锡杨青等计曰:‘翁被留在省,闻福州兵又至,吾无噍类矣,盍先发?'

  六月九日,王藩锡赖玉国用戴国用李尚文入军门,执之,遂攻王进意气自若,走登南门,竞死斗。提标无统帅,相持竟日。暮,进王进遥望扬帆,恐海舶来攻,乃夜溃围。得省中援军,整甲徐还惠安,守将邀走之。

  (王藩锡赖玉于市,百姓脔其肉殆尽;绞戴国用;泉民德李尚文,为请,乃释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六月)集舟航,整部伍,方引军复出,而精忠与争泉州。泉州兵内乱,精忠所遣守将溃围走。”

  民国《 南安县志 · 卷 25 ·人物志 2 ·明 忠节 · 郑成功 · 郑经 》: “ 晋功 (即 王进功 ) 子纳款于 经 。 ”

  耿精忠遣使至厦门见郑经索地请和不成

  耿精忠闻同安失、海澄复归于郑经, 即遣冯国铨到厦门见郑经,索地请和,议不成。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耿精忠闻同安之失,继报海澄复归于郑经,即遣冯国铨到厦见郑经,索地请和,欲以沿边海岛属,不禁往来,通商贸易。

  笑曰:‘天下乃我太祖之天下,与尔主何干?况漳、泉系本藩父母之邦,又是尔主请本藩渡海,戮力匡勷,共扶明室,故本藩不惜跋涉,提师前来。岂墨迹未乾,遂尔背约?本藩蓄精锐,屡欲西问,恨未有便。以前日之全盛,尚欲与之争衡吴越;今尔区区一旅,何足道哉?'国铨无以对。

  议不成,回省。”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七月(清历)精忠两遣使至思明,行和求泉州。”

  六月郑经入泉州

  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六月,王藩锡王进功之子)遣监生吴公鸿往厦门纳款投降 ,并请入泉州。郑经应之。

  明末清初·夏琳 《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六月,郑经入泉州。”

  “王藩锡遣人迎郑经入泉州。慰劳之,以为指挥使,命暂理提督军务;道、府、厅、县,各仍其旧。”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6》:

  “公鸿请,仍以江胜守厦门。令左先锋镇荡卤将军张学尧为帅,督角宿镇华尚兰、亢宿镇施凤、女宿镇王世泽、戎旗四镇马成龙、戎旗五镇高明等,从同安陆路进,会师泉州。统侍卫冯锡范、左武卫薛进思、右武卫刘国轩、左虎卫何佑、宣毅右镇吴世德、戎旗一镇许耀、戎旗二镇林升、戎旗三镇林定并六官等,从大担,由泉州港而入。

  王藩锡提师至,亲率葛天英等五营甲兵,迎郑经入城。出示,称永历二十八年,安民。

  表封藩锡为锦衣卫指挥使,管理提督事务。以何可化王者都林之木仍居原职。用漳浦县知县乔甲观为泉州府同知(甲观,进士,漳浦知县。与刘炎不睦,反,恐害,托往乡徵粮,遂遁厦门依郑经)。擢魏其志为大监督。以王如虎为提督前镇、卢仁为提督中镇、戎旗三镇定为泉州城守。其余各官,照旧供职,次第升擢。

  又令刘国轩何佑等,督兵平七邑。”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王藩锡)迎岛师军)入城,以锡兄弟为指挥使,假理提督军务,余官皆复旧职。”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三年)入泉州。”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73•祥异•纪兵附》“六月,入泉州城,遣□将刘国轩精忠兵于涂岭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康熙十三年)六月,入泉州,遣刘国轩精忠兵于涂岭。”

 《清史稿 ·列传11· 郑成功 · 郑锦 》:王藩锡师入(泉州)。”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 子经》“取泉。”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

  “晋功子纳款于。”

  “入泉州。”

  不认可吴三桂称“周”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下令撤藩,镇守云南的平西亲王·吴三桂闻讯后叛,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挥军入湖南。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郑经派使与吴三桂联络的陈克岐陈文焕祝治国刘定先于五月十一日 到达 荆州吴三桂军前。

  六月,陈克岐等回闽,吴三桂礼曹钱黯同行,并带来吴三桂复信,信中表达了欲自立国改国号“周”之意。郑经吴三桂欲弃“明”自立的萌念并不认可。(按: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终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忽陈克岐陈文焕祝治国、刘定先使荆州,复同其礼曹钱黯回,呈上吴三桂书,略曰:

  ‘举兵大义,进取情形,屡书已悉,不复赘及。兹五月十一日贵使陈文焕等到不佞军前,获读华函,忠义之气凛然,故国之思弥切!

 不佞积愤三十年,困心衡虑,有不可尽白于人者!殿下能洞见本怀,万里精神,孰意其契合如此!先朝盛德,何日忘之?然藉拥戴以呼召人心,乃草创故智;不慎于始,后必终凶。 氏之于义帝、诸之于更始,可鉴也!使大势既定,亲贤自不乏人,与天下公议之。一德同心,宣化之例何必逊古人耶?倡义除暴,首当削号,故改为「周」。且列国即位改元,春秋正例,师古正名,窃附斯义耳! '

  览毕,叹曰:‘吴藩吴三桂萌念已差!不但不能取信天下,号召英雄;实为后世羞耳!'厚待钱黯,令回报命。”

  南明·永历廿九年(清·康熙十四年,1674年)元旦(正月初一日),郑经仍在泉州承天寺设礼席,遥朝南明·永历帝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元旦遥朝永历于承天寺。”

康熙十三年军转战漳州、潮州、泉州

  三月黄芳度阴与郑经修好

  黄芳度黄 梧 之子。

  黄梧,平和人,初为郑成功总兵。清·顺治十三年甲寅(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军损兵折将;同年三月,郑成功论揭阳丧师之罪,斩苏茂黄梧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黄梧即与副将苏明苏茂的堂弟)率众献海澄降清,封海澄公,开府漳州。

  三月,靖南王·耿精忠起事反清,三月廿二日传檄至漳州,邀黄梧一同为战,黄梧亦反,遣员赍印敕赴福州纳款,不久病卒。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初,精忠反,海澄公·黄梧精忠,封为‘平和公',寻病疽死,子芳度袭封。”

  黄梧既卒,面对耿精忠郑经两大军事集团,黄芳度不自安,见同安、海澄2处已归郑经,只好先遣员赍启往厦门修好。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平和公·黄芳度,虽墨绖视事,少年勇猛,又能推心置腹,不吝奖赏,故士卒乐为之用。见同安、海澄二处归郑经,遂与吴淑谋曰:‘人原系世仇。今既逼近,未可与绝。当暂负屈交好,再作商量。'

  曰:‘此论诚当!'

  遣黄恩赍启往厦门修好,有曰:‘芳度荷恩早世,依荫今兹,宜负弩以前驱,敢乘尘而后至?缘罪在诛殛,非丧面不得自宽!即量加优容,然扪心安能无愧?既为天壤间无所逃之罪,窃比鱼鸟之飞潜;自计百十口凡有生之年,总望雷霆之生育。进尽忠,退补过,岂敢比于事大之小国?生捐躯,死结草,冀稍图乎赎罪之微愆。'

  厚待。手复慰谕,有曰:‘兹际光复,事属而父。果能倾附,当弃前愆……'之语。”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黄芳度在漳州,闻风欲降,念其父罪重,惧不免死。使告之曰:‘时际光复,事属尔父,果抒诚悃,当弃前愆。'”

  四月黄芳度耿精忠所置汀漳巡海道张全等而统其众

  黄梧既以漳州纳款耿精忠黄芳度阳以黄梧命答耿精忠,而阴募兵自守,凡2月余得壮士6000人。

  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四月,耿精忠张全为汀漳巡海道,张全从福州回漳州,曾绕道抵厦门谒冯锡范黄芳度怀疑张全与城守副将刘豹勾结将有所动作,为绝内患,遂起兵攻城守营,杀刘豹,并擒杀张全和城守左营游击程士然,统其众。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时精忠张全为汀漳巡海道。从福省回,曾绕道抵厦门谒冯锡范,然后到任(四月时,尚未到厦,故谒锡范),又与城守副将刘豹善。

  芳度密有所谋,召议曰:‘辖三营,同居一城。倘有外意,将奈之何?当急除之,绝去内患!'

  得令,越日黎明,率赖升陈骥吴智吴禄吴友翁火孙许连杨仁许开李英等攻其营。刘豹不及召兵,自率亲丁,据门与敌。手刃十余人,众寡不敌,被杀。 令割其首,而劫其家,妻、女、子妇俱溺园池死。并擒其左营游击程士然、海道张全,斩于市。芳度统其众而辖之。”

  四月廿日潮州总兵刘进忠耿精忠剪辫反清

  清·潮州总兵刘进忠素与开府同城的续顺公·沈瑞及其辅佐、副都统邓光明不睦,迨至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正月吴三桂变,更加阴各怀愤,各自为备。

  三月间,刘进忠心腹旗鼓杨希震从福州回,廿六日即闻耿精忠反,邓光明杨希震与耿精忠有成约,愈提防。

  邓光明勾结城守参将张善继、领标左营兼管中军游击事李成功,约于四月廿一日刘进忠父寿诞先一夜杀刘进忠,事泄,刘进忠严加防备。邓光明事败,与战,总不能胜,只好跟沈瑞降。刘进忠遂剪辫反,投靠耿精忠,封 宁粤将军。

  明末清初·夏琳 《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进忠据潮州,先降于精忠,封为宁粤将军。”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潮州总兵刘进忠续顺公·沈瑞同城。年十一袭职,部议以瑞年幼,未谙军旅,所有一切诸事,暂听副都统邓光明主决,俟长成日交与光明秉权骄傲,薄视进忠,每事相忤。

  迨至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因吴三桂变,各自为备。光明全旗居南,而进忠与民居北。遂于城中立栅为界,日则开市;夜则关锁,拨兵守御。平南王·尚可喜闻知,遣员排解者再;虽阳为好,阴各怀愤。

