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名录(7划—上卷)

  邱养浩(或作丘养浩,字以义,号集斋。明·晋江人,居泉州郡城。进士及第。余姚令。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校、南京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江西。评价。)、邱二娘[邱真。清·晋江县河市梧宅乡人(今洛江区马甲镇梧峰村许厝坂);幼年迁惠安县前亭村(今泉港区后龙镇前亭村),亦称惠安人。身世。举义。进攻惠安县城。就义。英烈为神。]、邱凌霄[字见津,明·海康人(今广东雷州)。隆庆二年任南安知县。]、邱重(字德厚、邱浙(又作丘浙,号厚山)、邱瑷(或作丘瑷,号省庵)、邱锡(字尔衮,清·晋江人)、邱有岩(字孔观,号兖泉,明·晋江人[今石狮市祥芝东埔])、邱应和(字仲甫,号致斋,明·晋江人[今石狮市祥芝东埔] )
  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谥“刚勇”,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今泉州市金门县)后浦人。襁褓失怙。乾隆五十八年隶金门营为兵,历外委、把总、千总。嘉庆四年荐升水师提督中军守备。嘉庆八年九月迁左营游击,十二月署烽火营参将。嘉庆十年转任护理台湾副将。嘉庆十二年实授安平副将。嘉庆十三年擢定海镇总兵,未及赴任。浙江提督(嘉庆十四年正月授浙江提督、代统浙江水师。嘉庆十四年八月破灭蔡牵于渔山外洋。附《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勅》。嘉庆十六~廿二年追余盗,海氛以靖。)。卒(嘉庆廿二年八月卒于入觐返程途中。附《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文》。附《御制三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评价(清《金门志》评。民国《同安县志》评。民国《厦门市志》评。)]
  邱联恩
[字伟堂,谥“武烈”,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人(今泉州市金门县)。乾清门侍卫,通州协副将,调河间协(任职。征剿入冀太平军。)。南阳镇总兵:奉旨专剿捻军(提孤军奔驰于豫、楚、江、淮。战殁于舞阳北舞渡车户桥。)。后事。评价。]、邱成勋[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后浦人(今泉州市金门县),邱良功从子。]
  宋程(字公范。北宋·晋江人)、宋钧、宋直方(字顺中,北宋·晋江人)、宋宜(北宋·同安人)、宋煜(清•北直人。康熙十六年知南安县。)
  杜袭礼、
  杜昌丁
[字望之、松风,号桃园山人。清·江苏松江府青浦县人(今上海市青浦区),家江苏太仓(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身世。进藏(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进藏。康熙六十一年著《藏行纪程》。)。雍正四年登顺天副榜。雍正七年以保举知浦城县。永春知州(雍正十二年擢永春州知州,在州二十七年。乾隆四年请增入泮名额。乾隆十二年修筑卫城坝。乾隆十二年拓建“文公书院”并置学田。乾隆十七年建贡院、辟学舍。谏止屠剿。乾隆廿二年主持纂修《永春州志》。其他兴建。书迹。乾隆廿六年卒于官。评价。]
  杜业
(字道修,明·晋江人)
  杜纯
[字孝锡。北宋·濮州甄城人(今属山东)。少有成人之操。北宋·元祐中以荫任泉州司法参军。熙宁初历河西令、审刑详议官。熙宁七年任检详三司会计。熙宁八年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元祐元年除河北转运判官。官终权兵部侍郎。]
  杜应楚
[字翘甫,号凤林,明·晋江县凤栖里人(今属洛江区马甲镇)]、杜中士[又名杜彦士,字蕉林。清·洛江区马甲镇新建村人(古属晋江县凤栖里)]、杜跃苍[明·晋江县凤栖里人(今属洛江区马甲镇)]

邱养浩(丘养浩)

  邱养浩(1496—),或作养浩,字以义,号集斋,明·晋江人,居泉州郡城;邱瑗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瑗》)。

  进士及第

  邱养浩年十三为诸生,十四应省试,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举于乡,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杨维聪榜举进士。

  ·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邱养浩,字以义,号集斋。正德辛巳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丘养浩》:丘养浩,字以义,晋江人。正德辛巳进士。”

  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卷153·名宦8·绍兴府·明·邱养浩》:邱养浩(《于越新编》),晋江人。”

  余姚令

  正德十六年(1521年),邱养浩进士及第后授余姚令;因疏劾近侍陈钦,谪永平(今河北卢龙县)推官,未行,赐还职。考绩优异,嘉靖三年(1524年)擢监察御史去;余姚籍的大学士谢迁(时年76岁)为作《赠邑宰以义被召之京序》。

  ·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授余姚令。劝学兴士,省赋役,惩猾蠹,民甚宜之。”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丘养浩》:“授余姚知县。”

  钦定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卷153·名宦8·绍兴府·明·邱养浩》:“正德中知余姚,才识明敏,视义勇为,旌善良,抑豪横,民皆知所劝戒。时姚赋役多奸欺,养浩洞见弊源,乃定为横纵册厘正之,最称均平。擢御史去。”

  嘉靖二年(1523年),邱养浩请准上司,于龙绪山南麓建忠烈祠,祀死难于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孙燧;浙江提学副使黄芳书撰《灵绪山忠烈祠碑记》。《浙江通志》:(忠烈祠)嘉靖二年余姚县令邱养浩建,有司春秋祭。”

  嘉靖三年(1524),邱养浩徙建严子陵祠于千佛阁左侧,有堂、寝、门、翼室。严子陵初建于严公山,后徙客星山,弘治(1488—1505年)中又建于城内龙泉山南坡。

  监察御史

  嘉靖三年(1524年),邱养浩以余姚令擢监察御史。

  ·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擢监察御史,条陈防边十余事,朝论韪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45·人物3·泉州府··丘养浩》:

  “擢监察御史。

   疏劾近侍陈钦横恣,谪永平(今河北卢龙县)推官;未行,台谏疏救,赐还职席。

  书以议礼得幸其弟检讨春已除按察佥事书为乞复馆职;养浩疏其冐耻奔竞,患失难退。

  出巡海关,复疏徐定国冐夺边关屯地千余顷。

  条陈防边便宜十余事,朝谕韪焉。”

  钦定四库全书《续文献通考·卷134·兵考·军器》:

  “(嘉靖)六年五月,增给蓟辽各关火器火药。

  时御史邱养浩陈蓟辽边务言:‘中国长技,惟火器可以及远。今各关营铳炮甚少,而火药率三岁一给,缓急无济。宜出罚锾多铸火器,分给三路关堡;其火器除岁给外,仍以关税委官督办。’许之”

  提督南畿学校、南京大理寺丞大理寺少卿

  提督南畿学校,升南京大理寺丞,转大理寺少卿。

  ·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提督南畿学校,制归。服阙,董九庙大工之役,升南京大理寺少卿。”

  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101·职官志》:“【嘉靖】……邱养浩(以上督学御史)。”

  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江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又巡抚江西。卒于家。

  ·道光《晋江县志·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

  “擢右佥都御史。

  巡抚四川。檄谕杂谷白草,番夷先后纳款。乌蒙罗魁构播肆虐,责成上舍禄堂诛之。劾边将李爵险谲善附,举废将何卿起代。

  未几,改巡抚江西。有论其私何卿者,遂引避还,部覆得白。

  卒于家。”

  钦定四库全书福建通志·45·人物3·泉州府··丘养浩》:

  “寻擢右佥都御史。

  巡抚四川。檄谕杂谷白草,番夷先后纳欵。乌蒙罗魁构播肆虐,属上舍禄堂诛之。劾边将李爵阿附险谲,举废将何卿以代。

  改抚江西。有论其私何卿者,遂引避归。

  卒于家。”

  邱养浩与泉州同乡俞大猷系忘年交,友谊深厚。嘉靖廿一年(1542年)八月,元朝后裔鞑靼大举内犯,明廷无力抵御,下诏选将。金门千户所千户俞大猷前往应试,得广选武臣的巡按御史徐宗鲁、兵部尚书毛伯温赏识,又得右佥都御史邱养浩等人大力推荐,俞大猷终受重用,任汀漳守备、署指挥佥事。俞大猷《奉邱集斋书》中云:“伏自惟省,古有受人一饭而不敢忘,况义重山岳,仁同天地乎?刻骨剖心,不足以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俞大猷》)

  评价

  ·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名臣2·明·邱养浩》:养浩才气迅发,其入蜀也,力持风裁,以振废堕,痛惩墨吏不少贷。诸不悦者竞造蜚语以太猛中之。独内江赵文肃称其澄清之气摇动岷蔡,再借三年,蜀其有瘳,遂为定论云。”

  ·道光《晋江县志·卷70·典籍志·明》:邱养浩:《集斋类稿》十八卷、《中丞辑录》(见《闽大记》)。”

邱二娘

  邱二娘(1833~1855年),本名邱真,清·道光十三年 (1833 年 )生,原籍晋江县河市梧宅乡(今洛江区马甲镇梧峰村许厝坂);幼年随父迁惠安县前亭村(今泉港区后龙镇前亭村),亦称惠安人。

  身世

  父邱柳,家贫,不善耕种,半农半渔,略懂阴阳历法和医术,人称先”(泉语“先”为“先生”之意);为人正直敢言,曾因抗捐坐过牢。母苏于邱柳育2男2女:长子邱英,次子邱申(“邱猴”),种田烧炭为业;长女适外,邱真位居第二,人称邱二娘

  后因饥荒,邱柳携眷迁居惠安县前亭村(今泉港区后龙镇前亭村)。

  因家庭生活难以为继,邱二娘从小被卖给惠安县峰尾村(今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大厝家为童养媳,故又称惠安人。故居“裕德堂”尚存,位诚峰村尾山埔南麓大石顶。婚前婚后,邱二娘备受婆婆和丈夫的虐待。

