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南著述 (2—4划)

目 录

  2划:九正易因易因。明·李贽、八经类集(明·许獬)
  3划:
  三山志(曾名《长乐志》,又名《淳熙三山志》,南宋·梁克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淳熙三山志》按注。梁克家《自序》。)三朝武经圣略三异人集(明·李贽编评)三忠集(明·郭惟贤编)
  大易裨正大同镇兵车操法大事记讲义(宋·吕中
  山家清供(南宋·林洪。多有泉州菜谱。首载涮兔、猪、羊肉。)山家清事(南宋·林洪
  弓试
马可波罗游记千顷堂书目
(清·黄虞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千顷堂书目》按注。)口技(明·林嗣环小山类稿(明·张岳
  4划:
  心泉学诗稿
6卷,南宋末元初·蒲寿宬撰。内容梗概。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述。评述。2019年刊本。友石山人遗稿(元·王翰文焕堂指谱分门琐碎录(《琐碎录》。南宋·惠安温革。著述。遗存。农艺类。医药类。)中华大帝国史六经三注粹钞(明·许顺义火器图(明·顾斌、方舆互考(明末清初•金门卢若腾撰)丰州集稿(清末民初•陈国仕辑编)

二 划

九正易因(易因)

  明·李贽晚年寓居南京时,与好友焦竑等人研讨《周易》,由其门生汪本钶记录整理成书,分2卷8册,于万历廿八年(1600年)在南京刊印,取名《易因》。后收入明代《道藏》。据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编的《泉州道教》记载,现存明代《易因》的刻本有两种、抄本一种。

  李贽的晚年,用七年时间研究《周易》。据汪本钶卓吾师先师告文》云,李贽读《周易》是“每卦自读千遍”,“忘食忘寝”李贽作《易因》的目的,是对历代注解《周易》之书的不满,以为多属臆测附会,使“《易》道大丧”,遂欲自著《易因》,阐发《周易》经传之本义。李贽认为孔子以后的《易》学多悖《周易》大旨,所以他自命说“夫子之所攸赖”,担当起疏理《易》义的重任。

  后李贽避祸入河南商县的黄檗山中,继续研究《周易》,修改《易因》,直到友人马经伦保护他到河北通州,乃继续修改《易因》。一直到他被捕入狱前,经大量修订,《九正易因》方告脱稿。这是他最后的学术著作。

  《易因》之所以又改名《九正易因》,李贽《自序》云:“《易因》一书,予既老复游白下(今南京)而作也。三年就此,封置荚笥。上济北,读《易》于通州侍御 经纶之精舍,昼夜参详。更两年,而《易》之旧者存不能一、二,改者且至八、九矣。侍御曰:‘乐必九奏而后备,丹必九转而后成。宜仍其名《易因》,而加‘九正’二字。’予喜而受之,遂定其名曰《九正易因》也。”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九正易因》,无卷数,明·李贽撰。

  本名载贽,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坐妖言逮问,自杀。事迹附见《明史·耿定向传》。

  是书每卦先列经文,次以已意总论卦象,又附录诸儒之说于每卦之后。书止六十四卦,其《文言》、《系辞》等传皆未之及。经文移《大象》于《小象》之后,则臆改也。

  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原《序》述马经纶之言曰:‘乐必九奏而后备,丹必九转而后成,《易》必九正而后定’,故有是名。

  所著述,大抵皆非圣无法,惟此书尚不敢诋訾孔子,较他书为谨守绳墨云。”

  《九正易因》仍为二卷八册。 卷首有《九正易因序》,后为《读易要语》,然后是正文。正文依《周易》六十四卦卦次为序,每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先经文,次讲析,再次附录前哲时贤《易》说。

  李贽在《易因》中充分肯定孔子的贡献。他说,文王因彖以设卦,因卦以立爻,是在囚于羡里之时,字字都是发自肺腑,以一人之心通乎天下古今人之心,其设卦的目的是为天下着想。孔子抓住文王之用心,加以传注,使之灿然大明,从而有助于人生日用参赞化育之事,把自然现象和人伦物理、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极富现实性,而且易于了解。

  他推崇孔子,但并不隐讳与孔子的不同理解,特别批判孔子之后的儒者徒求其高远,把孔子的一些易懂的道理,愈衍愈离开现实,愈加意穿凿,愈难于理解。

  由于《九正易因》表现对孔子的尊崇,所以《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评:所著述,大抵皆非圣无法,惟此书尚不敢诋訾孔子,较他书为谨守绳墨云。”

  其实李贽并不曾诋毁孔子,他肯定孔子是的,同时提出自己与他不同的理解,这是学术研究的正确途径。至于对后世那些腐儒,时过境迁,还以孔子当时之是非来判断今日之是非的荒谬加以揭露,这当然更不是对孔子的诋毁。即使如《易因》,也仍然有与孔子不同的观点。

  如对《乾卦》的解释,天者万物之一物,每一物都具一乾元,万物统体一乾元,每一物的性命都是正的,人人都具有乾元这种大德,没有必要把一切都归于圣人,人人都具备首出万物的资格,如果把“乘御天”、“宁万国”都归之圣人,那是可悲的。

  又如在蒙卦中解释道:“蒙,亨,以亨行时中也。亨时止即止,时行即行,即此便是时中,圣人与童蒙无异矣。”李贽认为圣人和童蒙一样,遇险而止,不止也不成;险就要找通,找到通行之路时,圣人要前进,童蒙也要前进,这就是他所强调的人人皆是圣人的平等观。他认为圣人没有什么高过凡人之处。尧舜与途人一样,圣人与凡人一样,天下人人平等,每个人只要按自己的本性自由发展就可以。