  至(康熙十三年, 1674 年) 三月间,进忠心腹旗鼓杨希震从福州回,于念六日(廿六日) 即闻精忠反。进忠以漳、潮接壤,恐有不虞,调兵操演。光明希震回有成约,愈提防。进忠又以同城不睦,终非善计,托表兄金四转求之姑为次子媳,则两家可以释然。母许可;与光明言,曰:‘彼一匹夫耳!世爵之女,安肯与偶?'遂止。进忠闻之,心愈恨。

  光明结城守参将张善继、领标左营兼管中军游击事李成功二人,约于四月二十一日进忠父寿诞先一夜必与父暖寿无备,李成功善继欲率兵从北门金山抄进忠衙后放火杀出,光明砍栅相应。因谋不密,为进忠所知而预防。

  于二十日申刻,李成功善继上晚衙门,入川堂坐未茶,进忠喝:‘擒之!'二人称‘何罪'曰:‘罪实无。汝印与儿子呢?'二人无以答。成功李成功光明不信,遣其子并印为质,随禁于幽室,令左右看守。是晚,进忠披甲督兵,加意备御。

  光明令甲士饱食,选健勇余丁,执利斧以待。守终夜,暗然不见火起。至天明,探知谋泄,张善继李成功被擒。乘其方开栅,挥兵冲杀。进忠立斩成功李成功首级,号令李云林天贵张辉蔡大茂赵承业曾成洪经邦刘玉郑廷选曹应鸣毛兴等,分街与战。又令杨希震砍城之北门,渡溢溪(今恶溪是也),奔分水关刘炎处请救。

  (按:

  曾成,后投诚,随施琅平台澎,官碣石卫总兵。

  应鸣,后投诚,征吴三桂有功,官山东总兵。

  又按:潮州虽设总兵,城守城禁以及城门锁钥悉系光明主收。)

  光明冲杀数十次,终在街衢艰于驰射,总不能胜。至晚各罢兵,取百姓椅棹木料堆列栅边,防夜间冲突,以绊马脚。二更刘炎兵至,登华架山,焚毁店屋,炮声轰天。次早,从北门入城。光明势孤,自缚同其义子、子于国琏,跟沈瑞露顶捧印敕,步行诣进忠辕门投降。年幼未谙,收其印敕,仍尊上座;亲与光明解缚,罪归国琏,令斩首。出眷口于韩山,从刘炎往漳浦,听精忠命,进忠遂剪辫反。精忠进忠为宁粤将军。其余文武照旧供职。”

  六月漳州黄芳度

  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六月,黄芳度郑经入泉州,声势愈炽,又通过范锡范郑经 请降,郑经许之, 表封黄芳度“德化公”加前提督,仍镇守漳州。黄芳度终不自安,又以蜡丸函疏,密遣黄蓝间道入京驰奏请援;康熙帝黄梧忠荩,降诏优恤,以芳度袭爵“海澄公”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 海澄公·黄芳度以漳州降郑经封为‘德化公'。”

  “ 精忠征其黄芳度兵,使刘豹守漳州。

  及郑经入泉州,芳度惧不免;使人慰谕之,乃袭杀刘豹,具启请降,略曰:‘某荷恩早世,依袭今兹;宜负弩以前驱,敢乘尘而后至。缘罪在诛殛,非丧面所得自宽;即量加优容,然扪心安能无愧!既为天壤间所不容之罪,窃比鱼鸟之飞潜;自计百十口凡有生之年,总望雷霆之生育!拜遣员弁奉奏微悃,伏祈宏开覆载,广布包荒!退补过而进尽忠,岂仅埒于事大之小;生捐躯而死结草,期少图乎赎罪之功!'

  启进, 芳度为‘德化公' ,授前提督,漳属钱粮听其征给。

  芳度终不自安,密遣人入京请援。”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黄芳度迨见入泉州,势愈炽,心甚忧之。

  吴淑曰:‘郑经之政悉出于冯锡范,当多贿赂,以结欢心。暂且归附,徐作后图。'

  议,密遣人致意锡范,愿附门墙。大悦,收纳珠币,许之。

  差者回覆,芳度方遣朱武赍印敕请降,并送锡范厚礼。果为芳度说辞,折矢为信,允其降,表封芳度‘德化公'、加前提督,仍镇守漳州。

  芳度鹿铳一百门,以叶亨为漳州知府。”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黄芳度乃杀城守刘豹,奉启泉州承制,封‘德化公'。前提督有请,靡不从。”

  七月潮州刘进忠投明

  清·平南王·尚可喜接潮州反报,整师,题请进剿。刘进忠获知,马上遣人往耿精忠处请救。忽得报同安、海澄二县及漳州、泉州均归郑经,考虑粤师将动、闽援已阻,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七月,无奈之下只得遣葛天魁往泉州纳款,降郑经郑经遣援剿后镇金汉臣率舟师援之,并任刘进忠为右提督,表封“定虏伯 ”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秋七月,潮州总兵刘进忠以城降郑经

  进忠据潮州,先降于精忠,封为宁粤将军。至是,为安达公·尚之信所围;精忠以泉、漳之变不能援,进忠乃以城降

  遣援剿后镇金汉臣率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右提督,封‘定虏伯'。”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平南王·尚可喜接潮州反报,随饬提督严自明修备,训练士卒。一面题请进剿。

  进忠知粤省整师,即遣人往精忠处请救。忽报同安、海澄二县归郑经,继报漳、泉亦降。思粤师将动,闽援已阻,如之奈何?亦遣葛天魁往泉纳款。

  表封进忠为‘定虏伯'、右提督;加潮阳协镇马应龙为殄虏将军,黄冈协镇武弘谟为破 虏将军,马兴隆为潮州城守,蔡茂植为澄海镇,江德中仍任惠潮道;黜知府魏魁祥、海防仇昌祚;用程乡知县王仕云为潮州知府、镇平知县张弘算为海防;擢经历童士超为海阳知县;其余原职视事。

  (兴隆杨希震。收复后,被朱天贵所害。

  锡朋,澄海学生员。后投诚,任达濠副将。

  望如,江南进士。)。”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平南兵围刘进忠于潮州,潮、福路断,进忠由海道献款思明。使后镇金汉臣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定北伯'(应为“定虏伯”,避讳)兼右提督。”

  七月尚可喜尚之孝等粤兵进剿潮州

  平南王·尚可喜题报潮州之变,奉旨著其征剿,即遣次子尚之孝、都统聂包督骑兵二千人,到惠州会提督严自明调全省绿旗官兵合剿。七月,粤师至蔡潭,先锋游击高亮桢列营揭阳新墟。刘进忠部兵以待,尚之孝未敢突进。

  初十日,尚之孝使诈计从枫洋小路偷过,刘进忠敛众守揭阳城。十四日,刘进忠谴六千兵分队出城,冲抢尚之孝营盘,中伏,死伤千余人,只好收兵入城坚守。

  清初·江日升 《台湾外记·卷17》:

  “尚可喜以潮州之变题报,奉旨著其征剿。可喜令次子、将军之孝同都统聂包督骑兵二千,到惠州会提督严自明调全省绿旗官兵合剿。(康熙十三年,1674年)七月,师至蔡潭,用游击高亮桢为先锋,列营揭阳之新墟。

  进忠闻粤师将至,与诸将商议御敌。

  蔡茂植曰:‘前日镇被围,因不守葫芦山之故。今当竖栅葫芦山,以作犄角。'(葫芦山,近城之西北)

  进忠然之。随督众拆西北南三隅民居,围栅葫芦山。自西至北,外开濠二道,深一丈,阔七、八尺。设立炮台与城相顾[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恢复,潮州总镇、一等侯马三奇 会提督侯袭爵题请筑城垣。]

  进忠之孝等云屯新墟,令李云带骑兵三百,每日了哨,伏部兵以待。之孝侦其有备,未敢突进。

  (七月)初十日,之孝差人与进忠说:‘广城(指“广州”)王爷有信,亦欲剪辫。都是一家,明日班师。'进忠赏其使,尚在疑信间。十一早差李云往探,果空其城,营垒尚在,寂无一人。询之附近,云:‘夜半去矣。'回覆进忠亦以为是。迨至午刻,突见竹篙山兵马云集,炮声不绝。进忠方知之孝诡计,从枫洋小路偷过,即敛众守城。

  十四日,进忠李云赵承业林天贵张辉蔡大茂洪经邦刘玉等督众六千,分队而出,冲抢营盘。奈大雨倾盆,水深二尺许。之孝以兵营未固,恐乘雨冲突,不许骑步卸鞍甲。远依岸林园圃埋伏,虚竖旗帜。而李云等率众冲入,见是空营,知中计,遂抽出。被之孝挥军合击,互相砍杀。等伤死千有余人,收其众,入城坚守。

  二十日,聂包之孝曰:‘欲攻贼城,先当夺葫芦山。'之孝是之。

  率轻骑十余匹,环视其可破之处,以便进攻。不虞城北金山上发一门冷炮,聂包伤死。之孝大悲恸,收殓;飞报尚可喜叹惜之;令固山·王国栋督兵前来。”

  八月郑经遣兵援潮州刘进忠

  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七月,尚可喜获悉刘进忠已向明纳款,令尚之孝等粤兵进剿潮州。时郑经方与耿精忠争泉州,接刘进忠请救,即遣杨奕金汉臣吴世德率兵进援。初四日战不胜,初六日军退入城;粤兵遂围城。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郑经时方与耿精忠争泉州,接刘进忠请救,即遣殿兵镇杨奕、援剿后镇金汉臣,航船进援。复遣宣毅右镇吴世德来援,于八月初二日到,扎东面燕子山上时之孝自北溪埏围至南溪埏,其南中央有凤凰洲系进忠据守,故东面一路尚可通往来。

  (八月)初四日,世德进忠汉臣约:‘于二更渡河,三更劫营。'汉臣各肃队伍,出伏河边以待。至三更将尽,不见世德至。时秋天气凉,将士腹饥。汉臣进忠,以世德不果来,遂抽其众入城。

  世德于是夜宰猪羊犒赏,效甘宁法,挑选一百二十人执掌号,故失其更约。渡河,业已三更将尽。四更,至濠边,侦者探回云:‘阒无其人。'世德汉臣从别道先进夺其功;不然,岂有爵主相约,而不出兵之理?即著乡导引路,越濠砍栅,喊杀掌号而入。国栋果无备,人不及甲、马不及鞍,连失营盘十余座,退至羊陂冈之孝大营盘,天色微曙,骑兵屯集山上,见贼夥无几,齐下御之。

  世德见无兵接应,遂不敢前。发令曰:‘宜退兵!执掌号与失军器者抬有伤军士先行,余徐徐而退,不可造次!'