  【附:邱二娘故居

  占地700多平方米,分前、中、后3落。

  前落早已坍塌,天井位置仍在,前厅辟为通道,左、右两边榉头及大房早已改建为其他样式的房屋,不见旧时踪影。

  中落部分倒塌,天井依然如旧,中厅辟为通道,左侧榉头、大房同样被改建;右边榉头也已改建,唯一尚存的除了天井外,就是右边大房外侧墙壁和屋顶、屋脊。

  后落基本架构仍在,1994年底修复后落大中落右大房一角厅。

  部口柱有联:“裕如永世宗祠盛;德泽长绵祖庙昌。”立面墙壁右下角有1个小龛,龛内放置邱二娘塑像。两边各有1个小门,且各有1副冠头联,左边为:“裕礼宗风传孝道,德仁世泽乐天伦。”右边为:“裕嗣宗祠香火旺,德门祖庙子孙贤。”

  举义

  咸丰元年(1851年),邱二娘逃到惠安西部山区东坪村(今属泉港区)表哥林杯家中。邱二娘因曾从父亲邱柳学过 一些阴阳历法,又自幼从谊父王掌(前亭村人)学医,靠为人刺绣和行医维持生活。

  时赋税繁重,洋货充斥市场,高利贷者趁机盘剥,使一向“出盐又出细白布,通贾辇货之境几遍天下”的惠安经济陷入困境,农民生活普遍无法维持。后吴、峥崎、大吴、张坑等地出现“乌白旗”、“三点会 ”等反清秘密组织。

  林杯曾参加过太平军 ,奉派回闽,通过林俊的结拜兄弟胡熊(许埭法石人,太平天国回闽活动人)同永春林俊取得联系,准备在惠安发动武装起义。受林杯影响,邱二娘也参与反清活动,入尼姑庵学道习武,并以传道行医为名深入民间,很快便纠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如雇工张炉 、医生王文岳王掌之子)、小贩杨信、秀才陈秋浦等,后来这些人都先后加入起义队伍,成为义军骨干。(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林俊》、《泉州历史事件·泉州农民起义》)

  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四月,林俊在永春州起义。与此同时,林杯邱二娘在惠西北笔架山(俗称“三髻山”)“高明王宫”杀死1个粮胥祭旗,高呼“官逼民变”口号,揭竿而起。

  【“高明王宫”亦称“高明宫”,俗称“半岭宫”,位于惠安县紫山镇半岭村后。始建于明代,为祀宋将高明王而建。1979 年重建,至今保存较好。邱二娘起义遗址(惠安县)”,列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起义军领导贫苦农民抗捐抗税,袭击地主武装,惩办贪官污吏,得到晋江、惠安、仙游等县人相应,队伍由几百人迅速扩大到数千人。

  起义后不久,林杯牺牲,年仅20岁的邱二娘树起“顺天命娘娘 ”旗号,继续战斗,成为义军首领。邱二娘把神和天父的信仰合二为一,提出“虽是女人乾坤造,氏召集贤众多,普天之下皆黄土,除清救民建帝都”口号,很快就拉起1支有千余人的队伍。义军在石级小寨建立根据地,仿照太平天国 军制,分为男营、女营。清军前来清剿二娘率义军在官溪、半岭、驿坂等地抗击,打败清兵。时人误以为邱二娘是南埔镇邱厝村人,有“邱厝查某无览货”之誉(泉语“览货”意“孱弱”)。

  八月,邱二娘率义军同当时进入仙游、莆田的林俊队伍会合, 并与仙游乌白旗配合,活跃在惠安、仙游、晋江等县边境,声势更加壮大,给清政府在闽中、闽南的统治以沉重打击。清朝福建官员曾一再惊呼:“东起莆田,南至惠安,绵亘百余里……尽为贼踞”;惠安、枫亭“土匪蜂起”,枫亭大路“弃如异域”。 清军为掩饰败绩,宣扬邱二娘“撒豆成兵”、“剪纸为马”“妖术”

  进攻惠安县城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林俊“红钱军”南下泉州,被打败,退守永春福鼎帽顶寨,被总兵钟宝三 率官兵5000人包围。三月八日夜,寨内粮草被安溪练总李维霖收买的内奸焚毁,林俊被迫放弃帽顶寨退守南安埔头、炉内等处。又被钟宝三部尾追甚急,转人莆田、仙游一带,邱二娘率部与林俊会合。

  四月,为引开清军,林俊邱二娘“攻扰惠安县城”邱二娘立即与各乡义军约定,以玳瑁山上烽火为号,即到惠安县城会合,合力攻城。

  四月廿四日上午,邱二娘胡熊率部千余人向惠安县城挺进。时值大雾弥漫,各部义军看不到玳瑁山烽火,未能及时前往会合;加上军情走漏,城内清军早有防备,邱二娘孤军作战,被各乡团练分割包围。主攻惠安县城西门的邱二娘部受到守城清兵和四乡团练夹击,军师张炉等20余人被捕牺牲。邱二娘只好拔队撤离。

  泉州知府马寿祺一接到邱二娘进攻惠安县城的消息,立即派兵300人往援,又请钟宝三自南安分兵1500人驰赴惠安。此战虽未能攻克惠安县城,但调动分散了清兵主力,有效地减轻清兵对林俊的军事压力。

  钟宝三率部抵达惠安时,邱二娘早已撤离,并把队伍化整为零,清军处处扑空。清兵疯狂报复,下乡清剿,仅“烧毁匪屋”,“并未能斩获一犯”,悬赏1500银元要将邱二娘捉拿归案。

  相传:为斩草除根,大批清兵追到梧峰许厝坂,欲抄家灭族。村中塾师邱王傲急中生智,立时书写状文,托人在村中土楼边搭起香案桌,塑造1尊草人,草人左手举状书,右手拿钱银,以吸引官兵。状书云:“生在前亭乡,嫁在峰尾城,造反东坪坡,竖旗半岭宫,七月二十日攻惠城,与家无关。”意指邱二娘已不算梧峰家人。官兵看后,即转往它处。

  各乡团练也趁火打劫,焚掠乡里。当时一些义军战士虽已逃往他乡,但亲属也不能幸免。胡熊的幼子被当作人质关押,后被杀,其弟也因此流亡台湾。义军将领何忠的女婿程进谱曾想出卖邱二娘何忠伪装同意,却伺机杀婿尽忠。何忠大义灭亲后,在封建宗族挑拨下,二姓多次发生械斗,并且形成了不通婚的族规而延续至解放后 。

  就义

  惠安县城之役失败后,邱二娘始终在惠北山区领导抗清,为保存实力,“化整为零”,让义军潜伏各处,伺机再起。

  奉旨回泉州办团练的陕西道御史陈庆镛(泉州人)和户部侍郎庄志谦(惠安涂岭人)四处悬赏通缉邱二娘,但由于邱二娘机智应变和乡人掩护,官府屡屡扑空,便传说她“妖术善变”,有“分身之法”。(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庆镛》)

  咸丰五年(1855年 )五、六月间,由于起义队伍中的叛徒陈大陈桥陈潮暗中告密,邱二娘在惠北后坑被捕,押送泉州,受尽严刑酷打,全身上下几无完肤。

  六月十四日,邱二娘被御史陈庆镛押往泉州南校场凌迟处死。行刑者将她的衣服全部剥掉(裸刑),一丝不挂的将其绑在凌迟架上。临刑前邱二娘仰天长叹:“天意啊!”然后便闭上双眼,咬紧牙关,忍受着自己那赤裸身躯上的皮肉被刽子手一片片地割下来……数个时辰后,邱二娘香销玉殒了,年仅22岁。有历史研究者将她列为中国历史上惨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3名。

  英烈为神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邱二娘就义后的,其人格被民间神化。

  泉人捐资在南校场花园头村义全宫南面建造庙宇,塑邱二娘神像奉祀,称“檐口妈”、“床脚妈”、“庄脚妈”、“藏脚妈”,定农历六月十四日邱二娘就义日为“檐口妈节”。每年逢“檐口妈节”或普度节,善信均备办丰盛供品以祀,或敬献纸裳、弓鞋等,如结婚或生男孩还加献纸贡。家庭主妇亦有将“檐口妈”供在住房门口的。

  惠安县、仙游县民间也建庙塑邱二娘神像奉祀,号“游路夫人”、“仙姑妈”

洛江区许坂厝的宗亲也在 邱二娘 旧居塑造神像奉祀,尊称 “邱二姑” ,早晚行香,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举行拜祭活动时。

  惠安县紫山镇半岭村“邱二娘起义遗址”——半岭高明王宫,1984年1月列为惠安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在宫前树立邱二娘塑像。

  解放后,还编有《血染桐江》剧本,惠安县掌中木偶戏剧团排出木偶戏《惠女英豪邱二娘》,鹭江出版社 出版历史小说《烈女哀鸿》,颂扬邱二娘事迹。

邱凌霄

  邱凌霄,字建津,明·海康人(今广东雷州)。嘉靖廿五年丙午(1546年)举人。隆庆二年(1568 年)任南安知县。

  《泉州府志·名宦》、民国《南安县志·卷20·职官志2·名宦列传·明名令·邱凌霄》有载,内容基本同。

  民国《南安县志·卷20·职官志2·名宦列传·名令·邱凌霄》:

  邱凌霄,海康人。嘉靖丙午举人。隆庆二年任南安知县。
好以礼教敕民俗。时太守朱炳如颁行“六谕”,疏释详明。凌霄遍布邑中,谆谆劝勉,稍远者,择其乡之庠士,朝夕进肄。复即约所各立社学,训诲子弟。缮修学校,焕然改观。黄养蒙傅夏器各为文记之。
(详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朱炳如黄养蒙傅夏器》)

  催科政拙(“催科政拙”:催收租税之事拙于为政),屡见督于上官,一意抚字而不悔,士民莫不沾沾向化。”

邱重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54·明文苑》载,邱重德厚,明·晋江人。永乐间“以文学被推授礼部主事,从杨文敏纂修大典(《永乐大典》),时称良史才”。功成后,升“南刑部郎中”

邱浙(丘浙)

