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12划—上卷)

  韩国华[字光弼,北宋·相州安阳人(今河南安阳)。举进士。历宦。出知泉州。子。]、韩习[字胜非,宋·颍昌(今河南许昌)人]、韩彦直字子温,南宋·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绥德县)人。童年。母梁氏。初宦。户部郎官,司农少卿。累京西南路安抚使。授武职。归文班。历刑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奉祠。知温州。著《橘录》。知泉州。丐祠奉亲。户部尚书。卒。韩谨或作韩惇,字去华,北宋·晋江人、韩俊、韩晓(清初·陕西长安人,顺治十二年十一月任安溪知县)、韩岳(字鲁淙,明·余姚人。嘉靖十一年知晋江县)
  程大昌
(字泰之,谥文简。举进士,初宦。著作佐郎、恭王府赞读。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秘阁修撰,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权刑部侍郎,升侍讲兼国子祭酒,兼给事中,权吏部尚书。出知泉州。知建宁府,知明州,奉祠,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著述。)、程卓(字从元,谥正惠。举进士,刑部郎中。贺金国正旦国信使:《使金录》。知泉州。历官同知枢密院事。)、程秀民[字天毓,号习斋,明·衢州人。进士,累工部郎中。泉州知府(政绩卓著。石井靖海门与《平寇碑记》。重修晋江县学。重修安溪学宫。诗。投牒终养其母。各县为立碑纪功。)。官终云南参政。]、程朝京(字元直,号萝阳。)、程达[号信吾,明·清江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任泉州知府。]、程琯(字德和)、程有守
  蒋重珍、蒋际春
(字君育,别号敬斋。明·晋江福全人、蒋际酉(明·晋江人)、蒋孔炀(字君和,号悟菴。明·晋江人。)、蒋廷坚(字国绅,明 ·晋江人)、蒋濬(字希舜,明·新会人。成化初知晋江县)、蒋光彦(字九觐,明·晋江福全人。)、蒋畴(字嗣昭,号景山,明·南安二都仙景乡人。)、蒋雍(字元肃,南宋·仙逰县人。)

韩国华

  韩国华,字光弼,北宋·相州安阳人(今河南安阳);韩琦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韩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景德四年(1007年)以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初迁右谏议大夫,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代还离泉,至建州卒于传舍。

  《宋史·列传36·韩国华》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国华“旧《志》、参《闽书》”为作传。

  举进士

  韩国华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举进士。

  《宋史·列传36·韩国华韩国华,字光弼,相州安阳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国华》:韩国华,字光弼,安阳人。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历宦

  韩国华解褐后,所历职位非常繁复。所载有:大理评事,通判泸州,右赞善大夫,彰德军节度判官,著作佐郎,监察御史;雍熙(984—987年)中假太常少卿 出使高丽;雍熙三年(986年)改右拾遗、直史馆,判鼓司、登闻院,充三司开拆推官;雍熙四年(986年)判本司,迁左司谏,充盐铁判官;淳化三年(992年)并直昭文馆;未几授刑部员外郎,历判三司勾院,复为盐铁判官,又为左计判官,寻都判三勾,改兵部员外郎、屯田郎中、京东转运使,徙陕西路转运使;加都官郎中,入判大理寺,改职方郎中;知河阳、潞州;景德(1004—1007年)中假秘书监使契丹,又为江南巡抚、权开封府判官、权曹州事。

  《宋史·列传36·韩国华

  “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泸州,就迁右赞善大夫。代还,除彰德军节度判官。迁著作佐郎、监察御史。

  雍熙中,假太常少卿使高丽。时太宗将北征,以高丽接辽境,屡为其所侵,命赍诏谕之,且令发兵西会。既至,其俗颇犷骜,恃险迁延,未即奉诏。国华移檄,谕以朝廷威德,宜亟守臣节,否则天兵东下,无以逃责。于是俯伏听命。使还,赐绯鱼。

  雍熙三年,改右拾遗、直史馆,判鼓司、登闻院,俄充三司开拆推官。

  四年,判本司,迁左司谏,充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契丹请和,朝议疑其非实,遣国华使河朔以察之。既至,尽得其诈以闻。

  每岁后苑赏花,三馆学士皆得预。三年春,国华潘太初因对,自言任两省清官兼计司职,不得侍曲宴,愿兼馆职,即日命并直昭文馆。后二日,陪预苑宴。三司属官兼直馆,自国华等始。

  未几,授刑部员外郎,历判三司勾院,复为盐铁判官,又为左计判官,寻都判三勾,赐金紫,改兵部员外郎、屯田郎中、京东转运使,徙陕西路。旧制,川、陕官奉缗悉支铁钱,资用多乏,国华奏增其数。

  加都官郎中,入判大理寺,改职方郎中。以详定失中,命梁颢代之。知河阳、潞州,转运使言其善绥辑,供亿干办,诏奖之。

  景德中,假秘书监使契丹,又为江南巡抚,入权开封府判官。

  真宗朝陵, 魏咸信 自曹州召入扈从,命 国华 权州事。

  出知泉州

  景德四年(1007年),韩国华以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1008—1016年)初迁右谏议大夫;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代还离泉,至建州卒于传舍,年五十五。后祀于泉州府文庙明伦堂东名宦祠(旧名先贤祠),又祀于府治北城隍庙左五贤祠。

  《宋史·列传36·韩国华“俄改太常少卿、出知泉州。大中祥符初,迁右谏议大夫。四年代还,至建州,卒于传舍,年五十五。赐其子出身。”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国华》:“景德中,以太常少卿出知泉州。质性纯直,治有时誉。”

  子

  《宋史·列传36·韩国华国华伟仪观,性纯直,有时誉。子,并进士及第。英宗神宗,自有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国华》:“子,郡舍所生也。后人溯所自出,石刻国华像祀府中,而名府治之堂曰‘忠献’。”(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 ·韩琦·中令忠献父子祠、韩国华韩琦像赞题跋石刻》)