  李贽的这种平等观念和民主思想,是《九正易因》的宝贵思想财富,它与孔子易传中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等级观念,形成强列对比。

  由于时代的局限,《九正易因》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牵强臆测,掺杂占筮的神学的错误。有的解释自相矛盾,如他主张人人平等、贤愚一律,但又肯定天尊地卑、君尊臣卑是正道。

  《九正易因》是在李贽辞世后才刊刻的,其版本已佚。

八经类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38·子部48·类书类存目2》:

  “《八经类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许獬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许獬》)

   子逊,同安人,万历辛丑(万历廿九年,1601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八经者,《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小学》也。掇拾其词,分天地、伦常、学术、君道、臣道、朝政、礼乐、杂仪、世道九类。而其侄金砺又删补而注之。

  所采诸经,于三礼独不及仪礼;《小学》成于朱子,亦不当与六经并列;皆为疏舛。以制艺名一时,而所恃为根柢者不过如此。卷首题名之下,夹注辛丑会元四字,尤未能免俗也。”

三 划

三山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68·史部24·地理类1》载(站长按注):

  《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南)宋·梁克家(知福州时)(淳熙九年年[1182年]成书)

  【《三山志》是《淳熙三山志》简称,三山是福州的别称。

  明以前曾名《长乐志》,因福州在唐·天宝元年(742年)名长乐郡。

  《三山志》是福州第一部地方志,也是我国较早的郡志,与黄岩孙《仙溪志》、赵与沐《临汀志》为福建省现存的三种宋代方志。

  原本四十卷,后人增补二卷而为四十二卷。】

  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乾道中累官右丞相,封仪国公。卒谥文靖。事迹具《宋史》本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梁克家》)

  史称其为文深厚明白,自成一家。制命尤温雅,多行于世。今所作已罕流传,惟此书尚有写本。

  凡分九门:一曰地理,二曰公廨,三曰版籍,四曰财赋,五曰兵防,六曰轶官,七曰人物,八曰寺观(末附山川),九曰土俗。

  【各类之下又条分细目,体宏记博。记载当时福州所辖闽县、侯官、怀安、长乐、福清、连江、罗源、长溪、古田、宁德等12县,自晋代置郡至宋的九百年间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城池变革、 赋税典章、寺院宗教、文化教育、社会习俗、土特物产、山川名胜、边防海疆等各方面的历史。

  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

  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议其附山川于寺观,未免失伦。今观其人物惟收科第,土俗时出谣谶,亦皆于义未安。

  然其志主于纪录掌故,而不在夸耀乡贤、侈陈名胜,固亦核实之道,自成志乘之一体,未可以常例绳也。

  【陈衍《福建通志》亦称,《三山志》是“考究福建省会掌故者,要必以是者称首选焉。”

  其所纪(五代)十国(其中之闽国)之事,多有史籍所遗者,亦足资考证。

  视后来何乔远《闽书》之类,门目猥杂、徒溷耳目者,其相去远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何乔远》、《泉南著述·闽书》)

  【该书在明、清之际罕有流传。现有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本、清·乾隆张德荣抄本及四库全书本。】

  梁克家《自序》:

  予(自淳熙七年 [1180年]知福州后)领郡暇日,访无诸以来遗迹故俗。闻晋·太康既置郡之一百一十三年,太守陶夔始有撰记,又四百五十六年至唐,郡人复增为之,皆散佚无存者;独最后一百九十二年,本朝(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郡人林世程所作传于世,自言视前志颇究悉。然不过地里、山川、人士、物产之大概,裒次亦复缺略。迄今又一百三十九年,兴废增改,率非其故矣,缺不书者十九。

  夫追维往昔之事,不可复记,世常以为恨。至耳目所接,谓未遽泯没,则又不急于纪录,岁月因循,忽莫省忆,使来者复恨之。斯古今通病,所为甚惜也。

  乃约诸里居与仕于此者相与纂集,讨寻断简,援据公牍,采诸老长所传,得诸里闾所记。上穷千载建创之始,中阅累朝因革之由,而益之以今日之所闻见。厥类惟九,靡不论载。岂惟使四方知是邦于是为盛,抑向古者有考焉。

  书成,为四十卷。名曰《三山志》。

     淳熙九年五月八日丁丑,清源(清源为泉州的别称)梁克家

三朝武经圣略

  北宋·宝元间(1038—1039年)泉州晋江曾公亮编。(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曾公亮》)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21》云:晁公武曰:皇朝曾公亮丁度撰。宝元中西边用兵,朝廷讲武备,是时奉诏编祖宗任将用兵边防事迹,分二十门。”

三异人集

  二十二卷,明·泉州晋江李贽编。(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贽》)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三异人集》二十二卷,明·李贽编。有《九正易因》,已著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九正易因》)

  是书凡方孝儒诗文十卷,于谦奏疏四卷、文一卷、诗三卷,杨继盛奏疏、诗文各一卷,附录一卷。各为之评。贽狂悖自恣,而是集所评乃皆在情理中,与所作他书不类。

  卷首题‘吴山俞允谐三女钦正’。或允谐所为,托之于欤?三人皆自有集,皆自足千古,初不假之表章。况以之得罪名教,流毒后学,而选录三人之文,不足以为三人荣,反足以为三人辱矣。”

三忠集

  十四卷,明·晋江郭惟贤撰。(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郭惟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93·集部46·总集类存目3》:

  “《三忠集》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郭惟贤撰。

  惟贤,晋江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

  是集乃惟贤有湖广巡抚时所编。前有万历甲午自序,谓‘屈原,秭归人。孔明,南阳人。忠武岳飞虽起家汤阴而封鄂王,苗裔迄今在武、黄间。均以楚称,故合为一编’。于《离骚》取朱子注,编为七卷;于《武侯集》兼取《将苑》《心书》及杂文,编为三卷;于《忠武集》则取《金陀粹编》中《家集》十卷,汰其大半,编为四卷,其大篇关一时兴亡得丧者,多不见采。于三贤事状文章俱无可证核。惟贤一代名臣,此编则未为精善,盖一时书帕本也。”