  邱浙,又作丘浙,号厚山,明·南城人。万历三年(1575年)以刑部郎中守泉州,擢山东副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据旧《志》,参《三陵稿》、《田亭草》为作传,曰:

  “邱浙,号厚山,南城人。嘉靖乙丑进士,万历三年以刑部郎中守泉州。

  天性朴茂,布衣蔬食,待士绅有礼,咨政务兴革,亹亹正论,不可干以私。

  崇正学,端士习,振作不倦。

  见小民呕呕然惟恐伤之。听讼,慰遣使平,判决者,呼两造使输罪,即白上官,不事株连,民服讼解,敲扑全弛。

  下所司平赋缓征,省刑薄赎,锄奸惠良,遇事执持,确不可夺。

  永春令某恣而墨,先令解绶,乃以闻于上官。

  郡中有妖魅凭子姓煽惑愚氓,立命移其邱墓。

  禁樗蒲,逐俳优,曰:‘是椎埋之梯,游惰之媒也。’

  遇旱祷雨立应。

  满考,狱囚乘守者稍懈逸脱,氓隶相语曰:‘吾侪万死奚恤,奈累公报最何?’四出追捕,获逸囚以报。

  终任不持郡中一钱。

  擢山东副使,历官广西总宪。卒之日,薄田数亩,敝庐不蔽风雨。郡人思之,与前守 熊汝达 合祀,曰 ‘ 二贤太守祠 ’。”

邱瑷(丘瑷)

  邱瑷,或作丘瑷,号省庵,明·晋江人;蔡清弟子。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59·丘省庵先生据《闽书》载:

  “丘瑷,晋江人。

  受易蔡文庄蔡清。著《易说皇极管钥》诸书,学者称省庵先生。

  子养浩,官终都御史,以风节著。”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蔡清养浩》)

邱锡

  邱锡,字尔衮,清·晋江人。顺治五年戊子(1648年)举人,历瓯宁教谕、国学典簿、行人司副、行人司正、刑部员外、兵部郎中、广平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 45 ·人物志·宦绩 6 · 国朝 · 邱锡 》:

  “邱锡,字尔衮

  顺治戊子举人,授瓯宁教谕,内升国学典簿,迁行人司副,旋转正。

  又升刑部员外,鞫狱维允。

  晋兵部郎中,出守广平。谳决以三日为度,案无留牍。饬伦纪,正风俗,教化修明。

  后解组归,卒于家。”

邱有岩

  邱有岩,字孔观,号兖泉,明·晋江人(今石狮市祥芝东埔)。嘉靖卅二年(1553年)癸丑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九十名,历任南吏部主事、郎中、考功郎、南光禄少卿、应天府丞摄府事。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邱有嵓》:

   “邱有嵓,字孔观

  嘉靖癸丑进士,授南吏部主事,迁郎中。拟参浙藩。

  相国文贞雅重其贤,乃调考功郎。尝询南中人才,有嵓姜凤阿等二十人以应,时并在下僚,后多为名臣。

  擢南光禄少卿,丁艰,起补北迁应天府丞,摄府事,以不媚高拱罢归。年五十八卒。”

邱应和

  邱应和,字仲甫,号致斋,明·晋江人(今石狮市祥芝东埔),邱有岩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有岩》)。万历廿六年(1598年)戊戌科赵秉忠榜进士,殿试三甲第四十三名,历官全椒县令、宁国县令、户部管粮督储、出备兵东瓯。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明·邱应和》:邱应和,字中甫。万历戊戌进士,除全椒令,调繁宁国。户口赋役视椒数倍,增社仓,修黉序,搜蠹翦莠,不遗余力。历户部管粮督储,诸务划然。出备兵东瓯,不数载告归。”

邱良功

  邱良功(1769—1817年),字玉韫,号琢斋,谥刚勇,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今泉州市金门县)后浦人,小嶝邱葵19世孙;故宅在金门县金城镇浯江街(清代称西辕门)中段,俗名“邱厝埕”。后迁居厦门。(参见www.qzhnet.com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葵》)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后浦人。”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邱良功,福建同安人。”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同):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马巷金门岛人。”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邱良功,字玉韫,号琢斋,金门后浦人,迁居厦。”

  清·道光林焜熿纂辑、同治林豪续修、光绪傅炳煌删订《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奏稿、案牍、行状合纂”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马巷集》”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补采访录”为作传。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有传。

  襁褓失怙

  邱良功生于乾隆卅四年(1769年),出生35天,父邱志仁即病逝,由年仅28岁的寡母许氏抚养成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牌坊•金门县古牌坊•许氏“钦旌节孝”坊》)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同):“襁褓失怙。”

  清《金门县志·卷13·列女传·节孝·许氏》:许氏,后浦邱志仁妻,年未三十夫殁,遗孤良功生才弥月,艰辛抚养,守节三十余年。嘉庆(1796—1820年)间,良功官浙江提督,奏请旌表,建坊,封一品夫人,祀‘节孝祠’。”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幼孤,事母孝。”

  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幼孤,事母至孝。母病痢,尝粪。”

  乾隆五十八年隶金门营为兵,历外委、把总、千总

  乾隆五十八年(1795年),邱良功入伍金门水师营。时盗魁蔡牵朱濆自称镇海威武王,建元光明,肆虐闽台洋面,屡与水师遭遇。邱良功奋勇歼敌。乾隆六十年(1795年)拔补外委。嘉庆二年(1797年)升把总。其后补千总。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

  “长从戎。为金镇李芳园所器。

  时海寇蔡牵朱濆等窃发,土匪响应。良功追剿剧盗苏尖等于铜山,复于鸟潯洋、湄洲、南日、祥芝各海口生擒无算。

  补把总。

  嘉庆元年,从游击魏成名击深沪盗艘,追过澎湖青水沟,擒陈明等。

   明年(嘉庆二年,1796年),盗聚牙口澳,擒陈三贵于祥芝、擒张阿四于将军澳。以劳绩,蒙御赏奖武碑硃圈其姓名,盖异数也。

  击贼海坛,擒郑梅等;再战,擒吴秤等。

  临震屿礁险绝,贼常出没其间。四年秋,率师数捣之。”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起行伍。”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

   “长从戎,为金镇李芳园所器。

  时海寇蔡牵朱濆等窃发,内匪响应,良功剿剧盗于乌浔洋、湄洲、南日、祥芝各海口,生擒无算。

   嘉庆二年(1797年),盗聚牙口澳,擒陈三贵于祥芝。

  补把总。嘉庆二年(1797年)……擒张阿四于将军澳,以劳绩蒙御奖。”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长隶金门营为兵。

  乾隆六十年(1795年)(同安志有“随总兵李芳园”6字)出洋缉匪,在苏尖洋获许江等,在乌浔洋获林凤等,又擒张春等,并船获焉。

  拔补外委(同安志作“芳园深器之,补外委”)

  是年,复在南日洋获陈合等、祥芝洋获刘叹等。

  嘉庆元年(1796年),随游击魏成德巡洋,迭获剧盗刘三张训王时陈明吴班等。

  次年(嘉庆二年,1796年),又获王忠杨善等。五月,在祥芝外洋遇盗艇,一跃登舟,擒匪首莫阿三等。六月,在深扈庙内获贼酋陈三贵

  升把总。

  旋在永宁获高集等、在崇武獭窟洋获曾春、在将军澳获艇匪张阿四。督抚奏请议叙,奉朱批可嘉,并于良功姓名加朱圈焉。良功以末弁结主知,感激,愈自奋。(同安志无“奉朱批……愈自奋”句)

  其后(同安志无“其后”2字)又迭获陈六郑梅梅吴秤黄克正等。

  补千总(同安志作“旋补千总”)。”

  嘉庆四年荐升水师提督中军守备

  嘉庆四年(1799年),邱良功擢水师提督中军守备。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嘉庆四年)迁升守备。”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引见(同安志无“引见”2字),擢守备。

  是时洋盗蔡牵朱濆方横行海上,分扰闽、浙、粤三洋。

  (嘉庆)七年,良功在铜山港获匪伙陈质(同安志作“陈货”)等。”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嘉庆)四年,荐升守备。”

  嘉庆八年九月迁左营游击,十二月署烽火营参将

  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邱良功擢左营游击,从此随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征战;十一月,总督玉德邱良功奋勇出力,保奏署参将,十二月升为烽火营参将。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同):“迁游击,署参将。”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嘉庆八年)升游击,随浙江提督李长庚在浙江省扁礁洋(“洋”同安县志作“泮”)骆然等。”

  嘉庆十年正月补署闽安协副将

  嘉庆十年(1805年)正月,邱良功补署闽安协副将,偕同金门镇总兵许松年在海上作战。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屡以获盗功,洊擢闽安协副将。”

  嘉庆十年转任护理台湾副将

  嘉庆十年(1805年)蔡牵窜扰台湾,邱良功转任护理台湾副将,统率舟师在台、澎各洋侦缉。当年,邱良功许松年会剿蔡牵,追至小琉球,见台湾师船二为贼围,赴援,松年举旗招之,未至。以违调遣被劾,褫职逮讯。得白,复原官,乃署护理台湾副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许松年》)

  嘉庆十一年(1806年)正月,蔡牵从鹿耳门攻入台湾,邱良功李长庚部赴台剿捕,屡建战功,赏戴花翎,加副将衔。(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李长庚》)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同):“护副将。”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

  “嘉庆十年,偕许松年会剿蔡牵,追至小琉球,见台湾师船二为贼围,赴援,松年举旗招之,未至。以违调遣被劾,褫职逮讯。得白,复原官,署台湾副将。

  十一年春,从李长庚击蔡牵,破洲仔尾贼巢,乘间逸,夺顶戴。五月,破于鹿耳门,赐花翎。”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

