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代进士名录(北宋) 【本版主要依据陈笃彬、苏黎明《泉州古代科举》(齐鲁书社,2004.9),以及其他历史资料编制。 程式 程式 进士试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宋设进士,有一甲至五甲者,有一举至十五举者。其取士非一科,然惟进士为盛。时殿试有升黜。”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甲科》:“宋制,礼部贡举,设进士及九经、五经、三史、三礼诸科,皆秋取解。明春礼部考试合格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上亲策于廷,唱名赐第,有升有黜。” “特奏名”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甲科》、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 “至开宝(968—976年),举进士诸科不中,阅贡籍,曾经十五举以上终场者,试‘论’一道,皆赐本科出身,谓之‘特奏名’。 景祐(1034—1038年)以后,其法渐恕,进士三举,诸科五举,虽试文不合格,亦与出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 “开宝三年(970年),诏礼部,阅贡士曾经十五举终场者,得一百六人,试‘论’一道,赐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自此始。 咸平三年(1000年),亲试陈尧咨等一百四十人,特奏名者九百余人,有石晋·天福中尝预贡者,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经许附试,故曰‘特奏名’。” “三舍法”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三舍》: “上舍释褐,凡学皆隶国子监及三舍,法行太学,始定置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 神宗(熙宁、元丰在位,1068—1085年)垂意儒学,自京师至郡县,既皆有学,月各有试,程其艺能,以差次升其最优者为上舍,免发解及礼部试,而特赐之第。熙宁四年(1071年),生员厘为三等:始入学为外舍,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讲官月试其业,优等上之中书,其正录学谕,以上舍生为之。学行卓异者,复荐之中书奏除官。 绍圣(1094—1098年)初,凡上等上舍生暨特举孝悌行能之士,不待廷试,许即引见释褐。 元丰(1078—1085年)制,内舍生校定分优平二等,优等再赴会试,又入优则谓之两优,释褐中选者,即命以京秩等除学官。”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甲科》、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又熙宁(1068—1077年)‘三舍法’:士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县升于(德化志无“于”字)州,州升于(德化志无“于”字)辟雍,辟雍升于(德化志无“于”字)太学。司成率其属,稽其籍,考其成,升其尤者,命之以官。三年大比,策以当世之务,别其等差,唱第释褐而任使之。” 【按: ①“三年大比”:源于西周兴贤之制。据《周礼》:“乡大夫之职……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隋、唐以后,登庸人材悉由科举。至明、清两代,每3年举行一轮科举考试,于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次年即辰、戌、丑、未年举行会试及殿试;乡试之年即称为“大比之年”,而科举考试也就沿用《周礼》之制而称为“三年大比”。 ②“唱第”: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甲科》又载: “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诸州推行‘三舍法’,州许上舍一人、内舍二人,岁贡入之京师,其上舍即附太学补外舍,试中补内舍生。通上试不升舍者,遣还其州,其内舍免试,至则补为外舍生。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请天下皆置学,州学生每三年贡入太学,为太学生。学校贡士自此始。” 北宋泉州进士人数和县域分布 北宋,泉州共有进士494名,其中正奏名进士343名、特奏名进士151名。(不含存疑进士) 按县域分布: 晋江县369名,其中正奏名进士242名、特奏名进士127名。 南安县33名,均为正奏名进士。 惠安县35名,其中正奏名进士27名、特奏名进士8名。 安溪县1名,均为正奏名进士。 永春县18名,其中正奏名进士11名、特奏名进士7名。 德化县4名,其中正奏名进士3名、特奏名进士1名。 同安县34名,其中正奏名进士26名、特奏名进士8名。 进士名录 开宝六年(973年)安守亮榜,1人: 殿试从此榜开始。 【晋江】谢膳。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开宝六年癸酉安守亮(一作宋准)榜:谢膳。”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吕蒙正榜,1人: 【德化】苏奉礼。 按:苏奉礼,德化县善均里石城人(现雷峰长基村);苏益孙、苏光谊长子。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前后官至礼部尚书。(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奉礼、苏益》) 太平兴国八年癸未(983年)王世则榜,1人: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王世则榜,进士分三甲自此始。” 【南安】刘昌言(殿试第2名,榜眼)。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王世则榜……刘昌言,字禹谟(民国志无“字禹谟”3字),殿试第二名。工部右侍郎。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太平兴国八年癸未王世则榜:刘昌言,旧志作‘南安人’,《通志》作‘晋江人’。传见□□。” 按:刘昌言,字禹谟,南安人,居晋江。北宋初平海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劝陈洪进归宋有力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随陈洪进仕宋,辟为徐州推官。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举进士入格,授归德军掌书记。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举进士第2人,历保信、武信二镇判官、泰宁军节度判官,入为左司谏、广南安抚使。淳化(990—994年)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拜起居郎。迁工部郎中,逾月,守本官,充枢密直学士、判审官院。未百日又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至道元年(995年)赵赞诛,以给事中罢,出知襄州。至道二年(996年)徙知荆南府。咸平元年(998年),真宗即位,刘昌言就拜工部侍郎。咸平二年(999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昌言》) 雍熙二年乙酉(985年)梁颢榜,1人: 【南安】钱熙。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太宗·雍熙二年乙酉梁颢榜:钱熙,字大雅(民国志无“字大雅”3字)。殿中丞,直史馆。有传。” 按:钱熙,或误作“徐熙”,字太雅、大雅,南安邑治(丰州)人,后居泉州郡城;清溪县令(“安溪县”前身)钱居让之子。陈洪进据泉,辟掌笺奏。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归宋后,钱熙不叙旧职。雍熙二年(985年)第进士甲科,补庆州(今甘肃庆阳县)观察推官。代还,得试中书,迁殿中丞、直史馆。因言坐累,被削职,历朗州通判、衡州通判、杭州通判、越州通判。咸平三年(1000年)卒,年4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钱熙》) 端拱元年戊子(988年)叶齐榜,1人: 【晋江】梁希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端拱元年戊子叶齐(一作“程秀”)榜:梁希言。” 端拱二年己丑(989年)陈尧叟榜,8人: 【晋江】曾会(一甲第2名,榜眼)、刘易知、陈垂象、陈从易、苏国华、王言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端拱二年己丑陈尧叟榜: 曾会,公度父,第二人。传见‘名臣’。 刘易知。 陈从易,传见‘名臣’。 苏国华。 陈垂象。 刘昌龄,昌言弟,或作‘南安人’。(见下文“【南安】刘昌龄”) 王言彻,传见‘宦绩’。” 按: ①曾会,字宗元,晋江人。端拱二年(989年)会元(榜眼)。历光禄寺丞、直史馆、殿中丞、知宣州。大中祥符(1008—1016年)未,由三司判官出为两浙转运使。历真宗、仁宗二朝,出入凡45年,典领宣、处、台、建、颖、池、明7郡,止于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官不过五品(赐股章三品),用不出一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会》) ②陈从易,字简夫,晋江人,宅在泉州城内睦宗院(今鲤城区西街旧馆驿)。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岚州团练推官、彭州军事推官兼摄州事。咸平三年(1000年)入朝,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转大理寺详断官。后出知福建路邵武军。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除监察御史,改任刑部员外郎、直史馆学士,出知虔州。不久还京,仍直史馆。天禧(1017~1021年)间,陈从易因荐送“别头进士”失实,降职工部员外郎。乾兴元年(1022年)出任荆湖南路转运使,徙知荆南。天圣三年(1025年)出知广州。