大易裨正

  唐末·颖川人(后迁移泉州,隐居嘉禾屿[今厦])薛岭)陈黯著,三卷。

  宋·大儒朱熹为同安县主簿时,为之校订刊行,并为之作序。序云,陈黯隐居岩阿,高洁其志,博闻广识。辑著此书,虽不是险奇放绝之行,或彪炳伟丽之文,但观其微言奥旨,亦有阐明义理、合乎名教的作用,可以说是守正循理不惑之士。

大同镇兵车操法

  一卷,约五千言,绘图八幅(其中兵车五幅),明·泉州晋江俞大猷著,编入《正气堂集》。

  《兵车操法》是为抵御北方俺答入侵而作的。俺答以强悍的骑兵入侵,山西告急。俞大猷到山西后上其书,一开始便说明他所设计兵车的优势:“兵法谓车胜世马,马胜步。盖步兵技专击刺,而马有践蹂之势,故步不如马。车则能御马之践蹂,而中有统炮之雄器、击刺之精兵、追逐之马兵,是车而兼乎马、步之长,故非马所能敌也。”

  车,独轮。轮直径四尺六寸,直施大木二股,长各一丈二尺,前横一木,长六尺,上面直竖二小木。共装大钅仓头四件、大佛郎机(葡萄牙火炮)一件等等,共重不满 300斤,以16人分班推之,且遇崎岖危险,也可以扶翼前进。行则布阵,止则列营。

  大猷就是用这种兵车一百辆、步骑三千,大破俺答部众十万。后来京师也设置兵车营。这种战车实际上是现代坦克的滥觞,是我国军事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创造。

大事记讲义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宋·吕中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吕中》)

  字时可,泉州晋江人。淳祐中进士,迁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徙肇庆教授。

  其书卷一论三篇,卷二纪宋太祖事,卷三至卷五纪太宗事,卷六至卷七纪真宗事,卷八至卷十二纪仁宗事,卷十三纪英宗事,卷十四至十七纪神宗事,卷十八至二十纪哲宗事,卷二十一至二十二纪徽宗事,卷二十三纪钦宗事。

  事以类叙,间加论断。凡政事制度及百官贤否,具载于编。论中所议选举资格及茶盐政制诸条,颇切宋时稗政。

  又所载铨选之罢常参,任子之多裁汰,三司之有二司,税茶之易刍粮,皆《宋史》各志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未备者。

  又所载朋党诸人事实及议新法诸人辩论,皆与《宋史》列传多有异同,亦足资史学之参证。

  前有兴国军教授刘实甫序,谓水心以其师讲贯之素,发明我朝圣君贤相之心。则是书乃中平日讲论稿本,叶适等为之编云。”

山家清供

  二卷。南宋·泉州晋江蚶江镇人林洪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洪》)

  《山家清供》论述了闽菜的历史源流,全书共列有104种名菜,是我国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

  多有泉州菜谱

  林洪旅居异乡,十分想念家乡泉州,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泉州著名的菜谱。如:

  “梅花汤饼:泉之紫帽有高仕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作混沌皮。”

  “香圆:香圆似瓜而黄,闽南一带果耳,而得备京华鼎贵之清供,可谓得所矣。”

  “鹅黄豆生(即豆芽菜):温陵(泉州古称温陵)人前中元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中元日则陈于祖宗之前……渍之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仆游江淮二十秋,每因此一起松楸之念,将赋归来,以偿此一大愿也。”

  “寒具:闽人会姻友,煎饣甫,以糯米粉分和面,油煎,沃以糖,食之不氵翟手。”等等。

  首载涮兔、猪、羊肉

  《山家清供》还提到,他曾经在一个大雪天里游览武夷山六曲,拜访隐士止止师,偶然打到一只野兔,只是没有厨师可以烹制。止止师对他说:“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也就是说,山里人是将野兔切成薄片,将风炉安座上,放半锅水,等到水大滚后,用筷子夹肉片入汤涮熟,以酒、酱、椒料等调味,蘸而食之。 

  五六年后,林洪无意中在临安(浙江杭州)也吃到了这种涮兔肉,“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因而感慨赋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意思是说将热汤中的肉片反复拨动,而肉片色泽宛如云霞。所以林洪将此佳肴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拨霞供”。 

  林洪所吃的“拨霞供”,就是那个时代的涮兔肉火锅。《山家清供》成为我国饮食史上第一次记载涮兔肉的著作。林洪在讲完涮兔肉后又说“猪、羊皆可”,这便成为涮羊肉的最早文字记载了。

山家清事

  一卷。南宋·泉州晋江蚶江人林洪著。(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洪》)

  目录有:相鹤诀、种竹法等十六类,都是山林清雅的玩赏娱乐,包括用具、种花、养禽、会友等方面。其中《种梅养鹤图记》是泉州第一篇有关园林的构想,反映宋代文人雅士、退隐官吏的园林构筑审美观,很有研究价值。

弓试

  一部,宋·晋江安海吕惠卿著。

  吕惠卿在任主管兵器监时,发现所存兵器有的已经陈旧,不利作战。宋廷在军事上积弱,吕惠卿在当时还没有资格谈论这种军国大政的事,但面对这种兵器,进行一番改革规范,也为强兵创造一个基本条件。

  “弓试”指验收弓弩的标准。《弓试》并不限于“”之一种,包括枪、刀、弓、弩等式样和质量标准。因在防守上,弓弩显得更为突出,数量更为庞大,故规定特别详细,并以“弓试”名之。