  (嘉庆)十年,蔡牵窜扰台湾,复随长庚赴台剿捕,并护理台湾副将;统率师船,在台澎各洋侦缉。

  (嘉庆)十一年,朱濆方扰北路,突犯鹿耳门,攻台湾;良功乘其不备,以火攻之,歼其众于洲仔尾。转由北汕与长庚夹击船,几获,会潮涨逸去;奉旨摘去顶戴。

  乃率舟师至大鸡笼(今台湾基隆)进剿朱濆,沉其艘;又灭白衣匪于笨港。(五月)再扰鹿耳门,良功冲阵败之。疏入,上复朱圈其姓名,加副将衔,赏花翎。”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

  “(嘉庆)十一年,蔡牵朱濆突入鹿耳门,攻台湾。良功率兵会剿,出不意火攻之,歼灭其众于洲仔尾。转北汕,与提督李长庚夹攻船,几获,会潮涨逸去。乃率舟师至大鸡笼,进剿朱濆,沉其艘。

  再扰鹿耳门,良功冲阵,贼遁。疏入,赏戴花翎,加副将衔。”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

  “十一年,蔡牵朱濆扰北路,突入鹿耳门攻台湾。良功率兵会剿,出不意,火攻之,歼其众于洲仔尾;转由北汕与提督李长庚夹攻,牵船几获,会潮涨逸去。乃率舟师至大鸡笼进剿朱濆,沈其艘。

  再扰鹿耳门,良功冲阵,贼败遁去。疏入,赏戴花翎,加副将衔。”

  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

  “十年,蔡牽窜扰台湾,复随李长庚赴台剿捕,并护理台湾副将,统率师船在台澎各洋侦缉。

  十一年,朱濆方扰北路,突犯鹿耳门攻台湾。良功乘其不备,以火攻之,歼其众于洲仔尾。转由北汕与长庚夹击,船几获,会潮涨逸去。乃率舟师至大鸡笼进剿朱濆,沈(“沈”:通“沉”)其艘。又灭白衣匪于笨港。

  再扰鹿耳门,良功冲阵败之,加副将衔。”

  嘉庆十二年实授安平副将

  嘉庆十二年(1807年),朱濆犯淡水,偕王得禄追至鸡笼洋,连败之,擒歼甚众,优叙,授安平(今台南)副将。(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得禄》)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嘉庆)十二年,朱濆犯淡水,偕王得禄追至鸡笼洋,连败之,擒歼甚众,被优叙。”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踰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追朱濆于沪尾;东窜入鸡笼洋,值潮退,守(“守”:福建通志、同安志作“堵”)港口困之。

  南澳总兵王得禄率师夹击(“率师夹击”:福建通志、同安志作“率舟师夹攻,擒匪首林红等”)遁番界(“遁番界”:福建通志、同安志作“遁入生番界”),穷追抵苏澳,毁其巢。
叙功一等,晋
(“晋”:福建通志、同安志作“授”)安平副将。”

  嘉庆十三年擢定海镇总兵,未及赴任

  嘉庆十三年(1808年),邱良功由安平副将擢浙江定海镇总兵,未及赴任,十二月李长庚战殁于广东黑水洋,邱良功王得禄奉旨接替李长庚的捕盗任务。期间邱良功又歼骆亚卢部。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嘉庆)十三年,擢浙江定海镇总兵。”

  嘉庆十二年(1807年),邱良功由安平副将擢浙江定海镇总兵,未及赴任,十二月李长庚战殁于广东黑水洋,邱良功王得禄奉旨接替李长庚的捕盗任务。期间邱良功又歼骆亚卢部。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擢定海镇(《福建通志》、《同安县志》无“镇”字)总兵,未赴任。”

  浙江提督

  嘉庆十四年正月授浙江提督、代统浙江水师

  嘉庆十四年(1809年)正月十六日,授邱良功为浙江提督,代统其军,官从一品;王得禄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而蔡牵(“势:”厦门志作“势力”)仍张,提督李长庚战死;授良功浙江提督,代统其军。”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嘉庆)十四年,擢浙江提督。”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值长庚殒于阵,上念海上将材(“上念海上将材”:《同安志》作“以海上材”)可继长庚者,无逾良功,乃授浙江提督,代统其军。良功长庚久,痛其功败垂成,以灭自任。”

  嘉庆十四年八月破灭蔡牵于渔山外洋

  均出自李长庚门下的邱良功王得禄共同合作,统合闽、浙水师,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八月破灭蔡牵于渔山外洋,清廷自此去除肆虐长达14年之久的蔡牵海盗集团。邱良功因功晋封三等男爵,准袭8世,成为清代金门以军功封爵第一人。(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王得禄》)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在定海旗头洋追获牵伙盗船,殪其众。

  迹至(“至”:厦门志作“在”)渔山外洋,侦贼中(“侦贼中”:厦门志作“侦知”)绿头大艘者,坐船也;挥令诸将击散余党,自以坐驾(“自以坐驾”厦门志作“自驾船”)专攻之。得禄亦率闽师至,连夜追(厦门志无“追”字)过黑水洋;良功股被(厦门志无“被”字)砲伤,裹创挝鼓,督战益力。忽船大蓬挂良功帆上(厦门志无“上”字),船几沈,军士多落水,势急甚;犹指挥奋击,贼船遽坏。得禄夹攻之,落海死,其妻及贼伙二百五、六十人(厦门志作“二百五十六人”)并歼焉,生擒胡有均等。

  捷闻,晋封三等男爵,世袭,赏赉有差。”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

  “偕王得禄合击蔡牵于渔山外洋,乘上风逼之,夜半浪急,不得进。明日,复要截环攻,牵且战且走,傍午逾黑水洋,见绿水。良功恐日暮贼遁,大呼突进,以己舟逼舟,两篷相结。 贼以椗冲船,陷入死斗。良功腓被矛伤,毁贼椗,得脱出。闽师继之,遂裂舟自沉。

  论功,锡封三等男爵,次于王得禄。或为之不平,良功曰:‘海疆肃清,已为快事,名位轩轾何足计?’”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

  (嘉庆)十四年(八月),带领舟师出洋督捕,获匪伙王鸟等。

  侦知贼中绿头大船,坐艇也;遇于渔山外,良功挥令诸将击散别船,自以坐船专攻之。得禄亦率闽师至,连夜追过黑水洋;良功股被炮伤,裹创擂鼓督战益力。飓风骤起,浪起复如山。船大篷猝挂良功帆上,压船几覆,军士多落水,势急甚,犹指挥奋击;贼船坏,坠海死,其妻及余党二百五、六十人并歼焉。生擒胡有均郭浅等。

  捷闻,晋封男爵。

  良功尝于田岙洋面了见贼船,戗帆追之;至东机外洋,风雨暴至,官船贼船皆漂散,良功坐船亦折断大桅,椗柁杠具尽坏。次日始收泊,亟派兵弁沿海搜捕,获庄姜等;盖料贼船被漂必登岸修葺也。”

  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

  “十四年带领舟师出洋督捕,获匪夥王鸟等。

  侦知贼中绿头大船,坐艇也,遇于渔山外洋。良功挥令诸将,击散别船,自以坐驾专攻之。得禄亦率闽师至,连夜追过黑水洋。良功股被炮伤,裹创擂鼓,督战益力。飓风骤起,浪起伏如山。船大篷猝挂良功帆上,压船几覆,军士多落水,势急甚,犹指挥奋击。贼船坏,坠海死,其妻及余党二百五六十人并歼焉。生擒胡有均郭浅等。

  捷闻,谕曰:“良功左骽受伤,著加恩晋封男爵,仍赏给白玉翎管一个、白玉四喜搬指一个、金累丝搬指套一个、大小荷包各一对。”

  良功愈感恩遇,虽极贵不敢稍自逸。尝于田嶴洋面瞭见贼船,戗帆追之。至东机外洋,风雨暴至,官船贼船皆漂散。良功坐船亦折断大桅,椗舵槓具尽坏。亟派兵沿海搜捕,获庄姜等。盖料贼船被漂,必登岸修葺也。”

  附:《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勅》

  民国《同安县志·卷25·艺文·诏谕》收录“御赐浙江提督邱良功晋封男爵勅,文曰:

  “朕惟尚德崇功,国家之大典; 输忠尽职,臣子之常经。古圣帝明王,戡乱以武,致治以文。朕钦承往制,甄进贤能,特设文武勋阶,以彰激劝。受兹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期无暇时。能此,则荣及前人,福延后嗣,而身家永康矣。敬之勿怠。

  邱良功原系浙江提督。因洋盗蔡牵一犯,原系闽省平民,在洋面肆逆十有余年,往来闽、浙、粤三省,扰害商旅,抗拒官兵,甚至谋逼台湾,率众攻城,伪称王号,不特商民受其荼毒,官兵多被伤亡,并戕及提镇大员,实属罪大恶极。该逆一日不除,海洋一日不靖。前经降旨谕令该督等,严禁接济,鼓励舟师速擒巨憝。

  兹据张师诚奏称:‘王得禄接到咨会,南洋尚有逆匪船。王得禄即与邱良功连南下,于十七日黎明驶至鱼山外洋,见逆匪船十余只在彼超驶。 当即督催闽、浙舟师,专注逆本船,并力攻击。该逆复敢用大椗札住邱良功之船,拼命抗拒,邱良功被贼枪戳伤。其时,王得禄紧拢逆船,奋击该逆。因不得铅丸接济,用番银作为炮子点放。王得禄身被炮伤,仍喝令千总吴兴邦等,连抛火斗、火罐,烧坏逆船柁边尾楼。王得禄复用本身坐船,将逆船后舵冲断。该逆同伊妻并船内伙众,登时落海沉没。提讯捞获各犯十九名并难民六名,均称逆手足俱被火药烧伤,落海淹毙。是逆受伤落海,已据所获贼匪、难民供指确凿,毫无疑义。’

  王得禄邱良功协力奋追,歼除首恶,均属可嘉。邱良功著加恩晋封男爵,准再承袭八次。

  钦此。

  嘉庆十四年十月。”