韩习

  韩习,字胜非,宋·颍昌(今河南许昌)人,韩亿玄孙。绍兴(1131—1162年)间任泉州通判、摄郡事,秩满寓居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通判·韩习》:

  “韩习,字胜非,颍昌人,亿之玄孙也。绍兴间,通判泉州,摄郡事。

  会密院调禁卒他戍,卒惮远涉,既出城,欲倒戈为乱。时刘宝提偏师赴临漳捕荼寇,知其谋,密以告。假兵百余,设伏以俟其变。乱卒甫入谯门,伏兵四起,卒就擒,戮其渠魁,复遣往戍,一郡以宁。

  秩满,寓居于泉。(旧志)”

  韩习系南宋·绍兴金紫光禄大夫张汝锡之婿。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张汝锡首倡修建泉州东岳庙,未动工即世,韩习始终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寺庙·东岳庙》)

韩彦直

  韩彦直(1131-1194?),字子温,生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原籍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绥德县)人; 宋代著名抗金将领 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之子。淳熙六年(1179年)知泉州。

  元·脱脱《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彦直》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彦直》据《闽书》有载。

  童年

  韩彦直韩世忠之子,兄弟4人,排行第一,弟彦朴彦质彦古;姐妹8人。韩彦直童年即领父荫,周岁时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十二岁时赐三品服。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子彦直彦质彦古,皆以才见用。”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彦直,字子温

  (绍兴二年,1132年)生期年,以父任补右承奉郎,寻直秘阁。

  【绍兴五年,1135年,母梁红玉卒。】

  (绍兴六年,1136年)六岁,从世忠入见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书皇帝万岁四字。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亲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赐金器、笔研、监书、鞍马。

  (绍兴十二年,1142年)年十二,赐三品服。”

  母梁氏

  韩彦直之母梁氏(1102—1135年)。《宋史·韩世忠列传》中三处提及: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张浚等在平江议讨乱,知世忠至,更相庆慰……三月戊戌,韩世忠以所部发平江……至秀州,称病不行,造云梯,治器械,等始惧。初,正彦世忠来,檄以其兵屯江阴。世忠以好语报之,且言所部残零,欲赴行在。等大喜,许之,至矫制除世忠张俊为节度使,皆不受。时世忠梁氏及子所质……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

  “(建炎三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绍兴)六年(应为 “五年”)韩世忠授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亲织薄为屋。”

  梁氏就在绍兴五年(1135年)这次随夫出征时,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于山阳等地,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腹部重伤,肠子流出以汗巾裹好继续作战,最后血透重甲,力尽落马而死。首级被敌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据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9·绍兴五年八月丁卯》载:“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梁氏的出身和名字正史无载,但自明·张四维所著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实为淮安人)的表述以后,各类野史和话本均称之为梁红玉

  初宦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中两浙转运司试;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廿一年(1151年)出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廿五年(1155年)拜光禄寺丞;廿九年(1159年)迁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郎官。张浚都督江、淮军马时,檄权计议军事;督府罢,奉祠。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载:“第四甲第一百八人韩彦直,字子温,小名檀僧,小字旃郎。年十八,六月二十八日生,外氏茅氏,其庆下第一,兄弟四人……父世忠。”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绍兴十七年中两浙转运司试。明年登进士第,调太社令。

  二十一年(八月初五)世忠(于临安府之赐第),服除,秦桧素衔世忠不附和议,出彦直为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绍兴廿五年,1155 年,十月 )死,拜光禄寺丞。

  二十九年,迁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侍郎。张浚都督江、淮军马,檄权计议军事。督府罢,奉祠。”

  (按:文中“工部侍郎”恐有误, 当作“工部郎官”。宋·元丰改制后,基本上恢复了唐代六部规制,六部尚书之副为侍郎,其下一级为郎中、员外郎,宋人习惯统称郎中、员外郎为郎官。韩彦直以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属平级兼官,于理相合,而以郎官兼上一级官则无可能。再说其奉祠后所任仍是郎官,其间夹一侍郎,殊觉不类。)

  户部郎官,司农少卿

  乾道二年(1166年)迁户部郎官。乾道三年(1167年)拜司农少卿。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会大军仓给粮,径乘小舆往察之,给米不如数,捕吏寘于理。初,代者以乏兴罢,交承,为缗钱仅二十万,明年奏计乃四倍,且以其赢献诸朝。帝嘉之。

  拜司农少卿。”

  累京西南路安抚使

  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今江西九江)。复为司农少卿,寻兼发运副使。转利州(今四川广元)观察使、知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进直龙图阁、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时朝廷还岳飞家赀产多在九江,岁久业数易主,吏缘为奸。彦直搜剔隐匿,尽还氏。

  复为司农少卿,总领湖北、京西军马钱粮。寻兼发运副使。

  会时相不乐,密启换武,授利州观察使、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授武职

  乾道七年(1171年),授鄂州(今湖北武汉)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七年,授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

  条奏军中六事,乞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厉奇功、选勇略、充亲随等,朝廷多从之。

  先是,军中骑兵多不能步战,彦直命骑士被甲徒行,日六十里,虽统制官亦令以身帅之,人人习于劳苦,驰骋如飞。事闻,诏令三衙、江上诸军仿行之。 ”

  归文班

  乾道八年(1172年)八月,归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今浙江临海)。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八年,丐归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台州。

  丐祠养亲,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进对言:‘顷自岳飞为帅,身居鄂渚,遥领荆襄,田师中继之,始分鄂渚为二军,乞复旧。’又乞并京西、湖北转运为一司,分官置司襄阳,可一事体,帝善之。”

  历刑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奉祠

  迁刑部侍郎,明年兼工部侍郎。淳熙(1174—1189年)初出使金国。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以言罢,奉祠。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迁刑部侍郎。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议:‘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众证就刑’,欲修立为令。彦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梁克家》)曰:‘若是,则善类被诬,必多冤狱。且笞杖之刑,犹引伏方决,况人命至重乎?’议卒格。