马可波罗游记

  1298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成书(陈开俊等译,福建科技出版社,1981年)。

  该书是中世纪向欧洲人介绍中国和中亚情况的著作,给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以后新航路的发现很有影响,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马可波罗1271年离开威尼斯,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北京),在中国旅居十七年,足迹遍及华北、西北、西南、华东等地区。1289年元帝忽必烈派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去伊利汗国与阿鲁浑汗完婚,马可波罗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春率十四艘四桅十二帆的巨船,从泉州启航,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

  马可波罗于1298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作家鲁思梯谦笔录成书,叫《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对泉州赞赏倍至,说:“(离开福州)到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又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每一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巨额的收入。

   元代泉州处在海外贸易和社会经济的鼎盛时期,在《游记》中得到真实的反映。《游记》说:“大批外国商品运到这里,再运到全国各地销售。运到那里的胡椒,数量非常可观。但运到亚历山大港供应西方世界各地需要的胡椒,就相形见绌,恐怕不过它的1%吧。”还说,这个地区“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德化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据说马可波罗回国时,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可波罗当年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

  泉州是宋元时期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无论从坚固性、稳定性、适航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等,在当时都具有先进水平。《马可波罗游记》说:“大汗又下令准备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桅杆,能扬九帆。”“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纳船员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这些是泉州海船的重要特点。

  《马可波罗游记》对泉州人信奉佛教作了介绍。泉州佛教兴盛,自唐朝以来就有“泉南佛国”之誉。马可波罗说,这里的“人民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者就是佛教信徒。

  中国在唐朝首先生产冰糖,埃及生产的冰糖与中国有关。《马可波罗游记》载:武干市(今永春,一说尤溪)“这个地方以大规模的制糖业著名,出产的糖运到汗八里,供给宫廷使用。在它纳入大汗版图之前,本地人不懂得制造高质量糖的工艺,制糖方法很粗糙,冷却后的糖,呈暗灰色的糊状。等到这个城市归入大汗的管辖时,刚好有些巴比伦人来到帝廷,他们精通糖的加工方法。因此被派到这个城市,向当地人传授某种木灰制食糖的方法。”这表明埃及人对中国制糖技术提高作出了贡献。他们可能在泉州学得制造冰糖的方法,并回传埃及。

  马可波罗对泉州人是这样评价的:“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他还说,该城的文身技师以艺精出众而驰名中外,有许多印度人到这里来文身。

千顷堂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85·史部41·目录类1》载(站长按注)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黄虞稷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虞稷》)

  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晋江安海)人,崇祯末,流寓上元(南京)。书首自题曰闽人,不忘本也。

  【黄虞稷“千顷堂” 藏书八万余卷。在校订藏书中,黄虞稷看到《宋史·艺文志》载止于南宋·咸淳年间,辽、金、元三史《艺文志》均付阙如,虽在《文渊阁书目》和《国史经籍志》诸书中略有记载,却又大都“草率”、“诞妄”,不足为凭。至于有明一代,尽管作者辈出,著述闳富,却无一完备的书目。

  黄虞稷遂在其父黄居中(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黄居中》)所撰6卷《千顷斋藏书目录》的基础上,据其藏书,以个人之力,穷十数年之功,重编成《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

  所录皆明一代之书。

  【《千顷堂书目》主要补录明代著作,上到明代十六朝帝王将相的著作,下至布衣文人的诗文杂记,没有书千顷堂不搜讨网罗,甚为齐备,是迄今反映明人艺文最全的目录之作。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一类排列。在每条书目下,还尽可能地记述作者爵里、字号、科第,有的还略志该书的内容或编撰的情况。】

  经部分十一门,既以“四书”为一类,又以《论语》、《孟子》各为一类;又以说《大学》、《中庸》者入於《三礼类》中,盖欲略存古例,用意颇深。然明人所说《大学》、《中庸》皆为“四书”而解,非为《礼记》而解。即《论语》、《孟子》亦因“四书”而说,非若古人之别为一经,专门授受。其分合殊为不当。《乐经》虽亡,而不置此门,则律吕诸书无所附,其删除亦未允也。

  史部分十八门,其《簿录》一门,用尤袤《遂初堂书目》之例,以收钱谱、蟹录之属古来无类可归者,最为允协。至於《典故》以外又立《食货》、《刑政》二门则赘设矣。

  子部分十二门,其墨家、名家、法家、纵横家并为一类,总名《杂家》,虽亦简括,然名家、墨家、纵横家传述者稀,遗编无几,并之可也。并法家删之,不太简乎?

  集部分八门,其《别集》以朝代科分为先後,无科分者则酌附於各朝之末。视唐、宋二志之糅乱,特为清晰,体例可云最善。惟《制举》一门可以不立。明以八比取士,工是技者隶首不能穷其数。即一日之中,伸纸搦管而作者,不知其几亿万篇。其不久而化为故纸败烬者,又不知其几亿万篇。其生其灭,如烟◇之变现、泡沫之聚散。虞稷乃徒据所见而列之,不亦亻真耶?