  嘉庆十六~廿二年追余盗,海氛以靖

  嘉庆十六年(1811年)入都陛见后回任,至嘉庆廿二年(1817年),邱良功继续帅师扫除余寇,海氛以靖。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嘉庆)十六年(1811年),入都陛见(《同安志》无“入都陛见”4字),回任,复出巡洋,获蔡险郭魁虞焕章徐进才翁阿三叶三豹邱合发癞头四等。

  次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复获陈登陈乌青施阿兴蔡胜玉王有升骆阿楚孔阿三等。良功遇盗不避危险,坐船尝为贼炮洞穿,水暴入,兵弁皆失色,而良功夷然也。

  十八年(1813年),又获陈彩能等。

  十九年(1814年)(《同安志》多“复请觐回任”5字)迭获胡时智柴武魁王文星陈祖金等。

  二十年(1815年),又获梁成起洪启大郭乃妲陆瑞伦舒玉燕(《同安志》无“等”字)

  二十一年(1816年),又获何金凤陈得奇潘永光等。

  二十二年(1817年),又获张和尚梁阿川等。”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旋追余盗,剿土寇,海氛以靖。”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旋追余盗、剿土寇,生擒郭浅等于渔山,再擒纲盗于马迹洋等处,尽散其党,俘庄姜等八十余名,海氛以靖。”

  嘉庆廿二年八月卒

  嘉庆廿二年(1817年),邱良功入觐,回任时于八月卅日卒于途中江苏省甘泉县(今江都县)维扬,年49岁。赐祭葬,赠建威将军(正一品),谥“刚勇”。墓葬金门县太武山麓金湖镇东门小径村琼林里。有子联恩,嗣子联奎,从子成勋。(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墓•邱良功墓》、《泉州人名录•邱联恩邱成勋》)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均载(文基本同):

  “入觐,道卒维扬。授‘建威将军’,予祭葬,谥‘刚勇’。”

  “卒年四十九。

  联恩,袭爵(自有传);嗣子联奎,候补布政司理问(《厦门市志》无“嗣子……理问”句)。”

  《清史稿·卷350·列传·卷137·邱良功》:

  (嘉庆)二十二年,入觐,卒于途,赐恤,谥‘刚勇’。

  联恩袭男爵,官直隶河间协副将。”

  民国•陈衍《福建通志•福建列传•卷38•邱良功》:(嘉庆廿二年,1817年)是春,奏请述职。出都,于八月三十日行次甘泉县病殁,年四十九岁,赐谥‘刚勇’。”

  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

  “以是年(嘉庆廿二年,1817年)八月三十日述职出都,行次甘泉县病歿,年四十九岁。遗疏入,赐谥‘刚勇’。

  联恩,以三等男承袭,官总兵,自有传。”

  附:《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文》

  民国《同安县志·卷25·艺文·诏谕》收录“御制谕祭三等男提督邱良功曰:

  威宣旄钺,协致果为义之经;绩炳旂常,副克壮其猷之誉。惟御侮式彰雄略,斯明禋载贲彝章。

  尔原任浙江提督邱良功,伟抱肫诚,英姿飒爽。侦洪洋之乌合,出没波涛; 搜绝岛之烽屯,往来潮汐。秩惟上赏,拔燕颔于行间;战必前驰,奋鹰扬于海外。镠牌拜赐,翠羽邀荣。当申命之迭膺,每辛勤而罔懈。除其丑类,歼厥渠魁。肆秉钺以总戎,遂建牙而专阃。披坚执锐,益恢龙豹之韬献馘讯俘,悉就鲸鲵之戮。挽天河而洗甲,驰露布以旋师。净扫欃枪,肃清苞蘖。创每深于伤股,志弥切乎忘身。优叙崇其殊勋,褒封跻之异等。昼接频瞻夫魏阙,方歌入觐之章;星沈遽告于邗江,特贲饰终之典。良深轸惜,用沛恩施。

  于戏!溟澥风恬,执干戈以为社稷之卫旌旂云拥,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 尔灵有知,尚其歆受!

  附:《御制三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

  民国《同安县志·卷25·艺文·诏谕》收录“御制三等男提督邱良功神道碑”文,曰:

  “朕惟听鼓鼙以思将帅,载在礼经;咏干城而重公侯,垂诸诗训。十年专阃, 重洋欢海瘴之消;千里还辕,中道怅星芒之陨。宜镌珉石,爰锡丝纶。

  尔原任浙江提督邱良功,志行惟贞,机谋允济。起家行伍,技早擅夫习流;?効职偏裨,威已宣于绝岛。驾艨艟而捩柁,势欲浇萤;瞰楼橹而挥戈,声如虓虎。于是肤功迭奏,众孽成擒。横港夺舟,敢峙粮而深入;长风挂席,曾陷阵以先登。叙劳邀华衮之褒,纪绩懋功牌之赏。筹陈玉殿,余嘉乃勋。隘守金门, 汝莅诸土。复因丑党肆煽妖氛,掩逋寇而穷追,挟偏师而直捣。擐甲鲛人(按:“鲛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之窟,勇夺屠鲸;扬旌蜑户(按:“蜑户”:古代南方的水上居民)之乡,愤伸戮鳄。虽未刻期八日,殄扬太于湖南(按:“杨太”,即杨幺,南宋初洞庭湖农民起义领袖,被岳飞八日剿灭);终能厉气三军,歼卢循于海上[按:“卢循”,东晋末浙江五斗米道道首,海岛农民起义领袖。继孙恩农民军在江南沿海转战多年,义熙六年(410年)戕于交州(今属越南)]。欃枪影净,殊荣特锡花翎;刀箭瘢深,渥贲宜叨蒲璧。节钺旋移于两浙,韬钤尚著于七闽。疆场之任方隆,屏翰之资益固。 才值云瞻枫升,正倚长城;何图月暗柳营,遽凋大树。谥之刚勇,隆此恩施。

  呜呼!沐异等之褒封,泽延带砺;想英姿之飒爽,绩耀旂常。式峙穹碑,钦承勿替!”

  评价

  清《金门志》评

  清《金门志·卷11·人物列传3·武绩·邱良功》:

  良功性恬谨,谦以下人、廉以饬躬。

  事节母甚慎,母病尝粪。

  从戎后,以楼橹为枕簟、波涛为户庭。专浙、闽九年,文、檄、章、疏动中窍要;谢绝上寿开筵张乐事。

  浙西多饲蚕,当春行部,戒毋声砲,养蚕家密祝焉。

  宁波府试,诸生哗,知府请兵不从。

  会钦使至,饷以猪羊百头;使语来弁云:‘提军廉,安办此,其贷来耶?’令賫回。

  其清名著闻如此。”

  民国《同安县志》评

  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良功》:

  良功性端谨,谦以下人,严以驭将。专阃九年,以清廉著。

  其官水师也,衽席波涛,殄剧寇无算。即生擒交地方官讯办者,亦几及千人。贼见良功旂帜,无不股栗。

  嘉庆朝以水师名将称者,首数李长庚,始扼于总督玉德阿林保,所志不得遂,洎受知仁庙,几成功矣,竟殒于阵,则天为之也。良功长庚为偏裨,独见宠任。官把总,即邀九重特达之知,卒歼巨逆,以功名终。其遭际有胜于长庚者。

  闽中多将帅材,漳、泉两郡,五等之茅士备焉。联恩死捻乱(按:“捻乱”:清代与太平天国同时的江北农民起义),尤能以忠孝世其家。”

  民国《厦门市志》评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良功》:

  良功性恬谨,谦以下人,廉以饬躬。

  从戎后,以楼橹为枕簟,波涛为户庭,专浙阃九年,谢绝上寿、开筵、张乐事。

  宁波府试,诸生哗,知府请兵,不从。

  会钦使至,饷以猪羊,使语来弁云:‘提督廉,安办此?其贷来耶?’令赉回。

  其清名著闻如此。”

邱联恩

  邱联恩(?—1859年),字伟堂,谥武烈,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人(今泉州市金门县);浙江提督邱良功子。(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邱良功》)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有传。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续采《亦园脞犊》”为作传,并“按:武烈战功,详《金门》、《同安》二志。兹篇仅著其概,附以名论,格外生色。”

  乾清门侍卫,通州协副将,调河间协

  任职

  嘉庆廿二年(1817年)八月邱良功殁后,邱联恩袭男爵(正二品虚衔),为紫禁城内乾清门侍卫。道光廿三年(1843年),简放通州协副将,几年后调河间协。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邱联,字伟堂,福建同安人,浙江提督良功子。袭男爵,授乾清门侍卫。道光二十三年,出为直隶通州协副将,调河间协。”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邱联恩良功子。袭父爵,以宿卫简放河间副将。”

  征剿入冀太平军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天京(南京),并派林风祥率一支偏师沿长江东下,攻占扬州后,向北经江苏、山东直接进攻到河北省的静海县,京师震动,急派大学士胜保率军阻截。咸丰四年(1854年),邱联恩胜保征剿,先后在静海李家庄、梁头、孙家庄击败太平军。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咸丰四年,从胜保剿粤匪于静海李家庄,击败之,又破梁头、孙家庄贼营。”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粤逆赖凤翔扰畿辅,京师戒严。出兵,严为之备,贼不敢犯津、沽。”

  南阳镇总兵:奉旨专剿捻军

  提孤军奔驰于豫、楚、江、淮

  咸丰四年(1854年),邱联恩以战功擢河南省南阳镇总兵。

  时各股捻军在河南、安徽交界处活动频繁,邱联恩晋升南阳镇总兵后,随即奉旨专剿捻军。自咸丰四年至九年(1854—1859年),邱联恩转战豫、楚、江、淮。期间两次(咸丰六年、咸丰九年)以“进剿迟延”、“追贼迟延”被革职留营,邱联恩不以为意,继续征剿不已。“每战辄先,屡挫贼锋,贼畏之,号为‘邱老虎’。”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

