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代进士名录(明:下)

  【本版主要依据陈笃彬苏黎明《泉州古代科举》(齐鲁书社,2004.9),以及其他历史资料编制。其中乡籍是当时地域。人物情况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各人名条。】

  名录(下:万历十四年~崇祯十六年)
  附:明代存疑进士(6人)。

名录(下:万历十四年~崇祯十六年)

  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24人:

  文进士唐文献榜,21人:

   【晋江】杨道宾(殿试一甲第2名,榜眼)王同休黄汝良(会试第2名、廷试二甲第16名)何乔远陈鸣华洪澄源苏舜臣林欲厦(二甲第60名)蔡淮(殿试三甲第55名)赵世典陈义郑得书朱士佳刘弘宝留敬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

  杨道宾,第二人。传见‘名臣’。

  王同休,吏部员外郎。

  黄汝良,会魁。传见‘名臣’。

  何乔远,传见‘理学’。

  陈鸣华,传见‘宦绩’。

  洪澄源,传见‘名臣’。

  苏舜臣,传见‘宦绩’。

  傅道统,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傅道统”)

  林欲厦,传见‘名臣’。

  蔡淮,东莞知县,《县志》称其平心莅政,民以不枉,升刑部主事。

  赵世典,鲁府左长史。

  陈义,临桂知县。

  郑得书,传见‘宦绩’。

  朱士佳,武陵知县。

  刘宏宝,传见‘名臣’。

  留敬臣,贵州副使。”

  按:

  ①杨道宾,字惟彦,号荆若,谥文恪,晋江人;道会从弟。杨道宾侍郎第在泉州郡城西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第二(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晋司业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司经局洗马掌局事,擢国子祭酒,迁少詹事。历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旋转礼部左侍郎,因尚书缺,摄部篆,掌部事。屡就时政建言,疏请皇帝励精图治。久之,充经筵日讲、记注起居,累疏乞归,不许。万历卅七年(1609年)卒于官,年58。

  ②黄汝良,字名起明起,号毅庵易庵,晋江安平(今安海)金墩人;黄伯善孙,黄宪清子。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升谕德,后移北京国子监司业。擢东宫日讲官,升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卅三年(1605年)迁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时朝政日非,以母老乞归养,疏9上,不报;直至母死,才获准回乡治丧守制。自此家居17年,杜门不出,无意仕途。天启元年(1621年),起复为南京礼部侍郎,乞归不准,后北迁改任吏部侍郎。天启五年(1626年)出为南礼部尚书、掌詹事府。时值魏忠贤把持朝政,不附,因而结怨,知事势难为,坚请休致。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朱由检即位,珰败,黄汝良疏请为“三案”被害的杨涟左光斗高攀龙袁化中张慎行等人平反,提出要焚毁《三朝要典》伪书,校正《光宗实录》中不实之词,以重信史。表章上闻,得到赞许,诏加黄汝良为太子太傅,以原职南礼部尚书起用。 崇祯八年(1635年),黄汝良以年迈体衰,乞休退归里。清·顺治四年(1647年)卒于家,年93。(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汝良黄伯善》)

  ③何乔远,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晋江衮绣铺东街菜巷人(今属鲤城区);父何炯,兄何乔迁

  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因母,乃归家守制。万历十六年(1588年)四月制满,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转礼部,历精膳司员外、仪制司郎中。万历廿二年(1594年)有宗室册封之事,属吏在封本纸尾忘记让何乔远署名,主事洪桂渚又没校对出,坐“奏牍不恭”谪广西布政司经历。
万历廿三年(1595年),妻病卒,何乔远假归泉州,结茅镜山(位于清源山赐恩岩西南麓与五台峰东南麓交界处的醉月岩),称“镜山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学者称“镜山先生”,就此里居26年,中外交荐不起。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光宗即位8日,召为光禄寺少卿。九月光宗崩,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何乔远始赴阙就任,寻移太仆少卿。天启二年(1622年)晋左通政,是年冬又晋光禄卿。天启三年(1623年),何乔远旧病复作,方乞归,旋擢通政史,人讥为“因病得升”。何乔远即日出京门,上5疏辞官,乃晋户部右侍郎致仕以归。

  天启四年(1624年)夏,何乔远回到泉州,讲学“镜山书院”、主教“泉山书院”魏忠贤屡召不赴。

  崇祯二年(1629年)台省交荐,以南京工部右侍郎召,以年老具疏辞,有边警,慨然就道。崇祯帝嘉其老成体国,令署户、工二部。崇祯三年(1630年),署事仅2月,给事中卢兆龙劾其衰庸,乃乞归。既抵家,即修“一峰书院”,生徒从游讲学,日益云集。

  崇祯四年(1631年)十二月卒于家,寿74岁。其一生博览,好著书,无论在官、在家,编著不辍,生平著述不可殚举,其最著者《名山藏》、《闽书》、《皇明文徵》3集,足资后来修史考订。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何炯何乔迁》、《泉州学校·泉州书院·镜山书院、一峰书院、泉山书院》)

  ④苏舜臣,字哲甫,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太常典簿、知六安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舜臣》)

  ⑤林欲厦,字从奂,号隆南,晋江陈埭西滨人(今新塘街道梧林社区);林云程从侄。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户部郎、知饶州、江西兵备副使、江西参政、河南参政、河南按察使、广西左布政使;官终巡抚广西副都御史,3年任满,年老疏乞致仕,加工部侍郎衔予归乡。79岁卒于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欲厦林云程》)

  ⑥蔡淮,字弘甫,号念质,晋江人(今石狮市凤里大仑),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任刑部主事。编《仑山氏族谱》。

  ⑦郑得书,字子读。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大名县令、户部主事,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得书》)

  ⑧刘弘宝,又作宏宝,字公可,号台岩,晋江人(今洛江区桥南)。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进工科都给事中。出为浙江参政、分部台州。会有言水被淮泗祖陵者,上切责治河大臣,部覆波及,坐谪潮阳典史。未几以谪籍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弘宝》)

  【南安】傅履阶(会试83名,廷试二甲第33名)傅道统傅庆贻(会试41名,廷试三甲第28名)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基本同):

  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

  傅履阶(民国志有“履礼弟”3字),楚雄知府。

  傅道统,汉阳知府。(民国志多“《府志》作‘晋江人’”1句)

  傅庆贻,户部主事。有传。”

  按:

  ①傅履阶,字则及,号凤仑,南安丰州溪口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弟傅庆贻同榜进士。历民部郞、楚雄知府,辞官归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履阶傅庆贻》)

  ②傅道统,号承宇,晋江人,南安籍。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员外郎中,监兑江西;出为袁州知府。以失上官意,改知汉阳。会有税阉横甚,道统屡与为难,所辖监司遂排挤之,卒罹诏狱之祸,事白归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道统》)

  ③傅庆贻,字有积,号积所,南安丰州溪口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兄傅履阶同榜进士。授广东番禺县知县,旋丁内艰归。服除,补宜兴令(今江苏无锡宜兴市),历调阳春令(今广东阳江阳春市)、高要令(今广东肇庆高要区)。擢南户部主事,出榷北新关。(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庆贻傅履阶》)

  【惠安】陈濂

  【同安】林万春蔡守愚李玑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

  蔡守愚,有传。

  李玑,十七都田墩人,号耀台。高安知县,升都察院经历。”

  按:蔡守愚:字体言,号发吾,明·泉州府同安县浯州平林人(今金门琼林),军籍。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会试76名,二甲第13名进士。历南仪制司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虞衡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四川副使、参政、按察使、右布政使,万历卅九年(1611年)迁云南左布政使,为赴,引病乞休。天启元年(1621年)卒,年70。(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守愚》)

  武进士陈大猷榜3人:

  【晋江】陈文芳欧阳寨

  按:欧阳寨,晋江人(今石狮市永宁),万历十四年(1586年)武进士,任南澳总兵。

  【同安】陈王龙

  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年),20人:

  文进士焦竑榜:17人:

  【晋江】庄懋华诸葛表丁日近金时舒陈庭诗邓镳潘洙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十七年已丑焦竑榜:

  庄懋华国祯子。传见‘宦绩’。

  诸葛表,传见‘宦绩’。

  丁日近自申子。传见‘宦绩’。

  金时舒,传见‘宦绩’。

  陈廷诗,传见‘宦绩’。

  邓镳,传见‘宦绩’。
  傅宾凤,广东参政。
(见下文“【南安】傅宾凤”)

  潘洙,传见‘宦绩’。

  李欕,揭阳知县。”(见下文“【南安】李欕”)

  按:

  ①庄懋华,字仲玮,晋江人,居泉州郡城旧馆驿中段北潘巷(现属井亭巷);庄国祯次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仕至湖广布政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懋华庄国祯》)

  ②诸葛表,字公仪,晋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行人、行人司副、行人司正,卒于京。(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诸葛表》)

  ③丁日近,字光元,晋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郾城令、高淳令、南户部江西司主事,卒年52。

  ④邓镳,字道驭,晋江人;抗倭名将、总兵官邓城次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青浦令、户部郎中、归善令、南京户部郎中,出守南阳郡,卒于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邓镳邓城》)

  ⑤潘洙,字士鼎,号鹏江,晋江人;潘维岳侄。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进士。授庐州教授,升国子监博士,转工部水司主事;改吏部,历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稽勋考功司郎中。丁外艰,服除复补吏部,念母,假归久之。起为江西右参政、兼理驿传,丁内艰。服除,补浙江参政,备兵嘉湖(嘉湖兵备道)。迁广西按察,升江西右布政,万历四十三至四十四年(1615—1616年)转广东左布政,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潘洙潘维岳》)

  【南安】傅宾凤黄华秀李欕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基本同):

  神宗·万历十七年己丑焦竑榜:
傅宾凤,广东参政。
(民国志有“《府志》作‘晋江人’”句)

  黄华秀,浙江道御史。有传。(见下文“【同安】黄华秀”)

  李欕,揭阳知县。(民国志有“《府志》作‘晋江人’”句)

  按:

  ①黄华秀,字居约,号同春,南安四十五都东安下人(今石井镇杨山村东安下自然村);黄钺孙。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进士。初授韶州府推官,明刑5载。万历廿三年(1595年)以最荐擢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司谏3年。万历廿五年(1597年)六月猝死于任上。(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华秀黄钺》)

  ②李欕,字自新,号振盘,南安芙蓉里人(今属诗山镇)。屡试不利,后入安溪庠。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进士。授广东潮州揭阳知县;莅职期年疾作,慨然假归,当道挽留,勉强视事2年即弃官归田,抵家未2日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欕》)

  【惠安】曾伟芳

  按:曾伟方,字君彦,号苍岩,或作沧岩,明·惠安县廿二都埕洋铺山兜人(今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山兜村);曾承芳之弟。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任刑部主事,转兵部职方主事,擢兵部武选郎中,累迁兵部员外郎,以事谪宾州州判。(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伟方曾承芳》)

  【同安】郭日煊柯凤翔蔡献臣蔡懋贤蒋孟育陈基虞黄华秀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万历)十七年己丑科:蔡献臣(有传)、蔡懋贤(有传)、蒋孟育(有传)、陈基虞(有传)、黄华秀(有传)。”

  按:蔡献臣,字体国,号虚台直心居士,同安县翔风里平林人(今金门县琼林)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礼部郎中,以参政衔出分巡常镇,旋迁湖广按察使、浙江宁海道、浙省督学,天启间官至光禄少卿,遭诬,削籍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献臣》)

  武进士赵绅榜3人:

  【晋江】蔡仕雅黄守魁(武科殿试第3名,武探花)

  按:黄守魁,字君贤,号哲斋,谥武烈”,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塘园)。先,寓长安4~5年,试中书岁满,例出为郡判。万历七年已卯(1579年)应顺天试,中式第4名武举,效用于蓟辽总督。万历十年壬午(1582年)复举顺天试。万历十七年(1589年)武进士,初授南京浦子口守备,升河南都司佥事;调江西,升四川都司(驻建昌),从征土酋杨应龙。以功累升大同参将,转福宁参将,历擢广西参将(未任)、松潘副将。征建南有功,擢四川正总兵官。天启元年(1621年)升南京五军右府,实授骠骑将军;秋,复有援辽之命,升宣大总督,驻节四川,九月死于土酋奢崇明之乱,年70。(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守魁》)

  【同安】周文郁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武进士》:“万历十七年己丑科:周文郁,金门所人,百户。以解元历南京游兵把总、广东都司佥事。”

  万历廿年壬辰(1592年),17人:

  文进士翁正春榜,15人:

  【晋江】史继偕(一甲第2名,榜眼)苏茂相李叔元林学曾陈振扬蒋光彦江中楠苏宇庶苏守一(三甲第192名)张嘉策庄志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

  史继偕,第二人,朝宜子。传见‘名臣’。

  苏茂相,传见‘名臣’。

  洪有助,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洪启助”)

  李叔元,传见‘名臣’。

  林学曾,传见‘理学’。

  丁启濬自申孙。传见‘名臣’。(见下文“【德化】丁启濬”)

  陈振扬,传见‘宦绩’。

  蒋光彦德璟父。传见‘宦绩’。

  江中楠,广东副使,河南参议。

  苏宇庶,传见‘宦绩’。

  苏守一,传见□□。

  洪启睿,传见‘名臣’。”(见下文“【南安】洪启睿”)

  按:

  ①史继偕,字世程,号联岳莲岳,谥文简,晋江大房人,居晋江清平铺平易里(今鲤城区西街头);湖广右布政使史朝宜之子。

  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廿二年(1594年)充正史纂修官,历侍读、中允、谕德兼侍读。

   史继偕踏入官场的时候,正是明末党争趋于激烈的时候,出现了党派集团。到万历卅五年(1607)前后,朝臣逐渐形成许多党派:①史称“东林党”,所谓“正直派”,以沈鲤为代表;②以沈一贯的追随者为基础,逐步扩大成员,形成宣、昆、齐、楚、浙等党派,集结而成;所谓“邪派”;③其他,有据其首领的籍贯命名的“宣党”、“昆党”,有科道官按籍贯形成的齐、楚、浙“三党”集团。史继偕属“三党”成员。正、邪之间,以空前激烈程度展开了斗争;而“三党”“宣党”、“昆党”一起,也与“东林党”互为攻击,排斥异己。