天圣七年(1029年)返朝,为左司郎中、知制诰;迁左谏议大夫。后辞,请补郡,出知杭州。天圣九年(1031年)卒于任所。(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从易》) 【南安】刘昌龄。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太宗·端拱二年己丑叶齐榜(《府志》作“陈尧叟榜”):刘昌龄,昌言弟。前志漏,今从(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增入。” 按:刘昌龄,刘昌言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昌言》) 【惠安】崔拱。 按:崔拱,字宾玉,惠安人;从宦后置宅居泉州郡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惠安置县,端拱二年(989年)崔拱举进士,是惠安置县后境内首位进士。历著作郎、太常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崔拱》) 淳化三年壬辰(992年)孙何榜,7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淳化三年壬辰孙何榜:是榜糊名,考校分五等,上三等赐及第,余赐出身。” 【晋江】陈元稷、韩曜、杨令间、蔡丕、吕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淳化三年壬辰孙何榜…… 陈元稷,时中父。 杨令间。 蔡丕。 吕言,为侍御史,终京东利州路转运使。” 按:吕言,字造父,晋江人。端拱二年(989年)进士,授建州观察推官,历侍御史、京东利州路转运使、广东转运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言》) 【永春】陈庶尹。 【同安】陈纲。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宋·淳化三年壬辰科:陈纲,有传。” 按:陈纲,字举正,同安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授建州观察推官,终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纲》) 咸平元年(998年)孙仅榜,3人: 【惠安】黄宗旦(一甲第2名,榜眼)、郑褒、李庆孙(一甲第3名,探花)。 按: ①黄宗旦,字叔才,惠安镇安铺黄田人(今张坂镇后边村);黄禹锡孙、黄观次子。惠安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始析晋江东乡十六个里置县,故又称“晋江人”。淳化(990—994年)间,黄宗旦举进士,因同场考生有抄其文章而得第,抄袭的人被除名,黄宗旦也不得入选。咸平元年(998年),黄宗旦再试,名列甲科第2名进士(榜眼)。乾兴元年(1022年),黄宗旦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市),权盐铁判官。晚年转任直史馆编修。乞致仕,不准,出知襄州(今湖北襄阳市)。天圣八年(1030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宗旦、黄禹锡》) ②郑褒,字成之,惠安黄田铺渚尾(屿尾)人(今紫山镇仕尾)。咸平元年(998年)进士。早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褒》) ③李庆孙,惠安人。咸平元年(998年),李庆孙赴京应试,登甲科进士第3名(探花)。入仕后任江州推官,后厌恶官场辞归。早逝,天圣五年(1027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庆孙》) 咸平二年己亥(999年)孙暨榜,4人: 【晋江】王中孚、林渭夫、李俊、高惠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咸平二年己亥孙暨榜:王中孚、林渭夫、李俊。” 按:高惠连,字公溥,晋江安平(今安海镇)人,据北宋·王安石《高惠连墓志铭》载:“擢咸平己亥甲科(进士)。”历桂州学教授、龙阳邑宰。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上中书舍人,因迁兵部郎中;同年出知泉州。累官至广南西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后迁巡抚御史大夫兼参赞转运使、敕巡抚广南西路御史大夫兼参赞机务尚书兵部侍郎,渤海郡开国侯。庆历(1041—1048年)维新,摄掌尚书兵部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高惠连》) 咸平三年庚子(1000年)陈尧咨榜,11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是年分六甲,第四甲同进士出身,第五甲同三传出身,第六甲同学究出身。” 【晋江】石昭、朱溆、蔡中正、王宗闵、苏季成、杨令绪、陈汝励、王元之、胡肃、李蔼。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咸平三年戊子(咸平三年为“庚子”,原文作“戊子”,误)陈尧咨榜……石昭、朱淑、蔡中正、王宗闵、苏季成(国华弟)、杨令绪、陈汝砺、王元之、胡肃、李蔼(“蔼”一作“葛”)。” 【惠安】吴谓。 咸平五年壬寅(1002年)王曾榜,1人: 【晋江】肖楚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咸平五年壬寅王曾榜:萧楚材。” 景德二年乙巳(1005年)李迪榜,4人: 【晋江】梁审言。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景德二年乙巳李迪榜: 梁审言,希言弟。 钱蒙吉,熙子,《闽书》作‘南安人’,旧《志》作‘晋江人’。(见下文“【南安】钱蒙吉”) 陈播,旧《志》作‘惠安人’,《闽书》作‘晋江人’。”(见下文“【惠安】陈播”) 【南安】钱蒙吉。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真宗·景德二年乙巳李迪榜:钱蒙吉,熙子。” 按:钱蒙吉,钱熙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钱熙》) 【惠安】陈播、黄宗望。 按:黄宗望,惠安镇安铺黄田人(今张坂镇后边村);黄禹锡孙、黄观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禹锡》)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年)姚晔榜,7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晔榜:赐袍笏自此科始。” 【晋江】陈诂、陈在中、蔡黄裳、刘设、胡靖、张裕、曾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姚晔榜…… 陈诂,三司副使,《通志》作‘陈话’。 陈在中,元稷子,《通志》、《南书》作‘时中’。传见‘文苑’。 蔡黄裳,传见‘宦绩’。 刘设。 胡靖,传见‘文苑’。 张裕。 曾寿。” 按: ①蔡黄裳,字叔文,晋江人,是元丰(1078—1085年)末宰相蔡确之父。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初知风翔府虢县;改知建阳县,在任8年。年逾70迁陈州录事参军。皇祐元年(1049年)以太子右赞善大夫致仕,流寓陈州,卒于是。(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黄裳、蔡确》) ②胡靖,字立之,晋江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胡靖》)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年)梁固榜,2人: 【晋江】宋程(一甲第2名,榜眼)、郭咸。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梁固榜: 宋程,第二人。传见‘儒林’。 郭咸,传见‘文苑’。” 按: ①宋程,字公范,晋江人。大中祥和二年(1009年)进士,任扬州丞、集贤校理,后累官至著作郎、台州通判。(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宋程》) ②郭咸,字建泉,晋江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州观察推官、殿院(殿中御史),出为闽宪,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咸》) 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年)张师德榜,1人: 【晋江】刘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大中祥符四年辛亥张师德榜:刘适。”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1012年)徐奭榜,2人: 【晋江】曾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大中祥符五年壬子徐奭榜: 曾愈,会弟。 谢徽,新《府志》脱。传见□□。”(按:此记有误。实际“谢徽”又作“谢微”,是同一人。见下文“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年)苏斋榜”) 【同安】陈统。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大中祥符五年壬子科:陈统,纲弟。《县志》俱作邑令洪济子,《纲传》作龚邱令元恺子。” 按:陈统,陈纲弟,同安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纲》)。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年)苏齐榜,7人: 【晋江】林贞幹、黄虚舟、吴均、陈从直、曾公度、谢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蔡齐榜: 林贞幹,改名升,桢父。 黄虚舟。 吴均。 陈从直,从易从弟。 曾公度,会子。 谢微,初名徵,金紫光禄大夫,新《府志》误作谢徽,而于前脱谢徽之名。传见‘宦绩’。 钱贞吉,旧《志》作‘南安人’,《通志》作‘晋江人’。”(见下文“【南安】钱贞吉”) 按: ①陈从直,陈从易从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从易》) ②曾公度,曾会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会》) ③谢微,又作谢徽,晋江人。