  以议夺吴名世改正过名不当,降两官。

  会当遣使于金,在廷相顾莫肯先,帝亲择以往,闻命慨然就道。方入境,金使蒲察问接国书事,论难往复数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书能力为主。’既至,几罹祸者数,守节不屈,金卒礼遣之,帝嘉叹。

  迁吏部侍郎,寻权工部尚书。

  复中大夫,改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方控辞,以言罢,提举太平兴国宫,寻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知温州

  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韩彦直四十七岁,知温州。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寻知温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穷治之,杖徙他州。奏免民间积逋,以郡余财代输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场钱不发,镌一官。海寇出没大洋劫掠,势甚张,彦直授将领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贼首,海道为清。”

  韩彦直在温州,还募民工13000人疏浚永嘉环城河二万三百余丈,取名新河,街遂名新河大街。从政之余,撰成《永嘉橘录》三卷。

  著《橘录》

  《橘录3卷,又名《永嘉橘录》,卷上、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书成于淳熙五年(1178年)韩彦直知温州任内,是中国宋代柑橘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学专著,具有较高园艺学价值,有多种版本行世。

  《橘录》记载了27个柑桔类果树的种和品种,第一次将柑橘类果树区分为柑、橘和“橙子之属类橘者”三大类,其中柑分8种,橘分14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分5种。

  韩彦直叙述了每个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情况和产地来源等;重点突出对果实形态的描述,包括大小、形状;果皮的色泽、香气、厚薄;果瓣的数目、味道和种子的多寡等。

  从作者对真柑等果树的描述可以看出,韩彦直注意到柑桔类果实的品质与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还认为人工嫁接是造成这类果树种类繁多的原因。

  《橘录》详明地记述了一套柑橘果树的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和入药等各项技术环节,可称为历代有关这方面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实际参考价值。

  如在“种治”中,指出温州当地的柑橘都以朱栾为砧木,很耐斥卤,因而在离江海10里左右旁近涂泥上种植时“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同时,以朱栾为砧木的柑橘嫁接技术,在历史上也属首次记载,至今仍在应用。

  在管理方面,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开沟排水、锄草、施肥、填泥等措施,保证果树生长良好。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书中明确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藓(真菌)、蠹(虫)两种。前者通过刮除病源茵、除去多余的枝叶以增进果林的通光透气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者可以设法将虫钩出,然后用木钉将洞填死以达到治除的目的。

  在果实采摘方面,韩彦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断,轻放筐中,细心保护。收采、贮藏都要摒开酒气。在贮藏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十日一翻,有烂的及时检出。这些做法,也都为后人遵循。

  近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国也有流传,不少柑橘著作都加以介绍和引用,受到许多果树园艺学者的重视。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其《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一书中,认为韩彦直记述的果树整枝、虫害和真菌寄生的控制,以及果实的收获、贮藏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知泉州

  淳熙六年(1179年),因温州功进阶敷文阁学士;但因弟韩彦质时任两浙转运判官,为避嫌,转知泉州。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枢密奏功,进敷文阁学士。以弟彦质为两浙转运判官,引嫌易泉府。”

  按:“泉府”是周代之官,属司徒,掌管市场物资及平衡物价,是掌财币的机构。但此处的“泉府”实为“泉州府”之漏字。泉州地方志记载韩彦直在淳熙六年(1179年)知泉州。如:清·道光《晋江县志·卷 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韩彦直《闽书》韩彦直,淳熙六年(1179年)知泉州。始置小学以教民,择有学行之士二员,职训导讲说。”

  丐祠奉亲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丐祠奉亲,差提举佑神观,仍奉朝请,特令佩鱼,示异数也。

  入对,乞搜访靖康以来死节之士,以劝忠义。又上荐举乞选人已经关升、实历六考、无赃私罪犯者,杂试以经术法律,限其员额,定其高下,俾孤寒者得以自达,定为改官之制。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满日,开具本州实在财赋数目,具公移与交代者,并达台省,庶可核实,以戢奸弊,帝悉嘉纳。

  淳熙十年(1183年)夏旱,应诏言:‘迩者滥刑,为致旱之由。’

  明年入对,论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马乃远在数百里外,乞令归司。”

  户部尚书

  再为户部尚书。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久之,再为户部尚书。会岁旱,乞广籴为先备。又乞追贬部曲曾诬陷岳飞者,以慰忠魂。以言降充敷文阁学士。帝追感世忠元勋,遣使谕彦直,且谓彦直有才力,言者诬之。彦直感泣奏谢。”

  卒

  屡奉祠,以光禄大夫致仕。卒年不详,约在绍熙五年(1194年)前后。晚年著《水心镜》167卷,分类目收集宋朝事。此书史料价值很高,深受当时修国史的史臣尤袤光宗的赞赏。

  《宋史·卷364·列传123·韩世忠·子彦直》:

  “寻提举万寿观,有疾,帝赐之药。

  进显谟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尝摭宋朝事,分为类目,名《水心镜》,为书百六十七卷。礼部尚书尤袤修国史,白于朝,下取是书以进,光宗览之,称善。

  进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转光禄大夫致仕。

  卒,特赠开府仪同三司,赐银绢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

  韩彦直墓在浙江长兴二界岭乡云峰村李家自然村白杨岕,建于南宋,今存,有墓道、神道碑,有石马、石羊、石仲翁,俗称“韩王墓”。立有“长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韩彦直墓,长兴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二日公布,长兴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立”石碑。据《咸安氏宗谱》, 氏后裔迁居长兴白岘乡水曲岕。

韩谨

  韩谨韩惇去华北宋·晋江人。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历南海尉、宣议、处州教授、国子博士、广南东路提学事、编类御笔所编类官兼礼制检讨。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宋·韩惇》:

  “韩惇(清·乾隆《泉州府志·列传》作“韩谨”),字去华,晋江人。

  崇宁中第进士,调处州教授。以所著诗礼义解上辟雍,得迁国子博士。旋除广南东路提举学事。

  归以所著《议礼》(清·乾隆《泉州府志·列传》作“《义礼》”)数篇见当路。时朝廷缉熙典章,大开礼制局,即日除编类御笔所编类官兼礼制局检讨。抗章谢事,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37·人物志·名臣1··韩谨》:

  “韩谨,字去华,《通志》作韩惇

  崇宁二年(1103进士,调南海尉。以捕盗功,改宣议,除处州教授。著《诗书礼义解》。

  上之辟雍,召为国子博士,改除广南东路提学事。自巡尉未再期拥使节一方,前未有也。罢归。

  以所著《仪礼》数篇见当路,时朝廷大开礼制,即日除编类御笔所编类官,兼礼制检讨官。一日抗章谢事,同僚奏留,诏还旧职。未就,卒。”

韩俊

  韩俊,南宋·开封人。淳熙(1174—1189年)中为统制(统军),驻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6·政绩志·武秩·宋·统制·韩俊》据旧《志》、参《闽书》为作传韩俊,开封人,沉鸷有谋。淳熙中,闽部土盗窃发,孝宗亲擢为统制。临遣,谕以久任。在军二十四年,拊御训齐,有古良将风。”

  九日山祈风石刻有一方曰:“淳熙十年(1183年)岁在昭阳单阏闰月廿有四日,郡守司马伋同典宗赵子涛、提舶林劭、统军韩俊,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利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遍览胜概,少憩于怀古堂,待潮泛舟而归。”(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九日山》)

韩晓

  韩晓,清初·陕西长安人,廪生,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定远大将军世子委任为安溪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皇清·知县》:“顺治中……韩晓,陕西长安人,廪生。奉定远大将军世子札付,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皇清·知县·韩晓》:

  “韩晓,陕西长安人。

  父韩大缙,授兴化同知,督铸钱局,以廪生随任。会王师到省,赴定远大将军世子考选札委。

  时海寇隳城之后,地方凋瘵,哀鸿未定,侯莅任多方安辑,际军需繁兴,粟米之征能加意抚字。

  犹虑海氛虽遁,城垣未筑,风鹤靡宁,终非久安之策;于是,集绅衿耆庶,会议筑城,听舆谋,匠费出于九甲免役之输,申请当道,报可。越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取日召匠兴工,鸠工协作,为之相旧址,程上物,称畚锸,区画有方,调度得宜。绅士分督,庶民役工,劳逸适均,远迩子来。数旬之内,百堵俱兴。城工造竣,縻费逾千,不伤公贮,不竭民脂。邑颂其功,镌城额曰:‘朱子朱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朱熹》)原标龙凤景,侯再造清宁疆’。

  又越年,募盖串楼以遮风雨,增砌泊岸以护城台。迄今雉堞巩固,金汤无虞,世世赖之。侯之功堪不朽矣。 ”

韩岳

  韩岳,字鲁淙,明·余姚人。进士,嘉靖十一年(1532年)知晋江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知县·韩岳“节《再征堂集》”为作传:

  “韩岳,字鲁淙,余姚人。由进士嘉靖十一年知晋江县。

  进退有章,容止可法。为政揭纲剔要,穷册弊均,里输皆可按而行之。

  郡南六陡门被水冲坏,亲往课督重修,民蒙其利。

  时汀广寇发,条机宜数十策上之,当路多见采行。

  未期年,上官迭加旌奖。

  秩满,擢御史去。士民思之。”

程大昌(1123─1195年)

  程大昌,字泰之,谥文简,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学者。淳熙七年(1180年)知泉州。

  《宋史·卷433·列传192·儒林3·程大昌有传。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程大昌据旧《志》亦作传。

  举进士,初宦

  道光《晋江县志·程大昌》:程大昌,字泰之,休宁人。绍兴中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

  《宋史·程大昌》: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

  十岁能属文,登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第。

  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

  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擢太平州教授。

  明年(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召为太学正;(绍兴 三十年,1160年)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

  著作佐郎、恭王府赞读

  《宋史·程大昌》:

  “(绍兴卅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 即位,迁著作佐郎。

  当是时,帝初政,锐意事功,命令四出,贵近或预密议。

  会诏百官言事,大昌奏曰:‘汉·石显元帝信己,先请夜开宫门之诏。他日,故夜还,称诏启关,或言矫制,帝笑以前诏示之。自是真矫制,人不复言。国朝命令必由三省,防此弊也。请自今被御前直降文书,皆申省审奏乃得行,以合祖宗之规,以防石显之奸。’

  又言:‘去岁完颜亮入寇,无一士死守,而兵将至今策勋未已。惟李宝捷胶西,虞允文战采石,实屠亮之阶。今罢兵,允文守夔,此公论所谓不平也。’

  帝称善,选为恭王府赞读。”

  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宋史·程大昌》:

  “迁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

  帝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

  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则大有为之业在其中,不必他求奇策,以幸速成。’

  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

  帝称善。”

  浙东提点刑狱,江西转运副使

  《宋史·程大昌》:

  “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曰:‘大昌宁罪去,不可增也。’

  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

  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清江县旧有破坑、桐塘二堰,以捍江护田及民居,地几二千顷。后堰坏,岁罹水患且四十年,大昌力复其旧。”

  秘阁修撰,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

  《宋史·程大昌》:

  “进秘阁修撰,(淳熙二年,1175年)召为秘书少监。帝劳之曰:‘卿,朕所简记。监司若人人如卿,朕何忧?’兼中书舍人。

  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况自修塔之后,潮果不啮岸乎?’寝其命。”

  权刑部侍郎,升侍讲兼国子祭酒,兼给事中,权吏部尚书

  道光《晋江县志·程大昌》: “历官权吏部尚书。”

  《宋史·程大昌》:

  “(淳熙三年,1176年)权刑部侍郎,升侍讲兼国子祭酒。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

  兼给事中。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守帅辛弃疾以言状徙帅江西。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降本军副将。

  累迁权吏部尚书。言:‘今日诸军,西北旧人日少,其子孙伉健者,当教之战阵。不宜轻听离军。且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既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出知泉州

  道光《晋江县志·程大昌》:“淳熙七年(1180年),方行中外迭更之制,力请出外,遂知泉州,有惠政。江州贼沈师作乱,戍将统领战死,闽部大震。大昌趣统制裴师武讨之,贼遂遁去。”