  万历卅六年(1608年),史继偕乞休,3疏不准。万历卅七年(1609年),史继偕擢南京国子监祭酒;未几迁南京吏部侍郎、摄尚书事,兼署户、礼、工3部。

  万历卅七年(1609年)二月,发生“三党”成员弹劾“东林党”王元翰案;同年,又发生“邪派”弹劾与东林党人顾宪成关系甚好的淮抚李三才案。此两案,加深了京官中党争的对立。

  万历卅九年(1611年),史继偕以南京吏部侍郎署都察院。该年京官大考,吏部尚书孙丕扬等人掌北察(北京),史继偕掌南察(南京)。终使京官中两派的斗争白热化。

  万历四十年(1612年),史继偕改任北京礼部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务,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任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仍兼掌尚书事,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天启元年(1621年)加封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宰相)。期间,党争激烈,史继偕屡遭东林党人攻讦,见事无可为,屡次拜疏乞休,且移居近郊寺中,甚至拜疏辞朝不待批准而南下。天启三年(1623)正月,晋太子太师;力求乞归,月具数本,至七月,共上18疏,乃得归。家居6年,崇祯二年(1629年)卒,年75。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史继偕史朝宜》)

  ②苏茂相,字宏家,号石水,晋江人;宅在盛贤铺。万历廿年(1592年)26岁联捷进土。授户部主事,出为彰德守,迁河南副使、备兵汝南。寻督学江西,不狥权相关节,遂挂冠归。家居10载,两院题疏以孝友特闻,晋南尚宝少卿,升太仆寺卿。擢都御史巡抚浙江,转两淮漕抚。天启六年(1626年)闰六月开始,全国掀起一场为魏忠贤建立生祠的政治运动,苏茂相是第一批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的三人之一,甚至将魏忠贤生祠建于凤阳皇陵之次。后苏茂相起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晋总督仓场户部尚书。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廿二日熹宗·朱由校薨,八月廿四日朱由检(史称怀宗,翌年改元崇祯)继位,十一月改苏茂相刑部尚书,命其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大理寺少卿姚士慎一起主持对魏忠贤“阉党”的清算运动,但苏茂相很不得力,甚至有庇护之嫌,很受后人垢病。崇祯元年(1628年)苏茂相加太傅致仕,旋以老病乞归泉州。崇祯三年(1630年)春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茂相》)

  ③李叔元,字端和赞宇,号鹿巢,晋江人;李聪玄孙,李芳子。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礼部仪曹郎中。万历卅二年(1604年)春在籍起山东按察司督学副使。万历卅四年(1606年)冬父病,致仕归,在途闻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起补浙江分守温处道参议,历浙江温处道粮漕参政,擢江西按察司,后迁湖广左布政。忤直指,挂冠归。崇祯元年(1628年)起光禄寺卿兼太仆衔,管太仆少卿事。崇祯二年(1629年)奉旨礼部议谥,与公论不合,赐闲住归里。卒年74。(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叔元李聪李芳》)

  ④林学曾,字志唯,号省庵,晋江人。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南康府推官,擢吏部考功司郎中,周历4司。寻艰外忧,引疾归。泉州郡守阳思谦延与原礼部尚书黄凤翔、省元李光缙等纂修《泉州府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起为太常少卿。天启(1621—1627年)中累官至户部尚书。致仕归,问业者履满闽省。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家,年8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 ·林学曾阳思谦黄凤翔李光缙》、《泉南著述·泉州府志·万历志》)

  ⑤陈振扬,字时通,晋江人。未第授归化教谕。万历廿年(1592年)登进士,历分宜令、高明令、南户部主事、江西布政司经历、杭州织造通判、宁国府同知、南户部郎中、瑞州知府,请老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振扬》)

  ⑥蒋光彦,字九觐,晋江福全人;蒋德璟之父。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江山令,入为户部主事,出知温州,迁江西副使。擢广东布政司参议,分守海北海南道;忤当事,拂衣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光彦蒋德璟》)

  ⑦苏守一,字际受,晋江磁灶钱坡人。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滋阳令,补扬州仪真令,升户部主事,转刑部主事,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守一》)

  【南安】洪启睿[会试第1名(会元),殿试二甲第1名(传胪)]洪有助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翁正春榜:

  洪启睿,二甲第一名。浙江左布政。有传。

  洪有助,广东副使。有传。”

  按:

  ①洪启睿字尔介,号讱原,南安英山人(今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徙居晋江;洪有第子。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职典属国。改署仪制郎,晋祠祭司郎中。后出,历督学两浙、金衢守道、两浙按察使、浙江右、左布政使。万历卅八年(1610年)计典竣事,遂决意乞休归。居家以终,61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启睿洪有第》)

  ②洪有助,字懋逊,号逊斋,南安英山人(今英都),徙晋江;洪有复族弟。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初授江西南安府推官,尝摄大庾、南康2邑。入为工部郎中,寻为广州守,以艰守制归。服除,起补徽州知府,治徽3年。迁广东屯盐道副使。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卒于官,年67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有助洪有复》)

  【德化】丁启濬

  按:丁启濬,或作丁启浚,字亨文,号哲初蓼仞,晋江陈埭人;丁自申孙。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德化庠生领乡荐,万历廿年(1592年)进士。授宝庆府推官,丁外艰,起补杭州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转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员外。假归省母,即家起文选司郎中,未行丁内艰,服除补原官。秩满,擢翰林院提督四译馆太常少卿,调南太仆少卿,未几告归。崇祯(1628—1644年)初起太仆正卿,晋刑部右侍郎,转左,时刑部、都察院二正卿俱缺,兼理二篆。温体仁入相,丁启浚谢病告归。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于家,年6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丁启浚丁自申》)

  【同安】胡明佐

  武进士2人:

  【晋江】林武苴

  按:林武苴,晋江陈埭西滨人;林欲楫之父。万历廿年(1592年)武进士,官终广西永福守备。(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欲楫》)

  【同安】张铉

  万历廿三年乙未(1595年),22人:

  文进士朱之蕃榜,20人:

  【晋江】赖克俊(会试第2名;殿试二甲第1名,传胪)周维京陈瑛(会试第4名)林欲栋(会试第29名,廷试二甲第18名)赵世徵(三甲)陈亮采黄志清李范廉(殿试三甲第2名)涂乔芳杜应楚吴□(“寱”,“蘿”代“臬”)李梦帅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

  赖克俊廷桧子,会试第二名,礼部主事。

  周维京,通政使。

  陈瑛,会试第四名。传见‘宦绩’。

  林欲栋武苴子。传见‘名臣’。

  赵世征日新子。传见‘名臣’。

  陈亮采,传见‘宦绩’。

  黄志清学锡子。传见‘文苑’。

  李范廉,传见‘宦绩’。

  凃乔芳,行人,户部郎中,临江知府。

  杜应楚,传见‘宦绩’。

  吴□(“寱”,“蘿”代臬),推官。”

  按:

  ①周维京,字银台,晋江人;周廷鑨之父。万历廿三年(1595年)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累官至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刻于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的《明·大学士张瑞图暨夫人王氏墓志铭》,是周维京篆额的,记述着周维京所历官职及年龄,曰:“赐进士出身、正议大夫、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奉旨存问、前应天府尹、浙江左布政使、整饬淮扬兵备、四川右◇◇使、广东提刑按察使、两奉敕以右参政督理湖广粮储、广东惠潮兵巡道、户部河南江西二青吏司郎中、七十八叟、眷会弟周维京顿首拜篆额。”(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维京周廷鑨》)

  ②林欲栋,字世隆,或作仕隆,号翀汉,晋江西滨人;林武苴长子,林欲楫的长兄。万历廿三年(1595年)25岁联捷进士。初授南户曹,历北户曹,升南京户部主事。丁内、外艰归。6年服除,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司榷吴会),历转广东司员外、湖广司郎中。忤大司农意,乞假归。2年后补浙江司郎中,旋以妻久病,假归。越2年,即家起四川参政。以卓异荐迁湖广按察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转江西左布政,泰昌元年(1620年)转左布政。累南京光禄正卿,晋工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把持朝纲,勾结成党,林欲栋不附,屡遭南台论劾;见事无可为,竟以疾乞休归。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家,年90。(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欲栋林欲楫》)

  ③赵世徵,晋江人;赵恒孙,赵日新子。万历廿三年(1595年)进士,历袁州安庆知府、广东按察副使、云南布政参政、广西巡抚。(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赵世征赵恒赵日新》)

  ④李范廉,字狷卿,号九台,谥闻伯,晋江人(今石狮市永宁梅林)。万历廿三年(1595年)连捷进士,任礼部员外郎。清·乾隆《晋江县志·循绩》有传。

  ⑤杜应楚,字翘甫,号凤林,晋江县凤栖里人(今属洛江区马甲)。万历廿三年(1595年)进士,历孟县令、江苏丹阳令、户部主事、员外郎中,出守江西南昌。告归,年60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杜应楚》)

  【南安】戴廷诏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基本同):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戴廷诏,江西左布政(民国志无“左”字)。有传。”

  按:戴廷诏,字道阶,号赞媺,南安诗山大廷村人(今属码头镇)。万历廿三年(1595年)进士。初授兵部主事,寻进员外、郎中。万历卅七年(1609 年)出为蜀端王幕府参军。万历四十年(1612年)迁江西按察使,旋转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入觐,被同乡属官挟私诬陷,毅然辞归,优游林下十余年。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家,年近70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戴廷诏》)

  【惠安】骆日升(二甲第7名)林机张迎

  按:骆日升,字启新,号台晋,惠安张坂镇埕边村人。万历廿三年(1595年)进士,历南京礼部曹郎、江西邮督、广东盐法道、江西提学副使等。万历卅四年(1606年),父病笃,辞官返里,但未到家门,父已卒。他奉养老母,依依膝下10余年。母卒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起四川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天启三年(1623年)四川土司脖拜叛乱,骆日升以川南道副使监军平叛;另一土司奢寅奢崇明)又叛,骆日升仓促率兵应敌,反为所执,破口骂贼,不屈被害,年51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骆日升》)

  【同安】刘梦松林应翔(第三甲第35名)张继桂蔡复一(二甲第7名)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万历)二十三年乙未科:张继桂(有传)、蔡复一(有传)。”

  按:

  ①林应翔,字源渑,号负苍止岩,同安县嘉禾里人(今厦门岛内)。万历廿三年(1594年)进士。历知永嘉县、京山县,迁南户部郎、督储凤阳,出守汝宁、广州、衢州;后擢湖广按察副使,未到任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应翔》)

  ②蔡复一,字敬夫,号遯庵元履,谥清宪,同安翔风里十七都刘浦保蔡厝人(现属金门县),后徙居同安县城北门内。

  万历廿三年(1595年)19岁举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兵部郎中,居郎署17年;期间万历卅年(1602年)一月之间父母双亡,告假返乡守制6年之久。迁湖广参政,分守荆岳;进按察使、右布政使。后因不同意征调湖广永顺、保靖两土司的兵丁帮助蜀土司征讨红苗,得罪贵州总督,引疾归。

  光宗立,泰昌元年(1620年)起故官,治兵易州,寻迁山西左布政使。天启二年(1622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天启五年(1625年),贵州奢崇明安邦彦反,贵州巡抚王三善战殁。朝廷进蔡复一为兵部右侍郎、巡抚贵州;不久,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经7次大战,歼叛军近万人,克地数十百里。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属下鲁钦兵败,蔡复一自劾,解任听勘。候代期间,仍拮据兵事,仍领军作战,两战连破189寨,毙叛军3千人;十月病卒于军中,年48岁。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复一》)

  武进士2人:

  【晋江】杨洪震

  【安溪】林慎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七·风俗人物之四·彰献·明·武科》:(万历)二十三年乙未中会试:林慎,崇武千户所镇抚。”

  万历廿六年戊戌(1598年),16人:

  文进士赵秉忠榜15人:

  【晋江】黄国鼎张维枢林廷云(二甲第56名)蔡增誉(殿试二甲第16名)王畿(殿试三甲第97名)邱应和(殿试三甲第43名)黄琰林梦琦尤应宪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赵秉忠榜:

  黄国鼎,传见‘名臣’。

  张维枢,会试第八名。传见‘名臣’。

  李韑,湖广右参政。(见下文“【永春】李”)

  林廷云,传见‘宦绩’。

  蔡增誉,传见‘宦绩’。

  王畿,传见‘理学’。

  邱应和,传见‘宦绩’。

  吕图南,传见‘名臣’。(见下文“【南安】吕图南”)

  黄琰光升孙。传见‘宦绩’。

  林梦琦,传见‘宦绩’。”

  按:

  ①黄国鼎,字敦柱,号九石,晋江人;黄潜孙。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授编修。万历卅五年(1607年),泉州李廷机入阁,即遭廷臣攻击,且越演越烈,万历卅六年(1608年)只得以年老多病为由累疏乞休,并杜门数月不出。廷臣数十人又交章攻击,称其假病故作姿态。李廷机求去不已,至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屏居荒庙待命。黄国鼎李廷机同乡,平昔相善,至是乃间一日到京郊荒庙一探视,或再视。廷臣遂以此中伤,谓黄国鼎李廷机一党。黄国鼎不致辨,唯上疏求去。后,黄国鼎授左春坊左中允,擢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辞不赴,归。居家6载,起宫庶,疏辞不受。(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国鼎黄潜李廷机》)。

  ②张维枢,字子环,号贤中,安溪人,居泉州西街;张维机兄。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授孝乌令。万历卅一年(1603年)入为刑部郎中。万历卅四年(1606年)出知湖州府,升湖广佥事,嗣为山西兵备道,告病归。天启五年(1625年)起陕西陇右参政,转河东参政,擢陕西巡抚,晋南工部侍郎,转北工部侍郎。致政归,年67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维枢张维机》)

  ③林廷云,字子腾,晋江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历刑部郎、两淮运判,南户部管仓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廷云》)

  ④蔡增誉,字宏耀,号情符,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龟湖)。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任江西参议。传载乾隆版《晋江县志·循绩》。