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历临川令、漳州推官、知龙溪县,徙北流(属广西),擢知雷州,后通判福州、知建州、知开封祥符,因求便藩,得海州。皇祐五年(1053年)卒于官,年69。(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微》) 【南安】钱贞吉。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真宗·祥符八年乙卯蔡齐(“蔡齐”民四本作“蔡斋”)榜:钱贞吉,熙子。” 按:钱贞吉,钱熙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钱熙》) 天禧三年己未(1019年)王整榜,9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天禧三年,泉州至此始有特奏名。” 【晋江】陈木、谢起、杨洧、肖沆、曾充(特奏名)、许朝宗(特奏名)、陈渐(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天禧三年己未王整榜:陈木、谢起、苏绅(传见“宦绩”。见下文“【同安】苏绅”。)、杨洧、萧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天禧三年:曾充、许朝宗、陈渐。” 【惠安】崔正则。 按:崔正则,崔拱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崔拱》)。 【同安】苏绅。 按: 苏绅,原名庆民,字仪甫、仪父、议甫,苏颂之父。 关于苏绅的乡籍,主流说法为同安,《宋史》和明·黄仲昭《八闽通志》持晋江说,还有史籍称其原住晋江、后迁同安的。 天禧三年(1019年)进士。历宜州、安州、复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天圣七年(1029年)入翰林院文馆。天圣九年(1031年)出知无锡。明道二年(1033年)迁太常博士。 景祐元年(1034年)六月,苏绅举贤良方正科,擢尚书祠部员外郎,后出任洪州通判,又徙知扬州。景祐四年(1037年)调京进直史馆,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康定元年(1040年)进史馆修撰、中书舍人,擢知制浩。庆历元年〔1041年),入翰林为学士。庆历三年(1043年)迁尚书礼部郎中,旋改龙图阁学士、出知扬州,时丁父忧,未赴任。庆历五年(1045年)十月服阙返京,复龙图阁学士,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权判尚书省。庆历六年(1046年)以吏部郎中改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出知河阳。庆历六年(1046年)冬月徙知河中,未行感疾,卒于河阳。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绅、苏颂》) 天圣二年甲子(1024年)宋郊榜,11人: 【晋江】曾公亮、谢伯景、苏璹、张沛、洪俨、陈嘉谋、吕造、蔡昌宗(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天圣二年甲子宋郊榜: 曾公亮,公度弟。传见‘名臣’。 谢伯景,传见‘文苑’。 苏璹,国华子。 张沛,《通志》、《闽书》作‘升’。 洪俨。 吕造,言子。 陈嘉谋。 柯庆文,旧《志》误作‘南安人’,考庆文子述宅坊俱在观下巷,当为‘晋江人’。”(此记不确。参见下文“【南安】柯庆文”。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柯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天圣二年:蔡昌宗。” 按: ①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晓窗,谥“宣靖”,晋江人;曾会次子,公度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会》) 天圣二年(1024年)举进士甲科第5名。历知会稽县、监湖州酒。庆历七年(1047年)入朝,历国子监直讲、诸王府侍讲、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天章阁待制、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皇佑三年(1051年)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至和元年(1054年),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复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祐元年(1056年)擢给事中、参知政事(副宰相)。嘉祐三年(1058年)加检校太傅、礼部侍郎。嘉祐五年(1060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嘉佑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与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韩琦》) 熙宁元年(1068年)加曾公亮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封“英国公”,寻加尚书左仆射,改封“兖国公”。熙宁二年(1069年)进昭文馆大学士,封“鲁国公”,登上元宰。熙宁三年(1070年)以老避位,九月拜司空兼侍中、领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熙宁四年(1071年)判永兴军,翌年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卒。 曾公亮历仕仁宗、英宗、神宗3朝,是泉州历史上第1位入阁拜相者。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 ②谢伯景,或作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人。登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甲科,任许州法曹,以诗知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伯景》) ③吕造,晋江人,吕言子。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官朝散大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吕造,前《志》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造、吕言》) 【南安】柯庆文。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仁宗·天圣二年甲子宋郊榜:柯庆文,屯田员外郎。” 按:柯庆文,柯述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柯述》) 【惠安】崔丽则。 按:崔丽则,崔拱次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崔拱》) 【同安】苏仲昌(特奏名)。 天圣五年丁卯(1027年)王尧臣榜,16人: 【晋江】杨克昌、陈顺孙、蔡衮、赵諴、洪仪、柯湜、曾公奭、蔡黄中(特奏名)、陈舜圃(特奏名)、陈积中(特奏名)、许贽(特奏名)、陈日宣(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天圣五年丁卯王尧臣榜: 张惟德(见下文“【惠安】张惟德”) 杨克昌。 陈顺孙,从易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从易》) 蔡袞。 赵诚,新志作‘諴’。传见‘宦绩’。 柯湜。 洪仪,俨兄。 曾公奭,公亮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 林杞,知州,迁光禄寺卿。传见□□。(见下文“【南安】林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天圣五年:蔡黄中、陈舜圃、陈积中(时中兄)、许贽、陈日宣。” 【南安】林杞。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仁宗·天圣五年丁卯王尧臣榜:林杞,字卿材。光禄卿。有传。” 按: 林杞,字卿材,林伋长子,晋江县霞州人(今鲤城区江南街道霞州社区)。历知康、雅、泰、淄4州,曾官宣明殿学士,以光禄寺卿致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杞·晋江“宋九牧林”·林杞》) 不少史料记林杞为“南安人”。此记疑与泉州区域的历史变动有关。在唐·开元六年(718年)前,霞州屡属“南安郡”、“南安县”地,一直到开元六年(718年)始析“南安县”(县治“丰州”)东南15个里置“晋江县”,霞州归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 【惠安】张惟德。 【永春】盛奇(特奏名)。 【同安】刘半千(特奏名)。 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5人: 【晋江】谢伯强、蓝圭、蓝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天圣八年庚午王拱辰榜: 谢伯强,伯景弟。 蓝圭,太常寺丞。 蓝丞,圭弟,官员外郎。” 按:谢伯强,伯景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伯景》) 【惠安】郑方。 按:郑方,郑褒之子,惠安黄田铺渚尾(屿尾)人(今紫山镇仕尾)。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推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褒》)。 【同安】宋宜。 按:宋宜,同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以便亲授泉州签判,治平(1064—1067年)中除太常少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宋宜》)。 