  《宋史·程大昌》:

  “会行中外更迭之制,力请郡,遂出知泉州。

  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 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

  知建宁府,知明州,奉祠,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

  道光《晋江县志·程大昌》:“迁知建宁府,徙知明州,致仕卒。”

  《宋史·程大昌》:

  “迁知建宁府。

  光宗嗣位,徙知明州,寻奉祠。

  绍熙五年(1194年),请老,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庆元元年(1195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著述

  道光《晋江县志·程大昌》:大昌博学善考究,著述传于当时。”

  《宋史·程大昌》:大昌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有《禹贡论》、《易原》、《雍录》、《易老通言》、《考古编》、《演繁露》、《北边备对》行于世。”

  有《程文简集》20卷,已佚。今存《诗论》、《演繁露》、《考古编》等。

程卓

  程卓,字从元,谥正惠,南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程大昌(参见《泉州历史网》 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程大昌》)第二子。嘉定元年(1208年)知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程卓节《闽书》为作传。

  举进士,任刑部郎中

  道光《晋江县志·程卓》:程卓,字从元,休宁人。淳熙中廷对首乙科(试礼部第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52·史部8》:从元,休宁人,大昌从子。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

  任刑部郎中。

  贺金国正旦国信使

  道光《晋江县志·程卓》:“有《使金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52·史部8》:

  “《使金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嘉定四年(1211年,十二月)以刑部员外郎同赵师岩充贺金国正旦国信使。往返凡四阅月。

  是书乃途中纪行所作。於山川道里及所见古迹,皆排日载之。中间如顺天军厅梁题名、光武庙石刻诗句之类,亦间可以广见闻。然简略太甚,不能有资考证。又称接伴使李希道等往还不交一谈,无可纪述。故于当日金人情事,全未之及。

  所记惟道途琐事。世传宋高宗泥马渡江,即出此书所记磁州府君条下。盖建炎之初,流离溃败,姑为此神道设教,以耸动人心,实出权谋,初非实事。之所录,亦当时臣子之言,未足据也。”

  知泉州

  道光《晋江县志·程卓》:

  “嘉定元年(1208年)知泉州。(有误。据清·道光《晋江县志·卷28·职官志文秩·古今泉州府姓名》为嘉定八年(1215年)三月任,六月除本路提刑。)

  修辑郡志,请推官李方子纂《清源文集》(已佚),凡国史家集与碑碣楹壁,遍加搜采,勒为成书。(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郡邑志乘·府志·泉州府志 ·南宋·嘉定<清源志>》)

  为政简静不扰,士民安之。”

  离任后,泉州百姓为立祠。

  历官同知枢密院事

  《宋史·卷40·本纪第40·宁宗4》:

  “(嘉定)十五年(1222年)……九月辛亥,以宣缯参知政事,给事中程卓同知枢密院事。”

  “(嘉定)十六年(1223年)……六月丁酉,程卓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52·史部8》:程卓“历官同知枢密院事,封新安郡侯。赠特进资政殿大学士,谥正惠。”

程秀民

  程秀民,字天毓,号习斋,明·衢州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程秀民“《闽书》、参顾新山顾珀林次崖林孕昌《文集》”为作传。

  进士,累工部郎中

  程秀民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会魁,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西安籍殿试得中进士,授江西金溪知县,历刑部主事南武库司、工部郎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程秀民程秀民,字天毓,号习斋。衙州(应为“衢州人”,有脱误)。西安进士。”

  清·四库全书《江西通志•卷21•书院•抚州府》:“象山书院,在金溪县西门外二里,明·嘉靖间知县程秀民以西升废寺改祀象山先生(南宋·陆九渊,两傍翼以号舍栖来学。”

  泉州知府

  政绩卓著

  嘉靖廿四年(1545年),程秀民由工部郎中任泉州知府,政绩卓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程秀民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由工部郎中任泉州知府。

  魁伟英挺,皎然介洁之操,凛于秋霜,绝离尘垢,莫之婴染。凡拔援投抵之私,先自沮退。其见之施为,则纯体宏阔而条理详密,精采震耀而德意温恻。

  同、溪(同安、安溪)埠头之税,大为民害,一举而革之。

  奸民以盗诬民,株连数人,毙于狱,又有谋同旅而夺其货于途者,经数官莫能决,秀民俱一讯即得,人称神明。

  郡猾书为奸利,岁盗官帑千计,结势宦自固,立发其奸,置之法。赋役输官,秤量公平,吏胥无从掊克。于是巨奸雄猾,披剥摧缩,积蠹宿赃,抉剔解散。

  乃与民休息,询其劳苦,悉其疾痛而宣节抚柔之。木索虽设而常栖,隶圉柴立而不用。

  政通人和,复集士讲道论文,所指示,皆发人所未及闻。新学宫,表贞烈祠,期年毕举。

  海寇陆梁,爰赫斯怒,发纵授画,鼓励将卒,迄奏肤功,歼其魁而执其丑,鲸波以靖。”

  石井靖海门与《平寇碑记》

  嘉靖廿四年至廿七年间(1545—1548年),程秀民率兵民抗击海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8·武功志》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海寇阮其宝四师老林翦毛等掠惠安、同安至晋江,知府程秀民遣南安丞马一洪、指挥孙廷槐讨平。是寇十八种为患闽浙交广间二十余年。嘉靖某年四月,掠同安小嶝,死与被执者二百余人,小嶝遂墟。掠东石、围头、深沪,而惠安属地则一岁三四至。

  是年五月,其宝寇围头,统二十余舟,知府公命县丞、指挥发四澳兵船攻之。五月二十一日,与贼战小嶝南岸,自巳至申,破其三舟,获贼三千余人,贼退保草屿。是屿万石耸出,忽夜闻风浪有声,争解维避之,舟悉冲没,贼党奔遁。其宝独擕八十余人屯屿上觊援,然而烟火已绝,势将自毙,公命丞攻围之。六月朔日,舟四集,贼夜辑残板谋遁,合击之,杀其宝,获其妻妾并贼徒。番子浮尸蔽海,先后奔遁者,尽索得二百余人,歼灭之。