  ⑤王畿,字翼邑,号慕蓼,晋江龙塘人(今石狮市宝盖镇塘头)。王畿于万历廿二年(1594年)乡试第一,是石狮市科举史上唯一的“文解元”。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授余干令,不赴,改越州(绍兴)教授。迁国子监博士,转户部主事(督太仓储),历吏部主事。出为杭州知府,历浙江督学。后擢江西参政,晋观察使,升山西右布政,道转浙江左布政。部推太常卿,未下遭劾,引疾归,惟以著述为事。崇祯三年(1630年)卒,年82。(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畿》)

  ⑥邱应和,字仲甫,号致斋,晋江人(今石狮市祥芝东埔),应天知府邱有岩子。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历全椒令、宁国令、户部管粮督储、出备兵东瓯,不数载告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邱应和邱有岩》)

  ⑦黄琰,字莹甫,号姬璧百拙居士,晋江潘湖人;黄光昇黄光升)孙。万历廿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南海令。丁内艰,服除,万历卅一年(1603)起补余姚县令。万历卅四年(1606年)擢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甫数月告归。年70卒于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琰黄光昇》)

  ⑧林梦琦,晋江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翌年授平湖令。以忤上官,左迁赣州学博。历守江西南安府,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调南宁知府。以平寇功擢粤西副使,后辞职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梦琦》)

  【南安】黄一良吕图南陈应堂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赵秉忠榜:

  黄一良,刑部观政。

  吕图南,户部右侍郎。有传。(民国志有“《府志》作“晋江人”一句)

  陈应堂,潮州知府。有传。”

  按:

  ①吕图南,字尔搏,号天池,南安朴兜乡人(今水头镇朴里村),徙居晋江,或作晋江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历礼部郎,擢礼部(或作“吏部”)主事。迁浙江道监察御史,巡视皇城;万历卅八年(1610年)巡按广西,再按浙江,以僚属结党攻讦,谢病归。泰昌元年(1620年)起南京通政司右参议。天启元年(1621年)丁外艰归。服阙,天启六年(1626年)复职,升北京左通政使,寻转左通政正使。时魏忠贤阉焰方张,天启七年(1627年)海内争相望风献媚,唯恐不及,各地为其建生祠。吕图南等清流群起疏阻之。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朱由校薨,思宗·朱由检登极(翌年改元崇祯),党覆灭。崇祯二年(1629年),吕图南加南京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旋改南京户部侍郎,总督南京粮储;坐忤旨,罢归。崇祯十三年(1640年)卒于家,年72。(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图南》)

  ②陈应堂,字献甫,号景梅,南安县梅溪人。明·万历廿六年(1598年)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寺副(恤刑四川)、右寺正,万历卅五年(1607)十月出守潮州。后将有迁转之命,遭忌者诬陷,遂拂衣奉母归,绝意仕进。(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应堂》)

  【永春】李韑

  【德化】郑沛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进士》:郑沛,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户部主事。祀‘乡贤’。”

  按:郑沛,字原甫,号渭初,德化三班硕杰人。万历廿六年(1598年)26岁进士。选计曹,初管崇文税课兼四门诸差,后督昌平粮储及客主兵饷、护陵寝、供汤沐。32岁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沛》)

  【同安】邵应祯

  武进士1人:

  【晋江】罗奇会

  万历廿九年辛丑(1601年),13人:

  文进士张以诚榜12人:

  【晋江】蔡立敬徐缙芳陈经正李梦样蒋光源庄钦邻施显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张以诚榜:

  蔡立敬,传见‘宦绩’。

  徐缙芳,会魁,工部主事,江西道御史。

  陈经正,户部主事。

  李梦祥,户部郎中,九江知府。

  蒋光源,国子监博士。

  庄钦邻,传见‘名臣’。”

  按:

  ①蔡立敬,字惺甫,号熙斋,晋江人;故居在今晋江市青阳梅岭街道五店市传统街区,俗称“布政衙”。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兑两浙),历兵部武选司郎中,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五月出为浙江温处道参政,终浙江参议(布政),卒于官,年55。(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立敬》)

  ②徐缙芳,字奕开,晋江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明末发生宦党与东林党人持续50多年剧烈“党争”,徐缙芳深度卷入,首为顾宪成请谥,又劾天津税监马堂九大罪,被列为东林党成员。万历卅九年(1611年)“京察”后,徐缙芳出为两淮巡盐御史,颇通宾客赂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工科给事中刘文炳徐缙芳行贿“秽迹脏私数十万”,天启(1621—1627年)中被罢官遣戍。(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徐缙芳》)

  ③庄钦邻,字寅卿,号阳初,泉州北门城口普明村人(时属晋江县)。万历廿九年(1601年)联捷进士,授饶州推官,仅6个月丁外艰归。服除,起补衢州推官。入为兵部主事,转吏部四司郎中,侃侃不避权贵,被挤归。天启五年(1625年)复起吏部郎中。以不狥党,值庄钦邻迁太常寺少卿,遭弹劾、诬告而削籍归乡。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庄钦邻起南京府丞,历迁通政使司、顺天府尹、户部右、左侍郎,旋改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召为吏部尚书。以母老乞休;丁内艰,终制不出。清·康熙七年(1668年)卒,年8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钦邻》)

  【惠安】陈玉辉庄毓庆

  按:陈玉辉,字达卿,号荆碧,惠安辋川镇后坑村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联捷进士,授江西吉水县令。行取兵部车驾司主事,擢南京湖广道御史,万历廿四年(1596年)巡视南京屯田、马政,多有建树。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起,丁父忧居家8年。天启二年(1622年)起北京贵州道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转南京监察御史,视事5月卒于官。(详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玉辉》)

   【同安】陈士兰许獬(会试第1名,会元;殿试二甲第1名)张廷拱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许獬(有传)、张廷拱(有传)。”

  按:

  ①许獬,原名行周,字子逊,号钟斗,同安县翔风里十九都后浦人(今金门县金宁乡珠浦后湖村)。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万历卅一年(1603年)九月授翰林编修承事郎,擢翰林院编修文林郎。病假归,万历卅四年(1606年)卒于家,年37。(详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许獬》)

  ②张廷拱,字尚宰,号辅吾,谥襄靖,同安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授怀宁令;天启(1621—1627年)中历祠祭司郎中,以不附阉党,削籍归。崇祯帝即位,擢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卒于官,年65。(详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张廷拱》)

  武进士1人:

  【晋江】黎国炳

  万历卅二年甲辰(1604年)9人:

  文进士杨守勤榜6人:

  【晋江】潘澜秦钟震张维峣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

  潘澜,会试第四名,户部主事,历官广东按察使。

  洪启聪,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洪启聪”)

  秦钟震舜翰子。传见‘文苑’。

  张维尧,传见‘宦绩’。”

  按:秦钟震,字伯起,晋江人。万历卅二年(1604年)联捷进士。历官知府,以目疾归。年80余卒。(详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秦钟震》)

  【南安】洪启聪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洪启聪,会魁。兵部郎中。有传。”

  按:洪启聪,字尔达,号怀怙,南安英都人,居晋江;洪有复侄。万历卅二年(1604年)进士。初授顺天府教授,历户部主事(主北新、大军二仓)、两浙运判、南兵部武库司郎中。中谗,左迁池州推官,寻移都察院经历,卒于任。(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启聪洪有复》)

  【同安】洪织若郑陞

  武进士张神武榜3人:

  【晋江】陈有纲(殿试一甲第3名,武探花)林璧吴炳冲

  按:

  ①陈有纲,字用谦,号豫庭,永宁卫城人(今石狮市永宁镇)。初习文,长为诸生,屡试不第,改就武。万历卅二年(1604年)赴武试,殿试一甲第3人,是石狮市历史上唯一武探花。初授南直荻港守备。崇祯卅八年(1610年)改广东督标都司,委署南头副总兵官。后授武英殿编修,迁兵部主事,晋员外郎,旋转南海兵备道道员、军器监丞。天启元年(1621年)累迁前锋游击,巡抚张国抚推为中军守备,守六合,御农民军。崇祯十年(1637年)出守太湖,转任广东南澳副总兵。辞朝归,崇祯十六年(1643年 )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有纲》)

  ②林璧,永宁卫城人(今石狮市永宁镇),任万安守备。

  万历卅五年丁未( 1607年),17人:

  文进士黄士俊榜,16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是科知贡举,李廷机主考,杨道宾黄汝良同考,黄国鼎,俱晋江人。”

  【晋江】张瑞图(一甲第3名,探花)杨瞿崃陈鸣烈蔡侃苏懋祉唐天眷杨道寅郭如楚林欲楫(廷试二甲第12名)刘延藩黄龙蔡光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

  张瑞图潛夫父,会魁探花。传见‘文苑’。

  杨瞿崃启新子。传见‘名臣’。

  陈鸣烈,兵部主事,一作户部。

  蔡侃,传见‘名臣’。

  苏懋祉,传见‘宦绩’。

  唐天眷

  杨道寅,会魁,太常寺少卿。

  郭如楚良璞子。传见‘宦绩’。

  林欲楫,传见‘名臣’。”

  按:

  ①张瑞图,字无画长公,号二水,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道人等,谥文隐,晋江廿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

  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少詹府少詹事。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出使云南。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帝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新朝危机四伏,张瑞图告假还乡避居1年多。约天启四年(1624年),当阉督东厂势焰熏天,张瑞图又告假在家,避居2年。

  天启六年(1626年)迁礼部右侍郎;秋,与平湖施凤来同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张瑞图官场春风得意之时,正是宦官魏忠贤专擅朝政之际。内阁首辅顾秉谦和先后入内阁的冯铨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木普(“木普”合一字)、来宗道等人,都成为魏忠贤私党,时称家阁老”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崩,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十一月终对魏忠贤展开清算;当月,张瑞图即告归,不允。十二月廿三日,朱由检发布政令,要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大臣“定阉党逆案”,对形形色色的“阉党”分子进行彻底清查,根据各人的罪状作出惩处结论。最初,朝议定魏忠贤逆党,虽牵连当政阁臣,但张瑞图并未列入。

  然而,崇祯元年(1627年)二月会试,施凤来张瑞图任考试官,所取考生几乎都是中官、勋贵的姻戚门人,终于激怒崇祯帝。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施凤来张瑞图被罢免;十九日,朱由检以谕旨的形式公布“钦定逆案”名单,张瑞图列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

  崇祯三年(1630年),张瑞图被遣归。自此,张瑞图隐居晋江青阳下行故里,生活恬淡,优游田园林壑,以诗文翰墨自娱。崇祯十四年(1641年)卒于家,终年72岁。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唐王·朱聿键张瑞图被列入“阉党”一案平反,赐谥文隐,重新祭葬。

  张瑞图还是晚明时期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时人将其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晚明“善书四大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瑞图》)

  ②杨瞿崃,本名载萼,获隽后改瞿崃,字稚实,号商澹栖霞山人,晋江人;杨启新子。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越2年榷税临清。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升郎中。以按察司佥事督学粤东。转江西,历参议、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未几告归。复居三山(福州),当事荐剡,辞不赴,遂卒于三山。(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瞿崃杨启新》)

  ③蔡侃,字明标,晋江青阳人。万历卅五年(1607年)连捷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迁抚州守;丁外艰,起补淮安郡;以卓异晋督学粤东,转赣州粮道,擢江西按察。升云南右布政,晋左布政;崇祯四年(1631年)拜开府,节制建昌、东川、毕节等处地方,兼督贵州兵饷。以母老乞终养,归。卒于家,年6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侃》)

  ④苏懋祉,字子介,晋江人。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历南召令、宁陵令、歙县令,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懋祉》)

  ⑤林欲楫,字仕济,号季翀平庵,晋江陈埭西滨人,晚居泉州府城(亦晋江县城)龙宫巷;林武苴子。万历卅五年(1607年)进士,授编修。假归。起充廷试掌卷官;使封益藩,还,掌起居注。万历四十五年(1618年)典浙江试;假归。泰昌元年(1620年)起左中允。天启元年(1621年)转右谕德,升右庶子,擢少詹事。晋礼部右侍郎,不附魏忠贤宦党。天启六年(1626年)迁南吏部右侍郎。崇祯(1628—1644年)初宦党败,林欲楫累迁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因反对诛毛文龙,与阁臣忤,假归3载。回朝后,召修《实录》。崇祯七年(1634年)任殿试读卷官,后引疾去。崇祯十一年(1638年)复,掌礼部职。崇祯十六年(1643年)见事无可为,连上13疏,以疾乞休。清兵入关后,唐王·朱聿键入闽,立于福州,建号隆武(1645年),召林欲楫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寻归。清·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欲楫林武苴》)

  【南安】李佺台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丁未黄士俊榜:李佺台,浙江左布政使。有传。”

  按:李佺台,字仲方,号为舆,明·南安榕桥人(今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桥片区)。万历卅五年(1607年)联捷进士。授镇江教授,迁国子监助教,升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升广东右参议。署南韶道。升云南臬司(或作“云南按察使”)。迁湖广(分巡荆西),升右布政。月余,复摄荆西。迁浙江,加左布政,分巡金衢。寻实晋左辖(“左辖”民国志作“左布政”)。擢光禄寺正卿,辞不赴,赋归。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家,年66。(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佺台》)

  【惠安】刘春庄毓杰

  【同安】蒋芳镛

  武进士庄安世榜1人:

  【晋江】庄安世(武举会试第1名,殿试一甲第1名,武状元)

  按:庄安世,字可平,号念德,晋江青阳人,后迁居泉州郊区(今丰泽区浦西)。万历卅五年(1607年)武状元。授北方守备,在通州协助徐光启练兵。天启元年(1621年)称病解甲归。崇祯元年(1628年)召入京,任武英殿侍讲筵官、兵部主侍卫、锦衣卫侍领。几年后,后金兵再次攻入明境,深入腹地,京城森严。朝廷召庄安世带兵入援,但杨嗣昌却主张与后金言和。而埋伏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农民军乘机攻入河南,占领洛阳。孔有德李九成等叛军一路烧杀。崇祯帝内外交困,调集庄安世等人马围剿,但久攻不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十九日,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歪脖子”树上;而庄安世身先士卒,冲向城中,负伤拼搏,阵亡于京郊。(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安世》)

  万历卅八年庚戌(1610年),19人:

  文进士韩敬榜,18人:

  【晋江】陈伯英黄卷陈应春吴淳夫蔡邦藩(殿试三甲第219名)吴奇逢李廷槟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韩敬榜:

  陈伯英,工部主事。

  黄卷,户部主事,严州知府。

  陈应春,户部主事。

  吴淳夫

  翁为枢,镇江知府。(见下文“【永春】翁为枢”)

  蔡邦藩,丽水知县。

  吴奇逢,户部主事。

  李廷槟,传见‘宦绩’。”

  按:

  ①吴淳夫,号犹三,晋江灵水村人(今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村)。

  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初授余姚县令。天启(1621—1627年)初历官至陕西佥事,因渎职,京察不及格,罢归。天启五年(1625年)起兵部郎中。

  天启六年(1626年),内外大权一归魏忠贤吴淳夫旋投入魏忠贤“阉党”核心圈子,与崔呈秀倪文焕田吉李夔龙魏忠贤为义父(后称“五虎”),岁中6迁,先后擢太仆少卿、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视兵部侍郎事、工部添注右侍郎、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位至极品,成为“阉党”“五虎”之一。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崩,明思宗·朱由检嗣位,为崇祯帝;是年十二月廿三日,朱由检正式下令清查“阉党逆案”,并先命“五虎”、“五彪”下法司议罪;吴淳夫被逮治。“三法司”(刑部、御史、大理寺)议吴淳夫“追赃遣戍”,即“由原籍抚按追赃三千两解助边饷。完日,发附边(近卫所)充军。”崇祯元年(1628年),吴淳夫被削官回籍。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以谕旨的形式公布“钦定逆案”名单,共计258人,吴淳夫被列入“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然崇帧二年(1629年),即吴淳夫被劾罪的当年,未等秋后处决,即死于充军的卫所。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淳夫李夔龙》)

  ②蔡邦藩,晋江人(今石狮市灵秀容卿)。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任丽水知县。

  ③李廷槟,字晋澄,晋江人。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转保定知府。迁贵州副使,为忌者所中。归里,年77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廷槟》)

  【南安】王继曾李夔龙王振熙(会魁,赐进士第10名)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韩敬榜:

  王继曾,太仆寺卿。有传。

  李夔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振熙,山东按察使。有传。”

  按:

  ①王继曾,字孝侯,号原鲁,南安四都崇安里人(今属洪濑镇)。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初授行人,后擢户科,先后历左、右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年)典江西乡试,忤中贵;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外放浙江按察司副使,旋乞归。天启五年(1625年)起山东兵备副使,改济南道。天启六年(1626年)七月擢尚宝司卿。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擢大理寺左少卿;十月又升太仆寺正卿。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吏科给事中刘汉儒王继曾“媚奸通内”,被免官,即告归。年72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继曾》)

  ②李夔龙,字继赓,号扬虞,南安石井菊江人。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历吏部主事,被劾罢去。天启五年(1625年)复官,起兵部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内外大权一归魏忠贤李夔龙旋投入魏忠贤“阉党”核心圈子,与崔呈秀倪文焕田吉李夔龙魏忠贤为义父(后称“五虎”),由此官运亨通,擢太常少卿、署选事,寻迁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成为“阉党五虎”之一。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崩,明思宗·朱由检嗣位,为崇祯帝;是年十二月廿三日,朱由检正式下令清查“阉党逆案”,并先命“五虎”、“五彪”下法司议罪;“三法司”议为“追赃遣戍”。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检以谕旨的形式公布“钦定逆案”名单,李夔龙被列入“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十九人”之一。(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夔龙吴淳夫》)

  ③王振熙,字君含,号晦生澹宁居士,南安卅三都人(今官桥镇和铺村)。万历卅八年(1610年)联捷进士。万历四十年(1612年)除山东长清县令,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调章丘令。后升工部主事、员外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出守辰州,丁外艰归。服阕,补大名府。期年,改任山东督学(提督学政副使),寻调浙江参政,崇祯三年(1630年)转山东按察使,未几归休。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家,年60。(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振熙》)

  【惠安】欧从云陈玄藻

  【永春】翁为枢

  【同安】周家椿林一柱周尔发洪观光刘行义

  按:

  ①林一柱,字廷郢,号璞所,同安县溪林走马人里人(今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溪林村走马自然村)。万历卅八年(1610年)进士。历扬州司理,湖广道、南京应天府监察御史,天启三年(1623年)因弹劾织造太监李实得罪宦党,告归。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一柱》)

  ②刘行义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刘行义(刘澳人,号依仁。合浦令、文选司员外、广东左布政)。”

  武进士1人:

  【同安】刘捷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武进士》:(万历)二十八年(应为“卅八年”之误)庚戌科:刘捷,金门所正千户,生本卫指挥同知。”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周廷儒榜,10人:

   【晋江】杨景辰(会试第2名、廷试二甲第17名)苏琰王寅揆庄奇显(一甲第2名,榜眼)冯时来陈保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

  杨景辰旬瑛父,会试第二名。传见‘文苑’。

  苏琰子。传见‘宦绩’。

  王寅揆三阳子。传见‘宦绩’。

  庄奇显,第二人。传见‘儒林’。

  冯时来,吏部郎中,广东参政。

  陈保泰,传见‘宦绩’。

  洪启初,传见‘理学’。”(见下文“【南安】洪启初”)

  按:

  ①杨景辰,字载甫,号侗陔,谥“文毅”,晋江廿六都芙蓉乡人(今新塘街道后洋村)。宅在泉州城内灵慈宫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进士。初授编修,天启二年(1622年)迁左春坊谕德,后晋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天启六年(1626年)转吏部右侍郎,仍兼掌詹事府院务。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清算“阉党”的过程中,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杨景辰以曾经三疏颂魏忠贤和参与修编《三朝要典》,罢黜遣返。崇祯二年(1629)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公布“钦定逆案”名单,杨景辰列入“交结近侍又次等”,处“冠带闲住”。回泉州后,杨景辰忧思成疾,崇祯二年(1629)五月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景辰》)

  ②苏琰,晋江安海梧山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山东道御史,因不附宗伯孙慎行追论“红丸”罪,罢归。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复职,起补河南道御史。久之,巡按贵州。未几谢病归,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琰》)

  ③庄奇显,字允元,号九微,晋江青阳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初授翰林编修。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奉神宗之母慈圣太后遗诏,往河间诸路开读。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秩满,随之丁父忧归家守制。泰昌元年(1620年)服阕赴京,补南京国子监司业。35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奇显》)

  ④陈保泰,字子儆。晋江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进士。授安福令,擢浙江道御史,巡按粤东,督学南畿。以亲老乞归养,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保泰》)

  【南安】洪启初(殿试二甲第31名)洪承选(未殿试)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

  洪启初,兵部主事。有传。

  洪承选,未殿试(民国志无“未殿试”3字)。”

  按:洪启初,字尔还,号葆原,原籍南安英都;随父洪有声徙居晋江,亦作晋江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榷浒墅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典试云南。迁兵部郎。丁内艰归,从此不出,著书以终。(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启初洪有声》)

  【安溪】李栻

  按:李栻,字克俨,号怀蓝,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李澜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出守维扬、潮阳,转升高肇副使7载,晋大参,分钺端州道;秩满,升云南按察使,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栻李澜》)

  【同安】陈沃心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19人:

  文进士钱士升榜,17人:

  【晋江】程光阳郑毓麒林肇开陈大对张翰冲王际逵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

  程光阳,广州知府。

  郑毓麒,户部郎中。

  林肇开,传见‘笃行’。

  陈大对,浙江提学副使。

  周思兼,兖州知府,《通志》误作‘南安人’。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周思兼”)

  张翰冲,《通志》缺。传见‘宦绩’。

  王际逵,江西道御史,广东市政使。

  洪赞宇,溧水知县,一作南安人,误。(见下文“【南安】洪赞宇”)

  洪承畴,乾隆《府志》载南安人。传见‘勋绩’。乾隆《县志》选举有之,未立其传,今仍焉。”(见下文“【南安】洪承畴”)

  按:张翰冲,号凌九,晋江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金坛令;入觐,卒于京,年53。(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翰冲》)

  【南安】周思兼(殿试二甲第11名)洪承畴(殿试二甲第14名)洪赞宇(殿试三甲第93名)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

  周思兼,兖州知州。

  洪承畴,兵部右侍郎,提督陕西三边总制。本朝授大学士、经略、尚书,加太傅,谥‘文襄’。有传。”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丙辰钱士升榜”条另有载:洪赞宇,从《府志》增入。”

  按:

  ①周思兼,字以施,南安籍,居晋江永宁(今石狮永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兖州知府。传载清·乾隆《晋江县志·循绩》。

  ②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谥“文襄”,南安廿七都英山霞美乡人(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连捷进士。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刑部任事6年。天启二年(1622年)擢浙江提学佥事,2年后升两浙承宣布政使右参议、江西兵备副使。

  天启七年(1627年),迁陕西布政使督粮道参政。时陕西农民起义蜂起,祟祯二年(1629年)陕西总督杨鹤洪承畴领兵解韩城之围。祟祯三年(1629年)六月,洪承畴诛既降复叛的王左挂,败张献忠于清涧县,即转按察使,晋延绥巡抚。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三边总督杨鹤为此罢官入狱。祟祯四年(1630年)九月,洪承畴擢继陕西三边总督,全力清剿陕西农民军。崇祯七年(1634年)十一月,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5省军务,曾击败高迎祥李自成部。

  崇祯八年(1635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八月令洪承畴专治西北。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陷河北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地,高阳失守,京师戒严。明朝两面受敌,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京师。

  崇祯十一年(1638年)秋,为打通去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以夺取北京,皇太极领均军攻占义州,并围攻锦州。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统8总兵兵13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松锦之战中为清军所败,被困松山6个月,次年被俘送盛京,皇太极极力谕降,遂降清,隶镶黄旗包衣牛录(后入镶黄旗汉军)。

  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从清兵定京师;五月,清兵既入京师,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豫亲王多铎率师略江南,遭汉族人民强列反抗;闰六月即令洪承畴以原官大学士任“招抚江南各省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驻江宁,招抚江南诸省,至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江南众郡县以次定。当月闻父丧,三月顺治帝洪承畴“回京守制,终丧三年”。四月洪承畴还京师,任内翰林秘书大学士。

  顺治六年(1649年),洪承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命管都察院左都御史。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调弘文院大学士;五月,调国史院大学士。

  时西南未靖,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授洪承畴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赐“经略大学士”印,驻长沙,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5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抚镇以下咸听节制,主持进攻南明·永历政权。顺治十三年(1656年),洪承畴晋太傅,仍兼太子太师。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孙可望降,湖南平。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克贵阳,贵州底定。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授武英殿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洪承畴协调多尼吴三桂卓布泰分3路进军云南。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三路会师,克云南省城昆明,南明·桂王走缅甸,洪承畴坐镇昆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洪承畴以目疾乞解。顺治十七年(1660年)得旨还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圣祖康熙帝·玄烨)即位,时洪承畴69岁,乞致仕,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卒于京,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承畴》)

  ③洪赞宇,字子可,号性庵,南安籍,居晋江(今石狮市宝盖后厅);江西南安知府洪聪玄孙。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任溧水知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聪》)

  【惠安】张锵蔡一熊张矿

  按:张锵,惠安人;张岳后裔。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海丰知县,上任仅3月,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锵张岳》)

  【同安】张炜林道推林宗载林钎(一甲第3名,探花)张朝纲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林釬(有传)、张朝纲(有传)。”

  按:林钎,字实甫,号鹤昭九皋居士,谥文穆,同安金门人,龙溪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1621—1627年)时任国子司业,累官祭酒。不附魏忠贤,称疾去。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少詹事,晋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拜东阁大学士,未半岁(六月初二日)卒,年59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钎》)

  武进士2人:

  【晋江】林岩

  按:林岩,原名林同懋,晋江陈埭西滨人;林武苴子,林欲楫弟。(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武苴林欲楫》)

  【惠安】孙其贤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年),15人:

  文进士庄际昌榜13人:

  【晋江】黄廷师刘鳞长曾化龙杨锡璜李廷森(殿试二甲第48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庄际昌榜:

  庄际昌,永春学会试、廷试俱第一人。传见‘名臣’。(见下文“【永春】庄际昌”)

  黄廷师,历官湖广佥事。

  刘鳞长,传见‘名臣’。国朝起光禄寺卿,任广西副使。

  曾化龙,传见‘名臣’。

  杨锡璜,传见‘宦绩’。

  李廷森,传见‘宦绩’。

  吴天策,户部主事。”(见下文“【南安】吴天策”)

  按:

  ①刘鳞长,字孟龙,号乾所,晋江人;刘弘宝孙。祖居晋江桥南(今洛江区桥南),宅在今鲤城区新桥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天启(1621—1627年)初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丁外艰后补工部街道厅?主事,忤权珰魏忠贤意,被削职归。崇祯帝登极,起原官,升员外郎、司节慎库。以台省擅行支放事,刘鳞长具疏力折之,为尚书张凤翔劝止;事发,与张凤翔同逮诏狱。澄清后,谪常州府通判、署昆山令。四阅月,转南户部主事,擢郎中,历浙江提学副使、四川建昌参议、川东参政,会李自成陷北京,弃官归。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鍵入闽,推太仆寺少卿,改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擢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三年(1646年),应诏辅南明·桂王·朱由榔阁事,后以病辞归。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鳞长刘弘宝》)

  ②曾化龙,字大云,号霖寰,晋江霞淮里人(今丰泽区霞淮社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初授临川知县,以治行第一荐,擢御史。崔呈秀谢文锦,以化龙为所首举,遂出为宁国同知。升南户部员外,丁内艰后补兵部车驾司郎中。迁督学粤东、摄海道篆,移广西参议。转江西副使,再转江西粮储道兼巡视漕河,擢江西按察使,后以原衔督江西粮饷。丁外艰归,服除,即家起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移镇胶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曾化龙弃官归。清·顺治七年(1650年)六月卒于家,年63。(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化龙》)

  ③杨锡璜,字婴孺,晋江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授金坛令,调即墨令。以不能取容,为监司所忌,左迁徐州判,调深州判。终以不合于时。告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锡璜》)

  ④李廷森,字维灿登元,号芳琼,晋江人(今石狮市永宁梅林,移居金埭);礼部员外郎李范廉侄。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任刑部主事,著《四书精解》等。传载清·乾隆《晋江县志·循绩》。

  【南安】苏兆先陈烜奎吴天策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己未庄际昌榜:

  苏兆先,吏科左给事中。有传。

  陈烜奎,肇庆知府。有传。

  吴天策,户部主事。(民国志有“《府志》作‘晋江人’”句)

  按:苏兆先,字尔开,号在蓼,南安康美梅元村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初授行人。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擢刑科给事中;自后,先后转官兵科、工科、吏科、礼科给事中。崇祯元年(1628年)涉嫌“阉党”,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崇祯帝向天下颁布诏书,公布魏忠贤逆案的处理结果,苏兆先列为“附逆案漏网”,被削职返乡。崇祯四年(1631年)赐环(“赐环”:放逐之臣遇赦召还),是年卒于家,年57。(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兆先》)

  【永春】庄际昌(一甲第1名,状元)

  按: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羹元,晋江青阳人,居泉州城内;先祖庄夏,祖籍永春桃源。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永春籍参加会试,连中会元、状元;是整个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也是泉州自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后500年再度中状元的第一人。因“廷对制策一字偏傍偶误被勘”,遭忌者指摘,未能授职,遂乞假归。天启元年(1621年)始补授翰林院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任经筵展书、直起居注、纂修国史、编葺六曹章奏。因屡忤权宦魏忠贤,天启七年(1627年)被夺职归家。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诛。崇祯元年(1628年)庄际昌即家起右谕德,赴京途中升左春坊左庶子,至京又升翰林院侍读兼记注官。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官邸,年52。(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庄夏曾从龙》)

  【同安】康尔韫叶成章苏寅宾刘梦潮

  武进士2人:

  【晋江】秦良弼

  按:秦良弼,字景明,晋江人,泉州卫指挥使秦椿孙。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武进士。天启(1621—1627年)间授广西都司,崇祯四年(1631年)进参将,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直隶副总兵,转南京左都督,屡有战功。死于明末战乱。(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秦良弼秦椿》)

  【同安】徐谟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14人:

  文进士文震孟榜:12人:

  【晋江】陈龙可郑之铉林孕昌戴相蒋德璟邓光汴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

  陈龙可,传见‘宦绩’。

  郑之铉,会试第七名。传见‘文苑’。

  林孕昌,传见‘理学’。

  王万金,《通志》作‘南安人’。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王万金”)

  戴相,传见‘宦绩’。

  蒋德璟,传见‘名臣’。”

  按:

  ①陈龙可,字蛩潜,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南京户部主事,榷淮安钞关。转员外郎中,迁琼州知府,后二年告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龙可》)

  ②郑之铉,字道圭,号大白太白道圭,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常,授简讨。时魏忠贤当权,投绂归,居家5载。崇祯(1628—1644年)初起原官简讨,擢右春坊右赞善。册封岷藩,事竣,念母驰归,至莆田病卒,年68。(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之铉》)

  ③林孕昌,原名林胤昌,后世为避清世宗·胤祯讳,作孕昌,或作允昌,字为磬,号素庵,晋江人。祖庐在泉州临漳门外笋江畔山川坛。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调南兵部职方司主事。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拟调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值父殁,守制未赴。服除返京,崇祯元年(1628年)补北吏部,历稽勋司主事验封司主事、考功司主事、文选司主事、员外郎。崇祯四年(1631年)擢稽勋司郎中。

  约崇祯五年(1632年),林孕昌给假归省亲。林孕昌原在临漳门外笋江畔山川坛筑有“风乎亭别墅”以居,在家期间,又在该处筑“在兹堂”林孕昌是理学名儒,崇祯六年(1633年)在“在兹堂”开讲,与黄文炤倡明“旦气之学”。崇祯六年(1633年)冬,因避倭患,林孕昌迁泉州城西北奉圣铺构建宅院,最南侧有“栖绿园”。崇祯七年(1634年)又在“栖绿园”建讲坛,宣讲“旦气”,门徒益广。居家期间,林孕昌还营筑清源山诸胜。时林孕昌一回到泉州,即在舟峰筑“纶恩”、“雷荐”2亭,重辟舟峰“洞”。崇祯六年(1633年)秋,与黄景昉谢元珧在南台建“珧云”、“访贤”2亭。崇祯十年(1637年),与蒋德璟重建“西洞天”、“偕乐亭”

  崇祯十年(1637年),林孕昌在家起补吏部验封司郎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春入都赴任。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吏部文选郎中。立朝仅2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以避“宦党”、忤权臣杨嗣昌,下诏狱百日,后削籍为民归家,里居讲学。

  后“三征不出”:①李遇知为吏部尚书时,荐林孕昌补考功郎,因未有缺不就。②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李自成进京,明亡。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号称监国;吏部尚书徐石麒奏荐林孕昌擢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辞。③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下南京,唐王·朱聿键入闽,在福州称帝,建元隆武,推林孕昌为兵部右侍郎,以为母守制辞;又推为太常寺正卿,坚辞不出。

  入清,顺治十年(1653年)荐入朝,辞。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卒于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孕昌黄文炤蒋德璟》、《泉州水利·晋江·笋江》、《泉州山川·清源山》)

  ④戴相,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永嘉知县,历官御史。(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戴相》)

  ⑤蒋德璟,字申葆中葆,号八公若柳若椰,晋江福全人;后移居泉州城内真济铺花巷新路埕。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忤魏忠贤,罢归。崇祯十一年(1638年)起原官(编修),迁翰林院侍读,移詹事府少詹事;编修《大明会典》,任副总裁。崇祯十三年(1640年)擢礼部右侍郎。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廷推蒋德璟入阁,随即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辅)辅政。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时明朝的覆亡已逼在眼前,蒋德璟还敏勤于官,想方设法希翼挽回。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首辅陈演因贻误战机,致李自成攻陷大同、宣城等地,严重危及北京的安危,被崇祯帝赶出内阁;蒋德璟成为了名义上的继任首辅。二月,清兵入关,李自成进逼京都,御前会议上,蒋德璟力斥以练饷为名聚敛殃民之咎,忤上,帝震怒。三月二日,蒋德璟引罪去位,移寓外城京宿会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蒋德璟为扶灵发丧后亡回泉州。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翌年立,改元弘光。召蒋德璟入阁,蒋德璟自陈三罪,固辞不受。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清军破南京,福王败,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召蒋德璟等为阁臣。然时军事大权掌握在郑芝龙手中,蒋德璟无所为。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摆脱郑芝龙束缚,下诏亲征。四月,蒋德璟请督兵崇安。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清兵过钱塘江,长驱直入,直逼福州。蒋德璟在朝堂外遇郑芝龙,被创,遂以足疾辞归,病情恶化。

  郑芝龙思投敌,清军未遇抵抗,直抵福州城下。隆武帝出逃江西,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与曾后在长汀被俘。九月,郑芝龙降清,清军陷福州,隆武帝曾后被处死于长汀。时蒋德璟寓晋江福全老宅,涕沾不食,遂以是月卒于家。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蒋德璟郑芝龙》)

  【南安】王万金黄梦松傅文龙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熹宗·天启二年壬戌文震孟榜:

  王万金,黄州推官。

  黄梦松,浙江副使。有传。

  傅文龙,陕西佥事。有传。”

  按:

  ①王万金,字世发,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年)以南安籍举进士。授湖州推官,未任,丁外艰后起补黄州推官,忤当道,弃官归。年86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万金》)

  ②黄梦松,字茂卿,南安十七都埔头人(今罗山镇埔心村)。万历卅四年(1606年)领乡荐,屡踬公车,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勉就教职。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晋员外、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转宁国知府。崇祯(1628—1644年)中升浙江金衢兵备副使,丁外艰归,遂不仕。崇祯十年(1637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梦松》)

  ③傅文龙,字见卿,号潜庵,南安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假归,继丁父、母两丧。崇祯三年(1630年)服阕,补大理寺左评事。旋擢河南道御史。以荐出为陕西佥事,时同里洪承畴为总制,器之,事多委重。会佐总制征战堵御有功,方题擢边方巡抚,竟以尽瘁,卒于秦中。(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文龙洪承畴》)

  【惠安】朱又焕

  按:朱又焕,字予文,号北泰。惠安德音里六都后林人(今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林)。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浙江金华推官。不久,奉召进京,擢户科给事中,三上疏抨击魏忠贤“阉党”擅权肆虐。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死,朱由检继位(崇祯帝),大力清算“阉党”。时周延儒当政,周延儒“阉党”瓜葛甚深,且偏袒不公,朝野多有怨言;朱又焕又上疏劾之。崇祯八年(1635年)七月,崇祯帝特擢东林党人文震孟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朱又焕文震孟乃同榜进士,私交尚好,然文震孟脱不了朋党痼疾,朱又焕屡劝不果,愤愤不已,又慷慨疏论之。文震孟震怒,视朱又焕为异己,不能见容,朱又焕即以患病为由告归。后朱又焕重新起用,先奉命出使浙江西部的金华衢州,尔后任浙江按察司漕运副使,任期未满,因丁父忧回籍。制满,崇祯十七年(1644年)召为广东岭西道布政司右参政,未及赴任,病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又焕》)

  【安溪】李仕亨

  按:李仕亨,字克澹,号仍朴迂叟,安溪感化里人(今湖头镇)。天启二年(1622年)59岁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大通桥,天启六年(1626年)督饷山西。崇祯元年(1628年)出守嘉兴3载,引疾归。崇祯九年(1636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仕亨》)

  【同安】黄仲晔陈昌文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天启二年壬戌科:陈昌文(有传)。”

  武进士2人:

  【晋江】苏梦仪

  按:苏梦仪,号羽若,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年)武进士。初授浙江嘉兴守备,迁浙江温台游击。以戡乱功,历擢湖广黎靖参将、湖广总兵官,晋后军都督同知,提督安庆。崇祯十六年(1643年)死于李自成之乱。(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梦仪》)

  【惠安】黄奕熙。

  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18人:

  文进士余煌榜16人:

  【晋江】蒋德瑗郭必昌(三甲)黄日昌王观光(殿试三甲第160名)黄景昉周廷鑨(殿试三甲第26名)张维机(会试第8名),附:何楷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

  蒋德瑗光彦子,兵科给事中。

  吴戴鳌,传见‘宦绩’。(见下文“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文进士刘若宰榜:【晋江】附:吴戴鳌”)

  郭必昌,传见‘宦绩’。

  黄日昌,传见‘宦绩’。

  王观光,传见‘名臣’。

  黄景昉,传见‘宦绩’。

  周廷鑨,传见‘宦绩’。

  庄尹辰,德化籍,知府,历官广东副使。(见下文“【德化】庄尹辰”)

  张维机,会试第八名。传见‘宦绩’。”

  按:

  ①郭必昌,字懋丰,号太薇半庵,晋江人,居泉州城北北郭街(今北山孝友巷一带)。

  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进士,授杭州推官。行取,擢广西道监察御史,巡视卢沟桥,巡按印马屯田、中城、浙江。出为江西参政,分守湖西。丁内艰归。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清军南下,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郑鸿逵唐王·朱聿键入福建,与郑芝龙黄道周等共拥立之,为南明·隆武帝郭必昌应招任兵部尚书。郭必昌郑芝龙关系密切,史书称其为郑芝龙“私人”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因郑芝龙不作抵抗,清兵入福建,隆武帝奔汀州,被执而死;八月,郑芝龙率部返回泉州,把兵力集中于安平一带;郭必昌随行回泉居家。九月,清兵破福州,迅破泉州。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郭必昌郑芝龙私交甚笃,一面派兵直逼南安,一面遣郭必昌洪承畴黄熙胤书信往安平招降郑芝龙郑芝龙遂于十一月十五日北上福州降。

  顺治四年(1647年),郑成功军攻泉州,郭必昌之子郭显谋为内应,举家被清·提督赵国佐杀戮。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必昌郑鸿逵郑芝龙洪承畴黄熙胤》)

  ②黄景昉,字太稚太穉,号东崖,晋江东石檗谷村人;入仕后徒居晋江县城(亦泉州府城),府第在宽仁铺(今泉州市区涂门街)。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选庶吉士,因不满权阉魏忠贤肆横,假归。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朱由检即位,授编修,纂修《熹宗实录》。转中允,充日讲官;寻进少詹事。崇祯十四年(1641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与蒋德璟吴甡并相。翌年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与崇祯帝意见不合,连疏引归,九月出都,计在阁10阅月。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师下江南,唐王·朱聿键立福州,为南明·隆武帝,召黄景昉入直,未几复告归。自此家居十数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景昉蒋德璟》)

  ③周廷鑨,字元立,号芮公朴园居士,晋江胜得铺人(故居在今鲤城区新门街)。天启五年(1625年)20岁联捷进士。天启七年(1627年)授镇江府推官,旋兼署丹阳县事。擢吏部验封司主事,忤珰及殿阁,历转考功、稽勋2司员外,晋文选郎中,约崇祯十三年(1640年)34岁前引疾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立福州,为南明•隆武帝周廷鑨起原官文选郎中,晋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知时事不可为,仍告归。入清,顺治九年(1652年)“诏起遗逸”,两江总督马国柱周廷鑨名字上报,清廷下令征召入京,不赴。康熙十年(1671年)66岁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周廷鑨》)

  ④张维机,字子发,号晦中张维枢弟,安溪人,居泉州西街。天启五年 (1625年)进士。授检讨。崇祯六年(1633年)升左春坊左赞善,晋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庶子兼侍读。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少詹兼侍读学士,寻补正詹掌院篆。崇祯十六年(1643年)廷推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京师陷,被执幽禁40余日,后引年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维机张维枢》)

  ⑤王观光,字子开于国,号存儒,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塘头);浙江布政使王畿侄。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舒城令。迁刑部主事。出知常州府,郡有权相,不附,莅任8月引疾归。以少司农庄钦邻荐,起补荆州知府,以疾乞休。清兵入关,明亡。唐王立福州,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建号隆武(南明),王观光起户部右侍郎,兼吏、礼、兵3部事,未几归。年75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观光王畿庄钦邻》)

  ⑥何楷,字玄子元子,晋江人;后回归祖籍漳州镇海卫 (今龙海市港尾镇),住湖西赵家城村下梧石湖山。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归漳州镇海卫。