  世德抖擞精神,奋勇接战。退,则国栋挥骑兵进;世德按队止,则骑兵亦各犹豫而止。城东守将赵承业,忽闻西南角有喊杀声,驰报进忠忙披挂率众,开西门欲出应,世德退至濠边,无失一人。国栋见有援师,亦即收兵。世德此役,恨汉臣之卖己也。

  (八月)初六日,进忠世德全师入城。

  广东巡抚刘秉权督师至潮,巡视诸栅,见东南水中央凤凰洲一营截据。回谓之孝国栋曰: ‘凤洲若不夺,东路难围。宜合攻凤凰洲。固山汝督一旅御城中出援,弟与将军率所有之师,并取凤凰洲。' 之孝各自为备。

  刘进忠侦知刘秉权到,即会金汉臣吴世德杨奕诸镇议曰:‘秉权素有韬略,今统师至此,必夺我凤凰洲。此洲若为所夺,则东路不可通。敢烦一位统兵出守,方保无虞。'进忠之言,意属世德。奈世德因前劫营之役不接应,愤于怀,默而不答。

  俄而金汉臣起应曰:‘弟愿出守。'

  进忠遂揖曰:‘公若去,弟诚有幸矣!'

  汉臣即带所部众并亲随一营郑廷选、二营郑添等,出据凤凰洲。

  十六早,刘秉权乘天微明,率倾国之兵,渡河抢夺。然凤洲沙地,竖栅难固。督步兵以‘不空归'抛上,一拖即倒。汉臣等力战死。廷选见势不敌,忙向南洋脱去,凤凰洲遂得。

  进忠见兵夺凤洲,亲督精锐骑步,出冲数十次,总为王国栋劲旅堵御,不得救援。后见栅破失守,即敛众入城。

  续顺公·沈瑞之孝督兵至潮州,与诏安巨族沈家梓联宗室(,进士起津之子。后兵退黄冈,王一新庄卯等攻其楼,家梓被杀);又密结诏安游击邵良臣,欲据诏安县相应。

  提师至黄冈,诏安营兵侦知,尽披甲上城。良臣闻兵擅自登城,亦上敌楼喝曰:‘蛮子可恶!未得吾令,敢擅专披甲上城?'

  大旗庄卯应曰:‘贼兵业报到关,不得不披挂防守。'良臣愈怒,骂不去口。

  愤向前,众兵从之,良臣遭砍,及其家丁王春等。

  都统张梦吉宋文科提兵至,知良臣被杀,围其城。云霄营参将刘成良令千总王一新领众来援。梦吉文科抽回,据黄冈,进兵潮州。

  适郑经又遣右虎卫陈宠航船从拓林登岸,遇文科兵于停福铺,大战。少怯,退笔架山,而破凤凰洲兵又到。无壕栅,不敢据守,即抽其众入城。进城,急断浮桥,遂困潮州。 ”

  九~十月泉州之役

  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九月,耿精忠镇兴化的都尉王进益骑兵3千、步兵2万余,令攻泉州,王进随率众进屯惠安;又令兵曹王子玉、都尉朱鸿弼统兵1万,由汀州入漳会刘炎师合攻。郑经闻报,遣右武卫刘国轩为帅,统兵出御,严阵以待,相持逾旬。

  十月,王进屡侦望刘国轩营垒,见军威严整,未敢逼战,退屯枫亭,列营20余里。刘国轩令大队继进,与王进猝遇于涂岭,督所镇分股从中进击,王进军大溃;至叮当关复战,王进不能敌,败回兴化府。刘国轩追至兴化府郭外,王进闭城避战。刘国轩围城三日夜,仍引师还屯枫亭,向郑经报捷。郑经乘势谴兵攻取泉属南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九月,上将军耿精忠遣都尉王进率兵攻泉州,经命右武卫刘国轩提督诸军御之。

  王进自泉州奔回,精忠命镇兴化,发兵从上游入漳浦,会刘炎协攻泉州;鼓行至惠安,肆行焚掠。郑经乃命国轩提军御之。

  冬十月,明右武卫刘国轩王进于涂岭,追至兴化而还。

  王进,素号老虎,尝轻敌南兵;泉州之役,以众寡不敌为辞。至是,请攻泉州自效;精忠益以步骑二万,直抵惠安,兵势甚盛。刘国轩严阵待之,对垒逾旬,进不能前;退屯枫亭,列营二十余里。国轩率轻骑觇之,猝遇于涂岭;王进引兵出战,自辰至巳,两军奋勇死斗。进败走;国轩追之兴化郭外,宿三日而还。”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王进自泉州奔回,驻札兴化府,飞报精忠;以孤军深入,众寡不敌为辞,请益兵同 马九玉 取泉州自效。精忠许之,益骑兵三千、步兵二万余。又令兵曹王子玉同都尉朱鸿弼统兵一万,由汀州入漳会刘炎师,克期合攻。王进得兵,声势大振。

  (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1674年)九月,随率众进屯惠安。然素轻南兵,以泉州之役,孤军城中,尚且战终日而逸出;况今兵多将广,益骄横无忌,任众焚掠。郑经闻报,遣右武卫刘国轩为帅,统兵出御。国轩严阵以待,相持逾旬。

  忽吴三桂差礼曹员外郎周文骥赍解和书到,有曰:‘顷接大章钱黯回口述,知与殿下大有异议。殿下乃殿下唇齿之邦、辅车之势,分兵速进,则两相资也;持疑拒守,则两相毙也。释仇人而凌与国,忽远虑而争目前,利害相悬,奚啻什百?且大仇未灭,何以家为?以天下之大,犁庭漠北之势,普天率土,皆我辈所并建;而宁于擒虎逐鹿之初……'

  十月,王进屡出骑哨,侦望国轩营垒。见军威严整,未敢逼战。退屯枫亭,列营二十余里,作长蛇势。退兵,笑曰:‘王进老无能为,非是矫兵,实惧敌也。'自率轻骑往觇,令大队继进。猝遇于涂岭,戎旗一镇许耀奋勇与战,国轩督所镇分股从中击之,大溃。至叮当关复战,耀抖擞再斗。不能敌,奔兴化府。

  追至郭外,闭城。仍引师还屯枫亭,报捷。以许耀首功,擢升右虎卫。”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康熙十三年,1674年)九月,耿精忠(提督)王进自兴化、别将由上游,会刘炎协攻泉。使右武卫刘国轩出御。

  素轻南兵,泉州之役曰:‘是众寡不当,愿益兵。'期取泉自效。步骑二万,鼓行至惠安,恣焚掠。

  国轩严阵以侍,相守越旬,进退屯枫亭,连营二十余里,军势甚盛。

  (十月)国轩率轻骑觇之,猝遇于涂岭。许耀少却,国轩分诸军搏战,自辰至已,两军殊死斗,兵遂溃,追奔至兴化,军郭外,三日夜乃还。”

  十一月十八日师逼降漳浦

  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十一月,郑经遣侍卫冯锡范兴明伯·赵得胜督诸军由海澄进攻漳浦。十八日,军连败依附耿精忠而据守漳浦的刘炎等于不孝岭、追过岭、打石山,追击至漳浦城,用天炮铳打入城内。刘炎无奈,与云霄镇刘成龙、福州亲军都尉徐鸿弼出降 。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十一月)郑经兴明伯·赵得胜、侍卫冯锡范督诸军攻漳浦。

  漳府既约降郑经,诸邑皆下,独刘炎据守漳浦附耿精忠精忠遣兵援之,至平和,黄芳度守将击却之;精忠复遣亲军都尉徐鸿弼从间道入漳浦。

  郑经赵得胜等由海澄攻之,鸿弼刘炎会云霄镇刘成龙迎战于罗山岭。将左虎卫何祐挥戈邀击,鸿弼等大败,退入城;得胜督兵环攻,以红夷冲天砲击之。刘炎惧,与鸿弼成龙出降。”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十一月,以漳州黄芳度既降,潮州围久,而漳浦刘炎从中截据不附,又结连兵曹王子玉、都尉朱鸿弼师,欲从中兴兵(按:子玉鸿弼统众至平和,被德化公守将赖升邀击,故从间道抵漳浦合刘炎),即令侍卫冯锡范为帅、兴明伯·赵得胜副之,督左虎卫何佑、宣毅前镇江胜、宣毅右镇许贵、前冲镇洪羽、元宿镇施凤、女宿镇王世泽、奎宿镇郑国选、戎旗一镇 林升 、戎旗二镇林应等,由海澄进攻漳浦。

  得胜赵山到漳浦说刘炎不听。

  耿精忠王子玉等兵败于平和,乃遣蒲日兴到泉州与郑经修好;书曰:‘日者诸藩建议之举,原从中原大事起见,共图恢复,以协天人。弟之所以勉力兴师者,虽为吴王,亦以践台约也。今事当创始,而每有争地争城之衅!夫闽地纵是殿下父母之邦,亦先王世守之土也。前以恢复中原为重,故彼此曾有成言。今中原尚虚逐鹿,而衅端突起阋墙,殊不可解。方今西北连兵,望救甚切,非我辈游移观望之时。惟冀殿下俯念吴藩及弟前约,捐小忿而图进取!勿使海内豪杰,谓我辈自相矛盾,怯公战而勇私斗也。'