景祐元年甲戌(1034 年)张唐卿榜,20人: 【晋江】陈侁、黄炳、许当、苏玠、林祯、王果、宋穆、蔡巽、柯颖、陈成务、储卿才、王昊(特奏名)、黄伟(特奏名)、王祐(特奏名)、戴昌符(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 陈侁,《通志》作‘光’。 黄炳。 许当,传见‘宦绩’。 苏玠。 林祯,贞幹子。 林植,《寰宇志》作‘晋江人’。(见下文“【南安】林植”) 王果。 宋穆,程弟。 蔡巽。 柯颖。 陈成务。 吕璹,新《志》作‘南安人”,旧《志》作‘晋江人’。(见下文“【南安】吕璹”) 储卿才,《八闽通志》名下注云:‘郡《志》无此名,而《寰宇志》有之,增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景祐元年:王昊、黄伟、王祐、戴昌符。” 【南安】林植、吕璹。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 “仁宗·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 林植,杞兄。 吕璹,字季玉。光禄卿(“光禄卿”民国志作“光禄寺卿”)。有传。” 按: ①林植:林伋生子3:长杞、次植、三朴。故南安志称“林植,杞兄”不确,应为“杞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杞·晋江“宋九牧林”·林杞》) ②吕璹,字季玉,号心节,南安水头镇朴兜村(今朴里村)人;吕惠卿之父。历新昌县尉、邵武军主簿、漳浦县令、校书著作郎、衡山知县、宜州通判、开封府司录、知潮州、怀州,官终光禄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璹、吕惠卿》) 【永春】黄豫、郑慈。 按:黄豫,字伯奋,永春人。景祐元年(1034 年)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豫》)。 【同安】石选(特奏名)。 宝元元年戊寅(1038年)吕溱榜,13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宝元元年戊寅吕溱榜,是载改元,第一甲皆赐绯。” 【晋江】谢伯初、张翊、陈汝奭、陈宗元、杨洙、李惟几、陈嘉猷(特奏名)、王公佐(特奏名)、石震(特奏名)、陈德荀(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宝元元年戊寅吕溱榜…… 谢伯初,微侄,终郡守、朝奉大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微》) 张翊,《寰宇志》、《闽书》俱作‘翃’。 陈汝奭,诂侄。传见‘宦绩’。 陈宗元。 杨洙,洧弟。 李惟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 “宝元元年: 陈嘉猷,嘉谋弟,《闽书》作‘嘉谟弟’。 王公佐,言彻子。 石震。 陈德荀,垂象子,《闽书》作‘弟’。” 按:陈汝奭,字公武,晋江人。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历遂安令、知海州。母没归,隐居不复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汝奭》) 【惠安】崔黄臣。 按:崔黄臣,惠安人;崔拱孙,崔丽则长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崔拱》) 【同安】苏缄、苏紘。 按:苏缄,字宣甫、或作宜甫,谥“忠勇”,同安人;是苏益曾孙、苏颂堂叔、苏绅从弟。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历河南簿、广州南海主簿、河南阳武县尉、江西崇仁、南城二县令。迁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市),坐贬房州司马,后监越州税十余年。嘉祐八年(1063年)荐知廉州,又坐谪潭州都监,未几知鼎州。熙宁(1068—1077年)初,进广东铃辖。熙宁四年(1071年)知邕州(今广西南宁)。熙宁八年(1075年),交趾郡王李乾德派太尉李常杰等人领10万大军入寇广西,陷钦州,破廉州,围邕州城42日。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城陷,苏缄死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缄、苏益、苏颂、苏绅》) 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杨寘榜,23人: 【晋江】曾公定、蔡若水、邱升、郑广、陈锐、陈补、侯世仪、许端、童孝扬、周万、李颇、王友直、蔡弈、郑谔、杨拯、陈万(特奏名)、郑兼济(特奏名)、李晟(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庆历二年壬午杨寘榜: 曾公定,公奭弟。 蔡若水,从《通志》增。 邱陞,造子。 郑广。 陈锐,从直侄。 陈补。 侯世仪。 许端。 童孝扬。‘童’,《八闽通志》作‘章’。 陈棫。(见下文“【同安】陈棫”) 周万。 石仲甫,选再从弟。(见下文“【同安】石仲甫”) 李颇,浚子。 王友直,果弟。 蔡奕。 郑谔。 杨拯。 吕乔卿,从《通志》增。(见下文“【南安】吕乔卿”) 吕夏卿,乔卿弟。传见‘儒林’。(见下文“【南安】吕夏卿”) 苏颂,传见‘名臣’。”(见下文“【同安】苏颂”)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庆历二年:陈万、郑兼济、李晟。” 【南安】吕乔卿、吕夏卿。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仁宗·庆历二年壬午杨寘榜:吕夏卿,《府志》作‘晋江人’。” 按: ①吕乔卿,南安朴乡人(今水头镇朴兜村朴里自然村);吕璹侄,吕夏卿之兄。籍居晋江安海和泉州郡城,故或称“晋江人”。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进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璹、吕夏卿》) ②吕夏卿,字缙叔,南安朴乡人(今水头镇朴兜村朴里自然村);吕璹侄。籍居晋江安海和泉州郡城,故或称“晋江人”。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进士,历广南东路高要县主簿、江南东路江宁尉。庆历四年(1044年)以秘书丞参编《新唐书》。嘉祐五年(1060年)书成,擢直秘阁、同知礼院。英宗朝(1064—1067年)任史馆检讨、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元年(1067年)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旋以“积劳致疾”乞闲职,出知颍州,同年卒于任。(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夏卿》) 【同安】苏颂、石仲甫、陈棫。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仁宗·庆历二年壬午杨寘榜:苏颂,从本传增入。《府志》作‘同安人’。”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庆历二年壬午科:陈棫。” 按: 苏颂,字子容,谥“正简”,封“魏公”;苏绅子。 苏颂乡籍,主流说法是泉州府同安县城西北隅永丰乡葫芦山南麓人(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城区);但苏颂自认晋江为“邑里”,其它史料还有“南安”说、“祖籍同安、幼居南安”说、“祖籍南安、后迁同安”说、“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说。 庆历二年壬午(1042年)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江宁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留守推官。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即位,改尚书工部郎中,旋命为淮南转运使。仅数月,即召入朝,奉诏修起居注,在此期间,历兼同判尚书礼部祠部司、三司磨勘司、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熙宁元年(1068年)擢知制诰。熙宁二年(1069年),兼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同详定命官;又任同知审官院、权审刑院事;又兼提举兵吏司、封官诰院、详定天下印文、判司农寺;是年二月,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参知政事),推行新法,遭司马光、韩琦等人极力反对。苏颂虽与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保守派人士关系较为密切,但他并没有坚决反对新法。熙宁三年(1070年)权知礼部贡举;四月,王安石推荐其学生、秀州军事判官李定破格越级擢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准,但任知制诰的宋敏求、苏颂、李大临3人却先后抵制,俱不起草诰命,并免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时称“熙宁三舍人”。 熙宁四年(1071年),苏颂出知婺州。熙宁六年(1073年)移知亳州。熙宁七年(1074年)召还朝,勾当三班院,是岁复集贤院学士。熙宁八年(1074年),出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特遣苏颂出知杭州“补败救荒”。 熙宁十年(1077年),苏颂应召还朝,修撰仁宗、英宗两朝实录。 元丰元年(1078年),苏颂权知开封府;未半岁,因李纯案遭御史舒亶弹劾其“故纵”,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贬知濠州。元丰三年(1080年),除知河阳府,因既往父(苏绅)即卒于是,辞不行;元丰四年(1081年)改知沧州。仅数月,召入朝判尚书吏部兼详定官制,参与“元丰改制”。元丰五年(1082年)新官制实行后,苏颂改吏部侍郎。 元祐元年(1986年),苏颂授刑部尚书,俄兼详定重修勅令。元祐二年(1087年)改任吏部尚书,八月寻充实录馆修撰兼翰林侍读学士。元祐四年(1089年)五月,迁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侍读。元祐五年(1090年)三月,进尚书左丞,尝行枢密事。