  “擢南阳镇总兵。

  (咸丰四年)剿光州捻匪,擒其渠丁心田,赐花翎。

  五年(1855年),捻首李世林败死,其党易添富纠汝阳、息县诸匪,戕乌龙集州判,陷息县,据光山。联恩督兵围攻,贼宵遁,追击,大破之,毙贼千馀,擒斩王党黄五雷等。

  六年(1856年),皖捻首张洛行龚瞎子等扰归德(商丘)联恩间道赴援,甫至,贼三路来扑,击走之。寻以进剿迟延,革职留营。

  连破贼于谷熟集、界沟集,歼毙甚众。进剿亳州五马沟,大破之,歼贼千馀,擒贼目三十馀人,复原官。

  其冬,(湖北)襄樊土匪起,入河南,陷邓州、内乡,联恩驰击,复其城,歼贼渠朱中立等,辖境得安。

  七年(1857年)春,张洛行拥众掠光州固始,分据洪河南北。胜保大军扼北岸,联恩率兵千馀击南岸,进攻方家集贼巢。五月,诸军合击,联恩直捣贼垒,破圩而入,乘胜追杀,焚洪河桥,两岸贼皆溃,歼毙三千馀。是役功最,赐号‘图萨兰巴图鲁’。九月,剿角子山捻匪,都统德楞阿败贼确山,联恩乘胜蹑击。贼窜沁阳、嵩县诸山中,搜捕数月,贼氛始清。

  八年(1858年),回军援固始,围寻解。粤匪犯湖北,陷麻城。联恩扼沙窝坊、虎头关,防光山、商城一路。十月,捻首孙葵心窜周家口,联恩破之槐店。

  九年(1859年)春,张洛行龚瞎子复扰归德,联恩驰援,连破之。追至五沟营,贼分为二,其东窜者分兵击溃于商水南,而自蹑其西,孤军独进。巡抚恒福劾其追贼迟延,革职留营。”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

  “寻擢南阳总兵,奉旨专剿捻匪。

  师行有纪律,所过之地,壶浆争迎。前后百战,贼闻风披靡,搜巢捣穴,辄歼其魁。然匪迹飘忽靡常,扑而复炽者屡。贼聚我散,贼逸我劳,当道知清野之法,而不能坚壁,贼故无所阻,肆其往来。

  提孤军,奔驰于豫、楚、江、淮者凡八年,不解甲。但以忠义激励将士,得其死力,故师老犹壮。殉节之先,与贼相持于豫境,大府以逗留劾恩,疏出,而大捷之报寻至,竟获严谴。”

  战殁于舞阳北舞渡车户桥

  邱联恩对被误解革职留营事不辩解,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十五,追击捻军至舞阳北舞渡,以单骑陷阵,战殁于“车户桥”(当地讹音“杀虎桥”、“吃虎桥”)。

  郑元善《宦豫纪事》:“公邱联恩自明,发愤追贼,至舞阳之北舞渡。薄暮,驰百余里,人马皆未得食。时黑夜猝与贼遇,彼此莫辨。公督战急,贼稍却;追至吃虎桥,贼大队至,围如重壁。公溃围,出而复入;属从多受伤,冀公出,劝公退守。公杀所乘马,示无退志,终入之。天色昏黯,悲风四起,贼殊死战。公力竭,犹手杀十余贼,竟战殒于北舞渡。”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贼犯西华,进击解其围。追至舞阳北舞渡,日已暮,人马皆未食,遇贼奋战,进至杀虎桥,贼骑四面兜围。联恩身被重创,马仆,步战,手杀十馀贼,力竭,死之。”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发愤图功,北舞渡之战,贼迹已散,以单骑陷阵而殒,贼固不悉其为也。”

  后事

  事闻,诏复原官,按提督(正一品)阵亡的规格赐祭葬(墓在当年阵亡之地车户桥道旁),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南阳和原籍同安准建专祠祭祀。

  《清史稿•卷428•列传215•邱联恩》:

  “诏复原官,依提督阵亡例优恤,予骑都尉并一云骑尉世职,谥‘武烈’。南阳、同安并建专祠。

  无子,以族子嗣,炳忠袭男爵,炳义袭世职。”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

  “越三日,检尸于麦畦中,面如生,群殓之。乡民闻恩殁,扶老携幼,致奠道旁,哭声震天地。

  事闻,清廷予谥‘武烈’,赐祭葬如典礼。殉难地方及原籍准建专祠,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

  附:《御制河南南阳镇总兵世袭三等男邱联恩祭文》

  民国《同安县志·卷25·艺文·诏谕》收录“御制河南南阳镇总兵世袭三等男邱联恩祭文”,曰:

  “朕惟戎行效命,荩臣抒报国之诚;策府铭勋,隆礼懋旌功之典。溯遗徽而增感,亮节常昭;光彝宪以推恩,明禋特荐。式陈椒醑,用贲芝纶。

  尔南阳镇总兵邱联恩,果毅性成,忠勤志笃。韬娴龙豹,韦张弧矢之威;队整貔貅,克副干城之寄。属么□之肆虐,亲枹鼓以宣劳。豕突锋摧,保障而金汤攸赖;熊桓勇励,指挥而玉垒频摩。方期迅扫狼烽,运筹决胜;讵意伤马革,赴义捐生。爰褒恤以饰终,极哀荣之备礼。惟先帝惓怀靡已,曾雪涕而悯孤忠。肆冲人初政方新,忆风规而厪注念。稽成劳于往牒,允推一代完人;饮秩祀以专官,永播千秋令闻。芳流彤史,彩焕黄垆。

  于戏!鼓鼙思将帅之臣,缅英灵其如在;牲醴达馨香之气,承渥宠以惟钦。 格尔精神,欣兹芬苾!

  同治元年?月?日。”

  评价

  民国《厦门市志•卷23•列传•清•邱联恩》:

  “知大体。其任南阳时,亲故有往从者,告曰:‘此非乐土也。军法无亲,苟有违误,执法则废情,循情则废法。必有三首,方得在此,一首为贼杀,一首为法诛,一首留颈上噉饭。’恒厚资遣回。

  尝曰:‘治军之要,所以策励士卒,鼓舞豪杰者,在公赏罚耳。赏罚当,一言之褒,荣于九锡;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用能事集而国不费,兵行而民不扰。如其不当,虽日爵而事禄之,即士卒不生狎玩之心,而豪杰且不为用,盖爵禄可以劝常人,而不足以动豪杰也。’人谓其知言。”

邱成勋

  邱成,清•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金门岛后浦人(今泉州市金门县);邱良功从子。(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邱良功》)

  民国福建通志福建列38邱良功》、民国《同安县志·卷卅·武功录·清·邱成勋均载(文基本同):

  成勋(同安志作“邱成勋,后浦人”)良功从子,常从良功出洋缉匪。

  嘉庆十四年(1809年)良功蔡牵至渔山,逾黑水洋,舟相比,喷筒火箭迸集如雨。成勋奋身格斗,中伤落海死。

  事闻,照把总例赐恤,世袭云骑尉。”

宋程

  宋程(980—1049年),字公范,北宋·晋江人。

  宋程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词采华丽。大中祥和二年(1009年)举进士,任扬州丞、集贤校理。莅官所至,治案平正,为谏官包拯所赏识。后累官至著作郎、台州通判。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卒于官,享年七十岁。有若干文集行世。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4·人物志·儒林·清修·宋·宋程》:宋程,字公范,有文行。大中祥符进士。宰相爱重其才,以为国器。后以刚直忤权贵,终著作郎、台州通判。”

宋钧

  南宋·莆田人。绍兴(1131—1162年)间任晋江尉。嘉定十二年(1219年),继真德秀知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真德秀》、《泉州宗祠·乡贤祠》)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宋钧据旧《志》,参《广东通志》、《闽书》 为作传,曰 :

  “宋钧,莆田人。

  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先为晋江尉,捕盗有方。

  擢知南海县,廉能著声,广民爱戴。

  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泉州。

  旧有银矿,令以其银代台、信、邵武、建昌四州上供,而以四州所产绸棉绢帛折还,支散官兵。后银矿闭废,四州折还绸绢皆纰恶,又积欠,大为民病。钧恳奏,乞各从初赋,从之。

  除海苔、砺房、葵叶、盐鲑等税,捐俸代输畸零下户,创局讲荒政,所活万计。

  代真德秀,善继其政,民戴而祠之。”

宋直方

  宋直方,字顺中,北宋·晋江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历知巩县、王屋。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宋直方

  “宋直方,字顺中,晋江人。熙宁中第进士。

  知巩县。巩有桥,水岁败之,直方令父老疏桥柱以杀水怒,益伐石为堤,役成,一邑以为利。

  使者以率敛劾直方,移知王屋县。性简素,雅好山水之胜。至王屋,即谓家人曰:‘吾某日当为物外之游。’至期,盥洗正坐而殁。”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宋直方》: 宋直方,字顺中。熙宁三年进士。知巩县。巩有桥屡圮,直方疏桥柱以杀水怒,伐石为堤,一邑称利。移知王屋,卒。”

宋宜

  宋宜,北宋·同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进士,历泉州签判、太常少卿。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儒林·宋·宋宜》:

  “宋宜,同安人。天圣八年进士。

  尝以便亲签判本州,治平(1064—1067年)中除太常少卿。

  有文行,为州里所推。元祐(1086—1094年)刘康夫(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刘康夫》)作《修学记》,言其行全乎人理。”

宋煜

  宋煜,清•北直人。康熙十六年(1677年)知南安县。

  “三藩”之变后,郑经出师闽南;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正月军突入泉州湾,六月破南安县城(位今丰州),宋煜死难。(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郑经》)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2•名宦4•清•南安县知县•宋煜》:

  “宋煜,北直人。康熙十六年知南安县。

  时海氛未靖,大兵进剿;内饬政治、外给军需,倥偬立办。寇劫村落,躬率乡总武举李元烈追擒贼将李紫李复贵,枭首。

  戊午六月,‘海贼’攻南安,多方诱降,从城上叱骂。城陷,身率家丁巷战,力殚遇害。越三日,贼去,百姓环尸而哭。见肤体如生,蚋蝇莫近,共收埋于城东。

  事闻,赠按察司佥事,荫一子。”