  厚待日兴而报书曰:‘天下乃我太祖之天下。侈言天下,岂不羞乎?且请弟渡海者谁?令弟毋作妄想者谁?绝不与弟来往者谁?夫子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勇私斗而怯公战」,弟亦不得已耳!如果欲修好,当践前约。'

  精忠自知理短,又遣董一年王世翰再来泉州修好。议未定,刘炎师由海澄而来,调云霄营游击刘成良同中营游击冯友魁率众守罗山岭。

  十八日,锡范师次不孝岭。成良列阵岭下与敌。锡范何佑江胜二将击之,杀其千总杜养体、戎旗龙得云等,大胜。尾追过岭;至打石山,又败王子玉军。直冲至北门,门几不及闭。刘成良已从东门过渡,带所部回云霄矣。锡范督众用天炮铳打入三门,悉落衙中,滚坏房屋数十间。母大惧,逼无奈,请降。

  锡范报捷,前锋镇,挂荡虏将军印。另修书并币帛,遣使到漳浦县,令锡范亲诣灶山,聘隐士张若仲并弟若化二人。

  (若仲声玉,号决峦,庚辰进士。官益王长史。

  若化雨玉,丙子举人。官御史。甲申闻变,兄弟结茅隐于灶山,躬耕治圃,足不下山者三十余年。)

  其聘书略曰:‘天地闭而贤人隐,时固当然;龙彲绌而太公兴,会亦无失。二位先生,强不变塞,智足周身。避乱何须辽东,养晦无烦土屋。先王雅相慕尚,不佞犹深景仰!紫色蛙声相对,宁免穷民之哭;云收雾罢乍开,应启浴阳之颜。请同鸿冥以翩来,得就龙光而乞言。昔段干 偃息,犹辅魏主;子房 留侯,尚扶汉嗣。小子虽臧否之未知,先生其教诲之不倦可也! '二人竟以老辞,送锡范下山。”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十一月,刘炎在漳浦,为右臂患,遣兴明伯·赵得胜、侍卫冯锡范,由海澄进师。

  与云霄镇刘成龙、福州亲军都尉徐鸿弼,合师迎战于罗山岭。右虎卫何祐挥兵击之,等大败,走入漳浦城。岛师军)环阵攻围,三将皆出降。 ”

  十一月郑经又遣赵得胜西救潮州,十二月初一日解围

  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十一月 ,郑经赵得胜为总督,督诸军救援潮州;十二月初一日解潮州围。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清·康熙十三年 ,南明·永历廿八年,十一月赵得胜为总督,督诸军救援潮州;锡范 回泉州。

  刘秉权既得凤凰洲,随督兵渡河夺笔架山。会沈瑞张梦吉宋文科师,合困潮州。又令潮州知府阎奇英(原潮州府督捕厅,因解颜料入京方回,委任知府事)筑炮台河之上,下设栅二重拦之,并置钩钓于水底,提防周密。因而焦劳太过,不五日得病死。

  王国栋于潮之西南用籧篨堆土遮卫马士,上架大炮,日夜攻打。城崩百余丈,进忠陈宠吴世德杨奕等极力守御,随崩随筑。国栋架云梯齐上,悉被葫芦山上横身炮所打,并城上大炮、火枪、火箭、火桶、喷筒齐下,死填沟濠,伤者不计。如此者三四次,城终不得破。

  迨报‘漳浦已降,贼援将至',国栋提骑步万人,同严自明屯札黄冈,出迎于石壁庵下。 得胜何佑江胜林升三将出敌,奋勇争先,连砍数人,国栋高亮桢败遁。遂弃黄冈,屯札浮山。但以师老援强,又虞城内刘进忠出而合攻,二十九日弃浮山回潮。得胜挥军尾追,札黄山坑。

  三十夜,之孝国栋自明等焚诸营盘,遁守普宁县,连营新墟。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潮州围解,刘进忠出接赵得胜等军。得胜师屯溢溪之后山,报捷。”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精忠遣兵围潮州,潮州总兵刘进忠降于遣其将 赵得胜入潮州,击破精忠兵。”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赵得胜遂引兵西救潮州。

  先是,金汉臣救潮州,一军尽没。会祸结,外援不至。城坏百余丈,刘进忠悉力守御,中外隔绝已半载。

  至是,赵得胜统军入潮,与广兵战于黄冈,破之。广兵烧营而遁,潮围始解。得胜班师。”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取潮。”

  十一月吴三桂郑经解兵未决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先是,三桂初反,遣帛书一入福州,一人台湾,会兵。使监纪推官陈克岐、副将陈文焕报之。三桂复遣礼曹员外钱黯通问。

  值岛师军)入泉,再遣礼曹周文骥来解兵,曰:‘天下事重,无操同室戈,贻敌笑。'及精忠鸿弼等败,乃使潘曰兴修好。

  报曰:‘王能如约者,听。'竟未决。”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十一月,周主吴三桂遣礼曹员外周文骥聘于郑经

  三桂既反,国号‘周',遣使赍帛书入东宁会师,郑经令推官陈克峻(应为“陈克岐”之误) 与副将陈文焕报之。三桂复遣礼曹钱点通问;值构兵,点回报三桂三桂乃遣文骥解和,大意以‘同室操戈、贻笑敌国'为言。

政军建设

  郑经既入厦门, 以陈永华为御史总制,留守台湾,在厦门又设立1套军国班子,加强政军建设。

  明末清初 · 夏琳 《闽海纪要 · 甲寅 ,康熙十三年(明 · 永历廿八年)》:“军国事宜,皆决于赞画 陈绳武 、侍卫 冯锡范 。 ”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 ·郑成功下》:陈永华为御史总制,留守台湾。”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凡文武事宜,皆赞画参军陈绳武、侍卫锡范主之。 ”

  设“六官协理”

  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廿八年),郑经郑成功“六官”制, 设“六官协理”(“兵官协理”不设,实“五官协理”)。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郑经设‘六官'。

  以洪磊为吏官、杨英户官、郑斌礼官、柯平刑官、杨贤工官,各名曰‘协理';不设‘兵官',以陈绳武为赞画兵部;仍置六科都事、都吏及察言、承宣二司、中书舍人本科等官。

  初,成功虽承制设‘六官',文书仅称卑职;至郑经中年,文武具启,始称臣。”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氏自成功时即置‘六官',多僭帝制。再出思明,更多设伪官。”

  “以‘六官'协理:洪旭洪磊吏官、杨荣户官、郑斌礼官、柯平刑官、杨贤工官,惟不设兵官。置六科都事察言,承宣宾客。”

  设中书科

  郑经设中书科,供笔札、掌笺奏。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郑经郑得潇为中书科。

  得潇,明·书生,博洽群书,方正澹雅,与陈永华交厚。至思明州时,永华以书聘得潇与其侄、兵部陈绳武同计事,以老辞。既而征为从事,又辞;乃以为中书科,供笔札、掌笺奏,一时称为‘文辞巨手'。”

  定军制

  郑经更定军制,设“侍卫”、“勇卫”、“左武卫”、“右武卫”、“虎卫”、“五卫”、“銮仪”7亲军,又有果毅、折冲、五常、五行、五兵、左先锋、右先锋、前锋、后劲、中权、戎旗28宿营制。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潮州)捷,调赵得胜提本部军回,以刘国轩刘进忠副。

  允留守东宁总制使陈永华荐,聘故明乡绅癸未进士倪俊明(漳州人、壬辰进士)、李其蔚(同安人)二人为参军。”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诸司亲军:曰侍卫,以冯锡范为之;曰勇卫,留守永华陈永华摄之;曰左、右武卫,薛进思刘国轩为之;曰虎卫,何祐许耀为之;曰五卫,施福为之;曰銮仪,艾祯祥为之。

  又有果毅、折冲、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锋、前锋、后劲、中权、戎旗二十八宿营制,听五提督节调。”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更定军制,以锡范及参军陈绳武赞画诸政,诸将刘国轩薛进思何祐许辉施福艾祯祥分领各军。”

  钱饷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甲寅,康熙十三年(明·永历廿八年)》:

  “郑经郑省英为宣慰使。

  初,郑经率师西来,兵饷皆取给东宁。及得泉、漳,兵将日多,转运不给;乃议征饷: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每人日纳银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纳饷,名曰‘梁头'。

  以省英为宣慰使,总理各部钱粮;各县令以六科都事为之。

  又设盐运使,分管盐场:以陈廷章为泉州盐政、冯锡范(误,应为“冯锡珪”,或作“冯锡圭” )为漳州盐政、李景为潮州盐政;盐价每石二钱,征饷四钱。

  又设饷司,科杂税,以给兵食。”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潮州)捷……以郑省英为宣慰使,督钱粮;原昌密道吴慎为屯田道,清查屯田等租税、炉税、渡税、酒税、猪牙等项。又令各县照台湾事例,人有丁银,每月每人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而纳饷,名曰‘梁头'。以陈廷守督理泉州盐务,冯锡圭督理漳州盐务并杂粮,以给兵食。”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省英为宣慰使,督各郡钱粮,令人月输银五分,曰‘毛丁';船计丈尺输税,曰‘樑头'。

  盐司分筦盐场,盐石值二钱,徵饷四钱;饷司科杂税给军。”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郑经前取饷于东宁(台湾),比得漳、泉,转运不继,始用‘六官'征催富民绅士。以郑省英为宣慰使,统督各郡钱粮。前昌密道吴慎为屯田道,清收屯租;诸县令以六科都事为之,皆台湾来者。人月输银五分,名曰‘毛丁'。船计丈尺,名曰‘梁头',督造采船料。

  盐司分管盐场。以陈达章司泉州,冯锡圭司漳州,郑珍英司潮州。盐石直二钱,征饷四钱,饷司科杂税给军。”