元祐七年(1092年)六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即“次相”);元祐八年(1093年)辞。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苏颂罢相仅6个月,出知扬州。元祐九年(1093年)转知河南府,力辞,哲宗不允。既行,妻卒,请南归,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1097年),苏颂再次请辞,以太子少师职致仕,润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卒于丹阳,后追封“魏国公”。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是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颂、苏绅》) 庆历六年丙戌(1046年)贾黯榜,18人: 【晋江】许齐、苏勉、卢承、王贽、王仪、石绛、林季和、吕元、曾轸、陈谘、杨绶、蔡若拙、杨注、谢子房(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庆历六年丙戌贾黯榜:许齐、苏勉、卢承、王贽(宗闵从侄孙)、林季和、王仪(贽再从侄孙)、石绛、吕元、曾轸、陈谘、杨绶(《通志》作“缓”)、蔡若拙(若水从弟)、杨注。”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庆历六年:谢子房。” 【惠安】胡昱。 【永春】林允中、陈规。 【同安】苏衮。 皇祐元年己丑(1049年)冯京榜,11人: 【晋江】林获、曾鲠、谢仲规、杨允中、杨琯、陈德昭(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皇祐元年己丑冯京榜: 石仲攸,仲甫弟。《宋志》作□(壮,攵代士)。《闽书》误作‘同安人’。(见下文“【同安】石仲枚”) 林获。 曾鲠,复姓林名须。 陈昌侯,统子,《闽书》误作‘同安人’。(见下文“【同安】陈昌侯”) 谢仲规,微子,左朝散,历本路转运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微》) 杨允中,《闽书》作‘久中’。 杨琯,洙从弟,《通志》作‘绾’。”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皇祐元年:陈德昭,德荀弟。” 【同安】陈昌侯、苏结、石遵、石赓、石仲枚。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皇祐元年己丑科:陈昌侯,统子。见《闽书》。” 按:陈昌侯,同安人,是陈纲之弟陈统子。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纲》) 皇祐五年癸巳(1053年)郑獬榜,9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是科始改四岁一举,为间岁。” 【晋江】陈汝曦、肖伯仪、陈说、李若讷、李泾、郭纲、李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 陈汝曦,结子,一作‘汝羲’。 萧伯仪,一作‘义’。 陈说。 李若讷。 李泾。 郭纲,咸侄。 李湜。 钱效,旧《志》作‘南安人’,《通志》作‘晋江人’。”(见下文“【南安】钱效”) 【南安】钱效。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仁宗·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钱效,蒙吉子。” 【永春】刘敏(特奏名)。 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章衡榜,15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是年亲赐举人,凡进士与殿试者,皆免黜落。” 【晋江】苏随、蔡洵、辜肃、陈龙辅、杨汲、张纪、陈思、陈辟、陈锡(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 苏随,璹子。 蔡洵,袞子。 辜肃。 陈龙辅,汝奭子。传见‘笃行’。 杨汲,尧昌子,《闽书》误作‘克昌’。传见‘宦绩’。 张纪,汴子。 陈思。 陈辟。 柯世程,改名‘逑’,庆文子,旧志误作‘南安人’。”(见下文“【南安】柯世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嘉祐二年:陈锡。” 按: ①苏随,自号“紫云先生”,晋江人。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任博罗令,后弃官归。崇奉道术,隐居泉州府西南10里海中央的洋屿棲霞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宗教·泉州道教·宋·其他著名道士·苏随》) ②杨汲,字潜古,晋江人;尧昌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赵州司法参事、权都水丞、淮西提刑、判都水监、大理少卿、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知庐州、知黄州、知徐州、知襄州、知越州,复为户部侍郎。(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汲》) 【南安】柯世程、吕惠卿。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 “仁宗·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 柯世程,庆文子。改名‘逑’。 吕惠卿,璹子。”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 “仁宗·嘉祐二年丁酉章衡榜:吕惠卿,璹子。 按: 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祖,谥“文敏”,南安县朴兜村人(今南安市水头镇朴里村);吕璹子。(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惠卿、吕璹》) 吕惠卿举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后,初授真州推官,调永兴军节度掌书记。嘉祐六年(1061年)秩满入都,拜见王安石,两人因讨论经义而结为莫逆之交;除补开封府通判,旋迁少尹,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韩绛辟为三司检法官。治平四年(1067年)七月,得王安石、枢密使曾公亮荐,吕惠卿得任编校集贤院书籍,又迁集贤院校勘。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擢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吕惠卿为检详文字。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后九日,又加集贤校理。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熙宁五年(1072年),召吕惠卿为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管勾国子监;十一月,以吕惠卿同校正中书五房公事,兼看详编条中书修例;又罢曾布知制诰,以吕惠卿为右正言、知制诰。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十九日,置“军器监”,总内外军器之政,以吕惠卿、曾孝宽为判监,熙宁七年(1074年),吕惠卿先为河北东路青、曹、郓、齐、濮、淄州察访使,二月一日兼判“司农寺”;后数日,召为右谏议大夫知谏院、翰林学士,兼宰相府具体办事的都检正;是年,王安石第1次被罢相后,召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副相),继续推动变法。 吕惠卿与王安石情同师徒,积极参与并共同推动变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反变法派称之为“变法谋主”。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复相,但是,王、吕关系开始出现裂痕。熙宁八年(1075年),吕惠卿罢政,贬守陈州(今河南淮阳),自此一直辗转外任,远离政治中心,政和元年(111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致仕。 【惠安】谢履、陈沼、黄痒奕、崔宋臣。 按: ①谢履:字履道,惠安县城山乡待贤里十一都菱溪谢庄岭(今泉港区涂岭镇谢庄岭)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初授南安县主簿,嘉祐四年(1059年)擢清溪令(今安溪县)。熙宁(1068~1077年)中擢都水监,迁都水丞。元丰二年(1079年)、元祐五年(1090年)两知兴化军(今莆田市)。绍圣(1094—1098年)间起福清知县,终婺州知州致仕。(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履》) ②崔宋臣:崔拱孙,崔丽则次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崔拱》) 嘉祐四年己亥(1059年)刘煇榜,6人: 【晋江】蔡确。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嘉祐四年己亥刘煇榜: 蔡确,黄裳子。 柯述,庆文子。传见‘名臣’。(见下文“【南安】柯述”) 柯迪,述弟,旧《志》作‘南安人’,或以为‘永春人’,皆误。(见下文“【南安】柯迪”) 林序。”(见下文“【南安】林序”) 按: 蔡确,字持正,晋江人;蔡黄裳之子。 蔡黄裳,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皇祐元年(1049年)致仕,官终陈州录事参军,与二子蔡确、蔡硕流寓陈州,后卒于陈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黄裳》) 嘉祐四年(1059年),蔡确第进士。历邠州司理参军、繁昌县令、阌乡知县。 熙宁三年(1070年)辟为开封府管干右厢公事,不肯庭参新任府尹,受责后乞解职;适王安石推行变法,荐蔡确为三班主簿,进入朝廷办事机构;不久邓绾又荐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元年(1078年),神宗批准御史中丞、判司农寺蔡确整理编制的新法重要文件《元丰司农敕令式》。