  每类之末,各附以宋、金、元人之书,既不赅备,又不及於五代以前,其体例特异,亦不可解。

  【全书总计收录明人著作14000余种,附载宋、辽、金、元四代著作2400余种,使南宋末以至明代数百年间所有学人士子纷然杂陈、汗牛充栋的著述,初步条分缕析,“灿然大备”。】

  然《国史经籍志》既诞妄不足为凭,傅维鳞《明书经籍志》、尤侗《明史·艺文志稿》,尤冗杂无绪。考明一代著作者,终以是书为可据,所以钦定《明史·艺文志》颇采录之。略其舛驳而取其赅赡可也。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馆纂修《明史》。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虞稷乃以布衣入翰林院任《明史》纂修官,分纂《列传》和《艺文志》。

  他以自己的《千顷堂书目》为底本,利用史馆的有利条件,博采诸家书目,去其繁杂,辑其未备,反复考订,纂成《明史·艺文志稿》。明史总裁王鸿绪依据黄虞稷的《艺文志稿》进行删改、增补,砍掉宋末、辽、金、元四代附载著录,编为《明史稿·艺文志》。其后张廷玉又按此稿校订,改编成后来的流通本《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原编的《明史·艺文志稿》,却湮没失传。

  然而,经纂修官多次删削后的《明史·艺文志》已无法反映明代著述之全貌,故后人探求明人著述概貌时,多舍《明史·艺文志》而取《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书目》一直以钞本形式广为流传,并先后得到朱彝尊杭世骏卢文弨吴骞诸学者的推崇和校补,日臻完善,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著述。1913年收入《适园丛书》第二集。】

口技

  明·安溪县官桥人林嗣环(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林嗣环》)

  《口技》原名《秋声诗自序》,是《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的诗作。

  《秋声诗自序》被收录于清·安徽人张潮编选的笔记故事集《虞初新志》一书中,张潮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后被选入当代中学课本,改篇名为《口技》。

  《口技》一文维妙维肖地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一个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为后世所传诵。

  《口技》开门见山,以言简意赅的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点明题旨,用一个字贯通全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随声赋物,简练传神,生动形象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故事情节完整曲折,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小山类稿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小山类稿》·二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张岳撰。

  维乔,惠安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掌都察院事,复出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卒谥襄惠,事迹具《明史》本传。(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张岳》)

  初授行人,即以疏谏南巡廷杖,调南京国子监学正。嘉靖初,牵复原官,又以议礼忤张璁,继忤夏言,忤严嵩父子,而卒得以功名终,若有天幸然。其刚正之操,天下推之。

  集中奏议,分《行人司稿》、《廉州稿》、《粤藩稿》、《督抚郧阳稿》、《巡抚江西稿》、《督抚两广稿》、《总督湖广川贵稿》,皆据其历官年月,次第编类。虽文义朴直,而经济大业,亦可据以考见。

  又史称博览,工文章,经术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今观集中《草堂学则》及诸书牍内辨学之语,大都推阐切至,归於笃实近里。盖有体有用之言,固与空谈无根者异也。”

四 划

心泉学诗稿

  《心泉学诗稿》,6卷,南宋末元初·蒲寿宬撰。

  【蒲寿宬:亦作蒲寿晟”、“蒲寿宬”、“蒲寿成(“山”字头),字心泉蒲寿庚之兄,宋末元初阿拉伯人,居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蒲寿晟蒲寿庚》】

  内容梗概

  《心泉学诗稿》6卷,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各韵内辑录。

  其中收录赋4篇,五言古诗104首,七言古诗14首,五言律诗41首,七言律诗37首,五言绝句31首,七言绝句40首,词18首,共计289首(篇)。作者最擅长五古和五律,数量最多。

  诗文涉及隐居生活、游览咏物、先贤品德、迎送悼挽、宋元社会等多个方面;多数是与友人的赠诗、和诗,其赠和对象,既有达官贵人、学者名士,也有布衣诗人、僧人道士,对了解宋、元社会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述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5·集部18·附录·心泉学诗稿》

  “《心泉学诗稿》六卷(永乐大典本),宋·蒲寿宬撰。

  寿宬之名不见于史,其集亦不载于《艺文志》。惟明《文渊阁书目》载有《蒲心泉诗》一部,一册。检《永乐大典》各韵内所录颇多,题名皆作寿宬,而凌迪知《万姓统谱》则作寿成(“山”字头)黄仲昭《八闽通志》又作寿晟,互有同异。今案《永乐大典》,卷卷皆作‘’字,当非偶误。其作‘’、‘(“山”字头)’字者,殆传写讹也。

  寿宬家本泉州,其官履不概见。惟《万姓统谱》称其于咸淳七年(1271年)知蒲州。按蒲州非南宋地,而集中有《梅阳壬申劝农偶成书呈同官诗》。壬申为咸淳八年,梅阳即梅州,今为广东嘉应州地,是寿宬实知梅州。《万姓统谱》又载其在官俭约,于民一毫无所取,建曾井、汲水二瓶置座右,人颂曰‘氏井泉千古冽,侯心事一般清’,是寿宬在当日为循吏。

  《八闽通志》则称宋季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守臣蒲寿庚距城不纳,皆出其兄寿宬阴谋。寿宬佯著黄冠野服,入法石山下自称处士,而密令寿庚纳款于元。既而寿庚以归附功授官平章,富贵冠一时,寿宬亦居甲第。一日,二书生踵门献诗,有‘水声禽语皆时事,莫道山翁总不知’之句。寿宬惶汗失措,追之不复见云云。则寿宬又一狡黠之叛人。稗官小说,记载多岐。《宋》、《元》二史皆无明文。其孰伪孰真,无从考证。

  今观其诗,颇有冲澹闲远之致,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裒录存之,厘为六卷,亦足以备一家。若其人则疑以传疑,姑附诸南宋之末焉。”

  评述

  宋·刘克庄与与蒲寿宬有交往,评其诗云:“今江湖诸人竞为四灵体,君卷中时有三数句似四灵古体,如《九日蛩菊》、《送杜生归田》、《闺意》、《投所知》、《师岩见大阅》、《蚊叹》诸篇,皆冥搜苦思,变现光怪,脱换骚雅,使退之韩愈字“退之”)见之,必引之卢同孟郊之间矣。”(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刘克庄》)