  清·康熙十三年十二月,有永春民吕华 (或作“吕花”),不服军征索,杀差官,据所居马跳寨集众反抗,郑经遣兵往剿,3月不下。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永春知县郑时英诱杀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清·康熙十四年)有永春县马跳寨吕华,见其剥削难堪,遂杀所差据寨。凡避科派者,悉往投之,用为羽翼。遣中提督中镇卢仁同后镇张汉相统兵往剿,设险守御,不能破,伤失甚多。又遣左武卫薛进思督兵合围,未得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二月…永春知县郑时英遣人入马跳寨说吕华,许以不死。亦以人众乏食,不得已降。代之请,不允。磔一人,籍没其家;余者令厚恤之。”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永春民吕花,保所居村曰‘马跳',不应徵索,使 进思围之,三月不下,诱降而杀之。”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杀永春民吕花

  恃马跳地险,不服征索,避科敛者依之。使左武卫薛进思攻围,三月不下。永春知县郑时英遣人招谕,许以不死。出降,钉之,没其家产。”

  康熙十四年六月复开诸国互市

  厦门为诸洋利薮,但自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正月郑经自台湾回师厦门,十月厦、金又陷于清,反复争战,番船不至。至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郑经于厦门复开互市,与诸国开展海外贸易。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英圭黎及暹罗贡物于郑经,乞互市,许之。

  先是,厦门为诸洋利薮;癸卯破之,番船不至。

  至是,英圭黎及万丹、暹罗、安南诸国贡物于,求互市,许之;岛上人烟,辐辏如前。”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是岁(康熙十四年,1675年,番舶互市于思明。

  先是,中左所为诸洋利薮,岛破,夷舶不至。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氏复岛,英圭黎万、暹罗、安南诸国,皆献方物互市,中左烟火市里,几复其旧。”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复开互市,英圭黎、暹罗、安南诸国市舶并至,思明井里红火几如承平时。”

  【注:
  ①“英圭黎”:“英国”的古译名,或译为“英吉利”。
  ②“暹罗”:“泰国”的古译名。
  ③“万丹”: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统治今印尼爪哇西部的伊斯兰教王国;首都万丹,亦作国名。
  ④ “安南”: 越南古名。】

康熙十四年复相结

  正月复相结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复相结,耿精忠践前约,郑经领泉州、漳州,以仙游枫亭为界,立条誓“有事相援,无得侵伐”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春正月,上将军耿精忠遣少卿张文韬郑经元旦。

  时精忠以船五只送郑经,以践前约;许之,命郑斌报聘,以枫亭为界,各不侵犯。自是,交好。”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正月……郑经率文武,拜贺于泉之承天寺,称永历二十九年;耿精忠称乙卯年……

  精忠郑经现据漳、泉、潮三府,兵马强盛,而王进又屡败,故汲汲求好,遣吏曹张文韬抵泉,与贺年;并送大战船五只,以践前约舟师之助。

  议和,许之,遣礼官郑斌刑官柯平入福州答礼。

  精忠令礼曹金镜林日光接待二使。次早,欲进谒精忠日光问二使曰:‘今日入见我主,欲行何礼?'

  曰:‘非天子不议礼。'日光无复难之。

  入,行客见礼。与精忠约:‘从枫亭为界限,通商贸易,有事相援,毋得侵伐。'议遂定。

  回复,从此交好。”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康熙)十四年,精忠使贺年,亦报礼,自是复相结。”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春正月,精忠遣张文韬 如泉州贺年,以五艘如约。郑锦郑斌报使,立条誓枫亭为界,自是交好。”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精忠惧,使人议和,以枫亭为界。”

  二月军破饶平执沈瑞降之

  清·康熙十四年(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尚之信尚可喜令,提兵援漳,从大埔县偷过平和县入闽。(按:①“大埔县”:隶今广东梅州市,东北部紧靠平和县、永定区。②“平和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县。)

  时清·续顺公·沈瑞屯饶(今广东潮州市饶平县)。二月,刘进忠遣兵进据百子桥截粤东援师,击溃之;尚之信星夜遁大埔县。郑经刘进忠攻饶平城,沈瑞乃降,表封“怀安侯”,徙其家于厦门安插。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二月,续顺公·沈瑞及明·左虎卫何祐战于饶平,大败,降之。

  沈瑞续顺公,驻饶平;刘进忠攻之不克,广兵援之。何祐遇之于百子桥,破之。沈瑞降,郑经封为怀安侯。”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7》:

  “续顺公·沈瑞,当其与王国栋合兵围潮,以其必破,故将全旗眷口于诏安搬出,随安顿饶平县,俟城开日,仍回镇守。不意赵得胜一到,黄冈战北,栋撤围遁去。因眷口累,不得已遣人诣 得胜 军前请降。许之,代为请

  时饶平土著人詹四,原饶镇吴六奇标下为旗鼓,狡狯机智。恃族人多,境连大埔,谙熟可通;知叔母系平藩尚可喜女,遂献策于曰:‘海贼初到,潮郡方开,正欢喜仓忙之际,未暇及此。况固山驻札新墟,计程不远。可速差人星夜往省请兵,从大埔间道可达此,并会新墟之师,则潮州仍可围困矣。 '

  用其谋,即差心腹将兼程抵省,见可喜。又令詹四招健勇充伍,修整城池炮台,蓄积粮饷。进忠果以久围新解,兵马云集,未暇旁掠诸县。后用澄海镇蔡茂植夺澄海县、英兵镇李虎夺揭阳县、宣毅左镇邱辉夺潮阳县。

  进忠正在犒师之际,忽报沈瑞在饶平县招集好汉,修整城池,必有异谋。即遣人往饶平请来潮议事,并窥探虚实。沈瑞礼其差而虚应之。差者出,即剃发据城,遣人往广东催援。

  进忠沈瑞据城报,令何佑施凤郑国选马成龙李云、赵承业郑廷选洪经邦等先入攻围。又虑新墟进兵,令中镇陈琏、揭普镇张朝瑞与水师镇毛兴守揭阳县。杨奕率其部众会达濠丘辉、将军马应龙等守潮阳县。刘国轩等列营于桃山。以左镇何鸣凤、右镇曹应鹄(后投诚,征云贵功,历山东总兵)同骁骑营张辉、领旗营刘承恩、亲随营杨梁等,守潮州府。自督林升江胜林应武弘谟王世泽王一新刘成良周鹏云朱缵林天贵蔡大茂王继邦等兵继进,围如铁桶。用天炮铳打入,但城中池塘甚多,悉打落于水,不为害。

  进忠又令于西北、西南二角筑台驾炮,日夜不绝攻打。云梯齐倚,悉被 梦吉 、 文科 督矢石药桶击打,不得上,方退,惟困守而已。梦吉文科虽得一时获安,但救兵不至,则将奈何?而又每每攻打,计绌待救。”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 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正月……安达公·尚之信可喜令,提兵至大埔县,用千总朱梁为乡导,从扶胶(一作湖寮)白濠(一作白堠)私过平和县进援。

  侦探飞报进忠之信从间道兼程将到,随遣曹应鹄施凤林升郑国选王一新林天桂蔡大茂何佑统领进据百子桥,截粤东援师。进忠江胜诸镇,日夜攻打。梦吉文科率众百计御之,死伤过半;而城不下。尚之信大队绕道,已到饶平近境,侦报百子桥贼兵列营。之信知其有备,亦屯扎,著骑兵四探。何佑闻粤师到,令王一新出哨,相遇于百子桥之东。交战未分胜负,各敛兵回。

  发令曰:‘兵贵神速,乘其初到,土地未熟、民情未洽,败之必遁。若纵其结营,深沟固垒,则难摇动矣。明日,施凤蔡大茂尔二人带本部将士,埋伏于百子桥左。王一新 林天桂尔二人带本部将士,埋伏于百子桥右。国选,尔前引战诈败,俟骑兵齐至,方出合击!'诸将领命而去。

  林升曹应鹄等列阵以待。

  次早,之信以步兵火攻为先锋,骑兵为左右翼,进攻百子桥营垒。国选接战,之信令火攻齐发。国选难当,退下。之信国选败,挥骑兵合左右齐冲。奔出阵,舞牌佐之。连砍数骑,骑兵稍怯。而王一新从左喊杀出,施凤从右喊杀出,之信势虚,遂溃,死骑兵二千余人,不敢结营,星夜遁大埔县。追三十余里,方鸣金收军。后探之信回大埔,亦班师。

  进忠攻城,沈瑞见外援兵不到,粮饷已匮,杀马掘鼠以食。后闻之信败遁,计穷,仍与梦吉文科商议投降,遂遣人诣进忠军中请降。许之,代请于以其降而复叛,降一等,表封沈瑞为‘怀安侯',徙其家于厦门安插。”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续顺公·沈瑞屯饶平,进忠攻之,何祐击破援兵,遂执及其孥归于台湾。”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是月(康熙十四年,1675年,二月)续顺公·沈瑞以饶平降台湾。

  叔母尚氏平南王女也,降时迁至漳浦,尚留诏安。广兵围潮,趋饶平。

  及潮州围解,刘进忠移师攻之,不克。广兵来援,左虎卫何祐遇于百子桥,败广兵,乃降,改封怀安侯。”

  三月流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狼峤

  清·康熙十四年(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二月,郑经洪承畴祠,改祀铜陵黄道周、江门蔡道宪于内。(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承畴》)

  三月,郑经流清·经略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东宁(台湾)极边狼峤(“狼峤”:亦作“琅桥”、“郎桥”、“浪峤南屿”,即今台湾最南端的的恒春半岛)。

  明末清初·夏琳 《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三月,郑经流经略洪承畴眷属及前进士杨明琅于狼峤。

  时祀洪承畴于学宫。毁祠,破木主,改祀故相黄道周、忠毅蔡道宪;流承畴胞侄士昌士伦及其家属于东宁极边狼峤。并责杨明琅(甲申之变过崇祯梓宫不下马,且斥为亡国之君)亦流于狼峤。后皆死于窜所。”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二月,郑经毁经略洪承畴祠,祀铜陵黄道周、江门蔡道宪于内。

  又窜承畴士昌士恩暨故明癸未翰林、泉州晋江县人杨明琅二眷口共百余人于鸡笼、淡水。且责明琅曰:‘尔身为词臣,当甲申煤山之变,既不能死难,反敢于贼队中扬扬得意,策马过梓宫而复睨视之!'旬后,明琅亦死于窜所。”

  三月礼送清·南安知县刘祐北归

  清·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三月,郑经礼送清·南安知县刘祐北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祐》)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郑经礼送南安县刘祐北归。

  先是,将修《南安县志》,乡绅以承畴成功二家请;刘祐曰:‘不可太褒、亦不可太贬!'闻其语而感之。

  精忠之变,逃匿光山谷(“光”应为衍文)。至是,令人致聘,将欲官之;辞曰:‘吾向者所言,乃公道在人,所不容泯耳,岂为今日地也哉!吾官授本朝,城破不能死,已有余罪,何忍苟降以偷生!'