元丰二年(1079年)五月,元绛贬知亳州,蔡确得代其位为参知政事(副相)。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即次相)。元丰八年(1085年)转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 元祐元年(1086年)闰二月王安石卒,即将蔡确贬出朝廷,以观文殿学士知陈州。元祐二年(1087年)坐弟蔡硕(治平二年进士)招权纳贿事,夺职,徙知安州,又转知邓州。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元祐八年(1093年)殒命贬所。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确》) 【南安】林序、柯述、柯迪。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 “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刘煇榜: 林序,植侄。 柯述,庆文子,字仲常。直龙图阁。有传。 柯迪,庆文子。”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 “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刘煇榜: 林序。 柯述,直龙图阁。有传。庆文子。 柯迪,述弟。” 按:柯述,字仲常,南安县丰州富春人;后居泉州郡城(亦晋江县治),或称晋江人。父柯庆文[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柯述乡试中式,皇祐(1049—1054年)中起为泉州教授。嘉祐四年(1059年)举进士。历赣县县尉、湖州归安知县、开封府襄邑知县。熙宁九年(1076年)为漳州施赈副使。约元祐五年(1090年)首知福州。后历调福建提刑、湖南转运使、广东安抚使。元符(1098—1100年)末再知福州,时已80余岁。奉祠归,官终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柯述》) 【惠安】庄公岳。 【永春】颜孝初。 嘉祐六年辛丑(1061年)王俊民榜,2人: 【晋江】曾孝绎、蔡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嘉祐六年辛丑王俊民榜: 曾孝绎,轸从弟,改名‘绎’,终南恩寺。 蔡洙,洵弟。” 嘉祐八年癸卯(1063年)许将榜7人: 【晋江】王裴、王钜、陈颉(特奏名)、肖稷(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嘉祐八年癸卯许将榜: 吕陶,乔卿子。(见下文“【南安】吕陶”) 王斐,贽从弟,《闽书》作‘裴’。 王钜。 上三人《通志》俱作晋江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嘉祐八年:陈颉、萧稷 (楚材子)。” 【南安】吕陶。 【惠安】郑前。 按:郑前,黄田铺渚尾[屿尾]人[今紫山镇仕尾];郑褒之孙、郑方之子。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知连江县,调转运推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褒》) 【同安】石亘。 按:石亘,字彦名,或作彦明,同安人;石赓从弟。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累迁司农寺干当公事。熙宁(1068—1077年)中淮浙、江东饥,从司农张谔出赈,全活百余万口;有司劾“不循常法”,与谔俱罢。终陕西运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石亘》) 治平二年乙巳(1065年)彭汝砺榜:7人: 【晋江】蔡硕、苏咸、周密、李伯亨、陈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治平二年乙巳彭汝砺榜: 蔡硕,确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确》) 苏咸,随弟。 周密。 李伯亨,《通志》作‘亨’,伯湜从弟。 陈端。” 【南安】林世规。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英宗·治平二年乙巳彭汝砺榜:林世规,植子。” 【同安】许权。 按:许权,同安人。治年二年(1065年)进士。(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权》) 治平四年丁未(1067年)许安世榜,1人: 【晋江】林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治平四年丁未许安世榜:林皋。” 按:林皋,晋江人;林黄中[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之父。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任建州理椽。(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黄中》) 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叶祖洽榜,10人: 是科,亲试举人始用策。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是年,亲(“亲”民国志作“是科”)试举人始用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是年御试策一道,至七年遂罢贤良科。” 【晋江】苏松、王俗民、宋直方、谢荀、蔡接(特奏名)、杨璟(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 苏松。 王俗民。 宋直方,传见‘宦绩’。 卓天宜,依《闽书》增。(见下文“【永春】卓天宜”) 谢荀,《闽书》作‘询’。”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熙宁三年:蔡接、杨璟。” 按:宋直方,字顺中,晋江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历知巩县、王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宋直方》) 【南安】傅霖、吕升卿。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熙宁三年庚戌叶祖洽榜…… 傅岳,改名‘霖’。大理寺丞。 吕升卿,璹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璹》) 【惠安】王献臣(特奏名)。 【永春】卓天宜。 熙宁六年癸丑(1073年)余中榜,19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熙宁六年癸丑余中榜:是年第一甲、二甲赐及第,三甲出身,第四甲同出身,第五甲同学究出身。” 【晋江】黄发、许公孙、韩则、曾谔、蔡奭(特奏名)、吕鑑(特奏名)、王景纯(特奏名)、黄洞(特奏名)、王安雅(特奏名)、陈濬(特奏名)、郑聿(特奏名)、许淑(特奏名)、吕伯畋(特奏名)、陈景弼(特奏名)、陈爽(特奏名)、林巩(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熙宁六年癸丑余中榜…… 吕阳,乔卿子。(见下文“【南安】吕阳”) 黄发。 吕厚,阳弟。(见下文“【南安】吕厚”) 曾谔。 许公孙,当弟,《通志》作‘当孙’,《闽书》作‘当侄’。 韩则,《通志》作‘韩作’,建州司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熙宁六年:蔡奭、吕鑑(璹弟)、王景纯(公佐子)、黄洞、王安雅(《闽书》作“雅”)、陈濬(谘侄)、郑聿、许淑、吕伯畋、陈景弼、陈爽、林巩。” 【南安】吕阳、吕厚。 【同安】苏遇。 熙宁九年丙辰(1076年)徐铎榜,10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是年自第一名以下并试律义断案,废明经科。” 【晋江】杨勉、陈京、卢广、颜怿、蔡惟稽、许梁、江渊(特奏名)、王访(特奏名)、许琦(特奏名)、吴经(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熙宁九年丙辰徐铎榜……杨勉(琯子)、陈京、卢广、颜怿、蔡惟稽、许梁(齐子,一作“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熙宁九年:江渊、王访、许琦、吴经。” 元丰二年己末(1079年)时彦榜,17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元丰二年己末时彦榜:是年免试刑法,一甲、二甲赐及第,三甲、四甲赐出身,五甲赐同出身。” 【晋江】陈遇、蔡彦丕、李琦、王觉民、陈逢(特奏名)、黄节(特奏名)、蔡亮(特奏名)、陈况(特奏名)、王辟(特奏名)、陈遵(特奏名)、陈昌伦(特奏名)、陈袤衮(特奏名)、胡偃(特奏名)、杨拱(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元丰二年己末时彦榜……陈遇(景弼侄)、蔡彦丕、李琦(《闽书》“琦”作“球”)、王觉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丰二年:陈逢、黄节、陈况(从易从侄)、蔡亮(彦丕父)、王辟、陈遵(逢弟)、陈昌伦(嘉谟子)、陈楷(棫从弟。见下文“【同安】陈楷”)、陈宗袞(“陈袤衮”之误。宗元从子)、胡偃、杨拱。” 【永春】陈咸(特奏名)。 【同安】苏马同(“马同”合一字)、陈楷(特奏名)。 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黄裳榜,18人: 【晋江】李彦升、林师醇、陈高、谢若、吕愫、张及、黄允(特奏名)、杨简(特奏名)、陈简中(特奏名)、陈肱(特奏名)、陈准(特奏名)、郭寓(特奏名)、郑良(特奏名)、柯宣符(特奏名)、黄琰(特奏名)、柯庸(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元丰五年壬戌黄裳榜:李彦升、林师醇(祯孙)、陈琳(改名“高”)、谢若、吕愫(一作“素”,言曾孙)、张及(翊从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丰五年:黄允、杨简、柯庸、许良肱(权从兄。见下文“【同安】许良肱”)、陈简中、陈肱、陈准(况弟)、郭寓、郑良、柯宣符、黄琰。” 【同安】吴桧、许良肱(特奏名)。 