  未几,林翦毛复合党寇莲河,方扬舟登岸,贼樯忽坏,心恶之,乃自焚舟去。是月十八日,寇晋江石湖,又寇蚶江。公复命丞宵赴,集诸社有力者百余人,自随往,遂手杀贼获十四人,焚其二舸,贼乃远遁。”

  南安县石井镇乡贤为旌表程秀民的功德,在石井建造了一座靖海门。靖海门东南侧还树立1座《平寇碑记》,记述程秀民平寇事迹。(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古港·石井港·靖海门与平寇碑记》)

  《平寇碑记》载:

  海上巨寇阮其宝四师老林剪毛等,纠集一批亡命之徒,为患于闽、浙、交、广之间的沿海一带有20多年之久。嘉靖初年,海寇掠夺同安小澄岛,抓走200余人,致小澄岛成一片废墟。接着又洗劫东石,围攻深沪,进犯惠安崇武沿海,渔家船民遭灾惨重。

  程秀民出任泉州郡守后,即率官员到沿海各地巡视防务,督造数十艘战船,招募数千名水兵,分派文武要员守住海防路口。其年五月间,阮其宝又率众进犯石井一带,程秀民披甲上马,率南安县丞马一洪及指挥孙廷槐,带领水兵出击,一举破其三舟,擒贼30余众,使阮其宝逃遁草屿。

  程秀民得石井船民郑汝畅张本应等通报,立即登上石井墩台,对乡亲说:“草屿与周围环海非寇潜伏之区,吾等舟发列纵,缓急相应,使其前后左右无可乘之隙,自必歼之。”程秀民亲自上船督军,围攻草屿,全歼海寇。

  如今,鳌石山顶巅尚有墩台遗迹,墩台边3块粗石板合盖起来的小宫,供奉平寇海战阵亡将士灵位。

  重修晋江县学

  晋江县学在嘉靖廿二年(1543年)由知县宋大勺重修,未成;嘉靖廿五年(1546年)春仲月,即程秀民涖泉后4个月,宋大勺请于程秀民程秀民支持成之,并为之作《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4·学校志·县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知府程秀民、知县宋大勺重修。秀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泉属县学(文庙)·晋江县学》)

  重修安溪学宫

  安溪学宫积久渐崩,嘉靖廿一年(1542年)通判陈尧典署县事,嘉靖廿二年癸卯(1543年)始谋是役,经营未就。嘉靖廿四年乙巳(1545年)程秀民至,遂为主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安溪文庙》)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记》收录“安溪县重建庙学记(林有年副使)”有曰:

  “嘉靖癸卯(嘉靖廿二年,1543年),郡倅侯署邑事,邑多士以学基弗利为虑,欲改建于旧基之西,当道可其请。

  适郡守秀民莅政之初,叹曰:‘安灵栖士,其固若是哉!吾将图所以弗病在民,弗替在学,徐徐而举之。’率诸生复请之大巡应祥,又许可。

  越明年丁未(嘉靖廿六年,1547年),佥宪领兵御寇,过安邑,虽戎事之勩,尤介注于学校,以东之射圃,易编民废地而宏拓其基。

  至戊申(嘉靖廿七年,1548年),适安溪县令来,毅然以兴学为己任,捐俸余酌羡,经费其物,酬庸而丕作焉。礼殿翼翼,伦堂言言,启圣祠宇,庙门庑阁,坊表神扃,肄舍官所与观德公储之地,内外位置,皆弗爽于制。诸弟子肃尔瞻依,蔼蔼弦诵,游息于圣人型化之下,希圣希贤,的有所趋矣。不亦大改观乎?

  工之作也,肇于嘉靖乙巳(嘉靖廿四年,1545年),毕于戊申(嘉靖廿七年,1548年)。”

  明•康熙《安溪县志·卷4·学校·庙学》载,安溪学宫“成化间知县谷廷怡、正德间知县王廷佐、嘉靖间知县龚颖黄怿先后继修。然皆狃于未备之制,且其址滨溪,积久渐崩。诸士屡请,竟未有能改者。嘉靖二十一年,本府通判陈尧典署县事,始谋是役,以其水冲气薄,将前基再移过西旁数丈,乃前吴辉所送朱文公祠地,经营未就。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按:应为“知府”)程秀民至,遂为主成。”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18•学校•泉州府》“安溪县儒学……明•嘉靖间佥事余爌、知府程秀民、知县王渐造以民地益之……”

  诗

  明·嘉靖《安溪县志·卷7文章类·士翰·诗》收录程秀民《春日按事安溪,次草庵寄詹企斋二首》詹源,安溪人,字士洁,企斋其号。(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詹源》)

  文曰:

  “春日按事安溪,次草庵寄詹企斋二首

  程秀民(知府,西安人)

  (一)‘宦情牢落閟重城,为爱荒郊踏马行。不分归云还带雨,岂堪幽谷更啼莺!趁耕暖犊农家乐,独对残杯旅客情。闻说故园薇蕨好,投簪久拟续来盟。’

  (二)‘病起忽惊春过半,寻春又却与春违。草深萝迳花乱落,雨暗山村鸟不飞。海甸奇观空漠漠,杜陵高兴自依依。欲将茂绩酬归志,匹马微吟历翠微。’”

  投牒终养其母

  后因母亲失明,程秀民请回衢州终养母亲,准。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程秀民“上官奖荐稠叠,以母丧明,投牒终养,士民遮留者亿万计。”

  各县为立碑纪功

  由于程秀民清正廉洁,造福百姓,故在其离任泉州知府时,各县乡贤为立碑纪功。除上述南安县石井镇乡贤为立《平寇碑记》外,现存者尚有:
九日山《泉郡守信吾?公生祠记》碑
南安九日山西峰绝顶石佛岩西侧有《泉郡守信吾?公生祠记》碑,为“神明郡守”程秀民而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九日山》)