  义之,遣兵护送北归,礼待甚厚。”

清·康熙十四年之战

  相持日久

  刘国轩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月自涂岭捷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率诸镇入广东潮州, 欲取属县之未附者,与尚之信相持日久。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刘国轩自涂岭捷后,率诸镇入潮州,同刘进忠窥取属县之未附者。

  安达公·尚之信调兵十余万尽锐攻之,相持日久。”

  四月郑经决意进兵

  清·康熙十四年乙卯 (南明 · 永历 廿 九年 , 167 5 年 ) 四月,平南王·尚可喜兵屯普宁,有窥探潮州意;郑经决意进兵,任刘进忠为正总督、刘国轩为副,督诸镇进屯新墟,与王国栋营垒相对。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四月,刘进忠平南平南王·尚可喜兵屯普宁,实有窥探意。我师云集潮州,日费数千金,与其坐老其师,不如进取可广其地。启请,许之。授进忠为正总督,国轩副之,何佑江胜为先锋,督诸镇进屯新墟,与王国栋营垒相对。

  又以吏官洪磊为潮州宣慰使,李景督理潮州盐政,征计军前粮食。”

  五月六日郑经师次海澄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六日,郑经发泉州,师次海澄。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夏五月,明招讨大将军世子郑经率师之海澄。

  时黄芳度虽受封于,其心未尝忘国朝。饶平之捷,刘进忠南征,许之,乃自泉州帅师次海澄,实欲图漳州。芳度不敢出谒,乃使郑彬入漳慰谕之:‘或率兵从征,或束身入朝。'芳度终不敢受命。精忠移檄召之,亦以疾辞。始欲定计攻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五月,自泉州回厦门,旋又入居海澄。

  黄芳度虽奉郑经约束,实出于势之无奈。每登城北望,叹曰:‘孤军力短,何日得伸己怀而效桓彝也?'即遣黄蓝賫密本,从间道入京;并书与兄芳世,嘱其速为启奏,请师出援。又差人密持书仙霞关与黄翌,令其撤师回漳自卫。翌接书,不请命于精忠,将所部兵从建宁、宁洋山道回漳。

  芳度忽闻回厦门,又骤入海澄居住,心不自安,密整军旅,缮修城池。遣其中军朱武赍启海澄接,并请谒见,以觇虚实;厚赏而允芳度入见。回报,益不自安,延月余未敢进谒。

  遣协理礼官郑斌入漳,同知府叶亨慰抚之云:‘既不晋谒,须出兵从征!'

  礼待,许即带兵南行,而终不遵其令。又虑统师围城,与吴淑计议,欲率亲信护眷口从小溪、平和间道遁粤东。

  曰:‘出遁粤东,脱离虎口,其策甚高;但恐兵心利辎重,中途不测,悔之无及;不如速差人往平藩(平南王)处请援。倘有紧急,据城坚守以待救援。'芳度是之,遣兄芳泰从平和越大埔抵粤东见尚可喜借兵。”

  清·邵廷采 《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率师次于海澄。

  饶平之捷,刘进忠密启于,请讨黄芳度亦以氏必死之寇,终无降理。是月六日,发泉州,入海澄,实图漳州。

  留驻二十日,芳度不敢入见,遣其中军朱武奉启,意觇军势。使郑斌入漳宣慰,或率兵从征,或束身自诣,终不至。且召黄翼于关外,密使归漳。移书来征,又以病辞。

  遂定计攻城。”

  五月鲎母山战役

  清·康熙十四年(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五月,军终于鲎母山战役大败尚之信王国栋部。王国栋败退普宁县,方收军安营。(“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市,位潮汕平原西缘,与揭东区隔河相望,南邻惠来县,西北连揭西县,东毗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西南接陆丰市。)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安达公·尚之信及明·左虎卫何祐战于鲎母山,败绩。”

  “国轩等以所扎新墟垒次地坦,虑恐骑突,且侦知之信分兵由间道欲绕后邀击,乃抽回鲎母山,据险以待。之信率兵追之,何祐奋勇冲击,直贯其中,骁骑出其左右,国轩继之 。之信大败,奔回。

  是役,以饥卒数千破劲敌数万;自是,何祐名振粤东,广兵望其旗帜皆遁。”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五月)可喜即令安达公·之信整兵往救,并令之孝王国栋进兵潮州,以分其势。

  刘进忠等列营新墟,见之信国栋深沟寨栅,设险固守,而骑兵精锐,未敢进击,相持日久。可喜芳度之请,再益骑步兵一万与王国栋,令其攻潮以分贼势,庶漳州可援。

  进忠国栋进兵,恐其逼战,与国轩谋曰:‘国栋添兵,不日必来吾营。但此处平坦,非险要之地,不可与战。且退守潮州,以避其锋。'

  国轩曰:‘避之诚是。若退潮州,必不可也!'

  进忠曰:‘退而后战,不但保城,而且可以束兵?'

  国轩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凡事当审时度势,今与昔不同;昔日之围可救,今日若围,必不可援也。'

  进忠曰:‘愿闻其说。'

  国轩曰:‘去岁之援,我师平耿回战,而军心雄壮。广兵围久师老,故望风披靡。今日广兵大队而来,必有成算。兼之,迩来漳州势欲剃发,广师一到,漳州必应。漳州若应,福州亦背盟南下。四方鼎沸,若再围困,则不可援也。且暂退凤塘寨之左鲎母山,列营以待,与之决战。'

  进忠曰:‘公筹之详,拜服!'遂约是夜退军。

  次早,哨探报国栋曰:‘海贼昨夜已退。'

  国栋曰:‘乌合草寇,必有漳州之信,故退。宜速追之!'即率骑步尾后齐进,屯札新墟。发令曰:‘海寇怯战而退,明日当奋勇破之!不可畏缩,使彼深沟固守,以作潮州犄角!'

  国轩进忠曰:‘王国栋提兵追赶如此之速,必有所恃。明日当严阵以敌,出奇兵破之。'

  进忠曰:‘然。'

  以何佑江胜为先锋,林应林升为左右伏兵。三更造饭,四更饱食,五更在伍。进忠国轩曹应鹄李云郑国选施凤王世泽王一新刘成良洪经邦刘成业洪羽周鹏云林天桂曾成蔡大茂朱缵等,作长蛇势迎敌。

  国栋进忠退兵之速,疑为漳州信急,兼恃兵将众多,以骑卒为先锋,步旅与乡勇为左右援,遍野满山齐进。岂期骑兵未到,左援步旅从间道山顶先出,与氐宿镇万焘阵相遇。火器齐发,少怯退下。我师迫之,又退。又逼之,遂退山下。

  何佑望见败,令火攻营万功领众往援,军甫出营,而进忠业发号炮三声,众军齐冲,伏兵亦起,咸杀轰天;左右步旅与乡勇俱星奔,骑兵遂无斗志,亦遁。进忠兵追至二十余里,方鸣金收军。国栋风声鹤唳,直奔至普宁县,方收军安营。

  是役也,道宗和尚于战场收尸骇,计三千有余,葬义冢者五;尚有不能遍及者。

  进忠国轩报捷,仍进屯新墟。”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四年,刘国轩何佑占潮州,败我平南王·尚可喜于鲎母山。”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是月[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刘国轩大败广东于鲎母山。

  国轩自涂岭之役,率所都入潮,同刘进忠行徇属县。诸县坚守,国轩兵老粮乏,欲退守潮州后图,平南(指平南王·尚可喜部)挥步骑来追,国轩何祐等设伏以待。会吏官洪磊宣慰广东,厚赀增募,骁勇迎战鲎母山,伏发,广兵大败。”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四年,刘国轩何祐攻潮州,败尚可喜于鲎母山。”

清·康熙十四年郑经破漳州

  六月黄芳度复叛耿精忠降清

  黄芳度,字寿岩,福建平和人,黄梧之子。

  黄梧初为郑成功总兵,守海澄。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成功华栋等,以海澄降清,封海澄公,开府漳州,先后与郑成功郑经父子对峙。康熙十三年(1656年)三月耿精忠于福州反,黄梧,旋卒。

  黄芳度继据漳州,阳以命答精忠。康熙十四年乙卯(永历廿九年,1657年)六月,又斩耿精忠所置都督刘豹等,剃发降清。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芳度终不安,间道密表于朝,郑经亦羁縻之。”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黄芳度据漳归朝。”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六月,黄芳度以兄入粤请援,恐一旦被围,外无接应,又遣后镇赖升带兵出守平和、小溪一带地方,并严谨城门出入,虞有细作。

  知府叶亨芳度有异志,借出城拜访,遁回海澄;遂剃发据城。”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海澄公·黄梧卒,子芳度保漳州。”

  六月郑经出兵剿漳

  郑经得漳州知府叶亨潜回报告黄芳度有异动,又继接黄芳度剃发据城报,遂决意进剿。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面启,继报芳度剃发据城,笑曰:‘此贼自作之孽,死期近矣。我师有名也。’迨进忠国轩鲎母山之捷,决意进剿。

  率侍卫冯锡范、左虎卫薛进思、右虎卫许耀、左先锋镇张学尧、前冲镇洪羽、戎旗三镇林定、戎旗四镇董侃、宣毅后镇黄云、井宿镇江仰圣、援剿中镇蔡文、金武镇陈侃、中提督中镇李印,过石尾,从万松关而进。