  崇祯(1628—1644年)时授户部主事、榷浒墅关;进员外郎。崇祯七年(1634年)改刑科给事中,历工科右侍郎、兵科左侍郎,至工科都给事中,屡进疏建言,时不能用。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反对兵部尚书杨嗣昌与清军议和和夺情视事,忤旨,贬南京国子监丞。旋丁母忧归。服阕,就迁礼部郎中,未入京而明已亡。顺治元年(1644年)5月,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成立南明政权,称弘光朝,擢何楷为户部右侍郎,监督并管理钱法,后又兼任工部右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都破,何楷走杭州,从唐王·朱聿键入闽。朱聿键在福州称帝,称南明隆武朝,擢何楷为户部尚书、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不为郑芝龙郑鸿逵所容,连请告去,归漳浦。漳州破,何楷抑郁而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楷郑芝龙郑鸿逵》)

  【南安】谢玄珧(三甲第137名)李日烨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

  熹宗·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

  谢玄珧,浙江参政。有传。

  李日爗,广东副使。

  黄学元,灵山知县。”(见下文“【惠安】黄学元”)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

  “熹宗天启五年乙丑余煌榜:

  谢玄珧,浙江参政。有传。《府志》作‘铉珧’。

  李日晔,广东副使。《府志》作‘安溪人’。

  黄学元,灵山知县。《府志》作‘惠安人’。”(见下文“【惠安】黄学元”)

  按:

  ①谢玄珧,又作元珧,字夏甫夏宁,号山持,南安人;滁州牧谢望俨孙。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令建平,以誉望调安徽宣城县令。擢礼科给事中。外推少参,督理粤东盐务。转浙江宪副,晋秩参政。两院叙功,方拟优擢而尽瘁以没。(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谢元珧》)

  ②李日烨,字咸甫,号旭寰,安溪感化里人(今湖头镇);李栻长子。天启五年(1625年)18岁以南安联捷进士,由中书历宦粤中,官至广东副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日晔李栻》)

  【惠安】陈一元黄学元

  按:黄学元,字汝一铨熙,惠安螺阳镇东风村沈厝人;黄森孙。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授广东灵山知县。历擢南京礼部主事、客清史司员外郎中;终四川顺庆知府,上任仅3个月病殁任上。(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学元黄森》)

  【安溪】李凤鸣

  按:李凤鸣,字罔甫,号阆瀛,安溪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任松陵县令,寻转户部郎中,管仓漕,清察马料。因星变言事,与省中忤,下狱,获白而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凤鸣》)

  【德化】庄尹辰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2·科目志·明·进士》:庄尹辰,天启五年乙丑科。晋江籍。知府。”

  【同安】卢经陈文瑞

  按:卢经,字乔权,号一得(或作得一),同安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历行人、都察院四川道监察御史、侍御史巡按河南道,崇祯七年(1634年)疏劾藩王,忠言直谏,革职、下诏狱,崇祯十年(1637年)放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卢经》)

  武进士2人:

  【晋江】刘光鼎。

  【惠安】孙胤武(第19名)

  按:孙胤武,名,字伯震,号紫峰,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杨厝村人(今属台商投资区)。天启五年(1625年)武进士。因殿试时言辞激烈,权阉魏忠贤视为异己,低授为甘肃旗鼓中军,愤而不就。党”企图收买,随即擢升江西都司,孙胤武仍不赴,解甲归隐。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党”覆灭。崇祯元年(1628年),孙胤武不顾年事已高,再次入都应试,殿试时对答精辟,崇祯帝御批“御览对策天下第一名”,授江南铜山(今漳州市东山县)参将,崇祯三年(1630年)晋昭武将军。崇祯四年(1631年)告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清兵入侵,京都告急,孙胤武典卖跑马地税田,与弟炎龙携款赴京,拟纾国难;半途闻明亡,折返。入清,朝廷以高官厚禄诱其出仕,均遭拒。时有在清朝为官的惠安人某向清廷诬告孙胤武,称其企图反清复明。清军随即进剿,对王孙氏抄家灭族,老少被杀殆尽,孙胤武死于现洛阳镇梅岭岭头。(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孙胤武》)

  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17人:

  文进士刘若宰榜15人:

  【晋江】吴逢翔蔡鹏霄(殿试三甲第193名)蔡邦俊李拯诸葛羲洪应运林徽初、附:吴戴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元年戊辰刘若宰榜:

  吴逢翔,传见‘宦绩’。

  蔡鹏霄,传见‘宦绩’。

  洪启遵,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洪启遵”)

  蔡邦俊,抚州知府。

  李拯,传见‘宦绩’。

  王龙震,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王龙震”)

  诸葛羲,传见‘宦绩’。

  洪应运,永嘉知县。

  林徽初,广东主考,浙江参议。

  傅元初,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傅元初”)

  按:

  ①吴逢翔,或作吴逄翔,字穉震田年,号雅云,晋江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归善令。崇祯(1522—1566年)中调长沙令。历刑部清吏司员外,出知金华府。迁广东岭右参议。告归,年80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逢翔》)

  ②蔡鹏霄,字子搏,号培自,晋江蚶江莲塘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初任嘉善县令,调江西铅山知县。擢监察御史,崇祯十六年(1643年)授太仆寺少卿,崇祯十七年(1644年)官四川道御史。是年“甲申之变”,明亡,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除授官职,仍任蔡鹏霄为直指使。清兵入关后,蔡鹏霄南下,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抵御清军,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委蔡鹏霄为蜀勋援剿北路左协总兵。后因病告归,杜门14年,年76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鹏霄》)

  ③李拯,晋江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上虞令、户部主事(或作“工部主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拯》)

  ④诸葛羲,字基画,号沪水,晋江人;诸葛倬兄。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四川司主事。后出任浙江参议,转山东副使。卒于官,归葬。(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诸葛羲诸葛倬》)

  ⑤林徽初,字调复,号希庵。晋江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户部郎中、两浙水利道佥事、署驿传篆、整饬温处兵巡布政司参议兼按察司佥事,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唐王入闽,以原官起用;已入南安罗山凤巢寺学禅师。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卒,年70。(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徽初》)

  ⑥吴戴鳌,字大车,号皜庵(或作“颢庵”)、竹公,晋江人。天启五年(1625年)会试中式,因不附魏忠贤,假归;崇祯元年(1628年)始赴殿试,获三甲进士。初授澄海令,左迁浙江按察司经历,越年擢金华府推官,历署杭、湖、严三府推官,迁工部主事,越年,擢广东佥事(备兵罗定)。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明亡返乡。唐王·朱聿键入闽,即位为南明·隆武帝,起侍读学士 ,不久辞归。年59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戴鳌》)

  【南安】傅启光吴灃洪启遵王龙震傅元初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基本同):

  怀宗·崇祯元年戊辰刘若宰榜:

  傅启光,陕西副使。有传。

  吴澧,广东提学参议。有传。

  洪启遵,山东监察御史,赠光禄寺少卿。

  王龙震,广西副使。有传。(民国志有“浙江督粮道”5字)

  傅元初,工科给事中。(民国志有“《府志》作‘晋江人’”字样)

  按:

  ①傅启光,字曙卿,号念介,南安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奉差密云,监兑苏、松、常、镇漕务,榷崇文门税课。晋户部河南司郎中,掌省直钱谷。擢陕西副使(分守河西),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傅启光》)

  ②吴灃,字孟濬,号长涛兰浦,南安黄龙村人(今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兑江西,坐谪归。林居十余载,起补礼部主事。擢广西提学学政,历布政司右参议。丁外艰归,自此居家不仕。(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吴灃》)

  ③洪启遵,南安人,徙居晋江;洪有声侄。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吉安府推官,后擢台谏。(详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洪启遵洪有声》)

  ④王龙震,字长甫,号起一,南安廿六都岑头乡人;王龙贲之兄。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初授吉水令。以最擢云南道御史(或作“江西道御史”),奉敕督鹾山西。忤权贵意,外转处转佥事。崇祯十三年(1640年)迁两浙粮储,转广东惠州副使,寻推广西南宁。告老归,年70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龙震王龙贲》)

  【惠安】王忠孝

  按:王忠孝,字长孺,或作又孺,号愧两,惠安仙塘埔沙格人(今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关,督运河北蓟州大通桥。崇祯三年(1630年),督蓟州漕储,时坐镇蓟州节制漕运漕储的太监邓希诏图谋不轨,王忠孝折之,被污陷,廷杖下狱;其明年,邓希诏事败论斩,王忠孝乃得白,南下归乡。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清兵入关,明亡。顺治二年(1645年)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改元弘光,是为南明,经史可法推荐,授王忠孝绍兴知府,擢副都御史,不受。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州,建号隆武。召见王忠孝,授光禄寺少卿。王忠孝陈述光复策略,帝大喜,授兵部左侍郎、总督军务,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但当时兵权完全掌握在郑芝龙一人手中,王忠孝无一兵一卒,事无可为,只好拜辞。已而福京(福州)破,家居杜门不出。南明·永历廿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卒,年74。(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忠孝郑芝龙》)

  【德化】赖垓

  按:赖垓,字元式宇肩,德化汤泉人(今大铭乡琼溪);赖孔教孙,赖燫子。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平湖知县。崇祯七年(1634年)擢翰林院简讨,未几转右春坊中允、翰林院编修,又调国子监司业兼管祭酒印务,复调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兼管国子监事,升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乃管国子监祭酒印务。崇祯十五年(1642年),母病笃,告假归;后母丧,在家服制3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未及返京,明亡。顺治二年(1645年)又历父丧,遂终隐不仕。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卒,年69。(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赖垓赖孔教赖燫》)

  【同安】许成楚

  武进士2人:

  【南安】李梦麒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2卷·科目志8·明武进士》:“崇祯元年戊辰科:李梦麒,指挥使,广西右营都司佥事。”

  【同安】陈弼心

  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11人:

  文进士陈于泰榜10人:

  【晋江】史继任黄景孕陈洪谧黄熙孕庄鳌献蔡炳龙(殿试三甲第10名)孙枝灼李近古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四年辛未陈于泰榜:

  史继任朝宜子,兵部郎中。

  黄景孕,传见‘宦绩’。

  陈洪谧,传见‘名臣’。

  黄熙孕,传见‘宦绩’。

  朱希莱,传见‘宦绩’。(见下文“【南安】朱希莱”)

  庄鳌献,传见‘名臣’。

  蔡炳龙,大理寺评事。

  孙枝灼,潮州知府,历官副使。

  李近古,传见‘宦绩’。”

  按:

  ①黄景孕,亦作黄景胤,字景止,号念燕,泉州郡城(亦晋江县城)文山铺人;尚书黄凤翔孙。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榷九江关;崇祯八年(1635年)转本部员外,升云南司郎中。会言官弹劾丁巳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散粮侵欺事,波及罢职。然事在16年前,时黄景孕尚为诸生,廷审抗辨无恐怖色,三易大司寇不能入其罪,然犹在园扉中五载,始得白归。年五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黄景孕黄凤翔》)

  ②陈洪谧,字龙甫,号默庵,晋江青阳屿头陈厝人,后寓居卢塘;陈鹄之子。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南户部主事(先后管北新关、掌南京水兑);迁员外郎。出知苏州,守苏9载,一以仁恕为政,民号母”。崇祯十六年(1643年)迁山东按察副使,备兵登莱,未抵任,旋晋太仆寺少卿;崇祯十七年(1644年),又推兵部右侍郎,会京师陷,未及任。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亡,郑鸿逵等迎唐王·朱聿键入闽即位,改元隆武。陈洪谧授兵部左侍郎,改礼部左侍郎;秋,与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同召,拜文渊阁大学士。未久,以母老乞归,而隆武政权亦于顺治三年(1646年)亡。康熙七年(1668年)卒于家,年69。(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陈洪谧陈鹄蒋德璟黄景昉》)

  ③黄熙孕,亦作黄熙胤,字维敬,号恭庭,泉州郡城(亦晋江县城)文山铺人;尚书黄凤翔孙,黄景孕弟。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进士。初授南海令,擢户部主事,转礼部员外,迁仪制司郎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军入关进京。黄熙孕黄徽孕兄弟避过“甲申之变”后,清·顺治(1644—1661年)初由清廷重新起用,擢御史。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时,黄熙孕擢兵部侍郎,受命仗中枢节从贝勒招抚福建,与子黄志美共同招降郑芝龙有功。招抚事竣,由尚玺历通政司太仆寺卿(银台冏卿),晋刑部侍郎。顺治十年(1653年)以年老乞归,年78卒。(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黄熙孕黄凤翔黄景孕黄徽孕洪承畴、黄志美郑芝龙》)

  ④庄鳌献,字叔瞻,号任公,晋江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进士。崇祯六年(1633年)由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上《太平十二策》,极论东厂之害,忤旨,贬浙江布政司照磨(杭州通判),赋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为南明。庄鳌献事福王,复故官兵科给事中。弘光政权仅1年亡,庄鳌献即归隐泉州葵山,未几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庄鳌献》)

  ⑤蔡炳龙,字开孚,号初穆,晋江人(今石狮市灵秀容卿)。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任大理寺评事。

  【南安】朱希莱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怀宗·崇祯四年辛未陈子泰(民国志有“《府志》作‘于泰”5字)朱希莱,公安知县。”

  【同安】陈瑞

  武进士1人:

  【晋江】蔡全斌

  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刘理顺榜,9人:

  【晋江】李焻(二甲第1名,传胪)杨贤锡杨玄锡杨铉锡陈丰顼吴震交(殿试二甲第48名)黄景明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七年甲戌刘理顺榜:

  李焻,会魁。传见‘名臣’。

  杨贤锡,传见‘文苑’。

  陈丰顼,丹徒知县。

  吴震交,传见□□。

  黄景明,传见‘宦绩’。”

  按:

  ①李焻,字洪著元驭,晋江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礼部祠祭司主事,擢兵科给事中。差封益藩,还,迁礼科给事中。督饷江西,再往粤东,至武陵病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李焻》)

  ②杨贤锡,亦作杨玄锡杨铉锡,字康侯,晋江县集贤铺人(泉州郡城内)。崇祯七年(1634年)16岁联捷进士。授中书舍人,历官至吏部文选司主事。明亡,归隐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杨玄锡》)

  ③吴震交,字黄初,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龟湖)。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南兵部主事,升武选郎中,出守维扬。后假归不出。(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吴震交》)

  ④黄景明,字可文,晋江东石檗谷村人;黄景昉弟。祟祯七年甲戌(1634年)联捷进士。授长乐令,擢礼部仪制司郎,督学粤西,迁浙江三衢副使。归,年82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黄景明黄景昉》)