  洛阳古街乌面宫“去思碑”

  近年惠安洛阳古街中段旧乌面宫修复时,在墙壁发现1块石碑,除中下部有些字迹不明外,尚基本可辨。

  石碑应是明代“去思碑”,高约2.5米,宽近1米。明•嘉靖戊申(嘉靖廿七年,1548年)秋,由户部右侍郎顾珀撰文,既望之书,乡贤林逢春吴玉恭张鸣等10多人雇工竖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顾珀》)

  碑文记载嘉靖廿五年(1546年)泉州知府程秀民率兵民在洛阳桥抗击海贼、歼平倭寇,并修建设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事迹,百姓感其恩,在其离任时,于乌面宫立碑纪念。

  官终云南参政

  程秀民回籍10年,乘隙也到府学等处讲学,一直到母终服阕,再起知建宁府,之后调湖广兵备(分巡辰永沅靖兵备道),终云南右参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程秀民“后起知建宁,值倭乱,有捍城功。终云南参政。”

  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卷18上·秩官·明·右参政》程秀民,西安人,进士。”

程朝京

  程朝京,字元直,号萝阳,明·休宁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由礼部仪制司郎中任泉州府知府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节《何镜山集》为作传,曰:

  “程朝京,字元直,号萝阳,休宁人。

  随父游衢州,为西安诸生,已入成均。万历癸酉(万历元年,1573年)顺天乡荐,癸未(万历 十一年,1583年)成进士。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由礼部仪制司郎中任泉州府知府。

  疏敏磊落,耽综诗书,翰墨吏牍,应手立就。

  为政果断豁达,洞悉民情。民讼词多牵连,两造至前,诘其要领,余皆不问,枉情得直,钜罪归纤。闵游民闲荡,晓以积聚,告之治生,如亲子弟。

  与缙绅登高览胜,形骸相忘,若方外友,亦无敢以私干者。

  宋忠献,生于州治,旧附祀学宫,岁久坍落。朝京建祠府廨,春秋祭享,复额府治之堂曰‘忠献’,以寄景慕之怀。

  邑人何炯搜括《清源文献》千有余篇,朝京捐俸为锲木成书,留示后人,用垂永久。

  有大府下府索海物,如命应之,吏白曰:‘恐意不在海物也。’叱之曰: ‘奈何以不肖测上官?’

  以母老告养归。郡士民牵衣拥辕不能挽。既去之明年,伐石兴碑,纪德志思焉。”

程达

  程达,号信吾,明·清江人。万历廿九年(1601年)任泉州知府。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节《云台藏稿》、参《田亭草》为作传,曰:

  “程达,号信吾,清江人。万历丁丑(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二十九年(1601年)任泉州知府。

  下车询民疾苦,时俗悍士骄,贵家侠侈,则下令曰:‘稂莠不去,嘉禾不生。无轻犯三尺也。’闻者竦然顾化。间一弗率,必致刑。于是虎攫狼贪、狐媚兔狡之徒胥敛迹。

  石湖当海舶要冲,地旷不为堡,亟移屯兵戍之。又虞戍卒枵腹,核诸屯不使豪占亩,诸储不使黠匿赋。当受糈,辄躬为给,给必以时。

  于是饬学宫,新黉舍,正佾舞,崇梅溪之祀,表文庄之庐。士听既一,乃聚八序之俊,别而试之。已群而肄之,岁致饩,日受餐,不以暱故弛督,其扞于纲,则夏楚不废也。

  秩满以最,升本省按察司副使,备兵上杭兼制粤中。泉人追思,构祠祀之。”

程琯

  程琯,字德和,明·歙县人。正德四年(1509年)以工部郎中出知泉州府,擢两浙盐运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闽书》为作传,曰:,字德和,歙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初除南户部郎,以廉称。正德间出知泉州府,长于抚民,不事鹰击。擢两浙盐运使,卒。”

程有守

  程有守明·歙县人。万历九年(1581年)任泉州府同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同知·程有守据雍正《志》载:程有守,歙县人。由进士万历九年任泉州府同知。莅官著绩,甚得民心,祀名宦。”

 

蒋重珍

  宋·晉江人。狀元,任翰林修撰。

蒋际春

  蒋际春,字君育,别号敬斋,明·晋江福全人;蒋德璟的祖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4·人物志·儒林·清修·明·蒋际春》:蒋际春,邑诸生。质甚鲁,然一笥腹中,竟年不忘。为文恪守传注,下笔纚纚藻缋纷披,王慎中奇之。著有《四书日抄》、《易经记注》。子光彦,孙德璟。”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3·蒋敬斋先生际春纂《李衷一先生(李光缙)集》为作传,曰:

  “蒋际春,字君育,别号敬斋,世家于泉之福全滨海,独以诗书弦诵著闻。

  父赤山公,好行其德,开子姓以儒,多彬彬者。子二,际春其仲也。

  际春读书质鲁而敏悟,王遵岩王慎中特奇其文,尝曰:‘摩空白鹤,非樊中物也。’与兄伯沂 公禀学于赐山 先生许天琦,是时赐山坐皋皮讲《易》,邑贤豪争北面,独赏识于际春

  所著有《四书日抄》、《易经记注》,并脍炙人口,惜无年而卒。

  子光彦,孙德璟。”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蒋德璟李光缙王慎中许天琦》)

蒋际酉

  蒋际酉,明·晋江人,著名医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8·人物志·方伎·明·蒋际酉》:

  “蒋际酉,精于医术。

  途遇舁新丧往葬者,木内滴出鲜血,惊问之,曰:‘胎产不下,绝已终日。’际酉曰:‘形僵气绝则血淤,血鲜来败则神存,速救无害。’主者启视之,果面颜不变。际酉曰:‘心系甚微,此胎婴被触惊持母心,系急则气绝,系舒则复苏。’遂砭一针,婴痛释手,呱然下地,母子俱全。道路传为异闻。其他奇验,率多类此。

  卒后传有枳术丸等方行世。”