  兴明伯·左提督赵得势,督其中镇马腾龙、左镇陈昌(后投诚,从施琅平澎台功,官狼山总兵,漳之平和人)、右镇陈大烈、奇兵镇黄韬、援剿后镇万宏、土武镇黄良骥、正兵镇陈梓等,从石码、古县而进。

  又令安东将军刘炎督其左镇徐德泽、右镇陈子龙、扬威后镇陈福、木武镇冯友魁、信武镇张国杰、英兵镇刘成良、牛宿镇曾伟、火武镇施廷等,从马口、木绵而进。

  俱会师于漳城。”

  合围截击

  郑经见诸师齐到漳州,合围札击;黄芳度吴淑督兵守御。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芳度探知郑经各处调兵,虞为所困,即令吕孝德星驰粤东求救(孝德后为广东左翼总兵)。

  见诸师齐到,合围札击;芳度吴淑督兵守御。

  以小溪、平和一路尚系赖升把守应接粤师者,驰谕潮州,令何佑施凤郑国选林升林应等,由饶平攻赖升得令,兼程进兵。赖升至,率兵屯百松关,设伏守御。

  备御于关,未敢突进,令郑国选施凤偷小路,绕之后合攻。师不前,忖地理谙熟,必有别谋,遂退守平和。

  退,率军尾追,进围。以城低兵寡,又无援师,不敢守。是夜开北门,走据割竹寨。

  次早入城安民,令郑国选镇守。分一军与林升施凤守小溪,以通漳州;自领大队围割竹寨,伏险要。将至五十余日,粮尽乞降,许之,代为启为后冲镇,仍令 回潮州。”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自海澄移军万松关,亦自潮州攻平和,降守将赖升。”

  六九月屡围攻漳州不下

  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六月,漳州属邑除漳浦外悉下,即围困漳州城,开始率众攻城;然进攻不利,至九月屡攻不下。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六月,郑经攻漳州。

  师次万松关(“万松关”:位今漳州市龙文区蓝田街道梧浦村后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万松岭)黄芳度令其众俱削发固守,遣其兄芳泰入粤求援。

  进攻不利,乃筑长垣围之;调何祐从潮州先攻平和县,守将赖陞降,属邑悉下。”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郑经屯札杨君岭,令冯锡范率众屯东岳庙督攻东门,赵得胜攻北门,刘炎攻南门,许耀攻西门,掘壕开堑筑垣列栅,以为久计。

  芳度吴淑吴潜戴蟒陈士凯守东门,吴文陈骥许毅吴智守西门,朱武洪方名陈献蔡隆守南门,黄翌史良臣许元吴友守北门。芳度置火药数十桶,密环府内,苟有不测,可以自焚,免致遭辱。又屯一营于开元山顶,甲不离身,日夜巡督。

  令于高埠安冲天炮打入。传令:‘见炮从天落者避之。'以天炮不济,令架龙熕攻之。发三炮,城垣崩百馀丈;芳度督兵民负土填石,立崩立筑以御。经令四面环攻,云梯齐倚。度见势危迫,悬重赏以鼓励士卒。士卒各殚力,用火箭、矢石、药桶、斧凿,击烧其缘城者;击死援剿后镇万宏并兵将,填满沟壕,乃退。

  以援师不到为忧,陈骥吴智向前曰:‘等受两世恩养,并无寸功以报。今当此大难,敢惜其身!与其受困坐毙,不如临敌,虽战死沙场,亦大丈夫也。愿与智领一旅,密启西门冲杀!'芳度壮之。

  二将挑选五百健勇,衔枚而出。曰:‘前面营盘是许耀的,当先攻之,以挫其锐。'奋勇齐劫耀营,耀忙出敌,死者不计数,几大北矣;忽洪羽秦文二将,率众救至。不敢贪敌,遂收兵入城,无失一人。芳度大赏陈骥吴智二将,勒督诸军甘苦与共,日夜提防。

  七月,郑经见屡攻不下,且损兵将甚多,而计谋亦拙。又发令:‘诸军四面再协力齐攻,有能先登城者,以「德化公爵」赏之。'炮声不绝,雉堞崩坏,芳度吴淑百计御之。忽报:‘吴智为炮伤甚重。'芳度亲诣其家,令医调治。不数日,死;芳度大为悲恸。

  八月,吴潜见城自六月被围,粤援绝无影响,遂与中营陈士凯谋曰:‘此城虽坚固,奈被围日久,恐全省悉复明;而大埔山道崎岖,苟有一旅,据其险要,援师亦难飞至。'

  士凯曰:‘依公所言,不如献城。'(后士凯投诚,官延平副将)

  曰:‘吾亦有心久矣,但未知吾兄意如何?'

  曰:‘汝试往探之。'

  曰:‘然。'

  是夜,督众巡城,至东门,见按剑踞胡床。以言挑之曰:‘城围日久,广东援师不至,军心惶惶然,虞有异谋?'

  厉色喝曰:‘谁敢如是?汝勿妄言!'

  遂退,复士凯曰:‘吾兄志壮,事未可行。'

  曰:‘且识于心,见机而动。'

  黄芳世已授为福建中路总兵,同将军尼雅汉奉旨至广东,欲会平南王·尚可喜合兵恢复;正逢黄芳泰在粤请援救漳,可喜之信治师。

  九月,芳度恐援师迟至,粮饷不继,征派乡绅富民助饷,城内惶惶。马辰到广,芳泰芳世急询之;方知漳城于六月被围,望救甚切。芳世请命可喜之信兼程而行。”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

  “自海澄移军万松关,芳度剃发守陴,使弟芳泰入广告急。赖升守平和为之声援,岛人攻漳城不克。后镇万宏中炮死。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赖升降,漳属皆复为台湾。芳度孤守漳城。”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郑经围漳州。”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康熙)十四年 ……六月围漳州。”

  郑经破漳州

  十月初六日破城

  清·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十月初六日,郑经破漳州。时除漳浦外,漳属皆下,郑经据有漳、泉二州及思明(厦门)、金门。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冬十月,郑经陷漳州,夷黄芳度家。

  自六月围漳,芳度悉力拒守,数攻不下,列营困之。

  初六日,芳度标将吴淑献城降。芳度方登北门巡视,闻变,踉跄投开元寺井而死。经获其将黄翼蔡龙朱武张济戴邻(应为“戴麟”之讹)陈骥黄琯等,皆杀之。剖黄梧棺,戮其尸,枭芳度首以徇;亲属无少长,皆肆诸市:报发冢之仇也。

  有请毁祖坟者,曰:‘罪止其身,与其祖何与!'不许。”

  “初,吴淑自海上投成功,拨归黄梧标,待甚厚;将死,呼托曰:‘吾儿年少,君可善辅之!'及漳围日久,谓弟曰:‘虽待我厚,顾负先藩实深。今世子待芳度有加,反图逆命;吾岂可以私恩废公义耶?'遂决计降;封为平虏将军、后提督,为戎旗镇。”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十月,芳度出黄金并环珥作是月兵饷,诸军不知,以为饷尽,各窃窃偊语。

  见兵心欲贰,乃乘机说曰:‘援师如此迟缓!月饷已发金与环珥,是内帑已匮,军心将变!兄不可守妇人之仁以祸身!'不应,叹气转身而入。

  会意,是夜即遣人缒下,往东岳见锡范,约献城。大喜,授平卤将军(即“平虏将军”)后提督、为戎旗二镇,陈士凯为木武镇;印、札、旗帜并金龙黄纛,悉藏入城。

  将所谋告骇然。曰:‘事已成矣,约在明晨。' 不得已,从之。

  初六早,于东门城上发空炮三声,开门迎降。锡范挥军分两队入,缘城而行。又一队,从大街进围芳度衙署。

  忽闻东门炮连响,以为贼将临城。即披挂上马,从北门登开元山;望之,见东南城上,悉系旗号,环旋而行。知城已破,遂跳马下山,欲回府自焚。方至开元街头,突见前面贼旗出,不敢前,仍转辔奔入开元寺内。呼左右曰:‘尔辈当杀吾首级以献!'左右悉泪下。芳度曰:‘既不杀我,亦当各自为计』!'左右四溃。芳度下马,扳开元井上横石,倒首栽下。[芳度至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恢复,追赠王爵,谥忠勇,立祠,世袭十二代。]

  郑经入城安民,出令:‘有藏氏一人者,灭族!'寻芳度尸于开元井,收其二弟眷属并其将黄翌黄芳名朱武蔡隆陈骥陈猷戴蟒张济等,羁海澄县。出黄梧尸于棺,与芳度尸磔于市,报发冢也。初十日,驰令至海澄,斩其二弟暨朱武蔡隆黄芳名黄翌陈骥陈猷戴蟒张济等示众,抛其各尸于海。

  有请黄梧诸祖茔者,不许,曰:‘罪止其身,与死者何预?'寻而勒令芳度李氏等自缢。发其亲族渡海,淡水充军。”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40·封爵·国朝·郑克塽》:“叛将吴淑开门纳海澄公·黄梧子嗣公芳度被害。”

  清·邵廷采《南明东南纪事·郑成功下》:“漳属皆下,独漳浦为刘炎所据。于是氏据有漳、泉二州,及思明、金门。”

  《清史稿·列传11·郑成功·郑锦》:

  “复攻下漳州。”

  “芳度孤守漳州,围合,总兵吴淑以城降,芳度死之,其孥皆殉。”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1•郑成功•子“取漳。海澄公黄芳度之部将吴淑献城降;芳度趣诸军巷战,不能支,至开元寺投井死。黄梧之棺,戮其尸。”

  民国《南安县志·卷25·人物志2·明忠节·郑成功·郑经》:吴淑开城纳黄梧芳度阖门被难。”

  郑经驻扎漳州居中调度

  清·康熙十四年(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十月初六日,郑经既入漳州,即移镇于此,以居中调度。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陈绳武曰:‘今者福州业已连和,漳州既平,宜移镇于此,从中调度。'从之,移嬖幸于黄梧书室居焉。