  泉州清源山巅还刻有蒲寿宬《题纯阳洞》,可见其诗风。诗云:“路入松萝去, 闲眠石顶云。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烟郭多年画,晴畴破衲纹。世无俱绝粒,持钵不如耘。”(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山川·清源山》)

  (武夷山)玉女峰》诗:“玉女亭亭拥翠鬟,此心如雪照清湾。愿将一掬秋溪水,洗却人间脂粉颜。”

  在冲淡之中,蒲寿宬的诗也屡有反映元初泉州港的萧条和人民疾苦的。如:

   《送使君给事常东轩先生》云:“泉南昔乐土,画戟深凝香。今为彫瘵区,盐米忧苍皇。”

  《种麦》“荒林僻左地,时已及耒牟。颇学鸦种麦,可怜人代牛。莫言耒耘苦,且愿甲兵休。来岁如旋磨,机轮问瀑流。”

  2019年刊本

  2019年7月,蒲寿宬心泉学诗稿》与丘葵钓矶诗集》合刊为“泉州文库”丛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友石山人遗稿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8·集部21》:

  “《友石山人遗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元·王翰撰。

  用文,其先西夏人。元初从下江淮,授领兵千户,镇庐州,因家焉。少袭爵,有能名,累迁江西、福建行省郎中。陈友定留居幕府,表授潮州路总管,兼督循、梅、惠三州。友定败,浮海抵交趾,不果。屏居永福之观猎山,著黄冠服者十一年。洪武间辟书再至,以幼子托其故人吴海,遂自引决。王翰系晋江寓贤,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翰》)

  本将家子,志匡时难,不幸遭宗邦颠沛,其慷慨激烈之气,往往托之声诗。故虽篇什无多,而沈郁顿挫,凛然足见其志节。

  如《题画葵花》云:‘怜渠自是无情物,犹解倾心向太阳。’

  《送陈仲实还潮阳》云:‘归去故人如有问,春山从此蕨薇多。’

  《大都憔悴行吟》,不忘故国。

  其《绝命诗》云:‘昔在潮阳我欲死,崇嗣如丝我无子。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了却君亲恩。’盖翰于死生之际,明决如此,亦可见其志之素定也。

  顾嗣立《元诗选》仅载诗二十七首。此本乃其子所辑,凡诸体诗八十四首。前有《陈仲述序》。后附志铭表词等七篇,皆吴海所作也。”

  王翰隐居晋江沙堤(今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后,徜徉清泉白石间,与渔父、樵子、牧竖、农夫杂处,常借景以抒情。所以他的诗既有忧时伤世抒发怀抱之意,又有悠游山水触景兴怀之情,构成沉郁顿挫、凛然劲节的风格。

  《挽迭漳州》:
       “黑云压城天柱折,长烽夜照孤臣节。
        剑血飞丹气夺虹,银章触手纷如雪。
        丈夫顾义不顾死,泰华可推川可竭。
        蕉黄荔丹洒满壶,千载漳人酹呜咽。”

  《到家》:
    “冒雨离家去,今朝江上回。妻儿怜我醉,怀抱为谁开?
     山谷多豺虎,田园半草菜。生涯无可问,不惜坐苍苔。”

  《立春日有感》:“堤边杨柳开青眼,肯傍梅花共岁寒。”

文焕堂指谱

  原名《清刻本文焕堂指谱》,泉州地方戏剧研究社、台南胡氏拾步草堂合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3年。

  距今131年历史的《文焕堂指谱》不仅与《明刊戏曲弦管选集》一样标有滚门、曲牌及拍与撩的记号,同时还记有与现在南音工X谱几乎一致的指骨符号。《文焕堂指谱》所辑录的36套“”和12套“”,与“谱,是唐大曲遗存,宋朝成型有12套……”“指,较早有36套……”的数字相吻合。

分门琐碎录

  《分门琐碎录》,原名《琐碎录》,20卷30门,是小型类书,南宋·惠安温革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温革》)。

  著述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琐碎录》二十卷,《后录》二十卷:温革撰,陈晔增广之;《后录》者,书坊增益也。”

   《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分门琐碎录》:宋·温革 。”

  从温革为官的痕迹看,任职馆阁时,居于临安(浙江杭州);任职洪州通判,居于江西;此后,先后转任福建南剑州(南平)、漳州知州,升任福建转运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江南乃至福建。《分门琐碎录》叙述的内容和物种,地域性较强,大部分福建都有,应该是反映了我国南方的情况。

  受时代的限制,温革在编纂《分门琐碎录》时,也不可避免地把一些属于迷信、术数的东西收录进去。

  遗存

  《分门琐碎录》原刊本久佚。

  清末外交官姚文栋1881年作为清政府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赴日本,得到元刻残本6卷,存《治己》、《治家》、《莅官》、《农桑》、《种艺》、《牧养》、《饮食》、《起居》、《服饰》、《摄养》、《医药》、《诸疾》12门。可惜姚文栋的南翔草堂藏书毁于1932年日本侵沪战争,这一元刻残本的孤帙不存。

  廿世纪6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入藏明抄本《分门琐碎录》1册(农艺类),为《农桑》、《种艺》、《禽兽》、《虫鱼》、《牧养》、《饮食》6门,其他各门已无原本存在。故该明抄本颇受重视,已收入《续修四库全书》。2009年,巴蜀书社还出版化振红《<分门琐碎录>校注》。胡道静曾从《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分门琐碎录》佚文64条,化振红又从《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鈎稽佚文59条,附于校注本中。