蒋孔炀

  蒋孔炀,字君和,号悟菴,明·晋江人。

  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54 名进士,初知通州,历南户部员外郎、郎中,督赋浙江、江西,官至刑部郎中。以才取忌,辞官归。嘉靖九年(1530年)受德化县令许仁聘,篡修《德化县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州邑志·德化县志》)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2·人物志·宦绩3·明·蒋孔炀》:

  蒋孔炀君和

  正德甲戌进士。初知通州,捐垦宣冢港废地,得良田二千亩,通人赖之。

  历南户部员外郎中,督赋浙江、江西,蒐牍得干没巨赃及溢额积逋。反命,世宗褒美之。

  改刑部郎中,以才取忌,投檄归。

  卒年六十七。”

蒋廷坚

  蒋廷坚,字国绅,明·晋江人。万历(1573—1620年)初恩贡,历寿昌司训、山阴教谕、福建漳州教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蒋廷坚》:蒋廷坚,字国绅。万历初恩贡,授寿昌司训,转谕山阴,复转漳州教授。训士先行谊而后文艺,却贽赡贫,割俸赒急,以年老归。”

蒋濬

  蒋濬,字希舜,明·新会人。成化(1465—1487年)初知晋江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明·知县·蒋濬“旧《志》,参《愿学稿》”为作传,曰:

  “蒋濬,字希舜,新会人。

  成化初知晋江县。莅官勤慎,兴贤礼士,重农劝耕,听讼公明。狱非重犯,悉遣之,囹圄一清。常禄外毫无所取。均徭役、平赋税、修堤防、蓄水利、积仓廪、备器械,凡舆梁废坠,莫不修治。县堂公馆贤祠,焕然更新。

  秩满,升漳州府同知。民怀其惠,为立去思碑,祀名宦。”

蒋光彦

  蒋光彦,字九觐,明·晋江福全人;蒋德璟之父。(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蒋德璟》)

  蒋光彦登万历廿年壬辰(1592年)进士,授江山令,入为户部主事,出知温州,迁江西副使。擢广东布政司参议,分守海北海南道;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蒋光彦》:

  “蒋光彦,字九觐,晋江人。万历壬辰进士。

  始为江山令。严溺女锢婢之禁,立追征便民法,捐三千金修治北新关,筑九清石梁,复造鹿溪浮梁。

  入为户部主事,出知温州,擢广东布政司参议,分守海北海南道。
时交黎蠢动,督饷渡海征之。光彦抚剿兼施,黎人畏服。议者谓殊□反侧难以推诚,光彦不肯杀降冒功,坐忤当事,拂衣归。

  德璟,自有传;德瑗,给事中。”

蒋畴

  蒋畴,字嗣昭,号景山,明·南安二都仙景乡人;蒋范子。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45·人物3·泉州府··蒋畴》、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蒋畴有传。

  永乐十年进士

  永乐三年乙酉(1405年),蒋畴乡试举人;登永乐十年壬辰(1412)马铎榜三甲第54名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蒋畴》:蒋畴,字嗣昭,南安人。永乐壬辰进士。”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蒋畴》:

  蒋畴,字嗣昭,号景山,司训之子,二都仙景乡人。

  早丧父,家贫力学,授徒自给。郡守公器其文,拔入邑庠。

  登永乐乙酉举人,壬辰进士。”

  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蒋畴》:“任监察御史。所按部(“按部”:巡视部属)墨吏(“墨吏”:贪官污吏)望风去,审覆疑狱多所平反,一时号为‘铁面’。”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蒋畴》:

  “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贞度肃僚,凛有风采。按部所至,墨吏望风拔家先遁,一时权贵胆落,百司震栗,号为‘铁面御史’。然于奸邪虽惩治不贷,而审复亦多所平反。

  成祖明成祖·朱棣晚年,汉王·高煦谋夺储位,奏请遣汉王归藩,几罗(“罗”:应为“罹”之误)于祸。宣德元年(1426年)高煦反,奏帝亲征,帝嘉其风节,御书‘岁寒松柏’匾额赐之。”

  居丧归,卒于家

  蒋畴丁母忧告归,卒于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蒋畴》:“以居丧哀毁,卒。”

  民国《南安县志·24·人物志1·明名臣·蒋畴》:

  “丁母忧告归,哀毁过度,卒于家。

  次孙原道,成化癸卯(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南宁府推官。

  五世孙尔第,万历丙午(万历卅四年,1606年)举人,官同知;芳镛,会魁(“会魁”:明、清科举,考生于“五经”中认考1经,取各经第1名合称“五经魁”;会试称“会魁”,乡试称“乡魁”),户部主事。”

蒋雍

  蒋雍,字元肃,南宋·仙逰县人。绍兴廿一年进士,任泉州府学教授,后历知江阴军、通州。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8·州守蒋元肃先生“《仙逰邑志》、《闽书》”为作传。曰

  “蒋雍,字元肃,仙逰人。

  少博学强记,下笔辄数千言,曲尽其妙。乡先辈宋藻举经传扣,随问随答,每以‘南方夫子’称之。设席郡庠,户履常满。与林光朝同时十人俱知名,号‘莆阳十先生’。

  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教授泉州,守王十朋见其文大加赏识,因作《梦仙赋》以献。十朋曰: ‘长卿大人,太白大鹏之比也。’又撰《时政十议》,十朋叹曰:‘此经世之文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十朋》)

  后知江阴军,再知通州。以郡人张次山坐与程明道邵康节同好恶,得罪,及陈莹中任德翁尝迁谪于此,合为堂祀之,匾曰‘三贤’,以厉风俗。

  秩满入觐,首言:‘江东盐课,较之淳熈七年出入之数亏二万缗,主?者方以衍课增秩。’上矍然曰:‘某人欺朕。’因访本末,口诵指画,应对如响。上曰:‘卿材通练,合以蒲郡处卿。’ 拜谢。上目其背:‘方面材也。’将除赣州,为宰执所沮。

  退居朴乡十余年,凡四请祠,以寿终。

  著有《朴斋文集》。

  子,从子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