  郑经陈绳武之请,以漳州居中,便于调度,遂驻札。令赵得胜仍回海澄县,遣林升林应刘炎洪羽许贵黄韬蔡文王德郑国选施凤吴潜吴友张国杰冯有魁陆大烈刘成良曾伟马腾龙王一新诸镇,次第下潮州,隶刘进忠刘国轩二人统辖南征。”

  礼葬陈启泰

  郑经入漳州,高殉难清·巡海道陈启泰忠节,礼葬于漳之阪。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 ,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

  “郑经礼葬殉难巡海道陈启泰

  启泰大来,辽东人,为政豪敢有威。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变,会海澄公·梧疽发背死,漳兵乱,启泰令閤家二十余口自缢,亲为排列,从容引僚属入视,皆相顾失色;启泰谈笑自若,乃朝服望阙再拜,自经以死。

  至是,入漳州,高其节,盛礼葬于漳之阪。”

  十月初六日粤师破永定

  清·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十月,黄芳世既请粤师为援,同尼雅汉尚之信提师至大埔县,进次永定。永定兵民闭门不纳,又招之不从,尚之信发令攻城。 初六日城破。

  (注:
  ① “大埔县”:位广东东北部,今隶梅州市,东北紧靠福建平和县、永定区,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
  ②“永定县”:古属福建汀州府,今龙岩市永定区,东连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与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乙卯,康熙十四年(明·永历廿九年)》:“时芳泰往广求援,会其兄芳世率广兵由汀州入,亦以是日破永定县;闻漳城陷,乃大掠而遁。”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黄芳世尼雅汉尚之信提师至大埔县,侦平和业有重兵,况山道崎岖险峻,车马难行;随转从永定大路,进次永定,兵民闭门不纳。之信遣人招之,不从;婉言招之,又不从。之信大怒,发令攻城。

  芳泰曰:‘漳州被围日久,望救切如云霓,不如舍此进兵,救漳为急。'

  之信曰:‘公言差矣。岂有提师向前,而容贼兵从中隔绝乎?此城不顺,譬如咽喉生物耳,当督兵急攻之!'即分军屯营山顶,作疑兵。

  初四日下午,架炮攻破其旁寨。初五日,发各队备云梯,以候次早环攻。

  初六日,之信挥军以木牌遮矢石,贾勇登城,城遂破,出示安民。

  初八日,进兵。芳世芳泰由苦竹星夜抵梅垄张窖,忽侦者至,报‘漳州于此初六日吴淑兄弟献城,公爷阁门死难 '。芳世芳泰闻之,擗踊呼天曰:‘是吾二人之罪也!'遂停师。

  次日,之信到,芳世芳泰哭陈其事。慰之曰:‘如此,前进无益,且暂回师。'不得已,从之信归。因恨永定之阻,任兵掳掠妇女,空其城,回粤东之程乡县,二人回粤依可喜。迨之信剪辫降吴三桂氏和,惧氏相索,走依马雄以广宁县与之驻札。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年)四月间,大师至,芳世逸出江西,投和硕康亲王。”

  尚可喜合兵攻潮州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尚可喜之信飞报,知漳州已破、芳度死难,咨嗟叹息;即代为始末详陈题报,并驰令芳世芳泰带所部兵回粤东,仍檄之信苗之秀等师从程乡县而进,之孝王国栋严自明等从普宁分道而进,合攻潮州。

  又痛漳州救迟,致芳度阁门遭祸,悉系刘进忠反潮从中间隔之故;今虽依附海上,未知其为人始末,即修书,遗使至漳见

  其书曰:

  ‘不榖闻之:择地而处者,立身之经;择人而与者,友侪之义。去岁春夏间,八闽倡乱,将军率台湾之众,来据闽土。说者谓将军与(指“耿精忠”)争权,不意其来我潮援刘进忠也。

  进忠为诏安参将,屡以斩将军士卒之功,授为潮州专阃。不思坚守臣节,乃敢附从逆,撄城据守;及遣兵擒剿,进忠向不榖请抚,遂蒙朝廷恩宥,又窃将军威福。三姓家奴,反覆变幻!异日探将军之虚实、窃将军之首领,又向他处幸功,皆其必有之事。何将军不察,而自残士卒以救仇敌,以长肘腋之患耶?

  至逆,乳臭之子,轻率妄躁;三世受国厚恩,一旦反颜倡乱,不忠不孝之尤者!初以将军为附庸,贤乔梓素抱忠义之名节,奈何忍而受之?若谓目前诸逆正在云扰,不妨乘机煽乱,其计尤左!自古殷忧启圣,历朝三四十年之内,必有变乱征讨之事。今禁旅四出,捷音频闻,将军岂不知乎?

  苟英雄豪杰识时知命,于此为一猛省,建非常之勋、收不次之爵,光及先祖、荣被子孙,讵不伟哉?乃将军计不出此,窃为将军惜之!伏思顺治(1644—1661年)年间,赏爵厚封,令先君(指“郑成功”)既纳降而顺受,后以要请不谐,遂致栖身无地,是令先君之负气寡谋也。倘一念转移,即与不榖会合,将军自泉州进发,不榖从汀州夹攻,则腹背受敌,必不能支,八闽之地,可指顾而定。果有此成议,朝廷必深嘉之,不榖当极力保奏。闽粤封疆,分茅列土,永为二姓之欢,计无善于此者矣!

  若执迷不悟,必欲争衡,主客之势、强弱之形,昭昭在人耳目,岂有幸耶?令先君在日,亦尝破揭阳、澄海、普宁三县,毫未得利而回。况昔日之精兵宿将,今为我朝公侯;其余乌合萍聚未见大敌者,安能济事?将军年少,或未深知。其左右旧人,可以询问;正知不榖非谩语耳。

  兹因壁垒相对,不忍摈绝,故屡屡陈之如此。统祈鉴照,惟望德音! '

  得书,笑谓锡范绳武曰:‘老迈昏瞶,不知死期之将至。'赏其使,而复以书曰:

  ‘明朝有中兴之祚,天意当一变之期,亦识时应世者之所深知也。将军昔与(指“吴三桂”)密约反正,诸郎君兵将皆有叛志。乃衰败昏瞶,观望未举,不佞正鄙笑之!

  顷者书来,窃喜悔心之萌,必有成说。及发翰,大谬不然。

  夫将军固明朝[指明·天启朝(1621—1627年)平辽总兵毛文龙] 之役卒也,常受国恩,下乔入幽,甘饮大牢,斯亦前事无足责者。幸未就木,值天道往复,正群雄义举之日,假令弃邪归正,并力王事,犹可尽洗前愆,生超丑类之名、死无背负之恶,犹未失计也。乃昏耄迷惑,恬不知返!反责为叛逆?如将军之背明者,为非叛逆耶?

  我家世笃忠贞,持正朔于不坠。事济之日,万代信史,难逃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之笔。分茅列土,我自有之,无烦将军过计也。

  若邀天之灵,我师水陆直捣羊城(广州俗称“五羊城”),主将不识避忌,取将军首级,悬之藁街,天下闻之,谁不欣然?将军至老尚未识忠叛顺逆之名义,亦何足论主客强弱之形势?即所云乌合萍聚未见大敌,前者黄冈之役、鲎母山之战,将军自称饶劲,一鼓而败衄几尽,恨此小敌不能却耳。

  来书骄谩,本不裁答;冀有平旦,自爱身家,故敢矢口以俟后悔。幸见原谅!'”

  十二月军继败粤师王国栋部于普宁县

  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南明·永历廿九年,1675年)十二月廿八日,刘进忠部继败粤师王国栋于普宁县(今普宁市,隶广东揭阳市)。

  清初·江日升《台湾外记·卷18》:

  “(康熙十四年乙卯,附称永历二十九年)十二月,郑经屡檄催进忠国轩进兵;进忠于二十八日督诸镇出攻王国栋于普宁县。

  时,尚可喜年迈,兼病目睧瞶,人事彷佛;又报‘吴三桂遣将军杨雄郭义等寇广西,广西将军孙延龄业已剪辫投降,不日即分旅从梧州出击肇庆,由高、雷、廉迫新会。'因是,王国栋严自明将兵各无战志,遂连夜退守葵潭、海丰。

  (按:
  ①高州:今广东高州市。
  ②雷州:今广东雷州市。
  ③廉州:古广东“十府一州”之一,府治在合浦;今属广西。
  ④新会: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
  ⑤葵潭:今广东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
  
⑥海丰:今广东汕尾市海丰县。)

  国轩曰:‘兵贵神速!速攻之,国栋必走也。'”

康熙十五年正~二月军徇广东州郡

  清·康熙十五年(南明·永历卅年,1676年)正月,郑经遣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徇广东州郡;二月,又谴右武卫将军刘国轩入惠州。

  明末清初·夏琳《闽海纪要·丙辰,康熙十五年(明·永历卅年)》:

  “春正月,明·大将军世子郑经遣右虎卫许耀、前冲镇洪羽徇广东州郡。

  驻漳州,念广东州郡未下,乃令许耀等率兵会在潮诸军,分道进取。

  二月,明·右武卫将军刘国轩入惠州。

  时平南王·尚可喜昏病已久,会周师克肇庆、韶州等府,广州人人自危。

  乙卯(康熙十四年,1675年)除夕,驻潮兵烧营遁回,国轩何祐等分道而进。碣石镇苗之秀军程乡;其妻在汛,使人迎国轩师,之秀不得已,遂降;封为灭虏将军,命(仍)镇碣石。

  国轩围惠州,分兵博罗,不利;寻下长乐、新安等县。尚可喜势蹙,遂降周,吴三桂封为辅德公,令退让惠州;与其子尚之信檄提督严自明撤惠州兵回广,遣使通好,餽弓马币帛。

  乃以国轩镇惠州。时东莞守将张国勋亦降,封为征虏将军。

  自是,尚可喜郑经分界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