  宁波大学图书馆藏有《分门琐碎录》(医药类)明抄本1册,存《摄养》、《医药》、《诸疾》3门。此册原为近代甬上藏书家孙家氵桂孙定观父子所藏,后由后裔捐赠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末页《后记》有曰:“嘉靖丁未(嘉靖廿六年,1547年)五月二十七日午时,雨下甚益,农家丰稔之兆也。戊申老人抄此卷毕,遂识于此,时年六十岁。”戊申老人俞弁,子子客,号守约居士,江苏昆山人。其所著《逸劳堂诗话·自序》(成书于嘉靖廿六年)曰:“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翻阅披校,竟日忘倦。”宁波大学图书馆藏明抄本《分门琐碎录》与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对照,应抄于同一时期。

  王利器所藏明抄本《琐碎录》残册,仍陈晔增广的,别为1册。

  农艺类

  上海图书馆藏的《分门琐碎录》明抄本,属“农艺类”。内容包括谷麦耕种总说、五谷总论、桑、养蚕、竹、木、花、果、菜、禽兽、饮食等小类记叙,共464条;专讲种艺操作的方法,代表了南宋初年的农业科学水平。

  《分门琐碎录》(农艺类)明抄本,其在中国中古至近世农学发展进程中,上承《齐民要术》、《四时篡要》,下续《种艺必用》、《农桑辑要》,价值独具,增扩了农业范围,特别是在花木栽培方面。

  温革将花卉列为“农艺门”中的一部分,这是农书内容上的一大新发展。传统中国农书是排斥花卉的,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隋、唐、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各种花草为对象的谱录类著作,表明了当时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温革著《分门琐碎录》是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分不开的。

  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促进了官修农书的出现。唐·垂拱二年(686年)太后(武则天)撰《月寮新诫》及《兆人本业记》。宋·真宗下令朝臣编纂《授时要录》12卷,还有《大农孝经》、《本书》等。各级地方政府在朝廷的指示下,积极致力于劝农工作,并发布《劝农文》。

  北宋时,就有许多劝农诗和劝农文,但多数为官样文章,搞形式主义。南宋时的劝农文则全面总结、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两知泉州的真德秀在《泉州劝农文》、《再守泉州劝农文》中说:“操耒耜五谷,随其宜,勿惜多种。莳陂塘谨修筑,作灌溉备。先民尝有言,惟勤则不匮,必须竭人力乃可尽地利。”要求农民不误农时,勤于农事,“春宜深耕,夏宜数耘,禾稻成熟,宜早收敛;豆麦黍粟,麻芋菜蔬,各宜及时,且功布种;陂塘沟港,潴蓄水利,各宜及时,用功浚治。”他认为泉州“有黍有禾,有麦有菽”,“高山种早,低田种晚,燥处宜麦,湿处宜禾,田硬宜豆,山畲宜粟,随地所宜,无不栽种。”

  唐、宋时期,泉州人民总结长期以来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先进生产技术,农作物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改进耕作技术,经济作物全面推广,农业生产长足发展,因而出现温革的《分门琐碎录》总结种艺操作的方法。

  医药类

  宁波大学图书馆藏《分门琐碎录》明抄本,属“医药类”,内容为《摄养》、《医药》、《诸疾》3门,与姚文栋所得元刊本目录全同。

  每门下又分若干小目:

  《摄养》有议论、保炼、要诀、正心法、搬运法、握固法、服食、禁忌、前贤禁诫、服饵、杂说诸小目。

  《医药》分为察脉、修制、辨伪、治药毒、治食毒、治蛊毒、杂说诸小目。

  《诸疾》分为风、伤寒、感冒、中暑、诸劳诸小目。

  总体看,个别地方的分类不尽合理,还有误抄、错字、漏字。但此明抄本(医药类)有助于认识该书的编撰体例。

  本册以分类编辑前人文献为主,所引材料有更早的出典,还引用一些同时代人的著述;但温革经常并非照抄原书,一些条目有自己的论断。同时,有部分独撰成分,一些内容稀见或不见于他书,是搜集日常生活经验记录下来的。《分门琐碎录》“医药类”中的内容,后人引用率颇高;如南宋·陈敬氏香谱》、南宋·张杲《医说》等。后世记录的某些医药文献的源头,可追溯至此书。

  现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的《琐碎录·医家类》3卷,据说是日本人从朝鲜金礼蒙主编之《医方类聚》中辑出的,为日本安政二年(1885年)抄本。对比之下,明抄本更完整呈现早期成书面貌。

中华帝国史

  西班牙传教士门萨多撰,原书名《中华大帝国最显赫事迹、礼仪与风习之史述》。该书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在罗马首次用西班牙文发表,后迅速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英文、拉丁文、荷兰文和德文等多种文字,至1674年已再版62次。1998年,中华书局出版何高济译自派克英译《中华大帝国史》(1588年,伦敦),由斯汤通编,麦术尔作绪论,1853年、1854年版。

  该书系编撰者广泛阅读已出版与未出版的有关中国的报导、游记、书信等,并访问曾到过中国的西班牙人后写成的。

  该书的出版,适应当时东西方交往日趋密切,欧洲人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社会的需要,使16世纪的欧洲人对中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成为东西方交往史中的重要文献。

  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记中国的事情及中国的历史;第二部分包括奥古斯丁会主教拉达修士及马丁修士等神父及同行军人在中国的见闻,圣方济各会奥法罗修士等在中国奇迹般的旅行和门萨多所记马丁·依纳爵修士从西班牙到中国,环行世界,后经东印度返回西班牙的旅途见闻。

  《中华大帝国史》记载,1575年(明·万历三年),由福建把总王望高导引西班牙公使团,自菲律宾到福建。7月11日下午到达泉州,在泉州逗留近一星期。这些西班牙人是这样描述泉州的:

  中左所(今厦门):