杜袭礼

  《晋江县志》载,杜袭礼(唐)昭宗时为水部员外郎。朱全忠篡唐,避乱来泉,依刺史王审邽。与常侍李洵、承旨韩偓诸公同宾礼於招贤院。”(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审邽王延彬韩偓》)

  《泉州府志》载其后来的归宿:“及王延彬继牧,袭礼时栖开元寺,延彬就寺中建慈恩院居之。遂混迹于僧,曰寰外。”

杜昌丁

  杜昌丁(~1761年),字望之松风,号桃园山人,清·江苏松江府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人,家江苏太仓(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杜昌丁,青浦人。”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杜昌丁,字望之。”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有传。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1984年江苏泰州新华书店古旧部出版)据“《娄县续志》”为作传。【按:娄县,古县名,代经变迁。清·顺治年间,复分松江府首县华亭置娄县,民国并入华亭县,华亭县又改名松江县。】

  身世

  杜昌丁杜麟征;父杜登春,广昌令(今广昌县,隶属江西省抚州市)。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

  麟征孙。

  登春,为广昌令,除丁粮为民累者。年五十九始举雄,泽州相国陈廷敬寓书曰:‘广昌除干丁,乃为氏增一丁也。’故名昌丁。”

  进藏

  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进藏

  清·康熙五十九年(1660年),云贵总督蒋陈锡(江南常熟人)受命为入藏大军运送粮饷,因“筹济不力误军机”,被夺职,嗣后奉清廷诏命“令自备资斧运米入藏”效力赎罪。

  藏程险阻,众随从视为畏途,纷纷散去。时杜昌丁蒋陈锡幕宾,2人也是交谊笃厚的知己,为感恩谊,“独以倚间之望不能久稽,请以一载为期,送公出塞。”

  康熙五十九年(1660年)十二月,杜昌丁护送蒋陈锡从昆明出发,取道滇西,沿马帮商道入藏。

  康熙六十年(1661年)七月十一日到达目的地、滇藏交界处“雪坎”洛隆宗后,告别蒋陈锡,按来路东归。十月,杜昌丁回到昆明述职,往返将近1年;腊月返回家乡。

  康熙六十一年著《藏行纪程》

  康熙六十一年(1662年),即杜昌丁返乡后第2年,著《藏行纪程》,写下进藏的一路艰辛磨难、绝域风光与民族风情,是记录清初滇、藏地理的珍贵文献。

  《藏行纪程》有曰:

  “巉岩怪石,嶙嶒崒屴,无一步可以循阶历级者,用爬山虎攀藤附葛而上,马四蹄不能并立,毙者不计其数,臭气触鼻,不可向迩,无草无人烟,水声彻夜如雷,树木参天者,告太古物也。”

  “路只尺许,连折式二层而上,两骑相遇,则于山腰脊先避,俟过方行,高插天,俯视山,深沟万丈,绝险为生平未历”

  “雪山通亘二百里,不甚高,有树木,不生草,亦无人烟。水不可饮,饮则喘急,甚至伤生。有白蟒能兴云雾,降雨雪,触之即病。过者皆衔枚疾走,人少则晴朗如常,若一喧染,必遭其害。”

  在经阿墩子雪道过“澜沧江”索桥的记述中,曰:“六月二十三日……桥阔六尺余,长五十余丈, 以牛皮缝馄饨数十只,竹索数十条,贯之浮水面,施板于上,行则水势荡激,掀播不宁。盖江在大雪山之阴.雨则水涨,晴则雪消,故江流奔注无息时。舟筏不能存,桥成即断。土人系竹索于两岸,以木为溜,穿皮条缚腰际,一溜而过,所谓悬渡也,俗名‘溜筒江’。时畏竹索之险,故俟桥成,是日巳刻,水高桥二尺余,波浪冲击,公几至倾覆,赖牧扶掖得免。余虽不致倾跌。而水已过膝,过片刻桥即冲断,堕水三人,一以足指挂索得生,余则无从捞救矣。”

  过澜沧江百里后,经过1个叫“估倧”的寨子,曾在一户人家投宿歇脚。杜昌丁返程时,又途经“估倧”寨,投宿在上次住过的人家。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9》记载:

  “康熙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常熟杜昌丁入藏,过澜沧百里,其部落曰‘估保’,有小女名伦几卑,聪慧明艳,能通汉语。昌丁来往,屡主其家,见辄呼‘木瓜呀布’。‘木瓜’者,尊称也;‘呀布’者,犹言好也。彼此有情。临行,以所挂戒珠作赠,挥泪而别。归语士大夫,咸为怃然

   沈子大先生沈起元作诗云:

  ‘「估倧」小女年十六,生长胡乡服胡服。红厨窄衫小垂手,白毹贴地双趺足。
  汉家天子抚穷边,门前节使纷蝉联。慧性早能通汉语,含情何处结微缘?
  郎七尺青云士,仗剑辞家报知己。匹马翩翩去复回,暂借估倧息行李。
  解鞍入户诧嫣然,万里归心一笑宽。笑迎板屋藏春暖,絮问游踪念夏寒。
  自言去日曾相见,君自无心妾自怜。妾心如月常临汉,君意如云欲返山。
  私语闲将番字教,烹茶知厌酪浆膻。雨意绸缪俄十日,谁言十日是千年?
  留君不住归东土,恨无双翼随君举。聊解胸前玛瑙珠,将泪和珠亲赠与。
  一珠一念是妾心,百回不断珠中缕。尘起如烟马如电,珠在君怀君不见。
  黄河东流黑水西,脉脉空悬情一线。’”

  杜昌丁也是诗人,一路上留下不少诗句。如“蹇驴背上添离恨,芦管声中忆故乡。自关何缘往绝域,此行兼为谒空之。”《渡澜沧江有感》:“山程纤曲似回肠,独步危梯鸟道茫。”《阿敦子雪山道中》:“销雪有声飞瀑远,寻芳无意野花香。”以及《雪坎感怀》、《雪山大雾次曹敬亭韵》等,写景状物、抒情言怀。

  雍正四年登顺天副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杜昌丁登顺天副榜,补教习。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雍正四年顺天副榜。”

  雍正七年以保举知浦城县

  清·雍正七年(1729年),杜昌丁以保举选浦城令。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雍正七年,以副贡知浦城县。”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以保举选浦城令。礼贤课士,除无名科敛。报最。”

  永春知州

  雍正十二年擢永春州知州,在州二十七年

  清·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年),升泉州府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属福建布政使司,州治永春,并划泉州府德化县、延平府大田2县属之。杜昌丁即任首任永春知州。(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沿革·下》)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擢知永春州。”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擢永春州知州。”

  此后,至乾隆廿六年(1761年)卒于官,前后27年,期间,杜昌丁约于乾隆三年(1738年)曾奉使赴滇采铜离任1次,乾隆七~九年(1742—1744年)因母丧守制离任1次,还曾代理泉州及建宁知府离任3次,其余岁月一直在永春知州任上。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在州二十七年,政久化成,民安其业。”

  乾隆四年请增入泮名额

  清初以来,永春每年科举考试2次,只取优等入泮(秀才)12名。

  清·乾隆四年(1739),杜昌丁禀请获准按照直隶州编制,入泮(秀才)名额增至18名,武生亦自12名增至15名。

  乾隆十二年修筑卫城坝

  永春护城壕先前为水冲蚀,桃溪迳流北移,迫逼城基,前人曾议筑坝,因工费颇巨而未成。

  清·乾隆十二年(1747) ,杜昌丁仿照长江一些省份惯例,按粮赋底额加捐,于永春县城西动工修筑卫城坝,俗称“西坝”,宽1丈5尺,长20丈,以保城基坚固无虞。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 年),洪水冲损2丈余,复修筑。乾隆廿一年丙子(1756年),杜昌丁被推荐入朝觐见乾隆,回永春时适届重修西坝成功,乃作《新筑卫城坝记》。

  “西坝”位于儒林村,是永春古代的伟大工程,民至今得惠,地名仍存。

   《永春州志》载:
  “以水迫城基,筑坝以捍之,宽一丈五尺,长二十丈。

  (乾隆)十六年(1751 年辛未),洪水冲损二丈余,复修筑坚固。”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筑城(应为“筑卫城坝”之误)。”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筑卫城坝。”

  乾隆十二年拓建“文公书院”并置学田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杜昌丁在永春文公书院”拓建讲堂3间、两庑学舍4间,乾隆十三年(1747年)成,“延师集生徒肄业”其间;捐银43两7钱零,置田3亩5分。

  乾隆十八年(1754年),又置田3亩1分零,并“西坝”新垦地租,为师生膏火之资。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创书院学舍。”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书院·文公书院·永春文公书院·清乾隆十三年永春知州杜昌丁拓建》)

  乾隆十七年建贡院、辟学舍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明伦堂”作为童生考场过于狭逼,杜昌丁乃移训导宅,用其地添建号舍,每次考试可容约1800人,避免过去童生杂沓雇人代考之弊端。(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属县学(县文庙)·永春县学·清初屡重修》)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建贡院,辟学舍。”

  谏止屠剿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

  “会泉州奸民拒捕,大吏议屠剿,昌丁谏止。

  命署府篆,乃单骑往谕,诛首恶,余末减,全活无数。”

  乾隆廿二年主持纂修《永春州志》

  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永春知州杜昌丁聘请黄任(永福人)、黄惠等纂修《永春州志》35卷(其中卷首1卷),并刊刻印行。(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南著述·泉州邑志(安永德)·永春志·清乾隆《永春州志》)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纂县志。”

  其他兴建

  此外,如修建黄坂巡检司、游击署、把总汛所、学宫中之毓秀坊以及修葺州衙等等,凡应兴应革之事,杜昌丁无不尽力而为。

  书迹

  杜昌丁工诗文,为倡导民风,不吝题词。在永春迄今尚存不少书迹,如:

  五里街义烈殿“万古英风”题匾。

  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东关通仙古桥碑记》。(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古桥梁·东关桥》)

  永春石鼓镇卿园村氏祖宇存有杜昌丁于乾隆十二年丁卯(1673年)十月所撰楹联,赞氏兴修水利的功绩:“桃林溯千顷之波,挹彼注兹,普孙支之乐利;莲塘建万年之业,一劳永逸,绵祖泽于丞尝。”

  乾隆廿六年卒于官

  清·乾隆廿六年(1761年),杜昌丁卒于永春官邸,囊箧无余财,士民争送赙仪,榇乃得归。棺柩运归原籍之日,泣奠者盈于道。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36·永春州·名宦·本朝·杜昌丁》:“卒于官。贫无以殓,士民争赙之。”

  金鉽《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第83卷·文苑1·松江府3·清下·杜昌丁》:

  “以病卒于官。贫不克归,民赙之,立祠坝上以祀焉。

   著述详‘艺文’。”

  杜昌丁善书。著有《壬癸志稿》。

  评价

  杜昌丁在永春政声甚隆。民国十六年(1927年)《永春县志》把他列“循吏”立传,评曰“其廉洁宽厚,深得人心,三百年中,盖无其比。”

杜业

  杜业,字道修,明·晋江人。嘉靖卅七年戊午(1558年)举人,历梧州推官、顺天司理、户部主事、户部郎,终广东副使备兵琼州兼督学政。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杜业》:杜业,字道修。嘉靖戊午举人,授梧州推官,迁顺天司理,持三尺一如梧州。擢户部主事,出督淮庾,兼董榷舟,弊根刷除。竣事,迁郎中,旋擢广东副使,备兵琼州,兼督学政。时进诸生,课以《大学衍义补》,曰:‘此而乡所标为先进者也。’远近响应景附。甫半载,坐前事报罢归。逾年而卒。”

杜纯

  杜纯,字孝锡,北宋·濮州甄城人(今属山东)。元祐(1086—1094年)中任泉州司法参军。

  《宋史•列传第89•杜纯》: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杜纯》:杜纯,甄城人。”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参军·杜纯》:杜纯,字孝锡,甄城人。”

  《宋史》、清·道光《晋江县志》有传。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杜纯》有记。

  少有成人之操

  《宋史•列传第89•杜纯》:“少有成人之操。伯父没官南海上,其孤弱,枢不能还。白父请往,如期而丧至。”

  北宋·元祐中以荫任泉州司法参军

  北宋·元祐(1086—1094年)中,以荫任泉州司法参军。

  《宋史•列传第89•杜纯》:

  “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
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
(参见泉州历史网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关咏》)

  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冤,得不坐。”

  清·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328·泉州府·名宦·宋·杜纯》:

  “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

  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治多相牵系,独两人无与。

  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愤懑陈书使者为讼寃,得不坐。”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5·政绩志·文秩2·宋·参军·杜纯》:

  “元祐中任泉州司法参军。

  泉有番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无私买。后事败,狱治多牵系,惟无与。

  犹以不察免,且檄参对。愤懑,陈书部使者为讼冤,得不坐。旧志。”

  熙宁初历河西令、审刑详议官

  熙宁(1068—1077年)初任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石引置条例司,又荐充审刑详议官。因王韶案忤王安石,罢归。

  《宋史•列传第89•杜纯》:

  “熙宁初,以河西令上书言政,王安石异之,引置条例司,数与论事,荐于朝,充审刑详议官。

  或议复肉刑,先以刖代死刑之轻者,言:‘今盗抵死,岁不减五十,以死惧民,民常不畏,而况于刖乎?人知不死,犯者益众,是为名轻而实重也。’事遂寝。

  秦帅郭逵与其属王韶成讼,受诏推鞫,得罪。安石,变其狱,免官。”

  熙宁七年任检详三司会计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韩绛王安石为相,任杜纯为检详三司会计。

  《宋史•列传第89•杜纯》:韩绛为相,以检详三司会计。”

  熙宁八年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复相,乃请杜纯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因争曹州民王坦匿税事被罢。

  《宋史•列传第89•杜纯》:

  安石再来,乃请监池州酒。久之,为大理正。

  上言:‘朝廷非不恶告讦,而有觇事者以擿抉隐微,盖京师聚万姓,易以宿奸,于计当然,非扰人也。比来或徒隶觖望,或民相怨仇,或意冒告赏,但泛云某有罪,某知状,官不识所逮之囚,囚不省见逮之故。若许有司先计其实,而坐为欺者以诬告,当无不竟矣。’

  隰州商尹奇贸温泉矾有羡数,云官润之,寺欲械讯河东。曰:‘奇情止尔,若傅致其罪,恐自是民无复敢货矾,则数百万之储,皆为土石。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曹州民王坦避水患,以车载货入京,征商者以为匿税,寺议黥复争之,卿杨汲奏为立异,又废于家。”

  元祐元年除河北转运判官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范纯仁等交章推荐,除杜纯为河北转运判官。

  《宋史•列传第89•杜纯》:

  “元祐元年,范纯仁韩维王存孙永交荐之,除河北转运判官。

  初更役书,司马光称其论议详尽,予之书曰:‘足下在彼,朝廷无河北忧。’

  因建言:‘河防旧隶转运,今乃领属都水外丞,计其决溢之变,前日不加多,今日不加少。然出财之司。则常忧费而缓不急;用财之官,则宁过计而无不及,不如使之归一。’后如其言。”

   官终权兵部侍郎

  杜纯入为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擢侍御史,改右司郎中,寻知相州,徙徐州,陕西转运使。还,拜鸿胪光禄卿,官终权兵部侍郎。谢病,以集贤院学士提举崇福宫,改修撰。卒,年六十四。

  《宋史•列传第89•杜纯》:

  “召为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擢侍御史。

  言者诋其不由科第,改右司郎中,寻知相州,徙徐州,陕西转运使。

  还,拜鸿胪光禄卿,权兵部侍郎。

  谢病,以集贤院学士提举崇福宫,改修撰。

  卒,年六十四。”

  杜纯好《易》、《中庸》,兼习、释氏之学。有诗文奏议。

杜应楚

  杜应楚,字翘甫,号凤林,明·晋江县凤栖里人(今属洛江区马甲)。万历廿三年乙未(1595年)进士,历孟县令、江苏丹阳令、户部主事、员外郎中、江西南昌守。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4·人物志·宦绩5··杜应楚》:

  杜应楚,字翘甫。万历乙未进士。

  初授孟令。清民匿军屯二百顷归正赋,开支河以灌民田,筑小金堤以御水患,造郭氵臬梁以济往来。

  调丹阳。核胥吏冒金三千余归公。

  升户部主事,迁员外郎中,出守南昌。

  告归,年六十卒。”

  据《南昌府志》载,杜应楚甫上任南昌知府,体察民情,发现民间农田水利灌溉困难,遍地旱荒,百姓生计困难,立即上书朝廷减轻赋税、增拨款项兴修水利,同时组织百姓投工投劳兴筑河堤、水坝。此后,百姓地肥粮丰,安居乐业。在他离开南昌时,百姓自发欢送,队伍绵延数十里。当地百姓为纪念杜应楚,将其所建水利工程以“杜堤”、“杜渠”等命名,并建公祠”纪念。

杜中士

  杜中士,改名杜彦士,以字蕉林行,清·洛江区马甲镇新建村人(古属晋江县凤栖里);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生。故宅存。(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民居·杜中士故居》)。

  杜中士曾入泉州清源书院读书,与陈金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等同窗。(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陈金城陈庆镛苏廷玉黄宗汉》)

  道光三年(1823年)举癸未科林召棠榜第二甲第19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礼部主事、曾任顺天同考官、太史、翰林院御史。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0·选举志·进士·国朝》:“道光三年癸未林绍棠榜:杜中士,庶吉士,改授礼部主事。”

  道光、咸丰间(1821—1861年),先后任杭州督粮道、山西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云南道监察御史等职,为官清廉,敢言直谏,与陈庆镛黄宗汉并称“泉州三御史”。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道、咸、同、光四朝奏折选辑》中,就有杜中士上疏的奏折,内容包括多次上奏必须严禁鸦片、治理台湾地区、修整船只以防海患等。

  杜中士与明代留居泉州的锡兰王子后裔氏也颇有渊源,是世开仕的外甥。

  1996年在泉州东岳山家坑发现氏祖莹,有氏族人墓碑24方,现存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其中1方刻有:“皇清锡兰考开仕?公,妣顺祧?林氏。翰林院庶吉士、外甥杜中士勒石。”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世文莱撰《家族谱》,记载了锡兰王子在泉州的历史,“文革”期间被付之一炬,但却在台湾完整保存另一珍本。家族谱》提到,第15世世振治,于道光年间抵表亲、杭州督粮道杜中士处,由杭州返泉途中,“被洋贼剥抢一空,东渡台阳台湾彰化 、高雄授徒”,从此氏的一个分支便留在台湾繁衍生息。

杜跃苍

  杜跃苍(1561-1621年),明·晋江县凤栖里人(今属洛江区马甲镇);杜应楚的堂兄。(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应楚》)。

  据载,16世纪末,倭寇收买朝鲜部分军队,煽动民众,制造朝鲜内乱,朝廷多次派钦差前往朝鲜封王平息战火,但所派钦差不多都被刺亡或收取叛军贿赂叛变,无一完成任务返还。

  时杜应楚推荐堂兄杜跃苍出使朝鲜封王。杜跃苍到达朝鲜后,没有宣读圣旨,也没被收买,而是深入民间视察民情,选出顺应民心的朝鲜新王。

  离开时,他坐上朝廷的船离岸一箭远,才在船头宣读圣旨,并将圣旨用箭射出,顺利完成皇命,回朝复命。
杜跃苍告老还乡后,每天坚持教导族人传承拙隐公家风族训,后人为他建祠“迴龙宫”供奉。

  凤栖氏大宗祠至今留有“钦命出使”匾额。