  【南安】黄士藻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怀宗·崇祯七年甲戌刘理顺榜:
黄士藻,从《府志》增入。”

  按:黄士藻,字宗素,号金庵金墩逸人,南安洪濑隘门内金墩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由泉州府学,历官浙江平湖知县、江西湖江县令、南京户部主事。清兵入京,随黄锡衮隐居起凤山。清·顺治三年(1646年)复考选为庶吉士。顺治五年(1648年)归里。顺治六年(1649年)春,诏为兵部员外郎,奉敕督运江南粮饷;后分守广西布政司参政、按察司参政。康熙十九年(1668年)以太常寺卿致仕。康熙卅四年(1695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com《泉州人名录·黄士藻黄锡衮》)

  【惠安】张正声

  【同安】张璀蔡国光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崇祯七年甲戌科:蔡国光(有传)。”

  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刘同升榜,11人:

  【晋江】黄徽胤黄徽孕李登云董飏先(会试第221名,殿试二甲第20名)黄润中吴之琦王恒京蔡道宪(会试第9名)林期昌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十年丁丑刘同升榜:

  黄徽孕,传见‘宦绩’。

  李登云,传见‘宦绩’。

  董飏光,泰州知府佥事。

  黄润中凤翔子。传见‘宦绩’。

  龚天池,鄞县知县。(见下文“【同安】龚天池”)

  吴之琦,传见‘宦绩’。

  王垣京,传见□□。

  蔡道宪,会试第九名。传见‘忠节’。

  林期昌欲栋子。传见□□。

  吴之奇(?),龙岩籍,江都知县。”

  按:

  ①黄徽胤,又作黄徽孕,字吉臣,号天庵,晋江县城(亦泉州郡城)文山铺人;黄凤翔孙,黄熙孕弟。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进士。授绩溪令,调桐乡,迁刑部主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清兵入关,攻进北京,多尔衮发表“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文告。此时在京的黄徽孕黄熙孕兄弟逃过变乱,官复原职,由清廷重新起用。顺治元年(1644年),黄徽孕擢监察御史,出按山西顺天,追歼李自成起义军。秩满,迁太仆寺卿。父卒,回泉州守制3年。服除,补原官,后晋兵部左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病乞休,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徽孕黄凤翔黄熙孕》)

  ②李登云,字锺表,晋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金坛令,升刑部主事,历刑部员外。致仕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登云》)

  ③董飏先,或作扬先容先,号沙筑,晋江人(出生于今石狮市永宁沙堤,后移居永宁后山,举进士当年又迁居泉州),是郑成功之妻董友董酉)之父。崇祯十年(1637年)46岁进士。初选江南泰州知州,忤权贵,调通州。丁艰服阕,补广东化州,入为刑部员外,转礼部郎中,又外调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雷廉海北道)。明末,避居浯州(今金门)许坑(或作“古坑”),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卒,年66。(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董友·父董飏先》)

  ④黄润中,字嗣雨,号静谷,晋江县城(亦泉州郡城)文山铺人;黄凤翔第6子。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转礼部祠祭司员外郎。旋督学河南,擢广东惠潮兵备道,不久以病告归。居家,著书自娱,71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润中黄凤翔》)

  ⑤吴之琦,号雪因,晋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历青浦令5年,擢礼部仪制司主事。(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之琦》)

  ⑥王恒京,晋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南城令,终广西按察使。(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恒京》)

  ⑦蔡道宪,字元白,号江门,谥忠烈,晋江十一都石塔乡塔头村人(俗称塔江,今晋江市东石镇塔头村),后居泉州郡城东北。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初授大理推官,后补长沙推官。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长沙,蔡道宪坚守危城,城破,不屈被杀,年29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道宪》)

  【惠安】张圣听

  【同安】林凤仪龚天池(殿试三甲第44名)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崇祯)十年丁丑科:龚天池(十七都何厝人,号亨明。庶吉士,改浙江鄞县令)。”

  按:龚天池,号亨明,别号硚石,晋江人(今石狮市永宁沙堤),移居金门。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鄞县知县。

   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年),17人:

  文进士魏藻德榜15人:

  【晋江】张潜夫辜孕奇辜胤奇吴韩起(殿试三甲第58名)丁孕甲丁胤甲黄锡衮(殿试三甲第15名)吴第梁玉蕤蔡肱明(殿试二甲第1名,传胪)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

  张潛夫,传见‘儒林’

  辜孕奇

  吴韩起,传见‘文苑

  杨杰(?),大足知县。

  丁孕甲,中书舍人,寿八十。

  杨锡袞(应为“黄锡衮”之讹),国朝历官兵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吴第,景陵知县。

  梁玉蕤,抚州推官。

  蔡肱明,传见‘忠节。”

  按:

  ①张潜夫,字为龙,晋江人;张瑞图子。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选庶常,授检讨,以父疾假归。丁二艰,服除,遂不仕。年七十五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潜夫张瑞图》)

  ②辜孕奇辜胤奇),字嗣杰,号永平,晋江永和辜厝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检讨,以父疾假归。丁二艰,服除,遂不仕。年75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辜胤奇》)

  ③吴韩起,字宣伯,号青岳,晋江人(今石狮市宝盖龟湖人,移居晋江青阳,或说安海灵水)。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当涂令。崇祯十五年(1642年)主广东乡试。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卒于官。(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吴韩起》)

  ④丁孕甲,又作丁胤甲,字子冠,号岸庵,晋江陈埭岸兜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淮安府推官。初入为浙江道御史,其后以御史巡按贵州。后晋太仆兼佥都巡抚黔南。致仕。(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丁胤甲》)

  ⑤黄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潘湖叟,谥文僖,晋江潘湖人。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20岁联捷进士。授广西巡抚,因忤马士英乱政,弃官隐读于南宁武鸣县夏黄村起凤山东峰。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清兵入关,黄锡衮因世乱归家。

  入清,顺治五年(1648年)黄锡衮复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顺治八年(1651年)进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授修撰;顺治九年(1652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顺治十一年(1654年)授弘文院侍读学士。顺治十二年(1655年)秋丁父忧,归乡守制,3年后起复原官;顺治十五年(1658年)丁母忧回籍;顺治十八年(1661年)服除,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后历任大理寺丞、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康熙元年(1662年),迁礼部右侍郎;康熙五年(1666年)晋刑部左侍郎。康熙六年(1667年)五月,以兵部左侍郎署兵部事;康熙八年(1651年)奉诏清刑狱;又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帝主政于朝,逮捕“结党专擅,勿思悛改”的顾命大臣鳌拜。康熙九年(1670年)十月入阁,参与机务,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寻充经筵讲官、修《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十年(1653年)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兼理兵部事。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进柱国太傅,是年,黄锡衮出为兵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事,率军经略抵御参与“三藩叛乱”耿精忠等部。因克振军威,平乱有功,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事,任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黄锡衮赞襄机务,参知政事。时“三藩之乱”基本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也暂告平息,清廷首议用兵台湾,但朝廷和地方出现剧烈争议。黄锡衮积极主张出兵收复台湾。康熙廿年(1681年)七月,内阁学士李光地奏保施琅带兵征台,黄锡衮力赞之。康熙廿二年(1683年)年底,台湾初定,朝廷出现弃留之争,黄锡衮竭力支持施琅“设官镇守”之议。

  康熙卅八年(1699年)十月,黄锡衮以老谢事,疏辞归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卒于家,年87。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锡衮李光地施琅》)

  ⑥梁玉蕤,字旧谷,号韵略,南安象运人(今南安翔云镇)。就学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历教谕兼摄罗源县事、抚州府推官、吏部主事。会鼎革,归隐,杜门不出,未几卒于家。(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玉蕤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⑦蔡肱明,字子起,号靖公,谥“忠愍”,晋江人(今石狮市蚶江莲塘,后居泉州郡城奎霞巷);太仆寺少卿蔡鹏霄从弟。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历官兵部职方主事、员外郎中。出为四川威茂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张献忠党陷川南诸州,川陕总督樊一蘅击破之。张献忠死,寇党率残卒继陷川南诸州,蔡肱明移檄松藩副总兵朱化龙救援,不意朱化龙兵变,蔡肱明一家32口同日遇害。(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肱明蔡鹏霄》)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条还附载“钦赐进士”5人:

  史延亮,钦赐进士,琼州知府,榜姓

  史赞圣,钦赐进士,户部主事。

  陈兆珂,钦赐进士,国朝河南副使。

  杨垂云,钦赐进士。

  陈仕奎,钦赐进士,长清知县。”

  【南安】胡丹诏洪垣星(三甲第112名)张鼎淐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均载(文同):

  怀宗·崇祯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

  洪垣星,兵部主事。(民国志有“有传”2字)

  张鼎淐,广东副使。有传。”

  按:洪垣星,字日生,号遁庵,南安武荣铺(丰州)人,寄籍安溪县兴二里。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初授长寿令(今重庆市长寿区);秩满,调双流县(今成都市双流区)。崇祯十七年(1644年)擢重夔道(原夔州府),适“甲申之变”,明亡,未任归。清朝定鼎,欲启用洪垣星赴京任职方主事,不赴。时年未40,就此杜门著书,优游林下40余年,康熙廿八年(1689年)卒于家,年82。(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洪垣星》)

  【同安】郭贞一(三甲)叶翼云卢若腾张朝綖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8·选举表·进士(宋至国朝)》:(崇祯)十三年庚辰科:卢若腾(有传)、张朝綖(有传)。”

  按:

  ①郭贞一,字元侯,号道憨,同安县后郭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授行人,后任监察御史、巡抚浙东。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七月福王朱由崧称号立于南京。次年一月改元弘光(顺治二年,1645年),史称南明。郭贞一拥之。弘光元年(1645年),擢郭贞一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师下江南,五月入南京,弘光政权覆亡;六月唐王朱聿键称号福州,改元隆武,郭贞奔之,仍授御史。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清兵入闽,隆武帝奔汀州,八月被执,后绝食死于福京(福州);九月清兵入福州(福京);十二月郑成功焚青衣举义抗清,郭贞一依之。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又随成功出征台湾,官终右武卫中协。数年后卒于台湾。(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贞一郑成功》)

  ②叶翼云,字载九敬甫,明·同安县嘉禾里(今厦门岛)莲坂侯乡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甲67名进士。初授吴江知县。南明·弘光朝(1644—1645年)官至刑部主事。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以稽勋司员外郎便宜视同安县事。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郑成功委以同安知县,是年八月死于同安之役。(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叶翼云》)

  ③卢若腾,字闲之海运,号牧洲留庵,同安浯洲贤聚里人(今金门县金城镇贤厝里)。

  卢若腾曾一度客寓晋江龙湖内坑,是龙湖鲁东陈鹄“文晖书堂”的门生和“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兵部武库清吏司主事。累迁武选司郎中,总京卫武学。寻迁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七月福王朱由崧立于南京。次年一月改元弘光(顺治二年,1645年),史称南明;擢卢若腾为佥都御史,督理江北屯田,巡抚凤阳,提督操江;以马士英阮大铖当国,乞归。当年复起,五月至杭州,而南京已于四月被清军所破。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唐王朱聿键称号福州,改元隆武,八月授卢若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东(温、处、宁、台4州),驻温州,督师北伐;又加兵部尚书衔。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清兵下温州,卢若腾力竭乃遁入江;八月朱聿键在汀州被俘遇害,卢若腾投水赴难,为人所救。卢若腾由滃州(舟山)潜回福建,在长泰募兵起事,卒以无粮瓦解。

  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立肇庆,顺治四年(1647年)改元永历。时招讨大将军郑成功开府思明(厦门),招徕遗老,卢若腾依之,留居浯岛(浯洲屿,今金门),自号留庵

  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祭海誓师征台。康熙二年(南明·永历十七年,1663年)十月,清兵进取金门、厦门。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二月,郑经退守台湾;三月,卢若腾沈佺期许吉璟等同舟入台;至澎湖疾作,遂寓太武山下;三月十九日卒,年66。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卢若腾陈鹄郑成功郑经沈佺期》、《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晖书堂》)

  ④张朝綖,字思藻,号青武,晋江东石潘径人。曾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院”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后入府学。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授职方司主事,升郎中。历江西参政,转江西湖西道(驻袁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建号隆武,张朝綖归之;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驻赣州;未己召还。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隆武政权覆灭,张朝綖避居金门青屿。顺治十五年(1658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朝綖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武进士2人:

  【晋江】丁天禧

  【南安】郑鸿逵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2卷·科目志8·明武进士》:“崇祯十三年庚辰科:郑鸿逵,山东登莱副总兵。以剿镇江、九江诸寇叙功,封伯爵,晋‘定国公’。”

  按:

  郑鸿逵,又名芝凤芝彪,字曰渐圣仪,号羽公。南安石井镇人,郑芝龙郑一官)三弟,郑成功的三叔。

  郑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尝屯于台湾。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故后,众推郑一官郑芝龙)为盟主。郑一官从福建招徠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从此改名芝龙郑鸿逵也改名郑芝彪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清廷招抚郑芝龙。九月,郑鸿逵随长兄郑芝龙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崇祯三年(1630年),郑鸿逵中武举,即从军,隶天津巡抚郑宗周为坐营,转属都督孙应龙。登州反,应龙失机,从系天津;狱辩,释隶大同巡抚张廷拱麾下。崇祯五~八年(1632—1635年),郑芝龙大破海盗刘香李魁奇和侵略闽海的荷兰殖民者,郑鸿逵郑芝龙功举卫射策武甲科加三級,授都指挥使。