  1575年(明·万历三年)6月12日,西班牙传教士拉达随队长王望高离开菲律宾的波利瑙港向福建进发。7月5日抵达中左所。

  “这个中左所是一个漂亮的新镇,有4000户,一直驻有1000戍军。四周是大而坚固的墙,城门用铁皮加固;所有房屋的屋基,使用石灰和石头——房屋内构筑良好,街道平宽、店铺整齐。”

  中左所的官员设宴款待。主人为每位客人摆上一张涂漆华丽的桌子,铺上精美的锦缎料。食物丰富,猪肉、鱼以外,还有鸡、鹅、牛肉、甜食、葡萄酒。

  同安

  西班牙人离开中左所,乘船从同安海滨登陆(疑为浏五店上岸)。在同安“入城处,有很多花园果园和一条街”。“他们经过的街道摆满摊铺,有各种奇特的货物,以及吃的东西”,如鲜咸鱼、鸡禽肉、水果和青菜,“数量之多足供应塞维尔城”

  泉州

  从同安到泉州,城镇一个接着一个,“他们耕种的土地都得到灌溉,因此获得丰收,全年都在耕耘,而我们西班牙人所到之处都看见他们种稻米。”

  7月11日,西班牙人到达泉州。泉州距海2里格(里格,西班牙里程单位,每里格约5572米)。有一条大河(即晋江)经过它。“此城可能有70000户。它有大宗贸易,供应各种物品”。“有一座据称全世界最美之桥横跨”大河,该桥长800步,用22尺长、5尺宽的石头构成,这是“大大令人惊羡的工程”。“河里停泊着1000多艘各式各样的船”

  城市四周是石头建筑的坚固城墙,七噚高,四噚宽(噚,长度单位,1 噚合1.829米),城门处有楼塔,安放大炮。城区的房屋很美观,但不高,都一个式样。该地区经常地震。

  街道两边有棚,棚下是商店,“摆满丰富的商品,很有价值也很奇特”。大街上有许多牌坊,“给街道增添装饰”。市场里样样都十分便宜。还有更漂亮的街道,“有更美的房屋和牌坊,两旁的商店也比别的街装饰华丽,那样的繁荣。”

  兴泉道接见西班牙人。当他们“进入一条连接长官所在房间的走廊,在那里听见各种乐器的演奏声,持续了相当久,旋律动听到他们觉得前所未闻,这使他们十分赞叹地看到异教徒的伟大光辉。”

  兴泉道长官宴请西班牙人。客人的桌子排成圆圈,“他们中央是一个表演戏剧的圆形场地,整个宴会都在演出,宴会后还演好一阵子。还有很动听的音乐,有优雅的歌声相伴,也有小丑及木偶和其他游乐,以消磨时间。”

  宴席上给每位客人准备了用金银线编成的小篮,盛满用糖制成的食品,此外还有很多盘肉食,如鸡、鹅、鸭、腊肉、牛肉及其他种类的肉食摆满桌子,丰盛到有时超过50盘。宴会延续4个钟头。

  宴会后,兴泉道送给他们每人4匹丝绸,计算箱(算盘)及别的东西,送给仆人和奴役几件彩色披风。

  关于乐器种类门萨多没有指明是哪个城市,应该包括福州、泉州)奥古斯丁修士看见有:琵琶、六弦琴、中提琴、三弦琴、打击乐、键乐、竖琴、笛子(注:中提琴、竖琴疑即为胡琴、板胡之类)

  随西班牙人来华的翻译是一些中国土生,长于菲律宾,“她断言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而特别在福州(Aucheo)和泉州(Chiccheo),见过大图书馆。

六经三注粹钞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六经三注粹钞》,无卷数,明·许顺义撰。顺义如斋,晋江人。

  是书前后无序跋,不知何时所作,验其版式,盖万历以后之坊本。其书以《易》、《诗》、《书》、《春秋》、《礼记》、《周记》为六经,名既杜撰,又经文多所删节,其注亦割裂径馑仃。所谓‘三注’者,亦不知三家为谁,殆书贾谢利所刊也。”

火器图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

  “《火器图》一卷,明·顾斌撰。

  质夫,晋江人。万历己酉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

  是编言军中火攻之具甚详。然大抵以意造之,如所制木人骑马之类,颇近儿戏。其火药器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数、太极两仪之象,亦殊为迂阔。

  前有《火器原》、《火攻要》二篇,多书生纸上之谈。又末有《风雨赋》一篇,谓熟此以占天文,百无一失,是尤必不然之事也。”

方舆互考

  《方舆互考》原为40卷,明末清初•金门卢若腾撰,清•卢勗吾汇抄;清•道光(1821—1850年)间林树梅校订为36卷(补遗1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卢若腾》)

  《金门志•艺文志》称:“自序称四十卷,林树梅《啸云文抄》乃云三十六卷,补遗一卷,盖屡遭兵燹,残缺久矣。”

  现存林树梅校订抄本8册,藏厦门市图书馆,然只存32卷,是“厦门文献丛刊”之一。

  是书乃地理考证之作,为卢若腾困寄金门时,以遣愁愤无聊而著。该书披阅舆地诸书,搜集郡邑山川、关梁、陵墓、古迹等同名异地,录而存之,并加按语,有证据者正其伪误。

丰州集稿

  《丰州集稿》,清末民初•陈国仕辑编,是收集南安县旧诗文最多的本子。

  陈国仕(1851—1924年),清末民初•泉郡文山铺人。光绪(1875—1908年)间曾任丰州书院山长。(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国仕》、《泉州学校·泉州书院·丰州书院》)

  《丰州集稿》辑录南安县历代诗660首、词3阕、文342篇。

  该书手稿藏于厦门大学图书馆,1992年10月经南安县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