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焦蹈榜,15人: 【晋江】杨希仲、杨璞、曾说、许彀、林黄中、陈颂(特奏名,一甲第二名,榜眼)、王与(特奏名)、陈亘(特奏名)、陈必(特奏名)、苏复(特奏名)、陈存(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元丰八年乙丑焦蹈榜(一作“韬”): 杨希仲,《闽书》作‘冲洧侄’,《通志》作‘洧孙’。 杨璞,汲侄。(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汲》) 曾说,公亮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 许毂,梁弟。 林黄中,皋子。传见‘宦绩’。”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丰八年:陈颂(第二人)、王与(裕民兄)、陈必、陈亘、苏复(随兄)、陈存(顺侄孙)。” 按:林黄中,字伯玉,晋江人;父林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历信州永丰尉、惠州归善令、徐州彭城知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黄中》) 【惠安】郭朏(特奏名)。 【同安】刘逵(一甲第2名,榜眼)、林棐、许楫(特奏名)。 按:林棐,字彦忱,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五通屿店里社人(今属厦门湖里区五通社区)。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是厦门岛上第1位进士;历沂州通判、大府少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黄中》) 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李常宁榜,8人: 【晋江】吕倣、蔡彰、陈正卿(特奏名)、吴弼直(特奏名)、杨汶(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吕倣(吉曾孙,一作“言”)、蔡彰(奕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祐三年:陈正卿、吴弼直、杨汶、宋密(直从弟。见下文“【同安】宋密”)、刘勃(吕言曾孙。见下文“【南安】刘勃”)” 【南安】刘勃(特奏名)。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哲宗·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附刘勃,特奏名。” 【惠安】黄允升(特奏名)。 【同安】朱密(特奏名) 元祐六年辛未(1091年)马涓榜,13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元祐六年辛未马涓榜:是年兼诗赋人第一场经义三道,专治经义人两场各五道,第四场各策二道。” 【晋江】戴临、丁澥、蔡彤、王公济、许谅、陈扆、黄寇、辜彙(特奏名)、方奇(特奏名)、陈觉(特奏名)、陈淑(特奏名)、陈复古(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元祐六年辛未马涓榜…… 戴临,彰从弟。 丁澥。 蔡彤,彰从弟。 王公济,传见‘宦绩’。 许谅。 陈扆。 黄冠,允弟,国子监判。传见‘文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祐六年:辜彙、方奇、陈觉(颂从弟)、陈淑、陈复古。” 按:王公济,字经国,晋江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历知瑞安县,参与抵御方腊之役。事平代还,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公济》) 【同安】苏象先。 绍圣元年甲戌(1094年)毕渐榜,14人: 【晋江】刘镃、陈圻、梁经、何炤、杨明述、杨绩、林迪(特奏名)、王缅(特奏名)、李潜(特奏名)、陈对(特奏名)、吴甄(特奏名)、李肃(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绍圣元年甲戌毕渐榜:刘镃、陈圻、梁经、何炤(宣符子)、杨明述(拯子)、杨勣(琯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绍圣元年:林迪、王缅(安雅子)、李潜(彦升兄)、陈对、吴甄、李肃。” 【惠安】胡惕。 【永春】吴尧封(特奏名)。 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何昌言榜,13人: 【晋江】陈询、陈详、苏伯材、曾诞、张仲友、陈范(特奏名)、力齐(特奏名)、谢滂(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绍圣四年丁丑何昌言榜: 陈询,侁孙。 陈详,濠州通判,一作‘南剑州推官’。传见‘笃行’。 苏伯材,传见‘宦绩’。 曾诞,公奭孙。传见‘儒林’。 张仲友,纪子。 傅维肖,岳侄。(见下文“【南安】傅维肖”) 张读,传见‘儒林’。”(见下文“【安溪】张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绍圣四年:陈范、力齐、谢滂。” 按:曾诞,晋江人,曾公奭孙,曾公亮从孙。仕不显。(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诞、曾公亮》) 【南安】傅维肖、林骈、王炳。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何昌言榜: 傅惟肖,岳侄,字应求。岳州通判。有传。 林骈。 王炳,字景文。汀州,提点洞霄宫。有传。”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何昌言榜: 傅惟肖,岳侄。岳州通判。 林骈。 王炳,汀州提点。” 按: ①傅惟肖,字应求,南安人。初知清江县,官终岳州通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惟肖》) ②王炳,字景文,南安人。历沐阳令、海陵丞、潮州通判,改知汀州,未上,提举洞霄宫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炳》) 【安溪】张读。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5选举类·进士·宋》:“张读,见《人物志》。绍圣四年何昌定榜。”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6人物类·乡贤·宋·张读》:“张读,字圣行,永安里人,游太学。元祐初,幸学恩该免省,自陈不愿受。绍圣四年,以上舍生擢第。”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7·风俗人物4·彰献·宋·选举·张读》:“绍圣四年丁丑何昌定榜:张读,永安里人。”“张读,字圣行。以上舍生擢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7·人物志·名臣1·宋·张读》:“张读,字圣行,安溪人,徙居晋江。绍圣四年以上舍生擢第。” 按:张读,字圣行,出生于晋江张林,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土寻(“土寻”合一字)乡(现城厢员宅村)。张读游太学。绍圣四年(1097年)以上舍生登进士第,是安溪建县后的首名进士。历福州教授、颍州府法曹参军、编修《国朝会要》、泉州通判,又除王府直讲。靖康元年(1126年)知兴化军。宋室南渡,建炎二年(1128年)荐举,以疾辞,奉祠家居,晚年徙居晋江。(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读》) 【永春】陈彦圣。 元符三年庚辰(1100年)季釜榜,14人: 【晋江】黄俪、高羲、王延世、蔡羽、曾询、宋直躬(特奏名)、卢机(特奏名)、黄章(特奏名)、江既济(特奏名)、吴稷(特奏名)、陈铖(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黄曬,一作‘曞’,冠从弟,《通志》作‘从侄’。 高羲,一作‘义’。 王延世,仪子。 蔡翊。 曾询,诞从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元符三年:宋直躬 (直方弟)、卢机(“机”一作“杞”)、黄章、江既济、吴稷、陈钺(从直弟)。” 【南安】林元定、张过。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 “哲宗·元符三年庚辰李釜榜: 林元定,杞孙。(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杞》) 张过。” 【永春】刘允迪。 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霍端友榜,14人: 【晋江】吴格、郑雄飞、王傅燮、韩谨、王介寿、林延彦、陈宗哲、王孽(特奏名)、吴马禺(“马禺”合一字。特奏名)、陈宜民(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崇宁二年癸未霍端友榜: 吕修卿,升卿从弟。(见下文“【南安】吕修卿”) 吴格。 郑雄飞,广侄。 王傅爕。 韩谨,一名‘惇’。传见‘名臣’。 王介寿,延世兄。 林廷彦。 陈宗哲,正卿子。 林景渊,杞子,知惠州。”(见下文“【南安】林景渊”)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崇宁二年:王孳(景纯子)、吴马禺(“马禺”合一字)、陈宜民。” 按:韩谨,或作韩惇,字去华,晋江人。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历南海尉、宣议、处州教授、国子博士、广南东路提学事、编类御笔所编类官兼礼制检讨。(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韩谨》) 【南安】林景渊、吕修卿。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 “徽宗·崇宁二年癸未霍端友榜: 吕修卿。 林景渊,杞侄,字深父(民国志无“字深父”2字)。知惠州府(民国志作“惠州知府”)。有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杞》) 【惠安】王昭、郭郊(特奏名进士)。 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蔡薿榜,10人: 【晋江】郭畲、谢衮、吕之才、郑良弼、林著、储敦叙、梁熙志、辜庇(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崇宁五年丙戌蔡薿榜: 郭畲,纲子。 