  崇祯十三年(1640年),郑鸿逵成武进士,授锦衣卫掌印千戶。崇祯十六年(1643年)授登州副总兵,设南贛兵3千,以郑鸿逵统之。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诏益南贛兵2千,配郑鸿逵镇守。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北京崇祯政权覆亡;福王立南京(南都),改元弘光,檄郑鸿逵守采石,以左军都督领水师,挂镇海将军印,封靖魯伯。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师下江南,五月入南京,福王遇害,弘光政权覆亡。郑鸿逵兵败,六月,同黄道周唐王·朱聿键入福州,与郑芝龙共拥立之,进郑鸿逵定虏侯;未几,又进定国公。后郑鸿逵拥兵自重,避敌不前,隆武二年(1646年)被削爵。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郑芝龙决意降清。秘密下令仙霞关守将武毅伯·施福(即施天福)放弃天险,自动撤退。八月,郑芝龙又谎报海盗进犯其家乡晋江安平,径自率部返回安平。隆武帝奔汀州,被执,后绝食死于福京(福州)。九月十九日,清兵入福州(福京)。十一月,郑芝龙准备前往福州和贝勒博洛见面,郑鸿逵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无果,郑鸿逵只好率军前往金门,同时为避免郑成功郑芝龙挟持,阴纵之入金门。郑芝龙被劫持上北京后,郑成功遂于烈屿誓师,谋匡复。郑鸿逵郑彩亦各率所部入海抗清。

  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八月,郑鸿逵郑成功合兵围泉州,清师赴援,围解,郑鸿逵返回白沙(在安海镇)。明年四月,入揭阳征粮收饷,与同样反清复明的李成栋部发生摩擦。后还厦门。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郑鸿逵复泉州。八月,郑鸿逵舟师如广东,与李成栋郝尚久军交战于揭阳,争夺潮州府。十一月,郑成功为树立氏家族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入南阳进剿同郑芝龙一样带有浓厚的海盗色彩的许龙诸贼。张礼因兵力不敌投降郑成功,被郑鸿逵沉入海中淹死。

  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年),郑鸿逵在潮州筹集粮饷,由于赋额太重,引起百姓的反抗,又受到优势清军的压力,陷入困境,退居白沙,曾拒清廷诱降。时郑成功的军队日益扩大,粮饷成了最大的问题。十月,郑成功只得决定亲自带领主力前往潮州,留堂叔郑芝莞率领阮引何德部水师、蓝登部陆师守御厦门。

  顺治八年(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郑成功前往广州救援永历帝,军到南澳,郑鸿逵从揭阳引兵来会。郑成功担心厦门新定,主力在外,难免生变,商议后决定郑鸿逵“帅众还闽”,协助郑芝莞,部众交郑成功统一指挥攻取潮、惠。闰二月,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获悉郑成功主力南下,厦门兵力空虚,会同漳州总兵王邦俊,渡海偷袭厦门。郑芝莞不战而逃。三月初一日,清军攻入中左所(厦门)城内,把氏家族的金银财宝掠夺一空。三月十二日,张学圣黄澍到厦门作短暂停留后,马得功仍留在岛上。此时,郑鸿逵带领从广东返回的部分军队到达厦门,“复将城围住”。马得功向张学圣求援,派漳州参将冯君瑞领兵600往援,遭军阻击,不能进城。马得功被困在中左所城内,无法脱身,又估计郑成功主力回师后必遭灭顶之灾。于是,派人去处于清方控制区内的安平(安海)郑成功老家,向郑芝龙郑鸿逵的母亲黄氏求情,请黄氏写信给郑鸿逵,让他网开一面,放清军返回大陆。郑鸿逵碍于母命,除了归还缴获的8艘船外,另派30艘兵船,将马得功及其部众送回大陆。三月廿五日,郑成功率舟师返航,四月初一日到达厦门,清军马得功部已逃回大陆,对郑鸿逵非常不满,严责之,郑鸿逵于是隐居白沙,从此“相见尤罕”

  清廷数次谕降郑成功郑鸿逵不成,顺治十二年(1655年)三月,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3万满汉兵入闽,攻伐郑成功。四月,郑鸿逵拆晋江安平城墙石料修筑东石、大盈、前埔等要塞以及白沙城,作为郑成功退守金门、厦门的前垒。顺治十三年(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济度入泉州,別将攻白沙,郑鸿逵移榻金门。

  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1657年)三月,卒于金门,年45。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郑鸿逵郑芝龙郑成功》)

  崇祯十五年(1642年)特科,9人:

  【晋江】史赞圣陈兆坷杨垂云史延亮陈猷奋黄继冕陈仕奎

  【南安】林转亨

  【惠安】王锡恩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18人:

  文进士杨廷鉴榜17人:

  【晋江】张元琳杨明琅何九云(会试第9名)何运亮许吉璟黄道昶(殿试三甲第191名)苏国瓓郭承汾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明》:

  “崇祯十六年癸未杨廷鉴榜:

  张元琳,翰林,分守岭西道加太仆寺。

  杨明琅,庶吉士。

  何九云,会试第九名。传见‘儒林’。

  何运亮,传见‘宦绩。

  许吉璟,榜姓,知县,刑部主事。

  黄道黄道昶,传见‘忠节’。

  苏国瓓,贵州籍。传见‘宦绩’。

  郭符甲,传见‘忠节’。(见下文“【南安】郭符甲”)

  陈履贞,传见‘儒林’。(见下文“【南安】陈履贞”)

  黄士羽戈(“羽戈”合一字),礼部主事,广东学政。

  郭承汾,传见‘忠节’。

  杨于先,顺治壬辰(清·顺治九年,1652年)殿试。(见“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邹忠倚榜”)

  沈佺期,传见□□。(见下文“【南安】沈佺期”)

  按:

  ①杨明琅,字质人光坦,号蓉庵。晋江罗山芙蓉人。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翰林。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略地泉州,其部將何佑奉令将杨明琅及家眷和洪承畴之侄洪士昌洪士恩等掳往台湾,后又被放逐到淡水垦殖,死于戍所。(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杨明琅陈鹄郑经洪承畴》、《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②何九云,字舅悌,号培所,晋江人;何乔远次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未浃旬而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变作,归葬其父。清·顺治六年(1649年)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九云何乔远》)

  ③何运亮,字忠寅中寅,号紫屏,晋江大埔何厝人;何乔迁孙。曾就学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进士,授广东海康知县。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明亡;接着清军入关,陷北京。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南明),建元隆武。何运亮从之,先分校隆武元年乙酉(清·顺治二年,1645年)礼闱,调南海令,擢工科给事中,升观察、督盐政;晋太仆寺少卿,理盐政如故。丁内艰归。隆武二年(清·顺治二年,1646年)八月,南明·隆武政权亡。何运亮服阙后,就此托迹空门,法名金宣,字一字、雪峰行者,至终。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运亮何乔迁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④许吉璟,字祥景,号龟斋,晋江石龟许厝人。曾随母居翁厝,榜姓。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庶吉士,擢刑部主事;改兵部给事中,极论东厂之害,疏入,谪浙江布政司照磨,遂乞归。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翌年改元弘光,是为南明,许吉璟起故官;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遇害,弘光政权覆灭,许吉璟逃归。后依附郑成功,居浯洲屿(今金门)。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春三月,东渡台湾。(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吉璟陈鹄郑成功》、《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⑤黄道昶,字明汝,晋江人(今石狮市永宁梅林);黄克缵侄。崇祯十六年(1643年)连捷进士,明亡不仕,隐居泉州。年79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道昶黄克缵》)

  ⑥苏国瓓,字瑜公,号迁叟,晋江陈埭苏厝人,迁晋江安平梧山。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未浃旬而甲申变作(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入清,为山东道监察御史。丁父艰归,康熙卅二年(1693年)卒,寿73。(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苏国瓓陈鹄》、《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⑦郭承汾,字懋衮,号贤水,晋江人(今洛江区万安街道杏宅回族村)。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进士,授淮安府推官;涖任仅8个月,即以才能征召为浙江道监察御史。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弘光朝灭亡。郭承汾唐王朱聿键逃福建。唐王即位,改元隆武,郭承汾仍任御史,巡按贵州。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张献忠部由四川攻贵州,郭承汾会同定番侯皮熊、总制范爌尽力剿抚、经营;当年,清兵入闽,隆武帝被杀,郭承汾在贵州等候消息,皮熊范爌请其留任;十二月廿四日朱由榔就位,次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改元永历,郭承汾得命晋太傅寺卿兼佥都御史、巡抚黔南。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派兵劫持郭承汾皮熊至酉阳境内,欲劝其投降。郭承汾不屈,绝食而死。(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郭承汾》)

  【南安】陈履贞郭符甲(殿试二甲)王龙贲黄士浅(“氵”旁改“羽”)沈佺期

  清·康熙《南安县志·第11卷·科目志1·明进士》:

  怀宗·崇祯十六年癸未杨廷鉴榜:

  陈履贞,吏科右给事中。有传。

  郭符甲,大理寺观政。

  王龙贲,工部给事中。

  王士浅(“氵”旁改“羽”),刑部观政。

  沈佺期,吏部郎中。”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

  怀宗·崇祯十六年癸未杨廷鉴榜:

  陈履贞,吏科右给事中。有传。

  郭符甲,大理寺观政。有传。《府志》作‘晋江人’。

  王龙贲,工部给事中。有传。

  黄士(“氵”旁改“羽”),刑部观政,礼部主事,广东学政。

  沈佺期,吏部郎中。有传。

  以上二名,《府志》作‘晋江人’。”

  按:

  ①陈履贞,字乔岳,号建斋,明末清初·南安人,居晋江。崇祯十六年(1633年)进士,历行人、户部主事、吏科右给事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给假归,值“甲申之变”,明亡,遂隐于家终老。(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履贞))

  ②郭符甲,字辅伯,号介庵,谥“节愍”,晋江龙湖后溪迁南安水头,称南安人或晋江人。

  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院”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天启四年(1624年)乡试举人,其后6上春官,直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39岁方登进士第,未授官,假归。

  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亡,随即清兵入中原。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南都),是为南明,授郭符甲户部四川司兼兵部职方司主事,督理江南。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擢礼、户科右给事中;以疾乞归。福王败,清·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 ,朱聿键于福州称帝,改元隆武;时郭符甲逃避建宁山中。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键败,清军随即占领福建全省。

  顺治四年(1647年)夏,郭符甲王忠孝等同时在福建各地举事,收复郡邑。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各乡勇迎郭符甲至永春为帅,分部5镇,恢复永、德2邑;八月廿二日,举义后的郑成功郑鸿逵会师泉州近郊桃花山,合兵围攻泉州,郭符甲响应;九月,泉州不克,清师来援,师分别退回安平和金门,郭符甲率众分守永春等县。清·顺治五年(1648年)死节。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 《泉州人名录·郭符甲陈鹄王忠孝郑成功郑鸿逵》、《泉州学校 ·泉州书院·文辉书院》)

  ③王龙贲,字上白,号华燕,南安廿六都岑头乡人;王龙震弟。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历礼部精膳司主事、工科给事中。未几归,年48卒于家。(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龙贲王龙震》)

  ④沈佺期,字云祐云又,号鹤斋复斋,南安县卅八都雄山后园村人(今水头镇星辉村后园自然村),晋江籍。

  曾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崇祯十六年(1643年)联捷进士,授吏部郎中。翌年“甲申之变”,明亡,沈佺期即南归。

  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立福州(称“福京”),建号隆武,史称南明,召沈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使。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兵入闽,隆武政权覆灭,沈佺期遯迹同安大帽山甘露寺、本山虎洞、南安水头鹄岭白莲寺、潘山等地,改事学医;清廷屡召不就;年底,郑成功在丰州(时南安县治)焚青衣起事抗清,沈佺期积极响应。

  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八月,郑成功领兵进攻泉州,沈佺期招纳南安九溪十八涧数千乡兵响应,于泉州近郊桃花山与军会合,后随郑成功赴厦门,从此成为郑成功幕府上客,参赞戎务。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原明监国鲁王自舟山来依军,郑成功安置鲁王于金门。沈佺期鲁王有旧,随侍其旁。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二月,郑成功军驻厦门,沈佺期被聘入储贤馆。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誓师东征台湾,留沈佺期等于厦门辅佐世子郑经。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郑经延平王位。

  清·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三月,沈佺期入台,累征不就,以医行业,台湾人以为台湾汉医之祖。康熙廿一年(南明•永历卅六年,1682年)卒葬台湾。(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沈佺期陈鹄郑成功郑经》、《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辉书堂》)

  【惠安】何家驹

  按:何家驹,字如飞,号岝海,惠安崇武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温州府推官,调常州府推官。崇祯十七年(1644年)召入为御史,适值“甲申之变”,明亡,清兵入关,未赴,归。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州,改元隆武,复召何家驹为御史,不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得到何家驹释冤和资助的常州士孙承恩状元及第,向顺治帝说起恩师,顺治于是征召何家驹入朝,以母老需要侍奉为由婉辞。(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家驹》)

  【安溪】李光龙

  按:李光龙,字蟠卿,号在明余隐,安溪感化里湖中人(今属湖头镇);李鸣阳孙。崇祯十六年(1643年)连捷进士,见事不可为,不廷试,授翰林院检讨,即归湖中,授教,清·康熙四年(1665年)75岁卒。(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光龙李鸣阳》)

  【同安】林志远

  按:林志远,字致子,同安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假归,遇变,居家不仕。(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志远》)

  武进士1人:

  【南安】张南任

附:明代存疑进士(6人)

  【晋江】

  邱安重

  石狮市祥芝锦上《氏族谱》云:邱安重,锦上(锦尚)厝上人,天顺己卯(1459年)举人,成化丙戍(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任湘江、瑞安县令,钦取湖广道御史,官至云南按察副使。

  查《晋江县志》,无论天顺己卯科或成化丙戍科均不见其名。再查《明代进士名录》,成化丙戍科状元罗伦,共取进士353名,亦不见有邱安重之名,且前后几科也没有。

  【南安】

  许国抒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神宗·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许国抒,《府志》无。”

  《泉州市教育志》载,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南安许国抒登榜,所载来源是《南安县志》。

  此载有误。因这期间3年一科已成定制,且万历廿三年及廿六年均开科,廿五年并没有开科。这从《明清进士碑名录》可得到证明。

  张鼎濬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庚戌韩敬榜……张鼎濬,今增,《府志》无。”

  张鼎瀚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周延儒榜……张鼎瀚,今增,《府志》无。 ”

  许金砺

  民国《南安县志·卷21·选举志1·明进士》:怀宗·崇祯九年丙子科:许金砺子。《府志》无。”

  《泉州市教育志》载,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南安许金砺登榜。

  此载有误。因这期间3年一科已成定制,是年并没开科考试,而在这之前的崇祯七年及随后的崇祯十年,均按定制开科,且泉州有不少人榜上有名,这从《明清进士碑名录》可看得很清楚。

  【惠安】黄文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