谢袞,若弟。 吕之才,倣从弟,《通志》作‘从侄’。 郑良弼。 林著。 储敦叙,传见‘宦绩’。 梁熙志,经载从弟。 江常,传见‘宦绩’。”(见下文“【惠安】江常”)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崇宁五年:辜庇。” 按:储惇叙,字彦伦,晋江人。崇宁五年进士,历漳州尤溪丞、知福州宁德县、贺州通判。(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储惇叙》) 【惠安】江常、黄翰。 按:江常,字少明,惠安人,后住泉州郡城(即晋江县治),亦作晋江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迁中书舍人、给事中,后任兴化军知军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以朝奉郎、徽猷阁待制知福州。不久寻提举江州太平观,归。绍兴八年(1138年)以徽猷阁待制于旧官上转一官致仕;以寿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江常》) 大观三年己丑(1109年)贾安宅榜,15人: 【晋江】邱价、陈骙、梁熙载、李深通、杨课、曾固、许思诚(特奏名)、陈旆(特奏名)、辜豫(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大观三年己丑贾安宅傍:邱价、陈骙、梁熙载(熙志兄)、李深通、杨课(明述兄,《通志》作“明述侄”)、曾固(愈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大观三年:许思诚、陈旆、辜豫(肃子)。” 【惠安】黄胜、胡靖恭(特奏名)。 【永春】姚师礼、庄积中、邱世京(特奏名)、苏谧。 政和二年壬辰(1112年)莫俦榜,16人: 【晋江】陈騑、李大老、洪壮、陈康年、林芑、林黄美(特奏名)、徐徽(特奏名)、郑子元(特奏名)、戴天秩(特奏名)、戴天常(特奏名)、蔡萼(特奏名)、陈希楫(特奏名)、留汝弼(特奏名)、蔡和中(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政和二年壬辰莫俦榜:陈騑(补孙)、李大老、洪壮、陈康年(传见“宦绩”)、林芑(须侄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政和二年:林黄美、徐徽、石锐之(仲甫再从侄。见下文“政和五年·【同安】石锐之)、郑子元、戴天秩、戴天常(天秩兄,《通志》“常”作“祥”)、蔡萼、陈希楫、留汝弼、蔡和中(奭子)。” 按:陈康年,字季昌,晋江人。政和二年壬辰舍选,历海阳知县、潮阳知县,后通判潮州、行郡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康年》) 【永春】陈基求(特奏名)。 【德化】苏祥(特奏名)。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宋·特奏名》:“苏祥,政和二年壬辰科。” 政和五年乙未(1115年)何□(“卤”上“木”下,“仌”代“乂”)榜,20人: 【晋江】陈球、徐瞻、黄秀实、刘子翰、杨汝贤、王仁寿、黄若时、罗构、林淇(特奏名)、王资深(特奏名)、王天任(特奏名)、杨瓒(特奏名)、附:许列(三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政和五年乙未何□(“卤”上“木”下,“仌”代“乂”)榜: 陈球,传见‘宦绩’。 徐瞻,传见‘宦绩’。 黄秀实。 刘子翰,《通志》作‘之翰’。 杨汝贤。 王仁寿,景纯孙,一作‘景孙’。 石倪,锐子。(见下文“【同安】石倪”) 黄若时,章从弟。 罗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 “政和五年: 林淇。 王资深,安雅侄孙。 王天任,改名‘待任’。 王彦中,子翰,《闽书》‘王’作‘黄’。(见下文“【惠安】王彦中”) 杨瓒,洧从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三舍》:“政和五年(《八闽通志》作“六年丙申”):许列。” 按: ①陈球,晋江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任罗源知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球》) ②徐瞻,字德望,晋江人。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历海阳知县、广州通判。(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瞻》) 【惠安】温革、吴达老、陈敦仁、黄与靡(特奏名)、胡温恭(特奏名)、王彦中(特奏名)。 按: ①温革,本名温豫,字叔皮,惠安崧林铺温厝人(今涂寨镇温厝村)。温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第进士,后耻与伪齐·刘豫同名,改名温革。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任馆阁正字。绍兴九年(1139年),南宋与金达成协议,金把河南、陕西一带归还南宋。温革以秘书郎与莆田人方廷实受命使河南督修陵寝。秦桧恶之,绍兴十年(1140年)贬为洪州通判,寻迁南剑州(延平)知州,绍兴廿四年(1154年)改知漳州。终福建转转使,绍兴卅二年(1162年)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温革》) ②吴达老,原名吴天经,字信遇,惠安东桥大吴人,居晋江。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初授建昌县丞,时朝廷更鹾法,达老坚执不行,寻去官。后起知惠州,以母老,三请奉祠侍养不出。又后改知潮州,年83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达老》) 【同安】石倪、石锐之(特奏名)。 重和元年戊戌(1118年)王昂(或作“王俊乂”)榜,13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重和元年戊戌王昂榜:是年嘉王·楷考在第一,朝廷不欲令宗室魁多士,擢次名王昂为首。” 【晋江】李则、柯楫、陈汝辑、林充、夏与靡(特奏名)、夏式(特奏名)、陈远(特奏名)、王宾(特奏名)、张珍(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 “重和元年戊戌王昂榜…… 李则,潜子。 陈良才,楷从弟,《通志》作‘才良’。 柯楫。 陈汝楫,旧《志》‘陈’讹作‘东’。 黄駜,乾隆《府志》载‘南安人,传见□□’,而《县志》有名无传。疑误。(见下文“【南安】黄駜”) 林充,一作‘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重和元年:夏与靡(第三人,腾从兄,从《八闽通志》增)。夏式。陈远(范侄)。王宾(传见□□)。张珍。” 【南安】黄駜。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徽宗·重和元年戊戌王俊乂榜:黄駜,字公硕。南剑通判。有传。”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徽宗·重和元年戊戌王俊乂榜(《府志》作“王昂榜”):黄沁,南剑通判。有传。《府志》作‘駜,晋江人’。” 【德化】林杨休。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宋·进士》:“林扬休,重和元年戊戌科。” 【同安】石邻、陈良才。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重和元年戊戌科:陈良才,楷从弟。《八闽通志》作‘才良’。” 宣和三年辛丑(1121年)何焕榜,8人: 【晋江】陈元有、杨椿年、陈孝则、康宁、王寘(特奏名)、蔡肱(特奏名)、杨蕃(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宣和三年辛丑何涣榜:陈元有(淑子)、杨椿年(勉子)、钱大荣(见下文“【南安】钱大荣”)、陈孝则(况从弟,传见“宦绩”)、康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宣和三年:王寘(一作“实”。传见“宦绩”)、蔡肱、杨蕃。” 按:陈孝则,字永仲,晋江人;陈从易孙,陈知柔兄。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历东莞尉、潮州通判、英州知州,代还。除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后居家十余年,83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孝则、陈从易、陈知柔》) 【南安】钱大荣(特奏名)。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宋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宋进士》均载(文同):“徽宗·宣和三年辛丑何涣榜:钱大荣,特奏名(民国志无“特奏名”3字)。” 宣和六年甲辰(1124年)沈晦榜,12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是年以贡士人众,特添省额一百人,赐御制诗。” 【晋江】辛永世、王幹、陈元巽、刘振、宋诚彦(特奏名)、张鸿飞(特奏名)、陈甲(特奏名)、王纬(特奏名)、朱文渊(特奏名)、卢直友(特奏名)、颜具(特奏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宣和六年甲辰沈晦榜……辛永世、王幹、陈元巽(元有兄)、刘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宋·特奏名》:“宣和六年:宋诚彦(直躬子)、张鸿飞、陈甲(复古子)、王纬(缅弟)、朱文渊、卢直友、颜具(怿侄)。” 【德化】苏钦。 按:苏钦,字伯承,德化县善均里石城(今雷峰乡长基石城村)人,后迁居仙游县;北宋·礼部尚书苏奉礼7世孙。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历袁州万载县丞、吉州考试、惠州录事参军、知闽县、广东机幕为佐吏摄广州倅事、江西帅属、知巴州、阆州,除利州路转运判官以终。(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钦、苏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